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我一起看草原

2024-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陪我一起看草原(通用7篇)

陪我一起看草原 篇1

还记得对你说出这个美好愿望的时候,你的眼底生出遥远的向往——你说,那里有你梦想中的天堂。于是相约一起看草原,成了我们心中一个执着的约定。

让我们挑一个日子,不一定是春天,也不一定是草原上最美的季节,但一定是我们心灵碰撞出来的好日子。那一定是一个流云飞苏,风清气爽的日子。我们握住彼此温暖的手心,也握住一个温馨而甜美的梦,披着一身阳光,裹着一袭清风,去赴我们的千年之约,去看我们魂梦相牵的美丽草原。

青青的草,蓝蓝的天,悠悠的云,暖暖的阳光------我们告别尘世的喧嚣,卸去红尘中的一切牵牵绊绊。我感到自己的笑容正在灿烂而明朗,无限的爱意在心底杳然升起。

跨上一匹红骏马,扬鞭放歌。那婉转的应和一定是马背上叮当作响的银铃。马蹄行处,踏起花香一路。我们在草原上纵横驰骋,我轻轻搂住你的腰肢,任你飘逸的长发拂过面颊,我们面对广袤的草原开怀大笑,放声大喊,让所有的激情尽情地释放,让我们爱的笑语随风飘到遥远的天际,让挥洒的情意溢满草原的每一寸土地。

你说你是花海里的一朵花,我说我是草原上的一只蝶。花随风起舞,蝶随花呢喃,我们尽情地舞,我们纵情地唱。长发在飘,素衣在飘,心情在飘------醉了轻风,醉了花香,醉了草原--倦了的时候,我们会仰卧在青青碧草、淡淡花香上,隐隐听到淳厚的琴音响起,那久违了的束束阳光下的诗行,如同少女丰润含笑的脸庞。满天的流云与远处的羊群连成海洋,我们的心会很诗意地飞翔。

唱一首草原上不老的情歌,我们携手去拜祭神奇的敖包,双手合十,许下虔诚的心愿。在天地相合,山水相依的婉转心脉中,让相爱相守承载起我们所有的希望和企盼。 陪你一起看草原。草原的晨光中我们并辔而行,草原的灿烂中我们席地相拥,草原的夕阳下我们披霞而归,草原的夜色里我们把酒高歌。你转身的嫣然一笑,我的心便迷失在你的如花笑靥里;我痴迷的一个凝望,你便融化在我的如火目光中;你柔柔的一个轻吻,让我跌进了幸福的漩涡;我暖暖的一个拥抱,让你陶醉在快乐的海洋。我们醉在草原花草相依的梦幻里,草原醉在我们甘醇如酒的爱恋中。

陪你一起看草原 篇2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优秀摄影家。

出版的专辑有《新疆美》《纵横伊犁》。在国内有影响力报刊杂志发表作品200余张;曾获上海国际摄影展优秀奖、2011年获庆祝建党90周年银坤杯全球华人书画摄影大赛银奖。第二届喀纳斯金秋国际摄影节比赛三等奖、亚洲华人摄影大赛三等奖、柯达专业反转片十佳提名奖、今日中国摄影比赛二等奖、中国摄影艺术成就奖。“乐凯杯”新疆摄影比赛金奖、铜奖,新疆“天鹰杯”摄影比赛三等奖、兵团摄影比赛银奖、铜奖,乌鲁木齐职工摄影比赛金奖、新疆摄影事业贡献奖。在青岛,奎屯,伊犁成功举办了《新疆美》《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行摄新疆》大型摄影展。

夏天的草原,最适合踏歌而舞了。

或者,你可以光着脚,在6月昆虫的低语里,在赛里木湖畔西岸的草原上,与翩飞的蝴蝶一起歌舞。

那里就像是一幅鲜花织就的锦锻,柔软细密,闪耀着斑斓的光泽。

一举手一投足,带动的不是空气而是一种幽香。那是来自土地、青草和花朵的自然芬芳,在光影里流动,由表及里,吸附在发梢,沁入每一寸肌肤,每一个毛孔。

行走在初夏的草原,注定会与一场场的花事不期而遇。

草原是可以信赖的,无论是连绵起伏的高山草甸,或者紧邻城市的牧场,也足以承载你的心事;

草原是令人安静的,无论是清凉幽静的东部草原,或者是人迹罕至的夏尔希里,你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牧场。

