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强县计划(精选8篇)
一、大力推进新上项目建设,努力扩张工业经济总量 当前和今后几年的时段,仍然是我们大搞新上项目的良好时期。新的一年,我们仍然要抢抓这一战略机遇期,大力推进新上项目建设,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扩张速度,为未来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经汇集各方面考察、论证情况,我们筛选出了13个新上项目,其中投资1千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9个,投资1千万元以下的一般小型项目4个。年内确保建成3个重点项目,力争另外6个重点项目也能开工建成。确保建成的3个重点项目是:(1)化工厂1万吨氧化铝生产线。总投资1200万元,由化工厂与长南大学合作开发。通过回收含铬铝泥生产氧化铝,预计年销售额1500万元,利税总额300万元。计划2005年7月建成,目前已开展了设备订货工作。(2)1000吨“大成新工艺”白酒规模化生产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预计年销售额5800万元,利税总额1500万元。今年6月份可投入市场。(3)3万吨中药材加工生产线。是2004年续建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由药业公司在工业园区建设。主要进行中药材粗加工。预计年产值3600万元,实现利税800万元,安排就业240人。部分设备已购置,今年上半年全部投产。此外要力争开工建设以下6个新上重点项目:一是投资3000万元的2万吨菊芋加工项目,已与糖业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二是由粮油公司与油脂总公司合作的投资1500万元的2万吨高烹油项目;三是复肥公司投资1200万元的10万吨有机无机复合肥项目,四是果汁公司投资2400万元的1万吨浓缩果汁扩建项目;五是投资3000万元的3000吨洋芋全粉加工项目;六是兰信公司投资2000万元的年产20万吨煤矿开发项目。确定的4个一般项目:一是投资250万元的3000吨低铬铸铁生产线,二是文教纸制品厂投资200万元的5000吨防近视纸生产线,三是江苏客商投资250万元的5000吨方便面生产线,四是化工公司投资150万元的300吨铬黑生产线。
二、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整体服务功能 一是做好相关行业配套规划的编制和建设工作。依据园区总体规划,分别由交通、电力、广电、电信、林业、水利、城建等部门负责完成园区道路、供电、电视、通讯、绿化节水、给排水、供暖等专业规划编制工作,并提出近期实施意见,年内,启动以下基础工程建设:⑴以六东路改造和河路延伸拓宽及补修为主的园区道路建设、以园区入口处和化工小区标志建筑为主的景观建设。⑵在主干线路进入园区的基础上,统一布局园区电力线路,争取宽带网、闭路电视网络覆盖园区。⑶将园区作为全县植树造林重点区域,由县上统一组织,向全县各单位分解任务,全面开展园区生态林和隔离带林网建设。⑷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在绿化带和机关农场选择2—3个示范点,以滴灌、渗灌为主要形式,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工作计划范文《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的思路和打算工作计划》。⑸积极拓宽思路,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交通储运等条件,不断增强服务能力。二是强化宣传推介,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媒介,向外地客商和企业宣传工业园区的优势和优惠政策,把园区的吸引力、聚集力变成招商引资的现实力量。争取园区进入省级工业示范园区行列,以更多地得到上级政府和部门的关注与支持,为园区加快发展创造条件。三是积极引导骨干企业向园区聚集。努力争取省、市大项目进驻园区,积极引进和组建主业突出、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企业集团,着力形成规模优势和效益,进一步加大外来项目对园区建设的支撑力度,不断壮大园区实力。四是强化园区管理服务。加强园区管理机构,修定完善园区建设管理制度和投资优惠政策,切实落实园区管理措施和激励政策,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新上项目建设 企业发展和竞争的事实证明,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招商引资是我们开展新项目建设的主要途径。因此,必须把招商引资摆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重要位置,投入更大的力量,采取有力的措施来抓。(1)由县上领导带头,相关部门、乡镇、企业参加,动员尽可能多的力量,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要按照已定项目,分配领导力量和工作责任,分头开展招商引资。(2)要强调招商引资工作的针对性。不论是党政领导、部门负责人和企业,到外地招商要有明确的项目和目标,尽量杜绝漫无目的的考察招商,以提高招商引资的效率。(3)强化招商引资的考核奖惩。明确奖惩措施,及时表彰奖励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更加广泛地调动各级干部参与招商引资的积极性。(4)继续抓好营造发展环境工作,对重点项目坚持“一站式”办公服务,并指定专人协调处理项目建设中的问题。
四、推进企业经营体制建设,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1)以化工厂和化工公司为主,组建化工集团,实施集团化经营。目的有二:一是促进老厂的搬迁改造,尽快扩张生产规模;二是为企业上市做好准备,及早着手化工集团上市工作,争取更大的融资能力,并提升企业档次。(2)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经营机制,建立健全更加适应市场竞争的运行、管理机制,提高运行质量。(3)健全完善企业党、团、工、妇、职等各类群团组织,理顺他们与企业内部的关系,发挥好各自的职能作用,维护职工利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初夏时节,笔者走访曲沃的众多工业园,深切感受到了实干的热情、开发的热度、发展的热力——今年前4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2.1亿元,同比增长13%,完成工业增加值22.8亿元,同比增长21.9%,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长。
曲沃县,工业强县之势成为推动临汾市转型跨越的“新一极”。县委副书记、县长郭惠勇说:“经济跨越在工业、曲沃富强靠工业。我们始终坚持‘工业强县’这一根本,大力实施五大园区建设突破工程,重点推进涉及19个大项目的“百亿工程”建设。用行动验证思想,打造曲沃的明天和未来。”
提质扩容崛起的理性选择
曲沃人的干劲,从未像今天这样足。
笔者在工业园区采访,企业老板对郭县长的工作作风无不称道,说他一年有3/2的时间都在车间、企业、工地、田间现场办公,拍板解决问题。
该县千万吨级优特钢循环工业园区,钢铁产量仅次于山西省的太钢,销往广东、贵州、西安等地的螺纹盘卷、棒材、带钢,焊管等产品,每天从这里运出,一年高达700多万吨。
该园区始建于2003年,规划总面积28平方公里,现有立恒、中宇、通才等31户企业入驻。目前,初步形成了以冶金产业为主导,以焦化、建材、轻工、装备制造等为配套的产业集群,具备了年产700万吨生铁、800万吨粗钢、700万吨轧材、240万吨焦化、450万吨建材和50万吨铸造的生产能力。园区2006年被确定为山西首批示范工业园区,去年又被确定为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是全省冶金产业振兴规划建设的五大钢铁基地之一,也是为数不多的产值过百亿的工业园区。
一个产业的起步期,也是其最脆弱的时候一一资金不足,经验不足,信心不足,一点点挫折,往往就能造成致命的打击。
曾几何时,通才、立恒、中宇公司加起来年钢铁产量也不足200万吨。2009年,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和经营不善等原因,中宇钢铁公司全面停产,负债达56亿元,几千余农民工失业。省、市、县有关部门及领导起初思路是让国企兼并,曾先后与首钢、太钢、中钢等企业谈判,效果并不理想。
中宇的停产,使当时比较好的曲沃经济形式走了下坡路,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2011年5月,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组成。市委、市政府给他们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尽快让中宇复产。
经信局局长张翔说:“四大班子领导合力,尤其是郭县长、政协薛主席、人大祁副主任数十次一块上太原、跑北京多方谈判,积极寻求复产办法,最后敲定由园区的立恒公司托管兼并。9月县政府与立恒签署合作协议。立恒接管后,投资7个亿,11月份点火生产。第二年已实现‘满负荷’,当年增加工业产值60个亿。”
产业集聚促进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产业从粗放、低端向精优转型,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2011年,该县投资100个亿上了18个大项目,着力培育了一大批新的经济增长点,通才1860立方高炉、150万吨双高线和立恒300万吨焦化一期等重点项目快速推进,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尤其是中宇钢铁公司重组以后,不仅实现了全面复产、满负荷生产,而且新上的150万吨双高线和煤气综合利用等项目全部竣工投产,企业的形象、实力、效益实现大幅提升,曲沃在建设“全省千万吨钢铁基地”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关键的一步。
加紧物流体系建设,与广东物资集团的贸易合作,组建园区物流贸易公司,推进立恒大道至大运路、立恒大道至高速路、曲郑路北进至郑村、通才公司至郭义线等园区物流骨干道路和立恒、通才铁路专用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既能满足园区企业发展需要,又能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相关产业发展的大型物流集散中心,实现园区物流吞吐量达到6000万吨的能力,彻底解决园区物流瓶颈问题。
千万吨级优特钢循环工业园区的建设,已成为曲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五大园区强县的强力支点
钢铁市场“一打喷嚏”,全县经济就“感冒”,这曾经是曲沃县经济状况的写照。为破解“一钢独大”的困局,曲沃县近几年抓住国内各行业重新洗牌的机遇,吸引高端企业在当地进行战略布局,以大项目建设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明眼人不难看出,曲沃县五大工业园区建设的下棋落子,均在市委、市政府率先转型全力跨越的谋篇布局之中。
改变“一钢独大”的现状,但并不放弃钢铁产业的优势。
工业强县工程深入推进,新型工业经营体系日臻完善,实施中的千万吨级钢铁工业园区、马庄装备制造园区、山西国际陆港曲沃项目园区、华电曲沃煤电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紫金山黄金产业园区等五大工业园区建设,分阶段、分步骤、分层次地加以推进,形成持续建设、梯次壮大、多元支撑的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现代工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经信局局长张翔说:“我们承担的重点项目有12项,总投资100.1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55.6亿元。”
中小企业局局长程云龙说:“我单位承担7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3.4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8亿元。”
加快发展引领型园区,着力打造经济航母。扭住建设千万吨钢铁基地这一目标不放松,实施“百亿投资”建设工程,继续壮大生产规模,推进立恒公司和新中宇公司2座1860立方高炉、300万吨焦化二期以及通才公司第二座1860立方高炉、120吨转炉、轧钢生产线改造等项目建设,力争钢产能突破1000万吨的水平。
