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学校的管理制度

2024-12-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全国学校的管理制度(精选8篇)

全国学校的管理制度 篇1

1、学校禁止学生在校园内携带、使用手机,以确保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2、学校将定期不定期开展手机的检查,对发现携带手机的学生,按不同情况视其情节处予以纪律处分,同时,责令学生写出书面检查,并通知家长填写手机保管协议,由学校统一保管至学期末,学期末由家长领回手机。并提醒该生如再次重犯将取消参评“三好学生”“奖学金”等资格。

3、任课老师发现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有权将学生手机扣留,并及时送交班主任、或政教处,填写手机保管协议。按上述第二条进行处理。

4、对多次携带手机的学生,根据情节将进行记大过、留校察看或劝其退学等处理。

二、细则与处分

1、禁止学生在校园内任何场所、任何时间携带或使用手机。如有违反,第一次责令写出书面检讨,并通知家长填写手机保管协议,由学校统一保管至学期末,学期末由家长领回手机。同时给予通报批评,同时取消各类评先评优资格。第二次违规携带或使用手机,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同时与家长、学生签订手机使用协议。取消各类评先评优资格。处分结果记录学生学籍档案。

2、禁止在各类考试期间携机进入考场,一旦发现,考试作零分处理,并给予记过处分。按上述第一条进行处理。

3、严禁在校园内用手机和各类违规电器,一旦发现,收缴相关物品,并对屡教不改者,给予纪律处分。

4、本规定所有扣分纳入学生操行分考核、班主任月考核。

三、服务与保障

1、为保障学生在校期间与家长的通讯。家长需要联系学生的可以打电话给班主任,或学生找班主任借电话打给家长。特殊情况需带手机的学生,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写明情况,进校后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全国学校的管理制度 篇2

一、恰逢其时

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使各方面制度更加定型”。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 十八大报告中说的不只是“建立”, 而是“定型”。

今年6月, 教育部公布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关于创新国家教育制度, 《规划》继续强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提出“健全学校管理的法律规章制度。开展《学校法》的调研起草工作, 依法理顺政府和学校的关系, 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制度”。

我们应当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落实“十二五规划”, 不失时机地着手研究建立中小学学校体育制度建设, 把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纳入制度保障的轨道。要抓住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大好机遇, 集中精力研究建设学校体育制度这一全局性的问题, 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深入改革与发展。

二、从最薄弱处加强

影响学校体育的因素很多, 从认识到措施、从政府到社会、从校内到校外, 中央7号文件共20条都说到了。不妨归结为领导重视和政策措施、思想文化 (价值观、成才观) 和舆论导向、制度建设和条件保障、教育教学标准和管理四大问题, 其中制度建设是最关键的, 也是目前最薄弱的。没有制度保障, 领导重视只是在口头上, 条件得不到保障, 错误的观点和谬误的舆论导向可以横行无忌, 督导、监督也因没有制度和标准而软弱无力。学校体育、卫生两个《条例》至今不能认真执行就是因为在制度层面上缺乏有力保证。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建立国家教育标准体系, 设立国家教育标准中心, 加强教育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到2015年初步形成国家教育标准体系。具体包括六大类别:

一是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标准。包括教学、生活、体育设施、劳动和实习实训场所以及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国家配备标准。

二是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标准。包括学科、专业、课程、教材等标准。

三是教师队伍建设标准。包括校 (园) 长、教师的编制标准、资格标准、考核标准、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教育标准。

四是学校运行和管理标准。包括学校生均拨款标准, 学校行政、教学、服务行为的标准。

五是教育质量标准, 包括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六是国家语言文字标准。

应当说, 国家教育标准对教育发展, 包括学校体育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如果标准的各项要求没有内化为制度性质的具体规定作保障, 标准仍难免变为一纸空文。只有从制度建设这一最薄弱处加强才能使学校体育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三、为建立学校体育制度, 保障学校体育健康发展而努力

学校体育制度是从基层学校体育工作需要出发建立的制度, 是学校依据国家教育标准确定的体育工作目标、应尽的责任、所需的条件、法律保证、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奖励与惩罚、自主决策权限等的总和, 是国家关于学校体育法律、法规、教育教学管理规定在基层学校的具体体现 (如编制、经费都应有按生均计算的标准) 等。

在座的绝大多数校长曾经从事过学校体育工作, 现在又都领导着一所学校的全面工作, 对学校体育既有感情又有深刻的理解, 希望各位校长对建立学校体育制度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需要长期、不懈努力。这次研讨只是个开头, 今后我们的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组织落实

本次会议的研讨主题是“建立中小学学校体育制度”, 除了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之外, 还有两个目的, 一是启动一个机制, 即:能够召集一部分中小学的校长, 在今后能够对学校体育方面的决策和部分工作经常地提出一些意见;二是建立一支对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确实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的队伍, 这支队伍由担任正校长的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体育高级教师构成。

在小学和中学要各建立一个联盟, 成员均是在中小学担任正校长或者书记的、有体育高级职称的教师或特级教师。联盟成立后, 联盟的顾问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健、北京市东城区人大副主任蔡福全;召集人由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理事李宝贵、沈斌、尹慧红三位校长牵头担任。其中, 中学由李宝贵校长负责, 小学由沈斌、尹慧红两位校长负责, 联络员是于素梅博士。

2. 机制落实

活动的机制要落实, 凡是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举办的活动, 联盟的组织建立者愿意参加, 就至少每年都能有一次机会, 我们可以放在全国性大会期间举行。目前, 全国性的大会, 双数年有一次全国中小学优秀课展示, 单数年有一次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联盟成立后, 各位校长可以轮流承办、组织, 就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学会也会积极予以鼓励和支持, 比如说在文件的下发和发通知等方面。联盟成立以后, 我们还会以适当的方式通知各省教育厅, 避免因为部分地方的教育厅不同意校长外出参与, 导致我们联盟中的校长失去参加会议的机会, 以此推动学校的体育工作。

