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与发展

2024-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与发展(推荐8篇)

论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与发展 篇1

内容摘要.……………………………………………………………………………1

一、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2(一)、应树立先进的银行风险管理观念…………………………………………2

(二)、要健全风险管理体系。……………………………………………………2

(三)、要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方法。………………………………………………3

(四)、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3

二、进一步完善内部经营管理模式,提高决策水平.……………………………

3(一)、要完善现有的经营管理模式………………………………………………3

(二)、要加强研究,提高决策科学性。…………………………………………3

(三)、要加强对货币信贷政策的研究。…………………………………………3

三、要想方设法提高核心竞争能力.………………………………………………3

四、培育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4

(一)、要培育全员风险意识………………………………………………………4

(二)、要建立正面、正向和正确的激励约束机制………………………………4

五、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4

(一)把实现银行自身商业可持续发展与支持“三农”有机结合起来.………5

(二)逐步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变,形成多元化的利润来源.……………………5

(三)把握好业务发展及资产扩张与风险防范的关系.…………………………5

(四)统筹好金融创新和规范管理的关系.………………………………………6

(五)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6

六、结语。……………………………………………………………………………7

参考文献:。…………………………………………………………………………8

内 容 摘 要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转制而来的新型金融机构,由于起点低、底子薄、人员素质较低等先天不足,迫切地需要通过发展来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强化风险控制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环节,对农村商业银行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此次针对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现状,提出了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的若干建议。

论文关键字:农村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核心竞争力 发展

论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与发展

农村商业银行(Rural commercial bank)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机构。

风险管理既是银行业金融监管的要求,更是银行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风险管控水平直接体现了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认识风险、防控和化解风险,是实现经营目标,推进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保障。一要按照“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的原则,建立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系统。全面就是从“三会一层”到每位员工,都必须具备风险管理的义务和职责,并覆盖所有部门和岗位,还渗透到各项业务和各个操作环节;审慎就是要坚持“内控优先”的要求,做到业务发展,制度先行;有效就是保证内控管理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对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和纠正;独立就是风险管控人员不应受到干扰,能够独立判断、识别风险、报告风险,并实施相应措施。二要牢固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培育,使得员工把防范风险作为自觉行动。特别是处于风险控制的前台员工和内审部门,要针对性地加强专业性培训,全面熟知各项风险管理制度,掌握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培育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三要强化相互制约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机制。加强授权、分权管理,规范决策程序,通过科学合理地分配责、权、利,使得各级、各部门之间权力制衡,减少决策失误。四要加强制度建设,做到经营管理有章可循,约束有效。2004 年以来,中央采取的一系列宏观经济调控措施,使银行业面临着既要加快发展又要严格控制风险的双重压力,多家银行都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同其他银行相比,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一方面,由于是从农村信用社发展而来,存在着起点低、底子薄、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风险控制方面存在许多缺陷;另一方面,它又迫切需要通过发展来解决如何在目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的难题。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验不足,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强化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势在必行。

现认为农村商业银行防范风险与以后的发展要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一)、应树立先进的银行风险管理观念。农村商业银行作为由农村信用社转制而来的银行,不可避免地刻着农信社的烙印,而且原有业务主要为涉农业务,员工的整体素质及操作经验相对较低,这些都导致其风险管理水平比较低。较其他商业银行而言,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应作为风险控制的首要环节。农村商业银行各级行的领导要高度重视风险预测工作,充分认识到做好风险的预测分析对银行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的重要性,自觉地将风险预测分析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行内部管理的整体工程来抓。在农村商业银行成立之初,要确立健康的经营理念和恰当的风险取向,根据风险约束、资本约束和成本约束条件,有选择地推进各项业务的发展,防止盲目发展,正确处理好质量、效益和速度的关系,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寻找风险点,从风险管理中创造收益。

(二)、要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农村商业银行要从三个层面进行调整:一是要适应股权结构的变化,逐步建立董事会管理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二要在风险管理的执行层面,逐

步实现横向延伸、纵向管理,在矩阵式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管理过程的扁平化。三要改变以往商业银行内部条条框框的管理模式,进行“流程再造”,实现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管理体制,从业务风险产生的源头进行有效控制。

(三)、要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方法。积极借鉴其他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通过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手段和技术,建立风险识别和控制模型,努力使隐蔽的风险显性化,把滞后的风险及早识别出来,对各类风险依据统一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并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四)、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农村商业银行尽管面临着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但仍应坚持内控优先,制度先行。为确保风险的预测分析和事前防范工作落到实处,农村商业银行要通过对目前各项业务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的重新审视和梳理,进一步建立健全风险预测分析和事前防范制度,尤其对新开办的业务必须在进行风险预测分析,并制定防范控制风险的预案后,再逐步推广,健全各项业务操作规程,将风险的事前防范纳入各项业务的经营过程中。

二、进一步完善内部经营管理模式,提高决策水平

(一)、要完善现有的经营管理模式。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着“诸侯决策”的难题,即分支行的权力太大,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的局面,削弱了总行的风险控制能力。相比之下,商业银行若能借助数据集中的科技平台,通过集权化控制,则能加强对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的防范。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新兴的银行,应逐步按照专业化营销和管理的要求,重新布局业务模式,把零售业务下放给各支行,公司业务则集中到分行总调控;同时按照新的行业规划与开发的业务模式要求,再造各项管理和业务流程。

(二)、要加强研究,提高决策科学性。针对市场和客户的快速变化,农村商业银行要研究市场、研究客户、研究自身,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一是要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走势、地区、行业和大型企业集团及其关联企业的分析与跟踪研究,严格防范政策性、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和集团性企业风险。二是要加强对金融市场运行特点的研究,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的形势下,加强资金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调整、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有

(三)、要加强对货币信贷政策的研究,特别是加强对区域信贷政策、行业信贷政策和中小企业信贷政策特殊性的研究,为信贷资产的优化配置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通过多层次、多方面的研究,提高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增强全行的宏观风险防范与预警能力。

三、要想方设法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农村商业银行从一开始就面临着与其他商业银行完全不同的发展条件和发展基础,这就要求新生的农村商业银行必须要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有效防范风险,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国内金融市场上突出重围,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就是要确立自身的市场定位和客户基础。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坚持“立足地方、服务三农、服务市民、服务中小企业”的基本市场定位。一是要立足地方,充分发挥与地方经济联系密切的优势,实现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与地方经济腾飞的双赢。应加大对市政重点项目的投入和对区属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对重点市政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信贷支持,使农村商业银行在支持市,区两级经济发展的同时,扩大影响,占领市场。二是要服务三农,农村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无论其所有权结构和管理模式如何改革,其经效规避市场风险。

营的方向必须坚持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都要有利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增收。偏离了这一方向,就背离了改革的宗旨和目标。三是要服务市民,要努力丰富服务手段,开发业务新品种,满足市民金融服务的需要,并以此实现零售业务的迅速发展,建立牢固的客户群体。四是要服务中小企业,把中小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对象。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模式上,应该引入新思维,突破以往银行业单纯以贷款来满足企业单方面资金需求的传统做法,而是在积极探索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以信贷支持、提高素质、优质服务三管齐下的新方法,全方位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通过准确的市场定位,农村商业银行可以调整传统的业务结构、客户结构,降低经营风险,拓宽盈利空间,提高收益水平。

四、培育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

(一)、要培育全员风险意识。风险控制应依靠全员的共同努力,其中更主要的是发挥具体经办人员包括各级决策者、客户经理和一线操作人员的能动作用。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主体应由以管理者为主向以操作者为主、全员共同参与转变。要在进一步强化员工对规章制度的学习、强化全员业务培训等灌输式教育的同时,通过一些创新做法,如解剖案例等,增强全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使防范风险成为个人自觉、自愿、自律的行为,形成自我约束机制。

(二)、要建立正面、正向和正确的激励约束机制。尽可能将风险管理、营销管理和绩效管理紧密挂钩,形成其内在的统一性,使银行的短期目标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保持一致,从根本上克服短期经营行为的弊端。