加快建设拓展型园区,着力塑造转型旗舰。继续推进马庄装备制造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规范园区管理,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扶持长林环保、盛格特太阳能等企业满负荷生产和项目扩张,加快方圆塑业年产1万吨燃气管道生产线改造和亚华制盖年产13亿只瓶盖、盛通建材年产1.2亿块煤矸石烧结砖等项目建设。
鼓励引导县域企业拿出资本运作的大手笔、“攀龙附凤”的大气魄,主动融入大企业、大集团,用“借壳上市、借脑发展”的全新理念,壮大发展实力。今年,重点支持三星铸造公司依托现有基础,加紧与广州曲通管道、北京好利阀门等国内资金雄厚、工艺先进的大型企业合作,推进总投资10亿元、年产30万吨精密铸件项目建设,年内完成基础设施配套和部分标准化厂房建设,在城区大运路以西逐步整合恒通铸造等相关铸造企业资源,建设以生产离心铸管、汽车铸件等产品为主的精密铸造产业园区。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把两大园区打造成为该县经济发展的新型增长极。
加快培育潜力型园区,着力形成后发优势。积极创造条件,推动依托曲沃区位优势和黄金煤炭资源、着眼长远发展而筹建的山西国际陆港曲沃项目园区、华电曲沃煤电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紫金山黄金产业开发园区这三大园区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蓄足后劲。
在紫金山黄金产业开发园区建设上,支持帮助山东招金公司尽快取得探矿权等手续,加快推进矿区道路改造、35千伏供电线路、水资源保护利用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全力促使其早日启动建设矿石处理及精炼等相关设施,尽快形成生产能力。
在山西国际陆港曲沃项目园区建设上,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加快南北方向入园主干道路工程建设,结合“两区”共建工作,加紧相关村庄搬迁涉及到的城乡统筹惠民小区建设,切实为下一步的全面开发建设、吸引企业进驻奠定基础。
在华电曲沃煤电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上,支持企业做好煤炭资源的精查工作,完成国家发改委项目核准等关键手续的办理,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此外,今年还要着力推进山东润峰集团总投资达18个亿的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想方设法帮助其尽快完成前期各项工作,年内力争完成一期12个亿的投资计划,开创新型能源产业发展新格局,为推动全县经济转型跨越再添新动力。
据介绍,目前在该县五大工业园区就业的农民工和技术人员达2.2万人,人均月工资2000元~5000元不等,经济与就业双翼齐飞。
有专业学者分析,曲沃县工业园区的建设,是“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希望所在、关键所在、潜力所在。曲沃必将坚定不移、全力以赴加以推进,力争形成一个先发园区快速膨胀、中层园区加快壮大、潜力园区培育兴起的集群化工业梯队,为实现全县经济腾飞构筑起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
曲沃有能力成为临汾一极。
循环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
在工业发展上,意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潜力。
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体现在曲沃干部的自我加压。“曲沃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按照过去传统的发展模式,能源消耗总量大、增速快,资源压力越来越大。”郭惠勇如是说,“作为重工业依赖的资源型县,实现转型跨越是一个艰苦创业的过程,抓住机遇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型,解决发展路径资源依赖过度、高碳特征突出问题,实现经济由单一结构向多元结构转变,由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跨越,由高碳经济向低碳发展努力,由粗放增长向绿色崛起迈进。”
经济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本质和标志,是实现产业结构的创新和优化升级。因此,曲沃县按照“循环、绿色、低碳”理念,以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为契机,使循环经济成为基本经济形态和产业发展模式,延长资源循环产业链,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循环经济已初见成效。钢铁→钢厂的铁水直供、冶金企业高炉煤气发电、焦化企业焦炉煤气发电、废水循环利用、冶金废渣制造新型建材等企业内部循环逐步完善。冶金→铸造→机加工→新型建材产业链;煤→电→煤化工产业链;种植、养殖→食品、饮料→包装等三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和丰富。
今年,该县持续推进循环发展。加快余热、余压和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加紧通才公司1.5万千瓦煤气发电、污泥回收综合利用和立恒千亩鱼塘废水回收利用等项目建设,力争年内通过省级循环示范工业园区评定验收,努力实现传统产业循环发展、高碳产业低碳运行。
总投资2亿元的百公里汾河新型经济带,曲沃太子滩万亩盐碱地治理工程一期3500亩治理项目,截至3月底累计完成投资3000万元。莲花岛和园区主干道路已基本成型。近期将进入全面施工建设阶段。
立恒公司总经理张天福说:“我公司投资2亿元,在园区已种植优质莲菜1000余亩,建设太子湖800亩。年产300万吨焦化二期150万吨项目,总投资14亿。主要建设2×65孔6.25米捣固焦炉及配套的化产回收和煤气、余热、干熄焦发电,计划于8月份开工建设。”
此外,该县实施了千万吨钢铁基地环境治理规范工程。该项目总投资3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亿元。该工程涉及高显镇5个村庄,1399户、5700余人。项目选址已确定,正在落实搬迁工程所需建设用地。
发展循环经济的终极目标,在于发展同时保证环境不受污染。截至目前,园区骨干企业包括通才工贸、立恒钢铁公司、闽光焦化、长林环保工程等均通过了省级环保测评,各企业环保设施运行正常。
据了解,“五送”活动由县四大班子领导带队,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等形式,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积极研究应对措施,增强企业发展信心。繁昌县还配套制定了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方案,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以促使各级领导同志深入企业调研,全面摸排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在活动推进过程中,对于领导能够解决的问题,应当立即予以解决;而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相关领导应通过专题研究、部门协调等方式,创造条件尽快解决,积极主动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使全县企业保持健康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五送”网络完善 服务手段增强
据悉,“五送”活动实行领导分工制度,县四大班子领导分工联系重点规模企业,其余规模企业由所在镇、开发区领导分工联系,县直各单位也结合各自职能,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想方设法为企业出力解困。如今,繁昌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已初步实现“五送”网络全覆盖。
与此同时,“五送”的服务手段也得到增强。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繁昌县金融机构与相关部门创新工作方式,努力拓宽融资渠道。2011年前三个季度,繁昌全县金融机构涉企贷款余额60.27亿元,并进一步优化投放结构,注重长短结合;金繁担保公司新增涉企担保余额4.2亿元,并采用“预担保函”方式,提高工作时效;财政贴息资金累计发放528万元。
另外,“五送”活动还结合全县产业政策,以及各企业的特点,在发展目标上进一步细化。该县围绕工业发展方向和重点,拟定大企业培育计划,确立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目前,已有47户企业进入重点培育范围,预计到“十二五”末,年销售收入达3亿元以上的企业将有44户,10亿元以上的有20户,50亿元以上的有7户,百亿元以上的有3户。在“五送”活动中,各级、各部门围绕企业分年度发展重点和目标,积极提供针对性服务,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优化结构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繁昌县加快新型工业化的重中之重。为此,该县通过“五送”活动,积极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品牌建设、融资及上市等方面工作。据了解,繁昌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还印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主要政策信息卡》,发放给规模以上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帮助企业了解和利用政策。今年以来,全县相关部门共帮助12户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帮助5户企业申报省、市级研发机构,申请和授权专利共计2559件,申报中国驰名商标2个,申报名牌产品14个,拟培育上市企业15户。此外,繁昌县还帮助企业申报省政府质量奖1户、省质量奖3户、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户,获得省、市级科技成果4项,省产学研示范企业1户,省食品工业诚信体系建设试点企业1户。在技术改造和创新、中小企业发展、信息化建设、资源节约利用、非煤矿山安全技改等方面,相关部门共推荐66个企业或项目申报国家和省、市项目补助。目前,有41个项目获得上级资金补助3094万元。
为企业解忧 加快项目推进
“五送”活动令繁昌全县上下团结一致攻难关,政企一心谋发展,全县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
2011年1-9月份,繁昌全县19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68.49亿元,同比增长69.64%,占全年目标任务76.71%;实现增加值85.25亿,预计增长27%。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超过250亿元,完成市下达的全年工作目标。全县工业品产销率达98.73%,比去年同期提高2.88个百分点。
“五送”活动还集中精力解决了企业在征地拆迁、土地使用、资金扶助、政策配套等方面的问题,一批重大项目因此加快推进,工业投资持续增长。2011年1-9月份,全县完成工业投资79.76亿元,增长65.99%,占全部投资的66.8%;其中超亿元工业项目34个,完成投资49.8亿元,占工业投资的62.43%。目前,唯美陶瓷、纵深管桩、卓越纳米、得高金属制品、溜溜果园、大红鹰服饰等项目已建成投产,芜湖海螺三期、富鑫钢铁二期、东光汽配、祥洋新材料等项目计划年内投产。
“工业强县”课题调研组
前 言
工业化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基础和标志,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工业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强力支撑。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的战略构想,抢抓转型跨越机遇,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安排,2011年3月初至4月底我们组织开展了“推进转型发展步伐,加快工业强县”调研活动。在成立专门调研小组的基础上,采取走访调查、座谈讨论、现场访谈、专家评审等方式,先后深入18家企业,召开5次座谈会,特别是专门请到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专家,对我县的工业经济发展“把脉问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意见建议。
