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典型案例分析(精选8篇)
3.针对刘某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二、韩某,男,11岁,小学六年级学生,开学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母亲、老师批评后干脆不去上学。
首先我认为造成他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其次爱护、尊重学生。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再有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因为对学生而言,学校教学的本身,就是其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学生的交际,大部分是围绕其自身的学习生活展开的。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
三、以往历史: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其从小受宠,幼儿园经常想上就上,不上就回家,来**小学之前在私立贵族学校,不爱学习,多次逃课。用家长的话来说,每天都得催着写作业,嘴皮子的都磨破了,没用,照样我行我素。每次打的可狠,过不了多久又逃课。病因诊断: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治疗方案:逐步培养其学习兴趣,唤醒自信心,进取心
转化过程:我试着用常规的谈话、批评、表扬,但收效不大。唤醒学生的自信
四、邬某某,女,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父母离异,和奶奶一起生活。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说谎,老师批评后,就不想上学,不说话,逃避别人。
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她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二、爱护、尊重学生。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最后,经过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了,渐渐地回到学校上课了,成绩也有所提高,人也开朗不少。老师和家长都很欣慰。
小学生素质教育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学生小田,老师,家长都反映他是个“不开窍”的孩子,一道应用题,老师课堂上讲过,家长又复习过,可做起来就是错误百出,一到考试就更不行了,别的同学背课文,一下子背出了,可他读了好多遍,还是记不住,丢三落四,常用字常会错,渐渐地学习提不起兴趣。
评析:“不开窍”只是一个通俗的说法,揭开它的面纱其实都与心理因素相关,当学生学习上出现困难的时候,教师不可不考虑:是不是存在学习心理问题?在设法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时候,一定要设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孩子做事丢三落四,对老师、家长的某些要求置之脑后,学习内容难以入脑,并非是头脑、智力的问题,而是他在记忆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时茫无目的,不知道记什么,记了有何用,记多长时间、多少内容;记忆时不讲究方法,或死记硬背或支零片断地记忆…… 方法:
1、教会小田记忆的技巧与方法,如理解记忆,趣味记忆即把记忆内容编成有趣的生活现象,让他乐于记。
2、培养小田良好的思维习惯,独立、灵活、敏捷才是健康的思维。3帮助小田树立自信心,经常是人云亦云,总怀疑自己是错,永远也品尝不到学习的成功和甜头,再之家长切不可以“笨蛋”批评、责骂他,这样使他对自己自暴自弃,不再努力,设想:思维之泉缺乏了内部动力,是不可能充分喷涌的,多给小田一些鼓励,“试试你一定能行”,“啊,你进步了!”……变“你能行”为“我能行”。
案例二:小毛的妈妈经常为孩子急得哭:小毛迷上了游戏机,一次,一次,又一次,妈妈把小毛从游戏机房拽回来;一次,一次,又一次,小毛挡不住游戏机的诱惑,偷偷溜进游戏机房,急得没法子,小毛妈妈只得每天提前到校接小毛,回家看书做作业;双休日更是形影不离。
评析:表面上看,孩子没有去玩游戏机了,实际上孩子的注意力并没有真正转过来,因为小毛学习时仍三心二意,成绩依然如故,从客观上讲,游戏机动感强烈,内容新奇多变,色彩鲜明,极容易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从主观上讲,小毛缺乏对学习的兴趣,缺乏对学习目的性的认识,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因而他很容易将注意离开学习而指向于游戏机,这就造成了,小毛对学习三心二意,对游戏机可却是一心一意;学习时注意力分散,玩游戏机注意力可集中了!方法:
1用有吸引力的刺激物吸引孩子,即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如带孩子上公园走走,踢踢足球,买些孩子喜欢的读物,把孩子的注意力从游戏机引开去,不要急着硬逼孩子学习,因为孩子本身就不爱学习,正如你“强按牛头”,牛仍然不会饮水一样。
2、引导孩子逐渐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开始时可以提出少量学习任务,以后逐渐提高要求,逐步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学习任务,自己完成,自己督促检查。
3教给孩子一些调控注意力的方法,学习时间过长,可以听听舒缓的音乐,远眺绿色,休息 一会儿,再来学习,另外可在书桌旁贴上由孩子自己撰写的自警语录,如“有志者事竞成”、“战胜自己、挑战自己”等,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案例三:小平有事没事老爱说谎,考试没考好,回家怕挨打,只好编些谎话搪塞,作业没做完却说做完了,没带忘在家了,看到其他小伙伴有美丽的风筝,为争点面子,免不了说谎:“我家有,比你的更漂亮。”其实家里并没有风筝。
评析:大部分孩子的谎言和大人恶意的谎言完全不同,所以不必过于紧张,应查明孩子说谎的原因,如: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手段,为了避免惩罚而说谎,为了在各方面超过别人,为了争得面子,孩子也经常下意识地编些谎话欺骗同伴,孩子多少都会说谎,如果在说谎之后完全不觉羞耻,那才是真正的无药可救。方法:
1、父母试着与孩子多沟通,经常反省自己的管教方式,及时与老师取得联系,避免过于严格稍有过失就被严厉处罚现象。
2、开展“猜猜我的心”的教育活动,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与老师之间,相互猜猜对方在想什么,对方有什么感受,经过一段时间持之以恒的训练,更多的学生将会体验到新视野,新境界,新心情,新思维,新收获。
案例四:小李,男,9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幼儿园里就比其他孩子明显好动,上小学后,这种情况有增无减,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多长时间就晃动椅子,经常惹周围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课余活动爱搞“恶作剧”,在家表现得任性、冲动,稍不顺口,就大喊大叫,甚至在地上打滚,此外精力特别充沛。
评析:多动症的特征为:注意力不集中,偶有集中注意的时候也是短暂的,且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转移,多动是该症比较突出的症状之一,“多动”不仅是活动过多,而且活动时动作不协调,学习困难,任性冲动情绪不稳定均是症状之一,而且老师反映,小李脑子并不笨,当他专心时比一般同学学得还快,就是因为好动分心,使得学习成绩只能屈居中游,纵上所述,小李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但是,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并不一定说是多动症 方法:
1、对于好动的孩子,老师最需要的是爱心、关心和耐心,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耐心纠正孩子的好动行为。
2、纠正中要坚持下面鼓励,积极强化,当孩子有一些自制行为的时候,当孩子能持续一定时间稳定注意的时候……老师要及时肯定,并循序渐进对孩子提出要求。
3、让孩子适当进行一些手脚协调、左右手协调、手脚与身体其他部位协调之类的活动,对纠正孩子好动行为有明显的效果。
案例五:小冬圆圆的脑袋,大大的眼睛在许多技能上,表现得超出11岁孩子的水平,不但会骑自行车,还学会驾驶“小木兰”,讲起故事来眉飞色舞,活灵活现,动画片过目不忘,就是这样一个样样行的孩子就是学习成绩不好,这孩子什么都不怕,就是怕上学,怕上课,怕看书,怕做作业。
评析:小冬对学习的厌恶情绪称为厌学,造成厌学的原因有:学校教育因素,如:学风、学业负担,和谐的师生关系;家庭教育的因素,如破损家庭,严厉的教育方法,家长的期望值;交往伙伴的因素和孩子自身因素,究小冬厌学之原因来看他骑小木兰摔伤腿,在家休养一个月,爸爸怕他寂寞,给他买了两台手掌机,于是小冬每日乐此不疲,越玩越有劲,上学后,连续三次单元测验均是倒数第一,父亲一气之下摔坏了手掌机,妈妈买了一本又一本练习册,除了做还是做,几个月的变化太大了,小冬把一切都归罪于“学习”,对学习的厌恶,导致学业的不良;学业不良的后果,强化了他对学习的厌恶,如此恶性循环,聪明的小冬成了有名的“后进生”。方法:
1教师采用亮点诱导,就是肯定小冬的优点、长处、优势、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张扬其优点,发挥其长处,突出优势,发扬特点,使小冬看到自己的潜在能力,树立搞好学习的信心,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
2、利用十分钟队会或午间俱乐部请小冬在班级活动时进行技能表演,如“故事会”等,渐渐地对搞好学习产生了需求,再也不那么害怕学习了。
3、逐步提要求。要求孩子一点一点进步,切忌操之过急,切忌拿孩子的短处与其他同学的长处进行比较。
案例六:小俪,女,十二岁,白白净净,爱打扮是家中的小公主,长这么大从不会自己洗头洗澡,铺床,什么家务也不会干,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平时看着满头大汗的父母却无动于衷。
评析: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条件的改善,孩子有了比较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但参加劳动和锻炼独立生活能力的机会相对减少,究小俪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1、父母对小俪过分溺爱,许多孩子的父母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家庭中的“宝贝”,有的家长片面地认为让孩子吃得好、穿得好,享受得好就是爱,这样导致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着伸手”的生活,养成了懒惰习惯。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重智育忽视劳动教育,只要求孩子写好字、念好书,学习成绩好,而对孩子参加劳动则认为是浪费时间,说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干活,凡事不让孩子动手,不让实践,结果不仅孩子的智力得不到发展,而且孩子的身体也得不到锻炼。方法与途径:
1教育孩子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劳动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本质特征,劳动不但创造了世界,而且创造了人类本身,要教育孩子珍惜劳动果实,使孩子懂得每天吃的粮食、住的房屋、穿的衣服、学习用的文具等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而使孩子们确立劳动光荣的思想。
2、激发孩子的劳动兴趣,孩子参加劳动是具有选择的,往往以兴趣作为主导,他们经常对大人的劳动显得很感兴趣,教师要善于对他们进行劳动的启发教育,首先,教师在劳动中应多作示范,用以感染、影响他们,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其次,要保护孩子们的劳动兴趣,积极鼓励他们参加劳动,对劳动中取得的成绩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假如劳动结果不令人满意,也不能随便否定,而应当肯定成绩,并善意地帮助孩子分析找出不足的原因,和孩子们一起完成劳动任务,使孩子获得劳动成功的快乐,这将会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劳动兴趣,再次,劳动时间不宜过长,应注意劳动强度,否则,孩子会把劳动看作是一种负担,从而失去劳动兴趣,产生消极影响。
3、培养孩子的劳动自觉性,孩子的劳动自觉性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家长的影响,如果父母勤劳,辛辛苦苦地干活,必然促使孩子们自觉地帮助父母分担一些劳动的任务,教师可以每天适当分配一些劳动岗位和劳动任务给孩子,并加强对完成任务的检查,促使孩子主动去完成,养成劳动的自觉性。
4、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劳动习惯的形成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首先,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安排的具体劳动,做到团结互助,不怕脏累,其次,让孩子从小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再次,教育孩子体贴父母,做家务劳动,做好长辈的小帮手,委托孩子完成一些为全家服务的任务。
案例七:小晨一天到晚总是忙忙乱乱的,做事毛手毛脚,慌慌张张,丢三落四的,每天上学总要把一些学习用具遗落在家里;平时挺聪明的,一到考试总因为马虎,错好多题;在家做些事也是摔坏这个,碰坏那个,父母、老师怎么提醒也不管事。评析:
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是行为习惯较差的表现,这样的孩子往往待人热情外向,爱交朋友、爱帮助别人,小晨过高地估计自己,认为自己任何事都能办,可总是由于自己的 4 毛病不能把事情办好,显然,这样的孩子做事计划性不强,做事又没有常性,做事条理性差,随意性太强。久而久之,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方法:
1、扬长避短。当孩子对新鲜事物产生新奇感,有强烈热情时;当孩子对同学的一些事情表示要予以热情帮助时……老师要及时对其正确引导,提示引导孩子如何才能把事做好?由于马虎会造成什么损失?引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在做任何事时,都应认真细致,思考在前,就会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自己做事的成功率,由于事前的思考和重视结果,就会调动孩子自身的内在潜能,克服他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2、事事养成计划性。老师利用晨会、周会或个别教育的时间,教育学生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都应有一个周密的计划,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事前做哪些准备、如何开始等,也可以教会学生在做事之前用一小纸条,写上自己要用的物品及时间安排,如做到晚上整理书包,早上出门前的思考等,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放手让其独立。
经过帮助和引导后,应让学生独立完成某一件事,其间可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就让学生去碰,要知道对于学生来说:自己的教训是最好的教训,自己亲身体验的经验是最好的经验。
案例八:林林自打出生就是个巨大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十岁就成了一位肥胖儿童,可身体素质却很差,今天感冒,明天发烧,四季闹病,还早早架上了眼镜。评析:纵观林林各身体素质表现,都与他缺乏体育锻炼有关,这将会影响他身心的、理想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体育锻炼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行为规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任何人忽视孩子的身体成长发育的看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也是对孩子成长发展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体育活动对于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关键是怎样使孩子,尤其是“豆芽”型孩子、肥胖儿童乐于参加体育活动呢? 方法:
1、激发孩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引导孩子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要培养孩子锻炼身体的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激发他们在某一项目中有一技之长,如“学校即将举行运动会,就利用活动课时间在班内进行选拔赛,优胜者参加运动会比赛,学生兴趣颇大,斗志昂扬。又如:可以利用晨会、午会给学生讲名人锻炼身体的趣闻轶事,结合时事体会祖国健儿摘金夺银的喜悦。
2、有计划选择项目进行锻炼,并给以具体的指导。
老师利用休息时间与孩子一起进行锻炼,如跳绳、蛙跳、踢毽子等小型的体育活动,有条件还可以和学生一起打羽毛球、乒乓球等,在具体指导孩子体育活动时,要注意把体育活动与游戏娱乐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如我校开展的花色橡筋活动,边唱儿歌,边跳橡皮筋,这样会使孩子感到体育活动的乐趣,让身心都得到锻炼。
3、教给孩子有关的体育锻炼小常识,注意自我保护。
体育锻炼要收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必须保证活动的科学性。因此,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锻炼知识和技术。如:每次锻炼前,要有准备活动,锻炼后要有整理放松活动;起跑要听口令,打球时不能走步、撞人等,注意安全保护工作,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要教育孩子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劳逸结合。
任何一个活动项目的锻炼内容,都是由不会到会的多次重复才能实现,如不经常锻炼,非但不能形成一定的熟练动作,而且还会前功尽弃,因此必须引导孩子进行体育锻炼,锻炼应持之以恒,不可一曝十寒,一张一弛,保证锻炼后的充分休息时间,使身体各部分恢复正常,对于孩子在体育活动中取得的进步要适时地予以表扬和鼓励,以促使其体育活动的兴趣不断得以保证和巩固。
案例九:学生小峰,11岁,男,平时不善言谈,孤独冷漠,不喜欢集体生活,不会关心别人,不善于与他人相处,在一次冷餐会上,他自己爱吃的里脊内、大鸡腿、草霉一股脑儿放在自己的碗中独自享用,全然不顾周围的同学们。评析:在现在的家庭里,一般来说都是家长围着孩子转,孩子成了家里的“中心”,家长关心、爱护孩子,然而孩子对家长、对他人往往是漠不关心,这是因为孩子习惯了被照顾、被保护、被宠爱,因而变得冷漠、孤独、不喜欢集体生活,不会关心别人,不善于与他人相处,小峰就是这样一个心里只有“我”字的孩子。偏差的行为习惯导致他心中无他人,将来走向社会也不可能很好地与别人合作共事,甚至可能发展到做出胡作非为的事情来,怎样教育学生养成善于与人相处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学校、是老师需要研究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方法:
1、要让学生懂得与人和睦相处的意义,体验与人和睦相处的喜悦。
要让学生知道人总是要长大的,只有在与人不断地交往过程中,才能增长知识,积累经验、认清自我、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再者,一个人的力量小,集体的力量大,和大家和睦相处能使自己身心愉悦,真正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2、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孩子的感情是纯真的,常会因为别人的欢乐而欢乐,别人的痛苦而痛苦,这是培养孩子关心他人,与人和睦相处的感情基础,孩子有了这种感情基础,就可能产生发自内心的爱,自觉地为别人着想,把别人的欢乐和痛苦放在心上,要使孩子感到关心别人,为别人服务是一种愉快的事,久而久之,孩子的心里想的就不完全是自己了。
3、严格要求孩子。对学生的行为、举止,从学习到生活均以规范严格加以执行,从而形成习惯,这种习惯将是影响孩子的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于1997年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Foundations,DeSeCo)项目,确定了一组以个体成功生活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核心素养。该项目也为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欧盟组织和国家“核心素养”模型的确立提供了基础与参照。
为贯彻十八大所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于2014年3月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并将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置于首要环节,提出将核心素养体系作为课程改革、教育质量评价的依据。“核心素养”一词首次出现在重要文件中,意味着我国对“核心素养”研究的重视。
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分析
1.核心素养的内涵
林崇德(2016)指出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关注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最根本的教育问题。它是对教育目标的诠释。林崇德将核心素养界定为“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OECD、UNESCO、欧盟、美、法、澳等组织和国家也对核心素养进行了界定。虽然由于各国独特的历史文化、政治形态与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但理解上趋于一致,本文主要总结各国际组织与国家对核心素养理解的共识。
