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4篇)
经过对教材的反复研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节课的的侧重点放在帮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确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两个层面上。对于本节课设计分成了3部分:课前的微课学习;课上在活动中感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并在操作中体会角的大小;课下拓展提升(找一找家里的角,并摸一摸、说一说)。有了这样的整体构思,使得这节课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课后的感悟也有些许。
1、从生活中找角,在活动中建立角的表象。
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五角星引入,在学生初步讲解角的基本特征之后,让学生指角,充分利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知识“盲点”,结合角的特征,不断反复的指角,最终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在过渡到生活中找角、指角,给了学生一个抽象知识的过程,准确过渡出角的几何形象,体现了角来源于生活用充满了数学味。
2、动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在学生建立角的初步表象之后,让学生利用自己做的活动角进行体会角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由2个大小相同,边的长短不同的角,课件演示通过重叠法把两个角重叠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到底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小鸭嘴巴大”的活动,更是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明确的角的大小与角开口的大小有关,得出结论顺其自然。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3、每一节课都不是完美的,留有缺憾才让我不断反思进取。
(1)学生已经进行了微课学习—画角,但是课堂我在这个环节用时较多,导致后面探究活动比较紧张。
(2)学生建立了角的基本表象,但是指角的练习较少,不够扎实。
(3)对于活动角的利用还比较局限性,个别学生的活动角做的不够规范,没有提前整改。
一、活用教材, 灵活教法、学法, 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1. 活用教材
新课标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和年龄特点, 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进行合理拓展和延伸。对于那些有开放性的知识, 尽量给学生提供自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内容体现生活化的部分比较多, 很多生活中的素材都与角有关, 比如自行车的三角形架涉及角, 钓鱼时鱼竿和地面之间形成了角等等。因此, 在上课开始, 我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实物, 从中找到有关角的素材,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从中感悟数学概念就在生活中间, 和我们密不可分。这样引入,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出发点, 把数学教材与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相联系起来, 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生活”的教学原则。学生在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 形成强烈的成就动机, 并借此开始探究, 从而创造成功的心理体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究的空间。教材是死的, 师生在用教材时可以灵活, 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 应留有余地, 给学生自我拓展的机会。教师只是教学的指导者, 主体是学生, 让学生在教材的提示下, 自己搜集相关信息, 学会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对教材上的知识点, 只要学生自己能学懂学通的, 教师坚决不讲, 对于学生理解有点困难的知识点, 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需要制作学具的, 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尝试课外探究, 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索精神, 也是对教材的有效延伸。
另外, 灵活运用教材上的课堂训练题目, 教师应精选例题、习题, 进行科学取舍, 每节课都应扎扎实实完成教学目标。教材上练习题很少, 层次性也较差, 题型不够全面,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边讲边补充, 边练边总结, 做到讲练结合。尤其是经典题型, 更应随学随练, 做到有针对性训练, 及时反馈学生掌握情况, 打造高效课堂。
2. 灵活教法
我们都知道“教无定法”。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 我始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尽量以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作为切入点,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如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时, 我让学生观察教室中哪里有角的存在, 观察身边的物品。这样启发, 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发表见解。为了有效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我借机提问:“你们都找到了生活中的角, 你知道角的概念吗?角有哪些特点?怎么分类你们知道吗?”这样提问, 学生纷纷讨论起来, 七嘴八舌话“角的知识”。通过合作交流, 学生基本把相关知识点找得差不多。这样教学, 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得到有效落实, 学生爱学、想学、会学, 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本节课教学过程由浅入深, 环环相扣, 循序渐进, 注意了知识结构的建构, 促进了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
3. 灵活学法
方法是学习的助推剂, 好的学习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教学时, 引导学生走进教材情境, 亲自体验数学过程, 及时分析总结, 这样会收到好的学习效果的。比如, 在《角的初步知识》教学时, 我特意安排学生自己制作不同大小的角的学具, 上课时自己展示角有关概念, 让学生自己边讲边演示, 哪个是边, 哪个是角, 那个是顶点;什么样的角是锐角, 什么样的角是钝角, 什么样的角是平角或周角。在探究角的大小与边长有无关系时, 我叫学生制作多个边长不等的角, 让学生亲自探究, 从中发现问题, 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 解决教学难点, 增加信息量
《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 题材宜多样化, 显现方式应丰富多彩。各种教育技术装备是教育信息传播的载体, 通过多媒体的视频放大效果, 增加了学生观察的直观性;通过动画展示, 使学生理解了数学的本质。尤其是题型变换, 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展示变换过程, 能多角度激发学生兴趣。比如, 利用flash课件演示有关角的形成, 用ppt幻灯片比较角的大小等等。这样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有效解决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教学行为与教学设计的差距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 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 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 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这节课的教学, 我每个环节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包括题型的选择, 学生活动的设计, 多媒体手段的应用, 问题探究的设置等。但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 我发现学生发挥得不是那么理想, 该探究的深度不够, 思路不是很广。或许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还不够, 因此我们要真正实现教学目的, 就必须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 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使数学教学越来越科学化、实用化。
一、动手指一指,成功建立角的表象
