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张雅琴同志先进事迹总结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习张雅琴同志先进事迹总结(精选10篇)

学习张雅琴同志先进事迹总结 篇1

铜山区单集镇贺庄小学

“没人干,我来试试吧!”张雅琴把对父老乡亲幸福的期盼浓缩在这句话里,也把新时期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镌刻在那片土地上。“为什么金桥人对张雅琴爱得如此深沉?”专家们说,有一点很明确,“是因为张雅琴将智慧和辛劳写在群众的增收簿上。”

5月30日,贺庄小学全体教师在樊校长的带领下,认真学习了江苏省丹阳市新桥镇金桥村原党委书记张雅琴同志的事迹报告,全体教师晚上定时收看了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节目所播发的关于张雅琴同志的事迹,学习后,在全体教师中的反响很大,课余时间,张雅琴同志的事迹成了大家交谈的话题,作为一名最基层的村干部,她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在贫困村党组织书记的艰苦岗位上,以对党的事业无比坚定的信念,以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矢志超越、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带领群众求发展、谋致富,实现了跨越发展、后发先至,谱写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篇章。张雅琴精神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中华民族优秀思想品质的集成,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一面具有凝聚力和感召力的光辉旗帜。新世纪新阶段,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大力弘扬张雅琴精神,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当好新时期的人民公仆。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是张雅琴精神的核心支柱,是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信念和思想境界。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当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经常“心向往之”,并为之奋斗不息,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要像张雅琴那样,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信念,树立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不改变落后面貌誓不罢休的决心。

向张雅琴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她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先进本色。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的10年里,张雅琴舍小家为大家,把村里的事情看得比自家事还重,即使生病躺在病床上,念念不忘的还是村里的工作,她责怪疾病来的不是时候,她在村民心目中树起了共产党员的高大形象。

张雅琴同志为我做出了榜样,从她身上我感受到了“共产党员”四个字的神圣和责任,要像她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我们将从自身思想深处入手,把张雅琴的先进事迹,作为鼓励自己克服困难的动力,在创新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今后,我们要把张雅琴精神落到各项工作的具体行动中,学习张雅琴同志努力拼搏的勇气和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时刻把百姓装在心中,把工作的出发点定位于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是否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认真学习,提高素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做一名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做到在五个方面当好带头人:要坚定理想信念,当好科学发展的带头人;要树立宗旨意识,当好服务群众的带头人;要提升发展能力,当好强村富民的带头人;要勇于率先垂范,当好干事创业的带头人;要敢于负责到底,当好狠抓落实的带头人。

铜山区单集镇贺庄小学

学习张雅琴先进事迹 篇2

近期,在全国掀起了学习张雅琴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张雅琴同志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她是当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者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000年7月,张雅琴到木桥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张雅琴先从理顺干部群众的思想入手,她无数次在党员会议上说:“当一名村干部就意味着牺牲和奉献,在这个位置上就一定要为老百姓办事,现在村里的基础这么薄弱,我们只有以身作则,埋头苦干!”张雅琴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所有的工作总是冲在最前面,挑最重最累的活干,一心扑在工作上。在担任金桥村党支部书记的10年间,将这个全镇的经济薄弱村和“上访村”变为远近有名的小康村和文明村。短短几年,全村大大小小的企业有160多家,1200户中三分之一以上有经济实体。为了不让一户村民在小康路上掉队,张雅琴在全村150余名党员中开展“党员进万家”、“联户帮富”活动,帮助35户贫困家庭发展了致富项目。目前,全村近4000人中除丧失劳动能力的以外,人人都有事做。村里一天天地变富、变美了,可整天操心劳碌的书记张雅琴却严重透支了体力和精力。即便是躺在病床上,她一刻也放心不下村里的工作。她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在普通的村党支部书记的道路上,以生命燃烧的代价奋力耕耘,真学、真信、真情传播并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成就之风令人惊讶,而不知疲倦、不顾生死的投入状态,更让人叹为观止。我作为一名基层的大学生村官,通过学习张雅琴同志的先进事迹,进一步认识到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处理事情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对农村情况也没做到完全了解,平时和村干部的沟通交流还不够多,有些问题和想法没能做到及时提出,自我价值没能得到充分体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提升自己。