五、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

以东宁农商行为例的农村商业银行刚刚成立不久、因农而立、服农而存,长期以来,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为己任,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重要金融纽带。几十年扎根农村服务的经验以及与农民所建立的紧密联系,是农村商业银行的宝贵财富,也是其他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短期内很难实现的独特竞争优势;而且,在可以预见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商业银行仍将是农村地区网点最多、客户面最广的金融机构。特别是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发展以及这次改制,已使农村商业银行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资产质量、经营机制、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等,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竞争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也要看到,在国家放开了农村金融市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层出不穷的今天,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不仅有邮储银行的组建及其资产业务特别是涉农业务的不断扩大,有农业银行的加速回归,还有各种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等。可以说来自各方面的冲击与竞争是很大的。同时农商行自身在综合实力、风险控制以及金融创新等方面还有有待改进的地方。以东宁农商行为例的农村商业银行如何保持自身的行业优势,在把握好服务“三农”的基本业务基础上,开拓业务模式,走出区域经营,提高综合实力,建设成真正治理有效、以盈利为目标和具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仍然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在经营和改革中要面临的挑战。

(一)把实现银行自身商业可持续发展与支持“三农”有机结合起来

应该说,商业性金融与乡村信贷、小额信贷不矛盾,完全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农村商业银行的根在农村,服务“三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同时,农村商业银行又是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金融企业,实现自身又好又快发展、保障储户资金安全、维护金融稳定同样是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服务“三农”必须以确保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必须把农村商业银行自我发展融入到地方经济和谐发展的大潮中。以前的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一些问题,与长期以来片面强调支农责任而忽视农村信用社自身商业可持续发展高度相关。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以正确的银行经营理念作指引。这些理念包括市值理念、资本理念、质量理念、风险理念、服务理念、创新理念等。其中,“追求过滤掉风险的真实利润”和“银行市值的长期稳定增长”应当作为农商行这种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的银行业务发展的核心经营理念。虽然通过改制,解决了产权模糊、所有者缺位这个根本性问题,并实施了财务重组、消化了历史包袱,实现了自我发展,但也要看到真正建立好一个现代金融企业,还要做好各方面的内功修炼,要在塑造品牌、丰富渠道、创新产品、建设团队等方面下工夫,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逐步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变,形成多元化的利润来源

中国银行业特别是东宁农村商业银行这样的中小商业银行,现在的营业收入和盈利渠道还比较单一,对存贷款利差的依赖性过强,中间业务对银行利润的贡献并不大,普遍地只有在10%左右,这与国外银行业利润构成中30%以上来自于中间业务收入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虽然近年来我国的银行业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上也获得了可观的投资收益,但实际上也与成本低廉的资金来源,尤其是居民储蓄存款的低利率有直接的关系。这是由我国金融发展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所决定的。但这种过于依赖于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一旦遇到经济周期向下波动,对信贷的需求减少时,要实现利润的稳定增长就是相当困难的。而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存贷款之间的巨大利差逐渐缩小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这对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增长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要单纯依靠存贷利差来实现利润的稳定增长可能难以为继。如何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保持利润的稳定增长,是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而银行业经营管制的逐步放松和混业经营的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利润增长点。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在资产扩张过程中,抓住中国金融改革开放、金融自由化的大好时机,努力探索更多更广的中间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在未来一段时期里,形成以存贷利差为主导、各种中间业务利润并存的多元化利润来源。

(三)把握好业务发展及资产扩张与风险防范的关系

建立严密的风险控制体系发展是农村商业银行的第一要务,但发展必须是有质量的发展。只有防范好风险,发展才有质量。农村商业银行一直面临发展不够的问题,发展业务是首要任务,但风险控制仍然是薄弱环节。当前,信贷风险依然是最大的威胁,我们要做的是

全面清收不良贷款,加强大额贷款监管,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如今,国际金融动荡对我国经济金融健康发展以及国内商业银行安全运营带来一定风险和挑战。对于农村商业银行而言,要根据新的经济金融形势,对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带来的各类风险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和估量,及时调整发展观念和思路,巩固业务发展成果,提高风险承受能力。同时,建立起一体化的危机应对机制,完善相关制度,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四)统筹好金融创新和规范管理的关系

我们要努力开发新金融产品,积极地进行金融创新。这不仅是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服务的需要,也是作为银行业控制风险的需要,是核心竞争力在对客户提供服务和银行自身发展中最现实的体现。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逐步加快,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不仅商业银行自身面临着更高的风险,而且一般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也同样地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风险,它们的剩余资金也需要寻求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平衡。在这样的背景下,单纯慷慨地提供信用便利恐怕不足以对企业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它们不仅需要信用便利,而且还需要更专业、更精细的理财服务,需要更多的金融产品来更好地配置财务资源。同时,制度建设要与业务创新同步跟进,规范管理,不断强化监控,提高风险监管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此外,银行业的风险控制固然需要良好的制度安排,但通过金融产品交易来转移分散风险,同时又获得盈利机会同样是不可缺少的。这些都需要商业银行大胆地进行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创新。

(五)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原来的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但农村信用社在公众形象和社会地位上,仍不及其他专业银行,这反映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力度不够,对发展贡献度不大。今后农村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与文化建设上,应该两手抓两手硬,在改革发展中形成自己健康而又独特的文化,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并进一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未来银行之间的竞争就在于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核心竞争力也是一家银行区别于另一家银行的关键特征之一。从表象上看,核心能力提供了进人多样化市场的潜能,它应当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能力。但核心竞争力的实质是以企业文化为底蕴的员工价值认同感。只有有了以文化为底蕴的员工价值认同感,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同时也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才能够尽心尽职地为客户服务,才能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推陈出新,顺应市场的变化,捕捉转瞬即逝的市场机会。如何才能吸引和留住高级人才,良好的物质激励不可少,但为员工提供广阔的事业前景,以企业文化为基础培养员工对农村商业银行的价值认同感,才是关键。以物质为诱惑来吸引人才,是银行人才竞争中的下策,不是长久之计。况且,这种策略还容易助长员工在从事业务活动中的道德风险,给银行带来极大的损失,长此以往将蛀蚀银行发展的根基。是故,以员工价值认同感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底蕴,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六、结语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正处在加速改革的关键时刻,面对宏观调控持续深入的大势,如何自觉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银行自身的发展规律,利用宏观调控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是摆在农村商业银行面前的一大课题。银行经营管理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风险控制上,尤其农村商业银行是在原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改制组建的,商业化经营时间比较短,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还有不小的差距,不能片面追求发展速度、规模和市场份额,不追求做大,而求做强。要把合规文化摆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位置,使合规文化、风险理念渗透到每一个操作环节和每一个员工日常行为中。要尽快完善合规和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推进流程改造,建设好信息系统和数据平台,做好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提升风险管控水平。面对新的形势,农村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变被动为主动,视挑战为机遇,采取积极措施,确立与现代化商业银行相适应的管理和经营模式,努力防范和化解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实现健康、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⑴、王亚彬 关于建立股份制商业银行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 中国会计网2011 ⑵、于学军:未来农村商业银行将强势发展 百度文库 2010 ⑶、乐宜仁 银行危机的社会学解释 中国知网 2002 ⑷、宋文光 高职教育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金融与保险》2008/6 ⑸、中国银监会统计资料.中国金融网 2009

东宁电大09秋金融本科 王发伟

论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与发展 篇2

一、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总体特征

现阶段, 我国的金融市场体系已经日趋完善,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成果, 在新的时期已经担负着农村金融市场中进步与发展的主力军和领头羊地位。可是纵观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所有经营风险, 因为它可能受到国内国外相关政策以及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国内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在具体的经营实务中, 它不可避免地具备了许多金融市场经营风险的诸多特征:

1.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管理存在人才严重短缺现象。

由于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长期受到地理位置与经营环境的影响, 另外, 从目前状况看, 农村商业银行的成立时间都非常短, 加上政府不够重视, 在资金等方面投资力度不够, 这就直接造成了商业银行在经营风险管理方面的人才数量绝对数严重不足, 管理质量也十分低下, 特别是相关的风险管理专业精通工作人员方面, 更是非常缺乏, 这些直接影响了风险管理的效率。

