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

2024-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

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 篇1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作为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中一项新的改革举措,经过在一些地区和单位进行试点,已经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作为对传统的领导干部委任制的一个新的突破,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已经被中央定为干部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在中共中央批准下发的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中明确规定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之一”。[1]

实行公务员制度的现代政府,对公务员晋升的原则、条件、标准、方式方法和审批程序等都有详细的规定。“根据晋升人员的选拔方法,可分为委任晋升制、考试晋升制、招聘晋升制、自荐晋升制与登用晋升制。根据晋升依据,可分为功绩晋升制、年资晋升制与越级晋升制。”[2]其中,比较普遍采用的有考试晋升制和功绩晋升制。考试晋升制的主要形式是公开、竞争性的考试,以考试成绩的优劣作为晋升标准;功绩晋升制晋升的依据主要是对公务员的工作实绩考核,与我们的干部委任制所采用的方式有相似之外。

根据我国现有的国情和政体,在涉及到一个特定单位(如厅、局)内部的干部选拔任用时,一般不宜简单地采用委任制或考任制的一种方式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办法。这两种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利弊,在具体的执行环节和操作程序中有明显区别。

一、委任制和考任制的核心内容比较

在我国的干部管理体制中,党管干部是一条根本原则。根据这条原则,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党管干部的组织系统和管理方法,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都设有组织部,负责管理党群系统、政府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中担任领导职务的各级干部。在这种干部管理体制中,各级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即干部晋升的主要方式是采用委任制,它的主要特点是党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采取高度集中的方式,由组织部门和掌管组织部门的高级领导来组织实施,目的是为推行和实现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服务,“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个著名的论断就是党管干部原则的简炼的表述方式。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来看,委任制和考任制有其优点,但在存在弊端,“考试晋升偏重理论,易与实际脱钩;考核晋升,有的国家长官意志浓,容易任人唯亲”。[3]

委任制的核心在于集权,干部的晋升权力主要掌握在委任者手中,它一般体现为自上而下的、有既定候选人的选人方式,委任者的个人意识和价值评判对干部的选拔过程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影响。委任制有其积极的作用,对于中央集权的政府来说,它有利于权力集中,政令畅通,统一指挥和提高行政效率;对于共产党执政的政体来说,它有利于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定之后,及时选拔拥护中央决定、符合党的干部素质要求、能够执行和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干部。委任制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有自身的弊端:一是受选才视野的限制。按照管理学的管理幅度原理,组织的最高主管因受到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任何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量总是有限的”。[4]一个领导者对其下属的实质性了解程度是随着其控制的人数范围的扩大而逐渐递减的,在涉及一个地区和较大范围的干部选拔工作时,作为组织实施的组织部门和主要领导受到时间和精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实际上无法做到对所涉及的全部或大部分干部的详细情况有深入了解的,往往只能在自己了解的干部中去选人,凭印象和身边同志的评价去选人,凭材料去选人,这样就会埋没与领导接触少的优秀人才。二是受委任者自身素质的限制。如果没有必要的监督制度的约束,作为委任者的领导容易凭个人好恶或偏听偏信任用干部,导致个人独断,任人唯亲,甚至压制人才。三是受选人程序封闭性的限制。由于缺乏必要的透明度和参与性,在干部选拔中没有能起到影响作用的定量的考评标准,导致干部容易把自身的晋升寄托在领导身上,对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

考任制的核心是在于分权,它一般体现为自下而上的无既定候选人的选人方式,将干部选拔任用的权力通过民主、公开的程序予以下放,让干部通过自身的参与和竞争来争取晋升的机会。考任制的优点是明显的,它具有透明度,向所有符合条件的人开放,程序规范,标准清楚,有利于激发人的上进心。但是,考任制也有其不足之处,它主要是侧重对参与者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的考核,而对于参与者在实际工作中的工作成绩、管理能力、协调能力、个人品德则无法全面地体现出来。从我们要求用德能勤绩考察干部,着重于干部的综合素质的评价标准来看,单纯采用考任制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二、公开选拔制度是委任制和考任制的融合与互补

委任制的主要方法是考察,强调权力集中,有利于党管干部原则的直接体现,但其封闭、狭窄的选才方式已经明显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变化发展的需要。考任制的主要方法是考试,实行权力下放,符合公开、平等、竞争的选才原则,但是,其考核内容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仅以考试分数来决定人选,不仅达不到择优的目的,会挫伤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也会使党管干部原则失去了实现方式,而在我国,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是共产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因此,公开选拔制度应该是一种混合型的方式,将委任制和考任制的合理性内容与操作程序相融合,互相补充。

从实现手段来看,公开选拔制度可以吸收委任制和考任制中的考核和考试形式,并赋予其新的涵义。在公开选拔制度中,考试是基础,它的目的是淘汰,通过量化的知识性的笔试、面试,将不符合基本知识结构、思维分析、决策能力要求的对象淘汰出去;考核是主体,它的目的是择优,通过量化的对干部在工作岗位上德能勤绩表现的全面考核,得出干部的工作评价结果。

从表现形式上来看,公开选拔制度应该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并且在候选人的确定过程中完全尊重考试和考核的结果。在公开选拔制度中,将知识考试结果与工作考核结果以一定的权重计算相加,就可以得出干部的综合考核结果,对干部的综合考核结果进行排序,就可以选出一定名额的候选人。

从选拔程序上来看,公开选拔制度主要有两个步骤,即候选人选(一般为3名)选拔过程和职务人选的决定过程。按照程序公开化和法定化的要求,候选人选的选拔过程是通过考试和考核的综合结果排序决定,职务人选则是通过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在这两个步骤中,以量化的考试、考核结果为依据的候选人选的选拔过程是在干部选拔制度中引入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精神的体现;以票决制方式决定职务人选的领导集体研究过程则是民主集中制和党管干部原则的体现。

三、在公开选拔制度中如何体现主管领导对干部的任用权

从公开选拔制度的实现手段、表现形式和选拔程序上来看,应该说,它是较好地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但是,从目前一些公开选拔制度实施方案来看,在对一个特定单位(如厅、局)内部的.干部选拔任用时,单位主管领导只是在最后的研究决定过程中才能行使一票表决权,单位主管领导对干部的任用权则是明显受到了削弱。

在公开选拔制度的两个实现手段中,考试中的笔试形式是一种客观过程,单位主管领导无法也不能施加影响,面试虽然单位主管领导可以参加,但也必须体现以专家为主的一人一票制,并且受到去掉最高分、最低分的限制,因此,单位主管领导在考试当中的影响是微弱的。在目前的考核形式中,主要是由干部所在工作部门(处、部

