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通用11篇)
这么多年来,合作学习非常流行,但是普遍存在着三个毛病:形式化、表扬化和平庸化。要改变这三大根深蒂固的毛病,你光讲什么教学原则、教学理念那是空的,你不化到细节中去是没有用的。那哪些细节特别重要呢?
细节1:从同桌合作开始培养合作。
同伴两个人之间怎么相互交流、相互分享、相互合作,习惯了以后再过渡到四五个人、五六个人的小组合作。
细节2:四个前提条件准备好。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几个前提
条件:
第一,对合作学习的内容合作前要有起码的阅读了解。
第二,在合作前先让学生有自主的思考。
第三,激发学生合作的需求。
第四,选择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
细节3:定期轮换分组方式。
关于分组,比较流行的是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我们的策略是定期轮换。
细节4:小组分工要明确。
这个大家比较熟悉。小组合作中谁做主持人,谁做记录员,谁做监督员,监督员类似于学习小组中的纪委,还有谁代表小组发言。代表发言之后谁来补台做补充性的发言等等。
细节5:“弱者”先说。
我们推荐“弱者”先说,爱表达、爱说话的学生再做概括或者做总结。这是我们的规则。小组合作学习
细节6:确定合作学习的时间底线。
细节8:评价、反馈不能少。
老师评价和反馈,越具体越有针对性就越好。另外,还可以有小组互相评价,自我评价。
细节9:增加组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比如,让后一组对对前一小组的发言先做一番评价或补充提问,这样组际之间有了交集、有了互动。
细节10:用好差异资源。
让好的小组派代表面向全班展示,介绍他们是怎么合作。或者让他们加入不好的小组,让学生指导学生、小组来指导小组。
细节11:把一个小组的亮点和资源变成所有小组共享的亮点和资源。
不要做沉默的巡视者。
细节12: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意识、能力和习惯。
像语文,就特地要求学生在其他同学朗读时,听重音、停顿、咬字准不准,是不是多了字、漏了字都要认认真真。
细节13:体现年段的特征。
避免常见的以低段的方式从事高段的学习。
细节14:体现学科知识的特性。
1.小组成员之间互不尊重,互相掐架
我们提倡小组讨论要民主开放,但在实际活动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看到小组成员因为持不同的观点而争得面红耳赤,甚至互相攻击,互不让步。他们为争个谁对谁错而偏离了合作学习的正轨,其他组员也只能充当劝架角色。教师如果对这种现象置之不理或只是简单劝开,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也失去了发展提高的机会。
2.盲目崇拜个别组员,成一言堂
当前,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往往过分重视表层活动成果,合作讨论研究的过程弱化。为了迎合这种现象,一些能干的孩子就大包大揽,其他孩子唯命是从,于是本该是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各显神通的小组合作学习成了组长或个别孩子的“个人秀”。这样的小组活动扼杀了大部分组员的探究欲望,阻碍了探究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小组学习能力的培养。
3.组员职责模糊,赏罚不明
在我们的活动过程中,时常会看到一些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懒得动手、动口、动脑,依赖于别的同学提供的成果和现成的结论,在小组评比中也能混个团体分。长期下去,这些孩子在小组中的地位变得可有可无,不仅小组合作能力得不到提高,探究意识、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会被阻碍。
针对以上所列举的小组学习阻碍现象,我们应当怎样去做呢?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以下一些做法。
一、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拥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是小组学习成功的保证。合作技能包括“说的技能”、“听的技能”、“交往的技能”。
训练概念的核心是教——教学生正确的做事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怎样“说”、怎样“听”、怎样“交往”?这意味着我们应投入大量的实践,并明确地决定要达到怎样的程度才符合训练计划的一部分标准。比如,形成新的小组后,就成员本身来说,大家的特长、技能、经验、知识等有所不同,因为活动,大家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共同开创属于小组的广阔天地。有的成员拥有自信、果断、主动的领导作风,能组织讨论,提供分析和策略;有的则更多的观望和等待;有的甚至是起反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次见面尤其重要,需要老师指导并训练讨论交流的方法,让每一位成员了解彼此并达成一致的观点。首先要训练学生有次序地发言,保证每一位同学都有发言机会。还要训练学生发言时有条理,尽量让组员听懂自己的意思,其次就是要训练学生耐心听的习惯,听人发言要专心,不随便插嘴打断,还要训练学生养成边听边记录的习惯,有不明白处,或是不同意见处,反复体会对方的观点和感受,事后可以提出不同意见。“说”和“听”的训练相辅相成,学生通过“说”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怎样对待别人的质疑,然后完善自己的观点;通过“听”启发自己的思维。这样的训练肯定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达到我们的标准,只有每次小组学习时都针对孩子的特点,提出相应的要求进行训练,自然而然地,学生体会到尊重和被尊重同样重要,不知不觉,交往能力也悄悄提高。
