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大班幼儿在自主游戏中(推荐13篇)
内容摘要:
一个人的个性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出生后在生理发育的基础上,在社会环境作用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前期幼儿的一些个性特征对他们后来的发展有很多直接的影响,将成为以后幼儿个性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由于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很多幼儿都存在着不同的行为特征,比如说:有的幼儿个性很强、常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幼儿孤僻内向,不愿主动与他人交往,更不愿意亲近老师,有时还会自言自语,还有的幼儿性格倔犟,在参与集体活动时表现出不尊重同伴、自私自利、骄横无礼、爱闹矛盾,家庭的过分溺爱,使他们成为现代家庭的“小皇帝”、“小公主”等现象。关键词:自我个性,大班幼儿 一.意义和背景
金山区干巷幼儿园张中妹园长曾在《我和家长的故事——特殊孩子的教育个案》的发言中指出:幼儿的个性特征是可以通过适当的教育手段加以改变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持有这份义不容辞的责任感,是否正确地认识幼儿的个性特征、年龄特征,是否掌握科学的教学手段。同时,我们要深入贯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培养幼儿的人格健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还提到,“教师应面向全体幼儿,关注幼儿个体差异”,这里的“关注个体差异”应该也是自我个性教育的一个层面,那么自我个性教育应该是指对于那些比较个别的、很容易引起老师注意的个别孩子的教育,使他们能够富有个性地发展,还是指面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针对他们的能力、已有经验、学习方式和存在问题给予的教育呢?
我们班在自主游戏中调查发现有个别幼儿容易和同伴闹矛盾,当出现问题时,老师耐心的教导,他总是表现出置之不理、东张西望、不加以改正、仍旧我行我素,对于有这种现象的幼儿,我们该如何进行有效引导。
(一)大班幼儿自主游戏自我个性形成的影响因素 1.环境方面的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指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一个人个性形成的影响。家庭因素对个性的影响,是指家庭的经济与政治地位、父母的文化素养和言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这些因素对一个人的自我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其父必有其子”,就形象地说明了家庭因素对人的
自我个性的影响。同时,社会实践对一个人的个性培养和发展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而且可以说是最终决定一个人的自我个性的形成。除了上述这些因素以外,年龄也会对一个人的个性产生影响,不同的年龄段,个性都会有明显的区别,这与人的思想发展、知识面扩大、经验的丰富有关。
总之,一个人的个性是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变化的。
(二)大班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自我个性教育的内容及表现
自我个性是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从其结构上来看,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动机、兴趣等方面,一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动机、兴趣等方面,二是一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不难看到,上述这两方面都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点或品质,每个人的个性往往有其独特性。由于个性有好有坏,所以作为自我个性教育,是指帮助每个幼儿发展良好个性的教育。能帮助幼儿发展良好个性的教育必然是尊重每个幼儿的教育,必然是民主的科学的教育。因此,自我个性教育的实质是在教育的理念上,只有在正确理念下实施有效的方法,才是自我个性教育。“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决定了他是否能真正尊重儿童个性”,这抓住了自我个性教育的核心,是非常重要的。个体差异(或说个别差异),一般是指不同个体间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差异。可以看到,个性差异是归属于个体差异的,只不过它更多关注个体间心理方面的差异。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的第五条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当“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这就是要求全面关注每个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差异,而重点则是放在促进幼儿个性发展上的。自我个性教育的确必须关注个别差异,但需要注意的是,关注了个别差异未必就是自我个性教育。
在正确的教育观念下,“让每个儿童感受到老师的爱心,享受到教育的快乐”。在指导儿童时,尊重每个儿童的学习方式,头脑中时时有“关注幼儿个体差异”这根弦;非常重视活动的过程,努力为幼儿提供能促进其发展的各种支持,甚至为没有能够细致地观察到孩子自主解决问题这一关键环节而“深感遗憾”;通过设置有层次性的玩具材料来满足不同水平和发展状况的幼儿操作的的需要,让幼儿在各自不同的水平上进一步发展,等等。如果从自我个性教育的视角出发的话,可能需要对现在的工作来一番全面的由表及里的审视。比如,着眼于幼儿个性差异的教育,而不仅仅只着眼于能力(个性的一部分)差异的话,可以对在游戏区域中有层次地设置玩具材料,按能力水平引导幼儿的做法有所反思,看看有没有与个性化教育理念不一致的想法或做法,进行调整或者改进。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除了观察幼儿的能力之外,同时高度地关注这样的活动方式对不同水
平幼儿各方面的影响,如幼儿的态度、动机、兴趣的发展,幼儿自身学习特点和性格形成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以真正确保在这一教育活动中实施修改化教育。
