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精选11篇)
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九年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新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一、领会大纲精神,充分认识实验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新大纲从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新大纲在“初中化学教学目的”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实际出发,新大纲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新大纲列出的31项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很好完成(一定要做,不是可做可不做),学生分组实验19个(必做10个,选做9个),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
在教学要求中除了“使用仪器的技能”?(13种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技能”(8项)外,还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以及“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也规定为实验的教学要求,体现了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其目的在于转变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变应试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为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倾向,纠正为了应付中考用讲实验、背实验代替做实验的错误做法,以及比较普遍存在的只满足于完成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而忽视通过实验教学养成学生良好实验习惯,训练观察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问题。深刻领会新大纲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化学实验的教学与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孝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三点。
(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新大纲规定的31项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节中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 将实验教学变成演示和口述, 缺乏实效性
很多初中化学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不足, 没有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因此在实验教学时往往以演示或者口述为主, 没有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实验中, 也没有真正提高初中生的实践能力。由于化学课时量有限, 因此教师往往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实验步骤和结论, 使学生对实验只有感性的认识, 而没有深入的了解, 无法通过实验增长能力。还有的初中化学教师带领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 但是实验过程中基本是教师“一言堂”, 严格限制了初中生的个性发挥, 要求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意图进行实验, 也就使实验教学成为摆设, 学生对实验也变得不重视, 不能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 缺乏明确的实验目标, 学生动手机会较少
许多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都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实验教学完全是教师想到哪里就教到哪里, 对初中生的思维造成一定的阻碍, 使初中生难以形成系统性的学习模式。还有的初中化学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 会将学生分成小组, 让每组学生都做相同的实验, 然后对表现较好的小组给予鼓励。这样的教学使小组中的化学上等生占据优势, 在实验时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 而对于化学下等生则动手实践的机会少, 他们害怕失误被同学笑话。再加上有的初中生性格内向, 不善于表现, 看到其他学生抢着做实验, 自己就只在一旁观看, 从而失去了许多动手的机会, 一节课下来都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
(三) 实验教学方法单一, 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 有一些教师思想守旧, 教学方式单一枯燥, 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实验内容和形式, 因此使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不感兴趣。化学教师按照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进行实验, 在课堂上忽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即使初中生有新颖的想法和独特的思维也无法得到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为了防止初中生在实验过程中弄坏实验设备, 许多化学教师对学生进行了严格的要求和限制, 使化学实验课程缺乏生机与活力。教师对于学生区别对待, 喜欢提问上等生, 对下等生缺乏指导, 容易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 不利于实现全面进步。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策略
(一) 积极转变实验教学观念, 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开展, 初中化学教师必须要提高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 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观念, 创新实验教学方式, 给初中生提供发展和提升的空间, 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为实现高效的化学实验教学奠定基础。化学实验课上教师要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实验技巧。比如, 在做“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实验时, 要让初中生明白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 酸性溶液是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 因此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而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同样, 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然后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 选择一些物品让学生检测它们的酸碱性, 如食物, 橘子汁、牛奶、鸡蛋清等, 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收获到生活的经验。
(二) 制定明确的实验目标,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前要精心设计实验目标, 尽可能减少学生的负担, 让初中生可以轻松地进行实验学习, 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聪明才智, 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 提高实验教学效益。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个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得到均衡发展。比如, 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时, 要制定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掌握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和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在实验开始前我先给学生进行了演示实验, 然后将注意事项告诉学生, 并确保每个初中生都能够亲手进行实验, 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不断拓展实验内容和形式, 增强化学实验的多样性
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时要做到“精讲多练”, 教师讲授要具有针对性, 避免对水平不同的学生造成困扰。化学实验的形式多种多样, 除了实验室的实验教学以外, 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室外进行实验, 或者让学生回答家里后进行实验等。每一种实验形式都有不同的作用, 需要化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比如, 学习了“水的净化”以后, 可以让学生回家以后收集一瓶污水, 然后带到课堂进行实验, 通过实验不仅可以锻炼初中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还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热爱环境的意识。又如, 学习了“生活中常见的盐”以后, 我给学生提出了互动问题:为什么食盐可以食用而有些盐不能食用呢?这样可以实现化学实验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从而使初中生更具有活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初中化学教师必须积极进行改革和创新, 探究高效的实验教学策略, 给初中生带来全新的实验体验, 从而不断拓宽初中生的视野, 为初中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做出铺垫。在新课程背景下,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化学教师必须积极提高教学水平, 正视实验教学的作用,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促进师生双边互动的有效开展, 进而优化初中生的化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白丽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教师, 2011 (12) .
