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教案济南版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八年级生物教案济南版(通用6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济南版 篇1

一.教材分析

“鸟的生殖和发育”,是继学完植物的有性生殖引入无性生殖、动物中的昆虫和两栖类生殖和发育等后开课的。

本部分教材主要以对鸡蛋的探究来认识鸟的生殖和发育,设有观察与思考等探究活动,有很大的活动扩展空间。教材在引导学生认识鸟的生殖过程和特点的同时,突出生殖和发育与人类以及环境的关系,多侧面的与人和环境呼应,进一步体现了整套教材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思路。二.三维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鸟类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2、举例说出常见的早成鸟和晚成鸟。能力目标:

1.在交流与讨论中,发展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2.在图文和音像资料的学习中,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在开放性探究活动中,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鸟类育雏的行为,体会父母的艰辛,并从中学会感恩。

2、确立爱鸟护鸟,热爱大自然、珍爱动物的意识。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鸟卵的结构特点和生殖发育过程是本节的重点;鸡卵的结构又是本节的难点。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让学生想象鸟语花香美丽的画面(课件播放鸟的精彩图片请学生欣赏)这些鸟种类不同,形态各异,但都令人赏心说目。我想问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为什么?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应该说鸟类是生物圈的重要一员,它们为生物圈增添了色彩。我们不仅要爱鸟护鸟,还要让鸟类在生物圈中更好地生存、繁衍和发展。(渗透情感教育,揭示主题。)

教师:鸟类能够得以延续和发展,离不开鸟的生殖和发育。(引出本节课题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2.设疑引趣,快乐教学,突破重点

教师:(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几幅图片,每幅图片提出一个关

键问题)教师:小燕子在干什么?学生:筑巢。孔雀为什么开屏?学生:求偶。教师:这两个翠鸟在滴戏吗?学生:交配。教师:家鸽在干什么?学生:产卵或孵卵。教师:谁知道这是什么行为?学生:育雏。

教师:在学生对鸟类生殖和发育的过程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提出相应的问题。(小结鸟的升值和发育过程,所有的鸟都有这几个过程吗?)3.提出问题,引发联想,探究鸡卵结构的奥秘

这部分内容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分析与合作能力。4~6人一组,每组一个鸡蛋、一个培养皿、一把镊子、一个放大镜。分组及所需的材料和用具,教师都要在课前作好准备。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步骤地进行:鸡卵的内部结构可让学生按照书上的“观察鸡卵的操作步骤”进行观察。学生据日常生活经验很容易认清卵壳内的卵白、卵黄、卵壳膜等结构。将新鲜鸡蛋蛋壳打开,卵白、卵黄等放在培养皿中,观察区分内部结构,重点对卵黄膜、卵黄系带、胚盘辨别。

设计意图: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上,结合图动手活动,自主初步认识实物结构。依托多媒体统一认识、弥补偏差,且卫生、易操作,还使认知过程有层次性、易接受。尤其是捅破卵黄膜,卵黄流出,让学生很轻松地体验到卵黄膜的存在,深刻的领悟鸟卵的结构。

附“鸟卵的模式图”,请同学们指认各部分结构,并叙述各部分的相关作用。

设计意图:由鸡蛋内部变化分析各部分作用,归结鸟卵结构功能,同时锻炼推理思维能力,深化理解生理功能须有对应的结构基础。

4.巩固强化,拓展思维

在认识结构功能的基础上,发问“每一个完整的鸡蛋都能发育成雏鸡吗?”——学生会猛然警醒,初步意识到完成生殖应受精后形成受精卵等一系列活动。学生认识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六个阶段,理解不是每个鸡蛋都能发育成雏鸡,各种鸟的繁殖行为中必须有交配、产卵等行为。并及时补充受精卵与未受精卵的区别。5.抓住时机,及时渗透情感教育

在学习鸟的孵卵行为时,学生阅读资料进行小组讨论:鸟卵孵化时间的长短与卵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早成雏与晚成雏有什么区别?还知道哪些例子? 在学习育雏行为时及时渗透情感教育。白居易 《燕诗示刘叟》节选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学生阅读这首诗,并通过学习鸟类育雏的行为,体会父母的艰辛,并从中学会感恩。并确立爱鸟护鸟,热爱大自然、珍爱动物的意识。“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结合视频想一想我们应该为鸟类做些什么呢?

6.当堂检测 能力提升

通过一些习题让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知识点更加巩固。五.教学反思

依据课前的教学设想,成功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如下:

1.播放录像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利用这段录象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非常自然,而且效果还不错。

2.课堂上,能采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很强,能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大胆创新,提高他们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1.学生在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考虑不够全面,导致有个别实验失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动手操作的能力。

八年级生物教案济南版 篇2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重点内容之一, 也是历年中考必考内容, 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及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平面几何知识, 并且具备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基础上讲授的。它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继续, 又是后面学习菱形、矩形、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 能根据判别条件进行实际应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 在有关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 使学生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丰富的想象力, 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 体验到探究的甘苦, 更能领会到成功的喜悦。体验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更能服务于生活,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难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的灵活应用。

四、教材处理

(1) 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根据初三学生年龄的特点, 学生年龄比较小, 逻辑思维能力较差, 归纳推理能力较低, 灵活运用知识能力也较差, 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 通过判别方法的推理, 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意识, 通过练习强化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 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 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了重新组织和安排, 创设更为有效探索活动和更为合理的探索顺序。

五、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交流获得知识, 形成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思维情境,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方针, 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 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融为一体。

六、教学手段

自制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

七、教学设计

(一) 说设计理念

想改变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让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 为学生敢创新、能创新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二) 说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1) 让同学们一起来看生活中美丽的图案 (大屏幕演示) 。

设计意图: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2) 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

设计意图:一方面巩固学生旧知, 另一方面使学生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既是性质又是判别方法, 从而引进新课。

2. 讲授新课

(1) 动手实践:让学生每人拿出两根牙签或火柴 (长短不定) , 自制平行四边形框架。

设计意图: (1) 让学生在摆拼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并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2)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并满足他们的好胜心。 (3) 同时组织组与组之间的评比, 培养竞争意识, 然后由学生代表发言, 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从而总结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2) 教师演示钉制平行四边形这一过程。

方法一:将两根木棒AC, BD的中点重叠, 并钉子固定, 则四边形ABCD就是平行四边形。

方法二:将两根同样长的木条AB, CD平行放置, 再用木条AD, BC加固, 得到四边形ABCD就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便于学生发现和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常用判别条件, 并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解决问题。

(1) 实际生活: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玻璃片, 李大爷不小心碰碎了一部分, 同学们想想看, 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重新画出来?

(2) 通过活动, 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并学以致用, 确保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体验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

(3) 例题精析。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的活动, 解决问题。通过探索式证明法, 开拓学生的思路,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 随堂练习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AC, BD相交于点O, 点E, F在对角线AC上, 且OE=OF。

(1) OA与OC, OB与OD是否相等? (2) 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吗?

设计了习题组有层次的教学, 在探索活动中鼓励学生力求寻找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为了进一步巩固重点、突出难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知道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方法, 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恰当的巩固和提高。

(四) 小结

(1) 谈谈你今天的收获;

(2) 平行四边形判别的条件。

(五) 布置作业

(1) 课本P104习题1, 2, 3; (2) 《资源与评价》P70。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八、评价分析

本节课教学过程通过问题设置, 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通过对平行四边形判别方法的讨论发现新知, 归纳总结得出结论。通过强化练习, 巩固新知, 通过小结归纳总结新知。

本节内容逻辑性较强, 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学生在说理上存在一定困难是正常的。但在问题讨论、引导发现、巩固训练的过程中, 师生的信息交流畅通, 反馈评价及时, 学生与学生积极交流讨论思维活跃, 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期盼控制中。

九、教后要进行教学反思, 使自己不断成长与进步。我说课结束, 谢谢各位评委!

