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尝试的作文

2024-1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次尝试的作文

一次尝试的作文 篇1

一次种花生的尝试(进步最快作文)

外婆喜欢种菜,她种的菜那叫个惹人喜爱,大白菜硕大无比,茄子紫的发亮,黄瓜绿油油的,让人见了就有咬一口的冲动。每一次见到这些菜,脑子里就在飘荡着:如果我会种菜,不久又吃不完的菜了?

前年暑假,我去外婆家玩,看见了那绿油油的菜,一个没忍住,找外婆要了几粒花生米,种在土中......

早上,我给它浇水,让它享受早餐,然后带出去享受月光浴......中午,就放在家中避免那强烈的阳光.....下午,又给它浇浇水,让它享受晚霞的舒适与安宁。

这段时间里,我感到很辛苦想放弃时,外婆总是会鼓励我。最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一天天的照看下,花生苗在一天天的长大,先是破土而出,只探出一个小脑袋,日子一天天过去,开始分叉枝叶,长出了花苞,日月如梭,又过了几个星期,开出了几朵花儿,天哪!这说明了什么......花生苗要结花生了!我就要吃上我种的花生!

自从,我得知这个消息,我睡也睡不着,睡着了,梦也是甜的。

可是,一天,我正做着吃着我自己种的花生的美梦。突然,一声巨响,硬生生地打破了我的美梦。我醒来一看,原来是一场暴风雨,我一下想到了花生苗怎么样了,我跑出房间,跑到阳台,哦,不!花生苗死了!我哭了,泪水随风飞旋着......

外婆知道了,安慰我说;“世间难免会有这种事,每个人的路肯定都是弯弯曲曲的,植物也不能一帆风顺,要学会坚持!下次有时间再种”

那年的寒假,我又种了花生,花生大丰收,看着那些花生,我又想到了那几株花生苗,那一次种花生的尝试。

它让我学会了不放弃。

一次尝试的作文 篇2

多年的作文教学,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提高作文水平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情导入,淡化作文的难度

常听学生慨叹:做学生难,写作文更难。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对作文的意义不明确或把作文的难度扩大化,吓着自己。学生越怕作文就越不敢写,越不敢写就越怕写。本人认为教好作文首先要淡化作文的难度,帮助学生克服怕作文的心理。

如教第十二册积累三的习作,习作要求:给学校的老师或校长写一封信,在信中针对老师或校长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也就是写建议信。

教学这次作文,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同学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的父母、家人、老师或同学,他们的所作所为,你们都满意了吗?”回答是肯定的,“不满意。”那么,你们想他们改进吗?“想。”“你们想他们怎样改进?只要我们把他们不足的地方和希望他们怎样改进说出来,这就是提建议。”学生听了都惊呆了,异口同声地说:“咦,老师,提建议这么简单吗?”“对。”“这节课就请同学们针对学校领导、老师没有想到或没有做好的事情提出一些宝贵建议。”

这样的导入,作文的难度被淡化了,学生怕作文的心理也就轻而易举地克服了。

二、审清题意,避免跑题

作文审题是写好作文的重要一步。审题目,首先要明确作文要“写什么”,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确定中心、选取题材。审题一般要注意“三审”:一是审对象,就是搞清楚作文是写人、记事、写景还是状物。二是审清范围,即要明确我们所选材料的时间、空间、数量、人称、范围上有什么限制。三是审清重点,也就是“题眼”。

如教学第十二册积累三的作文,我是这样帮助学生审题的:先让学生思考,一是这次习作写什么?二是给谁写建议信?三是这次建议应围绕哪些方面的内容来提?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指名学生回答。

三、巧妙激趣,让学生产生“用我手写我话”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单是审清题意还不够,还要乘胜追击,利用身边人所共知的事例,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

如上面的作文我是这样激趣的:“同学们,我们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是很民主的,只要你提的建议合理,他们又有能力解决,就一定会采纳。如领操一事,上期体育老师要我们全班同学轮流领操,后来有同学在日记中提议这样不好。虽然我们班成绩较好,但也有人的动作很不规范,不如选几个做得规范的固定领操。我把情况反映给体育老师,体育老师很快就采纳了。如果没记错的话,这个建议应该就是在座的汤XX同学提的。还有,前段时间,陈XX同学提议厕所很臭,要进行大消毒。我把他的建议反映给校长,校长很快就派人撒了石灰。他们俩能把自己发现的不足之处和建议都写了出来,不仅不会受到批评,还为其他同学谋到了利益。那么,你们能不能把自己发现的不足之处和建议都写出来呢?”这时,学生们兴趣盎然,完全消除了提建议会受到老师批评的恐惧心理,纷纷举手,想把自己的发现和建议说出来。

四、引导回忆,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

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回忆想象,是为了把作文写得更优美、更生动、更精彩。学生的想象能力需要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需要老师的指导。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把头脑中那些对生活的积累、很有趣又值得表现的东西表述出来。

如上面所举的那篇作文,我是这样引导的:一是出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①学校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②学校校长或教你们的老师有哪些没有做好的事情?③你准备向谁提建议?提什么建议?二是小组讨论。三是各小组选代表发言,通过这样的指导、引发,学生们就有话可说了,大家滔滔不绝,各抒己见,大有一吐为快之感。最后教师小结:“同学们都很有主人翁精神,提的建议也很好。但你们能否独立把那些亟须解决的事情和建议以书信形式写出来吗?”话音刚落,同学们便纷纷拿出作文本写了起来。通过这样的导入、审题、激趣、引导,学生不会再怕作文了,作文难教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次全新的尝试 篇3

