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与老师沟通

2024-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与老师沟通(推荐12篇)

大学生与老师沟通 篇1

1.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交往双方的相似性越多,就越容易建立起亲密的人际关系。当交往双方的需要和期待恰好互补时,往往最容易产生强烈的人际吸引,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是要寻找师生彼此认可的共同点。当彼此认同的时候,气氛就会变得友好融洽。也就是说,如果交往双方心理上相容的话,那么,一方的行为就很容易引起另一方肯定的反应,相反,如果双方处于高度的心理不相容状态,一方的态度与行为就很容易被另一方否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息接收方式和性格特点,而我们大学生要做的就是主动去了解老师的处事风格、喜好以及优缺点,并调整自己的交往方式,寻求一个平台投其所好,以平衡彼此性格的冲突。按照人们的社会交往经验,如果你能身处对方的情绪状态中,能够完全感受到对方的心理感受,进而表达出自己对他的理解、关心、体贴和友爱,那么对方就会积极回应你,对你产生好感。这正是心理学上说的“情境同一性”原理。调整自己,寻找平台,并投其所好就是为了创造这样一种同一性,以便我们能够更有效地与老师产生双向回应,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大学生与老师沟通 篇2

关键词:中非学生,交流沟通,跨文化对比

1 引言

跨文化交际是指发生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上个世纪80年代, 跨文化交际的研究被引入中国, 90年代以后, 我国学者开始不断探索这一领域。主要集中在外语文化教学包括翻译方法研究等方面, 如胡文仲编写的《文化与交际》 (1994) 、许建平和张荣曦“跨文化翻译中异化与归化” (2002年) 、胡文仲“论跨文化交际的实证研究” (2005年) 、高永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和调查研究和对策研究” (2006年) , 而且多为思辨性的研究, 从实证主义出发的研究不多, 将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就更少。

虽然有部分研究进行了对比研究, 但是多集中在中美、中英、中日, 研究中非对比研究较少。如“思维风格对中美大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影响研究” (程宏宇) 、“中美学生学习风格差异的文化因素探讨” (党小苗) 、“中日留学生教育现状及政策比较研究” (高剑华) 等, 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语言学习问题、教育管理问题、课堂表现差异以及跨文化适应等方面。

虽然有部分研究将中非学生进行了对比, 但主要研究的是课堂表现差异分析, 涉及学生与家人之间的交流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研究的甚少, 而家人和老师作为大学生最常联系的群体之一, 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

因此, 把实证主义研究作为出发点, 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对比研究中非学生在与家人和老师沟通方面的异同, 旨在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有效性以及促进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2 研究设计

(1) 研究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和采访结合的方法, 主要分成3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与家人沟通方面的问题, 第二部分是关于与老师沟通方面的问题, 第三部分是个人信息。问卷主要是校园街头发放填写, 写完立即收回, 如此可以提高问卷的有效性, 也方便继续进行口头采访。采访主要采取问答形式并加以录音。问卷设置的问题多为定量问题, 采访的问题设置多为定性问题, 所以问卷调查和采访相结合的方法可以综合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的优点。

(2) 研究对象:选取东北财经大学本科阶段中国学生25名, 其中男生有15人, 女生有10人。学生的学历背景多为商科和文科。选取大连医科大学本科阶段的非洲留学生, 共25名学生, 其中男生18人, 女生7人。选择医科大学的原因是赴华学医的非洲籍留学生相对较多, 比较容易寻找采访对象。

3 数据分析

(1) 与家人沟通方面的比较

1) 如何与家人联系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网络的普及, 随着网络视频和社交软件的发展, 网络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学生大多集中于A项, 非洲学生主要集中于A和B项。在采访中, 非洲留学生表示网络视频聊天, 如Skype软件, 相对于打电话等联系方式几乎不需要成本, 但如遇紧急事件需要联系家人时, 仍然会选择电话这种联系方法。只有一名非洲留学生表示会寄明信片给家人, 主要是想给家人留份纪念。而将近五成中国学生在采访中表示家人仍不习惯或者不会使用聊天软件, 明信片或者写信的联系效率太低, 致使联系途径只剩下一种即电话短信, 所以中国学生中A项比例远高于B项。总体上来说, 传统联系方式的便捷性使得电话短信仍占主导地位。

2) 与家人沟通频率 (以每周次数计算)

表2

从表2看出, 总体上大学生与家人沟通频率集中于B项。非洲留学生半数集中于B项, 但是其他项 (除A项外) 分布较为均衡, 中国学生6成以上集中于B项, 在高频次的选项D、E中比重低于非洲学生。而且, 中国男性大学生与家人联系的次数明显低于非洲男性学生。由此可见, 中国学生比非洲学生联系家人的次数少, 男生尤为明显。女生相对男生更愿意联系家人。

3) 与家人联系的主动性

从表3可以看出, 中国学生将近一半的学生选择A项, 比重明显比非洲学生主动联系家人高, 主要原因可能是两点, 一是中国国内通信的亲情套餐, 学生拨打亲情号码有几百分钟的免费通话, 会在一定程度上驱使中国学生主动打电话, 而且国内通信费用比拨打国际电话费用低二是在中国拨打国际电话费用远高于在国外拨打国际电话的费用。如, 在南非拨打中国的电话每分钟收费1兰特左右, 相当于人民币0.766元, 而在中国拨打南非的越洋电话每分钟4.6元, 是其6倍价钱。

C项, 主动联系家人和家人主动联系的情况并存, 体现了学生与家人之间交流沟通的互动性。由图可以看出, 非洲学生与家人之间交流沟通的互动性要好于中国学生与家人交流沟通的互动性。

4) “谁是你最常联系的家人”和“谁是你最思念的家人”

从表4表5可以看出, 中国学生没有选C项兄妹, 很少选D项老人, 这与我国的国情有关, 计划生育的政策使得90年代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 没有兄弟姐妹, 经济状况的发展, 使中国家庭越来越小, 儿女与老人相处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所以这一代年轻学生最常联系最想念的家人自然多为父母亲。而非洲国家传统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家中老人仍生活在一起, 联系则较为紧密。绝大数学生都选A项, 母亲为他们最常联系最为想念的家人, 也体现了母亲在家庭关系中交流沟通维持关系的重要作用。

(2) 与老师沟通方面的比较

1) 你会主动向老师请教学习问题吗?