八年级生物教案济南版 篇3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在生殖系统的结构部分,教材设置了一个“观察与思考”的活动。该处教材的设计独出心裁,通过让学生观察已经有标记的的“生殖系统侧剖面图”后,让学生填写“生殖系统正剖面图”,从各个方面认识生殖系统的结构。

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也是费尽心思:先是让学生根据“观察与思考”活动中的问题,进行自主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问题的解答。然后让同座位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成果?接着教师让学生上讲台,通过听写、板演的方式反馈自学成果,并进行矫正与精讲点拨。教学的每一步可以说是扎实有效。最后的环节是教师小示人体生殖系统结构模型,让学生指示模型分别指出男性、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并说出名称。

本想,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那么扎实的情况下,指示模型说结构这一步应该没有问题。

但是,现实却与想象大相径庭,结果让人捧腹大笑。一个男生在讲台上指示着男性生殖系统结构模型,把“肾脏”说成“睾丸”,把输尿管说成“输精管”,对“睾丸”与“附睾”也混淆不清。一个女生在讲台上指示着女性生殖系统结构模型,把“肾脏”说成“睾丸”,班里的学生笑成一片。教师问“女性有睾丸吗?”这位女生可能紧张,也可能本身就对这部分知识稀里糊涂,顺口就说“有”。讲课的教师也禁不住笑了,然后对“阴道”的具体位置进行提问,这位女生也茫然不知。

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物认知怎么有这么大的差距,这是因为理论的知识往往太抽象,正如古人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耳听不如眼见,眼见不如手着弄”。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模型、实物在教学中的应用,作用非同一般。在这方面教师应该特别关注。

2.教学过程中,学生“卡壳”之处,往往是教师教学设计的败笔

这位教师在教授“受精作用”一部分的教学时,其中一个环节要引导学生弄懂“精子与卵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培养学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思想。教师的设计是这样的:学生读济南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57页“受精作用”,填写表1。

结果,学生很难正确填写,教师让学生反馈时,教师想尽千方百计进行启发,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这是因为教师的设计没有顾及学生的认知基础。教材只是讲述了精子与卵细胞的结构,而没有讲述精子与卵细胞的功能,学生在看书只能得到精子与卵细胞的结构的知识,而不能得到精子与卵细胞的功能方面的知识。而“功能”是教师为了突破“受精作用”这一部分的重难点而补充设计的。鉴于此,笔者认为表2的设计更合理。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 篇4

具体设计如下:

1、利用“动画片”复习引入,提出问题。

课上首先让学生看一段动画片后回答问题——这段动画片讲述了我们前面学过的哪点知识?动画演示的是一个小男孩想把一个体积很大的家具搬进屋子,但搬不进去,他动了脑筋后将大家具拆成小件,就一件一件地搬进了屋子。这段动画形象地表明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只有转变为小分子物质,才能进入细胞即“食物为什么消化”的道理,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学习兴趣也开始萌动。随之提出:“‘拆’的过程在哪个结构中进行?”的问题,学生很轻松地答出:“消化系统”。此时剩下的,也是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就呈现出来了:“‘拆’(大分子物质转变为小分子物质)是怎样进行的呢?”学生的“胃口”被调动起来,兴趣高涨。

2、利用已有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做出假设。

在明确了课题之后,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当天吃的早餐,再让学生将其归类:如面包、肉包子的皮儿、粥主要成分是淀粉;鸡蛋、牛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肉包子的陷儿、牛奶里含有脂肪。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课题: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淀粉、蛋白质、脂肪是怎样被消化的。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已有知识对其做出合理的假设。由于学生已有了“食物为什么消化”和“食物消化的结构基础——消化系统”的知识,做出假设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找几个小组汇报后,将学生所说的消化过程进行归纳:在牙齿咀嚼、胃肠蠕动的作用下,食物可以由较大的体积转变为较小的体积,但大分子物质仍然是大分子物质,这个过程属于“物理性消化”;与此同时在口腔、胃、小肠里食物会与消化液混合,在酶的作用下,大分子的淀粉、蛋白质、脂肪会转变为小分子物质,这个过程属于“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学生是很容易想象的,而化学性消化是难以想象的,“我们能看到人体内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转变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吗?能否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设计实验模拟人体内发生的这个过程呢?”利用问句将这节课的重点指出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3、设计并完成体外实验模拟体内消化过程,解决问题。

(1)确定要研究的大分子物质:

由于4人一个小组,要想在课上通过实验解决三种大分子物质的消化问题是很难实现的,每个小组确定一个问题,10个小组研究的问题各不相同,再进行实验结果的交流汇报效果会比较好。因此在参与小组讨论的时候我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研究对象,学生根据自己小组成员的兴趣、能力确定要研究的大分子物质。

(2)设计实验,初步定出设计方案:(可以参考阅读资料,或找老师帮助)

对于大分子物质的检验方法学生了解的较少,多数学生只知道淀粉遇碘酒变蓝,因此给学生准备了一份书面的阅读材料,里面介绍了一些关于大分子物质的特性、检验及一些关于酶的知识,学生通过阅读,选择利于自己工作的内容,再给予一定的加工,初步定出实验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选择性、能动性都得到了锻炼,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也许连指导者都算不上,就是学生中的一员。

(3)交流设计方案,修改、完善实验方案:

不同的小组,就算研究的问题相同,实验设计思路也各有千秋,让一些小组起来汇报,由学生进行评价,找出优点和不足,教师再给予恰当的点拨,学生再次修改实验设计方案,让其趋于可行。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是学生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创造性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体现。

(4)进行实验(等待过程中预期实验结果)

在学生确定了实验方案后,首先要自己选择实验用具。教师事先按研究的大分子物质不同准备了不同的实验材料及用具,与一种大分子物质相关的放在一个实验盘中,学生领取了实验盘后,要按自己的设计进行选择。学生的选择性、主动性得到了锻炼。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合作是由学生自主操纵的,每一位组员都得到了适当的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加强,真正从自己学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肯定了自己的能力。

4、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学生亲眼看到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被分解成了小分子物质,尽管没有进行检测,但已经可以说明一定问题,即:一定条件下,消化酶作用于大分子物质,使其分解为相应的小分子物质了。

以上过程也可用较保守的方式讲解:教师做演示实验,然后和学生一起总结。

1.口腔内的消化:

食物入口,首先要经牙齿咀嚼、切断、撕裂、磨碎,使食物和消化液接触。口腔中的舌的味觉可避免吃下有害的物质,在咀嚼食物时,又可借助舌的运动,将食物与唾液拌和成食团,以便吞咽。

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消化为麦芽糖。但由于食物在口腔中存在时间短,所以,只有部分淀粉变成麦芽糖。如果咀嚼时间长,你会发现人口的馒头和米饭变甜,就是这个原因。

食物经咽吞下,食道受到食团的刺激,管壁的肌肉自上而下地扩张和收缩,交替活动,称为蠕动。将食团逐步向下推挤,推至食道下端,胃的括约肌舒张,食物进入胃。

2.胃内的消化:

食物进入胃内,唾液淀粉酶是否还能继续消化淀粉?不行,因为胃液是酸性的,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所以,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

食团进入胃后,胃的肌肉收缩、蠕动,一方面揉碎食物,另一方面使食物与胃蛋白酶结合,在酸性条件下,胄蛋白酶活动,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多肽。食物在胃内停留数小时后,破消化为粥状的食糜。随胃的蠕动,进入小肠。

3.小肠的消化

食物进入小肠后,进行最完全的消化和吸收。食物在小肠内,小肠蠕动,推动食糜前进,同时将消化液与食糜充分混合。包括胆汁、胰液和肠液。而这些碱性的消化液也与食糜的酸性中和,发挥作用。

进入小肠的食糜,含有未消化完全的蛋白质和多肽,经由胰蛋白酶的作用,将之分解为分子较小的多肽,然后在肽酶的作用下,彻底分解,产生氨基酸。

胰淀粉酶接替唾液淀粉酶的未完成的工作,把尚未消化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进一步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为葡萄糖。

脂肪的消化,主要是靠胆汁的乳化作用。因为脂肪不溶于水,不易被水溶性的脂肪酶所分解,但胆汁可以乳化脂肪,使脂肪分散为许多小滴而散布于水中,加大酶的接触面积,在肠脂肪酶和胰脂肪酶的作用下,脂肪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板书:

三、过程

(一) 物理性消化:牙齿咀嚼、胃肠蠕动

化学性消化:

或者是:三、过程:

探究活动

探究胃液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

[问题] 胃液中的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质需要什么条件?