二、管理合作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活动课程,相对活动成果来说,更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强大的管理是有效进行小组学习的一个积极部分。为避免小组讨论分心闲聊、个别组员走过场的现象发生,管理好合作过程尤为重要。
管理的初级阶段必定是控制。“控制”在很多时候是一个贬义词,我们极力提倡学生自主,教学应该帮助学生自主思考。然而,在实际活动过程中需要对一些学生的行为施加控制,在许多情况下,温和的、有见识的控制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如要求学生进行明确到位的分工,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讨论交流,并承担一定的任务。在提问时坚持让学生问一些“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让他们怀疑没有证据支撑的观点,以及坚持让他们积极讨论、珍惜学习、尊重同伴,还可以指导学生建立小组集体公约,要求对于大家同意的规则必须执行。
在管理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引入“竞聘”机制,如一项任务由小组中成员竞争领取,让竞争的组员先说说自己的规划,由其他组员根据竞争者的叙述,讨论决定任务分配给谁,这样不仅能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来进行分工,还能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前进行周密的计划,有利于活动的顺利进行,潜移默化中还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三、完善评价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过程评价为主,组员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参与体验是评价的主要内容。合理的评价方式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催化剂,具体可以制定详细的小组评价体系,在小组中制定小组评价细则,形成个人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把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既通过成果评比得分的方式评价小组学习的整体成果,又要考虑到小组学习合作过程中每位成员的合作态度、方法、参与程度等。如下表:
组员1:
以上第一个表格的评价对象是每一位组员,评价的侧重点由评价该成员的合作态度到合作质量,最后到创新,循序渐进。第二个表格是对整个小组的评价,主要通过组间互评来完成。把小组整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从中反映出学生集体合作的情况。通过这种评价,可以使学生增强小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两个表格分别引入家长评语和教师评语,目的是用成人欣赏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学生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在赏识中舒展个性,变得越来越自信。这样的评价方式对促进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投入情感,努力地完成任务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获得新的力量,提高了小组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最有表现力的特征之一。要创建一种使学生努力学习,规范行为,形成良好品格的课堂文化,需要培养好学生的小组学习能力,或者说小组学习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最强动力。
关键词:小组;合作;有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281-01
小组合作学习,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模式,更多的是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自主实践,自我小结学习心得;发挥了学生的各种优势,积极主动交流,合作学习互动,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交往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弥补因学生之间的差异而带来的教学难题。如何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呢?
