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自主学习课题

2024-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地理自主学习课题(共8篇)

地理自主学习课题 篇1

(1)新闻联播与“地理”(2)山谷风的形成(3)(某地)公交线路现状与规划设计(4)“三圈环流模型”制作

(5)地球温室效应会不会导致海平面的持续上升

(6)(某地)旅游景点的开发(7)自然带与旅游特色

(8)城市功能分区(9)地域气候变化的“蝴蝶效应”

(10)调查家族人口的增长和迁移(11)月相变化观测

(12)读(某地)地图和照片研究(某地)的变化

(13)我的一日生活与自然资源(14)火山模型的制作

(15)利用GIS信息技术制作(某地)人口分布特征图

(16)(某地)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7)中华民族服饰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

地理自主学习课题 篇2

一、 选题宜小不宜大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 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内容特别丰富,这为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若所选课题过大、过空,不仅学生的时间、精力不够用,他们无从下手,而且教师难以指导,在学校现有的条件下也无法实施。因此,选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地理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以及他们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设计和分析地理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因素, 从中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某些小的地理问题或者方面来作为研究课题。这种小而具体的课题,便于操作,学生感觉在时间、精力和能力上都能够驾驭,易于获得成功,从而可以增强他们对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二、选题要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 选择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的课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高中地理新教材每一单元后的“问题研究”和每一节课后的“活动”就是最好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这些内容确立研究课题, 这样既可以达成教学目标,又能够完成研究性学习的任务。新教材每一单元后的“问题研究”设计了供学生参考的研究步骤, 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如, 第一单元后的问题研究———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以下思路展开研究收集资料,研究讨论,得出结论。

三、选题要体现地方特色

由于地理学科具有地域性的特点, 各地区都具有与其他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及经济结构, 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也不尽相同, 因而选题时要因地制宜。对于学生来说,来自身边的、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他们更加熟悉,也更感兴趣。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研究课题, 会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促使其积极地利用当地各方面有利的条件进行探究和学习, 这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此外,引导学生搜集、整理地方性的资料,会丰富乡土地理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四、选题宜与时事热点相结合

地理知识的丰富性使地理学科与其他众多学科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地理学科中有不少内容涉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有不少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使得许多时事热点可以从地理学的角度去分析、研究。如,让学生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欧债危机及叙利亚内乱等,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选择这样新颖的课题,学生非常感兴趣且容易接受,他们在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和撰写小论文的过程中,会加深对相关地理知识的理解,开阔视野,在潜移默化间提高政治素养和鉴别能力。

五、选题宜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地理自主学习课题 篇3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究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主体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中学生正处于一种特殊的心理阶段,反抗意识、破坏意识特强,如果教师不以情感去打动学生,引导学生,而老是采用高压手段,必然会使师生矛盾加剧,也不能体现素质教育提倡的人文精神。老师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心甘情愿地为学生付出一切,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学生自会热爱和尊敬老师,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这中间,老师是主体,不仅体现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鼓励和赞赏,更体现在课后改作业的一圈一点,你的一笑一怒、一次轻声的问候、一下柔和的抚摸,都可能改变你在学生中的印象,甚至影响他的一生。师生间保持正常的情感十分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师要用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的语言,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到积极紧张,又感到轻松愉快。同时,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步地过河,到让学生自己淌着石头过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三、探索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实践和课题实验的过程中我悟出了教学中不能为了合作学习而进行合作学习,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1.学习小组的组成要有一定的技巧

先将班级学生按个性特征、学习水平、性别差异等(四人一组)组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具体的职务如:“组织员”“记录员”“计时员”“检查员”“发言代表”等角色,这样就能全员参与,合作学习的效率也会提高。

2.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繁重,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合作学习应该宁少毋滥

每一次的合作学习教师都要精心安排,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小组展示时也要有明确的分工,避免小组合作成为优秀学生展示的舞台,学困生成为旁听的角色。如,我在文言文教学时,在疏通文义、翻译课文这个环节,小组合作是这样组织进行的:课前老师布置明确的目标任务,(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解释重点文言文字词,然后逐字逐句翻译,不懂的在书上圈点勾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在小组学习时重点交流自己不懂、不理解的内容,组内成员各负其责,准备展示的过程,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