表6

从表6可以看出, 不到5成的中国学生表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会主动向老师请教, 而近9成的非洲学生会主动向老师请教。在采访中, 12%的非洲学生表示因语言障碍不便于老师沟通, 其自身汉语水平不高, 也同时也无法与老师用英语进行无障碍沟通, (主要原因是有些非洲学生的母语为法语, 英文较差, 而有些学生表示老师的英语水平有限, 交流实为困难) 使得他们更倾向于向同学请教。56.7%的中国学生表示, 很少自己遇到问题, 同时也没有向老师请教问题的习惯, 各种因素的综合使得很少与老师交流学习上的困惑。由此可以得出, 中国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相对于非洲学生而言较低。

在选择会向老师请教学习问题的同学中, 我们再次问到:通常会以什么方式和老师沟通?

如表7所示, 面对面的交流仍然是学生最为常见的交流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电话短信邮件以及各种社交软件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表7

表8

将表7和表8进行对比发现, 在学习以外的事情上, 中国学生与老师交流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但是总体上而言, 非洲学生与老师交流的程度要好于中国学生。

在采访中, 我们进一步询问到:你主要和老师聊些什么?

将近一半中国学生表示, 由于自己对于未来的迷茫, 迫切需要老师的指引, 也会向老师倾诉自己在生活上遇到的一些烦恼。还有小部分同学说, 很好奇老师们的传奇经历, 偶尔会和老师聊聊他们的事情。

非洲学生则表示, 几乎什么都和老师交流过, 有位赞比亚的同学这样说“会聊体育, 生活, 法律, 探讨中国生存指南, 甚至有时候会邀请老师一起参加派对。”

由此可以看出, 中国学生更希望了解未来的个人前途或者职业前景, 而非洲学生更希望了解中国文化, 渴望融入环境。

2) 你逃课吗?

你逃过课吗?96%的中国学生表示在不同程度上逃过课, 28%的非洲同学表示曾逃过课。

为什么没能上课?一半左右的中国学生表示上课时间与其他事情相冲突, 如社团活动、听讲座或者其他院的课程, 二成的中国学生表示因为身体不适或者陪同家人朋友, 三成的中国学生表示因为课程内容枯燥无趣或者不喜欢任课老师而不去上课。有一位陈同学这样说, “现在的课都很水, 去或不去, 多数取决于老师是否点名。”

于是, 进一步询问中国学生:

如果老师不常点名, 不能去上课是否会提前告知缘由?76%的同学表示不会提前说明缘由。

如果老师常点名, 不能去上课是否会提前告知缘由?只有4%的同学仍然选择不会, 96%的同学选择会提前说明不去的缘由。点名考勤制度很显然成为学生上课的重要动力之一。

非洲同学则表示只有身体不适或者一些不得不办的事情而不去, 如签证延期。一位来自南非的同学说, “政府送我们来中国是来学医的, 如果不去上课, 就学不到任何知识。”来中国留学非洲学生的生活来源主要靠奖学金, 成绩的好坏于此直接相关。有一位中国的徐同学这样说:“尤其是一些必修科目像大学语文、马克思等高中就已经学过, 只需要在考试之前临时抱抱佛脚复习复习就行, 平时也不用听课甚至不去上这种课。像一些专业课, 老师也只是念念课本和PPT, 自己完全可以看书自学。”相反, 非洲同学则表示课程有难度再加上语言障碍, 如果不来上课根本学不到任何知识。由此可以看出, 医科与文科的学科差异也会造成学生对待课堂的态度差异。

4 结论

总体上来说, 中国学生与家人之间的联系没有非洲学生与家人联系密切。主要原因可能由于中非的家庭观念不同。中国学生视家人为做帮助自己解决困难的人, 他们是自己的长辈, 是家庭中的核心, 只有遇到重大问题才会与家人沟通, 如生活费问题、情感问题。非洲学生则视家人为共同分享内心秘密的人, 他们是自己的家人, 更是朋友, 欢喜忧愁都可以与家人共同分享。

如何提高学生出勤率?学校和老师除了使用考勤制度以外, 还应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如课程设置的改革, 改善教学内容, 老师自身的个性魅力也可以留住学生们的心。老师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布道者, 也是倾听者指引者, 老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 和学生进行的交流。中国学生更关注自身未来的发展状况, 而非洲学生希望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

中国学生没有非洲学生学习目的清晰, 中国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出现明显的迷茫彷徨期, 对于未来的不确定会使得学生受到长时间的心理压力, 变得疲惫不堪, 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 甚至出现厌学情绪而影响其正常的学习与生活。高校管理应该增派心理咨询师或者导员或者任课教师对中国大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 以顺利度过迷惘期的难关。

参考文献

[1]叶帅非洲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在时间观、家庭观方面的跨文化对比研究.科教文汇, 2011年