2.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组织普遍存在运行质量低下和管理效率不高现象。

具体表现在仅仅注重形式建设, 而没有在实质上加以运用。农村商业银行一般采取的是“三会一层”的管理模式, 可是参照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经营运作标准, 这种管理模式在具体运行的时候, 在效率上总是差强人意。另外, 银行高层的风险管理人员对于相关的风险管理和监测方法与认识标准等普遍不够深刻, 致使管理不能适应银行风险管理需要。

3.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由于基础较差, 许多农村商业银行在基本设施建设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 甚至有很多还处在初期的规划阶段, 这在某种程度上, 就会严重地影响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经营管理效率。难以达到风险管理的高效和准确的要求。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内部风险

1. 农村商业银行人力资源业务素质有限, 风险防控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防控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专业技能如果不能达标, 就必然会对银行经营造成很大的影响, 甚至可能会给银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 农村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的分布结构还很不合理, 农村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点均人数绝对数还明显比城市要少得多, 而实质上来说, 人力资源的相对匮乏, 在某种程度上很容易增加农村商业银行的各种内部风险。

2. 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也不高, 资本不够充裕, 也相应增加了银行的内部风险。

和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资金相比, 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资金显然不足, 但是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率比城市商业银行要高得多, 贷款的集中度增高, 投入多、产出少, 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商业银行的内部经营风险;此外, 因为农村商业银行受经济环境的影响, 它更容易比城市商业银行受到区域经营限制等因素的影响, 从而使其在化解内部的经营风险和自身的资金资产的问题而受到影响, 直接增大银行的金融系统风险。

3.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机制和产权制度所造成的内部风险。

从目前所有权角度来看, 政府的确已经相应地承担了保护银行产权的职责;可是, 仅仅从银行经营和管理的机制来看, 由于银行的法人代表肩负着经营管理银行的职责, 只是商业银行产权存在特殊性, 政府肩负着对银行产权管理的职责直接导致了银行的法人代表职权在某种程度上大大虚化;另一方面, 农村商业银行从机制上说, 并没有独立的支配财产的权利, 仅仅是拥有一定的执行权, 所以从事实上说, 这些商业银行的产权往往是形同虚设的, 这就造成了银行金融资产其实没有人能够真正负责的状况, 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

4. 农村商业银行没有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商业银行风险的经营决策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近些年来, 虽然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管理框架上已经基本建立和得到了较为长足的发展, 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的管理模式也已经深入人心, 可是许多农村商业银行其实并没有依照完全现代化商业银行制度来要求管理结构建立与发展, 这就造成了商业银行的各级管理层与监督层分工不明, 职责混乱, 在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管理决策中, 出现决策质量不是很高, 决策效率也非常低下现象, 从而使银行的经营管理效率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 这在无形中也增大了商业银行的内部经营管理风险。

三、防范和控制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的对策

防范和控制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 对于促进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稳定健康发展和稳定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秩序, 无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依据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内部风险, 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来加强内部风险的防控:

1. 努力加强对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教育与培训, 竭尽全力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

依据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人力分布资源情况, 相比于城市商业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缺乏人力资源现象非常严重。所以, 银行内部风险的防范一定要依赖于高技能和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因此我们应当足够重视引进企业的新进人员, 并且非常重视对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再教育, 以努力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另外, 农村商业银行在选聘人员的时候, 还必须重视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 力争打造一支责任心强、有战斗力的现代化人力资源队伍, 从而有效促进我国农村金融业的全面发展。

2. 加强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管理。

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必须要切实实现风险管理观念的根本转变, 并建立健全科学和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一方面, 农村商业银行通过千方百计地对资金的集中保管, 从而建立了资金比较统一的操作管理平台, 以满足信用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合理发展, 进而又提升了银行对内部风险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 农村商业银行要加强金融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建设, 切实完善银行的风险防控预警系统, 重视风险预测分析和结果分析, 以努力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各种抵御内部经营风险能力。

3. 要加强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体制改革, 尽量实现多元化产权的股份制改造和优化银行治理结构。

为了解决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产权方面的问题,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应当加快改革和努力完成股份制改革, 努力实现商业银行的有效管理与经营, 真正降低商业银行的内部经营管理风险;另外, 我们还应当切实完善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 确立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的监控组织, 从而使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和法人治理紧密结合, 真正实现统一和协调。

4. 努力提高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运营资本。

当前,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大的内部风险问题之一就是资产和资金严重不足。所以, 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应当通过多种形式例如发行股票和发放债款 (如长期次级债) 等不同的方式, 努力拓展银行的资金渠道, 从多方面来获取资金储备, 有效提高银行的资金储备率;另外还可以通过提留银行的税前利润的储备金方式, 来积极实现增加银行资金的补充目的。

摘要: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信用社转制而来的新型金融机构, 所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总体特征是经营风险管理人才严重短缺、资产质量不高、资本不够充裕和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落后。防范和控制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的对策是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加强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管理和优化银行治理结构以及提高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运营资本。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部风险控制,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保明.组建省级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改制的终极模式[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11 (02) .

[2]叶艳.浅谈改制后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控制[J].中国外资, 2011 (10) .

[3]骆政, 储茂广.农村商业银行内控系统缺陷分析[J].中国农村金融, 2011 (02) .

[4]赵益.探索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新思路[J].中国货币市场, 2002 (Z1) .

[5]李秀仑.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需构建“四道防线”[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 2006 (01) .

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控制 篇3

关键词: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公司治理结构

一、引言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全球各主要国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而商业银行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部门,其信贷业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尤其重要,因此信贷风险控制对整个社会的金融体系有效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内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以及平衡市场与信贷风险控制间关系的要求,提高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能力,关系到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并且随着新巴塞尔协议的实施以及金融业的不断创新发展,经济社会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风险控制能力成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类及成因分析

1.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类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包括信用违约风险与信用息差风险两种。信用违约风险指交易中由于一方违约,使另一方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减少而遭受损失的风险;信用息差指商业银行面临信用风险暴露而要求借款企业给与的补偿。在贷款期限內企业预期违约概率增加会产生信用息差风险。

2.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

(1)社会经济因素。①社会环境。我国经济社会普遍存在市场意识较差,信用观念淡薄,社会经济活动难按统一规则运行等问题;②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的周期性运行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影响。例如经济繁荣时期,经济社会的信贷需求量日益增加。表现为: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增长较快,业务种类较多,风险相对较小:③行业竞争愈市场风险。金融改革深化,使商业银行受到各方竞争压力。商业银行经营成本增加,盈利的不确定性增大;④法律制度。如现行金融立法不够完善,使得法律制度的欠缺与漏洞引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2)企业因素。来自企业的信贷风险指借款人(企业)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即是信用风险。在商业银行的借贷业务中,影响企业信用风险的因素主要分为五类,即经营能力、借款人品格、担保情况、借款人的财务风险与自然风险。

(3)银行自身因素。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包括:①商业银行产权结构不明确,职能不清晰;②企业融资结构单一;③信贷管理组织架构不合理;④贷款风险不注重全程控制。

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案例分析

1.工行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特点

工商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实行“分级授权、横向制约、纵向控制、实时监控、责任追究”,强化信贷风险控制的制度约束、政策指导,从源头上控制了信贷风险。主要步骤包括:(1)审贷分离;(2)分级授权;(3)集体审议;(4)实时监控;(5)责任追究。

3.国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成功经验

主要包括:(1)水平制衡的组织结构;(2)重视信贷风险事前防范的机制;(3)重视独立开展工作的流程模式,(4)重视不良贷款转化的工作方法。

四、商业银行控制信贷风险的对策建议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必须从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制度激励约束机制、业务流程梳理及风险预警体系等方面着手加强商业银行内部环境建设;必须从融资制度、金融制度环境、金融监管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着手加强外部环境建设。

1.内部环境建设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包括!①建立委托代理制度与“银行家市场”;②建设并强化监事会,并提高其监督制衡作用;④健全信贷控制组织结构。