一、加强个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1、加强各种知识的学习,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向镇、村干部学习农村工作方法,向书本学习农村理论知识,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特别是加强农村基础知识和关于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拓宽自身知识层面,以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继续开展农村调研,深入考察,研究符合村民意愿和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

2、在协助村干部开展日常工作的同时,认真学习他们为人处事、处理各类纠纷的能力,并在学习中勤总结、勤思考,把他们的处事方法、经验转化吸收为自己的智慧结晶。

3、参加各种实践,增强基层工作业务水平。多角度、多渠道与外界接触,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增强解决纠纷技巧。同时,更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及时、经常为群众提供各类信息。要不断的学习,并掌握一些先进的农业科技,形成强大的动力,切实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二、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组织培训好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上级有关精神文件和党的惠民政策,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思想素质和为民服务的能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热点、难点问题,做好为群众谋利,提高村支两委的凝聚力、战斗力。

2、继续做好群众工作和村委会日常事务,推进村务信息公开,贴近村民,打好群众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树立村干部良好的形象,构建和谐的政民关系,以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继续做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农村各项工程的建设,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真正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做实事,切实提高农村群众整体生活质量。

3、要更好的融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们打成一片。要更多的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弱势群体、走进工作一线。要及时了解村里各项工作的动向,多向村干部和村民们学习,多与他们沟通交流,了解村里的各种问题,以便及时的解决。多走访群众,了解他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并处理群众之间一些简单的矛盾纠纷,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同时,还可以多向村民们学习一些农业知识,参加一些农村的实践活动。

学习张雅琴精神 篇3

张雅琴同志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在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体现了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发展经济、致富百姓的精神追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向张雅琴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她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的10年间,她视党的事业高于生命,把群众信任当做最大幸福,将全部心血花在为民造福上。向张雅琴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她致力发展、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为改变村里贫困面貌,她带领党员干部埋头苦干、奋力拼搏,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使全村人人有事做、户户忙创业。村集体经济由负债20多万元到年收入近6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从5000多元上升到15000多元,使昔日的贫困村发展成为镇江市经济强村。

向张雅琴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她不畏艰难、勇挑重担的责任意识。在村级经济薄弱、集体负债沉重的困难面前,她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迎难而上、艰苦创业;当村级集体经济刚见好转、又与两个经济薄弱村合并时,她毫无怨言带领一班人一心一意谋发展、奋发图强奔小康;在群众开始富起来以后,她确立更高的目标追求,带领群众努力建设规划科学、配套齐

全、人景相宜、生活富裕的新农村示范区。

向张雅琴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她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她舍小家为大家,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全身心地投入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把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

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我们要始终做到像张雅琴同志那样,弘扬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落实到我村具体工作上,为加快推进联盟村奋发向前、跨越发展,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齐抓共管党建工作格局

1、健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机制和工作制度。要坚持把党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党建工作首要位臵的战略思想,切实加强对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指导。党建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都是责任人的齐抓共管党建工作格局。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研究党建工作的专题会议,研究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经常深入基层开展党建专题调研,积极向上级党委报送信息。健全奖惩机制和督查机制,结合实际制定党建工作部署、检查、奖惩制度,把党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考核、评先、奖惩的重要依据。

2、科学谋划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要牢固树立常抓不懈和改革创新意识,按照镇党委总体部署,结合实际,根据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党的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谋划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科学制定全年党建工作计划和季度、月份计划安排,做到目标任务明确,工作思路清晰,措施具体有力。

3、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群团组织的领导,积极支持群团组织按照各自章程和职责开展工作,配强群团组织班子,切实抓好工、青、妇和民兵等群团组织和配套组织建设。

