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规章制度

2024-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借阅规章制度(精选7篇)

借阅规章制度 篇1

1.1 借阅期限和册数不平等, 不合理

长期以来, 我馆读者借阅期限和册数都有固定设置。如;本科借书7本, 期限一个月, 可以延期一个月, 研究生, 教师借书8本, 期限2个月, 可以延期一个月。从这样规定来看学校给予本科生的借阅权限, 无论是借阅册数还是借期长短, 都远远低于研究生和教职工。这种差别实际上是对本科生——高校最大读者群的利益歧视, 违背了图书馆平等服务的伦理——即读者与读者之间的平等。固定借阅期限可能导致文献利用率低, 读者需求满足率降低以及造成读者借阅权分配不均衡;而固定借阅期限设置可能导致读者借阅权的过度限制或者读者借阅权的滥用。设置基于最短借阅期限的弹性借阅期限的目的在于寻求一种更科学更合理的方法。全面协调, 统筹兼顾各个层次读者, 协调发展人与人的关系, 改变固定到期还书以及借书量不平等借阅制度。将读者的借阅需求作为还书要件, 借阅期限不是固定不变的, 借书量也不能区别对待, 而是根据读者需求发生弹性变化。

1.2 借阅制度的陈旧性

我馆现行的借阅制度一直延续几十年, 只是在阅览时间, 借书册数, 罚款处理倍数等等有所变化。没有全面的, 协调, 可持续发展看问题, 而是以陈旧的片面, 孤立, 静止地看问题, 使他们之间产生某些偏见, 歧视, 对立和不相容。这种观念束缚人们的思想, 左右人们的行为。如流通区借阅时间早8点~晚5点, 样本, 期刊阅览室不许外借图书, 期刊。这种借阅片面性引起一部分的学生不满, 也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图书馆是大学生们的第二课堂, 晚上是利用图书馆最好时间。借阅处晚上不开放, 是广大读者需求的重大损失, 也降低图书借阅率, 还有样本书期刊是救急用的应适当短期借出。这就要求我馆打破陈旧观念, 建立一种创新合理合法, 科学性借阅制度。

2 设置弹行借阅期限, 册数, 满足读者需求

2.1 差异设置最短借阅期限

最短借阅期限是读者可以借阅文献的最短期限, 它小于或等于实际可借阅期限, 在最短借阅期限内, 读者对其所借阅的文献拥有的借阅权受到保护, 不因其他读者对该文献的需求冲突而终结。最短借阅期限的设置应改变过去固定借阅期限, 应根据馆藏文献的信息价值, 新旧程度, 复本多少, 读者需求的集中程度及本馆实际情况等几个方面, 分别设置不同的最短借阅期限。如样本书期刊借阅率最高, 规定最短借阅期限为2天, 小说类最短借阅期限为15天, 一般书刊最短借阅30天。这种制度在国外已有实行。

2.2 弹性设置实际可借阅期限

基于最短借阅期限来弹性设置实际可借阅期限的方式有两种:

前期保障方式, 即图书馆规定读者从文献借阅之日起拥有最短借阅期限, 如果在最短借阅期限内其他读者对该文献有借阅需求, 读者必须在最短借阅期限内还书, 超过最短借阅期限还书便视为超期, 这种情况下最短借阅期限就是读者的实际借阅期限;从借阅文献之日起到最短借阅期限止, 读者对该文献的借阅权受到保障, 当借阅期限达到最短借阅期限时, 如果没有其他读者预约该文献, 读者可以不必归还, 一旦有读者预约该文献.读者应在规定的时限内 (如:2天内) 归还, 否则视为超期。后期保障式, 即图书馆对读者借阅期限不作限制, 但当有其他读者要借阅该读者持有的文献时, 或馆藏中已无该文献复本可外借时, 读者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及时归还, 该规定期限实际是读者的最短借阅期限。例如, 图书馆对某文献读者借阅期限不作限制, 但当有其他读者预约该文献时, 读者必须在10天内归还, 如果借出当天, 就有其他读者预约该文献, 那么, 其实际可借阅期限为10天;如果从借出之日起第8天才出现其他读者预约情况, 那么从第8天开始算读者还有10天的借阅期限, 即读者实际可从第8天开始算读者还有10天的借阅期限, 即读者实际可借阅期限为18天。这种借阅期限是前期弹性后期固定。

3 建立处罚制度

3.1 建立处罚制度的合理合法性

从法学角度而言, 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 教育与被教育的行政关系, 双方的地位不平等, 图书馆行驶管理权, 教育权是行政管理权, 是法律法规授权的, 而不是民事权力, 图书馆的职责是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资源并且通过管理手段维护读者权利的平等性。对于超期行为应理解为读者之间的侵权行为, 超期行为的读者对其他有意借阅该文献的读者借阅权构成了侵害。读者拥有平等借阅权, 平等借阅权是基于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规定派生出图书馆利用权的一种权力, 平等借阅权是指读者享有在图书馆借阅自己所需的文献信息的权力是平等的。图书馆按照法规规定赋予读者平等借阅的权利, 并设置合理的权限范围, 进行必要的维护和管理, 以保障所有读者的合法权益, 超期处罚措施是对侵害他人借阅权的人的一种惩戒, 是维护平等借阅权的必要手段。

3.2 制定人性化处罚措施

超期借阅的侵权行为一旦发生, 很难或几乎不能找到对等的权益补偿, 图书馆只有对侵权人进行适度的惩戒, 这种处罚虽然难以对被侵权人进行权益补偿, 但能让侵权人意识到超期借阅行为是对他人借阅权的侵害而应当受到处罚。建议图书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限制借阅权限。图书馆可以对超期借阅行为人的借阅权限进行一定的限制作为处罚措施, 如同触犯法律的人, 虽然人人都享有自由的权利, 一旦侵害了别人自由的权利时, 自己就会受到法律制裁而被剥夺自由的权利。对超期行为的侵权人, 可以采取降低借阅册数或停借的处罚措施。

