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人物故事小学生作文
读完题目后,王老师把目光扫向全班同学,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这物品是23个。”这个最先说出答案的同学就是少年华罗庚。
华罗庚在解这道题时是这样想的:从“七七数之剩二”开始,就是说,七数余二,那么七的倍数再加二定是这个数,这个数是7×3+2=23。
一、选准人物
人的思想观念, 价值文化, 价值观的认同, 都是从新闻中展现出的人物身上通过电视画面体现出来的, 选择报道的人物, 首先要看从他的身上是否反映出时代精神, 是否反映出当代人们普遍追求的思想品质, 是否在群众中有威望受爱戴。例如, 双滦广播电视台连续三年推出的《最美双滦人》栏目, 节目主要展现从社会各行各业, 各阶层选择的典型人物, 他们既有爱岗敬业的公务员, 也有自强不息的创业者, 不仅有孝老爱亲的普通家庭, 更有身残志坚的残疾人, 他们这些一个个平民化的榜样犹如人们生活中的左邻右舍, 打破了以往典型人物的遥不可及、高不可攀, 用普通人的故事让受众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引起人民群众思想感情上的共鸣。正是通过这些发生在人们身边实实在在的人和事, 用电视的手段给予真实展现和还原, 才能触动人们灵魂的深处, 才让人们相信榜样并非高不可及, 他就在身边, 从而形成学典型看榜样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二、吃透人物
对于任何人而言, 工作是八小时之内的事情, 还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自行支配。全面真实地展示人们即使有缺点的那一面, 会让人感到可信。然而, 典型报道中的“高、大、全”问题, 把先进典型设想得十全十美、尽善尽美, 为了突出先进人物的“崇高”、“伟大”, 就用“节假日也不休息”、“孩子病了也顾不上去医院看看”、“父母去世时也不在身边”等佐证, 似乎先进典型都“不食人间烟火”, 既不可信也不可亲。因此, 对典型人物报道的关键就是吃透人物, 不仅把人物在电视屏幕上还原, 让他有血有肉, 更要注意把握住人物内心世界, 了解他的精神需求。
在采访这些人物的时候, 记者唯一要做的就是“用心去感受, 用爱去记录”。记者必须真正地走进采访对象的生活, 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用真情去记录真实, 用时间去化解记者与采访对象的空间距离, 在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中, 记者不仅获得了最有价值的信息, 而且真正深入地采访了典型人物的心灵, 最终使记者成为采访对象自然而然倾诉和亲近的对象, 这样的素材才会全面有深度, 自然不做作。例如, 在我们采制的“最美双滦人”中有位扎根深山40年教书育人的小学教师——夏玉文, 为了拍好这个人物我们在冬季连续三天从早晨6︰00开始到晚上6︰00结束对夏老师进行跟拍, 重点记录他匆匆早饭后, 翻山越岭上学路上的艰辛, 一人多职倾心育人的忙碌, 劝说失学儿童家长的苦心, 从这些故事里让人们真实感受到一位山村教师执着——40年一个人安贫乐道坚守在大山深处, 踏踏实实做着教书育人一件事。
三、写活人物
(一) 运用平民视角
典型人物要想深入人心必先打动人心, 要想打动人心就要从受众心理出发, 从平凡受众的平民视角观察问题, 报道之中体现了典型的个性特征, 也包含着朴实平凡的人性色彩, 使报道的典型与千千万万的受众一样拥有七情六欲, 生老病死而不再讳疾忌医, 故意隐藏典型的缺点。例如, 在采访夏老师的过程中, 他面对教学艰苦的环境、微薄的收入也曾动摇过, 他的爱人对他一心扑在学校的事也并非没有抱怨, 家庭也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产生过矛盾, 这些我们在采访中都有所展现, 这样非但没有对夏老师这个人物有所损害, 反而显得更真实。因此, 一个人物只有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真实的人性本色, 才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说服力。
(二) 用典型的事实说
生活中客观真实的事实是繁多、芜杂的, 具有相同社会意义的真实事实, 常常是一类, 而非一件, 人物素材更是相对丰富的。例如, 表现平凡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非凡贡献的人物, 就拿偏远山区的教师来讲, 可以是夏老师, 可以是李老师, 还可以是张三或者李四。但为什么选择夏老师作为这类代表人物的对象?这是因为在众多能够体现平凡人的非凡意义的事实中, 夏老师身上, 更具备代表性和典型性:岗位平凡、人物普通, 但就是在他对平凡和平常的坚守中, 凸显了平凡中的不平凡、平常中的不平常。这种事实与人物故事的遴选, 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具有典型意义。
