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共产党建党历程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共产党共产党建党历程(通用8篇)

共产党共产党建党历程 篇1

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新事业的核心力量。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认真学习、正确认识党的光辉历史和丰功伟绩,增强党的意识,继续谱写新的伟大篇章。

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年光辉历程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革命战争的严峻考验,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展示着我们党领导人民英勇顽强、波澜壮阔的奋斗足迹。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总括过去的90年,在历史内容上我们可以概括为:党领导人民走过了三个不同的伟大行程,实现了三个历史性跨越。

1.第一个行程是打倒三大敌人,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

在第一个行程中,我们党经过了两次成功、两次失败、然后又成功的严峻考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中国还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那时,从对外关系上看,西方的、东方的资本帝国主义,不管什么国家都可以欺侮中国。大的有英、美、法、德、日、俄,小的有葡萄牙。他们或者通过战争侵占我国领土,或者通过不平等条约租借我国领土,或乘机蚕食我国领土,搜刮我国资源和民财,把中国人作为他们的奴隶。当时在堂堂中国的公园里,竟然挂着“中国人与狗不许入”的牌子,我们的民族受尽了外国侵略者的污辱、压迫和奴役。

那时的国内面貌是,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连年混战,巧取豪夺,民不聊生。鲁迅先生有诗曰:“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人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国无数仁人志士,浴血奋斗,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从林则徐到洪秀全,又到康有为、梁启超,一直到孙中山,斗争未停,但最终都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这些斗争在痛击国外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同时,却又向西方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寻找出路,结果“先生总是侵略学生”,遭到一连串的失败。

从1840年至1920年这80年的历史告诫我们一条真理:要救中国,需要新的阶级和政党来领导,需要走新的路。在这种历史需要之下,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党成立后,明确提出第一步实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和第二步实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长远目标。随即投入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党领导工人运动,发动农民运动,促成国共合作,掀起1924年至1927年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当时的响亮口号。我们党与孙中山的国民党合作,在北伐战争中,打倒了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阀,国民革命军几乎占领了半个中国。但是,孙中山病逝后,隐藏在国民党内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代表蒋介石、汪精卫破坏革命。在1927年4月至7月,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在帝国主义、买办阶级和封建势力的拉拢下,先后叛变革命,他们利用手中掌握的军队,把共产党员和革命人民打入血海。敌人提出“宁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共产党人”的口号。中国共产党内由于陈独秀的右倾退让错误,没能组织有效地抵抗,于是,到处是白色恐怖,党员由原来的六万多人,剩下一万多人;许多工农群众也被惨杀,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了。这就是我们党在第一个行程中经历的第一次成功和第一次失败。

在我党发动的第一次革命高潮遭受失败的形势下,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面前,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征服,而是“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们的尸体,又继续战斗了”。周恩来领导了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并向井冈山进军,不但举起了武装斗争的旗帜,还举起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旗帜;张太雷、叶剑英领导了广州起义,还有其他许多地方的共产党员也领导了起义,都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进行了有效的抵抗,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叶剑英、贺龙、徐向前为代表的中国坚定的革命者却在这种危难时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挽救革命而斗争。

共产党共产党建党历程 篇2

一、第一阶段:党的创立时期

这是宣誓仪式应用的酝酿时期,此时党员分为两部分,党的创始人和被吸收入党者。前者创立共产党性质的组织,并在此过程中自然转化为党员,后者主要通过介绍人的“谈话”加入党的队伍中来近代中国,列强入侵,军阀混战,人民挣扎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向何处去?一批先觉者从俄国的革命胜利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怀着共同的美好理想,他们于19世纪20年代初,开始积极投身于建立共产党性质的组织事业中去。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先后在北京、上海、长沙等地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准备条件。他们是一代伟业的开创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没有介绍人,也没有固定的入党手续可以参考,这些人是不经过特别的入党仪式而成为党员的———成立和参加共产党性质组织的时间就是他们的入党时间,成立和参加共产党性质组织就是他们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的事实依据。如毛泽东,他认为自己的入党时间是1920年,这是他组成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时间,当时他和“何叔衡、彭璜等六人在建党文件上签了名”,就算入了党。[2]后来,毛泽东还回忆道:“苏联共产党是由小组到联邦,就是说有马克思主义的小组发展到领导苏维埃联邦的党。我们也是由小组经根据地到全国……我们开始的时候,也是很小的小组”,入党时“我没有介绍人。我们那时候就是自己搞的。”[3]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本着慎重发展党员的原则,被介绍进来的新党员的入党手续逐渐严格起来。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第四条明确规定,“新党员必须经一人介绍,并经当地党组织审查,多数党员同意,再经该地区执行委员会批准,方可接受其入党。”[4]而较为严肃而正规的入党仪式也是在这时候萌芽的。根据入党对象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入党仪式:第一,当场举手表决式。这是对于原来的团员来说的,由于他们本身就可以参加支部会议,这种方式方便可行。原为中国共产党旅俄支部团员的肖劲光,在回忆当时转党的情景时说,“支部大会党团员都参加,通过党员时,党团员都举手。”[5]第二,谈话式。由介绍人“谈话”,以了解入党人的思想动向,并宣布组织的决定,这是发展党员的主要方式。据徐梅坤回忆,他是1922年由陈独秀介绍入党的,“入党手续非常简单,没有候补期,不用举行宣誓,不填写表格,由介绍人谈一次话,就是党员了”。[6]无独有偶,唐山的第一个共产党员邓培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入党,1921年秋,中共北京区委批准邓培转为共产党员。这段历史,《唐山文史资料》有记载,“那时入党没有很多手续,由北京党组织把邓培找去谈一次话,宣布党组织的决定,就是入党了”。[7]

尽管,作为入党仪式,“谈话”这种方式,不及书面形式的稳定性,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但是它是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是刚刚成立的党不成熟的表现。同时,它的出现,也是党逐渐走向成熟的表现,他为以后较为正规的入党仪式的形成,为以后庄严而神圣的“宣誓仪式”的出现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看作是“宣誓仪式”应用的酝酿。

二、第二阶段:大革命时期

这是宣誓仪式的试行时期,在一些马克思主义传播深入,群众素质好、觉悟高的工厂和学校,“宣誓仪式”首先试行,并逐步形成了一些带有中国特点的程序和形式

大革命时期,革命暴风骤雨式地深入到中国的各个角落,中国共产党也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公开合法地向社会各阶层深入扎根,党员数量迅速增加,素质不断提升。如何规范党员的言论和行为,增强其纪律性和自律性,成为摆在中共党人面前的重要问题。于是,新的严格的入党手续被推上历史舞台。