[2]孙雷中非学生课堂表现差异分析, 大众文艺 (理论) , 2009年

[3]留学生跨文化心里探究与高校外国留学生管理, 兰州学刊, 2009年

[4]胡文仲论跨文化交际的实证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年

主动与老师沟通等 篇3

对于一些高三生常见的问题,父母要做到心中有数。孩子目前的成绩怎么样?在学校和同学们的人际关系怎么样?孩子哪科成绩最好?哪科最弱?孩子现在有没有目标高校和专业?他的成绩能否达到要求?……父母只有了解这些情况后,才能与孩子沟通,才能帮助孩子找准问题,解决问题。

但是向老师的求助也要适度,每年都会有个别高三生父母在最后几个月表现得心神不宁。每当遇到问题时,父母都会将孩子的老师当作救命稻草、倾诉对象。有的父母甚至深更半夜给老师打电话哭诉为人父母的不易。这样一味的诉苦和发泄,不但影响自己的情绪,还会给老师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对于这类问题,高三生父母要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学会自我调节,保持情绪稳定;此外还要对孩子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与其每次主观地跟老师诉苦,不如将自己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反映给老师。这其中既包括孩子的缺点,也包括优点。这样既可以帮助父母更全面地了解孩子,还可以从经验丰富的老师那里找到帮孩子解决困难、走出困境的“解药”,可谓一举两得。

一模前如何预防流行性感冒

最近天气寒冷,出现感冒、发烧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还是不少。而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这段时间学习压力大,精神也相对紧张,更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做出调整,以健康的状态应对一模考试。

1 提高身体抵抗力。平时有锻炼习惯的考生们在寒冬也别停止运动,适当的锻炼有助于免疫力的提高。

2 劳逸结合。虽然这个时候学业是最关键的,但是大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以免压力过大,出现反效果。

3 营养有保证。考生们连日来都是用脑过度,因此,家长要注意让孩子们吃好、睡好,以保证有充足的体力、精力应对考试。另外,大家还要注意多吃果蔬,补充水分。

4 室内多通风。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教室,或是在考场上,考生们都要注意尽量让室内通风。因为人群密集的场所往往细菌、病毒多,而通风的环境能让这些有害物质稀释,有效降低传染机会。

5 勤洗手。不少疾病的发生往往是通过手来间接传播的,因此,大家平时要勤洗手。

学生家庭教育和与老师沟通发言稿 篇4

大家下午好!作为一名学生家长,今天非常有幸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学生家庭教育和与老师沟通”的一点心得。

首先,我要感谢我们班的几位老师,为了让这个班的同学好,他们非常负责,也非常辛苦,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班是放学最晚的,每天老师都要守着他们把当天学习的内容全部过关之后才回家。特别是班主任谢老师,她不仅要关心孩子们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生理、心理的健康。老师们非常负责任的态度,这是我们全班同学的幸运,也是我们所有家长的幸运。

借这个机会,我想给大家分享三点:

第一点,我认为我们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既然老师们都那么负责,我们家长就更应该对孩子们负责,毕竟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以后他们的生存能力强、生活好。关于与老师的沟通,我们每天都可以通过“家校联系卡”监督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我们通过老师的评语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另外,如果孩子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还可以给老师打电话,或者单独到学校与老师面对面进行沟通,因此,我们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是没有任何障碍的。

现在孩子们都正处于青春期,特别逆反、不好管教,而且往往在学校里与家里的表现不太一样。有的孩子还爱撒谎,在学校骗老师,在家里骗家长。但是,如果家长经常到学校与老师沟通,孩子就根本不敢再撒谎。比如我家孩子,他很聪明,但非常调皮,也很贪玩,而且还有一些小的臭毛病。过去我也从来没有到学校与老师单独沟通过,这学期自从我第一次被谢老师请到学校以后,我就坚持几周都到学校与老师进行沟通,我发现每次下来孩子的表现都会有所改变,最终到期末考试的成绩也有了一定的变化。马上就初三了,我相信:家长与老师的有效沟通显得更加的重要!

第二点,我认为我们家长和孩子的心态都非常关键,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他们都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要超越父母,更应该有不断超越自己的能力。

我非常不赞同“我们家长过去就成绩差、学历低,孩子就一定成绩不好”的观点。关键是我们家长有没有决心让孩子的学习有所提升。我给大家举个真实的例子,我有一个表弟,四川大学生物工程系的高才生,现在美国读博士后,他的妈妈是农民、小学都没毕业,他的爸爸是建筑工人,也是小学文化,爷爷奶奶也都没有什么文化,为什么他有那么高的成就呢?我亲眼看到他从小学到大学的成长过程,我记得从他小学三、四年级开始,他妈妈就靠卖菜,省吃俭用坚持给他请家教,而且他妈妈每周都会到学校去与找老师,询问他在学校的情况,久而久之,老师也越来越关注他,一有时间就会去家访。同时,他自己也非常刻苦,因为他知道父母有多苦,只有靠他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他们家庭的这种现实。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生活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所以他们没有刻苦用功的动力和压力,但是在国际一体化的趋势下,未来他们的就业和生存压力是难以想像的。因此,我们家长现在就应该多关注他们,通过“言传身教”影响他们,引导他们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应对挑战”的心态,在家里尽量不要有“消极负面”的言论和思想。孩子遇到挫折时要多鼓励,相信他们没问题,相信他们的潜能是无限的!当然,他们骄傲时,也要打压打压,让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将来才会有竞争力!

