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学适应度调查(精选8篇)
华中师范大学
新 生
调入 学 适 查问
应 卷 度
经济学院调研部
2011年10月
又到了桂花飘香的时候,作为桂子山的新主人你是否已经适应了这山上的生活呢?你是否爱上了这个四季飘香的地方?你是否愿意在这儿展开你为梦翱翔的翅膀……
本次问卷题目形式为单选(另有说明的除外),每题限选一项。请您认真作答,我们保证对您所填信息保密。
1.上大学前你对你所学的专业的了解程度
A.没有了解B点滴了解C.比较了解D.非常了解
2.学习中遇到困难你会怎么做
A.找学长学姐或同学帮忙
B.找辅导老师帮忙
C.自行解决,反正也不一定考
D.其他_____________
3.平均每天自习时间长度
A.1个小时以下B.1~2小时C.2~3小时D.3个小时以上
4.你认为大学学习的关键是
A.认认真真听好老师的课
B.多看课外书籍,拓宽视野
C.多参加各种活动,积累实际经验
D.其他_____________
5.你对大学学习的期望是
A.学会扎实的理论知识,为考研做准备
B.学到理论的同时加强实践,准备好迎接工作
C.上上网、玩玩游戏,大学是玩的天堂
D.随性而为,自己快乐就好
6.你对食堂风味有何看法
A.种类很多却没有什么爱吃的B.有几种好吃的,但反复吃有点腻
C.多数食物还是比较爱吃的可以经常换换口味
D.无所谓,对食物要求不大
7.你对学校的宿舍条件有何看法
A.条件不错,住的很习惯
B.条件一般,学校应该加以改善
C.对各院系宿舍条件不一样而悲愤
D.其他_____________
8.平均每天睡眠时间
A.6小时以下B.6~7小时C.7~8小时
9.你对学校集体生活有什么感想
A.很乐于融入集体,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B.集体是我必须经历的一部分,能躲避就躲避小时以上D.8
C.不喜欢与各种性格的人在一起
D.对集体生活已经无所谓了
10.平时经常给家里打电话吗
A.每天都打B.一周一次C.一个月一次D.很少打过
11.你对学校的布局,各楼功能及周边环境熟悉了吗
A.基本处于路痴状态
B.整体方向初步形成,大概可以不走丢
C.路路通,还可以给别人指路呢
12.你对班级同学的认识度
A.没认识几个B.认识一部分C.基本都认识
13.你参加社团的数目
A.0B.1个C.2个D.2个以上
14.你认为社团对你大学生活的影响
A.丰富业余生活,为单一的生活增添乐趣
B.社团工作过于繁忙,令本来紧张的学业更加吃力
C.基本无影响
15.你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思念家人
B.对武汉的环境难以适应
C.对学习很担忧
D.时间安排不合理,生活无序
E.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谈谈你对经济学院团委学生会的建议来促进大家更快的融入大学生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 从河南省南阳市4所高校抽取五年制高职新生600人, 学生分别来自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影像、广告设计与制作、建筑设计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音乐教育、美术学教育等专业。他们所在的学院类型有医学类、师范类和工艺类。本研究共发放问卷600份, 经过筛选和统计整理, 保留有效问卷589份, 有效率98%。
1.2 方法
(1) 人口学资料问卷:该问卷主要了解被调查者的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单亲家庭、是否自愿到该校就读、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工作等信息。
(2) 入学适应问卷:该问卷一共51道题目, 包括5个维度:生活环境适应、学习适应、交往适应、情绪适应和生活自理适应5个方面, 采用5级分制记分。
对该问卷正式施测前进行了预测。计算预测问卷总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和各维度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用来做研究是可靠、有效的。
2 结果
2.1 五年制高职新生入学适应总体状况不均衡 (见表1)
从表1中看出, 五年制高职新生的入学适应情况是不均衡的, 有的适应良好, 有的适应较差。
2.2 不同类型的五年制高职新生学校适应状况不同 (见表2)
注:***P<0.001;**P<0.01;*P<0.05
对有效数据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是否独生子女、是否自愿就读等变量对五年制高职新生的学校适应总分不存在交互作用, 但在性别、生源地、是否单亲、是否学生干部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表2显示, 五年制高职新生入学适应在生活环境适应 (t=2.45, P<0.05) 、学习适应 (t=2.71, P<0.01) 、交往适应 (t=2.57, P<0.05) 等维度及总体适应上 (t=2.94, P<0.05) 男、女生差异显著, 男生得分均高于女生;来自城市和农村的五年制高职新生的入学适应在生活环境适应 (t=5.58, P<0.01) 、交往适应 (t=2.96, P<0.01) 以及总体适应 (t=4.40, P<0.01) 方面差异显著, 而且城市学生得分高于农村学生;属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五年制高职新生在入学总体适应上 (t=1.80, P>0.05) 没有显著差异, 但在生活环境适应 (t=9.08, P<0.001) 、交往适应 (t=2.02, P<0.05) 、情绪适应 (t=3.98, P<0.001) 及生活自理适应 (t=-2.71, P<0.01) 方面有显著差异, 其中在生活环境适应、交往适应、情绪适应方面独生子女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 而在生活自理适应方面非独生子女得分高于独生子女;自愿就读与父母强迫就读的五年制高职新生入学适应总体差异不显著, 但在生活环境适应 (t=8.18, P<0.001) 、学习适应 (t=3.07, P<0.01) 及情绪适应 (t=6.50, P<0.001) 上差异显著, 自愿就读者适应良好;来自单亲家庭与非单亲家庭的五年制高职新生在入学总体适应上差异显著 (t=-2.44, P<0.05) , 另外在生活环境适应 (t=-2.12, P<0.05) 、学习适应 (t=-2.14, P<0.05) 及交往适应 (t=-2.81, P<0.01) 维度上差异显著, 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如非单亲家庭孩子适应好;担任学生干部与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五年制高职新生在入学总体适应 (t=4.02, P<0.001) 及生活环境适应 (t=2.18, P<0.05) 、学习适应 (t=2.64, P<0.01) 、交往适应 (t=2.84, P<0.01) 、情绪适应 (t=2.89, P<0.01) 各维度上差异显著, 学生干部得分高于非学生干部。
3 讨论
3.1 从总体上来说五年制高职新生学校适应表现为不平衡性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 五年制高职新生入学适应总体状况是不均衡的, 适应总体水平在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五年制高职新生正处于由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时期, 这一阶段发展最迅猛的社会性需要是受人尊重的需要、友谊的需要和交往的需要。而五年制高职新生恰恰在这样一个阶段离开父母和家庭, 开始独自学习生活, 他们需要与同学、朋友、老师等进行各种交往, 经常要面对和处理多种多样的人际关系。他们虽然强烈渴望友谊、迫切需要交友, 但常常会因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知识及交流方法、技巧而在交往中受挫。再加上他们情感上对人际关系的期望值过高, 遇到问题后往往会出现归因的偏差, 从而导致人际关系不良。
