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高考作文素材精粹(通用9篇)
【“最美新娘”:穿着婚纱报道灾情】
4月20日,本是雅安电视台主持人陈莹的婚礼。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却将她从化妆间生生拉了出来。来不及换装,一身婚纱的她直接出现在镜头中,第一时间播报了灾情。
如此敬业,如此勇敢,如此忘我,陈莹当之无愧地在当日成为亮点之一,而这在一片残垣断壁前显得尤为珍贵。
对此,有网友称:“新娘子,你今天结婚结来地动山摇,证明你们滴爱情无坚不摧!”也有人说:“祝她幸福,这辈子我见过最美的新娘!”
【“最美微笑”:美了整个人间】
一个四岁女童,却在天灾面前始终保持微笑,这张照片不知道让多少人为之动容,而她也有了一个新名字——“微笑女孩”。
头缠纱布、身上满是血污的小女孩在被救出后却没有震天的哭泣,满脸笑容的她反而对救助她的民警说:“叔叔,我没事,我不哭,我很坚强的。”
一句话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当事民警后来在其个人微博中感叹:“你一笑便是整个沧海,美了这个人间!”
【“最美母亲”:母爱的`力量无穷】
眼见儿子凌立被压在预制板下,作为母亲的杨玉蓉怎能独自逃生?
尽管儿子苦苦哀求母亲离开,但杨玉蓉却绝不肯放弃。“儿子,妈妈来救你了!”
危机关头,母亲的力量无穷。
这个身材矮小、瘦弱的妇女硬生生将整整200余斤的预制板顶开,让儿子得以生还。事后,凌立说,只有伟大的母爱才会爆发出如此大的力量。
【“最美宝宝”:我的名字叫“震生”】
灾难无法阻挡新生命的诞生。
就在地震发生后,雅安市人民医院的自行车棚,首个“地震宝宝”诞生,穿上粉色小衣服的她备受喜爱。母亲曹妙表示,准备为女儿起名“震生”,以纪念母女二人生命中最难忘的一天。
的确,这个小生命的出生凝聚着太多人的爱心。地震发生时,当时还在病房的曹妙已经出现临产征兆,为保证安全,医护人员迅速将其转移出病房。
地震带给人伤痛,但新生命无疑又给人以新的希望。
【“最美祝福”:我们都是雅安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此刻,每个人都是“雅安人”。即便不能亲临灾难现场,但人们一样可以伸出援手,尽到绵薄之力。
有人呼吁,随手“转发正能量”,绝不信谣传谣;也有人呼吁,不要长时间向四川和雅安拨电话,尽量用短信和微信等联系,把电话通道留给最紧急的人;还有人呼吁,雅安周边地区县城的商家,私人住宅,请把无限网络开放,为灾区腾出更多的信息空间。
的确,没有人是孤独的。现在是雅安时间,我们的心始终在一起,因为我们都是雅安人。
温馨提示——
以上五个感动事迹只是素材原型,高考生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角度发散、多维度解读,这样才能运用最新时政素材,添香添色、妙笔生花。
其他的作文素材推荐参考:
向雷锋同志学习作文材料大全
材料作文《学会友善》为话题
很多同学都喜欢在高考作文中使用课本素材,然而,在运用过程中因不会巧妙地“转弯”,以至于阅卷者认为该考生“只会死搬硬套,而没有开阔思路”,从而无法获得高分。其实,真正聪明的考生,能够将课本素材运用得恰到好处,并且巧妙“转弯”,为其赋予厚度。在此,我们就向大家介绍几种课本素材的“转弯”技巧,助大家轻松夺分。
“转弯”方法一:由此及彼
方法解说:由一则课本素材联想到多则课本素材,共同使用。
所以我要说的是:浅阅读,我们要乐意受之,完美用之。于午后捧一杯香茗,微风拂过,翻起页页泛黄的扉角,感受书的香蕴,这是何等惬意!是这传人经典,授人美德的书教会我们孔子的谦虚为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鲁迅傲骨呐喊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昂扬沸腾的革命情结,激励着多少热血青年,鼓励着多少澎湃的心;是这豪放与婉约的孪生姐妹,教我们吟唱出易安的种种凄迷:“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也教我们审度了东坡的傲岸不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的,这人类的精神食粮,母语的浑厚精髓,我们不能遗弃,他是我们沸腾的热血,是我们不能丢的根。所以,那些斜倚在书店一角,默默地读书,不知天黑的日子不能丢,如果你丢了,要虔诚地捡拾那些日子。
(《“小议”浅阅读》)
名师点拨:文章在分析浅阅读的状态和作用时,由孔子的谦虚为德,联想到鲁迅的傲骨、易安的凄迷、苏轼的伟岸不羁。引用如此多的课本素材,既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又诠释了人物的品性,更点出了浅阅读的无穷乐趣,可谓一石三鸟。
“转弯”方法二:自然延伸
方法解说:由课本素材的内涵,联想到一个具体的“话题”,继续拓展深度,并联系非课本素材进行分析。
还记得隐藏在时间过往深处的刘兰芝,那位令后人叹息的美丽女子。在黑暗世界的漫漫长夜中,她以自身的美丽坚强与宿命抗争。那清池中层层的涟漪,是一个女子对爱情的忠贞,是一个不屈的灵魂对封建礼教的控诉。“举身赴清池”这种凤凰涅槃式的悲壮,在那一瞬间穿越生与死,绽放爱与恨!