、室)的工作人员参加,采取一人一票制的方式对干部的德能勤绩进行考核,按照算术平均数来计算考核结果,因此,单位的主管领导对考核的影响也是微弱的。

党管干部原则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通过单位的主管领导(组织部门)对干部的选择权体现出来的,因此,随着主管领导对干部的任用权的削弱,党管干部原则在单位的落实必然也会受到削弱。在一个特定的厅、局单位,单位主管领导对单位内部的处、科级干部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的,同时,按照管理学的责权统一的原理,为了实现工作目标、树立领导的权威、根据不同岗位选择不同工作风格的人选,以及落实党在干部年轻化、培养使用女干部、党外干部等方面的干部政策,单位的主管领导对内设部门的处科级干部人选必须有一定的任用权(选择权),这既是单位主管领导开展工作的需要,也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需要。因此,在公开选拔制度中,存在着党管干部原则如何体现的问题,具体到一个特定单位(如厅、局)内部的干部选拔任用时,就表现为单位主管领导对干部的任用权(选择权)如何体现的问题,这是我们的国情和政体所决定的、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体现单位主管领导对干部的任用权的实现方式既不能回到原来委任制的老路,也不能损害公开选拔制度的基本程序、实现手段和表现形式,破坏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基本原则,因此,须在公开选拔制度内寻找一个既能为干部群众所接受,又能符合干部制度改革精神的实现途径。

四、将主管领导对干部的任用权在考核当中分数化、权重化

在传统的委任制中,对干部的考核是一种主观评价的形式,主管领导对干部的任用权也是通过主观的评价形式表现出来。而在公开选拔制度中,对干部的考核是一种量化的评价形式,因此,主管领导对干部的任用权可以通过参与到干部的考核环节中,通过对干部的量化评价体现出来,同时,为了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可以将单位主管领导和干部工作部门的部门领导的量化评价结果以占有一定权重的形式在综合考核结果中体现出来。

将主管领导对干部的任用权在考核当中分数化、权重化,必须考虑到几个基本规则:

一是任用权只宜体现在考核过程,尊重考试的客观过程。将考核过程分为部门考核与领导考核两个阶段,部门考核规定最低参加人数,不足部分可以从干部工作接触较多的部分补充人员;领导考核的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也可以增加单位工作接触面较宽的办公室、组织人事、纪检等部门负责人参加。这样,候选人产生过程的考核手段分为公开考试、部门考核、领导考核3个项目,对3个项目赋予不同的权重,计算后得出考核总分。

二是在部门考核与领导考核中,可以通过对主管领导的评分增加其权重(考核内容相同,考核表分为普通计分表和加权计分表两种),进一步体现出党管干部的原则。

三是领导考核在考核总分中的权重,主管领导在部门考核与领导考核两个项目总分中的权重,一般不宜过大,主要是实现调控手段的目的。

作为一项经常性、规范化的工作,公开选拔制度在推行中还必须考虑到工作成本因素。公开考试因为涉及到出题、选择考官、保密措施等多项准备工作,在总的成本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组织的难度也相对较大。因此,在候选人产生过程中,公开考试和部门考核的顺序可以互相替代,同时,如果是针对个别职务的选拔,也可以减去公开考试这个环节,以部门考核中的群众考核作为淘汰手段。

公开选拔制度中主管领导对干部的任用权的分数化、权重化的做法和影响可以通过表1在选拔程序中更加清楚地体现出来。

以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的干部公开选拔制度是干部制度改革的方向,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和政体,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干部制度改革中引入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以有利于更加积极稳妥地推行干部制度改革工作。

表1 干部公开选拔程序表

程序 方 法 内 容 目 的 量化标准

步 1.公开考试 以专家参与、组织 拓宽视野,扩大选 100分

骤 笔试或面试 为主。可以以一定 才面,体现客观公 如果笔试与

一 的分数标准实现淘 正结果。 面试都举行

汰制。减少下一步工作成 ,确定二者

本和考核工作量。 占本项总分

的权重。

候 2.部分考核 量化的德能勤绩评 体现干部的群众基 100分

选 分群众考核 价系统。 础。以部门领导考 确定群众考

人 (普通计分 可以以一定的群众 核占本项总分一定 核与部门领

产 表)和部门 考核分数标准实现 权重的形式体现党 导考核占本

生 领导考核( 淘汰制。 管干部的原则和部 项总分的权

过 加权计分表 门领导管理的责权 重。

程 ) 统一。将单位领导

3.领导考核 量化的德能勤绩评 集体对干部的领导 100分

分主管领导 价系统。 权通过考核分数体 确定主管领

、分管领导 现出来;将主管、导、分管领

考核(加权 分管领导对干部的 导和一般领

计分表)和 领导权通过权重体 导考核占本

一般领导考 现出来。 项总分的权

核(普通计 重。

分表)

4.考核总分 将3个项目按权重 以公开考试和部门考 100分

计算后的分数相加 核为主,体现干部的 确定3个项

。在权重分布中, 主要素质和公开选拔 目分数占

部门考核分数一般 精神;以领导考核为 本项总分

应不低于40%,领 调节杠杆,体现对干 的权重。

导考核分数不高于 部的业绩评价和党管

30%。干部原则。

5.公开排序 按照由高到低综合 体现公开、平等、竞

,确定职位 得分进行排序、公 争、择优原则。

候选人 布。一般按照1:3的

比例确定候选人。

步 1.组织考察 在一定范围内更详 推荐最合适人选。

骤 细地了解候选人情

二 况。

职 2.领导集体 采取票决制的形式 落实民主集中制和

务 研究 决定职务人选。 党的干部政策。

人 以年龄、知识结构

选 、性别、民族、党

决 派为主要考虑因素

定 ,以分数为辅。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组织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Z].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18.

[2] 黄达强.各国公务员制度

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284-286.

[3] 苏廷林.当代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发展趋势[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3.99.

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 篇2

一、做法和成效

兖矿集团公司积极推进选人用人制度的创新, 在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扩大群众参与、推进程序规范与方法手段创新、严格保密和信息公开等方面, 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 形成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良性机制。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已经成为公司选任干部的重要补充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重视程度“高”, 呈现出良性发展的势头。公司高度重视公开招聘工作, 成立领导小组, 专题研究部署竞聘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竞聘过程中, 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指挥、亲临考场看望鼓励考生、亲自担任面试主考官, 同时积极聘请上级主管领导参加评委会, 充分展示了求贤若渴的精神。公司各单位高度重视, 认真组织, 广大管理人员积极响应, 热情参与, 踊跃报名, 公开选拔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是竞聘方式“优”, 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竞聘按照“一推、双考、四步骤、五公开”的方式进行。“一推”即单位、部门推荐;“双考”即理论笔试和面试答辩;“四步骤”即自愿报名、资格审查、考试答辩、组织考察;“五公开”即岗位公开、条件公开、程序公开、人选公开、结果公开。竞聘的每一个环节都精心组织, 严格推进, 充分体现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破除了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旧观念, 克服了说情、跑关系等不正之风, 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

三是亮点举措“多”, 提升了选人用人公信度。

严谨命题。充分体现竞聘岗位特点, 本着“干什么考什么”原则科学设置综合题和专业题, 面试设置竞聘演讲、指定提问、自由追问3个环节, 在全面考察能力的基础上, 着重考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本岗位实际问题的能力, 避免“高分低能”, 提高了公选质量。

