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过渡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过渡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篇1

三大构成是现代设计学科的基本框架,是现代美学应用于设计学科构成形态的.基础训练体系,是设计学科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三大构成以其科学的创造性思维和抽象的艺术表达方式,体现了现代设计教学的崭新理念和多维的教育思想.

作 者:马小莉 MA Xiao-li  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艺术设计系,河南,洛阳,471000 刊 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UOH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年,卷(期): 8(4) 分类号:G642 关键词:三大构成、艺术、思维、教育  

过渡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篇2

一、艺术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众所周知, 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 同时又是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 它与经济、政治等上层建筑之间有着极其复杂的联系, 它既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也可以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反作用。因此, 正确理解艺术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就可以掌握这一规律, 使它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为大众服务。

1. 艺术档案反映了社会经济基础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

艺术档案在原始社会大多数是以神话艺术的形式而存在的, 是人类社会处于低级阶段的产物, 它借神写人, 反映了人与人之间,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两万五千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原始壁画, 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艺术档案。由于狩猎是原始人类最主要的生产活动, 因此这些壁画上大多画着野马、野牛、野猪等兽类, 这些动物或奔跑或跳跃、站立、伏卧, 形象准确生动, 反映了狩猎在原始社会生活中的特殊价值。在原始社会的艺术档案中还有乐器类与造型艺术类档案。由于生产力低下, 任何民族最早的乐器都属于打击乐器, 我国古代的石磬就是石器时代的乐器。造型艺术中我国旧石器时代的打磨、钻孔和染色的石珠和骨 (角) 制的装饰品, 以及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工艺都可以看出这种发展关系, 即物质生活简陋的情况下所必然形成的艺术现象。到了奴隶社会主宰者极力宣扬神的地位, 是为了从思想上奴役和威胁被压迫者, 是为了奴隶主政治的需要。而封建社会则表现为宗教艺术, 统治阶级利用宗教来束缚人民。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文主义艺术彰显把神变成了人, 可以说这是艺术的一大进步。因此说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艺术作品。我国著名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 “时运交移, 质文代变”, “歌谣文理, 与世推移”。他看出了各个时代的艺术是发展的, 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它的发展与变化是由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决定的, 脱离了经济基础, 就无法解释各个时代的艺术现象。

2. 艺术档案反映了一定社会上层建筑的性质。

在阶级社会的每一个历史阶段, 统治阶级的艺术都占有主导地位, 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有的艺术能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有的则可能起到反作用。如19世纪初法国的两部作品, 夏多布里昂的小说《阿拉达》和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 前者描写了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女子阿拉达爱上了一个异教徒, 因不愿母亲因她的叛逆而来世受苦, 便服毒自杀了。传教士在她临终前对她进行了天国的说教, 使她并没有感到死亡的痛苦, 她所爱的人也和天主教讲和了。这部作品反映了宗教能够战胜爱情, 对恢复宗教势力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因此起了阻碍社会前进的反动力量。而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则揭露了教会的黑暗和罪恶, 宣扬了爱情和仁慈可以创造奇迹的人道主义思想, 对当时的生产关系的变革起着推动作用, 具有积极的意义, 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可见, 同属统治阶级的艺术, 其作用却截然不同。诗经中的《伐檀》, 高尔基的《母亲》以及鲁迅的《祝福》, 歌剧《白毛女》, 雕塑《收租院》等等, 它们的阶级性都是显而易见的。而有些作品的阶级性则比较隐晦, 如清代享有盛名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 他的兰竹秀劲而有韵律, 体现了不愿与当政者同流合污的寓意, 作品带有一定的阶级性, 只是比较隐晦曲折罢了。目前保存完好的艺术档案中最体现阶级性的可以说是北京的故宫了, 这座皇家宫殿与整个北京城的结构相联系, 用逐步向内、向上的发展手法, 步步引向高峰, 犹如从人世间走向天上一样, 而最高处就是“天子”所在的地方, 它象征着中国封建统治者的无上权威。

可见艺术档案以不同的形式反映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 我们既要看到经济基础对艺术的决定作用, 又要看到上层建筑对艺术的强大影响。只有正确理解艺术档案在社会中的地位, 充分发挥艺术档案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产生的促进作用, 才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二、艺术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1. 艺术档案的认识作用。

艺术档案是通过形象再现社会生活的, 我们可以通过艺术档案作品了解它所描写的时代的生活情景以及性格多样的人物和他们的思想感情。如我们可以从原始的狩猎图中了解原始人的生活;可以从《人间喜剧》中了解从拿破仑失败到七月王朝垮台这三十多年间法国社会的生活情景;从京剧《霸王别姬》中了解两千年前楚汉相争的斗争生活;从《骆驼祥子》中了解旧中国人力车夫不幸的遭遇和命运。而有些艺术档案则是通过抒发某种感情, 激发人们情感而达到认识作用的。如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等作品中并没有可视的形象, 但人们可以通过联想, 感受到时代的思潮和民族的气质。在欣赏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时脑海中会浮现出这样的景象:绿草如茵, 江山如画, 悠扬的笛声和淡淡的烟雾萦绕在一起;而这轻巧、欢快的笛声, 又会使我们联想到牧童愉快的心情。《春江花月夜》是一首琵琶古曲, 是根据琵琶古曲《夕阳箫鼓》改编而成的, 具有中国古典音乐的特征。标题借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的诗句, 具有古诗典雅的神韵。它的音乐优美、清新, 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同名唐诗中“粼粼碧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明月”的诗句, 犹如一幅清丽、淡雅的山水画卷。《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俄罗斯民歌, 和这首歌曲相关的文化相当广泛, 有地理、历史、绘画、人物等等。列宾的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画中作者精心描绘了十一个纤夫的形象, 这些纤夫衣衫褴褛, 而所拉的船却非常豪华, 画面通过纤夫的形象和后面船只的对比反映出当时社会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配合男低音的演唱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悲愤、不平、抗争的情感。因此, 可以说一切艺术档案都起到了一个再现自然、再现生活的作用, 这种作用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 是以形象的生动为条件的。人们通过艺术档案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 来提高认识能力, 从而达到艺术档案认识作用的目的。

2. 艺术档案的教育作用。

艺术档案的教育作用向来被人们所重视, 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 艺术教育常常被放在德育的范畴里, 可见艺术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从古至今, 艺术对道德的教化功能就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儒家音乐学派的创始人公孙尼子认为, 音乐要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所谓“德成而上”, 就是说有了合乎“礼”的思想感情, “德”才是上等作品。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近代的一些艺术理论家, 如王光祁、青主也都曾强调过艺术的社会作用, 认为艺术可以唤起中华民族的根本思想, 具有改善人类心灵的功能。在重视艺术内在情感的同时, 强调艺术的思想性、精神性。艺术档案因为其本身具有娱乐性, 因此它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就避免了枯燥的说教, 可以以一种令人愉悦的形式将一些深刻的思想内容潜移默化地表达出来。如匈牙利教育家柯达伊认为让“人们置身于民族音乐的丛林中, 一种对祖国的深厚的感情自然地就会被培养出来”。在他的思想影响下, 匈牙利的人们从小就开始接触民歌和其他的民族民间音乐, 这其中所渗透的爱国主义教育比单纯的说教要生动和易于接受得多。在我国的抗日救亡运动中产生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 如《义勇军进行曲》、《长征组歌》、《松花江上》……这些歌曲曾激发起多少人的爱国情愫, 直到现在每逢五四青年节, 各地仍纷纷举行革命歌曲歌咏比赛, 在重温这些歌曲的同时, 也上了一堂生动的革命传统课和爱国主义教育课。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 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 气势磅礴的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 给人一种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作品创作于1939年, 距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 但我们唱起《保卫黄河》;聆听《黄河颂》时, 依然是情绪饱满, 精神焕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我爱你中国》等歌曲, 在雄壮抒情、优美的旋律里, 我们可以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 人民的勤劳勇敢, 从而唤起人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 培养人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从艺术档案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创作者的观点, 体现着创作者对生活的评价和看法。因此, 艺术档案的教育作用是要建立在正确反映生活的基础上的。此外, 艺术档案的教育作用还可以通过歌颂和披露这两个方面的相互补充来达到, 如漫画、相声等大多以反面的形象将社会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通过艺术作品反映出来, 并引起社会的注意, 这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摘要:艺术档案的存在,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 正是这种关系决定了艺术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 充分发挥艺术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才能促进社会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艺术档案,地位,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兰.浅谈文化艺术档案的作用[J].湖北档案, 1996 (4) .