在学习方面, 高职院校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与普通中学明显不同。高职院校强调的是专业技能教育,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等特点突出, 而普通中学教学更多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由教师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并监督执行。难以适应高职院校教学方式的学生, 表现为事事等着教师决定、安排, 保持着对教师教学方式的依赖和顺从, 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性, 因此, 很多学生茫然不知所措。
五年制高职生年龄小, 许多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习惯了生活由父母安排, 严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在脱离父母呵护的情况下无法安排与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 从而引起适应不良。
五年制高职新生入学后的情绪状态往往和他们在学习、交往和对生活环境的适应程度紧密联系在一起, 由于该群体的年龄特点, 他们在任何一方面出现不适应都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情绪状态, 因此在情绪状态方面表现不佳。
3.2 不同类型五年制高职新生在学校适应方面存在不同的特点
在性别上, 大多数男生比女生适应情况好, 尤其学习适应程度差异较显著, 男生比女生总体适应好。首先, 这可能与家庭教育有关。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仍然存在, 家长对女孩的教育大多是保护型的, 对她们各方面的干涉、限制也比较多, 从而使她们从小缺乏各种性格上的锻炼, 依赖性较男生大, 独立性又比男生小。其次与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关。女生在生理与心理方面比男生成熟早, 又具有心细、敏感、羞涩、脆弱等特征, 因而在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中往往比较重视自我形象, 对成败得失看得较重, 一旦遇到挫折, 很容易自责、焦虑、恐慌、出现情绪上的波动, 从而影响到对学校各方面的适应度。在学习上的差异可能还与男女生的记忆、思维方式有关。初中后的课程学习, 需要更好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在大众意识层面, 普遍认为初中后男生更有学科优势, 部分研究也表明男生在抽象逻辑思维上优于女生 (郭亨杰, 2001) , 这些因素可能提高男生的学业效能感, 使他们在学习上更有信心。
从生源地上看, 在总体上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适应好, 尤其在生活环境适应和交往适应上表现较明显, 这主要与城乡文化差异有关。城市学生的文化氛围较好, 家庭教育倾向于培养孩子的交流能力,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人际交往方面也很主动;而农村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相对闭塞, 学习生活条件艰苦, 而且农村学生从小是在比较单一的文化氛围中长大, 进入学校后要适应一种较复杂、多层次的城市生活环境, 因此在适应过程中易产生焦虑、自卑等情绪, 在交往过程中, 缺乏自信与主动, 因此不如城市学生适应能力强。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学校适应总体上差异不显著。但在生活环境方面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适应强, 生活自理方面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适应强。这可能与他们的成长环境及所受的教育有关。从本研究中发现, 独生子女大多来自城市, 家庭条件相对较好, 拥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和丰厚的教育资源, 父母也有更多精力照顾子女, 使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差[1]。但是, 由于父母的精力和教育抚养的费用全部集中于独生子女身上, 使得他们在智力、才能等方面易得到相对充分的发展, 知识面也比较宽, 业余爱好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有利于促进独生子女更好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提升自信度, 更好地适应环境。
在家庭结构上, 来自完整家庭的学生在总体适应水平上要强于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 特别是在交往活动和学习活动方面适应表现要好于单亲家庭的学生。完整家庭的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密切, 内聚力大, 家长权威性较高, 家庭成员之间容易协调。父母接触子女的机会多, 关系更为亲近, 能建立轻松、愉快的家庭气氛, 孩子可以得到更多的爱和教育, 能体验到关爱、信任、尊重等交往中的良好感受, 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适应性。而大多离异、单亲、再婚家庭的学生在生活中较少感受到双亲的爱, 缺乏安全感、自尊感, 往往情绪沉闷、孤独、烦躁, 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 而大学时期的人际交往很多是学习信息的交流, 因此对他们的学习也会产生间接的影响, 这不利于发展其良好的学校适应性[2,3]。
进入高职院校后, 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总体适应水平要显著地高于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 在对生活环境、学习活动和交往活动的适应方面, 担任一定社会工作的学生都要表现得更好。这主要是因为担任一定社会工作的学生在能力素质方面要优秀些, 这其中也包括适应能力。
自愿就读的学生比受父母强迫就读的学生在总体适应上没有明显差异, 但在生活环境、学习适应知情绪状态方面比受父母强迫的学生适应好。自愿就读的学生主动性好, 对所学专业感兴趣, 能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和学习方式, 而被强迫就读的学生被动性大, 本人并不愿意就读该校或该专业, 只是在父母的强迫下勉强入学, “身在曹营心在汉”, 不能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 在学习上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 再加上对学习方式的不适应, 很容易出现消极情绪。
4 建议
