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第九课

2024-1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哲学与人生第九课(共9篇)

哲学与人生第九课 篇1

【主题】 创新——我能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创新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的创新,学习中的创新,工作中的创新;使学生树立创新的信心和决心,明白“创新——我能行”。

2.让学生懂得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一个国家的动力之源,也是企业的动力之源,是中职生成才之路。

3.使学生理解青年学生具备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具备创新能力必须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实现教学的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活动设计及要点】 活动一:故事品读树信心

重在“信心”,让学生明白创新并不是部分人的特权,事实上每个人都需要创新,每个人都能创新,中职生不但能创新,而且有许多优势。活动二:案例分析重作用

重在“作用”,创新是中职生的成才之路。同时企业发展、社会发展更需要创新。创新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活动三:活动体验懂方法

重在“方法”,通过创新实践活动,学生掌握常见的创新思维,从而培养自身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创新能力。【课前准备】

1.收集相关视频、音频、文字资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3.电脑、投影设备。

4.记号笔、铅画纸、普通圆规。【课堂教学与活动】

一、导入新课: PPT展示“创新”两个字

谈谈你对“创新”的理解。我们中职生能创新吗?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故事品读树信心

(一)任务与探究

1.观小发明充满大智慧——中职生发明多功能圆规 2.收看视频《浙江省中职学生小发明广受小微企业青睐》 课堂讨论:

1.你认为作为一名中职生在开展创新实践方面有何优势? 2.你认为创新对中职生有什么重要意义?

(二)知识与重点

创新,我们往往都认为是专家的杰作或者是天才的灵光闪现。实际上创新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样神秘。纵观人类生生不息的创新实践,环顾我们四周比比皆是的创新实例,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是科学创新的前提和基础,重视实干、重视实践是科学创新的基本要求。积极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尝试用创造性的方法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三)体验与提升

创新并不神秘,它也不是某些人的特殊的权利,人人都能创新,人人都有创造力,任何一个热爱生活的同学都能学会如何去创新。创新念头就是一种力量,它能激发你的热情,促使你淋漓尽致地发挥你的潜力。作为中职生要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创新,创新是中职生的成才之路。培养自信心,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冒险精神,是形成创造力的必要条件。要相信“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要敢于去做别人没想过、没做过或做过却没成功的事。要以科学的精神面对失败,认真找出失败的原因并探索新的道路,使失败变为成功的阶梯和创造的源泉。

活动二:案例分析重作用

(一)任务与探究

分析案例:1台iPhone,苹果公司独占58.5%利润 中国大陆仅得1.8%。

课堂讨论:1.这个案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2.如何去改变这种现状?

(二)知识与重点

个人成才需要创新,企业发展需要创新,国家兴旺需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三)体验与提升

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任何一个人、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不能缺少创新能力。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强弱,将决定他未来的发展前途。

活动三:活动体验懂方法

(一)任务与探究 1.活动过程

以下四个活动,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每完成一个任务满分是10分,其他的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看哪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又快又准确地完成任务。

活动1:在两个没有关联的信息间寻找各种联系,将它们联结起来。中间增加的关键词不得超过三个,时间2分钟。

活动2:下面图是一张九子图,它被用作“美国创新创造协会”的会标。活动3:发散思维创新游戏。

活动4:根据下面的四个图形等式,推导出第五个等式的答案。

2.课堂讨论

通过这些活动,你认为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二)知识与重点

提高创新能力,我们必须培养“联想思维、自由思维、发散性思维、聚合思维”等创新思维方法,逐步改变思维的惯性定式,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并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进行创造性地运用。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

(三)体验与提升

人的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学习和训练产生和提高的,提高创新能力需要科学思维。要创新就必须学习和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我们如果掌握了思维创新的有效方法,又能密切联系实际加以运用,那将会大大提高我们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有与无,将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前途;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与低(大 与小),将决定一个人的事业天地;创新思维能力的超与凡,将决定一个人的勇气谋略;创新思维能力的显与隐,将决定一个人的目标设计。

三、课堂总结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一个人在工作乃至事业上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实践告诉我们——在学习上,谁善于创新思维,谁的脑子就灵;在工作上,谁善于创新思维,谁的办法就多;在事业上,谁善于创新思维,谁的天地就宽。

四、课后作业

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说明创新并不神秘,结合专业特点,说说我们该如何去创新。感悟成长:

哲学与人生第九课 篇2

关键词:新史观,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在江苏新高考方案实施背景下, 历史作为文科的必选科目, 看似重要, 实则地位尴尬。 许多学校打出了“全力决胜语数外、有效匹配两选修”等的口号, 江苏省教育厅在2009年出台的“五严”规定, 迫使学校、教师改变了之前占用学生大量课外时间提高学习成绩的传统做法, 更加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以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九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为例, 就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的全球史观和整体史观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做了思考和探索。

