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课堂

2024-11-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课改课堂(精选8篇)

新课改课堂 篇1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省的推进与实践,新的教育理念也深深地扎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心中。虽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曾遇到许多困难,绕了许多弯路,但随着不断的探索,实践优化,广大教师们已很好地实现转型,建立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开辟了全新的课堂。教师们都在积极探索尝试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们能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实验、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实践者,师生关系日趋平等、民主、和谐。教师们都在如何做到高效课堂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摆在我们一线教师面前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仍是一个广大教师必须跨越的重要课题。因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更加科学的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

一、 要精心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我们应在备课时除常规备课内容处,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多思考如何才能更精练的语言,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大多数时间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促进其主动发展,这样做才能使时间的效率的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甚至产生大于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果。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1、备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或材料)

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备学生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设计课堂整体思路

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

5、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内容一般包括三维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

――对教案主要环节的基本要求

(1)三维目标

目标的设置与陈述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从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相结合的角度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要选择合理的目标定位,要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当前行为目标,切忌大、空,不切实际。

(2)教学重点、难点

从确立的目标出发,认真钻研教材,分清每项具体内容的主次,确定闪光点,放在突出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准疑点、难点和关键,优化教学过程。

(3)教学准备

为创设情境,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现有条件,恰当选用教具,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必要的演示、操作、实验,教师要提前试做,并依据教学活动需要布置(检查)学生准备相应的学具,以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4)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①课前导入

导入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巧妙的“导”,创设情境,让学生全身心的“入”,要求通过适当内容或简短语言,把学生尽快有效地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导入起点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标准,关键看导入设计是否让学生尽快入境,是否服务于教学内容和重点,教案中应明显体现创设的情境,导入语言及提出的问题。

②问题设计

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要有启发性、层次性、条理性、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即发散性、开放性)。切忌“满堂问”或“以问代讲”。设计的问题要明确反映在教案上,以防止提问的随意性。此外,教师还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如何筛选问题。教案中要突出引导的方法。

③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把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上,对学生在获取知识、方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对策。教案中应突出师生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空间的安排以及对重难点的处理,对于教材中已有的内容及已经内化的.部分,如物理学科的单元教学要求、例题、课后练习题,则不必抄写在教案上,只需标明在参考书或教材中的页号,要重点体现教法和学法。

④课堂练习

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练习的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和适当的梯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要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使练习真正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鼓励教师自己设计具有实效性、开放性、体验性的多样化的课堂练习。

(5)板书设计

板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纲目。课时板书设计包括分板书和整体板书,要突出学科特点,要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和活动主线。板书设计要做到巧妙、精炼、准确、条理清楚。布局要合理、美观,力求多样化。

(6)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要重点写自己教学过程的得与失,教后的体会与认识,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避免应付式的空话、套话,要注重教学后记的质量,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不刻意要求每节课必写。

二、注重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每一句话,所提每一个问题,都直接反映着他的教育素质,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教学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提问技巧,不仅所提的问题要紧扣教学内容,创造必要的学习情境,围绕学习目的的要求,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而且提问要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从形象到抽象,从具体到一般,从日常生活或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提出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的多种水平问题,选择一个“最佳智能培养”进行设问,面向全体学生。提问时机要得当,同时教师要注意,提问以后不可随意的解释和重复,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当学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重点,对所提的问题不能正确理解时,教师也不要轻易代替学生回答,应从不同的侧面予以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回答问题以后,教师要及时给予分析和确认,使问题有明确的结论,强化学生的学习。教师应善于运用夸张和鼓励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是师生不断处于和谐的情感和信息交流中,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要善于使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和欢迎。它带来了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的变革,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是极为有效的手段,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第一手感性材料。使学生储备丰富的表象信息,为实现信息重组,进行再发现,再创造打下基础,但在课堂上一定要有“度”,否则达不到目标,得不到效果。

四、分层设置课后作业

作业要分不同层次,第一类题目全体学生都要做,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类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能力的提升。要求绝大多数的学生做,而且都能做得很好,让学生有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就会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新知识,学生越学越会学,越学越爱学。越学越好。