(三) 细节雕琢刻画
主题故事化, 故事人物化, 人物细节化;这是近些年来, 用电视手段刻画典型人物的主要方法, 将典型人物的宣传融入故事中, 通过观众对故事的接受达到传达人文思想的目的。在故事的表现上, 适当运用情景再现, 并且把某些关键且鲜为人知的细节报道出来, 以此感动受众。例如, 在拍摄夏老师的过程中, 我们抓住了塞外隆冬的清晨夏老师被炉火映红的脸、衣帽上挂满的霜花、匆匆的脚步、崎岖的山路、课堂上的耐心、戴老花镜批改作业、护送孩子放学等一系列镜头, 通过这些细节镜头的拍摄, 展现出一位山村教师的形象, 让人真实感受到夏老师正是用心血浇灌着这些孩子的心灵, 也正因为有了这些细节, 使夏老师人物的形象丰满、性格鲜明、过程清晰、以小见大、以点带面, 使一个真实有血有肉的人物展现在电视荧屏, 通过这些人物让电视受众感受时代的进步, 从而形成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
摘要:“电视新闻人物”是借助电视画面, 采用故事化手法来反映新闻事件。不仅在选择新闻人物要有平民的视角, 要有鲜明的时代烙印;而且在讲人物故事的时候关注人物活动的同时, 更要注重展现人物活动中的情节发展与细节捕捉, 来挖掘人物的内心情感, 并以生动直观的情节与细节表现, 来刻画人物的鲜明个性, 从而提升新闻报道的可视性, 加强对受众的感染力。
关键词:人物,细节
参考文献
[1]董广安.新闻传播精品导读——通讯卷[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2]李庆峰.新时期雷锋形象的传播研究[J].影视传媒 (中) , 2012 (5) .
[3]陈力丹.淡化“典型报道”观念[N].2004-09-29.
这一次,我将采用和前两期不同的编辑方式,不再逐张点评了,也不确定最终选出的照片,只是提出我的基本意见。
在编辑这组图片故事的过程中,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照片摊开,然后将它们分类。这组照片一共有40张,其中大约有13张是舞台表演的照片,有4张拍摄的是台下观众的反应,剩下的23张则反映了演员在舞台下的生活画面。
我最终可能会从13张拍摄舞台表演的照片中选出一到两张。一般来说,拍摄舞台上的人总会有些困难,因为他们是在台上表演。个人的真情实感和特有动作会因被表演所掩盖而难以捕捉到。在某种意义上,你可以说,演员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最终能站在舞台上;而从摄影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是最没有意思的事情了,在看过一两张照片之后,观看者就得不到更多有意义的信息了。我猜任何一个摄影师可能都拍过一些舞台照,然而在编辑这组图片的过程中,这些照片中绝大部分都该被筛掉,尽管像吞火、没有牙齿的滑稽扮相或者人在高空旋转这样猎奇的图片都不错,但实际上却没什么新意。我更期待看到拍摄某个观众的照片。我最喜欢的一张竖画面的作品是图12:一位戴着大眼镜的女士,右边站着一位男士,舞台的灯光打在他们身上,感觉很棒。如果他们就是整组图片故事的主角的话,这张照片就很成功了。
我最终会从4张拍摄台下观众反应的照片中筛选出一张。因为其他几张从本质上来说,传达的都是重复性的信息,并且摄影师好像很难决定哪张才是最佳作品。我会选择画面右侧有位穿方格衬衫的男士正在大笑的那张(图13)。我喜欢图40从演员腿间来观察看台下观众的这种取景方式,不过我不敢确定人们看到这张照片时能感受到和照片中观众一样的乐趣。
剩下26张舞台下的照片中也要被筛选掉很多。如果照片太多了不仅不会带来更多有意思的信息,反而会使故事的主线产生混乱。我非常喜欢图31那张化妆的特写;图32,卧室看上去又小又旧,两个人挤在床上;图22,擦拭额头上的汗水;图38,两个人站在街道上将双手举过头顶、直视镜头;或许还会选图5,一个人在后台将腿抬过头顶,以及图1在后台拿话筒的侧影那张。通常我认为在选择相关场景来表现一个故事时要考虑周全,不是说单张照片应该包括所有这些场景,但如果一张照片承载了太多信息,或者有太多看点时,那它就失去自己的特点了。
总的来说,这组图片故事给了我们一个提示:尽管摄影师旨在记录两个人物,却因为给观看者呈现了太多不同的角色而显得有些混乱。我认为如果视角全都围绕一两个主要角色,这个故事会讲得更好。不是说他们要出现在每一张照片里,只要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一两个人的生活故事,那么线索会显得更清晰。