课堂上, 我首先问学生, 这课在必修二中所处位置? 学生都回答是第三单元第一课。 之后我提问:本课要探究的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历史学讲究源流, 我国古代的经济结构是怎样的状态学生马上发现, 原来必修二第一单元就是探究《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学生回答:是发达的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和古代商业的发展。 但是这个仅仅是古代经济间的内容,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少部分学生回答出来了:古代农业是占主导地位的。 我问:古代手工业和商业是什么地位呢? 引导学生注意与农业的关系, 得出是农业的补充。 探究完古代经济结构, 我接着提问:这种超稳定的经济结构为什么到了近代会发生变动? 学生联系到时因为鸦片战争的影响。 我接着提问:为什么会在近代爆发鸦片战争? 学生回答: 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对外寻求原料产地与商品销售市场。 我说这个是在哪里讲述的知识呢? 学生回答:是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这样通过 “瞻前”的方式, 使学生了解了必修二前三单元之间的联系, 对中国古代以来经济结构的变化作了很好的衔接, 也把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放入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影响下的一个具体表现, 运用了整体史观和全球史观看待这段历史,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近代化的一个过程。

接着, 我请学生探究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诸多因素, 使学生在探究中得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根本因素是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展性、侵略性所导致的。 直接原因是:鸦片战争后, 中国国门打开,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入。主观上说, 也是落后腐朽的封建主义没有能够阻挡新兴的资本主义。 这样拓宽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 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接下来, 我提问: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学生很容易找到: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外国资本主义的出现、洋务经济的产生、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官僚资本主义的出现。我做了适当的补充, 结合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经济, 要求学生探究这些新的经济因素出现的先后时间顺序及近代经济的主要特征:经济结构的多元化, 导致近代中国社会的多元化。

我要求他们思考这些新经济在新中国诞生后的归宿, 学生反映:联想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 这个就是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所要讲述的内容, 得出:对自然经济, 我们先是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实现农民的土地私有, 接着在1953年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走集体化道路, 在1958年农村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到1978年在农村开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样整个中国农村主要生产关系的变革都理顺了。 而对外国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我们采取没收的办法;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这些经济都融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

我接着问: 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给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带来怎么样的影响呢? 学生马上想到这是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所讲述的内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根源就是中国近代以来经济变动引发的。 近代社会生活与习俗的“中西合璧, 土洋结合”的特征正是因为近代经济成分的多元化所导致的。 这样就把必修二前五个单元联系起来, 让学生站在世界整体角度, 用整体史观考察经济发展的历程。

将经济瞻前顾后之后, 我引导学生,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经济是决定政治与思想文化的, 那么, 近代我国多元的经济结构对我国的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由此引导学生复习时还不能忘记“左顾右盼”。

学生的回答角度许多, 我对这些回答进行了概括:由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多元化的因素, 导致近代中国在政治近代化过程中表现出了: 近代社会性质特殊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社会矛盾的复杂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交织; 近代阶级成分的多元化———有无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官僚资产阶级等, 还有就是近代民主革命历程的长期化。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 近代的中国民主革命如果仅仅依靠其中的一个阶级就很难完成, 近代以来的民主革命运动无一不是体现了这样的特征。 正是因为如此, 中国共产党才要不断地推动建立各种统一战线, 争取民主革命的胜利。

正是因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多元化特征, 使得近代中国的思想近代化历程体现了层次阶段分明的特征。 学生马上想到了, 近代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也是有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领导了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即: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和思想解放。

第九课 头饰设计 篇3

头饰设计

备课时间:2005年3月18日 教材分析:

用彩色纸经过设计,加工制作头饰是十分适宜低、中年级学生的一项活动。在语文、音乐的情景教学中,在节日的联欢会上,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头饰会为教学及游戏增光添彩。本课教学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校园生活。

本课教学共分两个页面,其中可分为抽象形和动物造型两种。左下页的四个同学展示的是一个头饰的四种不同戴法,目的是启发学生作品的出新、出奇。右页上的图片,展示了学生们在研究制作方法和一组舞蹈动态造型。

教学目标:

1、会按预定的设计用彩色纸剪贴、加工制作头饰。

2、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用简单的材料美化生活,初步培养事先预想和计划行为的习惯,进一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用途确定头饰的设计,并完成头饰的制作。

教学难点:

巧妙利用材料及创新表现。

教学用具:

各种颜色的彩色纸、彩笔、剪子、胶水。教学进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看一段录像:观察人们头上戴的饰物有什么特点?

2、出示课题:头饰设计

三、讲授新课

1、观察分析(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提供资料)(1)你知道古代人们戴什么样的头饰吗?

(2)说一说这些少数民族的头饰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回族、维吾尔族、藏族)

(3)说一说戏剧中的头饰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

(4)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头饰?

2、组内研究讨论。(每组发3—4件制作好的头饰作品)(1)从外形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不同?(2)从图案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特点?(3)从颜色上这些头饰有什么特点?(4)从表现手法是看这些头饰有什么不同?

3、分析研究

(1)每组挑选一件你们认为最有特点的头饰介绍给大家。(2)研究这些头饰是怎么做的?可以动手拆开来进行研究。

四、学生制作

1、想一想你将用什么材料来进行制作?

2、想一想你将做一个什么样子的头饰?

3、动手进行制作

五、教师辅导

在造型上、材料上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制作出更新奇的头饰。

六、展示作品

想一想你的头饰可以有几种戴法?