时间在流逝,但她的忠贞不减,坚强不减。我对她的敬仰,便为我的使命增添了一份高贵的坚强。
时间在流逝,但他的惆怅却丝毫未减。我希望自己能够替他保留那份孤傲,那份不羁,那份忧国忧民的伤感。我希望纳兰容若能够陪伴我的成长,为我指引方向。
还记得当时的那种心痛,仿佛当时的泪水仍在我脸上。我久久不能相信我所敬爱的史铁生,那位坐在轮椅上却异常高大的人,离我们远去。“死亡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这是他对自己说的,也是对我们说的。这份淡然与豁达,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他用残疾的身体,表达出最丰满的思想;他用睿智的言辞,照亮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时间在流逝》)
名师点拨:由刘兰芝的素材,引出“时间在流逝,忠贞不减,坚强不减”的话题。选材典型,古今结合。文章既选择了纳兰容若等古代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又选用了2010年去世的当代文学大师史铁生的例子,古今结合的选材方法既具有典型性,又富有时代感。
“转弯”方法三:反驳课本
方法解说:课本素材就一定是正确的吗?考生可以对此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联系自己的课外阅读素材,进行佐证。让文章变得立体起来。
中国历来奉儒家为经典,而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知识分子的入世观。自古以来的隐士很多,他们真的从刚开始就安身立命于乡村野外吗?孔子说过:“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文人得意时仕,失意时隐,自古而然。隐逸之风大行是在魏晋时期,这与当时战乱频仍特别是门阀氏族之间倾轧争夺的形势有关。知识分子一旦卷入门阀氏族斗争的旋涡,就很难自拔。魏晋以迄南北朝,因卷入这种政治风波而招致杀身之祸的大名士就有:何晏、嵇康、张华、潘岳、陆机、陆云、郭璞、谢灵运、鲍照等。所以,当时的知识分子有一种逃避现实的心态。远离政治,避实就虚,探究玄理,乃至隐逸高蹈,就是其表现。这些隐士真的有难言之隐,他们的“隐”就是明哲保身。
与其说贤人自隐,不如说那个社会欲望、贪婪的加剧,让一些贤达的文人墨客感到这个世界正在堕落。因为努力想改变世界却无能为力,只好以隐居的方式来对抗世界!难道陶渊明不想为人民办事吗?他想,可是他的确改变不了什么,失望大于希望,所以隐遁自然,陶然忘机;范蠡难道不想继续为皇帝佬儿卖命?只是这个世界人的嫉妒心、猜忌心太重,因为整个世界都在沉沦,所以人人自危。范公只好偕西子逍遥游!
(《谈隐士之隐》)
名师点拨:本选段反弹琵琶,作者认为“隐”是消极逃避,明哲保身,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在对“隐”的一种内涵进行构思时,不仅引述有关陶渊明的课本素材,而且引述了嵇康、张华、范蠡等相关课外素材,再对原素材进行拷问,使文章更有意蕴。
“转弯”方法四:联系热点
方法解说:谁说课本素材不能和热点联系?现在很多热点与课本素材上的经典有关,譬如鲁迅文章退出教材,我们就可以联系在教材中出现的鲁迅的文章,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他没有李白的那份豪气,但有着一份独一无二的坚毅。在时间面前,他没有低头,他的那种坚毅让时间记住他,让后人也记住他。他惨遭宫刑,痛不欲生,但完成了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面对时间的流逝,面对人生的苦难,他选择跌倒后站起来,选择与时间搏斗。他成功了,没有被时间的潮水冲走,没有被时间的海洋淹没。他站起来是一尊雕塑,他倒下去是一座丰碑,让我们铭记他的名字———司马迁。
宋文骢,一个并不为人所熟知的名字,他是我国歼10战斗机的总设计师,当时是一个名不见经传、无人知晓的设计师。但他心存斗志,有一颗热血沸腾的心,他不甘为时间所湮没,他将自己几十年的心血融入战机,五十载春华秋月,二十年丹心铸剑,长剑出鞘,直指苍天,震惊寰宇。宋文骢将自己的心血与灵魂都熔于祖国的蓝天卫士,在时间流逝中,他把握当下,战胜困难,在时间长河中留下自己迎风搏击的画面。
(《时间在流逝》)
名师点拨:文章以司马迁素材为例,阐释了这样的一个道理:时间在流逝,只有把握自己,方可把握人生。作者对事例的分析比较到位。文章又引述宋文骢的热点素材,文章正反结合、古今相照,且有引证,增强了说服力。
“转弯”方法五:同类挖掘
方法解说:如果课本中出现了肖邦,那我们完全可以避开“课本中的肖邦”不谈,而谈“我们认识的肖邦”;也可以既谈“课本肖邦”,也谈“课外肖邦”,显得知识面极广,素材积累极丰富。
苏东坡,豪气冲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也曾面临过弯道,从仕途的高峰跌落到低谷,从皇帝、太后都欣赏的才子变成倒霉的贬往黄州的迁客。但黄州这个弯道,这个在众人眼中的荒凉小镇,给苏轼带来人生的坦途。在黄州,他感到难言的孤独,正是这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人生的浮华。他勇敢面对,开始寻找人世间的大美———山水,开始寻找人世间的大哲———先贤。所有这一切不顺与苦难,反而使他彻底脱胎换骨,使他真正走向成熟。于是,千古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诞生了。
你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你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你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你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长存民间;你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你刮起的一阵阵东坡风比任何潮流都来得猛烈,来得厚实!
(《站在文学的门口》)
名师点拨:苏轼坎坷的人生因作者笔调的灵动、思考的独特而展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不仅介绍了苏轼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课本素材,也叙述了有关“东坡肉”等课外素材,使苏轼形象光辉夺目。
“问文哪得妙如许,惟有素材活水来。”愿广大考生厚积薄发,活学活用,以期文思如泉涌,挥笔若行云。用生花妙笔,绘锦绣前程。
低下一寸,高看一眼
□田 野
春秋时期,齐国丞相晏婴有一位车夫,名叫吕成。吕成不仅驾车技术好,而且身高八尺,威武雄壮。又因为是给丞相开车,掌握着丞相的方向路线,因此仆随主贵,吕成的心里常常有一种满足感、自豪感和优越感。有了这种感觉,吕成在同行面前往往自觉高人一等。
这天,吕成下班回家,看到妻子正在收拾衣物,准备出门。吕成问:“老婆,你这是要去哪里?”妻子答非所问地说:“我要与你离婚!”吕成诧异了,瞪大眼睛问:“难道家里没有钱了吗?”妻子说:“不是!”吕成又问:“难道我不够威武吗?”妻子说:“不是!”吕成说:“我长得好,又有钱,你为什么要与我离婚呢?”妻子说:“因为你的头昂得太高啦!”
原来,吕成这天驾着马车从自己家门口经过。妻子偷偷从门缝里观看,看到丞相晏婴坐在车上,面部表情非常深沉,态度谦卑。而自己的丈夫吕成,挥舞着马鞭,趾高气扬,一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傲神态。
妻子说:“晏婴身高六尺,做了齐国的丞相;而你身高八尺,只做了一个车夫。晏婴贵为丞相,却谦虚谨慎,就连平头百姓他也敬重有加;而你只是一个为丞相开车的车夫,却趾高气扬,常常看不起这个,瞧不上那个。你若不把你高傲的头低下一寸,估计你的死期也不远了。与其将来陪你上刑场,不如现在早点离婚,还能保全我的性命!”吕成一听,惊出一身冷汗。自此,吕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仅工作兢兢业业,而且态度谦虚,对人敬重有加,就连说话的声音也放低了许多。
晏婴很快发现了吕成的变化,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便对他高看一眼。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晏婴觉得吕成的品德和才能可以独当一面,就推举他做了大夫。自此,吕成从驾车的人变成了坐车的人,这真是“低下一寸,高看一眼”呀。
适用话题:狐假虎威、谦卑和傲慢、自省
(张晓玛荐自《渤海早报》)
铁匠请教孔子
□李晓燕
春秋时期,楚国都城里有一个铁匠,他的手艺精湛,无论打造兵器,还是制做农具,都供不应求。看自己的手艺这么受欢迎,铁匠便让他的儿子跟自己学打铁。
对于自己的儿子,铁匠毫无保留,几十年的经验和盘托出。而且,为了让儿子学得更快,少走弯路,铁匠几乎是手把手地教儿子如何炼铁,又如何打磨成型。在父子俩的齐心合力下,打造出的每一件铁器都很精美。
流光飞转,儿子很快成年。老铁匠便打算着让儿子在都城里再开一家铁匠铺,去独立谋生。他认为凭儿子的手艺,绝对有这个实力。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儿子的铁匠铺开业没多久,非但没有生意兴隆,反而受到很多人指责。人们都说,他的儿子打造出来的铁器常会有一些瑕疵。无奈,儿子的铁匠铺只好半途夭折。
对此,铁匠除了悲戚,更有疑惑,他教得认真负责,儿子学得也是努力刻苦,怎么会没有学成呢?