[假设] 胃蛋白酶需在酸性、温度为37℃环境条件下消化蛋白质

[实验设计]

(1)材料用具:鸡蛋;烧杯,试管,试管夹,滴管,量杯,玻璃杯,天平,角匙,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玻棒,温度计,火柴,特种铅笔,石蕊试纸,开水,冰水(或冷水),浓盐酸,3%盐酸,10%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溶液,胃蛋白酶,食盐。

(2)实验方法:通过进行对比实验,比较胃蛋白酶在37℃酸性环境和胃蛋白酶在37℃中性环境以及胃蛋白酶在高温和0℃环境下,消化蛋白质的情况。

(3)预期:如蛋白酶确实需要37℃酸性环境,则该环境中的蛋白花与蛋白酶混合后就会消失,溶液就会变得透明,其它环境中的蛋白花溶液应该没有反应。

(4)实验过程

①制作蛋白花。取一个鸡蛋,把蛋白倒入烧杯中,加入1克食盐和少许清水,用玻棒搅匀,然后注入150毫升80~90℃的热开水,冲成白色的蛋白花。

②制人造胃液。称取0.2克胃蛋白酶粉末,溶于100毫升的水中,再加入10毫升3%的盐酸,配制成人造胃液,贴上标签。(或者把新鲜的猪胃冲洗干净,切碎或用刀刮下粘膜放入广口瓶里,加入5毫升浓盐酸,即制成同样含有胃蛋白酶的胃液)。

③制中和胃液。取1份胃液,逐滴加入10%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均匀,边滴加边用石蕊试纸测定,直到制成中性的中和胃液。

④取4支试管,编号。先在每支试管中各加入少许等量的、已冷却的蛋白花,然后,在1号试管和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人造胃液。在2 号试管里加入等量的中和胃液。在3号试管里加入等量的已煮沸的人造胃液。轻微摇荡4支试管,使各试管中溶液充分混合,成为混浊的蛋白花液。

⑤ 将1~3号试管放入盛有37℃~40℃温水的玻璃杯中(随时添加开水的方法,来维持杯中的水温)。把4号试管放入盛有冰水或冷水的玻璃杯中,经5~10钟后,取出4支试管,观察试管中溶液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实验结果

1

2

3

4

蛋白花+等量人造胃液

蛋白花+等量中和胃液

蛋白花+等量煮沸人造胃液

蛋白花+等量人造胃液

37℃

37℃

37℃

0℃

蛋白花消失,溶液呈透明状

蛋白花没发生变化蛋白花没发生变化

蛋白花没发生变化

[实验结果] 根据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

①第1号试管内蛋白花消失,溶液呈透明状。说明胃液中含有的蛋白酶在与人体正常体温接近的37℃左右的酸性环境里,能把蛋白质分解成溶解于水的多肽。

②第2号试管的蛋白花没有发生变化,说明胃液不适于中性的环境;

③第3号试管内蛋白花没有发生变化,说明胃蛋白酶经煮沸后已经被破坏了,失去了活性,不能消化蛋白质。

④第4号试管蛋白花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温度过低,胃蛋白酶的活性降低,影响了蛋白质的消化。

八年级生物教案济南版 篇5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2、3、4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5、6、7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7、8、9 第四节 鱼 „„„„„„„„„„9、10、11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11、12 第六节 鸟 „„„„„„„„„„

13、14 第七节 哺乳动物 „„„„„„„„„„

15、16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

17、18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8、19 第三节 社会行为 „„„„„„„„„„19、20、21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

22、23 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23、24 第二节

细菌 „„„„„„„„„„

24、25 第三节

真菌 „„„„„„„„„„

25、26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26、27、28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28、29、30

第五章 病毒 „„„„„„„„„„30、31、32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一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33、34 第二节

从种到界 „„„„„„„„„„

34、35 第二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35、36、37 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

37、38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目的:

1.知识方面

(1)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2)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识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

1.水螅的形态结构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涡虫和华枝睾吸虫形态结构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准备活体水螅是上好本课的关键和难点。教。

活体水螅、水螅纵切切片、显微镜、放大镜、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口述导语:大家请看大屏幕图片导入 上的动物,大家知道这种动物的二、探究新知

名字吗?学生回

(一)腔肠动物 答 水螅的基本特征

水螅多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长约1厘米,身体几乎透明,一端常附着在水草等物体上,口周围有5~12条柔软细长形态结构特点。通过让学生总的触手,用于探教师:在大屏中结水螅身体呈寻和捕获猎物 出示图片让学生辐射对称。渗

透生物的形太观察(辐射对称定义

结构与生理功通过身体纵轴的学生总结:水螅能是样适应的。任何平面都能把的形态点 身体平分为相等师:提出问题 的两部分)

1、水螅的身体水螅身体呈辐射能分出背面和腹对称,辐射对称面,左侧和右侧便于感知周围环吗? 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

2、这样的形体个方向捕获猎结构与捕食有什

通过色彩鲜艳

刺激的视频图片将学生带入学习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迸发学习的热今天我们就一同情。走进,这种生物的生活世界来了出示图片让学解一下它。生观察培养学

生观察能力,师出示大屏,并通过总结让学板书课题

生提高总结能下面我们首先来力和语言表达认识一下水螅的能力。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重点内容。以分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来完成。通过色彩鲜艳刺激的视频图

物、进行防御。么关系? 水螅身体由两层细胞组成-----内胚层和外胚层。内胚层围成的空腔叫做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口周围有触手,适应固着生活;触手上有许多刺细胞,刺细胞里大多藏有毒液和刺丝。当遇到猎物或捕食者时,水螅能迅速弹出长而中空的刺丝,并将毒液通过刺丝注射到猎物或捕食者题内,从而将其麻醉或杀死

3、水螅怎样捕食水蚤?

4、推测它如何将水蚤消化

片将学生带入学习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迸发学习的热情。

学生:通过观察出示图片让学总结水螅的形太生观察培养学

生观察能力,结构特点。

通过总结让学教师板书 生提高总结能

力和语言表达过渡,刚刚我们能力。认识了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现通过让学生总在我们来了解一结涡虫身体呈下水螅的繁殖。两侧对称。渗

透生物的形太师:出示图片,结构与生理功让学生通过了解能是样适应水螅的生殖方的。式,思考并得

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水螅的繁殖出。

其他扁形动方式 学生回答教师给物,培养学生有性生殖和无性预提导。自学能力,同生殖两种方式 过渡:刚才我们时培养同学积

极主动思考能走进了水螅的生无性生殖有芽力 活世界。了解了体,芽体长成小水螅后就会脱离水螅的形态以及腔肠动物的主母体,独立生活 生活。大家知道要特征是重点水螅属于哪种生内容。以分小腔肠动物的主要物类群吗? 对腔组讨论合作的肠动物。那你能方式来完成。特征

从水螅身上总结

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一下线形动物的对学过的知识特征吗? 加以总结,让

学生养成总结让学生分组讨的好习惯。论,学生总结:线形动物的主要课堂上已经总特征。结的内容加以常见的腔肠动物 整理,是每个教师:在大屏中学生必须做到海葵,水母,海出示图片让学生的,养成良好蜇,观察 的复习习惯。腔肠动物与人类学生总结:涡虫的关系 的形态点 海蜇可加工成营师:提出问题 养较高的海产

1、涡虫的身体品;

