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师研修计划

2024-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科学教师研修计划(共11篇)

小学科学教师研修计划 篇1

计划三:小学科学教师研修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20xx年工作计划为指导,从小学科学的学科特点、现状出发,围绕强化学科建设和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以建设区域性骨干教师群,构建镇域一体化教研制度,落实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和绍兴市农村完小小学科学教学规范为重点,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研修活动,提高研修活动的质量和有效性。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科学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是县教研员配备专人不专职。二是学科教师不“科学”。近年来,绍兴县、越城区在新教师招聘中招收了一定数量有科学学科背景的新大学毕业生担当科学专职教师,但多数县对基层学校要求分配具有理科背景的新毕业大学生任科学专职教师的愿望,往往以各种理由“婉言谢绝”。三是科学专职教师不仅数量少,而且名不副实。上科学课成了学校领导、年老教师、难以胜任语、数学科教学的教师的“专利”。

2.科学学科的课程建设投入不足

现行教材中实验内容、实验形式非常丰富,既有观察类的实验,也有操作类的实验;既有验证性的实验,也有探究性的实验;既有可用替代品完成的实验,也有必须用正规的实验仪器、材料

才能完成的实验,且许多实验为学生随堂实验,需要有足够的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等作保障。但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实验教室,就是有其内部的设施设备也非常简陋,难以满足科学学科实验教学的需要。实验仪器、材料匮乏,连教师演示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也得不到保证。

3.科学教师的队伍建设重视不够

小学科学的教师队伍现状可用“一多一少、一高一低”来形容。“一多一少”是指以任其它学科教学为主兼任科学课的教师多,专职的科学教师少之又少,且所谓的专职教师几乎没有本学科的专业背景。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小学科学专职教师的比率不到20%。“一高一低”是指多数小学科学兼职教师年事已高,但职称或学历较低,难以胜任科学课的教学。由于多数学校缺少科学学科的“领头雁”,难以形成有战斗力的教研团队,有效的校本教研难以开展,课堂教学的基本规范难以落实,学科的基本质量难以保证。

4.科学课的基本质量得不到保障

由于多数在岗的科学教师学科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缺乏相应的学科素养,导致一些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令人难堪的场景:一是处理教材,驾驭课堂,引领学生的能力弱,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只能“规规矩矩”的解读课本内容,“照猫画虎”式的做实验,至于教材的内容为什么这么呈现,实验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心中无底。二是自身科学知识贫乏,有的知识、有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自己也不清楚、不了解、不掌握,因而在课堂上屡屡出现低级错误,不出现知识性、常识性错误的课成了“稀罕品”。三是缺乏应有的学科素养,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观点、科学原理、科学方法等

等。

5.科学教学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

实施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是保障有效的教与有效的学,实现学科课程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机制。缺乏相应机制,忽视对科学教学质量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是目前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一大问题,亟待破解。

三.工作重点

1.以课题《区域性小学科学骨干教师群培养策略研究》为抓手,推动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以参加省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为契机,探索在“实战”中培养骨干教师的方法。

2.加强教学调研,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指导教研组、教师认真落实省学科教学建议和市农村完小教学规范,积

极推进镇域一体化的小学科学新教研机制。

3.认真组织好绍兴市农村完小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

4.继续组织“教学内容理解与把握”主题研修活动,重点为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

小学科学教师研修计划 篇2

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是“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中的一个项目,是师范院校与优质中小学联合,采取集中研修和“影子教师”相结合的方式,与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师范生实习支教相结合,组织支教教师、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支教、顶岗实习,置换出农村骨干教师到培训院校和优质中小学进行为期3-6个月的脱产研修,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1]。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非常重视教育部、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国培计划” 的政策及方案,组织各专业申报“国培计划”相关培训项目, 连续五年(2010-2014年)取得了小学语文、数学、音乐、 体育、美术等专业对湖南乃至全国小学教师的“国培计划” 培训工作资格。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国培计划”小学体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已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完成了五批近250人(2010年45人,2011年50人,2012年54人,2013年50人, 2014年50人)的培训任务。笔者调查2013-2014批次学员对已培训课程、培训教师、学习环境等相关情况的反响对以后的“国培计划”培训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也对进行相关培训的院校和机构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选取2013-2014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进行“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的95名小学体育骨干教师为调查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

依据调查问卷设计的原则和方法,采用5级问卷。共发放问卷95份,收回81分,回收率85%。剔除无用问卷7份, 有用问卷74份,占回收问卷的91%。调查围绕三个方面共19个问题进行,分别是:课程与时间(4)、教师与教学(10)、 生活与环境(5)。

2.2.2访谈法

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就部分问题与学员进行了交谈,深入了解培训基本情况。

2.2.3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国培计划”培训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逻辑分析与总结。

2.2.4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常规统计处理和相关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课程与时间

课程是对教学的目的、内容、活动方式和方法的规划和设计,亦即课程方案[2],课是教学活动中最具有实质性的东西,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3]。课程的安排受制于社会的需要、 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生身心各方面的发展程度。由于每个“国培”学员的需求、年龄、技能和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国培计划”体育置换脱产研修培训课程设计及各课程的时间安排显得尤为困难。尽管参考了其它院校 “国培”和“省培”课程方案,也进行了大量培训前的调研工作,多次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但总见瑕疵。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国培计划”小学体育学科置换研修培训课程安排如表1所示,共18门理论和14门实践课程,课时数分别为165和234(共399)。