有一天,大教育家孔子来到楚国,铁匠早闻孔子善于育人,便找圣人解惑。
孔子听了铁匠的疑惑,便问他:“你可是一直手把手地教他找铁?”铁匠点头。“在你手把手地指点下,他是不是一次都没有出过错,打出来的铁器都很完美?”孔子又问。铁匠又点了点头。
两个问题问完,孔子捻须而笑,说:“问题就出在没有出过错上,你总是把手把手教他如何把铁器打好,一点出错的机会都不留给他,他怎能学得精?要知道,练好一门技术,需要好的经验,更需要错的教训呀!”
孔子说完,铁匠明白了,原来是自己太心急了,不想儿子走弯路,便手把手地不让他出错,反而是让儿子走上了弯路。
适用话题:弯路、挫折、吸取教训
(罗中杰荐自《生命时报》)
画一百头骆驼
□赵元波
唐伯虎早年曾以画扇为生,他画技超群,家喻户晓。一天,有人要求唐伯虎在扇面上画出一百头骆驼,画得出的话,愿出三倍价钱购扇;若画不出,就要白拿走三把上等的扇子。
这分明是刁难,可唐伯虎也不恼,提笔就在扇面上画了起来,只见他画了一片沙漠,又画了一座沙丘,扇面就快填满了,也没画出一头骆驼来。来人看了,不免得意:区区方寸之间,怎能画出一百头骆驼来?看来是赢定了。
不料,没过一会儿,唐伯虎把笔一搁,说画完了。那人一看,唐伯虎在山丘的左侧画了一头骆驼的后半身,前半身被沙丘挡住了;在沙丘的右侧,又画了一头骆驼的前半身,后半身藏在沙丘后。
那人说:“明明只有两头骆驼,还有九十八头没画呢!”
唐伯虎说了声“莫急”,又拿起笔,在画旁题了一首诗:“百头骆驼绕山走,九十八头在山后,尾驼露尾不见头,头驼露头出山沟。”来人哑口无言,只得服输。
一座沙丘,藏起了九十八头骆驼,也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适用话题:变通、灵活思维
(胡东风荐自《故事会》)
给目标一个斜坡
□高 翔
在英格兰巨石镇,一根14米高的石柱顶端,架着一块40吨重的巨石。在没有大型机械设备的远古时代,人们是如何把如此大的巨石搬到石柱上的呢?考古学家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当时人们采取的是土屯法,即在石柱的一侧垒土,使“地面”高至与石柱顶部齐平,并与地面形成一个斜坡,用累土的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高度,最终把巨石推到了石柱的顶端。
对于高大的人生目标,当我们无法直接实现时,也不妨给目标一个斜坡,给目标一个缓冲的坡度,缓冲的时间,缓冲的距离。在这个缓冲的过程中,不断在脚下“垒土”,打牢我们事业的基础,垫高我们的能力和水平,直至抵达我们目标的高度。
给人生的目标一个斜坡,看似走了弯路,实则是我们抵达目标的一条智慧而最有效的捷径。
适用话题:累积、基础
(陈光生荐自《百姓生活·上半月》)
1.猴子的故事
我想说一个猴子的故事给大家听。在汤姆孙科学大纲上叙说一个科学家研究动物心理,养着几只猩猩、猴子做实验。以一个高的玻璃瓶,拔去木塞,放两粒花生米进去,花生米自然落到瓶底,从玻璃外面可以看见,递给猴子。猴子接过,乱摇许久,偶然摇出花生米来,才得取食。此科学家又放进花生米如前,而指教它只须将瓶子一倒转,花生米立刻出来。但是猴子总不理会他的指教,每次总是乱摇,很费力气而不能必得。此时要研究猴子何以不能领受人的指教呢?没有旁的,只为它两眼看见花生米,一心急切求食,就再无余暇来理解与学习了。要学习,必须两眼不去看花生米,而移其视线来看人的手势与瓶子的倒转才行。要移转视线,必须平下心去,不为食欲冲动所蔽才行。然而它竟不会也。猴子智慧的贫乏,就在此等处。(梁漱溟)
2.盐一样的智慧
有这么一个故事:老族长带领村民日夜兼程,要把盐运到某地换成大麦过冬,有一天晚上,他们露宿于荒野,星光灿烂。长者依然用祖先世代所传下来的方法,取出三块盐投入营火,占卜山间天气的变化……大家都在等待长者的“天气预报“,:若听见火中盐块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那就是好天气的预兆,若是毫无声息,那就象征天气即将变坏,风雨随时会来临。长者神情严肃,因为盐块在火中毫无声息。他认为不吉,主张天亮后马上赶路。但是族中另一位年轻人认为“以盐窥天”是迷信,反对匆忙启程。
第二天下午果然天气骤变,风雪交加,坚持晚走的的年轻人这才领悟到长者的睿智。其实,用今天的科学解释,老族长也是对的,盐块在火中是否发出声音,与空气中的湿度相关。换句话说,当风雨欲来湿度高,盐块受潮,投入火中自然喑哑无声。年轻人往往看不起老人的哲学,片面地认为他们都是过时的,无用的。其实,一些人生理念如同海盐,他再老,仍然是一种结晶,并且有海的记忆。
3.价值的转移
一位勤劳的农民,从自己的菜园中收获了一个大得不得了的南瓜,他又惊又喜,把这个南瓜献给了国王。国王很高兴,赐给农民一匹骏马。这件事很快家喻户晓。一个财主开动了脑筋:献个大南瓜,就能得到一匹马,如果献一匹骏马国王会赐给我多少金银珠宝抑或美女呢?于是财主向国王进献了一匹价值连城的骏马。国王同样很高兴,吩咐侍者:“把那位农民献的那个珍贵的大南瓜,赐给这个献骏马的人吧。”结果财主得到了南瓜……(梁晓声)
4.觉醒的滋味
喝完功夫茶后,喝一杯水,会觉得那水特别好喝,觉得茶好,水也好。热闹的聚会后,沉静下来,会觉得那沉静格外清澄,觉得热烈也美,沉静也美。爬山回家以后,洗个热水澡,觉得那水是从身体蒸发出来,觉得爬山也享受洗澡也享受。有时欢乐与哀愁也是如此,哀愁时感到欢乐真好,欢乐时也觉得哀愁有一种觉醒的滋味。觉醒的滋味随时都在,就像阳光每天都来。(林清玄)
5.“秃头论证”
哲学上有“秃头论证”的理论,它含有这样的问题:少一根头发能否造成一个秃头–回答说不能。再少一根怎么样–回答说还是不行。这个问题一直重复下去,到后来,回答却是已成为秃头了,而这在一开始是遭到否定的。成为秃头的界限是头发一万根?一百根?十根?一根?一根也没有?无法确认。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头发还剩下一百根,十根时,人们早已毫不迟疑地公认其为秃头了。
突变是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渐变中发生的,当你惊觉时,事物的性质早巳走到了反面。我们的环境变化也是如此。森林正在减少,能在旷野见到零星的树木却再也见不到森林的情景即将发生;动物正在消亡,能在动物园中见到狮虎豹象却再也见不到野兽的情景悄然来临;空气、水质正在恶化,臭氧层空洞正在扩大……也许,在21世纪20、或50、或80年代,地球人蓦然回首,才体味到生活已万事全非。
6.两只狼的交战
一位年迈的北美切罗基人教导孙子们人生真谛。他说:“在我内心深处,一直在进行着一场鏖战。交战是在两只狼之间展开的。一只狼是恶的–它代表恐惧、生气、悲伤、悔恨、贪婪、傲慢、自怜、怨恨、自卑、诺言、妄自尊大、高傲、自私和不忠;另外一只狼是善的–它代表喜悦、和平、爱、希望、承担责任、宁静、谦逊、仁慈、宽容、友谊、真理和忠贞。同样,交战也发生在你们的内心深处,在所有人内心深处。”听完他的话,孩子们静默不语,若有所思。过了片刻,其中一个孩子问:“那么,哪一只狼能获胜呢?”饱经世事的老者回答道:“你喂它食物的那只。”
7.伞在哪里