[2]兰守德等.歌唱与欣赏[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 1990.

[3]吴钊, 等.中国音乐史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3.

过渡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篇3

曲艺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400多个曲种分布于全国各地,数量看上去的确是不少,但作为曲艺人并不能因此盲目乐观。2010年山东鲁北大鼓艺人夫妻跪地求传人;据报道沧州木板大鼓能坚持演出的木板大鼓老艺人不过10名,年长者近70岁,年小者56岁,诸如此类的新闻报道还有很多,在这400多个曲种中每年都要“灭绝”几种,这样一门笔者认为“博大精深”的艺术,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境地?为什么比京剧历史还悠久的一门艺术,却没有京剧那样国粹的地位?在笔者看来,所有的为什么都应归结于曲艺的教育出现了问题。直到今天,在中国学科门类艺术学下的一级学科中还没有曲艺艺术的一席之地。名不正则言不顺,类似于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培养的应该是曲艺表演本科人才,却挂到表演专业名下,好像是孩子养到十八岁就给“过继”出去了。应抓紧一切时间在艺术学学科下建立曲艺学这个一级学科,让它真正走进学校研究生、本科、专科的艺术教育,那样真正学曲艺的高层次人才才会越来越多,这门艺术的地位才可能越来越高。

曲艺艺术在文艺界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每年的央视、地方台春晚都能见到曲艺类节目的身影,甚至,一台综合晚会节目的品质主要取决于曲艺类节目。那么在艺术教育中,笔者认为曲艺更应该被重视。作为一名从事多年一线曲艺教学的专业教师,笔者想从两方面谈谈曲艺在学校艺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方面是大学本科教育,第二方面是中小学“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曲艺艺术走进高校教学,辽宁科技大学首开全国曲艺本科教育先河,成立至今已走过11年光阴。成立之初聘请了一大批表演艺术家、一级编剧为学校的一线主讲教授。田连元老师主讲评书表演课程;杨振华、王平老师主讲相声表演课程,尤其是王平(已故)老师十年奋斗在一线教学讲台上,为辽科大曲艺本科教育奠定了教学的基础与模式;崔凯主讲喜剧美学;崔立君主讲曲艺创作;黄晓娟主讲小品表演……这些知名艺术家都是不计报酬定期来完成学校安排的课时量,随后又有4名业务能力强的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由此建立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曲艺教师队伍。课程设置除本科生必须开设的大学英语、计算机训练外,还开设了相声表演、评书表演、小品表演、曲艺创作、快板等专业课,还有大学音乐、形体训练、戏曲身段训练、专业训练等相关素质课程,曲艺概论、曲艺作品赏析、中外话剧欣赏等理论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是经过认真设计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通过多年教学验证的。曲艺表演专业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实践演出,有朝一日必须面对观众,因此通过观众的反应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是最有效的。每周曲艺系主办的相声俱乐部演出和社会公益演出就是学生很好的实践平台,用这种实践演出促进教学是最好的教学检验,同时还繁荣了整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带动了校园“相声热”。通过四年的专业和理论学习,使学生成为懂理论、能表演、善创作、会主持、能教学的复合型曲艺人才。在如今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信息高速发展,曲艺艺术也应该和声乐、舞蹈、戏剧、影视一样在高校中培养综合性人才。在辽宁科技大这种多科性大学中,曲艺专业教育不仅提高了学校的人文素质、使传统艺术得以复苏,带动“国学热”,使更多的学生走近并了解曲艺艺术,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多科性大学的品牌性。通过辽宁科技大曲艺本科教学模式不难看出,曲艺在学校艺术教育中的地位应该和曲艺在文化艺术界的地位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第二,曲艺在中小学“第二课堂”中的素质教育。谈到中小学的“第二课堂”,一般都会认为是区别于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课程以外“玩”的课程,大部分中小学都会把这门课当作一种特色课程来教授。那么如果将传统的曲艺艺术与这种素质教育相结合,就会发生一种“化学反应”。因为相当一部分曲艺表演的内容取材于中国古代故事和经典名著,学习曲艺可以帮助青少年认识中华民族富有底蕴的优秀文化,了解传统文化,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青少年们的理解力和文化素养。进行曲艺表演训练后,能够锻炼和提升青少年们在舞台上和生活中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表现力。现在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曲艺表演大部分是幽默的艺术,通过艺术培训还能够培养青少年的幽默感和社会交往能力,化解一些家庭和社会问题。让曲艺艺术走进中小学成为“第二课堂”教学,将其写入中小学的教学大纲,不仅将曲艺表演艺术培训正规化,也将督促培训讲求实效,提升了学校、家长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被重视就更容易获得发展,更容易被社会认可。由于曲艺艺术门类众多,不可能一一列举,笔者仅通过鞍山市铁东区教育局与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曲艺系合作多年来对所管辖区学校开展的“评书进校园”、“曲艺进校园”等活动为例,对所开设的相声、评书、快板课堂进行说明。比如,学习相声表演艺术,不仅让学生学习到语言表达的技巧,通过贯口的练习,还可以提升普通话运用纯熟度,增强记忆力,比单纯学习青少年口才课程有很多优势。在相声表演中要求表演者对个性化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或者是生活常态事物进行无实物的模仿,通过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有助于他们乐观开朗的性格养成。如今的青少年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部分人与人沟通能力较差,性格孤僻,缺乏团队意识。相声一般是两个人表演,通过两人的排练配合可以增强青少年的团队意识,增强其与人沟通的能力,为其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再说评书,学习评书艺术的优势不仅在于语言表达,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和历史修养。学习评书,从小对丰富的历史掌故、文学词汇等耳濡目染,能够让青少年们在快乐成长的同时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如此,大部分评书内容上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非常符合时代的号召,通过学习评书还有助于青少年从小树立正义之心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懂得鉴别真假美丑。对快板的学习,可以锻炼开发青少年左右脑的平衡。在一般学习过程中人们总是习惯于用右手掌握和使用工具,这抑制了左右脑的平衡发展,而打快板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打法最富有变化的小板是由左手控制,可以使左右脑平衡发展。学习快板还能锻炼学生的耐心以及恒心,因为起初学习快板时,左右手配合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只有通过不厌其烦的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通过开展“第二课堂”并使这项活动常态化,辽宁科技大学的教学成果受到鞍山市铁东区家长的一致好评,不仅在各个方面使学生得到了应有的锻炼,还使其中不少人在各级大赛脱颖而出,取得佳绩。如今这项活动已成为该区教育事业的一项品牌。

nlc202309081239

谈到作用,通过以上两方面的举例,可以看出,曲艺教育在学校艺术教育中的优势所在,这种优势的存在,是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比拟的。曲艺艺术中各个门类的教授方式,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是师父带徒弟走江湖,用一种口耳相传、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有些人认为真正的技艺只有这样才能学出来,不可否认这样的教学是有其道理的,但它已不适合今天的社会发展趋势。一门艺术今后发展得好与坏,关键取决于从业者文化修养的高低,如果一心只想对于艺术本身的继承,而不去认真地研究,也不考虑其发展,那么最后这些艺术就会慢慢成为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一门艺术真成为历史时,人们再想去了解它就只能靠查阅资料了。目前曲艺进入学校的艺术教育实践中,其实并不是如讲语文、数学一样讲大课,那样培养不出曲艺艺术人才,而是将口传心授模式升级,升级到讲堂之上。比如相声表演课程,先通过几节课梳理相声的发展史,再通过练习绕口令、贯口来纠正嘴里的毛病,引起学生对这门艺术的兴趣,再拿来一个节目,通过分析了解这个节目的各个部分组成,有多少个包袱,多少个“关子(关键的地方)”等,接下来再了解这个节目有多少个版本,分析各个版本的优劣。最后通过教师针对各个学生个人的特点进行细致排练,掌握这一类节目的表演方式,举一反三掌握更多的节目。评书、快板的课堂流程亦是如此。笔者认为其实这种方式是对口传心授的很好继承,而不是让学生从师父们的聊天中学习相声,从观摩师父的表演中自己琢磨相声,从行话和相互“砸挂”(相互开玩笑)来学习包袱的使法,最后还是学成如师父们一样的“新一辈老艺人”。假如不适应新情况、因循守旧是会阻碍艺术发展的,因此,曲艺艺术进入学校艺术教育起到了推动曲艺艺术传承这一重要作用。时代在进步,曲艺演员和作者当然需要培养学历高、文化水平高、技艺精湛的新人。