《纲要》中首先指出的是面向全体幼儿,那么我想自我个性教育是不是就比较偏重于刚才提到的第二种情况。举个例子,我们在游戏区域中设置的玩具材料都是具有层次性的,用来满足不同水平和发展状况的幼儿操作的需要。对于一种材料,我们在制作和投放的过程中,把它分为难、一般、容易三个层次。一个幼儿,如果能够比较顺利地操作较难的层次,我们就知道他在这方面的能力是强的;如果能够比较顺利地操作中间的层次,我们就知道他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如果幼儿连操作材料的“容易”这一层次都有困难,我们就能够了解他在这方面(材料所要发展幼儿的能力)的能力可能还有待加强。那么能力强、能力一般、能力弱的这些幼儿实际上是三个群体,在这三个群体中,教师面对的依然是全体幼儿,只不过是把全班幼儿更加细化,然后在小群体中再关注个体。
(三)家庭教育对大班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自我个性形成的因素
家庭教育与幼儿的个性形成关系密切,并将影响到孩子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个人成长。幼儿的个性并非是导致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前提条件,如果家长善于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是可以改造儿童个性中的弱点和缺陷的;反之,如果家庭教育不得法,有的幼儿也可能出现行为异常。当前,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倍受社会所关注,由于他们所处的特殊环境,往往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小太阳”、“小祖宗”,他们习惯于无条件地得到想要的一切东西,且不懂得和他人分享。因此说,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常常是培育利己型孩子的温床。由于没有兄弟姐妹,使孩子难以产生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又是将来形成互助、互爱和集体主义道德观念的基础,也是谦让克己美德的源泉。
在独生子女教养问题上,其弊端可以概括为过度教育、过度保护和过度照顾。所谓过度,就是事无巨细,安排得好好的,管得死死的,父母总是围着孩子转,眼睛总是盯在孩子身上,担惊受怕,并由此产生许多无谓的烦恼。对孩子娇惯、溺爱往往又是独生子女家长的又一特点,孩子要吃什么就买什么,穿得要华贵,用得要高档,这种一味迁就,百依百顺的过度保护和照顾必然会娇宠孩子,造成孩子任性、不尊重别人,不懂礼貌。
做家长的应该使孩子体验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要相信孩子能独立地处理好自己的生活琐事,能够自由地探索周围世界,可以支配自己的行动。开放型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精神,也有利于孩子创造意愿的产生和创造活动的进行。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抚养者和第一任教师,应该了解和掌握正确教育孩子、培养孩子良好个性的重要性和有关知识;同时要注意发挥家长的表帅作用,做到对孩子既爱护又严格教育,既宽容又不放任,在树立家长的教育责任心的同时,运用适当的技巧,培养孩子良好的适应能力,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四)大班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自我个性教育采取的有效措施
1.在自主游戏中应正面教育,防范在先。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过分的要求时,我们应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把道理给孩子讲清楚: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是对的。孩子的是非观念正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转移、冷处理、适当惩罚等办法把难题巧妙化解。
2.冷处理。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可以先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可以采取躲避的方法,暂时离开他。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做出让步。例如,孩子在地上打滚,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争吵的方法,让孩子感到大人并不在意他的这些行为。当孩子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时,我们可以说:我们知道你不开心,但你现在不闹了,真是一个好孩子。并表示出高兴、满意和关心,跟他讲道理,分析他刚才的行为对不对。
3.激将法。我们不能一味地严格要求孩子们去做任何事情,要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让孩子们多吃点苦,多经历点风风雨雨,这样他们以后才能坚强。对于孩子,我们不能一味地去哄,什么都听他们的,而应该采取一些激将法来面对他们。比如,对于那些比较调皮的孩子就应该用激将法。在适当的情况用一些激将法去对待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现在的孩子比较叛逆,他们的自尊心也比较强,我们可以在不伤害他们自尊心的情况下采取一些可用的方法去教育他们。
4.适当惩罚。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好好吃饭,不用多费唇舌,过了吃饭时间就把食物全部收走,一会儿他饿了要东西吃的时候可以适时教育,告诉他这就是不好好吃饭的结果。当然,任何“惩罚”都应以不影响幼儿生长发育为前提。还应该强调的是,教育孩子的时候,成人观点应保持一致。尤其在孩子任性时,教育者的意见要统一,要有坚持性、如果一会儿严,一会儿宠,那么孩子的任性只会愈演愈烈,很难得到改正。
一、集体商议, 共同制定规则
大班幼儿喜欢玩有规则的游戏, 如体育游戏、走迷宫等。但如果没有成人的监督, 就容易出现不守规则的现象, 严重的甚至会打起来, 怎么办?是不是老师制定的规则幼儿操作起来有困难?带着这个疑问我认真地观察并参与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 发现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很有主见, 对于他们自己制定的规则, 他们很容易遵守和执行。何妨让幼儿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在每个主题活动开展前, 教师可让幼儿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 并把这些规则用幼儿都看的懂得方式粘贴出来, 提醒幼儿遵守。
二、创设有利于幼儿自主游戏的活动环境