另外,教师利用自习课或上课前十分钟参与其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方法,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提高活动的质量。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每一个学生在一种平等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在学习小组内学生成了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时也是活动的组织者,多个这样的主体小组组成的课堂是真正的自主性探究课堂。

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多元化的评价,使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可以激活课堂,使课堂高效是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实现的催化剂。

1.评价要注重主体

传统的教学评价一般只局限于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新课程要求对学生的评价要多元化,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整个学生的成长过程,要体现表现性评价,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还可采取生生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在此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给予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学会有效地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敢说、敢议、敢评,真正互动的高效课堂。

2.评价要以鼓励为主

善于用赞扬性的语言激励学生,是提高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手段。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实例,面对一个个不同特点的孩子,其评价也必须具体化、准确化。教师要用个性化的语言来代替简单的“对”“错”习惯用语。我们在选择表扬的语言时,要富有激励性,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如,“相信自己,你们一定能做好。”“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再试试。”这些鼓励性的话会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感到一种满足,一种驱动。这种带有鼓励性、欣赏性的评价易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给予鼓励时还要注意因人而异,评价也要各不相同。我们要赞誉、鞭策优秀生,肯定、鼓励中等生,宽容、激励后进生。

3.评价要抓住时机

学生有了点滴进步时,教师要及时鼓励评价,不吝啬语言,不担心学生会自满,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老师在关注我、关心我,让它成为一种不竭的动力。

总之,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有效地合作探究,对他们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激励才能实现新课程理念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

地理自主学习课题 篇4

牡丹区王浩屯中学地理教研组

当前,我们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地理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目的在于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自己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的地理课堂教学。

一、目前初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无所是事,不知所措。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另一种情况是在学生大家都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在这里的互动中,教师主宰了一切。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5、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合作小组是几个人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往往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只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却忽视了小组的组成——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忽略了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与其自身内在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学生自己的不同的个人因素,自己原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层次,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表达能力的不同层次等等,都决定了学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现。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学生会在合作学习中迷失自我。

二、整改和实施策略

1、增强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地理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地理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如在学习地球和地球仪时,可以引导小组合作制作地球仪,引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3、选择合作的时机

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小学自主学习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篇5

《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结题总结

小学课题组

201 年4月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现代社会是一个文化多元、复杂的社会,信息更新迅速,这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让学生掌握多种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因素,因为,一个人博学广闻,知识渊博,大多数都是靠自主学习得到的。只要学生获得了这种能力,就相当于获得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就能不断的更新观念,掌握更多的知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中提出:要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种背景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一些学校的课题组都将自主学习研究,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的一个重要的领域。以课堂为基点,以课堂学习生活化为途径,以自主学习心理研究为突破,在小学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完全“拿来”是不行的,我们认为:必须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本校特点的方法,才会更有利于我们的一线教学教育工作。在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是想通过教师恰当的引导,让学生不再过分地依赖教师“灌输”而是能自己逐步探求到新知,从而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让教育真正体现人本精神,凸显学生的自主化成长,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课题界定

自主学习:其实就是学生自我主动地获取知识。它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的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这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能使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问难,从而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探索精神。

自主学习能力: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具备这样的能力的人有很强的进取心和求知欲,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而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恰当的评价。

2、研究意义(价值)实践意义 :

(1)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的创新和应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和科技的进步,而这取决于教育发展水平和速度,取决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未来的文盲定义为“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学习的人”。面对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快速纷繁,“终身学习”已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教育口号,学会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2)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课程改革指出“让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一辈子负责,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学校更是引发学习的地方”。

(3)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旨在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减少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推广,深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更大的提高。理论价值:

践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说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贯彻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倡导、实施新的学习方式。我们开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是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重点研究怎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独立地获取知识,探求新知,达到学会、会学,以此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水平。

三、课题假设和研究目标

1、课题假设

通过我们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相关实践活动,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发掘学生的潜能,使他们逐步在学习交往中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进而能有意识地调整自我,培养和发展孩子们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品质,使其获得自主发展,学会自主学习。