来草原并不需要理由,就像爱情无需理由。

草原的爱情,从不孤独。因为即使白发满头,也会执手相对,看到彼此眼眸里柔软的笑意。

(陈剑文配文)

陪你一起看草原散文诗 篇3

草原,是我的梦,一个绿色的梦。

草原,一片平静的绿色上突然飞腾着卷地似的马蹄声的响亮着的梦。

因为梦中有你;为了你,为了梦一样的生活在我元旦放歌。

那一天得以实现--我要陪你一起看草原。

草原啊,马头琴的故乡。

凸形的琴面如牧马人隆起的鼻梁一样,琴腔里热辣辣的奔放着飞马走疆一般的血浆。

在这块阳光下可汗名字一样勇敢而坦荡的蒙古高原上,马背上的你,柔发轻甩一下都会如响鞭一样爽爽朗朗。

马头琴悠悠悠扬扬扬……

我们就先听一曲当年的多尔滚,再听一曲当年的大玉儿。

然后,然后啊我们策马扬鞭,在这个绿海似的永远没有暗礁的地方逐日逐月逐风,逐着绿浪一样的直奔传说一样神秘的阴山之麓。

阴山之巅隐约飘动的雪影,像一朵朵盛开的白菊在阳光下琼琼的发光。

然后,然后呢,马儿噜噜你我吁吁,累倒在一片平静的像是绿色大理石一样的绿色里……

你躺在我硬朗的怀里,风儿拔弄着你的黑发轻蹭着我的粗糙的脸颊,深蓝的空中朵朵朵的白云间,鹰的翅膀静默着飘逸着像是马头琴声一般悠悠扬扬的黑云。

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似的,梦想着一张弓,在升起了一大半的灿灿的圆弧一样的月亮背影中鼓动着我所有的.肌肉弯弓搭箭做一回射雕英雄。

你兴奋着,兴奋的两颊通红,数着风中雁南飞,听着蟋蟀丛间舞,看着日落草间语……风动语录草嗔露凝夜色起。

曾记否,家乡十里村庄,百亩池塘,万顷沃土绿壤。

月形的塘面,环绕村旁。你,一路小唱,浣衣失足落水棒槌迎风逐浪,厥着嘴哭着鼻子惊起了春水的诗章。

而后呢,落魄后的笑语至今还挂在那边篷篷松松的长得怪怪的老柳树上。

曾记否,翠林桃红,微雨蝴蝶,薄雾浓荫,曲埂幽处是你的红窗。

窗前槐树簌簌风,风喃喃,夜未央。

我呆想--你,今生什么时候做我的新娘。

马头琴攸攸攸扬扬扬……

草原上的月亮啊,真的像是初嫁的新娘。

你送给我一个微笑,桃红蕊绽般的微笑。

我送给你一个吻,用草原上最原始的绿色浸润过的吻--你的唇好香。

你的身体吐露着芬芳,你的纯情和美丽已将我揉碎在琴腔,然后,然后啊不觉不眠的被几根刚直的琴丝扯成了一波又一波飞越的声浪。

飞,飞,飞到故乡,飞入昔日里那棵槐树下的红窗……

马头琴攸扬,攸攸攸扬扬扬……

从地下看你,是云;从天上看你,是花

从远处看你,是风;从水里看你,是雁

从心里看你,是爱。

是爱的诗章,是用贝多芬所有的交响乐也演奏不了的爱的诗章。

马头琴攸扬碍…

我的心和爱啊今生就随着你在起伏颠簸的马背上荡荡荡漾漾漾……

谢谢你陪我一起走过初三作文 篇4

我不知一生究竟有多长可以甘心让您用一个三年去等一场空,我一直都不是很懂事,甚至可以说是很不听话,但我也不是一颗心百炼成钢无坚不催,我也看到了您对我的好、对我的宽容,也看到了您对我的无奈还有失望。其实,可以这么比喻:您是我旅途中的一盏明灯,为我照亮了前方的路,可惜,明明是傻却硬说是逆向思维的我偏偏与您所指的方向背道而驰,当然,没有了明亮的灯,我自然找不到路的方向,如果可以重新来过,我一定不会让两年多来您对我的培养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致班主任