关键词: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通过化学实验,我们不仅要达到实验目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更重要的是还要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实践的能力,面对现阶段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总结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粗浅的探索。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演示实验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并且这种实验大都又是验证性实验,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教师先把与实验相关的知识点讲述出来,然后再按照实验的既定方案和步骤演示出来,最后再把實验结果与知识点进行对照。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按部就班的演示实验在如今的化学教学中依然存在,从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角度看,这种程式化的实验教学模式显然是不能适应新课改要求的,这不仅与目前我国大力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相左,更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化学新课标的教育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被单独分列出来,特别强调教育的目的不是单方面传授知识,这就从根本上要求必须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1、把演示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新课改要求学生必须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起引导作用,而不能喧宾夺主,所以,遇到一些演示实验时,教师可以把演示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在演示的同时把学生充分的调动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去独立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在讲金属腐蚀的条件这一类实验时,因为实验相对简单,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自己来操作,通过观察实验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样比教师一个人忙活半天做实验效果要好得多。
如,在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教学时,主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原理,然后鼓励学生设计实验装置,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此外,还可以把学生设计的不同实验加以对比,分析实验成功的原因和失败的教训,最后再由学生对各种实验进行评价,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真正成为实验的主体,不断地激发出创造精神。
探究性实验要具备研究性、引导性和发现性,这就要求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演示实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组合和优化,为学生开动脑筋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设计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适当的增加实验,加深学生的理解。有些内容教材上并没有设计实验,讲完前面的实验之后,可能学生的思考也就停止了,但是如果适当的增加些实验,不仅能更容易记住先前的结论,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充分调动的学生的脑筋,让他们学会深层次、多层面的考虑问题,因此,有些实验教材虽然没有,但是可以适当增加。
例如,还是上面讲到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时,往往是以大理石或石灰石为原料,与稀盐酸进行反应制取的,有的学生就纳闷了,为什么非得是和稀盐酸进行反应呢,和稀硫酸反应能不能行呢?此外,可不可以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或者石灰石呢?当有学生提出这些疑问时,我不禁为学生的探究精神感到欣慰,对此最好的回应办法就是增加实验,这是消除疑问的最有力的方法。
3、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表现实验内容。多媒体作为近年新兴的技术,能够为实验教学提供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还能把一些不能进行课堂演示的实验直观的表现出来。
一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危险性比较强的实验,在课堂上是不可能进行演示和操作的,而教师如果课前制作了相关实验的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演示,则能让学生尽可能形象的了解实验,明白这些实验的基本知识点,进而能更容易的接受和理解,例如,因为实验原料缺乏而不能进行的实验;容易引起爆炸、有一定毒性的实验;在常规条件下不容进行的实验;关于微观物质的结构及其运动的实验等,都可以利用多媒体形象的演示出来。
当然,对多媒体的利用需要把握一定的尺度,因为化学毕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果不加节制的利用多媒体,可能会养成教师和学生的惰性,不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而面对一些类似于上面所述的实验时,则可以灵活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否则将适得其反。
4、化学实验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将化学实验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知道化学实验其实就在身边;进而渐渐的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此外,从贴近生活实际的化学实验出发,还能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因此,通过化学实验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水资源的保护“这一课题时,可以让学生首先对自己身边的河流或者水源进行调查。做成调查报告,然后拿到课堂上进行探讨,在进行完课堂讨论之后,鼓励学生把调查报告写成简短的小论文,张贴到班级的宣传栏里,把学生的调查成果留下来,激励学生以后更好的做其他相关调查。
再如“化学知识讲座”可以讲讲“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当代军事与化学”、“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可以讲讲“拉瓦锡”、“侯德榜”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
但是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教师过分看重学生应试能力,即便是实验,也大多告诉学生结果,让学生动手操作只是验证结果,而不是自行猜想,这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不利的。
一、激发学生的实验操作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这也是有效激发学生内在积极性,培养他们相应实验技能的前提。
而对于初中化学实验来说,很多实验比较有趣,无论是从实验现象还是在相应操作中,都有很多趣味元素,这需要教师在实验教学主动挖掘,并且通过对实验过程的有效组织,有效激发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参与。