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随着环境的不同而改变。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而不断演变。辛涛等(2016)指出从2000多年前到工业社会再到现代社会,分别催生了以“品德”“能力”和“素养”为核心的人才观。在传统的标准中,人们将“高尚的道德”作为人才评判的标准。工业社会的到来,加强了人们对专业技能等关键能力的重视。面对现代社会的全球化与信息化,传统的能力不再适用,在OECD等组织的影响下,“素养”成为了当今人才培养的标准。二是具体内容依据不同国家的国情不同而不同。各个组织与国家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他们根据各自国家的特点制定出符合其社会历史条件的人才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态度”的综合。在各国提出的核心素养框架中强调“素养”并非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蔡清田对素养与能力做了详细的对比分析,指出“素养”更强调态度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有别于专业素养,不局限于特定的职业和工作情景。蔡清田(2016)指出它是社会成员应该达到的共同素养中最关键、最重要的部分,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林崇德(2016)提出核心素养是公民应该达到的最低共同要求,是每个个体都必须学会的素养。
核心素养是可教、可学、可评估的。个人素养的形成是遗传与环境、个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产物,可以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OECD认为学校、家庭、文化生活等都影响着人的素养的发展。核心素养的获得是一个持续的终身的过程。核心素养在各个教育阶段的重点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核心素养可以通过质性或量化的手段进行评估。
2.国际相关组织及其他国家(地区)在核心素养方面的研究
继OECD开展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DeSeCo,2005)”项目,并将核心素养划分为“自主行动、在社会异质群体中互动和互动地使用工具”三个维度后,各国家和地区纷纷开始了核心素养框架的本土化研究。OECD的核心素养三个维度也成为UNESCO、欧盟、台湾等地构建核心素养框架的依据。
(1)OECD核心素养框架
OECD于1998-2003年期间开展的DeSeCo项目的整体思路是:第一,确立核心素养的功能是实现个体生活的成功和社会的健全;第二,分析社会的愿景和个人的生活需求;第三,研究核心素养的理论要素,进行分类,形成核心素养体系;最终形成了DeSeCo核心素养概念框架。OECD在对素养的概念及相关教育政策与实践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在PISA等国际评价项目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结合调研与专家咨询,提出了包含“自主行动”“在社会异质群体中互动”和“互动地使用工具”三大维度的核心素养概念框架,并将这三个方面概括为:人与工具、人与自己、人与社会。
(2) UNESCO核心素养基本框架
在终身学习的指导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6年出版的《学习: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指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是21世纪公民必备的四大核心素养。2003年,其又提出“学会改变”是终身学习的第五大核心素养。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美国著名智库机构布鲁金斯学会联合发布了“学习指标专项任务”(LMTF,2013)研究报告,从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法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七个维度建立了0~19岁各年龄阶段学生应该达成的学习目标体系。本框架突出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工作方式的培养,重视社会性能的发展,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得到强调,重视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并且明确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学习重点。
(3)欧盟核心素养框架
欧盟核心素养是在制定了“教育培养2010计划”(ET2010)与“终身学习计划”的时代背景下逐步发展、演化而形成的。它在理论研究与广泛调研、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四个版本,最终于2006年发布了欧盟核心素养正式版。最终核心素养基本框架中包含母语交流、外语交流、数学素养和科技素养、数字化素养、学会学习、社交与公民素养、主动与创新意识、文化意识与表达八个一级指标以及各指标在知识、技能与态度上的具体要求。
(4)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素养框架
2003年美国在PISA测验中令国民失望的结果,加上传统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与新时代职场对学生能力要求的脱节,推动了美国21世纪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的建构与新一轮的教育改革。美国提出的21世纪核心素养包含学习与创新素养,信息、媒介与技术素养,生活与职业素养三个方面,并提出对应的二级指标。德国是由梅腾斯从职业教育中首先提出了关键能力的概念。他指出,关键能力由技能能力、水平能力、可迁移知识原理和传统的经久不衰的能力四个基本要素组成。由于从职业教育中发展起来,德国的关键能力内涵与分类有很强的实践性。日本提出了“21世纪能力”,从能力角度对核心素养进行分类,包括知识素养、社会与人际关系素养与自我管理素养。澳大利亚“梅尔委员会”于1992年提出公民的核心素养7项关键能力:收集、分析与组织信息的能力;沟通观念与信息的能力;规划与组织活动的能力;与他人合作及在团体中工作的能力;运用数学概念及技巧的能力;运用科技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指出核心素养是公民准备就业的基础,是所有类型职业都适用的一般能力。台湾核心素养框架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OECD的核心素养概念基本框架,在其基础上结合台湾地区的特定情况,提出了“国民核心素养”的滚动圆轮意象,将核心素养分为自主行动、沟通互动与社会参与三个维度,并提出各维度在各教育阶段核心素养的内涵。
各组织、国家和地区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在21世纪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进程中有共通的特点,即均重视核心素养的国际化,但同时也重视本土历史、社会等条件,构建出适用于本土的核心素养理论架构。
核心素养教育研究的国际典型案例
如前文所述,核心素养解决的是“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育问题。而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依赖课程体系的改革。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水资源项目(Arizona Project WET,https:∥arizonawet.arizona.edu/)便是美国21世纪技能课程改革催生出的项目。
1.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水资源项目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州府凤凰城,常年气候干燥,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量极少,城市常年缺水。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在此背景下启动了水资源研究项目。该项目不仅仅关注生活中水的重要性,而且辅导在职教师提升指导学生探究能力,通过企业、大学、中小学、政府机构等的支持促进了项目的发展(该项目得到包含Intel在内的44家企业以及大学、政府的支持)。该项目由如下五个子项目组成。
(1)学校社区水资源检查(School Water Audit Program,SWAP),通过学生驱动的探究及节水实践影响共同促进学校与社区的节水行动。学生通过每日检查并分析学校社区水的使用情况,应用科学、数学知识,提出技术措施和方法节约用水量并在学校、家庭中实践,从而影响社区节水。本子项目中学生通过自己安装节水工具改变了用水情况,并且教会了家长、邻居使用节水装置,节约了超过5千万加仑的水。
(2)美国亚利桑那州水节(Arizona Water Festival,AWF),是由教师将学生带出校园,用一天的时间来庆祝水节。迄今为止,有1000多位学生参与水节,亲自动手实验水的科学。参与学生主要为四年级的学生,参加过的学生作为志愿者培训后面的学生。水节的举办促进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深化了学生对水循环、集水区等相关知识的理解,使社区参与并支持教育,进而扩大了项目的影响力。
(3)教师学院(Teacher Academies),用于培养教师达到工作标准,帮助教师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等。
(4)水资源现场勘探(Water Scene Investigation,WSI),学生们通过观察和科学数据的收集实施一个关于用水的调查。调查者需要头脑风暴家庭用水方式,学习水资源应用有效技术,学习如何在水龙头上安装水流测试器,遵循一套步骤,测试水流和水资源使用目录,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分析科学数据并得出结论,提出建议与策略。此子项目可以让五到九年级的学生聚焦到水资源的保护、节约和勘察上。它是一个为期两天的在课堂上的项目。在这两天内,学生获得关于数据收集与处理等知识技能。两天之后,学生在课堂外完成作业。此项目中学生可以在线获得项目指导说明书、数据表格,并在线提交自己的分析报告。
(5)水资源调查(Water Investigation Program,WIP),分为水资源、人类使用水与环境中的水三大主题,每个主题各使用三个月的时间进行调查。调查期间,学生需要利用批评思考技能解决问题,形成报告并展示研究成果。
2.案例分析
美国21世纪学习体系中指出,21世纪关键素养的实现,需要在支持系统的支持下,依赖于核心学科与21世纪主题等具体内容的学习。其中支持系统包括学习环境、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与教学、标准与评价四个方面;21世纪主题分为全球意识、理财素养、公民素养、健康素养与环境素养五个部分。本案例中,在商业、大学、学校、政府机构及家庭、社区的支持下,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设计相关课程及评价措施,依赖对水资源主题的学习,培养了学生21世纪核心素养。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案例启示
1.推动社区与学校形成学习共同体
核心素养是可教、可学的,能够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和发展。除了学习教育,工作、同伴、文化生活、家庭等都会影响人素养的发展。它不仅仅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同时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和生态环境。即使一个人努力学习,若没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支持,也难以获得素养的健康发展。建立一个学校与社区、家庭、企业、政府之间资源共享的学习共同体机制,共同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是培养个体核心素养的重要条件。
2.构建与核心素养一致的课程并采用多元评价体系
“应试教育”仍在当前我国教育体制下大行其道。为了取得好成绩,教师只是不断地以应试高分的目标去教学,并没有对核心素养进行过多关注。究其原因,便是目标与评价标准之间的脱节,教师将评价标准视为教育的终极目的,而忽视了教育人的基本目标,按照评价标准设计课程体系。因此,核心素养框架的实施一方面需要做好顶层设计,依据不同的教育阶段,设定各个阶段的学习重点,制定课程标准体系。另一方面,要制定与核心素养、课程标准体系一致的多元教育评价体系。如此,才能够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3.课程开发鼓励跨学科整合及与生活实践的融合
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侧重学生的自主探究与亲自体验,需要在实践中摸索、感悟。在课程开发中,要多给予学生讨论、交流与探索的时间,产生观点的碰撞、质疑、探究、对话等都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必要过程。另外,学科之间的知识原本就是融合的,学生所面对的生活议题、社会问题等也都是多元复杂的,因此,课程开发过程中也需要跨学科的整合。
4.提高职前与在职教师对核心素养理念认识与课程设计专业能力
核心素养需要落实到教育实践的过程,教师的中介作用不可忽视,它是教育实践中重要的一环,对教育实践结果的好坏起着关键作用。各个国家对核心素养的研究都十分重视对教师的专业培训。要在我国推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必须将核心素养理念与课程设计融入职前与在职教师的专业训练中,培养出21世纪的创新型教师。
一、生活知识匮乏,关键信息抓不准
“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是新课程改革以来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明确了数学的实用价值,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认真贯彻这一理念。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学生生活知识的匮乏,往往不能理解相关的数学问题,不能抓准关键信息,许多简单的数学实际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困难重重。
例1:电子秤显示0.725kg,单价是25元/kg,张师傅实付多少元?
正确解法:0.725×25=18.125≈18.13(元)
错例分析:两个班共有46位学生将结果写成了18.125,占总人数的64.7%,只有11位学生正确写成18.13,占总人数的15.5%,另有14位学生完全算错。考查的知识点是结合生活实际“元、角、分”保留两位小数,题目中“实付”两字也提醒学生需要结合实际。产生错误的原因:一是平时教学中虽然强调过保留小数位数的方法,即“四舍五入”的方法,但是日常的练习题中多已明确告知学生需要保留的位数,不需学生自己判断,而此题保留位数是隐含的信息,需要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二是生活知识缺乏,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偏弱,没有抓住题目中的“实付”这一关键信息解决问题。
二、思考不深入,数学思维周密性不够
数学思维是人脑对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规律的过程。数学思维实质上是数学活动中的思维,它具有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批判性。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且主观意识较强,所以,在数学思维上会出现思考不够深入,思维不够周密的问题。
例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0厘米,它的两条边长分别是8厘米和12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错例分析:两个班共有38人发生错误,占总人数的53.5%。发生错误的学生大多认为面积有两种可能性,即为80平方厘米或者120平方厘米,原因在于认为题目中的高没有说明具体对应的底,那么两条边都可能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底。但是,若以12厘米这条边为底,高为10厘米,斜边为8厘米,这样就不可能组成直角三角形,也就是说,上图中左边的所谓平行四边形是不存在的。因此,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只能选择8厘米这条边,面积为8×10=80平方厘米。这一错误的产生说明学生思维的周密性仍然不足,虽然考虑到了可能存在的两种情况,但没有进一步去推敲这两种可能性是否一定存在。
三、数学的转化与代换能力不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数学的转化与代换能力尤为重要,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不但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还要学会分析题干之间的联系,学会综合考虑问题,找到“中间量”,通过等量代换或转化的形式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数学问题。但显然,从习题的错例中不难看出学生数学转化与代换的能力仍显不足。
例3:
上图中ABCD是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 三角形DOC的面积比三角形AOE的面积小8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正确解法:三角形ACD的面积为10×10÷2=50(平方厘米),根据等底等高的性质,三角形ACD和三角形CDE面积相等,三角形DOC是公共部分,所以三角形DOE和AOC面积相等,阴影部分的面积是50+8=58(平方厘米)。
错例分析:该题两个班错误的共有16人,占总人数的22.5%。大多错误在于学生没有找到三角形ACD和三角形CDE面积相等这一隐含信息,所以不会做。此题考查学生等积变形和面积转化的思想,其实在平时练习中也有过类似的题目,因此,学生对于图形面积之间多几与少几的转化方法并不陌生,只是这题需要先利用等积变换知道三角形ACD的面积等于三角形CDE的面积,再通过转化和代换来求出阴影面积,比平时的练习多了一步等积变形,特别考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中的转化与代换能力。
四、审题不清,易上干扰信息的当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之一,不认真审题就无法进行分析推理。所谓“审题”,就是弄清题目内容,弄清已经知道什么,要求(求证)什么。所以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学习的水平。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稳定,并且处于学习习惯的养成时期,特别容易犯审题不清的错误,也容易受题目中无关信息的干扰。
例4:一瓶可乐售价2.50元,M老师买了K瓶,付了50元,可以找回( )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中,K可能是( )。
选项:①任何数 ②15 ③25
正确解法:找回(50-2.5K)元,K的范围是0 错例分析:这题两个班中错误的有17人,占总人数的24.0%。集中错误发生在学生将M老师当成M个老师去计算了,即(50-2.5KM)元,属于审题不够清晰,不能分辨信息的有效性。这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字母表示数,因为该知识点上新课时已经接触过类似题型,变化的只是M老师这一干扰项; 而K的可能性范围在课堂上的类似题型中也有过辨析,而本题中考查学生不仅要知道范围,还得知道这个数只能是整数,其实是考虑了“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因此,看学生错误的高发点,作为教师也需反思,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尤其是在例题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开阔审题思路,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审题步骤和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和解题技巧。 众多的典型错误,折射出当前小学生数学学习与教学中的许多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有很多,其中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数学思维方法方面的原因,也包括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因此,笔者认为,应从学生的主体性着手,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素养,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分层展开练习,分层差异评价,通过多方面的措施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轻负高质”的目标,最终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浙江省杭州濮家小学教育集团 310000)
在数学学习中,习题是个重要的载体,它承载着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学生通过习题可以加强对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与理解,教师也可以利用习题开展教学工作和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笔者以自己任教的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五(3)班有35人,五(4)班有36人,共计71人。同时,以五年级上的一次综合练习为例,分析班级学生的集中错误点,管窥当前学生数学学习中出现错误的情况,探究由于错误所折射出的问题,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努力。
一、生活知识匮乏,关键信息抓不准
“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是新课程改革以来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明确了数学的实用价值,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认真贯彻这一理念。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学生生活知识的匮乏,往往不能理解相关的数学问题,不能抓准关键信息,许多简单的数学实际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困难重重。
例1:电子秤显示0.725kg,单价是25元/kg,张师傅实付多少元?