1924年,新党员入党,已经需要填表了。据罗明回忆,他在一所学校发展党员的时候,就号召同学填表。入党登记表是从革命态势较好的广州寄过来的,“请他(指杨匏安———笔者注)把入党登记表、证件、文件等从广州寄来。此后,我们就先从师范部各班做起,与各班同学秘密联系,吸收国民党左派组织成员。”[8]入党登记表的内容,包括新党员的姓名、地址及入党时间等,既从书面上明确了入党人的共产党员身份,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也使组织在党员的统计、审查等方面有据可依,因此,比起口头“谈话”来说,它是入党方式上的很大进步。

随后,中共中央越来越重视吸取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经验,把“宣誓仪式”应用到中国的入党实践中来,并进行了硬性规定。1925年8月,中共中央在《中央通告第五十三号———介绍新党员之变通办法,各团体中党团的组织与任务》中规定,“新生入学时(即入党———笔者注)必须经过入学仪式(指宣誓———笔者注),并立即编入某一支部”。[9]在此号召下,在一些马克思主义深入传播,群众素质好、觉悟高的工厂和学校,“宣誓仪式”被采用,并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程序和形式。

首先,宣誓前,一般需由介绍人找发展对象谈话。谈话的内容主要涉及其生活状况、思想动向、启发其阶级觉悟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和培养,他们的视野开阔起来,革命的意识也逐步增强。张金保受教育后,心理是“感到无比兴奋”的,才知道“世界上还有个共产党,有个列宁,有个十月革命!”她“一下子想到苏联,一下子想到要夺取政权,一下子又想到共产主义,思想就象风车一样转动起来。”[10]这是思想进步的表现。

其次,在宣誓现场的布置上,一般使用党旗,这是党神圣的象征。党旗,即镰刀斧头旗,象征着工人和农民的联合专政。新党员在“火红的党旗”下宣誓,庄严而神圣。1926年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里入党的王首道,多年以后,还清除地记得当时的情景,他说:“直到今天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我们在火红的党旗下庄严向党宣誓”,光荣的时刻,永生难忘!

再次,在人员组成上,“宣誓仪式”一般有主持人、介绍人、新党员到场。主持人一个,介绍人一至两个,新党员可多可少。像王首道就是“同其他同学一起光荣地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11]而张金保则回忆说:我的“宣誓仪式由口区委组织部长王自强主持,与我一起参加入党宣誓的有二十多个工人”。

最后,已经有了简明而规范,带有中国特点的入党誓词。如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入党誓词就是:“服从纪律,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严守机密,永不叛党”,[12]字字珠玑,铿锵有力,充分体现了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具有中国的特点。

三、第三阶段:土地革命时期

这是宣誓仪式的发展并初具模型时期,程序进一步完善,形式进一步规范。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各地方在应用上也出现一些歪曲和错误

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毅然决策,引兵井冈山,把革命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型革命道路。宣誓仪式因此也从城市走向农村,从工厂、学校传播到广大的乡村社会。虽然,在“白色恐怖”和严峻的革命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为保守秘密,取消了举行“宣誓仪式”的硬性规定。但在革命的实践中,各地方为慎重起见,“只要在情况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基本都采取“宣誓仪式”吸收党员。总得来说,这时期,宣誓仪式是沿着两个线路发展的。按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军队和地方线路。

在革命部队中,宣誓仪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相较于大革命时期,它的进步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入党前,个人开始向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申请书是由大革命时期组织要求填写的表格发展而来的,1927年3月,周里在国民党湖南省党校,填的就是这种志愿书。后来,这种由组织规定填写的表格,发展成为个人自愿书写的申请书。1931年,谭天哲入党,他是自愿“向组织提交了申请书”,“要求参加中国共产党”的。[13]入党申请书的出现,使原来的“组织找人”入党转变为“个人找组织”入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党的地位在群众心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二,宣誓时,创造性地形成了“宣布会议开始———介绍人介绍各新党员简历———主持人讲话———握拳宣誓———鼓励、教育或指示———唱《国际歌》”一条龙程序,使入党仪式更为严谨规范。以赖毅的入党仪式为例。他的入党仪式是由“敬爱的领袖毛主席”宣布开始并主持的,毛泽东“等介绍人介绍了各个新党员的简历后”,依次询问了一些问题,如为什么要加入共产党等等,当得到满意的答案后,他带领新党员庄严地“向着伟大的党宣誓: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14]宣誓结束后,他还不忘抓住机会对新党员进行教育:“今后要团结群众,多作宣传,多作群众工作;要严格组织生活”,并布置工作:“回去后,各连就组织支部,抓紧发展工作,以后各连都要像今天这样,分批地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15]为加强对新党员的教育,毛泽东随后又把唱《国际歌》这一议程加入进来。他说,“举行入党宣誓仪式还应加唱《国际歌》一项议程”,以后各营连举行入党宣誓仪式,都有唱《国际歌》一项。[16]。这是一套较为系统的“宣誓仪式”,虽然由于情况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它的程序和形式在后来有所调整,但是其大部分环节一直沿用至今,说明“宣誓仪式”已经初具模型了。

总之,在革命队伍里,宣誓仪式是良性发展的,这源于一部分领导人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思想觉悟。

但是,在地方,宣誓仪式的发展却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地方农民占绝大多数,“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17]他们自身强烈的农民意识和封建思想,在“宣誓仪式”的推广和传播过程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首先,旧中国农民的封闭主义表现在发展“宣誓”对象的方式上,就形成了“拉夫”、“串连”,“用‘亲找亲、朋邀朋、邻串邻’的办法扩大党组织”,因为旧时代的中国农民通常“生活在一个十分封闭的生态圈中,往往一生的活动只局限于十里方圆的范围之内,对这一狭小范围以外的世界茫然无知”,[18]这种重数量轻质量,为片面扩大党组织而忽视培养对象本身的觉悟的做法给后期党的教育带来了困难。其次,旧社会农民的封建“帮会”意识反应到“宣誓仪式”上来,则出现了“杀雄鸡”、“喝血酒”、“画血旗”的错误做法。罗保良在回忆时说:“我入党宣誓时,杀了鸡,喝了血酒”,[20]而刘仰高入党时则提出“用自己的血来画”党旗(盐亭党史人物传)的做法。[21]以血祭天,以血画旗,看似敬重,实则野蛮,根因于封建帮会,与无产阶级意识格格不入,是对无产阶级政党“宣誓仪式”的歪曲和错误应用。

四、第四阶段:抗日战争时期至党的十二大

这是“宣誓仪式”发展成熟时期,各地方已经有了其程序和方式的明文规定,特别是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把“宣誓仪式”确定为入党的必经程序,标志着其发生质的飞跃

这一时期,党经过八年抗日和三年解放战争的考验,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特别是建国后,党执政地位的确立,使一大批别有用心的人想加入进来。如何把好入党关口,严格入党手续,加强党员教育就变得尤为必要。在此背景下,有些地方开始重新把“宣誓仪式”作为入党的必经程序来看待。

1952年,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编著的《党员课本》强调,“新党员入党,是件大事,要举行入党仪式”,并在附录中规定了“宣誓仪式”的程序和形式。