一年夏天,干旱威胁着小镇上所有农作物的生命。在一个炎热的星期天,镇里的牧师告诉来教堂做礼拜的群众:“除了祈求下雨外,没有任何办法能救我们。现在大家都回家祈祷,下周末回到教堂做礼拜时,做好感谢上天为我们普降甘霖的准备。”所有的人都按牧师说的做了。周末他们来到教堂,牧师一看到他们就大怒:“我们今天不能做礼拜了。你们根本就不相信今天会下雨。”所有人都反驳道:“我们都祈求上帝了,我们相信今天会下雨!”“你们相信?”牧师回答,“那你们带的伞在哪里?”很多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梦想,但他们却不为梦想的实现作任何准备,更不用说为之奋斗了。
8.微笑的连锁反应
一位女士冲一位面带忧伤的陌生人笑了笑,微笑让陌生人感觉很好,让他想起过去一位朋友的情谊,于是给这位朋友写了一封信。这位朋友看了信很高兴,午餐用罢,小费给得十分慷慨。服务生惊喜万分,用小费买了彩票,中了奖的她,把一部分钱送给街上的流浪汉。流浪汉非常感激,因为他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吃过外卖,在回家的路上他看到一只冻得浑身打战的小狗,就把它抱回自己又黑又暗的小房间取暖。小狗庆幸自己能够躲过外边的暴雨,对人很感激。当晚房子着火,小狗狂吠报警直到叫醒了房子里所有的人,大家都得救了。被小狗叫起的孩子中有一个后来当了总统。所有这一切都因为一个简单的微笑。
9.一根手指头的威力
一根手指头究竟有多大的力量?看电视,节目告诉我们:“手指顶住额头,你就站不起来了。”通常好奇的人便马上做实验了。如同常说:“你永远不可能用舌头舔到手肘。”十居其九,自己赶忙尝试去舔,然后失败。这实验需要两个人合作。一个人坐好,一个人站在跟前,伸出一根手指头顶住他的前额。这“一阳指”,果然有无穷威力,坐着的人无法站起。根据人体力学原理,人要站立,中心需落在双脚,支撑起身体,那是靠往前倾的动作,或脚稍往后缩,支点(施力点)放前面,才可起来。额头被对方手指顶住,重心落在屁股,全身使不出力站立。你们试做了吗?从这实验,便想起每个人的“死穴”。有时无法站起来,不是我们力气不足,不是意志不坚,也不是机缘不合,我们之所以办不到,只因一只无形的手指头,让人失去重心、信心、斗心。往往有一种非理性的心理障碍和阴影,打倒我们。只有把那根手指头找出来,才可以破解。(李碧华)
10.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有一次,马克?吐温与作家朋友郝威尔参加聚会,出门时碰到天降大雨。郝威尔见这扯天扯地的大雨,不禁悲从中来,他喃喃地问马克?吐温:“你看这雨会停吗?”马克?吐温回答:“所有的雨都会停的。”我们见过没完没了无休无止的雨吗?所有的雨不管它怎样来势凶猛排山倒海,也无论它如何令人心烦意乱愁绪如织,最终都是会停下来的。而且,雨越大,意味着它越快停下来。
老子曰:“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夕。”只要我们有耐心,它就一定会停下来。而且,雨后的天空会更加美丽,雨后的空气会更加清新。或许,你还能看到在晴天里根本就看不到的彩虹呢!所以,当生活中出现狂风暴雨时,我们不要沮丧,也不要失望。也许,这是幸福的前奏、命运的转机,我们笑对可矣!再说,别人的天空就不会下雨吗?想想朗费罗的诗吧:“你的命运一如他人,每个生命都会下雨。”
11.次灵
猴脑据说是最好的滋补品。捕捉猴子不是容易的事,又难得及时,因此从前云南地方的土豪就把猴子畜养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当有需要用猴脑招待的贵客来到,主人就引客人到猴圈来,由客人自己点选猴子,杀以取食。“猴为万物之次灵”,是有相当的理解力的,久而久之,它们就知道客人拜访它们的厚意了。因此,每当主人陪同客人进圈,次灵们就一片惊恐,停止一切活动,战慄地拥挤着向角落里退缩;同时,睁圆了深陷的惊惶的双眼,紧紧地盯着客人,看他那决定它们命运的手指指向哪里。等到客人终于看中了一个对象,伸手指着的时候,猴子们立即一拥而上,把那只中选的猴子连揪带搡地推了出来。如此,整个猴子圈里,除了那只被推出来的猴子悲哀地嚎叫以外,其他所有的猴子又都跳跳蹦蹦,高高兴兴的了;它们知道,灾难已经过去。至于将来怎么样,那是将来的事。这些聪明的动物,它们并不考虑,推出一个牺牲品,丝毫也没有改善它们自身的命运,牺牲者的遭遇也是它们自身必然的结局,一个也不会例外。
12.落网之鸟
一个猎人,在湖沼旁张网捕鸟。不久,很多大鸟都飞入了网中,猎人非常高兴,赶快收网预备把鸟抓出来;没想到鸟的力气很大,反而带着网子一起飞走了,猎人只好跟在网后面拼命跑。一个农夫看到了,笑猎人:“算了吧,不管你跑得多快,也追不上会飞的大鸟呀。”但猎人却坚定地说:“不,你根本不知道,如果网子里只有一只鸟,
我就真追不上它,但现在有很多鸟在网子里,我一定能追到。”后来证明果然如果,因为到了黄昏,所有的鸟儿都想回自己的窝,有的要回森林,有的要回湖边,有的要回草原,于是那一大群鸟就跟着网子一起落地,被猎人活捉了。
13.自由的鸡
伯岭肯农场是一个大型机械化养鸡场,一个个仓库式样的.大房间整齐地排列着近百个小笼子,每个笼里有两只产蛋鸡。笼子如此之小,母鸡在里面根本无法转身。鸡笼前面的自动传输带给它们送来食物,后面的传输带则带走它们刚下的蛋。我发现不远处有十几只四处游荡的鸡,一个工作人员跟在鸡群后往地上撒米喂它们。“你是想把它们引回鸡笼吧?要帮忙吗?”他走过我身边时,我对那个喂鸡的员工说。“谢谢,我不想抓住它们,”喂鸡的员工对我点点头,“我们有意让这几只鸡自由活动。关在笼子里的那些家伙如果看不到几只自由的鸡,会由于神经过度紧张而停止产蛋。如果没有这几个‘逃跑’分子,其他鸡最终会放弃希望,甚至死掉。”
14.上帝的盒子
我手上拿着上帝给的两个盒子。他说:“把你所有的悲伤放进黑色的盒子,所有的快乐放进金色的盒子。”我按照他的话做了,在两个盒子里存放了我的快乐和悲伤。然而,虽然那个金色盒子的重量每天都有所增加,但是黑色盒子却轻如从前。
出于好奇,我打开了黑色的盒子,我想找到原因。我看到,盒子的底部有一个洞,我的悲伤就是从那里漏掉的。我让上帝看那个洞,并若有所思地问:“我想知道我的悲伤在哪儿呢。”上帝温柔地笑着说:“我的孩子,它们都在我这儿呢。”于是,我又问上帝,为什么要给我两个盒子,为什么一个是金色的,一个是黑色带洞的。上帝回答说:“我的孩子,金色的盒子是让你珍存福分,黑色的盒子是让你释放悲伤。”
15.生命的火柴盒
人们的生命就像是个火柴盒,里面包含着许多火柴。每当我们点燃一根,虽然盒子里减少了一根,但是也发出了火和热。善用火柴人,能点起一片灿烂的烛光,一堆熊熊的营火;不善用的人,却可能失去整山的森林,或整列的房屋;至于那最不懂得利用的人,则过早的划了火柴,结果一下子引燃整盒,早早就离开了人世。
16.继续前进
在《圣经?出埃及记》里,说到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过红海,来到旷野,走了三天都找不到水喝,好不容易到了玛拉,却发现那儿的水是苦的,百姓不由得大发怨言,诉苦不已。他们不知道,只要再走一段路程,紧接着就到了以琳,那里有泉水和棕树,可以让他们安安稳稳、舒舒服服地扎营休息。”行百里,半九十”,最后一段路往往是最艰苦难行的。