首先, 指导新生尤其是来自农村的新生尽快了解、熟悉新的校园环境, 熟悉学习区、生活区和娱乐锻炼场所以及每幢建筑的归属和功能, 尤其是记清自己学习的教室、实验室等。一般说来, 熟悉的环境容易使人平静, 能消除恐惧和不适感。
其次, 以新生军训为契机, 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对于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新生, 教师应予以帮助, 指导其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自主理财、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独立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等。
第三, 努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为具有各种专长和爱好的学生提供充分的锻炼、提高机会。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让学生在组织、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自我管理能力, 提高交往能力, 充分发挥专长, 展示才华, 体验掌声和赞扬, 在组织中获得归属感, 在活动中体验集体的力量和温暖。
第四, 开展学习适应的专题教育, 培养学生的自控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适应的指导, 教师要帮助新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培养学习兴趣、制订学习计划、学会利用图书馆和工具书等。确立详细具体、可操作性强的目标, 以激发学习动机。教会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意志力锻炼, 做时间的主人, 理性上网, 趋利避害[4]。
第五, 要帮助女生对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失败进行正确归因, 有意识地通过说服讨论、观察学习、强化矫正等方法使其掌握归因技能, 消除归因过程中自我轻视的偏见, 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第六, 学校应以五年制高职新生学校适应的特点为立足点和出发点, 面向全体学生, 根据学校的适应任务, 有针对性地开展以适应性咨询为主, 团体适应辅导与适应性咨询相结合的新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可以以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为主体单位,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继续开展好个体的心理咨询与服务工作;每周开展一次以人际适应与学习适应等为主的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防止学校适应性障碍;开展适应性防御机制讲座, 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摘要:目的 了解五年制高职新生入学适应情况, 为更好地开展五年制高职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并为五年制高职新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方法 采用新生入学适应问卷, 对589名五年制高职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类型的五年制高职新生入学适应总体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这说明五年制高职新生学校适应状况不均衡, 部分群体适应不良。结论 为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对新生开展入学适应教育非常重要。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新生,入学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红梅, 刘亚, 胡江霞.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情况调查报告[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3 (3) :21~22.
[2]陈君.大学新生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问题探析[J].武汉大学学报, 2004, 6 (4) :69~72.
[3]赵燕鹰.大学新生学校适应与家庭环境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 2005, 26 (2) :147.
告别九、十月,大学开学也已经两个月时间了,这些刚刚考上大学的新生们,带着或喜悦、或无奈的种种心情跨入校门,进入大学生活,开始人生发展的新起点。从轻松与自由的假期,马上投入紧张的学习中,身体与心理上的不适应在新生中普遍存在。
当前,不少大学新生在入学后由于在生活环境、学习要求、人际关系、管理制度等方面都与中学生活有极大差异,经过短暂的生活体验,在新鲜感逐渐消褪后,各种各样的适应问题凸现出来。有些学生出现生活适应不良、学习适应不良、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等现象,诱发焦虑、孤独、恐惧等心理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支持的变化、自我认知不当、家庭教育态度和方式不正确等。专家提醒应通过提高社会支持度、认知矫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来有效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主要表现
一、生活适应不良。大学新生从父母身边来到他乡独立生活,在人地两生的新环境里,没有父母的呵护,事事都要自己安排,对新生活方式难以适应。因而产生“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情绪,“每逢佳节备思亲”的怀旧情绪和对陌生环境新生事物的紧张情绪等,这些情绪的长期影响会诱发认知水平下降、习惯性无助、自我意识障碍等心理问题。
二、学习适应不良。学习适应不良主要发生在三种学生身上。第一是缺乏明确学习目标和自我控能力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压力骤然减轻,不再有他人强迫和监督,因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然而大学的学习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轻松,当他们学习落后时又会出现焦虑、浮躁、自我否认等情绪。第二是对专业不满意的学生。对专业不满意的学生主要是专业调剂生和报考前对本专业了解不够的学生,理想的失落和进校后学习的迫不得已,使学生感到苦恼,缺乏自信心,情绪起伏大。第三是中学时的尖子生,到大学后优秀者如林,感到学习优势丧失,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感到烦恼和不安,产生不自信甚至自卑的情绪。
三、人际适应不良。进入大学后,学生远离父母,与教师的关系也不如高中时亲密。这时,同伴关系在学生的人际关系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同住一室的同学,由于空间关系的接近,他们之间容易成为好友,也容易产生矛盾。对新生来说,人际关系不适应主要表现为:认为他人不理解自己,同学关系疏远,宿舍关系紧张。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表现出害羞、孤僻、自卑、自负甚至敌对的人际态度和行为方式,产生敏感、情绪不稳定、多虑等心理问题。