曲艺艺术从它诞生之日,就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那么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曲艺艺术就更应该走进学校正规的艺术教育中,让它同音乐、美术、戏剧一样在高等教育中成长,成为高等院校教育专业当中的一员。充分认识到曲艺在学校艺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将它的地位和作用发挥好,让曲艺教育正规化,是新一代曲艺人责无旁贷的责任与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国曲艺家协会主编,作者崔立君:《曲艺:自觉与自信》—高校曲艺教育初探,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年4月

(本文来源:中国曲艺艺术研究基金课题,中国曲艺家协会特别委托项目《曲艺艺术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研究》,编号ZQYJT201602,课题负责人:田洁,课题组成员:李红、周壮、裴冠红、李俊杰)

(作者: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曲艺系主任)

(本文图片由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曲艺系提供)

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篇4

基础教育,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其根本任务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各级各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合格人才奠定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基础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中的作用。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校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根据《纲要》的要求,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

1.2 党和政府郑重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是近百年来民族 体质蔫弱所受的屈辱和当今强国振兴中华的呼唤,是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学校教育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总结,是马克思辩证唯物论和人学思想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同时也是我们对教育的有力回答,是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加之现代文明病日趋严重,学校体育的健身性、娱乐性,必将得到进一步的体现。素质教育确立了学校体育的新地位。

1.3 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做人,而且强调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学校体育作为身体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在修身养性、育德教化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特别是在现代入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现代学校体育必将从单纯的健身与单纯的传技中解放出来,大大地突出其人文性。正如教育部吕副部长说的那样:体育不仅能强壮体魄,还能培养孩子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和失败的精神,还能培养孩子敢于比赛,敢于竞争,敢于拼搏的精神,另外还能培养孩子与他人合作,团结协作的精神。体育教学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创新意识,陶冶情操和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为学生身心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过渡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篇5

Xxx

(xxx大学管理学院2009级3班吉林xxx136000)

指导教师:xxx(讲师)

摘要:本文通过对组织文化内涵的阐述以及在组织发展中的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做以分析。笔者就其关系作了浅显的研究,探讨了组织文化在组织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如何利用组织文化来为组织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组织长足、健康的发展。希望可以给我们的组织带来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战略品牌文化

Analysis and strategic posi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tissue culture in the organization

(School of Management,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Class3,Grade2009, Jilin Siping 136000)

Directive Teacher:LiShengli(Lecturer)

Abstract Based on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connotation as well a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nd the role played by the possible impact to analysis the immature.The author makes a simple research on their relationship, discusses the status, enterprise cult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nd how to use corporate culture to create a good cultural atmosphere for the enterprise, and promote enterprise long-term, healthy development.Hope can bring some reference to our enterprises.Keywords corporate cultures;corporate strategy;

大约在40年前,许多组织被简单地解释为协调和控制一群人的理性工具。他们具有垂直层次结构、有水平的部门分化等“硬性”特征。但组织不仅仅表现与此,他们还像人一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而我们讲到的组织文化就是这种组织个性的“软性”载体。在90年代后,组织逐渐拓宽了控制跨度,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引入工作团队等,这些都要求一种强有力的文化,提供共同的价值体系,保证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朝着一个方向共同努力。这就是组织文化的影响,于是组织文化成为组织现代管理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那么什么是组织文化呢?

组织文化就是指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蕴含着组织的形象和经营理念等信息,通过组织文化将组织推崇什么、反对什么、鼓励什么、惩罚什么等信息传递给员工,并在潜移默化中约束和塑造员工的行为。

一什么是组织文化、组织战略

组织文化作为概念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被提出来,关于组织文化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美国著名学者威廉·大内认为:“一个公司的文 化是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这种组织文化 1

包括一整套的象征、仪式和神话,它们把公司的价值观和信念传输给组织员工。这些给原本就稀少而又抽象的概念添上血肉,赋予它们以生命。”斯坦雷·M·戴维斯提出:“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员工共同拥有的信念和价值观的表现形式,这些信念和价值观赋予组织成员一种协约意义,并构成组织内部的行为规范。”国内学者管维立认为:“组织文化就是在一个组织中形成的某种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的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信息,将各 种内部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汇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

我们认为:“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从事商品(或服务)生产与经营中所共同拥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组织文化外在的表现是组织的文化 设施、技术培训和文娱联谊活动以及厂房设施、产品等,内在的表现是以人的精神世界为依托的各种文化标准,包括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工作态度、行为取向和生 活观念,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如今组织文化不仅已渗透到市场营销、管理活动、组织生产活动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还对组织战略发展产生巨大的 影响。组织文化取向:

(一)组织文化的特点

1、强调个人价值

如果组织鼓励员工寻找和实现的自我价值并努力为员工创造发展和取得成就的机会,在这样的组织文化氛围下,员工的个人价值就能够得到更高的体现,员工也会为自身价值的实现而提高对组织的满意度。相反,如果组织中流行“枪打出头鸟”这样的文化,人们做起事来必然会束手束脚,组织就不能取得成功。

2、强调协作

协作是组织工作的生命线,没有良好的协作就没有组织的持续发展,在团队管理模式中,团队建设规划十分完美,实施起来却发现困难重重:有的因为部门领导反对而不能参加团队,有的因为不愿意失去在本部门的地位和利益而拒绝,有的觉得团队太辛苦、太麻烦。因此要实施团队模式,就得培养“牺牲小我成就打我”的团结协作精神。

3、鼓励员工承担更大的工作职责

组织是否认同对员工的授权,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组织的成败,如果愿意给予员工相当程度的工作自由度,让他们使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工作,而不过多干涉,那么,员工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相反则越弱。

4、鼓励沟通

人和人交往之所以产生矛盾就是因为缺乏沟通,关于组织的沟通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现代管理就是意见沟通的世界,意见沟通一旦终止,就意味这组织的终结。顺畅的沟通是高效组织的特色,如果组织文化鼓励员工对组织的经营管理提出意见建议,通过各种形式强化组织内的下行、上行及横向沟通,让员工真实感到组织重视他们的意见,这本身就是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贡献给组织的内部动力。

5、鼓励员创新和适当冒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组织面临的任务大多是没有成规、没有先例可循、包含大量不确定性因素的创造性任务。如果组织文化单纯求稳而余胆不足员工很可能畏首畏尾、裹足不前。就难以满足组织的发展需求。因此,要实施发展和创新战略,必须在组织文化中加入一些冒险因素,帮助员工提高承受风险的能力,在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前大胆创新、勇于尝试,锻炼一批真正勇敢的员工。

6、重视信任和分享

组织文化应当鼓励员工的团结协作,一致面对外界竞争引导员工之间互相信任,共同合作,从而迅速、果敢的完成任务。鼓励信任和分享的组织文化将有助于绩效的提升,事实上,组织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但是长期以来一直被很多组织所忽略。不过新近研究表明人们对组织文化相当

重视,并呈现逐步上扬的趋势,“欲实施政策,请文化先行”这已经成为组织管理的新思维。就个人而言,组织如果想走的更远,就应该将组织文化的位置放到战略规划这么一个高度,只有拥有灵魂的组织才能走的长远。

(二)什么是组织战略

1、在现代组织管理中,战略被引申为“为了在变化不定的环境中确定组织自身的发 展方向和经营范围,通过有效地整合组织内部和外部的资源,从而获得核心竞争优势的一种管理行为”。我们今天所说的组织战略包括组织总体战略、组织竞争战略、组织发展战略和组织经营战略等。虽然组织战略的种类五花八门,但它们都是对组织根本性、长久性和整体性问题的筹划。