一、分组要合理
小组合作学习是—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般来讲,小组由4人或6人组成。目前,大多数老师采取的是异质分组的办法(教师依据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等方面的不同,让小组成员合理搭配,努力做到优势互补),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检查员”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
由于学生存在着智力、能力、喜好等方面的差异,为了使他们最大限度的互补学习,互相帮助,合作小组一般不提倡自愿组合,学生的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因为合作学习小组不是纯粹的交友小组或娱乐小组,而是一个协同共事的团队,我们要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有如下几种分组办法:①优差组合。对于比较重要而且不容易理解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比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在欣赏了威尼斯美丽风光图片后,让学生了解“马克·吐温为什么只选择小艇来写”。这是一个统领全文内容的问题,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有难度。如果在班上交流,肯定也有一些同学很快说出答案,但对另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只在倾听,并没有真正理解,这时候我们采取优差交叉合作的办法组织学习。通过优生的带动,学生们就能得出“小艇的样子比较有特色”“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小艇的作用大”这些结论。但是这种交叉合作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适用。如果一味的使用这种方法,优生就不会有跨越式发展,学习困难的学生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所以,有时候还可以采用第②种方法——同等生合作,A、优优合作,给他们布置一些较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使他们得到跨越式的发展;B、差差合作,在完成某种学习任务的时候,让学习困难生互相合作,由于基础相同,他们可以无所顾及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使他们的能力也有所提高。比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自然段时,对于威尼斯小艇的样子,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语言,不同的方式概括小艇的样子,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可以让他们参照课本来回答。
二、要合理引导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主能力差,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拖延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①在合作学习时,让学生有秩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同时也避免了争着说、同时说的无效学习行为。 ②由于班中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无法一一顾及,这就需要学习小组中有一个核心人物来组织小组的学习行为。这个核心人物在开始的时候,可以是教师指定,也可以在教师组织下的学生群体认定,或者是学生自发认定。③在小组合作的时候,不可避免学习伙伴之间会存有意见冲突,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小组成员间往往会争得你死我活,从而造成了学习的偏向。所以我们在组织时要引导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学会判断,学会归纳整理。④在合作学习时,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听其他学生的发言,并从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己的相同,哪些与自己的不同,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
三、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发现问题,通过自读自悟的方法尝试自我解决;然后让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思路,并进行群体的判断、综合,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最后由反思与深化发现深一层次的新问题,从而推动小组学习的进一步深入。比如在教学《小音乐家扬科》一课的时候,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学,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再由教师在课堂上对问题进行收集,如学生们提出:①大伙为什么称扬科为小音乐家?②扬科自己做了一把心爱小提琴,但还要看看别人的小提琴,这是为什么?③热爱音乐有音乐天赋的扬科为什么为了看一看,摸一摸小提琴就被打死了?教师再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尝试自我解决这些问题。接着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其中的一部分问题能通过合作得到解决,有些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前两个问题的答案。最后一个问题涉及了当时波兰封建的社会制度,教师可以做适当的补充,这样学生就能很好的理解课文了,同时也能从扬科的悲惨生活中受到教育,激发学生憎恨剥削制度,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通过交往互动,才能得到发展。分组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形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司基曾经说过:“在学生心灵深处无处不存在着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教学中,民主平等,互相合作,尊重信任,共同参与的师生、生生关系,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并将小组合作学习与集体教学、个别辅导相结合,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四至六人,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成绩等方面合理搭配,保障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和小组间竞争的公平性。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体会谈一下如何实施分组合作学习:
1.敢于放手,让学生充分施展能力:
小学生还处于儿童阶段,同伴对他们的影响有时甚至超出老师父母对他的影响。一个小组内的同学之间很少拘束,他们之间的交流是双向的、平等的,他们的思维能任意驰骋,一个人的想法可以变为多个人的想法,还可以启迪别人想出不同的方法,每个人充分施展了能力,这样可以从多个方法选出最好的方法,小组内的互助合作发挥出了最大的效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首先 从生活入手学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教学一开始我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用介绍该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其次,关注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不作任何说明,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在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2.监控指导,营造一个合作氛围:
给了学生自主权,并不等于不管不说,让学生放任自流,做什么都可以。学生毕竟年龄还小,面对合作内容有时会无所适从,在讨论合作上就会盲目无序,从而影响学习效果。教师在学生进行讨论合作时,要在各组间不断地来回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及时解答疑难问题。同时也要监督那些借自由之机思想开小差的同学,做好课堂教学的宏观调控,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例如,在教学生图形组合时,学生还不知道三角形、圆形等图形怎么组合成新的图形,教师就先示范性的组织几个小图形,让学生观察图形象什么;然后就趁势激励学生: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你们想不想也制作出这么漂亮的图形啊?那么你们就利用手中的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卡片拼组图形,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拼的图形又多又美丽。在教师组织引导下,每个小组都能大胆的进行创造性的拼组,你拼出了两种,我拼出了四种,最多的一个小组竟拼出了八种,小组活动异常激烈;进行小组交流时,全班拼出了30多种,有的象座阁楼,有的象个机器人,有的是变形金刚,有的是特种汽车„„