3. 思想落实

明确任务, 就是要紧紧围绕学校体育制度展开。2012年6月, 教育部公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出, 一是要开展《学校法》的起草工作, 实际上我们所谈到的制度都应该包括在这个《学校法》中, 而学校则不可能有“学校体育法”这样的概念, 但可以有条例。也正是因为要启动《学校法》的起草工作, 在学校体育制度方面, 我们必须提前准备, 讨论哪些制度一定要在《学校法》中有所体现;二是要建立国家教育标准体系 (本文前面已说明) 。

这些标准的制定过程当中, 就学校体育来讲到底需要哪些?对于这个问题, 我们的工作要做在前面, 今天要讨论的并不是说要独立地制定出一个学校体育制度, 而是希望大家能够从一个学校的校长的角度出发, 去思考、讨论在《学校法》中, 除了国家语言文字标准之外的前5项标准中, 和学校体育密切相关的, 必须要明确哪些方面?举个例子, 园长、校长的任命, 《学校法》中应该有这样一条, 对于学生身体健康、体育方面的发展、心理方面校 (园) 长应该懂到什么程度?如果有所欠缺, 又应该怎么补?有了这些才能保证不是体育教师出身的校长也能够同样重视学校体育。因此, 我们组织了这次研讨, 今天只是一个开始, 虽然现在并没有一个时间表限定什么时间必须完成这项工作, 但是2015年《学校法》的起草工作要完成。

联盟建立起来以后, 要以建立国家教育标准体系这方面工作作为切入点或者突破口, 用这个任务来带动研究学校体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位校长、书记, 还要发扬优良传统, 争取更大光荣。大家在学校工作岗位上辛辛苦苦, 不管什么岗位, 除了已经形成的贡献, 还希望大家继续为学校体育做好工作。最后, 还要强调两个“积极性”, 一个是我们的积极性, 一定为大家提供联盟活动的方便;第二是大家的积极性, 这项工作不能只靠包括召集人在内的几个人来完成, 真正开展活动, 更多地需要各位中小学的校长们, 需要大家多出主意。当然, 负担不应该太重, 我们可以发挥网络的作用, 在网络上进行交流, 先形成一些中心议题, 适当的时候, 大家再集中在一起进行研究。

全国学校的管理制度 篇3

配合校安工程开展 建立全国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规划处处长 马亮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使灾区大量学校校舍严重损毁,造成灾区师生重大生命财产损失。为此,2009年4月1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正式启动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以下简称“校安工程”)。为配合实施校安工程,及时掌握工程的进展情况,决定建立基于学校单体建筑物的“全国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校舍系统”)。

工作计划:2009年5月6日至6月30日进行系统需求调研、系统分析与设计;7月1日至9月30日进行系统开发与实现;10月1日至11月30日进行系统调试,并选择部分省、市、县进行测试;12月1日至12月31日进行系统培训、部署;2010年1月1日系统正式运行。

近期我中心主要进行以下三个阶段工作:1.队伍组建。2.系统调研。3.系统需求分析。

“校舍系统”体系结构总体上可概括为“四级校舍数据中心,五级应用系统”。 “四级校舍数据中心”即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区(县)级校舍数据中心。“五级应用系统”即国家级校舍系统、省级校舍系统、地(市)级校舍系统、区(县)级校舍系统与学校级校舍系统。中央级、省级、地市级系统主要完成查询、分析功能,区县级、学校级系统主要完成数据采集功能,其中重点是区县级系统。

系统首期定位和目标:重点为“校安工程”服务,同时具备数据采集汇总、日常管理、信息查询、安全监控与预警、统计分析等功能,并能通过GIS、GPS、视频传输、遥感等技术对学校周边的GIS地图、三维遥感正射影像、三维立体影像、视频图像等进行查看,从而实现对全国校舍的管理和监控。

(本文根据现场录音及PPT整理)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反思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处处长 李奕

作为教育者,反思教育习惯应该是一项重要的思维品质。教育习惯和教育管理习惯都是值得反思的,只有反思才能觉醒,只有觉醒才能在教育改革和创新中有所作为。

当前,基础教育走向融合。一是更多的专家把系统论和生态观引入进来;二是德育、课程学业、体育与健康、美育、教师发展等项工作有进一步融合的趋势;三是信息化专家也开始了对学科学法的研究。

教育呈现出更加广泛的协同和融合(消融),而基础教育信息化和核心业务以及新暴露出来的问题的融合与突破是非常关键的。当基础设施建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发现以学校、班级为基本单元的有效整合,能够发挥实在的效益,因此在一个学校、班级、甚至学科层面上的信息技术、资源、手段的利用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我们最终期待的是一个被信息化了的基础教育。

基于以上反思,得出关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几点思考:1.全面协调可持续。我们要使基础教育信息化在没有特殊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也能够不断地繁殖和增长。2.为了谁和依靠谁。3.倡导生态文明(多样化和个性)。4.节约型和节能减排。能否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减负增效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实践:1.基于扩展环境观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和远程扶助,有助于改善当地的教育环境。2.数字校园的深入探索和实践,关注每一个教育单元的实际效果。3.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控与反馈系统。4.综合素质评价。5.虚拟课堂、研修网和社会大课堂。6.对设备设施的状态管理与监控分析。7.队伍建设策略的调整与适应。

全国学校的管理制度 篇4

垣曲县校安办在县委县政府和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于2010年3月份成立,我于2010年7月份进入校安办工作,一年多来的校安工作,让人很忙很累,但也很充实。进入2011年,全省校安工程实施阶段的工作基本上都到了竣工收尾的阶段,今年7月初省厅组织了《全国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填报工作的培训,要求各市县在短期内要赶超进度,回来后一份新的艰巨的任务又摆在了我的面前,如何高效、高质的完成填报任务成了当务之急,下面就我在填报《全国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做一个小结,以供参考,共同学习,把这个填报任务漂亮的完成。

