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演讲稿

2024-12-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演讲稿(精选12篇)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演讲稿 篇1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演讲稿 篇1

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

非常高兴,我们能相聚在这美好的早晨。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他们的良好行为是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就养成不迟到的习惯,他小时候曾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来时时提醒自己,他要求自己抓紧时间,时时刻刻地叮嘱自己凡事都要早做,他这样长时间地坚持下去,就形成了习惯。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成为世界有史以来十大文豪之一。可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习惯对我们学生来讲,尤为重要。

有同学们的自觉遵规守纪,才使得我们的校园井然有序。大家在见到老师或同学时能主动问声好,在进出校门时特别有礼貌;做操时排好队形,听从指挥,精神抖擞;去食堂吃饭时,能做到文明进餐。在宿舍时按时就寝,不喧哗,不吵闹。大家若都能在遵规守纪、严格自律中体会到良好的秩序带给我们的真正的自由和快乐,那你们就已经为自己的成功之路做好了铺垫。但是,同学们想过吗?学校要发展,需要每一个同学的共同努力。因为每一位同学的举止言行展现的正是学校的风貌,关系着学校的荣辱。可是就在开学以来的半个多月里,老师发现了许多与学校美好形象格格不入的现象:校园里纸屑、零食袋随处可见,尤其是校门口的小路。课间的时候,打闹的同学比比皆是。上课铃声响了,可很多同学仍然慢慢吞吞,拖拖拉拉等等。

在这里,我呼吁同学们行动起来吧!人人争做文明的使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见到老师,能主动敬礼问好;讲究卫生,不乱扔垃圾,见到纸屑随时捡;爱护公物,保护绿化;勤俭节约,不吃零食。注意安全,不玩危险的游戏,上下楼梯,人多拥挤,注意谦让,行走靠右,保障畅通;坚决不跟素不相识的人走出校门……

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明天的我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今天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人人争当好学生。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演讲稿 篇2

大家早上好!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会让一个人终身受益。

作为学生的我们要共同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那就需要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参天大树,需要从小树苗一天天成长起来。良好的行为习惯也需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首先体现在基本的行为规范上。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不懂就问;作业独立完成、讲究质量;午休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课间文明休息、不追逐吵闹;集体活动整队前往、文明有序;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不损坏学校的一花一草一木,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让我们的校园洋溢着与老师、同学相遇时温馨的礼貌声、早读课上朗朗的读书声,课堂上清晰流畅的表达声,优美动听的歌声,课间操中规范有力的脚步声,体育课上雄壮有力的口号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我们每一个人时时刻刻都能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就一定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一个文明的人,成为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我们的校园,也必将成为一个文明的校园、和谐的校园。

同学们,我们播下一个动作,将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将收获一个品格;播下一个品格,将收获人的一生。文明已被人们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时时刻刻在与文明交谈,千万不要把文明行为习惯看做小事。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人人学规范、个个讲规范、时时守规范,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携起手来共同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让我们的双中明天更加美好!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演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有品位的实小人”。

自觉遵从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这不仅对于我们个人,而且对于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都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我们三明实小的学生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有品位的实小人呢?我认为:

一是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文明习惯主要是指人的仪表、用语、待人接物、卫生等习惯。这几个方面都是人外在美的表现。我们应该时时注意自己的外部形象,做到仪表整洁,举止端庄,有博雅品质。

二是要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纪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公共生活中具有强制性的行为规则,严守纪律是现代人应有的素质,遵规守纪是同学形成良好品德的需要,也是同学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条件。

三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节奏、有规律的生活,会提高人们的学习效率和劳动效率,不会休息就不会学习。同学们要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努力培养“今日事情,今日毕”的习惯,学会善于利用点滴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娱乐、休息。

四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是长期艰苦的脑力劳动,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务。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良好学习成绩的先导。同学们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你们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思想集中,记忆力强,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就肯定能提高学习效率。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习惯、听课习惯、复习的习惯、做作业的习惯。

五是要培养劳动的习惯。劳动可以培养人的吃苦精神、战胜困难的毅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长聪明才智,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同学们,现在,你们正处于人生的最为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一辈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现代教育家魏书生说过:“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个性、个性决定命运。”同学们,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三明实小这片土地上健康、茁壮地成长,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远大理想、高尚情操、渊博知识有品位的实小人。

谢谢大家!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演讲稿 篇4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择善从之,不善改之,习惯的养成往往是因为自己喜欢这么做。人喜欢习惯,因为造它的就是自己。那何尝不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完美自己?

好习惯和坏习惯都具有很强大的力量,好的习惯让人立于不败之地,坏的习惯则让人从成功的宝座上跌下来。在生命的路途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些人徘徊于岔路的干扰,停在原地,不知所措。而那些具有良好习惯的人,在困难面前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所以他们脱颖而出。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就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是的,没有人天生就拥有超人的智慧,成功的捷径恰恰在于貌似不起眼的良好习惯。

有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地增值,而在人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因此,许多教育家都把少年儿童的习惯养成当成教育的第一要务,不少有经验的教师也把习惯培养当成工作重点,抓住不放,直至习惯养成,因为他们体验习惯养成能起到一劳永逸的作用。

在我看来,好习惯的养成无非就那么几个重要的点阶段,开始时,最难煎熬时。开始是你要确定明确的培养习惯的目标,如果这个习惯对你来说不是那么重要的话,你压根会从心里懈怠,而放弃习惯的培养,这是习惯的培养。在一重要的阶段就是你在培养习惯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这是你习惯要成成败之秋!头脑清醒时就告诉自己这习惯的重要性,激励自己坚持下去,迷糊时就抱定一要坚持下去的信念。再看看我们周围,有人勤奋,有人懒惰;有人认真,有人马虎;有人勤俭节约,有人铺张浪费;有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有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勤奋节约的人收获幸福,铺张浪费的人收获痛苦;今天的事情明天做,所有的梦想皆成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所有的梦想皆成真……有怎样的行为习惯,就会有怎样的人生!

谢谢大家!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演讲稿 篇5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都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会让一个人终身受益。

作为学生的我们要共同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那就需要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参天大树,需要从小树苗一天天成长起来。良好的行为习惯也需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首先体现在基本的行为规范上。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不懂就问;作业独立完成、讲究质量;午休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课间文明休息、不追逐吵闹;集体活动整队前往、文明有序;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不乱垃圾,见到垃圾随手捡起;不损坏学校的一花一草一木,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让我们的校园洋溢着与老师、同学相遇时温馨的礼貌声、早读课上朗朗的读书声,课堂上清晰流畅的表达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我们每一个人时时刻刻都能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就一定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一个文明的人,成为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我们的校园,也必将成为一个文明的校园、和谐的校园。

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人人学规范、个个讲规范、时时守规范,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携起手来共同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让我们的南山明天更加美好!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演讲稿 篇6

老师们、同学们:

我们好!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气是人生的操纵,人们应该追求好习气。”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觉得咱们应该养成杰出的行为习气。

成功的人士,都有一些杰出的行为长时间坚持,养成习气,构成自然。就说鲁讯吧!他从小就养成不迟到的好习气,他要求自己要抓紧时间,还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通过长时间的坚持,他总算养成了好习气,后来成为了中国有名的作家。而现在,有很多同学不光迟到,乃至还会出现旷课的现象。由此可见,养成杰出的习气是多么重要啊!