3.反馈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的教学,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如今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把这种学习方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我们就可以发现多数的引入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小组合作表现”应是评价的主要指标。小组合作中,也难免回出现不和谐的音符,如成绩好的同学高高在上,不理会中下游的同学;中下游的同学不接受好的同学的监管与帮助等等。那怎样才能使每个组员都珍惜小组的荣誉,团结合作,努力为小组争光呢?这就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奖励制度。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形式,比如:口头表扬——“**小组的结论最好”、“**小组的设计最完美”、“**组的发言最积极”;流动小红旗——“最佳合作小组”;并且设立了“我们最棒”小组评价表,内设“认真倾听、默契合作、感
情朗读、大胆创新、勤于思考、精彩表演”等多种评价,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
爱尔兰作家萧伯纳有这么一句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那么我们每个人各有两种思想。”其实,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大家交换的就是这样一个集众人智慧、人人可得的大成果。
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讨论交流的方式,是学生间就某一问题相互交换观点和看法,并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和辩解,最终达到共同理解,求同存异。通过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使学生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然而,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往往不尽如人意。如,当我们要求小组讨论时,有的小组成员你推我让,讨论结束时,没有人发表意见;有的小组虽然在讨论,但没有围绕问题展开,而是说一些无关的话题;有的小组,只有个别人在说,其余成员无动于衷。很显然,这样的小组讨论只流于形式,图个热闹,收效不大,甚至无效。
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的问题。于是,我将“小组合作”引入自己的教学实践当中,并做下如下探索和尝试。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首先按照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差异,将学生分成三类,A类优等生,B类中等生,C类后进生,在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等特点进行个别调整,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即“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以4-6人为宜,创建学习小组。
二、组长的选任与培训。
小组长是组内的核心人物,他的态度与能力,直接决定着小组的成长方向,左右着小组成员的思想动态,学习动力。所以更重中之重是选出合适的尽职的小组长。我们可以确定候选人进行投票选举、定期选任、公平竞争。有了组长还要对其进行培训,老师要告诉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事需要组长亲自做,什么事情可以放手组员做,这些“行为”可以根据教师自己的需要进行具体要求。
三、小组的评价与奖励。
我们学校为每班提供了《小组捆绑评价手册》,我们可以根据其内容或自己再新增一些评价内容对小组一天、一周、一月进行分别评价、计分,对小组及其成员的各个方面的表现进行加扣分。为此,我专门在教室的黑板右侧设置了《小组考评栏》,记录各个小组每天的加扣分情况,考评内容包括作业、合作、展示、倾听、点评等,以及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如早操、纪律、早读等也可纳入加减分的范围,由各小组长、值日班长、正副班长负担考评、记录,每周考评第一名的小组可以享受一次“无作业日”,最后一名的小组加罚作业三天。一周一次小结公布,一月一次总评,最后将一月总评后的优秀小组及优秀个人展在教室外的《成长的足迹》的考评栏上。这样既能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给鼓励,又对后进的小组以惩戒警示和促进。
那么,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又该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语文课上,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出发,选好合作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讨论,因为讨论不能代替独立思考。我们要将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有利于集体研究,具有开放性、趣味性、生活性或热点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的载体。
于是,我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小组合作学习的做法。
一、预习课上的小组合作
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模式中,预习是特别关键的一个环节,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整租课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中,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课前预习,比如教学中需要的资料的查找,以及课前预习卡的完成。预习上,可以抽出几分钟的时间首先对小组内对自己的预习成功进行交流。小组一交流,小组的资料就更加丰富了,预习卡上的问题也可以解决了。这样教师教得也轻松了,学生学得也愉快,效果也不错。
二、识字课上的小组合作
认识汉字是学好语文的基础,简单重复的识字教学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甚至厌烦,以至于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每次上识字课的前一天,我总会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归纳本单元的难写字,易错字,多音字,并归纳识字方法。学生课前会在自己的积累本上认真归纳,总结。特别是在识字方法上,学生总能呈现出让你意识不到的好方法,如字谜识字法,形声字识字法,字意识法,形近字识字法,儿歌识字法,顺口溜识字法等等。所以,识字课上,我会留足一定的时间先让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交换见解,相互提醒、补充,在全班交流,加深印象。这样做,完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阅读课上的小组合作
在阅读课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要重点选择靠学生个体难以解决的问题,问题涉及面广的,学生回答不全的等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合作交流。学生在相互合作中你启发我,我启发你,从中学会、补充、否定、反思、调控,最终达成共识。
四、展示分享课上的小组合作
展示课上,我们往往会让学生在课前,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内容组织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会,故事会,课本剧表演,手抄报展等活动。需要各小组成员在课前合作准备,积极参与,才能保证课堂有良好的展示。所以,展示课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课型,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同时也能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五、作文课上的小组合作
习作课上的合作,我们可将重点放在习作修改上。先让同学们将自己写好的作文进行自我修改,自我评价。然后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互评,小组内的几个同学一起修改每个成员的作文,修改的重点放在找错别字、语言表达是否通顺,用词是否恰当,结构是否完整等上面。这样合作评改作文的方式,可以做到小组成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六、综合性学习课上的小组合作