从调查统计来看(表2),“国培计划”小学体育置换脱产研修培训学员对培训课程总的安排,学员持非常满意和满意态度的人数分别为39和24,占调查总人数的85.1%;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5人,仅占总人数比例6.76%;对课程总共时间的安排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4人,占总人数比例5.4%;说明小学体育培训学员对培训课程的设置和时间安排还是很认可的。而对于术科和理论的课时安排比例方面,学员非常满意和满意人数相对较少,两者之和为52人,占总比率的70.2%。之所以有不同的意见,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应增加术科课时,减少理论课时,这可能与小学体育教师来源于非专业较多,当地领导看重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关,或许很多小学体育培训学员自身专业水平较低,希望通过长时间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学习,以提高自己体育专业技术水平。

3.2教师与教学

教师是教学活动组织者,是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变量, 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4]。教师是以他的知识、能力、 人格因素等对学生施加影响的[5]。培训专家学术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国培计划”质量的关键因素[6]。小学体育学员自己本身是教师,会刻意观察培训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教学态度等,也会对所学知识在今后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没有实用价值做出正确的判定。选取近两年遴选对小学体育学员培训的教师进行调查,如表3所示。二批次培训教师职称结构中教授、副教授、讲师比较平均。学历结构较高,硕士及以上占一半以上(都有54%)。培训教师来源合理,其中校外专家2013年占33%,2014年占57%;来自中小学第一线的2013年占21%,2014年占30%,教师来源符合教育部关于教学团队中省域外专家不少于1/3、中小学一线体育名师不少于50%的规定[7]。

通过表4相关问题的设置和反馈,小学体育学员对培训教师的总体看法、教学方法、学识水平、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实用性和针对性的满意率都超过了80%。不满意率较低, 未过15%。特别是2014年小学体育学员对培训整体满意率达到90.0%。各方面差异较大的同专业学员给出这样的评价,已经是难能可贵了。所谓“影子教师”,就是跟从实践学校老师进行教学、管理等工作,如影随行[8],这是“国培计划”的特色项目,是学员在教学中观察同伴以便于认识自身的体验,并以这种学习方法,反思自己在知识、技能、态度上与优秀教师的差距。英国的教师“国际职业发展项目” 以及智利安排教师参观外国教师的工作作为教师职业发展的项目都属于这类实践培训。笔者调查的二批次学员都参与了“影子教师”实践,取得了很大收获,学员对实践学校和实践学校指导老师的评价也较高,满意率大都过了85%,也说明实践学校领导和培训教师加强常规教学与管理,对指导学员做了大量工作。

3.3生活与环境

影响学员培训的因素比较多,工作单位和家庭、培训学校的生活与环境等都是影响因素。小学体育置换脱产研修培训学员都来自湖南省内,大部分来自于300公里的半径范围,少数距离较远,但也没有超过500公里,学员之间生活习惯大都相近,而且手机、网络等高度发达,故大部分学员认为原工作单位和家庭对自己培训学习的影响相对较小。 (2013年30%学员认为有影响、2014年23%学员认为有影响)。在培训期间(包括双休日),学员回家次数少于2-3次,2013年占培训人数的54%,2014年占59%。尽管学员对培训课程设置、教学等方面评价较高,但许多学员对培训学校的生活环境评价不是很高,满意率2013年是37%,2014年是36%,其原因可能在于二个方面,其一是学员大都过惯了家庭生活,突然又回到学生生活可能不适应。其二是培训学习伙食方面没有自己家里优越,学员不太满意。但学员对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学习风气和整体环境比较认可,学习风气的满意率超过60%(2013是60%、2014年64%),学习环境满意率超过50%(2013年51%、2014年54%)。

4结论与建议

4.1从调查结果来看,虽然学员对课程的设置、时间的安排以及培训教师教学方法和水平比较满意,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2建立了培训教学团队,培训教师学历结构较高,职称结构构较较平平均均,,教教师师来来源源合合理理。。

4.3依据访谈和调查得出有相当一部分小学体育学员认为应增加术科相应减少理论,建议多安排一些小学体育比较实用体育项目的技术科课程。

4.4改善生活环境,不仅能增强培训的人文关怀,而且能让学员更加安心进行培训学习。

小学科学教师研修计划 篇3

关键词:“国培计划”;小学科学教师;置换培训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切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师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公平,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该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其中,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分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和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三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是以专业学科为中心进行项目培训,提高农村中小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此,在全国范围内提出以专业学科发展为中心,以各种项目为平台,动员与整合各级社会培训资源,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专业化水平,小学科学学科也不例外。

本文以 “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科学教师置换脱产培训为切入点,结合我校所进行的“国培计划”置换脱产项目小学科学培训为例,试论“国培计划”小学科学培训体系的构建,为“国培计划”其他学科培训提供借鉴与帮助。

