形式与政策论文全面小康的文章

2024-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形式与政策论文全面小康的文章(通用7篇)

形式与政策论文全面小康的文章 篇1

补齐思想短板,让乘胜追击一鼓作气。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经过几代人的攻坚克难、接续奋斗,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成绩举世瞩目。越是在这个时候,党员干部的思想越容易松动。少数党员干部长时间艰苦奋斗萌生倦意,歇一歇、等一等的思想逐渐占了上风;有的认为主体工程已拿下,收尾工作可以轻轻松松;也有的已经在等着喝庆功酒、分蛋糕。行百里者半九十。党员干部要清楚地认识到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和难啃的硬骨头,绝不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之时,要摒弃歇下脚喘口气的思想误区,秉承一鼓作气的优良传统,用百分之百的精神状态迎战,做到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补齐落实短板,让动真碰硬一如既往。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抓落实体现的是一种责任,一种对事业的担当、对民族的担当、对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担当,尤其是脱贫攻坚到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时刻,更能检验一个党员干部的能力水平、责任担当。要找准脱贫攻坚中的短板弱项。明确老弱病残贫困人口、深度贫困地区短在哪里、弱在何处,找准病根才能对症施药;要排查梳理落实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盲区,不能大而化之,群众利益无小事,要件件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兑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补齐作风短板,让求真务实一以贯之。过硬作风才能锻造铁打队伍,铁打队伍才能扛起硬核任务。随着中央三申五令持续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党员干部队伍整体面貌得到有效改观。然而,随着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交账日期越来越近,少数干部又动起了歪脑筋。有的“心急如焚”搞“数字”脱贫、“指标”脱贫;有的“邀功请赏”搞“花架子”项目、“面子”工程;有的“快刀斩乱麻”搞“一刀切”政策、“上下一般粗”政令。凡此种.种,都是作风病作祟。党员干部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中的短板弱项,以求真务实态度,用扎实管用的举措对策,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接着一件干,把短板弱项补齐补牢固,让人民群众取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形式与政策论文全面小康的文章 篇2

一、宜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状分析

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等六大部分25项指标,到2014年末,宜丰有多项指标达到或接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同时由于发展阶段的原因,仍有部分指标差距较大,需要加倍努力,才能确保2020年全面小康的目标顺利实现。综合分析各项指标,主要分成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部分指标已经达到小康水平。如基层民主参选率(现状97%,小康指标要求≥95%)、每万人口拥有“三馆一站”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现状606.69 m2,要求≥400m2)、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现状73.41%,要求≥60%)、恩格尔系数(现状29.16%,要求≤40%)、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为1,现状2.12,要求≤2.8)、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现状48.01 m2,要求≥27 m2)、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现状98.73%,要求≥9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现状10.15‰,要求≤12‰)、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现状95.09%,要求≥75%)、单位GDP能耗(现状0.47吨标准煤/万元,要求≤0.6吨标准煤/万元)、水环境质量达标率(现状100%,要求≥70%)、大气环境质量达标率(现状100%,要求≥95%)、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现状100%,要求≥85%)等。

第二个层次:离目标值较近的指标。如人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现状3602.28元,小康指标要求≥4000元)、高中阶段学生毛入学率(现状85%,要求≥9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现状79.28,要求80%)。

第三个层次:离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相比有差距的指标。如人均GDP (现状28008元,小康指标要求≥57000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现状28.2%,要求≥47%)、城镇人口比重(现状47.16%,要求≥60%)、社会安全指数(现状92.2%,要求=100%)、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现状79.22元,要求≥150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现状14867元,要求≥25000元)、卫生发展指数(现状77%,要求=100%)。

二、宜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难

根据上述指标分析,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宜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难点是在第三个层次,具体来说:

(一)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指标不足。根据测算,人均GDP到2020年达到人均57000元,保持12.6%的年均增幅才能完成。2014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15亿元,增长26.4%;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03亿元,增长36.7%,总收入全省排名47位,总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均列全市第一。发展速度还是很快的,但和全市兄弟县市比,经济总量依然处在中下游位置。