由于在太原的培训时人多时间短,而且是第一次接触这个系统,培训完成时其实还有点云里雾里。回来的路上就一直思考如何来完成这项工作。根据以往在我县的校安工作经验,我能想到对于我这个比较精通电脑操作的人员来说填报都有点无从下手,如果把工作分到下面学校去填报肯定在速度和填报质量上要打折扣。回来后我挑了一个即有新建、又有加固又有拆除等工程项目的比较典型的学校做范例,从头到尾将填报流程熟悉了一遍,在此基本上,脑子里对校舍信息系统的框架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解和掌握。因为移动网络不能登陆系统、自己摸索填报的时间和紧接着省厅校安工程督导检查工作的耽误,工作一直拖到8月初才开始正式开始。我的思路是采用把各学校,在我县职业中学找了一个多媒体教室,有大型投影和可供全县填报人员使用的电脑。同时向局里申请安装了一条光纤专线宽带,教育局王局长对校安工程的工作是非常支持的,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很快就批了一万多块的经费下来。经过协调,联通公司在2天内将专线接入机房,这样子一来填报工作的硬件条件具备了。培训时可以将填报的流程详细地通过大屏幕讲解给下面各校的填报人员,另一方面又可以随时纠正填报中的典型的共性错误,对于填报中的一些共性指标性数据也可以统一在大屏幕上提供给下面学校的填报人员,这样子就能基本保证数据的统一和质量。

要求下面的学校派至少两名人员,一名是对学校的各种情况和信息比较熟悉了解的人员,比如会计,另一名是挑一个思路敏捷、熟悉电脑操作、输入迅速的人员,由两名人员配合完成填报工作。所有的填报人员必须每天签到,像上班一样保证8小时在场填报,以提高效率。各学校有具体的填报问题,可以随时提出来,我可以一对一的进行指导。一遇到一些典型或共性的错误或问题,我就在每天做一个小结在大屏幕上予以公示,这样子一来,随着每天的工作进展,问题越来越少,完成的学校越来越多。每天晚上回到家,借助自己家的电脑和网络再加会班将填报完成的学校进行审核,这样高效的运作,不到10天的时间内,全县所有学校的信息填报工作基本上就完成了。

上面是我填报工作的实际操作流程,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个人感觉到只有集中填报才能保证时间和填报质量。

通过上面的填报工作,本人对本系统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本

主要是体现2010年前后校安工程的过程,但又并不仅仅是针对校安工程而设计的,而是为了以后中央对全国中小学有一个长期和动态的监控和掌握。它的大框架是校安工程要体现实施前的学校信息、实施过程中的信息以及实施后的信息。通过这个报表的流程反映各地的学校布局情况,校安实施过程中的改造方

成后是否达标的情况。

还有很多具体的填报过程中的解决问题方式和典型的错误就不在此一一例举了,需要在大家在填报中善于思考和总结。另外要经常登陆省厅的QQ群,经常和兄弟单位人员交流,自己知道的也要热心无私地帮助别人,大家携手将我省的填报工作完成。总之,此项工作还是需要领导重视,本人上心,安排得当,操作熟练,如此才能顺利完成填报任务。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小结体会,由于篇幅有限,不在此多做陈述,望能对大家的填报工作有所帮助,也欢迎各兄弟单位多联系多交流。谢谢!

全国学校的管理制度 篇5

2006年4月19日

教考试〔2006〕2号

为进一步加强分省命题工作的管理,规范命题工作的组织实施,现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分省命题工作暂行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分省命题工作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全国统考)分省命题工作的管理,规范命题工作的组织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全国统考是国家为普通高等学校录取新生而举行的选拔性考试。全国统考命题工作由教育部统筹安排,实行全国统一命题与分省命题相结合。

第三条 分省命题工作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有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实施,同时,要有利于考试的科学公正、安全高效与准确规范。

第四条 分省命题是在全国统考的框架内,由教育部授权,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自行组织命题工作。《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制订。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 教育部统筹管理全国统考的分省命题工作。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对实行分省命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考命题工作进行指导、业务培训、监督和评价。

第六条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和协调本地区的命题工作。

第七条 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负责命题工作的具体实施,其职责是:(一)制订命题工作的实施方案;(二)选聘命(审)题教师;

(三)组织命题工作的具体实施;(四)落实保密措施,做好保密工作;(五)进行试题质量评价工作;(六)开展命题技术和理论研究;

(七)考试结束后向教育部考试中心报送命制的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评卷结束后报送命题工作总结和试题评价情况。

第八条 承担分省命题工作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命题管理部门,配备专职命题管理人员,有条件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可分科目配备学科命题管理人员。命题管理人员应当适时进行岗位轮换。学科命题管理人员应具有与其岗位要求相适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第三章 人员选聘及职责

第九条 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负责选聘命(审)题教师,组成命(审)题组。参与全国统考命题是普通高校的责任,普通高校有义务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命题工作。命题教师参加命题工作应计入其教学工作量。

第十条 命题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命题组长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领导下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命题要求、工作规定、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三)主持本学科组命题,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四)制订本学科命题实施方案;

(五)对试题质量和命题工作进度负责,确保命题任务的完成;(六)做好本学科组安全保密工作。

命题组长的选聘条件是:

(一)责任心强,作风正派,遵守纪律,严守秘密,善于协调,具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二)普通高校教师,长期从事相关教学工作,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三)熟悉本学科《考试大纲》,了解中学教学实际情况和教育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熟悉高考命题工作;

(四)身体健康,适合封闭命题工作。

第十一条 命题组主要由普通高校教师组成,一般为每学科5—10名。命题教师在命题组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完成组长分配的工作任务。其主要职责是:(一)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命题要求、工作规定、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三)按照要求按时完成试题的编制和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的制订;(四)做好命题工作总结。

命题教师的选聘条件是:

(一)责任心强,作风正派,遵守纪律,严守秘密,能同他人合作共事;(二)长期从事相关教学工作,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一般应具有副高级或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三)熟悉本学科《考试大纲》,了解中学教学实际情况和教育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关心高考命题工作;