公平运作。笔试阅卷时, 试卷主观题由2人先后阅卷, 独立打分, 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得分, 增强了客观性;面试前, 从评委库中随机抽取评委, 增强了公正性;答辩时, 由公司主管领导或分管领导担任主任评委, 外聘评委和招聘部门负责人担任副主任评委并主持面试答辩, 增强了针对性;评分时, 加大主任评委和副主任评委的评分权重, 分数不在去掉最高分、最低分之列, 增强了实践性;笔试、面试成绩都以最快速度, 以信封密封后书面通知本人, 保护隐私, 彰显了人性化。

阳光操作。扩大公开范围, 把“群众需要知道的”和“需要群众知道的”信息及时通过三大媒体充分公开;扩大民主程度, 组织民主代表10人对每位应聘者的面试答辩情况进行旁听、评议和打分, 分数占总成绩的10%;扩大监督渠道, 纪委、工会和新闻媒体派人全程参与监督, 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和群众公认, 提升了选人用人公信度。同时, 也使组织人事部门的工作在公众“评头论足”中得到完善, 使职工群众对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的信任程度进一步提高。

四是选人视野“广”, 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公开竞聘从“伯乐相马”走向了“赛场选马”, 改变了“封闭式选人、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做法, 实现了选拔一批, 考察一批, 发现一批, 储备一批的开放式、广视野选人。应试者准备充分, 表现良好, 给领导和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公开选拔的干部均为大学以上学历、高级技术职称, 进一步优化了干部队伍的结构。

五是职工反响“大”, 激发了积极进取的热情。公开竞聘对全公司广大干部的思想产生了极大触动, 带动了干部思想观念、人才观念、价值观念的改变, 增强了干部的压力感和危机意识, 由被动、消极等待提拔, 转变为通过自身努力主动向组织展示自己的素质和才能, 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进取精神、责任意识和工作热情, 形成了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工作运行机制。

二、问题和不足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作为干部选拔的一种新兴方式,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 得到了广泛好评, 但也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 有一个形成、发展和逐步完善的过程, 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干部认识上还存有“偏差性”。有的认为公开选拔只是走形式, 人员已经内定, 报名也是陪榜, 不想参加;有的担心单位领导认为自己不安心工作、“这山望着那山高”, 不敢参加;有的信心不足, 怕考差了丢面子, 考不上没面子, 不能参加等等。充分暴露了个别单位在鼓励支持优秀人才参与竞争方面思想认识不到位, 宣传发动不广泛, 工作措施不得力, 致使“岗位靠竞争”、“有为才有位”等竞争意识还没有完全深入人心。

二是条件资格设定上还存有“片面性”。调查摸底不够细致, 个别岗位报名条件考虑不够周到, 导致有的岗位报名人数不足;过于强调年龄、学历等资格条件, 导致部分有一定经验和政绩的后备干部被拒之门外;过分强调“年轻”化, 导致个别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 由于阅历不广、实际工作经验不足, 所担负的工作受到影响;个别岗位上没能做到“人岗相宜”, 出现了领导岗位要求与录取干部自身条件、性格特点不相符的现象。

三是方式方法亟待实现“科学化”。由于笔试、面试只能较直观地测试应试者的理论、文化知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但对统揽全局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等难以全面了解和把握, “笔试一支笔, 面试一张嘴”的矛盾还有待于解决。考察干部的方式比较传统, 缺乏量化评价标准, 致使民主测评中, 清一色优秀票, 个别谈话时, 多赞誉, 少不足, 客观评价不够, 很难准确掌握每个考察对象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公开选拔工作亟待形成“机制化”。虽然我们在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统一考试、组织考察、纪律监督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工作制度, 但缺乏对成功做法和经验的进一步总结;缺乏对如何确定公选方式、方法、时机、周期的进一步思考;缺乏对如何采取公选与其他干部选任方式配合使用的进一步研究;缺乏对公开选拔干部最基本的跟踪管理, 因而亟待形成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发展的工作机制。

三、对策和建议

及时总结研究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成功经验和不足, 尽快使公开选拔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是当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一) 大力营造公开选拔的舆论氛围

一要加大公选的宣传力度。采取“上下联动”的方式, 组织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 不断扩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覆盖面, 使公开选拔成为干部选任的重要途径。二要做好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利用多种宣传媒体和手段, 教育鼓励干部端正思想认识、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积极参与竞争。要让干部明确参与公选既是对自己综合素质的测试, 也是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途径, 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 从而增强干部参与公选的勇气和信心。三要把公开选拔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紧密结合。竞聘中成绩优秀的落选者及时纳入后备干部, 加强培养并量才使用, 达到“一次选拔成果, 多次开发利用”的效果。

(二) 建立健全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

公开选拔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互配套, 相互支撑才能有条不紊进行。当前, 要进一步加大公开选拔工作的力度, 逐步形成“12345”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以“一个方针”为指导。“一个方针”即“四化”方针, 指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这是新时期干部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革命化是对干部政治素质的要求, 不讲革命化, 就会迷失方向;年轻化是保持干部队伍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要求, 不讲年轻化, 干部队伍就会暮气沉沉、一潭死水;知识化、专业化是对干部知识水平、综合素养、业务能力和工作技能的要求, 不讲知识化、专业化, 工作绩效就难以提高。这四个方面既是对干部个体的要求, 也是对干部队伍的整体要求, 对于推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从组织上保证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重大的意义。

以“两个原则”作标准。用科学的方法选准用好干部贵在坚持以“两个原则”作标准。一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把“德”放在第一位, 选拔那些政治坚定、原则性强、清正廉洁、品德高尚、情趣健康的优秀干部。凡在“德”上不“达标”者, 即使能力再强、水平再高也不能选拔重用;已在领导岗位上的, 要坚决调整下来。强调以德为先的同时, 也不能放松对才的要求。二是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 大力选拔那些群众拥护和赞成的干部;选拔那些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事业心强、作风过硬、实绩突出的干部;选拔那些埋头苦干、不事张扬、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选拔那些勇于创新、敢有作为、大刀阔斧干事业的干部。

以“三个结合”上规范。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行使用人权有机地结合起来, 是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大现实问题。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 要坚持和贯彻好党管干部原则, 就要求企业党组织、董事会和经营管理者要各自找准定位, 依法履行职责, 共同促进干部人事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 确保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在选人用人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

以“四个注重”促完善。通过“相赛结合, 人尽其才, 合理配置, 精心挖掘”四个注重, 促进选人用人机制进一步完善。要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工作力度, 努力搭建公平竞争平台, 积极营造优秀人才通过竞争脱颖而出的环境;要重视和加强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 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合理配置人才资源, 搭配好班子, 把各类优秀人才配置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去;要真正放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 放眼基层和生产一线, 放眼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矛盾复杂的地方, 放眼关键岗位、重要岗位、长期默默奉献的岗位, 精心挖掘各方面优秀人才, 并合理使用。