咱们还要养成杰出的学习习气。有些同学不吃苦,不用功,所以总是常常得不到高分。有些同学周末总是在玩,总是把作业留到星期天晚上再赶着做。这完全是习气的问题。而假如你不能养成好习气,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踊跃发言,不明白的知识也不闻不问,这些习气就会使你成绩下降。所以咱们要从各个方面去改正,比如说: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有时间就读一下课外书,这样一来,学习成绩就能上升了。

平是在大街上,总是看到很多人随地吐痰,乱扔废物,却一点儿也不觉得羞耻。为什么在外国,总是可以看到用中文写着“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地扔废物”的标语牌呢?这都是因为有一些人没有养成杰出的行为习气,给咱们中国人民丢人。所以咱们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气。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气如自然”意思就是说小时候构成的习气和天然生成的一样牢固。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略一句话,就是养成杰出的习气。”叶圣陶认为培育孩子的意图就是养成好习气。习气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増强越好。好习气要培育,坏习气要纠正,好习气用加法,坏习气用减法。其实养成习气并不难,重要的是坚持到底,很多人在培育习气的是后总是半途而废,使旧习气又东山再起了。

同学们,你们要知道,习气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为了咱们人生,让咱们一起来养成杰出的行为习气吧!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演讲稿 篇2

一、寓理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要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将每种习惯的内容自始至终贯穿于各项活动之中,其目的是,使各项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在日常工作中应通过系统教学、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家长工作、环境创设五种途径,遵循将每种好的行为先让幼儿认识,再产生情感、端正态度,然后通过培养其能力和技能,最后变成幼儿自觉自愿的行动即形成好的习惯的原则,在习惯养成过程中,真正使幼儿变被动为主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幼儿本身,要调动起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让幼儿自我约束自己,能自觉按照各种行为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如针对洗手卫生习惯的养成: 首先让幼儿结合看录像、听故事,有关不讲卫生、不洗手就拿东西吃,然后吃了肚子疼的图书、图片和有关资料,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其次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 先挽起袖子,用自来水把手打湿,然后抹上香皂,手心手背轻轻的来回搓,然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再用毛巾把手擦干。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模仿尝试,最终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等行为习惯。

二、寓教育于一日活动训练中

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积淀与形成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特别是对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弱的幼儿来说,重复训练尤其重要。如有的幼儿在玩完玩具后,不能主动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有意识的组织幼儿进行收拾玩具的练习,并多次重复训练,使幼儿养成在不用提醒的前提下,玩完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又如,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缺乏自理能力,特别是在中午进餐和穿鞋子方面存在着不良习惯,如大部分的幼儿不会自己吃饭,在家里是大人喂着吃,只有个别幼儿是自己吃的。还有一部分幼儿不能自己穿鞋子和衣服,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可通过多次强化训练,同时辅之以鼓励教育, 充分发挥同伴的榜样作用,让幼儿向能吃饭、能穿鞋子的同伴学习。当能力弱的幼儿有所进步时,再逐渐加以引导与强化。这样,既调动幼儿积极性又促使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三、寓道理于家长的配合之中

一个好习惯的形成肯定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新《纲要》指出: “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根据这一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多年的工作经验中,我发现家庭对幼儿影响非常重要,要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达到家园共育。特别是新时代的幼儿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倍受父母的娇宠,在家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和小少爷,想要什么家长就会就给什么,想做什么就会做什么,一些幼儿为此养成了诸多不良习惯。导致了幼儿不良习惯的养成,终身难改。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家长会和家长接送幼儿的时候,向家长介绍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让家长知道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讲讲幼儿园对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目标与要求,特别强调注意家园配合,形成合力。再者告诉家长,由于孩子的可塑性、模仿性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养成教育,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个老师。因此,家长要发挥表率作用,注意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另外,还要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要注意循序渐进。要用赞赏的目光去肯定他们活动中的积极因素,加以方法的指导,对孩子要多用赏识教育。

四、寓巩固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

在培养孩子某种好习惯的过程中,老师的表率作用很重要,老师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老师的言行对孩子起着言传身教和人格的示范作用,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被模仿、被学习,孩子身上的不少习惯就直接从成人那里模仿来的,如果老师言行规范,严于律己,从而才能以行为榜样影响教育孩子,反之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老师要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文化以及行为习惯的修养。如幼儿礼貌用语的使用,在幼儿园,老师不小心踩了小朋友的脚,老师主动向幼儿赔礼道歉,说声对不起。在幼儿入园时,老师主动与幼儿打招呼,问声小朋友好! 小朋友早! 并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 有的过程看似很平淡、很多余,但孩子在这个环境里生活,他们将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旦某个幼儿表现好,或某个幼儿有了哪怕那么一点微小的进步,我们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教师的以身作则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赞许,可以使成功的幼儿肯定自己,使其他的幼儿看有形象,学有榜样,这不但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幼儿好习惯的巩固与提高。

五、寓常规于幼儿主动参与制定中

让幼儿自己参与制定常规,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比老师强迫着去做效果要好得多。如幼儿户外活动时,如果没有良好的常规,直接影响到户外活动的顺利发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尽管每次活动前我再三叮嘱,可还是有极个别幼儿不遵守纪律,我改变老师制定出条框,强迫幼儿去做的方法,在活动前我组织幼儿自己讨论出活动中应该怎样去做,不应该怎样做? 幼儿纷纷出主意,积极发言,如不捡石头,不捡棍子,不爬高,不打闹等,如谁犯了其中一条,就自己站到旁边去改。让幼儿主动参与制定常规,不仅使幼儿能自觉自愿地遵守常规,而且还会互相监督,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比学习知识重要。它需要社会、家庭、幼儿园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同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要有一个形成的过程和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及给幼儿提供反复练习的条件,坚持做到持之以恒,最终能够促进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从而为孩子以后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幼儿阶段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尤为旺盛,可塑性很大,是培养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比学习知识更重要,应该从多方面强化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孩子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 篇3