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开,你终得习惯以这种方式存在。

刚上初中时,我记得我们班级应该是五十多个人吧!再看看现在四十七个,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离开,有关系好的也有关系一般的,可毕竟都曾坐在一个教室里过,看着他们走出校门,总是有些失落吧!或许曾经那些认真说过再见的人,再见的事也许再也不会再见了,其实我好弄不懂为什么总是离别前才懂得珍惜,为什么总是失去后才知道悔恨,为什么青春年少的我们总不知什么是珍贵什么是珍惜,就当是为了日后回忆起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时,让自己少一些遗憾,也要好好对待身边的同学吧!——致同学

有些人说不上哪里好可就是谁也代替不了。

每个人的初中时代总有那么几个人放假出去玩的时候家长打电话问到她时,她总是一边催你回去一边帮你耗时间;总有那么几个人老师提问不会时,总是一边骂你笨一边给你指答案;总有那么几个人不管何时不管何地,一个电话随叫随到,或许这几个人在别人眼里并不是秀的但她们在我眼里或许也不是习惯有她而是缺她不可了,所以我们要一起努力,要一起考高中,要一直一直在一起。——致闺蜜

陪我去看冷清的烟火 篇5

这个冬天异常的寒冷,出于衣裳,出于寂寞。零下三十的温度把心沉沦于一片干涩而荒凉的土地。白雪皑皑的道路,有许许多多的记忆在这里停留。是什么,让心在这个季节炽烈不息,是什么,让我在不停的煎熬。当我码下这些字的时候,我的心渐渐的平静了许多。就像夏日里的火烧云,从平缓到执着,到狂妄,再平静下来。我就为了感慨,为了希望,就将这些琐碎打散而这些东西,写给未来,给你记忆,写给你。

一年就快过去了,许许多多的东西都被时光所遗忘,遗失在春天的牧场,遗失在秋天,最后随着零落的叶子被埋葬在这里,辗成悲伤。许多柔韧的质感,许多的琐碎,经过反复的淘洗之后,也就剩不下什么了。站在此刻坚硬而冰冷的土地上,来不及伤春悲秋,末世繁华的季节,许许多多的人在忙碌,而我在茫茫人海中又能算的上什么呢?!或许,我只能不停的寻找,就像一个孤独的孩子,拿着灯笼,等待着宿命,等待着寂寞的消逝。

你还记得吗,你说要陪我去看冷清的烟火,在荒凉的街道,在珊阑的灯火下,在路的两旁不断流淌的街灯。馄饨的天地,在雪花的包围下,异常的冷清。你和我轻轻地把头仰起,凝视着那短暂的瞬间,偶尔会有一片装进我单薄的衣裳,然后刺激着我的心脏。苍白的光景,无常的夜。你在殆尽的灯光下,呈现着你纯粹的容颜。我用含糊的瞳孔去注视着你,等待着,等待自己寂寞的心跳。

灯火下,枯涩的的岛上,我究竟在哪里流浪呢?我最后又能漂泊到哪里呢?时光匆匆,刻下了多少斑驳的痕迹,我轻坐在记忆的肩头,看着日月星辰,看着许许多多的悲欢离合,我用自己骇世惊俗的文字描述着我眼中静止而无聊的世界。我不知道自己最后会到哪里,我又会流浪到何处,我只是知道我用自己的体温去维持着自己的生命。只是辗转的血管缠绕在了我身体的每个缝隙,我又要靠什么去解脱自己呢?

空荡的城市,无人的街道。在记忆的深处,我应该拿什么去繁衍生息我们的那些记忆,我更应该怎样去淘洗他们呢?许多的东西,只能怪我们有太多的差异,只能怪后悔来不及的初始,就像那盛夏的果实,一点一点地散发着香气,然后迷惑着我们,令人陶潜,而当我们回头的时候,一切都已经不在。

枯燥的生活,静静地等待,等待着许多反复的秘密,等待着许多的反复的周期,重复上演重复的故事,用自己的青春支持着一些东西,然后我就一直为了自己的星辰在梦中陶潜着,随着奔腾的海浪,随着狂虐的冰雪,在这个冬的夜晚,突兀的变得深沉。我看着窗外的雪花,看着繁杂的空荡的清凉的涣散的梦想,我总是在想,自己一直在漂泊,那又拿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寻找什么呢?我们最终想去哪里呢?