如果我能坐下来和摄影师聊聊这个故事,就可以很快判断出在这组照片中哪些是最重要的,故事主要想讲些什么。我认为,摄影师太想把所有细节都囊括在照片中,从剧场外到在后台的祷告再到所有演员围在一起吃饭,这反而使整个故事被削弱了。让人感觉即使我们记录下了一天中的每一个时刻,没能观察到这些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摄影师在拍摄故事的过程中将人们不同的生活侧面展现出来,这点完成得很出色,但我并未感到自己真正了解了这些人。捕捉到的细微瞬间,应该传达出他们处在当时情景中的情绪。如果要在杂志上刊登这组照片的话,我大概会用5到6张。我最喜欢的一张是图36,他们挤在床上——画面中的男士在刮胡子,女士在化妆,这张照片透露出很多关于他们生活的信息。我也会选择那张有一个人正在大笑的群像照片,尽管看上去他们在镜头前有些不自然。我也喜欢那张在街上拍摄的图38,或许还会选两个人照着镜子已经做好准备的图31,还有图22,或许还有图5。两个主要人物一起站在舞台上的照片我没有看上,既然他们是整个故事的主角,我认为应该要有一张他们同台表演的更好的照片。
上一篇┆
下一篇┆
文章列表
设计
分类:教学研究 2012-01-09 12:55
上一篇┆
下一篇┆
文章列表
《讲人物故事》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讲人物故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七”里的口语交际话题。这组课文编排了几位人物形象很有特点的人。本次口语交际要求讲一讲人物的故事。可以讲课本里的,也可以讲课本以外的,还可以讲现实生活中的。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人物故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
2、讲述人物故事,要求有条理,故事情节完整生动,人物形象有特点。
3、要认真倾听,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可以补充相关情节,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地说,主动地讲。
2、在口语交际中思路清晰,故事情节完整、生动,力求突出人物的特点。
四、课时划分:一课时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课前准备 课前一周熟悉课本内容,观察自己身边的人,留心他们的外貌言行特征,确定一位印象最特别的人,也可以阅读报纸杂志,搜集一些人物故事。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顺势导入
1、播放本单元课文中的一组人物图片: 王熙凤、刷子李、严监生、小兵张嘎„„
师:同学们,你们还认识他们吗?来,跟他们打个招呼吧。打招呼时要注意用上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出他们的特点。谁先来?
生①:你好,我认出你了,你是圆滑善变的王熙凤。师:(及时评价)你说得很准确,很清楚。生②:你好,技艺高超的刷子李,欢迎你!师:真有礼貌。
生③:Hello!临死不忘两茎灯火的严监生,你好吗? 师:哟!外国的礼节都用上了。生④:机灵鬼儿嘎小子,欢迎你!„„
2、同学们,看来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已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其实,我们的记忆里还有很多的人物形象是我们在读书、看电影、电视,听故事中留下的。他们或是功成名就的伟人,或是名不见经传的常人。这些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之所以使我们经久不忘,是作者在描写时抓住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
3、多媒体出示人物图片:曹操、孔子、居里夫人、董存瑞、邱少云、贝多芬、周恩来、爱迪生„„
4、同学们,这些人你们了解吗?请你用简短的话说说对他的了解。大家要认真听,看谁能为别人作补充。
生①:我知道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生②:我来为他作补充。孔子一生有三千多弟子,我市戚城景区的子路坟,就埋着他的学生子路。
生③:他还是一个非常谦虚好学的人,他曾千里迢迢去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师:说得真好!听的同学也很专注,真让老师高兴。谁接着说? 生④:我知道董存瑞是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用自己的身体做支架,炸掉了敌人的暗堡而牺牲的。
„„
5、很高兴大家说得这么好,展示了你们丰富的课外知识。其实留在我们记忆中的,还有我们身边那些平平常常却又非同寻常的人,他们故事也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6、这节课我们就来讲讲人物的故事,可以讲书中的人,也可以讲电影电视中的人,还可以讲我们身边熟悉的人。
(二)领悟方法,抛砖引玉
1、刚才,同学们用简短的几句话介绍了自己所了解的人物,如果就这样来给大家讲人物的故事,行吗?