语文教材中至少会编排有一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就要求充分调动小组合作的积极作用。往往要求小组内首先制定计划,如,活动的时间、地点、参与人、人员的分工等。小组成员根据计划分派的任务各自去完成。然后将所有成员完成的任务汇总在一起,就构成了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这样,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究、积极合作,既培养了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又提高了语文素养。
1.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1)理论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需要。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是新一轮课改的最强音。而“分组合作教学”则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课堂管理行为之一。合理而恰当地应用这一教学方法,能够使师生、生生在多边交流互动中共同发展,使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平台。
(2)应用价值
小组合作教学增加了教师和每个学生互动的机会,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让教师能够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考虑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了人人平等的学习氛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小组学习对每一位学生实行等距离教育,让学生充分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促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了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
2.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ning)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它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引入并进行“分组合作教学”的实验研究。伴随着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人们越来越发现较强的合作精神,过硬的团队意识是赢得竞争的必备条件。于是与新一轮课改相适应的“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我国中小学课堂上的一大“亮点”。
3.创新程度
小组合作学习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最有效途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平等的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的得到强化。合作学习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了尊重。本课题研究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是一个不断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能促进教师改革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 研究内容
⑴ 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可行性
⑵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⑶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增强合作意识、训练合作技能
⑷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与课堂改革和落实新课标的关系
2.研究目标
针对目前在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
(2)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构建优质的合作学习小组
构建优质的合作学习小组, 是能有效合作的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 人人体验成功探索与发现的乐趣。合作学习中的每个组均为一个小集体。合作学习就是通过这样一个个小集体发挥作用, 完成探究任务。因此, 分组应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这样为小组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 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教师要认真思考组内成员的搭配, 依据学生学习习惯、性格爱好、学生个性差异、思维的敏捷度、语言的表达能力、学生的性别等而定, 合作小组成员一般5—6名学生构成为宜。并进行角色分工, 如组长、记录员、检查员等,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而且轮流担任, 实现小组角色互赖, 各尽其才、各尽所能、同伴互助、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二.注重加强小组长的培训
平时要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 让小组长明确自己的职责, 在小组中起到带头的作用, 并让他们掌握怎样有效的组织本组进行合作学习。
1、小组长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感召力, 为人正直, 能秉公办事, 在学生中间有一定的威信。能够为打造积极向上的小组学习团队, 勇于担当起学习小组的小老师角色。
2、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有序和有效的学习活动 (比如哪个成员发言、哪个成员补充、哪个成员演板、哪个成员展示等等的合理安排) , 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实现高效学习, 最终实现小组团队的整体成绩的提高。
3、、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利用好自主自习, 督促同组成员按时完成导学案或作业, 并及时收齐上交。
4、小组长要及时检查小组成员学习情况和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组织本组成员对基础知识进行互评互改, 督促学生夯实基础知识。
5、组长在自己完成好任务的前提下, 组内不会的他应负责讲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组织他们预习、研究并讨论疑难问题、复习, 并举行小测验等等。
6、小组长要负责维持本组同学的学习纪律。
老师要大力支持小组长的工作, 及时的对小组长的工作进行肯定、表扬。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提高他们的热情, 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源泉。
三.加强对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指导
1、合作学习小组全体成员必须自觉遵守组织纪律。合作往往是小组化的学习, 虽然小组人数不多, 但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 小组成员自觉尊重组长的统一安排, 积极按组长的要求完成各项任务。要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齐心协力地完成学习任务。
2、对合作学习小组进行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教育, 使他们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