一、熟诵守则、日常行为规范,对照守则加强良好习惯的指导

任何好的习惯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中培养出来的。因此,在开学之初就要组织学生们制定行为准则和约束机制,把习惯行为教育培养抓紧、抓好、抓细、抓实、抓小、抓早。利用低年级新生优势,严格要求,强化训练。养成教育是非常复杂的教育,不仅涉及到每个学生个人,还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由于社会情况非常复杂,客观环境千变万化,学生的心理、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家庭状况等也千差万别,所以,养成教育的方法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注意引导疏通、正面说明。不仅要让他们明理,而且要重在导行,引导学生从尊师爱幼、乐于助人、刻苦学习、不怕困难、勤俭节约等做起,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做人,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达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强化学生良好习惯养成

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将道德教育与现实教育结合起来。如要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可以开展“记住父母的生日”、“今天我当家”、“感恩教育”等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跟着父母做家务,既体验了生活,又体会到做父母的艰辛,培养了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使他们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达到道德品质上去追高尚,让父母放心;在生活上,学会自主,让父母少操心;在学习上刻苦努力,让父母称心。这样将孝敬父母也教育落实到具体活动之中,既加强了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又增强了道德的针对性,从而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树立典型,运用榜样示范

小学生具有善于模仿、可塑性强、善于幻想、主动活泼、追求高尚道德的特点。我们应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让真、善、美在他们心中牢牢扎根。

四、自强不息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学生上

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教师要想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就必须在人格塑造上勇于履行“以身正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教师不但要用真理去激励学生,而且要用自身人格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教师要以身作则,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这无声的语言,是最有说服力的,将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五、充分发挥家庭与社会的作用

要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单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和社会诸方面的配合,才能奏效。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对教育子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应尽量做到言行举止不“出格”。学校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并逐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同时,还要与社会各个部门建立联系,及时反映学生在社会上的各种表现,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做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同步性。

六、认真修订三风一训,把学校精神贯彻到日常活动中

学校要将学校校训、培养目标、中学生行为规范等内容写在宣传栏上,时时警示学生;组建校园广播站,开辟校园红领巾广播,学生生活,好人好事等播音,使学生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激和熏陶,使学生对自身行为进行自我监督和约束。利用团队活动、周会、主题班会等活动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专题演讲会、讨论会、辩论会,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加大自我教育力度,矫正其不良行为习惯。还可以利用每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晨会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说理教育,使学生行为习惯始终不脱离学校要求。在早操、课间操上找到突破口,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

我相信,只要我们多方努力,采取各种手段为学生行为习惯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让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多次重复的机会,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定可以养成。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4

成功的人士,都有一些良好的行为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就说鲁讯吧!他从小就养成不迟到的好习惯,他要求自己要抓紧时间,还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经过长时间的坚持,他终于养成了好习惯,后来成为了中国有名的作家。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多么重要啊!

我们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同学不刻苦,不用功,所以总是常常得不到高分。有些同学周末总是在玩,总是把作业留到星期天晚上再赶着做。这完全是习惯的问题。而如果你不能养成好习惯,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踊跃发言,不懂的知识也不闻不问,这些习惯就会使你成绩下降。所以我们要从各个方面去改正,比如说:回家第一项任务就是写作业,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有时间就读一下课外书,这样一来,学习成绩就能上升了。

平时在大街上,总是看到很多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却一点儿也不觉得羞耻。为什么在外国,总是可以看到用中文写着“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地扔垃圾”的标语牌呢?这都是因为有一些人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给我们中国人民丢脸。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文 篇5

那么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笔者认为,首先要打破习惯养成的神秘感。在一些人眼里,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卓绝的努力,,是不会养成好习惯的。他们害怕吃苦,害怕受挫,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因而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久而久之,便产生出一种错觉,只有成功人士才会有良好的习惯,而一般人不配谈良好习惯的。最近笔者看过韩国人写的一篇文章,大意是其实成功并不难。文章说,成功的人在给向往成功的青少年介绍经验时,往往强调他们的成功之路如何曲折,如何艰难,使青少年望而生畏。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在感受着成功,如做对了一道数学难题,想出了一个好点子。如果把这些成功感汇聚在一起,每个人都能成功,成功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正是这篇论文,鼓舞了韩国人追求成功的斗志,才有了韩国六七十年代的经济腾飞。我想习惯养成与追求成功具有同样的道理。只要有意识地锻炼,我们每个人都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其次,习惯的养成在于多次的重复。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过,同样的事重复72次就可形成定势。有位教师受魏书生写作文体的影响,开始每天写自命题日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觉得写作象吃饭穿衣一样成为一种精神需要。偶因外出没有写日记,便感到心里空落落的,抽空也要补上,还清昨日的欠帐。选准要养成什么样的行为习惯,然后坚持经常性的重复,在重复中激发兴趣,学有所得,越干越想干,最后就会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有些人坚持一辈子记日记,完全是习惯使然。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提高修养 篇6

主持人:张墨君 张皓

幻灯片制作:王雯卉

板块一:重习

 良好的习惯有哪些重要性(3分钟)

负责人:张馨月主讲人:

 学习上 生活上 我们应养成哪些良好习惯(4分钟)

负责人:樊校君

版块二:检行

 指出班级中存在哪些行为习惯上的问题(3分钟)

负责人:张榕洲

 评选十大陋习(5分钟)

自由发言

 就以上陋习进行反思并讨论改正方法(5分钟)

自由发言

版块三:修身

 提出做绅士和淑女(10分钟)

负责人:张梦殊主讲人:张墨君、张皓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演讲稿 篇7

我们重点从物质环境、精神环境二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潜移默化的物质环境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实践可能

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物质, 没有物质的环境是空洞而贫乏的, 而物质质量的高低好坏又直接影响着人的行为。成人尚且如此, 各方面发育还未完善而模仿力强的幼儿, 其行为、思想、人格的建构更是依赖于物质这一因素。然而一成不变的物质环境, 也难以在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 在实践工作中, 我们创设富于人文的、多变的、互动的物质环境以吸引幼儿, 影响改善其行为习惯。

1. 创设富有人文色彩的幼儿园大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幼儿园是专门培养人, 教育人的地方, 它不仅仅是一个活动场地的概念, 它是一种环境, 也是一种氛围, 同时也是文化的理念, 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 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园所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具有隐蔽性和延续性的特点, 它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潜移默化环境育人的功能。我们试图营造一种氛围, 努力做到让墙壁能说话, 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中, 我们首先注重做好“四个利用”, 凸显园所文化。“四个利用”即:利用幼儿园橱窗展示师生养成教育成果;利用各班级“家长园地”, 创建班级特色;利用走廊墙壁悬挂《幼儿生活行为习惯画册》, 宣传身边良好行为习惯;利用各种温馨的标语牌, 对师生、家长进行提示, 规范幼儿的言行, 促使幼儿良好行为的自觉形成。