2、然而不同的学者对于组织战略本质这个问题有着自己不同角度的观点。波士顿顾问公司的奠基人亨德森认为:“任何想长期生存的竞争者都必须通过差 异化而形成压倒所有其他竞争者的独特优势。努力维持这种差异化正是组织战略发展的精髓所在。”波特认为:“战略是建立在独特的经营活动上的,战略就是要做到与众不同,战略的本质在于选择与众不同的方式来活动,或者从事与竞争对手不同的经营活动。”安索夫指出:“组织战略是贯穿于组织经营与产品以及市场之间 的一条共同经营主线,它包括4个要素,即产品与市场范围、增长向量、竞争优势、协同作用。”

二组织文化与组织战略在组织发展过程中之间的关系

(一)组织文化决定了组织战略的实施,反过来组织战略有不断影响组织文化的不断成熟

组织文化决定了组织战略方向,而组织战略反作用于组织文化。组织战略产生于战略思想,而战略思想产生于组织文化思想。组织文化体现了组织决策者对经营管理风格的偏好,一个稳健文化导向的组织,它的战略风险倾向势必是稳健的;一个创新文化导向的组织,它的战略风险倾向势必是富有挑战色彩的。同时,稳健的战略决策则伴随的趋步保守的组织文化。相反,富有挑战的战略决策则是组织文化日趋开放。

(二)组织文化是战略目标实现的最基础保障,能够凝聚战斗力,推动组织战略的实施和实现。

组织文化通过对于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等重大问题的明确,凝聚人心和人力,形成匹配组织战略的执行力。如果组织试图强制实行战略转移,但是并没有考虑到自己业已形成的文化风格因素,致使战略背离自己的组织文化,最后组织战略目标不能够实现或者成效甚微。

(三)组织文化的塑造、整合和提升是为了满足组织不同生存阶段的不同需求,并始终围绕其最终力争达成的组织战略目标。

1、在起步阶段,组织文化就是老板文化或者是老总文化。任何一个组织都经历过从小到大,从创业到成熟的一个发展过程。经历这种过程的组织,老板大多数头脑清醒、勤奋好学、认真工作,是具有一定领导能力的人。这时,公司管理基本上是靠人管理,是人治。组织能够在市场上站住脚跟并逐步发展,是因为老板能被团队成员认可、崇拜而且愿意死心塌地跟老板干。所以老板的一举一动就是公司的旗帜、方向标,组织文化就是老板文化。

2、在快速发展阶段,制度文化主导组织文化。组织的制度文化逐渐成为公司的主导文化,因为制度文化可以促进员工积极工作的同时,还能够安抚在组织快速发展阶段过程中员工的浮躁心态。

3、在成熟阶段,精神文化的吸引力建设。这一阶段的组织一般都是规模大、人员多的现代化大型组织,其组织文化和各方面的制度都已经很完善,员工工作有章可循,只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基本上能够实现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短期的自我价值。但是,如果从组织的长远的发展和吸引力来说,还需要建设组织的精神文化,让员工有精神上的享受,不仅是工作的时候感到快乐,还要让员工在非工作时间享受生活。组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文化,所以在组织发展壮大过程中,组织文化也应该不断的深入变化。组织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各自的矛盾和特点,相应的管理重心就有所不同。采取的措施也应随之变化:组织管理者需根据组织发展状况,制定出与组织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针对性的组织战略,培育与发展阶段协同的组织文化,不断地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实现组织的顺利升级。海尔在1985年之前会有很多质量不过关的冰箱生产,通过内部分配处理也能使其在短时间内盈利,但是从长远、从顾客角度讲确实一个症结,那1985海尔“砸冰箱”事件看似产品质量的问题,其实质确实诚信从无到有的一个文化改革,其组织的战略目标也从国内转移到世界,现在海尔是国家的一个名族品牌,这是我们中国人骄傲的品牌,基于这个战略思维,那么海尔的组织文化也就提到了另一个高度:创新。这个实践就充分证明了组织文化在如何影响组织战略的变化,也说明了组织战略如何不断完善组织文化,使其更加壮大。

4、组织文化和组织战略是组织发展的两头,一头从组织的主观上抓好组织文化的建设与提升,促使组织整体文化素质、生产力和竞争力的提升。另一头从组织的客观上抓好组织战略的规划和实施,以主观的机动带动客观的能动,使其有机的协调和配合。

三、企业文化在组织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

一个企业能否充分发挥组织文化的导向作用,就得看其是否具有代表组织文化的软性载体,即组织文化。组织是典型的组织,在现代社会中存在广泛。组织文化对于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关系重大。要使组织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组织文化在战略导向中的作用。

(一)提升组织竞争力

良好的组织文化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组织工作的各个环节,是孕育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组织核心竞争力不仅受到技术、资源、管理模式等硬件因素的影响,而且与组织文化这一软件因素密切相关。优秀的组织文化不仅能有效地提高组织的竞争层次和竞争品位,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强组织内部的凝聚力来提升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强化组织的竞争优势。当前,从我国成功组织的成长经验来看,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打造离不开优秀的、独特的组织文化,而缺乏优秀的组织文化,纵使掌握了稀缺资源和先进技术,也无法塑造组织的核心竞争力,组织的发展也由于缺少文化的支撑而陷于困境。组织文化在组织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力是明显强大的,对组织战略具有指导力。即组织文化对组织经营的指导功能,组织文化为组织经营活动确定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决策方向。推动组织战略发展。组织文化在组织中的一切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推动组织的发展。组织文化对组织长期经营业绩有重大作用,这个作用不是促进,而是直接提高。

(二)组织战略创新的作用。

组织文化对于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起着核心和实质的作用。因此,组织核心能力的建造和提升,其主要途径就是要构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文化体系,形成以组织价值观为核心的优秀的精神

文化。只有创建富有个性的创新的组织文化,组织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才能够得到提升,组织才会拥有自身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现今属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出现使知识对财富的贡献越来越大或者知识能直接给组织带来预期的超额收益,但知识的更新、知识资产价值的发挥,非要靠人才完成不可。因此,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谁最善于整合人才,发挥人才的群体优势,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谁就能拥有未来,赢得领先地位。在21世纪,离开技术创新,任何组织都无法在市场中立足。如海尔、华为等优秀组织,都拥有自己的技术研究机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核心技术能力。因此,培养和形成一种适应组织技术创新的文化环境,就成为现代组织技术力量高效运转的价值导向和根本动力。一个具有创新文化的组织,在信息时代,就能不断开拓视野,制定符合时代步伐的发展战略,长期获得竞争优势。

(三)通过塑造组织文化使得组织和谐顺畅运转,保障组织战略目标实现。

政府在提出和谐社会、和谐城市,对于组织就是构建和谐组织。组织文化是塑造组织的和谐发展的思想之源。组织管理要经历三个阶段:人治、法治和文治,文治就是“无为而治”。组织管理的最高阶段就是文化管理,组织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而治。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组织要靠文化、观念和气氛来管理,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士为知己者死”。

组织能以各种途径肯定个人尊严是和谐组织文化建设的关键。这是经典组织管理理论的结论,也是当下员工管理的要求。组织必须给员工一个机会和平台,充分肯定个人尊严。摩托罗拉公司实施了一套名叫“肯定个人尊严”的方案,更令人称道的是,摩托罗拉摆满奖杯奖状的“荣誉厅”有一块“先进党组织”的铜匾,这令很多人感到诧异。有人问:不是外资组织吗?怎么还允许党组织存在?党员活动受不受限制?外国老板怎样看中共党员?事实上,在摩托罗拉“党员公开、组织公开,活动公开”,这里的老板对党员活动给予方便,给予支持,给予经费,真正做到肯定个人的尊严。他们自己这样解释:“有这么多的党员,如果不发挥他们的作用,就是资源的浪费!”