产生适应不良的原因
一、社会支持来源及程度的变化。社会支持是影响新生适应的重要因素。新生入校后,社会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高中时,学生主要接受来自父母和教师的支持。入学后,学生远离父母,来自父母的支持降低;同学关系尚未建立,支持度也较低;这时,学生尤其需要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和支持,但是高校扩招后,师生比例下降,学生的增加使学校和教师无力给学生以更多的支持和关注,从而导致来自教师的支持急剧下降。这种状况使得新生在最需要社会支持的时候处于社会支持的相对薄弱时期,导致学生产生孤独、无助、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对学校生活难以适应。
二、认知不当。①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产生落差:社会的重望,同辈的羡慕,在客观上助长了大学新生对自身的估价,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理应受各方面的关心、扶持,生活也应该是完全自由的,不应该存在丝毫的约束和限制。②对大学的期望值与现实的满意度产生落差:中学时代,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想象过于理想化,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真正进入大学后,他们发现大学生活远不如想象中那样多姿多彩,浪漫温馨,每天要自己处理各种各样的生活琐事,要适应各种各样新的人际关系。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了较大差距,激化了一些新生的心理矛盾,他们在感到希望破灭的同时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导致大量心理问题的出现。
三、家庭环境及教育导致心理问题。家庭条件优越的大学生,尤其是一部分独生子女,在家里养尊处优,形成了自我中心的倾向。进入大学后,他们只强调自己的感受,只顾自己的利益,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清高、自负、目中无人,致使同学对他们敬而远之。此外,由于他们在生活上长期接受过分“包办”制的服务,加上阅历、能力、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原因,他们大多生活处理能力缺乏,自我服务意识淡薄,依赖他人的惯性过强,他们大多无法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处理好一系列复杂的实际问题,容易陷入极端的苦恼与矛盾冲突之中。而贫困家庭的学生,常为交不起学费、生活拮据而苦恼,沉重的经济负担,使这些学生心理压力很大,与经济宽裕的同学比较,他们会产生自卑、嫉妒等心理问题。
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应对策略
增加社会支持度。在新生进校之初,学校和教师要多关心新生,尤其是在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指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其次,提倡新生之间,尤其是室友之间互相帮助,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指导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以提高社会支持。第三,发动高年级同学关心新同学,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为新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尤其是在学习方法方面,帮助新生制定学习目标,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增加活动。充实而忙碌的生活是减少心理问题的良方。学校的学生社团要为新生开展丰富多彩,新颖有趣的活动,帮助学生释放心理压力,减轻心理焦虑。通过活动促进新生之间的交往和了解,也有利于新生同伴关系的建立,提高新生的社会支持度。
增加学习负担。研究表明,個体在适度的压力和焦虑情绪下,可以提高思考力和机敏度。因此,大学生的学习应有一定压力。这种压力对心理健康发展及学业的完成是必要的。但不应该负担过重。适当增加一年级的专业课的比例,帮助学生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指导他们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对帮助新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是有积极意义的。
善于自我调节。大学生具有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教给学生适当的调节方法,提高学生心理防御能力对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十分必要的。①认知调节法。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正常的认知过程可以形成正常的观念,支配正常的行为和情感。但是一旦认知过程发生错误,就会导致错误的观念,进而产生不适当的行为与情感。让学生学会并扩大自己的理性思考,减少不合逻辑、非理性的观念是大学生心理自我调节的基本方法。②转移宣泄法。帮助新生认识到自己消极情绪的来源,正视这种原因,接受这种情绪,然后指导他们用适当的方式将消极情绪释放出来。
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切实手段。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个别心理问题较为严重,通过自我调节无法解决的学生。通过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症结所在,找出摆脱困境、解决问题的对策,使其恢复心理平衡,增进心理健康。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首先请允许我对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叫张元粉,是咱们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非常欢迎大家在这个金秋送爽的季节来到上口一中,今天在座的有六年级和七年级的同学,虽然年级不同,但在这之前这个学校对于你们来说都是一样得陌生。今天,我们一起坐在这里,来聊一聊如何度过即将到来的初中的三年或四年的生活吧。
从小学进入中学,我们不仅要面临学习环境、学习任务与内容的变化,还要面临人际关系的重新建构和新的文化环境的适应。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你是否会感到陌生与茫然,心理没有安全感,甚至产生焦虑?每个新生都将有一段调整自己原有的认识与行为的过程,这就是中学生入学适应。将中学生入学适应问题作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有助于我们尽快熟悉中学生活,缩短适应期,减少因适应不良引起的心理问题,为我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来分析初中生入学心理适应问题,看看大家的问题是不是这些呢?