(2) 无偿为社会服务。图书馆在取得读者同意的情况下, 可以采用无偿为社会服务的处罚措施, 例如, 超期借阅的读者可以通过到图书馆整理书籍、打扫校园清洁、为社区无偿劳动等工作来代替被限制借阅权限的处罚。无偿社会服务工作的时间可以根据超期时间长短来折算, 例如。对超过借阅期限30天以上的读者, 可以选择无偿为社会服务的方式来代替其他处罚, 每超期30天, 无偿为社会服务半天。

4 结语

图书馆借阅制度的合理化, 科学性的制定关系到图书馆是否合法性。处罚不是目的, 但制度是必需的, 处罚应该是合法合情合理的, 而不是图书馆的任意裁定;应该是科学的, 而不是随意的;应该从读者权益的角度出发, 而不是图书馆利益的角度出发;应该是能被读者理解和接受的。而不是遭受读者的质疑和非议。设置弹性借阅期限, 制定超期借阅处罚制度。意在建立以科学发展观建立人性化借阅制度, 最大限度地保障读者的平等借阅权。

参考文献

[1]孙少文.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图书馆的科学创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 4

[2]陈菲.关于借阅权相关法律的思考[J].图书情报.2007, 1

[3]辛苗.论人性化借阅制度的建立[J].图书馆论坛.2008, 4

借阅规章制度 篇2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借阅证 押金 弱势群体

分类号 G252.3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7.006

Borrowing Card System of Public Library and Right Guarantee of Vulnerable Groups

Zhao Xin

Abstract Using the method of surveys on Interne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30 public libraries’ borrowing card system and its preferential object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are still libraries charging when users apply borrowing card, ranking users’ rights by the amount of deposit, and many people with economy difficulty are excluded by the covering scope of preferential service. It points out that public library should deduct or exempt deposit, abolish ranking users’ rights, enlarge the coverage of preferential objects.

Keywords Public library. Borrowing card. Deposit. Vulnerable groups.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步入城镇化。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也存在着许多贫困者。对于图书馆而言,弱势群体不仅包括许多残障人士,还包括经济贫困人群以及其他不方便利用图书馆的社会成员。在贫富差距日益加大的今天,如何保障与援助弱势群体,不仅是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图书馆也应当尽其所能地对他们进行援助。

在针对图书馆弱势群体的研究中,由于本次研究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笔者采用网络调查法,通过首都图书馆网站的“图书馆导航”链接登上各公共图书馆网站,而且由于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社会教育等职能多由市一级公共图书馆承担,故主要对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成都图书馆、广州图书馆、杭州图书馆等30家市、区级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服务项目进行了调查。

“弱势群体”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主要有三种类型:生理性弱势群体、自然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生理性弱势群体是指残疾人,老人,儿童和长期患病者等;自然性弱势群体是指贫困地区的人民,受自然灾害的灾民等;社会性弱势群体是指无依无靠的孤寡者,无固定职业以及下岗失业人员等[1]。经济贫困可算作多数弱势群体的一个共性,而借阅制度是公共图书馆最基本的服务,且涉及到收费问题,这一制度从根本上影响了人们对于图书馆的利用程度,所以笔者从图书馆最基本的借阅证制度入手进行考察。

1 公共图书馆借阅证制度现状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各公共图书馆的借阅办法种类多样,有些极为复杂。其中广州图书馆的读者证分为个人读者证和家庭读者证,杭州图书馆和兰州图书馆等还有集体读者证,为保证调查一致性,仅调查其个人读者证。具体情况如下:

部分图书馆实行免证阅览,读者到馆后不用再办读者证便可进行阅览,但仍有一部分图书馆需要凭借读者证或阅览证才能进入,如上海图书馆、重庆图书馆,但这些证件均可免费办理。而在借阅方面,只有成都图书馆和杭州图书馆实行了外借中文图书免押金的制度,广州图书馆实行基本借阅免押金,参考外借押金300元,但可凭《广州市低收入家庭困难证》或残疾人证免押金,并且这三个公共图书馆均可凭借身份证、社保卡等证件作为借阅证开通文献借阅功能。其他图书馆的借阅证均需押金,并且多数图书馆的借阅证还分了多个等级,每个等级的押金数额不等,具体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知,除成都图书馆、广州图书馆、汕头图书馆、佛山图书馆、顺德图书馆以及杭州图书馆外,其余图书馆的借书证均需要押金,押金最低为50,最高为3000。此外,许多图书馆的借书证还分出了不同的等级,不同等级押金数额不等,所能借阅的图书范围也不相同,基本上等级越高,所能借阅的图书越多,范围越广。其中证件种类最少的,除成都图书馆等六个图书馆均可凭借身份证开通文献借阅功能的图书馆外,是浦东图书馆、兰州图书馆、大连图书馆、济南图书馆和湛江图书馆,种类最多的(优惠借阅证除外)当属首都图书馆和中山市图书馆,已达到九种之多。

并且还可由表1看出,大部分图书馆都对残障人士及老年人等开通优惠借阅服务,在借阅证押金上有所减免。但只有广州图书馆一家表明了对贫困人群的优惠,其余图书馆的优惠大多只针对残障人士与老年人。统计情况如表2所示:

表2所统计在内的图书馆只以是否在借阅证押金上有优惠为标准,而青岛图书馆只有盲文借书证,且押金为100,与通用借书证最低等级的押金一样,深圳图书馆只表明60岁以上老年人及残疾人可优先办理,西安图书馆的优惠读者卡虽然包含了65岁以上老人与残障人士,但押金仍为100,与普通读者卡并无区别。因此笔者未将这三家图书馆统计在内。

nlc202309091107

2 公共图书馆借阅制度中的问题

我国公共图书馆自诞生之日起,多有收费项目,而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全国的公共图书馆都先后实行了免费服务。这是一种全面的免费服务, 在阅览室(早期图书馆一般只提供阅览室阅览, 很少开展外借服务)实行阅览免费, 读者无须再购置阅览券, 甚至无须出示任何证件, 而只要签名登记, 便可入室阅览[2]。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次调整,公共图书馆最终确立了免费服务的原则。但由上述调查结果可知,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在办理借阅证方面仍要收取押金,并且很多图书馆的押金数额并不少,虽然押金在退证时予以归还,但对长期拥有借阅证的读者来说,押金便几近于一种收费了。

2.1 公共图书馆借阅证的优惠人群

结合上述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借阅证的优惠对象只有残疾人、老年人,部分图书馆还将13岁(含)以上未成年人包含在内,但对于经济贫困人群,只有广州图书馆一家提供了减免押金的服务。图书馆弱势群体不仅包括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与老年人,还包括数量庞大的贫困人群。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不仅有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还有不断上涨的物价,而在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贫困人口不仅要面对着高昂的物价,还有子女上学、赡养老人等压力,能够用于自我提升、进行学习的精力已然不多,而图书馆还要在借阅证上再设一道门槛,为他们的知识学习设置重重阻碍。虽然大部分图书馆在进馆阅览上实行了免费阅览,但对贫困人群而言,可供他们进入图书馆进行长时间阅览的时间并不多。

“平等”是公认的公共图书馆的一项服务精神,表面看来公共图书馆在收取押金上确实做到了一视同仁,但实际上,对于不同收入等级的人来说,100元的价值大小不能一概而论,尤其对于贫困人群而言,图书馆收取的押金仍不能算少。这种事先收取押金的办法,“严重妨碍读者利用图书馆,将付不起押金的读者挡在馆外,剥夺了他们利用图书馆的权利”[3]。公共图书馆因穷人而产生、存在和发展[4],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中心,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在帮助公民学习进步上,公共图书馆本应不遗余力,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设置重重障碍将部分读者拒之门外。在“平等”原则之外,“以人为本”也是图书馆应当遵守的一项重要原则,即“图书馆在保证对所有人平等服务的前提下,对于那些因为经济的、文化的、自身能力的限制而不能正常利用图书馆的人,有必要提供特殊的服务,这样才能确保所有人能够有效地利用图书馆的服务”[5]。

2.2 人为划分借阅证等级与读者权利

不少图书馆都有多种借阅证,根据押金的多少划分了不同等级的借阅证,实施不同的借阅权限(可借阅书籍的册数、种类、期限等)。调查结果表明,对借阅证进行等级划分的图书馆多达12家,占到总数的40%。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应当面向所有社会公众开放,“应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际、语言或社会地位,向所有的人提供平等的服务” [6],这是国际图联早在1994年就表明了的。但在笔者看来,图书馆如此做法已违背了平等服务的原则,依据金钱的多少将读者划分为三六九等,有钱就多借没钱就少借,如此做法何有平等可言?《图书馆服务宣言》中明确表明:“图书馆向读者提供平等服务。……图书馆在服务于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图书馆致力于消除弱势群体利用图书馆的困难,为全体读者提供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务。”[7]《宣言》颁布前后各界对图书馆读者权利的讨论也如火如荼,但七年后的今天,公共图书馆在借阅制度方面进步甚微。如果说当年争取的是普通读者的权利,那么现如今要争取的则是弱势群体的权利。

3 图书馆现存借阅制度原因反思与对策

公共图书馆在收取押金方面自有其成因,无非是担心读者借书后不还而造成的损失。范并思教授认为“任何一个钱的数目,都构成一道门槛……公共图书馆的收费服务,哪怕收1元/N年,它也使那些付不起这1元或者不愿意付这1元的公民失去了获取信息的机会”[8]。2008年杭州图书馆并未制止乞丐入馆,此事于2011年经网络传播后引起热议,图书馆平等、包容的思想深入人心。但是真正的平等并不是不制止乞丐入馆就达到了的,更深入的平等还体现在所有用户平等利用图书馆的权利上。尊重并维护读者权利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很多图书馆的种种措施则表明,他们对于读者的行为是存疑的。这种“事先收取惩罚性补偿金”的做法更是将所有读者都置于失信者的地位,是从假设所有读者都可能偷窃、撕毁、借书不还的人性恶角度出发的,是对读者人格的不尊重[4]。这种心理固有其产生的社会原因,伴随三十多年改革开放而来的还有人与人之间诚信的缺失,媒体上报道的欺诈案屡见不鲜,但正因如此,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图书馆更应当做出表率,予读者以信任,扭转当前普遍存在的信任危机。

针对上述问题及原因,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具体可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减免借阅证押金。纵使各图书馆尚不能做到完全免押金借阅,但可参照杭州图书馆和成都图书馆的做法,做到部分免押金借阅,对用户予以信任;或者减少押金,取消借阅证中的不同等级,真正做到所有读者一视同仁。

(2)扩大优惠服务对象。在城市广大贫困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城市户口的外来务工者,并且各种保险并不完善,这些人群却正是图书馆应当帮扶的对象,针对这些人图书应当有相应的优惠政策,诸如减免借阅押金,提供知识援助等。