通过近两个月的调研,结合我县实际和专家意见,最终形成该调研报告,希望能为县委、县政府实施赶超跨越战略提供客观真实科学的决策依据。如有不妥之处请多多批评指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的工业经济实现了基础不断增强、总量逐步扩大、速度平稳增长、效益显著提高的可喜局面。但是,做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县份,由于经济发展所依托的自然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资源主导型产业面临提升附加价值、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加快增长转型的现实问题,工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实现从“因煤而兴”向“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转变。
一、工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抢抓工业经济发展机遇,着力实施“工业主导、以煤富县”的发展战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加快实施重点项目,全力调整经济结构,重点培育优势企业,积极稳妥推进企业改制,工业经济规模日益壮大,使工业经济总量、发展速度、经济效益都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基本上形成了“一白一黑、一电一气”四大工业主导产业,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工业发展格局。
1、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抓大事、打硬仗、育基地、建设新昔阳”的发展战略,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优势产业发展,积极实施规模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县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2010年,全县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8.7885亿元,是“十五”末的5.4倍;工业增加值12.2005亿元,是“十五”末的5.4倍;产品销售收入27.556亿元,是“十五”末的5.4倍;实现利税4.4亿元,是“十五”末 2 的4.8倍。工业经济对县域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2、主导优势产业不断壮大。“九五”末,共建成矿井60对,设计生产能力240万吨/年,生产原煤110万吨。“十一五”以来,我县加快煤炭资源整合步伐。随着阳煤集团、国投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入驻我县,投资33亿元年产500万吨的阳煤寺家庄公司规模矿井和投资4.3亿元的国投黄岩汇煤矿年产90万吨矿井等一大批项目的相继上马和建成投产,进一步加快了规模矿井建设步伐,煤炭产业开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截止2010年底,我县煤炭产量达到718万吨,煤炭工业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61%。同时,抢抓机遇,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投资14.5亿元的国投安平煤矸石电厂一期2×15万千瓦项目,并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投产,年发电能力16亿千瓦时,年实现利税1.2亿元,煤电产业真正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主导工业。
3、工业结构不断完善。经过30年的发展变化,工业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一是实现了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发展。过去,我县只有国有和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一片空白。实行改革开放,特别是产权制度改革后,股份制经济、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全县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2010年,13户规模企业中,国有企业5户、私营企业1户、股份制企业5户、外商企业1户、港澳投资企业1户。二是工业布局日趋合理。3 上世纪60年代后期,按照自然条件,全县陆续办起了化肥、水泥、钢铁、机械加工等企业,各企业零星分散于全县不同区域,布局很不合理。“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立足于资源优势,提出了“建设三大基地,打造三川两园”的目标,大力度进行招商引资,相继引进了国投、阳煤、晋煤、山东肥城等一批大型集团公司,同时对一些布局不合理、产业规模不大、企业效益不好的企业进行统一规划,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淘汰等形式进行整合重组,逐步形成了一批布局合理、带动力强的规模企业。三是结构调整不断完善。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将产业和产品调整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年,全县实施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共18项,总投资110.8亿元。全县煤矿设计总产能达到1550万吨,平均单井能力提升到100万吨,煤炭产业转型发展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电力、化工、煤层气继续同步发展,工业经济比较完备的产业链条和循环发展模式已初具规模。与此同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对污染高、产能低、效益差的80个小企业进行了关闭。
4、龙头企业不断增多。国投、阳煤集团的引进,结束了我县没有大工业的历史;2010年阳煤寺家庄煤业有限公司、国投公司分别以销售收入7.4亿元排名第21位和销售收入4.9亿元排名第33位的业绩,进入全市工业企业50强;继国投安平电厂、黄岩汇煤矿投产之后,阳煤寺家庄500万吨矿井,运裕、坪上两个百万吨规模矿井先后投产,白羊岭、4 丰汇等规模矿井建设进展顺利,蓝焰集团煤层气开发实现建站输气,白羊岭瓦斯发电加紧建设,丰汇、黄岩汇瓦斯发电建成投产,阳煤100万吨(一期40万吨)电石项目落地开工,龙头企业的不断增多,奠定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我县成为了煤、电、气一体化县份。
二、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虽然我县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有了明显提高,但煤炭资源主导产业的“一枝独秀”,使得其他产业要么发展空间狭小,要么必须依附于煤炭行业来寻求发展,这是我县经济转型的难点和症结所在。这一产业结构决定了我县经济发展面临如下瓶颈:
1、产业结构单一。单一的产业结构是造成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出现问题的结构性原因。煤炭、化工、建材、电力四大支柱产业中,除电力外均为传统产业,依然以能源带动及初级产品加工为主。煤炭生产占主要份额,2010年13家规模以上企业中,煤炭开采占6家;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8.7885亿元,仅煤炭行业占到21.8038亿元,占75.7%;财政收入8.0554亿元,而煤炭行业占4.9068亿元,占61%。我县对煤炭初级产品相关产业的依赖程度过高且正呈现加强的趋势。
2、抗风险能力较弱。经济总量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不大。全市50强工业企业我县只有2户。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2亿元,仅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3.3%。由于除煤炭开采外,煤炭产业链上的其他产业缺乏核心竞争 5 力,没有形成多方面的盈利能力,导致相关行业对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的消弭能力弱。在过去的短短五年内,受化工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提升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化工行业分别在2006年和2009年出现产值减少,效益降低,如天圆化工企业连续两年效益不佳;建材行业在2007年和2010年也出现规模萎缩的情况。我县非煤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亟待增强,对外部经济周期性风险的应对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3、新兴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目前,我县实施的工业项目大部分是煤炭项目,2010年18个工业项目有14户是煤炭项目,新兴产业和接替产业后劲不足。
4、节能减排任务艰巨。高耗能工业作为我县的支柱产业,短期内不可能由其它产业代替。如煤炭、电力、电石均为能源高耗型产品,化工、水泥等建材行业,废气、废渣排放达标难度大。
5、发展环境薄弱。我县水资源总量为1.36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为0.799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0.943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0.036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的1/5,水资源十分缺乏,属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地区。同时,由于煤炭工业生产过程的特殊性,对生态环境带来巨大不利影响,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及其废物处理等环境问题加剧了经济发展环境的薄弱程度。
6、人才支持不足。经济转型和工业强县需要大量具有开放视野的人才。企业经营需要具有开拓意识、创新精神的管理者和运营者;项目融资需要专业金融人才、资本运营等 6 人才;技术创新需要掌握核心技术并能破解关键问题的科技人才。由于经济和发展环境的原因,我县“引才”能力和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不足。
三、转型发展的指导原则
我县的发展在短期之内难以找到较煤炭工业更优的替代产业。同时,如果离开煤炭资源,寻求其他产业来支撑区域经济也不符合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在产业转型和工业强县的发展过程中,应该积极贯彻“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现有优势,把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从资源状况、现实基础、区位条件、技术条件和投资来源等多方面因素出发,优化资源配臵方式,对原有主导资源开发产业进行产业纵向发展,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改造、增加产品的加工深度,从而带动区域产业的转型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遵循如下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控制单纯煤炭开采数量和规模。资源是宝贵的,煤炭等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要使生产和生态保持良性循环,使有限的资源得以合理利用,就要综合考虑资源的可持续开采和使用。由于我县新兴替代产业尚待进一步发展,城市转型也需要一个准备期,因此,当前及至今后一段时期内仍需要煤炭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来完成转型的资本积累,至少在今后5至10年内,以煤为主的工业仍然是我县的支柱产业。所以必须在煤炭的开采量上进行严格控制,既要保证市场需求,又要适度挖掘;既要保证利润最大 7 化,又要延长服务年限。综合考虑资源状况、地理区位等优势条件,认真对比权衡,既发挥传统产业的基础优势,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又要合理选择和发展新兴产业和接续产业,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立足现实原则,拉长产业链条。最近几年非煤产业增长迅速,煤炭产业链不断拉长,出现了许多新兴产业。但是,仍然不足以支撑经济增长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在稳定和维持资源产业的同时,大力延长产业链条,使有限的资源在更广泛的产业领域得到最大限度的加工、利用和增值。具体来说,要立足煤炭优势资源,提高煤炭附加值,大力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煤炭深加工产业,大力培植煤层气、煤电等行业,使煤炭资源深加工产业成为具有成长性的战略优势产业。