将“五个标准”落实处。只有切实将“品行优、学历高、能力强、资历深、口碑好”的优秀人才选出来, 才能大力破解选人用人难题, 推动建立充满活力的干部人事制度。

(三) 扎实推进群众有序参与

一要进一步提高透明度。坚持“能公开的尽量公开”的原则, 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 探索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新闻发布制度, 掌握舆论主动权, 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二要充分听取和尊重职工群众的意愿。要探索推行民意调查、民情搜集和民意问询等制度, 及时掌握干部在职工群众中的表现。要切实尊重职工群众的意见, 对于群众反映好、民主推荐票集中的干部, 要在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择优使用。三要定期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要科学设置测评指标, 量化评价标准, 加大重要指标的权重, 建立客观准确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完善测评的方式方法, 通过随机采集信息、集中听取民意、调查问卷、网络投票、设立专门信箱等方式进行。要把测评结果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 作为领导干部调整使用的重要依据。

(四) 不断加强公开选拔干部的管理

一要加强岗前培训, 帮助其尽快进入角色。特别要加强对公选干部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的培训。二要坚持试用期制度。对选用的干部实行一年试用期, 期满后重点考核其对试任职务的适应能力和履行职责的情况。考核不称职的, 免去试任职务, 另行安排工作。三要加强跟踪监督管理。建立定期联系制度, 帮助干部发现和克服不足, 加大奖惩力度, 让那些踏实肯干、业绩突出、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干部得到肯定和鼓励;让那些作风轻浮、投机钻营、群众不满意的人受到批评和处分。当前, 要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 促使党员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在干部队伍中营造干事有责、成事有功、误事有过的氛围。

摘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进行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建设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改善干部队伍结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兖矿集团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实践为例, 分析现有做法和成效, 剖析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对国有企业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省农委公开选拔处级领导干部 篇3

任克军主任指出,通过竞争上岗的形式来选拔委机关内设机构领导干部和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是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是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途径。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干部人事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增加选人用人透明度、提高群众参与度和增强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具体实践。

干部的选拔任用一直是广大干部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也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核心。委党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有关规定,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为重点,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在全委上下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这次处级领导干部競争上岗是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选拔任用干部的一个具体体现。委党组对这次选拔工作高度重视,专题例会研究并通过了《省农委机关处级领导干部职位竞争上岗实施方案》、《省农委部分事业单位处级领导干部职位竞争上岗实施方案》。一定要站在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大局的高度,着眼全委工作实际深刻理解这次机关、事业单位处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的重要意义,充分行使好自己手中的权力,选出适应岗位需要的优秀人才。

任克军主任强调,要严肃工作纪律。要认真履行自已的职责,严肃认真,本着对组织负责、对事业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自觉克服和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客观公正行使自己的权利,不投人情票,不投关系票,营造出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要按照《实施方案》规定的要求严格进行操作,从根本上保证这次竞争上岗各个环节都在“阳光下”操作,让组织放心,让单位满意,让群众服气。(省农委人事处 供稿)

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 篇4

笔者在一年之内参加了广东省、广州市两次公选,在这里,从一个局内人和行政管理学博士生的角度对亲历的公选进行初浅的分析,并力图上升到理论上来认识和总结。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选人的标准与如何选人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干部

总的来说,我们党和国家需要的是“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干部,即在德、能、勤、绩等各个方面都出类拔萃的干部。从领导学的观点来看,领导干部应具有政治、知识、心理、能力、体质、人格、气质等方面的素养。2000年6月9日江泽民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就加紧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中青年领导干部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不断培养出优秀的领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在这样一个高度来看待培养领导干部的重要性,江泽民进而指出,中青年领导干部要“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新一代政治家”,为此,他提出了党性修养、国际视野、战略思维能力和理论素养等四个方面的要求。在七一讲话中,江泽民进一步指出:“培养讲政治、懂全局、善于治党治国的领导人才尤为重要”,并重伸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从去年底到今年底广东省、广州市举行的两次公选中公选单位对各个公选职位的要求来看,总的来说,是符合上述要求的,但似乎更强调业务精、技术强等操作层面的东西,而对国际视野、战略思维能力、懂全局等较为“大气”的要求较少涉及,在考试内容和考核上也没有着重设计。面对中国加入WTO,愈益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我们在干部队伍的准备上仍然显得不足。江泽民对此有强烈的紧迫感,他说:“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看我们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江泽民七一讲话)

((((二二二二))))公选干部是对提拔干部是对提拔干部是对提拔干部是对提拔、、、、选调干部方法的有益补充选调干部方法的有益补充选调干部方法的有益补充选调干部方法的有益补充按照上述要求来培养、任用干部,基本上是两条途径:一是本单位、本系统提拔干部,或是跨单位、跨系统、跨地区选调干部,这主要由组织部门操作或由“伯乐”发现人才,这是传统的培养、任用干部的方法,也是目前仍大量采用的方法;二是面向本单位、本系统乃至全社会公开考试选拔干部、竞争上岗,其中,公开选拔是目前干部制度改革的最前沿,并被确定为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中组部要求,五年内公选干部占新提拔干部的比例要达到1/3,表明了这是一项基本政策。公开选拔干部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新举措,有利于扩大视野、发现人才,有利于优秀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能够防止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以干部的真才实学和工作实绩选人用人,有利于在干部队伍中形成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和刻苦学习、扎实工作、注重品德、讲求贡献的良好风气。但是,不可否认,公开选拔并不能完全取代提拔、选调干部的方法,因此,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如何公平对待两种方法任用的干部,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无论如何,对公开选拔干部的方法,是要充分予以肯定的。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措施,促进干部奋发工作、能上能下。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和方法。坚决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显然,对我国干部制度长期面临的“年轻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和“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难以避免”这两大问题,实行公开选拔干部的确是有重要意义的。它毕竟扩大了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增加了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三三三三))))考试与考察的权重考试与考察的权重考试与

考察的权重考试与考察的权重公开选拔干部最主要的两个环节是考试和考察。前者主要是考核基本素质,后者是考察政治表现和工作实绩。去年底开始的广东省公开选拔14名副厅级干部(这是广东省第二次大规模公选)的程序设计为:笔试成绩、面试成绩和考察量化值为3:3:4的比例,其中笔试取前10名,面试取前5名,考察后在2人中选1名。在笔试环节,公共科目占60%,专业科目

占40%;在面试环节,结构化面试占40%,无领导小组讨论占30%,情景模拟占30%;在考察环节,考察组成员打分占20%,组织部领导班子成员打分占40%,公选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打分占40%。考察内容为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等5个方面。据公选办领导宣称,这次公选与1997年的第一次公选相比有了很大改进,做到了“五公开”,即公开职位、公开条件、公开程序、公开成绩、公开结果。今年广州市公开选拔70名局、处级干部(这是广州市第一次大规模公选),对11名副局级干部的程序设计为:笔试、面试、组织考察量化值为3:3:4比例,与省里一样。但与省里不一样的是,笔试只取前5名,面试仅取前3名,考察后二选一。在笔试环节,公共科目与专业科目各占50%,比省里更重视专业化;在面试环节,只有结构化面试一项,比省里更简化,使面试者感觉较为轻松;在考察环节,民意测评分、考察组成员打分、公选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打分和市委组织部领导班子成员打分按1:2:3:4的比例合成。广东省与广州市公开选拔干部程序设计比较广东省与广州市公开选拔干部程序设计比较广东省与广州市公开选拔干部程序设计比较广东省与广州市公开选拔干部程序设计比较项目项目项目项目广东省的比广东省的比广东省的比广东省的比重重重重广州市的广州市的广州市的广州市的比重比重比重比重特点特点特点特点比较比较比较比较笔试笔试笔试笔试30%30%30%30%30%30%30%30%省在公共科目里有写作题,题量比市大;市在专业科目里有客观题和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案例分析,题量比省大。似乎省更重视通才,市更重视专才。公共科目 60% 50% 专业科目 50% 50% 面试面试面试面试30%30%30%30%30%30%30%30%省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考三个半天,较全面,但也容易出现分歧;市虽简化了环节,但通过结构化打分也能分析应试者各方面素质。省较复杂、科学,市更简单、合理。结构化面试 40% 100% 无领导小组讨论 30%情景模拟 30%考察考察考察考察40%40%40%40%40%40%40%40%省的顺序是省将组织部