(四)身体健康,适合封闭命题工作。

第十二条 命题工作实行审题制度,按科目聘请审题教师,每科1—3名,一般以普通高校教师为主。

审题教师的职责是:

(一)按照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的审题要求,依据学科命题指导思想、命题技术规范要求,对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进行评审;

(二)从政治性、科学性、学术性、技术性等方面进行审查,并向命题组提供书面的评审意见和修改建议。

审题教师的选聘参照命题教师的条件,并应在学科领域具有较高造诣。

第十三条 命(审)题教师人选每年应当实行一定数量的更换。

第四章 安全保密和组织形式

第十四条 启用前的试题(包括副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为绝密级事项。

第十五条 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应与命题管理人员签订保密责任书。

命题管理人员应当自觉遵守有关保密规定,不得泄露有关命(审)题教师的身份,不得从事有关高考补习、辅导、讲座、编写复习资料等活动。

第十六条 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应与命(审)题教师签订保密责任书。

命(审)题教师应当自觉遵守有关法律及保密规定,不得以命(审)题教师身份接受媒体采访,不得暴露本人及其他命(审)题教师的身份,不得以命(审)题教师的名义参加有关高考的补习、辅导、讲座、编写复习资料、发表文章等活动。

第十七条 推荐命题教师的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根据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做好命题教师身份的保密工作。

第十八条 全国统考命题采用全封闭工作形式,命题管理部门应当制订完善的管理办法。

第十九条 命题期间应当成立命题领导小组,负责命题全过程的管理,并建立应急反应机制、值班制度和第一时间报告制度。领导小组组长应当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担任。

第二十条 命题场所应当具有完善的保密条件和相应的保密措施:(一)相对封闭,安装必要的保密硬件设施,并经省级公安和保密部门的检查认可;

(二)设置专用保密室和工作室;(三)商请武警协助安全保卫工作;

(四)命题前应对所有人员进行保密教育及必要的安全检查;

(五)所有命题人员不得携带任何除命题工作配备外的通讯、录音、摄录像及信息存储类等工具进入命题场所;

(六)命题管理部门应与命题场所管理部门签订保密协议并对命题场所的服务工作人员进行安全保密教育。

第二十一条 实行回避制度,参加命题工作的所有人员均应无直系亲属参加本年度高考。

第五章 命题工作程序

第二十二条 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应当制订完善的命题工作程序,并严格执行。命题工作程序一般应包括:(一)组织命题管理人员、命题教师学习有关命题政策、理论和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

(二)组织命题教师熟悉《考试大纲》和中学教材;分析历年试题和统计数据;(三)制订学科命题计划或命题双向细目表;(四)编写试题、试题的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五)讨论和推敲试题,控制试题难度和质量;

(六)根据命题计划或细目表组卷,并完成组卷说明,以供审题教师参考;(七)审题,并填写审题意见书。当命题组与审题教师对试题科学性存在分歧时,应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达成一致意见;

(八)试题定稿,命题组长和学科命题管理人员在发排清样上签字;(九)命题总结。

第六章 命题经费

第二十三条 全国统考分省命题工作所需命题各项费用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列支,专款专用。

第二十四条 命题管理部门核定命(审)题教师、命题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分别支付相应的命题费和保密费等,并向命(审)题教师所在单位出具工作量的证明。

第七章 评价与科研

第二十五条 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应积极做好命题评价工作,进一步提高命题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第二十六条 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应加强高考命题科学研究工作,深化考试内容改革,不断提高命题质量。

第八章 对违反规定行为的处理

第二十七条 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盗窃或泄露在保密期限内的试题(包括副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含评分细则)及答卷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实行命题管理工作责任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分级管理、逐级负责”的原则,对严重违反命题工作管理规定的,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要依照有关规定追究主管领导的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分省命题的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应根据本办法制订实施细则,报教育部考试中心备案。

全国学校的管理制度 篇6

分享

作者:little sweet 已被分享3次 评论(0)复制链接 分享 转载 举报

1、北京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均为一级博士点 1919年北京大学建立英语系,胡适任系主任。至今已有83年的历史。北大英语系是我国第一批硕士点和博士点之一,也是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博士后流动站和国家第一批重点学科点。研究门类齐全、研究实力雄厚。英语系研究生共设有英语文学、英语语言学、美国研究、翻译研究、和英语教育等五个专业方向,学制为3年。现任院长程朝翔教授。

教授2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22名。英语系出版了大量学术专著、骨干教材和优秀译作。

攻读博士学位继续深造、在国家部委、外事部门、各级政府、新闻出版等外事部门任职

2、北京外国语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均为一级学科博士点 英语学院成立于2001年,现任院长为孙有中教授。下设英语系、国际新闻与传播系和翻译系,并设有十个研究中心:英美文学研究中心、语言学研究中心、翻译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英国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爱尔兰研究中心、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心、国际传播研究中心。英语系教学层次齐全,除优秀的本科教学外,还拥有历史较悠久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点、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英语系硕士研究生层次有语言学、英美文学、翻译、美国研究、英国研究和澳大利亚研究六个专业,学制两年半。每年的招生规模为90人左右。硕士研究生一般要求在两年内修完专业课程12门,在第二学年结束之前(5月),通过资格考试和开题报告。英语系博士研究生层次有英美文学,语言学,美国研究三个专业,有博士生导师12人,每年招生约20人。

拥有博导师 41人、硕导221人,教授113人、副教授177人。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员2名,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13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名,享政府津贴128名。

各部委、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翻译或外事部门、中国驻外机构、涉外出版、传媒的海外部、涉外企业、跨国公司,从事口笔译或与语言文字相关的跨文化交流等

3、复旦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

复旦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创立于1905年复旦大学成立之初,目前,该专业共有两个博士点(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硕士点(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 个博士后流动站(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阶段2-3年,博士研究生阶段3-4年,主要课程和研究方向包括:英语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用学等)、英汉双语词典编纂学、英美文学、翻译理论与研究等。博士后流动站方向与此大体相同。复旦大学外语学院现任院长为陆谷孙教授。