首先,关于程序,它确立了十一个步骤:“一、宣布开会;二、唱国际歌;三、向党旗及革命导师致敬;四、向为党的事业奋斗英勇殉难的同志敬默三分钟;五、主席报告;六、宣誓人报告简历及入党志愿和决心;七、介绍人报告介绍理由、经过及意见;八、解释誓词内容;九、宣誓;十、上级党委代表讲话;十一、散会”;[22]其次,关于入党形式,它还说,“会场布置需严肃郑重,墙壁上挂党旗,党旗下面挂马、恩、列、斯和毛主席像片(有的农村没有马、恩、列、斯像片,也可单挂毛主席像片,再下面挂誓词,誓词右边挂仪式程序。除郑重写几条有关标语口号外,无需其他设置。仪式由党委员的书记主持(支书或区书)。”[23]再次,关于誓词,也有明确规定。誓词如下:“我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诚心诚意为工农劳苦群众服务,为新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干到底,自入党以来,努力工作,事实求是,顺从组织,牺牲个人,执行命令,遵守纪律,保守秘密,永不叛党,如有违背,愿受党纪严厉制裁,亲此宣誓。”[24]可以看出,此时的“宣誓仪式”,不管从程序还是形式上,它都是成熟的。

需要说明的是,宣誓仪式的程序和形式,各个地方在各个阶段根据革命与工作的具体要求会有所调整,比如,1981年,吴警旭、姚玉明编的《党的基础知识问答》则讲到,大会需按照“致开会词;新党员宣誓;上级党委代表讲话;党委或党支部负责同志讲话”等程序逐步进行;[25]誓词为:“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机密,对党忠诚坦白,服从组织分配,积极负责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26]程序和誓词的发展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善于根据革命与工作的具体要求吸纳与培养党员,体现了其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

虽然,在地方的实践中,宣誓仪式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并逐渐发展成熟。但是,长期以来中共中央还只是把它看作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入党的必经程序。1949年4月,《中央组织部关于入党手续和入党仪式问题给华北局的批复》中明确表示:“入党仪式及入党誓词在党章中没有明文规定,亦不适宜再作明文规定,入党仪式仅是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并不能含有其他意义。”[27]也就是说,中央已经注意到入党“宣誓仪式”的教育价值,但并没有把它当作入党的必要手续来看待,对其程序和仪式也没有统一的规定,因此各个地方在应用时的表现形式都不尽相同,就变得更加可以理解了。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的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1982年党的十二大通过了新的党章,为规范组织发展,才把“宣誓仪式”作为入党的必要手续提出来。新党章第六条明文规定:“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并确定了统一的入党誓词,即“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29]这是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宣誓仪式”写入党章。随后,在编写的党员教材里,都有了“宣誓仪式”程序及形式的较为统一的规定,如指明大会需按照“(1)宣布开会;(2)《唱国际歌》;(3)向党旗致敬;(4)致开会词,宣读新党员姓名和党委批准其;(5)宣誓;(6)上级党委代表讲话”等程序逐步进行;“会场的布置要庄严、朴素,悬挂党旗”等等。[30]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党章重申了这一规定。从此,宣誓仪式终于确立了它应有的历史地位,标志着其发生质的飞跃。

五、结语

荧屏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 篇3

中央电视台

七一特别编排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于6月30日晚20:00播出《伟大的旗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电视文艺特别节目》(与央视综艺频道并机播出),随后22:38《开讲啦》播出七·一特辑。

7月1日CCTV-1在早上8:30《朝闻天下》之后,直播《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12:35《新闻30分》之后首播《等着我》七·一特辑,20:05《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之后播出《信念永恒-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音乐会》。

6月14日-6月29日20:00-24:00排播纪录片《筑梦路上》+电视剧《天涯浴血》(其中纪录频道跟播《筑梦路上》)。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先后推出《光辉历程》《我们的好传统》《奔向百年》《从严治党》《誓言》和《挺身而出》等系列报道,以及海采“说说身边的好党员”等节目,“央视新闻”新媒体积极编发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相关稿件,宣传各地各岗位党员典型事迹。新媒体还推出《建党日历》和《党史地理志》两款互动产品,并深入挖掘党员群体中的感人故事。

6月20日,36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毛泽东三兄弟》在央视电视剧频道开播。

7月1日9:00—19:00,央视网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型多点移动直播特别报道《道路:回望1921》。报道以“道路”为核心要素,通过“选择、开辟、建设、改革、复兴”五大章节板块,选择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江西井冈山、陕西延安、北京天安门等12个具有关键转折意义的地点作为直播前沿阵地,带领观众讲党史、听党课,看重要节点上共产党人做出的关键抉择。

湖南卫视

布局“红色矩阵”

“七·一”晚会+新闻报道+专栏+特别节目+电视剧+新媒体联动,湖南卫视献礼建党95周年呈现多题材、立体化排兵布阵。

6月30日晚19:30—21:00湖南卫视播出《永远的誓言》湖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文艺晚会。7月1日白天重播。

在主新闻栏目方面湖南卫视特别开办了“光辉历程”“民族脊梁”等专栏,6月20号开始,湖南卫视《湖南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信念的力量》,报道分为“党史故事”和“先进典型”两个系列,6月27日起湖南卫视《午间新闻》推出系列报道《寻梦路上》,共10集。湖南广电旗下相关子频道也推出红色专栏与原创经典红色纪录片《青春作伴》《大解放》等。

《天天向上》7月1日晚播出的节目,突出党建内容;经视频道6月30日晚间黄金时间播出《好好学习——全省“两学一做”电视竞赛》第一期,此后每周播出一期,连播七周,总决赛在湖南卫视播出。

芒果TV在6月30日晚上19:30,同步网络直播湖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文艺晚会,《百团大战》《毛泽东》《党章的故事》等优秀影视作品和纪录片也在芒果TV展播。

根据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同名小说改编的青春谍战巨制《解密》6月20日起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播出。

浙江卫视

“四部曲”奏响红色七月主旋律

浙江卫视特殊编排“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四部曲——

6月25日起,大型抗战史诗剧《太行山上》登陆中国蓝剧场。

6月30日,浙江卫视推出“纪念建党95周年重点项目”之一的纪录片《重生》。

6月30日晚,浙江卫视特别策划“永远跟党走”“七·一”文艺晚会,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华诞。

此外,浙江卫视还特别推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纪录片《记住乡愁》。

江苏卫视

三大特别编排献礼党的95周年华诞

江苏卫视晚间节目做出三大特别编排。

6月23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东方战场》开播。

6月29日,重磅推出六集纪录片《致未来书》,该片总共分为6集:《无悔选择》《挺立潮头》《疾风劲草》《人民如天》《热血忠诚》《无尽梦想》。

7月1日,播出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文艺演出《信仰之光》。

东方卫视

红色特别版面担当时代使命

东方卫视于6月24日起推出“七·一”红色特别版面,以电视剧《焦裕禄》、大型专题纪录片《面向世界的中国共产党》《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七·一主题宣传片强强联动。