信息公平制度对于民主社会的建设是不可缺少的,一旦有人因为贫困或其他原因而失去了自由获取信息的机会或渠道,那么他们就将失去可以真正参与社会管理的可能性,民主的原则也就被破坏了。同时,如果社会中有某些人群因为贫困而失去了享受基本精神产品的权利,那么他们的不幸福可能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9]。

4 结语

本次研究囿于时空限制,故以网络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未能亲临各图书馆进行实地调查,是为不足。但通过网络仍可得知,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在为弱势群体服务方面,书刊借阅押金仍然很多,且被人为划分了等级,有悖于图书馆平等服务的原则;优惠对象多以盲人读者为主,有些图书馆兼顾老年人,但对于经济困难人群帮助较少。残障人士在我国并不少,由于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许多残障人士的经济水平与社会地位仍有待提高;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逐年增加;经济贫困者的数量仍有很多。图书馆弱势群体权利的实现不仅需要图书馆本身的努力与服务,还需要制度、法律层面的保障。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以促进、帮助其自我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图书借阅室管理规章制度 篇3

为了充分利用图书借阅室图书,进一步深入持久的开展读书活动和丰富大家的业余时间,同时为了图书的有效管理,经讨论通过,特制定本借阅制度:

一、图书借阅的对象为已办理借书卡的同志,借书卡押金为50元/张,4月底前到×××处办理,借书卡有效期一年。借书卡到期后持卡者可选择退还借书卡,取回扣除扣罚金额后的借书卡押金;或选择缴纳扣罚金额后,办理续用登记,继续使用该卡。

二、由于借阅室没有配备专职人员,图书借阅室原则上每周开放一次,持续时间为2小时,特殊情况除外,具体开放时间会提前短信通知。需要借书、阅览的同志请在开放时间到借阅室办理借阅。

三、借阅图书的每一个人,必须经过图书管理员,签写好借阅手续,方可借阅。在选择借阅图书过程中,请将不借阅的图书按编号放回原处,以便他人查找。

四、借阅的图书在两周内借阅室开放时归还,不能如期归还的必须续借,未办续借逾期的,将按每天0.1元/本的标准从押金中扣除。续借需到借阅室由图书管理员办理续借登记,不能亲自到的,需在借阅室开放时段电话通知图书管理员办理续借登记。对于借阅逾期未归还者,不予借阅。

五、所借图书总价格不得超过50元,若图书价格超过50元,需交够足额押金后,方可借阅。

六、借阅的图书若已丢失,按照原书籍价格予以赔偿,否则借书卡押金不予退还。

七、借阅者要爱护借阅的图书,不能随意撕毁,或在书籍上涂写、批注、点评等,应原样归还给图书管理员。

八、本借阅室的图书管理员为×××。借阅登记、锁好门窗等图书管理工作由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盘点工作由文化分管领导、文化站长、图书管理员和相关财务人员共同完成。

针对以上借阅图书制度,请每位借阅者都要按要求执行,不遵守借阅制度的取消借阅资格。

2镇南社区图书室管理规章制度

为了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增长知识,了解国内外大事,提高文化素质,使书报成为老年人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特制订如下制度:

一、图书阅览室开放时间,除星期四休息外,其他节假日、双休日一律照常开放。

二、凡是本镇镇民均可进入图书阅览室学习、阅览报刊、杂志、连环画、小说等书籍。

三、图书原则上不外借,报纸阅后放回原处。

四、书刊、报纸是人们精神粮食,不准涂写、撕页,如有发现,除批评教育外,按原价赔偿。

五、在图书室要专心阅览,不准大声喧哗影响他人学习。

六、保持室内清洁,不准吸烟,不准随地吐痰。

3镇完小图书室管理规章制度

一、图书室的各种图书、教学杂志等供本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借阅,凭借书证(卡)借阅,出借量根据教育要求和提高流动量加以限制。

二、凡在本室借阅图书者,均需要本室办理借书证(卡),借书证(卡)只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他人,否则不予借阅。

三、办理借书证(卡),须交押金20.00元,(学生需交近期免冠正面一寸照片一张),每人只办1张借书证,每张借书证每次只借一本图书,所借图书价超过借书证、卡价者,据图书价酌情交相应数量的押金,学生毕业时可凭借书证卡在财务出纳处退还本金,证、卡丢失本金不退。