创设逼真形象的游戏环境。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我们通过区角活动来模拟生活场景, 力求区角设置形象逼真, 让幼儿体验社会生活, 经历生活体验。例如, 在流感流行季节, 通过指导学生自主游戏, 让幼儿了解流感的知识和预防流感的要领。我们模拟社区医院的模式设置了一个“小小医务室”, 设立分诊台、挂号处、内外科、收费处、检查室和注射室, 通过这一游戏, 让幼儿经历去医院看病的过程体验, 同时通过“医生”、“护士”的介绍和嘱咐和“病人”的经历, 来理解流感产生的原因和预防的方法。由于区角设置贴近现实, 幼儿游戏的兴趣高, 收获大, 效果好。
创设民主的氛围, 调动幼儿积极投身主动游戏。我在班级的一角设立了一个“我能, 我show”的舞台, 让班级中的幼儿以小组为单位, 确定每天谁把自己心爱的玩具带来展示, 这样一来, 幼儿的积极性很高, 不管是带玩具的小朋友, 还是参与玩的小朋友玩的都很开心, 带玩具的小朋友当了一回小老师, 自信心有了。参与玩的小朋友玩了别人心爱的玩具, 学会了新玩具的玩法, 也充满了自信, 同时孩子们之间的友谊也更深了, 今天你玩了我的玩具, 明天我玩了你的玩具, 孩子们学会了分享。
幼儿自主游戏需要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 如果没有这一方面材料的保证, 就谈不上幼儿自由选择。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一些能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游戏材料, 在各个区角投放一些有挑战性又不太难的材料, 加大低结构材料的投放比例, 为各个游戏区角添加一些半成品材料, 并定期更换、调整, 让幼儿始终有新鲜感, 时时有事做。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获得充分的自我满足感, 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最佳的发挥和发展, 各方面的能力也相应得到发展。
三、教师对游戏过程予以科学指导
自主游戏并非自然状态下幼儿自由放任的游戏, 它既为幼儿提供了最大限度的选择活动的自由, 又有利于激发幼儿主体活动的需要和动机, 同时渗透着一定的教育要求和适当控制与约束。教师要定期的进行区域观察, 要学会等待, 寻找适当的时机, 在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指导, 切忌一有困难就帮忙, 这样会制约了幼儿的发展。
教师对幼儿自主游戏的指导要选择适当的时机, 针对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方法。如, 幼儿在自主游戏前不知该做些什么时, 教师可提示幼儿“你可以去玩你自己最喜欢的游戏”、“你想和谁一起玩”或“你认为什么能使你玩得更开心”等, 幼儿得到启发便开始自主选择爱好的游戏玩。教师在游戏中要善于观察, 适时地给予指导帮助。游戏结束, 指导孩子总结游戏的经验和, 引导孩子提出改进的方法。
当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不知所措, 游戏难以继续进行时, 教师可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 身体力行, 指导幼儿自主游戏。比如游戏“五彩饺子店”中, 老师先以一个店员的身份到加工间包各种饺子, 并请师傅评价等等, 然后以顾客身份参与其中, 向营业员打听各种饺子的价钱, 并去买饺子等。这些都有效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提高幼儿游戏水平。当然, 教师不要忘记自己参与的目的, 要把握好分寸, 比如, 在刚才的活动中又有人来买饺子了, 教师要及时撤退, 让幼儿继续游戏, 让幼儿及时地区招呼顾客, 保证游戏的正常开展。
教师可适时的给幼儿以建议和帮助。幼儿在建构区里玩高架桥游戏时, 碰到了找不到桥墩时, 师可以建议他们使用某些半成品材料或引导他们使用替代物, 指导幼儿自己动手动脑, 自主完成游戏, 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 也培养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四、积极的评价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游戏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游戏观, 对游戏活动的效果及游戏的质量和发展水平进行价值判断。对于幼儿自主游戏的评价, 不仅要评价游戏本身, 教师更要注重对游戏过程中幼儿团体及幼儿个体的表现予以积极的评价。老师热情、积极的鼓励可以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激发孩子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游戏评价由传统的老师评价改进为幼儿自评, 互评, 老师评相结合, 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发现、认可、鼓励幼儿不同方面的进步。先让每个幼儿把自己在游戏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说出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找出同伴的优点;然后, 由教师将幼儿自评和他评的结果进行小结;最后, 教师在肯定每个幼儿进步的同时, 指出下阶段的努力方向。这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肯定更具激励性, 同时也利于孩子发现自身不足, 便于改正。
评价的结果不能延续以往的单一结果, 简单的认定“某某小朋友真棒”、“某某小朋友表现最好”等, 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学生予以评价, 如对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的勇于争胜、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勇敢、坚强等品质予以表扬, 尽量让每一个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采取更加形象化的激励方式, 分别予以小红花、小绿花、小黄花、小紫花的奖励。
当老师在集体面前鼓励、表扬一个孩子时, 不仅应该在言辞上充满感情色彩, 由衷的赞美孩子, 而且应该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 指出所肯定的具体内容, 使每个幼儿了解老师表扬的是哪一件事、哪一点, 表扬的原因是什么, 这样既给被表扬的幼儿以自信, 也给其他的幼儿以启发。
关键字:合作;结构游戏;合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0