第三点,我认为经常给孩子设定挑战性的目标并承诺一定的奖励,是激发孩子潜能的有效方法。

虽然现在的孩子都衣食无忧,但他们仍然有许多想要的东西,我们应该随时关注他们的兴趣与需求,但我们不应该轻易答应和满足他们的需求,而是应该和他们一起设定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而且是需要他稍微努力才能达成的目标,完成后再给予满足。我就经常把半期、期末考试成绩或排名做为我家孩子的目标,而且会得到他的认可。比如,他喜欢打电脑游戏,我平时就不会允许他碰电脑,除非周末把作业做完后。5月份我家电脑坏了,到周末他就闹着叫我修电脑,我就趁机给他谈期末考试的目标,制定了一个比平时高出5-10分的目标,只要达成目标就买新电脑并让他暑假每天可以玩4小时。他很高兴地接受了,在考试前我就把新电脑配好了,但不允许他碰,他看得心痒痒的,就更有动力了。最后的考试成绩虽然离目标还差一点点,但他偏科的语文提升了,年级综合排名也提升许多。所以,我们要经常为孩子制定短期的、明确的目标,最终让他们自己养成设定目标的习惯。

大学生与老师沟通 篇5

学联教育老师建议:新高三父母要主动与老师沟通

2014暑假之后,新一届高三生父母将正式“上岗”,开始陪伴孩子度过长达9个月的高考备考期。“陪考”这一年,父母不仅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变化,还要做好后勤保障、信息收集等多项工作。如何能更好地扮演这些角色,真正助孩子一臂之力呢?学联教育老师建议,高三这一年,父母要主动和孩子的班主任及各科任课老师积极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状况,与老师通力协作,帮孩子打好高考攻坚战。

高考说,高三这一年,大部分考生都过着从家到学校、再从学校回家这种“两点一线”的生活。没有了以往丰富的课外生活,全力备战高考的高三生很容易出现情绪波动、身体不9个月的备考时间对于一名高三生来讲可谓分秒必争。父母和老师要8日。顺畅沟通

往年,孩子问题的最佳时机;此时,父母和老师都要花更多的时间、高QQ留言等都可以使父母及时与老师联络。就不会给老师造成太大的负担。以援手。

面对高考,“战友”要彼此了解。父母还要尽快与孩子的各科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各科任?孩子是否对某位老师的授课方式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老师的手机或联

通。每当遇到问题时,父母都会将孩子的老师当作救命稻草、倾诉对象。有的父母甚至深更半夜给老师打电话哭诉为人父母的不易。这样一味的诉苦和发泄,不但影响自己的情绪,还会给老师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对于这类问题,高三生父母要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学会自我调节,保持情绪稳定;此外还要对孩子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与其每次主观地跟老师诉苦,不如将自己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反映给老师。这其中既包括孩子的缺点,也包括优点。这样既可以帮助父母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还可以从经验丰富的老师那里找到帮孩子解决困难、走出困境的“解药”,可谓一举两得。在与老师沟通时,高三生父母要先梳理清楚谈什么问题,谈话时不用过多寒暄,最好开门见山,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老师交换意见。如果事情不大、不急,父母就不必非要面谈,可以打电话、发电子邮件或通过短信与老师交流。

学联教育 山东春季高考

学联教育 暑假班 一对一辅导班

学联教育特色:

办学目的:提成绩,拿高分,直击高考。

师资配置:一线名师、资深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倾力授课。

授课要点:查缺补漏,专题强化,融会贯通,讲解考点,难点,传授应试技巧,得分技巧,决胜高考。

家长与老师沟通的话 篇6

5.你的形象时刻影响着孩子们,促使孩子们不断进步。

6.老师,感谢您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了我人生的旅途。

7.您因材施教,善启心灵。我们捧着优异的成绩,来祝贺您的胜利。

8.从你对孩子的要求严格看,你对孩子的爱太多。我和孩子都很爱你。

9.当你青丝变白发,你的桃李已满天下。亲爱的老师,向你道声辛苦了。

10.你很关爱学生!不但教给学生如何求知,还教会孩子如何做人,感谢你。

11.愿欢快的歌声,时刻萦绕着您;愿欢乐年华,永远伴随您。祝您节日愉快。

12.没有您的慷慨奉献,哪有我收获的今天。十二万分地感谢您,敬爱的老师。

13.胡老师以“爱心、耐心、苦心”去换得他们的真心,深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

14.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样的感受;同样的感受汇成同一首歌:“老师,我们爱您。”

15.高山在欢呼,流水在歌唱;太阳在欢笑,小草在舞蹈:赞美您,为人师表,劳苦功高。

16.这是我们买给您的礼物,谢谢您,老师。没有您无私的奉献,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成功。

17.人生旅程上,您丰富我的心灵,开发我的智力,为我点燃了希望的光芒。谢谢您,老师。

18.您的岗位永不调换,您的足迹却遍布四方;您的两鬓会有一天斑白,您的青春却百年不衰。

19.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崇高的劳动。

20.亲爱的老师:感谢您用心血和汗水为我做的.一切,您的美好身影在学生心中永远不会磨灭。

家长怎样和老师沟通

现在很多家长会有这样的难题,不知道如何和老师沟通。当今的很多老师常常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更甚者把家长当成学生一样来教育。其实难沟通,问题的症结不在家长,而在老师。我认为现在的教育宠坏了一批老师。按常理来说,为人师表,应该有着儒雅之气和中庸的性格。

而现在很多老师,我认为非常不幸,我常常看到他们世俗、势力和小市民的形象。所以给人距离感很难沟通,当然也有不错的老师。其实人与人之间沟通应该是很简单和愉快的事。

尤其是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更应该是,因为大家的目的都是为了小孩,他们是所有人的希望。如果每个老师都能把自己当做祖国的园丁,那么这个交流应该是非常简单的。这里我给您的建议是,把老师当做一个普通的人,不要带着任何负担去和他交流,像正常谈话一样就可以了。毕竟我们都是平等的。语气要平和不要过于谦卑。

教师与学生心灵的沟通 篇7

一、教师要在对学生的管理教育中得以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

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 靠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实现。