二、强化理论武装,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建设

1、认真制定理论学习计划和安排。以党课和党员学习日等为载体,抓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学习,重点做好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工作,在深入上、统一思想上、力求实效上下功夫,把学习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同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学习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科技、历史文化、法律法规、党务政务等各方面的知识,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面,进一步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2、深入开展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扎实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

作的质量和水平。制定干部和党员教育培训计划,举办党员培训班,每个党员每年集中培训不少于7天。坚持“三会一课”学习制度,开展电化教育,进行专题讨论,撰写心得体会,提高学习效果。

3、大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教育。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新时期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从与人们工作生活紧密相关的领域抓起,认真开展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每年办几件作用大、影响好、群众欢迎的实事。

三、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基层组织建设活力

1、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眼于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全面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始终坚持求实求效,突出实践主题,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精心组织实施,严格按照标准,组织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为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保科技园区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提供动力,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

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路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农村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党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进一步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各支部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为我村争当经济发展排头兵进一步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

2、管理使用工作,发挥好“一室多用”的综合效能,不断推动基层组织软硬件设施建设上新的档次,实现党组织达到“五个好”目标要求,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争创先进党总支。

3、大力实施“亮点”工程。在总结以往党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创特色力度,立足实际,确定三个党建示范点,进行探索实践,大力推进党建工作思路、制度、载体、内容创新,“无职党员设岗定则” 特色工作,继续深入探索实践,注重延伸拓展,加强总结推广,不断丰富内涵,增强实效。

四、坚持服务民生,不断改善群众生活质量

1、调整好土地规划、完成本村高圩、低圩土地收储及开发工作。

2、企业往欠款(改制金、租赁金)的清收与企业租赁合同的延续,完善工作。

3、积极调整土地和规划,为群众建房提供土地。

4、市镇两级因征地、扬子西路延伸造成损失的结账,催款。

5、逐年按要求完成中心沟的整治(五条),对各组田间水沟进行梳理,确保水沟与河道畅通。

6、做好各组机耕道路的维护,确保机械畅通。

7、完成农村自来水内网改造1000米(九圩埭、天后宫居民点4组、14组等)

8、清理天后宫、联盟桥居民点下水道,确保畅通。

9、积极搞好村老年协会组织建设,建章立制,使之规范化。

10、结合本村实际,积极稳妥处理好关于集体预留地的矛盾。

学习张林森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4

张林森同志生于1952年12月,197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任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陕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陕西省第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中共榆林市委第二届、三届候补委员,榆林市第二届、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延安市第四届人大代表。2012年3月1日,这位对陕北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共党员,离开了这片他奋斗了一生的黄土地,在这愿您:一路走好!

张林森,黄土地上的传奇人物。

张林森同志是定边石油工业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是新时代陕北石油工业的开拓者和耕耘者。在四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中,他始终矢志不渝忠诚于党的事业,埋头苦干,开拓创新,在不同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就,为陕西石油工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是一个让地下宝藏变成父老乡亲口袋里的票子的人,一个从村党支部书记成长为国企“领头雁”的人。19岁入党、22岁就挑起党支部书记重担,困难年代教会了张林森读懂党群关系“这部大书”,也埋下了他决心带领乡亲们赶走贫困的种子……张林森是被称为“不幸的一代人”的缩影;1993年,张林森被任命为定边石油钻采公司经理,要刨几千米深的“土圪垯”,圆定边父老乡亲的致富梦,经过不懈地努力探索,张林森带领一班人艰苦创业,顽强进取,使企业从小到大,一年一个新台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税费占县财政收入80%的地方支柱企业。

在单位组织下,我们开展了向张林森同志学习的活动,通过读张林森同志先进事迹的文章和书籍、听张林森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观看张林森同志先进事迹成果图片展等方式,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位陕北汉子,同时对这位“铁人”的离去感到十分惋惜,惋惜的同时我也被张林森同志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他走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地留在了陕北的黄土地上,他对人民的情谊也将永远地留在人民心中。

张林森同志生于1952年12月,197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任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陕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陕西省第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中共榆林市委第二届、三届候补委员,榆林市第二届、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延安市第四届人大代表。2012年3月1日,这位对陕北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共党员,离开了这片他奋斗了一生的黄土地,在这愿您:一路走好!