例如:我们在幼儿园最显眼的位置展示《幼儿生活守则》的文本内容, 让教师和家长以及进入幼儿园的每个人, 感受到我们的教育宗旨, 关注到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幼儿园的特色, 认识到开展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在幼儿园上下楼的走道上, 我们还将幼儿守则画册的部分内容制成宣传版画悬挂起来。每到家长接送孩子时, 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宝宝, 这条你能做到吗?”“妈妈, 这个小朋友在洗手, 我也会洗”“这位小姐姐在干吗?她们做的对吗?”通过一幅幅养成教育系列主题画, 提醒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从小做起”。

在幼儿园“养成教育”橱窗里, 分设了“养成新动态”、“教师说养成”“家长谈育儿”等栏目, 通过这个平台, 展示班级亮点, 促进师生交流, 吸引家长参与。精心布置幼儿园的每个角落, 处处都设有文明礼仪、保护环境等行为标牌, 如在楼梯上贴上小脚印, 提醒幼儿顺着一边上下楼梯;楼道里张贴“轻声慢走过走廊”、“别碰我, 我怕脏”、“请讲普通话”等提示牌等, 处处为幼儿提供了形象逼真的情景示范, 时时提醒着孩子、教师、家长。这些环境不断与幼儿、家长的互动, 让教育更有实效, 对推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时也形成了我园富有特色的园所文化氛围。

2.创设富有特色的班级小环境

环境是幼儿耳濡目染的教育介质, 是幼儿自然成长的良师益友, 环境的创设更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 才能使幼儿园的空间突显养成教育的价值。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养成教育的目标不同, 各班养成教育的侧重点不同, 有的班“明星宝贝”栏中开设了“我有好习惯”专栏, 有的班级将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征的《幼儿生活守则》内容制成幼儿看得懂的表格, 每天教师和孩子对照自己的行为进行记录和评议。也有班级将《幼儿生活守则》部分内容编成好听的儿歌, 并配上有趣的图画, 贴在活动区里, 幼儿随时点着儿歌大声读出来。有的班级还将守则内容分阶段、分重点的布置在班级心愿墙上, 做到不断提醒, 不断更新, 从而提高了幼儿兴趣。优美、富有童趣的环境对幼儿来说, 既能让其欣赏, 接受美的熏陶, 更能通过富有寓义的画面无声地指导, 教育幼儿的言行, 因此我们还将良好行为习惯的规则融入到班级日常生活环境的创设中, 如:在活动室布置一幅幅洗手、洗脸、进餐、不乱扔果皮的画, 让幼儿在欣赏画的同时, 抓住幼儿爱模仿的特点, 鼓励幼儿学一学, 做一做, 这样幼儿就会轻轻松松接受洗手、洗脸的卫生教育, 逐渐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在小班, 为了让幼儿午睡时把小鞋子摆放整齐, 在每个孩子床前画一双小鞋印, 它无声地提醒孩子们睡前要把小鞋放整齐;在中班布置“正确坐姿、站姿“的示范图;在大班, 通过图片的形式向幼儿展示”如何做好值日生“。在盥洗间贴上等候排队的图案, 在美工角贴上纸屑扔进垃圾桶的标志。游戏时可根据幼儿的需要划分合理的活动区域, 避免幼儿因无事可干而吵闹, 也可以避免教师的过多指挥和干预。教室里的各种标识让幼儿明白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 使各项活动互不干扰, 有序地进行。有的班收集纸盒、饮料瓶制作文具墙, 引导幼儿从小树立勤俭节约、废物利用的意识, 养成用完文具要物归原处, 有序摆放的习惯等。在此, 环境的教育作用尤为突显, 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提供了可以实践的情景和空间。

二、无处不在的精神环境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营造氛围基础

物质环境固然重要, 但物质所呈现出的精神层面的环境, 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具有推动力。教师在一定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实施的教育, 形成的与幼儿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和幼儿能够感知到的教师的态度, 都直接影响着幼儿能否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 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 宽松的人际交往环境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保障

教师, 作为幼儿环境育人中的能动要素, 是幼儿心目中模仿的偶像, 教师率先垂范的言行是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教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幼儿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 对幼儿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里宁有这样一段话:“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 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 富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 在不断地盯视着他。”因此, 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 严格要求自己, 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 时时处处做幼儿的良好榜样, 以大方得体的仪表, 稳重端庄的举止, 亲切和蔼的态度, 文明礼貌的语言, 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 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 去感召幼儿, 启迪幼儿, 最终达到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的目的。孔子有言:“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如果教师言行不一致, 对爱模仿的幼儿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只有教师的以身示范, 才能以教师良好的行为来陶冶幼儿, 榜样的作用胜过简单枯燥的说理。

作为教师更要有耐心, 善于发现幼儿行为习惯方面的点滴进步。幼儿的行为一但获得肯定, 就会立刻得到强化, 因此, 教师不能吝惜表扬鼓励的语句, 当幼儿稍有进步时, 教师的一个微笑, 一个眼神, 一句话都能让幼儿感到激动、高兴。在这一体验后, 幼儿会想到继续这样, 又会得到表扬, 如此反复, 会使幼儿产生要更加好好表现的欲望, 产生良性循环, 可以较迅速促进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心理学》告诉我们, 越是幼小的儿童, 越需要成人的关心、爱护。对于幼儿, 教师除了满腔的热爱, 还应为幼儿创设宽松的人际交往环境。教师因所处的位置, 深受幼儿的喜爱, 但如果一味高高在上, 简单规定幼儿应该怎么做, 不应该怎么做, 不利于幼儿自觉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好老师应该常常弯下腰, 蹲下身, 成为幼儿身边的“小伙伴”, 倾听幼儿的心里话, 了解幼儿的想法。

幼儿良好行为的建立不是凭空就有的, 它是在各种活动中形成的。游戏正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小的孩子非常喜欢参加游戏, 在游戏中, 幼儿可以尽情模仿、想象, 它是幼儿不可或缺的学习形式, 也是最有利于幼儿良好习惯形成的活动。在游戏中, 幼儿能学会合作分享、学会建议商量、请求和拒绝、学会感谢和道歉, 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同时, 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在角色游戏当中, 孩子们为了角色分配起了争执, 在结构游戏中为了玩具争吵……如何让游戏进行下去呢?在这里, 教师只应是一个旁观者, 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体, 当矛盾出现时, 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 当大家一致同意解决方案时, 游戏不仅能玩下去, 幼儿也从中得到了成功的满足。幼儿是一个具有独立性的个体, 对环境具有能动性, 因此, 任何事情都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 它既不利于幼儿发展, 也剥夺了幼儿改造身边环境的权利。教师应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喜好, 要求来创设、改变自己周围的环境。而幼儿也在与教师亲密、平等、和谐的交往中, 得到教师的肯定、赞扬, 从而获得自信, 形成其良好行为习惯以及交往能力。