2、研究目标

(1).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探索,制定各年级各阶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策略,构建不同的自主学习的模式,教学中做到有章可循,操作性强,但又不失灵活机动。

(2).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和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和实验,促使广大教师更新教学观,改变以往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由“讲解—接受”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变为引导和启发学生为主,激发学生的潜力,使之会学、乐学。促进学生发展,做真正的学习主人。

(4).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和实验,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提高学校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使学校与教师积累一定数量的论文、教学案例、心得体会、教学反思,并有多篇论文在省、市得奖或在教育杂志发表。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

主体性发展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活动,即主体活动,是个体自觉地与客体(活动对象)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人只有通过主体活动,才能对客观世界发生作用,才能主动地认识客观事实,并在这一过程中改进发展和完善人本身。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能被传播,但传播的知识只有在它被重新构造之后,即得到了解释并且与学习者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才在各种情况下变得可用。”仅仅是经过教师“讲”,学生是无法在实际情况下得到应用的。要让知识真正可用,学生不经过自身的思考、理解、实践和检测是无法达到的。在具体情境下主动实践过程中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来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这一过程是外部活动无法替代的。因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不能由外部决定,而要依靠个体对现实的世界作出自身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理解的过程。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调查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为使研究尽量地靠近目标,我们采用“讨论—行动—反馈—调整”,即边研究边行动,边反馈边改进,边实践边总结,边收集情报,边修改方案的做法。

(1)调查分析法。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2)文献研究法。针对调查中了解到的学生的学习现状,广泛收集和查阅有关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归类,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3)经验总结法:搜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对每一阶段、每一过程的实施情况作好记载,写出相应的总结材料,以点带面。然后把有用的材料集中起来进行总结、提炼。工作方案

1.科学管理,使得课题研究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断实践以科研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课堂为实验主阵地,使课题研究服务于学生,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2.以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间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课题组成员针对每次选取的一篇课文进行同课异构。大家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成长。课题组配合学校,推选课题组的优秀执教者,到学校会议室展示。

3.运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来完善。邀请一些专家来校指导这一课堂模式,并指导课题组如何开展研究;同时,小组成员走出去,学习他校经验,到他校开设研究课,来提升教学效益。

最后,借助论文撰写和参加教育教学竞赛来提升。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双主体、四环节、六步骤”教学模式 1.双主体

(1)教师的主导地位研究

(2)学生的主体地位研究

2.四环节

(1)在“学”的环节,注重兴趣的培养

(2)在“议”的环节,注重能力的培养

(3)在“讲”的环节,注重能力的提升

(4)在“练”的环节,注重能力的巩固

3.六步骤(1)导入新课,明确目标(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3)分组合作,共同释疑(4)学生讨论,教师点拨(5)巩固知识,当堂训练(6)延伸拓展 提升素养

我们课题组提出的“双主体、四环节、六步骤”教学模式经历了一个由模糊-清晰-定型的过程。

1、学习先进理念,提高思想认识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教师思想保守,不敢创新,对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模糊不清。通过研究我们认识到要科研兴教,就必须把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及先进的课改经验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我们课题组采用集中学习辅导、自学、外出听课等方式,学习先进的理念,弥补我们的不足。

2、立足课堂,打造高效课堂

第一环节 骨干教师引领(2012.7-2013.2)

我们课题组选

老师执教的五二班作为实验班级,我们通过集体备课、上展示课、评课等教学活动,发现教师讲课时间少、语言简练,学生学得很投入,很轻松,练习量加大,学习效果好。通过一学期的课题组共同努力,实验班级教学成绩取得了很大进步,在2012-2013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县教研室统一抽考全县五年级的成绩)取得了全镇第一名的成绩。比五一班在平均分、优秀率和及格率三个方面都有明显进步。(学生的具体分数在班级自主学习总结上)

表:

第二环节

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2013.3-2013.8)通过第一环节的研究,课题组成员不断总结经验,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本班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措施优化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取得了显著效果。在2012-2013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中,我们课题组的 校长,带领全校教师在全镇学校评比中荣获第一名。