偶尔,在孤单的最深处,都藏着许多的欺骗与背叛。对于现实,我又有什么能力去改变呢?我们就像行走在不是一条路径的两个人,偶尔相遇,但不相交,最后在我们的身旁就会有一阵风吹过,让我们再分开。最后,我们澄澈的记忆里,只剩下了当初的美好,与其不如这样,反而更尴尬。只是,我真的不喜欢孤独,真的,我怕。可是我又能拿什么去拯救呢?我是不是也就只能等待,一直到最后。

用爱陪我一起走 篇6

几天后,老公陪着我走进了医院的大门。在检查室里,医生拿着B超探头在我的颈部周围扫来扫去,足足有五六分钟,那一刻,我感到了一丝不祥之兆:要是正常的话,扫描很快就结束了。果然,医生对我说:“你脖子里长的结,我们小医院条件有限,无法做出正确判断,建议你去省城大医院确诊,以免耽误。”听到這话,顿时,我的眼泪“哗哗”地涌出来,觉得眼前的美好世界从此以后就是灰色的了。

老公把我搂在怀里,安慰道:“别担心,明天,我们就去省城,放心吧!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第二天,当我醒来时,发现老公早就起来了,正在厨房里为我烧早饭,床边是他收拾好的行李。吃过饭,临出门时,老公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幸运符”挂在我的脖子上,对我说:“让它给你带来好运!”说完,牵着我的手走出了家。

在省城医院里,老公就成了我的“救命稻草”,挂号,交费,拿化验单,楼上楼下来回穿梭。经过医生的诊治,初步判断是甲状腺瘤,必须进行手术摘除,至于是否是恶性,需要手术后活检化验。一听到要做手术,我吓得当场就哭了起来。我最怕疼,小时候,打个针我都害怕,更别说动刀子了。老公抓住我的手说:“现在都打麻醉,就跟睡着似的,一点都不疼。你睡一觉醒来,手术就做好了。”没办法,不做手术不行。

推进手术室时,老公紧紧地抓住我的手说:“别怕!我就在手术室外等你,一会就好了!”

就像做了一场梦,感觉嘴唇凉凉的,醒来一看,老公正用沾水的棉球为我润唇。见我睁开了眼,忙说:“醒了就好!你现在身体很虚弱,先睡一觉,等会儿我给你做好东西吃。”晚上,老公就成了我身边的“陪夜人”,他蜷缩在躺椅上,一听到我有动靜,就马上爬起来,给我喂水、倒便盆。出院时才发现,原来就瘦弱的老公更加“苗条”了。

术后病理诊断,我得的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医生说,這是一种危害性较小的癌,但得终生服药,定期检查,防止复发。因此,每个月老公都要带着我去省城复查一次。在医院里,我们最紧张的就是拿化验单子的时刻,害怕数据不正常。当化验单上的数据一切都“OK'’时,老公高兴得像个小孩,把我抱起来转圈,边转边叫:“老婆!正常了!”此时,望着周围人异样的眼光,我脸涨得通红,轻声说道:“老公,快把我放下,人家都在看我们呢!”老公像是没听见,继续抱着我转圈……

躺在床上,听着身边鼾声如雷的老公,我心里觉得特别踏实与幸福。我想对他说:“老公,谢谢你!在這段特别的日子里,正是有你的陪伴,我才不感到害怕与孤单!”

“终于有人能永远陪我一起玩了” 篇7

去年春天,在征得家人的同意后,周鹏从报社离职只身前往云南双廊开了一间客栈,成功转型当老板。经过一年多的辛苦运营,客栈经营得有声有色,他自己也很享受在广州和云南两地来回奔忙的感觉:一个月呆在广州,第二个月就在云南,这种生活的确很让人羡慕。

但妻子的怀孕让他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拐了个弯。周鹏坦承,去年夏天当他得知自己将要有第二个孩子时,第一个反应就是脑袋一片空白:心想完了,家里好不容易才将女儿拉扯大到读小学,可以稍微轻松点了,现在又要陷入到第二个轮回。

2014年初,为缓解人口老龄化进程,全国各地陆续放开了“单独二孩”政策。 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符合“单独二孩”条件的1100万对夫妇当中,有106.9万对申请生二孩。而正是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之下,周鹏的妻子杜梅(化名)开始有了再生一个孩子的想法。

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独生子女政策推行,尽管现代家庭成员间相互联系、依存、补充的角色关系仍然存在,但是家庭成员间的关系趋向专一,家庭成员间的角色过于简单。亲子、夫妻、祖孙等成为主要的亲属和社会角色,而以前常见的妯娌、连襟、姑嫂等关系则比较少见。

