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幼儿园教案

2025-03-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角色游戏幼儿园教案(精选9篇)

角色游戏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不同职业的角色快乐。

2、幼儿可以在游戏中更进一步了解超市、医院的商业功能,及其基本组成

结构。

3、幼儿通过对角色游戏中角色的扮演,能够更加有礼貌的进行人际沟通。活动准备:护士帽、听诊器、体温计、零食、玩具、收款机、糖葫芦

活动过程:

1、引发式导入提问

(1)老师说“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玩过娃娃家的游戏啊?你们都扮演的

是什么角色呢?小朋友们有没有去过超市医院?那里面都有什么人

呢?”

(2)提问后老师开始给大家看准备好的角色扮演的物品,并与小朋友们一

起商量好每位小朋友想要扮演的角色,分别由谁扮演爸爸、妈妈、宝宝,然后由于宝宝生病啦爸爸妈妈带着他来到医院,这个时候谁来扮演医

生,护士然后呢 打完针宝宝要买吃的来到超市,谁要来当玩具导购和

当游戏

会更加

食品导购来像宝宝、爸爸、妈妈介绍商品。结束后回家的路上又看到卖糖葫芦的,谁来扮演这个角色来卖好吃的糖葫芦。(注意:要多次提 醒小朋友们不要仅仅局限在自己的活动区域内)、开始游戏活动(1)教师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当发现有区域空下来时,要充者介入到游戏中扮演角色与幼儿一起进行游戏。(2)当发现幼儿角色扮演不到位时要适当提醒,这个角色怎样做会不形象„„

3、结束

(1)播放游戏结束音乐,示意让儿童放好道具回到座位上。

演的

工作人员是如何

角色游戏幼儿园教案 篇2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行为对幼儿角色游戏的质量和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何创设游戏环境,为幼儿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做足准备?教师指导游戏时,扮演哪些主要角色与幼儿互动可以使幼儿的游戏经验更有创造性?如何把握介入和退出游戏的时机,让幼儿游戏更自主?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1. 通过对主题及材料的对应关系的研究,探索在幼儿角色游戏中材料提供的适宜性,以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2.

2. 通过对生活实践及介入指导适宜性的研究,探索幼儿角色游戏中生活经验积累的策略及教师介入指导的时机及方法。

3.通过对观察的随机性和目的性的研究,探索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情感、社会交往、认知等多方面的发展。

通过研究,我们总结出了两个关键词:无心、有意。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善于捕捉“无心”,并转化为“有意”,真正体现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同时也收获一定的经验。

1.材料准备,把“无心”的动手转化为“有意”的动脑。

其一,材料投入的多样性与选择性。材料的投放为幼儿的角色游戏提供支持,帮助幼儿的游戏到达一个更高的水平。而材料投入的适宜性更能使幼儿在“无心”的玩耍中转化成“有意”的动脑,正如维果茨基所言:“在游戏中,儿童总是表现得超出自己的年龄特点,超出自己日常的行为表现,在游戏中儿童看上去仿佛高出自己一头。”材料的准备和投入是支持幼儿游戏的脚手架,这不仅丰富了幼儿游戏的经验,还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所以在游戏准备时,要根据游戏的主题提供足够使用的材料,这样避免因分享材料而产生矛盾,同时多样性的材料投放不仅促进了幼儿的游戏发展,也练习了幼儿适宜地选择材料的能力。

其二,材料投入的开放性与封闭性。角色游戏的趣味性不仅仅是游戏本身的趣味存在,开放性的游戏材料更能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让他们在“无心”的玩耍中转化为“有意”的动脑。例如应有尽有地丰富“百宝箱”,箱子里各种各样的纸,五颜六色的布片、布条,瓶瓶罐罐,大大小小的包装盒,胶带和订书机等,幼儿会根据游戏情节的发展选择材料,制定或搭建与游戏主题相关的道具,以支持正在参与的角色游戏。但是在材料投入时,也要考虑到能力较弱的幼儿,这时需投放一些封闭性的游戏材料,如点心店里泡沫制成的鸡腿、汤圆等,用海绵制成的饼干,豆腐干等,这些封闭性的材料投放,让那些能力稍弱的幼儿有兴趣参与游戏,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2. 适时指导,把“无心”的游玩转化为“有意”的实践。

其一,生活实践活动。幼儿游戏的发展是在与实践的互动中实现的,陈鹤琴先生早在40年代就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的教育观点。为此,我们经常把孩子带入菜场、商场,并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幼儿观察,使幼儿在“无心”的游玩中得到实践的认知。比如:在开展超市的游戏时,由于幼儿没有生活经验,游戏情节始终得不到深入,他们只是随心所欲地购物,不能随游戏的主题或游戏的情节发展开展游戏,游戏结束时“商场”总是忙而乱。为解决这种现象,我们从三个方面设计了“购物”生活实践课。第一环节是组织参观:营业员如何向顾客介绍商品?顾客又是如何选购商品?第二环节是了解一些常用物品的用途,即让幼儿做小记者,去采访顾客为什么要选购这些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用?第三环节实践活动:每人用带来的5元钱去购买一种商品,根据前两个环节的准备,我们再次提醒幼儿:买些什么?为什么要买?而且所购物品不能超过5元;由于前期的购物知识准备充分,幼儿在购物时都有目的地选购。购物活动为幼儿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再玩“超市”时就非常有秩序了。

其二,适时介入活动。如果教师能了解每一名幼儿,尽可能地通过各种方式适时地介入游戏与幼儿互动,更有利于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比如水果超市,两位“小营业员”玩起了扔“布水果”的游戏,布水果落到托盘又掉到了地上,而两人完全不顾“客人”的光顾沉浸在游玩之中。此时,我就以客人的身份介入,我捡起布水果,按品种进行分类时的自言自语吸引了他们,他们停下了“扔水果”的游戏,迅速把地上的水果按类别捡了起来,并一一排在托盘中,开始进入了游戏角色。其实,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有多种方式,当教师以一种有助于游戏质量的方式介入时,混乱的或简单的游戏通常能得到改变,这种看上去很“无心”的介入方式,更能鼓励幼儿的游戏活动,并不断运用现有的经验参与游戏。

3. 观察引导,把“无心”的感知转化为“有意”的创造。

其一,随机性观察。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观察尤为重要。但由于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自由度较大,有时预设的观察内容可能会出现没人玩的现象,因此,教师必须视幼儿实际游戏情况,随时调整观察重点,一旦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便可以转化为有目的的观察。如一次游戏时,“医院”区域由于没有幼儿选择而暂时关闭,结果,娃娃家的“妈妈”抱着“娃娃”去看病。只见“妈妈”找到了上一次玩医院游戏的幼儿,对她说:“医生,我的宝宝病了,请你帮宝宝看看吧。”而那个玩得正开心的幼儿,马上来到了“医院”的区域,认真地看起了病。于是在评价时,我就以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讨论的结论是:医院里是不能放假的,医生只能换班休息。于是幼儿自己制定了换班要求,帆帆的妈妈是个医生,在她妈妈的帮助下,幼儿又把换班要求改成了值班制度,并创造性地把它们画成图画,贴在“医院”的墙壁上。随着游戏的深入,孩子们又逐渐增加了CT室、B超室等,这时,医院的游戏已非常完美。这一次的随机性观察,促使幼儿把无心感知转化成有意创造,从而深化了幼儿的角色游戏。