七、表演节目

戴上自己的头饰,小组内编个节目表演给大家看。

八、课后拓展

哲学与人生第九课 篇4

灯塔大课堂第九课观后感1

这个2020年和往年一样温馨,却和往年又那么不一样。

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鼠年新春佳节注定与众不同,在千家万户团圆的时候,一些人奔赴战场,坚守岗位,争分夺秒地与疫情抗争。

致最美的“逆行者”,他们有颗勇敢的心,在建议公众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的同时,而84岁的钟南山院士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义无反顾地赶往防疫最前线。就在除夕前一天,江苏省中医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赴武汉医疗队出征,明知道前方有危险,他们依然奋勇向前,他们是白衣天使,更是白衣战士。

不计报酬,不畏生死,随叫随到万众一心,遏制疫情,我们可以!我们是共产党员,我们坚决请战上一线。疫情面前武汉和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一起加油。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6000多名援鄂医疗队,从北京来了!从上海来了!从广东来了!从四川来了……

疫情无情,他们不是不知道危险,但在使命的召唤下他们义无反顾冲上战场,白衣天使,谢谢你们!

这次疫情,警察也很辛苦,每天在寒风中站着,测量体温,体温枪不能受凉,他们就用自己的身体来让体温枪温暖。警察叔叔,谢谢你们!

疫情面前,只要全社会众志成城,坚定信心,科学防护,我们终将打赢这场疫情,向白衣天使,警察致敬。

中国加油!白衣天使加油!

灯塔大课堂第九课观后感2

特别节目“《在一起》”,让我认识一群可爱的人,其中,印象最深的便是x老兵、x田营村党支部书记某同志。他是这场战“疫”的行动者,先锋人。即使退役,也不忘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肩负着的初心和使命。

春节期间,他的蔬菜本来是可以买一个好价钱的,但当他的得知武汉疫情时,他就立马决定把自己家种的蔬菜无偿捐给武汉,大年三十早上六点钟,天还没亮,他就和乡亲们一起到地里摘菜装车,大约6个小时,将一万斤新鲜蔬菜装上了车,时间紧急,他独自一人开车赶往武汉,428公里,开了将近7个小时,终于把满满的一车爱心蔬菜安全送到了武汉正在建设的火神山医院工地,他没顾上喝一口水,吃一口饭。”事后他说道:“我当时什么也没有想,只希望大家有吃的,赶快把医院建起来,让患者尽快的得到救治。”卸完蔬菜,办完手续已经是夜里十一点多钟了,此时他的妻子和孩子就在武汉,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他选择独自找了一家宾馆住下,给妻子发了一条信息,“只要武汉早点挺起来,咋们多付出点无所谓。”并嘱咐妻子照顾好孩子和母亲。

他说道:“他在武汉服役17年,武汉是他的第二个家乡,武汉是一个不朽的城市,1998年抗洪抢险,他在长江第一线;

2008年冰灾救援,他在武汉第一线;

今年的抗击疫情,他理所当然也应该回去。”他的所想所做所为,不失英雄本色。第二天早上他就开车返回了x,将近500公里的路程,到了地方,来不及休息,赶紧换衣服换鞋,给他的货车里里外外消了毒,完事之后他就住在田间早就给自己盖好的小棚子里主动隔离。他对外做了爱心,对内也是绝对的有责任心。

“作为一名老兵,党培养了我,河难与x紧密相连,无论是在长江边,还是在黄河畔,在祖国的任何地方,我们时刻准备着,并肩战“疫”,只要祖国需要,我们召之必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退伍永不“褪色”。”他的话语里铿锵有力,铮铮誓言用行动完美诠释。

“长江啊长江,我是黄河,你在南方,我在北国,兄弟情深,一奶同胞,一样的心跳,一样的脉搏...”。这首再苦再难,一起顶着,不计回报,守望相助,和衷共济、四海一心的“抗疫之歌”唱出了他的心声,更唱出了亿万同胞们的心声。

祖国在我心上,人民在我心中,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老兵、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守。让我们向积极投身防疫工作的社会爱心人士们致敬。

灯塔大课堂第九课观后感3

严重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这个寒假注定过得不安稳。原本公路上奔流不息的车辆,现如今仿佛消失了一样,原本热热闹闹的公园和广场也变得冷冷清清,原本可以和亲戚朋友一起聚会欢度春节,而现在只能呆在家里“望门兴叹”....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这种病毒潜伏期最长14天,以飞沫和接触传播为主,被传染的可能性极大。在重大疫情面前,最先挺身而出的就是我们的白衣天使,他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中为患者筑起生命防护之堤,让大家仿佛看到寒冬里的 一缕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身上,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温暖和希望。白衣天使们恪尽职守、临危不惧,穿梭在生死之间,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他人的生命。

在这个战场上,还有一位值得我们敬佩的80多岁的老爷爷钟南山教授。已经耄耋之年的他,依然挂帅亲征,奔波在抗战一线,与新型冠状病毒战斗,真令人佩服。

我们也要像钟南山教授那样,做一个有知识、有学问、刻苦钻研的人。知识不仅能改变我们的生活,还能救人于水火。当遇到困难,勇往直前,用知识战胜困难。

我坚信这次疫情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必将战胜攻克,正所谓“众志成城,共度难关”。