能分出背面和腹珊瑚虫分泌的石面,左侧和右侧灰质物质构成珊吗? 瑚礁,珊瑚礁可以形成岛屿,加

2、这样的形体固堤岸,还是海结构与运动有什洋生物的主要栖么关系? 息场所和庇护

3、涡虫怎样消地。化食物的? 然而由于过度采学生:通过观察挖、环境污染等总结水螅的形太因素,珊瑚礁破结构特点。坏严重。

学生讨论,自学

(二)扁形动物 其他扁形动物

1、涡虫 过渡:刚才我们走进了扁形动物

生活习性 的生活世界。了解几种扁形动物涡虫生活在淡水的形态以及生清澈溪流的石块活。那你能从他下面;以水中小们身上总结一下动物为食物 扁形动物的特征吗? 外部形态(1)身体柔软、柳叶形、背腹扁平、两侧对称;体长一般1~1.5厘米; 两侧对称:又称左右对称,是指经过身体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2)前端:前端呈三角形,背部两侧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

(3)腹面 :颜色浅,有口,口内有一个管状咽,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残渣仍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师设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4)涡虫能在物体表面作游泳状的爬行

2、猪带绦虫

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体长2-8m,700-1000个节片,头节有4个吸盘,顶突有小钩(2排,25-50个)。人吃了未熟的含囊尾蚴的猪肉(米猪肉)后患病

3、华枝睾吸虫

由卵巢、精巢和子宫构成,生殖器官发达,营寄生生活

4、日本血吸虫

危害:血吸虫病,肝脾肿大、腹水、丧失劳动力,死亡

寄生部位:哺乳动物的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

中间宿主:钉螺 感染状态:幼虫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本课小结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一、腔肠动物

------色

水螅

1黄

.生活环境:淡水中 色

色 2.

3.结构:

二、腔形态体

.肠生动

殖物

:与

出人

芽类

生的殖关

或系

产及

生其

生主

殖要

细特

胞 征

1.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食用、2.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三、扁形动物

(一)涡虫

1、生活环境

2、形态结构

3、生活方式

(二)猪带绦虫

(三)华枝睾吸虫

(四)日本血吸虫

四、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主要特征

药用、观赏、石油

1、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主要特征: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

:

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通过蛔虫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3.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过程与方法:

以蛔虫的生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对蛔虫的观察了解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通过对如何预防蛔虫病的讨论,渗透本课的德育目标。让学生树立要养成卫生好习惯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重 点、难点

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2.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导入新课 教师口述导语:大家请看大屏幕上的通过色彩鲜艳刺激的视频图片将动物,大家知道这种动物的名字吗?学生带入学习的世界。激发学生图片导入 学生回答 的好奇心,让学生迸发学习的热

情。

四、探究新知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种生物的生活世界来了解一下它。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观认识蛔虫的形态结构 察能力,通过总结让学生提高总师出示大屏,并板书课题 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雌雄异体,身体细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过渡:“大家刚才在短片中看到,医通过让学生总结蛔虫适应寄生生细。活虫身体为乳白生把蛔虫,从人的肠中取出。为什么活的特点。渗透生物的形太结构色,有时微带线色。它没有被人体消化液消化掉? 与生理功能是样适应的。雄虫较小,体长15-

25cm雌虫较大体长15-35cm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蛔虫的形态结通过对蛔虫生活史的了解,让学构特点。生认识蛔虫的感染途径。

身体表面有半透明的教师:在大屏中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了解蛔虫对人类的危害,为如何角质层,预防奠定基础。

学生总结:蛔虫的形态点

消化管十分简单,是通过对预防方法的总结,渗透德一条纵向管道前端是师:提出问题 育目标。要珍爱生命养成卫生好口,接着是食和肠生习惯。端肛门。我发达的生雌回虫雄蛔虫的大小一样吗形态如何?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重点内殖器官

容。以分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来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蛔虫的形太结构完成。生活史:

特点。

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对学过的知识加以总结,让学生教师板书 特点: 养成总结的好习惯。了解蛔虫的感染途径 过渡,刚刚我们认识了蛔虫的形态结课堂上已经总结的内容加以整构特点。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蛔虫生理,是每个学生必须做到的,养了解蛔虫对人类的危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害

师:出示图片,让学生通过了解蛔虫的生活史,思考并得出。蛔虫的生活思考预防的方法

方式。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生回答教师给预提导。

身体细长;消化管前让学生通过预习和对蛔虫生活史的了端有口,后端有肛解来总结,蛔虫的感染途径 门。体表有角角质层。

学生通过阅读,及预习谈谈蛔虫对人类的危害 常见的线形动物 钩虫和蛲虫 练习:

过渡:刚才我们走进了蛔虫的生活世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界。了解了蛔虫的形态以及生活。大正确 家知道蛔虫属于哪种生物类群吗? 对线形动物。那你能从蛔虫身上总结一(1)蛔虫体下线形动物的特征吗? 表有角质层,通抵抗人体消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总结:线形动化液的侵蚀。物的主要特征。

(2)蛔虫的师设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消化系统发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达,有利于吸收人体的营教师设疑:引导学生总结预防蛔虫病的方法。

养。(3)线形动物都是营寄生生活的。(4)蛔虫的生殖系统发达,这与寄生生活相适应。

2、家庭生活中,要求把切生肉、生菜的发和案板与切熟食的分开使用。你认为这样做有必要吗?说说你的理由?(机动)小结: 作业: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5)蛔虫体表有角质层,通抵抗人体消化液的侵蚀。(6)蛔虫的消化系统发达,有利于吸收人体的营养。(7)线形动物都是营寄生生活的。(8)蛔虫的生殖系统发达,这与寄生生活相适应。

2、家庭生活中,要求把切生肉、生菜的发和案板与切熟食的分开使用。你认为这样

做有必要吗?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 第三节线形动和环节动物

(一)一、蛔虫的形态结构

雄虫:15-25cm 尾部卷曲 雌虫:15-35cm尾总尖直

身体呈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活虫身体为乳白色,有时微带红色。体表有角质层 消化管简单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生殖器官发达

二、感染途径 消化道感染

三、危害

五、预防措施

六、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七、常见的线形动物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方面

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课外读物的阅读,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珠的国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其学好科学的自信心和学好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重点难点

1.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

2.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因为本章没有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完本节课又必须让学生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的依据是什么。

教具准备

河蚌的外形和结构挂图,蜗牛和乌贼的挂图;河蚌的浸制标本,饲养在水族箱中的河蚌。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创建情境→提出问题→导出课题→观察实物,识别某种软体动物的结构→讨论,归纳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比较几种软体动物,分析。归纳共同特征

2.教学过程说明: 教学内容

识别常见的软体动物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趣味情景引入,设疑诱软体动物-----缢蛏 “没有手,没有脚,背、思,激发学着房子到处走,有谁

一、实验:观察缢蛏的内部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生兴趣。结构 到房里头”请同学猜一

学生自主学学生填表 下这是什么动物?

(1)缢蛏外面有两片大小习,提高学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利用多媒体展示几种学生在教师指导生自主学习为双壳类。壳内柔软身体表常见软体动物的图下,有条不素地进能力 面包裹着外套膜,贝壳是外片,并让学生进行识行观察,并详细准

关于软体动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别,让学生想一想,确地作好观察记录

物与人类关

这几种动物的形态,学生讨论填表格 系的教学,(2)靠足缓慢运动。

结构是否一样?

可采用讨论

学生认真总结(3)用鳃呼吸。归纳的方式教师进一步指出:这

学生回答是“蜗牛”

(4)在吸水和排水过程中些动物尽管在形态,学生讨论,畅所欲进行。摄取食物。结构上存在着很大差言

异,但是它们却都属

二、常见的其他软体动物 于软体动物。为什么

它们都属于软体动石鳖

物?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它们的存蜗牛

在与人类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乌贼

要研究的问题。

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师:观察缢蛏的内是:

部结构思考: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

1、贝壳的作用是什

么? 足。

四、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靠什么结构运动?

1、水产养殖:贝类富含蛋

3、靠什么结构呼吸?