技术进步原则,利用技术改进推动产业升级。技术发展可以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使之发生质变。使用高新技术产业,可以嫁接改造传统产业,同时也是真正使我县经济走向健康和良性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推进传统工艺的技术创新,加强技术引进,特别是要注重对现有企业产品技术含量的提升,不断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四、对策与建议
经济转型和工业强县要从经济和产业结构特征出发,依据我县“十二五”发展思路,找准自身在区域发展中的位臵,充分发挥区域产业布局中的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布局,以推 8 动我县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县的工业经济发展思路:以现有工业为基础,立足于县域资源优势,在做大做强“煤、电、气、化”四大支柱产业的同时,不断调整经济结构,精心培育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切实把握好发展速度,稳定提高经济效益;全力实施规模企业战略,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通过调研并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县提高经济效益、加速产业升级、促进工业均衡发展的“五个五”建议:把握五大机遇,利用五大优势,推进五大转移,采取五大措施,强化五大产业。
(一)把握五大机遇
一是国家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资源型经济的有效转型提供了全局视角的机遇;二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将开展煤基多联产研发,推进包括煤层气在内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煤矸石等综合利用电站,作为推进清洁能源多元发展的重要举措,这些都与我县的核心产业紧密相关,为我县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大项目支持的机遇;三是在全国能源开发布局中,山西被确定为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和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晋东无烟煤基地的建设也被纳入全省能源集中开发、集约生产和生态环境集中修复的全局中,为推动我县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能源产业政策支持的机遇;四是国家将推进包括太原城市群在内的六大 9 区域作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举措,我县也成为全省“一核一圈三群”发展战略布局的大太原经济圈成员之一,既为我县从更高层面上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也为我县在创新体制机制、破解政策难题等方面提供了先行先试的机遇;五是晋中市委提出了要建设全省“四化”率先发展区的发展战略,太原和晋中同城化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为我县实现工业强县提供了区域整体发展的机遇。
(二)利用五大优势
在推进经济转型和工业强县的进程中,应该积极利用好我县的相关优势。
1、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我县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东部、太行山西麓,东与河北省接壤,207国道、317省道贯穿全境,处于承东启西的地理位臵,是晋煤外运的一条主要通道;距太原、石家庄两个省会城市仅有1个多小时的车程,离榆次、阳泉更近。随着阳左高速、昔盂高铁、阳涉铁路电气化改造,包括力争实现的我县到黄骅港高速的开通,我县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
2、矿产资源优势。我县矿产资源蕴藏丰富,有煤、石灰石、铝矾土、铁等各类矿藏40多种,其中煤炭总储量达73.3亿吨,属全省重点产煤县。特别是白云石和铝矾土等非煤资源,对开发金属镁、优质耐火材料和陶瓷材料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我县同时具备煤和镁的资源优势,可以形成新的煤镁产业链。
3、劳动力资源优势。我县总人口23.5万人,其中农业 10 人口20万人,城市化率不到15%。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劳动力资源将不断释放出来。在承接东部向西部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过程中,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4、产业基础优势。我县以煤炭产业为基础,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化工为代表的产业格局,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全县现有煤矿15座,其中百万吨以上煤矿6座,总产能达到1550万吨。全县“村村通”水泥(油)路1663公里,100%农村实现“村村通”,农村公路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各类中小型水库20座,总库容达到0.63亿立方米,实施各类水利工程204处。现有22万伏变电所和11万伏变电所各1座,3.5万伏变电所6座。这些基础设施为我县经济转型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为我县从传统能源基地向复合型能源基地转型提供可能。
5、经济总量迅速增长的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10年跨入了全市第二梯队;固定资产投资“十一五”保持了年均40%的增长速度,五年累计投资120多亿;财政收入一年一个新台阶,由“十五”末的1.7亿元猛增到去年的8.05亿元,从全市倒数第一跃升为全市第六;一批大企业、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国投安平电厂和寺家庄、黄岩汇、白羊岭、丰汇、运裕、坪上等6个百万吨以上矿井先后投产,晋城蓝焰集团煤层气开发实现建站输气,阳煤40万吨电石项目落地开工;全县纳税超亿元的企业2户,有2家企业进入了全市工业50 11 强。这些都可以转换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工业发展、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为集约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三)推进五大转移
1、采煤产业向煤加工转移。我县在未来几年离开了煤炭工业将举步维艰。在继续做好煤炭开采业的同时,应该在煤炭深加工上做更多的文章。由于煤炭市场行情波动起伏、变化频繁、周期性显著,要抵御市场波动的风险,必须在提高质量、增加煤炭附加值上下功夫。要搞好煤炭的深加工,以质量打开市场销量,占领市场份额,稳定市场行情,保障产销平衡。例如,三都、北坪两个露天矿和丰汇、安顺两大企业集团应该尽快实现改造、革新,增加洗煤、筛选流程,提高煤炭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2、劣势产业向优势产业转移。受国家产业政策和自身条件的影响,我县部分产业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通过产业转移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现有水泥生产企业应通过加快实施水泥粉磨站项目,保持其传统产业优势。煤层气开采和化工开发项目是国家政策支持的产业,应继续抓好蓝焰煤层气开发,并配套气源输送工程;同时,应加快煤层气液化项目的建设,利用煤层气开发相关化工产品,如合成汽车燃料、合成氨、甲醛、甲醇、炭黑、二甲醚、乙烯、丙烯、碳醇二甲酯、醋酸等。
3、劣势产品向优势产品转移。为适应经济转型的需要,应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促使劣势产品向优势产品转移。从目前市场产品经营状况和未来市场走势看,应集中人力、财 12 力和物力,积极发展以煤为核心的工业产品。要树立品牌意识,使我县的工业产品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立足农业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要以规模化发展为重点,大力扶持大寨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大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大寨金鹿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扩大大寨牌系列杂粮的加工转化能力,开发更多的大寨品牌农产品加工项目,实现年转化粮食1亿斤。同时要实施好天凤薯业有限公司5000吨马铃薯全粉、山西厚基伟业食品有限公司30万头猪屠宰加工项目等一批龙头项目。着力推进干鲜水果加工和饮料食品开发。力争在“十二五”末,农副产品加工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县工业增加值的10%。比“十一五”有较大幅度提高。
4、以煤为主向综合发展转移。尽管煤炭经济为我县的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但从长远来看,要避免因资源枯竭或产业衰退而不得不转型的被动局面,必须把握当前我县尚处在煤炭资源型产业成长期的有利时机,未雨绸缪,逐步建立起支撑我县长期发展的接续产业,统筹各方面的发展实际,实现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综合发展。例如,在重点扩展煤炭产业链的同时,可以考虑有选择性地承接部分东部地区转移的制造业;或者考虑通过优化结构,提升品质,推进建材产业的高端化等。
5、自主发展向合作发展转移。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从传统单打独斗、产业雷同向区域联合、强强联手的发展方向转移。应该结合本地在区域产业中的实际地位,在引 13 进大项目、大工程的同时,考虑将本地产业纳入区域发展的产业系统中。可以借用相关知名品牌,生产具有本地比较优势的产品;也可以以多种形式进入兄弟县市产业链或企业集团的长期供应链中,实现分工、协助、共同发展。
(四)采取五大措施
1、扩大招商引资。从我县的发展现状看,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主要是依靠煤炭资源开采。因此,必须继续开展全方位的招商引资,利用各种招商引资活动,走出去,请进来,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我县投资,全面推动县域的资源开发、企业重组和技术改造,为工业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要充分依托资源优势、大型企业、投资转向、大寨品牌等优势,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强化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强化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促进尽早形成新的生产能力。