最后,我想说: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听从指挥,做好自己的安全守护,尽量避免出门游玩,尽量少去人群密集 的地方,不添乱,为这次打赢疫情战役贡献自已的绵薄之力。

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灯塔大课堂第九课观后感4

2020这是一个听起来读起来非常“浪漫”的年份。却在刚刚开启就让我们措手不及,突然爆发的疫情,灰暗肆虐的病毒,人们不知所措的焦急。这次的疫情已经不能再用抒情的文字描述。

这是一个从未有过的寂静春节,武汉城已经封闭,我们不约而同的戴上了口罩,虽然这样无法让病毒窒息,却将武汉人的心声,中国人的心声传递。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开始了对病毒的抗击。

一批批志愿者,医护人员前赴后继抵达武汉,医护人员们一天到晚坚守在隔离区,护目镜将他们脸上勒出深深的伤痕;护士姐姐乌黑秀丽的头发不见了,医院传出“疫情不去,头发不留”的响亮口号;志愿者们开车接送医护人员们上下班,卸送货运物资,有的甚至只是帮忙来回提运东西。“虽然我只能帮上一点忙,但是这是一位身为志愿者的责任,是一份我推不下,推不了,不想推的责任。”其中一位志愿者说。

他们在国难面前,在刺骨的寒风中,逆着万千车流,毅然决然的选择奔赴最前线,在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勇敢交锋,以自己的身躯为大家小家筑起守护的长城,用行动完美的诠释了什么是中华精神。

在无形中我们承担起了无数种责任,我们应该向奋战在一线的英雄们致敬。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灯塔大课堂第九课观后感5

3月6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群众全面脱贫的决胜之年,而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的防疫工作也到了关键时刻。目前,疫情还在发展、蔓延,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影响着脱贫攻坚事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实现脱贫攻坚与疫情防控“两手抓”“两不误”,要坚持现行脱贫标准,坚持问题导向,结合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排查哪些是原未实现脱贫的贫困户,哪些又是因受此次疫情影响致贫返贫,确保扶贫对象准、底数清、情况明、针对性强,以更好地做到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

9第九课 《预防走失》 篇5

学习目的:

了解什么样的行为容易导致走失,以及一旦走失的应急措施,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

1、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帮助走丢的朋友想出最适合的办法。

2、了解简单的自救常识。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培养关心他人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谁哭了”引出课题声效:

呜…… 呜……(小朋友的哭声)师:"呀,是谁在哭呀?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图画故事:

看文中课例,思考:如果你也遇到这样走失的事情,怎么办?(讨论)

1、小朋友在什么地方走失啦?他是怎么做的?还可以怎么做?

2、还有哪些地方容易走失,我们要多注意的?

★ 在幼儿园附近,和家人走散了,你会怎么做? ★ 在马路上,和家人走散了,你会怎么做? ★ 在超市里,和家人走散了,你会怎么做? ★ 在回家的路上,和家人走散了,你会怎么做?

三、教师范说儿歌:

《走失了怎么办》 商场里人太多,找不到妈妈真难过,对陌生人不要讲,售货员阿姨来帮忙,公园里,景物多,找不到妈妈真难过,站在原地不要动,等着妈妈来找你,大街上车辆多,找不到妈妈真难过,不哭不闹不着急,找到警察帮助你,讲明电话和地址,定会安全回家里。

四、拓展训练:

1、让孩子们展示自己寻找到的有关走失的信息。

2、老师播放PPT,让大家观看近年走失儿童的案例及走失儿童之后的生活姿态。

3、大家一起交流如何才能预防走失呢?

4、如果真的走失了,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五、安全博士: 防止走失

1、不要离家太远。

2、不要深入森林。

3、不要藏在偏僻的地方。

4、野外迷路怎么办?(如果在山上,就往山脚下走;别忘了在走过的地方留下记号,别走回头路;如果有小溪,可以顺着水流的方向走……)

5、夜晚迷路怎么办?(仔细听声音,朝有人声、汽车声、狗叫声的地方走;朝有光亮的地方走;早空地上点一堆火,可以保暖,可以赶走野兽,还可以帮助大人发现自己。)

六、安全训练营:

1、妈妈在超市选购东西时,你在旁边干什么?

2、你记住家里的电话号码了吗?