在“只生一个好”的计生政策下,独生子女这一庞大群体的性格特征也为人关注。美国《科学》杂志刊登的一份调查报告称,1979年后出生的中国独生子女“互信程度较低、更倾向于规避风险、情绪上更为悲观”。

“单独二孩”政策尽管只会给家庭增加一个新成员,但家庭成员会拥有更多的角色类型身份。数据资料显示,中国现在约有1.5亿独生子女家庭,家庭结构模式为“4:2:1”,单独二孩政策的实行优化了这一家庭结构,使之呈现更加稳固的“4:2:2”模式。

虽然也有学者质疑“单独二孩”政策对我国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实质性影响,但一个摆在眼前的事实是:二孩政策放开之后,给了正值生育年龄的夫妻(他们大多于1970年代之后出生)再多拥有一个孩子的机会。在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符合“单独二孩”的中国夫妻迎来自己的第二个孩子—而在几年前,这是不可想象的。

在北京大学教授,人口学博士乔晓春看来,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无论从家庭结构上、从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上、从子女之间的交流上,包括子女教育和子女发展上,都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单独二孩”政策的放开,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一些弊端。因为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唯一孩子,容易造成家长对孩子过度供给,溺爱孩子。“二孩”的到来,改变了家庭的环境,分散了家长的关注和关爱,可以使家庭教育回归理性。

但事情似乎总不会一帆风顺。据新闻报道,就在今年1月份,家住武汉徐州新村的王先生和肖女士就因为13岁的女儿的反对而放弃了生二胎的计划。而《南都周刊》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亦有不少已经生育或者准备要二孩的父母,因为第一个孩子对弟弟妹妹的排斥情绪而焦头烂额。

“我们怎样做父亲”,这本是1919年底鲁迅先生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的题目。一百年后,它又以新的面目出现,考验着周鹏和那些已经有了一个孩子,现在又因为“二孩政策”的放开而有机会拥有多一个孩子的中国父母。

那些已经走出“生还是不生”这个纠结的家庭,怎样从原来的“三口之家”顺利过渡到“四口之家”的家庭模式,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二个难题。

自从二孩政策放开之后,关于生不生二胎,网络上流传过这样一个段子:第一,必须有相处好的公婆;第二,必须有能帮忙的爸妈;第三,必须有靠得住的老公;第四,必须有懂事的老大;第五,必须有足够的假期;第六,必须有能足够让你任性的钱。满足以上六点你就可以安心放心宽心地生二胎,否则建议慎重考虑。

而具体到周鹏和杜梅,他们之所以想多要一个孩子,一是政策允许,而家里的经济条件尚可;二是觉得如今已经读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小凌,在家里需要有一个年纪和辈分跟她比较接近的同伴。

目前小凌读小学一年级,除了起床穿衣吃早餐等生活起居是自己独立完成之外,无论是和同学还是小区里的其他年龄相仿的孩子也相处得颇好,连上学也不用大人接送操心。大人们对她唯一的担忧,就是觉得孩子在家里太孤独了。

“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压抑。父亲粗暴简单的教育方式和以学习成绩论英雄的观念,一直像阴云一样笼罩着我的童年。”周鹏说,“还好有哥哥陪我玩耍,否则真的可能就扭曲了。”对于过去一年多忙于创业的周鹏来说,虽然第二个小孩的到来打乱了自己的职业和生活规划,但当妻子跟他提出多要一个孩子的想法时,他表示了认同。

两个大人在观念上达成一致之后,剩下的就是如何跟女儿沟通,让她当一个“懂事的老大”,在心理上有接受另一个家庭成员到来的准备。

起初,或许是想趁着怀二胎的机会培养小孩树立分享意识的缘故,杜梅和周鹏尝试用带着半开玩笑的语气跟小孩说,家里不久之后就会多一个小朋友,“可能爸爸妈妈就没那么多时间给你讲故事了”“以后你的玩具就要分一半给他玩了”等等。小凌听了之后,连忙说“那还是不要弟弟妹妹了”。

第一胎为什么会抵触从未谋面的弟弟或妹妹?恐怕多是出于对未来和二胎竞争的焦虑和恐慌。著名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曾经幽默地打比方,对于家庭的新成员,老大的感受“就好比妻子看到先生带了他的新情人回家,并且还说你们三个人以后将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