与之相反,2010年的富士康,出现过一个极为不和谐的状况,当时“N连跳”已经成为富士康新生代工人心中的阴霾,社会大众人人关注、媒体报道条条针对时,对富士康的指责已经铺天盖地。“N连跳”发生在富士康既是偶然也是必然,作为全球最大的代工组织,富士康的内部管理体系中,没有萌生出和谐的组织文化,即便有,它也是“一种男性文化、刚性文化,比较没有那种体贴细腻温柔的感觉。或者说是一种军队文化。”正是得益于这样管理文化,富士康所有的员工遵守规则、注重效率,才有了富士康今天的声名显赫,但是富士康的员工却又另外一面的恐惧:生活枯燥单

一、更加看重功利、缺乏组织归属、承受巨大压力,这样的员工在庞大的组织体系中没有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没有交流和沟通的平台,根本看不到努力工作后所获得的收益能带来的美好生活。于是,当一颗失望的种子落地后,“跳楼自杀”就像病毒一样开始传染。

所以说组织要保障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就要精心构建和谐的组织文化,发挥文化的力量,促进组织和谐运转,构建和谐组织。组织文化是组织管理的发展和完善,是在对组织管理不断改善的基础上形成的。组织文化使组织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更富有思想性和人情味,具有时代特点和人文精神。

(四)百年优秀组织的组织文化事例应证组织文化对组织战略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专家通过对全球优秀组织的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组织文化注入活力,这些一流公司的组织文化同普通公司的组织文化有着显

著的不同,他们最注重四点:一是团队协作精神;二是以客户为中心;三是平等对待员工;四是激励与创新。凭着这四大支柱所形成的组织文化力,使这些一流公司保持百年不衰。上海信谊药厂也是国内优秀的一个百年老组织,她是民国时期1916年创立的中国早期化学制药组织,她又如何来实现自己的组织战略的呢?

那就是:品牌文化!

上海信谊从创立之初,信谊的第一代领导人就知道如何把品牌做大做强,我们注意到,上海信谊的LOGO是从创立之初都一致沿用至今。信谊品牌在开创之初,正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之时,尤其在抗战期间,上海被沦为日寇蹄下的一个孤岛,本来就先天不足的中华民族工业更是雪上加霜,然而,在组织领导人的带领下,精心努力经营下,让“除了好药,还有信誉和友谊”的组织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历经社会的变革和数代信谊人的努力,信谊人始终都以先进的组织文化为基准,发挥组织文化优势,以促进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为目标,以维护生命健康,承担社会责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准则。正是靠着这样的组织文化,恪守这样的组织文化经营理念,在危难中信谊药厂顽强的坚持了下来,和广大爱国的民族工商组织一起,撑起了中华民族工商业的脊梁。

我们可以来剖析一下,信谊提出的“好药”其实就是组织的产品,是组织存在的基础,组织战略目标实现的基础。而“信誉和友谊”却是实实在在的产品的灵魂和价值取向,没有文化内涵的产品注定是单薄、短命和缺乏竞争力的,更重要的是,以第一代信谊领导人为代表的信谊前贤们的爱国主义和当代信谊的改革创新精神,是信谊实现百年传承组织战略发展的组织文化之根脉。

因此品牌形象既是组织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组织的品牌之中。品牌就是组织的生命。对于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组织领导者必须高瞻远瞩,具备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对塑造品牌文化的利弊,要及时果断地扬弃,把职工的整体素质提升上去。并且要不断地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创造出组织优秀的品牌,使组织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只有这样,组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稳步地发展壮大。所以我们总结出一个企业要想长久、繁荣的发展就必须建立起自己独特、优秀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陈晓军,陈宏辉,组织文化是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助推器,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7期

【2】鲍军:组织文化与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探讨2005年

【3】杨荣:《人力资源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4】约翰.科特:《组织文化组织文化与经营业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5】杨克明:《组织文化落地高效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6】田泽,马海良:《国际组织管理——文化、战略与行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7】崔顺贤:组织文化与组织战略的实现,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

【8】丁元斌:试论组织文化与组织战略的关系,南方论刊2006年

【9】刘媛丽:红组织文化对战略管理的双向作用组织科技与进展2 009年

过渡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篇6

“儿童文学”这一概念在我国源于“五四新文学运动”。1920年10月26日, 周作人在当时的北平孔德学校演讲开口就说:“今天所讲儿童的文学, 换一句话便是‘小学校里的文学’。”这显示了现代儿童教育思想与儿童文学的天然渊源。儿童文学自诞生之日起, 就与语文教育形成了一体两面、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近百年来, 我国儿童文学理论与创作不断摸索前行, 并逐渐成为当代显学。儿童文学之于语文教学的意义, 也重新被凸显出来。

儿童文学有自身的理论言说空间, 并与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儿童文学美学形成交叉。从儿童文学的研究向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层探触、融合, 对于儿童文学教育而言, 是具有实效性的。探讨儿童文学的相关问题, 必然绕不开“儿童观”的问题。在儿童文学作品进入语文教学环境中并承载教育使命时, 这个儿童观的问题会更加具有定性作用。

一、儿童文学对小学生的影响

儿童文学分为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 不同阶段的儿童适合不同层次的文学, 这些文学作品对于这些不同年龄的儿童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第一, 增强了学生的文学兴趣。很多小学生对于小学科目存在偏科现象, 调查显示, 大部分儿童会出现因数学的机智、趣味而喜欢数学, 反而讨厌怎么都提高不了成绩的语文。儿童文学的出现、传播使得语文教材中出现了很多有趣的文学故事, 唯美的字句也逐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如一些神话、寓言、幽默故事、探险小说等等, 这些趣味性将小学生引领到了文学之路。第二, 激发了小学生的想象力。小孩子的想象力是难能可贵的, 探险故事、神话故事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我国的传统教育仅仅在于增长知识, 而忽略了想象力的激发。可以说, 培养小学生的语感能力, 古诗文的作用不可忽视;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 儿童文学的作用更佳。因为古诗文在学生头脑中生成的是一种相应的再造想象, 而儿童文学的故事性、幻想性刺激的是儿童的创造想象。第三, 提高了小学生的文学素养。较强的模仿能力使得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开始使用文学用语, 表达自己的情感等等。

二、儿童文学对小学语文教育起到的德育作用

首先, 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 有许多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因此, 儿童文学作品是一座得天独厚的美丽花园, 少年儿童可以在这座花园中尽情地游玩、享受。在玩耍、享受的基础上, 陶冶情操, 培养高尚的人格。著名词作家乔羽为儿童写了一首抒情诗《让我们荡起双桨》, 它以含蓄的手法, 描绘了少年儿童的一次课余活动——碧海泛舟, 诗人借海浪、小舟、灿烂的阳光、迷人的风光、银铃般的笑声, 展示了新一代少年儿童的幸福。这幸福是谁安排的?它引导少年儿童要珍惜这美好的生活, 要热爱为他们创造如此美好生活的中国共产党,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其次, 儿童文学作品可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品德和文明的行为习惯。文学作品应该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体, 人们在阅读过程中, 必然会接触到作者在文章中的思想倾向。儿童还未接触社会, 生活经验缺乏, 知识面窄, 因而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 这就需要成人的教育和引导。而儿童文学作品却能在一定范围内担负起这个教育任务。

三、儿童文学对小学语文教育起到的娱乐作用

对儿童来说, 获得阅读兴趣是激发他们开展文学阅读、维持文学阅读兴趣的核心动力。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呼唤儿童文学应“给孩子以欢娱, 给他们快乐, 而不是沉闷;给他们故事, 而不是说教”。一部好的儿童文学作品, 应该是美和幽默迭起的, 这样才会给阅读者留下一生的记忆。安徒生童话名篇《皇帝的新装》就有讽刺的幽默, 通过一个孩子之口点出了一个永恒的现象和真理:说出真话需要一些纯真和勇气。儿童文学的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娱乐性, 而且读者的年龄愈小, 相对应的作品娱乐性愈强。

让孩子从小受到文学的美的熏陶, 感知母语的优美和丰富, 我们母语的传承才值得期待。给孩子们一个幸福的童年, 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在成长中思考, 在思考中快乐。如学习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一文时, 我让学生在课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谣, 加以研究讨论, 以便加强对云南少数民族对歌方式的深入了解。

近年来, 我国正在进行教育体制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大目标。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而不仅仅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 不仅要重视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 还应该注重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儿童文学为学生提高文学素养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的儿童文学资源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 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语文兴趣,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综上所述,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必须辅以恰当的引导, 创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 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过渡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篇7

【关键词】大学泰语 公共外语 地位与作用

一、引言

云南依托地缘优势,不断的加大与深化同东南亚、南亚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沿边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因此在桥头堡背景下,促使了对东南亚语言人才的需求。同时云南省各大高校陆续开设了东南亚语言的培训和教学,相对而言,泰语教学开展更加的广泛。