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低脂肪

4、缢蛏如何获取食

2、药用:鲍的壳(石决物? 明、乌贼的壳(海螵

教师:在观察河蚌的鞘)、珍珠粉

基础上,指导学生进

3、螺壳和珍珠是很好一步观察蜗牛和乌

贼,并将观察结果填的装饰品。

在表格中。

4、有些软体动物也

5、人类有一定危害:

(见下)重点知识

教师指导学生比较表格中三种动物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它们的身体都很柔软,都有外套膜,都有外壳或被外套膜包被的内壳。这就是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正因为钉螺

它们具备了这样的特征,它们才都属于软体动物。

教师:学生讨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归纳性总结,软体动物有的对人类有益,应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对人体有害,应加以控制,以免造成危害。

石鳖

蜗牛

贝壳数量,作用 8个覆瓦状排列的一片/保护 贝壳/保护

有无外套膜,作用 保护

身体是否柔软 身体柔软 身体柔软 足的种类 斧足 腹足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常见的软体动物

河蚌: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两片贝壳

蜗牛: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外壳

乌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内壳

二、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乌贼

有退化的贝壳海螵蛸/支持

身体柔软

腕足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三、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食用、药用、工艺品

第四节 鱼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动物的分类。

2.了解多种多样的鱼,知道“四大家鱼”。3.掌握鱼的形态结构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4.理解鱼的呼吸过程。

5.理解与鱼的运动有关的结构特点。

6.了解鱼与人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鱼呼吸和游泳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观察鲫鱼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同学间的合作意识。3.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鱼的呼吸与运动。2.教学难点 :鱼的呼吸与运动。

三、教具准备

挂图、鲫鱼、鱼解剖标本、水槽、剪刀、筷子、细线。

四、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喜欢吃鱼吗?鱼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不能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呢?让我们带着疑问来学习我们今天的新课。

三、合作探究

人如果要在水中生活需要解决那些问题?鱼等水生动物有时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一)游泳

1、鱼在游泳时,靠什么部分产生前进的动力?靠哪种鳍来保持平衡?靠哪中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2、各种鳍的作用能够仅靠观察得出结论吗?

(二)呼吸:取一条活鱼,放在一个装有清水的玻璃缸中,根据“观察与思考”(课本P7)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鱼的口和鳃盖是怎样交替动作的?

2、用纱布包住鱼身抓住鱼,然后将墨水滴在鱼的口前方,观察墨水会不会顺着鳃盖后缘流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3、观察鳃的颜色和结构特点,分析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

4、进入鳃和流出鳃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什么变化?

5、鱼鳃的哪些特点对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

(二)总结鱼类主要特征

(一)鱼儿离不开水,那它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究竟是怎样适应的呢?引出以下内容。

(二)鱼的形态特征

1.身体分部:请学生观察水槽中的鲫鱼,找出身体各部分的界限。然后告诉学生正确的身体分部。

2.鱼的体形:鱼的体形象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这样的体形对水生生活有何意义呢?引导学生联系船只、舰艇的造型特点进行思考并得出鱼的体形呈梭形,有利于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3.鱼的体色:请两位同学配合观察鱼的背面和腹面,发现了什么?背深腹浅。这样的体色与水生生活有何关系?通过分析得出背深腹浅的体色有利于保护自己,不易被敌害发现。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特性。

4.鱼的体表:引导学生用手触摸鱼的体表,较粘滑。因为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鳞片和粘液对鱼的身体有保护作用,粘液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5.鱼的侧线:鱼如何感觉外界的各种变化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鱼的两侧,发现了什么?原来有两条线(学生会显得非常惊奇,因为平时不会去注意)。如果用放大镜仔细看,还会发现它们由鳞片上的小孔组成。这两条线是鱼的侧线,它们与神经相连, 有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

6.鱼的鳃:请两位同学配合,剪开鳃盖,对发现的结构进行描述。教师重点分析鳃呈鲜红色的原因和鳃的作用。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掌握鱼的呼吸器官是鳃。

7.鱼的鳍:问:鱼靠什么运动?请同学找一找鱼的背面、腹面及尾部的一些结构,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摆动。如果没有这些结构,鱼会怎样?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面对各种回答(即假设),请学生自己动手验证(保留尾鳍)。教师巡回指导,由于人人动手,获得的知识非常直观和深刻。使学生分清偶鳍和奇鳍,掌握鳍的稳定和游动作用。

(一鱼的呼吸

教师问:如果把水槽中的鱼取出,时间长它会怎样?

学生答:鱼会慢慢地死去,因为鱼无法呼吸了。

请学生设法验证鱼在水中的呼吸。

四人一组仔细观察:口和鳃盖的运动特点。通过观察和讨论得出:鱼在水中生活,其口和鳃盖做交替运动。

教师问:这种运动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答:水从口入,从鳃孔流出。

请学生验证这一设想。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把鱼的躯干部和尾部用筷子、线绑住,指导学生向鱼的口前滴一滴红墨水,观察有什么现象?经仔细观察,墨水随水流入口腔,当口闭合时,又从鳃孔流出。

教师及时问:水从口流入,从鳃孔流出有什么意义?

学生答:在水中完成气体交换,即吸入水中的氧气,向水中排出二氧化碳。

教师继续问:鲫鱼通过什么器官完成水中的气体交换?它有哪些特点与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

经观察,共同得出鳃的特点及作用。教师简单介绍水流过鳃丝时气体交换的过程。这时,教师可渗透情感教育:水是鱼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环境?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鱼的运动

由于刚才剪去了鳍,鱼的游动显得困难,如果用筷子和线绑住鱼的躯干部和尾部,会怎样呢?实验结果很快出来:鱼不能前进。说明鱼游动时,身体两侧肌肉轮换着收缩和舒张使得躯干部和尾部左右摆动,从而产生前进的动力。着重讨论尾鳍的三大作用:稳定身体,推动身体前进,控制游动的方向。接着教师拿出鱼的骨胳标本,介绍鱼骨胳的结构和作用。重点描述脊柱的组成和作用。

鱼靠鳍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鱼的上浮和下沉又靠什么呢?原来鱼的体腔背侧有一个白色的结构叫鱼鳔,里面的空气可增减,从而帮助鱼在不同的水层间游动。

由于肌肉、骨胳、鳍和鳔的协调作用,鱼在水中便可以自由自在地运动了。

(三鱼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请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1.鱼的种类。

2.人类对鱼类资源的利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3.我国常见的海洋捕捞鱼类以及保护海洋鱼类资源所采取的措施。

4.淡水养鱼中的“四大家鱼”及淡水养鱼业的前景。

5.针对鱼类资源的现状,谈谈自己的看法(渗透保护环境和动物资源的思想情感教育。

(四)小结

教师结合板书小结。

五、板书设计

(一鱼的形态特征

体形:流线型,减小水的阻力

体色:背深腹浅,有保护作用

体表:鳞片和粘液,有保护、减小阻力作用

侧线:测定方向、感知水流

鳃; 呼吸器官

鳍: 运动器官

(二鱼的呼吸

水 口 鳃(气体交换 鳃孔 水(三鱼的运动

尾鳍:稳定身体、推动前进、控制方向

骨胳:保护和支持身体

鳔: 帮助鱼在不同的水层间游动

(四鱼与人类的关系

1.鱼的种类(2.4万种)及作用(食物、滋补品等)。

2.海洋渔业资源的现状及保护措施。

4.四大家鱼:鳙鱼、鲢鱼、草鱼、青鱼。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知识与技能 :

1.描述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

2.概述蜥蜴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3.说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4.举例说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与人的关系。5.说出两栖动物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

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2.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教 材 分 析 教学重点 1.两栖动物的概念。2.归纳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3.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4.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教学难点 1.两栖动物的概念。2.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3.蜥蜴的形态结构特

点。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

一、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一、两栖动物

1.通过观察发现,青蛙的眼睛后面有(),可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是呼吸是气体的通道;青蛙的前肢(),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即能跳跃也能划水。青蛙肺的结构简单,不(),需要裸露的()辅助呼吸。

学生按顺序回答

教师重点强调

2.常见的两栖动物有什么?

二、爬行动物

1、描述爬行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2、常见的爬行动物有什

么?

一、小组交流、生生互动

【学习任务一】青蛙的形态特征

1、想一想,议一议

青蛙和龟既可以 在水中游泳,也可以 在陆地上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龟属于爬行动物,1.可能与二者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有 关。

投影出示图片

这是为什么呢?

2、观察与思考(1)观察青蛙成体的 身体分为哪几个部分?

(2)不同环境中的青蛙身体的颜色相同吗? 为什么?