新课改课堂 篇2

关键词:新课改,新思维,新课堂

一、十年磨一剑,认识新课改,践行新课改

作为一名一线小学教师,十年前我手捧新课程通识,怀着按捺不住的激情,反复读之,越来越感觉到以往课堂教学的瑕疵太多了,在认真研读通识的过程中,我又通览了我所执教的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眼前亮堂了,心胸开阔了,一些以往教学中的疑问,通过学通识,研课标,使我茅塞顿开。新课改对我的触动,让我意识到通过课改理念的引导,首先要改课,以往课堂教师讲得多,说的碎,充分备课的我,在课堂上似乎不把备课所得“显摆”完,“抖落”净,誓不罢休,所以,大多数课上成了教师的表演课,学生似乎成了应和者,课堂的配搭,观众。学生的朗诵、学生的发言必须与我保持一致,在一些示范课上,甚至通过演练,要保持高度一致。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捆绑在课堂流程上,这样的语文课堂无情感波澜可言,无思维碰撞可言,学生往往进入死读书、读死书的“泥潭”,长此以往,学生失去兴趣的同时,也对我这个教师失去了信心,何谈教学魅力。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立的是“高大上”的形象,做的是“假虚空”的学习。以阅读为例,我们以往的教学是教师参照教参,设计好阅读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解决这些问题,不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认识问题、讨论问题,与同学交流,与教师对话,与文本对话,各抒己见,阐发独特的见解,培养个性化思维创新思维。有时甚至害怕学生提出问题,打乱原有的课堂教学预设的思路,例如,在教学《王二小》时,课改前,我们设计的阅读问题是“你从文中哪里看出王二小的机智勇敢?”课改后,我们设计的阅读问题是“你通过认真阅读,或自由朗读,或小组内示范朗读,谈一谈你认识的王二小。”这个开放式的阅读问题的提出,给了学生很大的阅读空间导向,学生就会寻文细读,析文、析句、析词,学生会根据文中的一小段话读出王二小的勇敢,会根据一句话一个词感触到王二小的机智,单从问题预设入手,这两种预设所产生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课改对于一个一线教师来说,首先要改课。再丰厚的理念学习,不去把它放在实践的沃壤里,都会枯萎。所以,课改重任一线教师担有重责,同时对课改也最具发言权。课改的推动和发展正在路上,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探索修正是课改的必由之路,改的方向要在改的进程中逐渐调整。所以,课改就是从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否定、一次次肯定中逐步走向明朗化、科学化的,是一次由理性到感性、再由感性到理性的艰难跋涉。在新课改十几年的旅程中,我们沿途领略了风景,收获了无限风光,直到今天,成绩是可喜的,我们的课堂面貌较课改前的确焕然一新。

二、漫漫课改路,新思维创造新课堂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使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思维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往囿于教科书、教学参考书、课堂和学生的思维被彻底打开。在十几年的课改路上,我们的思维由封闭和保守走向了开放多维,教学硬件设施的优化,使我们的教学如虎添翼,教学信息化建设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使我们能及时捕捉、学习和吸纳教改最前沿的先进理念以及一些比较成熟的实践经验。我们再不是只具备一本教科书、两支粉笔、一摞教学参考书的教书匠,我们正行进在通往丰满新思维、拥有新视角的一线教育家的路上,我们的新课堂建设也在日臻成熟,有的已经结出硕果。例如,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海建平中学的课堂、北京十一中的课堂,这些可谓新课改路上新课堂建设打造出的中国教育改革的扛鼎之作。剖析这些中国教育改革的先行者的杰作,我们捕捉到一个发展的关键词“思维”,思维要新、思维要活、思维要变,新思维才能成就新课堂。说到新课堂,不能不谈及课堂模式的建立。新课堂要走立模—建模—用模—破模—拆模—无模的路。其实,这由立模到无模的过程就是新思维嬗变升华的过程,也是新课改化蛹成蝶的过程。作为一名一线的课改老师,对一些成功的改革个案,要学会拿来,也要学会变通,不能一味地拿来,也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搬进自己的教学,要一分为二地分析研究借鉴,对照本人所处的教育现实,取其可行,为我所用,要学会改变自己,才能改变我们的课堂,有了改变的课堂,才称谓新课堂。