一、培训目标

在认真参考《“国培计划”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试行)》,以及《云南省2012年关于国培计划的实施要求》,培训具体的目标定位为: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合理知识结构,融信息技术理论、实践于一体的小学学科骨干教师。培训以协作学习小组的互培模式为基础,以教学案例为依托,在学习中通过专家引领、沉浸式体验、行动反思、经验共享来实现学员的学习突破。强调骨干教师学员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专家资源,充分调动骨干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互相借鉴。通过培训,使参训老师及时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进一步深入掌握小学科学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方法。在专家引领下,能够结合农村小学教学实际,主动思考农村小学科学课标和有效设计组织问题,形成相应的教学研究的能力,由此提升其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增强我校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参训学员与顶岗师范生联动机制,促进师范生职前培养和小学科学教师职后培训一体化改革。

二、培训内容

根据国培《课程标准》的要求,集中研修实践性内容不得低于40%,而“影子教师”是实践内容的重要方面。“影子教师”实践内容要求学员全程跟踪实践导师的备课、上课过程中所做的工作,从中研究备课和上课的技能要求;要求学员在实践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实践基地教学进度教学,做好教学设计、说课、上课和课后反思,在小组进行交流,撰写汇报课总结等。本次集中研修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专业理论、教育教学知识、教学设计、学科知识等理论内容,最重的是要内化落实到学员的教学实践中去,才可能让学员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悟。按照《“国培计划”小学科学教师培训课程标准》要求其培训内容主要包含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维度下设置14个模块,集中研修总课时为360学时,其中跟班研修120学时,240学时用于课程教学。其中,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包括师德修养与专业理念2个模块;专业知识维度包括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与通识知识4个模块;专业能力维度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堂管理、教师培训8个模块。

三、培训实施的过程

我院“国培计划(2012)——云南省农村小学科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按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分组实践相结合、本校专家和外聘专家相结合的工作思路,认真安排、部署和执行各个脱产研修培训环节,确保本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一)领导高度重视,提供有效组织保障。

我院2012年的“国培计划”培训工作,自始至终是在学院领导下进行的。从培训准备到培训内容,从培训方案到培训效果,从专题讲座到跟班研修等等,都得到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

培训之初,学院建立了以首席专家、学科专家和班主任等为主体的管理组织,负责小学科学培训教学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开展。培训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专家时间安排,及时调整培训安排。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得力,确保了我院培训工作周密、扎实、有序的进行。

(二)精心制定科学、合理培训方案。

培训前,学院先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并整体考虑培训工作安排,为精心制定培训方案奠定良好基础。

培训方案制定中,根据学科特点与学员素质条件,不断设定、修改培训内容,并广泛咨询、征求校内外专家,经与专家反复讨论,几易其稿才得以完稿。

培训方案力求精简、实用、实效,注重培训过程中的每一个教学与实践环节前后相扣;在培训方式上,以协作学习小组的互培模式为基础,以教学案例为依托,在学习中通过专家引领、沉浸式体验、行动反思、经验共享来实现学员的学习突破。强调骨干教师学员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专家资源,充分调动骨干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互相借鉴。为此,在整个培训中,充分运用了小组讨论、启发研讨、教学互动、教学观摩等形式和现代化多媒体手段,使培训活动既扎实有效,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有利于根据培训方案认真抓好落实。

(三)选配优秀师资,建立专家型教学队伍。

为确保培训质量,我们选聘教师时,严格按照省内外高水平专家、校内优秀教师、中小学骨干或特级教师组成专家型教学队伍。不仅考虑其学历、职称、科研水平、教学能力、敬业精神和学生评价,更看重教师在本学科领域中取得的实绩和实效。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与学习方法。

为了实现培训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与学习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员参与、观摩点评、反思总结等方法和途径,使培训内容贴近教师,贴近教学实际,突出实践性和实效性。

(五)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

其中任课教师和所有工作人员管理到位,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学员按照各项管理制度、培训班的作息制度、培训课程的考核制度等严格执行。

四、培训考核

为确保培训质量,我院将按照省教育厅下发文件要求严格进行培训考核,运用柯克帕特理克(Kirkpatrick)的“四层评价法”,本着考核的目标不在于分数本身,而是促使学员真正掌握课程理论,内化为课堂教学素养,并提升自我更新、自培和他培的能力的原则,对培训中的过程、培训后的效果进行评价。

第一,反应层评价。

这一层面主要检查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满意度,设计问卷调查表,调查骨干教师对培训内容、培训方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具体成果形式:问卷调查及分析。

第二,学习层评价。

这一层评价考核骨干教师对培训科目的掌握情况,鉴定教师的学习成效。评价采用笔试、写论文等方式进行。具体成果形式:培训班学员要完成一份能充分体现本次培训目标的教学设计、一份学习总结、一份说课稿等。

第三,行为层评价。

行为层评价是在骨干教师回到工作岗位一段时间之后,由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学生等人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进行的考核。考核和评价骨干教师通过培训获得了哪些提高?骨干教师有没有将培训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学之中?具体成果形式:问卷调查及分析。

第四,结果层评价。

结果层评价考核培训有没有给整个组织带来实效。比如:骨干教师培训有没有为学区的教育质量提高做出贡献?骨干教师培训有没有带动其他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学科成绩及格率、优秀率是不是有所改变?参训教师课堂教学是否显示出一个骨干教师的素养?是否具有实效性?等等。具体成果形式:课堂实录,问卷调查及分析。