教材提供了校园的情境图,先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在生活中角是无时不在的:做操的学生张开双臂、足球的门、球场的边界、花匠的剪刀、老师手中的三角板、远处楼钟的时针和分针……教材用颜色标了出来,让学生知道角就在身边。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在自己的书本上用小手去指指图中的角,然后,我又借助学生熟悉的三角尺,先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针对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 “盲点”,多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角”的表象;学生在反复的指角中逐渐掌握了“角是从一点引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这一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了铺垫。让学生从剪刀、红领巾、钟表上找一找角,给了学生一个抽象知识的过程,最后再用一组判断题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角来源于生活又充满了数学味。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只有通过亲身操作获得的直接经验才有利于对角作出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概念与法则。因此我在教学角的大小的环节时,首先是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进一步巩固,然后设计一个让学生亲自动手拉动活动角的活动,由老师叫口令学生来操作:学生两人一组,每组一条绳子,让一个学生用手拿着绳子的中间不动,另一个学生用两只手拿着绳子两头,然后让学生随着老师的口令做动作。老师给出有趣的口令:“角,变!变!变!——变大!”“角,变!变!变!——变更大!”“角,变!变!变!——变小!”“角,变!变!变!——变更小!”学生在有趣的操作过程中初步感受了角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但是关于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仍然是无法确定的。于是我设计了比角的环节。当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是角的边长不一样的角时,大多数学生觉得边长的角就大,这时就可通过重叠法把两个角重叠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这么一比,不单帮助学生感知了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还让学生学会了怎么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随后的画角也是对知识的不断巩固——画一个和第一个角大小不一样的角。
三、把握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角在这册是第一次出现,教学目标有三点: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例1是通过剪刀、吸管、水龙头三个实物来抽象出这三个生活中的角,体现了抽象的过程,教师要在图上标出顶点和边,让学生知道角是由一个点和两条边组成的。那么至于顶点是怎样的,边又是怎样的,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教学的时候要把握好这个教学要求。
四、语言科学性,准确传授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规范性和科学性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语言准确,用词严谨恰当,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语言的科学性,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画角时,“从一点起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不能说“横着画一条线,竖着画一条线”;找角时,“书本的面有四个角”,不要说“书本有四个角”;等等。教学这个单元时教学的语言需要特别重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责编金铃)
endprint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打下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对角的认识只有一个模糊的认识,只知道角是“尖尖的”,很难抽象出数学中角的形象。因此本节课要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操作——探究——交流”的研究方式,促进学生将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动手指一指,成功建立角的表象
教材提供了校园的情境图,先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在生活中角是无时不在的:做操的学生张开双臂、足球的门、球场的边界、花匠的剪刀、老师手中的三角板、远处楼钟的时针和分针……教材用颜色标了出来,让学生知道角就在身边。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在自己的书本上用小手去指指图中的角,然后,我又借助学生熟悉的三角尺,先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针对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 “盲点”,多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角”的表象;学生在反复的指角中逐渐掌握了“角是从一点引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这一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了铺垫。让学生从剪刀、红领巾、钟表上找一找角,给了学生一个抽象知识的过程,最后再用一组判断题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角来源于生活又充满了数学味。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只有通过亲身操作获得的直接经验才有利于对角作出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概念与法则。因此我在教学角的大小的环节时,首先是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进一步巩固,然后设计一个让学生亲自动手拉动活动角的活动,由老师叫口令学生来操作:学生两人一组,每组一条绳子,让一个学生用手拿着绳子的中间不动,另一个学生用两只手拿着绳子两头,然后让学生随着老师的口令做动作。老师给出有趣的口令:“角,变!变!变!——变大!”“角,变!变!变!——变更大!”“角,变!变!变!——变小!”“角,变!变!变!——变更小!”学生在有趣的操作过程中初步感受了角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但是关于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仍然是无法确定的。于是我设计了比角的环节。当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是角的边长不一样的角时,大多数学生觉得边长的角就大,这时就可通过重叠法把两个角重叠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这么一比,不单帮助学生感知了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还让学生学会了怎么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随后的画角也是对知识的不断巩固——画一个和第一个角大小不一样的角。
三、把握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角在这册是第一次出现,教学目标有三点: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例1是通过剪刀、吸管、水龙头三个实物来抽象出这三个生活中的角,体现了抽象的过程,教师要在图上标出顶点和边,让学生知道角是由一个点和两条边组成的。那么至于顶点是怎样的,边又是怎样的,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教学的时候要把握好这个教学要求。
四、语言科学性,准确传授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规范性和科学性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语言准确,用词严谨恰当,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语言的科学性,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画角时,“从一点起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不能说“横着画一条线,竖着画一条线”;找角时,“书本的面有四个角”,不要说“书本有四个角”;等等。教学这个单元时教学的语言需要特别重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责编金铃)
endprint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打下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对角的认识只有一个模糊的认识,只知道角是“尖尖的”,很难抽象出数学中角的形象。因此本节课要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操作——探究——交流”的研究方式,促进学生将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动手指一指,成功建立角的表象
教材提供了校园的情境图,先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在生活中角是无时不在的:做操的学生张开双臂、足球的门、球场的边界、花匠的剪刀、老师手中的三角板、远处楼钟的时针和分针……教材用颜色标了出来,让学生知道角就在身边。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在自己的书本上用小手去指指图中的角,然后,我又借助学生熟悉的三角尺,先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针对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 “盲点”,多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角”的表象;学生在反复的指角中逐渐掌握了“角是从一点引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这一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了铺垫。让学生从剪刀、红领巾、钟表上找一找角,给了学生一个抽象知识的过程,最后再用一组判断题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角来源于生活又充满了数学味。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只有通过亲身操作获得的直接经验才有利于对角作出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概念与法则。因此我在教学角的大小的环节时,首先是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进一步巩固,然后设计一个让学生亲自动手拉动活动角的活动,由老师叫口令学生来操作:学生两人一组,每组一条绳子,让一个学生用手拿着绳子的中间不动,另一个学生用两只手拿着绳子两头,然后让学生随着老师的口令做动作。老师给出有趣的口令:“角,变!变!变!——变大!”“角,变!变!变!——变更大!”“角,变!变!变!——变小!”“角,变!变!变!——变更小!”学生在有趣的操作过程中初步感受了角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但是关于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仍然是无法确定的。于是我设计了比角的环节。当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是角的边长不一样的角时,大多数学生觉得边长的角就大,这时就可通过重叠法把两个角重叠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这么一比,不单帮助学生感知了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还让学生学会了怎么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随后的画角也是对知识的不断巩固——画一个和第一个角大小不一样的角。