有教师27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8人,博导8人,硕导12人。在语言学、词典编纂、莎士比亚研究、英美文学、翻译等研究方面显著。

国家重要政府部门、国内外重要的教育、商务、企业、新闻传媒机构、以及各国驻华机构等。

4、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1965年开始招收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2002年分别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是教育部“百所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之一。英语语言文学于2004年教育部试点评估时被评为优秀,200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被评定为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学院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交际英语和英语语音,至2006年,英语语言文化学院累计培养了本科毕业生6000余人、硕士研究生近500余人、博士研究生80余人。现任英文学院院长仲伟合教授。有教师112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21人,博导11人,包括桂诗春、王初明、陈建平、吴旭东、等。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

5、南京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均为一级学科博士点 南京大学英语系的前身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7年设立的英文专修科,1993年成立南京大学外语学院。历史悠久,基础厚实,其中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务院学位办1981年批准的首批博士点之一,2002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在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双语词典编纂等领域成绩显著,特别是美国文学研究优势明显。英语系现任主任丁言仁。每年招收英美文学、英美文化研究、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翻译研究、双语词典研究等方向各类硕士研究生55-60人,博士研究生15-20人。

有教授、副教授22人,博士生导师10人,有19人国内外著名高校博士学位,大部分教师曾到英美国等国家进修深造。

大专院校任教,相当人数进入新闻出版、外资外贸企业,部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或赴海外继续深造。

6、上海外国语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均为一级学科博士点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系上外历史最悠久、教学规模最大、科研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其英语语言文学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本、硕、博层次分明、专业方向门类齐全,拥有一个博士后流动站、两个博士点(13个博士专业方向)、两个硕士点(8个硕士专业方向)、两个本科专业方向。在校本科生近千名,硕士生600多名,博士生150多名。教学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奖。英语学院还承担了多项国家和上海市重点科研项目,成果斐然。

有博士生导师6人、教授9人、副教授16人,在全国英语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很多学科带头人占据全国外语界制高点。

国家部委、市级机关、外贸公司、新闻单位、金融机构、咨讯机构、国有大型企业外资企业、出版部门

7、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英语语言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均为一级学科博士点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是我军惟一的外语学院,地处洛阳。1981年批准为硕士学位

授予单位。1998年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涉及文学、法学、军事学三个门类的八个二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和俄语语言文学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学院开始接收汉语专业外军留学生。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已成为一所以文为主,文理渗透,多层次、多语种、多学科、教学设施先进、办学规模和效益较好、教育质量较高的全国重点高等专业外语学院。1992年以来正式出版的学术专著、辞书和译著14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350余篇,获得军队和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50余项。教授、副教授、高工170余名,博士生导师12名,教育部高等院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员1名。享受政府津贴者20人。

8、北京师范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1912年成立。2002年12月,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成立。现有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点,以及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教师人数 117,教 授 20人,副教授 42。外籍教师 12。

深造32%,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占11%,教育系统45%,出国留学3.2%。

9、中山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

中山大学外语学院在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办该大学时设立,1992年正式成立。目前有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五个硕士点和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其中我院的英语专业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广东省重点学科。2000年以来,学院共培养了博士毕业生20人;硕士毕业生166人;本科毕业生611人;学院承担了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科研项目37项,出版专著16部、译著64部、工具书6部;编写教材84部;编著著作6部。

教师8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和副研究员 27人;博导5人、硕导36人;客座教授 1人、兼职教授4人,外国专家13人。

10、南京师范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

外国语学院于1986年建成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1990年与文学院联合建成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点,1998年建成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2000年与文学院联合建成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点,2003年建成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和俄语语言文学硕士点、日语语言文学硕士点,2006年建成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和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1998年申报的“英语语言与文化”项目被列为国家计委、国家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学院下设:英语系、欧洲语系、东方语系、翻译系、研究生部、大学外语部以及多个研究中心。全日制学生1430人,其中博士生17人,硕士生337人,教育硕士等研究生层次的学生255人,本科生821人。共有学生15000余人。近10年来出版了学术专著50多部,教材、工具书、编译著等100多种,发表论文约500多篇,已完成或正主持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项,国家教委和省政府、省教委科研项目40多项。

有教职工203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41人,博士20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25人,其余的教师多数都具有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还聘用了英、日、俄、意、法等语种外国专家或外籍教师。

学院主要培养中等及高等院校的师资和涉外部门的翻译、文秘、管理人员等。学

生的就业率多年来约百分之百。

11、南开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其前身为1919年成立的南开大学文学院英文系。现任系主任为苏立昌教授。70年来,著名学者梁宗岱、卞之琳、罗大冈、查良铮、司徒月兰、李宜燮和高殿森等先后在我系任教,著名英籍女作家韩素音等被聘为名誉教授。英语专业还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且是天津市重点学科。2003年设立南开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4年经教育部评估,我院外语学科位列全国一级学科前十强。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20人左右,本科生100人左右。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000余人。

现有教师31人,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8名,博士生导师7名,硕士生导师9名,外籍专家10名。

国家机关、高校、外事外贸、新闻出版、金融、军事科研、经贸旅游等从事翻译、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12、上海交通大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由英语系、日语系、大学外语教学部、语言文字工程研究所、国外考试中心、语音语言实验教学中心等组成。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和第二考试中心也设在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学院现有1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和2个本科专业(英语;日语)。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界和应用语言学界享有一定的声誉。现有学生496人,其中本科生327人,硕士生122人,博士生47人。

学院现有教职员170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44人,讲师70人。王同顺教授现任院长。

13、同济大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

同济大学英语系1979年成立。1986年同济大学外语系开始招收科技英语研究生班,1990年开始招收科技英语专科生,1993年起招收科技英语本科生,1998年取得“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又获得“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济大学英语系在专门用途英语,语用学,功能语言学,翻译理论及应用语言学等方面,有一定的特色。

现有教师15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3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人。系主任为向明友教授。