3、教会合作学习小组在合作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了初步的感知和独立的见解, 在交流时就会有的放矢, 各抒己见, 而不会泛泛而谈。这样的讨论才会深刻, 形成的印象才会牢固。第二就是要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与人交谈时, 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漫之举, 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 不随意打断或插话。听出人家的语言逻辑、表达重点。俗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取长补短, 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再就是进行整合, 通过互相讨论, 互相反馈, 互相补充和完善, 达成思想上的共识。用集体的智慧写好问题的答案。还要学会表达, 每个学生不仅会听还要会说。教师要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欲望, 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 把一些能够容易表达或简单的问题让不爱发言、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回答, 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 使他们能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在汇报时问题时, 应该是“我们小组认为……”最后还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小组活动中, 在肯定别人优点的时候, 还要敢于质问。如果有疑问, 应立即追问为什么, 而不要害羞, 不做声;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时, 要敢于提出, 大胆质疑;对同学们没想到的、没说完的, 要勇于补充, 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合作学习 练习评讲 针对性 个性化 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4-020
练习评讲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旨在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中存在的缺陷,及时纠正错误,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在数学练习评讲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方式,然而在实践运用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合作学习方式单一、学生自主性差等。在这样的情况下,为确保数学练习评讲更有效,教师必须多措并举,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
一、优选合作契机,进行针对性评价
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其开展的前提是教学中需要进行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抓住合作学习的契机,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后,教师不能笼统地进行评价,而要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如数学练习中常常有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这些题目难度系数较大,教师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不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适时给予学生点拨、指导,使学生最终巩固和梳理所学的知识。
例如,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练习题时,教师讲解其中一道题:“一共有600只鸡,鸡棚有三层,平均每层多少只鸡?”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解题方法。有的学生说:“这道题简单,因为3个200是600,所以600除以3得200。”也有的学生说:“600除以3肯定得2呀。”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解题方法进行评介,尤其指出第二位学生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你的解题方法很新颖,只是在思考过程中忽略了分母是600。相信你以后在做题过程中只要细心,就一定能做对!”……通过教师针对性的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了,即使回答错了,学生也不会感到自卑。这里,教师通过针对性评价,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丰富合作形式,提升个性化评价
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也是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通常合作学习的主要方式是邻座4~6人组成合作学习小组,这样的小组合作方式优势明显,但弊端也很突出,因为小组成员之间会有极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要整合小组合作形式,根据需要适时采用组组合作、同桌合作、临近合作等方式,拓展学生学习的交流渠道。同时,小学阶段是塑造学生个性的最重要阶段,在练习评讲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性格和特点进行个性化评价,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例如,教学“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练习时,教师先出示练习题(略),引导学生获取相关信息。这道题的难度系数较大,已知信息太多,如“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四层”“一共有224本书”等。有的学生说:“解决这种题要分步骤进行,先将224本书分成2份,每个书架可以放112本书,然后将112本书分到4层,每层能放28本。”这些信息三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但该生却能将题目分解的如此有条理,于是教师鼓励道:“你能够根据题型分步骤解决,思路清晰,非常有条理性,真棒!”……小学数学题型多样,难度不一,在遇到难度较大的题目时,教师可以采用组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对题目进行评讲。遇到有创意的解题方法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评价,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升级合作体系,形成科学化评价
科学的评价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评讲学生练习题时,要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每一次合作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个人职责和角色划分,如有人负责记录、有人负责运算等,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练习中。
例如,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练习时,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有26支花,有2个女孩买花,平均每个女孩能买多少支花?”学生面对问题无法解决,于是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的学生把花换成小棒进行实践操作,很快得出了答案。教师表扬道:“变换一种思维方式,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如一位同学将鲜花换成小棒,精简了计算,大家要多向这位同学学习。”……上述教学,教师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再给予学生有效的评价,这样的习题评讲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运用与能力的提升。
总之,实现练习评讲活动的高效性、科学性是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而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要求和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优选合作契机,进行针对性评价;丰富小组合作形式,提升个性化评价;升级合作体系,形成科学化评价。课堂教学中,只有优化小组合作,才能实现数学练习评讲的高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成学习小组,教学中让学生们围绕同一学习材料互相启发、互相讨论、互相帮助,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目的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合作精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是符合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一种学习方式。
对我而言,我很清楚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巨大的促进作用,也很向往小组合作学习提出的这种很理想化的学生学习的境界,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大多数人还只是本着模仿的态度开展工作。在形式上我们将学生分成了学习小组,合围而坐,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本以为一帆风顺的学习却遇到了重重困难,使我们不得不放慢脚步,蹒跚而行,问题就在于小组合作之“外”的这些环节没有跟上。我想如果我们一开始便一味的追求形式上的到位,而忽略学生学习习惯和态度等的养成,则应属于舍本逐末,我们前进路上的`困难尚未扫除,行进起来怎能畅通?