三、把握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角在这册是第一次出现,教学目标有三点: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例1是通过剪刀、吸管、水龙头三个实物来抽象出这三个生活中的角,体现了抽象的过程,教师要在图上标出顶点和边,让学生知道角是由一个点和两条边组成的。那么至于顶点是怎样的,边又是怎样的,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教学的时候要把握好这个教学要求。
四、语言科学性,准确传授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规范性和科学性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语言准确,用词严谨恰当,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语言的科学性,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画角时,“从一点起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不能说“横着画一条线,竖着画一条线”;找角时,“书本的面有四个角”,不要说“书本有四个角”;等等。教学这个单元时教学的语言需要特别重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责编金铃)
《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但通过前测学生对于角这个图形只有3个学生知道,有3个学生认为是直角,所以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摆一摆、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玩一玩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首先我通过摆学过的图形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下角,再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角,在学生叙述找到的角时,由于自己没有规范的.引导学生怎么来表述找到的角,学生在指角的时候有点云里雾里,指的都是一个点。
然后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小组合作找角的特征,通过练习判断角让学生巩固对角特征的认识。
在画角环节中,我先提醒学生画角用到的工具,还有是要画清哪些东西,其实没必要,只不过自己不放心,可以放开让学生同桌交流画角的方法后自主画角,在电脑演示画角的正规方法后,可以让学生去画和第一个方向不同的角。玩角意图是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指两边张开的大小而不是学生印象中的哪个角面大,角就大。然后再让学生理解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个知识点,自己在教材处理上超过了教材本身的难点,所以在设计中自己只要点到数学上角的大小指什么就可以,没必要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个空出来的时间可以通过练习让学生去感知角的大小。
角的初步认识”虽然内容简单,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加上生活经验不足,在教学中不容易把角的概念讲清楚,尤其是“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教学难点,学生更不容易理解。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了对角的认识,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认识角。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找身边的角,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对角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折角”部分,先放手让学生去折,他们会利用手中的纸,折出很多大小不一的角。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把他们折的角收集起来,让他们自己来分类。通过小组讨论,汇报、演示,初步感受角有大小之分。(二)比较角。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也是下了大力气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用活动角开展了边操作边思考的活动:“怎样才能摆出一个大一点的角?怎样又能摆出一个小一点的角?”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到:(1)活动角的两条边的长短始终没有变,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2)张开的“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口”越小,角就越小。所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口”的大小有关。学生在活动中把本节课的难点轻而易举的突破了。(三)画角。画角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首先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画角,从画出的角可以看出学生画的角都很规范,因此对他们画角的过程不做正确与否的点评。看完学生画的角之后,我再传授规范的画角方法,对以后学生进一步认识角打下基础。数学课有很多的内容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来学习,我们要让数学从实践活动中来,再回到实践活动中去(即,学会运用数学的本领),这是我们现在的新课程教学所提倡的,我也要努力从这方面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做到不打无准备之战,也就是说我要力争做到每节课都要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另外我还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使自己感觉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学生更对得起家长。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吸管,活动角,不规则纸,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走进一个美丽的校园。(主题图)仔细观察,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角吗?(生答)可真多呀,可见角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新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探究新知
(一)联系实际,初步感知
(1)、在我们的教室中找一找,看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同桌互说)
(2)、谁来指一指三角尺的角在哪?(教师指导指角的方法)(3)、拿出你的三角尺,像老师这样指一指、顶一顶、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直直的、尖尖的)(4)看来,同学们对角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谁来指一指图上的角。(边指边红)
(二)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给他们这些角脱下漂亮的外衣,就变成了这样。(出示课件)
(2)仔细观察,能说说这些角都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吗?(组内交流)生汇报教师板书(顶点、边)
提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三)判断
角爷爷过生日,设宴请客,客人都是角家族的成员。瞧,这些图形都说自己是角,赶来参加宴会。小朋友,快帮帮角爷爷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出示课件)
(四)实践操作,丰富认识
1、做角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你能做出一个角吗?可以利用自己的学具做,允许独立完成,也可以与同桌合作。(学生活动)A、汇报
师:哪个小组还折出了角?把你们折出的角贴在黑板上让大家看看。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折得怎么样?(互评)师:同学们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出了这么多的角,还发现折出的角有大有小,真了不起。
(展示活动角)老师做的这个角有什么特点?
师:看来角有大有小,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关系吗?
B、师:老师也做了两个角。(出示两个大小相等、边的长度不同的角)你们觉得老师做得怎么样?
师:猜一猜哪个角大?谁有好办法上来讲一讲? 小结:看来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出示课件)
2、学会用尺子画角
师:刚才我们做了各种各样的角,你们能把角的样子画在纸上吗?自己试一试。
师: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再画一次,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出示课件)
三、巩固练习
1、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出示课件)
2、拓展提高
一张正方形的纸剪掉一个角,猜一猜还剩几个角?