14、北京语言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外国语学院始创于1964年,下设英语系、亚欧语系和日语系。有英语、法语、日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朝鲜语(韩国语方向)等七个专业。英语系现有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现有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1,600余人。学院各专业研究方向鲜明,在语言文学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当代西方文论、同传教学研究具有明显的特色。

有教师35名,其中正副教授22人,外国专家8名。方立、朱文俊、李燕姝、王

振亚、宁一中等为我系教授。

毕业生活跃在外交、外事、传媒、外贸、金融、中外文化交流、教学科研等岗位

15、东北师范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东北师大外国语学院创建于1950年,1996年撤系建院。下设英语、俄语、日语、大学外语、对外商务(在东北师范大学净月校区)5个系。拥有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2个学科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课程与教学论等5个学科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现有教授21人,副教授39人;有博士生导师6人,外籍专家8人。

大中专外语师资,科研、涉外单位外语高级人才,国际(电子)商务人才。

16、福建师范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外国语学院成立于1972年,学院现有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与文学院联办)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学位授权点,在读研究生200多人。科研硕果累累,近5年出版学术著作18部,译著41部,发表论文557篇,同时还编写和出版了大量教材。在历届省社科优秀成果评奖中获奖级别和数量均居全省同类学科第一,所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的数量居全省同类学科第一,具有教授职称的学科骨干人数亦居全省同类学科第一。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82人,教授16人,教授、副教授占40%以上,硕士、博士占70%。

历届中有60多人考取了北大、北外、上外、广外、及英美等大学博士,成为各自领域的专业人才及学术骨干。

17、河南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外语学院在全国地方综合性大学同类学科中居于前列。1978年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被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1998年,获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国内地方大学中第一家获得该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2000年,外语学院又获得了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自1988年以来连续五届蝉联河南省重点建设学科,并于2000年被确定为第一层次的省重点建设学科。

教工92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8人,副研究员2人,副编审1人,具有各种中级职称的34人。

18、湖南师范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外语学院始建于1938年,钱钟书等知名学者曾先后执教于此。下设英语语言文学系,俄语系、日语系、翻译系和商务英语系。有 1个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外国语言文学)、7个硕士点。已形成以蒋洪新、肖明翰(英美文学方向),黄振定、蒋坚松(翻译方向),白解红、石毓智(语言学方向)为主要学科带头人,以中青年教师为基础的强大的师资队伍。学院与美国、英国等30余所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在校硕士研究生148人,博士研究生28人,全日制本科生1162人。

教授19人,副教授25人;博士、硕士学位或曾留学英、美、加、俄、日、澳、新等国的80余人。

19、华东师范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华东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始建于1951年,1993年成立外语学院。1981年英语专业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增设博士点。在全国享有一定的声誉。该系出版了多种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学术专著和教材,多次荣获各种国家级、地区级和市级的奖项。经过多年努力,该系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学科涵盖了英语语言学、英语语言教学和英、美、澳等国家的文学和文化。全国著名英语教授方重、葛传椝、徐燕谋、周煦良、孙大雨等先后在此执教。现有职工192名

大多分配到高校、中学、出版社、电台和电视台、政府外办、独资和合资企业等单位工作。

20、华中师范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外国语学院的前身是华中大学英语系,创办于1924年,距今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现设有英语系、俄语系、日语系、法语系、公外系5个教学单位,英美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翻译研究中心和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中心四个研究机构。有英语语言文学和中外语言比较二个博士点。英语专业是我校的品牌专业,并列为湖北省高校本科品牌专业立项建设项目,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是我校的重点学科。2003年英语语言文学被评为湖北省外语类唯一的省级重点学科,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使该专业成为湖北地区唯一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有教师38人,其中正副教授30人,博导2人,硕导18人,近三年承担国家社科项目8项,部级12项,出版专著20部,论文100多篇。

21、清华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成立于1926年。我国许多著名学者、教授均出自本系,如曹禺、钱钟书、季羡林、荣高棠、查良铮、王佐良、许国璋、李赋宁、英若诚、胡壮麟等,他们为清华大学外语系赢得了极高的声誉。1983年外国语言文学系复建,现设有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三个硕士学位点。科研方面成绩显著,有20多篇被SSCI和 A&HCI 收录。

有教授21人,博导 6人,外语系现主任罗立胜教授,副系主任刘世生教授、吕中舌教授、张文霞教授。

22、山东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山东大学1930年建立外国文学系。梁实秋、洪深等知名学者先后任外文系主任,2000年组建成立外国语学院。目前拥有英语、俄语、日语、朝语、法语和德语六个本科专业,其中英语语言文学1978年获硕士学科授予权;1996年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1998年定为山东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0年获得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术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居于全国高校同类院系前列。近年来,英语专业教授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学术成果逐年增多,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学校共有本科生1228人,硕士生421人,博士生

42人。

有教职工276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91人,现任院长、英语学科带头人郭继德教授兼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等多个学会副会长。任职于政府机关、高校和科研机构。

23、对外经贸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英语专业设立于1951年学校成立之时,现为“211工程”大学校级重点学科。其中商务英语专业2007年已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高校唯一招收商务英语本科的专业。英语学院下属的四个学系,即通用英语系、商务英语系、语言文学系、及翻译系。英语专业下设翻译方向及英语传播方向。翻译方向研究生阶段分为口译和笔译两方向。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发表近500多项科研成果,其中论文/译文249篇,出版专著/译著/教材220部,词典13部,从国家、教育部、学校共获得科研项目46项,经费总额85.6万元,其中包括有影响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及北京市等国家及或省部级项目。此外,《商务英语阅读》、《金融英语阅读》、《 高级商务英语听说 》等三门课程还获得北京市精品课程。对外合作和交流不断扩大,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94人,60%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90%以上的教师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

就业率和就业层次历年名列前茅。20%考取本国及英美研究生,80%在外企外贸、企事业单位及外交部、商务部、驻外使领馆、银行、国际组织任职

24、四川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外国语学院始建于1986 年。下设英文系、日文系、俄文系、法德文系、大学外语部等 5 个教学单位。拥有 1 个博士点,招收英美文学、英美文化、翻译与跨文化交际、语言学等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拥有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日本语言文学 3 个硕士点。其中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为现当代英美文学、美国文化研究、加拿大文化研究、欧洲文化研究;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为现代英语及语音理论、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俄语翻译理论与教学。