2. 丰富多彩的课程实施是良好习惯养成的载体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 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的途径, 是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养成教育课程”的目标即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交往习惯等。为了使养成教育目标变得显性、具体、可操作性强, 使养成教育实施成为幼儿教育的常态, 我们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制定了自主的、人文的、发展的《幼儿生活守则》, 并将《幼儿生活守则》中的内容与幼儿园的主题探究课程有机融合, 形成幼儿园养成教育活动课程, 使之成为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载体。养成课程本着以帮助幼儿实现快乐成长和发展为宗旨, 引导幼儿自主地建构自身行为习惯的经验和能力, 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 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课程内容来源于幼儿园生活各个环节, 贴近幼儿生活、贴近幼儿各年龄段、贴近幼儿最近发展能力, 让幼儿在遵守幼儿生活守则的前提下, 有质量、有效地生活、学习。

3. 协调一致的家园环境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石

习惯养成贵在协调一致和持之以恒。日本教育家曾说:家庭是孩子习惯培养的学校、家长是孩子习惯培养的老师。孩子从一出生, 就生活在家庭这个最自然的环境中, 家庭是他们的第一所学校。因此, 家庭教育是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 不容忽视。然而, 现代家庭教育还不尽人意, 存在许多不足, 在现实中家长对幼儿在家行为表现与生活规范感到棘手。许多家长常常提出类似的疑问:“我的孩子冷漠、没有同情心该如何是好?”“我的孩子行为不礼貌、说不好听的话或打人、打架怎幺办?”“我的孩子不肯刷牙、晚上不肯睡、早上起不来、怎幺办?”“为什么我的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很好, 但回到家却胡闹、爱哭、偏食、不收玩具”……这些家长一方面有诸多的疑问, 一方面又非常忽略幼儿行为细节。其实, 这个问题就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同步、协调、一致的问题。为使家庭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延伸, 形成互动的、循环的共育模式, 保证幼儿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家庭得以固化, 我们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 建立《亲师约定》, 让家长明确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的标准, 更好地帮助家长与老师达成一致的教育行为, 提高了家长影响幼儿行为习惯的水平, 保证了幼儿园与家庭习惯培养的一致性和可能性, 也促进了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策略的进一步升华。

(2) 加强宣传, 使家长的教育观念从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活动转变到首先关注孩子习惯养成上来。有针对地给家长们提出建议, 有目的指导家长创设温馨的家庭环境, 对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起着推动作用。幼儿的生活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 他们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帮助, 更离不开父母、长辈的指导、关心、每位父母都应为孩子创造一个和睦、温暖的家庭, 让幼儿在家庭中轻松、愉快地生活、学习, 从家庭成员的身上汲取营养。但目前, 由于家长的素质参差不一, 或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 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一定正确、可行, 因此, 我们教师应该通过家长会、家长园地、家园联系手册、家长开放日等多渠道的家园联系环境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育人目标, 使家长自觉、主动采取措施, 配合幼儿园教育, 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 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

(3) 开展家园共育活动, 形成幼儿园、家庭齐抓共管的氛围。如以节日教育为契机, 将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幼儿参与、实践、感悟。通过新年、元宵节、植树节、劳动节、建军节、国庆节等节日对幼儿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每年“三?八”节让幼儿为母亲做一件事 (捶背、洗脚) 让母亲开心;“六?一”做一件玩具送给同伴;元旦节向亲人表示新年祝福, 感恩节让幼儿对自己的亲人说感谢的话等等。幼儿在家园共育的活动中受到了教育, 在养成良好习惯养成方面有了明显进步, 不少家长在联系册中写道:“看到孩子们能够友好的在一起游戏, 由衷地感谢老师”。“幼儿园的养成教育是非常有效的, 我们非常赞同”。

中职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8

[关键词]中职生;养成教育

现代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法治、德治落实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就是“依法治校”、“以德治校”,通过教育的力量培养一代又一代适应社会发展的技术人才。下面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职中生大多来自初中学校的“落伍者”、“问题学生”,正因为如此而选择学技术,他们的综合素质不是太高,这使中职学校育人工作的难度增加,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职中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可塑性大,对我们的教育来说又是有利的。

一、从职中学生实际出发,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

职中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是项艰苦的、长期的工作,我们应高度重视。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周密的教育计划,确立明确的要求,是我们落实这项工作的重要前提。

新学期开始后,新生从原来的各个学校汇聚到了职中,而对新的学校,好奇心与要重新有一良好的开端的想法交织在一起,他们都想重塑自我形象,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抓住这一时机,结合学校的有关规定,在开学第一周起就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详细阐述中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提出每一阶段的奋斗目标,比如争做“行为规范人”“文明礼貌人”等,并说明达到目标的具体条件要求,将要求明确到学生日常行为的每个细节,使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按这一要求去做,使他们做有标准,学有样子,有章可循,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同时每一周评比一次,将一周中无迟到早退现象,遵守纪律好的学生评为“行为规范人”,对模范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同学奖励考核分,没达到要求的指明存在什么问题,并要求改正,在这种监督考核之下,大多同学从开始便养成了勤学、守纪的好习惯。

二、自我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自我磨炼,加强修养而形成的,这就靠我们平时在班级管理中去培养。当然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可能自始至终地“盯”着学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还要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我们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自己制定《班级制度》、《卫生制度》、《纪律制度》、《财产管理制度》,让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将班级制度触及到学生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每周对照班级制度进行考核评价,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出,使学生心服口服地改正不足,逐步从细微处形成了良好行为习惯。如班级卫生行为1分,一开始同学们没有这个意识,有时桌凳摆放不整齐,周围环境中有杂物,检查的人及时检查,发现后责令其打扫干净并扣除其分,通过这种方法,一个阶段后同学们养成了一个到校后首先看看桌椅放整齐了没有,地面是否干净,不乱扔杂物,看到杂物,还能主动捡起扔进纸篓,慢慢地好的卫生习惯养成了。

三、指导学生“自省”实现行为矫正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在良好行为养成过程中,常常会因缺少恒心,而行为反复。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平时要求他们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一日三省吾身”。平时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反思自己的言行,利用周会进行讨论,指出班级同学中哪些行为是有良好道德的表现,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并与自己进行对比,在自我反省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使学生懂得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来源于自我控制,从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加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让学生对不道德行为的危害进行评述,让学生认识到其危害进而及时进行行为矫正,改正不足。记得新生刚进校时,因为大多学生来自农村没有养成在楼上生活的好习惯,在卫生间乱扔垃圾、手洗完之后不关水龙头,结果常常导致卫生间水堵塞,浪费水严重,此时便要利用周会课让学生讨论这样的行为是不是好习惯,让学生认识到这种行为损人又损己,是不好的。通过自省,同学们自觉地纠正了不良行为,从而形成了好的习惯。