四、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位新朋友?假如你是角,你应该怎样介绍自己呢?其实,只要我们平时留意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要角,处处都有数学。
联系方式:胡小勇:曲岸,huxiaoy@hotmail.com;QQ:472275060
教学设计概述
设计思路概述
“角的初步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三册的内容,而角的知识又是几何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等其他知识打下基础。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并通过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知识。
本节课通过应用“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自主探索、理解知识——运用网络、巩固知识——拓展延伸、发展能力”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作用,利用课件中生动有趣的动画情境把抽象的几何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把教学难点(比较角的大小)简单化,并借助网络资源进行拓展延伸,把几何知识生活化,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并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子画角,体会角的大小,感悟角的大小只与角的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验几何知识的建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体验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几何知识的优越性。
2.教学重点
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画标准的角。
3.教学难点
比较角的大小,领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是与角的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所需教学环境及资源材料
1.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学资源
(1)多媒体网络课件(具有用动态网页对学生进行测评的功能)。
(2)学具:学生每人4根小棒、1个三角板、1个活动角、剪刀、彩色纸。
教学结构流程(如图)
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有7个教学环节,详见表1。
教学评价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制作吗?有一天,小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后,突然像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似的叫了起来:快来看啊,快来看,红五星上有许多---”
学生:观察剪好的五角星。
师:对,就是角,同学们你们观察的真仔细。
看到这儿,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哪里还有角?(2)、什么是角?„
二、看图发现角
师,不但我们想知道角是什么,有几位小朋友也想知道。现在,他们正一边做小制作,一边在研究角呢。大家想看一下吗? 生:想。(课件展示情境图)
师:谁能说一下,这几位小朋友在做什么呢?
生:这个女同学在做红五星,穿黄衣服的同学在做小红旗,还有一个在做小房子。
生:那个小朋友还在做红三角呢。
师 :对,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请看这位小朋友,他一边做小制作,还一边在思考呢。你看他发现了什么? 生:他发现小旗子上有三个角。
师:你能到前面来,给我们指指小旗上的三个角吗?(一生上台指角)师:除了旗子上有角,图上还有哪些物体有角呢? 生:小房子上有角。
生:五角星上有角,三角形上有角。生:三角板上有角。
生:太阳上有角。火箭上有角„„
三、触摸感知角:
师:同学们真聪明,从这幅图中发现了这么多的角,现在你能试着说一说:角是什么样的呢? 生:角是尖尖的„„ 生:角都有个尖儿„„
师:(拿起桌上的三角板)这个三角板上有角吗?(生齐答:有)谁能上台来指一下角在哪里?
生:(走到台前指着三个角的顶点说)这是一个角,这也是个角,这里也是角。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生齐答:同意)好,那老师就把他指出的一个角画下来。
(师把三角板放到黑板上,用彩笔描下来顶点)同学们说这个尖尖的地方就是角,大家看,老师把它画下来了,这是个角吗?(学生都摇着头说:不是)那角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三角尺摸一摸,感受一下,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角除了有个尖尖的地方,还有什么?(学生活动,同桌交流后,教师指生发言)生:角的两边是平平的,滑滑的„„ 生:角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师:好,那老师就接着把两边的直直的线描上。(老师再次把三角板放到黑板上,比着三角板把角的两条边画上)
师:现在这是个角了吗?(生齐答:是)现在,你能说一说角是什么样的吗?
生:角的两边是平平的,还有个尖„„ 生:角的两边是直直的线,接住的地方是个尖。生:角有个尖尖的地方,向两边是两条直直的线。
四、抽象认知角
师:同学们太棒了,说的非常好!为了进一步研究角,老师选了三个物体来研究,现在让我们把它们请出来吧!(课件显示:小红旗、三角板、小房子)
师:哪位同学能指出这些物品上的角呢?(指生到台前指角,课件分别显示出锐角、直角、钝角各一个)
师:为了更好地观察角,我们把这些物品移走,(课件动画)。大家看,屏幕上的这三个图形都是什么?(学生齐答:角)
师:刚才同学们都发现了:角都有一个尖尖的地方和两条直直的线,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你想知道吗?(想)角尖尖的地方实际上是一个点,它的名字在角上叫“顶点”(板书:顶点);两边直直的线,它的名字在角上叫“边”(板书:边),在数学上,我们还习惯上画一个圆弧表示这是一个角(师在角上画圆弧)。师:这个尖尖的地方叫什么? 生:顶点。
师:要说完整,什么的顶点? 生:这个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顶点。师:非常棒!角两边直直的线叫什么? 生: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一下: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课件出示: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师:请同学们齐读一遍。(生齐读)
五、巩固认识角
师:听说同学们在研究角,从数学王国里跑来了一群图形小朋友,都嚷着说自己是角。你能帮他们辨认一下,他们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吗?(课件显示:自主练习2中的五个图形)生、1、4、5是角
生、我也认为1、4、5是角。
师:大家都同意他俩的意见吗?(生齐答:同意)既然是角,谁能标出他们的顶点和边呢?
生:(指着角)这是顶点。这是角的边,这也是角的边„„ 师:还有两个图形2和3,你为什么说,他们不是角呢? 生:2它两条线没有接起来(师:也就是说,它没有——)生:顶点 师:对了,2没有顶点,所以不是角。那3为什么也不是角? 生:它也没有顶点,因为它上面不是尖的。生:它的两条边也不是直的
师:理由很充分,它也不是角。要观察一个图形是不是角,关键是要看什么?