国家电网公司高级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国家电网下属的专门培训机构。随着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建设国际一流企业”战略目标的推进,公司对中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中心党组认为解决公司未来发展与中心自身发展相协调的根本出路,在于中心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与制度的创新。因此,公司决定成立专门的项目小组,借助咨询公司的力量,根据中心未来的发展战略和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在对不同系列的岗位进行工作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人才测评工具,对员工的适岗情况做出全面评价,以达到人岗匹配的目的。中心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专业测评机构,诺姆四达测评咨询公司以其专业优势和丰富的项目经验,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承接了本项目。

本次项目于2007年6月底正式启动,历时2个月。诺姆四达公司的测评专家在前期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获得了薪酬设计、素质模型构建和测评材料开发的相关素材,进而构建出“国家电网公司高级培训中心各岗位系列评估模型”,并针对评估模型开发了综合测评方案和测评材料。测评结束后,诺姆四达根据中心的《岗位设置方案》的主要原则,以测试者在测评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为数据基础,从任职条件、目前岗位所获成就、未来工作任务相关能力素质和潜力等方面,对每位测试者本人及其上级进行了一对一的结果反馈,最后向中心领导提交了测评的总体分析报告,并向每位测试者提交了个人反馈报告。项目成果获得了中心领导和员工的高度认可。

专家访谈

本刊对国家电网高级培训中心刘宗宪副主任进行了专题访问,相信他对此次测评项目的看法、对现代测评技术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应用方面的认识会给广大人力资源工作者,尤其是国有企事单位的人力资源工作者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记者问(以下简称问):中心决定对全体员工进行素质测评的初衷是什么呢?

刘宗宪回答(以下简称答):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国家电网公司对中心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中心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与公司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中心党组站在公司未来发展的高度,认为中心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与制度的创新,是解决公司未来发展与中心自身发展相协调的根本出路,即要打破过去多年来形成的组织内部岗位设置、考核上的不科学及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消除不利于发挥员工积极性的弊端,进而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理念,建立有利于促进中心人才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和激励制度。正是基于此认识,中心在诺姆四达公司的参与下,对中心教学、行政和后勤服务三个系列的岗位设置和薪酬分配进行了重新设计,并通过员工素质能力测评的实施,初步完成了员工的聘任工作。

问:为什么中心决定引入专业的人才测评公司做这项工作?

笞:主要是想借助现代测评技术,弥补传统人事考核偏重定性而缺乏量化分析的不足。当然,这对中心而言,是一次全新的尝试。诺姆四达所用的现代测评技术,是经过国内多家中外企业和政府部门实践检验并不断完善后所形成的成果。它的量化作用体现在,对人的性格、学习、思维及人际交往等能力特征用量化的数字进行反映,从而弥补了过去传统人事考核中偏重定性而缺乏量化分析的不足。这对考察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而言,特别是对人才招聘和后备人才的选拔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问: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基本结束,您认为这次测评会对员工产生哪些影响?

答:对员工来说,这首先是一次学习培训的机会。从根本上讲,中心所从事的主要是知识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构建符合国家电网特征的各类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开发体系,包括:建立岗位胜任素质模型,用科学的工具和方法对各类人才进行测试评估,根据测评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等,一直是我们所追寻的目标。

此次诺姆四达测评技术在中心的应用,一方面为我们实现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提供了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通过测评让我们的员工,特别是从事培训的老师们,能够在体验中进一步理解和认识测评技术的内涵及其适用程度。

问:对国有企事业单位而言,在应用测评技术时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

答:任何一种技术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测评技术也是如此。它最早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而后被引入中国,并在实践应用中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该说这套技术在中国的整体适用性较强,尤其适合那些市场化程度较高、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和企业。而对国有企事业单位来说,在应用测评技术的过程中,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一是需要领导班子对应用测评技术的目的及其内涵和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并达成统一的认识,这是顺利实施的关键。二是要对员工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让大家充分认识和了解开展这项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做好思想上的准备。三是要组成专门工作小组并与咨询师进行深度沟通,以便于相互了解情况,实现密切协作和配合。四是要从一切有利于促进组织发展和调动大多数员工积极性的原则出发,根据组织管理基础和现状及具体环境条件,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分步加以推进。在应用测评结果时要把握好时机,处理好眼前与未来、资历(经验)与潜能的关系。五是建立和完善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考核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目的。

问:您能不能就本次项目,做一下总结呢?

答:在国有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中,引入测评理念和测评技术,是本次项目最大的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次快乐的尝试作文 篇4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次快乐的尝试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次快乐的`尝试作文1

以前,我还不会骑自行车,妈妈的激励和我的尝试,换来了我会骑自行车。

以前妈妈买了一个自行车,看我看见了自行车,想问一问妈妈那个怎么起,妈妈一听说,不要起那个,要不你就学会骑自行车,不过学自行车是很辛苦的,你可以学会吗?我一听说,妈妈我要学会骑自行车。妈妈一听说,你有胆量就试试,如果摔倒了会特别疼的。我依然说好,我来学学。

一开始只,我上了自行车,都没有踩踏板,所以摔了一下,把我的腿给摔伤了。妈妈说,还来吗?我依然说,来。我又一次上了自行车,踩着踏板,晃晃悠悠的骑了起来,一不小心怕摔了一下。妈妈又说还来吗?我说,这回我不来了。妈妈又说如果你,学不会骑自行车,我有永远不让你碰这个车子。我一听,心里急了,又说,我一定要学会骑自行车。这一次,我骑骑了自行车,妈妈一直为我鼓励,不一会我就绕了一个大圈,我下了自行车。妈妈对我说你真棒。我情不自禁的笑了。