1.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小学生一般都是就近入学,在家吃住,生活上许多事情由父母照顾;有些小学生甚至由家人接送上下学,由家人整理书包;进入初中后,学生一般要到离家较远的学校上学,而父母也不再接送他们上下学,生活中的事情需要自理。学校及家庭都对中学生提出独立的要求,而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面临依赖性与独立性的心理冲突。
2.人际环境的不适应 在中学这个新的环境中,同学关系更加复杂多样;面对新的陌生的同学,如何与他们相处,如何融入新的班集体,如何克服自己的孤独感,是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很棘手的问题。与小学生不同,你们不再依赖老师与父母,交友心理特别强烈,他们害怕被孤立,不合群,害怕被集体或同学的排斥。一些学生在小学是班上的佼佼者,心理上有优越感,而在初中这个新的团体中,个人的优势降低,这种落差使他们产生失落感、自卑感。
3.学习方式的不适应 初中的课程门类多,内容有深度,作业量大,老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要求加强,一些学生出现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不适应,学习成绩开始下降,出现学习焦虑。
新生入学适应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来到这个学校,首先要先了解一下这所学校,了解这所学校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情况,学校的光荣传统,学校的名师以及历届优秀毕业生;学校的各种机构和服务设施;学校的文化建设;校纪校规和各种奖励措施;本班任课教师情况等等。还要了解学校服务设施,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文体活动中心、食堂等。其次,要准备认识新同学了。为使同学们能尽快的相互认识,使全班学生在入学后尽快互相认识与了解,增加学生对班级同学的情感,促进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可用下面的小方法试试,每位学生制作一张个人名片挂在胸前,名片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年龄、爱好等。全班学生任意走动,可以互相观看名片,并与交换名片的学生自由交谈。这个可以班级为单位由班长主持来练练。再次,也是较为重要的,就是如何掌握中学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问题。先让大家谈谈入学感受,然后以小组形式讨论小学学习与中学学习生活有什么不同? 讨论与交流每一门课的主要学习方法?班长在同学们讨论后做总结,为大家提供一些学习方法的知识。最后可根据个人情况
制订个人学期学习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小组交流讨论学习计划,与小组成员两人结伴订立学习计划及实施契约,并请同学帮助监督学习计划的实施。最后,大家一起建立班级目标与规范,为增加班级凝聚力,树立良好的班风做准备。如我们的班规 :(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进行)
①小组讨论分析本班发展状况,找出满意与不满意的地方?
②各小组订立班级发展目标与规范?
③小组合作进行美术设计,将小组订立的班规制作成墙报?
④小组代表发言,介绍自己小组的合作情况及解释小组订立的班规?⑤评出最佳班规?最佳美术设计?最佳解说?
⑥大家一起整合出本班本学期的发展目标与规范?
进行到这里,相信大家对我们的学校,对你们的班级以及班级里的每一位同学不会再感到陌生了吧?人生是一次的旅行,这一次旅行又分好多阶段,你们刚刚结束了小学阶段,步入了初中阶段,对于新的旅程,充满着好奇和期盼,在这里,你们继续攀登知识的高峰,同时,也应该庆幸,接下来的青春年华,有那么多人陪你一起走,在这条路上,你不会感到孤独,你会结识更多好朋友,结下最真挚纯真的友谊。同时,还有众多的老师做你们的向导,陪伴你们一起走过这段青涩而又珍贵的时间。接下来的三年或四年,你或许会一帆风顺,或许或遭遇挫折,磕磕绊绊,无论怎样,同学们,都要微笑走下去,当你心存迷茫或忧虑时,请记得还有一个我随时准备为你排忧解难,请相信我的人格和职业素养一定会让你满意而归。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下心理健康的标准,希望能在以后的日子对大家的自我心理调节有帮助: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今天就跟大家聊到这里,希望以后慢慢了解,也祝福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切顺利,微笑面对每一天。谢谢。
新 生 入 学 心 理 健 康
教育 上口 一
新学校、新起点,通常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然而,有些父母不无忧虑地发现,孩子入学后,有的学习却不如以往了;有的对学校的新鲜感一消失,便出现厌学、逃学、抄袭作业、打闹等不良行为。是孩子变坏了,还是学校管理或教学的问题?心理学家提醒父母们,不妨多从“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去找找症结所在。
据近年一项追踪调查表明,在学习困难的学生中有87%不是由智力因素而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其中交友障碍、社会退缩、不受欢迎、违纪、攻击行为等适应不良引起的障碍竟占整个心理问题的25%。其实,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环境变化,如新交往圈、新课程、新的校园生活规律等,通常这些变化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能通过自我调节去适应的。然而那些一向任性、胆小、不合群、自我中心、自我意识较差的孩子却会因环境的陌生而感到不安、孤独、焦虑、自卑、苦闷、不知所措和易冲动,严重的还会呈现心理问题躯体化,如:一上学便头疼、恶心、尿频。显然,这种状态会降低孩子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学习效果。
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入学适应性问题已引起不少学校的重视,带领新生开展适应新环境的辅导活动。比如,参观校园——熟悉环境,观看实验室——激发兴趣,和各科任课老师见面会——增进亲切感,与高年级同学做游戏——交朋友等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已成为新生入学的第一课。适应性辅导能让新生消除陌生与不安,增强自信,并建立积极的心态,感到校园是可爱的、老师是可亲的、同学是友好的、学习是有趣的、我是很行的。
01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大学生活是集体生活,又是独立生活,要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首先,思想上要独立。不要再妄想父母或他人的帮助,清楚明白地告诉自己要学会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其次,充分熟悉校园环境,接受了这个环境就是在适应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第三,学会利用校园里的资源,比如图书馆、体育场、专题讲座……让它们成为自我成长的助力。
02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大学与高中学习大不同
变化一:内容多了
变化二:老师管得少了
变化三:讲课快了
变化四:教室、同学不固定了
这就需要我们转变学习方法
“放羊式”的大学学习方式可能会让很多新生一时间无法适应,其实从现在开始,就要自己管自己。
①学习要自主
大学老师的角色定位是“引路人”,自学是大学学习的主要特征,大学课堂学的是“知识的精要”,不仅上课所学的要靠你的自觉性去消化吸收,整个的知识体系也要靠自己去补充完善。
② 制订学习计划
制订一个学习计划,以月或周为单位(便于执行),列明具体的科目和计划学习的内容。
03适应新的人际关系环境
(1)大学宿舍
大学室友是最有可能成为挚友的人,因此我们需要善待室友,学会尊重、宽容、忍让、关心。
处理好与室友的关系,请记住以下三个建议:
1. 宿舍是大家的,你和室友就像家人,相互迁、宽容、接纳就很重要。
2. 学会尊重别人,不探究别人的隐私。
3. 学会换位思考、体谅他人。因为小事和室友闹矛盾不值得。
(2)自己的班级
大学的班级虽然没有固定的教室,但大学同学的情谊却可以无比坚固。
①重视新生见面会
班级新生见面会上,同学们的自我介绍要用心听,记住每位同学的样子和名字,这是一种礼貌和尊重,也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技巧。
②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班级活动就是班级大融合的最佳途径, 当需要你为班级出力的时候,例如校运会、班级文艺演出等,一定要挺身而出,千万不要因为怕苦怕累,作为班级的一员,对班级要有一种责任感。
04适应新的角色定位
确立自己在班级、院系、学校的新角色。成绩的好坏,一直是中学生评价自我和他人的重要标准,但在大学里,评价标准比较多元化,除了学习外,还有品德、文体、社团、班级服务等多方面的评价。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但要适应在校、院系的新角色,而且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努力发展自己。
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环境变化引起的适应不良问题