四、借书时,就先填写索书卡,查明所借图书的种类、名称、编号等,之后交给工作人员登记以后,由工作人员取书。

五、借书时必须自觉维护秩序,严格按手续办事,手续齐备后方能带书出本室。

六、借书时要检查原书,如有污损、缺页等情况应及时说明,否则由借书人负责。

七、借阅图书者应爱护图书,不得撕页、折页、剪裁、折卷图书,不得在图书上画扛、批注或涂写,如有发现者,视其情节轻重罚款情况严重者按图书赔偿制度执行。

八、应执行按期归还图书,因特殊原因不能归还者,必须在最后之日补办续借手续,否则超期,每册(套)罚款1元,以此类推。

九、珍本和孤本等贵重图书不得借出。

十、本室的各种精装工具书仅供在室内查阅,一概不得外借,特殊原因者可经主管校长批准,期限为一周。

十一、教职员工工作调动,学生转学或毕业,必须还清所借图书,取消户头证卡,归还借书证,图书室的签章是办理离校手续的必要依据。

十二、个人所带书籍、提包不得带入室内。

十三、务必珍惜各种工具书,不得私自取走,凡私自取走工具书或图书者,处以书价的10——20倍罚款。

十四、借书证如有遗失,应及时挂失声明,并经一段时间寻找后已证明确实丢失,可以重交款补办新证,因丢失造成后果由本人负责。

十五、每次只限借1—2本,借期为一周。

图书借阅制度 篇4

一、借书规则

1、以班级为单位凭借书卡到图书室借书。放到班级图书柜供学生借阅。

2、借书卡应妥善保存。如遗失,须立即找图书管理员办理挂失,并将所借书刊还清,并补发新卡。

3、学生放假前,班级必须交回借书卡并还清所借图书。

4、遵守图书借阅规定,按时还书,逾期罚款。

5、期刊一律不外借。

6、借阅书刊应当爱护,不得毁损(如撕页、划线、写字、污迹等)、遗失。如有污损、遗失等违章行为,讲予以赔偿。

7、学校图书室开放借阅时间为每周一下午,开放归还时间为每周五下午。

二、借阅规定

1、班级每次借阅图书最多总数为100册,借期为一个月,到期可续借一周。不得长期占用图书,影响图书流通。

2、学生在班级借书必须服从班级管理员管理,需有序的借书,需爱护图书,不准在书上划道、圈点,更不准割页、撕毁。

3、班级借书时需保持图书室安静整洁,不得在图书室内喧哗、乱扔纸屑,禁止吸烟和随地吐痰,爱护电脑等设备。

三、借阅书刊违章处罚办法

1、班级丢失图书,按书价1—2倍赔偿。

2、班级所借图书不得圈画与损坏,情节较轻者按书价的5—25%罚款,情节严重者按丢失图书处理。

3、凡有盗窃图书者,均按图书原价的5倍给予罚款,并报请学校领导给予处分。

病历借阅制度 篇5

(1)病历属于医院的特殊档案资料,实行封闭式管理模式。

(2)患者无权借阅及携带本人病历。

(3)其他医疗机构无权借阅医院病历。

(4)所有借出病历1周内必须归还,如需再次使用,应办理续借手续。其中医务科、医保办等处调阅的病历应在检查完毕后当日归还。

(5)借阅病历时需填写《住院病案借出登记表》,所有表格内容及空项必须按要求如实填写、字迹工整、易于辨认。

(6)病历封闭式管理中根据特殊要求保留以下3个出口,原则为只能借阅归档后的病历,对于未归档的病历一律不得出借。

①医院经治医师调阅再次入院患者病历时,借阅者必须为经治医师,如为非经治医师或实习(进修)医师,则须持有经治医师签字的借条,执行双签字制后方可借阅。

②进行临床教学或死亡(疑难)病例讨论时,借阅者必须为死亡(危重、疑难)患者所在科室医师,如为实习医师或进修医师则执行双签字制后方可借阅。③特殊情况需借阅病历的,需持有医务科盖章的借阅申请方可借阅。

(7)除第六条规定的三种情况外所有病历不得流出病案室,包括以下情况。

①病历的返回完善。

②护理部及各病区护士(长)对护理记录进行质控检查。

③药学部查阅相关资料。

④医保办质控检查。

⑤所有病历复印工作。

⑥本院医师从事科研课题研究需查阅病历时,仅允许在病案室内进行,且只能查阅本人经治患者的病历。⑦除此以外未说明的其他情况。

古代图书借阅渊源考 篇6

2.两汉时期。西汉政府对所藏之书控制很严, 凡未经皇帝许可, 不得私借, 不得录制副本, 否则给予严厉惩罚[2]123。《汉书·霍光传》中记载宣帝时, 太常苏昌把国家藏书私借给大司马霍山抄写, 结果苏昌被罢官, 霍家欲“献城西第、入马千匹, 以赎山罪”。《汉书·宣元六王传》记载成帝时, 东平王来朝, “上疏求诸子及《太史公书》, 上以问大将军王凤, 对曰:臣闻诸侯朝聘, 考文章, 正法度, 非礼不言。今东平王幸得来朝, 不思制节谨度, 以防危失, 而求诸书, 非朝聘之义也。诸子书或反经术, 非圣人;或明鬼神, 信物怪;《太史公书》有战国纵横权谲之谋, 汉兴之初谋臣奇策, 天官灾异, 地形厄塞:皆不宜在诸侯王。不可予。天子如凤言, 遂不与。”东平王是成帝叔父, 求赐书也遭到了拒绝, 可见西汉政府对藏书控制得非常严格。诚然, 政府藏书除皇帝外, 允许太常、太史、博士这些掌书官员阅读, 还有因工作和研究需要, 经过皇帝特许的人员, 例如刘向刘歆父子等人员。私藏图书的流通氛围比较宽松, 在《汉书》的《贾谊传》、《司马相如传》、《朱买臣传》、《疏广传》、《陈汤传》、《息夫躬传》和《杨雄传》中, 记载这些人士少年时期喜欢读书、博览群书的情况, 他们所读的图书, 要么自己所藏, 要么向他人借阅, 这说明私藏图书流通率相当高。东汉政府沿袭西汉管理图书的制度, 严格控制借阅。但东汉政府先后召集许多著名学者, 利用国家所藏档案图书, 撰写国史, 例如班固、刘珍、李尤、崔寔、蔡邕等, 先后在东观, 利用藏书, 撰写《东观汉纪》。班固为兰台令史时, 还与学者陈宗、尹敏、孟异利用兰台图书, 撰写《世祖本纪》。这充分说明政府藏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作用。