张林森,求知重教的专家学者。

在那个艰难的时代,张林森随家人落户定边县,虽然一家人只能用看不着米粒的粥来果腹,但是张林森的父母依然省吃俭用地供他上学,最终还是因为家里负担过重,张林森选择了辍学,在生产队干活挣工分,帮父母减轻重负。所以没能踏入大学校门成了他一生的遗憾,以至于后来他时时刻刻不忘学习,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每天读书写字,同时他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改变他身边的所有人,从初中未毕业的一个农民,知道后来成为硕士研究生,被延大、石油大学聘为兼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他取得的如此成就与他孜孜不倦的求知态度是密不可分的。成为延长董事长后,他仍然每天清晨五点起床,学习俩个小时,他经常教导下属:学习是一个人的真正看家本领,是人的第一特点,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对领导干部来说,学习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责任。

张林森,黄土地上的传奇人物。

张林森同志是定边石油工业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是新时代陕北石油工业的开拓者和耕耘者。在四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中,他始终矢志不渝忠诚于党的事业,埋头苦干,开拓创新,在不同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就,为陕西石油工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是一个让地下宝藏变成父老乡亲口袋里的票子的人,一个从村党支部书记成长为国企“领头雁”的人。19岁入党、22岁就挑起党支部书记重担,困难年代教会了张林森读懂党群关系“这部大书”,也埋下了他决心带领乡亲们赶走贫困的种子……张林森是被称为“不幸的一代人”的缩影;1993年,张林森被任命为定边石油钻采公司经理,要刨几千米深的“土圪垯”,圆定边父老乡亲的致富梦,经过不懈地努力探索,张林森带领一班人艰苦创业,顽强进取,使企业从小到大,一年一个新台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税费占县财政收入80%的地方支柱企业。张林森,黄土地上的“石油铁人”。

张林森同志是新时期延安今生的忠诚实践者,是“埋头苦干、开拓创新”延长石油精神的传承者,是企业领导干部的楷模。在张林森同志的追悼会上,延安市副市长杨霄说:“张林森同志的不幸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失去了一位好领导,失去了一位好朋友,他的一生应该是很不平凡的一生,做出巨大贡献的一生,从一个普普通通农民家庭出身,从一个最基层的生产队长党支部书记做起,干到了一个千万吨原油生产基地的企业老总,最初的时候他从一吨原油做起,到一吨、十吨、一百万吨、一千万吨的,为陕西陕北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当地经济和企业职工带来了福祉,很值得人们的爱戴。”

这位陕北汉子,用信念和行动向我们集中体现了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创业精神,脚踏实地、勤勉敬业的实干精神,忘我工作、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他有着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坚强的党性原则,他善于抓大事、谋长远,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较高的领导艺术水平、出色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协调管理能力;他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他爱岗敬业、勤勤恳恳,干一行、爱一行,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能认真负责、忘我工作、不知疲倦,被誉为延长石油的“铁人”;他为人谦和、朴实厚道、豁达大度,深受各级干部和职工群众的尊重与拥戴;他坚持以人为本,始终走群众路线,解决了一大批关系职工切身利益和热点难点问题;他生活节俭、艰苦朴素,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他严于律己、克己奉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