只要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实验课程之中,才能推促他们在实验中主动思考,认真观察,才能有效提升实验教学实效,从而有效培养他们创新思维,探索精神。
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兴趣培养,尽可能想方设法优化实验教学设计,以便有效激发兴趣,为以后知识教学奠定基础。
比如针对“鉴别二氧化碳”实验教学,在实验前教师完全可以对学生说,“现在我给你们变个魔术,把‘水’变成牛奶。
”接着可以把杯子给学生看,然后做个滑稽动作,在杯中吹口“仙气”,自然透明的“水”(澄清石灰水)在遇到二氧化碳就会反应,生成沉淀从而使“水”变成“牛奶”。
很自然学生对此非常好奇,他们肯定会惊讶“牛奶”是怎么来的,其实这仅仅是个化学反应,但是通过巧妙设计,以及一些言语营造课堂氛围,以便激起学生探究化学变化的原理。
这样借助化学实验的趣味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有效活跃他们的思维,从而有效提高课堂实效,推促课堂精彩生成。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模仿能力
虽然很多实验看起来之间关联不大,但是他们之间,比如原理、操作方法,还有在分析模式上都有共同之处,随着学生所积累的化学知识不断丰富,所接触的化学实验相对增多,这些实验之间的关联以及共同点体现也越来越明显。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刻意模仿的能力,如果有可能,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体验先行探索,或者分小组进行,或者直接教师示范进行,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对实验操作的一种模仿能力。
尤其是针对相互关联较大的实验课程,教师可以先给予点拨,让学生自己结合旧有实验知识体验对新实验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方式切入,不仅可以有效帮助学生重新建构知识体系,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探索实验原理,培养其科学探索精神。
比如针对“气体的实验室制法”这一实验,教师先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体现思考在实验需要的器材,操作步骤,以及所需要的化学药品,比如浓氮水、生石灰、烧碱,等等。
通过分组讨论,学生大致提出两种实验方案,一种是先将浓氮水直接放在烧瓶里加热获取;另一种方案就是把生石灰放在烧瓶里,然后通过分液漏斗不停地滴加浓氮水,这样通过化学反应取得氮气。
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延伸,给学生布置课外作用,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怎样利用一粒一粒NaOH固体、一只圆底烧瓶以及橡皮管、带玻璃管的橡皮塞,还有大烧杯、水、少量浓氮水,做喷泉实验?学生针对先前实验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也具有相应的模仿力,这样借此让学生结合模仿想象,自行设计实验过程,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获得相应实验技能,而且还能有效培养其探索精神、动手能力。
一举两得。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
对于化学来说,实验操作技能同样重要。
当前中考中也相应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但是教师也需要注意,进行试验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相应化学实验操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实验探索技能,这才是科学素养及其探究精神培养的重要前提。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随着其内容的不断深化,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其实验探究能力。
可以在实验之前引导学生对实验原理进行分析探讨,可以通过他们小组之间的讨论紧扣其实验实质,从而获知相应知识内容。
另外,教师还需要注意,在实验教学中既要考虑学生主体地位,彰显全班整体掌握;也要考虑突出其个性,给予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平台。
这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而且还能有效拓展学生创新思维,为提升他们科学素养奠定基础。
比如针对“铁燃烧”实验,大多数学生都已经知道其结果是四氧化三铁。
对此教师可以在实验前进一步提问,为什么要在广口瓶里加入适量的清水?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在燃烧过程中进一步观察黑色固体落到瓶底,这样大多数学生就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得知其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继而明白加入适量的清水主要是防止瓶底受热导致破裂。
这里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延伸,让学生进行思考,除了清水外,有没有其他办法能够防止广口瓶受热不均破裂?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并且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如果有可能,可以让他们自己进行探索,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推促学生对实验原理以及操作技能的融汇整合,理解内化,而且在提升学生实验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其探索精神。
总而言之,针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优化设计中,教师需要从学生实验兴趣出发,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的激情,为最终提高其科学素养夯实基础。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探究型教学的不断深入,给实验器材和化学实验室带来了更多的难处。以学校工作意见为指导,严格规范化学实验室制度,继续做好各项常规工作,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促进素质教学,强化内部管理,使化学实验室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本学期配合各化学备课组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如下: 一、实验目标: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化学课程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并对实验技能提出如下要求:
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改造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5、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6、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7、学会试管、酒精灯、滴管等仪器的使用方法,达到能独立操作的目的。
8、学会取用液体、固体药品,制备和收集气体的方法。
二、实验措施:
1、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实验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认真做好记录,实验
后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2、对有困难的实验,应尽量发挥创造性,因地制宜设计一些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
3、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活动与探究,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4、鼓励并指导学生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