(2)理顺业务流程与风险管理流程。信贷业务操作流程主要包括:第一,受理客户贷款申请;第二,支行组织贷前调查;第三,评定客户信用等级;第四,核定客户最高综合授信额度,第五,申报客户贷款事项;第六,贷款审查审批;第七,贷款发放;第八,贷后管理;第九,贷款本息收回;第十,不良贷款处理。

(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控制信贷流程。商业银行健全以信贷风险控制为核心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贷款控制检查系统,规范贷款操作流程,预防信贷风险。

(4)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体系。影响信贷风险因素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未来预测、同业竞争市场、客户财务状况、客户非财务因素等。商业银行应建立信贷风险预警系统。

2.外部环境建设

(1)制定创新融资制度。我国应加快发展直接融资,打破四大商业银行的信用垄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减少企业对银行间接融资的刚性依赖。

(2)完善金融制度环境。构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机制,维护我国金融业的良性循环。①建立企业破产重整制度,②完善担保制度;④建立信用管理体系。

论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与发展 篇4

近年来频繁发生金融系统案件,这些大大小小的案例,很多都同银行内外勾结,编制虚假的会计信息有关,并且缺乏健全的会计核算和监管机制,以便来提供正确的信息,客观公正的反映相关问题,灵活机动的自我调节等等,银行中存在的风险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

1、通过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它长期存在的原因,致力于解决这些阻碍它发展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会计风险防范措施。

2、在了解银行会计风险的情况下,熟知会计风险水平,才能够比较具有针对性的.对风险提出有效的建议,提高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3、通过对提出的相关防范机制的运用,完善商业银行抵御力,加强防范机制的有效性能。全球金融市场的正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是近年中国重大金融案件没有停息的外界原因。中国的商业银行业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高要求、高风险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旨在尽可能提升自己。本文尽力为商业银行提出了一些具有可行性的防范措施及策略,使之在面临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时能更加从容。

二、文献综述

我国相关学者在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上也做了一些研究,着重是对银行会计的风险识别、相关防范机制上面:冀川指出了在会计工作中,员工存在着操作的风险,因此在风险监管的制度和需求上需要不断改进。杨斌()通过梳理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认为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缺乏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是其外部原因,内部控制不力、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是其内部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和建议。许郡()在《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问题》中指出风险的表现形式,存在于会计核算、操作、监督、结算等方面;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究其原因是在于制度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强、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最后提出相关防范对策,会计岗位轮岗制度及重要物品的保管制度。

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猛,金融相关行业也逐渐同国际接轨。在至期间,某商业银行总行资料显示一共发生746起案件,参与犯案的人员共达850多人,涉案金额超过13亿元,其中发生在会计部门的有160起,分别占三年案件总量的21.45%、23.66%、18.82%,犯案人员超过160人,涉案金额多达3.1亿元。由此可见,会计部门案件涉及的金额巨大,资金损失十分严重。从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更是发生了数起重大经济案件,仅仅上半年商业银行就发生案件超过240,涉案金额超过16亿。从上述的数据和相关案例可以得知,在我国迅猛发展的时代,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理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于分析相关案件,我们应从根本上找到风险控制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而提出一些可行性较高的相关建议,全面加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能力,使之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主要表现为高估银行资本充足率和银行资产质量与实际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实际操作中银行们把呆账准备金都列入了附属资本因此高估了资产充足率,并且无法完整准确反映商业银行贷款的占用形态、风险状况。二是会计核算中存在的违规操作,工作中的违规现象主要是在办理业务和会计操作中存在着,有点也是工作人员的疏忽大意。三是会计风险监督缺乏独立性,由于监督的不到位,管理部门缺乏独立性,没有能够很好地指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四是会计岗位设置不当,导致责任和职责不能有效区分,严重影响银行会计工作的有序有效进行。五是会计人员意识淡薄、素质有待加强。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造成风险的主要原因:1、金融管理机制尚不完善,鉴于我国目前的金融机构监督管理机制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能有效的控制数量众多、发展迅速的现下的风险。2、银行内部控制系统建设不到位,银行内部的控制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这是导致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存在的重要原因。3、会计核算方法不规范,会计核算的方法如果不能合规,核算效率很低下,这些都将反应在信息传送的过程中,甚至影响银行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在会计核算时,错账和虚假账务,都会给银行带来风险。4、会计稽核监督不到位,对纸质凭证进行账务的检查是现行商业银行会计稽核的主要内容,而此类监督大都是表面工作,缺乏有效性,使得稽核的只能没能充分发挥。

四、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内控制度。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银行将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各种业务均在网上有所依据,而严格的内控制度将为会计电算化的真实可靠提供保障,防止发生违法行为。

(二)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我们应该从防范会计风险、促进银行业务的角度出发,严格遵循会计工作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结合相应的操作流程,加强各个制度之间的联系,加强岗位内控的建设,防止会计信息的失真,使员工的各项操作都能得到有效的监管。

(三)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建立能够适应商业银行防范会计风险的相应考核的机制,不仅能促进行业的发展,也能在无形中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实行奖罚分明、职责分明的制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良性引导会计人员从业的行为。除了上岗前的培训以为,也应该定期组织安排实施一些培训课程,使其专业素养和操作能力在培训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高思广.城市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理.

[2]王睿.防范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问题的探析.

[3]朱红宇.论国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管理.

[4]胡敬红.完善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5]董银花.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研究.

[6]马睿.高洋.金融危机下防范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措施.金融视线.

[7]于选满.论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防范.金融视线.

[8]康啸.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措施.理论前沿,.

论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与发展 篇5

08 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金融界遭受重创, 同一时间我国“十二五”规划期间出台等一系列注重经济结构调整、生产企业转型等宏观调控政策, 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加之来自互联网金融的凶猛冲击, 银行业的信贷业务空间被严重压缩。面对重重压力, 各大商业银行纷纷加快金融产品创新, 争相推出与自身业务特点相结合的产业链金融服务, 产业链金融作为商业银行的又一片蓝海逐渐崭露头角。目前我国产业链金融尚属探索阶段, 不论是实务界还是学术界对于产业链金融的研究仍显不足, 因此产业链金融的业务模式进行分析, 并进一步识别其风险所在是具有一定实践与学术意义的。

二、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发展模式

1.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的概念

产业链金融的实质是商业银行将产业链条上的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直到最终消费者联合起来, 围绕产业链条中的核心企业, 从产业链整体角度出发同时为链条上的多个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及非金融服务和产品, 从而提高社会资金运行效率并实现整个产业链不断增值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

在产业链金融中商业银行不再是单纯的资本投资角色, 而是深入参与到产业链整合过程中, 与产业链紧密结合, 形成良性互助、共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圈。

2.产业链金融的发展模式

具体而言, 银行的服务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纵向供应链融资服务

通过“供- 产- 销”的供应链条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监控利用, 商业银行将链条上的核心企业与其有稳定合作关系的上、下游中小企业进行信用捆绑, 提供“1+N”模式的信贷服务 (如图) 。其中核心企业是起到脊柱作用的“1”, 中小企业是“N”。主要包括仓单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及预收账款融资等服务模式。典型案例有民生银行与伊利集团合作开发乳制品产业链金融, 工商银行与沃尔玛集团合作开发的消费品供应链金融等。

(2) 横向产业链融资服务

横向产业链金融模式可以说是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升级形态, 是指在同一个产业集群内, 针对关联度高的同类企业提供整体的金融服务, 又叫做“X+N”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应用于产业链条中缺少超级巨无霸级别核心企业, 但是存在相似度较高的同类企业。这些企业通常具有相似的财务结构, 银行通过与专业第三方机构合作 (物流商、数据商、行业协会、担保公司、电子商务平台等) , 获取企业的商业信息, 从而批量提供金融服务。这种模式可以寻找到多个类似于核心企业的“X”, 再由X进一步发展更多的“N”。横向产业链金融已经不仅包括信贷服务, 还包括为产业升级与产业整合提供方案设计、资金管理等整体金融服务。民生银行对该种模式的应用比较成功, 该行成立交通金融事业部, 与国内109 家汽车制造商、经销商、汽车产业园、二手车、汽车租赁及零配件供应商等机构, 共同组建成立交通行业融资联盟峰会, 通过该平台深耕客户需求, 拓展产业链上的各种金融服务。