对比两个公选程序设计,总体上大致是一样的,但具体内容却有很大不同:一是笔试中,广州市加重了专业科目的比重,这对熟悉公选单位工作的应试者有利;二是面试中,广州市简化了环节,减轻了应试者的负担,是否同样能测出应试者的能力,也许见仁见智,本人以为利多于弊,因为结构化面试已经可以使考官多方面了解应试者的情况,虽然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各有长处,但繁杂的环节让考官和应试者都可能莫衷一是;三是考察中,广州市将民意测评单独列出是否科学难以断定,但将组织部门打分的比例加重,与省里将公选单位与组织部门打分比重同等看待有了很大不同,本人认为,这可能是两个公选程序设计上的最大差别,可能还是最具决定性的差别,因为省里就出现过两者之间争执不下的情况。此外,广州市明确将组织部门的打分安排在最后,是否表明了一种打破部门利益的倾向,则只好但愿如此了。实际上,当笔试、面试、组织考察结束后,真正决定应试者命运的就是组织部门和公选单位。组织部门代表了党管干部的组织原则,而公选单位是真正的用人单位似乎拥有最终决定权也顺理成章。但如果用人单位完全不看重量化打分的结果,出于部门利益等原因选用干部(如对本单位、本系统人员给予“优惠”),那么,对其它应试人员就不是公平、公正的了。而如果其它落选者的最后成绩又不予以公开,则有违于“五公开”承诺,也与公选的初衷相背

离了

二二二二、、、、“"”“能上能下”与“能进能出”((((一一一一))))年龄、能力决定上下无论是竞争上岗,还是公开选拔,很重要的一点是解决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当前的干部制度,一是用年龄来一刀切,二是通过考试、考核以能力、实绩来选拔和淘汰。而且,似乎在年龄上有越来越要求年轻的趋势。如广东省副厅级干部公选要求年龄在42周岁以下,稍后半年举行的广州市副局级干部公选要求年龄在40周岁以下。在提拔、选调干部时对各级别干部都有明确、严格的年龄限制。这对年龄较大的干部触动很大,尤其是对一些有才干但刚超龄的干部似乎感觉“太残酷”。于是有人提出,如果确实人才,而身体状况又很好,不妨适当放宽年龄限制(因为这比年轻但身体差要强一些)。但这可能难以操作,并容易提供制度上的漏洞。就能力来讲,科学设计考试和考核的内容和程序可以基本测试出一个人的大致情况。争议的焦点是:(1)能写但不能说的人可能将一些能说但写要差一点的人挡在门外,因为考试不是将所有应试者的笔试和面试加以平衡计分的,而是类似体育上的“淘汰制”。但是,如果实行所有应试者都参加笔试和面试,类似体育上的“循环制”,则必然加大公选成本。因此,这里有一个边际成本的计算问题,只有“满意决策”,不能追求“最佳决策”。

(2)笔试和面试选多少优胜者也是一个重大问题。广东省笔试选10人,广州市则选5人;广东省面试取5人,广州市则只取3人。从省的情况来看,14名最后任职者有4名笔试成绩在第5名以后,只有1名笔试成绩为第1名,如果按广州市笔试取前5名,则局面将大为改观;其次,14名最后任职者有4名面试成绩在第3名以后,如果按广州市面试取前3名,情况也将大为不同。由此可见程序设计的重要性。除去其它人为因素,程序会影响到对人的能力的最终判断。就内部的提拔、选调来说,道理相同。((((二二二二))))兴趣需要决定进出需要在美国克林顿行政当局任职财政部长的鲁宾原是公司总裁,后来又辞职去做另一家公司总裁。也就是说,经商与从政在西方并无泾渭分明的界限。但在我国,要么从

政,要么“下海”,而且一旦“下海”则很难再回政府,尤其是担任领导职务。从公选来看,竞选副厅级和副局级干部的基本条件是正处级或任职3年以上的副处级。这就将没有级别的非国有企业的经商人士(无论是总经理、总监、部门经理)排斥在外,也将国外没有级别的留学生、或持绿卡人士排斥在外。本人与经商人士和海外人士多有接触,不少人是有从政兴趣而不在乎收入多寡。据我所知,全国没有一个地方的公选是面向非国有企业人士和海外人士的。江泽民七一讲话提出: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我们建党之初是不排斥经商人士和海外人士的,现在按“三个代表”要求,排斥他们从政似乎也缺乏理论依据。其次,从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趋势来看,公选干部也不宜排斥经商人士和海外人士。当然,对此要在理论上和制度上作进一步探讨,尤其是能否在观念上解放思想是问题的关键。但我可以设想,如果人们可以根据兴趣和需要或是从政,或是下海,并符合有关干部制度的要求,这将是社会进步、政治开明的重要标志。这也有利于破除“官本位”的传统文化和“全能政府”行政体制的弊端。((((三三三三))))上下与进出的机制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是改革和完善我国干部制度的重要内容。就公选来讲,竞选是解决“上”和“进”的问题,提拔、选调也是如此。但如何“下”和“出”,则仍然需要实践来检验和改进。虽然公选程序已有设计,但是,在操作上是有滞后性的。主要是公公公公选选选选干部与非公选干部在任期上和使用上是不是“同等待遇”。公选干部都有试用期,提拔、选调干部一般却无,这可能不利于公选干部在试用期里大胆开展工作,而公选干部如果是外单位、外系统、外地区选入,则要与本单位的干部进行磨合。结果可能有三:一是磨合成功,得到大家认可,经考核正式任命;二是磨合不成功或不合格,另行安排;三是发现此职位并非自己所愿,要求调离或辞职。后两者都涉及到如何顺利的“下”和“出”的问题。随着公选制度化、经常化,人们包括竞选者都会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对待,这就有利于上下、进出机制的合理设计和安排。三三三三、、、、公选干部的制度化建设

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 篇5

A.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关系是最稳定的因素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

2.技术的实用性是由()。

A.技术本身决定的

B.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C.技术发展的环境和目标决定的

D.科学的基础性决定的

3.2010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

A.要重视量的积累

B.把握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矛盾的特殊性

C.处理好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D.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则