大学生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往往容易出现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由于中学时学生对大学充满了憧憬,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惟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但当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原来所想象,进而怀念起过去的中学生活。而且一部分学生发觉自己在高手如云的新集体里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到相对自立的生活,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孤独感。
解决方案:接纳现实,提高自身的自理和自立能力。再找到一些新的目标指引自己前进,例如大学四年之后的职业生涯。
异性交往引起的情感心理障碍问题
大学生性发育已经成熟,恋爱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大学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够且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多学生根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还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地处理好异性之间的交往和双方的感情问题,出现爱困惑、性困惑,少数学生还出现异常行为,有的因理解的恋爱观与现实的具体问题发生矛盾和冲突, 便陷入痛苦、迷茫、消沉之中, 为情所困而不能自拔。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给学生们上一堂正儿八经的情感管理课,甚至是有关性教育的都可以,要启发学生正确处理好同学、恋爱、友谊的关系,培养成熟且科学的恋爱观。
人际关系的困扰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冲突、交往恐怖、沟通不良。
解决方案:加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圈,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学校也可以经常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对于一些性格特别内向以及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同学,教育工作者可进行咨询,通过一些活动或训练班的形式使这些同学最终可以融入大学这个集体中。
学习负担引起的紧张焦虑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由于大学学习与中学存在很大的不同,课业专业化、难度大、要求高,学习压力和竞争也相应增大,引起紧张焦虑。
解决方案:首先培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化自主和能动意识,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其次就是要变换学习方法,培养自学的学习方法。最后就是注意把握好学习的计划和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家长意志引发的心理问题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想方设法阻止学生的一切业余爱好。上大学后,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多才多艺的同学,在活动中脱颖而出,而受家长压制的学生,除学习外,没有一技之长,很自卑。有的家长强迫学生念自己不喜欢的学校或专业,以至于上学后,对大学没感情,对学习没兴趣,甚至有的想退学。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调查法,使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对250名大一新生实施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36份,有效回收率94.4%。平均年龄(19.54±0.70)岁。数据处理使用SPSS16.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全体学生在各维度上的平均分与全国常模的比较结果
人际关系上平均31.72,学习适应平均为36.53,校园适应上平均为26.45,择业适应上平均为28.65,情绪适应上平均为29.47,自我适应上平均为26.37,总体满意度平均为16.34。全体新生在CCSAS量表7个维度上均低于全国常模,提示新生的适应状况不容乐观。
究其原因,可能与新生入学时间短有关,本次调查是在新生入学一个月内进行的,又加之中间国庆放假一周,学生实际在校20天左右。据有关机构调查显示,新生入校三个月后,25%的新生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其中非常不习惯大学人际方式的学生占3.6%;另有24.6%的学生缺乏自信,不敢主动与他人交往,不知如何与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相处,极少或根本不参加集体活动等(2)。因此,本结果与同类调查结果存在一致之处。
2.2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结果比较
在校园适应上,贫困生与非贫困的平均数的差异显著(T=1.7,P<0.05),即贫困生对校园生活的满意度上更好。究其原因,从新生报道当天的绿色通道到入学不久后新生勤工俭学以及前不久刚刚上报的中天奖学金,使得贫困生充分感受到了学校的关怀。因此对校园的满意度上有更好的结果。
2.3 生源来源结果比较
单招单考、3+2班、普通班在各维度上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情绪适应维度上,差异显著(p<0.05)。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单招单考班的学生与普通班和3+2班的生源相比,单招单考班适应效果更好。单招单考来自中专学校,其教学模式,学生的管理方式与高中生源存在很大差距,但与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存在相似性,因此这些学生对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适应性更好。3+2生源来在职业高中,松散的管理模式使得他们对相对管理严格的大学校园感到适应困难。
2.4 不同性别学生结果比较
在校园适应这个维度上,男生与女生的平均数的差异显著(T=2.1,p<0.05)可见全体新生的适应问题更主要是占其绝大多数的男生的适应问题。女生仅占总人数的16.30%相比之下,占新生总人数87.30%的男生所表现出的适应问题则显得更为突出,可见全体新生的适应问题更主要是占其绝大多数的男生的适应问题。
3 加强新生适应能力的对策
3.1 加强思想启蒙,引导学生培养主动性心态,全新认识和定位大学生活。
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我。自我了解是一个大学新生接受大学教育、追求人生发展目标的前提,能否正确认识自己,这是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全面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做好启蒙教育,帮助大学新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自我定位和评估,包括自己的个性特征、社会经济地位以及自己所处的环境等因素;协助大学新生对自己的能力与特点作出比较切合实际的判断,能够正确理解和接受别人的评价,对别人的评价能够正确对待,能够积极地面对自我的现实状况。
3.2 创建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活动,提高应变能力和交际能力
校园学生活动可谓琳琅满目,但很多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实施都停留在班干部层面上,很多同学都是一般的参与者,甚至是观众,严重缺乏参与性,对提高大多数新生的应变能力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作用甚微,所以,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科学有效地设计学生活动,让大部分的同学都直接参与组织、策划、实施等工作,让新生在实践活动中去锻炼自身的应变能力、动手能力以及交际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适应力。
3.3 思政工作者自身管理方式的转变
校园管理环境的主要体现在教学管理制度、校园纪律制度等方面。尤其在管理方法上,大学的管理方式与中学大不相同,“90后”学生对“家长式”的管理方式极为排斥,他们更强调自我管理。面对新情况,辅导员一方面应通过与学生谈心、搞活动等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另一方面应通过指导、组织开展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整个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是整个大学生教育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学生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将来的发展,良好的新生适应性教育是整个大学生教育与管理良性循环的开始,做好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会在整个高校教育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注释
1陶沙.从生命的全程发展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文),2000(2):81-87.