2、规划工业园区。在产业布局上,突出整体规划,以工业园区建设为龙头,以重大项目落实为基础,逐步形成以界都、赵壁工业园区为核心的产业辐射区,实现对全县经济的全面带动。
3、培强龙头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工业园区建设为依托,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核心竞争能力和质量效益,培强壮大龙头骨干企业,把全县有优势、有潜力的阳煤集团、国投公司、蓝焰公司、煤销公司、大寨集团、阳涉铁路公司、安顺煤业、丰汇煤业八户企业做为重点和龙头,加强帮扶,加快培育,真正做大做强,使其中的企业年产值和销售收入超10亿元,上缴税金1-2亿元。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 14 的牵引带动作用,延伸生产、加工等产业链条,推进产业化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动全县工业快速发展,稳步推进我县“工业强县”进程。
4、培养创业人才。创业性人才始终是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中的稀缺资源。结合我县实际,加大创业性人才、技术运用性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搭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人才成长平台,制定和完善经济发展人才使用的激励机制,支持和鼓励他们放手创立发展项目,展示发展才能。
5、优化发展环境。积极营造转型发展、工业强县的氛围,打造亲商、和商、安商、富商的社会环境。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为来昔投资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强化五大产业
1、煤炭产业。加强煤炭资源管理,确保煤炭生产发展后劲。抓好阳煤寺家庄500万吨矿井和黄岩汇、坪上、运裕三个百万吨矿井建设;三都、北坪两个露天矿要达产达效。煤炭资源整合重组后的丰汇、安顺两大煤炭企业集团要尽快完善生产、建设、管理、安全体系,挖掘生产潜力;白羊岭百万吨矿井争取早日投产达效。到“十二五”末,全县煤炭产量要达到1550万吨。发展煤炭产业的接续产业,实现煤炭产业链的延伸;提高产业聚集度,加大煤炭企业整合力度;推动洁净煤的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洗煤、配煤和型煤技术,提高煤炭洗选加工程度。坚持使用高效、节能、低污染的先 15 进技术和装备,建立并推广洁净生产机制,充分利用动力燃煤、煤泥、煤矸石、矿井瓦斯等资源;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发展煤矸石电厂、瓦斯电厂、煤层气发电及民用等项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价值;积极开展液化、气化等用煤的资源评价,稳步实施煤炭液化、气化工程;鼓励对瓦斯等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贯彻“以人为本、安全为天”的理念,靠安全要效益。
2、电石产业。以国家淘汰落后产能为契机,以大企业为依托,利用当地资源,对电石企业提供相关政策支持;与上游的电力、兰炭,下游的聚氯乙烯、醋酸乙烯等企业联合,实现大闭路循环;加快阳煤集团40万吨电石项目建设进度,在此基础上,建设上下游一体化项目,开发其下游产品聚氯乙烯、醋酸乙烯等,通过产业链的延长,增加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抗风险能力;注重循环经济,合理利用电石炉气、电石渣和粉尘等废弃物。
3、煤层气产业。鼓励大型企业参与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和利用,进一步释放政策活力,形成国家、地方和企业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合力;发展“煤气一体化”产业链条,坚持“先采气、后采煤,采煤、采气一体化”的战略方针;积极鼓励大型煤炭企业进行现采区和后备区煤层气的开发利用,统一编制煤炭和煤层气开发利用方案,以确保大型煤炭企业采煤、采气并举,做到煤炭开采和煤层气开发“两不误、两促进”;注重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的引进和产业化推进工作,尤其是加强煤层气精细化工转化技术和井下煤层气抽采技 16 术研究引进及试验工作。“十二五”期间,山西将投资2600亿元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并着力培养“煤层气开采→储运→新能源汽车、工业和居民消费→制作业、服务业”产业链。我县应该利用自己的现有基础和相对优势,在全省新能源发展的大局中,占据自己的份额。除了利用煤层气资源,可以探索在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风能发电等新能源上有所作为的可能性。
4、电力产业。充分利用本地煤炭资源,建设坑口电厂,实现煤电联营,扩大企业规模;积极开发瓦斯发电项目,利用国家对瓦斯发电、煤矸石发电的政策支持,积极争取现有企业的扩建和新项目的引入;要大力发展风电项目,加强与大唐电力、山东电力等企业的合作,争取我县西寨、沾尚以及皋落的风电项目尽快上马。搞好煤灰的综合利用,生产水泥、制砖、农业肥料和环保材料。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收益。要积极扩建安平电厂,筹备二期工程上马(投资25亿元,装机能力达2×30万千瓦);开发瓦斯发电项目。我县丰源实业有限公司已投资2600万元,安装10台500千瓦瓦斯发电机组,并于2008年11月并网发电,现计划再投资9600万元,安装28台600千瓦瓦斯发电机组。项目建成后,年燃烧瓦斯3700万立方米,年发电1.22亿度,节约标煤4.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15.6万吨,年创销售收入5000万元。另外,黄岩汇煤矿5×2兆瓦瓦斯发电已经并网,白羊岭煤矿8×2兆瓦瓦斯发电项目计划在年底完工。
5、化工产业。我县化工行业有一定的传统优势,但由于行业本身的特点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化工行业出现了经济效益的波动特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与转型提升是现有化工企业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要结合我县丰富的碳酸钙资源,大力发展硝酸钙(硝酸铵钙)的生产,延伸硝盐化工产业链和开发高效农业用硝基复合肥;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白云岩资源,大力开发金属镁、优质耐火材料和玻璃材料等。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不断强化企业管理,实行向管理要效益,以管理促发展;推行清洁生产,实施循环经济战略,发展循环经济。
县委在制定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指导思想中指出:要实施“人才立县、兴工强县、引资兴县、民营活县、农业稳县”战略,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指导思想,明确地指出了我县发展县域经济的重点、途径和发展方向。我局作为县属经济综合部门,应首当其冲和坚定不移
地贯彻落实好县委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确保县域经济发展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
一、我县工业发展的现状
㈠工业企业情况
我县共有工业企业70户,其中:原县属工业企业7户,乡镇工业企业64户。全县工业企业总数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户;矿冶化工企业24户;建材企业21户;其它加工企业19户。
㈡发展现状
2003年,我县的工业经济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加大了经济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力度,工业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3274万元,工业增加值1097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8和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826万元,同比增长23.7;实现增加值1723万元,同比增长94.6。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7448万元,同比增长14.8;实现增加值9218万元,同比增长1.3。
今年1-5月,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196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065.7万元,同比增长110.2;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7899.2万元,同比增长16.3。
㈢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虽然有一定的工业基础,近年来工业经济发展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发达地区和先进县(市)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问题:一是对“兴工强县”的思想解放不够,发展工业的思路和办法不多,有的部门对工业发展的支持和服务工作滞后;二是工业经济在全县GDP总量中比重不高;三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较少;四是工业技术水平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五是融资渠道单一,投入严重不足;六是缺电严重、铁路运输紧张和原材料涨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发展。好范文版权所有
二、加快我县工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㈠增强“兴工强县”意识。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全县人民,要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提出的“兴工强县”战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增强“兴工强县”意识,充分认识到,发展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实施“兴工强县”战略,使我县工业发展壮大,才能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完成党的十六大及XX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㈡突出工业发展重点。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树立一个思想,建设两大园区,培强三大产业,实施八个重点项目”的工业发展思路,认真抓好电力、化工、冶金、矿产、建筑建材、亚麻加工、乳猪、乳腐、酒和茶叶等重点工业发展项目,加快我县工业发展步伐。
㈢培强壮大龙头骨干企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两大园区建设为依托,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核心竞争能力和质量效益,培强壮大龙头骨干企业,把南塔集团、正兴集团、宏羚集团、电力公司、渝滇公司、三利公司、恒德水泥制品公司、兴华食品公司、兴滇公司、香料厂等规模以上企业和龙头骨干企业做强做大,并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牵引带动作用,延伸生产、加工等产业链条,推进产业化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动全县工业快速发展,稳步推进我县“兴工强县”进程。
㈣加速非公经济发展。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县党委、政府关于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维护非公经济的合法权益,放心、放胆、放手发展非公经济,把民营化与工业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支持非公经济兴办工业,推动我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好范文版权所有