正确解法:0.725×25=18.125≈18.13(元)
错例分析:两个班共有46位学生将结果写成了18.125,占总人数的64.7%,只有11位学生正确写成18.13,占总人数的15.5%,另有14位学生完全算错。考查的知识点是结合生活实际“元、角、分”保留两位小数,题目中“实付”两字也提醒学生需要结合实际。产生错误的原因:一是平时教学中虽然强调过保留小数位数的方法,即“四舍五入”的方法,但是日常的练习题中多已明确告知学生需要保留的位数,不需学生自己判断,而此题保留位数是隐含的信息,需要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二是生活知识缺乏,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偏弱,没有抓住题目中的“实付”这一关键信息解决问题。
二、思考不深入,数学思维周密性不够
数学思维是人脑对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规律的过程。数学思维实质上是数学活动中的思维,它具有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批判性。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且主观意识较强,所以,在数学思维上会出现思考不够深入,思维不够周密的问题。
例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0厘米,它的两条边长分别是8厘米和12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错例分析:两个班共有38人发生错误,占总人数的53.5%。发生错误的学生大多认为面积有两种可能性,即为80平方厘米或者120平方厘米,原因在于认为题目中的高没有说明具体对应的底,那么两条边都可能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底。但是,若以12厘米这条边为底,高为10厘米,斜边为8厘米,这样就不可能组成直角三角形,也就是说,上图中左边的所谓平行四边形是不存在的。因此,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只能选择8厘米这条边,面积为8×10=80平方厘米。这一错误的产生说明学生思维的周密性仍然不足,虽然考虑到了可能存在的两种情况,但没有进一步去推敲这两种可能性是否一定存在。
三、数学的转化与代换能力不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数学的转化与代换能力尤为重要,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不但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还要学会分析题干之间的联系,学会综合考虑问题,找到“中间量”,通过等量代换或转化的形式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数学问题。但显然,从习题的错例中不难看出学生数学转化与代换的能力仍显不足。
例3:
上图中ABCD是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 三角形DOC的面积比三角形AOE的面积小8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正确解法:三角形ACD的面积为10×10÷2=50(平方厘米),根据等底等高的性质,三角形ACD和三角形CDE面积相等,三角形DOC是公共部分,所以三角形DOE和AOC面积相等,阴影部分的面积是50+8=58(平方厘米)。
错例分析:该题两个班错误的共有16人,占总人数的22.5%。大多错误在于学生没有找到三角形ACD和三角形CDE面积相等这一隐含信息,所以不会做。此题考查学生等积变形和面积转化的思想,其实在平时练习中也有过类似的题目,因此,学生对于图形面积之间多几与少几的转化方法并不陌生,只是这题需要先利用等积变换知道三角形ACD的面积等于三角形CDE的面积,再通过转化和代换来求出阴影面积,比平时的练习多了一步等积变形,特别考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中的转化与代换能力。
四、审题不清,易上干扰信息的当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之一,不认真审题就无法进行分析推理。所谓“审题”,就是弄清题目内容,弄清已经知道什么,要求(求证)什么。所以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学习的水平。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稳定,并且处于学习习惯的养成时期,特别容易犯审题不清的错误,也容易受题目中无关信息的干扰。
例4:一瓶可乐售价2.50元,M老师买了K瓶,付了50元,可以找回( )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中,K可能是( )。
选项:①任何数 ②15 ③25
正确解法:找回(50-2.5K)元,K的范围是0 错例分析:这题两个班中错误的有17人,占总人数的24.0%。集中错误发生在学生将M老师当成M个老师去计算了,即(50-2.5KM)元,属于审题不够清晰,不能分辨信息的有效性。这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字母表示数,因为该知识点上新课时已经接触过类似题型,变化的只是M老师这一干扰项; 而K的可能性范围在课堂上的类似题型中也有过辨析,而本题中考查学生不仅要知道范围,还得知道这个数只能是整数,其实是考虑了“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因此,看学生错误的高发点,作为教师也需反思,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尤其是在例题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开阔审题思路,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审题步骤和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和解题技巧。 众多的典型错误,折射出当前小学生数学学习与教学中的许多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有很多,其中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数学思维方法方面的原因,也包括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因此,笔者认为,应从学生的主体性着手,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素养,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分层展开练习,分层差异评价,通过多方面的措施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轻负高质”的目标,最终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浙江省杭州濮家小学教育集团 310000)
在数学学习中,习题是个重要的载体,它承载着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学生通过习题可以加强对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与理解,教师也可以利用习题开展教学工作和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笔者以自己任教的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五(3)班有35人,五(4)班有36人,共计71人。同时,以五年级上的一次综合练习为例,分析班级学生的集中错误点,管窥当前学生数学学习中出现错误的情况,探究由于错误所折射出的问题,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努力。
一、生活知识匮乏,关键信息抓不准
“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是新课程改革以来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明确了数学的实用价值,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认真贯彻这一理念。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学生生活知识的匮乏,往往不能理解相关的数学问题,不能抓准关键信息,许多简单的数学实际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困难重重。
例1:电子秤显示0.725kg,单价是25元/kg,张师傅实付多少元?
正确解法:0.725×25=18.125≈18.13(元)
错例分析:两个班共有46位学生将结果写成了18.125,占总人数的64.7%,只有11位学生正确写成18.13,占总人数的15.5%,另有14位学生完全算错。考查的知识点是结合生活实际“元、角、分”保留两位小数,题目中“实付”两字也提醒学生需要结合实际。产生错误的原因:一是平时教学中虽然强调过保留小数位数的方法,即“四舍五入”的方法,但是日常的练习题中多已明确告知学生需要保留的位数,不需学生自己判断,而此题保留位数是隐含的信息,需要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二是生活知识缺乏,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偏弱,没有抓住题目中的“实付”这一关键信息解决问题。
二、思考不深入,数学思维周密性不够
数学思维是人脑对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规律的过程。数学思维实质上是数学活动中的思维,它具有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批判性。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且主观意识较强,所以,在数学思维上会出现思考不够深入,思维不够周密的问题。
例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0厘米,它的两条边长分别是8厘米和12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错例分析:两个班共有38人发生错误,占总人数的53.5%。发生错误的学生大多认为面积有两种可能性,即为80平方厘米或者120平方厘米,原因在于认为题目中的高没有说明具体对应的底,那么两条边都可能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底。但是,若以12厘米这条边为底,高为10厘米,斜边为8厘米,这样就不可能组成直角三角形,也就是说,上图中左边的所谓平行四边形是不存在的。因此,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只能选择8厘米这条边,面积为8×10=80平方厘米。这一错误的产生说明学生思维的周密性仍然不足,虽然考虑到了可能存在的两种情况,但没有进一步去推敲这两种可能性是否一定存在。
三、数学的转化与代换能力不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数学的转化与代换能力尤为重要,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不但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还要学会分析题干之间的联系,学会综合考虑问题,找到“中间量”,通过等量代换或转化的形式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数学问题。但显然,从习题的错例中不难看出学生数学转化与代换的能力仍显不足。
例3:
上图中ABCD是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 三角形DOC的面积比三角形AOE的面积小8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正确解法:三角形ACD的面积为10×10÷2=50(平方厘米),根据等底等高的性质,三角形ACD和三角形CDE面积相等,三角形DOC是公共部分,所以三角形DOE和AOC面积相等,阴影部分的面积是50+8=58(平方厘米)。
错例分析:该题两个班错误的共有16人,占总人数的22.5%。大多错误在于学生没有找到三角形ACD和三角形CDE面积相等这一隐含信息,所以不会做。此题考查学生等积变形和面积转化的思想,其实在平时练习中也有过类似的题目,因此,学生对于图形面积之间多几与少几的转化方法并不陌生,只是这题需要先利用等积变换知道三角形ACD的面积等于三角形CDE的面积,再通过转化和代换来求出阴影面积,比平时的练习多了一步等积变形,特别考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中的转化与代换能力。
四、审题不清,易上干扰信息的当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之一,不认真审题就无法进行分析推理。所谓“审题”,就是弄清题目内容,弄清已经知道什么,要求(求证)什么。所以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学习的水平。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稳定,并且处于学习习惯的养成时期,特别容易犯审题不清的错误,也容易受题目中无关信息的干扰。
例4:一瓶可乐售价2.50元,M老师买了K瓶,付了50元,可以找回( )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中,K可能是( )。
选项:①任何数 ②15 ③25
正确解法:找回(50-2.5K)元,K的范围是0 错例分析:这题两个班中错误的有17人,占总人数的24.0%。集中错误发生在学生将M老师当成M个老师去计算了,即(50-2.5KM)元,属于审题不够清晰,不能分辨信息的有效性。这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字母表示数,因为该知识点上新课时已经接触过类似题型,变化的只是M老师这一干扰项; 而K的可能性范围在课堂上的类似题型中也有过辨析,而本题中考查学生不仅要知道范围,还得知道这个数只能是整数,其实是考虑了“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因此,看学生错误的高发点,作为教师也需反思,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尤其是在例题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开阔审题思路,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审题步骤和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和解题技巧。 众多的典型错误,折射出当前小学生数学学习与教学中的许多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有很多,其中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数学思维方法方面的原因,也包括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因此,笔者认为,应从学生的主体性着手,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素养,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分层展开练习,分层差异评价,通过多方面的措施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轻负高质”的目标,最终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我班学生秦龙龙,经常不交作业或不按时交作业,甚至不做作业;谎称作业做了落在家里忘带了;课堂作业拖拉,十次九次来不及完成;他的课桌和书包常是杂乱无章;书和本子也是“蓬头污垢”的;常与父母撒谎“作业做了交了”“我把作业丢了”。 这样的孩子主要是注意力和自控力存在问题,注意力和自控力有问题的孩子行为随意、思维活跃,口头表达能力差,常容易把作业放错地方、把铅笔和其他学习用品丢弃,在家里和学校都不能有条不紊的学习。为此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孩子的课堂学习可能产生的影响,采取了以下方法给予纠正: 1.让孩子与附近的小伙伴一起做作业或加入一个学习小组,家长和学习小组成员可以提醒孩子做作业,在他需要时还可以给他帮助。还可以按照交作业的及时程度给予他鼓励或奖励。 2.使用积极而及时的强化,可以用老师、家长相互签字当天的作业,或简短的便条概括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 3.使用文件夹来分放作业,一个夹子放要完成的作业,另一个放已经完成需要交的作业。用彩色的文件夹把各种学习用具分开。 4.在家里规定一个位置做作业,并把学习用品摆放好。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秦龙龙不交作业的次数明显减少了,作业质量也有了提高,作业本也干净整洁了许多。相信这样持之以恒,过不了多久,秦龙龙就会养成自觉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再也不用别人督促了。 上传: 2011jxjalby 更新时间:2011-10-20 阅读: 1596 【案例一】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 (1)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 (4)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教师缺乏民主意识,要和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请你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请你走下高高的讲坛”) 【案例二】 杨帆同学是一个安安静静、其貌不扬的小姑娘,在班里不显山不显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这个学生的记忆力特别强。 在一节英语课上学完新单词后,我照例请同学带读生词卡片的词(我习惯于让同学们将单词抄在卡片上,以便于随时记忆)。我在班里巡视着。忽然发现杨帆手里空空的,我以为她没带,就让她和同桌合看一本,她却从位子里拿出了生词卡片。我问她为什么不看,她说已经背下来了。我还真有些不相信,生词卡片的词很多,也没什么顺序,前后加一块才读几遍呀,没想到她还真的很流利的背了下来。我和同学们都很吃惊,问她是不是提前背的,她否认了。同学们为她热烈鼓掌,我也在班里特别表扬她不仅聪明,而且会学习,小小年纪,就能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学习知识,值得大家学习。 她得到了从来没有过的掌声和夸奖,非常高兴。下了课,我把她叫过来,接着和她聊天,她高兴得告诉我,她特别喜欢背东西,广告里的广告词她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还当场给我们表演了几个片段,她再一次得到了掌声。我的脑子里当时就想到了“多元智能”这四个字,她就是在语言的记忆力方面有着出色的才能。处理事例的方法: 1.家长报喜:我把整个的经过以及我发现良材的喜悦心情和我的一些建议郑重地写在记事本上向家长报喜。 2.授人以渔:指导她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学习。我把她叫到办公室和她谈心,让她感到老师非常欣赏她的才能。同时给她指出:再好的天赋如果不用也会荒废的,应该好好利用这个优势。3.提供各种展示机会:我为她提供各种展示她才华的机会,并不失时机地以恰当的言语适时表扬,增强她的自信心,让她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效果: 1.扬了长避了短:她现在已经是班里最受欢迎的女同学,公认的“小才女”。她的性格变得开朗,充满了自信。特别是她的作业书写、课上发言比原来上了一个大台阶。 2.带动了全班同学:她的才华激起了同学们和她比试的欲望,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率。理论依据: 美国哈佛大学家扥阿教授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方式。