结构游戏是幼儿通过操作各种材料,进行物体构造的活动。与其他游戏不同的是,结构游戏能否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幼儿之间的合作与配合,幼儿还要能根据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合作方式,最终完成任务。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结构游戏的群体性愈加明显。大班幼儿已掌握基本的建构技能,他们更倾向于建构大型的、复杂的作品。在游戏中,单独的建构在时间、场地、材料上都不能被保证,合作搭建就显得尤其重要,既能避免材料不够而影响建构进程,又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作品。因此,它对幼儿合作性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地再现现实生活,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日常我会选择有意识地观察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的合作、交流情况,分析原因。寻找在结构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对策,创造条件,萌发幼儿的合作意识,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合作方法,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一、设景——创设情境,激发合作
为了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首先要让幼儿产生合作的欲望,使他们有合作的需要。而设计一些幼儿都喜爱的、必须在合作下才能完成的活动,有利于帮助他们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
如布置任务:请幼儿共同用积木完成一个动漫造型。幼儿就会共同回忆这个造型,抓住它的主要特点,通过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对造型进行更加具体化的剖析,最后确定如何搭建,在搭建的过程中又如何的进行改善。
这样,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他们在活动时就不会只顾一个人玩了,而会需要两人或更多的人共同配合来完成这项任务,把每个人的想法和意见都融入进去,这时多人协商的过程,就为幼儿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二、关注——善于观察、学会倾听
观察与倾听是教师掌握幼儿信息的首要途径,在结构游戏中教师要善于站在幼儿的角度和立场细心观察、仔细分析幼儿在结构游戏中所产生的各种合作行为,力争做到观察有目的、有重点。
在结构游戏中,我们的观察角度包括:
1.合作的对象。比如:与谁合作、共有几个人合作、人员组合的形式是强强组合还是强弱组合又或者是弱弱组合等;
2.合作的内容。合作建构了什么、合作中使用了哪些材料、合作建构的作品是否有主题等;
3.合作的方法。协商的情况、分工的明确性、相互配合的方式等;
4.合作时的情绪。合作交往中的语言使用、合作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合作过程中成功或失败的情绪体验等。
由此可见,教师需要观察的角度很多,但教师在观察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要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关注幼儿的实际合作水平,根据观察目标将观察要点隐含于心中,力求观察有针对性、连续性、实效性,并根据观察内容不断调整教育策略,提供有效的环境支持,满足幼儿的合作需求,推进合作行为的产生。
三、引发——适度介入,恰当引导
在开展结构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起到“穿针引线、点拨磨合”的作用,以协商者的口吻、建议者的态度、鼓励者的语言给予暗示或引导,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合作的技能与方法等。
例如搭建立体图形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有的孩子已经能够熟练搭建这些立体图形,但这些孩子每次搭建完后总会沾沾自喜地在老师和同伴们面前炫耀一番,然后就无所事事了。这时我对他们说:“你们可以试试看,把你们搭的长方体、正方体和三个圆柱体拼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呢?”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坦克”、“桥”、“货车”等各种形象浮出了水面。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一种新的合作技巧,可以将各自搭建的作品组合在一起,还可以分工搭建一些局部的东西,他们充分体验到了合作建构的乐趣,懂得与人合作要友善、谦让、互助,克服了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利社会交往合作的行为。
四、助推——挖掘潜能、推动激励
结构游戏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是自主、自由的,同样也是创意无限的,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在结构游戏中自发生成的兴趣点、发展点,积极采取灵活多样的回应策略,挖掘幼儿在合作中闪现的智慧,及时加以提升和拓展,提高幼儿合作建构作品的质量。
一天,乐乐兴高采烈的来到我跟前说:“老师,我们合作搭了一个小区,你来瞧瞧。”当孩子们栩栩如生的作品呈现在我眼前时,我惊叹于孩子们的创意。随即,为抓住孩子们生成的建构内容,有意识地提问:“这么漂亮的小区,你们是怎么合作搭建的?”几个孩子纷纷抢着回答,有的说搭了几幢高高的居民住宅楼,有的说搭了花园,还有的说搭了门口的保安室等等。“小区里,除了你们搭建的这些东西,还有什么呢?请你们合作商量一下,争取把小区建的更美,那样就能够吸引更多的人住到这里来了。”在我的激励和推动下,孩子们合作建构的信心愈发高涨,他们又开始商量。不一会儿,配套设施更加齐备的小区出现了,增添了车库、学校、超市、服装店等,孩子们还搭建了小区里的游泳池呢。
由此可见,教师围绕着幼儿生成的内容,充分运用幼儿的已有经验,推动幼儿不断产生新的合作行为。在推进策略的应用上,教师采用了明确合作要求的方法,即先商量、再分工、后操作。在教师的鼓励和助推下,幼儿的合作意识被进一步激发,合作技能也有了新的发展,同时,他们也享受着合作的快乐。
五、评价——协助总结、提升合作
游戏后开展的教师讲评能够强化幼儿的合作意识,引发更多的合作行为。在游戏讲评时,我有意识地让幼儿将游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方法说出来,然后根据他们的描述进行总结、提升,从而产生幼儿容易掌握的合作方法。
如在游戏中如何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观点,如何向别人提出请求,如何向别人道谢和道歉等等。除了语言外,还有想各种方法进行合作,如遇到材料不够用时,如何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自己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如何找小朋友协助;遇到矛盾时如何协商解决等。当幼儿通过这些合作情景的描述,合作经验的提升,使幼儿逐渐学习合作的方法、策略,在合作中学会了合作。