第三环节(2013.9-2014.5)推广展示阶段

通过集体备课上展示课在全校及全镇展示成果,把经验在全镇推广,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市县级优质课及撰写论文活动。

提炼加工 形成模式

通过我们不断的研究,对课堂教学分析、提炼和加工,总结出了“双主体、四环节、六步骤”教学模式.七、课题成果的分析与讨论

通过二年的研究和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初步确立,并将逐步完善。教师通过研究,使全校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学习方式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了他们素质的全面提高。实践表明:《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研究过程是一个双赢的过程。(1)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围绕课题方案,就课堂教学的理念与实际操作情况、教学效果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确立了以生为本、以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各级各类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老师在2011-2012学教育教学工作中,被评为先进个人。

老师在2012-2013学教育教学工作中,被评为先进个人。

2012年 老师参加教师基本功比赛。2014年3月 老师参加县级优质课并获奖。2014年4月 老师参加市级优质课。

(2)提升了教师的科研水平。课题组的老师在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养成了善于反思、乐于总结的好习惯,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科研水平。

课题组的 教师撰写的论文在 上发表。

(3)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主动性更强,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学习质量飞速提升,实验班的学生学习质量优于其他普通班的学生,这真正体现了科研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4)推动了我校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开展本课题研究,促进了课题组成员尽快掌握新课程理念,积极反思传统教学行为,认真实践新课程标准。带动了全校教师主动适用新课程改革要求,加强学习,大胆实践创新,大力推动了我镇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通过两年的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1)课题管理不到位,教师精力投入不足。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课题研究的精力投入不足,课题组的管理和督促还不够全面、到位。(2)过程研究材料的总结、整理不够及时。

每年的研究活动开展得很丰富,形式也多样化,但整理不及时,收集的面也不广,所以过程性的研究资料相对不足。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题总结 篇6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应以“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教会学生确立自主目标;获得自学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目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 自主参与”的能力呢?笔者以为,要在以下四方面落实:彻底改变“师主”的课堂教学机制;建立自主学习的评价;在教学设计中落实“学生自主参与”的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精心组织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

经过了一年多的系统观察和实验研究,课题组完成了课题实验中的各项任务,达到了 预期的实验效果。下面就课题实验的基本情况作综合报告。

A、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

课题提出的背景:传统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与文本发生意义关系,学生处 于一种被动接受状态,机械性的理解接受。这种做法,与教育发展趋势相悖,这已成为非常 严峻的现实摆在我们学科教育工作者的面前。那就是如何针对具体问题,根据当今信息时代 对人才的要求,改革传统阅读教学模式,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长期以来,教师偏重于“满 堂灌”教学,“保姆式”教学,总是搀扶着学生“摘果子”,随着近年来的课堂教学改革,培 养学生自主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 主人?我们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真正做到“导学”“互动”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放 在首位,让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文本发生直接的,有意义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兴趣出发,把学生置于一个兴味盎然的气氛中。由此,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 教学中勇于改革,就能够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路子来。

主要研究内容:坚持教学不再只是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要教学生学会求知,使之成为 发现问题的探索者,知识信息的反馈者,学习目标的实现者和成功者。以数学课堂教学为扩 散点,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的心 得体会。

目标、意义:防止学生的自主学习浮于表面,在教与学中,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这一观念,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必要 性和有效性。教师把握自主学习的时机,加强自主学习的指导和监控,使自主学习成为一种 有效的课堂学习方法。

一、课堂教学现状及原因简析

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学习自主性的缺失往往是从基础教育开始的。自主参与落实得 不尽人意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基础教育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束缚

素质教育在学校轰轰烈烈地喊了多年,但不可否认,现阶段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试 教育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教师未能从旧观念中摆脱出来

应该承认,当今教坛上,还有不少教师在潜意识中仍存在“教学教学,我教你学”、“传道授业”、“师道尊严”这些狭隘的传统观念。其主要表现是: 教学目标是片面的—— 片面追求分数,而忽视素质发展的多元建构; 教学过程是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由媒 体到学生,而忽视了课堂教学还需要由学生对教师的反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学任 务是单一的——单纯传授知识,狭隘地诠释能力,就算是一些被炒得很热的“学习能力”,其本质上也无非是训练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唯手熟尔”;