启示: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理论的过程中,要真正体现尊重学生,以爱育爱,给每个学生以表现自我和体验成功的机会,就要真正做到“深入学习新课标,行为上将它落实到实处,这必将会是实现成功教育的重要途径。 【案例三】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分析: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四】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分析: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五】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分析: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案例六】 王林同学平时成绩一般,但总想找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过教导处门口,看到里面没人,就走了进去,一眼看到老师放在橱里的语文试卷。他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当他打开橱门时,教导处张主任突然走了进来。张主任看到瑟瑟发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张主任严肃地对王林说:“平时不努力,现在偷试卷,真丢脸!你等着受处分吧!”脸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请不要处分我。”张主任怒道:“没门!”几天后,学校宣布了对王林的处分决定。请问:张主任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假如你是张主任,你会怎样做? 分析:在上述案例中,张主任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是因为他的做法违背了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 错误之一:是没有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看待。王林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他正需要接受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作为教导主任不能以这种简单的方法进行教育,应该与他一起分析错误的危害,帮助他,同时指出他在学习上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能改正错误。 错误之二:是没有把学生看作是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关注学生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抓住教育契机,引势利导,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假如我是张主任,一定不会这样做,当我发现了王林的这种不轨行为后,会耐心细致地和他一起分析这种错误的危害,指出他学习上的不足,提出应努力的方向,并相信他会改正错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关注他的发展,不断帮助他,使其健康成长。 【案例七】 一班的刘老师正在上《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突然,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的嘟”——“的嘟”——声,这声音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紧接着,像有谁下了一道命令:“向左看齐”,所有的学生都向左边看去。这是怎么回事,还没等老师喊出话来,坐在靠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来,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的索性冲出座位,涌到窗前。他们你扒我,我推他,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从窗前驶过„„ 教室里恢复平静后,刘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想说出来,写下来。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 二班的王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而学生却余兴末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 王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请问:刘、王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位老师的做法? 分析: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刘老师突破预定计划而“创造性地教学”,凸现了课程的多元创新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兴趣、情感,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来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捕捉了这一偶发事件,把它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了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而王老师的教学是一种“插秧式”的教学,这种教学其实就是试图维护严格的甚至苛刻的课堂秩序,即极端的课堂纪律,通过这种方式来确立所谓的教师权威。王老师“以知识、学科为本位”,把学生当作“学科人”,而不是真正的“生命、成长中的完整的人”。他力图完成教学内容和任务,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忽略了学生的兴趣、需求、情感,不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活动。 【案例八】 高老师今天收到一封学生的来信,信中这样写到:“高老师,我今天很高兴,因为你终于给我回答问题的机会。这可是我上初中获得的第一次机会啊!虽然这是你不经意的一次提问,但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就在这一次,老师,你终于注意到‘我’的存在,我有了发表意见的机会„„我想真诚地对你说一句:高老师,喊响每一个同学的名字吧!”这则案例所反映的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是什么? 分析: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而该案例恰恰违背了这一观点。由此也可以看出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着以下的一些缺点: ①重认知轻情感。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②重教书轻育人。它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③传统的教学重结论轻过程。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它无法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 ④传统的教学是精英教育,目的是培养优秀学生。重视那些被认定为是“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把更多的机会让给那些学生,忽视其他学生的发展。 【案例九】 吉安市某中学的谢老师在地理课上,展示多媒体课件画面:人类共同的家园——聚落。(课前已要求学生进行了资料的收集、筛选和整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七嘴八舌话聚落”的游戏。游戏规则:尽可能多的说出你所了解的关于聚落的知识或问题,为使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参与游戏,请不要说重复的知识或问题。 课堂上学生们兴趣盎然、七嘴八舌、踊跃发言,叙述了许多列入中外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提出了有关聚落的种种疑问。师生互动、共同解决学生的质疑。最后,谢老师展示辩论赛题:正方——聚落应该发展;反方——聚落应该保护。要求学生自行组成两大组进行辩论。在这过程中,正反方唇枪舌剑展开辩论,谢老师担任主持并适时进行点评和表扬。思考:请你阐述该案例中所体现的新课程思想?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是怎样实施这一课程理念的? 分析:该案例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设计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基本教学理念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谢老师注重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合作、交流、辩论,最终形成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所有的情境设计,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和“主体性学习”的理念,体现了新课程的预设性和生成性的理念。 【案例十】 某中学对每年新入学的学生都要举办学习方法、学校课程、研究性学习等内容的讲座,并在拓展型、研究型、社会实践以及部分基础型课程实行走班教学。根据学生的选择,学校将4至5个班级的学生作为一个“班级”,分成ABC层,几个班同时开展同一科目的教学活动,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则在原行政班进行。各学习层次和教学班级动态组合,一个学期微调一两次。 请用有关教学或课程理论对该校的做法进行评析。 分析:学校的做法是正确的,它体现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①学校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将学生分层,确定了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兼顾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体现了评价标准的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使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实现自身价值。 ②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观,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和综合性,避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学校开放了校本课程,体现了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放者,改变了以往被动执行的做法。 (教案) 代长春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事故案例的剖析掌握各类事故的预防措施,进一步探讨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各环节的方法,提高现场隐患的辨识能力,确保煤矿的生产安全。 煤矿常见事故的预防,提高事故预警能力。 二、教学重点 煤矿常见事故案例的原因分析,预防措施。事故汇报程序 三、教学难点 本次授课对象为新入矿从业人员,对现场工艺、矿井部分名称等了解不太清楚,讲解存在部分难度。 学员工种不同、工作性质不同,难以把每个工种出现的事故从不同内容、不同角度进行重点讲解(时间受限)。 四、教学方法 结合我矿及附近矿井发生的各类事故进行剖析,利用VCD、幻灯片进行影像讲解。 五、教学用具 板书、幻灯片、VCD教学光盘。 六、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 事故案例分析基本知识。第二课时 顶板事故类案例分析 第三课时 瓦斯(煤尘)事故类案例分析 第四课时 机电事故类案例分析 第五课时 运输事故类案例分析 第六课时 放炮事故类案例分析 第七课时 水害事故类案例分析 第八课时 火灾事故类案例分析 第九课时 其它事故类案例分析 七、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事故案例分析基本知识 1、根据我国有关事故调查的法规,我国事故调查的基本程序。:(1)事故的通报;===>(2)事故调查组的成立;===>(3)事故现场处理; ===>(4)事故有关物证收集;===>(5)事故事实材料收集; ===>(6)事故人证材料收集记录;===>(7)事故现场摄影及拍照; ===>(8)事故图表的绘制;===>(9)事故原因的分析; ===>(10)事故调查报告编写;===>(11)事故调查结案归档; 2、《安全生产法》第73条的规定事故调查处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对事故的调查处理就是执法办案。它不仅要揭示事故发生的内在原因,找出事故发生的机理,研究事故发生的规律,制定预防重复发生事故的措施,做出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的认定,依法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而且据此为政府加强安全生产、防范重、特大事故、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和对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这一切都源于事故调查的结论。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事故的结论正确与否,对后续工作的影响非常重大。因此,事故调查处理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肃认真地对待,不得有丝毫的疏漏。 (2)“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这四条原则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成为一个预防事故再次发生的防范系统。 (3)公正、公开的原则。公正,就是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既不准包庇事故责任人,也不得借机对事故责任人打击报复。更不得冤枉无辜;公开,就是对事故调查处理的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它的作用主要有3点:一是能引起全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二是能使较大范围的干部群众吸取事故的教训;三是挽回事故的影响。 (4)分级管辖的原则。事故的调查处理是依照事故的分类级别来进行的。根据目前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事故调查和处理分别依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国务院34号令)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国务院75号令)进行。 3、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人类在利用能量的时候必须采取措施控制能量。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失去了对能量的控制,就会发生能量违背人的意愿的意外释放,使进行中的活动中止而发生事故。如果事故中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人体,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则将造成人员伤害;如果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 于设备、建筑物、物体等,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它们的抵抗能力,则将造成设备、建筑物、物体的损坏。 4、在什么情况下,应由肇事者或有关人员负直接责任或主要责任?(自我责任) (1)直接责任者:指其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的人员。(2)主要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起主要作用的人员。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由肇事者或有关人员负直接责任或主要责任: ①违章指挥或违章作业、冒险作业造成事故的; ②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造成伤亡事故的; ③违反劳动纪律、擅自开动机械设备或擅自更改、拆除、毁坏、挪用安全装臵和设备,造成事故的。 5、在什么情况下有关领导应负领导责任? 领导责任者:指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有关领导应负领导责任: ①由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造成伤亡事故的; ②未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职工未经考试合格上岗操作造成伤亡事故的; ③机械设备超过检修期限或超负荷运行,或因设备有缺陷又不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 ④作业环境不安全,又未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 ⑤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尘毒治理和安全设施不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造成伤亡事故的。 6、应急培训和应急训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应急培训包括4方面基本内容 ①报警。②疏散。③火灾应急培训。④不同水平应急者培训。具体培训中通常将应急者分为5种水平进行培训,每一种水平都有相应的培训要求: a初级意识水平应急者;b初级操作水平应急者;c危险物质专业水平应急者;d危险物质专家水平应急者;e事故指挥者水平应急者。 (2)应急训练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基础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和自选科目训练4类。 ①基础训练。基础训练是应急队伍的基本训练内容之一,是确保完成各种应急救援任务的前提基础。基础训练主要是指队列训练、体能训练、防护装备和通讯设备的使用训练等内容。训练的目的是使应急人员具备良好的战斗意志和作风,熟练掌握个人防护装备的穿戴,通讯设备的使用等。 ②专业训练。专业技术关系到应急队伍的实战水平,是顺利执行应急救援任务的关键,也是训练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常识、堵源技术、抢运和清理消毒,以及现场急救等技术。通过训练使救援队伍具备一定的专业救援技术,有效地发挥救援作用。 ③战术训练。战术训练是救援队伍综合训练的重要内容和各项专业技术的综合运用,是提高救援队伍实践能力的必要措施。战术训练可分为班 6(组)战术训练和分队战术训练。通过训练,使各级指挥员和救援人员具备良好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实际应变能力。 ④自选课目训练。自选课目训练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开展如防化、气象、侦检技术、综合演练等项目的训练,进一步提高救援队伍的求援水平。 