研究表明,兄弟姐妹间,特别是年龄较大的孩子跟弟弟妹妹是否存在抵触,一般是受家庭的经济情况、大人是否重男轻女、父母是否善于引导等因素的影响。

在得到女儿的否定答案之后,周鹏和杜梅将原来带有竞争性质的引导方向,扭转到陪伴和合作这个方向来:家里就你一个小朋友,爸爸妈妈都忙工作的时候就没人陪你玩了,如果你再有一个弟弟或者妹妹,那你在家里就有伴了,你们俩还可以交换玩具来玩。于是,小凌的态度从反对转为赞成。

当然,并不是每一对父母都像周鹏和杜梅那么幸运。例如前文提到的王先生和肖女士夫妇。据新闻报道,在肖女士成功怀孕之后,面对家里将新增一个成员的事实,他们13岁的女儿非常生气,说如果父母多要一个孩子,就逃学、不参加中考和离家出走,最后还威胁父母,只要生二胎,她就自杀。最后,肖女士做了终止妊娠的手术。

在接受我们采访时,一个刚刚升级为二胎妈妈的年轻母亲正因为2岁4个月的老大的儿子对刚满月的女儿之间的“妒忌”而烦恼。“其实遇到的问题不是特别多,但渐渐也开始露出一些苗头。”她说,“比如喂奶的时候,老大要我帮他做什么或抱他,我要他等会,他就好像很郁闷的样子在旁边一直问我好了吗,好了吗,时间长了就开始大哭。”

还有一个妈妈因为处理不好两个孩子的“争宠”而担心:兄妹俩争执的时候,妹妹知道妈妈爱她,就会跑过来告状说妈妈哥哥欺负我,哥哥可能觉得妈妈是偏向妹妹的,反而选择沉默。“我过去抱他一下说妈妈最爱的人其实是你,他就很伤心地哭了,可能说到他心里深处。越安慰他越哭,他觉得自己是最委屈的。”

长春嘉兴婚姻家庭教育心理咨询指导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孙启山曾指出,在心理学上,兄弟姐妹之间的确存在有“同胞竞争”这一现象,而大宝排斥二宝的到来,是需要父母来平衡的。

国外有研究表明,兄弟姐妹之间,每8次冲突中只有一次是以妥协或和解收场,其他7次都是不欢而散,一般都是哥哥姐姐欺负弟弟妹妹。的确,独生子女从小被大人们用“4+2”的形式所包围,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父母想生二胎,有排他情绪属于正常反应。在生二胎之前,父母首先要做通孩子的工作,告诉他为什么要再生一个孩子,并让孩子明白,即使有了弟弟妹妹,对他的爱不会减少。

伊利诺伊大学的劳里·克雷默博士曾对想生二胎的家庭进行研究,观察这些家庭已出生孩子和他们玩耍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懂得谦让,那么在几年后,他们与弟弟妹妹的相处也相对融恰。

克雷默博士指出,哥哥姐姐通常都会从同伴交往中学习人际沟通技能,再把学到的东西用到弟弟妹妹身上。克雷默甚至断定:对手足关系质量最有效的预测因素,在第二个孩子出生前就确定了,哥哥姐姐跟好朋友关系如何,决定了未来他与弟弟妹妹的关系。因此,与其把过多的关注点放在孩子的心理学分析上,不如多对他们进行人际交往技能的指导和传授。

中国父母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吝啬于表达“爱”,却过分强调“失望”和“愤怒”。在一年之前,周鹏对女儿小凌的一些行为也会感到恼火。他自觉不自觉地将女儿看成是与自己一样有独立人格的人,小孩的很多行为他也看不过眼:譬如说吃饭时,大人早就吃完了,她为什么就会那么慢;每天吃完晚饭,她都想去找同学玩,如果遇到同学有事不在家,她会比较郁闷,甚至愿意在小区里走上一两圈,再去看同学回家了没。

“每当发生类似的情况时,我都会觉得她怎么就这么不懂事,会比较严厉地批评她。”周鹏说。而如果按照克雷默的理论,正是因为小凌此前跟同学的关系比较融洽,在和年龄相近的朋友的交往过程中体会到乐趣,才会对从未谋面的同胞表示接纳。