生:是不是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对。下面,你能用老师给你准备的圆纸片折出一个角吗?折完了要和同桌说一说,你折的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学生动手折角)师:(拿起一个学生折的半圆)大家看,这是角吗? 生:不是。
师:(指着半圆)这里不是也有边,有尖尖的地方吗? 生,它不是角,因为角的边是直直的,它的一边却是弯的。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同意)那就请这位同学继续折出一个角来。
六、拓展寻找角
师:通过刚才的探讨学习,我们认识了什么是角。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角,看我们的教室,我们的身边到处都藏着角呢,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生:(走到台前,指着黑板角)这里一个角„„
师:好,这里一个角。请看老师,找到角以后,咱们可以这样描一下(师示范:指一下顶点,再分别描一下两条边,最后描一下圆弧)这就是一个角。看明白了吗?请你继续。生:(模仿着老师)这里是一个角。
生:(指着自己的课本,边描边说)这有一个角,这有一个角(师:一个有几个角?)共育四个角。生:课桌上也有角 生:„„
七、探究识直角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生活中确实有很多角,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你是否也能找出它们的角?(课件展示:课本、红领巾、笔记本电脑、瓷砖、剪刀)(三个学生分别到台前描角„„)
师:每个物品上都有好几个角,老师从每个物品上各选了一个角,现在把这些角请出来好吗?请注意看——(课件动画显示角,隐藏掉物品)
师:仔细观察这五个角,有没有模样一样的呢?(有的学生举起了手,有的学生不知所措)
师:一下子看不出来不要紧,老师已经把这五个角印到了纸上,请你拿出来,和小组的同学一起,利用学具或其他物品,比一比,找一找,共同研究一下吧。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学生到台前,利用展台和全班学生交流)
生:我认为1、3、4三个角一样。(师:说说你的理由)我用课本量了量,都和课本的角一样。(边说,边演示)生:我也是认为1、3、4三个角相同。我是用三角尺比了比,这三个角都和三角尺的这个大角一样,而那两个不一样。(边说,边演示)师:大家研究的结果呢?
生:我们的结果也是1、3、4一模一样。
师:看来同学们研究的结果都一致。(师拿起三角板,指着直角)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三个角都与三角板上的这个角一样,而另两个角呢?这个小了,这个又大了。(师边说,边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量每一个角)同学们,1、.3、4这三个角都与三角板上的这个角一模一样,像这样的角,就是直角。(师板书:直角)
师:现在老师也把直角画到黑板上。(师边画边强调)要从顶点处先画出一条横着的边,再把三角板上的边与这条边对齐,然后比着三角板画出直角的另一条边来。在数学上,我们都用一个拐角符号表示直角。(师给直角画上拐角符号)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比划一下。师:我们认识了直角,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下面的三个角中有直角吗?(课件展示锐角、直角、钝角各一个)生:有,第二个是直角。师:怎样验证呢? 生:用三角板量一量就行。
师:好主意!(拿起三角板)用哪个角量?
生:(指着三角板上的直角)用这个角量。(师用三角板量每一个角,验证出第二个是直角)师:直角该标上什么符号呢? 生:(边说边比划)直角符号。(课件显示)
八、练习找直角
师: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直角,你能找出几个吗?(学生找出课桌、黑板、门窗、作业本上的直角„„)
师:接下来,我们做个小练习:请你找一找,下列图形中都有几个直角,并给直角标上直角符号。也就是课本自主练习第4题。(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指几名学生到台前,利用展台进行交流)
九、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生:我知道了什么是角„„ 生:我认识了直角„„
生:我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我还知道了直角要标上直角符号„„
本节课,我利用猜图形的游戏导入新课,让学生猜出被遮住的图形分别是三角形和五角星,从而导出这两个图形的共同点都有角,进而导出课题,并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主题图和例1的教学通过学生观察角的图形,从而引导学生明白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在引导的过程中,我主要让学生观察,从而得出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角的顶点是尖尖的,不尖不直不是角,然后通过判断题的练习和折角进一步使学生明白了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从而达成了教学目标一。
之后,教学角的画法,在教学角的画法时,我先在黑板上演示,画角时要先定顶点,然后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这样就画成一个角,然后再在课件上演示,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了,角的画法,之后学生自己在本子上画角。从而达成的教学目标二。
本节成功之处是能引导学生认识角的组成,通过折角,体验角的顶点尖尖的,两边直直的,通过演示活动角体验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不足之处是在学生画出角后,没有让学生很好的展示,另外就是学生画的时间过长,没有来得及全课小结下课铃就响了。
改进措施: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把握好时间,为使学生们更好的交流,还要充分利用展台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角的本质特征。学会画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感知角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上一节数学课,咱们一起到图形王国去玩一玩,你们高兴吗?(课件出示:图形王国。)
师:这里就是图形王国,到底谁回来迎接咱们呢?(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师:谁愿意大声说出他们的名字?
生:红色的是正方形,紫色的是三角形,绿色的是长方形,黄色的是圆形。
师:说的真好!而且回答问题特别完整,连颜色都说到了,其他同学要向他学习。
师:这些图形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这样的图形卡片,就放在每位同学桌子上面的信封里,快把它们拿出来吧。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角也是平面图形的初步印象。】
师:请你像老师这样,沿着这些图形卡片的边缘摸一摸。你有什么感受,和同桌互相说一说。(生摸图形卡片,和同桌说。)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说说?