(3)当你手握青蛙时有什么感觉?

(4)比较青蛙前后肢的差别,想一想,这与前 后肢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5)仔细观察青蛙的头部有哪些器官? 分别有什么作

用?

(二)爬行动物

1、爬行动物的形态结构。

2、常见的爬行动物。

(1)青蛙的身体 分为头、躯干、四肢三部分,没有 颈和 尾部。

(2)不同。青蛙会根据环境颜色改变自 己的皮肤颜 色而适 应不同的环

境。

(3)体表光滑有黏液

(4)前肢短小,可以身体;后肢发达,趾间 有 蹼,既能 跳跃 也能划水。

(5)头部前端有一对 鼻孔,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口中有 舌,没有牙齿。

有一 对眼睛,眼睛后方有一对 鼓膜,可以感知声波。

个别强调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简要

讲解。

【学习任务二】引导学生自学青蛙的图片,让学生看图并参考教材完成以下问

题。

1、青蛙的呼吸是什么样?如何生殖的?

2、常见两栖动物的形态特征。

3、总结两栖动物主要特征。

二、师生互动、归纳点拨

【学习任务三】爬行动物。

1、蜥蜴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

2、呼吸和生

殖。

【学习任务四】通过以上认识,感知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

(三)系统梳理,互动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肺和皮肤;水中产卵,体外受精。

2、蟾蜍、大鲵、蝾螈。详见P26.3、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1、P27

2、呼吸:肺;生殖:体内受精,陆地产

卵。

三、课堂诊断: 练习册

小组回答

教师订正

板 书 设 计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一、两栖动物

1、青蛙

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

2、其他两栖动物

3、主要特征

二、爬行动物

1、蜥蜴

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

2、其他爬行动物

3、主要特征

中学教师课时备课 学期总编号:

第六节 鸟 课 题

课 时

第 1 课时(总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知识与技能

目 标

1.阐明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 难点

板书 设计

点;

2.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通过对“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培养学

生的观察、发现、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

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

1.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形

态结构特点; 2.鸟类的主 要特征。

第六节 鸟

(一)外部形态

1、外形

2、体表:

(二)内部结构

1、肌肉

2、骨骼

(三)生理特征

1、消化系统

2、循环系统

3、呼吸系统

教学

环节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教师播放视频,创设情景,学生观察各种鸟类的飞行姿态图片,师导入:仰望蓝天上高飞的鸟儿,你也许会想:“我要是能 飞那该有多好?”是啊,能像鸟儿一样自由

翱翔是人类一 直以来的梦想,直到一百年前,莱特兄弟制

造了飞机,才实现了人类的夙愿。我们不禁会有这样的疑问: 鸟儿为什么能飞呢?

估时

教学

环节

自主探究

教 学 过 程

二次

备课

估时【学习任务一】引导学生观看鸟的图片外形,羽毛,骨骼,肌肉图片,并认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合作 交流 展示 成果 质疑 深化

1、鸟的体形呈什么形态?对鸟的飞行有什么帮助?

2.家鸽的肌肉,哪里最发

达?与翼的飞翔运动有什么关系? 3.鸟的骨骼有什么利于飞行的特点? 【学习任务二】

师:展示有关鸟类消化特点的资料,鸟类呼吸的过程,并让学生

思考:这些与飞行有何关系?

师生互动、归纳点拨

【学习任务三】鸟与人类的关系。生看课本,总结:鸟与人类的关系

1.农田害虫天敌

2.食用

3.观赏

【学习任务四】通过以上认识,感知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基本生物学观点;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

总结:鸟类是适合飞行的特点:

(一)外部形态

1、外形

2、体表:

(二)内部结构

1、肌肉

2、骨骼

(三)生理特征

1、消化系统

2、循环系统

3、呼吸系

师:大屏幕展示练习题,检测 提升

引导学生完成

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并展示。

课 题 第七节 哺乳动物序号

知识与技能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课3.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哺乳动物动 物的形态、结构和生

目 标

理功能的特点,概述动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4.阐明狼和兔在牙齿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5.了解哺乳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关系

过程与培养学生总结和概括的能力 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重点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

教学

教 学 过 程

环节

设计

估时

教师展示:多种哺乳动物的图片,包括水生哺乳动导入 新课

创设

物:海豚;鲸鱼;会飞的哺乳动物:蝙蝠;陆生哺乳动物:鼹鼠等。

情境

提问: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别很大,为什么都属于哺乳动物呢? 生:回答......引入新课

教学

教 学 过 程

环节

设计

估时

【学习任务一】引导学生看课本36页,总结哺乳动物的两个特征

1.体表被毛(少数水生种类除外)

体毛有很好的保温作用,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

自主

播放水生哺乳动物的图片作证。

2.胎生: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胚胎在雌性体内发育,通

回想恒温探究 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从母体中产出。

动物有哪合作

哺乳:雌性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后代,使后代在优越的营些? 交流 养条件下成长。30 展示 成果 质疑 深化 胎生哺乳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学习任务二】

提示:门齿臼齿,犬齿的作师:展示兔子和狼的牙齿图片,引导生观察并讨论课本上

用 的问题,并总结哺乳动物的第三个特征

3.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学习任务三】引导学生看课本37页,总结哺乳动物的最后一个特征

4.哺乳动物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灵敏感

展示:兔子的神经系统的图

知外界环境变化,迅速做出相应的反应。片

总结: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 胎生,哺乳 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学习任务四】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引导学生看课本37页,总结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并思考鼠类猖獗应该怎么办?

检测 师:大屏幕展示练习题,引导学生完成

提升 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并展示

第七节 哺乳动物

板书 体表被毛(部分水生哺乳动物除外)

设计

胎生,哺乳

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教 后哺乳动物离学生的生活很近,因为很多家养的宠物,反 思 家畜都是哺乳动物,可以多举例来说明。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难点: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三、课前准备

大屏幕投影、电脑、去毛的鸡翅、解剖盘、镊子、解剖剪、解剖刀和猪的关节、关节模式图及投影片。

四、课时分配

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言

运动系统的组成

欣赏配乐朗诵,让学生闭播放录像片段。上双眼,想像动物那千姿

百态、奥妙无穷的运动和提出问题:请列举动物有

哪些运动方式。行为。

观看一段有关动物运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

行为的录像,欣赏并请学引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列举动物的运动方式及

动物各种行为。

首先看老师给出的探究实探究实验提纲: 验提纲,后在小组长带领向学生展示探究实验提

下完成探究实验。并思考纲,指导和引导学生以小老师提出的问题。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

1、两手捏住鸡翅两

下,有计划地进行探究和端,向内、外做伸缩运

动,让学生体验运动是小组在解决以上三个问题怎样产生的。以后进行小组讨论:如果

鸡翅只有肌肉或骨能不能

2、用解剖剪和解剖刀运动? 除去鸡翅上的皮肤,观察肌肉是怎样附着在骨各组派代表发言,组内成上的,观察肌肉是怎样员可以补充,在获得成功牵引骨运动的。体验的基础上,自信心增

强,学习积极 性更高。

3、观察骨与骨之间是怎样连接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

长组织下,有计划地讨论

交流。

学生在参与小组活动时,注意及时发现问题,并一

起探讨、交流。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观合 察、积极思考、得出下确

结论。

回忆、体验自己在做屈肘

和伸肘时,骨肌肉、关节

之间是如何配合完成这个动作的。

在老师启发下说出运动的产生以及对动物生存的意

义。

模拟制作

按照书中方法分组制作。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讨论。

参与学生小组活动中,注意及时发现问题和只当观众,不要告诉学生答案。引导学生一起探讨,交流。

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组织学生观察实物和骨骼标本,并结合挂图和大屏幕来充分认识运动系统组

成、各自作用及相互关

系。

大屏幕展示人的屈肘、伸肘动作,引导学生分析运动的产生主要是靠运动系

统来完成的。

引导,分析。

策略:引导设想

对于创意好的小作品给予适当的评价,并在课后做全校展示。

一、教学目标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3、尝试制定探究计划,设计探究实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会选择并控制变量。

4、参与问题讨论,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5、参加探究活动,培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影响,并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和强化;探究实验的实施。难点:探究材料的准备。

三、课前准备

教师:动物行为相关资料;果蝇的相关资料;宠物观察日记;菜青虫卵的采集和隔离饲养,以及果蝇的采集和饲养的布置。

学生:宠物观察日记,菜青虫卵的采集和隔离饲养,果蝇的采集和饲养。

四、课时分配 两课时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判断并说出资料1---5中是动物的哪一类行为?