4.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

A.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

B.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前提,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C.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内容,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形式

D.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内容,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形式

5.中国要解决本国的稳定和发展问题,又要为全球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其关键是()。

A.坚持依法治国的方略

B.坚持计划生育的国策

C.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6.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下列选项中能直接体现这一宗旨的是()。

A.我国高性能计算机芯片问世

B.诚实信用是现代经济生活的基本原则

C.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召开

D.我国政府加大农业投入,减轻农民负担

7.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参照()。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规章

8.公有制经济既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也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

A.国有成分、集体成分和个体成分

B.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C.国有成分、集体成分、个体成分和私营成分

D.国有成分、集体成分、个体成分、私营成分和外资成分

9.促进和引导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东西联动、共同发展

B.发挥国家、东部和中西部三个积极性,走互助合作、共同发展的道路

C.有所进、有所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D.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

10.我国最基本的宗教政策是()。

A.实行自治、自养、自传

B.宗教信仰自由

C.发展宗教信仰,同时宣传无神论

D.国家保护正常宗教活动

11.二次大战中,使德军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的战役是()。

A.不列颠之战

B.莫斯科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柏林战役

1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主题是()。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B.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D.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13.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既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又有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是由()决定的。

A.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特性

B.所有市场经济本身的特点

C.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特点

D.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产生的特点

14.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就告诉我们()。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B.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C.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D.必须重视各个局部的作用

15.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撰者固自负,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这本书是()。

A.《日知录》

B.《明夷待访录》

C.《变法通议》

D.《革命军》

16.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

B.生产工具

C.劳动对象

D.劳动者

17.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受到原来基础的影响和制约,而德、智、体之间也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这表明,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就必须()。

A.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B.看到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C.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D.看到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

18.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波浪能

B.煤炭

C.石油

D.天然气

19.黄某因偷超市的食品被挂牌示众。黄某要求超市赔偿其精神和名誉损失;超市负责人则称,他们有权惩罚小偷。对这件事不正确的看法是()。

A.黄某罪有应得

B.超市负责人无权惩罚小偷

C.二者都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D.二者都既是违法者,又都是受害者

20.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主要有()。

A.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B.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C.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D.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

2.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自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坚持谋全局、把方向、管大事,进一步提高全党()。

A.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B.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C.总揽全局、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D.依法执政的能力

3.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要内容是()。

A.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B.切实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

C.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D.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E.进一步扩大开放

4.对于公文摘编的说法正确的有()。

A.编写文摘时应客观反映原文,不遗漏重要内容,但可作一定的评论

B.综述的题目应具体而不宜宽泛,内容应有倾向性、代表性、预测性

C.提要即是对公文内容的简要介绍和评价

D.编写数据资料汇集时,必须指明数据的出处

5.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党的建设方面,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哪两大历史性课题?()

A.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B.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C.干部革命化、年轻化和专业化

D.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6.转换国有企业内部的经营机制的主要途径是()。

A.采取适当的经营方式

B.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

C.转变政府职能

D.完善企业内部的配套改革

E.提高技术开发能力

7.以下关于公文对外发出的说法,错误的有()。

A.机要交通适于密级为秘密、机密的公文传送

B.电信传送的优点不仅在于其迅速快捷,更在于其可靠性

C.普通邮寄只能用于传递无保密要求的公文

D.公文可以通过间接传递通道转投,多数情况下需直接传送

8.为规范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对过高收入要进行调节,调节的主要措施有()。

A.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管

B.提高出口退税率

C.恢复征收利息所得税

D.降低储蓄利息率

9.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是()。

A.罪刑法定原则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罪刑相当原则

D.刑法个别化原则

10.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

A.立党之本

B.三大作风

C.执政之基

D.优良传统

E.力量之源

11.行政行为的内容包括()。

A.设定义务

B.变更法律地位

C.剥夺权益

D.赋予权益

12.下列观点对“度”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A.度是事物的质和量的统一

B.度是保持事物质的数量限度

C.度是引起事物变化的关节点

D.度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

E.度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过程

13.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现代产权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归属清晰

B.权责明确

C.保护严格

D.流转顺畅

E.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14.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但“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B.有公有单位入股是股份制,有企业职工入股是股份合作制

C.公有单位控股,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D.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股份制,国有企业改革就是实行股份制

1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

A.物价改革

B.税制改革

C.金融体制改革

D.国有企业改革

16.构成违法行为的要素包括()。

A.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B.侵犯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C.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

D.行为人有责任能力和行为能力

E.同时违反社会主义道德

17.以下关于会议纪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会议纪要是机关用以传达贯彻会议主要精神与议定事项,同时也据此检查会议议定事项执行情况的一种会议文件

B.会议纪要的成文日期一般用圆括号标注在标题正下方

C.专题性大型会议,一般适用归纳叙述方法撰写会议基本情况

D.对会议中出现的重大分歧,会议纪要中应如实加以记载

18.消费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均消费的生活资料和劳务的数量。我国人均消费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国民收入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B.国民收入中积累和消费的比例

C.外贸状况特别是进口商品总量

D.人口总量

19.行政处罚的决定程序分为()。

A.简易程序

B.一般程序

C.听证程序

D.执行程序

20.国家对公文的格式有具体的要求,其特点有()。

A.结构完整性

B.规范性

C.相对确定性

D.灵活性

三、判断题(判断每题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领导的本质就是那种构成领导活动本身并因而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内在规定性。()

2.行政监督对行政相对方的权利、义务不产生影响。()

3.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无权向下一级政府下命令、作指示。()

4.领导作风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

5.地球上的生命大约起源于45亿年前,而根据目前所发现的人类化石,大约到距今500万年前,古猿才进化演变成最初的原始人类。()

6.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内的活动,一律适用中国法律。()

7.追踪决策不同于一般的决策修正。追踪决策是对决策目标或决策方案进行根本性的修正,是对原有决策的扬弃。()

8.为减少发文,在向上级机关呈送的报告中,可附带请示问题。()

9.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10.为了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只能采取现在这样的部分先富带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政策。()

四、辨析题(每题5分,共15分)

1.在我国经济活动中,政府的角色是“运动员”和“裁判员”的统一。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都必须经历的阶段。

3.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是一个概念。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7.5分,共15分)

1.2002年7月21日晚24时许,原告吴某因住在其楼上的周某家喧闹,影响其妻手术后休息,便上楼拉了周家的电保险闸。为此,周某和其妻王某与原告吴某及其妻发生争吵,进而厮打起来,在众邻居的极力劝阻下才平息了事态。后经法医鉴定,原告吴某及其妻、周某之妻王某均为轻微伤。2002年8月13日,区公安分局以原告吴某殴打他人为由,作出第20020543号治安管理处罚裁决书,决定对吴某处以15天行政拘留。原告不服,向某市公安局申请复议,市公安局经复议维持原处罚决定。原告对该复议裁决仍不服,遂向某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问:本案中公安分局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其对吴某的处罚是否有道理?