其二,目的性观察。幼儿的游戏是自发性的,几个幼儿在一起玩耍时,由于对事物产生同种认识,就可能产生出一种游戏。因此,教师的观察也需要有一定的目的,真正从观察中去获取幼儿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环境与材料的互动信息,为指导幼儿创造新游戏做支持性的建议。如“保龄球馆”的开张,正是在有计划的观察过程中形成的。玉玉是娃娃家的孩子,“爸爸”“妈妈”由于忙着招待客人而忽视了对他的照顾,他就玩起了商场里清理出来的可乐瓶、塑料瓶,瓶子倒地的声音吸引了做顾客的惠子,于是两人就玩起了瓶子,不一会,他们就对这个活动失去了兴趣,拿着瓶子开始搞起了“破坏”,我观察到这里,觉得要适时地提醒一下,于是走过去对他们说:“这些瓶子可以做保龄球。”该怎么玩呢?他们一起商量,并要求我上网查资料,就这样,在我的帮助下,他们制定了打“保龄球”规则,于是“亮亮保龄球馆”正式开张。“保龄球馆”的开张在有目的的观察中形成了,教师只是起到了点拨的作用。因此,在游戏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并保护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把“无心”的好奇转化为“有意”的求知,使幼儿的游戏更贴近于现实生活。

幼儿角色游戏中老师的角色扮演 篇3

3-6岁的幼儿对于模拟成人活动、反映他熟悉的生活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这就使得幼儿园角色游戏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再现,游戏反应社会、反应成人活动,具有很大的模仿性。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扮演、模仿各种角色,可以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有爱心、耐心等良好的品质,幫助他们认识美丑善恶。角色游戏中幼儿是自由自在和无拘无束的,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对幼儿的指导应当尽量减少到最低程度。但是由于幼儿年龄还比较小,缺乏生活、游戏经验,因此,他们的游戏又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帮助,这样才能使游戏更加生动、有趣,满足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幼儿的角色游戏中到底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是幼儿成长的支持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是与幼儿共同成长的。”因此,在幼儿的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不断转变的。但无论教师的角色如何变化,其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在游戏中走近幼儿,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让幼儿自主地进行游戏活动。

一、组织者的角色

作为组织者,我们老师需要做的大量工作来辅助和辅导他们,这样的工作大多是在角色游戏之前和之后进行的。

我们通常说角色游戏是幼儿自发性游戏,而这个“自发性”并不意味着无中生有、无缘无故、心血来潮。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就有了为幼儿角色游戏创造条件的机会。

当然,作为教师,对于幼儿角色游戏的开展,除了给予材料环境方面的支持以外,更重要的是要给予幼儿知识经验的支持。

二、支持者的角色

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活动首先需要一个游戏环境,这是教师创造的,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创设银行、医院、美食一条街等等场景,为了更加贴近生活,我们收集茶壶、茶罐等各种各样的物品进行摆放,还制作了各种镂空的雕花窗进行布置,甚至将点心店命名为“徐帅”、“李润泽”等幼儿熟悉的名称,为幼儿创设一个真实的游戏环境。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过程后,教师应该逐步的增添、更换游戏材料,以满足幼儿不同的游戏需求,增加新鲜感。

三、引导者的角色

教师如果仅从游戏的角度考虑,让幼儿随心所欲地玩,那么他们就难以从游戏中得到教育所要给予他们的东西;如果仅从教育的角度出发,用教育要求束缚游戏,强迫幼儿学这学那,这样也会失去游戏的本意。所以教师在指导角色游戏时既要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寓教于乐,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幼儿教师灵活、机智地介入幼儿游戏,而最有效、幼儿最欢迎的一种介入方式,就是教师以游戏角色的身份进入并指导游戏。

这种指导具体体现在:

1.游戏中,教师对游戏内容和情节的引导。

2.矛盾发生时,教师对解决问题和争执的引导。

四、合作者的角色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之间作为合作伙伴共同完成游戏,需要教师的观察和引导,同样也需要教师的合作。教师也可直接参加游戏,扮演游戏角色,成为幼儿游戏的合作伙伴。教师和幼儿的合作更能让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幼儿在重复地做着一个动作或一件事,不知道该怎样使游戏进行下去,如“理发店”里一个幼儿一直在拿着吹风机吹,教师就可去问他:“你是不是想给客人做发型?能帮我设计一个漂亮的发型吗?”这样,幼儿就有了目的,和教师一起合作愉快的进行游戏。这样,幼儿玩起来更有积极性,扩大了幼儿游戏中的交往。

教师应该适当地融入幼儿的游戏,可以在小吃店变身成为洗碗工,负责收拾碗筷;也可以成为客人,光临各家小吃店,品尝美味小吃……教师不再是对幼儿的游戏“指手画脚”,反而是跟着幼儿一起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当然,这也不代表教师对幼儿的游戏完全不干涉、放任自流,在了解幼儿的想法的前提下,教师应该给予一些回应:当幼儿游戏顺利时,教师在旁观察,不加以干涉;当幼儿的游戏中出现了“问题”,教师不要直接介入,而是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出现,通过制造一些有趣的游戏情节,促使幼儿自主地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以游戏中的角色身份来指导游戏,这是一种最有效、最自然,也是最受幼儿欢迎和接受的指导办法。在角色游戏中教师机智地引导游戏的整个进程、教会幼儿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准确定位,会让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及时介入、适当放手、积极引导,从而不断提高角色游戏的水平。

五、旁观者的角色

在角色游戏中,我们教师事先为幼儿创设了各种各样的游戏场景,如娃娃家、理发店、火锅城、美发屋等等,制作各种形象逼真的玩具,目的是为了唤起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让幼儿更好地进行角色游戏。其实我们心中有很多的担心,就是在这种种的担心之下,我们的另一个角色-旁观者就自热而然地产生了。教师作为游戏的旁观者,需要及时地对游戏进行观察和记录。

1.角色游戏中观察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和需要。

2.角色游戏中观察、记录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

六、评价者的角色

游戏的评价是教师了解游戏开展的基本情况、有效指导和深化游戏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每当游戏结束的时候,教师都要扮演评价者的角色,对游戏情况进行讲评。对于角色游戏的评价,教师可以在角色游戏的讲评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幼儿讨论、幼儿自评等方式,让幼儿就角色游戏的开展情况进行讲评,使幼儿在回答问题、相互交流中,知道自己的表现如何,知道怎样才能做的更好,为下次更好的开展角色游戏总结经验、做好铺垫。

角色游戏的评价环节,让幼儿的简单模仿得到升华,培养了幼儿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最终达到在游戏中促进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幼儿教师应在观察、倾听的基础上,根据幼儿不同的游戏情况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从幼儿的行为表现中把握幼儿的发展脉搏和活动方向。

在角色游戏的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能过多的干涉幼儿的游戏行为,如果当幼儿的行为出现了不符合原先设计的游戏过程的情况,教师不应该打断幼儿的活动,而是要让幼儿自己组织并进行下去,这样更能够体现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激发幼儿的思维。幼儿是角色游戏的主人,教师在游戏中要正确扮演好组织者、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旁观者、评价者的角色,并恰到好处的变化角色去指导游戏,使幼儿愉快的、创造性的玩。

参考文献

1.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幼儿园小班角色游戏教案 篇4

1、根据孩子游戏的需求产生新内容“茶楼自助餐”。幼儿能有序的在自助餐区自由取食物,创造性进行游戏。

2、幼儿大胆扮演茶楼工作人员的角色,明确角色意识,知道该做些什么,如何对待客人。

3、使用文明语言,做文明的人,能主动说“欢迎光临”“欢迎下次再来!”等等。

重点: 幼儿能有序的在自助餐区自由取食物,创造性进行游戏。

准备:茶壶、茶杯、自助餐的各色食物

过程:

一、情境表演,导入游戏

教师扮演茶楼老板:大家好,今天我们茶楼重新开张,隆重推出美味的自助餐区。每桌都有热情的服务员,顾客可以点茶喝,也可以自己拿盘子去自助餐区拿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哦!