三、风险识别

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相比传统金融模式对于风险的控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风险仍然存在, 且因为链式金融的独特性风险诱因更加多样化。产业链金融的风险主要分为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及法律风险。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银行因为债务人未能履行合同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虽然产业链金融采取整体授信的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违约风险, 但仍存在因信息不对称、信息滞后造成信用欺诈的可能。

(1) 来自授信企业的信用风险, 因为产业链中的企业规模存在差距, 所以授信企业的管理者素质、经营理念及还款能力良莠不齐, 很可能因为追逐利益而进行信用欺诈。

(2) 来自专业第三方的信用风险。专业第三方机构配合银行对授信企业进行监督并提供有关信息 (物流运输信息、电商交易信息、保险保理信息等) 的过程中:客观方面, 可能因为技术能力有限、工作疏忽等原因造成监督不力;主观方面, 第三方机构可能与授信企业沆瀣一气进行联合欺骗。

(3) 来自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核心企业主观上可能出于对商业机密的保护考虑, 客观上管理能力有限, 造成提供的信息不准确。

2.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因为管理上的漏洞及工作人员失误造成银行在融资过程中发生损失。产业链金融需要银行工作人员能够对企业的商品、经营规模、交易情况有深刻的了解, 工作人员很可能会因专业能力有限, 工作态度不谨慎而产生工作失误, 造成银行的损失。银行的管理方法不当也可能造成对员工监督控制不足, 导致决策失误, 造成损失。

3.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因为适用法律的不确定性而可能为银行带来的经济损失。产业链金融中包括四大类参与主体:银行、企业、专业中介机构与服务商、政府监管机构。参与主体的复杂性决定适用法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产业链金融作为金融创新产品, 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健全, 存在潜在的法律风险。

四、风险控制的策略

1.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在对产业链条上的全部参与者、交易全流程信息的监控整合, 深挖利用的基础上, 搭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体系构建应包括三个方面:

(1) 风险评价与回避

结合产业链特征, 找准指标, 构建有针对性的、全面的风险评估体系, 有效评估风险大小和影响程度, 对于无法承受的风险要能够及时回避。回避风险, 一是要提升产业集群内企业的自我风险意识, 主动规避风险, 维持产业链条的稳定发展;二是要了解企业信用水平和经营状况, 对授信企业建立预筛机制。

(2) 风险控制、转移与止损

通过与企业信息系统的有效对接, 动态跟踪融资项目的资金流、物流性格信息, 核实客户的还款能力, 以此确定每一笔融资的金额与期限。对于在风险控制过程中发现的潜在风险, 可以通过购买衍生工具或保险产品来实现转移同时要捕捉风控过程中的异常信息 (交易异常、法律异常、经营异常等) , 及时有效的对损失进行控制, 切忌风险在产业链条上传导, 最终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3) 风险分析与总结

建立风险事后跟踪机制, 对已结束的融资项目进行总结评价, 动态更新风险管理体系。

2.搭建信息大平台

产业链金融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多产生于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 而信息平台能够充分、快速、有效的收集银行所需的信息, 从而为银行的风控提供基础性保障。信息平台的搭建需要商业银行对产业链进行深度整合, 通过提供多样化服务与联合合作, 吸引各方产业链主体加入到信息平台上。对内横向整合公司、零售、金融市场等各种产品和服务, 对外纵向整合金融机构、物流监管商、交易平台、保理机构、行业协会、专业的评估减值机构等飞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 产品平台实现的同时也就是信息平台的构建, 信息流伴随商流而存在。再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信息进行挖掘利用, 提升风险控制水平。

五、结语

与传统融资模式相比, 链式金融采用信用捆绑、产业链整体授信的方式有效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但同时产业链金融对风险管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的整合利用将会成为商业银行决胜产业链金融的重要法宝。

摘要:产业链金融架起了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的桥梁, 有效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从而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纵向供应链+横向产业联盟”的发展模式对风险控制提出新要求, 商业银行必须构建风险管理体系, 搭建全面信息平台。

关键词:产业链金融,发展模式,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朱磊, 冯锐.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探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2 (2) :22-23.

[2]张菁.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发展策略分析[J]中国流体经济, 2014 (1) :110-116.

[3]洪崎.产业链金融商业模式创新[J].中国金融, 2014 (01) :43-45.

[4]郭晓鹏, 胡光阔.基于产业链融资的中小企业融资及风险控制[J].中国商论, 2015 (Z1) :66-68.

小议农村商业银行的成长与发展 篇6

摘要:本文以江苏赣榆农村商业银行为例,分析了东部地区农村信用社改制成立农村商业银行的理论及现实基础,其通过逐步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变,把握风险防范,统筹金融创新和规范管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力,必将取得更好的发展和业绩。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需求追随 发展根据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有关精神,江苏省赣榆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政府、银行监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等的支持、监督和管理下,在保持县级机构独立法人地电力论文发表/dllwfabiao/位的同时,实行了股份制改革,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开业。这次的改革是在中央提出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体系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初步解决了所有者缺位、产权不清晰的问题,为其健康稳定发展打下制度性基础。同时顺应城区内农村信用社机构服务对象城市化的实际,把农村信用社合并重组为商业银行,既可以解决产权制度问题,又可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还可以改善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可以说是一项颇具意义的改革。

改制后的赣榆农村商业银行下设44个营业网点,其中营业部1个,支行30个,分理处13个。为广大城乡客户、企事业单位提供存贷款、结算、汇兑、代理、银行卡和保管箱等全方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改制后,截止2010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0.8亿元,较改制前增加了18.1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2.91亿元,较改制前增加了19.8亿元。赣榆农村商业银行以更快捷的汇兑业务、更丰富的贷款品种、良好的银行信誉和高效的银行服务赢得了各级领导与社会各界的称赞与信赖。

一、农村商业银行成长的理论基础关于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休.T.帕特里克(Hugh.T.Patrick,1966)提出两种模式:一是“需求追随”(demand-following)模式,该模式强调的是农村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对农村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他认为,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及发展方式的变化,市场主体会逐渐产生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而且随之不断变化。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农村金融体系必须进行相应的发展与变革。也就是说,需求是农村金融机构产生、发展及其相关服务不断完善的动力。二是“供给优先”(supply-leading)模式,该模式强调的是金融服务的供给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他认为,供给先于需求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而经济发展后反过来又促进了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形成良性循环。帕特里克同时指出,两种模式特点不同,适应的经济发展阶段也不同,因此不同地区模式的选择也存在一个最优顺序问题。在经济尚不发达的阶段,“供给优先”型模式居于主导地位,而当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后,“需求追随”型模式替代“供给优先”型发挥主导作用。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休.T.帕特里克的理论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的选择提出了基本的要求,即应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对当地的农村信用社产权选取不同的模式进行改革,不能在全国范围内搞“一刀切”。

以赣榆县为例的东部地区的农村由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现代化程度比较高,因此能够达到商业化金融运行的基础,如较高的市场化程度、信息共享等。此时,农村经济也对金融服务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根据休.T.帕特里克的“需求追随”理论,农村金融应该针对农业、农民对金融的需求来提供商业化的金融服务。因此,以赣榆县为例的东部地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目标应该是农村商业银行。

论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与发展 篇7

【按】就这个行业内老生长谈的问题,转引一篇房地产开发企业与银行之间按揭贷款合作协议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控制文章。实际上,开发商在此阶段的主要风险体现在银行对购房者按揭放款后,小房产证办理及抵押登记之前这段时间,因为银行、购房者、开发商及市场等原因,导致开发商先行承担保证责任,以及时候的追索权利保障程度。另外,此文主要还提出一些替代责任(包括预售房屋的抵押登记:尽管我认为这里还存在很多法理基础及操作环节衔接的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提示了现行司法体制下预查封对开发商的影响。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按揭合作协议的风险及预防