二、大学泰语现状

根据云南省教育厅的对于小语种教学工作要求,要求云南省所有本科院校及有条件的告之高专院校设立“小语种”公共外语教研室。也就是要求开设与大学英语同等性质,学时、学分与大学英语相同的“小语种”公共外语(大学越语、大学缅语、大学老语、大学柬语和大学泰语等),并要求每年选课的学生不能少于总人数的20 %。

曲靖师范学院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也为了响应和落实云南省的战略要求,在本校大学英语的基础上,新增了大学泰语和大学越语两门公共外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自2006年开设了泰语公开课程,在全校等同于大学英语的公共课程,给予学生选择其他语言学习的机会,慢慢的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三、公共外语教学现状

放眼看去,现在中国所有的高校培养方案里面,无论学习何种专业,公共外语是必不可少,而且也是重中之重。当然,不同的专业对于大学公共外语有着不同的要求,而传统上我们理解的公共外语一般是指公共英语的教学。比如文科类的专业,相对来说对大学公共外语教学有着相对较高及特殊的要求,有的专业强调学生完成基础课程外,要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的外语使用能力,以完成公共外语教学目标。但是,对于高校里的“小三门”或者说“音体美”专业学生,大学公共外语教学的要求就是完成基础的大学外语教学。然后对于这些“小三门”或者说“音体美”专业学生而言,基础的大学外语教学都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首先基础太差跟不上大学公共外语教学;其次,该专业学生对于公共外语的不重视,经常补考或者重修,这个也是目前公共外语教学最明显,而且问题最多的现状。

四、大学泰语的地位与作用

现如今公共外语的教学现状,也就让更多学校进行深思,而且也要求各个学校不同专业进行改革。尤其是公共外语需要更多的改革。与此同时,曲靖师范学院自2006年开设的与大学英语等同的大学泰语作为公共外语学习,这个改革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实践与重视。

大学泰语的重要性,对于曲靖师范学院的学生而言,多了更多学习公共外语的选择,而且,由于公共外语的改革,学习大学泰语的学分和学年等同于其它公共外语,学生多了其它选择,而且完全不受以往已有的知识水平来决定大学泰语学习的好坏,学生完全是个新开始,零基础,所有人在同一个水平线,这些对于固有的外语水平不好的学生而言,完全是个新开始与新福利。另外,大学泰语对于我校学生而言,他们是因为好奇和想掌握另一门外语而选择学习大学泰语的,这个也是往后学习的动力,因为兴趣是做好的老师。

自从曲靖师范学院开设泰语公共课程以来,学生补考公共外语的人数减少了,因为对于新开设的公共泰语课程,学生的好奇心和全新接触,使学好外语的信心增强和成功率提高。有很多学生因为外语水平差,自卑感很强,但是选择学习泰语之后,努力学习,重拾自信心,学习和人际交往等其他方面更加显著提高。

另外自2006年我校开设泰语课程以来,我校学生就业面明显扩宽,每年有多名非泰语专业的学生到泰国就业和留学的,每年也有多名对外汉语专业或者其他专业到泰国实习的。通过学习大学泰语的学生调查显示,每年期末补考的学生人数极为少数,也有少数学生选学泰语,同时参加全国三、四级英语考试,顺利通过的,使得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基础上,又懂得了另一门外语。

由此看来,大学泰语的公共外语教学中,显得更加的重要,另外大学泰语的地位与作用也是昭然若揭的。

五、结语

云南依托地缘优势,不断的加大与深化同东南亚、南亚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经济、文化、教育等交流合作,不断促进了东盟国家及云南的发展,在发展的同时就需要更多的懂得双方语言的复合型人才。当然,不仅仅只是语言的交流,更需要的某一个领域的专业型人才。因此,在培养模式里,泰语仅仅是作为第二外语,主要的更的某一领域的专业的培养,比如:国际贸易、国际法律、国际物流等等,同时又掌握了泰语为第二外语,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才是如今东盟发展的需要。当然这些吸引条件,更使得我们高校里需要改革,同时真正的把握好大学泰语的教学,使得大学泰语作为公共外语或者第二外语发挥好它的优势。让曲靖师范学院的学生真正的学以致用,学有所用,更加成为高校学生就业的一个优势和特长。

参考文献:

过渡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篇8

******************************************************************

遵义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谈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系别 物理与机电工程系 专业 物理学 年级 2007级 姓名 马琴琴 学号 07410601008 指导教师 谭志云 2011年 5 月 5 日

浅谈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琴琴

摘 要:物理知识的产生和理解离不开实验,几乎所有的物理知识和规律都是由人们经过多次反复的实验,由实验所得的结果总结、演算得出。在中学物理的教学之中,实验无疑是进行中学物理教学重要的方法、内容和手段。在教学中穿插实验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物理现象变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独自思考、观察、发现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实验;物理教学;地位;作用 1.引言:

物理实验是指人们根据研究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物理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最有利的条件下去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活动[1]。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作为基础的学科。在我国的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中,一直都在强调把实验作为教学的基础的这一观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学体制得到了改善,实验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但是纵观全国各普通中学的物理教学,尤其是在农村的普通中学,实验仍是教学的薄弱环节,甚至有的农村中学根本没有实验室,这对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虽然这不是单方面原因造成的,但其中很重要的因数之一是教师的教育观和实验素质,很多教师还没有从深层次上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实验的意义,只是为了应付中考或高考,让学生机械地操作,很多学生也没有意识到实验的重要性,做实验也只是为了完成老师交给他们的任务,或是为了应付中高考。因此,对教师和学生而言,改变他们对实验的认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应该让他们充分地认识到物理实验的地位和作用。

2.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 2.1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很重要的,通常的物理教学活动中实验被作为营造课堂环境的主要举措。让学生在试验中进行动手操作和自主观察,从而获得物理知识和培养其自主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健康的世界观。与此同时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和现象的理解、记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更加深刻的体会和理解课本上的公式、定律、结论。在中学 物理的教学之中实验具有易实现性、明了性并且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因此以实验作为中学物理教学的基础是确实可行的。2.2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物理学的任何一部分内容的结构及其发展都可以分解为三种因素:实验、概念体系和教学[2]。由此可见,实验本身就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这三种因素中,实验排在第一位,可见实验的重要性,由实验形成概念体系,有了概念体系才有我们的物理教学。

实验过程和方法能形成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而我们的物理教学不只是让我们知道这些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更要让我们了解这些概念、规律形成的过程和方法。物理教学的核心是概念和规律,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理论的重要支柱,少了这些支柱,物理学便少了严谨,就像房子少了柱子的支撑一样,不再牢固,变得岌岌可危。我们只有掌握好这些概念和规律,才能更好地去学习和探索新的物理知识。形成概念和认识规律的实验过程和方法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这些过程和方法不仅对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来说很重要,而且具有广泛的迁移价值 [2]。我们学生最终会毕业,会走向工作岗位,在未来的人生中,他们不会一帆风顺,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坎坷,怎样解决难题,顺利度过坎坷非常关键,这就需要他们像做实验一样,带着问题去实验,在实验过程寻求方法和结果。由此可见,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它应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3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方法和手段是我们做事的重要要诀,方法用得恰当,手段使得高明,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方法手段不当,会变成事倍功半。同样,在我们教学中也要讲究方法和手段,同样的知识不同的教师会用不同的方法讲解,学生接受的效果也不一样,为什么有的老师讲解出来学生容易接受,而有的老师讲解出来学生却不容易接受呢?这里就存在方法和手段的问题,方法好、手段高明,讲出来学生肯定容易接受,效果也就显而易见。我们物理知识涵盖广,难以琢磨,不易把握[3]。很多学生都觉得物理难学,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呢?这就需要我们老 师选取合适的方法,事实证明,运用实验教学是很好的方法,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各个概念,规律的由来,不需要我们花费很多口舌去讲解,学生通过实验过程和结果就可以了解。比如在讲解牛顿第二定律那一节的时候,学生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时我们只需做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学生通过观察后再加上老师的讲解,就会明白物体的加速度随着质量的增大而减小,而随着其所受合外力的增大而增大。如果我们脱离实验,单纯靠教师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这就是实验的魅力,它给我们的物理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功效,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离开了实验的物理教学只能是“空中楼阁”和“纸上谈兵”,其结果会把本来生动的、丰富的物理知识变成一堆枯燥难懂的材料,不利学生理解,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因此,实验是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3.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3.1 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物理实验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训练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如怎样选择正确合适的仪器、怎样正确使用仪器,怎样正确读数并记录、处理数据,使用设计等能力。实验能力不能靠讲实验来培养,正如人们常说的,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只在岸上讲道理是不行的,因此要让学生动手操作[4]。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物理实验过程和测量结果,并引导他们思考,从而来认识物理现象和产生这一结果的物理过程。并让他们找出物理现象的特征以及产生这一物理现象过程所需要的条件,让他们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也就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手脑并用,如果教师在善于引导他们,学生的思维必定得到很好有效的发展。