3.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时, 国家藏书私人也可借阅。西晋人皇甫谧“眈玩典籍, 忘寝与食”, 人们称“书淫”, (《晋书·皇甫谧传》) , 他曾找晋武帝借书, 武帝送给他一车图书。晋代, 图书互借比较频繁。东晋政府在收集、整理图书过程中, 不时找私人借书。例如殷允、张尚文、桓石秀等人都是“多书之家”, 于是秘书丞王谧便让秘书郎“分局采借”, 即按每人专管一部来抄写, 以增加国家藏书。南朝藏书家也并非一味秘藏, 不少藏书家对好友、邻里均允许借阅, 如陆澄家有书万卷, 张率与其子少玄关系较好, 于是就经常到陆家借书。南齐的崔慰祖“聚书至万卷”, 邻里少年到他家看书, 他“亲自取与, 未尝为辞”。

4.隋唐时期。隋代皇家收藏的图书, 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秘书内外阁的图书, 秘书省的官员可以使用。例如窦威入唐以前, 在隋代拜为秘书郎, “秩满当迁, 而困守不调, 在秘书十多岁, 其学业益广”。他宁可在秘书省发愤读书而不肯升迁, 可见秘书省所藏图书的魅力。至于私家图书流通, 例如刘焯、刘炫借书于刘智海, 前后十多年即“以儒学知名”。私人之间的互借也是图书流通的一种形式。8—9世纪, 雕版印刷术改变了自汉以来手写书籍的状况, 加快了图书流通和知识的普及。《唐六典》卷九:“书有四部, 一曰甲为经, 二曰乙为史, 三曰丙为子, 四曰丁为集, 故分为四库, 每库二人, 知写书、出纳、名目、次序, 以备检讨焉。”唐御府图书有正本、副本, 只有集贤院、秘书省、弘文馆、崇贤馆等机构的官员有阅读的机会和条件。例如李敬玄于贞观末由马周荐入崇贤馆, 可以“借御书读之”。段成式为秘书省校书郎, “研精苦学, 秘阁书籍, 披阅皆遍”。因此, 唐代一些文人学士不肯到地方做官, 而更愿意创造机会进入秘书省、集贤院、弘文馆、崇贤馆等机构工作。私人藏书要么是学者, 如颜师古、柳宗元等, 要么是中央或地方的达官权贵, 如魏征、李袭誉等, 藏书借阅层次不一。例如开元时期杜暹教育其子孙要特别注意保护书籍, 他在每书之上自题:“清俸买来手自校, 子孙读之知圣道, 鬻及借人为不孝。”这说明自己聚书的艰辛和对子孙的期望, 固未可厚非;但末一句连借书与人都定为不孝大罪, 未免过于自私。更有甚者, 以书求官, 如宰相段文昌喜爱图书古画, 杨浑之“尽以家藏书画献文昌, 求致进士第”, 于是段文昌保荐他为官。

5.宋元时期。北宋时期, 政府藏书与私人藏书, 均对读者开放。政府藏书或宫廷内府藏书, 对高级官僚开放, 在殿试时集贤书库负责提供工具书;平时, 大臣子弟有在馆阁读书者。为了礼仪制度和政治外交的需要, 到馆阁查阅资料更为常见, 如沈括, 在出使辽国之前, 为外交谈判做准备, 就详细查阅了有关宋辽边疆地带的历史文献。可见, 图书还可以外借。至于秘阁藏书专供御览, 善本书画以及天文禁书, 则是秘而不宣。然而在检讨礼仪故事、整理馆阁图籍时也可参校。这说明图书流通, 是包括内府图籍和诸官司藏书在内的。馆阁图籍, 为了应付流通阅览, 专门有外借书库。负责借书的人称为“库字”。借书手续有“单子”, 在“监门”处检查后放行。国子监藏书也出借。“国子监崇文阁官书, 借读必须爱护。损坏缺损, 典掌者不许收受。”可见国子监藏书的借阅, 由书库———崇文阁典掌负责。地方州学藏书, 也有借阅者。《天禄琳琅》卷三记静江路学所藏北宋刻大字《资治通鉴》卷六前有朱文长木记:“关借官书, 常加爱护, 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政府藏书借阅过程中也存在违规行为, 丢失现象比较严重, 如沈括《梦溪笔谈》卷一:“官书多为人盗窃, 士大夫家往往得之。”私人藏书在利用方面做得最好的是宋敏求。朱弁《曲洧旧闻》中记载, 宋敏求“居春明坊。士大夫喜读书者多居其侧, 以便于借置故也。”当时, 春明坊一带的房租钱就比他处高出一倍。欧阳修曾向宋敏求借《九国史》, “承不为难”, 非常感激。另李公择曾留书九千卷于庐山僧舍, 供士子阅读。其他士大夫之间也乐于相互传录图书。南宋时期, 书院非常发达, 约二三百所, 且多为理学家主持, 富有藏书, 也雕印书籍。州县学藏书也逐渐恢复, 图书流通更加方便。随着宋室南渡, 和议告成, 私人藏书也有所发展, 文人学士有开始传录典籍, 收藏图书, 如晁公武藏书二万四千五百卷。元代出现了流动图书馆———秘书监分监。王士点《元秘书监志》卷三“分监”条下:“车驾岁清署上京, 丞相率百官各奉职分司扈从。秘府亦佩分监印, 辇图籍在行间, 所以供考文备御览者, 视他职为华要。”据《元秘书监志》记载, 大德七年 (1303) 三月分监上都书籍有《太平御览》、《通史》、《事文类聚》等。秘书监分监表面是临时分支机构, 但年年如此, 便形成了制度。分监所需图书, 主要是政书和类书, 政治参考书有指定的书目, 有包装和专人押送, 所以秘书监中存在着事实上的流动图书馆。秘书监的藏书, 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流通, 但要求读者身份较高, 阅读手续较严。元代私人藏书也可以借阅, 如张柔从睿宗伐金, 入史馆取金《实录》并秘府图书, 当时金旧臣元好问以为“国亡史作, 己所当任”, 而金国实录在张柔家, 于是求借, 后虽然没有实现, 但可知私人藏书借阅的情况。