电视剧《焦裕禄》6月24日开播。

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6月28日开播。

东方卫视每天在多个段位滚动播出公益宣传片,包括《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SMG大型纪录片推介》。

北京卫视

多频道联动营造氛围

北京电视台集合大型纪录片、特别报道、文艺专题、特别节目、影视剧、动画片、宣传片等多种节目形式,联动北京卫视、新闻频道、科教频道、卡酷少儿频道等多频道,共同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北京新闻》《特别关注》《北京您早》等多个新闻栏目策划推出《凝聚在党旗下——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系列报道。系列报道于6月23日至7月2日在《北京新闻》中首播,同时《特别关注》也播发了《凝聚在党旗下》当天的动态新闻。

北京卫视6月21日起开播电视剧《亮剑》、6月22日起每日上午播出《国门英雄》。6月27日至7月1日播出北京电视台《档案》栏目制作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型纪录片《解放——人民的选择》。同时,由北京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和北京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党建系列专题片《为你而歌》第十四部,也在北京卫视、新闻、科教频道播出。

此外,《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赴北京堂上村慰问演出》于7月1日播出。

安徽卫视

特色编排 献礼建党95周年

6月24日起,主旋律传记电视剧《焦裕禄》在安徽卫视晚间黄金档“海豚第一剧场”播出。

7月1日晚间九点档,安徽卫视播出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电影《邓小平登黄山》。除此之外,安徽卫视还陆续推出经典谍战剧《潜伏》、人文纪录片《记住乡愁》等。

安徽卫视还在每天的新闻栏目中开设红色题材专题。每天18点30分播出的《安徽新闻联播》栏目,专门开辟了《红色播火者》《安徽党史始话》《全面从严治党江淮行》等6个专栏、系列报道。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新安夜空》等新闻栏目也及时转发央媒有关纪念建党95周年的重大活动的报道并及时报道安徽各地的反响,同时积极向地方台约稿,采集各地干部群众自发进行的有特色的纪念活动、献礼等。此外,安徽卫视还专门制作了纪念建党95周年主题宣传片。

天津卫视

音乐献礼建党95周年

在气势如虹的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天津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音乐会拉开了帷幕。6月30日晚21:30,该音乐会登陆天津卫视。

除音乐会外,天津卫视晚间正在播出电视剧《生活有点甜》。

江西卫视

回溯“红色足迹” 讴歌时代风貌

6月29日~7月3日每日早间8:30,江西卫视播出五集纪录片《重生》。7月1日19:30,“建党95周年文艺晚会暨‘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型群众歌咏比赛活动”在江西卫视播出。

此外,新闻栏目《江西新闻联播》在6月23日至7月7日之间推出了特别节目-《红色足迹》和《党,我想对你说》。

广东卫视

《信仰的力量》献礼建党95周年

40集大型纪录片《信仰的力量》6月20日至23日每天22:00两集连播;6月27日至30日每天21:50播出;7月4日至7日每天22:00播出。

十唱共产党——献给建党90周年 篇4

曾忠富

一唱共产党,为民把福造,经济建设铸辉煌,百姓喜洋洋。

二唱共产党,农村大变样,座座楼房和平房,农村展新貌。

三唱共产党,道路宽又广,四通八达连城乡,共同富裕好。

四唱共产党,信息大联网,现代通讯快又畅,媒体更时尚。

五唱共产党,前进指方向,求真务实办实事,国富民又强。

六唱共产党,反腐树形象,平易近人高风尚,兴国又安邦。

七唱共产党,教育更辉煌,人才是国家栋梁,民乐国运昌。

八唱共产党,科技兴国防,神舟六号飞天上,国际树威望。

九唱共产党,计划生育好,人民素质大提高,和谐社会好。

十唱共产党,依法把国治,社会安定民安康,齐心奔前方。

笔者:系国家电网四川自贡电业局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檀木林街115号

邮编:643000

共产党共产党建党历程 篇5

小时候,党在我心中是映照着红旗的隆隆炮火,是攻城拔寨勇往直前的人民解放军的嘹亮军歌,是潘冬子向往的红星,是八角楼上点燃的灯火,是纪念馆中斑斑的血衣,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振臂高歌,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焦裕禄留给兰考人民的新生活,是墙上的巨幅画像中毛主席庄严宣告的新中国。

那时候,党在我心中是遥远而神奇的。从南湖上的画舫到陕北的宝塔山,从井岗山到延安,从四渡赤水到百万雄师过大江,展开的是一幅传奇般的画卷。系上红领巾的我开始注意,家乡的泥泞小路变得宽敞平坦,偏僻的小城里人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蓝天,大人们说:“党的政策好啊!”党在我心中,变得伟大、亲切、看得见。

白驹过隙,时间悄然流逝,我已经长大,而我们的党也已经走过了90年的风风雨雨。

在党的九十岁生日之际,我有许多的感慨,然而更多的是无限的感激。在感激之际,我想起一首歌,一首我们都十分熟悉的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是的,党已经九十岁了。这九十年中,党走过了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我们不仅要为党的历史之久而庆贺,更要为党那永不言弃,依然干劲十足,蓬勃向上的精神头感到骄傲与自豪。

九十年前,在苦难深重的中国,党的诞生注定了她的不平凡。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推翻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成立了新中国。在此基础上,成功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由此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及时拨乱反正,实行改革开放,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创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确定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响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时代课题,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国从此走上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三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内建设和改革任务繁重,可以说是外有压力、内有困难,考验不断。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从容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和风险,审时度势,英明决策,排除各种干扰,妥善处理了一系列重大而复杂的问题,顶住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战胜了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同西方霸权主义行径、“台独”势力、“法轮功”邪教组织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有地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实现了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为祖国完全统一迈出了重要一步;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新领导集体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民为本的施政理念,继续深化经济、政治和其他方面的改革,狠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务实创新、勤政为民、率先垂范,夺取了抗击非典的重大胜利,我国的内政外交均取得了优异成绩。中央新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体现了开拓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精神,进一步坚定了全党全国人民加快

发展的雄心壮志,锐意改革的气魄和胆识,维护稳定的决心和信心。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不愧于党,不愧于祖国和人民,不愧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此时此刻,我们更加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伟大的祖国会更加繁荣昌盛,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会更加兴旺发达,中华民族必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纵观党的九十年发展史,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到: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无数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披荆斩棘、前仆后继的奋斗史,就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翻身解放、建设美好家园的胜利史,更是我们伟大的民族历尽屈辱和沧桑之后重新焕发勃勃生机的发展史。回顾党的83年的光辉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中国革命能够取得胜利,新中国能够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发展壮大,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够取得辉煌成就,关键在党。我们党在不同时期的一切工作,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无愧于伟大光荣的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党的全部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标志,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牢记党的宗旨,永葆先进性,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顺应民意,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一切为群众着想,切