从实际的小组合作模式实践过程中看,目前学生在习惯和态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学生的思想自私、狭隘,大多数同学只顾自己好坏,不计他人得失,一旦与同学发生矛盾,会将责任一古脑的推向别人,把自己择得一干二净,没有集体意识和责任感,这种思想意识下怎能落实“合作”呢?其次,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好,即使在原来的教学方式之下,不少学生都很难集中精力投入学习,思想游离者不在少数,这样的状态下再结成小组,可以想象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似乎倒是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好的“玩耍交流”空间;再次,学生学习过于被动,学习能力不强。以往的教学更多的是教师的灌输,学生死记硬背已成习惯,不能够进行性主动的思考,坐等其成的学生大有人在。此外,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不好,总要用教师去催收,如此习惯下学生的预习能否完成则成疑问。还有许多问题,如学生倾听、交流能力不足,合作意识不强等等,都制约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摘 要:素质教育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一直是我们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主旋律。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愉快、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3-011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3.072
自从学校开展了《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课堂教学的环节之一。它给学生提供了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的平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关系更融洽,学生也更容易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下面笔者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看法。
一、精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之关键
教师备课时踌躇满志要好好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结果总是会有些差强人意,要么就是小组内个别学生不发言,要么就是组内有学生不会,要么就是不敢说等等,造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不浓郁,学习效果堪忧。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组织,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一)精心组建学习小组
每接到一个班,我都会按照学生差异性原则,精心组建学习小组,一般是以6人小组为单位,有时也会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允许学生临时变动小组,自由组合寻找合作学习的伙伴,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二)精心分工,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
对于每一个学习小组我都会设立两名成绩好、有责任心、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和记录员,小组长负责组织所有成员合作学习,每个人都要有发言的机会,可以从小组长开始按顺序发表看法,记录员则要认真记下每一位成员的发言内容并作汇报,同时还要兼顾不同的意见。当然,文明礼貌教育也应巧妙地贯穿其中。当学生形成不同的意见时,我会教育学生可以有礼貌地挥手示意:“对不起,我能打断一下吗?”或者听不懂的时候可以说:“不好意思,我没听明白,请你再解释一遍好吗?”让学生在互相尊重中把合作学习搞得更加融洽。
(三)精心点拨
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也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积极参与到比较弱的小组当中,适当点拨,积极鼓励,变“我不敢说”为“我能说”,变“我不会说”为“我会说”。如在小组合作学习《詹天佑》一文关于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的示意图时,好几个小组学生坐在那无动于衷,不知如何画示意图。我马上走到他们身边,启迪点拨他们,让会的学生作“小老师”,负责讲解,其他不会的同学认真听,事实证明,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会取得更理想的学习效果。每一节课我都注意加以指导,几节课下来,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会合作学习了。
(四)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现在成为了大多数课堂的环节之一,表面上热热闹闹的,但是学习效果如何呢?这就为我们每一位执教者提出了一个问号:到底哪些问题才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呢?太简单的,三言两语就解决了问题,没有讨论的必要;太难的,学生又不知从何说起。这就需要我们去精心设计合作讨论的问题。教师还要讲清讨论的步骤,才能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太过于繁琐的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显示或在黑板上简单写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古诗三首》之《竹石》一文时,由于前一天已经学习了《石灰吟》,我就想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竹石》一文。我和学生回忆了学习前一首诗的学习方法,然后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学习的步骤:1.解诗题,知诗人;2.抓字眼,晓诗意;3.多诵读,悟诗情。那一次的学习讨论氛围特别浓烈,效果甚好。由此可见,合作学习不能完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还需要教师的主动引导。
二、激发兴趣,小组合作学习之意义所在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更充分、更自由地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对于每一节语文课,适时合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完全有必要的,我们可以让学生对一些重要问题或有意义的话题展开讨论,挖掘深层含义,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在讨论中并适时给予点拨,让学生有“人人参与发言,个个参与讨论”的机会,从而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在对《穷人》一文的人物进行分析时,有一个学生举起了他稚嫩的小手,我示意他站起来说:“老师,桑娜一家生活贫困潦倒,孩子又多,怎么会动了把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抱过来的念头呢?”教室里一下子就有几个声音附和着,有的学生拼命点点头,有的学生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我不忙不乱地先表扬了这个学生,肯定他这个问题问得好,然后顺势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讲开了,整个教室顿时热闹起来了,他们的思维在碰撞中开出了智慧的火花,代替了教师繁冗的讲解,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三、提高教学质量,小组合作学习之根本