泗阳县庄圩乡中心小学幼儿园
尚莉娜
从事幼儿教育转眼已三年多,在实际的实践中,我发现大班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在教学活动中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强,教师说的多,做到也多,幼儿往往处于被动的参与学习。如何培养和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让幼儿从被动转为主动参与?为此,我申报了《在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数学兴趣的策略研究》个人县级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感受良多。现对本人在微型课题研究中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利用角色代入,在游戏中达成目标。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代入教学活动,能够让幼儿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角色游戏既能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又培养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比如:《水果超市》游戏中幼儿饰演卖水果和买水果的人,买水果的人根据水果的价格以及自己手里的钱币自己计算能买到的水果,卖水果的人计算一共的价格,收取、找零,幼儿在买卖的过程中认识了钱币,在买和卖的过程中学习到了加减运算,了解了钱币之间的关系。
二、利用幼儿主动参与,动手操作来达成目标。
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动手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通过幼儿主动参与,动手操作既锻炼了观察、探究能力,又学习到了枯燥的数学知识。真正做到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比如:《数字结朋友》根据口令,如说数字“4”则4个小朋友抱在一起,幼儿在听口令的过程中,锻炼自了己的计数能力。《找朋友》幼儿根据图示的数字,帮助数字宝宝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如“3”则需要幼儿自己找到“2”和“4”在反复的操作过程中幼儿很快学习到了相邻数。
三、通过建构游戏,来达成目标。
幼儿对搭建类游戏中的拼搭,组合积木都很感兴趣。通过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认识到了图形,学习到了方位,空间等数学知识。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空间方位能力又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
比如:《给小熊一家建房子》,幼儿根据教师事先给出的提示:为小熊一件建房子,熊妈妈和熊爸爸住在一楼。熊爸爸住在左边的房间,熊妈妈住在右边的房间。熊姐姐和熊弟弟住在二楼,熊姐姐的房间在妈妈房间的上面,熊弟弟的房间在熊爸爸房间的上面。幼儿在反复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了方位,空间知识,又能够加入自己新的想法,从而使知识不断得到扩展。
四、通过各种歌曲及儿歌游戏,来达成目标。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喜欢唱唱跳跳,将儿歌与数学结合起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富有了活力,幼儿在歌曲及儿歌中学习,在说说、唱唱的过程中,愉悦的学习和巩固了数学的相关知识。
比如:《猴子荡秋千》幼儿通过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演绎儿歌,练习数数、减法。《水果谣》根 据水果的形状用手指做出相应的形状。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也认识并复习了形状。
活动目标:
1.感受两段不同速度的音乐。
2.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风吹过时出现的情景。
3.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音乐CD《风在哪里》,课件《风在哪里》。
活动过程:
一、听辨曲式:
1.听音乐《去郊游》入场。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去郊游吧。”
2.PPT播放:起风了,树叶往下落。
师:“咦,树叶怎么会落下来?”(幼儿:风来了)
3.引导幼儿说说风在哪里。
师:“你们见过风吗?见过什么样的风?”
4.幼儿观看课件,观察生活中的风。
师:“你们看见风来了以后发生了什么事?”教师小结:“轻轻的风来了,树枝摆呀摆,花儿摇呀摇,蒲公英飘呀飘,风帆鼓呀鼓。急急的风来了,彩旗甩呀甩,树叶转呀转,红旗抖呀抖,衣服飞呀飞。”
二、旋律感应:
1.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完整感受旋律,体验AB式的两段不同感受的音乐。
师:“风有时是轻轻地来,有时却急急地来,闭上眼睛请仔细听听,风什么时候在轻轻地走,什么时候在急急地跑?”
2.教师播放音乐,幼儿感受慢节奏的旋律。
师:“你觉得刚才听到的音乐里风什么时候轻轻地来了?”
3.引导幼儿用肢体表现慢节奏的旋律。
师:“你听到了吗?我们随着风中的音乐也来轻轻地摆动你的身体吧。”
4.教师播放音乐,幼儿感受快节奏的旋律。
师:“这部分音乐中,风的脚步声和刚才的感觉不一样了吧?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幼儿讲述)”我们再来听听,看看,感受一下大风的到来吧。“
5.教师播放音乐,幼儿用肢体表现快节奏的旋律。
师:”大风的到来是什么样的?我们随着风中的音乐表现一下大风的到来吧。“
三、肢体表现:
1.教师引导幼儿用肢体来表现风到来时的景物。
师:”风来了,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我们也来变成风中的一样东西,每个人想想从现在开始你变成了什么?等风来了,你就随着风动起来,听着音乐开始好吗?“
2.教师播放音乐,幼儿自由舞动。
3.教师再次播放音乐,鼓励幼儿尝试与同伴合作完成动作情节。
教师小结:”原来可以一个人表现风来了,也可以与同伴合作来表示,想不想再和风一起捉迷藏?我们听着音乐和风一起玩玩。注意听辨不同的脚步声。“
四、结束活动。
师:”今天和风玩了好长时间的游戏也累了,我们回家吧。“在《去郊游》的音乐中结束。
教学反思:
《风在哪里》是一节音乐欣赏活动。在活动中,幼儿能通过听音乐感受音乐的不同速度,并用”优美、舒缓、柔和“等词语来形容听第一段音乐的感受,从而得出第一段音乐是”风轻轻地来“,而用”急、快、猛“等词语来形容听第二段音乐的感受,得出第二段音乐是”风急急地来",说明了幼儿对音乐有一定的听赏能力。在用肢体动作表现风时,幼儿能用手摆动,身体扭动、转圈等各种动作来表现,并且也能通过动作的轻柔与有力来表现两种不同的风。在把自己变成风中的一样东西时,幼儿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变出各种不同的东西,如:小花、小草、大树等等。在与同伴合作表现风中的东西时,幼儿兴致极高,通过与同伴商量摆出各种造型,与两种不同的风做游戏。整个活动中,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与幼儿的主体作用,幼儿在活动中,大胆勇敢地表现自己,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皮亚杰提出:“幼儿的智慧源于材料”可见材料对幼儿来说是打开他们智慧大门的钥匙。我们教师就好 比是一个锁匠要根据孩子游戏的需要为他们的游戏量身定做打造出一把含金量很高的钥匙,让他们尽情的在游戏王国驰骋。材料的投放与丰富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它直接影响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是否满足幼儿的种种需求,是否给幼儿带来真正的收获。于是材料投放与丰富的重要性就不可言喻了。
一、材料在幼儿游戏中发挥着直接的作用
幼儿是通过材料来开展游戏活动,实现自我建构和发展目标的。为此、我们逐步从教师准备材料过度到幼儿自己准备材料。把准备材料的过程交给孩子,让幼儿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了解活动的内容,提高活动的兴趣,成为游戏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从分体现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意识,使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发挥、使用,不断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娃娃家中一天陈舜来到了娃娃家里当爸爸,可其他小朋友还没有来,他就一个人很没有劲地在里面转了转。我问道,“爸爸在家的时候都干什么呀?”他说,“爸爸早上起床要刮胡子的。”说着,他向镜子前看了看,“我们没有剃须刀的。”“那怎么办呢?”我问道。他抬头一看,小5班正好有个剃须刀,“问小5班借个吧!”“那你去试试。”“可以把你们的剃须刀借给我吗?”陈舜问道。在征得别人的同意后,他拿起剃须刀一边看着镜子,一边像模像样地刮起胡子来„„
幼儿的游戏水平正是在遇到困难、解决困难中循环向前推进的,最近我们着重引导幼儿寻找替代物来解决问题,但是幼儿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是多样的。就像案例中的陈舜当他遇到困难时,他是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解决问题,这表明游戏给幼儿创造了交往机会,提供了交往空间。作为老师要多方位地关注幼儿的游戏行为,尊重幼儿的想法,以推进幼儿的游戏水平。
二、材料的选用应为幼儿的想象留有余地,操作性强
1、材料的投放应种类丰富全面,满足幼儿不同的游戏需要。
在点心店中,我们提供了橡皮泥、不同形状的彩色泡沫板、各种颜色的皱纸、不同的豆子、吸管等,让幼儿制作不同的点心。大部分幼儿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出不同的点心,有糕点、肉串、冰激凌等,并通过一些材料的想象替代做出不同的新花样,例如:幼儿用橡皮泥做成绿豆糕在上面洒上绿豆,做成生日蛋糕在上面插上吸管做蜡烛。因此,我们及时观察幼儿的兴趣需要,提供辅助的材料,帮助幼儿推进游戏的内容。
2、根据幼儿生成的内容投放材料。
例如,在娃娃家中,我们提供了洗衣机等材料,但幼儿每次在洗完衣服后总为晒衣服而犯愁,有时干脆洗完了就不晒了,乱扔在一起,于是孩子建议要是有个晾衣架。我们及时根据孩子们的要求,跟进了游戏材料,一方面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幼儿游戏的情节。
三、材料的替换应为主题和季节服务
自主性游戏是推动主题活动发展的动力;情境的创设和材料的丰富与投放应随之增加、更换,使得游戏的材料更有教育价值、更有生命力。
在娃娃家中,我们根据 “白天和黑夜”的主题内容,提供了一些材料,如:报纸、电视机、台灯、枕头等暗示夜晚的材料,引导幼儿模拟爸爸妈妈白天和黑夜里做的不同事情。同时,我们还根据季节的需要,在冬天时提供了一些围巾、棉拖鞋、手套、棉袜等材料,夏天来到时,我们提供了太阳镜、太阳帽、小阳伞等材料。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始终对游戏保持着新鲜感,始终能以一种激情投入游戏,而且在这种游戏环境中孩子的生活经验也在不停的丰富,有助于孩子获取各种信息。
四、材料的来源从家庭中挖掘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中蕴含着丰富的游戏资源。我们应大量挖掘家庭环境给孩子游戏带来的启示。
家庭的各环节都可以开展自主性游戏。和幼儿相比,家庭生活显得更琐碎,但这个琐碎却为自主性游戏的开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家庭生活中的交往可以促进自主性游戏发展。对孩子来说每个游戏行为都是一种创造性提高。正是在不断的提高中,才有飞跃式的、质的改变,而实现这种点子的行为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自主性游戏,时时刻刻,让幼儿自由动手动脑,不无裨益。
正因为这样孩子们都很喜欢娃娃家,但在游戏时有些角色会出现无事可做的现象。为了帮助孩子们增强角色意识出现更多的角色行为。我们一一增添了橱柜、冰箱、洗衣机、洗碗池、卫生间、小推车、小拖把、小电脑、小扫把从这以后经常会在娃娃家看到忙碌的情景,有的烧饭,有的洗衣服、有的打扫卫生、有的洗碗。有的在上网玩游戏查资料。这些材料的投入就好比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孩子将家的游戏完的更逼真更形象。甚至孩子还能创造出一些新的情节。比如:家里烧饭时不小心着火啦打消防电话、有人生病了去医院诊治家人等。
游戏活动是幼儿内在需要的自发自主性活动,因而我们教师必须了解游戏的价值为幼儿创设一个好的游戏环境提供孩子所需的材料。让材料为幼儿的游戏说话为孩子的游戏添砖加瓦让幼儿在游戏中玩出自信玩出积极的情趣玩出经验玩出丰富的想象。然而材料的投放、教师的观察和指导及活动后的评价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这也是值得我继续去研究和探索。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是以幼儿为主体, 以适合幼儿的音乐为客体, 通过教师指导和设计的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 旨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近几年来延伸出的音乐游戏则属于一种有规则游戏, 是在幼儿自主游戏的前提下, 结合一定的音乐教育活动目标而设置的游戏活动, 幼儿在音乐游戏中能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审美力和创造力, 也能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 同时还能获得一系列的情感体验。经过我在大班幼儿中创设的一系列活动研究, 通过实践, 使音乐游戏真正变成了孩子自己的游戏。