3、老师未摸索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门道、掌握适当的方寸现在,许多教师都希望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取得平衡,力求在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同时,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培养。于是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尝试,希望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在缺乏具体指导和系统、有效方法的情况下,往往收效甚微:讲少了,既怕被批为放羊式,又怕学生不懂,应付不了考试;讲多了,则被告知“方法陈旧”、“满堂灌”,不能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初衷。可以说,许多老师都无法掌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尺度,总是感到有心无力、事倍功半。

二、课堂教学的实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

新课程标准实施至今,大部分教师都知道教学过程不再单纯是关注知识与技能、关注学习成绩;而应关注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统一的人的发 展。当前,在现实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应如何将新课程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 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动呢?下面谈谈笔者个人的一些看法。

㈠对“课堂教学的实质”应该有新的认识

课堂教学,“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最基本的形式”,是所有的教学活动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场所,也是不同时代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美国教育学家彼得克来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参与是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最基本的保证条件,也是高效率课堂教学的前提。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参与,且是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参与。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㈡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自主性学习,是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构建,体悟科学方法,而不 是单纯记忆、复制知识的过程。要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方法,“集 中体现在学生个体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我调 控学习过程,自主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结果,从而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

三、“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施

㈠彻底改变“师主”的课堂教学机制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有两种现象比较突出:一是学生整堂课都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忙 碌”,交流、汇报、表演、操作、检查,忙个不停,却很难看到学生静静地进行个体思考,“师主”迹象明显;二是有的课堂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在没有充 分引导、创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学啥就学啥”,“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来交流学习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其结果是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任之自流。对此,许多教师在课 堂教学实践中都感到无所适从。实践证明,只有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才能有效的转变学生 的学习方式,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扮演一种全新的角色——设计者、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 和学习的伙伴。

1、以目标指导预习

课前预习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准备。搞好课前预习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而且有 利于自学能力,尤其是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讲新课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目的和任 务,并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以语文阅读课为例:⑴初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和思路;⑵能 借助字典,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为学习新课文扫清障碍;⑶找出本课的 重点、难点,挑出不理解的地方,准备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来解决。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就抓住了听课的主动权,才能抓住听课重点、难点、疑点,轻松掌握所学的新课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2、落实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 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这种目标结构中,小组 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改变了单纯的“输——赢”关系,极大地消除了对于竞争失败的恐惧,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为他们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动力。

㈡建立自主学习的评价

生本教育观认为: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他们都具有个别的、有潜在价值的 思维个性,都存在着经过自主努力达到掌握的学习潜能,在今天的学习生活中蕴藏着日后走 向发展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以往以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的片面、单一的 做法,坚持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

1、既关注结果,也重视过程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论也发生了变化,知识已被视为一个过程,而不是单指结 果。只有关注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使学生形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 传统的评价中,往往只关注教学活动的结果,而对活动过程很少关注。例如,在课堂提问中,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如何获得答案,却无任何要求,实际上是把学生获得 答案的推理过程、思考性质等对学生发展而言至关重要的东西都被摈弃于评价的视野之外。这种做法会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而且会限制学生对思维乐趣的深刻体验,进而 抑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时,这种做法也使得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失去了一 个良好的依据。

2、既关注知识,也重视方法

叶圣陶认为:“教是为了不教”。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德国莱因兰——法尔茨州教育部提出“学生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此新课程中提出关注“过程与方法”,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从单纯地关注知识的传授转向关注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科学习方法本身就是一个大系统,老师要善于结合日常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细水长流地加以评价引导;通过教师评价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习以为惯,使之 成为一种学习习惯。