这真是一次快乐的尝试。

一次快乐的尝试作文2

总看到同龄人骑着自行车,我总是露出羡慕的眼光。有一天我在爸爸面前念咕了一句。爸爸就说要教我骑自行车。当时我还非常害怕呢。但还是忍不住点了点头。

第二天,爸爸对我说:“我帮你买了一辆自行车,你学不学?”“当然学。”我爽快地答应了。我坐在自行车的坐凳上,刚要踩上脚板,“扑通”一声,我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好痛,我一下子哭得泪流满面。爸爸赶快将我扶起来,对我说:“宝贝,还是爸爸扶着你慢慢来吧。”

然后,爸爸扶着我,一边慢慢往前骑,一边告诉我骑车的要领。学了将近三个小时我还是没有学会,正当我想放弃的时候,脑海里想起一句名言:“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铁棒都可以磨成针,为什么我不再坚持呢?于是我就一直练呀练。忽然,爸爸松开了手,我毫无察觉,继续骑,当我转弯看见爸爸的时候,我大声喊到:“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学会了!”爸爸笑了,我也笑了。

那是一次快乐的尝试!

一次快乐的尝试作文3

上周我完成了一次尝试,而且尝试很胜利,我在其中也十分快乐。

上周六去上素描课,教员抱着一摞资料走进了教室。合理我们在打赌教员让我们做什么时,教员笑眯眯地说:“各位同窗,今天我们来画书上的内容。”然后就开端分放资料。我分到了一个资料,上面画着一个高脚杯,旁边是一个花瓶。看到了内容,我欲哭无泪,毕竟玻璃的质感十分难画,而花瓶我也是第一次画,肯定会画砸的。可我忍住了想换资料的愿望,开端画了起来。

明暗交界线,反光、高光、影子等怪物纷繁阻挠我的去路,我一路披荆斩棘,终于在下课前画完了这幅画。教员还对此画给出了很高的评价。真是没白花功夫。

一次大胆的尝试作文 篇5

海洋王国里可真有趣呀!有巨大令人震撼的鲸鲨馆,有北极熊和企鹅存在的极地世界,还有新鲜有趣的白鲸、海豚和海狮表演,以及异常刺激看着都让人害怕的过山车等。其中,我最感兴趣的还是“激流勇进”这个游乐项目。看着别人坐着过山车从两座象牙山中间俯冲下来,冲入水中溅起巨大的浪花,我说这个项目看起来挺好玩啊!

当爸爸妈妈问我敢不敢玩这个项目的时候,我虽然嘴上说可以,但是心里其实挺害怕,因为前面遇到好几个过山车项目我都没敢玩,而这个“激流勇进”其实就是一个水上过山车,但是我心里又有点想尝试一下。最终,在爸爸的大胆鼓励下,我们终于到这个场地加入了排队的队伍。

终于轮到我们坐上过山车了,我心里既紧张又兴奋。当工作人员让我们穿好一次性雨衣,为我们系上安全带,我们开始缓慢地出发了。我紧张地抓住爸爸的手,看着过山车一点点地往高处移动。升高、再升高,我们终于来到了过山车的最高处。从最高处看着下面的水面,我的心脏“砰砰砰”的跳个不停。“唰”,过山车突然像是脱了缰的野马一样轰隆隆向下面俯冲而去,“啊…”,我终于忍不住大声尖叫了起来。“砰”,随着一声巨响,过山车与水面撞出了一个巨大的浪花,溅得大家全身都是水。过山车终于又开始平稳行驶起来,我一直悬着的小心脏好像也终于落了地,真是太刺激了!

一次危险的尝试作文 篇6

那天,我一个人在家。作业写完了,翻翻杂志,看看电视,觉得挺无聊的,在屋里晃了几圈,没什么事可干。看看表,妈妈还有一个小时才回来,我突发奇想:“做一个‘汽车’在桥上起火的实验。”

我随手从桌子上弄些物品搭了座“桥”,“桥面”铺上卫生纸代表“沥青”路面。家里有几盒爸爸出差从宾馆带回来的火柴,我把火柴头拔下来当“汽车”放在桥面上。搭建完成后,我战战兢兢地擦着了一根火柴,点燃第一辆“汽车”,那“汽车”“哧”的一声,一小撮黑烟冒了上来,险些烧着了我的手,紧接着,一辆辆“汽车”烧了起来,“哧哧”声接二连三,顿时“桥面”燃起了大的火来。火焰窜起老高,我慌作一团,赶忙用湿抹布盖了上去,火扑灭了,弥漫着黑烟,刺鼻难闻。后来,妈妈见到烧黑的地方,问清缘由,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一次教学尝试失败后的思考 篇7

我已从事了十多年的教学工作, 工作上可谓一帆风顺, 总是能很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曾没有像今天这样过。本身极其容易的事怎么一下子就难了呢?是哪儿出现了问题。这件事让我痛苦不堪, 刻骨铭心。面对这次失败我无以释怀。课后我陷入了沉思, 努力地对本次尝试进行了深刻地思考。

首先, 是到底还要不要进行这种尝试的思考。课堂上能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头等大事, 当然也就该心满意足了。但要是我们都仅仅满足如此, 那教育谈何发展呢?我们的教育还怎么为国家建设服务呢?本次尝试虽然失败了, 可我并后悔。因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就是靠这种不怕失败勇于尝试、创新的精神, 才使其不断与时俱进的。因此我认为这种尝试是值得肯定的, 以后我还会不断地进行这种尝试。害怕失败, 就无所谓成功。最重要的是, 我们要在失败后积极的去找寻导致失败的原因, 去总结经验, 来不断提高我们的水平, 胜任我们的工作。