7、我国对事故调查和处理的分工有哪些规定? (1)轻伤、重伤事故,由企业负责人或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及工会成员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对一次重伤3人以上(含3人)的重伤事故,安全生产监督综合管理部门视情况进行调查。 (2)一般死亡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企业所在地区的市(或者相当于地区的市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综合管理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县(区)等以下企业发生死亡事故,地市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综合管理部门可视情况,委托县(市)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综合管理部门参加事故调查。 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综合管理部门委托下级安全生产监督综合管理部门参加调查时,原则上是委派下一级。 (3)重大死亡事故,按照企业的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综合管理部门、公安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对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可授权市(地)7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调查,报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复结案。 (4)特别重大事故,按照事故发生单位的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参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会同行业有关主管部门成立特大事故调查组,负责事故的调查工作。国务院认为应由国务院调查的特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组织成立国务院特大事故调查组。 (5)按照规定参加调查组的单位,因故不能参加事故调查时,已组成的调查组可继续进行调查工作。 (6)对重大死亡事故的调查,可邀请有关部门的专家参加。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参与重大伤亡事故调查,提供技术支持。 8、什么是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他损失的价值。 9、什么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在国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1986)中规定,属于下列情况者为直接原因: (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2)人的不安全行为。在国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1986)中规定,属于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7)其他。 10、选择事故预防对策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采取事故预防对策时,应能够: (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2)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3)处臵危险和危害物并减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4)预防生产装臵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条件的要求。 11、事故分类 (1)参照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86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其它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窒息。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主要讲事故类型,共分8类,一是顶板事故,二是瓦斯事故,三是机电事故,四是运输事故,五是放炮事故,六是水害事故,七是火灾事故,八是其它事故。 第二部分 顶板事故类案例 按采煤工作面(局部、大面积冒顶;压垮型、漏垮型、推垮型三类)、掘进工作面和巷道分类案例分析警示教育。 顶板事故是指在地下采煤过程中,因为顶板意外冒落造成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害、生产中止等事故。在实行综采之前,顶板事故在煤矿事故中占有很高的比例,高达75%。随着液压支架的使用及对顶板事故的研究和预防技术的深入,顶板事故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仍然是煤矿的主要灾害之一。因此说顶板事故预防仍显重要。 〈一〉巷道顶板事故多发生在掘进工作面(迎头)和巷道交岔口 〈二〉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多发生在:采煤工作面的局部冒顶是指作面两端的局部冒顶、放顶线附近的局部冒顶、靠煤壁的局部冒顶 案例一:巷道交岔口顶板(冒顶)事故案例 2000年8月15日兴隆庄煤矿死亡事故(顺槽交岔口) 一、事故发生时间:2000年8月15日13时25分 二、事故地点:4324下顺槽交岔口 三、事故发生单位:兴隆庄煤矿综掘队 四、事故经过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2000年8月15日上午10时20分,兴隆庄煤矿综掘队正常召开班前会,安排现场工作,出勤的所有人员全部进行了“六不准”签字。班长赵庆华等5人负责4324下顺槽调度车皮等工作;其余人员在4324下顺槽第一部皮带路搞卫生。13时25分,4324下顺槽交岔口处顶板突然冒落,将赵庆华等5人埋住。在场的通防队通风工路忠新发现后,立即跑到八采附房前打电话向通防队值班领导作了汇报。通防队值班人员又迅速汇报给调度室。 调度室接到电话后马上通知矿长金太等其他领导。13时30分,矿长金太、党委书记周寿成、安监处长谢家海带领部分职工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同时,矿领导作了具体分工,并向团公司调度室作了汇报。到达现场经认真勘察事故现场,根据现场实际,在顶板冒落区以外大约5m处采用打木垛、打支柱等措施加强支护,防止顶板冒落范围进一步扩大,确保了抢险人员的安全。在整个抢险过程中,矿长金太同志在井下全面统一指挥,将抢险队伍分成三个组,由党委书记周寿成、副矿长李徊平、安监处长谢家海分别带领抢险人员在三岔门处从三个不同方向,集中向冒顶区扒碴抢险。由于冒落的顶煤较多,且抢险是在大面积的空顶区内进行,给抢险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在组织抢险的同时,矿井的后勤、支援、服务等工作有序开展,副矿长来存良、王惠忠在调度室专门负责救援人员的组织、设备材料的调拨以及后勤的供应保障等工作的统一协调。副总以上领导分头负责材料设备的运输、安装以及救护医疗人员的组织工作。14时25分集团总经理莫立崎、党委书记孟宪昌、副经理王信、总工程师黄福昌等领导带领安监、生产、调度处室负责人赶到现场组织抢救,并根据现场实际积极采取确保抢险人员安全的有效措施。随后,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刘玉彬、副总经理杨德玉、魏恒泰亲自到兴隆庄矿调度室坐阵指挥。21时,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公茂泉等领导赶到现场,组织抢险。 为了使抢险工作能够安全顺利进行,我矿立即组织了抢险队伍。停止了综采一队等较近工作面的生产,将人员投入到抢险工作中;通知刚上井的早班人员立即下井参加抢险;并调集所存在矿的中层干部和地面单位及机关科室所有值班人员赶赴现场,分班轮流抢险。 在全体抢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于15日17时45分和19时20分,分别将张圣轩、李伟两同志从冒顶区救出,送医院抢救:于15日22时、16日零时6分、5时15分,将焦念云、赵庆华、王俊森三同志从冒顶区内救出,因伤过重死亡。 早7时,我矿立即召开了中层干部会,成立了事故分析小组、调查分析小组、安全生产小组、思想政治工作小组、事故善后处理小组,并积极配合联合调查组开展工作,进行事故调查。 五、事故原因分析和性质: 〈1〉事故现场概况: 4324下顺槽门口交岔点,位于该矿因采区下部,是4324工作面的运输顺槽,与四采下部运煤巷斜交,煤层总体为一向SE倾斜的单斜构造,沿运煤巷方向倾角8~120,沿顺槽方向倾角80,煤厚8.27m,裂隙发育易冒落。该交岔点为一皮带机头峒室,设计长15.2m,宽6.4m,高3.0m;使用锚网联合支护。顶锚采用φ2Omm长2.45m的无纵筋左旋螺纹钢树脂锚杆,每孔装CK2370树脂锚固剂一卷:钢带采用一条长6.2m的M型钢带,锚杆间距762m,排距80Omm,每帮采用4条φ2Omm,长1.8m无纵筋左旋螺纹钢锚轩支护,顶部及两帮均铺设金属网;另外,在巷道中间位臵布臵一路长6.5m的锚索,步距 12 3m。要求顶部锚杆锚固力不小于80kn,预紧力不小于15ON,锚索涨拉力不小于1Ot。 该巷于1999年12月开始施工,当施工至交岔点以里16m时,即机头铜室施工完毕后,发现巷道顶、底板移近量增加,顶板浅部离层增大,7天内最大达73mm为此,采取了在原有支护的基础上,按排距1.6,又加密两路长8.Om的锚索。 因生产接续需要,该巷道于2000年5月份暂停施工后,借助先进的窥镜对该处巷道顶煤离层情况进行了观测,发现其离层高度在2.7-2.9m范围内比较发育,随后对离层顶煤进行了打注浆锚杆,固化顶板,其注浆锚杆长度2.7m,按排距1.6阻,每排布臵4棵,共计压注水泥8.2t,对破碎顶煤起到了一定的固化作用。 进入8月份后,为满足皮带机头安装的需求,又对该处机头峒室采用长5m的18#槽钢配合8.Om长锚索进行加强支护,锚索排距为2.Om,每排打三棵,正中一棵垂直顶板布臵,两肩锚索分别向两侧偏斜300布臵,并在施工的3至11日对该处加固段进行了变形量观测。 事故发生后,对冒顶区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观测,冒顶区三岔门处沿4324下顺槽方向冒落长度为14.9m,四采区下部运煤巷方向为7.7m,其中在三岔门中间位臵上方顶板顶煤全部冒落,约有3.2m2:直接顶周边媒体呈近似自然拱状态冒落:顶板为泥岩,厚度为0.3m,巷道最大冒高为7m。 经现场勘察分析,实际煤层厚度达10.3m,较原预测煤厚8.27m明显加大。该处煤层倾角变大,由正常的6。增大为140,同时发现露出的直接顶明显含水。除冒顶区周边,共有14条锚杆在巷道冒落后露出部分杆体,且大 部分托杆盘及紧固螺丝完好,原施工的锚索12条悬在周边煤体冒落形成的近似自然拱上,锁具均已脱落,其余锚杆及锚索均随煤体落下。 本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97644.8元。〈2〉事故原因分析 1、对现场条件认识不清,技术管理不到位,巷道支护的措施针对性不强,是造成本次冒顶事故的直接原因。 在该处掘进时就早已发现该处顶底板移近量增大,顶板浅部离层增大,虽然采取了加密加长锚索,对离层顶板注浆固化等措施,但是仍不适应煤层增厚,煤层倾角变大,顶板有淋水造成煤层软化强度降低的实际需要。 2、现场施工信息反馈不及时,安全施工管理不到位,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该处巷道掘进时已发现异常,虽采取了多项加强支护的措施,但是采取的措施是否真正有效,没有确切依据;长锚索是否打到固定的顶板岩石中,锚索密度是否足够,没有质量监督返回的手段和依据;采取的多项支护措施不力。 3、对4324下顺槽机头峒室没有当做重点安全部位,安全监督检查不力,也是造成事故的一个原因。 该处煤层条件发生变化,同时巷道规格大,又是交岔点,但安全检查没有当成重点对待。事故发生前,对该处也没有进行认真的安全检查。 六、防范措施: 1、认真贯彻落实有关生产技术管理各项规定,以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巷道的设计施工,进行综合分析各种地质情况,应用地应力测试依据,选 择合理的支护参数,确保其安全有效。坚持不懈地抓好隐患排查工作,对重大隐患地点坚持集体会诊,共同制定安全有效的防范措施,并严格进行监督实施。 2、以整风的精神转变工作作风,严格落实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和深、严、细、实、紧的工作作风,重心下移,靠前指挥,及时解决安全问题。突出加强领导责任、职能管理责任、专业技术责任和安全监督责任的落实,充分体现重奖重罚,以强硬的措施抓好安全生产,努力实现依法、从严治矿。 3、加强对锚网支护的质量管理,并进一步强化检查验收制度,加强锚索的监测,对特殊地点要采取相应的特殊支护方式,要全面掌握地质资料,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在大断面峒室及交岔点附近布臵溜煤眼和其它峒室,必须对原有支护巷道采取切实有效的加强支护的措施,以确保安全生产。 4、迅速将本次事故情况传达到每一名职工,组织全矿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三大规程,接受事故教训,提高职工对顶板来压的判断能力,特别要加强对锚网支护工艺的探索和研究,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5、突出抓好工程质量、工作质量,穷实安全基础。按照“四定”、“三不”的原则,抓好不安全隐患的整改,特别要强化顶板管理,防患未然,确保安全。 6、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安全意识。深入开展“8.15”事故后,我们怎么办大讨论活动,查思想、查纪律、查作风、查制度、查隐患、查管理、反松懈、反事故,确保安全生产的“六查两反一确保”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广泛 深入地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引导职工举一反三,接受教训。特别是矿领导和区队、班组、各业务科室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坚持“装备、管理、培训”并重的原则,加大安全培训工作力度,积极采用脱产培训与业余培训相结合、专业培训与综合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强化安全意识,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切实把安全作为天字号大事来抓,认真吸取“8.15”事故的惨痛教训,迅速行动起来,痛定思痛,卧心尝胆,亡羊补牢,坚定信念,逆境奋起,坚定不移地推动矿井安全生产稳步发展。 案例 二、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案例 济宁二号井2001.5.08冒顶事故 2001年5月8日17时40分,兖矿集团公司济宁二号煤矿掘进一队43下01轨道顺槽迎头外1.7米处发生重大冒顶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1人重伤、1人轻伤。 一、事故简介:2001年5月份该队在4301轨顺施工,为沿空掘巷,净煤柱4米,煤厚2~5米。掘高3.0米,宽4.3米,锚网梁联合支护。顶采用¢20×2200mm锚杆,间排距800×800mm,¢10焊制的钢筋梯,顶帮使用金属网。¢15.24×6米锚索,间排2.1米,距迎头不大于3米。5月份地质资料提供,顶板泥岩厚度1.5~4m。 5月8日17时43分出现迎头外1.7m~7.4m处的冒顶事故,埋住5人,3人死亡、1人重伤、1人轻伤。现场观察冒落长度5.7米,冒高3米,宽5米,冒落体积85m3,迎头空锚索7.6米。 冒区锚杆全部坠落,冒落矸石为泥岩,发现该区内有0.9~1米的断层一条且有少许淋水。 二、原因分析:掘进一队不按照作业规程、补充措施进行施工,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安全办公会布臵的工作贯彻不力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业务保安不落实,安全监督检查不力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安全教育不到位、质量差,也是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 三、主要教训是: 1.违章作业,空锚索7.6米(3排6根)。2.发现有少许淋水,未按规定支设工字钢棚。3.工人违章作业,干部违章指挥。 四、思考: 1、锚索锚固顶板稳定岩石1米以上《支护规范》? 2、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断层、淋水),现场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如何采取措施?(应知应会、信息反馈) 案例三:采煤工作面大面积冒顶事故案例 单家村煤矿73144采煤工作面发生大面积冒顶事故 2001年4月5日6时40分,山东裕隆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单家村煤矿73144采煤工作面发生大面积冒顶事故(溜尾向上5米—13米,共8米),死亡1人。 原因分析:单体支柱迎山角度不够,工程质量差;工作面初采没有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现场管理混乱,重生产轻安全,在工作面丛柱没有配齐的情况下即投入生产;各级管理人员思想麻痹,安全第一思想树立不牢。 案例四:掘进工作面(迎头)顶板事故案例 泗河煤矿“5.13”顶板事故 2003年5月13日4时30分,微山湖矿业集团公司泗河煤矿发生一起顶板事故,造成1人死亡。 事故的直接原因:通过现场勘查和对有关人员的询问,查明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放完开帮炮后,死者王浩图违章作业,在排顶帮松动的喷体时,没有使用长把工具,没有坚持一人监护、一人操作的制度,由于站立的位臵不当,被身后侧上方折断冒落的喷体砸伤死亡。 事故的间接原因: 1、区队安全管理不到位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工区没有按照《1601集中皮带下山穿过轨道大巷时加强支护通知》进行施工。 2)提前贯通后,未制定安全技术、采取临时支护等可靠安全措施的情况下继续施工。 3)贯通处隐患多,未安排专人跟班负责,在放炮后未排险的情况下,多人穿越危险区。 4)工区班前班后会交接记录不详细,区队管理混乱。 2、矿安全管理不到位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1)对贯通后存在的安全隐患认识不足,没有采取有效安全措施。2)技术人员匮乏,掘进二工区没有配备技术人员。 3)矿对职工安全培训不到位,职工专业技能差,安全意识不强,自保互保意识差。 3、技术管理不到位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1)《1601集中皮带下山穿过轨道大巷时加强支护通知》编制不细,可操作性差。由于测量不准确,导致提前贯通。 2)贯通后没有及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3)没有严格执行作业规程贯彻学习制度,部分参加施工的工人没有学习签字。 4、矿安全检查部门检查不到位,对掘二工区没有措施继续施工没有采取停止施工的措施,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案例四:综放工作面端头顶板事故案例 2005年5月4日4:10分济三煤矿1303综放工作面综采二队胡正华事故 A、事故经过: 1303综放工作面位于一采区中部,西临13下02采空区,东临13下04采空区,南至开切眼,北至设计停采线。地面标高+34.4~±40.0m,平均+36.6m,井下标高-402m~-476m,平均-436m,工作面推进长度长面 847.9m,短面715.6m,面长分别是190.4m、135.6m,煤厚平均5.12m,倾角平均3°~5°。 胶顺超前支护采用3.8m花边钢梁垂直巷道支棚,棚距0.6~0.8m,超前支护长度不小于60m。胶顺端头特殊支护方式为跨前后部机头间使用花边抬棚,抬棚一梁三柱均匀支设,将跨转载机的花边梁托起,托住花边梁长度不小于200mm,前后部机头之间柱距0.8~1.0m,后部机头后侧单体不少于2棵。