3、既关注能力,也重视情感

新课程将学生的感受纳入课程评价的范围,这其中包含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评价要向情感目标延伸,即关注学生的状态、反应,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局面中走出来,在学习中焕发新的生命。每一个赏识的目光、每一句鼓 励的语言,都是师生情感沟通的催化剂,将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教师要使学生有一个良 好的学习气氛、良好的学习心境,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4、既关注终结评价,也重视形成评价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目的在 于区分学生的优劣程度,并以分等鉴定为标志;在终结性评价中,教师是考官,目的是为了 选拔和甄别,师生难以交流,看到的只是学习结果。而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 观察、学生自评、互评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等进行的 持续性评价。它是在一种开放、宽松和非正式的氛围中进行的,评价结果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价或评分等形式来体现。如一个学生的朗读情况我们就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这个学 生每次朗读后,老师、同学都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一段时间后,老师采 用文字描述的方式对该学生的朗读能力做出评价。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增强其自信心;帮 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关注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化发 展和可持续发展,才能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的做法。

㈢在教学设计中落实“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

“学科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一项内容。什么是学科教学设计?周庆元同志认 为:“学科教学设计就是学科教师根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学科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 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于学科教学的整体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 及其有关层面所作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而“学科课堂教学设计”则偏重于学科课 每一课时的课堂教学策划。

1、吃透教材,找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生长点” 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必须有透彻的理解,这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我们要了解学科知识 内在的规律和系统的知识结构,明了课本上体现出来的知识点及发展变化,且形成一套可操 作的、能让学生迅速建立这种知识体系的运作策略;除此之外,了解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结合点,即问题情境。许多教师只会教教材而不会用教材教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找 不到生长点。一个教师如果只会教,甚至只会按课本顺序讲一遍课本内容,举一些课本和教 参上的例子,而不会结合学生的实际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不会设计一些问题情境引发 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就不会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就没有了交流、互动,课程的动态生成就成为一句空话。可以说:教师课前的准备越充分,学生的学习效果 就

2、目标制订、练习设计要留有余地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踩西瓜皮— —滑到哪,算到哪”。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能恰当处理意外问题,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备课 环节,体现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它要求教师从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选择、组合教学方法,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3、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处于被动的“静听” 状态,他们几乎没有活动的余地和自己的经验,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师生问答的环节里,学生 基本是被动地接受,所以老师们要努力改变这种状态。要知道,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 性的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 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笔者近几年 来听了相当数量的学科课,发现比较成功的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充分,参与率高、参与度深、参与面广。因此,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就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 与空间,在实施时保证学生在课堂内独立思考、自主有效活动的时间不少于课时的三分之二,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讨论、评价。

㈣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精心组织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用某一个特级教师的教学设计在自己的班 里上课,可是效果迥然不同,感觉完全变了味。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对于教师来说,光有 教学设计还不够,成功有效地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精心组织的。

四、效果与存在问题 ㈠效果

1、初见活泼的、开放性的课堂

开展研究以来,教师通过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 开展,形成气氛轻松活跃、师生互动、平等参与、自主开放、凸显个性的生动课堂,学生的 学习更加主动了,兴趣更高了,参与意识很强,学习方式也更加多样了,学生的课堂教学更 加有效。

2、学生自信心增强,自主参与学习

如果有人问我们:“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学生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我们可以一口气 回答:“学生的胆子大了,变得自信了,敢提问题了,而且问题特别多;课堂上,他们显得 特别活跃,好像眼睛特别亮;学生变得聪明又能干,有了课前预习和学习资源包,他们有备 而来,总是能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地讨论问题,大胆地进行质疑;过去上课,学生主要是听,现在,学生要想、要动、要做……”可以说,学生的生存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 “配角”,而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喜欢学习,喜欢讨论,喜欢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课堂上呈现的不是“教”而是“学”的课堂场景,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教互 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

3、促进教师的发展 所谓“教学相长”,科研课题的开展,不仅学生有了可喜的变化也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们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课前:重视教学设计,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往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备课、上网、去 图书馆、到所有能寻找到资料的地方。

课堂上:教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 的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教师不再高高在上,经常有对学生真诚的赞赏;在注重预先设计 的同时,更注重把握课上生成的知识,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抓住契机引导、拓展。

课后:及时地进行课后反思,不断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

㈡存在问题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如部分学科老师都要担任班主任,周 课时排得很满,平时零碎的杂务使得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查阅资料;大班额与学生自主式教学 之间存在矛盾;应试教育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五、结语