七、安全小童谣: 不小心,走失了。陌生人,不要讲,找到警察帮助你,讲明电话和地址,定会安全回家里。

八、布置作业:

1、当和父母走散后,在原地等很久父母都没有回来。我们应该怎么做:

⑴自己去找

⑵可求助附近的警察或者保安

⑶大声哭喊

2、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⑴在和父母外出时,自己独自走开

⑵在人比较多的情况时,可以自己先走,然后等爸爸妈妈

⑶和父母外出,在没有得到父母同意时,不要和陌生人走

3、明明一个人在楼下玩滑滑梯,一个叔叔走过来说要带他去买好吃的,这时他应该怎么做:

⑴跟着叔叔去买好吃的

⑵先问问叔叔是不是认识爸爸妈妈,认识的话,就跟着叔叔走

⑶不能跟着叔叔走,要先和爸爸妈妈确认

4、圆圆在游乐园和家人走散了,他应该怎么做:

⑴跟陌生人走

⑵找警察叔叔帮忙

⑶漫无目的,四处去找

5、新新和爸爸妈妈一起逛商场,她看见自己喜欢的玩具就独自跑开了,后来发现找不到爸爸妈妈了,此时:

⑴她应该怎么做:

⑵站在原地大声哭,希望爸爸妈妈能听见

⑶找商场的保安叔叔给爸爸妈妈打电话

⑷在商场里四处乱跑

哲学与人生第九课 篇6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疫情发生后,在国务院决策部署下,全国上下一盘棋,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无数专家学者、医务人员、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抗疫一线,为打赢这场防控阻击战而努力。在思政大课上,冯秀军教授提到,在支援武汉的医务人员中,90后、00后共计1.2万人,占整个支援队伍人数的近三分之一。他们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责任担当和价值,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已成长为国家的骄傲和希望,为他们点赞!作为一名辅导员,一名育人工作者,更应立足本岗,用行动诠释使命与担当。全力贯彻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守好疫情防控安全防线,为学生提供不竭的抗疫精神动力。

第九课 我们崇尚公平教案 篇7

目标: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意识。

标准: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要求:懂得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合作既能带来利益也产生负担,合作需要公平,公平互惠的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的发展,树立公平合作意识。课时安排:建议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活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第一课时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公平问题以及公平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系。

能力目标:对社会稳定、个人发展需要公平的理解能力,对公平与不公平现象的独立判断能力,对公平的社会性和相对性特征的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努力培养合理真切的社会公平感和对待社会生活中不公平现象的理智感。教学重点

重点在于关于公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懂得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个体发展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公平的相对性和如何理智地面对社会不公平现象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式导入

展示有关公平的名人名言和图片,直接由学生概括今天授课的主题——公平。

二、发散性授课

情景一:唐僧师徒一行到达西天后,如来准备论功行赏。

问题:

1、你认为如来怎样行赏才公平,你应该得到怎样程度的赏赐?

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可以让学生分别从唐僧师徒四人或唐朝皇帝或唐朝百姓或现代社会旁观者的角度来设想回答,通过这个问题要得出的结论是: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对公平的理解是不同的,从而推广到不同社会、不同阶层的人对公平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公平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公平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不同的时代公平有不同的具体规定,包含了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

2、请你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你认为什么是公平?

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可以有比较广的参与度,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他对公平的看法,最后可概括出一般情况下人们对公平的看法,也就是不同社会情况下公平的共性:社会上每个人(合法公民)都应当被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平等的、自由的,社会给予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每个人所拥有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换句话说就是承担应分担的责任,得到应得到的利益。

情景二:如来和观音商量了很久,但一直拿不定主意。他们想出了很多个提案,但最终都否决了。

问题:

1、为什么如来和观音会如此为难?

这个问题设置的目的是要告诉学生:公平其实多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2、如果按照他们的这些提案,会有怎样的后果?

这个问题是要让学生通过他们设想的后果了解到不公平的严重后果,有一种情感的认同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加评论,让学生自己用归谬法得出结论。

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么?结果如何?你有什么感想? 通过这个问题,我们把视线和思路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事例,谈不公平的现象对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破坏,让学生对不公平给社会稳定、个人发展可能造成的恶果有一定的认识,从反面了解认识公平的重要性,也是落实课标目标“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一部分。

情景三:最终,如来和观音终于定下了一个方案。

问题:

1、你对他们定下的这个方案有何感想?你觉得这个方案公平么?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再一次认识到只有相对的公平,没有绝对的公平,而且公平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公平的感受也是随着个人的发展而发展的。

2、请你续写后面的西游故事,并说明理由。

希望在这个续写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公平对个人发展、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从正面认识公平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落实课标目标“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

3、你能想出比他们的方案更合理更公平的办法么?

三、拓展性小结

探讨:公平与和谐大气的社会的关系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公平和个人发展、社会稳定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已经认识到社会稳定和发展不能没有公平,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就是不断追求社会公平理想的过程。而且,我们国家当前更是在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进程中提出了一个目标: “构建和谐大气的社会”,如果我们从社会学角度理解,和谐首先是公平与公正,2004年12月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组织研究的《2005年社会蓝皮书》认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应该是:扩大社会中间层,减少低收入和贫困群体,理顺收入分配秩序,严厉打击腐败和非法致富,加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把扩大就业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努力改善社会关系和劳动关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社会矛盾,建立一个更加幸福、公正、和谐、节约和充满活力的全面小康社会。可以说建设和谐社会寄托了世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也是几千年来炎黄子孙的梦想所系。那么,我们在构建和谐大气的社会的过程中,在处理社会稳定和发展与公平之间的关系中,哪些是做得比较好的,哪些是还有待改进,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现在社会中存在的某些不公平现象呢?