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化学学习的认知背景,不但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定律和化学原理,还能激发他们探究化学的兴趣。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等多种能力,使他们科学地思维,并养成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相结合的科学的学习方法,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学生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但是,现在的学生实验普遍停留在为做实验而实验,并没有对他们的学习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经常是学生很喜欢去实验室做实验,结果到了真正做实验时,却出现了另一种我们不愿看到的景象:所有学生都非常兴奋,左看看,右瞧瞧,有的甚至没等老师开口就开始乱动实验桌上的药品、仪器,他们不是为了探究某一实验而来,纯粹是好玩而来,尤其是第一次接触化学实验的九年级学生,更是无比兴奋、无比好奇,于是玩的心态更重。再加上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很多学校无专职的实验员,而且班级人数多,难管理,怕发生意外,这就导致大多数化学教师不愿去实验室上课。
二、改善初中化学学生实验现状的几点建议
要想改变上文所述的现象,肯定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更需要国家、学校的关心、关注,切实保障实验教师的公正待遇,真正调动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作为一名实验员或实验管理员,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尽最大努力去完成本职工作。
(一)要抓好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
选好学生领导,分好实验小组,明确组员分工,注重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学生进入实验室后一定要保持肃静;按编组有秩序地在指定座位坐好;未经教师允许不得随意动用实验桌面上的实验仪器、设备和药品;实验时要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按照实验步骤认真操作;实验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做好记录,最后写出实验报告;实验完毕,要认真清点、清洗仪器并整理实验仪器、药品;经负责的学生或教师检查并得到允许后方可离开。仪器的清洗或整理不合格的一定要重来,直到合格为止,这样能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二)要保质保量地抓好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关
在上第一堂化学课时,就要让学生明白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做好化学实验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争取让同学有个正确的实验态度。在第一次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课时,教师必须带学生到实验室去认识常用的实验仪器,反复学习实验室的规则,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在教师演示化学基本实验操作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独自完成课本上所要求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让学生从内心里想做化学实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三)要抓好实验前的课前准备关
没有实验目的,实验就毫无意义,更谈不上实验的有效性。只有明确了实验的主要目的,才可能发挥实验的最大作用,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和实验目的,应该有重点地让学生领悟实验原理、实验基本步骤以及实验注意事项。例如,粗盐的提纯实验,要让学生清楚,本次实验至少有几次称量?如何计算产率?哪些情况会造成产率偏低,哪些情况会造成产率偏高?溶解多少?剩余多少?如何防止食盐飞溅?等等,对于每个实验,都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该实验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可以做?如何控制实验条件?重视实验中的异常现象,特别是一些验证性实验,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现象产生。事实上,实验中的“异常现象”是十分重要的,历史上许多重大发现、发明就是受到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启示而诞生的,它是培养学生好奇心、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所以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要抓好实验课后的总结关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求学生如实填写实验报告。当学生实验失败时,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来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取得实验成功,或帮助分析失败原因让学生重做,直至成功。另外,教师要及时批改实验报告,以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重视课后实验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 更是化学教学的基础, 具有不可替代性。 作为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师应该积极准备和做好演示实验, 要勇于创新, 依据教学实际, 尝试进行化学实验改革;充分引导和指导学生完成好学生实验, 大胆鼓励、指导学生做一些课外补充实验, 最大限度体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
然而实际情况是教师心中缺少课程改革意识, 缺少学生发展意识, 缺少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联系的意识, 实验操作基本停留在“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规范上;实验结论停留在“验证前人已经得到的结果”上;实验教学基本上停留在“照方抓药”固定模式上, 这样的实验其目的仅仅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 既不利于学生实验思维的培养, 又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既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培养, 又不利于学生潜在智力发展, 因而改革实验势在必行。
二、转变教育观念, 改进化学实验教学, 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 一) 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 激发化学实验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独特的教育功能
原有的化学实验重点强调对原理的讲解, 做好教师演示实验, 当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有所注重, 但其重点仍然是让学生能看清实验现象, 理解实验原理, 实验的难点等。然而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角度来看, 化学实验教学不应只是对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的传授, 更重要的是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 既要强调化学实验在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功能, 又要强调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等方面的作用。