地理自主学习课题 篇7

19世纪以来, 人的自主发展和终生学习能力是中外教育家倡导的教育理念, 也是我国21世纪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法国南希大学教授Henri Holec指出, “自主学习”即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 是学习者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 具体来说, 即学习者“确定学习目标、内容、材料和方法, 确定学习时间、地点和进度以及对学习进行评估的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即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其关键在于面对学习任务时, 学生如何分析、判断、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和自我调整。其管理过程中体现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决定其学习活动的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克拉申 (Stephen Krashen) 认为, 外语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 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 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 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 是为“习得”。克拉申的监控假说认为, 通过“习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 能够轻松流利地使用该语言进行交流;第二语言“二元学习方式论” (Keith Johnson, 2001) 则认为, 对于一种语言的学习, “学得”和“习得”都是有效的学习方式, 二者交替出现, 相辅相成。

初中学生, 仍处稚气懵懂之期。笔者二十余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证明, 对于十二三岁的少年, 英语教学要从起始年级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要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 尤需营造英语“习得”氛围。在教学过程中,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 导学要浅显、明确、易操作, 换言之, 英语学习每天做什么 (怎么入门、学些什么、用什么方法学、学多长时间、练什么) 要具体为项目清楚的“学案”。因此, 在课题实验1班实际教学过程中, 笔者以“学案”为基础支撑, 注重引导学生获得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三年中始终坚持遵循“两读四一”模式习得英语。“两读四一”之“两读”, 指英语学习应每天包含朗读和阅读活动, 笔者在所教实验班提倡学生每天大声朗读英语不少于30分钟 (早读或晚读, 或者早读加晚读, 每天阅读至少两篇英语文章。“四一”指“一看一听一说一写”, 通过日常“看英语电影”“听英语新闻 (或者歌曲) ”“日常交际说英语”“生活感悟英语写”方式增添英语学习趣味性, 提升英语学习成功体验, 以此提高英语学习动力。“学案”, 如前所述, 即英语教材“单元学案”, 包含课内每单元英语学习重点、难点和考点, 学生以“单元学案”为导航和指针, 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看得见”, 英语课内学习“有路可循”, 既符合初中学生心理特点, 又有助于培养初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 更有助于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课题实验第一阶段 (初中第一学年) , 完成问卷调查、学生英语学业基础摸底分析后, 笔者认为, 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不能急功近利, “为能力而能力”, 更不能为分数而教学, 首先应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习得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应围绕教材、教法、学法指导、课堂活动、课外英语相关实践等展开系列教学双边活动, 通过教学活动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让学生感受“习得”英语成就感, 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力, 进而逐步探索通过相关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模式。

二、阶段性实施步骤

课题实验第二阶段 (初中第二学年) , 随着课题实验主旨和“两读四一”模式的逐渐明晰, 笔者在教学过程加大了教法、学法和教材整合力度:加强学法指导, 继续推行“学案”导学;放手自学, 强化“两读四一”英语自主学习模式;整合教材, 通过课堂内外活动和师生平常交往提炼编制教材, 施行“快乐学英语”、“用英语做事”、“生活即学习”, 使学生的学习观念得到更新, 使英语“习得”方式在学生心里落地生根。

课题实验第三阶段 (初中第三学年) , 学生英语“习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不断得到强化, 逐步成为英语学习实践的主人。在实验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逐渐明白, “英语自主学习”即“英语自主学习主动自我管理”。所谓“英语自主学习主动自我管理”, 就是面对英语学习任务, 主动依照“分析学习任务, 确定学习目标, 制订学习计划, 实施学习计划, 评估阶段效果, 调整学习计划”这一标准路径做出反应。主动学习, 学生有路可循, 并有诸多成功体验。同时, 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对于学生其它学科学习产生了预料不到的辐射作用, 此为后话。

三年来, 实验教师尝试超越传统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教法, 挣脱教材桎梏, 引入模仿、赏析、讨论、质疑、辩论、看 (英语原版电影) 、听 (英语广播新闻) 、读 (地道英语美文) 、唱 (英语原声歌曲) 、演 (英语话剧、小品、舞蹈等) 、写 (英语观后感、日记等) 等多种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 大胆整合现用教材, 大量补充课外原汁原味的音像和文本语言材料, 通过“积极看、主动听、敢于说、广泛读、随心写、快乐学” (英语) 的方式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淡化考试成绩, 强化主动学习成就感, 英语“习得”方法大大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能力, “两读四一”模式成为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经过实验教师的不懈努力, 课题实验取得辉煌成果:

1.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

2. 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困生取得巨大进步

3. 实验1班“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出众

4. 实验班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成绩突破海南中学1991年以来纪录。 (图表略)

2010年至2012年, 实验班所在年级共42人次入选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决赛, 一等奖 (含每年的第一名) 获得者全部出自实验班, 共25人次。非实验班先后仅有4人次闯入决赛, 分获二等奖2人次, 三等奖2人次。

5. 实验班学生英语阅读主动性强、阅读量大、阅读面广 (列表略)

实验1班学生2011年寒假英语阅读共计4863篇 (页) , 平均每人阅读91.75篇。

6. 实验1班教师编撰三年“学案”结集成册 (200余页)

7. 实验班教师撰写课题实验报告双双荣获文科类一等奖

8. 实验班学生“生活体验随心写”优秀英语习作结集成册 (200余页)

四、结语

如前所述, “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 具体表现为学习者“确定学习目标、内容、材料和方法, 确定学习时间、地点和进度, 以及对学习进行评估的能力”。获得自主学习能力意味着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自主、独立、主动, 不仅通过终结性评价 (学业成绩) 得到反映, 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质疑问难, 主动地解疑, 主动地变异思维”, 能更好地跨越教师的“导”, “不待教而学, 先于教而探知甚至教一而懂百”。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能力 篇8

关键词:自主学习;转变观念;激发兴趣

新课程强调:现在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要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那么,什么叫自主学习呢?所谓自主学习,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经过积极主动的认识活动或合作学习,获得主动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所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学生的主体性的发展,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自主学习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还能使学生的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下面我就结合十几年地理教学的实践,谈谈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能力。

一、教师转变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能力

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我们需要做的是转变观念,相信学生能自主学习地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更为强烈。但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我们教师总是不能相信学生,总是不自觉地压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之许多学生缺乏勇气,盲从我们,心甘情愿地失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权利。作为教师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我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小实验:在教地势的三级阶梯时,我先没有讲述,而是让学生先看书,接着让学生照着书上的描述画一个三级阶梯的示意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自主动手能力也很强,没用多少时间,三级阶梯的示意图就画好了,而且还比较准确。这个实验说明:我们地理教师只要转变观念,相信学生有一定的自主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会不断增强的。

二、地理课上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能力

赞可夫曾说过一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那就是:“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其高效作用。”的确如此,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恰如其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自主学习地理的愿望。例如在讲巴西的人种时,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展示2006年德国“世界杯”巴西足球队的全体球员的合影。让学生回答,巴西足球队的24名队员在人种上有什么特点?一些学生,特别是男生对足球感兴趣,看了这个情境后马上就来了兴趣,相互讨论,带动其他同学一起分析这个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分析。由此可见,创设情境确实能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除了创设情境能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地理的愿望外,激发兴趣也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主学习地理的愿望。“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我在教学中曾经进行过抽样调查,问学生喜欢上什么课。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体育课。很少有学生选择地理课。每逢上体育课时,学生们便活蹦乱跳、情绪高涨。而地理课,便表现得无精打采,更不用说进行自主学习了。之所以如此,原因是没有激发出他们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要使学生能在地理课上自主学习,就需要教师多创造条件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那么,如何创造条件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我看要做到以下两点。

1.充分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工具。电化教学是集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为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可以化动为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未知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逐渐培养其自主学习地理的能力。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种电化教学的图、声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能力得到增强。

2.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演示。有些教师将一切课堂活动都自己搞,认为这样做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殊不知如此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之效。学生只有自己动手动脑、积极参与,才能产生兴趣,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境界。例如我在讲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就要求学生先照着地图把中国行政区划用图画下来,然后再把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剪下来,最后再让学生把剪下来的省级行政区图拼好。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兴趣增加了,自主学习地理的意识也增强了。

上一篇:初三政治教学下一篇:香蕉园包工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