2.熊某年65岁,老伴已逝,有儿女各一,子熊甲与刘某结婚,生有一子熊丙;女熊乙与张某结婚,生有一子张甲,熊甲1998年因车祸死亡。熊某因病也于两个月后死亡,没有留下遗嘱,留有房屋、有价证券等大量遗产,遗产分割之前,熊乙也突然暴卒。

问:熊某的遗产如何继承?理由是什么?

六、论述题(共10分)

怎样理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前中国最大的实际。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A 4.A 5.D 6.D 7.D 8.B 9.D 10.B

11.C 12.D 13.A 14.C 15.B 16.D 17.C 18.A 19.A 2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DE 4.BC 5.AD 6.ABDE 7.ABD 8.AC 9.ABC 10.ACE

11.ABCD 12.AB 13.ABCD 14.AC 15.CD 16.ABCD 17.ABCD 18.ABD 19.ABC 20.AB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辨析题

1.错误。

政府在生产经营的经济活动中,既直接经营管理企业扮演“运动员”的角色,又负责经济的调控扮演“裁判员”的角色,这是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重大弊端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是“运动员”;政府是宏观调控的主体,承担宏观调控的职能,当市场经济活动的“裁判员”。政府一般不应直接从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充当“运动员”的角色。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改变政府在生产经营性经济活动中的双重身份,是增强企业活力,搞好宏观调控的关键。

2.错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这是因为,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优越于资本主义的崭新的社会制度,要求建立在高于资本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旧中国极其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基础之上的。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

3.错误。

虽然,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全面继承了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但二者并不是一个等同概念。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共产党人全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根据中国实际所创造的一种新型专政形式。与无产阶级专政既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也有一定的区别。相同之处是二者都是由无产阶级来领导,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不同之处是:范围不同(人民民主专政包括的“人民”指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而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民”不包括资产阶级)和专政的对象不同(在无产阶级专政中,资产阶级是专政的对象,而在人民民主专政中,专政的对象是反动派或敌人,民族资产阶级不是专政的对象)。

五、案例分析题

1.答:本案中公安分局的行为称为行政行为。所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领导行政工作,管理公共事务,并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行政行为以其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分为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本案中公安分局对吴某处以15天行政拘留的处罚行为,既是具体的行政行为又是自由裁量的行政行为。但公安分局在作出自由裁量的行政行为时存在显失公正的问题。原告吴某因故意挑起事端,殴打他人,造成一人轻微伤害,被告区公安分局据此给予了原告最重的行政处罚——拘留15天;原告的邻居周某及其妻王某对原告挑起事端的态度是“针尖对麦芒”,在相互殴打中,造成原告吴某及其妻二人轻微伤害,而被告对此却不作任何处罚。被告所作的处罚显然畸轻畸重,属对同类违法行为给予一重一轻的处理。行政处罚显失公正,人民法院该如何处理呢?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吴某挑起事端,并殴打他人造成一人轻微伤害,应受治安管理处罚。原告邻居周某及其妻王某在相互殴打过程中亦造成原告及其妻轻微伤害,亦应受治安管理处罚,但被告对他们二人却未作任何处罚。故被告对原告吴某的处罚显失公正,应当依法予以变更。

2.答:(1)熊丙可以继承其父熊甲应继承的份额。理由:代位继承。

(2)张某和张甲可以继承熊乙应继承的份额,理由:转继承。

六、论述题

答: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邓小平从中国当今的具体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得出的科学论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说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说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支柱,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杰作,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大贡献。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理论试题 篇6

填空题(每空0.5分,共28分)

1、我国

期的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方针的确定,解决了教育的两大问题,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培养人,必须着眼于提高素质,提高学生的_____________素质、________________素质和身体素质。

3、实行校长负责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的统一。

45、校长自我管理的方法,实际上就是校长加强自我修养的问题,校长自我修养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

6、陶行知的学生管理观,概括起来就是:既要善于管,也要敢于放。“放”就是对学生不能管得太死,要放手,要让学生自己管自己,要解放学生的创造力。具体地说就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赏识教育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赏识教育从诞生来源方面看,是________;从教育角度看,是________;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是是________;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是________;从思维方式看,是观念的更新;从表达方式看,是语言的突破。

8、赏识教育的六大操作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宽容和觉醒。

9、在《觉醒》一书中,周弘用他的赏识哲学告诉每一个人,教育首先是_______的觉醒和文化的觉醒,是以人的生存状态和_______为内涵的人文文化。

10、实现课堂教学问题化,必须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为此,教师首先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现代教学质量包括三个维度,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

次后

要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

理的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2、改进教法,指导学生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教育法制统一的原则,在法律效力上体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教育法的特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15、教育法律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三要素构成。

16、教育科学发展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三个基本内涵。

17、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扎实有效地抓好“四项建设”,这“四项建设”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中小学阳光网吧建设。

18、加强我县中小学校的校园管理必须实现“四个转变”,即要实现_______________的转变,实现_______________的转变,实现由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型管理的转变和实现由突击型管理向经验型管理转变。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新时期我国教育工作的战略方向是()

A、“三个代表”B、“三个面向”C、全面推进素质教育D、全面发展

2、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

A、改革课程、教材、教法;B、完善教学设施;C、提高师资水平。

3、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是()

A、片面追求升学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低;B、教育竞争过于激烈;

C、考试制度改革滞后;D、教育评价制度滞后。

4、学校评价的目的是(),A、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B、推动和改革学校的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C、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D、促进都是不断提高。

5、在学校管理中,最主要的是()

A、人员管理;B、财产管理;C、教学管理D、校产管理

6、管好学校最基本的两条原则是()

A、民主化和科学化;B、制度化和规范化;

C、民主化和制度化;D、科学化和现代化。

7、“三个面向”的核心和基础是()

A、面向现代化B、面向未来C、面向世界D、面向全体

8、改革学校管理体制,主要是改革()

A、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B、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C、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D、投融资体制和管理机制

9、美育实质上是()

A、思想教育;B、情感教育;C、养成教育;D、文化教育

10、赏识教育最注重的是()

A、观念;B、方法C、目标D、过程

11、学习方式转变的第一要义是()

A、学习责任;B、学习兴趣;C、学习过程D、学习动机

12、新课程标准要取代教学大纲,其核心是为了()

A、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B、促进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

C、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D、促进教育教学评价制度和评价方式的变革。

13、下列不属于学习方式范畴的是()

A、学习方法B、学习技术C、学习状态D、学习形式

14、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

A、合作学习B、自主学习C、探究学习D、研究性学习

15、()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的教育工作开始进入依法治教的新时期。

A、教师法B、高等教育法C、义务教育法D、教育法

三、判断题(在正确论述后面的括号里画“√”、在错误论述后面的括号里画“×”。每小题1分,共12分)

1、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出现和发展,是世界各国重视成人教育的总的趋势。()

2、校长领导教学,不外两种方式。一是建立和健全教学管理系统,充分发挥有关机构的作用;二是亲自参加教学实践,深入教学第一线。()

3、学校评价就是教育评价。()

4、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有意识培养人的自然现象。()

5、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是德育工作的重

6、赏识教育是认识素质教育的一种视角,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

7、学会赏识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学识教育从学会赏识开始,到学会赏识结束。()

89、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互动以、目标观、师生观、形式观、情境观和评价观。()

10、在学习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任务的设计者、情境的创设者和实践的管理、监控、调)

11、探究式学习的评价应以终结性评价为主。()整者。(、社会实践是研究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要任务。()

12档案评价有教师档案和学生档案两种表现形式。()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应树立哪些基本观点?