二、角色分配

1、教师根据幼儿意愿确定茶馆经理一名、茶桌边的服务员4名、自助餐区的服务员2名。

2、幼儿集体推选出其他角色负责人,再由负责人再去请工作人员。

3、指导其他幼儿结伴协商。

三、指导幼儿游戏

1、教师以记者的身份参观采访茶楼的自助餐区,及时帮助,指导幼儿。

2、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重点观察自助餐区的活动:顾客如何拿取食物,服务员如何招待客人,如何泡茶,如何端茶,倒茶,如何收拾桌上客人吃完的食物进行回收,负责人如何管理茶馆,碰到问题如何解决?故意设置困难,问茶馆有没有表演?

3、鼓励茶道表演处演员大胆使用材料,使用各种材料进行表演。并创造出新的游戏情节;鼓励幼儿按自己意愿进行活动,幼儿能及时找替代物来替代。

4、使用文明语言,做文明人。

四、游戏讲评

1、教师请在自助餐区用过餐的幼儿展现活动的过程:服务员礼貌招待客人,认真泡茶,端茶,倒茶和回收吃剩的食物。

2、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鼓励和表扬在游戏中表现出色,创造性使用材料,发展出游戏新情节的幼儿,并欢迎幼儿到时收看采访的节目。

3、结束游戏,整理玩具

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教案《医院》 篇5

有八名幼儿园同时做“医院”的游戏,其中六名幼儿没有参加角色商量都急于抢拿玩具,这影响了另两名正在协商的幼儿,停止协商与加入了玩具的争抢,等人手一物后,才搬了桌椅围坐下来,我以“病人”身份来到“医院”,试图了解他们的游戏水平。不料,八名幼儿同时上来为我看病打针,虽然我反复强调,只能一人打,最后还是被挨了五针,游戏结束评价,我向幼儿讲述了自己的遭遇,请大家来评评。医生这样做对吗?为什么?虽然说不对,但至于为什么,除个别幼儿外,大多是说不清楚的。

说明1:八名幼儿同时做“医院”的游戏,表明兴趣和意愿,但从游戏看,幼儿对“医院”的认识还很肤浅,片面。

说明2:此阶段的幼儿还具有以拥有丸剂材料来确认角色身份的特点,以拿了听诊器就是医生等。

二、要求

知道自己做什么角色,能初步按自己扮演的角色职责行动

三、教师指导

1、提供材料

(1)增加“医院”主题的象征性玩具。

(2)提供药瓶、小棒、积木等可供“医院”游戏的废旧物品或替代品。

2、丰富经验

讨论平日时里去医院看病的情况。

请爸爸、妈妈介绍有关医院的事情。

谈话:你去过医院吗?医院里有谁?他们做些什么?

3、观察重点与指导方式

(1)重点观察“医院”主要的人数,角色协商及其扮演。

(2)继续以“病人”的身份去医院,通过“医生”和“病人”的对话,了解情况,帮助幼儿整理已有经验,顺利地游戏。

4、游戏评价

(1)如果“医院”角色及其扮演不尽人意,如语言对话不完整,行为和实际不符,说明幼儿对此的感受还不够深刻,全面,可不作评价。

(2)如果“医院”角色及其扮演较以前有很大进步,评价时请幼儿介绍游戏的情况,巩固幼儿介绍游戏的情况,巩固幼儿对“医院”的认识和反映水平。

说明(1):居于幼儿对“医院”的认识还很不够。多提供象征性玩具材料或替代品,能起到提示和引导作用。

说明(2):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取决于已有的经验,应多途径地引导幼儿熟悉了解医院,增加感性认识,不仅知道医院是干什么?还知道医生及其工作。

说明(3):游戏的评价要看幼儿的现有水平,如果发现幼儿对某些生活的理解还不全面或无认识,则应在经验的丰富上下功夫,而不急于让幼儿表现。

幼儿教案角色游戏“风味小吃店” 篇6

看到小朋友谈起了自己爱吃的小吃,为了让幼儿了解更多的小吃,我们决定开展角色游戏“风味小吃店”。

预计总目标:

1、通过收集、探索等形式引导幼儿积累有关小吃的...中班角色游戏:小吃店、家、的士车、医院、商店等09小甜甜

(一)喜欢参加“小吃店”、“娃娃家”、“以的游戏,能积极参与游戏中并能表现出愉快的情绪。

(二)会根据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和角色,并明确自己扮演角色...“小吃店”角色游戏记录丁堰幼儿园

丁堰幼儿园的BLOG,丁堰幼儿园,“娃娃小吃店”角色游戏记录葡萄班小燕子游戏实录角色游戏“娃娃小吃店”开业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孩子们依旧兴趣很浓。在今天的游戏开始...角色游戏:医院、小吃店、理发店教学教案婴儿少儿

角色游戏:医院、小吃店、理发店活动总目标:

1、能用协商的方法开展游戏,游戏中促进语言交流。

2、在游戏中能进行角色之间的积极互动。

3、知道游戏规则,并有意识...如何有效解决角色游戏中存问题

幼儿角色游戏行为探微 篇7

一、快乐游戏型———展示自我,快乐生活

孩子喜欢游戏,每一次组织游戏时就可以一览无余。每次分配角色,孩子都争着选择角色。这与提供的良好的游戏环境分不开,也与幼儿喜欢游戏息息相关。而大多数孩子在游戏中能主动承担起角色扮演必须承担的责任。

故事一:过新年。随着新年的临近,到处可以感受到新年的一些氛围。今天刚开始游戏,娃娃家中的爸爸妈妈和客人就讨论起布置新家过新年的方案,这个说:“我们来剪点窗花,贴在窗子上吧。”那个说:“我看到有的家里挂了彩条, 可好看了! ”马上就有人附和:“是啊,我叔叔结婚的时候,家里就挂的,真的非常非常漂亮!”一副神往的样子。还有的说:“我建议挂点灯笼。”讨论进行了很热烈,孩子们还进行了分工,爸爸和一些客人做灯笼、挂彩条,妈妈和阿姨剪窗花,孩子们立刻忙碌起来,各自做起自己的工作。游戏结束时,娃娃家已经焕然一新,真的像要过新年。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享受其他孩子的赞扬,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客人们各个笑逐颜开,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故事二:快乐party。小舞台的演出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刚唱完一个《迷路的小花鸭》,舞蹈《数鸭子》就紧锣密鼓地开演,演员们表演得卖力,观众也不赖,每结束一个节目,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以鼓励小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接下来的节目需要演员换装,这时就有一段空余时间,为了防止冷场,小主持似乎很有经验,他请了一个小观众表演节目,这名小观众毫不怯场, 很大胆地演唱一首自己最拿手的歌曲, 同样赢得阵阵掌声,还被称赞为特邀演员。

……

在幼儿角色游戏过程中,类似以上事例的故事很多,大多数时候,他们都以快乐的心态、良好的行为度过自己的游戏时间,而在这样的游戏中,他们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和良好的人际交往中的乐趣。

二、默默无闻型———大胆鼓励,乐于展示

游戏中并非都是活泼开朗、乐于参与、积极游戏的孩子。每个班中都可以发现一些孩子对游戏只是旁观者, 并不愿意参与游戏。

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孩子,在班级中属于比较小的一个,家庭的溺爱又导致他胆小,缺乏与同伴交流的技能;过于包办代替,导致很多事情都需要别人帮忙,缺乏参与活动的兴趣。有一次游戏时间,当我宣布游戏开始时,其他孩子都如放飞的小鸟,冲到自己喜欢的地方开始游戏,只有他仍旧默默坐在小椅子上,观望着其他人。于是我来到他身边,蹲下身对他说:“今天 ,我来做你的妈妈 ,带你一起去玩好吗 ? ”他迟疑了一下 ,然后轻轻地点了点头,那次游戏我带着他买东西,到娃娃家做客,去大排档吃小吃,他玩得很高兴。游戏结束,他还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像给他妈妈的一样。