(1) 教师要置身于学生之中, 增加与学生沟通的机会和时间。在课堂教学中, 在日常生活中, 教师要通过与学生的直接接触,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 了解学生的好恶, 情感意识等各方面情况。尤其作为班主任, 接触学生的条件优越, 更应做到置身于学生之中, 课间休息时, 一日三餐中, 校内外活动时, 要完全与学生“同处一室”, 尽可能地与学生多接触, 多了解学生。

(2) 要敢于向学生暴露自己, 让学生了解教师的优缺点, 了解教师的工作方法, 性格特征等。当教师的言行出现错误时, 教师要敢于向学生承认错误,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 这样才能使教师与学生更好的进行心灵沟通。

2009年8月, 我开始担任电子09-1班班主任, 我认识到, 新生刚刚入校, 有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在校住宿, 远离了父母、亲人, 这时候, 学生最需要的是教师的理解和关怀, 同时, 这也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良好契机。在学生军训时, 我时刻不离学生左右, 用爱关心他们, 帮助他们, 让他们意识到, 虽然远离家乡, 可他们并不孤独无助, 班主任老师会时刻跟他们一起, 分担风雨, 共享彩虹。个别学生训练怕苦、怕累, 但当他们看到作为班主任的我, 跟他们一样被晒黑的时候, 也都坚定了信心, 坚持到最后。9月末, 校运会如期而至, 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布置班级、一起为同学呐喊助威, 当大家迈着整齐的步伐, 喊着响亮的口号走过主席台时, 我感受到了这个班集体空前的强大, 无论是老师, 还是学生, 我们已然融为一个整体。

二、教师要以对学生的爱心实现与学生心灵的沟通

中职学校的学生自制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还都处于逐渐形成时期, 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帮助。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学生, 让学生体会到教师是他们的“良师益友”。首先, 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这是教师对学生关心和爱护的具体体现, 教师在处理班级各种问题时, 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 充分信任他们。在教育中因材施教, 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班级组建之初, 对于新物色的班干部, 我总是鼓励他们大胆工作, 当他们出现错误时, 我都是想方设法在同学中予以弥补, 暗中指出班干部的不足和改进方法, 树立班干部在同学中的威信, 班干部对教师的良苦用心非常感激, 更加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有的学生军训时表现不佳, 受到了教官的批评, 总觉得教官老师瞧不起他。在学校开运动会时, 我就把借锣鼓、彩旗、钉子鞋等任务分别交给他们完成。这几个学生觉得老师信任他们, 很高兴地完成了任务, 趁此机会, 我再对他们予以表扬, 他们的自信心马上得到很大程度提高, 师生间的隔阂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其次, 教师要关心帮助学生。学生远离父母, 需要教师的关心、帮助,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教师及时主动地帮助学生解决, 这是与学生心灵沟通最好的方式。学生开学一段时间后, 正逢中秋佳节, 自然是思乡心切, 我就自费为学生买来中秋月饼, 和同学们一起唱歌, 谈心, 同学们在愉快而轻松的氛围中度过了离家后的第一个中秋佳节, 通过这次活动, 同学们对我的信任与依赖又进一步的加深。

三、对学生言而有度, 宽而有量, 在谈话中达到与学生的心灵沟通

(1) 要理解学生。学生刚刚入校时, 对学习的规章制度还一时把握不准, 难免会出现错误或做的不到位等情况, 对此, 教师必须对学生严加管理, 对学生的错误及时作出批评指正。批评的时候, 态度要严厉, 但不能过于尖刻, 不能挖苦学生, 可以推心置腹的与其进行交谈, 使其在内心认识到错误所在, 找到错误的症结, 进而及时改正。

(2) 以理服人。教师在学生出现问题时, 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 因势利导, 坚持正面教育, 不能主观臆断, 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去处理,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要弄清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和心理活动, 有的放矢地加以批评指正, 防止学生“顶牛”。

老师有错,如何有效沟通 篇8

1.将心比心——老师也需要鼓励

长兄家长吴楠:由于爸妈工作非常忙碌,所以弟弟在学校里的大小事都由我这个大学刚毕业的大哥负责。

弟弟很淘气,鬼点子层出不穷,在哪里都能把自己制造成焦点。有一天上自习课时,他和几个顽皮男生把课本附赠的光碟丢向电风扇,光碟片被电扇叶片打碎炸开,闹得全班人仰马翻。因为弟弟一向不安分,所以这次老师认定是他带的头,罚他抄了好几篇课文,而其他男生则没事。弟弟不服,冲着老师大叫,结果,我也被叫到了学校。

弟弟的老师年纪并不大,是刚毕业两三年的大学生。因为年纪相仿,我和老师聊了许多。从这位老师口中我听出了很深的无奈。他说他弄不明白,自己和这个班的学生已经磨合了几个月,为什么还是无法和平共处。看得出,他很上心,想带好学生,跟他们像朋友一样相处。我告诉他事情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严重,看他仍然很苦恼,我便和他分享了我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说,要和小孩们沟通,就要懂他们的逻辑。其实小孩们不是讨厌严格的老师,他们讨厌的是不公平的老师。常常有老师不问清事情原委就处理学生间的冲突或学生闯的祸,直接认定动手、大声的学生负全责;或者犯经验主义错误,把别的同学的过错迁怒到平常很不老实的同学身上,结果就惹来造反。我并没有把弟弟的冤枉告诉老师,我只说这是我带学生的经验。老师听了,非常赞同,说以后自己会注意。至于弟弟这家伙,总是不老实,也该敲打敲打了。回去我就说我已经跟老师说他的冤枉了,老师也觉得处理得有点不妥,不过不管怎么说,他是有错的,以后要改正。