实解决实际困难;就是要在务实求效上下功夫;就是要从本职工作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心里装着群众,服务人民群众。像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郭秀明等一批优秀党员,都是“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楷模。他们的精神境界,正是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生动写照。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就是周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历史一再证明,一个不断追求真理,善于与时俱进,用于理论创新的党,必定是一个先进的党,一个大有作为的党,在科学发展观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将带领全国人民谱写出更加动人心魄的壮丽篇章。这是实践探索的九十年,是阔步前进的九十年,是辉煌胜利的九十年,我们送走了一个九十年,并将迎来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历史,是一个绵延不断的过程,是不能割断的。历史承载着我们的过去,蕴含着对未来的期望。在这个历史的交叉点上,让我们既回头看看创造过的光辉的过去,又向前看看我们即将去开辟的美好的未来。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未来。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

共产党共产党建党历程 篇6

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恩格斯曾经指出:“革命不能故意地、随心所欲地制造,革命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都是完全不以单个政党和整个阶级的意志和领导为转移的各种情况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领导的革命运动正是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共产党诞生之时的中国,已经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道路上艰难行进了半个多世纪,陷入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在近代所经历的炼狱般的苦难,正如爱国志士谭嗣同在他的诗句中所描述的:“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此时的封建统治者已失去了维护民族独立和保障人民生存条件的能力,成为阻碍中国进步的腐朽势力。历史已经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哪个阶级和政党能够带领人民群众找到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这两大历史要求的正确道路,谁就是受到中国人民拥护的领导阶级和政党。

面对着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社会的各个阶级和各派政治力量,都从自己的认识和要求出发,提出各种挽救危亡的应对方案。这种艰难的探索,从反对清王朝统治并建立自己政权历经十余年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到封建统治者中部分官僚企图通过求富自强并以中体西用为准则的洋务运动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从依照西方政治制度模式进行改革的维新变法,到用原始兵器和笼统排外主义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义和团运动,一个接一个地在近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演出。但却都收效甚微,屡遭挫败。特别是1911年得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但最终也没能改变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历史经验深刻表明,在帝国主义势力已经牢牢控制了中国的情势下,近代中国已失去了独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可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历史需要新的发展,新的超越。

恰在此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在漫漫求索中看到了世界文明的新曙光和民族解放的新希望。于是,“走俄国人的路”成为中国革命历史方向的正确选择。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无产阶级的觉醒,中国先进分子中产生了一批青年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一个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在中国诞生,也就成为历史必然。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产业工人集中的上海宣告成立,从浙江嘉兴南湖驶出的航船,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的破冰之旅,使反帝反封建的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中国共产党有通晓社会发展规律的先进理论武装,有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明确目标,有对人民解放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勇于奉献的无私精神,所以能够成为凝聚和组织全国革命力量的领导核心,带领中国人民一道,承担起争取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

中国共产党人首先指出了中国的出路在于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并进而转入社会主义。在党成立的第二年,就依据中国社会的性质、特点,高举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旗帜。此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艰苦探索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了一系列正确的斗争策略,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造力和强大生命力。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阶段,期间经受了1927年和1934年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个方面的密切配合,终于经过28年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回顾这28年的历史,可以得出这样的基本看法:

1、没有哪一个政党或组织像我们党这样明确地提出革命的纲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救亡图存”、中国“何去何从”,成为当时许多志士仁人艰辛探索的问题,而究竟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又是近代以来中国所发生的关于社会发展方向的所有争论的焦点。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中国人进行了近一个世纪顽强不屈的斗争,但是没有一个政党能够像中国共产党这样认清中国的社会性质和这场斗争的本质,提出明确的科学的革命纲领。这充分证明,只有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的任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没有哪一个政党或组织像我们党这样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统一的封建政权到1911年清朝灭亡,中国经历数十个王朝、几百个帝王,但没有一个王朝和帝王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不管是北洋军阀还是国民政府,代表的也只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而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根本追求。事实证明:党来自人民群众,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是只考虑哪一部分人、哪一个集团和哪一个阶级的利益,而是着眼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革命的胜利,在我国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劳动人民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3、没有哪一个政党或组织像我们党的奉献那么多、牺牲那么大。在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各个重大历史关头,只要是为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我们党都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充分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据1945年党的七大时的统计,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仅在战场上牺牲的共产党员就达32万多人。

在我国历史上,虽然出现过一些开明君主和所谓盛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群众的痛苦和社会矛盾,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广大人民群众受压迫、受剥削的地位,没有改变统治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我们党由于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使广大农民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党领导人民军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仅八路军就从抗战初期的4.6万人迅速发展到100多万人;解放战争时期,小米加步枪武装的人民解放军能够打败飞机加大炮武装的国民党军队,更是因为赢得了民心。我们党的领导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推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中流砥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无可置疑的历史事实。

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

民主革命胜利之后,党不失时机地引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开辟了广阔前景。

应当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同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长期奋斗中所作出的决定性选择。”我们都知道,任何社会变革归根到底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是加速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由此决定的。

新中国成立后,仅仅经过3年时间,国民经济就得到迅速恢复,这就把大规模经济建设的任务提上日程。这主要是通过国家工业化来实现一百多年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梦寐以求的国家富强的理想。近代中国历史已证明,以资本主义为取向的国家工业化道路是走不通的,而只能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这不仅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向,是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而且这时着手实施也具备了基本条件。

第一,有了比较强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这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与私营工业相比,国营工业不仅规模大,而且技术设备较先进;不但有轻工业,而且有重工业。要实现国家工业化,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业,这首先和主要的是依靠和办好原有的国营工业;另一方面要建设新的工业,这也要主要依靠国家的力量来发展国营工业。因而,我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首先意味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发展。这是中国选择社会的一个基本因素。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先天不足,举步维艰,难以成为国民经济起飞的基地。中华民族资本的主体是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民族工业资本在整个民族资本中只占1/5,且主要分布在轻纺工业和食品工业。在这样弱小的基础上,通过一个时期的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把中国建成一个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显然是不可能的。加上新中国成立初期资本主义经济和政府、国营经济乃至社会之间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并且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设备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低下,成本高,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很小甚或没有,因而导致工业产品短缺,使国家计划的完成受到严重影响。这种情况难以适应国计民生的需要,严重印象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这使人们开始认识到,资本主义工商业不仅需要进一步改组,而且需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企业。这是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又一个基本因素。

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同样是生产力发展和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客观要求。土地改革使农业生产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使之在一个时期内获得迅速发展。但是,土改后的农业经济仍然没有改变其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性质,生产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个体农户经营规模嫉妒狭小,生产工具难以有重大改进,资金也十分短缺。许多农户不仅无力扩大再生产,有的甚至连简单再生产也无法维持。由于力量单薄,遇到自然灾害,更是缺乏抵御能力。如果不引导个体农民组织起来的道路,不仅不能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工业品市场和为工业发展积累资金,从而严重制约工业的发展。个体农业的这种状况,也是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因素。