针对小学科学培训实际,具体考核内容及方式如下:

(一)考核项目

1.出勤(30%)

2.专题作业(30%)

3.跟班研修(30%)

4.培训反思(10%)

(二)考核形式及内容

1.出勤

每次课程(活动)由小组长负责考勤,班主任统计并进行评分。

①无故缺课达4学时以内,每学时扣3分;

②病假在3天以内,每天扣5分;事假1天,扣1分。

2.专题作业

集中培训期间,根据课程教师要求,学员需提交以下作业:

①自己制作的1个简易科学模型。

②一份教学观摩的听评课报告。

3.跟班研修

跟班研修期间,每个研修小组安排若干个研修学校的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负责考核。学员需完成以下任务:

完成1份体现新课改理念的有质量的教学设计;完成1份结合教学实例撰写的听评课稿;完成1次说课交流;完成1篇学习总结;完成1个课件;观摩不少于5节示范课;进行至少3次试讲;完成1份培训反思,学员要及时反思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在培训即将结束时提交一份不少于2500字的学习总结。

结论:

通过合理的培训体系的构建,此次培训不但更新了参训小学科学教师学员的观念,更让学员感受到新内容、新方法的应用。使学员找到了教学基本功上存在的差距,并发现自身的不足,通过探讨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措施,为他们今后将引入到小学科学教学做好准备。同时,成功的建立了高校指导教师、一线指导教师及当地指导教师合作的机制,很好地好地完成了国培顶岗实习指导工作;而且,随着“国培计划”的全面实施,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在缩短师范类毕业生在新的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及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接受系统培训方面,形成一举多赢的局面,畅通了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学校与社会的渠道。但这种培训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的支持尤,且需要不断的摸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李燕萍.培训与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

[3]管培俊.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N].中国教育报.2010.8.11

小学教师研修计划 篇4

以东宝区《关于大力开展新型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子陵镇中心小学新型教师校本培训方案》为指导,根据区教育局、教研室的具体工作部署,为全面贯彻落实“白云路小学会议”精神,我校结合实际,拟通过多种培训方式提升教师教育理念、教育能力、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达到打造一支素质精良,充满创新活力,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师队伍的目的,以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修内容与目标

1、继续抓“八项能力”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2、通过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使全体师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能正确面对各种地质自然灾害,能灵活处理各类偶发事件。

3、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教育管理经验,并能恰当的运用于自身教学实际。

4、通过共享教育部XX西部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资源,观看名家讲座、互动研讨活动,对全体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使其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其发展。

5、通过信息技术培训,使全体教师熟练掌握远程教育资源的操作、运用技能,能开展各种推荐平台的话题发布及讨论活动。

6、利用信息化平台“教育博客”“东宝教育信息网”打造新型教师学习共同体,实现自主研修、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

7、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科教研活动,每次就一两个主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研讨活动,通过深入研讨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主要措施和办法

1、安全教育方面

(1)、利用远程教育设施收看专家讲座:《切实做好中小学安全工作》、《切实做好中小学公共卫生安全工作》

(2)组织观看录像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看后开展大讨论。

(3)有关安全专题的教育:校园安全篇、预防踩踏篇、交通安全篇(利用班队会由德育室、总务室组织各年级学生分散观看)

2、师德培训

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开展关爱特殊群体学生话题讨论活动,对其进行家访活动,继续开展新一轮师德师风教育活动,通过理论学习、撰写心得、自查整改、演讲比赛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

3、学科教研活动及教师自身研修

(1)、每位老师可购买一本教育专著阅读,由学校报销。

(2)、每位教师要坚持自学,每年不得少于2万字的读书笔记,学校每月一查。

(3)、每位教师要坚持写反思,每月上交两篇随笔(反思或案例)。

(4)、教研组要组织本组教师每人上一节研究课并进行教学诊断和评课、说课活动。

(5)、每年春季学校都要组织一次教师优质课竞赛,以此来提高老师们的课堂教学能力。

(6)、每年秋季学校要组织一次教师课堂教学的考核课,要求45岁以下的教师人人参加。

四、主要活动安排

九月:

1、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2、安全教育活动,看录像《知识守护生命》。

3、上研究课及说课评课活动。

4、业务学习检查。

5、教学反思,集体备课。

十月:

1、安全教育活动,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收看。

2、上研究课及说课评课活动。

3、师德师风教育活动。

4、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

十一月:

1、教学反思,集体备课。

2、上研究课及说课评课活动。

3、业务学习。

4、继续完善自己的博客。

5、教师考核课。

小学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篇5

学校教研工作计划,以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为指导,立足课堂、改革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重点,坚持科学育人,扎实有序地开展教学工作,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个人素养,努力服务于教研教学工作而努力。、教研目标

1、积极实践课改的新理念,新思路,围绕“有效性课堂教学”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积极探索,参与课题研究,配合学校做好每一周一次的教研活动,能够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

三、教研措施

(一)、多读对自己有用的书,进行读书研究 广泛阅读各类书目,可以充实、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领悟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的真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注意多钻研、勤思考,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在总结和反思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近期内,我计划精读《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等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工作之余,我计划欣赏一些文学书籍,写好读书感想,从而不断充实自己。