他的这些品质告诉我们:无论是身处哪个行业的工作者都要尽心竭力地做好本职工作,不仅仅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更要从大局、从整体去考量事件的影响和产生的效益,切勿以短浅的目光衡量眼前的事物;作为奋斗在工作岗位上每个工作人员都要用先进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理论联系实际,在工作中检验自己、提高自己;任何时候都要端正态度,做到爱岗敬业,不擅离职守,不偏不倚,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严于律己,所谓“贫贱不可苟免,富贵不可苟取”做好本职工作尤为重要。

学习张云泉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5

赵祺b

7月28日下午,作为区第三期青年干部培训班的一员,有幸聆听了张云泉事迹报告会。这是一场令人震撼的报告,这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老人! “为人民服务”,简单的五个字,却是张云泉同志一生所坚守的信念。下面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些个人的感受。

一是要学习他能屈能伸,认真对待事业的态度。张云泉同志用他的经历和经验告诉我们,凡事最怕认真二字。要做别人不愿做的傻事,要放得下架子、扑得下身子、受得了委屈。在他的经历中,无论遭受到何种不公正的待遇,他从来没有对自己放松过要求,就算是搓澡洗厕所这样的工作,也照样坦然接受,认真对待,把小事做到了最好。那么我们还有什么资格抱怨工作太烦琐,还有什么理由推脱事情太难办呢?

二是要学习他有理有节,真诚对待群众的态度。张云泉坚守信访岗位已有二十多年,他始终坚持接待上访群众有热心,对待困难群众有同情心,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有诚心,遇到困难有攻坚克难的决心,对疑难信访问题处理有长期作战的恒心。在这“五心”中体现了他严以用权,实在创业的工作态度,这不但维护了政府的形象,更是得到了百姓的认可。

三是要学习他守法守纪,淡泊对待名利的态度。整场报告,张云泉同志从没有刻意去说过怎么严于律己,可是却让我真真实实感受到了那一身正气。记得报告中说到了这么一个小细节,上级领导由于考虑到他的工作实绩,打算帮他的夫人换个工作。可以说,这是很多人千方百计梦寐以求的好事啊!可他却毅然地拒绝了。这不正是“严于律己、谋事要实”的最好体现吗?

学习张道昶同志的先进事迹体会 篇6

2013年1月15日 有过这么一篇报道:1月4日清晨,寒冷依宿迁日报在旧。从县城出发,驱车近两个小时,才赶到沭阳县青伊湖农场赵集小学下坊教学点。在一间十平米左右的教室里,记者见到一个极其清瘦的男子——下坊教学点教师张道昶。他吃力地站着,一边指着黑板一边认真地比划着,下面坐着8个幼小的孩子,没人交头接耳,没人东张西望,他们只是坐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仿佛害怕听漏了任何一个字。

这已经是张道昶任教生涯的第66个学期。今年54岁的他,出生于青伊湖农场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岁时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落下了左腿终身残疾。自从20岁高中毕业被聘为青伊湖农场代课教师,33年来,他一直安于下坊这个方圆20公里都没有市场、医院、自来水,只有望不尽的田野、苦涩的盐碱水和20多个学生的乡村小学。

是什么使他的坚守如此长久?

“我什么都可以放得下,就是放不下这里的孩子。”张道昶不假思索地说,沉着而又坚定:“我经常想,家长们把孩子交给了我,就是把他们的一生交给了我,我要为孩子们的一生负责。”

青伊湖农场下坊教学点,地处偏僻,条件艰苦,是距离沭阳县城最偏远的一个村小学。三年前,这里崎岖不平的土路才改造成水泥路;一年前,这里才通上有线电视,至今连自来水都没有。了解内情的教师都不愿待在这里,会想尽好多办法调出去。