知道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的形成是由其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有局限性。能说出资料1、3的行为不是学来的。

知道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习行为越复杂,动物的适应能力就越强。

知道动物的学习行为是为了适应环境,在长期的进化中形成的。人类或自身的学习也应是长期的小组观察讨论。直接观察教材的资料。

小组代表阅读相关资料。阅读教材资料。

观察讨论,对比资料1与

2、资料3与

4、资料1与5,能说出越高等的动物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形成的时间就越短。

讨论“资料分析”中讨论题4,能说出人类或自身学习的意

引导学性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

组织其他同学认真听取汇报,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激励学生,并进行积极的评价。

提示对资料2、4、5的对比观察。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并进行积极的评价。

提示对题4的讨论,在讨论中作为积极“旁观者”参与,在问答中注意引导学

和不断发展的。

义。

生端正学习态度,并给予积极的评价。

根据探究的资料背景,能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能作出假设。

阅读探究的资料背景,能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认可教材提出的问题,填写相应的假设答案内容。

提示阅读。在学生探究活动开始时,注意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的态度来面对科学问题;在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尝试制定探究计划,能设计探究实验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会选择并控制变量。

议论教科书及教师的提示,能说出探究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说出实验对照和所控制的变量。

巡视,并旁听学生的讨论。参与学生的讨论,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注意引导的技巧,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第三节 社会行为

一、教学目标

1、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多咱行为。对比观察四种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

难点:

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

三、课前准备

教师:

1、搜集社会行为的动物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

2、设计并制作课件。

3、录像片段(动物世界)。

4、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参考情境。

5、和学生一起到周围环境中观察动物的行为。

学生:

1、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图片、录像片。

2、仔细观察蚂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的行为。

3、预习探究实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探究问题,小组确定本组选题,初步拟订探究方案。

四、课时分配 两课时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群体生活的动物(狮子、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哪些播放录像,创设问题情境,启斑马、大象、狒狒等)具动物是群体生活的。发学生思维。有社会行为

指导学生进行描述,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

群体生活的动物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的特征:

观察社会生活的动物的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启发学生像片,讨论社会行为的特提出问题:社会行为有哪些特群体内部形成组织;成员征。征?参与讨论一起归纳总结讨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群论结果。体形成等级 提问:群体生活的动物有

哪些特点?

讨论、表达交流:分组汇

报讨论结果并以实例说

展示图片,启发学生进行分

明。

析。白蚁的社会分工: 雌蚁、雄蚁、工蚁、兵蚁。

观察图片,找出其中的雌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请同学找

蚁、雄蚁、工蚁、兵蚁。

出其中的雌蚁、雄蚁、工蚁、质疑:为什么雌蚁的腹部兵蚁。那么大?

引导学生思考:分工的社会意义,雌蚁的庞大体形对种族延续的意义。

哺乳动物的群体中有等级 阅读教材产生疑问:羊群

倾听学生的想法,和学生一起

走路靠头羊,为什么?

分析。

观察狒狒的群体生活图

片,找出哪一个是首领。

一同观看图片找出等级。(提示:群体中按个体大小、健康状况、力量强弱划分)

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听一段录音,猜猜这是动作、声音、气味等 谁?体验人类传递方式多

样而高等,其他动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阅读教材中黑长尾猴发现敌害时向同伴发出警报以及昆虫的信息传递,说出动物交流信息的方式。

引导学生体验信息传递的趣味性,信息传递在生活中的意义。

引出其他动物的信息传递方式。

引导学生分析人类在防治虫害方面的举措。

小结:动物群体生活的意讨论总结:群体生活对个动物为什么要结群生活呢?它义。体及种族的延续都是很重污的群体生活是如何维系的?

要的。总结、质疑,引出探究课题。

探究蚂蚁的行为: 提出问题

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蚂蚁的一系列行为,列出探究问题:

1、是否排斥其他群体成员;

2、如何识别群体成员;

3、怎样将信息传递给同伴;

4、蚂蚁最喜欢甜食吗?根据本组的兴趣确定探究主题。

鼓励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及时交流。

和学生一起选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作出假设

对所选问题作出认为合理鼓励学生根据常识大胆猜测并的假设。进行科学的分析。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阅读教材并结合教师的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补充探究究提示初步拟定探究计提示:

1、如何捕捉饲养蚂

结果、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划,完善计划,成员分工,自主探究。

蚁;

2、怎样难使现象明显;

3、把纸片换成其他物体可以吗?

4、注意组内的分工合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交流、作; 研究。

(一星期时间)

客观的评价,鼓励探究精神,(查阅资料,实验)对新的创意给予肯定。各小组交流探究的过程,组织学生间的交流和自评参与并进行分析、讨论反思,互评。完善探究报告。

总结实验,开阔思路

回顾探究中遇到的问题。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引导学生

进一步探究,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概括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② 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学习,认识动物和植物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可缺少的成员。

2、能力目标:

① 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能力。②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认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关注与动物有关的社会问题。二 教学重点

① 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② 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三 教学难点

① 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四 教学课时 1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动物取食的视频,导入本课的学习主题。板书课题: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新课学习

(1)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通过课前回顾,植物是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导入学生认识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根据食性不同,让学生能区分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并能举例。师生总结,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2)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通过脑筋急转弯引出草、羊、狼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食物链的概念。根据例子讲解

1、食物链的书写要求。

2、食物链中的生物成分。

3、食物链中数量的比较以及判定食物链的长短。

角色扮演分析如果一条食物链中的某种动物消失会带来什么影响。分析总结得出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突出,我们应该懂得保护和珍惜每一种动物。课堂小结

A、植食动物

{

1、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习题演练 B、肉食动物

1、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

六 板书设计

C、杂食动物

A、生态系统的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

{

1、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 用

2、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B、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 究活动,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4、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难点: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观察记录。

三、课前准备

教师:

1、变质的牛奶、各种真菌(木耳、香菇、灵芝等)长霉的馒头、面包,腐烂变质的水果;

2、实物投影仪;

3、培养菌落实物;

4、琼脂、培养皿、烧杯、甜豆浆、酒精灯、吸管、三角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

学生:预习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四、课时分配

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引入新课 认识大型的真菌和真菌中的霉菌 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区分细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的特点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

制定探究活动的方案

积极思考、踊跃提问

展示变质的牛奶,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仔细观察,从实物中获得展示大型真菌及霉菌实有感性认识。物。

请两个同学讲解和演示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

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共同探究解决问题。法,提问并解答。

观察菌落实物、区分其分将课前培养的菌落实物分布的特点。阅读教材。发给各小组,指导学生进

行观察,并及时点评并给予鼓励。

通过对实物、图片的观察展示实物、图片,引导学总结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生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范围。

制定实施方案、交流活动布置设计探究方案,提醒的计划及展示观察记录的学生注意设计对照组。巡表格 视和指导、参与设计,及

时激励。

下课后半小时内将在各自

环境中已接种的培养皿密每组发给两套有培养基的封好,送回教室后排的空培养皿。桌上。

第二节 细菌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4、强化振兴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5、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二、重点和难点

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等图片资料;CAI课件;显微镜;永久细菌涂片。

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站,搜集与细菌有关的资料。

四、课时分配

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组织教学,情景导入。观看图片。

展示图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细菌的发现

阅读书本知识,结合课

用大屏幕展示问题,启

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发学生思考,及时进行鼓

讨论,并回答所提出的问

励性评价。

题。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指导、创设问题情景,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三

种形态;分组讨论细菌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间的讨论,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人大小及结构特点,并与