(二)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三产比重偏低。到2020年宜丰三产比重达到47%的目标值,每年必须提高3.13个百分点,难度非常之大。一产比重偏高(20.5%),二产占据了“半壁江山”(51.3%),三产比重需快速提升。

(三)城镇化水平不高,城镇人口比重偏低。2014年,宜丰城镇人口比重为47.16%,与2020年全面小康目标值(≥60%)相比,还有很大差距,6年时间内需年均提高2.14个百分点才能实现目标。

(四)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需稳步提高。根据指标预测,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需达到25000元,6年年均保持9.1%的增幅,难度不小。

(五)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及安全稳定任务依然繁重。2014年,宜丰社会安全指数为92.2%,按照全面小康要求,2020需要达到100%。根据指标组成,需要减少刑事犯罪、交通事故死亡、火灾事故死亡、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死亡人数。

(六)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财政支出是指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的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014年,全县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79.22元,6年需保持11.23%的年均预算增幅,才能确保在2020年达到人均150元。卫生发展指数,按照全面小康要求,每千人口中需拥有职业医生1.95人(现状1.43人),每千人口拥有的医院卫生院床位数5张,(现状4张)。

三、宜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重点

问题就是答案,差距就是动力。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关键是靠发展,用发展的办法破解小康社会建设难题。

(一)破解经济总量偏小、人均不足之难,着力推进工业主导产业发展。按照生态循环工业发展的要求和产业布局,围绕建设“全国优质矿泉水产业基地县、国家级新型环保电源产业基地、国家级竹加工产业基地”目标,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一是抓产业集群。扶持景田百岁山矿泉水及潭山纯净水项目、环保电源、鼎盛微晶玻璃、康替龙竹业、万国矿业、旭锂矿业、江特矿业等一批重点项目发展,到2020年,环保电源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5亿元,利税40亿元;食品医药产业形成3-5个知名品牌,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利税20亿元;竹加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利税12亿元;陶瓷及矿产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利税15亿元以上。二是创新帮扶模式。落实《宜丰县工业园区企业跟踪服务办法》,建立服务企业“日台账”、“服务事项销号”制度,全方位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用地、用电、用工、用钱、用水、环保、安全、纳税等方面的问题,让企业在优越的服务环境中发展壮大。三是帮助企业解困。对于一些因市场、债务、资金等多重因素影响而出现困难的企业,应实行“一企一策”,采取市场、法律、经济、金融等多种路径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具体来说,可以由司法部门主动介入对企业债务风险进行评估,提出最佳解决方案,并灵活采取租赁经营或企业重组等方式帮助企业生产自救,同时全力给予困难企业政策倾斜,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二)破解三产比重偏低之难,着力推进以旅游商贸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一是依托生态文化优势,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充分发挥与省旅游集团合资组建宜丰旅游投资开发公司的平台作用,推进省旅游集团投资开发天宝古村及其周边区域旅游项目,积极探索“旅游+生态文明+现代农业”的旅游新模式,走市场化的路子发展旅游产业。发挥洞山景区、双峰竹海、天宝古村、洑溪温泉、九天漂流等生态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引爆点”作用的宜丰旅游新创意、新产品。二是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发展商贸物流业。依托宜丰“五高一铁”(武吉高速、昌铜高速、昌栗高速、铜万高速、武吉铜万连接线,蒙西铁路)交通格局,主动融入武汉、长沙、南昌城市群,以红商城、物华综合大市场等项目为载体,聚旺城市人气,把宜丰建成赣西北新兴商贸物流重地。抓住“互联网+”机遇,着力推进电子商务和“智慧城市”建设。三是做大金融保险业。2014年,宜丰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01.26亿元。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赣州银行、南昌银行相继落户。下一步,在继续引进外埠银行进驻的基础上,支持设立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的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机构落户。支持保险业健康发展。