除了上面的特殊个例,有的孩子默默无闻,也许就是对游戏主题的兴趣程度不高引起的。有一次游戏,我忽然发现平时一直积极参与游戏的元元, 却一反常态端坐在椅子上,只是看着其他人游戏。这个反常的表现立刻引起我的注意,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他还是没有参加游戏的打算后,我走到他身边,和他交流起来:“老师,我不想做游戏了。”“为什么? ”“做游戏一直这样,没有劲,我不想做了。”我马上想到,由于有一段时间没有更新游戏材料,孩子一直重复着原有的游戏经验,导致元元不愿意参加游戏,于是游戏讲评时间我和元元,还有其他孩子一起讨论元元的这个想法,最后讨论出更新教室中的游戏材料和游戏内容。在下次游戏中,元元马上用自己的热情投入游戏中,高兴地玩起来。

三、情绪激动型———及时了解,转变方向

游戏是孩子喜欢的,在游戏中他们获得很多经验,但存在一些不和谐音。有一些孩子喜欢做游戏,但在游戏中不太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候会显得情绪过于激动。

故事一:警察捉强盗。游戏过程中,宝宝和平平在教室中追来追去,宝宝不时喊着抓住他,吸引众多孩子的视线,当他抓住平平的时候,脸上露出兴奋的笑容,于是两人笑成一团,抱在一起又叫又跳。问及事情的原委,原来是宝宝和平平在玩警察捉强盗的游戏,宝宝是警察,平平是偷了东西的强盗,于是出现上述情况。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好像不能说他们不是在游戏, 但是游戏主题如何进行, 游戏中的情绪控制是否得当,是值得关注的。于是我请他们谈谈自己是怎么想要玩这个游戏的,游戏中有没有影响其他人,游戏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做等话题进行了讨论, 最终他们觉得这样做是有不太好的地方,首先游戏过程中大家接触到的都是朋友,不存在强盗,其次影响其他人游戏,对于游戏开展不利,而警察可以帮助有困难的人,或者指挥交通等。在以后游戏过程中,没有再发生警察捉强盗的现象。

角色游戏幼儿园教案 篇8

关键词:小班幼儿;角色游戏;共通经验;角色意识

[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主题、角色、情节、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增强幼儿自我意识和角色意识,增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

小班幼儿的年龄一般在3~4岁,有意注意稳定性很低,情感易冲动、易变化,喜欢用语言或动作与人交往。小班幼儿处于象征游戏的初期(采用与实物相似的替代物;思维的具体行动导致象征水平低;选择实物在外形、功能上十分相似的专用替代品),角色游戏十分符合小班幼儿的游戏特征。

[实践反思]

一、研究前的观察

在研究初期,通过观察幼儿参与角色游戏发现了小班幼儿在参与角色游戏中的一些特点:

1.游戏参与变化快

游戏中的兴趣和注意力不稳定,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幼儿对自身角色的扮演不持久、不明显。例如,“西城广场”游戏一开始,西西主动要求做公交车司机,拿着方向盘开了才一会儿,他看到边上必胜客里好多人在做比萨,于是就跑开了。又如,游戏初分配角色时,轩轩选了娃娃家做爸爸,可是游戏开始后,他跑到了必胜客做厨师。

2.游戏方式平行多

游戏中同伴之间没有交集,幼儿往往与同伴用相仿的方式同时玩同样的玩具,但同伴之间互动少或无互动,没有共同的目的和合作的意图,游戏的内容有一些关联或者是没有关联,幼儿会互相模仿,但无意识去进行互动、合作。例如,娃娃家游戏中扮演爸爸妈妈的孩子就是一起在家里抱着娃娃,你喂娃娃吃东西,我也喂娃娃吃东西,或者只是单纯地摆弄娃娃家里的玩具。

3.游戏角色意识弱

游戏中幼儿都会被游戏的材料、环境、玩具吸引,加入游戏,但在游戏过程中,对于所处的游戏区的游戏角色却比较模糊,更多的是摆弄玩具、观察同伴。例如,新华书店游戏中,乐乐来做售货员,当有幼儿来到书店的时候,售货员也不主动招呼客人,置之不理;又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孩子们埋头玩玩具,当有幼儿想要进入娃娃家做客的时候,几个“主人”也是对客人置之不理,各自玩各自的。

二、研究的过程

循着以上特点,尝试开展贴近幼儿生活、突出幼儿共通经验的角色游戏,以“西城广场”主题游戏为例,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1.游戏内容来源于幼儿共通的生活经验,生活情境衍生可复制的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生活情境的再现,在游戏中复制幼儿的生活情境,更能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更能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有限,能力有限,无法很好地再现自己的生活经验,利用熟悉的生活场景来帮助幼儿再现生活经验。

以本班幼儿为例,在家访中发现了本班幼儿居住地较集中,其中西城广场是幼儿生活经验中持续出现的共同点。通过与幼儿谈话、观察以及与家长的沟通,发现幼儿共通的生活经验,产生角色游戏。

小班幼儿刚刚入园,幼儿对于幼儿园较陌生、教师对幼儿也比较陌生,抓住幼儿的特点及兴趣,开展合适的角色游戏。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来了解幼儿,从家访、幼儿对谈、幼儿互动、师幼互动、幼儿游戏状态等的观察中,挖掘幼儿的共通经验,帮助幼儿生成游戏内容、选取游戏内容,为游戏的开展做好前期准备。其中,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西城广场”游戏中,选取幼儿生活中较常见的一些内容开展游戏,娃娃家(府新花园)、饭店(必胜客)、医院(社区医院)、公交车站(府新花园站)、电影院(UME影城)。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发幼儿的游戏共鸣,例如,在“西城广场”主题游戏中,设置了“必胜客”区块,幼儿都有去“必胜客”餐厅用餐的经验,将幼儿去餐厅用餐的情境再现,请幼儿来扮演餐厅中的各个角色,帮助幼儿再现生活经验,开展关于餐厅的角色游戏;设置了“府新花园”小区,班中大多数幼儿都住在小区中,幼儿园也位于小区之中,幼儿对于小区十分熟悉了解,在游戏内容中设置该区域,幼儿能够更快地认同这个“娃娃家”,结合娃娃家与建构的内容,幼儿参与的兴趣十分高。

2.游戏材料突出简单操作,凸显替代运用,教师协助幼儿多样化地运用各种材料

(1)发掘成品玩具的替代品,教师提供替代材料及制作

角色游戏的开展中,除了一些已有的成品玩具,更多的是许多物品的替代品,有些是幼儿自发的替代,而有些则是教师协助的替代。如,在娃娃家游戏中,“爸爸”正在用电话玩具打电话,可是边上的“宝宝”也想打电话,娃娃家的电话玩具已经没有了,宝宝于是拿起了边上建构区中的一块长条积木打起了电话,玩得十分投入;如在必胜客游戏中,教师发现幼儿制作了比萨后假装用锅子烧一下,于是教师用废旧纸盒自制烤箱投放,幼儿自然地将比萨用烤箱制作。

(2)善用半成品玩具的多样用途,教师进行废品改造

绿色环保,回收利用,在角色游戏中,尝试用收集来的废旧材料进行个性改造,丰富幼儿的游戏材料及游戏形式。随着游戏的持续开展,幼儿对于一成不变的成品玩具逐渐失去了兴趣,也难激发幼儿对于游戏的进一步创造,观察幼儿运用成品玩具的一些游戏状态,尝试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些半成品玩具,帮助幼儿进一步创造性地玩游戏。如下表:

游戏材料是游戏顺利开展的物质保证,但教师并不是一味地提供那些完美无缺的成品玩具,而是在提供游戏材料的时候要重视材料的可操作性、可替代性、可改变性,幼儿能够根据自己游戏的开展情况,对游戏材料尽兴地再创造、再加工。