经过中国矿大教授对1303工作面冲击地压评估,正常顺槽内冲击指数为0.5,属中等冲击危险,缩面处小煤柱段冲击指数为0.6。 为确保1303工作面安全快速推进,矿采取了一系列的安全技术措施: 1、调整管理水平较高、职工素质较好的综采二队在1303工作面回采,在转面前进行了全员的规程培训考试,及格率100%。 2、根据矿压显现规律,及时改变了两巷支护方式,由1.0m双楔铰接一字梁改为5.0m花边一字梁。 3、坚持用电磁辐射仪和钻屑法,每天由专门人员对1303工作面进行监测。 4、矿专门安排了工作组跟班,现场指导,每个小班安排两个安监员现场跟班。 5、坚持每天下午3:00,由分管采煤的副矿长卫建清同志主持召开采煤专业平衡会,重点平衡、协调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05年5月4日夜班班前会副队长宋培田主持,有针对性地强调了井下安全,班长佘令军分工,由胡正华负责机头维护工作。由于副井治理,工人23:20现场交接班,接班后由各组长进行了安全检查,验收员对支护 情况进行了检测,共抽检十棵单体,合格率100%。正常割煤至4:10时割煤一刀60节,当煤机进机头返机至15#架时,前部运输机司机李伟在前部运输机5#架处发现有一根锚杆,随即通知煤机司机南风祥停止采煤机运转并闭锁前部运输机。此时听到一声较大的煤炮声,抬棚一字梁游动,砸在1#架处观察顶板的端头维护工胡正华的头部,端头司机李伟看到倒后,立即组织人员抢救,并通知调度室,4:40分升井后立即送往三院。矿副总工程师李学武、技术科副科长岳之顺、调度室主任崔庆林、安监处采掘科长于延岭、设计室主任刘保月立即到现场调查取证。5:00到三院进行紧急救治,随后矿长李位民、党委书记吴刚到达三院。7:30左右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孟宪昌、煤业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振平、调度室主任陈得俊到三院,同时安监局处长王学军、生产部副部长孙洪江到1303面查看现场。 B、事故原因分析: 1、1303面为济三煤矿第一个孤岛工作面,现已推进165m,距1303工作面泄水巷为30m,从145m开始压力显现明显增大,煤炮频繁,顶板最大移近量1.2m,两帮最大变形量1.0m左右,当煤机割完溜头回割到15#架时,空顶面积较大,造成端头应力集中,瞬间压力显现,随着顶板的震动,使煤壁前的第四棵单体压断,同时造成跨前机头抬棚向1#架游动,使抬棚南端一字梁位移崩弹,是砸伤胡正华的直接原因。 2、技术装备不高,现有的支护技术手段对孤岛采煤工作面两端头顶板管理未能实现完全有效控制,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3、为了加快1303工作面的推进速度,确保河堤的治理,矿决定从5月2日中班由综采二队进入1303面进行回采,工人对作业场所的环境不熟悉,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 4、一字梁端头安全余量小,受动压影响端头滑出,是造成事故的又一原因。 C、防范措施: 1、煤机割两端头到达20#架支架或拉移排头支架时,必须停电闭锁,由班组长及现场跟班人员仔细观察端头支护情况,确认无误后,由班长安排所有胶顺超前支护段内的人员撤至3#架以上方可开机。 2、端头及超前支护单体必须支设规范,杜绝受侧压。所有在用单体必须保证可靠完好,严禁使用缺爪、短爪和自卸的单体。3、1#架侧跨前后部机头抬棚必须使用合适的花边工字钢,保证一梁三柱,刚性接触面必须增加木垫板防滑,并且一字梁到花边工字钢抬棚边缘不能低于100mm。 4、积极进行科研攻关,研究适应孤岛工作面回采期间的端头和超前支护方式。 第三部分 瓦斯(煤尘)事故类案例 事故类有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煤岩与瓦斯突出、中毒窒息。案例一:煤仓瓦斯爆炸事故案例 山东省七五生建煤矿-624水平煤仓瓦斯爆炸 2001年11月18日9时50分,山东省七五生建煤矿-624水平煤仓瓦斯爆炸,死亡4人、重伤1人。 原因分析:煤仓内长期滞留煤炭造成煤炭自燃,释放出以甲烷为主的多种可燃(爆)气体,并达到爆炸浓度,煤炭自燃火源引起爆炸,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在煤仓使用过程中,矿通防管理存在漏洞(明知矿井煤炭自然发火期较短,对仓内长期积煤易自燃而未采取措施),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初步设计修改时,设计部门没有对其中一长期不用的放煤口防积煤自燃的措施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案例二:煤尘爆炸事故案例 济三煤矿“2.8”煤尘爆炸事故 2004年2月8日21时57分,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三号煤矿43下04综放工作面发生一起煤尘爆炸事故,死亡2人,受伤16人,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9.4万元。 直接原因:跟班副队(区)长公衍臣违章指挥,放炮员张兴国违章放炮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1、煤尘爆炸指数41.15%,具有爆炸危险性。 2、据调查,16时左右在43下04工作面40#架附近放下一块矸石(2×1.5×0.5米左右),矸石放下后用溜子拉到3号架附近。16时20分左右,班长海利向副队长公衍臣提议放糊炮(裸露爆破)将石头崩碎,被当班安检员刘庆风制止。约21时50分左右,公衍臣再次督促放炮员张兴国将石头处理掉。张兴国在石头上部中央位臵放了三块炸药,用炮泥糊上,准备好后撤至七十号架附近,拧动放炮器放炮,随即工案例一:巷道交岔口顶板(冒顶)事故案例 2000年8月15日兴隆庄煤矿死亡事故(顺槽交岔口) 一、事故发生时间:2000年8月15日13时25分 二、事故地点:4324下顺槽交岔口 三、事故发生单位:兴隆庄煤矿综掘队 四、事故经过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2000年8月15日上午10时20分,兴隆庄煤矿综掘队正常召开班前会,安排现场工作,出勤的所有人员全部进行了“六不准”签字。班长赵庆华等5人负责4324下顺槽调度车皮等工作;其余人员在4324下顺槽第一部皮带路搞卫生。13时25分,4324下顺槽交岔口处顶板突然冒落,将赵庆华等5人埋住。在场的通防队通风工路忠新发现后,立即跑到八采附房前打电话向通防队值班领导作了汇报。通防队值班人员又迅速汇报给调度室。 调度室接到电话后马上通知矿长金太等其他领导。13时30分,矿长金太、党委书记周寿成、安监处长谢家海带领部分职工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同时,矿领导作了具体分工,并向团公司调度室作了汇报。到达现场经认真勘察事故现场,根据现场实际,在顶板冒落区以外大约5m处采用打木垛、打支柱等措施加强支护,防止顶板冒落范围进一步扩大,确保了抢险人员的安全。在整个抢险过程中,矿长金太同志在井下全面统一指挥,将抢险队伍 24 分成三个组,由党委书记周寿成、副矿长李徊平、安监处长谢家海分别带领抢险人员在三岔门处从三个不同方向,集中向冒顶区扒碴抢险。由于冒落的顶煤较多,且抢险是在大面积的空顶区内进行,给抢险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在组织抢险的同时,矿井的后勤、支援、服务等工作有序开展,副矿长来存良、王惠忠在调度室专门负责救援人员的组织、设备材料的调拨以及后勤的供应保障等工作的统一协调。副总以上领导分头负责材料设备的运输、安装以及救护医疗人员的组织工作。14时25分集团总经理莫立崎、党委书记孟宪昌、副经理王信、总工程师黄福昌等领导带领安监、生产、调度处室负责人赶到现场组织抢救,并根据现场实际积极采取确保抢险人员安全的有效措施。随后,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刘玉彬、副总经理杨德玉、魏恒泰亲自到兴隆庄矿调度室坐阵指挥。21时,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公茂泉等领导赶到现场,组织抢险。 为了使抢险工作能够安全顺利进行,我矿立即组织了抢险队伍。停止了综采一队等较近工作面的生产,将人员投入到抢险工作中;通知刚上井的早班人员立即下井参加抢险;并调集所存在矿的中层干部和地面单位及机关科室所有值班人员赶赴现场,分班轮流抢险。 在全体抢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于15日17时45分和19时20分,分别将张圣轩、李伟两同志从冒顶区救出,送医院抢救:于15日22时、16日零时6分、5时15分,将焦念云、赵庆华、王俊森三同志从冒顶区内救出,因伤过重死亡。 早7时,我矿立即召开了中层干部会,成立了事故分析小组、调查分析小组、安全生产小组、思想政治工作小组、事故善后处理小组,并积极配合联合调查组开展工作,进行事故调查。 五、事故原因分析和性质: 〈1〉事故现场概况: 4324下顺槽门口交岔点,位于该矿因采区下部,是4324工作面的运输顺槽,与四采下部运煤巷斜交,煤层总体为一向SE倾斜的单斜构造,沿运煤巷方向倾角8~120,沿顺槽方向倾角80,煤厚8.27m,裂隙发育易冒落。该交岔点为一皮带机头峒室,设计长15.2m,宽6.4m,高3.0m;使用锚网联合支护。顶锚采用φ2Omm长2.45m的无纵筋左旋螺纹钢树脂锚杆,每孔装CK2370树脂锚固剂一卷:钢带采用一条长6.2m的M型钢带,锚杆间距762m,排距80Omm,每帮采用4条φ2Omm,长1.8m无纵筋左旋螺纹钢锚轩支护,顶部及两帮均铺设金属网;另外,在巷道中间位臵布臵一路长6.5m的锚索,步距3m。要求顶部锚杆锚固力不小于80kn,预紧力不小于15ON,锚索涨拉力不小于1Ot。 该巷于1999年12月开始施工,当施工至交岔点以里16m时,即机头铜室施工完毕后,发现巷道顶、底板移近量增加,顶板浅部离层增大,7天内最大达73mm为此,采取了在原有支护的基础上,按排距1.6,又加密两路长8.Om的锚索。 因生产接续需要,该巷道于2000年5月份暂停施工后,借助先进的窥镜对该处巷道顶煤离层情况进行了观测,发现其离层高度在2.7-2.9m范围内比较发育,随后对离层顶煤进行了打注浆锚杆,固化顶板,其注浆锚杆长度2.7m,按排距1.6阻,每排布臵4棵,共计压注水泥8.2t,对破碎顶煤起到了一定的固化作用。 进入8月份后,为满足皮带机头安装的需求,又对该处机头峒室采用长5m的18#槽钢配合8.Om长锚索进行加强支护,锚索排距为2.Om,每排打三棵, 正中一棵垂直顶板布臵,两肩锚索分别向两侧偏斜300布臵,并在施工的3至11日对该处加固段进行了变形量观测。 事故发生后,对冒顶区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观测,冒顶区三岔门处沿4324下顺槽方向冒落长度为14.9m,四采区下部运煤巷方向为7.7m,其中在三岔门中间位臵上方顶板顶煤全部冒落,约有3.2m2:直接顶周边媒体呈近似自然拱状态冒落:顶板为泥岩,厚度为0.3m,巷道最大冒高为7m。 经现场勘察分析,实际煤层厚度达10.3m,较原预测煤厚8.27m明显加大。该处煤层倾角变大,由正常的6。增大为140,同时发现露出的直接顶明显含水。除冒顶区周边,共有14条锚杆在巷道冒落后露出部分杆体,且大部分托杆盘及紧固螺丝完好,原施工的锚索12条悬在周边煤体冒落形成的近似自然拱上,锁具均已脱落,其余锚杆及锚索均随煤体落下。 本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97644.8元。〈2〉事故原因分析 1、对现场条件认识不清,技术管理不到位,巷道支护的措施针对性不强,是造成本次冒顶事故的直接原因。 在该处掘进时就早已发现该处顶底板移近量增大,顶板浅部离层增大,虽然采取了加密加长锚索,对离层顶板注浆固化等措施,但是仍不适应煤层增厚,煤层倾角变大,顶板有淋水造成煤层软化强度降低的实际需要。 2、现场施工信息反馈不及时,安全施工管理不到位,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该处巷道掘进时已发现异常,虽采取了多项加强支护的措施,但是采取的措施是否真正有效,没有确切依据;长锚索是否打到固定的顶板岩石中,锚索密度是否足够,没有质量监督返回的手段和依据;采取的多项支护措施不力。 3、对4324下顺槽机头峒室没有当做重点安全部位,安全监督检查不力,也是造成事故的一个原因。 该处煤层条件发生变化,同时巷道规格大,又是交岔点,但安全检查没有当成重点对待。事故发生前,对该处也没有进行认真的安全检查。 六、防范措施: 1、认真贯彻落实有关生产技术管理各项规定,以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巷道的设计施工,进行综合分析各种地质情况,应用地应力测试依据,选择合理的支护参数,确保其安全有效。坚持不懈地抓好隐患排查工作,对重大隐患地点坚持集体会诊,共同制定安全有效的防范措施,并严格进行监督实施。 2、以整风的精神转变工作作风,严格落实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和深、严、细、实、紧的工作作风,重心下移,靠前指挥,及时解决安全问题。突出加强领导责任、职能管理责任、专业技术责任和安全监督责任的落实,充分体现重奖重罚,以强硬的措施抓好安全生产,努力实现依法、从严治矿。 3、加强对锚网支护的质量管理,并进一步强化检查验收制度,加强锚索的监测,对特殊地点要采取相应的特殊支护方式,要全面掌握地质资料,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在大断面峒室及交岔点附近布臵溜煤眼和其它峒室,必须对原有支护巷道采取切实有效的加强支护的措施,以确保安全生产。 4、迅速将本次事故情况传达到每一名职工,组织全矿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三大规程,接受事故教训,提高职工对顶板来压的判断能力,特别要加强对锚网支护工艺的探索和研究,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5、突出抓好工程质量、工作质量,穷实安全基础。按照“四定”、“三不”的原则,抓好不安全隐患的整改,特别要强化顶板管理,防患未然,确保安全。 6、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安全意识。深入开展“8.15”事故后,我们怎么办大讨论活动,查思想、查纪律、查作风、查制度、查隐患、查管理、反松懈、反事故,确保安全生产的“六查两反一确保”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广泛深入地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引导职工举一反三,接受教训。特别是矿领导和区队、班组、各业务科室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坚持“装备、管理、培训”并重的原则,加大安全培训工作力度,积极采用脱产培训与业余培训相结合、专业培训与综合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强化安全意识,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切实把安全作为天字号大事来抓,认真吸取“8.15”事故的惨痛教训,迅速行动起来,痛定思痛,卧心尝胆,亡羊补牢,坚定信念,逆境奋起,坚定不移地推动矿井安全生产稳步发展。 案例 二、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案例 济宁二号井2001.5.08冒顶事故 2001年5月8日17时40分,兖矿集团公司济宁二号煤矿掘进一队43下01轨道顺槽迎头外1.7米处发生重大冒顶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1人重伤、1人轻伤。 一、事故简介:2001年5月份该队在4301轨顺施工,为沿空掘巷,净煤柱4米,煤厚2~5米。掘高3.0米,宽4.3米,锚网梁联合支护。顶采用¢20×2200mm锚杆,间排距800×800mm,¢10焊制的钢筋梯,顶帮使用金属网。¢15.24×6米锚索,间排2.1米,距迎头不大于3米。5月份地质资料提供,顶板泥岩厚度1.5~4m。 5月8日17时43分出现迎头外1.7m~7.4m处的冒顶事故,埋住5人,3人死亡、1人重伤、1人轻伤。现场观察冒落长度5.7米,冒高3米,宽5米,冒落体积85m3,迎头空锚索7.6米。 冒区锚杆全部坠落,冒落矸石为泥岩,发现该区内有0.9~1米的断层一条且有少许淋水。 二、原因分析:掘进一队不按照作业规程、补充措施进行施工,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安全办公会布臵的工作贯彻不力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业务保安不落实,安全监督检查不力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安全教育不到位、质量差,也是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 三、主要教训是: 1.违章作业,空锚索7.6米(3排6根)。2.发现有少许淋水,未按规定支设工字钢棚。3.工人违章作业,干部违章指挥。 四、思考: 1、锚索锚固顶板稳定岩石1米以上《支护规范》? 2、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断层、淋水),现场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如何采取措施?(应知应会、信息反馈) 案例三:采煤工作面大面积冒顶事故案例 单家村煤矿73144采煤工作面发生大面积冒顶事故 2001年4月5日6时40分,山东裕隆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单家村煤矿73144采煤工作面发生大面积冒顶事故(溜尾向上5米—13米,共8米),死亡1人。 原因分析:单体支柱迎山角度不够,工程质量差;工作面初采没有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现场管理混乱,重生产轻安全,在工作面丛柱没有配齐的情况下即投入生产;各级管理人员思想麻痹,安全第一思想树立不牢。 案例四:掘进工作面(迎头)顶板事故案例 泗河煤矿“5.13”顶板事故 2003年5月13日4时30分,微山湖矿业集团公司泗河煤矿发生一起顶板事故,造成1人死亡。 事故的直接原因:通过现场勘查和对有关人员的询问,查明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放完开帮炮后,死者王浩图违章作业,在排顶帮松动的喷体时,没有使用长把工具,没有坚持一人监护、一人操作的制度,由于站立的位臵不当,被身后侧上方折断冒落的喷体砸伤死亡。 事故的间接原因: 1、区队安全管理不到位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工区没有按照《1601集中皮带下山穿过轨道大巷时加强支护通知》进行施工。 2)提前贯通后,未制定安全技术、采取临时支护等可靠安全措施的情况下继续施工。 3)贯通处隐患多,未安排专人跟班负责,在放炮后未排险的情况下,多人穿越危险区。 4)工区班前班后会交接记录不详细,区队管理混乱。 2、矿安全管理不到位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1)对贯通后存在的安全隐患认识不足,没有采取有效安全措施。2)技术人员匮乏,掘进二工区没有配备技术人员。 3)矿对职工安全培训不到位,职工专业技能差,安全意识不强,自保互保意识差。 3、技术管理不到位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1)《1601集中皮带下山穿过轨道大巷时加强支护通知》编制不细,可操作性差。由于测量不准确,导致提前贯通。 2)贯通后没有及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3)没有严格执行作业规程贯彻学习制度,部分参加施工的工人没有学习签字。 4、矿安全检查部门检查不到位,对掘二工区没有措施继续施工没有采取停止施工的措施,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案例四:综放工作面端头顶板事故案例 2005年5月4日4:10分济三煤矿1303综放工作面综采二队胡正华事故 A、事故经过: 1303综放工作面位于一采区中部,西临13下02采空区,东临13下04采空区,南至开切眼,北至设计停采线。地面标高+34.4~±40.0m,平均+36.6m,井下标高-402m~-476m,平均-436m,工作面推进长度长面847.9m,短面715.6m,面长分别是190.4m、135.6m,煤厚平均5.12m,倾角平均3°~5°。 胶顺超前支护采用3.8m花边钢梁垂直巷道支棚,棚距0.6~0.8m,超前支护长度不小于60m。胶顺端头特殊支护方式为跨前后部机头间使用花边抬棚,抬棚一梁三柱均匀支设,将跨转载机的花边梁托起,托住花边梁长度不小于200mm,前后部机头之间柱距0.8~1.0m,后部机头后侧单体不少于2棵。经过中国矿大教授对1303工作面冲击地压评估,正常顺槽内冲击指数为0.5,属中等冲击危险,缩面处小煤柱段冲击指数为0.6。 为确保1303工作面安全快速推进,矿采取了一系列的安全技术措施: 1、调整管理水平较高、职工素质较好的综采二队在1303工作面回采,在转面前进行了全员的规程培训考试,及格率100%。 2、根据矿压显现规律,及时改变了两巷支护方式,由1.0m双楔铰接一字梁改为5.0m花边一字梁。 