一、开发商按揭贷款主要操作流程

(一)首先确定合作的按揭银行。房地产项目在对外销售之前,一般由开发商跟银行签订按揭合作协议,约定某银行对开发商的房地产项目的购房人提供按揭贷款,其中包括贷款的额度、最高年限和成数以及开发商的保证责任(一般保证或连带保证)等。

(二)进行商品房销售活动。开发商在取得项目的预售许可证后或者取得大产权证对社会公开销售,与购房人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或者《商品房买卖合同》,并约定采用按揭的付款方式。

(三)购房人办理按揭贷款手续。购房人按照申请的贷款成数支付首付款,剩余购房款由购房人向银行申请按揭贷款,同时由购房人以所购房屋向银行提供抵押担保,银行经审批购房人提供文件资料后放款,并直接将贷款汇入开发商账户。同时购房人还应办理所购房屋在贷款期限内的财产保险以及公证、律师见证等手续。

(四)开发商承担保证责任。在银行贷款到达开发商账户后,按揭的手续基本完成,购房人的付款义务也履行完毕。但开发商除了履行《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的交房义务外,还要在银行放贷至购房人所购房屋办理抵押登记期间,为购房人承担一般的或连带保证担保责任,甚至有些银行还要求开发商在贷款期间提供全程的连带保证责任。银行为规避贷款风险,每笔贷款发放时,都会扣除一定比例(一般为贷款额的10%)资金存入开发商在银行开立的保证金账户。

二、按揭中的各种法律关系

从我国现行按揭中的法律关系来看,其所涉各方主体主要包括银行、开发商、购房人和保险公司。其他还包括律师、房屋中介机构等。各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分别为:

(一)购房人与开发商之间的商品房买卖关系。购房人欲以按揭的形式购买房屋,首先必须与开发商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购买特定的房屋,并在付款方式中约定以银行按揭的方式付款。

(二)购房人与银行之间的借贷关系。购房人在与开发商签订买卖合同后,应按银行的要求提供相应文件资料,向银行申请个人住房(或商业)抵押贷款,银行则根据购房人的个人情况、资信情况确定是否同意放款以及具体方式,双方签署借贷合同。

(三)购房人与银行之间的抵押担保关系。购房人在向银行申请贷款的同时,要将所购房屋在取得产权证后抵押给银行。这需要在产权证下发后,方能实现,在此之前由开发商提供阶段性担保。

(四)开发商与银行、购房人之间的担保关系。由于在按揭过程中,房屋尚未取得产权证无法办理抵押登记,所以银行在放款后,即使有抵押合同,但抵押行为尚未生效,也无法保障银行的放款风险。此时银行往往会要求开发商为购房人提供阶段性的一般保证或连带责任保证。

(五)购房人、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保险关系。为规避银行的贷款回收风险,购房人在将所购房屋抵押给银行时,必须将房屋在贷款期间投保财产险,并承担费用,银行为受益人。发生保险事故后保险公司支付的保险理赔费用优先偿还购房人所欠银行贷款。

三、开发商按揭贷款法律风险

由于按揭贷款涉及的法律主体多,各个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就显得更为复杂。如果对其中的一个法律关系的处理与把握稍微不慎,就会引起连锁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笔者对开发商的按揭贷款法律风险作以下分析。

(一)承担保证责任的风险。

根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开发商为购房人提供一般或连带的保证担保(绝大部分为连带保证),就必然会存在承担保证责任的风险。其保证责任的引起是由于购房人未按合同约定按期偿还银行按揭贷款所造成的。一旦购房人发生此种情况,银行可以将开发商和购房人作为共同被告要求承担连带责任。而购房人与开发商比起来,明显的要开发商首先承担责任是银行的首选,开发商会因此承担向银行偿还贷款本息及滞纳金。

(二)与此相关的其他法律风险。1.与银行有关的法律风险。

(1)银行逾期放款或未按购房人要求放款。银行在放贷之前,应由购房人与开发商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并缴纳首付款。而银行能否如期并按购房人要求的金额及年限提供剩余的按揭贷款,则需要经过银行的严格的资料审查及审批程序。由于资源掌握的不均衡性,银行极有可能不按期放贷。而在开发商与银行的按揭合作协议中基本没有关于银行逾期放款的违约责任,即便是有,可能也只是具有形式而无实质性内容。对于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生命线”资金,一旦延迟放贷轻则影响开发周期,重则导致项目瘫痪乃至于“烂尾”。

(2)银行因各种原因办理抵押登记延后。由于开发商为购房人提供的是阶段性的连带保证,只要购房人所购房屋办理完产权登记,就可以办理抵押登记了,开发商也就此脱离了连带保证责任。因为开发商的偿还能力无论从哪个角度,作为购房人来说都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所以即便是房产证下来后银行也不急着办理抵押登记,并以种种理由拖延。虽然可以依据合同或公平原则去追究银行的责任,但在实践中予以实现是具有相当难度的,基于与银行的特定关系,开发商是有苦说不出,到头来只能“自我承受和自我消化”。

(3)银行的消极行使权利,导致开发商受损。如果在现实中出现了购房人延期付款的情形,按照贷款合同,银行是有权解除贷款合同的。但银行并不着急与购房人解约,而是根据银行与开发商的按揭合作协议,要求开发商承担还款保证责任,并直接从开发商的保证金账户中划转。开发商能做的也只是通过各种方式去要求购房人按期还款,从而转嫁了矛盾和风险,使开发商处于两难境地。2.因购房人的行为而导致的法律风险

与银行相比,无论是资金实力、个人资信、既往合作、诚信程度等,购房人均不能与银行等量齐观,因此无论产生的风险种类或风险程度都是大于银行的。

(1)购房人未按约定期限还款。由于开发商在抵押登记前承担的是连带保证责任,一旦购房人逾期还款,银行或者从开发商的账户中扣划保证金,或者提前收回贷款并要求开发商承担代偿义务。所以即使是开发商房屋建设与交付,但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购房人能不能按时还款,成为开发商头上的一颗“定时炸弹”,随时会因为购房人的各种原因如经济危机、房屋质量等,导致开发商要为此先行承担责任。

(2)购房人欺骗贷款行为。欺骗的行为具体表现在:提供虚假的法律文件资料、对提供的文件资料进行变造,以他人名义申请贷款等。现行的银行审查制度虽然形式上看似严格,但其多半还停留在形式审查阶段,加之诚信体系建设的缺失,一旦出现购房人提供虚假文件资料的情况出现,则银行首先拒绝放贷,其次要解除贷款协议,开发商可能要为此承担违约责任。

(3)拖延办理产权证。由于购房人的原因,如欠交房款,未将有关办产权的税费及时交纳,或者其他原因在开发商具备办证条件后不积极办理,导致房产证办理一拖再拖,抵押登记无法进行,开发商的保证责任也无法及时解除,从而无形中延长了开发商的保证责任。

(4)购房人因其他客观原因导致的风险。由于开发商销售的对象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购房人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有碍于及时还款的情况出现,如购房人死亡、经济危机或破产、丧失支付能力等等,出现这种情况,开发商就可能要承担代偿责任。

3.开发商追偿权能否实现的风险

开发商在承担了代偿责任后,向购房人追偿时能否实现的风险。开发商在承担代偿责任后追偿能否实现,受以下条件的限制:(1)要求购房人继续履行合同的前提是购房人具备履行能力,但从按揭的角度看,按揭购房人已经在事实上不再具备这样的条件。(2)开发商解除合同,要求购房人返还房屋,并向购房人返还首付款。但在贷款的偿还上,涉及一个偿还主体问题,即是开发商直接将贷款偿还给银行还是由购房人还给银行,复杂的法律关系给开发商的善后处理造成极大的负担。

4.有关法律政策的风险

(1)《最高人民法院、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依法规范人民法院执行和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协助执行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被执行人购买的办理了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手续或者商品房预告登记的房屋,人民法院可以进行预查封。土地、房屋权属在预查封期间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的,预查封登记自动转为查封登记。按照该规定,开发商在按揭保证期间,如果购房人所购开发商的房屋因其他原因被预查封,且又拖欠银行贷款的,开发商在承担保证责任后收回已被法院预查封的房屋可能性很小,开发商容易变成最后的受害者。