2、学校工作为什么必须实行以教学为主的原则?

3、学校管理常用的基本方法有哪些?运用这些方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4、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五、论述题(第一小题5分,第二、三小题各10分,共25分)

1、你认为实施赏识教育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优良的校风对学生成长与发展具有强烈的同化作用和积极的促进作用,你认为优良的校风包括哪些内容?你如何培育这种优良的校风?

干部公示制度需更公开透明 篇7

2012年4月9日, 一篇“山西长治干部公示神童扎堆”的网帖在论坛和微博上被大量转载, 其中质疑声偏多。

引发网民“围观”的是刊发在4月5日《长治日报》一版右下角的一则公示公告《中共长治市委组织部公示》, 内容是该市拟任处级领导岗位的35位干部的基本信息和任职情况。

公示显示, 拟任副处以上领导职务的35名干部中, 王瑞、赵耀华两人14岁参加工作, 李艳珺16岁参加工作, 侯志军、姚泽荣等5人17岁参加工作, 其中王瑞和李艳珺两人还是“80后”。因此有网友评论长治干部“神童扎堆”。

“针对9日社会舆论部分公示对象参加工作时间的质疑, 长治市委高度重视, 迅速召集组织部有关领导召开专门会议。市委组织部领导和工作人员加班加点, 连夜对有关媒体、社会舆论提出质疑的8名公示对象的干部档案进一步审核, 并将8名公示对象的详细任职情况10日再次在《长治日报》公示。”长治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桂元平对此解释, 对受到质疑的同志履历中的几个主要时间节点, 包括什么时候、何种方式参加工作、成为干部、现任何职, 新公告都比较详细地正面回应了社会的疑问。

此次公示中遭到最多质疑的两名“80后”干部王瑞和李艳珺, 在干部选拔考察之初, 市委组织部也关注到了他们参加工作年龄较小的档案记载, 并进行了详实调查, 包括到出生地、就读学校、参加工作单位等调查, 认为档案和经历真实无误。

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 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发展 制度 意义

1 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发展

作为干部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遵循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遵循普遍规律,但也有自身的特殊性。一般来说,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产生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党政领导干部产生方式的体系,是党、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构成和运作过程所依据的原则、体制、规则程序等的总和。[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的大发展,我国的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逐步的走向了规范化、制度化,并且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干部选拔制度。但是随着各单位组织认识部门在应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我们不断的进行总结,并且根据相关的经验和教训逐步的完善相关的条例。中共中央在1986年1月发出《关于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的通知》后,中组部根据此《通知》的精神细化了很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具体规定。中央在1995年制定并且颁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这个制度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党政领导干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此《条例》提高了选拔人员工作流程的准确性以及科学性,改变了过去选拔过程中出现的不健全的情况以及某些无章可循的现状,此外,由于将制度化的进程提上了正规,因此是完善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工作过程的里程碑。2002年以后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为了贯彻执行中央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要求并吸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成果,以原《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为基础,修订制定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这是我党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亦是从源头杜绝贪污腐败的必要途径,通过建立基本规章,规范干部选拔的流程,使选拔工作达到透明、公正、公平,从而达到干部队伍的健康良性发展。

2 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意义

首先,为了适应全球化经济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打造一支具有高素质水平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为了能够源源不断的输送具有创新能力的领导干部人才,我们必须有效的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从人的观点而言,就是党政领导人才的选拔、任用和管理的实施。”以知识经济为主的现代社会,其主要特征是以人力资源为核心,区别于旧时代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是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要求。而党政领导人才的选拔与任用则决定着政府、企业和公益团体等的管理水平。在各种人力资源中,其属于高层次人力资源领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讲,党政领导人才的层次及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企业及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方向以及教育水平,决定着是否能将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同思想政治教育环节做细做深,因此,党政领导人才的开发与管理是做好人力资源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和首要环节。

第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是适应现代政府及企事业单位职能的发展需要,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在迎接全球知识经济大潮的挑战中,现代企业如果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使自身经营领域在市场内占主导地位,担任企业管理层的作用发挥将直接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生死存亡和未来地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不断随着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内容,逐步成为了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业管理人才选拔的必要工具和手段,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迈进,有利于企业确保和建立在本行业中的领先地位。[2]

第三,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改革并完善组织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有效的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我国目前已进入改革开放力度的加速期,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深化期,面对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情况,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工作成为了最核心的问题。组织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着眼适应当下形势、寻求改进方法,并致力于有效的将服务开展在经济建设的中心上,更好地为改革开放提供帮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制度正是在此形势下进行改革与完善的。

第四,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向科学选贤任能的机制迈出了重要一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全面贯彻了中央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思考,科学地总结了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时期至今党的干部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吸收了近年干部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的重要成果,从源头上引领干部良性发展,预防和治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3 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运用

第一,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作为我国政治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政治功能尤为突出。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制度目的是维护以无产阶级及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一种工具,保证其维护功能的完整性,这一制度可以理解为领导干部选拔人用权利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根本保证作用。该制度合理的结构体系,使权利的控制、分配、调节等具体功效和作用得到了实现。科学合理的选拔以及制度结构,保证了干部任用流程的公正性,展示了对干部选拔流程的严格要求,使广大干部在竞选过程中拥有参与竞争的平等资格和应有权利。它坚持了党管干部原则,加强了中央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宏观调控。[3]

第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符合改革开放形势下内外环境的需求,完善了干部任用制度的经济功能。领导干部作为地区及单位的重要岗位人才,其素质高低对于经济基础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经济发展的快慢与其领导人的决策水平和能力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提高行政效率应从搭配合理的行政组合开展,以行政效率提高带动经济产生促进作用。在当今形势下影响行政效率高低的最直接的因素就是行政活动的合理程度,因此,一直以来我们研究的重点都是通过何种途径才能科学合理的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为了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组建一支优秀的领导团队,而科学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是其可靠的保证。

第三,科学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作用。文化凝练了一定的民族特征,是反映其思想理论水平的精神风貌、思维方式、心理状态和价值取向的精神文明成果的总体概括。制度与文化同属上层建筑范畴,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作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上层建筑内部组成部分,与上层建筑内部的其他各部之间也相互作用。一个良好的价值导向能够促进社会快速的向前发展,为了形成“学而优则进”、“能而优则进”、“干而优则进”的正确方向和氛围同时将正确的价值导向作用于全社会,我们将考试、考核制度引用到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过程中,这样在全社会的各个工作领域都起到了良好的价值导向作用,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人才工作研究理论报告》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编.

党建读物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2]仝志敏.《国家公务员管理——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3]黄达强.《各国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上一篇:科研的基本思路下一篇:大一军训新生代表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