生:不行。
2、那么,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讲故事才能吸引人并打动人呢?
3、学生讨论总结
生①:故事要有趣味,情节完整生动,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生②:声音响亮,语言流利。
生③:要带着感情讲,注意语气的轻重缓急,合理运用体态语。生④:说前先想一想,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4、对!说得很好,如果让你上来讲故事,你想对同学们提示些什么呢?
(引导说出听故事的要求:认真听,遇到不明白的听完后再提问,如果你觉得他的故事没讲完可以作补充。)
5、总结得真好,专心听别人发言,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会学习的表现,谁最先上来讲故事?
生①:我给大家讲的是我最敬佩的人,她是我的好朋友李天,她对待学习有着严肃认真的态度„„
师:谢谢你带给我们的精彩故事。哪位同学能针对刚才的故事发表一下自己的评价?
生②:他讲得很有感情,声音响亮,语言流利,语气的轻重缓急掌握得很恰当。
师:你听得很仔细。生③:魏冕讲的故事情节完整生动,比较有趣味,故事中的李天对待学习严肃认真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你的评价很准确。谁能再具体说说作者是通过对人物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她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的呢?
生④:他运用了一组排比句式“时而„„,时而„„,时而„„,时而„„”把好朋友李天认真思考演算时的动作刻画得很细致。
师:对!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还说得这么好!
生⑤:“‘滴答,滴答’,时间老人悄悄地走着,分针不耐烦地在钟面上转了一圈又一圈。”这个拟人句从侧面烘托出了李天的学习态度认真。
师: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感觉出来了,真可贵!谁再来说? 生⑥:他还抓住了李天脸上和额上一滴滴闪亮的汗珠来刻画李天不怕困难的精神。
生⑦:他还刻画了李天攻克难关后从座位上跳起来欢呼的动作表现李天的喜悦心情。
„„
师:大家的评价如此精确到位,真让老师高兴,看来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大家在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都有了自己的心得。同时说明大家听故事时不但认真听了,而且还进行了思考。
(三)运用方法,组内竞赛
1、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先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主持,每位组员讲一个故事,其他组员依据要求作出点评,评选出小组讲故事能手和优秀点评员。
2、小组比赛。
3、教师巡堂参与各组活动。
(四)精彩展示,激烈角逐
1、由各组评选的优秀点评员组成点评团。
2、组内评选出来的“故事能手”在全班进行展示。
3、点评团最终评选出三名班级“故事大王”。
4、从点评团中评选出三名“最佳点评员”。
(五)课堂小结,颁发奖励
1、这节课,大家积极参与,讨论热烈,充分展示了我们班级同学的风采,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2、为获奖者颁奖。
(六)走出课堂,拓展延伸
从前,某员外有一女一子,女儿及笄待嫁。儿子尚年少,正在塾中读书。那塾师生性刁滑,常常给学生留下作业就出去游荡。一日,他给学生出了一句上联:
有客登堂,惊醒万里春梦。
学生对不上,就去求姐姐代对,姐姐对道:
无人共枕,枉存一片痴心。
塾师回来一问,知姐代弟对,便自作多情,以为小姐对他有意,于是又出句:
六尺绫罗,三尺系腰,三尺坠。
小姐看后,挥笔而就:
一床绵被,半床遮体,半床闲。
塾师一看,认为小姐对自己含情无疑,便欲立即与小姐定情。赤裸裸地又写了一联:
风紧林密,问樵夫何处下手。
小姐见塾师心术不正,立即严词训斥:
山高水深,劝渔翁及早回头。
塾师看了,心中凉了半截,但未死心,去硬着头皮纠缠,继续传联:
桃李杏梅,这些花哪时开放。
小姐不客气地回敬道:
稻麦黍稷,此杂种是何先生。
至此,塾师也无计可施,但心中总是忿忿不平。不久,便眼睁睁地看着小姐出嫁了。一年后,小姐生了对男双胞胎,回娘家做满月,那刁塾师凑上去,指着双胞胎戏弄小姐说:
谁是先生子,孰为后生儿?