(2)最高人民法院于2004年11月4日实施的《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6条规定:“对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人民法院可以查封,但不得拍卖、变卖或者抵债。”该规定保护了购房人的基本生存利益,但如果开发商承担了保证责任,由于无法依法收回房屋,开发商因此需要承担的风险在所难免。

四、开发商按揭贷款法律风险防范

(一)采取替代责任方式。

1.由专业的担保公司为购房人提供连带责任担保。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开发商在将房屋售出后,还要继续承担理应转移的社会职能,减轻开发商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更好地投入到产品的品质提高和市场建设中去,而担保公司又因此拓宽了业务领域。但此种方式的前提或困难在于:

(1)担保公司出于避险的目的,不愿意涉及这一领域的业务。(2)担保公司目前的实力有限,对小的开发项目尚可,但达到一定规模的,恐怕就力不从心了。

(3)开发商与担保公司既往的或曾经有过的合作关系,这对是否能采取此种方式至关重要。

(4)在担保费用的负担上,开发商和购房人能否达成一致。(5)现行法律或者政策方面应给予一定的保障和支持。2.赋予商品房预售抵押的生效法律效力。因为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不动产的抵押,需经过抵押登记方能生效,而在产权证下发到购房人前,房屋抵押无法在法律上达到生效的条件。所以,在产权证下发到购房人前,开发商为了销售以及回款,不得不去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的风险。根据《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第3条第4款规定,“本办法所称预购商品房贷款抵押,是指购房人在支付首期规定的房价款后,由贷款银行代其支付其余的购房款,将所购商品房抵押给贷款银行作为偿还贷款履行担保的行为。”从此条规定看,似乎应隐含着预售的商品房也是可以办理抵押的。北京市房地产管理部门目前已经开始接受办理预售商品房的抵押登记,其中的关键环节是房地产管理部门能否制定好流程,并且作为银行的开发商能否接受。

(二)在按揭现行操作方式下完善合同条款。

如果短期内改变现行按揭贷款的模式和流程难度过大,涉及多方面的协调与配合,那么现阶段把好合同的签约质量关,是一种比较具有实效性的方式。

1.与银行的按揭合作协议。

首先,应当增加约定办理抵押登记期限的条款。开发商应在与银行的按揭合作协议中约定,如开发商在办理完毕购房人所购房屋产权证并向银行提供后多少个工作日内,银行应办理完毕抵押登记手续,逾期办理银行应对由此造成开发商增加损失赔偿,并按逾期的期限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由此督促银行加快办理速度。其次,约定银行逾期放款的违约责任。购房人按银行要求提供真实文件资料后,银行经过审查,在规定的期限内将贷款打入开发商账户。无正当理由出现逾期的,银行应向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但是上述两点的难点在于银行能否接受这样的条款,我们应当看到在房地产资金融通市场上还是贷出方的市场。2.开发商与购房人的《商品房买卖合同》。

在与购房人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应对下列问题予以明确:(1)与购房人明确开发商承担保证责任的解约权。在购房人逾期偿还银行月供情形下,在银行不积极履行解约权的条件下,在《商品房买卖合同》协议中约定,明确开发商在银行的保证金账户因购房人逾期还款原因被扣划的(可约定具体扣划次数或金额),开发商可以解除《商品房买卖合同》,同时可约定购房人应承担因此产生的违约责任。(2)与购房人关于产权证的办理问题的约定。因为在实际中,可能出现多种原因导致购房人不积极办理产权或怠于行使权利,如个人经济问题,产生退房打算等。所以在办理产权时,购房人往往不积极主动。所以应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严格约束购房人办理产权证时的相关义务。如不及时到场导致办理延期,不交纳税费而造成办理拖延,购房人都要为此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三)其他风险预防措施。1.与银行做好沟通与协调工作。

由于能够提供按揭贷款的商业银行众多,每个银行的审贷标准又各有差别。因此,作为开发商应与合作银行在按揭的审查标准上保持良好的沟通,如要求银行提供详细的标准,对房地产开发商按揭业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等。以此保证信息的对称和通畅,使审查不再成为按揭的阻碍。2.完备事先防范程序。

目前按揭的做法是开发商与购房人先行签订买卖合同,然后再向银行申请,由银行进行资料审查。很多则是由于按揭人不符合条件而银行拒绝放贷,从而导致了办理期限的延后和资金使用计划的变更。在实际中,可以采取先向银行提供资料的办法,在银行初步审查无大的问题时,开发商再与购房人签订合同,正式向银行申请贷款。但程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银行的工作量增大。3.办理产权证手续的事先准备。

为防止购房人在入住后拖延办理产权证,开发商在为购房人办理入住时可以要求购房人将相关税费先行交齐,如契税、公共维修基金、印花税等,同时提供办理产权的委托手续及相关证件,这样能够保证在将来办理产权出现迟滞时,不会从根本上造成延误。

(四)明确法院有关预查封的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依法规范人民法院执行和国土资源房地产管理部门协助执行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预查封主要指法院对被执行人尚未取得权属证明的不动产所采取的诉讼保全和执行措施,其效力等同于查封。如果不动产在预查封期间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的,预查封登记自动转为查封登记,查封期限从预查封之日起计算。预查封的期限为两年,届满可以续封一次,续封期限为1年,特殊情况经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可再续封1年。由此可见,预查封措施的采取对于开发商来说,是存在相当风险的。其有下列数种情形:

1.对开发商全部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但尚未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的,法院可以开发商为被执行人,对土地使用权进行预查封.2.开发商部分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尚未办理权属登记的,可分割的土地使用权,对经国土管理部分确认后土地使用权预查封。不可分割的,可全部进行预查封。开发商在规定期限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的,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同时,将应退还的土地出让金由法院处理,预查封自动解除。3.开发商办理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尚未出售的房屋,法院可以开发商为被执行人,对房屋进行预查封。

4.购房人所购房屋开发商已办理了房屋权属初始登记手续的,法院可将购房人作为被执行人,对该房屋进行预查封。

5.购房人与开发商签订了《商品房预售合同》,并办理了预售备案登记,法院可将购房人作为被执行人,对所购房屋进行预查封。6.开发商与购房人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后,购房人已支付部分或全部房款并已入住的,尚未办理产权过户登记手续,法院可将开发商作为被执行人对房屋进行预查封。其中在购房人支付全款情况下,购房人对未办理产权过户登记没有过错的,法院不得以开发商为被执行人进行预查封。

7.开发商与购房人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支付部分房款并入住的,开发商在合同中约定保留房屋所有权。如果第三人向开发商支付剩余房款或第三人书面同意剩余房款从房屋变价款中优先支付,法院可应第三人的申请将购房人作为被执行人,对房屋进行预查封。

所以,对于法院的预查封措施,最好的风险防范措施莫过于完善自身的法律体系建设,加强风险防范的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问题作出正确的、预见性的判断,才能达到最终的开发目的。

论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与发展 篇8

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与以往相比呈现出更加隐蔽性和扩散性的特点, 风险控制大小、质量的高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银行风险一旦转化为现实, 将导致银行业的重大损失, 并对整个国家金融事业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因此, 做好商业银行风险的控制是商业银行重中之重。

本文针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分析了产权体系、风险管理理念、风险控制机制等原因, 提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控制的关键策略及措施, 对于提高我国银行业自身抵御内外部风险的能力, 有效应对市场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具有积极意义。

一、风险控制涉及的主要问题

当前农村商业银行由于历史及体制等原因, 风险控制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 从而导致银行的实际经营目标与预期目标的背离, 给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 (图1)

(一) 法人治理结构尚待完善

当前的农村商业银行采用实施董事长、监事长等分设的制度, 同时还建立了信贷审查与监督机制。然而, 审查监督工作也只是流于形式, 再加上风险管理与控制没有相应的约束制度, 这些都阻碍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除此之外, 农村商业银行只有内部董事, 而相应的缺少外部董事。由于经营管理者不具备披露信息的能力, 很多股东的权益根本没有得到保障。