其次, 是对本次尝试过程、方法的思考。这种尝试是随机的。并没有进行相关的准备, 只是靠课堂上灵机一现, 且要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的确不太容易。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所以无论在何种情况下, 要想收获意想中的效果就必须做大量的充分的准备工作。对于我们教师来说, 也就是要备好课, 即要根据所在班的班风学风及学生的学情设计好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方法, 然后按部就班的去执行。要极力避免随意性、临时性、盲目性。而我就是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在课堂上突然间感觉到了有个很难得的教育机会, 于是就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没有过多的考虑具体的细节就实施了机动教学, 其结果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第三, 是对所选的实验对象的思考。本次尝试是想通过实验获得一个正确的结论, 然后再用这一结论去教育学生, 以图收到很好教学效果的行为。既然如此, 那就要考虑实验的特点, 必须要选择好实验的对象确保试验成功才行。本次失败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选择好实验对象。本校是一所距县城很近的镇级农村中学, 而且附近还有几所私立学校。由于很多人把孩子送到了县城学校或私立学校的原因, 我校的学生素质并不高, 基本上都是中等以下的学生, 甚至还有一些弱智或智障的学生, 而我恰好在课堂上就找了一个属于有智力障碍的学生, 选错了实验对象自然也就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失败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第四, 是对教学过程的思考。长期以来, 我就一直在进行着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尝试, 基本上摒弃了师讲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每次课前都安排学生按我布置的预习任务主动自觉的预习, 课堂上我就是检查预习效果, 并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给予适当的补充讲解, 然后就是练习巩固, 当堂反馈, 当堂补救。自我感觉教学效果还可以, 学生基本上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了, 这也基本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可是为什么还是出现了不该出现的情况, 这说明我对学生的学情还不是十分的了解, 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也不十分了解;再说这种教法是不是适合所有的学生还真的值得商榷, 值得思考, 看来也还有完善的必要;我还要再深入的去了解每一个学生, 甚至是他们的智力因素, 要把工作做得再细再实一些。须知教学环节中的某一点一时的疏忽, 都可以导致教学出现问题。看来我还是有些大意, 工作上的顺利使我对工作有点轻视。也许这也是失败的一个原因。

最后, 是对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思考。《义务教育法》规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作为教师就必须认真接受和履行, 就不能随便的抛弃或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哪怕他是一位有轻微智力障碍的学生。但《义务教育法》也还有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 (班) 。”因此有智障的学生就要到特殊学校去接受特殊教育。而在我校向他这样有轻微智力障碍的学生每年级几乎都有三至五名,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家长不愿给孩子做智障鉴定, 二是不少家长也的确不了解国家政府的相关政策。在农村除非非常明显的智障儿童否则是没人愿意把孩子送到特殊学校去的。那么这部分孩子的教育现状其实是非常堪忧的。因此我认为要尽快让学校、地方政府和家长对这部分孩子的教育有各自明确的职权, 使全社会人都来关心这部分特殊的受教育者。让他们享受到该得到的公平教育。

教育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也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而教育工作者在其中无疑将会起到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就要敢于担当, 勇于奉献, 不怕失败, 不断创新。就要在创新中不断总结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己, 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才配得上人民教师的称号。愿所有教师都积极行动起来, 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摘要:教育要创新, 那就会有失败。面对失败, 我们是退缩徘徊, 还是勇敢地面对认真的反思找到失败的原因再次前进。这是一个影响我们进步发展的问题。其实我们很多教育工作者都用行动给出了让人满意的答卷。

列宁的一次改革尝试 篇8

列宁以辞职迫使改革行进

大体说来,历史上的所有改革都是形势逼迫的结果——太平盛世之下,统治者是不会冒风险去改革变法的。

列宁的改革也是被迫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搞得俄国疲惫不堪,经济破产。更为严重的是布尔什维克党执政后,实行了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粮食征收制,几乎收走了农民所有的粮食,这就引发广大农民的反抗。在内战后期,农民暴动遍及全国。城市工人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大量工人逃离城市,工厂机器老化、磨损,开工率严重不足。俄国无产阶级的人数本来就少,现在就更少了,即使留在城市的工人,有许多也“丧失了阶级性”。1921年春,革命的堡垒喀琅施塔得水兵举行暴动,直接威胁到布尔什维克政权。正是这时候,列宁承认全国处于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之中,唯一的出路,就是实行改革,停止军事共产主义,废除不得人心的粮食征收制。

1921年 3月,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作出决定,废除粮食征收制,改行粮食税,事先规定农民应交纳的税额,完税后剩余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这是对广大农民的让步,被叫做“农民的布列斯特”,是为新经济政策的开端。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农民有了余粮,就要进行交换,于是在苏维埃政权下恢复了曾经被严格禁绝的市场交易,恢复了货币、交换、价值、市场机制的运用,突破了社会主义的许多概念,把市场引进了社会主义建设。

在被迫的改革中,有人自觉理性地接受,有人被迫被动地接受。这样,对待改革的态度就不一样。列宁多次说改行新经济政策是一致通过的,但知情人披露,事情并非如此。时任《工商报》副主编的瓦连廷诺夫在回忆录中有一段相当生动的记述:

在一次会议上,列宁说:“……在签订布列斯特和约的时候,你们对我表示不信任,虽然现在连傻瓜都懂得我的政策是正确的。现在你们在新经济政策问题上又对我表示不信任。为此我采取通行的议会做法,向两个最高机构——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全会提交辞呈。不担任人民委员会主席和政治局委员,成为在《真理报》和其他苏维埃出版物上写作的普通政论家。”