(三)破解城镇人口比重偏低之难,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着力提升城镇人气,确保城镇化率年平均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一是做大做强中心城。按照“东扩南移、扩容提质”的要求,以崇文中学开学和城东大道改扩建为契机,加快推进城东新区和城南新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支路、管网、路灯、游园、酒店、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将中心城区建成为具有文化底蕴的开放型山水园林宜居城市。二是推进镇村联动建设。以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建设为契机,依托天宝古村景区、洑溪绿色长廊、九天旅游景区、景田百岁山二期等一批项目,发展山区生态经济,进一步强化潭山、天宝、黄岗山为一体的镇村联动这个县域次中心功能,跟进同安镇村联动建设,打造山区特色旅游小镇,实现山区集镇集群式发展。三是做美做靓乡村。以高速公路、国省道、旅游公路沿线秀美乡村建设为契机,全力将新农村、秀美乡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向纵深推进,并逐步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场),实现工作常态化、机制长效化。

(四)破解城乡居民增收难题,加快富民产业发展。一是发展农业富民产业。抓好“一园四带”建设,拉动一批农业特色富民产业发展。“一园”即现代农业示范园。加快投资1.5亿元的北京融青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1亿元以上,解决就业1000人以上。“四带”即绿色有机农业带、油茶产业升级带、肉牛产业发展带、毛竹产业富民带,力争全县“三品一标”产品达到75个以上,新增有机农产品基地1万亩。推进正邦油茶科技示范园建设,全县油茶面积达到13万亩以上,高产油茶5万亩以上。鼓励肉牛产业发展,培育养牛大户50户以上,全县肉牛存栏突破3万头、出栏突破2万头。二是加快工业园区发展解决就业问题。促进工业园区企业稳健发展,保持鹰美制衣、中杰鞋业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稳步发展态势,加快工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满足企业用工需求,确保2020年县工业园区解决就业人数4万人以上。三是发展三产服务业促民增收。突出旅游商贸服务业给居民增收带来的拉动效应,增加居民来自第三产业提供的收入。通过多措并举,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幅保持在9.1%以上。

(五)围绕全面小康目标,提升安全稳定水平。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机制,切实加强交通运输、煤矿、非煤矿山、烟花爆竹、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和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抓好人员密集场所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建立健全跟踪落实、挂牌督办、追究问责等长效机制,推动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制度化、常态化。加大基层平安创建力度,发挥“三网”体系作用,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形式与政策论文全面小康的文章 篇3

目前,娄底正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此时正是将两者有效衔接的最好时机。要在乡村振兴框架下加快编制“十四五”巩固脱贫成果规划,把现有产业扶贫项目和就业扶贫项目优先纳入乡村振兴扶持范围,确保贫困人口长期受益、稳定受益。坚持在发展中改善民生,促进各类要素向农业农村倾斜,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活力和带贫益贫能力。

让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就要梳理评估已经取得的脱贫成果。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市委开展“脱贫攻坚质量提升行动”等系列决策部署,在“两不愁三保障”、易地搬迁、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等方面卓有成效,涌现了一大批“最美扶贫人物”。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梳理、评估前一阶段采取的政策措施,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坚持完善效益好、可持续的方法,加快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让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让群众的粮仓更满、腰包更鼓、生活更美。

让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就要准确理解有效衔接的丰富内涵。把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坚持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两手抓”,规划好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有效推进乡村发展,构建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格局。要结合实际情况,聚焦阶段性任务,找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着力点,激发主体和要素活力,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让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还要确保巩固成果与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不是要另起炉灶,要防止搞政策“急刹车”。今后,对于少部分存在返贫风险和致贫风险的人口,还要进行精准扶持,在资金投入等方面予以倾斜。对于类似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特征的扶贫任务、工程、项目等,还要做好规划统筹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对于脱贫攻坚期内一些好政策、好制度、好办法,也要接续用到乡村全面振兴上来。

全面小康与脱贫攻坚作文素材 篇4

正因为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5年来,我们才能推动减贫事业不断取得新进步,迈上新台阶。