3.教师策略突出支持者的角色意识,多样化的教师身份促进幼儿经验分享,产生趣味化的游戏形式

角色游戏中的各个游戏区,都是幼儿生活情境的再现。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参与游戏,通过与玩具的互动、与同伴的互动、与教师的互动来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师在幼儿不同的互动关系中,或旁观、或参与,推动幼儿多样的积极互动。

(1)幼儿与玩具互动,教师积极鼓励,多样提供

角色游戏中的玩具,包括已有的、自制的,都是幼儿开展游戏的协助者,幼儿正是通过与玩具的积极互动来开展游戏的。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可以抱着玩具娃娃,拿勺子和小碗给娃娃喂饭,还会说着“宝宝吃饭,宝宝吃饭”。思晨喜欢拿着锅子炒菜,还会说“巧虎妈妈来烧菜”。通过与玩具的互动,来再现幼儿对于喂饭的生活场景。

教师在其中化身为玩具提供者,根据幼儿游戏的开展过程,提供适合幼儿游戏开展的玩具。

(2)幼儿与同伴互动,教师全面关注,适当协调

角色游戏中,同伴之间的互动,是串联游戏的关键,也是游戏提升的关键。小班幼儿缺乏与同伴交往的能力,但在游戏中,却能够根据游戏的需要,与同伴互动。

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不同的游戏区域中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之间的互动交往,其实也是幼儿之间的自由交往,幼儿自主选择游戏的角色、自由搭配游戏的同伴。如,在娃娃家游戏区中,多多提出要做宝宝,小如提出要做妈妈,于是妈妈小如和宝宝多多来到了娃娃家,因为游戏而开始了游戏中的互动。如,在公交车游戏区中,轩轩去开公交车,青青、家伟、甜甜都来坐公交车,大家一起嘀嘀叭叭玩得欢,最后司机轩轩还不忘记和大家收钱。如,在银行游戏区中,管理银行卡的壮壮会询问同伴“你是几号啊思思”,“我27号。”壮壮在自己的银行卡箱子里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了27号银行卡给思思,边上管理纸币的湛湛则对孩子们说:“你们要排队。”准备取钱的孩子们听了,开始配合着排队取钱。如,电影院游戏区中,元元是电影院的售票员,他坐在电影院门口,西西跑到了门口,正要进去,元元:“不行,你要付钱才能看电影。”西西:“多少钱?”元元:“10元钱。”西西拿了几张钱给元元,元元就让西西进去看电影了。

教师在其中化身为游戏协调员,从旁观察幼儿游戏的开展,在幼儿寻求帮助的时候,能够进行协调帮助。

(3)幼儿与教师互动,教师仔细观察,适时介入

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是以观察者、协助者的角色参与游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回应,及时给予协助。重视角色游戏开展过程的观察,重视角色游戏后的分享评价。在经验分享中顺势引导,挖掘共通经验,产生新的游戏及角色。教师在游戏过程中,以不同的角色与幼儿互动。

实例1:在“西城广场”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化身摄影师参与游戏,将幼儿的游戏情境一一拍摄,在每次游戏后引导幼儿欣赏游戏图片、分享游戏经验。

实例2:在第二次游戏开展后,奇奇小朋友在说到自己在必胜客游戏中的照片时,提到自己曾经和爸爸妈妈坐公交车去吃饭,引发了孩子们对于公交车的共通经验,大家积极表达自己对于公交车的已有经验,于是教师化身公交车公司的负责人,顺势提出可以在游戏中开设公交车游戏,便产生了新的游戏角色——公交车司机。

实例3:在必胜客游戏中,服务员月月看到教师,大声招呼:“欢迎光临!”当教师进入游戏区后,月月说:“你要吃什么呀?”教师提出要吃比萨,月月跑到后面的“厨房”拿了几块比萨到教师面前,把比萨放在了教师的面前,教师故意用生气的语气说:“饭店里怎么没有盘子叉子,让我怎么吃东西?”月月想了想,跑到边上拿了盘子、叉子给了教师。在游戏中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教师适当地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更好地开展游戏。

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或引导、或协调、或协助、或配合,教师始终要以幼儿在游戏中为主体,积极促进幼儿自主参与游戏,积极促进幼儿与同伴合作游戏。

三、研究的反思

角色游戏是不断创想的游戏,不可重复的游戏经验促使幼儿收获不同的体验,提升材料微调策略,促使游戏生生不息。一次次的游戏开展,幼儿收获了快乐,也让教师收获了许多惊喜,让教师更加意识到角色游戏对幼儿的重要性,也更鼓舞我们将适合孩子能力、迎合孩子兴趣的角色游戏继续更好地开展下去,在已有的基础上,促使幼儿不断创想,更好地拓展游戏、延伸经验,主要在材料和内容两个方面需要提供以下支持。

1.从游戏材料上来讲——重视材料的可操作性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其活动受外界刺激的直接影响。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很强,其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事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受到环境中具体事物的制约,在活动中缺乏明确的目的。幼儿在游戏中其思维离不开具体的玩具材料、离不开周围具体环境的刺激。因此,利用各种材料来营造游戏场景、提供可操作的玩具,是帮助幼儿开展游戏的关键之一。在游戏中发现个性改造废旧材料的自制玩具,对幼儿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自制玩具与已有玩具同时投放,成品材料与半成品材料同时投放,低结构的材料满足整体幼儿的需求,高结构材料满足特殊幼儿的需求。

2.从游戏内容上来讲——重视幼儿的共通经验

角色游戏的内容,主要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带有很大的模拟性。内容的选择上主要依靠幼儿主动的产生、教师引导产生、教师提出产生。实践中突出参与游戏的幼儿的共通经验,寻找幼儿生活经验的交叉点,来确定游戏的内容,产生游戏区域。而不是一味地由教师来提供角色区域,请幼儿被动参与,由教师引领幼儿分享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由此产生迎合幼儿兴趣、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内容。在角色游戏的开展中,幼儿不会满足于简单的模仿,常常会突发奇想,提出新的玩法,游戏的内容也会跟着幼儿的想法有所创造并随之改变。

3.从教师策略上来讲——重视幼儿的主体角色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决定游戏的主题,自由地发展游戏内容和切换情节。在游戏中,教师必须以幼儿的主体为意愿来开展游戏,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随机的表现,帮助完善、扶植萌芽,使之发扬光大。教师要善于倾听幼儿的需要,帮助实现,积极鼓励,使其得以生长。教师要积极评价幼儿的表现,帮助延伸、协助配合,使之继续升华。

总之,通过实践验证发现,角色游戏十分适合喜欢模仿的小班幼儿,在开展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既要考虑本身的游戏内容,又要考虑参与游戏的幼儿主体的特点。善于发现幼儿共通经验,从相似的生活经历着手,以丰富的游戏材料作为游戏开展的物质保障,善于观察幼儿、倾听幼儿,提供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激发幼儿开展游戏的主动性及探索兴趣,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的游戏才更生动、更受欢迎、更有价值,更能迎合幼儿的兴趣,不再是单一的玩玩具,而是快乐地、主动地参与游戏,发挥角色游戏的最大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收获快乐、收获经验、收获成长。同时在研究中也发现,随着小班逐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进一步开展贴近幼儿能力、兴趣的角色游戏,将幼儿共通经验这个点继续扩大深入,让角色游戏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09.

[2]曹中平.试论儿童游戏的发展特点[J].现代教育研究,1996(02).

[3]曹中平.儿童游戏论[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

[4]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1.