他用拳头敲着桌子喊道,对那些怎么也不愿意摆脱地下工作的心理状态的人,幼稚地不懂得不实行新经济政策就必然要同农民决裂的人,他已经厌倦了同他们争论。列宁辞职的威胁吓倒了所有的人,立即摧毁了许多人表示的反对意见。例如坚决反对列宁的布哈林,在24分钟内由反对者变成了新经济政策的狂热捍卫者。

由此可见,当年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虽然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但党内高层许多人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他们之所以赞同只是因为:一、形势所迫,二、列宁威望的压力。这两个因素在短期内是能够发挥作用的,但从长期看是远远不够的,维护和坚持新经济政策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政治体制,需要有一支强大的坚定的改革队伍。

列宁在生命的最后时日感到问题的严重性

虽然1920年代在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包括列宁在内,当时并没有从政治体制的角度考虑改革问题。由于在经济上向长期被看做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农民作了让步,作为补偿,在政治上反而朝加强专政的方向发展。

在党内,俄共十大通过禁止党内派别组织的决定,结果党内只能有一种声音。在国内,禁止各社会主义政党(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党)的活动,并举行对社会革命党的审判。

1921年6月,“契卡”拟定了关于在1921年下半年和1922年上半年消灭白卫组织的工作计划,准备肃清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以及其他党派残余,同黑帮神职人员作斗争,等等。6月4日,计划报到列宁处。列宁虽然压下没有批准,但此后基本上照此行事。在此期间,出台了三项措施:

一、打击宗教势力。俄国有80%以上的居民信奉东正教,东正教对布尔什维克的意识形态构成严重威胁。十月革命后成立了各种无神论组织,反对宗教。1921~1922年苏俄发生严重饥荒,这是天灾人祸交互作用造成的。和后来保密的做法不同,国际社会都知道苏俄发生饥荒,美国救济署伸出援手,国内以高尔基为首的一些社会名流组织了赈灾委员会,号召国内外捐款,东正教也成立赈灾委员会,打算献出非祭祀所需的珍宝。但布尔什维克党畏惧社会各种势力影响的扩大,不仅查禁了此类民间救灾组织,并且逮捕了为首者,连高尔基也被迫出国。对东正教会,则以制造事端为名予以打击,一方面直接没收教会的珍宝,充实国库,同时逮捕和镇压教会首领,禁止宗教图书的出版和传播。

二、举行了对社会革命党人的审判。十月革命后,除布尔什维克党外,苏俄还存在两个社会主义政党——孟什维克党和社会革命党,它们长期从事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斗争。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一样,社会革命党也是第二国际的成员党,是俄国人数最多的革命党,在农民中有很大的影响,列宁称之为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党;孟什维克则和布尔什维克一起,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的一个派别。十月革命后,这两个党反对布尔什维克的方针和做法,但在1919年宣布停止反对布尔什维克政权的武装斗争,获得苏维埃政权的大赦。此后,它们的党员曾参加苏维埃政权的各种组织,出席苏维埃代表大会,对实施新经济政策发挥过一定的作用。但是,布尔什维克党害怕他们影响的扩大,在1922年组织了一场精心安排的对右派社会革命党人的审判,将其首领判处死刑或刑期不等的监禁(后来迫于国内外的压力作了从宽处理)。受审的社会革命党人多数早已被关押在监狱,所以问题不在于判刑,而是要消除他们在群众中特别是在农民中的影响,把他们搞臭。

三、打击第三股势力即那些不听话的、不赞同布尔什维克意识形态的知识分子。1922年夏,苏联当局把数百名高级知识分子驱逐出境,这些人中间,有不少世界级的学者。这就是著名的“哲学船事件”(用轮船把他们运送出国)。与此同时,加强对舆论的控制,建立并实施严格的书报检查制度。

这一套措施实际上是布尔什维克党同各种社会力量争夺影响的斗争,而不是同什么反革命的斗争。其结果,虽然压制、打击、消灭了异己力量,国内似乎稳定了,但出现一个致命的问题——苏维埃政权和俄共从此不受任何社会监督,也听不到批评监督的声音,官僚主义、滥用职权、贪污腐化开始侵蚀这个执政党。由斯大林领导的专为改善国家机关而设立的工农检察院的工作很不得力,列宁甚至认为没有比它更糟糕的机关了。

列宁在生命的最后时日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于病中提出建议,要求加强对党的监督,克服官僚主义。他口授给代表大会的信和最后文章,建议“对政治制度作一系列变动”。他把着眼点放在党的高层,建议改组工农检察院,扩大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增加工人和农民委员的人数,加强对最高领导机关,特别是对政治局和总书记的监督。由于担心斯大林的粗暴导致党内分裂,建议撤销他的总书记职务。

列宁的建议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局部性的办法:第一,没有从整个苏维埃政权的政治体制着眼,没有触动整个国家的政治体制;第二,列宁这时已经重病在身,他的建议遭到搁置,一些领导人对之采取敷衍或者阳奉阴违的态度,有的建议即使被采纳了,实际上也已变味。例如扩大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的结果只是增加了斯大林的人马,成了斯大林打击异己的棍子。

经济体制的改革措施应当通过立法程序固定下来,应当有宪制的保障。但是国内战争时期形成的“革命法制”观念依然未变。按照这种观念,法令必须与党的意识形态保持一致,法律必须严守阶级观点。1922年人民委员会办公厅主任戈尔布诺夫曾转达列宁的口头指示:“司法人民委员部应该成为整治私人贸易的战斗机关……要没收其90%的利润,要不就使他沦为乞丐,让他至死不忘。要捕捉、盯梢、设置陷阱和圈套。”在这种观念下,虽然允许私人经济的存在,但是私人经济得不到法律的保护。1928年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的应对办法是采取非常措施,运用刑法对付有粮不售的农民——农民自己种的粮食不卖给国家,怎么是投机倒把呢?