(二)、目前进行的新课改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我将积极向同伴学习,多走进同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虚心向大家学习。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平时就当天发生的教学突发事件,教学感悟反思,学生的思想问题及解决方法等与同组教师交流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做创新型的教师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争取每学期都能有两篇质量较高的反思和教学设计。同时,还要坚持每天都有点滴收获,每月都能写一篇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并一如既往地准时参加校内外教科研培训活动,提升教学研究能力。

(四)、具体实施方案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1)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2)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虚心向同行教师们学习,争取多听课,取众人之长,弥补自己学科知识的不足,本学期听课绝不少于20节。(3)广泛地学。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教师个人自学,网络学习的方法及时了解最前沿的教改信息,扩展自己知识视野,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育教学理论,提升理论水平和教学教研水平。

2、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

(1)、认真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平时要做到:用心备课、上课要有激情、及时撰写课后反思、精心设计作业、耐心辅导学生。

(2)、积极主动地上好研讨课,认真开展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使教学研讨进课堂。

(3)、认真撰写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争取有质有量。

(4)要坚持用脑子工作,力争做到:

反思昨天――在反思中扬长;审视今天――在审视中甄别;前瞻明天――在前瞻中创新。

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乐于动笔,提高教育科研水平。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各种教学教研活动,积极参加教导处做好每一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

面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我充满了信心,也有许多美好的设想。我将带着自己的激情和规划步入这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促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走进学生心灵,创造多彩人生,学习,再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超越自己。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篇6

林州市合涧张翠玲

参加“国培计划(2013)”----骨干教师高端研修小学数学项目教师工作坊的研修学习,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是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专业水平的良好契机。为了能达到预期的研修效果,特制定个人研修规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遵照“骨干教师高端研修工作坊的实施方案”,立足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重点,坚持科学育人,扎实有序地开展数学教学研修工作,全面提高个人素养,努力服务于教研教学工作。

二、发展方向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力争在本次研究中成为专业型小学数学教师。

三、教研目标

1、积极实践课改下的新理念,新思路,围绕“有效性高效课堂教学”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通过培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修养;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把握一些学科的前沿知识,不断地自我“充电”,做到与时俱进,力求达到专业化。

3、特别提高自己的科学实验技能和自己的专业技能。

四、研修内容

1、积极参加工作坊开展的网上破冰、课例研修、培训与工作坊

主持能力提升、工作坊研修总结四项活动,以课例研修为主体。

2、扎实做好日常工作,有目的的创新日常工作方式,为研修打好实践中的基础,同时也把研修的成果不断应用到实践中,作为实践检验和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五、研修方式

1、在线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

2、主题研修与自主选学相结合。

3、专家引领与协作研修相结合。

4、问题解决与行动研究相结合。

5、案例研讨与成果分享相结合。

六、教研措施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多看教育教学专著,并认真做好笔记,努力提高个人专业素养。

2、通过教师个人自学,网络学习的方法及时了解最前沿的教改信息,扩展自己知识视野,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育教学理论,提升理论水平和教学教研水平。、虚心向同行教师们学习,争取多听课,取众人之长,弥补自己学科知识的不足。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学习、反思、成长,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

4、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加强教师口语、粉笔字、普通话等的训练。做到学到老做到老。

小学科学教师研修计划 篇7

一、创建研修平台

(一) 创建公共研修平台

1. 进入网易网站http://www.163.com/———2.注册免费邮箱———3.激活博客———4.注册一个月后创建我的圈子 (公共研修平台———教师乐园) 。

(二) 创建个人研修工作室

研修工作室实际就是教师的博客。创建个人研修工作室的方法跟创建研修公共平台的1至3点方法相同。

(三) 加入“公共研修平台 (教师乐园) ”的方法

方法一:

1. 进入“研修平台 (教师乐园) ”http://q.163.com/jch899/———2. 点击“加入圈子”按钮———3.输入自己博客的账号和密码, 点击“登录”———4.输入“加入教师乐园的理由”———5. 等待管理员审核。 (有多种方法)

方法二:

1.登录自己的博客———2.点击“关于我”按钮, 进入博客个人资料页面———3.找到“基本资料”中的“加入的圈子”部分, 点击已经加入的圈子“教师乐园”———4.进入“教师乐园”。 (有多种方法)

二、网络研修

(一) 上传资料

1. 上传文本:

(1) 进入个人研修工作室 (博客) ——— (2) 写日志——— (3) 发表日志——— (4) 推送到“教师乐园”。

2. 上传课件:

在个人研修工作室 (博客) 中, 没有直接上传课件功能。我们可以利用网易网盘 (别的网盘也可以) 来进行。先在网盘中将自己的课件上传, 再复制一下地址, 在自己的博客中插入链接就可以了。

3. 上传视频:

先在酷6网注册盛大通行证, 再把视频上传, 最后复制一下地址, 在自己的博客中插入链接。

(二) 研习资料

1. 研摩文本资料。

我们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 通过登录自己的工作室, 来到公共研修平台 (教师乐园) , 对这些文本进行研摩, 进行反思, 吸取别人之长处, 弥补自己的短处, 达到进步的目的。