角色游戏幼儿园教案 篇9

第1篇、中班角色游戏活动教案:小吃店教案

游戏由来:

我们幼儿园地处繁华的旗汛口路口的优势,班上的孩子时常到幼儿园周边参观各种各样的建筑、店铺等,在途中孩子们看到了幼儿园周边许多福州风味的小吃店“依土捞化”“连江锅边”“汤圆”“鱼丸”等,这些都是孩子们爱吃的食物。在一次角色游戏中,A小朋友加工厂里搓了鱼丸,做了油条,开心地叫卖了起来……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愿望和兴趣需要,我们开展了“风味小吃店”的角色游戏。

游戏目标:

1、喜欢参加“小吃店”、“娃娃家”、“以的游戏,能积极参与游戏中并能表现出愉快的情绪。

2、会根据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和角色,并明确自己扮演角色的分工和职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A、请爸爸妈妈带孩子品尝福州风味小吃店,初步了解小吃的种类、名称等。

B、教师与幼儿一起参观“老福州”风味小吃店,帮助幼儿了解小吃店的人员安排、分工职责等。

(2)材料准备:小吃店——店牌、灶具、锅、碗、收银机、各种小吃(肉燕、线面、鱼丸、什果等)。

(3)技能准备:在活动前初步学会如何煮各种小吃。

(4)环境准备:

A、运用栏杆、小桌等摆设布置小吃店

B、根据不同的店面设计不同的门牌。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欣赏“参观老福州”的照片,帮助幼儿回忆小吃店的布置和人员的分工和安排。

提问:

A、这么多的小吃店,你们想开哪些? B、小吃店是怎么布置的?

C、厨师、招待员分别是怎么工作的? D、小吃店里有哪些人?

(2)介绍游戏的材料和玩法

A、游戏材料:灶具、碗、勺子、各种小吃(如肉燕、鱼丸、什果等)C、游戏玩法:

a、厨师在厨房中根据招待员的票据煮出相应的小吃。

b、厨师应将煮好的小吃放在备用台上。

c、顾客应先到收银台选择自己要吃的小吃,再买票据交给招待员。

d、顾客要将票据交给招待员后,坐在餐桌上等小吃。

e、招待员要将顾客的票据交给厨师,并将小吃送到顾客的餐桌上。

(3)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A、教师以“小吃店”经理的身份介入游戏,协助幼儿布置“小吃店”场景。

B、引导幼儿能根据厨师的工作步骤和顾客的就餐程序进行游戏。

C、提醒招待员要及时收拾餐具,并保持餐桌的整洁。

(4)游戏评价

A、引导幼儿说说今天你在“小吃店”的游戏中扮演什么角色,你是怎么工作的?

B、你最喜欢哪个小吃店的工作人员,为什么?

观察与推进:

在开展游戏前我们曾让孩子去参观了“老福州”小吃店,孩子们对小吃店的人员安排和分工以及基本的工作内容都有一定地了解,因此在开展游戏时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参观经验,与教师一起回忆了小吃店的人员有哪些、他们分别是怎么工作的、就餐的程序是怎样的?在教师介绍了游戏的材料和玩法后孩子们兴奋地开始游戏。在游戏中“小厨师”会根据自己顾客的要求煮出相应的小吃;“顾客”会知道先到收银台买票,凭票吃到自己想吃的小吃;“招待员”会帮助把“厨师”煮好的小吃端给“顾客”……但是在游戏中幼儿对于自己扮演的角色职责还不是十分清晰,容易出现角色分工不清,如“招待员”有时会不记得将小吃端给“顾客”,而厨师有时会跑到其他小吃店中进行游戏等,在下次的游戏中会重点指导幼儿能更加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分工和职责,并能较逼真地表现出不同角色的工作情况。

游戏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能积极参与的游戏。他能够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游戏,如厨师会先摆放灶具再将食品一一放置在相应的位置;招待员会先整理餐桌;收银员能将收银机摆放整齐再整理票据。孩子们十分投入于自己的角色中,虽然在游戏规则上还有些不足,但是我想,孩子们能够热情、自主地参与游戏这比强加于孩子们去掌握的规则更重要。在游戏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都很热衷于在自己的游戏组中游戏,缺乏与其他各组之间进行的交往如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只是一味地在家中整理、哄娃娃,而很少带娃娃到小吃店中去吃小吃;招待员、迎宾员与厨师、顾客的语言交流也较少,在下次的游戏中将重点引导孩子们用语言进行角色间的交往;同时在游戏中小吃店的“厨师、招待员”提出小吃店里的招待员都有一个围裙,这样就不会把自己的衣服弄脏了。商店的“服务员”提出要有一些袋子装货物,这样客人在买东西时比较方便。因此在下次的游戏中将根据孩子们的需求增加相应的游戏材料。

活动目标:

第2篇、中班角色游戏理发店教案

1.进一步掌握理发程序,尝试给顾客“染发”。

2.主动与顾客交流,学会招待顾客。

游戏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理发的程序有一定的了解,懂得基本的礼貌用语。

2.物质准备:增设招待区的水和书,染发的工具。

游戏过程:

1.提出上次游戏存在的问题。

师:上次游戏中顾客反映理发师只会简单的剪发而已,很多小朋友有提议增加染头发,很多小朋友对于染发不是很了解,今天石老师要来给小朋友介绍新的技法,染发。

2.教师示范染发,引进新经验

师:小朋友看老师是怎么染发的,有几个步骤?现在石老师要考考小朋友如果是男生也想染发那可以怎么染呢?我们请个小朋友上前示范一下。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染发,染发要做到以下几点:

(1)调药水

(2)刷染膏

(3)盖锡箔纸

(4)蒸发

(5)整理、喷定型水

(6)带发套

2.提出游戏要求:

(1)理发师要正确的操作染发,主动与顾客交流。

(2)理发店的工作人员要招待客人给客人端水,拿发型书给客人看等,要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3.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让幼儿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教师观察指导,以角色身份进入游戏进行指导。

重点指导理发师染发还有主动的介绍。

4.游戏讲评。

交流游戏情况:今天去理发店的有谁?你喜欢哪个理发师?为什么?今天谁去染发了?效果如何?小朋友在游戏中还出现了什么问题?

5.幼儿收拾整理游戏材料

要求:

(1)安静的收拾玩具。有序地收拾玩具

(2)那里的玩具放回到原位。

活动目标:

第3篇、中班角色游戏活动教案:理发店教案

1.进一步掌握理发程序,尝试给顾客“染发”。

2.主动与顾客交流,学会招待顾客。

游戏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理发的程序有一定的了解,懂得基本的礼貌用语。

2.物质准备:增设招待区的水和书,染发的工具。

游戏过程:

1.提出上次游戏存在的问题。

师:上次游戏中顾客反映理发师只会简单的剪发而已,很多小朋友有提议增加染头发,很多小朋友对于染发不是很了解,今天石老师要来给小朋友介绍新的技法,染发。

2.教师示范染发,引进新经验

师:小朋友看老师是怎么染发的,有几个步骤?现在石老师要考考小朋友如果是男生也想染发那可以怎么染呢?我们请个小朋友上前示范一下。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染发,染发要做到以下几点:

(1)调药水

(2)刷染膏

(3)盖锡箔纸

(4)蒸发

(5)整理、喷定型水

(6)带发套

3.提出游戏要求:

(1)理发师要正确的操作染发,主动与顾客交流。

(2)理发店的工作人员要招待客人给客人端水,拿发型书给客人看等,要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4.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让幼儿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教师观察指导,以角色身份进入游戏进行指导。

重点指导理发师染发还有主动的介绍。

5.游戏讲评。

交流游戏情况:今天去理发店的有谁?你喜欢哪个理发师?为什么?今天谁去染发了?效果如何?小朋友在游戏中还出现了什么问题?

6.幼儿收拾整理游戏材料

要求:

(1)安静的收拾玩具。有序地收拾玩具

(2)那里的玩具放回到原位。

游戏目标

第4篇、中班角色游戏公交车教案

1、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2、通过表演发现其中的错误。

游戏准备

公交车模型、车票、钱袋、钱币、椅子。

游戏玩法

1、公交车模型里摆好两排椅子饰公交车里面的座位。

2、全班游戏分配好角色的扮演,先选出公交车司机、售票员,其余的当成乘客。

3、一起回想坐公交车的情形,回忆坐公交车的时候,公交车司机、售票员和乘客都是怎么做的?是怎么去说话的?