其实老师跟学生一样,也需要被鼓励,尤其是年轻老师。到现在我都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教书时的慌乱、紧张。所以,身为家长的我们,也要懂得给老师一些鼓励,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过错。

2.良性互动——先肯定再探讨问题,不批评

小竹的妈妈:最近老师要求学生背《弟子规》,可《弟子规》上的话小竹很不理解,老师又没有解释,孩子感觉很难背,干脆扔下不背了,但又怕老师处罚,因此不敢上学。

上学期这个老师就有一次做法欠妥,我忍不住向他提了意见,结果小竹被他刁难了整个学期,直到最近他才开始称赞小竹表现不错。老师好不容易对孩子改变印象,我生怕再反映问题会重蹈覆辙,这样孩子在学校过得也太不快乐了。最后我把电话打到了学校的家长问题辅导处,希望辅导主任能帮我解决。

辅导主任听完我的陈述,鼓励我亲自跟老师沟通,说毕竟我最清楚孩子的这些情况。他告诉我,与老师沟通的时候,要先肯定老师的良苦用心,然后再委婉地告诉老师孩子学习不顺利的事实,试着与老师讨论如何循序渐进地增加学生的学习任务。这种不涉及批判的正向沟通,亲近随和而有建设性,不会造成不愉快。我觉得辅导主任的建议可行,决定试试。

下午我去接小竹放学时就跟这位老师聊了起来,我先说最近孩子进步很大,这都是他做老师的功劳,然后顺便提起孩子背《弟子规》感觉很吃力的情况。老师一听就说,背不会没关系,班上也只有几个同学会背而已,他只是想让学生增加些知识积累,不强求的,每个孩子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进度。我听了,心情大为放松。

看来沟通还是需要技巧的,和老师交流,要先肯定成绩再摆问题,然后真诚地和老师一起讨论更好的做法。不要直接批评老师以前的做法,为人师表的人更爱面子。

3.发挥语言智慧——转弯抹角,说明情况

幼儿家长辛闻:我的儿子小,我在教育儿子上还没多少经验,但我的母亲不失为一个睿智的家长。我记得,小时候哥哥受到老师不公正的对待时,她是这样做的——

“老师,我是小涛的母亲,小涛在学校是不是很不乖?”

“没有!没有!他很乖!”老师解释着。

“既然很乖,为什么他的操行是丙下?是你不好意思告诉我吧?说吧,没事,这孩子又创了哪些捣蛋记录?”

“哦,真不是那样的,学生的操行评定我一律是按学业成绩排的,我们班还有的学生被排到己以下……”

听到老师这样的解释,母亲有些吃惊,这样评价孩子太不负责了!可是母亲没有动怒,她语气和缓地跟老师说道:“既然他在学校很乖,我就放心了,刚才我还以为他捅了什么娄子呢!只是,操行成绩按学业成绩排让我产生了一些误会,或许很多家长跟我一样,看到孩子那么差的操行成绩都会很担心的。”

不用说,老师也明白自己在这件事上做错了。她很诚恳地跟母亲道歉,说以后再也不这样随随便便地填评语了。

老师也是凡人,一个人面对那么多学生,难免考虑不周或者对学生失去耐心。当自己孩子不幸成了受害者时,家长有没有必要出面?出面如何沟通?都要用点智慧。小事能不出面的就不出面,大事出面之前先打个电话或发个短信问问清楚,别冤枉了人家老师。不管是直接沟通还是电话沟通,说话时都要运用些智慧,让老师自己意识到错误。转弯抹角不失为理智的选择。

4.强调重点——老师过错只字不提

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家长虚礼:我知道小学阶段是孩子人格定型的关键时期,所以从孩子念小学开始,我就很积极地与他的老师交流。

孩子升入五年级后,有一次跟我说他的新班主任很奇怪,常常别的班都在上课时,她却叫他们拿墩布擦地、擦走廊,弄得孩子自习时间不够,老师讲过的一些知识因来不及复习都忘记了,写作业时好多题目都不会做。我听了之后没有说班主任什么,只告诉儿子别着急,老师可能有她的想法,过一段时间肯定会改变的。

几天后,我带了些自产的水果去拜访老师,说,新下来的果子不值什么,让老师尝尝鲜。老师很感激。我俩在她家的客厅聊了起来。

我先是感谢她花费了许多心血教育学生,然后委婉地说孩子的功课最近似乎有退步,考试时老有一些题目解不出来。我说,由于我和孩子他爸文化都不高,家里又没有多余的钱让孩子补课,所以希望老师在孩子身上多费些心思,千万别放弃我这个想读书的孩子。老师说,应该的应该的,她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爱学习的孩子,老师个个喜欢。

后来,儿子回来说,班主任再也没让他们班的同学在课堂上打扫卫生,而他们班的成绩在年级也终于不再垫底了。

以上都是家长跟老师成功沟通的案例。但实际上,家长和老师沟通失败的案例也并不少见。当家长和老师沟通失败时,家长又该如何做呢?

5.倾听孩子——换个学校,柳暗花明

初二学生的母亲薛华:我的儿子自小就极有主见,好发问,喜欢辩论,反应敏锐。因此,他的课业我从不担心。但在与老师的互动上他却一再挫败。自上小学后,他总是问:“为什么我举手老师总是不叫我?”“为什么老师总是不听我解释?”“为什么犯同样的错,我受到的处罚总是比较重?”……为此,我也没少和老师沟通。可老师看到我,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面对孩子的一连串不公遭遇,我总是开导他,沟通重要的是态度,应主动、诚恳地去找老师沟通……直到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看到孩子的一篇作文,我才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在这篇作文里,儿子道尽了他在学校的不快乐。我看后,万分心疼,当下决定帮孩子换一个环境,以期孩子在新环境里重拾快乐。转学后,儿子的心情一下跳到了阳光里,天天嘴里哼着小曲儿上学放学。新学校的老师见了我都夸我教子有方,说儿子在学校又懂礼貌又讲团结,学习成绩也棒。我百感交集,一方面庆幸自己在重要时刻做对了抉择,一方面又感叹,为什么没有及早帮助孩子走出情绪困扰呢!