因为,开始的时候,人凭着一股冲劲,雄心万丈,希望无穷。然而,经过长途跋涉,精疲力竭,信心开始动摇,意志渐渐松懈,不免对自己怀疑,对前途绝望,许多人因此不能坚持到底,以致前功尽弃。哥伦布在他每天的航海日志上最后一句总是写着:”我们继续前进!”这句话看似平凡,实则包含无比的信心和毅力。就凭着这一股大无畏的精神,他们向这茫茫不可知的前途挺进,横跨惊涛骇浪,历经蛮荒野地,克服了无限的艰难险阻,终于发现了新大陆,完成了历史上惊人的壮举。让我们也继续前进吧!不论路途多么崎岖难行,不论身体多么困乏疲惫,我们也要勇敢地走下去。过了”玛拉”,”以琳”也就不远了。
17.给精英文化留下位置
2. 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勿谓一丝微,既绍难再白。--清·朱经
3. 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 --唐·窦巩
4. 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邓拓
5. 昨天唤不回来,明天还不确实,你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天(李大钊)
6. 我认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他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他宝贵。--李大钊
7.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鲁迅
8.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鲁迅
9. 最好不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幻想什么,而要在旭日初升的时候就投入工作。--谢觉哉
10. 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华罗庚
11. 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鲁 迅
12.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13.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董必武
14. 我们若要生活,就该为自己建造一种充满感受思索和行动的时钟,用它来代替这个枯燥单调以愁闷来扼杀心灵,带有责备意味和冷冷地滴答着的时间。--高尔基
2.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高尔基
3.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4. 没有永远的恶人,只有永远的恶行。 ——丘吉尔
5.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名。 ——屈原
6. 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 ——笛卡儿
7. 科学所以叫作科学,正是因为它不承认偶像,不怕推翻过时的旧事物,很仔细地倾听实践和经验的呼声。——斯大林
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9.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10.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11. 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郭沫若
12. 坚持真理的人是伟大的。——雨果
13. 只有在斗争中无所畏惧,才能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把自己雕塑成器。——张志新
14.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5.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
16.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17.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18.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19.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庄子
一、培养意识,形成习惯
学问贵在“积”。对于写作而言,厚积才能薄发;胸藏万汇,方能吞吐翕张。从何处厚积?细心观察,留心体会,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观察事物,从大自然中寻找生活的真谛。搜寻生活的每一角落,正所谓留心处处皆学问,自有一片灿烂的天地,一方无尽的宝藏。
巴金在《文学生活五十年》中说:“我最主要的一位老师是生活,中国社会生活。我在生活中的感受使我成为作家。”写作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白居易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正是如此。人的一生,时时感知着生活,它们为我们提供着最鲜活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地关心时事、国事,了解时代特点,摸准生活的脉博,跟上潮流前进的步伐,会比被动地、零散地积累材料高效得多。
有效的信息从哪里找?报纸、杂志、电视、网络有大量的合适素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皆可关心;诸如食品安全、广州恒大足球现象、小悦悦事件、美国航天飞机整体退役、黄岩岛事件,最新发明和发现,社会热点、名人事迹、时尚动态、影视作品、文化交流等无不可入文。要求学生在阅报的时候、看电视的时候、上网的时候多思考、多联系,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和积累素材的习惯,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了解“虎照”新闻,可联系诚信、科学观念,观看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节目,可体验团结、创新精神。如此,下锅的“米”便不难找到。