这个问题是希望学生能联系实际,联系热点,进一步思考公平与社会稳定发展的关系,树立公平意识,并能对不公平现象有一定的理智感,从而再次落实课标目标“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同时要注意的是,在讲这个问题时,应主要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的优越性,理解现阶段的社会公平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方面。另外,在讲这个问题时,还需补充关于构建和谐大气的社会的一些材料。

第二课时 维护社会公平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的重要意义。能力目标:进行公平互惠的社会合作的实践能力,关于公平问题的辨证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目标:增强积极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意识,自觉树立互惠公平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重点在于关于公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理解公平合作对于社会共同生活的重要性,理解公平合作意味着同时分担利益和负担,最重要的是树立公平互惠的合作意识。教学难点

关于公平合作意识和社会不公平问题。教学过程

一、行为实践导入 “是否公平大家谈”

判断下面的情况是否公平,并说明理由。

1、班上只能选一名“优秀班干部”,并且这次的名额关系到初三中考能否加分,经全班同学无记名投票后,万兵和李超得票数相等,最后班主任决定万兵当选,因为他的成绩好。

2、期终语文考试,章卫的试卷被老师少给了5分,可语文老师说凡是6分以下的误差一律不改。

3、班级公开竞选班长,刘大海和钱小龙是两位候选人,钱小龙竞选前许诺如果他当班长,就请全班同学吃饭,最终钱小龙以微弱优势当选。

4、一次初三年级篮球赛,裁判误判一球,初三1班的参赛人员要求改判,裁判没有理睬,初三1班篮球队拒绝继续比赛,篮球赛不欢而散。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希望大家更清楚的认识到公平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所谓的绝对公平的存在。理解公平,我们要善于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对待公平,我们更要有宽广的胸怀和理智的行为。为追求理想的公平,我们更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

二、小组合作讨论

(一)活动一:理智面对不公平

目的:通过这次的合作讨论,让学生知道面对不公平的现象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第一,用合法手段去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第二,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第三,同破坏公平的行为做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要求:

1、6人组成一个小组,推选1名组长和记录员。

2、请每位同学谈谈自己曾经遇到的不公平情形及当时的真实感受。记录员做好小组成员发言的书面记录。

3、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看法,一起讨论问题,遇到不公平情形时我们应该怎样做?记录员记录小组成员列举的对待不公平的方法和策略,尤其是大家共同认可的对策。

4、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推举1名代表在班上交流小组的主要观点。

5、由同学代表进行本次主题讨论的小结、点评。

引导:理智面对不公平现象,我们可以有很多对策,可以从法律援助的角度,可以从心理调节的角度,可以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等等;我们要积极消除不公平现象,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我们中学生需要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请大家设想一起,我们可以做哪些具体的事情?我们也可以把思索的范围再扩大一些,思考一下你生活的社区存在不公平的现象么?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

在这个活动的进行中,讨论重点放在第三个环节,交流重点放在第五个环节。这个活动是希望学生能结合知、情、意、行综合看待处理公平问题,自觉培养对待公平问题的理智感,并培养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在讲到伦理道德时,可穿插讲解道德价值观。

(二)活动

二、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尝试当一次政协委员,谈你对一个议案的想法以及对党的十六大报告的感想,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谈谈你是如何看待当今中国社会倡导的共同富裕与实际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材料:议案:萧灼基:特困补贴亟待提高 应开征高消费特别税

萧灼基委员(经济界委员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呼吁,“当前迫切需要提高农村贫困人员的补助标准”,建议从每人每年平均627元提高到1000元,并今后按照农村每人年均收入增长幅度相应增加补助金额,提高对特殊困难户的特殊补贴,特别是对长期伤病人员进行特殊关爱。

萧灼基委员提出要对一些高消费行为征收特别消费税,例如购置豪华住宅、名牌轿车、名贵消费品、化妆品、高档宴会、高档休闲娱乐以及饲养宠物等,“要根据具体情况征收特别消费税,作为扶贫扶困专项基金”。十六大报告:“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我国现行的收入分配方式:宪法规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目的:通过这次的合作讨论,让学生知道社会需要合作,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同时,我们需要自觉承担自己的责任,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要求:

1、6人组成一个小组,推选1名组长和记录员。

2、请每位同学谈谈自己对议案和报告的看法。记录员做好小组成员发言的书面记录。

3、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看法,一起讨论问题,如何看待当今中国社会倡导的共同富裕与实际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想法。记录员记录小组成员的建议,尤其是大家共同认可的想法和提议。

4、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推举1名代表在班上交流小组的主要观点。

5、由同学代表进行本次主题讨论的小结、点评。

这个活动,第一层次是要解决共同富裕、平均主义和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第二层次是要解决效率、公平与合作的关系,最后是要培养学生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自觉承担自己的责任。