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引资兴县”的战略决策,牢固树立亲商、爱商、重商、扶商的思想观念,认真落实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我县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工业资产闲置较多等优势,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采取网络招商、会展招商、全民招商、老乡招商、委托招商、上门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扩大经济技术交流,以大开放促进我县工业大发展。
㈥加强宏观产业政策的指导和协调。要紧紧围绕国家宏观产业政策,认真做好我县工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工作:一是要认真抓好重点企业的技改项目,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要正确处理好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与企业发展的关系,重点扶持产品有市场、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相对较小、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骨干企业快速发展;三是要抓
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积极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提高综合竞争力;四是要加大本县范围内重点工业项目的前期工作力度,加大项目调研、论证、考察和前期工作,认真做好重点工业项目的协调服务。
㈦加快工业技术进步。一是要加强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以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二是要
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三是要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吸收工作,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㈧切实抓好工业发展的投融资工作。一是要积极争取上级和金融部门对工业骨干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加大投融资力度;二是要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我县工业建设,投资工业发展项目,实现老板发财、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缓解企业资金短缺问题,使全县工业企业步入正常健康的生产经营轨道。
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工业经济,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特别是对我县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冶金化工产业和具有丰富资源的矿产业的发展,要始终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防止资源浪费,减少环境污染,不断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效率,广泛推行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和文明生产,切实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
㈩转变作风,搞好服务。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兴工强县”和“引资兴县”的战略决策,确保县域经济发展目标的圆满实现,我局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严格按照省政府对公务员的“八条禁令”要求,勤政廉政,务实高效,搞好优质服务,把“兴工强县”、“引资兴县”和发展县域经济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努力推进我县“兴工强县”进程,为全县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兴文县为了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确立了“挑战极限定目标、科学统筹谋思路、凝心集智添措施、突破常规抓落实、团结协作求实效” 的推进方略,找准了超常发展的关键在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工业。力争在两年内,工业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为此,县委、县政府决定——
举全县之力强势推进工业强县战略
兴文以世界地质公园闻名,又以矿产资源丰富著称。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延伸产业链,将工业做大做强,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在未来两年内,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5亿元,税金3亿元;培育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15个以上,规模工业企业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10%,这是兴文工业强县的既定目标。在即将过去的2008年里,兴文在招商引资和引进大集团大企业、发展大产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为实现既定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认清县情 找准关键
兴文县委、县政府提出了要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提速发展目标,并确立了“挑战极限定目标、科学统筹谋思路、凝心集智添措施、突破常规抓落实、团结协作求实效”的推进方略,一系列“组合拳”为提速发展“热身”,显示县委、县政府力促兴文跨越发展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科学执政的核心是规律意识和逻辑推理。为此,县委书记郭朝辉、县长张平再三强调:每一个提速指标都要经得起历史检验,都需要数据推理,做到“挑战极限”和“科学统筹”的统一。经过认真细致的工作,一个“数”解兴文跨越发展的“路线图”就这样浮出了水面,成了党政决策的依据。数字是冷酷的,但往往令人理性,从数据中清晰地看出了经过全县人民艰苦奋斗的兴文已今非昔比,兴文在优雅地“转身”并开始呈现“升腾”的态势,奠定了跨越的基础,增强了发展的自信。然而,冷酷的数字也让人看清了兴文的落后现实。
一是从经济力量看,令人担忧。2006年GDP在全省181个县中排名第119位,全市10区县中排名第9位,财政收入在全省排名133位,全市排名第9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省排名115位,全市排名第9位。县级综合评价在全省排名136位,全市排名第9位,民营经济综合评价在全省排名99位。“八九不离十”,意思是兴文多数发展指标在全市10区县中排位在第八、第九、第十的状态,代表着后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都远远落后于时代。
二是从发展后劲来看,同样令人郁闷。先天的地理位置和基础滞后,在市场经济资本趋利性的本质面前,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向上,总处于不利位置。即便兴文拥有世界级的旅游品牌和相对富集的矿产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酒好也怕巷子深”,要想把隐性财富尽快转化为显性生产力,都常常陷入“知易行难”的窘境。
三是从人才知识力量看,也令人忧虑。由于兴文历史上长期的贫穷落后,“良禽择木而栖”、“孔雀东南飞”仍是“现在进行时”,教育热点外移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创业人士严重“贫血”。尤其令人忧虑的是:长期形成的陈旧观念和思维定势,严重阻碍了兴文地方经济的发展。在全市都在跑步向前的情形下,如果兴文采用低度发展标准来自慰自乐,而不雄起追赶全市“雁阵”的话,无异于自我矮化和自我堕落,那将会把又一次提速的机遇演变为危机。因此,兴文提速发展是势在必行。
十五期间,兴文县旅游业占GDP的2.9%,而工业经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2.2%,规模以上工业占财政收入的“半壁河山”。这说明县域经济的主动力仍在工业,仍然要依托于工业。县域经济不强,主要表现在工业不强,缺乏重大工业项目,尤其是缺乏对经济和财政有支撑力作用的工业龙头企业。如果不能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轴”,在短期内培育起支撑县域经济和地方财政税收的骨干产业,形成强劲的工业经济带动,资源禀赋没有转化为物质基础,实现兴文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将是一句空话。因此,县委、县政府提出强势推进“工业强县”战略,依托资源优势,抓安全促煤业,抓环保促硫业,抓基础促盐业,以资源换取工业支撑体系,这是理智的工业发展之策。为此,在2008年里,县委、县政府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引进大项目、培养大企业,举全县之力做大做强工业。
兴文之所以长期发展乏力,是因为陷入了“上级支持有限,自身投入不足,积累发展太慢”的困境,要从困境中突围,招商引资是捷径,是提速发展绝佳的“助推器”。在兴文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程度都很低的县情下,谋划提速发展,最为现实的途径也就是招商引资。因此,县委、县政府把招商引资工作提升到“招商活县”的战略高度,当作经济工作的头号工程来抓。但往往“理念好、执行难”,要将认识转化为全社会自觉行动仍有许多困难,根源在于缺乏“舍得一身剐”的勇气。兴文发展条件较差,而资本又趋优逐利,这就要求比人家更舍得牺牲。筑巢引凤,顺势变势,“势”成则事成。这个“势”,说穿了就是要政策特宽,手续特办,设施特优,保护特好。同时,还要把握好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的方式:靠让利来驱动,靠项目来拉动,用资源去吸引,还要关联主辅,甘当“配角”和“打工仔”。只有这样,穷山沟里才可能引来凤凰。
审时度势 把握机遇
当前,兴文正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发展期:
一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西部大开发向纵深发展,全国产业布局调整转移,外资西进,东商西移,台资内移以及东南沿海发展空间相对缩小,资本向内扩张,使兴文拥有承接产业转移实施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机遇。
二是富集的矿产资源。兴文拥有煤储量11亿吨,硫铁矿储量13.8亿吨,盐储量48亿吨,石灰石100余亿吨,以及大量未开采的矿产资源,为发展矿业经济,构筑工业支撑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兴文是四川重点产煤大县,硫铁矿储备占全省的70%,盐和石灰石储量十分可观,在全球、全国能源危机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物以稀为贵”,将丰富的矿产资源转化为经济产业优势已水到渠成,兴文是一个“聚宝盆”,关键是有无独特的开发眼光和加快发展的意志力。