4、演出其中的情景,我们可以先表演一遍,让孩子们挑出不对的地方,加以改正后,继续表演。

5、每次表演完一次,要进行一次角色互换,比一比,看谁演的最好。

6、孩子们表演中可以自由发挥,也可以按老师的引导来进行表演。

活动目标:

第5篇、中班角色游戏活动幸福甜品站教案反思

1.引导幼儿选择角色(蛋糕师、顾客等),进行买卖。

2.了解水果的好处,进行推销。

活动准备:

1.蛋糕、淡奶油等

2.厨师帽、蛋糕刀等工具等第3.各种水果

活动过程:

1.游戏前出示水果蛋糕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2.幼儿交流自己制作想法,讨论奶油制作的方法以及自己装饰奶油蛋糕的想法

3.幼儿自主开展角色游戏,教师指导。

4.观察与指导重点:

(1)帮助幼儿一起布置游戏场地(铺保鲜膜等)。

(2)教师要帮助幼儿将淡奶油利用打蛋器制作成奶油。

(3)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注意提醒幼儿小心不要将奶油洒到盆子外面。

(4)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语言和动作,了解幼儿角色水平。

5.游戏结束后谈话:

以随机照片、情景再现等方式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在知识准备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请家长配合我们的工作,带幼儿去甜品店参观。老师提供有关的资料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活动目标:

第6篇、中班角色游戏蛋糕店教案

1、引导幼儿扮演熟悉的角色,知道角色名称,模仿最基本的动作。

2、游戏中有简单的角色语言和行为。

活动准备:

1、各种口味的蛋糕、面包玩具

2、橡皮泥、工作服等

活动过程:

第一次活动:

时间:2012年6月8日(周五)下午指导要点:

1、游戏前简单的导入,激发兴趣2、幼儿自主开展,观察与指导重点:

(1)帮助幼儿一起布置游戏场地。

(2)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语言和动作,了解幼儿角色水平。

(3)教师扮演角色,随机指导,引导幼儿有简单的角色语言和行为。

3、游戏后谈话,以教师为主的谈话方式,再现有价值的游戏片断。

观察与推进:

观察:幼儿在协商角色时已经能注意控制音量和男女搭配,喜欢与同伴共同游戏,在游戏中大部分幼儿能爱惜道具,材料,轻拿轻放。但部分幼儿还不会协调同伴间的纠纷。

推进:在下一次的游戏前,我将利用班级主页把故事及课件地址一起上传,请家长一起配合,使幼儿能熟悉地复述故事。由于课件中的故事角色对话语气、表情等特征比较明显,我想,对幼儿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作用。

第二次活动:

活动时间:2012年6月15日(周五)下午活动准备:大的点心盘(增添)指导要点:

1、教师结合上次开展的各角色游戏进行讲评,让幼儿提出再次玩的愿望。

妈咪爱&婴网_幼儿园_教案_频道

2、以谈话形式增强角色意识,强调要坚守“岗位”;并强调幼儿遵守游戏常规。

3、分配角色:按幼儿意愿,教师根据幼儿意愿加以调整。

4、幼儿游戏,教师指导(1)教师全面巡视,了解幼儿游戏情况,重点指导医院,以身份提醒工作人员工作认真,对待顾客有礼貌。

(2)鼓励各角色、各主题间的交往。

(3)注意个别教育,鼓励每个孩子参与游戏,提醒个别孩子遵守游戏规则。

(4)及时支持幼儿生成的新的主题。

5、游戏结束(1)放音乐提醒幼儿收拾玩具。

组织幼儿进行评议重点评各角色之间的交往以及是否坚持岗位。

观察与推进:

观察:刚开始我为了让幼儿完整地把故事串联下来,想全班分角色进行表演一下,但发现在回忆故事内容时,一些对话幼儿有些忘记。为了让幼儿有一个直接的印象,我先请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如何布置场地,再一组能力强的幼儿示范表演,并引导坐在下面的小朋友一起讲述对话。最后再请幼儿分组进行表演(以请小组长的形式)。幼儿全体表演时积极性很高,在头饰的吸引下很有参与的积极性,但是个别幼儿在戴上头饰以后,存在对文学作品不熟悉和不能与同伴相互配合进行表演的问题。幼儿在游戏中基本上能互相商量角色,表现故事的主要情节。

推进:幼儿商量角色时让幼儿学习自由组合,而不再请小组长的形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在表演区,我也将这个故事头饰等道具展示的墙饰上,对幼儿的表演起到提示、烘托情境、渲染气氛的作用,利于幼儿顺利开展游戏。

活动目标

第7篇、中班角色游戏活动教案:超市、银行、幼儿园教案

1、培养幼儿按意愿独立地确定游戏主题的能力,主题鲜明而稳定。

2、让幼儿学会协商分配角色,与同伴积极交往,友好合作。

活动准备

1、超市、银行、幼儿园等主题游戏玩具。

2、让幼儿了解超市、银行的工作性质、内容。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超市、银行、幼儿园等的主题游戏玩具,直接引入游戏。

师说“今天我们来玩角色游戏,这些玩具可以玩什么主题的游戏?”

2、师幼一起回忆上次游戏情况,指出游戏中的不足,提醒幼儿在这次游戏中改进。

师:小朋友也发现了游戏时我们有些地方做得不够,这次游戏时我们更要改 正了,做个讲礼貌、爱护玩具的好孩子,好吗?

3、幼儿自选主题,合作布置游戏场景。

4、引导幼儿分配和协商角色,可用“自报公议”、“猜拳”的方法解决。

刚开始幼儿还在争吵着当同一个角色,在老师的建议下,学习着用谦让、猜 拳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5、幼儿游戏,教师指导:启发幼儿各游戏主题串起来玩。

6、结束游戏:

(1)、组织幼儿独立地、有条理地归类摆放玩具和整理游戏场地。

(2)、让幼儿自评各自玩的游戏情况。

游戏目标:

第8篇、中班角色游戏活动教案:快乐街教案(附教学反思)

1.尝试在游戏中渗透有关庆“六一”的情节内容。

2.乐意与同伴有礼貌地交往,体验交往与分享“庆‘六一’”游戏的快乐。

游戏准备:

1.划分好各角色区,提供相应的游戏材料。

2.丰富幼儿有关庆“六一”的生活经验。

3.幼儿已按意愿选择好游戏角色。

游戏过程:

(一)谈话,引出游戏主题。

1.师:前几天天我们一起过了一个什么节日?是怎样过的?我们快乐街上也要为宝宝和小朋友们过“六一”节。

(二)提出游戏要求。

1.师:娃娃家怎么为宝宝过“六一”节呢?客人可以买什么礼物送给宝宝?送的时候对宝宝说些什么话?超市、幼儿园等部门又可以怎样来为小朋友过节日?谁来介绍一下。

2.师:过“六一”节大家都会很开心,除了说祝福的话和送礼物,还要有礼貌,等游戏结束后,大家一起来说说你们的开心事,好吗?