总之,新课改需要新课堂,新课堂要求教师有新思维。作为一线教师,要力践新课改,创新思维经营新课堂,把新课堂打造成“良田”,让学生在万顷“良田”上生长智慧、培植能力和提升素质。

参考文献

[1]龙存香.落实新课改理念,构建高效语文课堂[J].新课程,2015(7).

适应新课改 创设新课堂 篇3

一、适应新理念,转换教师角色

新课程标准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为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转换教师角色,即由“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换。“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现代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意义的角色特征。那么,教师该如何扮演好这个新角色呢?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两点:

1、教师要实现由“主角”向“配角”的转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佳途径;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尊重学生动手学习的权利,要选择、创造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生一道探究知识的真谛。

2、应创造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从“师道尊严”的长者向亦师亦友转变。高中学生已经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一定的是非、善恶标准,因此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而要注意倾听他们的想法。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优生,要尊重学困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要正确对待,认真分析,找出解决的办法,切忌讽刺挖苦学生,伤害其自尊心。

二、改进教学行为,注意学法指导

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证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

1、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是知识反馈的过程,是师生心灵碰撞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创设一种探求知识的情境,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又不能使课堂处于无序状态。

2、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这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应以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为主,而应以解决怎样学的问题为主。在学习过程中,笔者依据本学科特点,给学生制定了如下学习流程:观察(质疑)一预习(了解)一听课(理解)一复习(掌握)一应用(巩固)。对上述每一个环节都提出几项具体要求,让学生按照要求去做。学生按照这一流程应该做到: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然后结合预习题进行预习;了解有关知识,在听课时做到有的放矢。解决疑难问题,理解知识;通过复习掌握这节课的内容;最后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实践证明,这种指导方法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三、加强探究性学习

单一、被动、陈旧的传统教学方式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障碍,现在我们倡导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其中探究性学习尤其关键,它由美国科学家施瓦布教授提出,他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学生应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首先,有目的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其次,针对不同的问题做出不同的假设,假设既要符合逻辑又要能充分引导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判断力和洞察力。再次,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根据逻辑关系和推理对探究问题做出解释,科学地得出结论。最后,在学生个人探究结束后,教师还要充分地鼓励学生,让他们通过资料共享、讨论交流,提出建设性的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进而拓展探究的范围。对于学生的各种见解与观点,教师应以激励为主进行评价,也可让学生自评或互评。

四、围绕素质教育,注重培养能力

素质教育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途径,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受教育者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提高的一种教育。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可以从多方面来衡量,而能力培养是重点,笔者认为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的做法是:(I)预习阅读。为了提高预习阅读的效果,笔者拟好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指定的课文,并要求阅读后做出解答或提出新的疑问。(2)贯穿于课堂的阅读。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阅读一个或几个重点段落。为了使学生对所阅读的重点段落做到字斟句酌,笔者常变换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个人收入的分配问题,可以提问:①我国现阶段能不能实行平均分配?②我国现阶段能不能实行按需分配?③为什么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应设法把自己要说的话,尽量由学生的口说出来。学生回答问题时,对于那些回答得好的学生,除了给予鼓励之外,还应向全班学生指出这些学生回答问题时所用的良好的表达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新课改下英语生态高效课堂 篇4