学院现有教职工 247 人,其中专任教师 219 人,教授、副教授 91 人。

25、苏州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如今设有八个系五个研究所。学院现拥有 1 个博士点(英语语言文学)和 3 个硕士点(英语语言文学、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俄语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1994 年被列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1 年评为江苏省属大学重点学科。英、俄语言文学在读硕士研究生近180 名,年招收研究生 80 余名。教职工 200名,其中教授16 名,副教授 60 名,教 师中获 博士学位者 16 名;外教10 名。

26、西南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学院下设英语、日语、俄语三个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等各类层次学生3000多人。现有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权点、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多次获得全国和部、市的教学、科研奖。还建立了广泛的国际交流关系。

27、厦门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前身外文系建于1923年。下设英语系、日语系、欧洲语言文学系和外语教学部,拥有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4个硕士点,英语语言文学1个博士点。1961年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开始招收研究生,1993年建立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点。每年全系在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有200余人。硕士生研究方向有:英美文学、英汉语言文化与口笔译、双语与双语词典研究、语言学。在校学生1171人,其中博士生36人,硕士生243人。

28、浙江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始建于1928年,1999年成立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2003年学院更名为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下设英语文学研究所、语言学研究所等12个院级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应用语言研究所等四个校级研究所。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即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五个硕士点,分别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和俄语语言文学。历届毕业生就业方向集中在教育、金融、国际贸易、旅游等方面 公共课比较好的复习参考书 :

《考研真相》(考研1号考研英语真题书)针对英语基础一般的同学编著,突出表现在词汇的系统注释和长难句的图示解析,超级实用。

《英语考试大纲解析》(教育司)要精细的阅读其要求和样题,最后可以阅读范文

《写作160篇》是目前考研英语写作里话题最全最广的写作书,2010年再度命中作文题,这也是它连续五年命中作文题最主要的原因。《考研英语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新东方俞敏洪 《阅读基础90篇》王建华 张磊 《政治考试大纲解析》(教育司)《任汝芬政治高分复习指导书》 全

全国学校的管理制度 篇7

一、严格标准, 从优筛选参赛生

有综合素质较高的赛生是参赛争取好成绩的重要前提条件, 筛选好赛生显得尤为重要。从我校生源结构看, 一部分学生经历了中考的不成功, 然后步入中职学校的大门;一部分学生因家庭条件等原因放弃大学路而投向中专;一部分学生出于以后就业考虑选择了接受专业技术教育。他们当中有些综合素质本来就不错, 有些具备一定的潜能, 求知欲和上进心比较强, 这是筛选工作的有利条件。在测试的基础上, 我们注重挑选那些做事情较为专注、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有一定自制力的学生参加训练。

经过日常的反复训练、多次测试、认真考察、多轮筛选, 确定最突出的参赛学生。在此过程中, 参赛生的电脑软件熟练程度得到了检验, 心理素质得到了锻炼, 同时调动了其他学生研专业、练技能、学本领的积极性, 形成了技术练兵的热潮, 可谓一举多得。

二、循序渐进, 按实战要求训练

训练为比赛, 比赛想夺奖。但光有良好的愿望、满腔的热情是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的, 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组织训练、迎战赛事。在组织训练中, 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 注重抓好两个环节或者说是两个步骤。

1. 强化基础训练。

职业学校学生参加全国性的技能大赛, 与普高学生参加高考有一些类似之处, 是学生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既要看基本功, 又要看临场发挥, 急于求成不行, 虎头蛇尾更不行, 必须有一个踏踏实实的起点, 走好每一步。技能比赛使用的电脑软件数量较多, 每一种软件的操作都较为复杂, 对其全面而熟练地掌握有相当的难度。这就要求指导教师着眼于比赛, 立足于起步, 耐心、专心、用心地抓好基础训练, 指导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和掌握软件操作, 不忽视细节, 不放过简单问题, 做到善学善成。参赛的实践证明, 只有熟练掌握好基础知识, 才能在比赛中避免低级失误、避免出现眼高手低的问题, 力拔头筹。

2. 是强化临战训练。

平日训练与模拟测试有很大不同, 模拟测试与现场比赛又有很大不同。这是因为平时训练时学生的心理较为放松, 在基础知识较熟练掌握的前提下能够完成布置的任务。而在模拟测试和现场比赛中, 由于心理紧张、对陌生环境不适应、对遇到的突发情况准备不足, 致使赛生难以正常发挥, 甚至达不到平时训练水平的七成。我把这个问题作为日常训练的重要课题来抓, 营造比赛环境, 贴近实赛训练, 同学生一起分析研究比赛软件, 查找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及时提出应对措施予以解决。在设计、组织的模拟比赛中, 给学生设置意想不到的困难和一些“突发事件”, 设置较多的题量。这样做, 使学生经常“身临其境”, 不断摔打, 增强了应变能力、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 做到临急不乱、遇难不慌、沉着应对。

三、科学管理, 树克难制胜信心

信心, 说到底是一个精神状态问题, 这对于参赛争优至关重要。信心的树立, 来自于自身的实力, 也来自于科学的引导和调节。它不仅对于参赛很重要, 而且对于学生今后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进步同样重要。解决这个问题, 我主要抓了训练中和参赛前这两个环节。

长时间的集中训练、高强度的模拟测试, 容易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产生身体和心理的疲惫感, 就像中长跑运动员在比赛中段会出现身体疲劳的“极点”一样。这时应积极关心和引导学生, 帮助他们合理安排学习训练, 科学调节身体机能, 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尽快度过这一“极点”。在训练过程中, 有的学生还容易产生信心不足、踌躇不前、浮躁不安、小进则满的问题, 对此应及时采取引导、激励、鞭策等措施有效地解决或纠正。越是临近比赛, 越要注意这方面的苗头。