我指导学生写随感笔录、心得体会。指导他们透过一点点生活浪花,窥及市井百态,了解人生大舞台,明白生活底蕴。学生处于敏感的年龄阶段,他们对生活往往有许多独特而精辟的见解,这些见解恰恰是在激情驱动下的刹那火花,如果不及时把它记下来,也就瞬息即逝,因此应该要求学生养成“采蜜”的好习惯,把每天新颖而独特的感受都记下来,这样日积月累就为考场作文建立了一个丰富的素材库。
二、联类引申,调动素材
社会瞬息万变,信息纷繁芜杂,若寻找不得法,别说充分调动素材,反而可能让自己“眼花缭乱”而迷失其中。老师要加强“采蜜”方法的引导。那么,该如何让学生炼就“慧眼”?可采取“联类引申法”。
引申,顾名思义,一定要“引”,但更重要的是要“申”,不能只停留在所引事例和义理上。所谓“联类引申法”,是指从某一新闻、信息中触发个人思绪、积极调动素材库里的相关材料,引申深化开去,将原本可能很不起眼的素材经精心“调配”后,让其焕发出一般人意想不到的别样光彩,从而达到鲜、活的目的,成为作文的亮点。
比如,《中国青年报》曾有一则图文简讯:银川市科技馆启动“科技进校园”活动,图示为“机器人进小学校园”。面对这样一则毫不起眼的“边角”新闻,我指导学生从科技角度和意识角度去处理材料,挖掘适合题意的内涵:由这则新闻联想到不久前举行的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得到了国内外众多高校的关注、参与并取得了多项价值不菲的成果);再进一步联想到我国航天史上划时代的壮举天宫神舟太空交会对接成功,从而可以深化得出一些结论:国家乃至民众的科技意识正在快速提高;我国的科技实力不断加强;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在人民心中与日俱增。这样,原本看似很难进入文章的“石质”素材便为慧眼选中甚而至而成为“金玉”了。
联类引申关键是要抓好、抓紧触发点,并进行深思扩散。苏轼作诗有个经验是“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再难摹”,移至作文也是一样的。另外,触发点一定要抓准确,只有触发点准确了,道理才能说得清,引申发挥才会有明确的方向,才能顺畅地进行借题发挥,才能有的放矢。联类引申的触发点角度要小,切入的口子要小,就好像“定点爆炸”一样,才会有强大的爆破力;但要站得高,只有站得高才能切得准,切得深。
三、分类“贮存”,合理使用
素材的积累必须要整理分类:要时常浏览记诵;要对素材进行发散思维。最后一点尤为重要,它可以使我们的素材成倍地增长起来,还可以使许多素材“化腐朽为神奇”,翻出无数新意来。
拥有、挑选后,还要学会分类“贮存”,合理使用。老师要重视“酿蜜”的辅导,对学生“采来的蜜”,教师要鼓励学生及时“酿成蜜”,运用到写作中。老师要指导学生将泛读与精读、随意浏览与专题材料的搜集结合起来,让学生以全新而又独特的视角有意搜集建立一些素材库,如重大活动题材、道德修养题材、环境保护题材、人际交往题材、爱国题材等。如可将“感动中国”人物杨振宁、袁隆平归入到“个人修养”类;将钱学森、“神六”“神七”航天集体归入到“爱国”类;将温州动车组追尾事故的责任人和冒死拦车的收破烂老人归入到“社会”类等等,使素材库形成网络化。归纳贮存时可详可略,但都要遵循“真实、客观”原则。使用时可同类并举,可正反对举;可详尽举例,亦可概括举例。要求要分析到位,注意合理性、针对性和适用原则,准确反映题目要求和文章主题。
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由无目的关心生活到有意识注意社会生活,由害怕写作到樂于动笔、勤于动笔。最主要的是,学生在写作时不再无甚可写、下笔无言,或言必屈原、司马迁等人。他们已能把自己平时的积累与思考有机结合起来,熟练地将历史类、时事类等各种类型的素材糅合起来,写作出不错的文章甚至文质兼美的佳作。
学生勤于“采蜜、酿蜜”,养成了积累素材的习惯,写好作文并不是难事。学生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主动意识,就能善于发现大量鲜活的社会性强的素材,就能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和分析能力,进而培养创新思维。将生活中的“石”点化成“金”成“玉”,进而雕琢成“器”,在写作时就能达到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之功效,当可避免无“米”之虞。
劝慰勉励
1.一个心中没有希望的人,就如同一具行尸走肉,毫无生机可言。我们应该在心中保存一份希望,活在希望中,我们才会在困境中保持斗志,才会活得潇洒。
适用范围:①希望是生活的动力;②做生命的强者;③与困难奋斗,其乐无穷;④追求潇洒。
2.人可以穷,心不能穷,心里的能源,取之不尽;身可以残,心不能残,心里的健康,用之不竭。
适用范围:①人穷志不穷;②志存高远;③事在人为;④一颗平常心。
3.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拿一手好牌,而在于打好一手坏牌。
适用范围:①人生的关键是能够将坏牌玩好;②要善于将劣势转变为优势;③改变现状才是人生的重要意义;④高手就是能够在逆境中活出精彩。
4.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适用范围:①重要的不是结果,而在于享受过程;②让生命顺其自然;③把握当下,成就精彩人生;④人生因追求而精彩。
5.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
适用范围:①乐观面对我们的苦乐年华;②笑傲人生;③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④学会度长絮大,成就智慧人生。
6.人如果靠吃饭活着,那饭不叫饭,叫饲料。
适用范围:①人生应该有追求;②努力实现自我价值;③精神力量;④敬畏内心
7.人没有美丑,只有特色。
适用范围:①活出自我;②尊重个性;③有特色才有创造;④美在特色。
8.人总要犯错误的,否则正确之路人满为患。
适用范围:①拥有一颗宽容的心;②错误是成功的试金石;③容错是金;④让指责见鬼去吧。
9.人就一棵像树,总有开花结果的时候。
适用范围:①心怀梦想;②希望就在前方;③心若在,梦就在;④等待虽然痛苦,果实却最香甜。
10.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
适用范围:①办法总比困难多;②坐而怨不如起而行;③点亮烛光,照亮人生。
11.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在附近几棵树上多试试死几次。
适用范围:①选择;②尝试多种途径与方法;③办法总比困难多;④量变与质变。
12.不要追寻前人的脚印,而要追寻他们的目标。
适用范围:①关注别人的目标我们才有自己的目标;②人生无法抄袭;③志存高远。
13.不能老守着株,得逼着自己当兔儿。
适用范围:①等待只是懒惰的借口;②要主动出击;③人生亦有“兔”理。
14.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适用范围:①绝望孕育希望;②高举心中那盏灯;③自不言败,谁能败之?