3、坚持用电磁辐射仪和钻屑法,每天由专门人员对1303工作面进行监测。 4、矿专门安排了工作组跟班,现场指导,每个小班安排两个安监员现场跟班。 5、坚持每天下午3:00,由分管采煤的副矿长卫建清同志主持召开采煤专业平衡会,重点平衡、协调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05年5月4日夜班班前会副队长宋培田主持,有针对性地强调了井下安全,班长佘令军分工,由胡正华负责机头维护工作。由于副井治理,工人23:20现场交接班,接班后由各组长进行了安全检查,验收员对支护情况进行了检测,共抽检十棵单体,合格率100%。正常割煤至4:10时割煤一刀60节,当煤机进机头返机至15#架时,前部运输机司机李伟在前部运输机5#架处发现有一根锚杆,随即通知煤机司机南风祥停止采煤机运转并闭锁前部运输机。此时听到一声较大的煤炮声,抬棚一字梁游动,砸在1#架处观察顶板的端头维护工胡正华的头部,端头司机李伟看到倒后,立即组织人员抢救,并通知调度室,4:40分升井后立即送往三院。矿副总工程师李学武、技术科副科长岳之顺、调度室主任崔庆林、安监处采掘科长于延岭、设计室主任刘保月立即到现场调查取证。5:00到三院进行紧急救治,随后矿长李位民、党委书记吴刚到达三院。7:30左右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孟宪昌、煤业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振平、调度室主任陈得俊到三院,同时安监局处长王学军、生产部副部长孙洪江到1303面查看现场。 B、事故原因分析: 1、1303面为济三煤矿第一个孤岛工作面,现已推进165m,距1303工作面泄水巷为30m,从145m开始压力显现明显增大,煤炮频繁,顶板最大移近量1.2m,两帮最大变形量1.0m左右,当煤机割完溜头回割到15#架 时,空顶面积较大,造成端头应力集中,瞬间压力显现,随着顶板的震动,使煤壁前的第四棵单体压断,同时造成跨前机头抬棚向1#架游动,使抬棚南端一字梁位移崩弹,是砸伤胡正华的直接原因。 2、技术装备不高,现有的支护技术手段对孤岛采煤工作面两端头顶板管理未能实现完全有效控制,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3、为了加快1303工作面的推进速度,确保河堤的治理,矿决定从5月2日中班由综采二队进入1303面进行回采,工人对作业场所的环境不熟悉,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 4、一字梁端头安全余量小,受动压影响端头滑出,是造成事故的又一原因。 C、防范措施: 1、煤机割两端头到达20#架支架或拉移排头支架时,必须停电闭锁,由班组长及现场跟班人员仔细观察端头支护情况,确认无误后,由班长安排所有胶顺超前支护段内的人员撤至3#架以上方可开机。 2、端头及超前支护单体必须支设规范,杜绝受侧压。所有在用单体必须保证可靠完好,严禁使用缺爪、短爪和自卸的单体。3、1#架侧跨前后部机头抬棚必须使用合适的花边工字钢,保证一梁三柱,刚性接触面必须增加木垫板防滑,并且一字梁到花边工字钢抬棚边缘不能低于100mm。 4、积极进行科研攻关,研究适应孤岛工作面回采期间的端头和超前支护方式。 第三部分 瓦斯(煤尘)事故类案例 事故类有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煤岩与瓦斯突出、中毒窒息。案例一:煤仓瓦斯爆炸事故案例 山东省七五生建煤矿-624水平煤仓瓦斯爆炸 2001年11月18日9时50分,山东省七五生建煤矿-624水平煤仓瓦斯爆炸,死亡4人、重伤1人。 原因分析:煤仓内长期滞留煤炭造成煤炭自燃,释放出以甲烷为主的多种可燃(爆)气体,并达到爆炸浓度,煤炭自燃火源引起爆炸,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在煤仓使用过程中,矿通防管理存在漏洞(明知矿井煤炭自然发火期较短,对仓内长期积煤易自燃而未采取措施),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初步设计修改时,设计部门没有对其中一长期不用的放煤口防积煤自燃的措施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案例二:煤尘爆炸事故案例 济三煤矿“2.8”煤尘爆炸事故 2004年2月8日21时57分,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三号煤矿43下04综放工作面发生一起煤尘爆炸事故,死亡2人,受伤16人,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9.4万元。 直接原因:跟班副队(区)长公衍臣违章指挥,放炮员张兴国违章放炮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1、煤尘爆炸指数41.15%,具有爆炸危险性。 2、据调查,16时左右在43下04工作面40#架附近放下一块矸石(2×1.5×0.5米左右),矸石放下后用溜子拉到3号架附近。16时20分左右,班长海利向副队长公衍臣提议放糊炮(裸露爆破)将石头崩碎,被当班安检员刘庆风制止。约21时50分左右,公衍臣再次督促放炮员张兴国将石头处理掉。张兴国在石头上部中央位臵放了三块炸药,用炮泥糊上,准备好后撤至七十号架附近,拧动放炮器放炮,随即工作面发生爆炸。 3、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布的《煤矿安全规程》第328条规定“严禁裸露爆破”。 4、事故现场勘察发现的表象符合煤尘爆炸特征。 5、兖矿集团济宁三号煤矿43下04综放工作面“2.8”爆炸事故专家技术报告。 间接原因: 1、综合防尘措施不完善,矿排查出的隐患不能得到监控和整改落实是事故主要原因。 通过查阅济三煤矿“每周专业隐患排查”资料发现,济三煤矿自2004年1月7日—2月11日(共六个周)“济三煤矿上周通防专业隐患落实情况表”中每周都提出了如下隐患“43下04工作面煤尘大,用好煤机内外喷 雾、架间喷雾和放煤喷雾,加强工作面煤尘冲刷。”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说明了隐患没有得到整改落实,没有做到时间、人员、项目、监督四落实,工序控制、过程控制存在严重问题等。 《济三煤矿43下04综放面作业规程》第32页中规定:“工作面进行煤层超前注水”,矿实际没有按照作业规程规定对工作面煤层进行超前注水。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制定的《煤矿安全规程执行办法》第25条规定:采煤工作面有特殊情况报公司批准后可不采取煤层注水措施。但该矿在没有上报集团公司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决定43下04综放工作面不进行煤层注水。 2、矿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是事故发生的又一主要原因。“济三煤矿上周通防专业隐患落实情况表”连续六周提出了43下04综放工作面的综合防尘工作存在问题,没有引起矿管理人员的重视,隐患没有得到整改;区队干部违章指挥,职工违章作业,充分反映了济三煤矿存在重生产轻安全、重生产轻安全教育培训、干部职工安全意识差的现象。工作面违章放糊炮,现场的区队干部及工人意识不到不安全行为所带来的事故隐患,也没人制止这种严重违章行为;此外,放炮时工作人员也未按照《43下04综放工作面过断层响震动炮安全措施》的规定撤出工作面,放炮安全距离不够,这些都反映出济三煤矿安全管理不到位、职工互保联保意识差、在职工安全教育方面存在漏洞,从而导致了本次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 3、安监人员配备不足、安全检查人员缺位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济三煤矿现有3个采煤面、15-19个掘进迎头,现有安监人员数量不足(61人),不能做到跟班检查,违反了《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三)款的规定。 当班安监员刘庆凤曾于事故发生当班的16时20分左右、16时40分左右两次阻止了班长海利、放炮员张兴国等人的违章指挥、违章放炮的行为。但在21时40分左右,安监员为了按规定到井底车场维持秩序,离开了工作面。安监人员配备不足、安全检查缺位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4、《43下04综放面作业规程》中没有规定采煤工作面出现大块矸石时如何处理,是事故发生的一个原因 案例三:煤尘爆炸事故案例 七台河东风煤矿“2005.11·27”特大煤尘爆炸事故 伤亡人数:171人(井下169人,地面2 人) 矿井概况: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于1956年建井,1972年建矿,年核定生产能力50万吨,实际生产能力50万吨/年。该矿为高瓦斯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每分钟22.28立方米。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共5条井筒,4个风井,矿井总入风量6442立方米/分。 该矿是高瓦斯矿井,各煤层煤尘爆炸指数高达32.3%~35.2%、具有强爆炸性。 事故经过:11月27日21时40分,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发生井下爆炸事故,事故发生时共有244人在井下作业。据东风煤矿值班领导总工程师姜恒本介绍,当晚21时许,他听到一声巨响,随即便与井下通讯中断。派人查看发现,皮带机房已被摧毁,井颈塌陷。同时,主扇已停 止运转,防爆门及反风设施严重破坏。经过紧急抢修,22时40分,地面供电系统恢复供电,由于主扇受爆炸冲击,风门及防爆门受损,经过修复,28日3时25分矿井主扇正式启动。 事故原因: 一是关于采掘部署。该矿事故发生前的实际生产安排反映出重产量、抢进度、轻安全的问题,年产能力仅50万吨的矿井,布臵了3个采区、6个采煤工作面和16个掘进工作面。采掘失调、接替紧张,下山采区没有形成正规生产系统,为了多出煤,在一个采区内布臵多个采掘工作面同时作业,事故发生后,大量人员被困,伤亡惨重。 二是关于“一通三防”。该矿是高瓦斯矿井,各煤层煤尘爆炸指数高达32.3%~35.2%、具有强爆炸性。面对这样灾害严重的矿井,忽视了“一通三防”方面的重大隐患。经过初步分析,这起事故可能是煤尘爆炸,而且伤亡人数多,有些采区的矿工全部遇难,说明防尘工作不到位,措施不落实,井下煤尘浓度超标,隔爆设施不符合要求,没有起到隔爆作用。 三是关于劳动管理。矿井劳动组织管理极其混乱,职工考勤制度不规范、执行不严格,提前升井现象十分普遍;下井登记、检身和矿灯发放管理混乱,甚至有的职工不经过检身就下井。井下一个班作业人员高达近三百人,造成事故的扩大。 四是放炮管理混乱。违犯了放炮管理制度 五是矿井综合防尘管理不到位 案例四:掘进工作面局部煤尘爆炸事故案例 微山湖矿业集团欢城煤矿一号井32405运输巷掘进迎头生局部煤尘爆 炸事故 2005年6月20日19时40分,微山湖矿业集团欢城煤矿一号井32405运输巷掘进迎头,发生局部煤尘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2人重伤,7人轻伤。 1、温州第二井巷工程公司驻鲁工程处欢城一号井项目部现场违章指挥、违章放炮引起局部煤尘爆炸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1)3上煤层煤尘爆炸指数为38.45%,具有爆炸性。 (2)综合防尘措施不齐全。32405运输巷迎头煤电钻钻杆,一根长2米,为实心;一根长1.1米,为空心,煤电钻无连接水装臵,干打眼。联络巷内刮板运输机转载点、耙矸机出矸口无喷雾装臵。放掏心眼、掏槽眼前后均未冲尘。 (3)《32405运输巷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规定“起爆顺序为:先掏槽眼,后起爆周边眼,利用毫秒延期电雷管的性能,一次性联连线放炮。”《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百二十一条规定“在掘进工作面应全断面一次起爆,不能全断面一次起爆的,必须采取安全措施。”而事故发生时,迎头共打了17个眼,全部装了药,先放掏心眼1个(作业规程中未设计该眼),又放掏槽眼4个。掏心眼装了5块药,掏槽眼装了4块药。放掏槽眼时发生了事故。发生局部煤尘爆炸事故是因为放完掏心眼后,放掏槽眼时掏槽眼最小抵抗线不足造成炸药爆燃,引爆原、次生煤尘。 2、现场放炮管理混乱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1)有7个已装药的炮眼,雷管脚线均未扭结。 41(2)《32405运输巷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规定:“放炮母线必须使用导电性能好的绝缘双线”而现场采用的是普通电话线。 (3)装药量与炮眼//和《32405运输巷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爆破说明图中规定的不符。作业规程中未设计掏心眼。掏槽眼装了4块药,而作业规程中规定为2块药。 (4)《32405运输巷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中规定警戒距放炮地点直巷不少于100m,拐弯巷不少于70m。而现场警戒线距放炮地点直巷80m,拐弯巷35m。 (5)在同一工作面两种炸药混用。 第四部分 机电事故类案例: 按触电、设施(设备)伤人分析 案例一:触电(井下电钳维修)事故案例 北宿煤矿“8.8”触电事故 2001年8月8日3时20分,兖矿集团北宿煤矿开采工区7702上中巷一井下电钳工违章带电处理溜子开关时触电死亡。 一、事故时间:2001年8月8日夜班3时20分 二、事故地点:7702上中巷 三、事故经过 2001年8月8日夜班,开采工区值班人员21:00召开班前会,学习了矿有关文件,并结合文件精神强调了劳动纪律,下达了严禁坐皮带和加强 42 火药雷管管理的规定,结合工作面上的具体情况,强调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3时20分,值班人员接井下电话,汇报维修工颜培会在7702上中巷处理溜子开关时触电,情况严重,正在抢救。4时30分抢救人员将颜培会抬出,中途与前来抢救的医生相遇,医生又进行了就地抢救,经抢救无效死亡。 四、原因分析 1、死者本人违章带电作业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颜培会身为维修电工,违反电器维修规定,无视停送电制度,带电作业,导致触电身亡。 2、矿井机电管理制度落实不严格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薄弱,对职工安全教育不够,特殊岗位工种用人不严格,矿井安全监督检查不够,未给职工创造出一个自觉遵章守纪的氛围。 3、区队安全管理不到位,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区队对重要岗位工种缺乏约束机制,特殊岗位人员任用制度混乱,对职工安全教育不力,职工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较差,自主保安意识淡薄。 4、有关业务科室对业务指导不到位,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五、预防措施 1、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吸取教训,紧急行动,查找不足,整顿作风,坚决遏止各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2、按照分门别类、分布实施的原则,立即对瓦检工、维修工、电钳工、绞车司机、放炮员等特殊工种和专业人员重新登记造册,进行集中培训,全面整顿,严格考核,确保培训质量,对考核不合格者,坚决不允许上岗。 3、按照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山东省矿井安全整顿40条要求,认真排查顶班、机电、运输、一通三防、火工放炮、防治水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不断规范机电秩序,对照岗位责任制的规定和存在的问题,逐条落实整改,确保实现安全生产。 4、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各级安监部门和专群安监员,加强矿井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并严格按照规定,加强对薄弱环节、薄弱时间、薄弱环节的监督检查。 案例二:供电系统(地面电气试验)触电事故案例 鲍店煤矿“7.7”机电事故(张立勇触电死亡事故) 一、事故时间:2003年7月7日9时40分 二、事故地点:鲍店煤矿机电设备库 三、事故经过 2003年7月7日7时30分,机电科副科长杜开岗主持全科班前会,要求各专业组分别安排本组工作,并强调了有关安全事项。科班前会结束后,电气试验组组长刘西国安排对设备库内5台待下井的BGP〃9L〃6G高防馈电开关进行电气试验,并简单布臵了工作任务。在准备试验仪器时,发现缺少一个交流接触器,刘西国便联系去材料房领取。 本组工人赵晓东、毛义仁、刘夫军、张立勇、王广强(见习生)5人按照组长刘西国安排,先后将试验用仪器运到设备库后,分别进行试验前的 接线工作。设备库内有一配电盘,用配电盘上的备用空气开关DZ10T-100/300控制BQD20-80N开关,试验电源从BQD20-80N开关上接线。配电盘总开关停电后,赵晓东和刘夫军先从BQD20-80N开关接好去调压器的380V电源线,两人又从调压器的输出端接出110V负荷线,张立勇从调压器的电源侧输入端子引出380V的电源线,接在升流器上。由刘夫军和见习生王广强调整调压器输出电压到110V后,停电。由赵晓东将110V 电源接到高防开关互感器二次侧的保险座上,作为试验的操作电源,然后送电,赵晓东作开关面板自检试验,毛义仁记录。先后做了漏电、过流、短路、分段手动分合旋钮等自检试验。9时15分左右,上述自检试验完成后,赵晓东喊停电,刘夫军也跟随喊了一声停电,王广强便去停墙壁上的空气开关。 9时40分,刘希国拿着交流接触器走到设备库房门口,发现张立勇被电击倒,立即拉下空气开关电源,刘希国带领赵晓东、毛义仁立即进行现场抢救,实施人工呼吸;同时,刘夫军向机电科汇报,机电科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经矿医院、集团公司医院的努力抢救,于11时17分抢救无效死亡。 四、原因分析 (一)张立勇本人自主保安意识差,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矿“关于加强停送电管理的规定”进行验电,在没有确认是否停电的情况下,用双手同时拿起两个线头,导致触电,属违章操作。 (二)经现场调查和分析,由于见习生王广强是2003年4月底才分配到电气试验组见习,本人没有独立操作能力,在听到“停电”的喊声后,45 即去操作空气开关,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将墙壁上的空气开关真正分离(现场所有人员都没有听到空气开关断开的声音),电源并未真正切断,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三)组长刘西国违反“电气试验工操作规程”第五条“试验前工作负责人应对全体人员详细布臵试验内容和安全注意事项,试验人员要有明确分工,坚守岗位,各行其责”的规定,对试验工作没有进行布臵和分工,也没有安排安全注意事项,本人根本没有去工作现场检查和安排布臵,属于严重的失职,对事故应负有重要的现场管理责任。 (四)现场管理混乱。 1.现场各种试验仪器、设备摆放混乱,各种电缆明接头裸露较多。2.现场缺乏有效的监护,职工自保、互保意识淡薄,在见习生王广强进行停电操作时,没有人进行监督和监护。 3.现场设备未安设漏电保护。 (五)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操作规程在现场落实不力。 (六)机电科放松了现场的安全管理,技术管理不到位,没有按照本矿供电管理办法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电气试验无针对性的措施。 五、预防措施 一.深入开展一次反事故、反“三违”斗争和安全整顿活动,首先从班子成员思想上、管理上认真查找问题和差距,召开民主生活会,反假揭丑。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措施立即整改和完善,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踏踏实实抓好安全管理工作。 二、在全科范围内开展“五整顿”活动。整顿班组长的工作作风;整顿劳动纪律;整顿现场管理;整顿作业行为。 三.重新组织全体职工认真贯彻学习各专业工种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严格按操作规程中的规定程序进行操作;加强职工应知应会的教育,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和按章作业的自觉性; 四.制定和完善地面工种的安全用电管理规定,并及时贯彻落实到每个职工。 五.从严管理,严格各项管理制度,对“三违”人员决不姑息迁就,同时做好对不放心人、不放心岗的排查、管理工作,发动干部职工,举一反三,认真查找思想上、工作上、现场上存在的各种不安全隐患、不规范操作,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规范作业行为,将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六.