生:我摸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时候,一到拐角的地方感觉很扎手。
师:能把你觉得扎手的地方举起来让大家看看吗?其他同学也有这样的感觉吗?咱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
师:在摸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时候,一到拐角,就感觉尖尖的,有些扎手。这尖尖的地方藏着角朋友,老师把它请到黑板上,请大家认真看!(教师示范请角。)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是角,角也是平面图形家族中的一员,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师:同学们能不能把自己喜欢的一个角朋友请下来,试试看。(生动手操作,实物展台展示学生作品。)
师:我们要来玩一个小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动手操作来请角朋友,使学生初步感知平面图形角的样子,建立有关角的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自主认识角
小游戏:老师说身体各部位名称,学生做动作。
…………
师:其实角也和我们一样,每个部分都有名称。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自学一下角各部分的名称都叫什么。并和同桌说一说。(生汇报,师板书。)
生:角尖尖的部分叫顶点,另外的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
师:角尖尖的部分叫做顶点,这是一条边,这是另一条边,中间所夹的部分就是角。(教师边说边指,画出角的符号。)
师: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请下来的角也标上它们各部分的名称呢?(学生标角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巡视。)
师:你们能不能用手势表示一下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请大家用左手表示顶点的个数,右手表示边的条数。(学生做手势。)
师: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回想一下,角是什么样的呢?(学生闭眼睛想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角的样子,使刚刚摄入头脑中关于角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整理过程,进一步明确什么是角。】
师:请大家睁开眼睛,记住角什么样了吗?其实角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我们的学校中也处处有它们的身影,你们看!(出示课件:主题操场图。)
师:你能从图中找到角藏在哪里吗?
(学生到前面指。)
…………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够很轻松地在主题图中找到什么地方有角。你能用这种方法找一找我们现在上课的教室中,哪里有角吗?和同桌说一说,指一指。
(学生找角,交流并汇报。)
…………
生:老师写的课题的字上面也有角。
师:在哪里?请你到前面指一指。(生指“认”字右下部。)
师:这个小朋友说这个部位有角,你们同意吗?(有人同意,有人摇头不同意。)
师:你在摇头,你说说为什么这个不是角?
生:因为“人”字不是直直的边,所以不是角。
师:角必须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边如果是弯的行不行?
生:不行。
…………
师:虽然你找错了,但是你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敢于从老师写的字中去找角,老师相信你今后能学得更好!
…………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在主题图中、现实生活中找一找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
小游戏:聪明小法官。(判断题4道,即练习八第一题。)
师:这个游戏要求同学们用你的手势作判断。
…………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准确作出了判断,并能清晰地说出理由,你们都是聪明的小法官。
三、动手实践创造角
(一)小组合作创造角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角这个好朋友,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并自主学会了角各部分的名称,还能够准确地判断什么样的图形是角,什么样的图形不是角,你们太棒了!孩子们,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来创造角呢?
师: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个实践活动。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搭一搭、折一折、做一做的方式来创造角,并把你创造角的方法和发现在组内与小伙伴们说一说。(学生动手操作、交流、汇报。)
师:谁愿意把你创造出的角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可以自己来,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上来。
…………
【设计意图:通过创造角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孩子们对角的本质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共同合作的能力。通过亲自操作,获取直接经验,为更好地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
(二)发散拓展,深入挖掘角的特点
师:现在老师要变一个小魔术,请同学们仔细看。
1.把边擦掉一部分,问: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边变短了,角没变。
2.把边延长,问: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边变长了,角没变。
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那么到底与什么有关呢?
(课件展示:角变大变小的过程。)
得出: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
小结: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请全体同学齐读一遍。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小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角的大小到底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轻松攻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3.练习:比较角的大小两组。
(1)简单的角的大小比较,手势表示,全员反馈。
(2)红角、蓝角谁大谁小?(等角不等边的两个角的比较。)
生:蓝角大。
生:一样大。
师:到底谁大谁小呢?你们看!(动画演示。)
师:红角蓝角完全重合在一起了,说明两个角一样大。咱们再回想一下,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无论蓝角的边有多长,它的角都是与红角一样大的。
四、画角
1.师:同学们已经自主认识了角,并能够用材料亲自动手创造角,你们想不想尝试着画一个角呢?
2.演示画角的方法: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学生练习画角。要求:画两个不同的角。
3.互相展示欣赏。
【设计意图:在认识角的活动基本结束的时候设计让学生们画角,更能把学生对角的认识和理解融入到画角的过程中,更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五、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播放图片,感受角带给人类视觉上的美感。)
师:角是我们的好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它无时无刻不在用自己独特的魅力装点着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几幅漂亮的图片,一起感受角带给我们的美!在欣赏的过程中,你发现图中什么地方有角,可以和旁边的伙伴一起说一说。
【设计意图:使学生充分感受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体会角带给人们的美感。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评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课程标准中描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其中包括“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这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过程,是建立对周围环境感知基础上,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
这节课归纳起来有3个亮点。
亮点一:从数学出发认识角。
教师的导入与众不同。以前也多次听过这节课,有的教师从实物引出角,有的从已知图形剪下角,还有的教师先给学生设置一个生活情境,然后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尝试找出角,再有就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说说角是什么样。但仔细想来,在学生只知角的表象特征但不知角的内涵的情况下,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角,说出角的知识对学生认识真正的角有何帮助呢?也许学生凭借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各种关于生活中角的知识,最终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回到数学中来研究角,认识角。何况让学生直接从实物中抽象出角来,会有很多麻烦,比如顶点有点圆,边不是很直,会把平面的角和生活中立体的凸起的角相混淆,会让硬、尖、光滑等这些非本质特征干扰学生对角本质属性的感受。
刘老师敢于从学生熟悉的各种图形卡片中抽象出平面图形角,让学生把角请下来,这时学生对角的认识虽然是模糊的,但为学生初步认识角打下了基础。学生自学角的各部分名称后闭上眼睛想想角的样子,不断地在头脑中完善建立角的表象。刘老师再让学生回到情境中,回到生活中找角。学生在寻找角的过程中,已经能自己抽象出数学中的角,在此处把生活融入到数学课堂中,既能巩固运用角的特征,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一次全员参与的操作活动,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发展,这样的情境创设是达到很高的境界,既符合空间与图形学习中学生认知发展,同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刘老师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正经历了认识角的过程,非常有实效。