四、家校配合,创造良好的行为养成环境

从学生成长规律来看,随着年岁的增长,心理渐趋成熟,他们在学习、生活上对家庭有一定的依赖性,但又希望摆脱成人束缚,独立、自立地学习生活。而有些家长往往不理解孩子们的这种心理变化、需求,只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什么也不让他们做,子女“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受到限制,到了学校也是不做卫生,对班级事务不闻,桌上乱七八糟。对此,采取开家长会,找家长谈心、电话交流等方式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使家长明白“要成才先做人”的道理,家校配合,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五、在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中体验、感悟

作为一名职中生,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是形成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实践是行为养成的根本途径,所以平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学生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结合所开的《职业道德》等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同时挖掘各学科的德育因素教育学生热爱专业,让学生在专业实习中有意识的进行体验,进而了解职业,了解自我,明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然后对照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每当我们组织学生外出实习时,总是有意识地让学生看看各行各业的员工是如何遵守单位规章的,并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将来也要走向工作岗位,现在应怎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地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只有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时刻注意加强自身修养,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在感悟中受到启发,增强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方祝英,论文《中职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之对策研究》,《中等职业教育》2010年第七期.

[2]黄晓利,《浅析中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成功教育》2013第十期.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9

荔城一幼陈志媛

“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良好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大影响。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注重这一时期各种习惯的培养,是为他将来成功的走向社会垒下的第一块坚实的基石。“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在一定的情景下自然而然的“自动化”地表现出来”。幼儿期善于模仿,容易接受外界影响和成人教导,他们正处于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的关键期。“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育不当,把握不好,这一时期常常会使幼儿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何等的重要。那么该如何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一、通过环境暗示和积极鼓励的方法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枯燥、单一的教育形式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这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目的和结果。因此,在生活教育中,除了口头提醒、正面引导之外,还在环境方面下了功夫。通过环境的暗示来影响孩子,让环境成为孩子的第三任老师。

例如在“晨必盥,兼漱口”中,针对有些幼儿洗手时很马虎这一情况,可以一方面把放大的细菌图片贴在盥洗室的墙面上,让幼儿知道小手上有许多的细菌,必须用肥皂才能把它洗干净;另一方面,把正确洗手的步骤图贴在水龙头上方,幼儿洗手时就能看到。有了这些生动形象的图片,幼儿自觉的就会按照图片上的方法去认真洗手了。在擦毛巾的地方贴上了可爱的小手帕,并写上“别忘记亲亲我”的字眼,孩子看了都很喜欢,就会主动地擦手。这样通过环境的暗示作用远比老师的繁琐唠叨效果要好得多。

二、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怎样的环境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只有能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环境,才能被称得上是有价值的环境,才能成为促进幼

儿和谐发展的环境。”环境就像一位默默无闻地老师,静静地发挥着他特殊的、潜在的教育作用。良好的环境并不仅仅是美观,而应是看幼儿是否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推动幼儿的发展。

如:在培养幼儿“置冠服,有定位”中,我利用小衣架和衣橱,创设了“衣宝宝的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自由挂取、摆放,并在相应的地方贴上幼儿折叠摆放衣服的照片,提示和引导幼儿。挂衣服和折衣服幼儿在家中经常看到,但自己又很少实践,因此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与家庭相似的环境,让幼儿在挂挂、折折中提高拉拉练,扣纽扣,折叠衣服等生活自理能力。

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对饮食,勿拣择”,我们从环境入手,注重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情感的激发和体验。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创设了“喂一喂,数一数”,“它们爱吃什么”,“动物宝宝我爱你”等,让幼儿在喂喂,玩玩中体验给小动物喂食的快乐,提高了幼儿使用勺子的能力,同时也养成了幼儿什么东西都爱吃的习惯。

我还在墙面上创设“真漂亮”“手帕的折法”等环境,幼儿通过摆弄、操作的过程学会一种自我服务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幼儿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和自豪。并从中了解到哪些习惯是好的,该学的,哪些习惯是不好的,不该学的。

三、通过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我们认为环境不仅包括物质环境,同时还包括心理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能让幼儿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在进餐教育中,我通过餐前引导,帮助幼儿巩固用餐习惯,认识即将食用的食物,使幼儿在进餐前做好心理准备,孩子在对以前不熟悉或不太爱吃的食物有了充分的了解后,心里不再恐惧,能尝试着接受各种食物。例如有些幼儿不爱吃胡萝卜,我以故事、儿歌等的形式帮助幼儿认识萝卜,因为孩子们都喜爱小动物,当老师说:我们一起来做小白兔,尝尝胡萝卜时,大多数孩子都愿意尝试着把以前不爱吃的胡萝卜吃掉。

四、通过表率的作用,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幼儿好模仿成人习惯,成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具体形象而直观的示范。幼儿的模仿力极强,在幼儿园里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教师在幼儿的眼中是最伟大、最有权威的偶像,言行举止具有很大的感染力。为此,作为老师我们首先检点自己的行为,真正成为孩子的表率。幼儿在教师良好行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下自然形成好的习惯。故事、诗歌、歌曲、影视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也有很强的榜样力和感染力,幼儿也很喜欢模仿。因此,我也常常引导幼儿接触好的艺术作品,通过这些最直接、最具体、最形象的影响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不能只停留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与家长一起找原因,与教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取得教育孩子协调的一致性,配合幼儿园共同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我们班有个别幼儿进餐特别慢,究其原因,原来是挑食。在幼儿园进餐时,老师有时不能顾及到每个孩子,所以教育未能取得明显效果。于是我们设计了进餐表请家长配合,关注幼儿在家里的进餐情况,同时指导家长不要过分训斥孩子,或对孩子的无理要求百依百顺,而一定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式。坚持每天根据“进餐表”的内容给孩子打分。同时,老师和家长对幼儿的点点进步采取积极鼓励的方式,满足孩子的愿望,激发幼儿的动力。每天,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进餐情况进行交流和沟通,根据孩子的进餐状况,调整教育方法。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孩子从原来的挑食到样样食物都爱吃,从进餐速度慢到在规定的时间内都能吃完,老师和家长都感到欣慰。

培养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10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石,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我们每位家长和老师的义务和职责。

孔子曾以“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名言概括说明孩童时期受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也就是说人的某种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自然而然的事了,每一位成功者在总结他的经验教训时,总会谈到某种习惯给他带来的诸多益处。那么要培养哪些习惯呢?幼儿期和童年期的孩子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发展期,正是培养一个人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恰恰在这个时期一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爱而忽视了良好的习惯培养,从而养成了许多恶习,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那么,到底应该培养幼儿的哪些习惯呢?过去谈到培养孩子的习惯,无非是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的习惯,上课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等。我认为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幼教改革的深入,尤其是素质教育的提出,幼儿的基本习惯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我认为也应该具有时代特色。我们只有积极培养幼儿形成新时代所要求的基本习