15.火把倒下,火焰依然向上。
适用范围:①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倒;②成功,就是你被击落到失望的深渊之后反弹得有多高;⑧坚韧的本性不因外物的改变而变化;(梦皮之不存,毛犹存。
16.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适用范围:①回到原点;②为理想、生活奔波忙碌,不要忽视安顿自己的心灵;③生活在别处;④故乡是游子剪不断的牵挂。
1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适用范围:①绝处逢生;②心存希望;③绝望是一潭死水;④化不利为有利;⑤命运掌控在自己的手里。
18.只要用力呼吸,就能看到奇迹。
适用范围:①努力就有奇迹;②坚持不放弃;③生命能够创造奇迹。
19.生命像鲜花一样盛开,我们不能让自己枯萎。
适用范围:①呵护生命;②善待自己;③给心灵以浇灌;④生命是盛开的花朵。
20.宁愿笑着流泪,也不哭着说后悔。
适用范围:①问心无愧;②直面不幸与失败;③经历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梦珍惜拥有。
21.宁愿悲哀得深刻,不愿开心得肤浅。
适用范围:①经历高于一切;②甘愿做一个了解事情真相的伤心人,也不愿被蒙在鼓里快乐地傻下去;③苦难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④人需要自我反省精神。
22.再小的花儿也不会拒绝开放。
适用范围:①自信;②秀出自我风采;③展示自我是人生的 必然;④希望。
23.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适用范围:①理想与现实;②正视现实;③从这里出发。
24.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完。
适用范围:①坚守承诺;②听从内心的呼唤;③生活需要“韧劲”;④走自己的路。
:25.向日葵告诉我,只要面对着阳光努力生长,日子就会变得单纯而美好。
适用范围:①幸福之路;②正确方向;③追逐。
26.你有不如人的,就一定有比别人好的,静待时机。
适用范围:①知足常乐;②得失随缘;③学会换位思考;④各有各精彩;(9待时而动。
27.没有过不去的坎,让自己跨越的姿势美一点。
适用范围:①办法总比困难多;②面对逆境要有一种乐观的心态;③激发潜能方能获取成功;④磨难是最好的试金石。
28.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才能让别人看得出来。
适用范围:①过程与结果;②蓄势与勃发;(多重视沉淀,更要学会等待;④勿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
29.青春就像卫生纸,看着挺多,用着用着就不够了。
适用范围:①青春短暂,珍惜现在;②做有意义的事,挥洒汗水,彰显青春的光芒;③放纵自己,终将一无所获,学会节制。
30.若不向太阳索取微笑,温暖仍在太阳那里,但我们会笑得更加自信从容;若转过身发现自己的影子,适当的躲让,阳光便可穿越心灵,温暖身后每一处角落;若摊开掌心不能点落蝴蝶,那就紧握成拳挥动臂膀,给予力量;若我笑得不够灿烂,那就将脸投向灿烂的阳光,与阳光一起微笑,烂漫。
那么,同学们如何对普通事例进行“深加工”,使之转化为一则合适的作文素材呢?
一、素材要能极为精炼地概括出事例的核心情节并表露作者所持的态度
概括素材要做到两个基本点:一是概括事例情节,需要找出有关人物最核心的事迹,浓缩成关键词写入文中。二是表露作者态度,使用感情色彩浓烈、褒贬鲜明的形容词来展示自己的态度,可以放在叙述中使用(夹叙夹议),也可以放在叙述之后使用。
例1:红极一时的打工皇帝唐骏出版《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张牙舞爪下的投机取巧反被聪明误,被查出是“野鸡大学”的伪文凭后反而咄咄逼人,声讨公众。(《睿智》)
例1中唐骏的事例要是详细叙说可能不下千字,但是作者只选取了其中的“打工皇帝”“伪文凭”“声讨公众”几个关键词,便勾勒出了事例的梗概。而“红极一时”“张牙舞爪”“咄咄逼人”这样几个形容词便在叙述中鲜明地显示出作者所持的批判态度。
例2:中国的动车事故发生以后,铁道部发言人却狡猾地把责任推到老天爷身上,脸上那狞笑简直如阎王爷身边叫嚣的小妖一样可憎。然而,德国总理在二战中死去的犹太人墓碑面前的惊人一跪,像那炽热的太阳在刹那之间放出耀眼光芒,安息了那些被杀戮的亡魂,融化了两个民族的坚冰。(《睿智》)
例2中有两个素材,铁道部发言人为动车事故推卸责任,以及德国总理为二战犹太人墓碑下跪。概括情节的词有“动车事故”“铁道部发言人”“把责任推到老天爷身上”“德国总理”“犹太人墓碑”“跪”。体现作者态度的词语有“狡猾”“可憎”“光芒”“安息”。第二个素材中,作者便是在叙述后用文学性的句子来表意抒情。
二、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对素材进行灵活分类概括
(一)根据素材的语气分类概括。
1. 陈述性概括类。陈述性概括是最常用的一种概括类型。它要求我们准确地提炼出事例中的关键词,如时间、地点、事件、人物、数字、意义,然后将事例简要地复述出来。这种概括的好处在于能让人比较理性而详尽地了解某事的详情。这种概括一定不能过长,否则容易造成文体不清。
例3:日本新干线撞上市内建筑,造成八十多人伤亡。铁道公司社长身着白衣,头系帛带,在全国人民面前深深地鞠了一个躬,那样庄严,那样悲痛。这是大睿智,在鞠躬中,在眼泪中,给人民抚慰,让人民动容。(《睿智》)
2. 抒情性概括类。抒情性概括并不需要特别详尽的叙述,一般只需要在抒情的笔调中注入若干关键词,能勾勒出事情的大意即可,这类概括适合表现人所共知的事例,而且需要作者有较高的文学功底。注意:作文的题目或话题如果带有抒情性质,如《春来草自青》《怀想天空》等,那么使用抒情性概括特别合适。