第四,新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是决定我们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外因。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外交上、经济上、军事上的严密封锁、禁运和抵制。当时只有社会主义国家和战后争得民族独立的国家对我给予同情和支持,只有苏联能够援助中国,这种援助在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建立我国工业化的基础起了重要作用。这种国际环境也是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因素。

正是上述多方面的因素构成了水到渠成的历史合力,把我国推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在这场社会大变革中,虽然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从整体上来说,是代价最少,收获极大,是在得到人民群众普遍欢迎和支持、社会平稳和生产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取得的。这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范围的社会变革历史上都是一个奇迹。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即现代化提供了根本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确立,意味着社会主体部分的生产资料不再成为剥削和压迫人的工具,而成为代表全体社会成员的国家所有,这就为社会成员的平等地位、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提供了保证,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同时建立在这一经济基础上的国家机关,坚持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自觉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奉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反对任何官僚作风和特权思想。这就是社会主义国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使原来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比较快地发展自己,并为逐步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奠定了制度基础。新中国60多年来的发展,从整体上看,我们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正是反映了上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新中国头30年,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崭新的历史课题面前,我们虽然遭受过严重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经过持续4个多五年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我们的工农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新兴工业大批涌现,工业布局大大改善,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许多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也从无到有地建立现代工业。国防工业也从无到有地逐步建设起来。我国的农业,无论是生产条件,还是生产水平,都有了提高,在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下,我们已经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基本保证人民的吃饭穿衣问题,全世界都认为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的交通运输事业、科技文教卫生体育事业,在这个时期都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为提高我国防能力,保证国家安全,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新中国建立时间不长的这30年里,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虽然是初步的,但却是极其宝贵的,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在这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关于建党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也指出:“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的工作的主导方面。”所有这一切的伟大成就,都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我们不能因为在探索的前进道路上出现曲折,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失误,不见伟绩。

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

实现国家富强即现代化,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两大要求之一。近代中国有多少爱国者抱着“科学救国”、“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的理想,苦苦追求国家的富强,但都不为当时的社会环境所容许。中国革命的胜利,为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开辟了广阔而实现的前景。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把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作为自己奋斗目标。他说:“我国人民应该又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随后逐步形成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即“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建设目标。在这个时期,我们党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新的历史课题,经历艰辛探索,遭受过严重挫折,取得伟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的正反两方面经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正确决策。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继承毛泽东对“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追求,重申要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任务。他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的范畴,并强调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随着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逐步深化,党提出了实现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任务,这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思想。

经过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就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建设目标。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代表着全国各族人民最大和最根本的利益,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离开现代化建设,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国家国防实力的提高,都无从谈起。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在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实现。

这首先是因为实现现代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事业。只有组织和动员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一致共同奋斗才能完成。谁能把广大群众组织起来投身到完成这项神圣的任务中呢?只有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只有它才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过去的历史证明,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社会处于一盘散沙的状况下,不用说是现代化,对国家对人民有利的事都干不成。至于反动统治阶级,如腐朽没落的清王朝、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专门为剥削阶级谋利而置人民之疾苦于不顾的集团,就更是如此了。

其次,中国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为此就不能照搬别国的做法,而只能是从中国的国情来制定实现的目标、步骤和方针、政策,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路路线和独立自主、自理更生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做到这一点。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这就是邓小平强调的,我们应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搞的四个现代化有个名字,就是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这样的现代化建设,只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进行,现代化的目标才能实现。

最后,四个现代化不仅在我国已经展开,而且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事实证明,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以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作为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改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今天,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正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内生产总值(GDP)持续以9.8%的速度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进一步缩小了和发达国家的差距。现在我国对外进出口总量世界排名第三位,外汇储备达到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创造了最受外商欢迎的投资环境,吸引各类外资已突破1万亿美元。经过30年得发展,我国的钢铁、汽车、造船、水泥、发电机容量、原煤、化肥、棉布、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彩电以及主要农产品等21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人均国民收入也由改革前的199美元偏低收入国家,进入到突破3000没有中等偏低收入国家的门槛,排名由原来的第175位上升到第129位。

总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长,人民生活大幅度提高,国家和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一切,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辟了中国特色主义道路而完成的,都是与我们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分不开。我们完全有信心,克服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全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指引下,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90年得辉煌业绩,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当之无愧的领导核心。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当起发展中国、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取得和不断巩固,不仅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要求。

共产党共产党建党历程 篇7

1 新民主主义革命至解放战争时期, 党对群众路线思想的认识与应用

1921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之时, 党的发展处于不成熟时期, 对群众路线思想的认识也只能局限于当时的有限程度。中共一大的召开, 主要是要效仿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案例, 广泛地去发动工人阶级, 从而充实革命的力量, 最终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共一大的重要任务是去组织工人罢工, 但一大并没有认识到工人力量的薄弱, 仅仅依靠工人阶级去展开革命, 是不现实的。应当组织起更大规模人数的农民阶级, 才能取得革命的成功。中共二大的召开, 党开始重视发动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 开始广泛发动群众, 团结更多的社会阶层。在当时的中国, 以工农群众为代表的广大老百姓, 受到资本家、地主与官僚阶层的压迫最为严重, 生活最为痛苦。而工人阶级的革命性最强, 也最彻底, 农民阶级的规模最为庞大, 组织起工农群众去参加革命, 通过共产党人去宣传先进的革命理论, 就可以将广大民众的革命觉悟不断提高, 更好地去服务革命事业。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 由于缺乏革命经验, 并对中国的革命现实情况认识不够深刻, 一味模仿苏俄的以城市工人运动为中心的革命形式, 走过了一段弯路, 直到历经了大革命的失败, 在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之后, 开始走上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革命道路。大革命的失败, 使中国共产党对党群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一概念。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反“围剿”的艰难时期,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 除了对军事方面群众工作的思考外, 对群众路线有了更丰富的认识, 提出了一系列关心群众生活的观点。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 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持久战》, 在深刻分析了当时抗战局面的形势, 以及做出了如何进行正确的抗战策略的同时, 提出了组织人民战争, 依靠人民与侵略者展开斗争的群众路线思想。中国共产党通过广泛发动、组织、武装群众, 来建立与领导人民军队, 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斗争, 通过开展敌后游击战与敌后根据地的建设, 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 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结束, 广大人民群众与大资本家、大地主的阶级矛盾成为主流。在国民党单方面撕毁和谈条约, 发动内战之后, 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团结群众, 维护人民利益的方针政策, 建立了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最终解放了全国。