三、模拟演练小结

班级要举行一次学农活动,在这次活动中要评比出最佳小组,请你为班级制定一套公平合作的评比制度。

参考资料

1、美国的贫富差距

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国内税务局等发表的调查报告披露,1989年以来10年间全国家庭净资产,包括住宅、其他不动产、股票、债券、汽车和银行存款等,其分配大体比例是:1%的最富家庭占37%,另外9%的富有家庭占31%,其余90%的家庭仅占32%;布鲁金斯研究所经济学家柏特里斯的研究发现,1995年美国最富有的5%的人收入是最贫困的5%的25倍,而1969年的差距为11.7倍。全国最富裕的20%的人口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49.7%,收入最低的20%人口的收入占总收入的3.6%。美国联合争取公平经济研究所日前公布的一项报告表明,从1990年到2000年11年间,美国企业总裁的工资增长幅度高达571%,而普通工人工资的增长水平只有37%,扣除10年来的通货膨胀幅度32%,工人实际平均工资增长无几。另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目前美国老板的平均薪水是一般工人平均薪水的531倍!据计算,如果工人的工资从1990年开始也像企业领导那样增长,今天工人的平均年薪就应该是120491美元,而不是目前可怜的24668美元。1990年,美国法定最低工资为每小时3.80美元,目前才提高到5.15美元,如果最低工资界限也以老板工资增长的速度那样上涨,今天工人的最低工资界限应该是每小时25.50美元。2000年,美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3110万人,贫困人口占人口比重11.3%。其中黑人贫困率22.1%,白人贫困率7.5%。

2、两会焦点问题比较 ①2004年:保护私有财产 去年修宪焦点

在去年的两会中,众多代表指出对私有财产提供宪法保护,有利于人们增强对私有财产的安全感,有利于充分调动人们创业的积极性,充分启动民间投资,使资本不外流,放手发展经济,保证就业,惠及长远。私有财产权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根基。通过修宪确立私有财产权,解决了市场经济中最敏感、最复杂的财产关系和产权制度问题,是顺应市场经济体制、顺应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可以充分调动劳动者、资本、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这些无疑都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相当水平之后,来自经济本身自然要求,也是维持经济继续积极发展的必要保障。我明显感觉到,在整个社会前进的过程中所必须平衡的公平和效率两方面因素中,政府和社会把对增长方面关注程度仍然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并为其创造了理论基础和宪法保障。

2005年:和谐社会压倒一切

在今年的两会中,和谐社会被视为重中之重的核心内容,而且其理论还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之中。和谐社会不是一个锦上添花的抽象理想,而是一个有着明确所指的现实战略构想。和谐的对立面是失衡,而严重的失衡就是断裂。但在中国目前情况下,和谐社会的最基本含义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一种大体均衡的利益格局。这就要求政府在调整工作重心的过程中,通过制定公共政策的时候做到效率和公平两方面兼顾,增长和稳定要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制约。而考虑怎样让不同的利益群体参与到制定过程中,表达出他们的意愿和思想,作为一个社会,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应该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依法行政能力。通过行政权力来维护公共权利,而不是侵犯公共权利。在本次两会中,代表委员们对于如何建立和谐社会,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提案、议案,政府也在政策面上做了很大的支持。

②2004年:给民营经济以平等的国民待遇

2004年两会期间,我们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在谈到非公有经济时说:要解决非公有制企业主的后顾之忧,就必须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的思想和舆论环境,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同时还要积极为中小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大开方便之门,从客观上消除歧视现象。

随着思想解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私营经济在几次修宪中逐渐得到承认。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表明我们将给民营经济以平等的国民待遇。宪法第十一条第二款“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2005年:权利与义务并举

第九课 实现我们的理想 篇8

1、我们的最高理想是什么?

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2、我们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国一百年的目标)

3、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A、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B、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C、在现阶段,我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也就是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4、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什么样的?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5、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6、21世纪头20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在21世纪的头20年,党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同绘小康蓝图,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小康),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建党一百年)7.为什么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①、我们已经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②、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 ③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 ④是构建和谐社会,使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要求。

7、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

①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 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④是缩小地区间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8、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什么样的?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9、列举反映艰苦奋斗精神的格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故事或典故:夸父追日、精卫填海、铁杵磨成针、大禹治水、卧薪尝胆

10、艰苦奋斗精神集中表现为什么?(创业精神)

11、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作用?(重要地位)

⑴艰苦奋斗精神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创业精神需要创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

⑵艰苦创业精神不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而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同在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

⑶无论什么时代,艰苦奋斗精神都被人们视为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德。⑷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12、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的表现是什么?

艰苦奋斗精神,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体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知难而进、自强不息、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等精神。13艰苦奋斗精神的意义: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几千年来,正是依靠这种精神才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艰苦奋斗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身上,继续发扬光大。第十课 选择希望人生

1、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理想高于现实却源于现实,理想的实现需要我们在现实中努力。

2、理想:是我们在学业成就、未来职业、道德人格甚至家庭生活方面追求的目标,代表着我们对生命的一种盼望,反映了我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人生,就是立足现实,不断追求各种具体理想的历程。P1263、理想的重要性:人生需要理想。理想是引导人生航船的方向;理想指向未来,表现为奋斗目标,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作用;理想能激励我们不断超越自己。

4、由于外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局限,理想和现实之间总会有些差距。

5、怎样才能实现理想?A、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B、要脚踏实地、全力以赴;C、要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D、要不屈不挠、坚持不懈;