小姐一听,塾师又出污言秽语,就撕破面正颜道:
后生为我子,先生是我儿。
塾师自讨苦吃,只羞得无地自容,在场的众宾听了,一个个笑破肚肠。
对联小知识
对联的要求
对联,如果是五字或七字式,那就与五言、七言律诗中的颔联(三、四句)或腹联(五、六句)完全相同。对联作为一种独立成文的文学体裁,它的主要要求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所谓“对”,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所谓“联”,就是上下文的内容要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机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才能很好地说明一个问题,表现一件事物,或阐清一个道理。具体说来,对联 的要求是:
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例如:
-云带钟声穿树去-
(平仄平平平仄仄)
-月移塔影过江来-
(仄平仄仄仄平平)
红梅绿竹称佳友
翠柏苍松耐岁寒
德如膏雨都润泽
寿比松柏是长春
寿考维祺征大德
文明有道享高年
琥珀盏斟千岁酒
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领我去过雨花台。雨花台在我脑海里留下很深的印象。那郁郁葱葱的树木,鲜嫩碧绿的草地,浓郁芳香的百花,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那座高大、雄伟、壮观的人物石雕。
那时,我指着石雕问爸爸妈妈:“那位老爷爷是谁?叔叔是谁?还有那小孩是谁?……”他们告诉我:“这些都是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的英雄啊!”我眨巴着眼睛,似懂非懂,但对他们充满了好奇。在一棵高大的松树下,我捡到了一块雨花石,殷红的石头上有美丽的花纹,令我爱不释手。爸爸说:“这殷红的雨花石是烈士们用鲜血染红的!”我怎么也听不懂这句话的含义。
直到最近,我
龚自珍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在清朝政府里做了左右的官。由于他不满官场中的腐败和黑暗,一直受到排挤和打击。1839年,在他48岁时,就毅然辞官回老家。在回乡的旅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
一天,龚自珍路过镇江,只见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一打听,原来当地在赛神。人们抬着玉皇、风神、雷神等天神在虔诚地祭拜。这时,有人认出了龚自珍。一听当代文豪也在这里,一位道士马上挤上前来恳请龚自珍为天神写篇祭文。龚自珍一挥而就写下了《九州生气恃风雷》这首诗,全诗共四句: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结合“天津市首届红领巾文化节”相关要求,提高我校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表达能力,营造良好的“书香校园”氛围,丰富我校的校园文化生活。我校于2014年4月23日下午在我校三楼音乐教室举行了“红领巾故事讲起来”比赛。旨在通过本次比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分享阅读成果,挖掘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此次活动在学校张校长的关怀指导下,在各位校领导及各位语文教师的安排组织下,活动举办得严密、充分有序,比赛现场气氛活跃。
此次比赛活动经过近两个星期的积极准备,各年级指导老师对选手的参赛故事进行了反复的筛选并进行了反复的指导。在老师的指导和选手们的努力下,选手们在比赛中表现得非常出色,各位选手的故事讲得是声情并茂,赢得现场观众和评委老师们阵阵热烈的掌声。突显了“讲故事”的特点,提高了比赛的质量。
总结本次比赛,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师指导认真,选手激情投入,高潮迭起,令评委老师和观看比赛的学生即紧张又兴奋。
2、选手比赛时的面部表情非常丰富,肢体语言大方得体,声音抑扬顿挫,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体现出了学生的多才多艺。
比赛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五年级一班的张雨同学,他的故事讲得十分流畅,而且表演得惟妙惟肖,获得了学生们、评委们的热烈掌声和好评。五年级二班的杨玲玲同学,讲故事的同时加上了自己的表演,使故事通过表演而显得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引来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此次比赛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得到了参赛年级老
师们的认可。但是我们仍需要总结经验,争取在以后的各种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间简陋的房子里,挂着一个掉了色的“黑板”,一张老旧的讲台桌下面摆着一个个石头做的桌椅。没有电扇,更没有暖气,甚至有的教室连窗子都没有。冬天,学生们冻得瑟瑟发抖,教室里那小小的火盆怎能暖热学生呢?;夏天,蚊子在耳边飞鸣,热气腾腾的教室像蒸笼一样,学生们热得喘不过气来;白天,大家要起早赶去学校,有些离得较远的学生,每天要走上三五里路上学,四五单中就要出发晚上学校没有灯,每个学生都要自带一盏煤油灯,下了晚自习后,每个孩子的脸都被熏得黑黑的。
那时候的学子们,为了学习每天都这样循环往复,不分昼夜的努力学习。可回过头看看今天吧,学生的学习条件好了,家住的也进了,可结果呢,学出的成绩呢?父辈们所吃的苦太多了,为了不让下一代重蹈覆辙,他们拼了命地为我们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现在的学校已从简陋的小屋变为气势宏伟,设计精良的连体楼;以前的小火盆已变为了现代暖气;以前的煤油灯现在变为明亮的灯管,每班少说七八个;以前的扇子早已进化成了电风扇和空调。每班均配有远程教育设备……
父辈们为了给我们创造这个学习环境可谓付出了全部精力,但换来的是什么呢?一个个不及格和更强的虚荣心么?!有多少孩子枉费了父母的期盼呢?!