(二) 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自觉体验化学实验活动情景, 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标明确提出, 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 教师有义务指导和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化学实验既能帮助学生认识、 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 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尽可能地创设一些探究性实验,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如在进行“二氧化碳制取”教学时, 首先让学生对比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氢气的装置, 师生总结得出设计气体制取装置选择的一般思路, 然后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让学生自主设计制取装置。 然后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相关的实验准备, 小组合作或独立地完成实验步骤制定;实验仪器组装操作;实验现象观察;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推证等。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的实施, 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激活思维,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 而且在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三) 发挥演示实验的示范功能, 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在教学实施中, 教师应充分挖掘演示实验示范功能。在进行相关演示实验时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将单纯的演示操作改进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协同操作, 或者改进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合作实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使演示实验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在实际教学中除演示实验外, 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 适当补充一些学生实验, 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还可以提高实验的探索性, 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完成“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教学中, 可以补充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实验, 先设计硫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 学生闻生成物的气味, 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振荡后再闻气味。 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 学生既可进一步明确“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 又增强环保意识, 也会增强处理污染物的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 加强化学实验改革, 将部分验证性化学实验改进为学生探究性实验, 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教材中设计的学生实验大部分是验证性的实验, 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 学生的参与是被牵着鼻子走, 是被动地接受, 这并不符合新课程的基本要求。 遇到类似的实验, 应将验证性化学实验改进为学生探究性实验,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尽可能设计为探究过程, 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 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假设, 进而设计实验,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最大限度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五) 积极筹划和准备一些简单且易于操作的课外实验,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同时,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明确要求初中化学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科学素养的培养。 要实现这种目标, 除了课堂教学发挥作用外, 化学课堂应延伸到课外, 化学课外实验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必要补充。化学课外实验活动的实施不仅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更能体现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基本宗旨。 在具体教学实施中, 教师要尽量克服困难、创造实验条件, 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实验活动和家庭小实验, 让学生自己体验身边的化学。
总之,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克服遇到的困难, 积极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各类实验, 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知识的同时, 体验学习的乐趣与快乐, 感受化学学科的魅力。
摘要:化学新课标明确指出, 科学探究法不单纯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更是初中化学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而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 化学实验则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 在化学教学中, 实验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同时, 又能让学生获得新知识, 巩固已有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还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 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因此, 初中化学教师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 应特别注重选择好实验, 用好课本提供的实验, 做好做成功已经选择的实验, 充分发挥各类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探究功能, 积极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科学探究,科学素养,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于勇.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浅谈[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1 (6) .
[2]高叶.小议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 2014 (11) .