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是为了让教学质量能稳步提升。新课标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模式,而是学生主动索取知识的方式,这就促使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去深思如何更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而小组合作学习恰恰能顺势这一发展需求,它能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学习小组成员的长处,摒弃错误的观点。
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我让小组长按照前面的学习方法带领小组成员学习第三个小故事“负荆请罪”,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小组长头头是道地开始组织学习,大部分小组都采取了演课本剧的方式来学习。为了演好课文内容,每组成员都认真讨论、献计献策、互相补充,包括角色分配、动作摆位、台词客串等都能在充分朗读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表演并创新,学生一下子就深刻领悟了主人公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特点,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新时代背景下高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品质,取长补短,只要我们精心组织,努力策划,定能让小组合作学习之花常开不败,结出胜利的果实,染就课堂教学一片绿。
参考文献:
一、合作讨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初中生有很强的表现欲,喜欢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合作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学《变色龙》,如果学生对于变色龙这种动物的本能特点不了解,对于它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变色的这一知识不够清楚,他们就会对文章的标题不甚理解,对文章中提到的奥楚蔑洛夫的语言、神态变化停留在“可笑”这种层面上,无法真正了解奥楚蔑洛夫性格中的可怜与可悲。教学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自己动手收集关于自然界中变色龙活动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教学中再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合作讨论,然后再带着疑问去阅读这篇名为《变色龙》的文章,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也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内容。学生的相互合作可以更好地发挥学习智慧去研究和探讨,使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整体性,在教学课文时不应急于进入分析文章的阶段,而应指导学生注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形式,要求学生对文章的人、事、景、整体形象把握清楚。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把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景色描写方法:(1)从描写对象看;(2)从描写的详细程度看;(3)从描写的方法看。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逐渐解答小问题的过程,就是他们学习分析文章、掌握阅读方法的过程。
二、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让自己产生感悟的思维火花,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是学生的生活与文章内容的有机结合。但是这样的思维往往是混乱的、零碎的,必须经过自己的组织,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写下自己的感悟,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更要让学生多加交流,凝聚大家的智慧结晶。课外阅读是学生阅读积累的有效途径,经常阅读,可以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多阅读,多背诵,多摘抄,并将摘抄的内容进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这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语言优美,适合学生背诵的内容很多。可以在合作学习中启发学生自己找出优美的词语,相互交流。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这段关于春天的描述,可以让学生背诵后,仿写出很多漂亮的文字,对于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帮助很大。
三、在合作学习中激发学生阅读创新
文学作品为了使文章结构紧凑,许多部分都有所省略,留给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的空间。阅读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给学生填补“空白”的过程。文章的省略部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内涵,正确理解文章的文学意义,获得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体验。例如,《孔乙己》一文中,提到了“他脸上黑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会让人联系到前面提到的孔乙己的长衫怎么不见了,很显然,鲁迅先生没有直接交代这个问题。教师及时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引发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当学生再次阅读文章时,就希望找到相关线索,于是他们积极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然后再让学生合作交流,阐述自己的看法。这样的思考交流的过程,就是品味文章的过程,学生的阅读能力经过这种思考交流得到提高,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从阅读教学的实际出发,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利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推荐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09-08
小学科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11-03
浅谈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07-27
班级小组合作学习11-06
小组合作学习展示11-07
小组合作学习有感12-08
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学习06-27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资料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