一天一只袋鼠看见小鹿一拐一拐地跑着,它骄傲地对小鹿说:“你再怎么练,再怎么跑也跑不过我,算了吧,你能走路已经不错了。”小鹿并不说话,头也不回还是一直往前跑。
严寒的冬天来了,森林里的动物都藏在山洞里过冬,只有小鹿还天天跑,梅花鹿看见了,对着小鹿伸出了大拇指。
就这样春来冬去,小路天天练,天天跑,它已经能在森林里和动物们一样蹦蹦跳跳了。
听爷爷奶奶讲他们那个年代发生的事情
我叫黄尚凯,是范县颜村铺乡小学三三班一名学生,你们可能不相信,说起来,我还是革命的后代呢!今天,我给你们讲讲我奶奶的故事。这些故事是奶奶讲给我听的。
奶奶很小的时候,我的太外公就去世了,太外公家住范县龙王庄乡魏胡同村,姓郭,在淮海战役中牺牲了。太外婆一个人拉扯着奶奶,把奶奶抚养长大。
奶奶给我讲了她小时候的`一件事,有一个媒人在太外公去世后,给太外婆说媒,奶奶听说后,自己一个人跑到小树林里大哭,天黑了,太外婆找到奶奶后,才知道奶奶是怕自己的母亲不疼她了,所以才从家跑出来的。从那以后,太外婆发誓不再嫁人。
太外婆多可怜呀!一个人供养奶奶上学。奶奶多可怜呀!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不过,奶奶说,党的政策好,每年国家就会接济他们,现在奶奶70多岁了,还领着国家发给她的抚恤金呢!奶奶说,感谢党的好政策,让她在那个年代能上学,拥有了知识。
想想现在的我,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呀!吃得好,穿得好,在漂亮宽敞的教学楼上读书,教室里还给我们小学生配备了电脑,我们学校还建起了少年宫,有科技室、舞蹈室、棋艺室。听校长说,国家还拨给我们学校许多体育、音乐器材,马上就能投入使用了。我喜欢军棋,我想在学校的棋艺室里下军棋。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像太外公这样的老一辈革命家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我一定珍惜现在的好生活,勤俭朴素,不挑吃,不挑穿,实际上,我现在穿的衣服都是大姨家范露哥哥的。我要刻苦钻研,学好科学文化课,将来为建设自己的祖国做准备。
他想不通,为什么莲会“出淤泥而不染”呢?为了较真儿,他特意做了个试验:将炭黑撒到莲叶上,再用喷壶洒水。果然,污物和着水珠一同滚落,莲叶洁净如初。试验结束后,巴特劳特给自己订下一个目标:要让这一现象变成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于是,他开始了进一步的实验,他从显微镜里观察到,莲叶表面是许多乳头状的小包,包上有一层很薄的蜡膜,污物只能停留在小包的顶端,很容易被水珠带走。根据这一发现,巴特劳特发明了用于汽车或建筑物表面的“自洁薄膜”,可使灰尘很容易被雨水冲洗净。
今天,这种“自洁薄膜”已被广泛应用。
【讲人物故事小学生作文】推荐阅读:
人物故事作文09-17
历史人物故事四年级作文07-26
苏轼人物故事06-10
感动人物故事10-24
抗日 英雄人物 故事10-07
中国创业人物励志故事07-10
爱国主义人物故事07-14
秦朝历史人物故事07-16
周记人物故事300字11-13
水浒传的人物故事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