“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十三五”时期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予高度评价,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再接再厉、一鼓作气,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注入了信心和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年5月,四川大凉山昭觉县阿土列尔村村民某色达体和妻子走下2556级钢梯,告别连续5代人居住的“悬崖村”。从攀藤梯、爬钢梯,到上楼梯、坐电梯,过去5年,大凉山腹地昭觉县5万多群众告别大山,成为“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生动写照。“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投入更多资源,措施更加精准。从到20,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5575万人减少到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5.7%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今年,中国将消除现行标准下绝对贫困,提前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创造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中国奇迹。

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既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十三五”时期,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规模推进脱贫攻坚,从“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到每年就打赢脱贫攻坚战召开座谈会,针对不同阶段问题部署目标任务;从牢牢兜住“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底线,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长远谋划,一系列理念、行动,说到底,就是为了让每个困难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正因为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5年来,我们才能推动减贫事业不断取得新进步,迈上新台阶。

消除绝对贫困的“中国答卷”,彰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和治理优势。我们在脱贫攻坚进程中总结形成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具有深远世界意义。“十三五”时期,我们之所以能战胜挑战,取得前所未有的减贫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建立起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体制,实施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在资源匮乏、灾害易发频发、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高山区,易地扶贫搬迁为困难群众开启新生活;在具备一定自然资源基础的偏远地区,产业扶贫、电商扶贫为困难群众打开致富门路;在生态环境好、拥有特色景观的地区,旅游扶贫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正因如此,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将中国誉为“减贫领域的世界纪录保持者”,精准扶贫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大会文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心理学 篇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心理学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从建设小康社会的四个目标出发,着重讲述了心理学在这个建设过程中所能起的作用.

作 者:赵永萍 作者单位:西南师范大学,重庆,400715刊 名: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INSTITUTE年,卷(期):200312(3)分类号:B84关键词:小康社会 目标 心理学

形式与政策论文全面小康的文章 篇6

一、“德法兼治”是我党长期治国理政、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新中国成立之初, 我们党就十分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 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受封建人治思想的影响, 在建国之初党内就形成了个人专权和领袖崇拜的严重倾向, 最终导致了“十年浩劫”的历史悲剧, 使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了严重践踏, 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也随之下降。所以, 邓小平同志十分强调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根本重要性, 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 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在改革开放之初, 邓小平针对我们党存在的腐败和道德滑坡的现象, 反复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并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党的十四大又强调, 要加强社会公德教育, 各行各业都要重视职业道德建设, 逐步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党的十五大, 第一次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郑重地写入了党的文件中。在随后召开的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 又通过宪法修正案, 将这一治国方略载入宪法。党的十五大还强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在2001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 江泽民同志则明确提出“以德治国”, 并要求与“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其目的就是为了杜绝重新回到封建“德治”的老路上去, 这也反映了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中治国方略认识的进一步总结和升华。党的十六大强调:党员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成为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胡锦涛在2004年中纪委第三次全会上指出:全党要“坚持求真务实, 不仅要从思想上强调, 而且要从制度上落实, 以制度建设和创新来保证”, 而且“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 胡锦涛对“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道德模范榜样作用”都做出进一步的强调。由此可见, 从邓小平到江泽民再到胡锦涛都特别重视“德法兼治”的治国方略, 同时从“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到把依法治国的方略历史性地写入宪法和党的文件, 都充分说明了他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法治”更重于“德治”的深远现实意义。

二、“德法兼治”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

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 思想道德建设固然很重要, 但法制建设更为关键。因为市场经济本身首先是法制经济, 其次才是道德经济。一方面, 市场经济的自主性、开放性、竞争性、平等性等特性, 客观地要求必须有完备的法律体系相配套, 也就是说只有用法律制度去规范、引导、制约, 才能保证市场秩序、社会保障和宏观调控规范化、有序化。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由早期的无政府自由主义转变为现代国家的新干预政策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 市场经济也是一种“契约经济”, 遵循的是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它要求人们经济生活要讲诚实、讲守信、讲公平、讲公正。而且, 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既要讲效率优先, 还要兼顾公平;既要讲“少数先富”, 还要讲共同富裕;“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总之, 全面落实胡锦涛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内在要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市场经济的客观特性所决定的。