6、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即为理想的实现打基础。在学习中感受到压力是正常的。

7、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

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过度的学习压力则会使焦虑不断增加,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学习没有压力,可能会使我们非常轻松,也有可能使我们失去动力,止步不前;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自觉适度加压,增强学习动力。

8、如何缓解学习压力?A、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我们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B、了解学习压力,学会正确对待压力,学会将压力化为动力。

9、导致考试焦虑的原因有哪些?A、面临的考试很重要,或者考试难度过大;B他人、自己的过高要求超过了个人的实际能力;

C、仅以考试的成绩来判断个人的价值

10、适度的焦虑体现了我们对考试积极认真的态度,但过度的考试焦虑,则会干扰我们的学习,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我们要克服过度的焦虑,从容对面对考试。

11、怎样才能从容面对考试?A、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B、要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

C、要增强自身实力。

12、我们的生活充满选择,选择越来越多,选择机会越来越多,选择面越来越大。对影响我们人生较大的人生岔路口和关键点,要认真对待和慎重选择。

13、选择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在作出人生选择之前,我们要弄清自己的真实需要,多方面收集信息,学会辨别、筛选信息;还要考虑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实现的可能性。

14、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选择。我们要有勇气自己做出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担负起责任。

15、为什么说21世纪对我们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哪些要求?

人类进入21世纪,知识门类激增,大量的边缘学科涌现,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信息化特征明显。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一个更注重开发人类自身的资源、潜力与价值的时代。所以说21世纪对我们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21世纪特别需要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天地。

具备团队精神,才能更好地施展个人才华,实现自身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创造力,形成文明和谐、团结高效的集体,推动社会进步。

16、为什么要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终身学习,能使我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能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能使我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还能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品质。终身学习既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7、终身学习要求我们怎样做?

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篇9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教学设计

独羊岗中学

申瑞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教学成就; 了解孔子及其他思想家、军事家的主张;启发学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意识反映存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孔子的教学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过程与方法

启发

比较归纳

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

孔子的政治思想、教学成就; 教学难点

流派纷呈的思想主张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设置悬念:

• 他生前,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是到处

碰壁,没有一位国君听他的。

他死后,许多后世帝王却对他推崇备至,致使他的墓地就达三千亩,荣耀加身。

他的弟子甘愿放弃升官做生意的机会,在他的墓旁结庐守孝,一守就是六年。

两千年后,他还在影响着中国,甚至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2004年9月,设置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教育奖,奖励那些为世界教育、文化做出突出贡献的政界要人和专家

(2)导入有关孔子的话题,并用多媒体呈现孔子像及简介 二讲授新课

要求学生自由发言,根据已获得的知识,阐述对孔子的感性认识

教师进行引导,回归对孔子的理性认识。

(1),让学生自由阅读导入框内容,从孔子“苛政猛于虎”的感叹中,体会孔子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痛恨,由此导入孔子的政治主张,使用多媒体导入“仁”的概念,有当时社会现实苛政对比感知仁的含义;爱民、体察民情、民意,同情人民疾苦。组织学生讨论,孔子的政治主张是否会被统治者认可。教师可以适当的提示孔子所处的时代特征:春秋战国大争霸 结论:孔子的主张没有人接受。他在当时是一个失败者。但是孔子却在教育事业上取得了相当的成就。由此导入孔子的教育理想。

(2)使用多媒体呈现《论语》有关内容,先让学生感知孔子的教育主张,然后回归当时的教育现实:学在官府。许多人被排除在教育的大门之外。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是怎样打破这种教育垄断的?

由学生自由总结:创办私校。孔子又是怎样对这些人进行教育的的?

引导学生通过课本的故事、《论语》的有关片段进行总结。比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关注方法、关注态度等

教师总结:2500年前的一位古人,他讲的有关教育的理论一直到现在还适用,不能不称其为伟大的教育家。

春秋战国的历史星空中,明星闪烁,导入诸子百家的主张(3)学生自己制表归纳总结

(4)教师提示有代表性的各派言论,由学生对号入座,加深理解(5)设置问题:我们不觉得奇怪吗,为什么诸子百家都生活在春秋战国?引导学生回忆春秋战国时期的特征。

军事:春秋战国争霸权

经济:新式农具推广,兴修水利工程。政治:各国变法

然后提问,百家为什么而争?为谁而争? 进而启发学生认识正是春秋战国时代的经济发展,政治改革,各阶级、个层次都想寻找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思想领域才发生一场大讨论,因此,一切思想意识的产生,都不是空穴来风,都和当时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有怎样的生活,就会产生相对应的思想意识。

教师提问;

1、跨越时空隧道,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孙膑相遇了,在讨论治理国家、对待战争等问题时,那些人之间会发生激烈的争论?他们有没有意见一致的时候呢? 引导学生在一次体会百家主张

2、他们的主张还有现实意义吗?

引导学生体会思想的博大精深,同时意识到他们各自的不足之处,实事求是的评价诸子百家。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1)摹画孔子、老子、韩非子、孙武的画像,看谁画得又快又像

上一篇:瞧我们一家子作文450字下一篇:八年级上物理教案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