生态高效初中课堂教学模式以生命合作活动为宗旨,把讨论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常规化的教学策略,把领受、整体领悟和点化升华结合起来。在逐步探索的过程中的成果就是我们的教学模式逐渐形成那就是预习自学(教师导学——学案导学,明确目标,提出问题)--交流研讨(分组自学,合作探究,相互答疑)---展示(小组展示,师生点评,修改完善)—检测(紧扣考点,难度适中)—小结(总结规律,生成方法,拓展应用)的五步流程。五步流程的具体做法如下:(一)导学案的有效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学习的规律来创设各种条件,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发现新的问题,探求新的知识。引导学生预习的载体是导学案,以导学为方法,我们觉得导学案其作用主要在“导”,所以我们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编制合适的导学案,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很快就能明白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对所学内容如何去思考,考虑知识点的思路是什么要给学生明确的指导。同时导学案中还应包含所学内容的知识点的结构和关联知识点。导学案既不是练习题,也不仅仅是知识点的罗列。导学案编制好了运用起来就简单了。英语课前发导学案,给学生预习的时间。通过预习找出自己不会的知识,通过课堂小组讨论交流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就以学单词为例吧。我们这里大多数学生音标不过关,记单词全凭死记硬背,就更谈不上掌握拼读规则了。鉴于这种情况,在学单词时,先预习单词和小组组员讨论研究注意观察各个字母及字母组合的正确发音,再联想以前学过的哪些单词中的字母及字母组合有相同的读音,归纳总结其发音,慢慢积累,这样既巩固了旧单词,又学会了新单词,使得新旧知识间密切联系,通过让学生自学发现规律,他们会掌握得更牢固,也为以后学习奠定了基础。如果跟以往一样,学生不会就领着读,他们没有自己去探索的时间,最终只会导致事倍功半的结果。(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交流探讨小组合作学习,老师置身于学生之中,参与讨论、研究,师生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交流。“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因素。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其它同学的学习方法和品德意志,从而提高自我。由于有公平竞争机制作前提,小组成员之间的感情会更融洽。小组学习中的交流研讨中把预习中不懂得不知道的放在研讨中交流,做到每个学生都在“动”都在参与,学有所获。小组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三)英语课堂是学生展示的平台,课堂展示时,学生都专注于展示的学生,并敢于提出质疑,反驳和补充,这种改革中尊重每个学生。鼓励每个个学生,让每个学生敢说,敢想,敢问,敢答,敢演。师注意点拨,拓展,提升,并有恰到好处的学法指导。

(四)检测要设计达标检测题时紧扣考点,难度适中。及时检测利用检测反馈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小结形式多样,在英语课堂上可以时口头,可以是短剧,可以是小品,及时小结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讲12单元校规,班规,各小组设计各种小品把所学运用其中来小结。学生把自己置身其中模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境。上课铃声响了,学生各自干着自己的事情,有的说话,有的打闹,有的抄作业,学生运用所学Don’t talk.Don’t copy the homework.Don’t play.Please be quiet.模仿了教师的语言及表情。

五.在实践中真切的体会到教师的高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完全放手,不是老师可以袖手旁观了,而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娱乐、求知、交友、自我发展的殿堂;课堂应该是充满生机、充满兴趣、充满智慧、“充满生命活力”的场所。

1、富有激情上课为什么要富有激情呢?原因很简单,就是要用不断变化的声音和节奏,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身上。同时也是使学生缓解由于单调的学习而带来的疲倦感。而且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

走进新课改课堂更精彩论文 篇5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随着新课程在实践中的不断深化,教师的观念更新后,课程实施者的创造性工作多了,学生的生活更有朝气了,社会气氛开始变了,课堂教学也更加精彩了!

一 教师的观念更新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了!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和教学的发展方向,制约着教育目的和教育手段的运用。在不同的教育观念影响下,教师会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方式自然而然的受教育观念的支配和影响。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在课程目标上,要求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在课程内容上,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动态,强调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统一;在课程要求上,要求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和交往,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应如何根据新课程目标,形成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呢?