(一) 实施的条件
创造性思维, 是指运用新的方案或程序, 并创造了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 它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 也是思维的最高层次。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有效结合。大班的音乐活动包括集体活动中的音乐活动和区域区角中的音乐游戏活动, 而大班幼儿的各方面能力都说明在大班的音乐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成为可能。
1. 从技能方面来说, 在唱歌方面该年龄阶段幼儿的音准有了很大的进步, 并且幼儿间的协调一致能力有逐步发展, 能较好地进行领唱、齐唱活动;在音速上, 大班可以有偏快或偏慢的曲调以及其他多种歌唱出现;在节奏上也会出现3/4、3/8或附点音符。在欣赏活动中, 大班幼儿能正确辨认熟悉的音乐作品的情绪、性质、感知作品中的细节部分, 并会表现自己对某类音乐作品的爱好。在韵律活动中, 幼儿会感觉音乐的基本节拍, 在动作中体现节拍重音。以上这些都为创造性的活动奠定了基础。
2. 从生理方面来说, 大班幼儿经历了小、中班的系统学习和练习后, 对于音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3. 从心理上来说, 幼儿在歌唱、演奏、欣赏的基础上, 对音乐的兴趣以及音乐作品中美的欣赏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都有了发展, 肢体动作更加协调、灵活并初步掌握使用打击乐器的技能。使幼儿对于音乐游戏充满了兴趣, 他们乐意来表现自己对音乐中美好事物的感受与热爱。
(二) 以往活动中出现的现象
由于音乐活动形式多样, 教师们通常采用的多为示范法, 即教师出示范例、讲解制作方法与步骤、幼儿制作这一传统方法。但实施中却发现, 这种教育形式下幼儿的兴致不高, 懒于表现, 令人遗憾。传统的示范性教学已阻碍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其局限性有以下几点国。
1. 刻意注重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 让幼儿在学习活动中一味地模仿学习, 这样不仅限制了幼儿思维想象的发展, 同时也限制了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展。
2. 忽略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使他们想交往、愿表现的心理成为泡影。针对以上的情况, 我认为如何将新鲜的音乐形式引入音乐游戏中, 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很值得探讨和研究的。我们现在的音乐游戏的教育目标还远远达不到要求, 我们该如何面对音乐游戏?如何在音乐游戏中充分发掘大班幼儿的潜能, 促进大班幼儿全面的发展, 塑造健康活泼的个性呢?我认为, 在音乐游戏中, 大班幼儿能以最纯真、最自然的方式来表现自我、抒发情绪、发挥想象力, 能更好促进大班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三) 音乐游戏的作用
1. 音乐游戏能极大激发大班幼儿的学习兴趣。大班幼儿在音乐游戏中, 可以得到很多的宝贵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如果我们引导孩子或为孩子设计一些比较有意义的音乐游戏, 不但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产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还能在游戏中培养想象力、思考力、创造力以及与人沟通、分工合作的精神。如:《大鹿》这首儿歌, 教师用死记硬背的形式, 教大班幼儿学习这首歌, 致使幼儿很不愿意学习。如果教师用边歌唱边做动作的形式, 激发大班幼儿学习大鹿走, 这样就可以激发大班幼儿学习这首歌的兴趣。
2. 音乐游戏使大班幼儿活泼、好动的个性得到满足。大班幼儿天生活泼、好动, 什么事都想动一动, 他们喜欢模仿解放军, 雄壮的旋律、鲜明的节奏能唤起孩子“动”的欲望。孩子随着音乐旋律做出的动作, 情绪是愉快的, 他们模仿解放军, 好似在开展游戏, 在音乐声中他们获得了极大的愉悦感。例如:在一次, 我们看到幼儿园的老师在教这首《我是小海军》的歌时, 大班幼儿非常喜欢。因为大班的幼儿喜欢挑战性, 第一次欣赏这首儿歌已经在座位上边听边模仿解放军的动作, 他们活泼好动的心理得到了满足, 非常高兴的学习歌曲, 并做出动作, 一刻都不想停。
3. 音乐游戏促使大班幼儿想象, 使大班幼儿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和开阔。音乐作品不管是歌曲、乐曲, 它都具有形象性, 它围绕一个主题, 刻画出一定的形象。形象为大班幼儿感受、理解后, 给他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班上有一个幼儿在玩小汽车时, 边玩边唱歌, 仔细听, 原来他唱着《玩具进行曲》的音乐节奏, 但不是《玩具进行曲》, 他就是把生活经历的事, 用歌唱表达出来。问他:“谁教你的?”他说:“自己编的。”他是根据自己玩汽车的主题,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随意唱的一首自己创造的歌。
二、研究思考
1.做好准备活动。在进行每一项游戏主题时, 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物质方面和知识技能方面, 使幼儿的心中有一定的准备, 这样就更能增加他们的自信;物质上要考虑充分, 避免发生由于材料准备不足而使幼儿游戏停滞的现象。
2.教师要具有犀利的观察能力, 在活动中加强观察, 任何一项活动的设计都能起到一体两面的作用, 使用得当, 则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发展;反之, 则不然。
3.重视个体差异, 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教育应该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与进步, 为了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在活动中要从每个幼儿的实际出发, 个别对待。尽可能的给予幼儿个别的、小组的学习活动, 使每个幼儿的兴趣、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 能力得以发挥, 有表现的机会。对发展较差的幼儿要分析原因, 给予鼓励、引导和帮助;对于发展较好的幼儿要创造条件, 给予更多智力活动的机会, 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充分发挥其潜力, 以得到进一步发展。