三是独特的旅游资源。兴文是天赐的“风水宝地”,旅游资源独特而丰富。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等旅游知名品牌,为加快发展以旅游为主导的第三产业,打造“城市名片”,搭建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的平台,构筑“产业联动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厚重的人文资源。兴文是骠悍的古民族——僰族最后的消亡地。留下一个个不解之谜,千古悲剧饱含了无穷追思和神秘色彩,这恰恰是打造僰文化吸引游人的最佳基因;兴文是四川苗族聚居最多的县,色彩斑斓的苗族习俗和浓郁的苗族风情,特色鲜明。兴文是红军长征路过的地方和川南游击队的重要活动场地,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积淀丰富,这些都是打造特色文化产业的丰富载体。五是不断改写的地缘优势。兴文地处川滇黔结合部,是川滇黔三省的重要“节点”,宜长路延伸到石海,使全县交通条件得以彻底改善,地缘优势得以改写。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西南交通大枢纽和区域性经济中心,规划建设的西南交通枢纽呈“丫”字形,其中成贵铁路和高速公路出川南通道经过兴文,渝贵铁路也经过兴文,川黔高速公路从江门设连接线直达兴文。兴文内地山区的封闭劣势将逐步转变为开放强势和招商引资优势,为兴文加速融入成渝经济圈、长江经济带和攀西——六盘水能源矿产资源富集区提供了有利条件。
筑巢引凤 顺势变势
兴文的资源优势和正在改善的区位优势,正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关注,吸引着具有前瞻性战略眼光的企业家来兴文投资发展;优惠的政策和宽松的环境,更是让优势企业所仰慕,大集团大企业纷纷落户兴文,就在全球经济危机正处于高峰期的2008年冬天,兴文工业企业发展却迎来了充满生机的春天。
11月29日,攀枝花钢城集团宜宾瑞兴实业有限公司总投资7亿元、日产40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工程在兴文隆重举行开工典礼。该项目从签约注册、选址环评、征地拆迁、入场公路建设到正式开工,仅用了5个月时间,可谓“毫不犹豫,速战速决”。
宜宾瑞兴实业有限公司是攀枝花钢城集团有限公司在川南地区的战略发展区域性核心企业。该公司充分利用开发该地区石灰石、煤炭、盐矿、硫铁矿等优势资源,重点发展水泥建材、煤化工、硫铁矿开采加工、氯碱、能源、物流、综合性服务等产业。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是以炉窑技术为核心,采用先进的旋风预热、预分解炉技术,节能的粉磨工艺和设备,以及环保除尘工艺设施,通过全流程的DCS控制系统和CMIS管理系统光子计算机集散控制为代表的自动化过程控制,实现高效、优质、低耗、清洁生产。该项目主体生产线占地368亩,在14—18个月内新建一条集石灰石矿开采、9000kW纯低温余热发电、日产40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及配套设施为一体的工业项目。项目投产后,可利用当地硫酸渣等工业废渣37.24万t/a,增加本地原煤利用20万t/a,充分利用废气余热等二次能源发电,年发电量为6048万千瓦,年产熟料160万吨,年产普通硅酸盐水泥100万吨、复合硅酸盐水泥100万吨,产生显著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将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兴文县拥有占全省70%以上的硫铁矿储量;原煤储量名列宜宾市第三位;盐矿储量48亿吨,石灰石储量超过100亿吨。长期以来,兴文工业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拥有的丰富资源极不相称,发展工业经济的巨大潜力未能得到有效发挥。通过深入分析,县委、县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要加快兴文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举全县之力,强势推进“工业强县” 战略;要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强化“工业强县”意识,树立以大项目促大投入,以大投入促大发展的意识。
近年来,兴文抢抓全球能源日益稀缺的大好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创新招商理念,转变招商模式,走项目招商、产业招商、环境招商、情感招商的路子,招商引资工作一路红红火火,捷报频传。继攀钢集团、地奥集团落户兴文后,今年4月,山西晋峰源中鼎煤业入驻兴文;5月,攀钢矿业宜宾有限责任公司在兴文县挂牌成立,攀钢集团计划
总投资14亿元、年产600万吨的硫铁矿洗选项目在兴文正式实施;6月,攀枝花钢城集团投资7亿元、日产40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项目落户兴文;湖北洋丰集团、东方希望集团等企业纷纷在兴文投资或即将注入资金进行项目合作。
新引进项目,兴文县从立项到投产的全过程实行“菜单式”服务,对各涉及部门的责任人、服务内容、办结时限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对特别重大的项目,成立重大项目推进组,推进组成员由县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对所包办的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对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解决,为项目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确保项目顺利建成投产。
整合资源 深度开发
兴文煤炭资源丰富,过去有许多小煤窑,随意开采既破坏了资源和环境,又带来安全隐患。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兴文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对合法小煤矿资源、资产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重组,实现集约化开发经营,推进小煤矿采煤工艺改革和技术改造,提高办矿水平。通过资源整合,大幅度减少小煤矿的数量,提高办矿规模和安全生产装备、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的水平,从源头上减少和控制煤矿事故发生。
兴文矿业开发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如何进一步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做大做强矿业,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兴文县党政一班人超前思考,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矿业经济增长方式由“原料型”向“加工型”转变。坚持高起点、高效率、高效益原则,重点发展资源型转化项目和综合利用项目。
围绕矿产、建材、化工、加工等四大主导产业,兴文以矿业资源深度开发为切入点,聚集规模优势,强势整合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壮大四大产业集群,引进了攀钢集团年产100万吨硫铁矿和日产4000吨新型干法水泥、洋丰集团年产50万吨硫铁矿、地奥集团兴文宏能年产30万吨原煤、仙峰宏能年产45万吨原煤、中鼎煤业年采洗选60万吨精煤、鸿源化工年产25万吨硫铁矿及9万吨原煤等一批龙头企业和财税附加值高的项目,带动全县矿产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系列开发,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促使兴文工业经济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
建工业园区开“绿色通道”
工业集中园区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建设好工业园区对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兴文县纳入宜宾市“十一五”规划的工业集中区——“太平工业集中区”,该区按功能分为A区和B区,总面积24平方公里,其中B区4平方公里,主要功能为煤炭、硫铁矿采掘业和新型化工、建材、机械加工等产业;A区20平方公里,主要功能为承接B区产业及分类产业链的延伸开发。
目前,A区规划方案正在审批过程中,B区已完成规划。在基础设施方面,B区三级水泥路建设已竣工,供水工程规划、110KV电力规划双回路建设已经启动,正在积极推进。B区已入驻攀钢集团、湖北洋丰集团、锦巍集团、五星集团、华福矿业集团等5家企业。其中,攀钢集团拟建设600万吨硫铁矿开发项目,首期100万吨,投资2.5亿元的硫铁矿采洗项目已经启动,在2009年8月竣工投产;洋丰集团投资1亿元建设50万吨硫铁矿采洗项目已全面启动,在今年底投产;五星集团扩张凉水井、江兴煤矿技改15万吨工程全面启动,在2009年上半年完成;锦巍集团扩张黄家沟硫铁矿技改为30
万吨和黄家沟煤矿技改为21万吨已经启动;华福矿业集团8×500KW瓦斯发电工程将在今年内完成。为了搞好金融服务企业工作,兴文在全市率先成立金融办公室,专门负责解决银企合作、银政合作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对入驻兴文的大、中、小企业开展针对性的融资协调服务。目前可向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展贷款业务的银行有: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信用联社、邮政银行四家;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的注册公司有:兴文县诚信担保有限公司、兴文县聚诚担保公司两家,它们已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多笔担保业务。
为了更好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工业,加快工业集中区的规划建设进程,兴文成立了太平工业集中区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有关县领导和部门、乡镇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集中区规划和建设的指挥协调工作,明确县委专职副书记主抓工业集中区建设,做到机构明确、人员到位、责任落实,指挥统一。
为了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兴文县成立了重大项目办公室,组织专业队伍,依托煤、硫、石灰石、盐矿等资源优势,瞄准国家、省、市重点支持的产业领域,建立工业项目储备库。在去年包装35个项目的基础上,2008年以硫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硫磺渣综合利用、煤矿瓦斯抽放发电等项目为重点,正在论证包装10个以上成规模的项目。坚持企业主体、政府主导、中介搭桥、市场运作,以商招商、产业招商,资源招商、项目招商,以情招商、全民招商,会展招商、委托招商等方式多轮驱动、多方努力,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抓大项目带动大产业、引大集团发展大企业、以名优产品铸造大品牌。
为了搞好服务工作,凡是入驻项目都明确县级领导定点联系,并开设书记、县长“绿色通道”,“一企一策”、特事特办;在对各级班子目标考核和各级干部政绩考核中,加大对工业目标考核,并实行工业工作“月汇报、季考核、年交帐”制度和重点工业项目专项督查制度;分管工业县领导和部门一把手实行每季度集体到工业集中区现场办公,对建设项目实行菜单式服务,为企业生产、发展排忧解难。
为了优化交通环境,兴文成立了“交通节点工作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狠抓竹海—石海快速通道、川黔高速接口、成贵高速公路宜叙段、成贵铁路宜叙段等重大项目的争取和建设,力争兴文早日建成连接川滇黔,沟通成都、重庆、贵阳、昆明的重要交通节点;同时,在今年内将实现县城—乡镇—工业集中区之间互通水泥路。加强电网建设,投入3500万元,建设安全、可靠的县域骨干环网及工业集中区输变电网,力争到“十一·五”末实现可供容量超10万千瓦。优化政务服务,全县221个行政审批项目全部进入政务服务中心,全程代理、并联审批;开展“欠满意”单位测评和“创满意”单位活动,强化行政效能监督,对服务不到位的部门严肃处理;全面梳理投资与准入、用地与环保、财政与税收、金融与外贸、科技与人才、品牌与创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向社会公开、吸引企业入驻。
发展超常希望无限
县委书记郭朝辉自豪地说:“今年兴文仅用10个月时间,就超额完成了宜宾市下达的全年工业和招商引资任务。前10个月,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82.6%,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22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2.6%,这三项指标增幅名列全市第一,这让兴文人看到了未来充满无限希望。”。