[3]季萍.注重化学实验操作提升自主探究能力——执教《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一课的教学反思[J].新课程:中学, 2014 (12)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创设趣味性化学实验,培养学生注意力
注意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学生注意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学生能专心致致地获取知识,引起注意,学习兴趣盎然,产生探求知识的强大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
以往有学生反映,学习化学难,对教材内容不理解,记不祝他们在完成作业时屡见错误,常常是由于不注意或没有留心引起的,而创设趣味实验进行教学,效果就很理想。如在讲授酒精性质时,用一块棉手帕,在盛有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展开手帕,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奇妙的实验表演,一片哗然欣喜,学生注意力集中,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興趣。学生进入了学习心理的最佳状态。
二、投影演示化学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不断用实验启发学生积极感知事物的变化,自觉地进行观察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并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借助摄影演示实验,即能放大实验现象,增强实验的可见度,更易于学生认真、细腻有序的观察。例如,教学《分子运动》时,把一培养皿放在投影器承物玻璃面上,在培养皿中加入约2/3体积水,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到培养皿中。品红是一种红色染料,最初在水中缓缓溶解,渐渐地明显分成两支,待片刻后,扩散完成。此时,分子运动的全过程通过光学投影到银幕上,学生都真实清楚地观察到,并透过观察到的现象,认识分子是处在不停地运动状态中。这就避免了以往教师枯燥无味的说教,又把微观物质运动状态,通过投影产生清晰的表象,展现在学生眼前,直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加深对分子概念、性质、结构的理解。实践证明,借助投影演示实验,能强化实验演示效果和实验的直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开展分组化学实验,培养操作合作能力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对每一章每一节实验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要使学生学会,掌握操作技术。如,使用试管的操作方法,要求他们能正确地拿试管,夹持试管,洗刷试管等。在进行碱和酸的反应实验中,要求他们会振荡试管,用试管加热物质,注意试管的倾斜方向等。要使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必须及时防止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例如:学生做粗盐提纯的实验时,常因仪器不干净,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做不出理想的实验效果,教师就应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出操作上的错误后,重新操作,保证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学生动手操作,掌握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后,坚持经常练习,久之就会熟能生巧。事实证明,通过组织分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利用选做实验,培养思维能力
通过选做实验,可以培养和诱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在对某些化学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中,认识物质变化的规律和实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而且还能使他们逐步学会从事物的本质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根据教学进度,有目的地选做实验,应用实验课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学生学完酸、碱、盐知识后,选做鉴别氯化铵、硫酸铵、碳酸铵、硝酸铵等四种盐的实验。教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让他们动脑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验过程中许多学生都能主动、认真地联想以前学得的知识,专心研究和组织实验程序,找出“鉴别”、“区别”或“分别”认识的几种不同的物质解题答案。然后他们根据四种铵盐各自的特性,通过一定的实验操作、将其一一区分开来,并说明实验的根据,解释所出现的特殊现象。在物质的鉴别过程中,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通过实验、分析、鉴别,推断出所鉴别的某种物质。这种实验过程,就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可见利用选做实验,不仅达到完成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培养。
五、布置化学实验作业,培养学生理解力
化学实验作业,是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一种多边活动。它包括书面练习、学做实验、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学生通过完成实验作业,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消化知识,是又一次灵活运用知识的再实践。又如,在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碱中滴入石蕊试液变蓝色,酸中滴入石蕊试液变红色,学生用已学过有关酸碱的性质来理解实验现象,因而对中和反应的实质获得本质上的理解。总之,布置实验作业,不仅能使学得的理论知识系统化,更有助于理解能力的培养。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六、提倡在家做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造力
学生在做家庭小实验时,需要独立思考,去想象、去钻研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这就有助于学生智力与创造才能的发展。如,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家庭小实验,证明蜡烛的成分里含有氢。他们会积极动脑思考,联想过去学得的知识,并认真加工整理,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实验原理,设计优良的实验方案,达到实验成功的目的。又如,根据木炭具有吸附能力和性质,让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家庭小净水器等实验。这些小小的制作,小小的发明,为将来学生成为科学的创造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教学创新
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手段,结合教学实际,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整合创新演示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它通过生动具体的演示过程和形象直观的实验结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欲望。
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开展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严谨的操作态度、规范的演示流程和精练准确的化学语言帮助学生抓住实验重点,另一方面要注重实验整合创新,以强化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化学实验课程之初,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的重要性,我在课程开始之前设计了“鸡蛋入瓶”、“空中取烟”等趣味实验,而在“闻气体的正确操作”的实验中又补充设计了闻浓盐酸和氨水的气味的演示实验。