2. 观摩视频资料。

我们登录公共研修平台 (教师乐园) 观摩异地教师上传的优质教学视频资源。借别人的好做法为己用, 使自己的教学技法精益求精。

(三) 参与讨论

1. 在讨论区长期讨论。

2. 在QQ群即时讨论。

(四) 集体备课

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情况和自己设计出的教学初案放在集体备课栏目里, 让各位教师参与备课, 最后得出一个既符合学生实际又实用的教学定案。

三、网络研修意义

(一) 模式改变

纵式研修模式是教育部门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而举行的网络研修模式。材料、视频由上级制定, 教师按规定和考核标准进行培训。横式研修模式是纵式研修模式的补充。出现了横式研修模式, 网络研修模式改变了。

(二) 促进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本质上是教师个体成长的历程, 是教师不断接受和更新知识、不断增长专业技能的动态过程。教师在个人研修工作室写日志, 记录了思想活动、教育活动、学习活动的变化, 刺激了教师对教学进行思考、控制和调节。

(三) 互动互助

公共研修平台联结着你我他的教研工作室, 里面资源共享, 问题互提。不受时空限制, 人人参与、人人发表意见,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之间的互动互助。

(四) 共同进步

公共研修平台设有教学视频、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教育叙事、教学论文等多个栏目。教师既可以在那里推送材料, 也可以在那里观看、阅读材料, 或发表自己的见解, 或进行反思;对材料进行发帖、跟帖。在反复推敲中促进个人反思, 促进成长, 同时, 给予材料推送者宝贵的反馈意见, 实现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小学科学教师研修计划 篇8

【关 键 词】农村中小学;校本研修;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1-0094-03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现实困境

1. 研修条件不理想。在校本研修开展之初,研修条件就是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主要因素,尽管在近几年的实践过程中各方面条件都有所改善,但仍旧没有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何谓理想的状态?从一般意义上说,就是研修条件要符合教师们的希望,并且使他们满意。综观现状,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条件不容乐观,不少教师甚至感觉困难重重。从客观环境条件来看,由于农村学校大多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这就导致了教师与外界的交往障碍,使得他们了解和掌握信息不足,陷入被动搞研修的困境之中。另外,在教育资源匮乏的农村地区,班级规模普遍较大,教师工作负担沉重,时间紧、压力大、休息少成为不少教师的工作常态。加之近年来各学校对于升学率的追求,教师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将作息时间排得更满,这样一来,教师参加校本研修活动的时间只能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就教师自身的主观条件而言,情况也不容乐观。首先,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普遍忽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素质和各项能力始终难有提升;其次,许多教师观念守旧,发展意识不强,即使参与校本研修,也缺乏反思批判精神,不能真正融入其中。

2. 研修方式难突破。当前,校本研修在各中小学校的实施已从最初的从无到有逐渐进入到了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时期,因此研修方式的扩展和更新便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在硬件设施、组织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加之教师培训经费常常难以为继,农村中小学在开展校本研修时,其方式的选择和实施都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农村中小学单一的研修方式迟迟得不到完善和补充,更不可能有所突破。目前,各农村中小学通常采取集中讲座、集体备课、上公开课等较传统的研修方式,这些方式在校本研修初期发挥了不少作用,但随着校本研修的深入,其中的不适应性便开始显现。比如,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修之后,教师认识到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希望能接受更有针对性的指导。然而,很多学校并没有及时制定和安排其他的研修方式,仍然重复着以往的简单做法,这时的校本研修就不可避免地走入机械循环之中,教师参与研修的热情也大打折扣,长此以往,校本研修便越来越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3. 研修设计欠考量。设计是实施的基础,校本研修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事先的系统思考、整体设计。农村中小学在面对校本研修时,尚不能综合考虑到学校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与校本研修之间的关系,也没能认真分析本校实际,更没有准确定位校本研修的目标、内容、方法,只是一味地执行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排,失掉了在校本研修中的主动地位。农村中小学在师资、硬件、经费上的缺乏是由来已久的问题,校本研修怎样设计才能做到与这些学校资源条件上的匹配,这是校本研修在农村中小学中推广时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另外,教师作为校本研修的主体,其对于专业发展的需求也应当是研修设计中必须认真调查和分析的方面。很显然,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对于教师的实际需求不甚明了,没有真正把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发展这两个校本研修中的重要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4. 研修评价待加强。评价是根据一定的目标要求,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充分占有评价对象信息,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此认识评价对象状态和价值的活动,它具有导向、调控、预测、激励等作用。针对中小学教师,可以具体分为“发展性评价”和“奖惩性评价”。在校本研修评价中,目前总体呈现出以“奖惩性评价”为主,“发展性评价”为辅的态势。众所周知,奖惩性评价是通过教师在校本研修中的表现作出晋升、调动、加薪等决定,这种评价能够激发教师的研修热情,在短时期内效果显著。因此,奖惩性评价也为广大农村中小学所广泛采用,获得了教师们的普遍认可。但是校本研修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发展,而如果教师没有强烈的发展愿望,仅仅依靠外部奖惩的刺激绝不是长久之策。对于发展意识薄弱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发展性评价在校本研修中的作用才能真正形成评价的长效机制。