但是,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社会上泛起了“一切向钱看”的思潮, 更有甚者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意味着见利忘义, 想赚钱就意味着不择手段。其实, 这既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 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特性, 更是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经验的误解。实际上, 西方著名思想家从亚里士多德、阿奎那、约翰·洛克、亚当·斯密到当代的西方学者, 在首先强调法律对经济活动的强制性约束作用的同时, 也很重视经济与伦理的联系, 他们都把物质生产看作是创建社会文明、促进人类美德的手段。然而, 从目前的现实看, 在我国市场经济活动中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和唯利是图、坑蒙拐骗等不道德行为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政府公务员中贪污受贿、违法犯罪的大案要案也时有发生。为此,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同时, 要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党的十六大报告又指出: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 加强立法工作, 提高立法质量”, 努力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同时,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 引导人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可见, 坚持“德法兼治”的治国方略, 就是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 应当更加重视“法治”的强制性约束作用, 只有这样, 才能更有利于加快建立和完善法制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德法兼治”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

现代“法治国家”的理论核心, 就是把实现社会和谐的首要的、根本的途径寄托在法律制度和国家体制上, 它反对以往那种把善治国家的唯一期盼寄托于“明君”、“贤臣”或“哲学王”的政治观念。因而“法治”观念的确立无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和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 它虽然发韧并实践于西方社会, 但不应当专属于西方所有, 而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财富。当然,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资本主义法治国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为此,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目标, 就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而且,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 已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道路, 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其中, “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都是为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都是为了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而不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也就是说, 我们实施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 就是为了“尊重和保障人权, 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并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最终从根本上克服传统“人治”社会的弊端,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

同时, 西方“法治”文明史表明, 法治国家的建设不仅要靠法律和制度等强制性“硬件”措施的根本保障, 而且还需要其他“软件”如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的有利配合。甚至, 法治国家作为一种体制和制度, 其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可以说, 只有实现大多数人对宪政和法律的认同和信仰, 即外在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必须转化为大多数人的内心自觉即“法律道德化”之后, 才能够为“法治”的存在提供最巩固且可靠的社会心理基础。实践也反复证明, 良好的法治有利于公民道德水平的提升, 而良好的社会道德水准又会有助于法治的推行, 也就是说法制的健全程度与道德的完善程度似乎总是成正比的。因此,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首先需要法律和制度保障的同时, 也需要伦理和道德的支撑。所以, 我们提倡“以德治国”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弘扬民族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 培育文明风尚”,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等等, 其目的并非不要“法治”, 更不是重复古代“贤人政治”的旧论, 而是要形成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国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才能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靠的政治思想道德保证。

总之,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向是明确的、坚定不移的, 我们所倡导的“德治”也不能脱离现代“法治”的基本范畴, 也就是必须坚持“德法兼治”的治国方略。唯有如此, 我们全面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尤其是“科学发展观”, 才能有一个正确的方向, 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 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第534、555、555、534页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年版.第30~31、35、38~39、21、31、35、29、28、31、34~37页

[3].《邓小平文选》[M]. (第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版第333、146页

[4].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N].人民日报, 2004年1月13日版

形式与政策论文全面小康的文章 篇7

供给经济理论是努力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理论基础.文章在回顾、总结、评价中、西方理论界对供给问题所进行的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如何构建既能揭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供给本质及其运行规律,又能解释、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供给理论体系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作 者:陈端计 周硕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刊 名: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OY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年,卷(期):2004 3(5) 分类号:F014.32 关键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有效供给   供给经济   供给经济学   创新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文500字精选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心理学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学习感悟

★ 新冠疫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

★ 全面小康社会我们来了高中作文800字

★ 关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感想作文

★ 抗击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作文

★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优秀作文

上一篇:宁波新材料科技城下一篇:八年级语文组第一学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