例4:面对屠杀历史,德国总理在遇难犹太人的墓前弯曲双膝,头深深地垂下,泪水在地上开出洁白的莲花。膝下黄金化成溶溶暖河,所有仇恨,所有敌视,涣然冰释。这是大睿智,看似失去尊严,实则赢得尊重。(《睿智》)
(二)根据素材的多少分类概括。
1. 单素材概括。素材在精不在多,在一个分论点下,单个素材用得好也能大放异彩。运用单个素材,不妨对这一素材多加渲染,让素材对论点的支撑意义得以充分的展现。单个素材切忌啰嗦,点明要旨即可,多夹叙夹议,在叙述时常常选用排比句式。
例5:睿智应是面对危机时的退一步海阔天空,而非小聪明的处处争锋。故宫近日频遭“错字门”、“偷窃门”、“会所门”,在一扇扇“门”之后,是一次次耍小聪明的错不悔改,处处争锋。为“撼”卫故宫颜面不惜强词夺理,扭曲事实;为保护所谓“尊严”,面对群众的质问语焉不详,遮遮掩掩。(《睿智》)
2. 多素材概括。多个素材的使用一般都是三到五个素材的连用,它气势充沛,能够给人一种令人不容置疑的感觉, 排比、博喻、反问、重章叠句这些修辞手法常常配合多素材的使用。
例6:袁隆平先生说:“用金钱来衡量一个科学家的价值,是庸俗。”刘翔在接到春晚邀请后断然拒绝,并说:“我只是一个运动员,不是歌手。”方舟子、陈晓兰等等打假斗士数不胜数,他们都在用行动捍卫自己的耻感。他们耻于同流合污,他们耻于随波逐流。(《耻感,人之本心》)
(三)根据素材的引用程度分类概括。
1. 部分引用。一个事例有可能有相当的篇幅,包含丰富的意蕴。但是我们可以灵活地截取其中的一个片段来证明自己的某个观点,这并非断章取义,而是聪明睿智。先看下例:
例7:廉颇,一代名将,他曾经轻蔑地看待蔺相如,蔺相如却一再忍让。廉颇终于为自己感到了羞耻。耻感所带来的,便是彻悟之后的一个更加谦逊的廉颇。而结果,不仅是“将相和”传为佳话,两人的携手并肩,还最终创造了战国里的辉煌。(《知耻者勇》)
这个例子引用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是一个很长的事例,事例给人的启示相当多,比如蔺相如面对秦王时保持了一国之使的气节,这能够适合话题“尊严”“信念”“爱国”“智慧”“内心的选择”,但是作者在面对“耻感”这个话题作文,并没有纠缠于这个事例的其余部分,而是专门选取了廉颇负荆请罪那“知耻而后勇”的一幕进行演绎发挥,这便是作者的匠心独运。
2. 整体引用。整体引用常用于叙述某个新近发生的事例,或者大家可能并不是很熟悉的事例。这时候整体引用能够让大家全景式了解事情的全貌,进而信服作者的观点。整体引用用语一定要简练。
例8:当时间的车轮即将转近第66个日本正式向盟军无条件投降纪念日之际,东北的方正县却失了足。为“日本开拓团”立碑一事激起千层浪,引起全国的愤怒。对此,方正县政府的解释为:“为吸引日资企业进驻。”呜呼!如此目的又为何要以揭开国民历史的伤疤为代价?(《以耻为镜》)
(四)根据素材的社会效果分类概括。
1. 正面素材概括。素材要弘扬真善美,就要选取正面素材。使用正面素材的话,要注意能够准确把握正面人物或事例的意义所在,用饱含深情的笔墨讴歌这些时代的新人或者唱响时代的新歌。
例9:耻感,是一种高度。你看,当巴金文革后著《随想录》,为自己在文革中的所为忏悔,他已经在用那支如椽的大笔重构国人的道德禁区;当钱钟书平反后闭门谢客潜撰《管锥编》,他已经在用那脉文人的风骨捡拾灾难遗留的伦理残简。彼时的九州大地,诚可谓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必得要那心中有真理与耻感作长明灯的人,始能在苍茫大地上重绘精神版图,治愈国人的难言创伤。(《耻悬心间始丈夫》)
2. 反面素材概括。素材要鞭挞假恶丑,便不可避免地要选取部分反面素材。使用反面素材的话,要注意一定要言之有度。描写社会或历史的黑暗面,并不是为了释放消极情绪,而是为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语),即为了引出光明,引出期盼。万不可整篇都是反面素材,使得作文成为“愤青”的檄文。
例10:随着信息化的日益发展,不知耻似乎成为了一种搏出位的必胜法宝。它使还没从凤姐的雷人雷语中清醒的我们又迅速成为“拜月神教”的围观者,让陈冠希“裸照风波”未平之际又惊起潘霜霜艳照的波澜。“宁在宝马车中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的拜金女有之,自曝为第三者的女明星有之,自拍自曝不雅照的女嘉宾有之。令人不禁大叹:这世间乱象之中的人们怎么会把耻感去得如此干净!(《知耻而近乎勇》)
3. 正反对比素材概括。正反面素材的对比使用,能鲜明地昭示文章的价值取向,表达作者的观点。做好对比,关键在于找准可对比之点,不能牵强附会。
例11:想当年曹雪芹用了数十年精雕细琢也才成就了一本尚未完成的《红楼梦》,当今的青年作家却都以高产和速度作为招牌,在此产业链下不问品质地“生产”作品,这其中能有多少值得人咀嚼回味的精华?(《是该治治文坛的病》)
综上所述,想要在考场上自如地运用素材,平时就一定要在两个方面多加努力。首先就是概括能力,多多训练对于长篇语段的概括能力,能自如地将数百字的语段压缩成数十字,并能够根据不同情况压缩成不同的类型。其次就是对语言运用的综合把握能力,这是一种根据试题的不同(如话题不同、风格不同、要求不同等),能够选择加工素材的能力,这需要配合作文的审题训练多加练习。总之,只要同学按照以上提示多加练习,并多多研习高分范文中的素材运用技巧,相信在考场上用准用好素材不再是难事。
(作者单位:中山纪念中学)
【通用高考作文素材精粹】推荐阅读:
高考作文素材精粹10-09
最新高考祝福(通用70句)05-26
经典高考顺利祝福赠言(通用90句)06-08
历年高考作文素材07-03
高考作文素材热点10-28
高考作文素材真题11-02
高考作文素材规则11-13
高考作文写作素材11-25
高考作文诚信作文素材11-28
关于最新高考作文素材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