3.2 通过物理实验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

每个人都存在好奇心,是与身具有的,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于自己不懂的事物更是存在好奇心。例如在讲浮力这一节时,将通过一个小的实验,先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块石头在空气中的重力,从弹簧测力计上得出一个数字,然后,把石头放在水里再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从弹簧测力计上又可以得出一个数字,比较这两个数字会发现后者要小于前者,同样的一块石头放在水里称量 为什么和放在空气中称量不一样呢?给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让学生来阐述他们的观点,教师对他们的观点不进行评论,带着问题学习本节内容,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判断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最终总结出正确的规律和结论,并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

3.3 物理实验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调动人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一旦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追求和探究的欲望。

在潘菽先的《教育心理学》中提到,学生一般都倾向于对客观的事物进行感知,并且满足于自己对外在事物的感知[4]。但是有些学生则偏向于对实验操作感兴趣,单一的观察现象满足不了他们的学习要求,他们更倾向于通过自己动手来对实验现象产生影响。并且尝试用各种方法来改变实验现象,进行各种尝试。在中学物理的教学当中,大多学生普遍的认为,物理是一门很难学习的学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光是课本上的物理知识比较呆板、抽象显得枯燥无趣,而在教学中穿插进实验不光可以调节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变抽象为 形象更好的帮学生理解课堂内容。

3.4 通过实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实验是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6]。实验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是一门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发的发现问题,找出解决办法,观察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学到更多的物理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我们整个中学阶段有很多的实验,但最多的还是教师演示实验、教师边叫边做实验以及让学生分成很多组亲自动手做实验。不管是哪一种实验都能激发起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所学知识,并且能很好的掌握,最重要的是对公式定理的由来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这些定理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通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出来的,一切的公式定理都要依靠实验。所以,我们要重视把实验运用在教学中。

综上所述,实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验能把复杂难理解的枯燥知识转变为简单易懂的实验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实验或动手做实验中轻松理解掌握难懂的知识,这很好地符合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的规律,通过 实验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各种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大力加强实验,更好地突出实验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过渡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篇9

教育的实践与意义

周鹏飞陈瑞生孙健龙

〖内容提要〗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在我们渌渚镇有一位南宋大孝子周雄,周雄以“孝”赢得历代百姓的推崇,受到历史上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六位皇帝的册封,一直以来周雄的孝道故事代代相传,孝道文化流传至今。而作为周雄故里的人们更应该学习他的孝道精神,并将孝道文化发扬光大。于是我们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2003年成立了周雄研究分会,建立了周雄事迹陈列室,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本着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抛弃糟粕,吸收精华,将周雄的尽心尽孝和助人为乐的事迹编写成德育读本,该书分《尽心尽孝篇》、《助人为乐篇》、《孝道故事篇》,在社会上传诵,并开展评选“周雄孝心奖”活动;在学校将“孝道”、“孝德”等内容贯穿到平时的课堂教学和活动中,还确立了研究主课题《挖掘孝道文化,构建家校新孝道教育的实践研究》,通过弘扬孝道文化来实现和谐社会的目的,效果甚好。

〖关键词〗孝道教育

一、提倡孝道文化的背景及意义

早在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便从儒家的思维角度出发,制订了一整套规范的孝道礼制,他提出了“孝为道之本”。在新社会我国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已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朱总司令《回忆我的母亲》,拳拳孝子之情,溢于言表;陈毅元帅帮母亲洗衣的故事已被载入小学语文课本。还有一代名将许世友将军“生为国家尽忠,死为老母尽孝”的肺腑之言,令人强烈地感受到伟人们崇高的孝道。

而新时期中国正步入老龄社会,在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很多农村老人感到有后顾之忧;一旦子女不承担养老责任,当今社会不乏其人,农村老人的生活就陷入困境。家庭如何养老、敬老已成为社会问题,社会迫切呼唤孝道。不远的将来,便是一对夫妇赡养多位老人。如果不从小对孩子进行孝道教育,强化他们的敬老意识,到时候不但他们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值得怀疑,而且必将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家庭也呼唤较早地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可是据对开展孝道前学校90名学生的随机测查表明,学生的孝道状况堪忧:

1.了解父母的(包括父母生日、爱好、身体状况)占21 %。

2.知道该孝敬父母的占69%。

3.知道怎样孝敬父母的占32%。

4.能坚持孝敬父母的占6%。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时期是培养和发展儿童良好意志品质的重要时期。为此,从小学开始,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孝道教育,这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对社会孝亲敬长风气的树立,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家庭和谐是当今倡导和谐社会最基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个人连敬老

都做不到,还谈何家庭和谐,何况大家呼?故提倡加强孝道教育迫在眉睫。

二、开展教育的方法和内容

(1)学校主要采用教育实验法。(以小学为例)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我们把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概括为新孝道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以及评价四个方面。

(一)新孝道教育的目标

对学生进行系统孝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从小树立孝道理念,让他们永远的孝敬父母,不遗余力地赡养父母,并且不断地给予父母以精神上的安慰。进而促使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的风气。具体讲可以分三个层面。

1、小而言之,就是培养学生形成孝敬父母光荣,应该孝敬父母这一道德认同,使每一位在校学生掌握新的孝道规则并恪守之;使每一位毕业生为能在我校较早地接受系统的孝道教育而自豪,使每一位家长毋庸担心孩子将来的孝道状况。因为无论将来贫贱富贵,孝道理念已在我校学生的头脑中深深扎根。简单地说,就是使我校培养的学生无论何人何时何地无一不孝敬父母。

2、中而言之,就是形成区域特色,打造新时期渌渚人的精神品牌。我们参加富阳市德育课题实验的目的不是为了出名,不是为了做给人看,而是为了让渌渚人民得实惠,借课题研究的东风,培养渌渚孩子的好德行。我校承担的富阳市德育课题子课题《挖掘孝道文化,构建家校新孝道教育的实践研究》正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使他们具有强烈的孝道理念,真正让每一位渌渚人受益。

3、大而言之,便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使古代孝道的精髓得以延续,并不断地发扬光大。

(二)新孝道教育的内容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我们认为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的内容应具有梯度性,由浅入深,从灌输教育逐步变成学生的道德认同。现以小学生为例,分年级草拟了具体的孝道内容。

1、一二年级,应着重对学生进行“听父母话”的教育。因为对刚入校的学生来说,养成教育很重要。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求学生不淘气,不偏食,讲个人卫生,懂基本礼仪等,大都靠父母来进行最初的教育。没有一个父母希望孩子从小学坏,所以新孝道教育把“听父母话”作为基础性的孝道规范。

2、三四年级,应着重对学生进行“帮助父母”的教育。由于这一时期的学生,身体逐步发育,动手能力逐渐增强,帮助父母进行简单的劳动十分必要。从家务劳动,如扫地、做稀饭等;到个人自理,如洗衣叠被等;再到为父母服务,如帮父母洗头洗脚,伺候生病的父母等。

3、五六年级,应着重对学生进行“理解父母”的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活动的深入,学生思维能力增强。他们开始能够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感情上具备了和父母交流的基础。家长人到中年,百事忧烦。或互相吵架,或工作不顺。孩子应充分理解父母,要善于察颜观色,和父母谈心,进行双向交流,为他们解忧去烦,做一个善解人意的孩子。