亮点二:难点的突破。
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知道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有的教师认为在2年级对于这个知识点不用深挖,因为在4年级的教学中还将出现。确实在4年级的教学中会出现角的大小比较,但在4年级教学中对角的大小比较是通过对“角的度量”来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在2年级是让学生在直观的图形中,通过两边的张开大小来认识角的大小。这个内容较难,理解了这个知识点,学生对角的认识也将更加清晰。
刘老师十分重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建立角的空间概念。先让学生通过拼一拼、折一折、做一做来认知角,充分利用给学生提供的资源让小组交流,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这里学生对角的认识进一步的展开和完善。我们发现学生很快关注到角的大小是不一样的,这是很重要的一步。既然要探究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首先就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有了现象再来探究其中的原因。刘老师充分让学生交流后通过一个小魔术引导学生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角度有关。在学生理解之后,刘老师提供了一个小练习,更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在以上的环节中学生对角的认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
亮点三:注重动手操作和学生体验。
刘老师开始让学生在平面图形中摸角,再从平面图形中请角朋友,为认识角奠定了基础,然后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又让学生动手创造角,最后让学生画角。刘老师自始至终都非常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来认识角。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课本P38—40页中的例
1、例2及其练习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在操作过程中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使学生们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角的学具、三角板。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老师让学生们回忆之前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然后让学生们将学过的图形分为两类,要强调分为两类。并让学生说说他们为什么这样分。(因为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都有角,圆是没有角的)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图形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设计意图:由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入手,让学生对图形进行分类,让学生初步感知角,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新知探究,我会认。
(一)联系实际,整体感知角。
1、(课件出示剪刀,吸管,水龙头)教师用手指着出现的图形问学生这是什么,然后幻灯片演示出剪刀,吸管,水龙头里的角。
2、(课件出示:美丽校园主题图)师:这是哪里啊?(校园)在这美丽的的校园里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门上有一些角,操场上也有角,老师拿着的东西三角板上也有角„„
(多媒体演示:美丽校园的主题图。突出:门窗上的角、钟面上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二)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师:刚才通过同学们指的角,老师明白了原来角的图形是这样的,那同学们发现了吗,我们手上拿的数学书是什么图形的啊?(长方形)。
师:我们刚才分类的时候为什么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分为一类啊?(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有角)师:同学们想知道摸角有什么感觉吗?(想)师:那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摸一摸。
2、全员操作。边说边摸,指出一个角。
4、小结摸角后的体会。(我们摸到角是尖尖的,两边是直直的。)
5、教师小结角的特征,(课件演示)角的各部分名称。(顶点、边)指着角问学生,一个角有多少个顶点,多少条边?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动手感知角,对角形成表象的认识,激发学习角的更浓厚的兴趣,通过动手摸角,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整体感知,全面认识角。
1、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角有几个顶点?顶点是什么样的?角有几条边?边是什么样的?
①角爷爷过生日,设宴请客,客人都是角家族的成员。瞧,这些图形都说自己是角,赶来参加宴会。小朋友,快帮帮角爷爷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出示课件)②在图形中找找各有几个角。
2、动手操作,画画角(1)学生动手画角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中有角。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4人小组合作,先讨论,然后每个人画一个角。(展示学生画的角)
(2)指导学生画角(课件演示 “画角的方法”)
方法:先画顶点,从这一个点起,用直尺画一条直直的线,再从这一个点起,向不同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课件演示: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出发,向不同的方向画出角的两条边。)(3)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按照上面的步骤画一个角,教师巡视画角的过程。
形成顺口溜(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注意;先画顶点再画边)
设计意图:通过认角的活动,可以检验学生对角的特征的掌握,让学生自己动手画角,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游戏活动,我会比。
1、让同学们将自己画的角与同桌画的角相互比较,看谁画的角比较大,教师也出示四个角(有两个角边长一样但角的张口不一样,有两个角边长不一样,但角的大小一样。)
2、师: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发现并归纳: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4、大家一起变一变。(师:像老师这样使自己的胳膊形成一个角,把角变大,再变大,想想,你的胳膊变长了吗?把角变小再变小,想想你的胳膊变短了吗?)
5、做练习
(1)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根据大家现在认识的角,请同学们用手里的长方形纸片折出一个角来,看谁折的最快。(折完后在小组内比比看谁的角大)(2)说说谁大谁小
(3)引导学生进行重叠比角,为以后教学“角的度量”作铺垫。设计意图:通过红角和蓝角比大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让课堂变得更活跃。
四、巩固练习,我会做。
课件出示一些基础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知识。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学生集体发言)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检验自己掌握的知识。课后反思
教学目的:
1.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使学生初步学会做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3.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4.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学会用尺正确画角。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2、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你们平时喜欢到操场去玩吗?最喜欢玩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生找出学过的图形。(学生指出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球等)
2、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你们看,园丁爷爷手里拿着的剪刀张开就形成了这样的图形,足球框上面也有这样的图形(出示角)……小朋友们,刚
才的图形是什么?你认识它吗?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这种图形——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生活中处处有角,只要你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课件出示扇子、吸管、水管让学生找出角)
那这些生活中的角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呢?(课件把三种图形的背景逐渐褪下去)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总结:角有两部分组成,一个顶点和两条边。(PPT同步演示)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1)师让学生摸摸数学书上的角:你们觉得尖尖的这是角的顶点,这两条线是角的两条边,这个顶点和这两条边就组成了这一个角。(2)师再指课件上第二、三个角:谁来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分别抽两生)反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课件展示:演示角存在的位置及表示的方法。(从生活中的角过渡到数学意义上的角)(PPT演示角的记录方法)
3、折角
(1)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这张纸上有角吗?开动小脑筋,动手折一个角,试试吧。如果你有了答案,悄悄地和同桌说一说。
(2)学生折角,师巡视指导
(3)展示最快的学生做的角。(让生拿上来)这是一个角吗?它的顶点和边都在哪儿?让折好的同学把你折的角指给同桌看看,顶点在哪,两条边在哪儿?