(二) 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缺乏自身特色

根据市场体系需要, 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建立起适合本商业银行特点的风险管理体系。然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量化技术的研究以及应用仍然处于初期阶段, 很多商业银行没能够形成适合本身的风险量化管理模型。少数已经确立内部评级体系的商业银行也普遍存在评级覆盖率较低, 评级形成机制量化程度不足, 授信后客户评级更新办法缺失, 评级与授信体系相对独立等问题难以满足全面合规要求。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缺乏独特性, 而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大同小异, 没有根据其自身的风险特征构建相关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风险控制的重点仍然集中于对信贷风险的管理, 没有对商业银行本身的整体体系提出有效的控制建议以及控制操作规程。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风险控制平台, 很难达到抵御金融市场风险的要求。

(三) 信贷信息系统存在漏洞

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具备着完善的信息系统, 处理数据的能力大大增强, 从而为风险评价提供巨大的支持。但是, 当前农村商业银行信息管理系统存在一定的漏洞, 并没有建立信贷管理数据库。同时, 通常很多重要档案资料都不是由专人看管, 导致资料残缺率非常高。有时在进行贷款决策时, 因缺少数据库系统将不能实现宏观经济政策, 也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

现阶段, 尽管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制度, 即事先进行调查、贷款要进行审查、贷款后要进行检查。但是, 农村商业银行将工作重点放在贷款后的财产保全上, 目前, 还缺少一套完善的信贷评审制度。因我国金融体系发展较晚, 因此还没有提供给金融企业相应的风险管理工具。所以, 信贷风险管理方式落后直接影响了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快速提高。

(四) 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恶劣

我国金融法律体系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但是各项法律多停留在基本框架阶段, 相关细则、补充法规以及操作规范等都没有完善, 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仍然缺乏相关的法律。金融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金融信息技术相关公司以及其他金融信息管理咨询公司等都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不利于形成全面、公正、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处于起步阶段, 覆盖率低, 信用评级的基础数据可信程度也不高。另外, 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的不健全, 还表现在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 商业银行缺乏对衍生工具的管理工具等。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要非常高, 同时还要参加过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 否则对理解业务与风险性能有一定的困难, 并难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风险。从目前来看, 农村商业银行严重缺少专业的信贷人员, 素质偏低, 且风险意识比较薄弱, 这样一来, 经常会出现违规操作、以权谋私的行为。

(五) 缺乏应对不良贷款的有效对策

农村商业银行受地方政府的干预, 存在很多不良贷款抵债的情况, 这在处理上有很大的困难。再加上, 农村商业银行处理抵债资产的方法比较简单, 导致很大一部分抵债资产不能得到兑现, 而且抵押品的价值在逐渐降低, 给农村商业银行造成巨大的损失。

二、风险控制成因分析

基于上述问题, 风险控制成因主要有如下三方面, 如图2所示。

(一) 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

1. 缺乏健全的激励机制。

由于农村商业银行属于集体所有人员结构不合理、高效部门迁就低效部门, 效率低下。与此同时, 激励机制不健全造成了农村商业银行员工缺乏工作动力, 人才价值难以体现, 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2. 缺乏健全的约束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职能大部分集中于信贷部门, 不仅如此, 贷前调查、贷时审查以及贷后检查的功能也都集中于信贷部门。这样的约束机制存在很大的漏洞审贷没有实现分离, 缺乏相互的监督与制衡机制。

3. 经营管理层冗余。

经营管理层次太多, 效率低下。农村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包括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营业所 (分理处) 。这种构建造成了管理层次多, 信息传导慢, 管理效率低等众多问题。

(二) 缺乏完善金融监管法规与法制

近年来, 农村商业银行随着一系列金融法规的颁布, 我国金融业法律体系农村商业银行的大体框架已经构建完毕, 但是仍然存在不容忽视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监管法规与法制不够健全问题。首先, 这些法律由于缺乏相关的实施细节农村商业银行以及解释, 可操作性比较差;有法不依的现象十分农村商业银行严重经济转轨期间, 国有企业拖欠银行债务已成农村商业银行为普遍现象, 但是很少有国有企业法人因此而受到农村商业银行处罚。此外, 由于法律意识淡薄, 社会经济生活中忽略农村商业银行信用的现象非常严重, 信用秩序较混乱。

(三) 征信体系建设滞后, 信用风险较大

我国信用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起步较晚, 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其次, 征信系统仅在银行业内部实现了全国联网查询, 不能全面的反映一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总体信用状况;最后,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盲目的谋取经济利益最大化, 诚信宣传及制度监管不到位等原因而导致的社会诚信观念的缺失, 对我国社会的整个信用体系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社会诚信度待提高。

三、风险控制关键策略

如图3所示, 风险控制关键策略可从四方面进行。

(一)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加强内外部监管力度

良好的法人治理环境及严格的内外部监管体系, 对我国商业银行向现代化商业银行方向转变、顺利实现其经营目标及防范和化解内外部经营风险有着重要意义[5]。建设健全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首先要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和制度, 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并做到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 提高对制度的执行力, 有效防范内部风险的发生;其次要尽快建立有效的独立董事制度, 形成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占多数, 在商业银行进行重大经营决策时, 独立董事能够独立有效的发表其意见和建议, 董事会与商业银行高层管理人员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再次要实现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多元化的转变, 实现国家参股而不控股, 进而打破银行高管由政府任免, 国有商业银行管理层与政府之间人事关系复杂不清的现实状况。

(二) 建立全面的风险内部管理机制

首先, 将影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的各种要素全部纳人全面风险管理。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识别缺乏系统性, 对新业务、金融衍生品和交叉性领域业务的风险更是缺乏识别能力。因此要以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为出发点, 从业务机构到风险管理部门对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全方位梳理, 然后确定风险事项, 纳人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中。其次, 提升风险量化管理技术水平。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应在充分理解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相关条款的基础上, 建立核心度量方法, 同时全面推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系统、市场风险评估系统和操作风险的内部计量, 将所有风险都纳入量化模型, 降低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或非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最后, 以资本充足率、资本管理等作为自身经营管理的核心, 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 建立风险控制激励机制和内部考核机制

首先, 在考核制度方面以引导为主, 引导机构在日常工作中将风险作为首要的工作目标和业绩评价体系。其次, 在员工中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 防范银行内部道德风险。最后, 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的激励机制和内部考核机制相互配合, 以此强化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力。

(四) 增强业务创新能力, 推动各项业务均衡发展

银行对各项业务的创新, 能够有效的防范和化解银行本身的资本风险、流动性风险、投资风险等经营风险, 因此, 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必须加强业务的自主创新能力, 打破对传统业务的过分依赖, 推动各项业务均衡发展。面对日益严峻的竞争形势, 银行经营应大力借鉴国外金融机构的先进经验, 努力开发中间业务品种, 增加利润点, 规避对产能过剩企业投资, 培植优质客户群体, 形成良性循环;此外, 还要建立资金调控反馈机制, 有效进行资金调配, 避免资金闲置, 增强资金的效益性、流动性, 增加贷款种类, 分散贷款风险, 避免高度集中放款, 提高贷款变现能力, 创新和降低流动性风险, 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 提升对利率等政策性宏观调控政策调整的预测能力, 做到有备无患。

四、结束语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处于经济金融体系的重要地位, 它一方面与宏观经济总量相关, 另一方面联系着广大的微观经济主体。商业银行的性质使得其成为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承担者。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抗风险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有了大幅加强, 但是在风险管理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 在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 我们应该加强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以及监管能力的研究。本文提出了风险控制的关键策略, 对提高农村商业银行抵御风险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先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若干思考[J].开放导报.2012 (06)

[2]金立新.经济发展增速放缓银行风险控制难度加大该如何应对[J].金融时报, 2012 (03) .

[3]魏箐.农村合作银行贷款风险控制关键浅谈[J].财税金融.2012 (11) :11.

[4]朱文莉, 韩雪漪.金融创新下的商业银行风险控制[J].会计之友.2012 (04) :

上一篇:有助学龄前儿童增高的运动下一篇:中国科技的美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