2 改革开放至新时期, 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对改革与发展的理论贡献

1978年12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毛泽东同志提出与发展的群众路线思想基础上, 进一步对群众路线思想做出了发展。“我们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制订了各方面的适合情况的正确政策, 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正在逐步打开。广大群众拥护我们党的路线和领导。”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中国共产党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上来, 为了能够实现四个现代化, 只有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充分调动, 才能不断克服改革攻坚中的重重困难, 最终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成绩。正是因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 是在紧密结合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前提下开展的, 因此至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的群众路线思想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其中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在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所以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 都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1997年,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说过, 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优势是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 始终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各级党员干部绝不能在思想作风与工作上脱离群众, 要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 都要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2006年,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 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促进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 充分的尊重与保障人权。坚持以人为本, 要不断实现群众的愿望, 维护群众的利益, 从而使政策的制定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群众利益, 具体到工作中, 就是要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 认真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为群众排忧解难, 着力解决关乎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是党的力量源泉与胜利之本, 党只有一心为民, 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在新的形势下, 党面对着国内外的多重考验, 只有不断加强党的各项建设, 紧密联系群众, 坚持走群众路线, 才能确保党的执政地位, 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 十八大以来, 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新发展

十八大以来, 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改进工作作风的规定, 用来密切党员干部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发起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习近平同志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号召。为民、务实、清廉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 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品质。“我们一切工作干部, 不论职位高低, 都是人民的勤务员, 我们所做的一切, 都是为人民服务。”领导干部必须坚守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不放松, 时刻牢记要密切联系群众, 弘扬清廉的从政作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要紧紧依靠群众来实现, 可见“中国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要使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 万众一心, 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 每个人的梦想汇聚到一起, 就会形成国家的梦想, 就会促使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得以实现。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积聚人民群众的力量, 通过不懈的奋斗去一步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2012年12月, 党中央根据新形势下的党情与国情, 颁布了“八项规定”与“六项禁令”, 用以整顿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 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 落实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2013年4月, 中央政治局带头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习近平同志强调,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程要贯穿“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总要求中的四点, 用形象的比喻, 来教育各级干部在平时的工作中, 要要以整风精神开展自我批评, 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 并解决问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 围绕十八大报告的精神, 用来教育全党要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密切联系群众, 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与地位。

摘要: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日起, 始终重视群众路线思想的建设, 不断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到改革开放时期, 再到新时期, 直到十八大以来, 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形式出现, 指导着中国的革命与建设事业的进行。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不动摇, 可以永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思想,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10) .

[2]江泽民文选 (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08) .

[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下)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8, (04) .

共产党共产党建党历程 篇8

中国共产党;建党标志日;中共一大

提起建党日,人们自然会想到早在1941年中共中央就将7月1日定为建党日。然而,这只是在特定情境下所确立的建党纪念日,并非历史上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日。在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5周年,而党的诞生地却纷争不止的今天,对建党标志日进行历史查考更具正本清源的现实意义。

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原本是毫无争议之事。早在1949年上海解放后的5月29日,新华社发表社论《祝上海解放》就宣称:“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大本营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1] 此文是经过毛泽东审阅修改的,这也就意味着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的判定得到了曾为中共一大代表的党的领袖的认可,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在紧接着七一来临之际,宋庆龄在上海发表题为《向中国共产党致敬——庆祝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周年》的文章,热情洋溢地欢呼:“欢迎我们的领导者——这诞生在上海、生长在江西的丛山里、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困苦中百炼成钢、在农村的泥土里成熟的领导者”[2],继续明确将上海作为党的“诞生”之地。

以人类诞生比喻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并不与党的创建活动同起始。党创立初期的文献由俄文回译中文显示,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仅以平实之语表述党的“成立”。[3]情况在1936年发生突进,那年共产国际高调纪念宣传中国共产党成立15周年,时在苏联的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撰写了追述当年大会召开情况的回忆文章。陈在文中抒情道:“第一次代表大会就此告终,而领导中国革命,为中国民族解放与社会解放而奋斗的伟大政党——中国共产党——乃正式生产而呱呱堕地了。”[4]虽未用“诞生”一词,却有其实。

以人类诞生比喻政党的创建,不排除受海外影响的可能。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问世的译著《日本社会运动史》,就赫然出现了“社会民主党的诞生”的章节标题。[5]金则人、黄峰1938年编译出版的《列宁》,第一章之“十一”题为“布尔塞维克党的诞生”。[6]虽然该书中译本在中国问世要晚于陈潭秋的回忆,但是俄共(布)领袖人物传记的政党诞生喻在苏联应该早就出现,对陈潭秋可能有所影响。无论如何,陈潭秋应当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喻的原创者,中国共产党诞生喻,就此确立。此后,1947年、1948年解放区纪念建党的诗文有《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六周年》《献:向中国共产党——人民的灵魂诞生二十七年致敬》等篇,重新以诞生喻称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7]新中国成立后,纪念党的诞生文章层出不穷,党的诞生喻渐成熟语。

需要强调的是,这仅仅是一个富有文学色彩的比喻。二者不能作引申对应式的不当比附。陈潭秋将“共产主义小组”作为“党的组织的胚胎”,首开先例。[8]今人踵事增华,放大瑕疵。比如,将预定的中共一大会期称为“预产期”,将李公馆和博文女校称为准备的“产房”,将马林、尼克尔斯基称为“催生婆”,将中共一大第6次会议遭遇警察搜查称为“难产”,将建议并安排代表到嘉兴开会的王会悟称为“接生婆”,进而将嘉兴南湖称为中国共产党的另一“产床”。诸如此类,看似讨巧生动,细究起来多不妥当。究其根源,实因不甚了解当时无产阶级政党纷起成立于诸国的史实,误以为共产党建立并无例可循,反倒要借助喻体来作为参照。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实处于十月革命后共产党在世界各国纷起成立的国际政治大背景中。除了德国、奥地利、匈牙利、波兰(时称波兰共产主义工人党)、荷兰共产党,以及在俄境内成立的芬兰共产党、俄国境内德意志人侨居区共产党,与旧俄领土内涌现的乌克兰、拉脱维亚共产党等若干共产党组织在十月革命成功两年内成立外,另有32个共产党则于1919年至1922年在世界各洲成立。[9]后一阶段的建党热潮,主要得力于共产国际的推手,尤其是1920年7、8月召开的共产国际二大,明确“共产国际开始进入组织建设时期”[10],要求“目前各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团结分散的共产主义力量,在每一个国家中成立统一的共产党”[11],并就“正式加入共产国际”做出规定:至迟在共产国际二大闭幕后4个月内“必须召集党的特别代表大会,以便作出结论”,“凡是愿意加入共产国际的党都应称为:某国共产党”[12],等等。凡此进一步加速了各国共产党的成立,并加强了组织建设的规范性。