现在,儿子已升入初二,虽然功课越来越重,但他的快乐却不减,连我的朋友见了都说这孩子完全变了样。相信在诸多良师的教导下,我儿子一定会更加快乐。

【编辑:王奉霞】

老师如何与高中生沟通 篇9

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作为老师应用心接纳每一个学生,不管他是聪明、乖巧或淘气,他都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个体,需要被接纳,也唯有老师用心接纳,学生才能把上课当成一种享受,而乐意学习。

我所任教的电商班里有一名学生,他头脑非常用,就是纪律差,上课和周围同学没话找话,一旦批评他,便一脸的诚恳,保证要改正缺点,但事隔几天,依旧故我。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没有放弃他,而是不厌其烦地跟他交谈,讲述学习的重要性,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持之以恒,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和毅力。这个学生深有感触,说:“老师,看我的表现吧!”他现在确实变了。虽然还时有反复,但他已经知道怎样控制自己了。从这里我更加认识到:对于差生,不要把他从你身边推出去教育,而应用爱心接纳他们,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有情有理有力有度。学生特别需要我们那温和的笑容,文雅亲切的话语,善解人意的目光。

(二)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作为老师,首先要求学生自我定位,即对自己的身体心理、情绪意志、兴趣爱好、发展潜力及行为方式的特点和能力进行感知,并对所作出的反应进行调整,减少内在压力。其次营造比较宽松的氛围,开发他们的潜力,教给其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合理调整期望值,减少外来压力。再次要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要“打着灯笼找优点”,并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多提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从而变压力为动力。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积极开朗的情绪,扫除内心的阴霾,建立自信心,增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用诚心赞美鼓励

在日常生活中,赞美是人人都需要得到的。若发现学生有值得赞美的行为时,要把握时机,不管用语言、肢体、眼神、表情、评语,只要是真心诚意的,学生必然感受深刻。作为成长中的个体,学生身上的不良习惯和弱点是难免的,然而对于学生的种种问题,当老师们感到束手无策时,往往会采用批评的方法,结果情况越来越糟。如果适时地采取赞美的方法,以平常心去看待他们的每一个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次进步,自然而然就会发现学生的每个闪光点,欣赏他们的价值,从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称赞,这样会让学生们认为老师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他,他们就会表现得更好。

(四)专业倾听

要倾听学生的发问之音。学生正处于求知的重要阶段,心中有着无数个为什么?因而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们的求知欲,鼓励学生提问,并善于倾听他们的问题,面对学生们的问题,老师仔细倾听着,微笑着加以肯定,在教学中给予了解答,并鼓励他们向书本、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来寻求答案。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让学习不断地向课外延伸。

★ 有关学会沟通作文800字

★ 关于沟通的作文800字

★ 高中生作文《诚信》800字

★ 劳动作文高中生800字作文范文

★ 高中生800字读后感作文

老师与家长沟通的心得体会 篇10

意识到亲子阅读对一个孩子的重要性,所以从小到现在我们都一直坚持做到亲子阅读——睡前故事,平时想看书,他会自己一个人看,但睡前对他而言是不一样的,约定每天晚上8:30之前我会和孩子在他的房间里享受着睡前短而轻松的时间。如果孩子接下来还需要睡前这样和我们一起阅读的话,我会一直做下去,而且会很乐意的继续。其实,这么多年来,已经不可缺少这一时段的甜美时光,一到时间就会迫不及待的去享受。一起阅读是有时我讲给他听,有时他会讲给我听,而且尽量的做到根据故事的情节有感情的阅读,从中也一起学到很多……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喜欢的书,胡铭基也一样,他第一次去图书馆,会挑动画片《奥特曼》的书,我们虽然不喜欢这类的书,但没反对,还是让他挑选自己喜欢的书,我们也会帮他挑选一些好的适合他阅读的绘本。

这样我们尊重了他的选择,他也会乐意接受我们给他挑选的书,等时间长了,他慢慢知道,原来好书不只是他想的那么少,而是很多。他就会喜欢上书给他带来的乐趣,喜欢的书,他会看好多遍都不厌。记得一本《小皮斯凯的第一次旅行》,胡铭基很喜欢也很佩服小皮斯凯,小皮斯凯的聪明、能干,勇敢的性格对他也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他真正做到了自己单独睡觉,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尽量去做,经常帮家里人做点家务事……还有《猜猜我有多爱你》、《提姆与莎兰》等都是他喜欢的,从中也学到了怎么去关心和深爱自己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平时在生活中也经常体现出来……慢慢的他对阅读的范围越来越广,会去尝试不同类型的书,比如《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世界地图》《粪便古比讲述的故事》……而且都会很开心的与我们交流。

好奇其实是每个孩子都拥有的。只不过每个孩子对学每个事物产生的兴趣不同而已,我们做家长的不要打击他的积极性,应该给予鼓励和认真的解答。这也许是从很小时就鼓励他多问为什么,不知道的话,就查明了告诉他。查询工具主要是书籍和互联网,让他渐渐地把好奇转为好学,并享受吸取知识的过程。家里还有本《给男孩的危险手册》的书其实他也很喜欢,只不过要在大人的帮助下慢慢阅读学习,因此,只有我们大人先看了再讲述给他听。亲子阅读其实不能局限于和孩子同时共读一本书,也可以是一家人先后读完一本书后再慢慢地讨论和享受其中的情节。