“我想艰苦哪里都一样,世界上没有不艰苦的地方。”张道昶说,反正到哪都是教书,然而当时不知情的他,没有多想就去了。因为他家离学校有30多公里,再加上本身腿脚不便,所以他只能吃住在学校。他每次从家里带些干饼和咸菜,一吃就是一个星期。“有时我也会买些方便面,以备雨雪天不时之需,兼做改善生活。”身高1.75米,体重只有108斤的张道昶说,这些年来,每年吃方便面余下的纸箱就有40多斤。这样的生活方式,使得他长期患有贫血和胃病。“其实这些都不算什么,最苦的是上学的路上。”张道昶说。由于路远难行,为了不耽误星期一早上的课,每个周日下午,他都会提前来到学校。在通往学校的这条路上,他曾经跌倒过无数次,尤其雨雪天,车子翻到路旁小沟里是常有的事。有一次,他骑着借钱买来的旧马自达,冒着雨雪赶往学校,当时路太差,车

1子坏在途中,前不靠村后不着店,他只好踮着坡脚,推着近600斤的马自达,一步一滑地挪往学校。顶着雨雪,推着坏车,深一脚浅一脚地陷在泥泞里,他的每一步都走得那么艰难,每一步都拼尽全力。他一直认为自己算个坚强的汉子,但那一刻他眼里还是噙满了泪水。原本一个半小时的车程,那晚,准确地说是那夜,直到凌晨2点多才到学校的他早已筋疲力尽。

“我始终觉得做一名教师,不需要有多么高的文化水平,最需要的是有一颗责任心和恒心。”张道昶感慨地说。他所教的年级有高有低,所带的学科有数学,也有语文。因为身有残疾,要想干得比别人好,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劳动。在33年的教学生涯中,他所任教学科的成绩,每次在质量测量中一直排在前列。1996年他被破格转正,从此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先后被评为省、市“十佳师德模范”,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

去年春节,县教育局领导在走访慰问时,问他愿不愿意调到离家近一点的中心校?他却回答:“我想我是离不开下坊了,我的根就在这里,去别的地方我也不习惯,我想一直干下去。”

提起张道昶,青伊湖农场赵集中心小学校长杨建说:“张老师是一个非常非常敬业的人!他对学生的爱,甚至超过了家人。”这些年来,他一如既往地把一腔热血都倾注在了学生身上。33年来,他教出了600多名学生,其中受过他资助的有100多名,他不止一次地为贫困家庭子女买学习用品,垫付费用,为孩子的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2010年9月,新学期开学后,张道昶发现一个叫魏善所的孩子没有来上学,学生告诉他,魏善所因为父母体弱多病,准备辍学。张道昶听到后,不顾行动不便,先后5次登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说服家长,并向家长承诺:孩子在校的所有费用都由他承担。真情终于感动了魏善所的父母,孩子高兴地背着书包回到了学校。

然而在张道昶对学生一次次无私捐助的背后,很少有人知道,他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和债务。2000年,父亲离开了人世,全家兄妹五六个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2005年,他的女儿被确诊为癌症,为给女儿治病,他卖掉了家中所有能卖的东西,至今还欠着债;女儿还没有康复,老伴又患上脑血栓„„面对家庭的一连串不幸,张道昶曾经也无助过,也难受过,他就不停地用工作来宽慰自己。他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我愧对父亲,愧对女儿,愧对妻子,但我不能愧对我的学生。”

采访快结束的时候,记者问他有什么愿望,他脱口而出:“我什么都好,能不能关心一下孩子们的课外活动问题?”记者看到,在不大的小操场内,只有两个高高树立的篮球架,这对于幼儿园和一二年级那么小的孩子来说,几乎只能是种摆设。

这位平凡而普通的老师,默默无闻的工作着,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让人感动,让人深思。他把爱献给了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工作中铸就了闪光的师魂,为我们树立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榜样。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今后工作中首先应该以张道昶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的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崇高境界。学习他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真正热爱教育事业,以教育为快乐,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扎扎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全部的爱献给教育事业,献给我们学校的学生们。做为新时代的老师,我觉得应该做到:

一、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

要有三心,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注重培养他们的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老师的行为好坏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对社会有用的人。