1918年通过的宪法剥夺了下列人员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为获取利润而使用雇佣劳动者,靠资本利息、企业收入等非劳动收入为生者,私商和商业中介,宗教神职人员等。此宪法一直实行到1924年。这样,新经济政策时期出现的所谓“耐普曼”、“富农”都被剥夺了选举权。1918年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如集会、结社、信仰和言论自由(虽然有许多限定),而1924年通过的宪法只字不提公民的这些政治权利,却明确规定了城乡不平等的选举比例,城市2.5万人选一名代表,而农村要12.5万人才能选举一名代表。

在布尔什维克看来,无产阶级专政等于党专政。“党专政”被写入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决议之中:“工人阶级的专政只有采取它的先锋队即共产党的专政的形式,才能得到保证。”(《苏共决议汇编》第2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苏维埃在十月革命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胜利后其作用逐渐消退,一切都由党来决定,苏维埃成为橡皮图章。1921~1922年的大饥荒引发群众的不满,为得到群众的支持,开展了“复兴”苏维埃的运动,吸收劳动群众参加苏维埃的工作,但并未实行选举制度的改革,各级苏维埃组织如同党组织一样实行的是上级任命制,选举仅是走过场。

列宁主张通过做买卖的合作社方式吸引农民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而斯大林提出集体化的方针,强制农民加入公有化程度极高的集体农庄,实际上是剥夺和消灭全体农民,把农民变成了“国家农奴”,而不仅是所谓消灭“富农”阶级。

改革和改革者为何失去保护

政改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它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使社会主义社会实现民主化,使全体公民享有民主自由,共同管理国家。

任何改革,虽然代表的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利益,也是大多数人的利益,但在开始的时候总是少数人的事业——他们的倡议创举需要得到保护,各项改革措施需要政治体制的保护,甚至改革者的人身安全也需要得到保护。

1920年代的实践证明,新经济政策是行之有效的,它很快平息了农民的暴动。有统计说,1923年基本恢复播种面积。1925年谷物总收成超过1909~1913年的20.7%,开始出口农产品和原料。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工人阶级人数与1920年(170万)相比增长4倍。这样的成绩在苏联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然而,改革的成果并没有保持下来。

1922年4月,列宁最后一次参加党的代表大会后,选出政治局正式委员7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列宁、李可夫、斯大林、托姆斯基和托洛茨基;候补委员3人:布哈林、加里宁和莫洛托夫。在这10人中,坚定支持新经济政策的只有4人,即列宁、布哈林、李可夫、托姆斯基。其余6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反对新经济政策。这个力量对比,注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命运。

后来,斯大林在组织上获胜之后,立即于1929年年底,未经中央决定,迫不及待地宣布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作为代替的是高度集中的僵化的行政计划管理体制。

中断新经济政策之后,斯大林立即实施他的全盘集体化方针——超高速的重工业化和军事工业化,并在国内实行大清洗大镇压。据俄罗斯联邦总统直属政治迫害牺牲者恢复名誉委员会主席亚历山大•雅科夫列夫说,在斯大林时期遭镇压的人数达2000万之多。斯大林的大清洗杀光了列宁的近卫军,残杀了无数的社会精英,杀害了大批党政干部和军队指挥人员,这直接导致卫国战争初期的败绩。苏维埃国家变成了斯大林个人极权的国家。他的农业集体化使苏联的农业大幅度倒退,直接造成1932~1933年的大饥荒,粮食产量直到1950年代初还没有达到沙皇的战前水平。在以后的年代,农业一直成为困扰苏联的问题。被一些人赞颂的工业化让一代人付出沉重的代价,包括生命的代价。

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苏联1920年代改革的遭遇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一次可怕的尝试作文 篇9

那是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过晚饭后,妹妹就到外面放烟火。看,妹妹点燃了一根“金星”,“嗖嗖”多美呀,一朵朵美丽的花盛开在夜空中。“好漂亮!”我不禁大叫道,手也不觉痒痒了。

于是我拿了一根烟火,拿出打火机,想去点燃导火线,可我犹豫了,心想:到底点不点呢?如果点燃了烧到我怎么办?我第一次玩不会怎么倒霉吧。我决定试试。

我深呼了一口气,身子往后倾斜腿微微向下蹲,头往后转,随时做着撤离的准备。“咔嚓”我小心翼翼地按下了打火机。打火机一下子窜出了火苗。我禁闭着眼睛。咦?怎么没有声音?我慢慢地睁开眼睛。哦,原来我忘了点燃导火线了。我又重新试了一次。这次我可是鼓足了勇气。

点燃了“嗖嗖”一朵朵美丽的花开了。我的心跳和身子也随着烟花的节奏在跳动。啊,不好几朵调皮的“花”在我的头顶上方,马上就要坠到我的头顶了,我大喊:“救命,救命!”连忙扔下打火机、烟火,一溜烟似的跑回了家,心想:以后在也不敢玩烟火了。

一次有趣的尝试作文 篇10

赶紧凑上前去,看了一会儿,我说:“让我挑一个好吗?”,妹妹说:“可以呀,随你挑”,想了一会儿,我说:“我们先做……灭火器吧”。

开始做实验了,我们把柠檬酸、小苏打、布丁杯、架子、杆子、螺丝、蜡烛和吸管器准备好后,先把架子和杆子用螺丝固定好,再把半包的柠檬酸和小苏打放入布丁杯里,接着把蜡烛点燃放在架子上,然后拿着杆子把蜡烛放入布丁杯内,再把吸管器加满水,把蜡烛点燃,让水慢慢滴在蜡烛的旁边,也就是滴在柠檬酸和小苏打上面,神奇的一幕发生了,蜡烛上的火随着水慢慢加进去渐渐熄灭了!我们都惊呆了,我的眼睛都要滚出来了,妈妈也很惊喜,妹妹惊讶的张大了嘴巴,说不出话来,我大叫着:“成功了!成功了!”完成之后我把它放在了我的腿上,才发现非常的冰!