谈谈怎样与学生沟通 篇11

一、给孩子一份爱

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先天遺传因素的影响,智力迥异,性格各有不同,家庭的学前教育不平衡。他们来到学校里,表现自然就存在很大差异。教师应深切认识到这一点,用心去接纳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聪明、愚笨,整洁、邋遢,乖巧或淘气,他都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个体,实实在在的学生,需要被接纳。也唯有老师用心接纳,孩子才能把上课当作一种享受,乐意留在里面学习,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产生学习的欲望。

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学生内心最伤痛的,莫过于被误解;最快乐的,莫过于得到老师的肯定。尤其新生一代,从小在父母的臂弯里成长,有主见,敢发表,对挫折的忍受力却显得偏低,一旦遇到困境,就不知所措,产生强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培养学生们积极开朗的情绪,扫除内心的阴霾,建立自信心,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教师要用一颗平常心对待每一个孩子,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适时给予表扬

花草树木大都向阳生长,人也一样,喜欢被赞美、表扬。老师若能真心诚意欣赏孩子的纯真、善良,细微之处查找值得表扬的地方,把握时机,不管是用语言,还是用肢体、眼神、动作、表情、评语,只要是真心诚意的,孩子必然感受深刻。例如,一个成绩倒数第一的孩子,在检测中哪怕考了倒数第二,教师也应该抓住时机,真心诚意的对他说:“这就是进步,只要继续努力,你一定会成功的。”适度的期许,会产生鼓舞掁奋的力量,这也是希望孩子成功的有效方法之一。

四、倾听孩子的心声

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仅看平常的动作、行为那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学生才敢于向你倾诉心声。教师要有耐心地倾听学生们表达意见。当他们情绪困扰时,给与适度的调节、疏导,建立和谐的师生情。

五、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教师是学生的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行为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行为,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经常对学生敷衍了事,学生也可能养成推卸责任的恶习。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会承续了教师的缺点与优点。教师要做到要求学生做好的,自己一定做好;不让学生做的,自己绝不做。因此,建立明确的教师形象,实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学习。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艺术 篇12

一.谈话应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即谈话具有明确的目的, 谈话的内容和方式能针对学生及有关情况的实际, 因材施教、因事施教、因境施教, 这是谈话的最基本的要求。因此, 在谈话前, 教师必须先“备”好课, 明确谈话主题和教育目的, 防止谈话漫无边际, 使学生无法全面正确地领会教育的意图, 起不到应有的教育的效果。

二.要全面了解学生及有关情况的实际, 确定谈话的内容和方式。学生由于年龄、个性心理的不同, 其家庭背景的不同, 他们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 从而影响其受话的心理反应。如性格好强而且熟练于人情世故, 社会经验异常丰富的学生, 对刺激其自尊心的话就会非常反感;父母离异的学生, 往往比较孤僻、敏感、偏激。有些学生缺乏敏感和热情, 上进心也不太强, 这样的学生, 一般来说想通过让他们有太大的改观太大的作为是很困难的, 这就要求教师与之谈话时更多地要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施治以爱;而性格开朗, 待人有礼貌, 遵规守纪, 有较强的上进心和较高的自觉性, 比较容易接受教育。不足之处是胆子小, 循规蹈矩, 缺乏闯劲, 就需要教师从个体素质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两方面强调个性素养和创新教育的统一性。

三.谈话时要根据不同事件的内容和性质, 确定不同的谈话方式。同时谈话要因事论事, 不可随意扩大、缩小和迁移, 以免引起学生不良情绪的对抗。教育家周弘说得好:“不是好孩子被赏识, 而是赏识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被抱怨, 而是抱怨使孩子变得越来越糟。”批评重要, 但批评的方式更重要。批评应重在未来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同样的事情, 而不是追究过去的错误。

四.谈话时, 我们选择合适的环境, 谈话环境不同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也不同。如办公室特定的环境气氛, 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压力, 对一般学生, 谈话效果是好的;课外场地这种环境就会使学生精神轻松, 谈话随意, 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尤其对那些腼腆、内向、胆小的学生, 会收到更好效果;在心理咨询室谈话, 学生会相对比较放松, 对于那些需要做细致工作的学生, 在宿舍谈话, 易使学生认真思索, 理解且接受谈话内容。因此我们要针对不同的环境, 确定是否要谈话及如何谈话。

五.谈话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反映, 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谈话方式, 或语重心长, 或激情高昂, 或低沉婉转, 或严肃活泼、宽严相济, 或“趁热打铁”, 或适可而止。因此我们可采取心理换位的方法, 多站在学生的角度, 体验学生的心理感受, 防止自我为中心, 主观臆断。

六.谈话要注意时机。谈话活动是教育教学工作中语言教育的基本策略。在进行谈话活动中要注意把握日常生活活动, 挖掘随机性谈话契机。教师要善于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如孩子们特别熟悉的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人物、动物、图书、植物等感兴趣的事情作为切入点, 使他们更愿意去交谈、去思考, 去探索。因此, 善于发现和创造谈话的有利时机, 学生会更易于接受, 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七.要注意克制情绪冲动。我们与学生谈话, 最忌感情冲动。有的教师“火气”一上来, 便让“火气”冲昏了理智。失去“章法”和“策略”, 不仅口不择言, 而且可能做出辱骂、殴打学生等过激的行为, 企图通过“高压”强迫学生“就范”。这样的谈话, 非但学生不会接受, 反而会造成对立情绪, 增大教育难度。

上一篇:我的一家四年级作文下一篇:我与汉语拼音征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