学习张树俭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7

“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学习了张树俭同志的先进事迹后,脑袋里突然冒出了这一句话,他的离去是无情的,但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优秀的榜样,张树俭同志将年轻的生命奉献给了自己执着的岗位,奉献给了人民,他用行动维护了社会的安定,树立了道德的楷模,他的事迹值得铭记,他的精神值得学习。

张树俭,男,汉族,中共党员,1983年1月参加工作,生前任甘肃省白银监狱狱政管理科副科长(主任科员),一级警督警衔。2015年5月16日,在值班期间因突发脑干出血去世,终年51岁。张树俭负责的监狱工作包括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减刑假释、死亡处理、释放、档案管理等,每一道工作工序都需要认真核对程序,这样细致谨慎的工作,张树俭一做就是三十二年,并且从未出错。从警32年,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数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奋战在监管改造第一线。他的同事们评价他“真诚、敬业、工作一丝不苟,无怨无悔,他不但是监狱的财富,更是我们监所处全体同志心中敬佩的人!”“凡事都亲力亲为”,这是大家给予他最贴切的评价。他常说:“即然选择了这个职业,选择了这个岗位,就必须接受它的全部,而不是仅仅只享受它给你带来的益处和快乐。就算是屈辱和责骂,那也是这个工作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怀着感激和敬畏的心情对待自己的工作,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履行自己的职责,必须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完美。”也正是因为如此劳累,张树俭身患多病,最终离世而去,永远的离开了他并肩工作的同事,离开了他热爱的工作岗位,将生命的年轮定格在51岁,把每一个日日夜夜奉献给了自己坚守和忠诚的监狱事业。

张树俭同志是新时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忠诚、干净、担当政治品格的优秀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优良品质和职业操守。

我们要学习张树俭同志信念坚定、牢记宗旨的政治品格,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使命。我们要学习张树俭同志恪尽职守、敢于担当的职业追求,牢记干警的职责,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勤奋敬业,无私奉献,努力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我们要学习张树俭同志刻苦钻研、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铁面无私,严格执法,高质量、高标准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我们要学习张树俭同志严于律己、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工作,默默无闻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学习张雅琴同志先进事迹总结 篇8

荒山、铁锹,风沙、日晒……塞北左云,雁门关下。年复一年,“老兵”用生命的年轮,把荒滩变为绿野——樟子松、云杉、杨树、沙棘,一排排、一行行,漫山遍野……退休18年来,“老兵”带领乡亲们已为家乡种下200多万棵树。“老兵”名叫张连印,今年76岁,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少将军衔。他戎马一生,本可以选择安度晚年,却饮风咽沙、倾尽所有,身患癌症仍植树不已,在家乡建起了一道造福百姓的“绿色长城”。

张连印从军报国40载,解甲不懈志。退休后,他深念组织培养之恩,心怀乡亲养育之情,抱定治理风沙、植树造林、为民造福的如磐信念,舍弃舒适的城市生活,毅然扎根在风沙漫天的毛乌素沙漠边缘植树造林18年,将昔日连绵的荒山秃岭变为绿水青山,是新时代领导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一个生动缩影。

张连印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榜样。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作为一个56年党龄的老党员,张连印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从小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后参军入伍保家卫国,是党把他培养成一名军队高级领导干部。退休后回到故乡,他把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转化成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一干就是18年,诠释了共产党人爱党为党、服务人民的政治品格。

张连印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标杆。军人的血性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军人的本职是履行使命、担当尽责。张连印以军人特有的勇气和毅力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作为人生信条,始终坚

守在防风治沙最前线。即便身患癌症直至癌细胞转移扩散,他依然斗志不减,手术不到一个月就重返荒山继续植树。他用生命书写了革命军人不负韶华、不辱使命的拼搏底色。

张连印是新时代领导干部的楷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退休后,他本可以在大城市里安享晚年,却选择在家乡改善生态环境,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带领乡亲植树造林。为了种树,他动员家人解囊拼凑启动资金,坚持不要林权、不要地权,承诺30年后无偿交还集体。他的无私奉献生动诠释了领导干部坚守初心本色、不懈奋斗奉献的境界情怀。