焦点短期咨询的一次尝试 篇11

小娟,女,18岁,高三学生,因为几次向班主任请求换回普通班,班主任转介给我的。原来小娟从高二进入重点班后开始感觉压抑,到高三时觉得压力越来越大。高一在普通班时学得轻松自在,在班上一直保持在前几名;高二时因为成绩好进入重点班,刚开始感觉挺好,进重点班是自己渴望已久的,父母老师都为我而自豪。可是慢慢就觉得压抑了,每次成绩都在班上末尾几名。不能忍受班上的同学回答问题做作业比我快,特别是和同桌一起做一个题目,她总是做得比我快,弄得我静不下心来学习,特别是进入高三后,这种状况越来越厉害。

【咨询方法及过程】

一、咨询方法

焦点短期心理咨询技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目前短期心理咨询中相当盛行的一种。她从来访者拥有解决自身问题的必要资源出发,在咨询师的指导下让来访者自己建构解决历程,它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把咨询的重点放在探索问题的解决上,而不纠缠问题的原因及问题本身,也就是说不去查找小娟高考压力的原因,而是把重点放在解决她目前的压力并发现她现在所拥有的积极资源。

二、咨询过程

1. 建构解决方案。(约40分钟)

小娟:我在重点班压力太大了!想退出重点班。

师:每次重新调整重点班后,都有不少像你这样想法的学生来咨询,所以我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你来找我是想达到什么目的呢?

小娟:不想有这么大压力,不希望总是这么糟糕的状态。

师:那你希望是一种什么状态呢?

小娟:我希望自己有明确的目标,然后每天都干劲十足,每天都能按计划完成任务,每天都有进步和收获的感觉。

师:这确实是不错的状态。以前有过这样的状态吗?

小娟:有。

师:那时是怎么做到的呢?

小娟:高一时,在普通班我是佼佼者,老师同学都很关注我,所以我自信,有优越感,也不担心别人比我做得更好、更快。

师:那么高二进入重点班后,有没有学得比较轻松的时候呢?

小娟:有,高二时我和同桌很合拍,我们一起学习讨论,也感觉重点班的学习气氛好,高二第一学期我的成绩在年级排名还进步了不少。

师:那时你肯定觉得在重点班好吧!

小娟:可是在高三换了同桌,这个同桌的成绩很优秀(在年级前十名),每次看到同桌快速地做好作业,我心里就会难过和自卑,越急就越做不好,心情无法平静下来,看见其他同学都在认真学习,就更紧张了,感觉压力越来越大。

师:和这个成绩好的同桌后,没有一点好处吗?

小娟:有啊。比如:碰到不懂的地方,只要有空她都会帮我解答,这样很多问题就可以不用等着去问老师了。另外我发现同桌有一个很好的学习英语的方法。所以我的英语成绩有点进步。

师:你知道刘翔获得一百米跨栏奥运金牌后,有记者采访他,他说要感谢那位得银牌的外国选手,因为有这个“强敌”,他才跑出这么好的成绩。你现在虽然和同桌有点距离,但你完全可以慢慢向她靠近。

小娟:哦……

师:和这个优秀生做同桌后有过学习状态好的时候吗?

小娟:好像没有,不过当我没有关注同桌和其他同学的时候,自己能专心学习。

师:那时你是怎么做到专心学习的呢?

小娟:就是在自己制定了很好的学习计划,在按计划实施,这时就不会过多关注同桌和班上其他同学,所以就能很好的进入专心学习的状态。

2. 休息阶段。(约10分钟,对上面的谈话进行回顾、思考和总结)

3. 正向反馈。(约10分钟)

师:你的班主任告诉我,你高三的成绩挺不错的,成绩也没有比高一退步,不过没有高二那时考得好。高三压力自然会比高一高二大,中等程度的压力对学习效率和成绩能起促进作用。所以你感觉到压力是一件好事情。还想换回普通班吗?

小娟:不想了,也不想换座位了,我现在发现其实和成绩好的同学同桌有很多好处,我以前忽视了那些好处,相反把同桌当做竞争的真正敌人。所以心理才会感觉不平衡的。

师:那你如何去实施呢?

小娟:我要好好制定学习计划,有了计划,就不会过多关注同桌或者班上其他同学,况且不把同桌当做竞争的敌人,心里自然就平衡了,就能很好地进入干劲十足的学习状态。

师:你真聪明!这么快就领悟到了这点!接下来的一周,请你练习和观察怎么和同桌互相学习。

小娟:嗯,我一定会努力的。谢谢老师!