在这些实验中,我严格规定学生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缓慢吸取少量气体,而对于把鼻子凑到容器口直接闻气体的学生的实验操作予以纠正,并阐述错误操作的危害。
通过这样的实验整合与创新,学生不仅在趣味实验中逐渐对化学产生兴趣,而且在补充性的实验中复习巩固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
二、转变课堂角色,尊重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演示实验中,教师通常作为实验的主体把控整个实验过程,而学生作为实验的观察者和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很容易在长时间的观察中走神。
而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课堂角色,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尊重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演示,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励学生自主探究。
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实验中,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首先让一名学生来到试验台,对木条、药匙、大试管、铁架台、酒精灯等实验器材,以及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水、澄清石灰水等试验试剂进行介绍,
并完成器材的组装与检查;然后指导学生将高锰酸钾装到干燥的试管中,并用棉花团塞好试管口;接下来让一名学生点燃酒精灯,均匀加热后固定在药品的底部加热,最后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在整个演示实验中,学生是实验的主体,教师是操作的指导者和评价者,而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过程不仅可以亲自体验实验过程,掌握实验技能,还可以在实验成功的喜悦中增强学习信心。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化学实验存在的意义是帮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在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通常都会在分组实验阶段学习实验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在实验操作中变成对这些理论知识的检验,从而削弱学生从实践中发现新知识的兴趣。
基于此,教师可以重新规划分组实验的教学时间,依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将实验操作的规范、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反应结果等内容放到实验教学中,这样学生可以在边听边做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例如在“酸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及预习内容,亲自做盐酸、硫酸分别与酸碱指示剂、金属、金属氧化物、碱、某些盐反应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课堂巡视,并对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指导,最后教师要求学生自主编写实验报告,并认真总结实验规律。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在实验中完成化学知识的消化吸收,而且在兴趣的引导下形成自主探究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四、优化家庭实验和趣味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实现教育生活化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初中化学教材在编写中通常会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体现生活化学知识的家庭实验和趣味实验,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许多初中化学教师忽视这一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只是从形式上要求学生自主实验,并未做过多要求,而这显然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应该予以家庭实验和趣味实验以足够的重视,优化实验内容,如利用“制作家用冰袋”、“制作简易家庭净水器”、“鸡蛋壳成分的探究”、“汽水中气体成分的探究”等实验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化学问题,激发了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结语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能否真正运用好实验教学手段,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初中化学实验中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而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优化实验过程、创新实验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还有利于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姜玲.浅析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化工中间体,,11:136-137.
[2]单玲.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学周刊,,28:182-183.
[3]马永德.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5,11:199.
演示实验是由教师或师生合作完成的一种直观有效的教学方法。成功地做好演示实验是搞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第一步。有人说,讲千遍,不如做实验。要成功地做好演示实验,要做好以下三点:
1.实验准备要充分,切记匆忙上场。要充分重视演示实验,演示实验的结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际的教学效果。为此,化学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目的,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教师要充分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演示实验即使是最简单的实验,教师在课前也要进行尝试,确保万无一失。由于化学实验的特殊性质,为了保证实验圆满完成,教师有必要对演示实验所需的药品和仪器列个清单,走进课堂前一一对照,看是否遗漏,东西缺一样都会影响实验的进程,从而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实际学习效果。
2.实验操作要规范,切不可给学生随意的印象。在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有条不紊,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化学实验教学的第一步。教师的实验过程要规范,演示桌上要整洁,与实验无关的东西,皆不要放在演示桌上,以免影响学生观察。试剂的取用要适当,多了浪费,少了现象不明显或造成实验失败。教师要合理地进行实验,使实验现象尽可能明显,尽量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观察到,有的实验学生离得远不好观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近观察,不要怕耽误时间和影响课堂纪律。因为如果学生没有观察到实验现象,跟没做就没有区别。
3.教师要格外注意实验教学的安全。由于化学实验的实验药品和生成物往往是有毒有害的,教师的演示实验要绝对安全,绝对不能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如果发生实验事故,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哪一方受伤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在制取有毒气体时,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对易燃、易爆要更小心。教师要把实验的隐患降到最低,绝对不能让化学实验影响学生和教师的健康。