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和思维,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是教师教学思想的核心,也是教师对教与学及其关系的看法。

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学生会学,最后达到不需要教。 新课程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保守的静态的教学观体现在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服从型”、“接受型”、“循规蹈矩”的学生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需要。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不是知识的接受器和信息储存仓库。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财富智力和才能,或是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观点,都要经过一个内化过程,也就是说,教学中需要学生自己的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要有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分析和思考。教学改革不应停留在提高学生今天的学习成绩上,而应有助于学生学后阶段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毕竟有限,在科学日新月异地发展的今天,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如何创造,教会他们如何获取、精选、综合和分析有用的知识和信息,使他们具有在综合、分析、学习、研究过程中进行创造的能力,正如第斯多惠所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同时,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使理性的`和非理性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促使学生整体协调发展 以住的唯理性教学模式过分强调了理性和智力因素的作用,忽视了非理性、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过分强调了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忽视了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过分强调了教学的科学性,忽视了教学的艺术性。事实上,学习过程是理性与非理性、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统一发展的过程。20世纪末,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教育改革,制订了各种各样的课程标准。无论什么样的课程标准,都把情感态度列为重要的课程标准之一。作为情感态度的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都是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因素。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人们接受信息渠道的阀门,积极的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能源”和“发动机”,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并充分利用这一动因和内驱力,从知、情、意等多维度来建立多功能的教学方法,克服理性与非理性、智力与非智力的分离,实现理性与非理性、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情感、意志的结合,以实施知、情、意等全面发展的整体性教育,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和谐发展。所以说:教师的观念更新,新教学观的建立是关键。 走进新课程,教师们发现教材的内容有价值的,有用的多了,而且在教学中给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教师的课堂角色自然开始发生变化,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化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各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们共同讨论交流,互相交流教学方法,迸发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精神。

如此以来,教师的观念更新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了。

二 丰富的教学形式和多彩的学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精彩了!

⒈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师生在教学中交往、互动,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品味数学,教师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唤起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教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不是长官,不是警察,也不是裁判员。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⒉ 数学新课程最大的特点是把数学放在了生活中,而学生的潜能则像空气一样,充斥着生活的舞台,学生在学数学时发挥着自身巨大的能量。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从不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不关注学生的不参与是否与己有关,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只是怨学生,甚至是批评学生,而不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宜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反思很重要,能增加你课堂的魅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陶行知先生说过:“时时有创造,处处有创造,人人有创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玩”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去经历数学。学生有了兴致,就会激发求知欲,形成积极的“心向”。在教学中,我们应不断创设与学生心理需要同步的情境,唤起学习热情。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真奇妙!”,从而产生“我也想玩一玩、试一试!”的心理。这样的教学,除了知识的传递,更多了一份情感的交流,一次思维的碰撞,使学生萌发出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玩”好数学的愿望,从而更加乐意去学习数学,在数学世界里自由翱翔。

⒊ 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来自于不同的生活背景,他们在学习中有着不同的经验与体会,对同一个问题的解决,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习惯及见解,教师要为这些不同提供表达的机会,并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一个问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思维活跃的学生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学生,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的数学结果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是幸福的,而且在小组这种宽松氛围下大家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使课堂教学更精彩。

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在数学新课改教学中,以冷静的、科学的、务实的态度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利于不断转变观念,改进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民主、宽松、自由的环境里体验数学、“玩”好数学。

如此以来,丰富的教学形式和多彩的学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精彩了!

新课改下美术高效课堂学习心得 篇6

发布者:周传辉 发布时间: 21/9/2011 PM 8:33:03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通过新课改的学习,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以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亲近教学,感到学习的快乐。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以领域?还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

美术学科于自然界紧密相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3、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现象,一些具有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索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学生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

4、灵活使用挖掘教材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教材中无限延伸。

5、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新课改课堂 篇7

关键词:新课改,新课堂,好课堂

“新课堂”, 是重庆市徐悲鸿中学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 由师生共同提出的关于“好课堂”的一种新理念、新形态和新境界。建构“新课堂”, 就是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切实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 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 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 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

一、“新课堂”实施策略与阶段任务

(一) 实施策略

整体推进、研究引领、分步实施、重点突破

(二) 阶段任务

合作探究、少教多学框架下的新课堂行动分两步走。第一步:前三年强基础, 学校课堂基本达到“规范课堂”标准;第二步:后两年上台阶, 课堂60%达到“高效课堂”标准, 课堂20%达到“优质课堂”的标准。