惯,才能更有效地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社会生活。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成懒惰、自私、依赖等不良习惯。因此,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时,首先应从劳动习惯开始。幼儿刚入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自我服务训练,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教师可以逐步要求幼儿学会洗手、洗脸、吃饭、穿衣、系鞋带等生活小事。然后,教师要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的劳动兴趣,持之以恒,反复强化,最终形成良好习惯。比如,每天要求早到园的幼儿为大家摆放好桌椅,让值日生管理种植区等,从而培养幼儿为大家服务的思想和劳动的兴趣。实践证明,劳动教育既能提高幼儿的劳动技能,也能发展幼儿的智力。

二、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1、激发自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刚开始学做一些事情,都应在兴趣中开始,在愉悦中完成,而不是被迫地、勉强地去做。其实幼儿做任何事情,都有感兴趣的一面,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孩子自理生活时,首先应该激发孩子的兴趣。比如,教孩子刷牙,我们可以用变“魔术”的方法吸引幼儿。“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玩的魔术,我能让牙膏变成一团团的泡沫。”于是,我开始示范刷牙,一会儿功夫,牙膏泡沫出来了,小朋友们很开心,觉得好奇,我便趁热打铁地问“你们想不想变泡沫?”“想”我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牙膏和牙刷,让一个幼儿到前面来变“魔术”。看见他把牙刷放在嘴里,左捣捣、右推推,久久不愿释手的样子,我很高兴。刷完后,我让他张开小嘴,对他说“哎呀!你的牙齿真白啊,嘴里还有香味呢,以后要天天刷牙,好不好?”全班幼儿看见了,异口同声地说:“以后我也要天天刷牙,让牙齿变得白白的”。

2、教给自理的方法

现在有不少幼儿能独立穿衣、吃饭、刷牙、系鞋带了,但是有些事情并非仅仅有了兴趣就能做好,因为孩子刚开始仅凭兴趣做事非常粗糙,基本还会闹出笑话,因此,我们必须教给幼儿正确的方法。比如教幼儿穿毛衣,我们可以告诉他们穿衣服要分前后,只要把肩膀的两条缝拎起来一抖,领子低的一面是前,高的一面是后。这样反复教

几次,他们就不会出现把毛衣穿反的现象了。

3、培养自理的能力

做事贵在持之以恒,而幼儿做事的随意性很大,有些事有时很乐意做,有时却说什么也不愿意做,能做的事情不愿做,不能做的事偏要做。对此,有些家长会大声呵斥一阵,有些家长则听之任之,这些都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作为家长,应该使孩子把学会的每一项自理活动都坚持下去,变为一种习惯,否则,前面的努力有什么意义呢?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的情况,以浅显易懂的道理开导他们或给他们讲个故事教给他们。比如,我们就拿前面的刷牙举例吧。有的幼儿刚学会的时候,坚持天天刷,后来是要提醒才刷,再后来,天冷了,便不肯刷牙了,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给他讲个故事,如《小白兔和小灰兔》,小白兔和小灰兔学种萝卜,小白兔很勤劳,坚持每天给萝卜浇水、施肥、松土、捉虫,后来收了很多萝卜。小灰兔却不想吃苦,浇了几次水,觉得太累,就不浇了;松了几下土,觉得太热,就不松了„„最后萝卜不是干死了就是让虫吃了,只好饿肚皮。讲完后,你可以问:“小白兔和小灰兔谁做得对?”“小朋友应向谁学习?”最后可以告诉小朋友:“我们都应该向小白兔那样不怕辛苦,天天坚持,才能把事情做好。现在天冷了,我们都因为天冷就不刷牙吗?只有天天坚持,牙齿才会健康,才不会生虫子。”

三、要培养幼儿初步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

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较强,小故事、小寓言、神话传说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父母、老师都可以买这方面的磁带给他们听。范讲时语调要抑扬顿挫,神态要自然活泼,语句要简短流畅,必要时加上一些动作。这样,幼儿就能较形象地感知故事,这对于培养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很有好处。

四、培养幼儿品德好习惯

良好的品德行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幼儿时期进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为了将来社会的文明、进步、发展的奠基。良好品德行为的培养,要从小事做起。比如,礼貌问题,幼儿来园、离园时老师和幼儿要互问:“早上好”“再见”。当得到别人帮助时,要说声“谢谢”。我们还应该在幼儿园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孩子萌发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我们可以采用情景教育的形式培养孩子诚实、勇敢、宽容、谦让、友爱、协作、爱护公物、遵守纪律等习惯。这样反复抓、抓反复,天长日久就能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如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11

关键词:行为习惯;以身作则;趣味活动;行为纠正;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7-0230-5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7.117

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心理成长、行为养成的重要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沾染不良习惯的危险时期。此阶段的教育将对幼儿的一生产生深远而重要的影响。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因此在幼儿阶段,我们要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要让幼儿具备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等,这样才能为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教师要以幼儿为出发点,将行为养成教育渗透于日常的教学之中,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以身作则,让教师成为幼儿的表率

幼儿分辨能力低下,他们自己还不能辨认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而且幼儿有着很强的向师性与模仿力,在幼儿园中教师是与幼儿接触最为直接、最为频繁的,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在无形中被幼儿模仿,或好或坏的行为都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对广大幼儿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对自己有一个重新的定位,要认识到教师不仅是幼儿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幼儿心灵的塑造者,将会对幼儿的心理、情感与道德等产生深远的影响。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就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与道德情操,成为幼儿的表率。凡是要求幼儿们做到的,自己首先就要做到。

如要求幼儿按时到园,不迟到不早退,教师就首先要做到。要求幼儿们课外活动时积极参与,认真做操,教师就首先要做到动作标准规范。要求幼儿之间和睦相处,教师首先就要搞好与同事与幼儿的关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二、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

如果只是枯燥而机械地告诉幼儿要怎么做,要养成什么样的习惯,这无异于天方夜谭,幼儿不爱听,尤其是小班的更是听不懂,依旧不知道自己要如何做。为此,我们要将行为习惯的培养寓于生动而有趣的活动之中,这样更能引发幼儿的主动参与,更有利于幼儿的接受。

1.趣味游戏。游戏是幼儿所最喜爱的重要活动,一说起玩游戏,幼儿都会手舞足蹈,积极地参与其中,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也会切身感受到无穷的乐趣,思维更活跃。如为了让幼儿掌握相关的交际技巧,我们可以带领幼儿来玩“商场购物”的游戏。

2.生动故事。故事是幼儿的最爱,将行为习惯寓于生动而有趣的故事情节之中,更能让幼儿带着听故事的愉悦心情认真地听,这样有利于幼儿的理解,让幼儿在模仿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真实表演。表演可以将幼儿对行为的理解付诸实际行动之中,这样更加利于幼儿的理解与掌握。为此教师要为幼儿创造更多表演的机会,让幼儿来演一演好的与不好的行为,让幼儿置身其中,这样更能引导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行为矫正,关注幼儿行为中的细节