4、认识角的大小
(1)课件展示:出示红角和蓝角,猜一猜,哪个角大?(2)课件对话:
红角和蓝角争大小的对话过程,蓝角说他们是一样大的,是真的吗?(3)课件演示比的过程:蓝角慢慢向红角靠近。红角才相信他们真的是一样大,原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确实没有关系的。
(4)动画演示活动角的变化过程:顶点和绿边不动,红边围着顶点转,让学生感受角在不停的变化,从而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张口有关。
(5)师小结: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6)PPT示本节课知识点儿歌,生加强记忆
5、画角
(1)生讨论怎样画角
(2)师引导画角(课件演示角的画法)
(3)抽生说说。同时师再演示一遍,并小结:先确定角的顶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了一个角。
(4)你们会画角了吗?试试看。生画,师巡视。并展示学生画的角。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智力闯关: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1.判断。生积极抢答。
2、找出图片中的角。生上台用小手比划角的位置。(先让学生说说那里有角,再课件演示。)
3、欣赏生活中的角观看生活中的图片,用智慧的双眼发现生活因为有了角更美好。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角让学生欣赏)
4、小组讨论:把三角形砍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3、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欣赏美的能力,感受到祖国的魅力,增强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由国庆节祖国妈妈的生日导入,引出五星红旗,让学生观察五角星。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引导发现,活动探究
1、初步认识角(1)找角
让学生找一找自己身边哪里也有角,汇报。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物品,看看是否与你找得相似,说一说这些物品上的角有什么共同特点。(2)折角
让学生用手中的纸折出一个新的角。(3)摸角
请同学们再把你折的角拿出来,摸一摸,看看有什么感觉?(4)角命名
让学生根据先前的感受,然后对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板书: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出示角的童谣,让生朗读熟记。(5)小小练习
巩固刚才对角的各部分名称的掌握,能初步判断角。
2、感知角的大小(1)制作活动角
在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操作,两人一组用两根硬纸条动手制作一个角。把角的两边往外拉,会怎样?把角的两边往中间推,这个角有什么变化?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2)比较角的大小
长度不一样的两个角,比较大小。
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边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三、闯关游戏,巩固新知 第一关:判断是否是角。
第二关:找规则图形的角说说原因。第三关:找下面图形的角。(三条线)第四关:找下面图形的角。(四条线)
四、课堂总结,引发反思
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五、拓展延伸,思维创新
1、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
2、学生创作有角的画。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及比较角的大小。
2、通过折角、画角等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从实物抽象数学知识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形成继续探索数学的决心。
教学重点: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角的画法。教学难点:
1、会用尺子画角。
2、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PPT展示】三角板
【提问】你们认识它吗? 【学生】回答:“三角板。” 【引导提问】为什么叫三角板? 【学生】因为它有三个角。【提问】谁来指一指角在哪里? 【学生】思考并指出角的位置。【板书课题】角 【提问】关于“角”,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学生】思考并说一说对角的自我认识。
【设计意图】借此获取学生的对新知的理解能力和范围。根据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心中的角的样子,然后通过认识生活中得角,让学生感受角就存在于生活中。
【PPT展示】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图片 【提问】这两个图形有角吗? 【学生】思考并指出角的位置。
【揭题】你们对“角”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实际“角”的身上还有好多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索“角”的秘密。
【板书】补充完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求新知
(一)找一找
小教113班
2011210434 曹霞 《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1、出示剪刀、时钟等实物,要求学生在这些实物中找一找,角在哪里?
【设计意图】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这种图形,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出示课本P38主题图,要求学生找出校园生活情境中的“角”并指一指。
(二)折一折
1、教师在全班面前演示折角方法;
2、要求学生运用教师分发的纸片进行折角;
3、教师巡视并检查折角情况,并选取一部分纸片进行展示。
(三)认一认
1、要求学生拿出刚刚自己折的角,用手指摸一摸,提问:你们发现“角”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这个尖尖的叫角的顶点;平平的叫角的边。
2、观察角有几条边、几个顶点? 小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以后我们见到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图形就可以认定这个图形是角。
【设计意图】在折角摸角的活动上,学生对角有了认识,通过折角摸角使学生在头脑里抽象出角的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画一画
1、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角要怎么画?
2、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角的方法。
3、学生自主进行画角;选取一两位学生到黑板上来画角。
4、教师巡视并检查,最后总结画角的方法。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角的画法,又让学生观察画法,学生动手画角,再板书演示画角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即强化了角的画法也通过实际的操作掌握角的画法,教师也得到了及时反馈,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五)比一比
1、选取在折角活动中挑选出的学生制作的两个角,要求全班来比较,哪个角比较大?
2、PPT出示两个角,并进行动画演示比较。
3、教师总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边张开的角度大小有关。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来判断这两个角的大小,学生产生错误,然后通过媒体的演示及教师的示范来告诉学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这是本节课知识的一个深化,同时也突破教学难点。
三、练习巩固
1、小教113班
2011210434 曹霞 《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2、给你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线,你能画出几个角?
3、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板书设计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29
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6-02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教学反思07-03
小学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学反思06-16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单元教学反思07-20
一年级数学认识位置教学反思06-28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10-21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刘俊09-12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反思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