教师要在训练中为学生添加动力, 参赛前则注重为学生释放压力、增强定力。全国性技能比赛的重要性决定了比赛的竞争非常激烈。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一百多名学生参加该项赛事。这些学生都经过先期层层选拔, 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代表一个地方参加比赛, 争夺全国一等奖, 志在必得。而一等奖获奖人数仅占参赛人数的10%, 也就是说全国仅有10多名学生有机会获得一等奖, 充分体现了优胜劣汰的“残酷”。面对这种情势, 不断激励赛生坚信自己的实力, 增强敢赛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不畏赛、不怯场。

同时, 学生从战术上高度重视比赛, 周到地考虑比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 把困难设想得多一些, 把应对措施制定得周全一些, 使赛生充分做好应对困难局面、解决复杂问题的思想准备、技术准备, 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大赛中赛出水平、赛出成果。

摘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是国家职业教育方面规格最高的学生技能比赛, 全面、客观地体现了参赛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水平, 又将极大地促进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

全国学校的管理制度 篇8

关键词:美国;午餐计划;问题;对策

一、“计划”实施的背景

美国最早的午餐计划开始于20世纪初,当时的午餐计划尚不完善,只是热衷于慈善的私人或学区的委员会为营养不良的孩子们提供午餐。直到1904年,罗伯特·亨特写的《贫穷》一书的出版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产品价格猛增,而产品相对过剩,学校的学生却在饿着肚子上课。为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1935年联邦政府成立了旨在向贫困人员提供在公共事务工程中就业机会的“工作促进管理委员会”,简称WPA。参与学校午餐计划的学校与WPA签订协议后,即可雇佣大量的失业人员到学校工作。次年,美国会通过了《公法320》,旨在通过政府采购过剩的商品捐给学校,这样学校就能以低于市面的价格买到更多的食物。由此,学校午餐计划在全国迅速发展起来。

二、“计划”实施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社会各方认为美国政府以食品形式提供援助导致了孩子的肥胖

面对此问题,农业部在以下几方面做出了努力:首先补偿学校提供午餐的成本,为计划参与家庭(特别是低收入家庭)提供额外的收益。其次,农业部直接捐赠商品(为了促进国内农业发展必须产自国内)给那些提供午餐的学校。再次,为满足营养目标,计划之初规定了以食物为基础的膳食的具体数量。

除了农业部,各学区学校也在致力于改善学生餐的营养成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问题二:“计划”管理方面

准入和注册户信誉度等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三:

1.家庭提供的错误报告。主要是家庭提供的有关家庭人口或者总收入的不准确信息(有意或无意的)。

2.管理方面的错误。在家庭收入和学生方面的统计或者数据传输方面出错。

3.收入波动。在学年内,家庭收入或人口的变动会影响到家庭是否符合的情况。除此三项之外,出纳员或者审计在汇报过程中有时也会出错。

根据以上问题,2004年《儿童营养和WIC重新授权法》提出了两条对策:

1.延长合格期限以此来减少过度认证。

2.除了增加合格认证期限,另一个重要的政策变化就是简化认证的程序——直接认证。

问题三:成本上涨问题

为此学校食品卫生机关实行了一系列方法来减少花销、增加收入,包括雇佣临时工以减少医疗保险费用、一次性大量购买食物、购买现成品减少人工的使用、减少购买新鲜产品量、通过点餐和餐饮服务增加收入。

当然除了以上问题外,还有其他挑战。例如:午餐浪费现象、如何处理学校午餐计划和竞争性食品的关系、如何解决接受免费或减价午餐学生与全价购买午餐学生之间隔阂的问题等等。“计划”如何在达到预期目标的同时处理好各方面的问题是需要各方共同做出努力的。

三、启示

1.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上世纪90年代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措施:如《90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等。但是这些规范和条例没有法律的强制性和权威性做保证,至今实施得并不理想。与之相比,美国在1946年就颁布了《全国学校午餐法》来保证其顺利实施,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政策来协调各种矛盾。1946年-2007年,又出台三部法案,对其进行调整和修改达15次以适应计划的发展。当然,“计划”的成功与国家的关注,法律的保障,各学区学校以及家长的积极参与是分不开的。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到:要想使这项计划在中国获得成功,首先,要有法律做保障。其次,要建立顺畅有效的组织机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责任落实。

2.因地制宜,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生午餐补助计划。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情况与我国地势分布相似,分三级阶梯状。且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间风俗习惯差异较大,这更增加了实施的难度。因此,本人认为,应该根据经济、民族分布等情况分区域实施。各级管理机构负责实施,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

3.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联系,建立教育共同体。回顾美国教育改革,每次都有美国民众的参与,他们的意见引起美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也是相当密切的,家长时常会参加学校的活动,他们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相比之下,我们的学校与家庭和社会之间就稍显疏远,仿佛教育孩子只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当然,学生的主要时间都在学校,学校应该更关心、爱护学生。但是,從网络上时常出现学生食物中毒的事件可知,学校应该完善教育内容,不但要对学校食品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还要对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同时学校还应该与学生家长多联系,分发一些有关营养学、教育学方面的小册子来帮助家长认识到如何更好地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提高关注教育的意识,因为这不仅是个人的事,更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事。

参考文献:

1.谢菲,《美国中小学营养午餐计划对我国的启示》,《教育管理》,2011

2.韩晴,《美国学校午餐计划对我国实施学校供餐的启示》,《理论探讨》,2010.5

3.胡秉承,《美国的学校午餐》,《国际视野》,2006.1

4.郭爱莲,《国外营养午餐计划对河南省实施学生营养餐供应的启示》,《教育视野》,2012.36

5.Katherine Ralston、Constance Newman、Annette Clauson、Joanne Guthrie、Jean Buzby,《the National School Lunch Program Background, Trends,and Issues》,A Report from the 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www.ers.usda.gov

上一篇:四季一年级优秀作文下一篇:食堂工作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