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策略

1. 坚持以师为本的内源式研修理念。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条件不理想的原因,从客观上看,与长期以来的教育投入不足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客观条件的改善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单单依靠外部力量是不现实的。校本研修不拒绝外部力量的推动,农村中小学更是亟需政策、资金的支持,然而校本研修最需要的还是教师思想上的转变。马克思说:“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类的特性。”[1]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师,他们在校本研修中遇到的困难更多,但只要激发起他们对校本研修的热情,同时满足他们的现实需要,就能使他们自觉自愿投身于校本研修活动之中。总体看来,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还是较为强烈的,他们能够认识到面对步步深入的课程改革,仅凭着旧有的经验已很难适应,需要经历不断地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才能使自己适应教育教学改革中对教师专业素质要求。[2]鉴于教师的这种学习需求,校本研修活动从一开始就要引导教师认识到学习活动、研修活动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关联,把树立以师为本的内源式研修理念作为校本研修的一项重点加以落实,切实走好校本研修的第一步。

2. 强调对话分享下的分层研修方式。校本研修不应拒绝任何形式的信息传递方式,但农村中小学迫于现实条件等不利因素的压力,信息传递渠道不甚畅通,许多学校只采用了以集中听课、讲座为主的较为易行的研修方式。面对这样的现实,如果还要求农村中小学一定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不仅脱离实际,而且会加重教师的负担,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校本研修强调研修主体间的对话、分享、交流,从而使教师在彼此共同对话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新的专业成长。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特殊性,再结合前一阶段的研修成果,对话分享下的分层研修方式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分层研修就是依据教师的成长规律,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校本研修,这种方式仍然围绕教育教学展开,但针对性更加突出,有利于满足不同对象的学习需求。“一般说来,处于准备期的教师主要关注点是取得任职资格;处于适应期的新教师主要关注点是熟悉钻研教材;处于发展期的教师主要关注点是思考自己的教学与其他教师的不同,尝试总结经验,形成某种教育风格;处于创造期的教师关注的焦点是如何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有效灵活的教学,成为教育专家。”[3]因此,现阶段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教师的不同需求,将新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进行划分,有的放矢地开展校本研修。

3. 综合学校现实系统设计研修活动。所谓系统设计,即把学校看成系统来筹划,把每一次研修活动看成系统来运作。学校的研修工作,乃至每一次研修活动都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多种要素和不同环节构成的,用系统的方法对这些要素和环节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计划就是系统设计的任务。系统设计对于改进研修工作、提高研修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农村中小学校既是社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其自身也是一个系统结构,校本研修便是这系统结构中的一个因素。当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时,多数农村中小学并没有进行研修活动的整体规划和设计,或者说他们不知道从何入手,于是校本研修最终很有可能就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对农村中小学而言,系统设计校本研修的着眼点就在于充分理解和把握信息。教师的愿望,学校的问题、现状、条件、目标等实际情况必须一一明确,这是系统设计的实践基础,另外还要减少干扰,形成合力,坚持把如何实施作为设计重点,重在参与和行动,防止纸上谈兵。

4. 建立多主体参与的研修评价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如上所述,将家长、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等纳入评价体系已是大势所趋。针对中小学教师,评价是校本研修中的必要程序,关系到教师的发展与提升,实施发展性评价无疑是现实之举。发展性评价既是新课改的要求,又反映了教师评价改革的基本方向,如果能够将这样的评价融入到校本研修之中,对于校本研修实效性的落实有着积极意义。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中缺乏一个有效的具有导向、诊断、预测作用的评价体系,发展性评价可以时刻引导教师向着正确的目标前进,并且不断帮助教师发现成长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而从根本上克服因仅关注晋升、调动、加薪等外部激励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注释: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唐文静.苏北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研究[D].扬州:2010.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更新培训观念 变革培训模式[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陈大伟.有效研修[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小学教师校本研修计划 篇9

一、个人培训目标与要求:

1、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和尝试,努力探索研究适合学生特点、能促进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并提高学生的设计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保证教学质量。

2、积极开展学业水平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业务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把新的技术应用于信息技术课中,开阔学生眼界。

3、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二、个人培训的具体措施:

1、注重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做好每一次听课后记录。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自身教学的行为,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公开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找到不同阶段学生的优点和兴趣点,挖掘更多的学生作为带头人。

2、坚持写好教育教学随笔。平时多阅读优秀的教育名著,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以他们的例子来激励自己,多观察、多总结,从学生实际来总结提高,积极撰写教育论文,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知识型教师。

小学英语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篇10

一、现状分析

(一)优势

(1)乐于从事英语教育,喜欢英语学科,我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勤恳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乐观谦逊的为人品格。

(2)亲和力强,注重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

(二)劣势

(1)需要在工作中进行摸索、探究.(2)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学习程度了解不够。

(2)设计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教师语言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3)注重学生精神素养方面的培养,但是却忽略了知识点的落实到位。

二、研修目标

1、通过个人研修,使自己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岗敬业,身心健康,每天以饱满的热情面对学生。

2、构建和谐课堂,向课堂35分要效率。

3.努力进行教研,更新专业知识,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三、具体措施

1、“活到老,学到老”,坚持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争取不断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