具体采用“3+2”的推进模式。“3”指前三年为全面达标阶段:依托学校的市、区和校三级骨干教师队伍, 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 采用骨干先行, 以点带面, 重点突破, 捆绑考核的策略, 让学校课堂普遍达“规范课堂”的要求;“2”指后两年为巩固提高阶段:继续巩固“规范课堂”, 着力培育“高效课堂”, 精心打造“优质课堂”, 全面完成行动计划的目标任务。

二、建构“新课堂”主要举措

打造“新课堂”, 学校将重点抓好下面七个重点工作:

(一) 提升师德师能, 打造核心竞争力, 让教师懂教善教

我们认为:教师发展, 方能发展学校

工作思路:激发活力、增添动力、强化约束力、提升能力。

教师队伍建设, 理想信念是核心, 从引领开始;道德修养是基础, 从责任开始;规章制度是保障, 从落实开始;专业能力是关键, 从培训开始。

具体措施:

1、发挥徐中“教师专业发展中心”的职能, 依托市、区

级教师发展基地的优势, 借用专家学者的智慧与经验, 用“课堂诊断”式的培训, 切实解决“如何教”的问题, 提高课堂的教学能力。

2、加大优秀教师引进的力度, 激活团队, 用三年时间优化学科教学结构, 让徐中教师队伍逐步达到市区最好水平。

3、依托现有的市区校三级骨干教师的引领和示范, 用课

堂教学, 培育和打造徐中名师。市级骨干教师每人每学年推出一场“卓越课堂, 我在行动”为主题的讲座, 每人每学年上一堂研究课;区级骨干每人每学年写一篇“卓越课堂”的经验文章, 每人每学年上一堂示范课;校级骨干每人每学年上一堂公开课。

4、精心组织年度“电子白板”使用技能大赛、年度青年

教师优质课大赛和年度教学开放周, 让教师以课练课, 实现主动发展。

5、充分依托我校倡导并组建的“五校联盟”这个平台 (珊

瑚中学、57中、渝北实验学校、天宝中学、徐中) , 建立五校“卓越课堂”发展共同体, 开展重大教育活动相互观摩、同课异构研究以及课堂大赛等活动, 扎扎实实推动卓越课堂的建设。

6、完善教师的考评和分配机制, 更好地实现分配向责任

和业绩倾斜, 也就是要让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多挑担子增加收入, 让课堂教学优秀的教师得到肯定获得奖励。

(二) 建构校本课程, 开展课程辅助, 培养创新能力

徐中教育最大的不同, 我们认为应该是:以美辅智、着眼未来!

工作思路:重点打造徐中“学习大厦”和徐悲鸿艺术基地, 激发兴趣、开发潜能、培养能力。

具体措施:

1、打造徐中“学习大厦”。学习大厦是教学大楼的补充、延伸和拓展。教学大楼里面的房间我们称为“教室”, 那么, 学习大厦里面的房间我们也许可以称为“学室”。在学习大厦, “房间是学室, 主角是学生, 学习是自主”。

“学习大厦”将建立起三个功能:第一满足学生探究实验学习, 开设理化生实验、数字探究实验等, 落实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二承载课程辅助活动, 开设生活技能课、科技活动课、学科兴趣活动等, 促进学生均衡发展;第三实践“以学定教”, 尝试设立导师, 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 激发学生潜能, 培养学生能力。

2、坚持“以美辅智”的办学特色, 新建徐悲鸿艺术基地。基地是传承悲鸿大师风范, 让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地方, 也是徐中学生艺术梦想开始的地方——培养书画音乐等艺术特长生和艺术尖子生。3、组建阳光体育俱乐部, 积极开展趣味体育活动, 创设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条件;打造和继续开发篮球、足球、毽球、跳绳、自编操等项目, 做出徐中亮点和特色。

(三) 创新养成教育与学生领导力的培养, 建设徐中“大德育”的新格局

我们认为:教育, 当以人格培育人格, 用智慧启迪智慧

工作思路:关注品行修养, 培养良好习惯, 让更多的学生能学好。

具体措施:

1、研究整理徐中养成教育的十大关键习惯, 调整并加大在班级量化考核中对养成教育考核的权重, 同时分年级分阶段重点实施。

2、重点抓学风、班风的建设。探索对班级学习纪律、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关键要素进行发展性评价。

3、精心设计并开设对学生领导力培养的课程, 用心探索对学生领导能力和领导品格的培养。

4、继续开展“徐中大讲堂”活动, 让艺术、国学、理想、信念以及公民教育浸润孩子的心灵。

5、积极建构具有徐中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 (活动课、实践课、探究课) 。

(四) 创新班级管理, 建立班级成长共同体, 为“新课堂”计划保驾护航

我们认为:只有相信人人都能成才, 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好方法、好途径。

工作思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以学生发展为根本, 创新班级管理, 建构“1+3”班级工作模块, 追求课堂效益最大化。

“1+3”工作模块包含:

班级教育体系——“1”指以学生为中心, “3”是指整合班主任、家长和学科教师三种力量, 形成教育合力。

班级培养目标——“1”指学生个体实现主动发展, “3”是指学生德、智、体三方面均衡发展。

班级质量目标——“1”指班级质量目标, “3”是指班级质量目标需要由班主任工作目标、学生学习目标和教师教学目标这三个分目标来达成。

班级管理机制——“1”指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第一负责人, “3”指班主任要引领、组织和领导三个班级成员, 即学生、家长和学科教师。

具体举措:

1、明确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和班级质量的第一负责人, 确立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和领导作用, 有效整合影响学生发展的“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家长”四个关键要素, 形成教育的合力。

2、明晰班级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责任, 建立起班级课堂教学质量的责任共同体, 同进共荣。

3、把班级质量设定为德育、教导等实施管理的目标, 在班级管理这个基础、关键的层面, 有效整合德智体培养目标, 克服多头、多面、多向的教育乱象, 真正建立并落实回归教育本质的、长效的教育机制。

4、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协同建构师生学习共同体、家长孩子学习共同体, 围绕学生的发展, 建构“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 为卓越课堂的实施保驾护航。

(五) 探索并建构“合作探究、少教多学框架下的新课堂”

我们认为:世界教育的竞争, 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课堂教学的较量, 而教学的领先, 往往就意味着教学质量的领先

工作思路:

“合作探究”的基本内涵:既是指学习共同体的组建, 也是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探究疑难的过程;既是指让学生的潜能得以激发、学生的能力得以培养, 也是指情感态度价值观着力潜移默化, 实现学生个体的觉悟。

“合作探究”要求教师注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合作学习的效度和探究学习的深度”。

“少教多学”的基本内涵:既是指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切实转变, 也是指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既是指课堂的“教”与课堂的“学”的合理契合, 也是指教师尽可能的“少”教与学生尽可能的“多”学。

“少教多学”要求课堂呈现:“学生自学、同伴助学、活动展学、互动促学、教师导学”的基本形态。

具体措施:

1、用心引领, 让每一位教师都懂得:课堂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课堂是教学理论产生的故乡、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土地、课堂是学校品位提升的阶梯。

2、强化校本科研, 精心研究如何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如何实现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 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

3、加强对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指导, 研究并建立徐中“课堂研究”的工作模式。

4、研究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建构, 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让“合作学习”成为徐中课堂最大的亮点。

5、依托“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优势, 借用专家力量, 用“课堂诊断”的方式, 以示范和研究引领课堂。

6、校级班子对课堂建设采用“现场指导”的方式, 职能部门与年级管理联动共同担负课堂建设的推进任务, 教研组和备课组作为课堂建设的实施主体。

(六) 敬畏教育规律, 精心组织作业和考试, 让更多的学生学会

我们认为:学生作业与试卷, 是检验教师课堂教学的一面镜子;学生学业进步, 是教师课堂教学品质的展现。

工作思路:抓有效作业和有效考试的实施, 落实批改作业认真和组织考试认真, 让更多的学生知识过手, 能力生成。

老师的“教”, 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学”, 而学生的“学”, 很大程度上是必须通过实践 (作业和考试) 来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 这是教育的客观规律。而检验学生“学”的结果当下最主要的工具是学生的作业 (试卷) , 我们可以仔细观察和分析:凡有过优秀业绩的教师, 无一例外都必然会紧紧盯住学生的作业和试卷, 这是教育的有效方法。