第一次当父亲时,周鹏尚不足30岁,对父亲的责任尚没有准确认识。他曾两次获得报社的“年度记者”称号,媒体人的生涯可谓成功。在离职之前,出差十天半个月是家常便饭,无暇料理家务。而在转型当老板之后,为了让客栈走上正轨,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双廊忙碌,远离家人和广州,家里的大小事项全靠太太一人照顾。

“那时候的确是还年轻,老想着工作,也贪玩。”他这样自我总结说。其实他自问也算疼爱女儿:用女儿的名字为自己的微博昵称命名,每次到一个地方出差总会带一样礼物回来给女儿,就连单位组织旅游,他也会带上太太和女儿一起去散心。但他承认自己没办法深入女儿的思想和内心世界,对于女儿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只是一个粗线条的存在。

因为父女两人相处的时间较少,再加上他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比较严苛,以致女儿对周鹏的感情也显得有些淡薄。无论是一家三口出门还是夫妻二人因故分开行动,女儿总是要粘着妈妈。更让周鹏感到沮丧的是,有一段时间,他收拾行李要出差时,跟别的小孩对大人的离开表现出依依不舍不同的是,女儿总是很高兴。

“因为出差了爸爸就不能在家老盯着她和批评她,再加上还会收到爸爸带回来的礼物。”杜梅这样分析女儿的心态。

直到去年太太怀上第二个孩子后,周鹏决意从忙碌的工作中抽身而出,将绝大多数时间用来陪伴杜梅和孩子。在和女儿相处时间多了之后,两人的关系也亲密起来。他才算彻底明白,孩子的世界跟大人真的不一样。

有一次,他在厨房里做饭,突然想模仿一下如果女儿在厨房里到底怎么干活,于是他将身子猫到和女儿的身高一样,四处打量,“厨房的所有物品都摆放得太高了,她要踮高脚尖才能勉强够到,那个砧板她根本就搬不动。”周鹏说,“无论身高和力气,她都不能跟大人相比。而她的想法,肯定也是跟大人不同的。”

在多要一个孩子这个过程中,不但对先出生的孩子是一个思维转变的过程,即使是对大人而言,也是一个爱的教育的过程。

在杜梅怀上第二个孩子之后,周鹏认真而尽责地为家里张罗着一切。有时候连他自己也戏言:漫长的青春期终于结束了,作为一名丈夫和父亲的责任意识开始苏醒。在五一假期,他四处奔忙,除了为即将出生的第二个孩子购买婴儿用品,还为家里添置了一些必要的家具。有那么一瞬间,他觉得自己应该会是一个靠谱的丈夫和父亲了,甚至动了将已经约好的月嫂推掉,由自己全盘照顾太太和孩子的念头,但因为遭到妻子的反对,才终于没有付诸实施。

5月18日,周鹏的第二个女儿呱呱坠地。小凌对妹妹的到来惊喜有加,当天她坚持请了半天假,待在医院产房外等着迎接妹妹。妹妹出院之后,小凌表现得很开心,除了会很轻柔地抚摸妹妹,还会抱着她的音乐盒放音乐给妹妹听,跟着大人出门为妹妹买沐浴液。“终于有人能永远陪着我一起玩了。”周鹏曾听到她美滋滋地说。

倒是周鹏自己有点手忙脚乱。除了睡眠严重不足之外,他怕自己下手太重,刚开始甚至都不敢帮小孩换尿片,只能在一旁给月嫂当小工。更加要命的是,孩子出院回家后他发现自己之前的准备做得很不够,不少该买的东西都没买,有天晚上过了12点,他还得出门买奶粉。

巧合的是,小凌也出生在5月, 2008年“5·12”汶川地震爆发的那个夏天。当时还是报社主力调查记者的周鹏,本是单位派往灾区采访的人选之一,而在新闻理想的驱动下,他自己也十分渴望能前往灾区进行采访。

但最后他还是没去,因为当时妻子随时可能分娩。在第二个女儿出生前,周鹏说起当年没能奔赴灾区,还觉得“挺遗憾的”。但这种纠结随着第二个孩子的到来而变得越来越淡,在小女儿出生后的第二天,一番手忙脚乱之后,周鹏想起7年前的那个夏天,觉得终于释然:“现在回头去看,当时那个决定是对的。如果丢下老婆去工作,确实没心没肺了。”

上一篇:观后感奔腾年代下一篇:关于教师的诗歌现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