今年,按照四川省委提出的“一手抓灾后重建,一手抓经济发展”和宜宾市委提出的“自加压力,加快发展,多作贡献”的要求,兴文准确把握形势,深挖潜力、开源增
效,成效突出。作为矿产资源大县的兴文,克服了今年初冰雪灾害带来的困难,把灾后重建当作凝聚民心、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来抓,以超常努力实现了工业经济快增长和招商引资重大突破。
今年9月,兴文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工业强县”步伐的决定》,制定了未来两年工业发展目标。兴文工业体系已经初具雏形,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到2010年,全县硫及硫化工业年销售收入将达到80.9亿元,煤及煤化工业年销售收入将达到27.4亿元,建材业年销售收入将达到8.8亿元,食品加工业年销售收入将达到5.7亿元,纺织业年销售收入将达到2.6亿元,机械制造业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1亿元,电力企业年销售收入将达到2.7亿元,其它企业年销售收入将达到3.2亿元,合计132.4亿元。
一、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 增进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工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从根本上讲, 就是要始终坚持工业的主导地位, 以工业的大发展促进经济的大繁荣。
一要增强工业实力。“十二五”时期, 要围绕“实现天然气两大净化厂产值100亿元, 天然气综合利用工业园和八座水电站清洁能源转化利用产值100亿元, 武当、紫云两大工业园农林产品加工、电子产品及相关配套产品产值100亿元, 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目标。要主动融入全省、全市产业总体部局体系, 主动承接国际国内无污染、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建设三大产业, 打造三大基地。改造提升农林产品加工业。以农业产业基地为依托, 做大做强以红心猕猴桃为主的特色产业, 打造全省有机鲜果出口基地和川北农产品加工基地。突破发展清洁能源利用业。主动服务天然气净化厂建设, 打造四川清洁能源转化利用基地。大力发展外向型出口创汇工业。到“十二五”末, 引进和培育规模企业达到50家以上。二要集聚壮大园区。集群发展是现代工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载体。积极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园区开发模式, 促进设施充分利用和资源共享, 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力争到十二五”末, 县工业集中发展区达到5平方公里, 市县共建天然气工业园达到10平方公里, 建成2个各占地1000亩以上的天然气净化厂园区。突出“一园一主业、一园一特色”, 进一步优化园区空间布局, 加快推进岐坪、元坝等规模工业园建设。三要扩大招商引资。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在工业发展中的地位和功能, 充分发挥我县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取得重大突破、天然气等资源优势更加凸显的有利条件, 把最好的服务用在招商上, 把最优的资源配置在最具潜力的项目上, 打造一批产业旗舰。
二、高品位推进新型城镇化, 优化经济发展承载环境
城市是新型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要着眼破解“城市带动力弱、城镇化率低”的问题, 坚持走“宜居宜业”的路子, 实行新建拓展、改造提升并举, 高品位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承载发展的能力。一要着力构建新型城镇体系。按照“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 推进区域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 探索构建以县城为“核心轴”、重点场镇为“带动轴”的“两轴发力”模式, 把县城定位为广元副中心城市, 场镇定位为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集聚区。高度重视城乡规划工作, 坚持高起点、高水平和适度超前的原则, 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 形成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和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二要着力拓展城市发展骨架。围绕五年基本建成县级市的奋斗目标, 坚持“东拓、西跨、南跃、北延”的思路, 加速拓展“一江两区三湖四桥”城市发展主骨架, 到“十二五”末, 县城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万以上, 逐步建成面积30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30万的中等城市。三要着力打造田园城市特色。要突出山区县城“山水相依、田园相联”的地理风貌, 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 有规划的融入体现苍溪特色产业、人文精神的符号, 打造“一城居中、四园拱卫”的“花朵型”城市地理景观, 塑造出特色鲜明的城市品牌。
三、创新推进机制, 促进“两化”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工业强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邹平县
山东省邹平县为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00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62:33,是典型的工业强县,对该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评估研究,无疑将对其他类似县域有借鉴意义。
1.评估时点范围
1.1评估范围。本次评估范围为邹平县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行政区划实际管辖范围,总面积为124997公顷。
1.2评估期限。本次评估对2006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期间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況进行评估。
2.规划目标实现程度
2.1耕地保有量。2014年底耕地7247430 公顷,比2020年规划耕地保有量7266220公顷少18790公顷。
2.2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014年底基本农田保护面积6233365公顷,比2020年规划目标62087公顷多24665公顷。
2.3城乡建设用地面积。2014年城乡建设用地面积1742585公顷,已超出2020年规划目标1663135公顷用地规模7945公顷,出现倒挂。
2.4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2006-2014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78509公顷,已使用2020年规划目标131450公顷的5973%。
2.5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2006-2014年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和异地补充耕地方式共补充耕地85972公顷,距规划补充耕地161040公顷还差75068公顷。
2.6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规模。规划到2020年完成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规模3013公顷,评估期间共完成农村建设用地复垦耕地35627公顷。
2.7节约集约用地情况。2014年底城镇人口4454万人,城镇工矿用地面积660582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14831平方米,距2020年人均186平方米有3669平方米差距。
3.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土地规划主要调控指标实现程度评估主要从规划指标、用地节约集约程度、规划效益、规划实施四方面内容进行评估,据此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包括4个因素、8个因子和23个指标,详见表1。
3.1评估指标标准化测算。对各项评估指标采用专家打分形式,量化反映各指标的执行进度和实现情况。为使各项评估指标具有可比性,将各评估指标转化为可比量纲,即评估指标标准化。标准化采用分段线性变化方式,标准化后各指标影响分值在0—100之间,指标影响分值越大,表示该评估指标的规划实施效果越佳,根据对各项评估指标的评估进行标准化计算。各指标评估分值结果详见表1。
3.2规划执行评估结果评判标准。根据定性分析将规划执行效果分为执行较好和较差二种结论,同时结合定量分析,每种结论又分二种档次。当执行较好且所有指标得分70以上,则等级为优秀;当执行较好但有1-4项指标得分70以下,则等级为良好;当执行较差但有5-8项指标得分70以下,则等级为稍差;当执行较差但有超过9项的指标得分70以下,则等级为差。
3.3规划实施情况综合评估结论。根据规划实施评估指标得分表,土地规划得到了较有效执行,绝大部分指标执行与规划预期一致,部分指标因社会经济发展等客观原因,执行未能达到理想状态;评估指标定量分析中有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规模等3个指标分值低于70分;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量、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建设用地总规模等3个指标分值介于70-80分之间;其余17个指标高于80分,因此本评估认为规划执行情况为执行良好。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通过对《邹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实施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可以看出规划实施以来与邹平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效果较好,土地规划各项调控指标与预期基本一致,总体执行分值较高,但不可否认,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4.2建议
4.2.1适时开展土地规划修改。依据土地规划实施评估结论,对现行土地规划进行修改,以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进一步优化规划空间布局,提高规划可操作性。
4.2.2加强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等其他规划的衔接,及时提供用地保障,可增加土地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对接频率,实行定期对接或其他规划批准实施时即进行对接。
4.2.3建立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机制。充分挖掘城镇存量建设用地,建立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考核评价制度,通过考核评估,反映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针对性地采取调控措施。
4.2.4加强对土地规划实施管理的公众监督并将其作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工业强县计划】推荐阅读:
教育强县汇报材料11-01
质量强县实施方案10-29
培育特色产业实现富民强县07-10
企业进驻工业园区计划05-28
工业信息化工作计划06-26
工业园招商计划书07-18
工业和信息化工作计划05-30
工业互联网创业计划书06-25
工业园区2010年工作计划06-26
县一季度工业工作总结及二季度工作计划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