[关键词]旅游高专 大学新生 入学适应
[作者简介]程莉薇(1956- ),女,黑龙江翠峦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西 桂林 541004)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9-0089-02
一、大学新生面临的问题
(一)大学新生角色改变与自我评价的问题
大学新生原来在高中阶段,一般都是佼佼者,是家长、老师们的“掌上明珠”,家庭、学校、教师对他们的学习十分关注,有着一种心理优越感。但进入大学校园以后,新生会发现周围有许多同学都有闪光点,因此会产生自卑感,这也就是所谓的“相对平庸化”带来的不良影响。每一个进入大学的新生都背负着很多来自家长、老师、朋友及自身的期望,这种期望越高,在“相对平庸化”的现实中的反差就越大,适应起来就越困难。自己在同学中并没有优势可言,新的竞争使许多人失去了过去作为“尖子”的位置与优越感。过去的自我、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将对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阻碍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在自我评价方面,大多数新生都能根据社会、学校和集体对自己的要求来评价自己,在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的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看到自己的过去的同时,也能把握自己的现在和未来,作出合理的自我评价。但有少数新生不能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易走极端。当取得成绩时,得意洋洋;当自己失败时,又觉得比谁都差,情绪极不稳定。对他人的评价也存在着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和短处,对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却视而不见或不愿看见的情况。这种对自我的不合理评价、对他人的片面评价,往往会使大学生失去奋斗的动力,得过且过,对前途失去信心。
(二)学习的不适应带来的问题
1.学习目标上的不适应。在高中,学生的学习内容、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在高考中取得高分,顺利地通过“独木桥”。教师上课的针对性极强,对那些有可能在高考中出现的内容,都尽可能地教给学生。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要求背的记的,学生必须熟背牢记;教师指定的习题集,学生必须认真地完成。在课堂上,学生并不是真正的主体,而是被动的“接收装置”。进入大学后,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标,学习目标的多元化,使得新生无所适从。特别是教育部对各学科教学课时数进行调整之后,课时数明显减少,学生自学时间大大增加。这对新生来说确实难以适应。
2.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中学学习的内容、范围、要求主要是由教师来安排的。因此,学生在上课时只要听懂教师的讲解,课后顺利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即可。而大学教师的讲授内容比较抽象和概括,且不同的教师往往有不同的风格。教材的内容只是教师讲课的部分内容或参考内容,这对一年级的大学新生来说一时难以适应。一些在高考中取得高分的学生,在大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竟出现多门课程不及格的现象。另外,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大量课余时间,对新生来说,也并非易事。很多学生居然没有养成自习、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三)人际交往的问题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从宿舍开始。大学新生都是第一次真正离开父母、亲友、家乡,来到大学求学。新生大部分都来自全国各地,天南地北,各有各的语言和风俗习惯,大家的卫生习惯、作息时间、睡眠环境、饮食爱好和个性差异也会给新生带来暂时的不安和焦虑。尤其是在自理能力问题上,他们在由父母包办转为独立生活时,这种依赖与独立的反差造成了对以往生活的怀念和对新生活的难以适应。
大学校园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新的:新的学校、新的集体、新的朋友、新的宿舍、新的学习生活、新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接受新的思维方式等。大学新生经历的风浪和挫折少,环境和角色的变化使他们一时难以适从,这就打破了他们先前对大学生活所怀有的浪漫梦幻,滋生了孤独情绪、怀旧情绪和对陌生环境、新生事物的紧张情绪。这使得有的新生不愿与人交往,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经常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天地中;还有的新生奉行“我行我素”的处世原则,过分关注自我,导致了人际交往中的自命不凡和过于敏感挑剔。此外,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生理上已逐渐成熟,在心理上产生了对异性交往的渴望和兴趣,有些新生不知如何处理与异性的关系,有的新生对男女交往过分敏感,不能自然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这些新生大都会出现因人际关系失调造成的焦虑不安、孤单失落、寂寞失眠、注意力分散甚至社交恐惧等症状。
二、大学新生的自我调整
(一)大学新生要正确认识、评价自我,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扬长避短,发展自己
在从中心角色向普通角色的转变中,多数同学的自我评价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新生入学后,心理要有目标准备,经常要问自己“我来大学干什么”“我在今后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有利于角色定位,适应新环境。另外,新生在认识、评价自我时,也应对心目中的大学进行调整,使其回归到现实中,以减少理想大学与现实大学间的冲突而导致的心理落差和失衡。
(二)充分调动自我的力量,培养独立学习、生活的能力
大学新生多为独生子女,自理能力差,又远离家庭,培育独立生活的能力是适应的基础。进入学校,首先要尽快熟悉校园及周围环境,如了解教室、图书馆、商店、银行在什么地方,食堂什么时候开饭等,这样,在办理各种手续、解决各种问题的时候就会更顺利、更节省时间。其次,要多向高年级的同学请教或向自己的同乡请教,以尽快适应校园生活。最后,要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社团活动。在活动中体验集体的力量和温暖,认同新集体,参加各种学生组织,在组织中展现自己的长处,获得自信。
(三)重新确立在大学的学习、奋斗目标
许多大学新生入学后,往往会有意无意地放纵自己,导致目标、理想、方向的迷失,这是诱发心理问题的病灶。因此,新生入学熟悉环境后,应立即确立一个新的学习目标。此外,还要迅速熟悉学校中的教学及辅助设施,如教学办公地点、图书馆、复印室、录音室、书店的开放时间和使用方法等。在大学里,大学生必须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大量的信息,并充分利用现代多种高科技教学手段来掌握、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