具体措施:

1、备课组要研究作业和考试, 务求在有效性和针对性上有突破, 这是初中教育减负的关键。

2、继续加大力度检查并考核教师的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再批再改 (试卷选择-试卷批改-试卷再批再改) 三个环节, 这是初中教育提质的重要举措。

(七) 落实学法指导、实施差异教学, 让更多的学生会学

我们认为:正确判断学生的差异及潜质, 是徐中教育智慧中极其重要的部分。

工作思路:坚持“进步就是优秀”的成才观, 关注每一个学生, 培优育尖促中辅困, 让学生体验进步的快乐。

具体措施:

1、重视对学生预习与复习的指导, 关注课堂内外, 做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致力于“学”的有效和高效。

2、对有差异的学生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差异教学指导, 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 解决学生知识过手与能力生成。

新课改如何提高课堂效益 篇8

课堂教学是提高成績,培养学生能力的主渠道,如何更新观念,改进教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成绩,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已成为当前教学的首要任务。

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创新思想。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样的环境里,不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是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观点提出异议。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多向交流。老师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要让学生表达完,给学生一个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这样时间一长,学生的思路放开了,思维活跃了,有利于问题的发现和提出,学生易获得成功的满足,产生学习兴趣。

具体到课堂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1.课前练习,讲求实效

根据遗忘规律,学习新内容前拿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做一道精选练习题,用来巩固上节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切忌流于形式,千篇一律,切忌一问一答式的肤浅的提问方式,这样易造成虚假活跃气氛。

2.紧扣教材,少讲精讲

学生精读教材约10分钟,找出疑点难点重点。教师用约10分钟的时间针对重要知识点,边提问边启发,使知识点深化。教师要善于抓住疑难组织讨论,归纳升华。要注意及时点拨,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舍得花时间,不要怕收不回来,错了要让学生明白问题出在哪。

3.课堂考练,针对性要强

用10分钟时间,让学生参与实践。把能力落实到具体练习题上。针对讲解内容,精选测试题,题目难度要适中且有区分度,要让多数学生能够经过自己的努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4.总结点评到位

最后5分钟,教师要结合考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类点评,讲解力求简洁。结合遗忘规律曲线,科学划分复习时间,搞好复习,也是提高成绩必不可少的步骤。最后强调抓规范,搞好测验。

学生解题能力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在练习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方法。提高速度与准确率,定时强化训练是理解概念掌握规律的重要途径,是锻炼并提高各种能力的必由之路。在练习中要求学生认真分析题意,挖掘隐含条件,弄清物理过程。要求学生养成解题后反思的良好习惯。即经过解题对有关概念、规律的理解,对有关方法的掌握有哪些提高,那些收获,该题还有哪些变化的可能。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学会分析物理情景、建立物理模型的思维方法。力求克服单一的讲练模式和低层次重复练习的毛病,控制难度,严格解题的规范性,特别是高一学生,规范性养成是至关重要的。要求学生在平时练习中能够清晰地理解物理概念,并准确表达物理过程,叙述要条理。注意公式符号的含义,减少不必要的人为丢分,做出来的题一定要对,做后一定要反思,不求多,但求精。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科学的日新月异,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日益增多,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必须在较短的时间里学到较多的知识,即较短的时间里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所以,把多媒体技术引进到教学中去,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加大信息量的传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智能。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促进我们教师去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能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使用时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是一种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手段。

总之,要提高学生成绩,就要抓住课堂主阵地,合理优化课堂结构,大胆探索,改进学法、教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愉快自主地学习。

上一篇:义卖报纸作文下一篇:工会春季运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