再看世界各国共产党的建党日,除去会期一天的,其确立大体也可分为三类:一是大会的首日,如印度尼西亚、伊朗、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13]、罗马尼亚[14]、比利时[15]等国共产党以及蒙古人民党[16];二是大会就加入共产国际的表决日,如法国共产党[17],这仅发生在前身为社会民主党一类的政党,通常是在大会中后期;其三,因表决加入共产国际而导致分裂且左派属于少数,为此左派另开大会组党,如卢森堡共产党[18]、意大利共产党[19],实际上仍以另开大会的首日为建党日。另有资料显示,个别共产党似以成立大会的最后一天为建党日,但是深入了解实情却并非如此。比如,通常所说的1919年8月31—9月1日,从美国社会党分裂出来的两支左派力量分别成立了“美国共产主义劳工党”和“美国共产党”,两党都宣布加入共产国际。[20]其实是美国两个共产主义派别的代表在那年8月30日社会党大会上被赶了出来,这两派遂先后于8月31日、9月1日开会,成立美国的两大共产党组织。而“美国共产党”成立于1919年9月1日,正是其开会的首日。[21]

由于第二国际在中国没什么社会基础,中共上海发起组又断然拒绝与无政府主义,以及梁启超、张东荪鼓吹的基尔特社会主义妥协,这就决定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只有采取第三种方式,且无与社会民主党左派联合的可能。这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并不需要就改名、加入共产国际等重要事项表决来作为建党日,更不会有组织分裂、另立山头的可能。为此,中国共产党理应取大会首日这一各国共产党最为常用的建党日确立方式来定下自己的生日。

可能会有人强调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的特殊性:中共一大的第6次会议突有陌生人闯入,不久法租界巡警闻风而来,“一大”代表险遭不测;于是,原定于当晚结束的大会又引出了到嘉兴续开的尾声。其实,无独有偶,共产国际推动下在世界各国成立的共产党,也有在成立大会中遇险的,而且情况更加糟糕。罗马尼亚共产党1921年5月8日在布加勒斯特召开罗共一大,有资料显示,截止5月12日会期是5天。[22]然而,这最后一天会议未必就是原定的闭幕日,因为罗共一大遭到政府当局的镇压,“出席大会的代表被捕”,以至原拟好的党章都未能在会上表决通过。[23]但这并不意味着罗马尼亚共产党的成立被迫延后,该党仍以罗共一大的首日为其建党日。[24]

这方面,在世界政党史上似乎还存有一个反例。1898年3月1日至3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明斯克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该会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履行了宣告社会民主工党成立这一正式手续。但它没有提出党纲和党章,关于组织问题的决议又并不适合于一个统一的革命政党。大会后,全部中央委员又为沙皇政府所逮捕,党的地方委员会跟大会前一样,还是一些孤立、彼此不相联系的组织。因此,1903年7月30日召开的第二次党代表大会继续承担起建党的使命。该会起初在布鲁塞尔举行,因受比利时警察的干涉,后移至伦敦。[25]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通过了党纲和党章,选举了中央委员会,今著有的认其“正式建立了党。”[26]更需要铭记的是列宁对该党二大的评价:“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个政治思潮和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起。”[27]这应该才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于1903年说的根源所在。质言之,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是苏联共产党的红色之源,到1917年起该党改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28]

据此可见,在共产国际既定政策作用下成立的中国共产党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建党模式上,有着巨大的区别。即便是中共一大7月30日会议发生的意外导致最坏结果,其建党日的确定也应参照罗马尼亚共产党为是。

历史亲历者追述中共一大召开的情形,也佐证中共一大的首日实已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代表张国焘回忆说:“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了。我被推为主席,首先宣布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29]中共一大代表李达回忆当时情形:“开会时,马林首先用英文演说,大意是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世界上很有重大的意义,第三国际添了一个东方的支部,苏联布党添了东方的朋友,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了。他在演说中,强调着要致电第三国际,报告中共的成立。”[30]大会主持与共产国际代表先后发言,都强调了党的成立。事实正是如此,中共一大的召开首重的是确定党正式成立,其他如工作计划、制度建立、宣言发表与选举领导核心等,都在其后。即使部分使命没有完成,也可采用变通办法或交付下次大会。

确定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的建党标志日,有利于党的诞生地的再度确定。因为历史原因,上海与嘉兴先后成为中共一大的召开地。然而,若论党的诞生地,就只能是唯一的,应与历史上的建党标志日协同,确定上海为是。

确定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的建党标志日,并无意与既定的建党日构成冲突。因为国内革命斗争异常的激烈,加之往事已久,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一大”代表在十数年后都无从记起大会的具体日期。对此决策者采取权变方式,将中共一大召开的7月首日定为建党日,至今看来仍颇觉英明。贯彻于此决策中的首日原则,从另一方面再度印证将中共一大的首日定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建党标志日所具有的合理性。事实上,如前文所述,毛泽东还确认了上海是党的诞生地,这就与大会首日原则形成了有意味的呼应。

参考文献

[1]新华通讯社编.新华社社论集1947-1950[M].1960:174.

[2]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M].人民出版社,1952:157-158.

[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A].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C].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556.

[4]陈潭秋.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A].陈潭秋文集[M].人民出版社,2013:244.

[5]岗阳之助.日本社会运动史[M].上海联合书店,1929:53.

[6]金则人,黄峰编译.列宁[M].光明书局,1938:105.

[7]毅生.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六周年[J].知识(哈尔滨),1947,4(1):2-3.若.献:向中国共产党——人民的灵魂诞生二十七年致敬[J].鸭绿江,1948(3).

[8]陈潭秋.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十五周年纪念会上的报告提纲[A].陈潭秋文集[M].人民出版社,2013:249.

[9]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学院,上海师范学院等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下卷)[M].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646

[10][11][12]《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译.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文件[Z].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23.685-686.694-725.

[13][17][18][20][22][27][28]钟清清主编.各国共产党总览[M].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804.174.983-994.1129.567-575.718.396.426.579.1059.891.891.

[14]范恒山.政治体制改革辞典[M].中国物资出版社,1988:743.皮纯协,徐理明,曹文光.简明政治学辞典[M].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383.

[15]朱庭光.当代国际知识大辞典[M].团结出版社,1995:97.

[16]蒙古人民革命党百度词条

[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seh_j5GwrhEP5R

-4Z1Jjx29ajQSZrNs7qtigqYgAdc_HGZsGjCDtx8HStOftA49XPR0b5JPpS16WDTK9U5Ek-q,2016-04-25.

[19]陆人译.意大利共产党简史[M].人民出版社,1953:28-30.

[21][美]福斯特.美国共产党史[M].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180.

[23]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世界政党党章编选组.罗马尼亚共产党章程汇编[Z].求实出版社1988:1.

[24]沈杰飞.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的十五年[M].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9.

[25]校纪英编著.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形成[M].通俗读物出版社,1956:26-27.48.

[27][苏]斯特鲁契柯夫.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期间列宁为争取马克思主义政党革命纲领而作的斗争[M].新知识出版社,1956:1.

[29]张国焘.我的回忆[A].吴殿尧主编.亲历者说建党纪事[M].解放军出版社,2011:95.

上一篇:大学毕业生感言下一篇:大学军训个人总结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