(三)幼儿游戏,老师指导。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并以顾客的身份去买礼物送礼、坐客等,帮助幼儿发展游戏情节。

(四)游戏评价。

1.师:大家玩的开心吗?请你把开心事讲给大家听一听!(请个别幼儿交流、教师帮助幼儿总结开心的原因)。

2.师:有没有遇到困难呢?是怎样解决的?(幼儿交流,视情况加以讨论)

3.教师小结:今天我也很开心,我们快乐街上的小市民都很有礼貌,还为宝宝和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过了“六一”节,现在老师也祝福大家:节日快乐,天天开心。

(五)收拾、整理游戏材料。

游戏反思:

本次游戏目标明确:能围绕“快乐六一”这个主题来开展,小舞台、理发店、娃娃家、礼品店、自助餐厅等能围绕主题来发展游戏的情节,并渗透到每一个角色中去;游戏准备较充分:活动材料较丰富,特别是小舞台环境的创设和礼品店材料的提供为整个游戏增加了节日的气氛,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幼儿能按意愿选择角色,主动热情地与同伴交往,并相互赠送节日礼物,幼儿的兴趣很好,能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去,大多数幼儿的角色意识较强,能很好的扮演属于自己的角色;游戏中教师能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指导幼儿丰富游戏情节。

存在的不足之处:

1.谈话前没有将小舞台游戏规则之一:六一期间免费观看表演交待清楚。

2.个别幼儿的礼貌用语和规则意识有待于加强。

3.最后的讲评活动时没有很好地引导幼儿围绕如何“庆六一”讲述。

第9篇、中班角色游戏小吃店教案反思活动二:角色游戏---小吃店(一)医院

活动目标

1.在了解本地风味小吃的基础上,初步学习扮演小吃店厨师、服务员等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

2.运用已有的技能并结合辅助材料制作简单的食物。

3.学会协商、分配角色,能与同伴联合游戏,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游戏准备

1.知识准备:请家长事先带孩子到小吃店吃小吃,认识小吃店里的食物,了解小吃店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

2.材料准备:风味小吃店材料:锅、碗、汤匙、扁肉、饺子、粉干等等;分班收及幼儿园,菜市场、娃娃家所需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头戴“厨师帽”身穿围兜引起幼儿兴趣。

2.师幼谈话,引导幼儿结合自己日常的观察.所见所问回答问题。

师提问:小吃店里有哪些工作人员? 连江有哪些风味小吃?“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你最喜欢吃什么? 如果你是厨师或服务员应该怎样招呼顾客?

3.出示替代物,引导幼儿想象可以用它们制作哪些风味小吃。

4.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1)合理布置个场地:小吃店、医院。

(2)幼儿协调分配角色,鼓励幼儿大胆扮演”厨师、服务员“有礼貌地招呼客人。

(3)启发幼儿大胆地想象,使用替代物自制小吃。

5.结束。

(1)收拾游戏场地。

(2)引导幼儿参与评价。

活动二:角色游戏---小吃店

(二)理发店、医院

活动目标

1.能较为逼真地反映出小吃店厨师、招待员员、收银员、娃娃家、医院等人员的工作情况。

2.会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明确自己的分工和职责。

活动准备

(1)小吃店--增加迎宾员的飘带.小吃票据.抹布等

(2)娃娃家、医院、商店、的士车等游戏道具。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说说小吃店中人员的分工和具体职责。

提问:

A.不同小吃店的厨师能随意走到其他的小吃店中吗?

B.招待员在小吃店中应该做些什么?

C.顾客应该怎样就餐呢?

D.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在家中可以做哪些事情?

(2)提出游戏的注意点

A.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哪里工作,做哪些事情。

B.扮演”顾客“的幼儿应该按照就餐的程序到小吃店中就餐。

(3)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A.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所扮演的角色,并能与同伴轮流游戏。

B.引导小吃店的员工能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相应的位置做相应的工作。

C.鼓励娃娃家的爸爸妈妈能照顾好自己的娃娃,并能整理好自己的家。

D.引导医院.的士车.商店.娃娃家等游戏的幼儿进行交流。

(4)游戏评价

A.说说今天游戏中小吃店的厨师.招待员.收银员做了哪些事情?你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

B.你想在下次的游戏中增加哪些游戏情节和材料?

活动二 :角色游戏---小吃店(三)花店、医院

活动目标

1.娃娃家中的爸爸妈妈与小吃店中的工作人员能运用语言进行角色间的交往。

2.会使用”欢迎光临“、”谢谢您“、”欢迎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与爸爸妈妈一起到”小吃店“参观、品尝,并重点观察、记录下厨师、招待员、迎宾员、收银员之间的语言交流。

2.材料准备:”小吃店“增加围裙、袖套、帽子等;”娃娃家“床单、被子、食物(包子、鱼等)钱袋等。

活动过程

1.幼儿讨论

(1)上次游戏中小吃店的厨师、招待员事情不多,为什么?

顾客太少。引导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可以带娃娃到小吃店吃小吃;”哥哥姐姐“也能到小吃店去品尝小吃。

(2)有顾客到小吃店品尝小吃,迎宾员、招待员应该怎样跟顾客说话?

2.提出本次游戏的注意点

(1)娃娃家的爸爸妈妈要常到小吃店品尝小吃。

(2)迎宾员、招待员会使用”欢迎光临“、”谢谢您"等礼貌用语进行游戏交往。

(3)能合理运用游戏材料,并在游戏中适时使用。

3.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1)观察并鼓励娃娃家的爸爸妈妈能多与其他游戏进行角色交流。

(2)教师以经理身份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适当的调整。

(3)重点观察、指导小吃店里各角色之间的互动。

4.游戏分享:你在小吃店和娃娃家里做了什么?你开心吗,为什么?

活动二:角色游戏-小吃店(四)理发店、医院

活动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学会大胆.有创造性地运用替代物与游戏材料,发展幼儿创造力.想象力。

2.学会有目的地观察,学会评价自己的游戏行为(使用礼貌用语.游戏材料的归类摆放等情况)。

3.游戏后能积极参与游戏材料的收拾与整理。

活动准备小吃店:鱼丸、汤圆、馄饨、饺子、线面牛肉丸、粉扣、炊具、餐具、围兜、胸卡标志(老板、收银员、服务员顾客等若干)钱(扑克牌)等娃娃家:娃娃、炊具、餐具、日用品、食品、家具、电话机、电器等各种游戏物品。请家长与幼儿继续收集生活中的废品,动手制作游戏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并评议前阶段开展游戏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与幼儿一同讨论:

(1)如果所需要的东西没有该怎么办?引导幼儿使用替代物;

(2)启发幼儿动手制作游戏材料,补充货源,如办个食品工厂生产各种食品;

二、幼儿游戏,教师以不同的角色身份巡回指导

(1)引导观察幼儿使用礼貌用语的情况,应到工作人员运用礼貌用语热情接待顾客。

(2)启发幼儿将不同的主题游戏挂钩联系,丰富游戏的情节,如:启发引导风味小吃店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娃娃家的爸妈带娃娃到风味小吃店过生日等。

(3)提醒风味小吃店员工监守岗位,不随便离开等。

三、评价,结束游戏

(1)指导幼儿整理游戏材料,清理游戏场所。

(2)引导幼儿从超市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进行评价。重点请幼儿谈论活动感受,对游戏中主题问题进行交流,如营业员和顾客的关系,幼儿自制玩具的创造性等。

游戏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能积极参与的游戏。他能够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游戏,如厨师会先摆放灶具再将食品一一放置在相应的位置;招待员会先整理餐桌;收银员能将收银机摆放整齐再整理票据。孩子们十分投入于自己的角色中,虽然在游戏规则上还有些不足,但是我想,孩子们能够热情、自主地参与游戏这比强加于孩子们去掌握的规则更重要。在游戏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都很热衷于在自己的游戏组中游戏,缺乏与其他各组之间进行的交往如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只是一味地在家中整理、哄娃娃,而很少带娃娃到小吃店中去吃小吃;招待员、迎宾员与厨师、顾客的语言交流也较少,在下次的游戏中将重点引导孩子们用语言进行角色间的交往;同时在游戏中小吃店的“厨师、招待员”提出小吃店里的招待员都有一个围裙,这样就不会把自己的衣服弄脏了。商店的“服务员”提出要有一些袋子装货物,这样客人在买东西时比较方便。因此在下次的游戏中将根据孩子们的需求增加相应的游戏材料。

上一篇:400字作文中秋节下一篇: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doc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