幼儿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不良的行为,这同样引起我们的重视,不要因细小而忽视,这样会慢慢养成不良习惯。如有的幼儿爱发脾气,当别的小朋友拿走玩具时,他们可能会表出用脚踩地板、握紧拳头等行为。教师要深入幼儿中间,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敏感眼睛,关注幼儿学习与生活中的细节,要能够及时发现幼儿的不良行为,相机诱导,以帮助幼儿纠正不良行为。

如小班幼儿由于刚刚入园,会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教师的提醒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为了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我们可以开展富有竞争性的活动,如评选“进步最快者”“班级小能手”等等,以激发幼儿的上进心。从而让幼儿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中来。教师再带领幼儿们一起来制订标准:吃饭认真,不挑食不浪费,不东张西望,不交头接耳;坚持到园,不迟到不早退,不随意旷课等等。根据幼儿的表现由教师与幼儿一起来给出一星、两星不同的评价,星级越高代表完成得越好。然后根据幼儿的得星情况来评出最优秀者、最有进步者等。这样自然就可以激起幼儿的上进心与进取心,从而使幼儿更加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家园合作,共建促进幼儿成长的平台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学习与生活的两个重要场所。只有实现这两个场所教育的一致性,才能不断强化幼儿的行为习惯。虽然近年来许多家庭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但仍有不少家长只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而忽视行为习惯的养成。家园教育不一致,会让幼儿产生认识上的误区,而不利于幼儿行为的养成。

首先,要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我们要重视家园合作,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要向家长宣传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共同为幼儿构建行为养成教育的平台,这样才能让幼儿更加健康和谐地成长。

其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互相了解幼儿在家中与园中的情况,这样有利于教师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幼儿,从而针对不同的幼儿来制订不同的教育方案,以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化地成长,以及身心的和谐发展。

总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系统而艰巨的任务,广大幼儿教师要高度重视,贯彻落实在幼儿学习与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注重方法、加强引导、不断鼓励,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育与成长。

参考文献:

[1] 刘娟.如何抓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2).

[2] 武术玲.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

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篇12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这样一首小诗:

丢了一颗钉子, 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 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战匹马, 伤了一位骑土;

伤了一位骑土, 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 亡了一个国家。

这首小诗, 它雄辩地说明了一颗钉子与一个国家的关系, 细细品味, 就可以看出小诗里寓含着一个大哲理, 那就是:要想成功, 必须有良好的习惯, 而这种良好的习惯就是要从小事做起, 诚如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三岁决定一生。”因此从小就应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 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 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 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几年来在低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我深切的感到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指导、激励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

一、抓常规训练

学校生活, 要求孩子们树立严格的集体和时间观念, 遵守学校纪律。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 仅懂得了道理, 如果不经过反复训练, 也不一定做到。因此从开学起, 我便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 对怎样坐、立、行、走, 回答问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等, 都做了明确的要求, 然后, 进行反复训练, 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并让他示范给大家看。有的同学做错了, 就让他们重做一次, 两次……不厌其烦, 烦, 多次反复, 直到做好为止, 不能因为错了一次而批评, 应真诚地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去做好。比如:出入走廊要安静, 站排净快齐, 清理桌面……

二、教学儿歌, 规范行为

一年级学生要养成的行为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上学、上课、活动、放学、纪律、卫生等等, 该怎么做, 不该怎么做, 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 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 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喜欢朗朗上口、生动有趣的儿歌, 为此我们就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儿歌。如:“铃声响, 快安静, 伏在桌上等老师”, “铃声响, 坐端正”, 或者是“上课铃声响, 快快进课堂, 上课守纪律, 坐正看前方”。当学生握笔姿势不规范时, 可以用以下儿歌来诱导:“两指握住笔, 中指托下底, 笔杆小淘气连忙往后移……”这样把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 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 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会由吵闹变为了安静, 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 学生在读中学, 在学中读, 不知不觉中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

三、以身作则, 引领养成教育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树立师表, 蜡炬不成灰。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教师应为人师表, 言谈举止、衣着住行, 都应起到表率, 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 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 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另外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 找原因, 从源头上下功夫。现在, 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 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 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有人往垃圾筒里扔垃圾, 也是很少一部分。我们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 时间长了又会重犯, 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应先组织班队会展开讨论, 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 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 行动上却难以改变。于是我们应从自身出发, 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平时, 我们教师走进学校、教室, 一发现地面有烂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 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有时老师一个眼神, 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错误并很快改正。我在做这些事时, 都是发自内心, 不是做给学生看, 因为只有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入手, 才能用行为指导学生, 才能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 学生不仅在一时一事上养成好习惯, 不少学生还能举一反三, 各方面做的都很好。

四、表扬鼓励, 激励行为

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 表扬运用得恰当, 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 大部分同学在吵嚷, 没有做好上课准备, 如果泛泛批评, 收效甚微, 如果点名批评, 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 不说话, 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其他学生便会仿效, 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 表扬有批评的作用, 是尊重孩子的一种教育方法。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也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 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 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老师的, 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平时班级里通过“学生行为自律”活动, 评选出“自律小标兵”大力进行表彰。在这样的活动中, 每个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 给自己设置一个让同学们认可的奖项。这种奖励方法避免了表扬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尤其对后进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全班同学都在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努力评出一个真实的, 让大家认可的自我来。随着同学们把自己的奖项报上来, 我惊讶地感到学生们的好强与上进, “大胆发言奖”、“团结友爱奖”、“遵守纪律奖”、“书写认真奖”、“不乱扔纸屑奖”……这一个个自评奖项无疑是学生努力的结果, 可以说这也是表扬的威力, 是激励的结果。另外, 我还在班级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 如我在班级中开展“争创好学生”的活动。每天遵守纪律的、讲究卫生的、上课认真听讲的、作业一丝不苟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 一周后, 再比一比谁得的小红旗多, 最多就能上光荣榜。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名字上了光荣榜, 非常开心, 以后他们会更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坚持正面教育, 寓教育于讲故事之中

对一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教育, 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不行的,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 哪怕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讲故事, 马上就会安静下来。我就抓住了的这一好奇心理特征, 常常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给他们讲“闻鸡起舞”的故事, 使他们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

同时, 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平时, 我通过“电话热线”、“家校联系卡”的方式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使家长有的放矢的督促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有人说:“播种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性格, 播种一种性格, 收获一种人生。”即好的习惯对于个人性格的塑造是十分重要的, 而良好的个性又能促成美好的人生, 因此唯有那些养成良好习惯的人, 最终会实现自己人生的辉煌目标。

上一篇:建筑工程资料完整下一篇:商法总论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