加大安全教育的力度和深度,提高干部职工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教育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永远第一的思想观念,把安全教育做到职工心上,切实做到入脑入心,避免类似事故和其他事故的再次发生。 案例三:设施(设备)伤人事故案例(综掘) 古城煤矿“2.27”机电事故 2004年2月27日13时55分,临沂矿务局古城煤矿发生一起机电事故,综掘机在清扫底板积煤时将锚杆钻机风水管缠绕连人一同卷入截割头下,造成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万元。 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综掘机司机路纪昌违章作业,在未确定迎头人员是否完全撤离的情况下就开动综掘机,将在左帮没及时离开的职工史桂来、巩玉果拉倒,史桂来连同锚杆钻机一起被卷入截割头下,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综掘机司机路纪昌在喊了声“开机了,快出来”,未确定迎头人员是否完全撤离的情况下就开动综掘机处理煤帮及底,综掘机截割头右移时,卷住锚杆钻机风水管将在迎头左帮从事收尾工作的史桂来拉倒,连同锚杆钻机一起卷入截割头下,致使史桂来死亡。 路纪昌违反了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发的《煤矿安全规程》第七十一条第四款“开动掘进机前,必须发出警报。只有在铲板前方和截割壁附近无人时,方可开动掘进机”的规定。也违反了《2106皮带顺槽作业规程》第57页第七项第四款关于“开动掘进机前,必须发出警报。只有在铲煤板前方和截割壁附近无人时,方可开动掘进机”的规定。 事故间接原因: 1、区队安全管理不到位,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跟班区长辛全玉、班长孙学营知道路纪昌没有经过矿综掘机司机培训,对其开综掘机掘进行为没有制止。违反《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的规定。 2、矿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干部职工按章作业的意识差、职工自保、互保意识差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副班长路纪昌无特殊工种安全资格证也未经矿进行的综掘机司机培训,但跟班的副区长、班组长和安检员都没有制止,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干部职工按章作业的意识差。综掘机司机路纪昌,未确定迎头人员是否完全撤离的情况下就开动综掘机;掘进工史桂来、巩玉国在掘进机司 机喊话迎头撤人及掘进机开动的情况下,史桂来、巩玉国没有及时撤出,也没有制止综掘机司机的违章行为,职工自保、互保意识差。 案例四:设施(设备)伤人事故案例(普掘耙装机伤人事故) 济三煤矿“3.14”机电事故 2004年3月14日20时40分,中煤第三十一工程处济宁三号煤矿项目部在五采区泄水巷施工时发生一起耙装机伤人事故,死亡1人。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万元。 事故的直接原因:带班班长违章指挥,耙装机司机违章作业,在耙矸过程中,耙斗连接螺栓脱扣造成耙斗翻转将在耙斗运行范围内指挥耙矸的刘希群砸伤致死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1、带班班长刘希群(已死亡)在耙装机没有照明的情况下,违章安排操作人员卢可强开耙装机作业;而且在耙装机正常作业的过程中,在耙斗运行范围内用矿灯照明,指挥耙矸作业。 2、耙装机司机在耙斗运行范围内有人的情况下,违章开耙装机作业。事故间接原因 1、区队安全管理、现场安全管理差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1)耙装机耙斗连接不规范,在运行过程中连接螺栓撸丝造成扒斗翻转。 2)耙装机照明在耙装机后部,距耙装机较远但没有余线,不能实现迎头耙矸照明。 2、三十一处对济三矿项目部管理不到位、职工安全意识差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1)三十一处没有很好地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不到位。三十一处安全管理制度中规定每月对各项目部的安全生产检查一次,但对济三矿施工的项目部在事故前的2个月没有处领导组织来矿检查安全工作。 2)通过调查发现,这种作业方式多次采用,而职工意识不到危害性,安全意识差。 3)项目部和施工区队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不到位,职工遵章作业,安全自保互保意识差,职工在现场作业时班长违章指挥,工人违章作业时,身边的工人也没有互保意识进行制止。 3、济三矿对外包队伍监督管理不到位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2.8”煤尘事故发生后,矿加强了安全管理,在双方签订的安全管理协议中明确了济三矿的安全管理责任,但事故调查组调查中发现济三矿存在以下问题:(1)对现场存在的隐患检查不严不细,在每班评价表中有耙装机照明一项的评估内容,但对现场存在的不能够实现耙矸照明没引起重视。(2)对耙斗联接方式矿没有及时发现,安全检查员发现后也没有盯住整改。 案例五:触电事故案例 鲍店煤矿35kV变电所电抗器残余电压触电事故 一、事故时间:1986年4月6日11时10分 错例1:插入图片的问题 四年级操作题目:在D盘“IT风云人物”文件夹,找到并打开“IT风云人物.doc”,在合适的位置插入两张图片,分别是“乔布斯.jpg”和“比尔盖茨.jpg”图片。 学生操作步骤:1双击计算机, 找到D盘,找到“IT风云人物”文件夹。2找到“IT风云人物.doc”,双击打开。3在第一自然段文字处单击鼠标左键。4单击“Office按钮”—“打开”命令,打开计算机D盘,找到“IT风云人物”文件夹。5学生找不到图片,举手求助教师。 【错例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于文件类型的知识掌握不够。学生不知道.doc是Word文档格式,不知道.jpg是图片格式。学生不知道用“插入”命令来插入图片,错误地使用文件“打开”命令,实际上反映了学生对原理性知识掌握程度不够。 据笔者观察,教学中教师常常简化了打开文件的步骤,如忽视了Word中“打开”命令打开Word文档一般步骤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打开任何文件都是双击,忽略了其他的方法。这样的结果导致了学生不知道不同类型的文件需要不同程序来打开,遇到任何文件都是双击打开。 错例2:复制、粘贴的问题 三年级操作题目:打开画图软件, 画一片绿色的草地,画一朵美丽的花, 为花涂上喜欢的颜色。把这朵花当作“种子”,变出很多花,铺满草地。 学生操作步骤:1点击“开始”菜单,找到“所有程序”—“附件”—“画图”,单击打开“画图”软件。2用“椭圆”工具画花心,用“曲线”工具画花瓣。3用“颜色填充”工具为花朵涂上喜欢的颜色。4点击“选择”工具,选定花。5单击“复制”工具。6再次单击“复制”工具……7学生复制不出图片, 举手求助教师。 【错例分析】 在操作中,学生忘记了复制、粘贴的整个操作步骤。数据存入剪贴板,再从剪贴板复制出来的过程是隐形的,学生不理解“复制”命令是把图片复制到了剪贴板,“粘贴”命令才是把图片从剪贴板印出来。这是由于在教授复制、粘贴命令时,教师没有深入地讲解相关的原理知识,导致学生死记硬背操作。 错例3:同名保存的问题 三年级操作题目:打开上一节课自己画的“我们的教学楼.bmp”,用“颜色填充”工具给图画填上颜色,修改后再次保存。 学生操作步骤:1点击“开始”菜单,找到“所有程序”—“附件”—“画图”,单击打开“画图”软件。2点击“打开”命令。3找到D盘下“301”文件夹, 打开“我们的教学楼.bmp”。4给图画填上自己喜欢的颜色。5单击“文件”—“保存”命令。6再次单击“保存”命令……7学生不解,举手问教师:“为什么没保存进去?” 【错例分析】 “相信直观”是这个错误产生的主要原因。学生点击“保存”命令,Windows没有出现任何提示,没有观察到保存的结果就错误地认为修改没有保存进去。小学生的特点是形象思维为主,不能很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原理,而教师又没有很好地解释“保存”命令的基本原理,产生错误也就在所难免了。 ●有效对策 以上错例在课堂练习中常常可以看到,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因而,教师对这类知识的教学要引起足够重视,并找到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突破这个难点。 1.运用两个手段,突破形象思维的障碍 “相信直观”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如果在解决问题时要求他们达到的抽象概括水平超出了他们已有的心理水平,思维自然就中断了。因而,教师应把计算机的原理性知识当作常识来教, 变抽象为形象,克服机械式记忆方式, 把它渗透到学生的头脑,并积极地引导学生将这些常识应用到生活中。 (1)形象物件比喻法 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只是轻描淡写地告诉学生“这是文本类型, 那是图片类型”。学生常常理解不了不同的文件后缀名与文件体内容不同之间的本质联系,因而,教师要在教学中,运用形象物件比喻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并理解原理性概念。 例如,在教授“文件类型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首先在不同瓶子里装上不同的液体,装水的瓶子、装油的瓶子、装有毒物质的瓶子。接着,用不同的标签贴在瓶子上,并告诉学生要认真地看标签来区分不同的液体,找到并打开有毒物质的瓶子。当学生说出方法后,教师可引入文件类型的概念,使学生明白打开文件就像打开瓶子一样要根据文件的后缀名称,使用不同的方法打开, 从而使学生了解到不是所有文件都用双击打开,不同的文件类型需要不同的软件和方法来打开。 (2) 具体事件比喻法 很多时候计算机运行状态是不可视的,小学生要理解其中的原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而,教师可以积极运用事件比喻法来进行教学。与物件比喻法相比,事件比喻法是动态的,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较复杂的原理。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的复制操作的原理”时, 教师可以播放相机拍照的基本原理视频,观看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剪贴板比喻成胶片照相机中的“底片”,复制操作是把“资料”印到“底片”上,只要不损毁底片,内容就保存在了底片上,粘贴操作是把底片上的内容印到相纸上。理解了剪贴板在复制、粘贴操作中的原理,学生学习复制、粘贴命令就非常容易了。 2.构建三种模式,突破以教为主的束缚 教育家波利亚曾指出:学习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原理性知识的教学,要关注其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概念形成与应用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教师还要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交流、反思,获得知识,从而真正地发展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 (1)体验性操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起点 学生的体验不同,思维的深度就不同,学习效果自然就不同。很多人都开过车,同时也坐过别人的车。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开车的人经历一次旅途以后,第二次就比较熟悉路况,能够顺利地到达目的地。而乘车的人则要经过很多次以后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 画图软件中的复制、粘贴操作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复杂的知识点, 并不仅是我们看到“选择—复制—粘贴”三步简单操作步骤。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任务情境,让学生做司机而不是做乘客,强化学生的体验,锻炼学生的思维。 (2)验证性操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节点 验证性操作是学生对自己的操作进行阶段性验证,比较操作结果是否与命令定义相一致。不同于许憬老师在《基于高阶思维的信息技术学习》提出的验证性实践,表面上它注重的是验证的结果,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操作过程和原理。计算机运行的过程常常是隐蔽的,学生无法体验内部运行的过程。如何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形象地理解操作原理,阶段验证性操作是比较可行的。例如,在讲授“保存命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操作,然后检验是否成功保存;对于没有成功保存的学生,教师再有针对性地指导。最终,学生在成功保存后会很有成就感,从而激发了自主学习的学习兴趣, 理解更透彻,记忆效果更佳,记忆时间也更长。 (3)实验性操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支点 实验性操作是以类似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 由教师布置信息技术研究任务,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参与的观察实验、讨论研究等实践活动获取信息技术知识、发现信息技术规律、得出结论,然后主动向大家汇报成果。 “保存”和“另存为”是小学信息技术中一组常见的知识,但是很多教材中都是分散安排的,导致小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加大,教师则可以在课堂中用实验性操作来引导学生学习。例如,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可将学生分组,小组内进行操作、讨论、研究。最后,以最快速度掌握知识的小组展示研究成果、讲解“保存”和“另存为”的区别,从而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中掌握知识点。 [关键词]理财教育 家庭生活 有效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5-090 当今是开放的市场经济时代,社会物质丰富,金钱带来物质满足的诱惑,每天都在影响着未成年人的成长。对家长而言,督促孩子搞好学习最重要,理财教育还没有列入教育的范畴,这是家庭教育需要特别警觉的问题。 一、理财教育是家庭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 家庭生活的日常吃、住、行,与钱、财、物紧密相连,孩子从小耳濡目染,金钱与物质的交易每天都在刺激孩子的神经,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欲望。家庭教育有别于学校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教育。 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其实逐步感受到钱物的重要性,作为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理财。因为,家庭生活与理财教育息息相关,你不能重视和进行及时正面的教育,孩子就会自行其是,就有可能成长为家长不愿意看到的那个样子! 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家长给孩子零花钱的占90%以上!家庭生活中息息相关的理财教育,却被家长以“为孩子好、让孩子好好学习”为借口,落下了歪根!这更需要提醒家长:理财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家长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理财教育。 二、家庭理财教育的有效对策 1.家庭生活是理财教育的生动课堂 当今市场经济的社会现实,钱、财、物的关系占突出比重,就是平常的家庭生活,也日益与商店、市场、银行发生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家庭使用金钱购买的行为只能不断增加,商品经济对家庭的影响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深入。 教师和家长逐步发现,有些孩子注意力越来越不集中,写作业越来越难,拖拉磨蹭,缺交,找借口不做作业等等;到高年级甚至出现厌学的情况。家庭中的表现是:写作业与要求要钱要物相交易的情况越来越多,而且从要买食品、要买新衣服、名牌鞋子,发展到要买电子产品(点读机—游戏机—手机—电动车)等。 由此我们看到:家庭生活是理财教育的生动课堂,我们必须在这个课堂中让孩子知道钱、财、物的正常关系,掌握运用金钱的规范守则。 第一,在家庭生活中表达爱孩子,尽量不通过给钱和给物的方式,特别是不随便给孩子零花钱。不要把孩子的学习和家务劳动跟获得金钱联系在一起,因为学习和劳动是他们成长应该担负的责任。 第二,让孩子认识家长是通过劳动获取钱财,家庭的钱财属于家庭每一个人,不是孩子独有和随意花费。而且,家庭的消费需要规划,需要考虑将来。 第三,让孩子明白哪些是合理消费,哪些可以节约,在生活中养成简朴的习惯。 第四,扩展孩子愉快的渠道,体验不用花钱也能够快乐的各种事务。比如:变废为宝,旧衣服可以改装成为新款装饰、不用的纸箱可以做成各种拼图和玩具、全家一起改造旧家具、一起做运动、一起参与公益活动等等。 2.化理财教育为学习的积极动力 在家庭教育中,化理财教育为学习的积极动力成为家长的必修课题。 首先,肯定理财。家长和教师不要否定和打击孩子“挣钱发财、当百万富翁”的言论和想法,应当尊重孩子的表达,因势利导,让孩子明白怎样才能成为百万富翁。 其次,成功理财。非常重要的家庭教育就是引导孩子了解成功人士的成长之道,在小学生学习掌握生字词和懂得运用字典查阅丰富字词的情况下,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名人自传、观看创业者的视频资料、电影故事等;有条件的家长也可以组织起来,带领孩子参观企业、新式社区、科技展览等等,激发孩子努力学习的斗志。 第三,规范理财。家庭要有学习法律法规的教育内容,特别是相关创业发展、经济活动、营销交易等涉及理财问题的规范内容,以生动的案件解读人生、让孩子明白钱、财、物的关系。 第四,参与理财。通过大量的生活实践,促进孩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避免把喜、怒、哀、乐寄托在用钱消费上,有了正确的理财观念,孩子对学习也就能够自觉承担责任,消除贪欲的干扰。 第五,安全理财。安全理财的教育,应该与小学生自我保护、身心防范联系起来。做到不贪财和不露财,不给违法分子有可乘之机。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的社会现实、强大的商品交换功能已经时不我待,家庭生活也日益丰富着钱、财、物的交易关系,家长不经意之间已经让孩子形成一定的理财观念和行为,正面规范的理财教育迫切需要家长重视和付诸实践,使家庭教育在培养社会合格公民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小学教育典型案例分析】推荐阅读: 实习典型案例(教育)11-11 煤矿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安全教育11-07 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09-26 家庭教育典型案例405-27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记录07-25 城乡社区教育典型案例09-21 小学教学典型案例09-14 小学英语典型案例10-26 小学教育扶贫典型经验材料07-28 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心得体会例文06-13初中典型教育案例分析 篇4
小学教育教学典型案例 篇5
小学教育典型案例分析 篇6
小学教育典型案例分析 篇7
小学教育典型案例分析 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