6.明清时期。明代因袭宋元以来制度, 国子监及府州县地方学校官书可供生员阅读[3]78。这种官书, 多印有“××学官书, 许生员观看, 不许带出学门”字样。但官府藏书量大的文渊阁藏书是不许一般读书人借阅的。这里的藏书, 主要是为了方便皇帝, “欲有所考, 立取立具”, 此外“独二、三元僚奉诏入门, 参几万、备顾问者”。一般官僚也无资格阅读。个别读书人, 如《五杂俎》的作者谢肇淛曾经通过有私人关系的大学士, 得见文渊阁的藏书。私人藏书的指导思想也多是藏重于用, 除了子孙阅读外, 一般不肯示人。如金华藏书家虞守愚“贮之一楼, 在池中央, 小木为彴。夜则去之, 榜其门曰:‘楼不延客, 书不借人。’”天一阁的藏书也不许外人借阅, 并订立严格的禁约。有的藏书家虽然准许外人借阅, 但条件极严, 与不准借阅差别不多。如澹生堂存书规定:“子孙取读者, 就堂检阅, 阅竟即入架, 不得入私室。亲友借观者, 有副本则以应, 无副本则以辞, 正本不得出密园外。”但也有一些思想开通允许外人借阅的藏书家, 如江阴李鹗翀“见图籍则破产以收, 获异书则焚香肃拜”, 而且与朋友共用, “遇秘册必贻书相问, 有求假必朝发夕至”, 认为“天下好书, 当与天下读书人共之”。吴县人杨循吉也是这样的开明藏书家, 他有《题书橱诗》说:“奈何家人愚, 心惟财货先, 坠地不肯拾, 断烂无与怜。朋友有读者, 悉当相奉捐, 胜付不肖子, 持去将鬻钱。”但这类开明藏书家太少, 没能改变私人藏书不肯借阅的风气。私人藏书家之间相互借阅、借抄也是图书流通的重要形式。清代前期, 许多藏书家都把借阅抄录作为丰富知识、扩大藏书的一种方法。清初黄宗羲, 家藏图书读尽之后, 先后至世学楼纽氏、澹生堂祁氏、千倾堂黄氏、绛云楼钱氏、天一阁范氏、丛桂堂郑氏、传是楼徐氏等著名藏书家处钞书, 且名其藏书室曰“钞书堂”。朱彝尊也以善钞书著称, 在明史馆供职期间, 曾因抄书而被罢官。乾隆时期, 藏书家彼此有无相宜、互相钞录成为风气, 各家藏书也因此而增加。此外, 《四库全书》修成后, 经乾隆帝批准, 江浙三阁之《四库全书》及翰林院之副本曾一度对士子开放。另外, 朝廷也多次颁赐图书于各地官学。所有这些, 对当时图书的流通, 不无作用。但在藏重于用的思想指导下, 南三阁和翰林院之官员对所藏之《四库全书》控制甚严, 能够看到藏书的只有很少一些人;而且为时不久, 其中三份《四库全书》便全毁于兵灾, 文渊阁之藏书也损失过半。这几份《四库全书》在抄写过程中投下的人力、财力和其在流通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极不相称的。至于朝廷向各地官学所颁赐之图书, 因为内容陈腐、数量有限, 在图书中的作用更是微乎其微。

综上所述, 无论官方或私人藏书家都把图书作为私有财产, 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广大基层民众的知识普及, 使得知识拥有者仅限于上层阶级。这种现象在先秦时期百家争鸣有所改善, 打破了学在官府, 知识得以在下层阶级普及, 但是随着统一的封建社会的确立, 知识又重新被垄断, 其间即使个别官府或私人藏书家允许借阅, 但仅限于少数读者, 对整个重藏轻用的发展趋势无济于事, 直到清末西方近代图书馆学引入中国, 图书馆读者服务新理念才逐渐在中国近代图书馆确立。直至今天, 古代图书重藏轻用的思想仍然在一些图书馆存在, 需要我们所有图书馆人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服务是图书馆存在的理由, 只有在重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同时, 牢固树立“服务至上, 读者第一”的理念, 善待读者, 在服务上下功夫, 才能够改变图书馆的形象, 提升图书馆服务品牌。

参考文献

[1]曹喜琛.档案文献编纂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

[2]来新夏.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不能借阅的影像图书馆 篇7

早在2014年11月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就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他们2015年度的各项计划,其中“中国相簿”这个展览是角度比较特别的一个,展览由著名摄影艺术家马丁·帕尔和摄影小组鲁小本与泰斯共同策划,意在发掘相簿所折射出的中国现代历史。在一个年度计划预告的新闻发布会上,这个展览也只是被匆匆带过,但是相较于那些常规的艺术家个展,这个展览还是挺吸引人的,虽然笔者当时还没能搞明白展览的来龙去脉,更不知道它将如何折射出中国现代历史。