动、植物细胞进行对比,生观教育。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并

进行交流。

请一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就细菌的结构和营养提示、指导执教学生,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并进行补充。

第三节

真菌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和

生殖方式的特点。

3、学会用放大镜观察青霉和曲霉的形态结构,培养观察能力。

4、了解一些食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以及它们生命活动的特点。

2、观察能力的训练。

难点:真菌生殖方式的特点。

三、课前准备

教师:用橘皮、馒头、面包片来培养青霉和曲霉,为每个小组提供长有长霉的面包和长有长霉的水果;制作有关青霉、曲霉和蘑菇结构的CAI课件。指导学生制作孢子印、制作模型模拟孢子的传播。

学生:复习七年级上册有关单细胞生物的内容中酵母菌的结构;查阅有关真菌的知识;制作孢子印。

四、课时分配 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三节 真菌

观看课件,生机盎然的播放CAI课件,关重展自然界,感受大自然的现各种各样的真菌,创设问美,从生物圈的角度来认题情景,启发学生思维,导识真菌作用。入本节课的地内容。

各种各样的真菌

提供实物标本及自己搜

学生根据观看的课件内

容,并观察实物标本,结集的资料,参与学生讨论,及时评价和鼓励学生从日常

合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见识

以及自大搜集的资料,相生活和课本外获取信息的能

力。

互交流自己对真菌的了解。

提供长有长霉的面包和长有长霉的水果。利用观察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

2、在什么地方什么时与思考活动,引导学生按照中养好的青霉和曲霉,注

候容易采到蘑菇?这说明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观察这意看它们的形态和颜色。

了什么? 些真菌,同时让学生观察青

霉和曲霉以及蘑菇的结构观察新鲜蘑菇的形

3、霉菌和蘑菇都是真图,了解分们的形态结构。态。

菌,它们的营养方式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观察与思考

讨论:

1、青霉和曲霉在形态和颜色上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共同点?

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出示酵母菌的插图,与

学生回忆,结合新知识

学生共同了解有关酵母菌的说出单细胞真菌的结构。

知识。

真菌的繁殖

在课前指导学生制作新鲜蘑菇的孢子印、指导学

观察自己在课前制作的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蘑菇的必然性子印,进一

真菌是通过什么来繁殖后代

步了解蘑菇孢子的位置、的?真菌的孢子在什么样的形态及作用,从而了解真

环境下才能发育成新个体?

菌的繁殖方式。

了解真拉塔基亚的繁殖特点有什么意义呢?

带领学生做模拟实验

通过模拟实验体验孢子“孢子的传播过程”。的传播过程。

与学生共同分析归纳总

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结真菌的繁殖方式。章所学知识,了解一些食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

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4、培养学生课前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交流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

5、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让学生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6、引导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

教师:真菌引起农作物患病的标本;CAI课件。

学生:收集查阅有关资料,预习教材;课前探究“观察水果和面包的腐烂”,采集的地衣。

四、课时分配 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师

思考提出五章 老师所提出的设问,立刻问题,导入新课。

融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氛围细之中。设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问:假如没有细菌和真菌用。生物圈会是什么状况呢?

第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各小请小

组展示探究“细菌、真菌组展示交流探究结果。使食品生霉、糜烂”的结

认真果。争相回答思考题,其

倾听,给予肯定评价。演他同学可补充。

八年级生物教案济南版 篇6

哺乳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家畜的形态。

2.举例说出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3.说出常见哺乳动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及其资源价值。

4.概述研究动物科学的一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及资料分析法)的基本含义及过程。能力目标

1.尝试观察、实验、资料分析等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

2.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尝试饲养家兔等其他常见的小动物。情感目标

1.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2.建立爱护动物、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重点难点

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教学媒体

兔子实物及标本、大屏幕、幻灯机、投影仪、多媒体设备等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在农村,农家庭院里饲养着猪、牛、羊、兔等多种动物,这些动物叫作家畜。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来认识一下家畜。新课教学:

教师:所谓家畜,是指人类为了经济或其他目的而驯养的哺乳动物。最常见的家畜有哪些呢?

学生:猪、牛、羊、兔等。

教师:现在我们对照图示,结合家兔的标本,按照从头部到尾部的先后顺序观察家兔的外形,分析并讨论家兔的外形特点和它的生活环境及习性是如何适应的。学生:家兔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头部有一对长长的可以灵活转动的耳廓,一对不大的眼睛,一张三片嘴,一对鼻孔,还有胡须。学生:我觉得兔子的长耳朵使它的听觉很灵敏,可以及时感觉到危险,并及时躲避。

学生:眼睛虽然不大,但视力很好,对它的陆地生活也有帮助。还有它的三片嘴,吃起草来十分方便。

学生:你看它的四肢,前肢短小,但后肢很发达,奔跑起来很快,很难捕捉的。学生:它不光奔跑快,发达的后肢还能把它的身体支撑起来,它一下子就长高了,观察起四周来,视野开阔了许多,很容易发现远处的危险。学生:兔子的全身几乎都长着毛,和家鸽的羽毛大不一样。学生:家兔和家鸽不是一类动物,体表的覆盖物当然不一样了。

学生:家兔身上的毛还不一样呢!表面的粗硬,里面的很细软,摸起来好温暖,好舒服。

学生:它的毛能起保温的作用,所以冬天不怕冷。学生:那夏天它不热吗?

学生:也怕热,不过,它应该也能适应吧,比如找个阴凉处。学生:我知道。家兔到天暖和的时候就开始换毛了,身上细软的绒毛就稀少了,就容易散热了;到天开始冷的时候,绒毛又变密变多了。

学生:这是家兔适应陆地生活的一个特性;随季节的变化换毛,春末换上的毛粗毛多,绒毛少,利于散热;秋末换上的毛,绒毛多,粗毛少,保温效果好。学生:这只兔子是雌兔,它长着乳头呢。学生:我的这只没有,一定是雄兔了。

教师:对照课本67页图3-20,观察家兔的内部结构,看看有什么特点。学生:有心、肝、肺、肠等。家鸽没有膀胱,但家兔是有的。

教师:老师,我发现还有一个明显结构,就是家兔的体腔里有一个叫膈的结构,家鸽是没有的。

学生:对,我也看见了,膈的上面是心脏和肺,下面是其他内脏。学生:为什么家兔有膈,家鸽就没有,膈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膈是家兔等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它把家兔的体腔分成了胸腔和腹腔。膈的作用是协助哺乳动物完成呼吸。膈是一层肌肉膜,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可以使胸腔扩大和缩小,因此能帮助完成呼吸。

教师:参照课本的技能卡,小心测量家兔不同时间的体温,记录结果,并做出解释。

注意(在测量家兔的体温时,一定注意不要被家兔抓伤或咬伤,同时也不要弄伤家兔。)

学生:把家兔放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按技能卡提供的方法,每过15分钟给它测量一次体温,连续测量3~4次,将每次测量结果记录下来。比较家兔的体温有没有变化。

教师: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家兔的体温有没有变化? 学生:没有。教师:想一想为什么? 学生:它们体被毛。

教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样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吗?

学生:身体被毛;用肺呼吸;体温恒定;体腔内有膈;胎生、哺乳。凡是具有上述特征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教师: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种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行为最复杂的高等动物类群。马、牛、羊、驴、猪、骡等家畜都属于哺乳动物。

教师:现在饲养的各种家畜,都是由它们的野生祖先经过长期的人工驯化而成的。人类最早饲养的动物是狗,以后又增加了牛、羊、猪等。近年来,为了满足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的需要,不少野生哺乳动物不断被人类驯化。比如,紫貂、北极狐、海狸鼠等的驯化饲养,为我国毛皮生产开拓了广阔的前景。梅花鹿、麝鼠的驯化饲养,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鹿茸、鹿胎、鹿尾、麝香等药材、香料或滋补品。因此,对于经济价值较高、有饲养前途的野生动物进行驯化和饲养,是开发和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重要途径。板书设计 第九节 哺乳类

一、外部形态

二、内部结构

三、测量体温

四、哺乳动物的概念

上一篇:手术室洗手护士流程下一篇:曹文轩《青铜葵花》读后感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