二、多组织实验,提高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生多动手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实验,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组织学生实验,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教师要组织学生实验,首先就要在课堂上做好演示实验。通过演示实验,学生认识实验的目的.、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的注意事项、影响实验的成败因素,在动手实验时才会有条不紊,才能更好地体验实验的效果。
一、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也是一样,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去学习。其中化学实验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实施化学实验的教学却常常被忽视,从而导致学生在做实验时经常是按部就班地照课本中的实验步骤去做, 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不再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更不会主动去思考换一种实验方法,渐渐地学生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重视化学实验的学习,通过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来唤起他们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注重演示实验,力求实验简单、直观
演示实验要求装置简单、效果明显、直观性强、成功率高、需时短。演示实验的装置简单化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重点、便于观察,便于学生领会操作实质,这也是演示实验的改进之处。实验现象应使全班学生都能观察到。当简单化与直观性发生矛盾时,应服从直观性的需要。演示实验是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所设计的,实验不成功或时间过长会影响知识的讲授。为了保证实验在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教师应探究实验原理,寻找最佳的反应条件,研究反应物的数量关系和状态,考虑影响实验的各种因素,从而提高实验成功率,使实验准确并及时完成。演示实验教学是加强实验教学的起点。如:演示CO2化学性质,将CO2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它能使澄清石灰水便浑浊。这一过程在七年级生物课探究过,并得出结论。但在九年级时,有些同学探究它就看不到明显的现象。事实上,这与CO2的量有关,当二氧化碳过多时,它会继续反应,沉淀有可能被溶解一部分,甚至溶解完。在探究时这些需加以说明,可使学生发展思维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三、分析实验时的意外事故或现象,加深学生印象
演示实验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在认真地看,期待实验现象的发生,但有一部分学生却期盼着这个实验出现问题。例如,探究CO2熄灭台阶蜡烛的实验时,我故意将CO2从蜡烛的上方直接倒下去,结果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下面的蜡烛后熄灭,与书本介绍的现象刚好相反。这时我就问大家:“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哪个地方做错了?”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书本上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找出刚才做的实验哪儿做错了。这时就有人说:“倒CO2的方向不对。”然后我将这个实验正确地操作了一遍,正常的现象出现了,学生们对这个实验的印象也就加深了。
在学生分组实验时,不可能每个学生都做得完美无缺,每组实验的现象都一致。我们应当表扬实验操作正确、实验现象正常的学生,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实验时出现意外的学生,让他们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引导他们检查并改进实验使其最终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抓住这个错误做为典型,让其他的学生引以为戒,让他们知道每做一个实验,都应当认真观察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养成严谨求实的实验态度。
四、改进实验,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有时还应以常见实验知识作为生长点,进行创新、拓展,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创新分析。为了便于实验操作或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或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出最佳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可以设计出三种方案:①用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②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③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方案②最佳。因为方案①反应的速度太剧烈,不宜控制和收集气体;方案③反应一下,马上停止,不再产生气体;而方案②的反应速度适中,比较容易控制,有利于气体收集。这样的创新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学会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实验教学中,为了使实验更简单易行,更有启发意义,更能发挥功效,有些实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改进和补充。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和二氧化碳能跟水反应这两点性质时,课本设计分别通过两个不同的实验得出结论。学生对这两点性质不难理解,但很难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在教学中如果在课本设计的实验基础上增加一个实验步骤,即从变瘪的塑料瓶中取出少量的水装入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发现变红色。这样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不但能溶于水,而且能跟水反应生成碳酸,从而把这两点性质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又如在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应补充把剩余的还在继续燃烧的硫插入水中让其熄灭,以免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空气,这样使学生自觉养成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推荐阅读:
初中化学愉悦教学初探06-01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案例07-12
初中化学下册教学总结09-11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论文09-26
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11-07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解析10-03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文10-03
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案例10-15
初中化学教学重难点11-03
初中化学教学基本功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