【辅导效果】

经过三次咨询后,小娟感觉自己心态大有改变,因为没有把同桌当敌人,听课做作业越来越不会受到同桌的影响了,班上其他同学的刻苦努力也不会影响她的学习状态,相反能起到促进作用。去年的高考她以高出重点25分的成绩被华南理工大学录取。

(作者单位:广东省博罗中学)

责任编校 蒋小青

一次尝试的作文 篇12

“每小组四人, 以第六单元的内容为主题, 合作办一次手抄报。”当我宣布这一决定时, 许多学生都露出了惊异的目光, 个个情绪高涨。

为了使学生能按照我的设想 (完成教学任务) 搞好这次活动, 我特意提了几点要求: (1) 四人既要有分工, 又要讲合作, 组长就是主编, 组员就是编委, 从课文中选材时要讲合作, 排版、插图、写文字时要分工; (2) 办好后, 张贴在黑板上让大家评价; (3) 手抄报的评价得分就是该组全部组员的得分。

两天后, 当我再次走进教室上课时, 惊异地发现黑板上整齐地粘贴着各组的手抄报。接下来, 我让他们自己来讲评。具体的评价过程为: (1) 由小组长代表组员到讲台上讲出本小组手抄报的主要内容; (2) 由教师和其他学生就各组办手抄报的内容提出针对性的问题, 并请组员回答 (可准备30秒) ; (3) 大家给手抄报整体的设计及组员们的表现评分。

每个小组长登上讲台都像小教师一样讲得条理清楚、不慌不乱。对于我提出的问题, 他们回答得也很不错, 整体评分也非常公正。至此, 课文需要掌握的内容各组都涉及到了, 且很多小组还从不同角度挖掘出了新内容, 教学效果出乎意料。

这次成功的尝试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在这样的课堂里, 教师隐居幕后, 让学生走向前台, 他们或独立探索, 或合作学习, 或展开争论, 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 无论是对知识的掌握, 还是合作意识、探究意识等的提高, 都比教师的和盘托出、硬性操练效果要好很多。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 教师的任务在于如何把它开发出来。让我们相信学生, 为挖掘学生的潜能铺桥搭路。

2.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突破教师、教科书所构成的枷锁, 让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互相评价, 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制作、测量、观察、操作、思考、研究、猜测、交流、分析、归纳和整理等方法, 让学生自己发现、提出、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的教学观念应有所改变, 不应再像以前那样, 把教科书奉做“本”, 把教参当做“标准”。教师要合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可以对教材进行调整、补充、增加或删减。同时, 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 更多的成为了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4.对一堂好课有了新的认识。首先好课应该是“实惠课程”。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学生在其中取得进步和成长。好的课堂应该是高效率的, 应该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顾名思义, “好课”就应该让学生有所收获, 或获得知识和技能, 或掌握规律, 或加强经验交流, 或拓展思维, 或产生情感共鸣, 或提升人格, 甚至改变人生观、世界观等。

综上所述, 有效教学和高效教学在好的课堂中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上一门好课, 讲究的就是“实惠”“科学”, 要让课堂充满精彩, 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灌输。就是所谓的“实惠”。

“好课”应该遵循正确的教学规律, 以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认知规律为依据, 与校园学情、班情等相符合。而那些不能被称之为“好课”的课堂, 一定会存在不合理的成分或不能让大多数学生接受的一面。

人都是有个性的, 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 因为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 经历、习惯、素养以及处事态度也不同, 所以每个人的性格是不一样的。且这些因素会影响到学情、班情和学校教学的各方面。因此, 上好一堂课, 因地制宜是不可或缺的。所以说, 教师、学生、环境和教材四者完美的融为一体, 是对“好课”这个概念的最好诠释。

总之, 教师想要调动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应从自身出发, 严格要求自己, 在教学道路上不断求新、求进, 让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学是门艺术, 教师首先应把自己塑造完美, 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

摘要:笔者尝试了一节创新的历史课堂教学, 通过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使学生获得了新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 笔者对师生的角色扮演进行了再思考:教师是学生学习引导者, 要充分相信学生。此外, 笔者还对一节好课的标准有了新的感悟:好课应该是“实惠课”“科学课”“特色课”。

关键词:创新,课堂教学,合作,探究

参考文献

[1]李京姬.初中历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 2014 (1) .

[2]周莹.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19) .

[3]朱淑献.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讨[J].素质教育, 2014 (2) .

[4]刘亚杰.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 2014 (2) .

一次成功的尝试作文 篇13

在我的生活中,有太多的尝试。它们如星星,撒满了我的人生,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它们如糖果,使我的心倍感甜蜜;它们如一个个小精灵,给了我无限欢乐。在这其中,有一次成功的尝试,令我十分难忘!那天晚上,我和妹妹一起到外面玩。这时,我的一个“老相识”滑着滑板过来了。于是,我就向他借来玩。他轻蔑地看了我一眼,说道:“你这个‘书呆子’会滑吗?小样!”随后便在我面前卖弄起了自己的技艺。他一会儿绕着我转圈;一会儿蹲下来;一会儿又在路上“疾驰”害的我好不眼红!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装腔作势地说:“切!你就这点技艺也敢滑出来玩,跟我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就这样,我轻而易举的从他那“骗”来了滑板。我把滑板放在地上弄平,学着他的样子,先把左脚放到滑板上,然后用右脚往后用力一蹬,我就滑了起来。但我毕竟是个初学者,右脚一放上去,就变得不知所措了,结果摔了个“嘴啃泥”。我咬咬牙,站起来拍去身上的灰尘,把滑板拿到墙边去练习。我把两只手按在墙上,然后把两只脚踩在滑板上,艰难的滑起来。此时此刻,我觉的我的脚好重、好僵硬,就像灌了铅一样,一点儿也不灵活。滑着滑着,我的速度渐渐变快了。于是,我小心翼翼的把手收回来,一点一点的向前滑去……

“耶!我终于学会滑了!”我欢呼起来,结果一个不留神,又摔了个满地找牙。接下来,我就要开始学花样了。我把方向往左一拐,用右脚不停地摆起来,就一直转圈。后来我还学会了好几个花样滑法呢!这次成功的尝试,给了我无限欢乐!

上一篇:球磨机噪声治理的基本措施下一篇:践行雷锋精神、争当美德少年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