要合理地安排课余时间,首先就要对自己在近期内的活动有一个理智的分析。看看自己近期内要达到哪些目标,自己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各种活动对自己发展的意义又有多大等。然后做出最好的时间安排,并且在执行计划中不断地修正和发展。另外,还要专门制订一份休闲计划,对一些较重大的节假日和休闲项目做出妥当的安排,使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和调适,同时也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大学新生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来开展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尽量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使自己的生活充实丰富。此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阅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报刊,这样对大学新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非常有利。
(五)学会与人相处,调整人际关系
新生入学,常常会由于人际关系复杂、交往受挫而引发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相对于高中的人际关系,大学人际关系显得比较复杂。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来自祖国各地,生活习惯、家庭背景、性格、甚至语言等有一定差别。要处理好人际关系,首先要学会承认各人有各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体系,切忌以自我为中心。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做到“三主动”:即主动与同学打招呼、主动和同学讲话、主动帮助别人。在给同学提意见的时候,必须动脑筋,讲究方法和技巧。在与同学交往时,应讲信用,学会谦让,积极关心别人。对一些不拘小节的人,要学会容忍。与同学发生不快和矛盾时,应通过换位思考来冷静处理。总之,要以一种平等的姿态与人交流沟通、相处。
三、大学应提供入学指导和教育
(一)强调学生辅导员的辅导职能
新生进入大学,最先接触和联系最密切的便是学生辅导员。辅导员的平易近人及良好的综合素质对远离家人的新生来讲,本身就能带来适应新生活的信心。要强调学生辅导员的辅导工作,就要对辅导员进行一定的培训。特别是对刚进入工作岗位年轻教师来说,在培训课程的安排上,不仅要传授简单的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与他们交流经验,对他们进行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的指导。
(二)强调学校学生处的协调沟通职能
新生入学,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环境的熟悉与适应,学生处应积极协同其他部门做好新生注册、缴费、入住的工作,使学生对生活环境有大致了解。此外,还应组织新生了解学校可利用的资源和学习环境,如协同图书馆安排学生参观图书馆,使学生了解如何使用图书馆、如何通过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如何利用现代多种高科技教学手段(如计算机教学)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还要协同科技处,安排一些科学研究的讲座等。这样使学生对大学的学习手段、学习目的有一定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比较容易确定学习目标。
(三)强调心理咨询中心的保健职能
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不仅仅是为学生排除心理问题、矫正不良行为,更重要的功能是起预防和保健作用。在新生开学初期,心理咨询中心除了给新生建立心理档案外,更重要的是对积极健康行为进行引导。如开设新生心理健康专栏,组织有关新生入学适应讲座等。
(四)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对新生的辅导
与中学授课相比,在大学课堂上,教师有比较大的自由度,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适当调整课本授课内容,这就使得大学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有了较大的变化,也正因为这些变化,使得部分新生在上课时理不清头绪。因此,给新生上课的教师应针对新生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及课程参考书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在授课的过程中除了讲授专业知识之外,也可以向新生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及对该门课程的认识,使新生能够最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尽早树立新的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朝霞.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透析[J].教书育人,2002(20).
[2]郑日昌.大学生心理卫生[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3]夏纪林.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及心理调适[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9).
[4]郭晓飞.大学新生适应障碍与适应教育[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教育),2000(6).
[5]吴卫,鲍丙刚.大学新生的心理困扰与教育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6]周剑平.浅谈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及对策[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0(2).
[7]牛芳.大学新生适应不良与心理调适的对策探讨[J].科学·经济·社会,2002(1).
[8]杨鑫.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新生入学适应度调查】推荐阅读:
大学新生入学调查报告06-15
新生入学手册入学感言10-11
中学新生新生入学反思11-19
新生入学策划05-26
新生入学培训10-10
新生入学材料总结06-20
新生入学话感言07-21
大一新生入学攻略09-23
高一新生入学感想10-11
大学新生入学准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