(三)新孝道教育的途径

对学生进行新孝道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共同努力。但最有效的途径是在学校,主要靠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同时,要密切联系家庭,让家长积极配合,采取多种方法,使新孝道教育深入人心,成为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必须首先遵守的道德规范。具体途径如下:

1、学校把每周日设立为敬老日。班会时间组织学生汇报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同时,结合《德育》读本和《思想品德》课本中关于孝敬父母的内容,定期召开主题班会。

2、学校每个班级每周安排一节孝道课,教材为学校编写的校本读物《德育》,用孝道文化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同时对其他学科都要求渗透孝道教育,特别是作文教学,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敬老系列小作文的写作活动。其它学科也根据教材实际,有意识地渗透孝道教育。

3、举办多次专题孝道讲座。如重阳节聘请当地撰写《周雄传奇》的作者李仁贤为学生讲述周雄孝敬长辈、助人为乐的故事。随后,全校师生在写着“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以周雄为榜样,从我做起,从孝做起,让文明之花盛开”的长幅上签名。母亲节、父亲节等请一些“名”孝子进行现身说法,通过具体的典型事例,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孝道。

4、创设敬老氛围。在校园内张贴孝道标语,“学中华美德做时代新人”,“从小孝父母,长大报国家”等,使校园具有浓厚的孝道氛围。其次,各班定期出刊敬老板报;举行读校本读物《德育》,撰写读后感并进行评比活动,定期举行孝道故事演讲比赛。

5、指导学生人人撰写敬老日记,每周至少二篇。通过记载,让学生把道德认同外显为道德行为。让学生到家找事干。从小事做起,每天孝敬父母。许多学生的敬老日记已经积累了厚厚的一本,有的还发表在学校的校报上。同时学校每学期还举行一次以班为单位的孝道手抄报竞赛。

6、确立了孝道教育基地,将“周雄纪念馆”确立为学校的德育教育基地。各班定期带学生到德育基地参观并身临其境的接受孝道教育。

7、定期召开家长会,并确立以家庭新孝道教育为核心的家长会内容,与家长共同探讨家庭新孝道教育。树立孝敬老人的风气,基本上应从学校的教育着手,但家庭教育同样十分重要。现在的许多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溺爱孩子的结果只能培养孩子的自私心理,产生一切“以我为中心”的思想。孩子幼小的心灵只懂得接受别人的爱,而不知道爱别人、关心别人。如此下去,当他们长大后很难象他们父母那样孝敬老人。做父母的在子女年幼时,就应该注意培养他们关心、理解他人的观念,也包括尊敬、关心老人的观念。对父母尽孝也包括对下一代言传身教。给父母尽孝,是给其子女作榜样。

8、不断地利用重大节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新孝道教育。春节期间,开展了“爸妈给我压岁钱,我用此钱献孝心”活动;母亲节和三八节时,开展“我该为妈妈做什么?”主题教育,要求学生用实际行动报答妈妈日常的爱。九九重阳

节,开展了“我为老人洗洗脚”或者“我让老人笑开怀”活动。父母生日时,要求学生首先进行祝贺,高年级学生给父母写一篇祝贺信,低年级学生向爸妈说几句温馨的话。

(四)新孝道教育的评价

孝道评价是孝道管理的重要手段。我们进行孝道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以家长评价为主,以学校评价为辅。学校侧重于过程评价,即形成性评价;家庭侧重于结果评价,即终结性评价。”我们建立了三种评价体系,即日常评价体系、期末评价体系和终身跟踪评价体系。

一是日常评价体系的建立

学生日常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保障新孝道教育健康、持续、扎实发展的必要条件,它是以学校评价为主,注重于过程评价。

(1)广泛开展学生自评活动。

(2)扎实搞好班级评价,在班级中广泛开展“争做班级小孝星”活动,根据新孝道教育的内容,经过自评、班评的程序,由老师授予班级小孝星的称号。目前,全校有38%的学生获得过此项荣誉。附:班级小孝星的评选条件(1)坚持天天敬老,敬老日记每周二篇以上,且真实可信。(2)敬老事例突出,家长没有反对意见。(3)在班级活动中为父母争光,赢得同学好评。

(3)积极进行校级评价,每学期举行一次校级十佳小孝星评选,并将校级十佳小孝星的名字在校园醒目处公布,并通过学校校报《鼍江之星》,刊登其事迹。学校把各班获得校级十佳小孝星的多少作为评选文明班级的首要条件。

二是期末评价体系的建立

期末孝道评价是对学生阶段性的评价,以家长评价为主,评价的范围包括全体学生。学校精心设计了家长评价卡,教师则对50%以上的学生进行家访,以取得直接真实的评价意见,我们还把每一个家长对孩子的孝道评价记录存档,以此作为衡量我们新孝道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同时,让家长积极推荐年度小孝星,学校负责收集、整理他们的事迹,在学校初评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家长意见,最终让家长代表民主评选出年度小孝星。届时举行了隆重的仪式,让年度小孝星发言,邀请多位家长代表和社会贤达人士参加。

三是跟踪评价体系的建立

对学生从小进行系统的新孝道教育,目的是为让他们长大后孝道精神长盛不衰,实现新孝道教育三个层次的目标。为此,我们建立了孝道跟踪评价体系。孝道跟踪评价主要以社会的评价为主。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我们有选择地选取不同年龄段的90名学生作为跟踪评价对象,建立长期档案,进行判断分析,以评估新孝道教育的效果。

三、教育的实验成效

一年来,我镇各校的新孝道教育实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水平,据我们对学生的随机孝道状况后测表明,学生的孝道状况有了明显变化。

1.了解父母的(包括父母生日、爱好、身体状况)占93%。

2.知道该孝敬父母的占100%。

3.知道怎样孝敬父母的占81%。

4.能坚持孝敬父母的占62%。

二年级学生吴小芳的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十分疼她,她有时便撒娇、任性,自从学校开展了新孝道教育以来,现在她变得非常听话、懂事,还经常给爷爷端饭、洗脚。四年级学生邵伟原来清早穿衣要父母代劳,吃饭也挑三拣四,现在自理、自立能力却有了很大提高,还经常帮助父母干一些家务活。五年级的许多学生都会用笑话逗父母开心,活跃了家庭气氛,化解了家庭矛盾。据另一项新孝道教育内容的调查显示,学生对新孝道普遍认同,且自觉践行。

单项评价 综合评价(是否孝顺)

88.2% 前 测 后 测 前 测 后 测

听父母话 25.5% 88.4% 35% 帮助父母 36.8% 86.5%理解父母 9.5% 65.5%

同时新孝道教育实验又促进了学校全面工作的开展,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改善。说脏话的少了,不浪费学习用具的多了。目前,学中华传统美德,做时代文明少年在我校已蔚然成风。同时,学生抱着“努力学习,不辜负父母期望”的孝道信念,学习劲头更足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教师普遍反映,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兴趣更浓了。五年级学生吴凯,原来学习并不好,为了让父母高兴,让父母放心,现在他刻苦学习,较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许多家长也纷纷给学校写感谢信,对孩子的变化表示满意。

(2)农村主要采用倡导、评选法

在当地,以前百姓们一直把周雄神化,将其尊为“太太菩萨”,成千上万的人们常来盲目地朝拜,而真正知道周雄其人其事的却寥寥无几。针对这一情况,镇文化站 一方面于2003年成立了周雄研究分会,着手整理周雄的事迹,由当地业余作者李仁贤撰写,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周雄传奇》一书,发放到每个家庭,让更多的人了解 周雄,倡导全社会学习周雄敬老爱幼、助人为乐的品格;另一方面,在镇、村两级开展“周雄孝心奖”和“孝男、孝女”评选活动,具体采用方式是:通过社会推荐、考察等,从社会公德、邻里家庭和睦等方面筛选确定获奖人员,然后召开大会隆重表彰,并将他(她)们的感人事迹编印成册,发放到每家每户,用身边鲜活的事例感染人们,效果十分明显,全镇已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敬老、养老氛围。目前,周雄孝道文化的挖掘已成为渌渚镇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不仅得到了许多媒体和领导的关注,而且使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数据表明2006年渌渚镇各类案例发生率比2005年减少20.36%。一个稳定、安逸、和谐的新型渌渚正展现在人们面前。

上一篇:2022幼儿园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平行线的性质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