2015年4月3日这个展览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展览的名字被改为“中国摄影书集”,更为贴切。不过整个项目的灵魂人物马丁并没有来到现场,抛去其摄影艺术家的身份,马丁是一个狂热的摄影书收藏者,近20年他都热衷于此,他的收藏已经堆积如山。对马丁来说,中国是一个神秘的地方,2011年底他曾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题为“摄影书:一个历史”的讲座,分享了他的收藏,不过在讲座上并没有透露任何与中国相关的内容,按马丁的说法,当时他对中国摄影书的研究正在进行,所以不便展示成果,他当场承诺在两年后将会举办一个关于中国摄影书的大型展览。马丁兑现了他的承诺,2014年7月这个项目率先在阿尔勒摄影节上亮相,今年2月马丁·帕尔与光圈基金会合作将展览办到了纽约,如今展览又来到了UCCA。

2007年马丁首次来到中国,并结识了在中央美术学院留学的鲁小本,小本会点中文,马丁就请他带着自己去潘家园淘摄影书,小本回忆说潘家园这个地方还是马丁告诉他的。第一次去潘家园由于没带够钱,只买了三四本书,小本就打算下周再去,又有新发现,于是小本就每周都过来帮马丁淘书。随着小本中文有所进步,他开始在网上淘书,比如孔夫子旧书网,遇到书好价高的时候,他就会发链接给马丁征求意见,马丁的回复十有八九都是买买买,小本就是这样自然而然的加入了这个关于中国摄影书收集的项目中。

对过程了解得越多,对展览的期待就会越高,以至于在走进展厅的那一刻有可能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这是一个中规中矩、缺乏亮点的展览,以时间为线索划分为6个章节:从帝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1900~1949)、伪满洲国与中日战争(1931~1947)、图像中的新中国(1945~1966)、国家出版:从文化大革命伊始(1966~现在)、中国摄影的复兴(1979~现在),以及全球视野下的中国(1949~现在),它完全遵循该项目的出版物的结构划分,如此分类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却也没有什么指向性。出版物和展览毕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呈现方式,同样的结构似乎很难发挥两种媒介各自的优势,“中国摄影书集”就像一个大书架,把收集到的各种摄影书按类别摆放其中,而通过这个展览却只能看到大致的书目,和个别书的内页,没有办法了解更多。

20世纪初摄影借由外国摄影师传入中国,他们用镜头记录了这个东方帝国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方方面面,这些图片大多数具有报道和纪录的性质,也是当时外国人观察中国的一个视角。在展览入口处的橱窗里陈列的是《热气球下的中国》精装摄影书的封套,封面上有中国龙图案,该书的装帧还采用了丝质布料,以中国水墨画中的花鸟鱼虫作为图片的装饰,在设计方面独具中国风。书中照片的拍摄者是法国远征军的随军工程师们,其中既有紫禁城最早的鸟瞰图,也有街市场景,都是这些工程师在闲暇之余四处游逛时所拍,也是极具个人化的记录。可以想象作为外国人马丁和小本在初次拿到这本书时的兴奋,只是在此次展览上观众无法切身体会。与外国人的拍摄相对照,国内的摄影也随着技术的掌握迅速发展,随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杂志报刊等各种印刷品的流行也让黑白照片和手工上色的彩色照片在社会中流传开来。画意摄影的代表性人物郎静山的《静山集锦》也收录在该项目中。

在伪满洲国与中日战争章节,由于这是特殊的历史时期,展出的书籍大多数来自日本,这些出版物大多承载了战争中政治宣传的职能,装帧精美且销售到世界各国,以彰显自己的战争成果,在展览中就有这样一本日本出版的摄影书,但文字部分是语法完全不通的假意大利文,可见宣传心切。这一时期收集到的国内出版物并不多,但制作也算精良。

摄影书作为宣传的载体对建国后的新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一时期国家的宣传机构掌握着出版权,私人出版物消失,图像清一色的是高大全,带有明显的苏联模式,毛主席的肖像出现率最高,几乎每本画册都以此开篇。政治宣传的功能在下一个章节达到了顶峰,小本在接受采访时也毫不避讳地说,“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都很‘看重’这一段历史。西方人会以一种猎奇的视角来看待政治宣传里的‘美’,而中国人则已经厌烦了总是看到这样的东西。”

UCCA的中展厅本是一个长方形的展厅,后置的S型展墙将展厅分割为6个开放的小区域,与6个章节对应,展览的最后两个章节以中国摄影的逐渐普及为起点,1979年,四月影会举办了题为“自然·社会·人”展览,并出版同名画册,作为“文革”后的第一次非官方摄影展,展示了人们对摄影这一形式的探索。从此摄影出版物不在只关注宏大的话题,私人出版摄影书的出现也打破了仅有官方出版物的面貌。从内容上来看,科学、医药、交通等关注不同领域的画册丰富了摄影书籍的面貌。这个区域就像整个展览的缩影,无所不包,在这里看到什么内容都不奇怪,关于各种舌苔形态的,记录中国毛人的,介绍交通规则的……展览的结尾是建国后外国摄影师视角下的中国,其中比较特别的当数托马斯·苏文(Thomas Sauvin)的《北京银矿》,他将回收的废弃胶卷冲洗出来重新编辑,呈现了那些被遗弃的往日日常。

阅读完整个展览失落感在所难免,感兴趣的内容不能够深入了解仿佛有点被欺骗的感觉,如果真能像在图书馆一样翻阅自己喜欢的摄影书,体验就会大不一样了,虽然策展人也在第五章节设置了阅览区,不过仅限于寥寥的几本书,又由于书籍都比较贵重,此番借阅设想不可能实现,或许这个项目并不适合用展览的形式来体现。相较阿尔勒摄影节上没有灯光,需要观众拿着手电找寻展品的奇特观展体验,UCCA的展示设计更为保守。

马丁究竟收了多少中国摄影书连鲁小本也说不清,展览中呈现的也只是一小部分,买买买还在继续。

上一篇:爸爸的花落了教案下一篇:学校培训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