2、,积极上相关的教育网站与论坛,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并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3、积极与同仁学习探讨,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4.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教材与课例,通过研读教材、研究学生等进行深度备课。

小学科学教师研修计划 篇11

一、改变在职中小学教师研修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影响在职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研修的重要因素。学习态度取决于对所学知识的重要性认知程度, 各级推广教育技术能力研修的单位应给与足够重视, 只有上级重视教师的研修才能逐级得到重视。教育技术能力虽然已经推广了很多年, 但是大多数教师对教育技术能力没有正确的认识, 有的即使参加了培训, 应用能力也没有达到要求, 因此, 教师看不到研修效果自然会对其产生怀疑, 进而影响研修的态度。在培训中首先要让教师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性, 通过实例让教师感受到教育技术能力在教学工作中带来的优势, 端正了研修的态度, 不管从年龄还是学科差异, 在一定程度上都会给教师研修带来影响。

二、因地制宜, 加强教师研修的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状况来为教师研修提供不同水平的基础设施建设。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以系统工程方式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 硬件与软件的建设是教师进行研修的基础, 也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进, 最终才能形成符合各国实际情况的教育信息化模式。在我国, 经济发达的地区对于教育的资金投入相对也较大, 教师培训资源平台搭建也较容易, 并能够提供网络资源, 为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的研修提供了便利条件。而在偏远和经济落后的地区, 实施网络资源的推广恐怕就很困难, 但教育技术离不开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也离不开计算机, 所以即使没有网络, 也应该保证一个教育培训平台的正常搭建, 当然, 这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 有了学习的平台, 可以将经济发达地区的网络资源、课例及学习经验以教材或者光盘的形式送到落后地区, 供落后地区的在职教师得到最新最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三、因材施教, 使每一位教师都得到发展

因材施教是教育中以学习者为主的最好体现, 重视学习者自身的差异, 便于根据其自身不同的特点进行调整教学,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由于教师自身各种内部因素, 使得其在进行研修时会产生差异, 对教师研修也进行因材施教根据其年龄特点、学科特征、基础差异等方面考虑。另外, 不同学科间的教学方式、方法有着很大的差异, 其对于教育技术应用的外部条件也不尽相同。教育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学习的绩效, 这源于作为交叉学科的教育技术对于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理论中精髓的汲取, 通过将这些精髓融入不同学科领域, 既可以提高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效率, 更能够使教育技术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升华。结合学科开展教学研究势必能起到示范意义, 对于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技术的课堂应用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得法施教, 探索教师研修模式

当前进行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能够进行分组, 进行协作学习, 但分组并没有规律, 一般为自动组合或者随机安排, 如果尽量以学科为单位进行分组培训, 使教师形成学科教学研讨的学习共同体, 促进教师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同时, 考虑到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而信息技术教师的技术高恰恰能够弥补学科教师这方面的不足, 我们在分组培训时需要为每期培训学员分配一定数量的信息技术教师。这样信息技术教师既独立成组研讨面向信息化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 又能够满足其他学科教师技术协作的需求。

培训的模式应避免完全照书本、教条学习,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这种能力通过教学实践表现出来, 所以, 在教师研修时的应试思想是不正确的, 应该调整当前的培训模式, 提倡在体验中实践, 在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中内化, 把这种对过程的体验和理解变成自己今后的教学方式, 甚至把教育技术能力的运用变成想吃饭睡觉一样的本能的熟练应用, 教师将这种能力内化后, 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 参与式培训、案例学习应该成为培训的必然选择。[2]

五、完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研修的评价体系

在对教育技术能力构成分析的基础上, 对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的体系的构建应该有新的认识。当前在培训考核中, 计算机网络等操作性技能通过笔试或者机试实现, 对于教师应用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 以及教师对于教育技术的情感态度, 是通过在培训过程中实施的阶段性评价 (如小组评价、作品评价) , 虽然也要求考核实践评价, 但很少能做到真正评价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 没有实践考察, 培训的考核就成为一种应试, 教师会在研修过程中倾向于如何在评价中合格, 而评价的合格也误导了教师, 认为已经掌握了教育技术的能力, 但由教育技术能力构成可以看到, 教育技术能力是最终在教学活动体现其魅力, 没有真正的实践评价, 就没有说服力。评价体系的改革应倾向于走向课堂实践, 在教学活动中去衡量能力的运用, 将实践中教育技术能力的体现量化, 完善评价体系。

中小学在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需要在职教师和培训机构不断的摸索前进, 只有一线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才能真正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才能使信息与信息技术真正不着痕迹地融入教书育人之中, 进而是学生得到提高, 成为信息化社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郝丹, 曹凤余.关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 2006, (6) .

[2]杨宁.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知能现状调查与培训思考-基于福建省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的调查[J].电化教育研究, 2009, (4) :96.

[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M].教育部, 2004.

[4]魏轶娜.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分析、描述与评估[D].北京大学, 2008, 1-3.

[5]胡培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08.

[6]张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课程评价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2007.

[7]戴燕.连云港市较市价与技术培训的现状及管理对策[D].苏州大学, 2008:20-23.

[8]张晓梅.固原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07.

上一篇:珍爱生命重视安全演讲5分钟下一篇:三国演义第6回的读后感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