时代楷模张连印同志事迹学习心得 篇9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来,张连印和乡亲们共植树造林1.8万余亩、205万余株,在荒废的河滩上建成了300多亩的苗木繁育基地,育有樟子松、侧柏、新疆胡杨等20个品种,使左云县林木覆盖率由20的38.6%上升到现在的45.03%。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张连印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次又一次病魔的艰辛历程。

春天,到了植树季节,张连印风风火火地带着人上了山,栽种了1万棵树苗。谁知到了当年秋天,没几棵成活。张连印又紧急补种了6000棵树苗,依然近乎“全军覆没”。面对如此局面,执行过无数次急难险重任务的张连印哭得像个孩子。但他没有放弃,当众撂下一句话:“当兵的什么时候在困难面前打过‘退堂鼓’。”

为了搞清楚失败原因,张连印把枯死的树苗连根挖起,反复研究,终于找到了症结,原来是沙化地不易保持水分。怎么办?他跑大同、上北京、赴沈阳,虚心向苗木专家请教,购买了几十本有关书籍、订阅了10多种林业期刊,如饥似渴地学习种植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他摸到了在沙化土地上种树的门道,总结出了苗圃预栽、母土种植的“张氏育苗法”。4月,张连印又带着植树队伍干了起来,他如同照顾自己孩子一样精心呵护每一株树苗,使树苗成活率达85%以上。

要改变荒山面貌,不仅要种树、种活树,还要科学治理水土。,张连印在水利部门帮助下新建了一座储水能力5000立方米的浆砌石池塘。随着植树面积的扩大,储水池已远远不够用了。怎么办?打井!那段时间,张连印每天扎在山沟沟里,和专业技术人员一起研究打井点位。一眼、两眼、三眼……张连印不仅打了8眼机井,还修建了3500米的U型防渗渠,铺设了3000米的节水灌溉管道。看着水顺着水管流进树林,张连印由衷地高兴,他又克服了一个大困难。

这些年,张连印的身板压弯了,皮肤晒黑了,但他却觉得快乐而满足。,植树造林的第8个年头,张连印在参加体检时,查出疑似肺癌症状。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拿着片子,独自一人来到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被确诊为肺癌中期。“我不能倒下”,这是张连印当时唯一的信念。同年7月,他接受手术治疗和化疗。其间,张连印做了两件事,一是想方设法把这些年因为种树借的钱都还了;第二个就是让子女把种树事业坚持下去。

,张连印的病情大有好转,就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回到了张家场那个他魂牵梦绕的“战场”。“咱不知道还能活多长时间,但只要我活着,就要种树。”

命运总是在考验着这个老人,,张连印又被诊断出肺癌骨转移,但他仍没有畏惧退缩,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即回到张家场村,他说:“与其让我住到医院里,不如让我回到村子里,和树苗待在一起,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就能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学习张雅琴同志先进事迹总结 篇10

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

为深入学习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张范镇积极发挥远教平台作用,推动全镇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李林森精神真正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一是宣传发动,强调学习。10月14日,在镇会议室组织全镇组工干部、党组织书记集中学习收看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同时镇远教管理站组织各村利用远教平台网上集中收看或下载学习,认真聆听和领会李林森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的报告。会后,及时将有关此次会议的最新的重要评论、图片等在镇远程教育公示栏张贴,便于广大干部群众及时学习掌握。

二是集中讨论,注重群议。组织参学的组工干部和党员干部就报告会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组工干部”、“党员干部向李林森学什么”等展开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李林森对党忠诚、为党奉献的政治品质,公道正派、坚持原则的职业操守,改革创新、不甘平庸的进取精神,胸怀大爱、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以实际行动为党、为人民作出最大贡献。

上一篇:把微笑带给自己下一篇:基于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