实践证明, 在大班音乐游戏中有步骤的实施是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 只要抓住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 培养他们的兴趣, 教给他们一定的技能, 传授适当的方法, 音乐活动不仅可以丰富感性、增长知识, 还培养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 而且音乐特有的巨大的感染力还不时的陶冶着幼儿的情操, 将会促进幼儿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活泼健全人格的形成。
摘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 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 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 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关键词:幼儿 自主游戏 自主创造性
一、给幼儿游戏自主权,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地进行的活动,所以我经常问孩子们:“今天你们想玩什么游戏呀?”由幼儿自己选择,玩什么,怎样玩都由幼儿自己做主。幼儿在游戏中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尽情玩耍。只有通过他们自己选择,他们才会玩得尽兴,学得开心。教师并非完全放任,要以饱满情绪感染影响幼儿,对幼儿的活动表示支持、赞许。还要对幼儿游戏应做到心中有数。依据平时对幼儿活动特点的观察和了解,进行相应的指导。
当孩子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我们都积极鼓励幼儿,自己动脑想办法,去克服困难。例如:一次游戏活动和孩子们玩“点心店”的游戏,其他材料都有了就差“勺子”没有,孩子给了我建议“用积木当勺子”,我尊重了孩子们的选择。后来在游戏中,我发现他们还用别的东西(筷子、铲子、笔)来代替勺子。所以,任何一种事物在孩子手中,都可以想象成游戏中的玩具,只要给孩子想象的空间,他们的创造力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如果孩子们愿意拿积木当勺子,你就让他们拿积木当勺子,甚至于拿杯子当作一个大勺子都可以。我们不必强加一些要求给孩子,束缚他们的思维力、想象力,要相信孩子的选择。老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引导幼儿操作、体验、探索、发现学习,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参加创造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二、经常组织幼儿多讨论,促进幼儿独立性的发展
教育家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的独立性的培养,她说:“教育者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她认为,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自主游戏中教师更要注意创造机会,经常组织游戏后的讨论和评价,培养幼儿自己做选择和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自己有选择、探索、表达的自由。
例如,每次组织游戏评价时,我都会让孩子们说说“今天玩得开心吗?”“你今天玩了什么?”“你发现了哪些问题,怎么来解决呢?”在一次菜场游戏中,顾客特别多,小小的菜场显得有些拥挤。顾客凯凯挤到前面悄悄对服务员超超说:“我家有急事,让我先买些菜吧!”超超就把菜卖给他了。就这个问题,小朋友展开了讨论。扬扬说:“凯凯应该排队!”桃桃说:“谁先来就应该排在前面,很快就轮到你了。”凯凯说:“有急事时就可以插对的。”……孩子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当一个问题提出后,教师应注意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必担心失败和批评,可以大胆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意见。幼儿年龄越小,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就越差,他们往往将成人特别是教师的评价作为认识自己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在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应多用积极的评价和反馈(如爱抚的眼神、手势、点头微笑、语言夸奖等)方式表扬肯定幼儿的行为,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从而,使评价过程真正成为与游戏环境融为一体的动态发展过程。
三、同伴间相互作用,促进幼儿不同个性的发展
幼儿的个性发展和幼儿的社会化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交往。在幼儿园主要体现在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在一起互相模仿、互相学习以及互相评价,会使幼儿的社会性、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及自尊都以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那么,如何发挥同伴间的相互作用呢?
在自主游戏中,我们观察到很多活动常常被一些能力较强的男孩子占领,他们的水平越来越高,个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而对那些想玩又玩不上的、失去信心、索性不来玩的幼儿来讲,这对他们个性的发展是一种损失。另外,女孩子偏爱生活区、美工区,也造成了女孩子的片面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有目的的采取有些小竞赛的形式,鼓励幼儿去不同的地方玩,并且定期评选出“全能王”来鼓励幼儿掌握不同的本领,提高全班幼儿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不同个性的发展。
四、老师多一些表扬鼓励,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许多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往往不能有始有终,看到别人游戏就会转移注意力,而去进行别的活动。这时需要教师进行引导,鼓励幼儿把事情做完、做好、专心致志。其次,对做事情失败的幼儿,教师及时给予鼓励,然后请他再重做一次,引导幼儿养成一种锲而不舍的良好习惯。再次,树立自信心。有的幼儿对自己缺乏自信心,比较胆小、懦弱,说话声音小,做事情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消极被动。对这样的幼儿,教师一方面要多接近,多给予鼓励;另一方面,教师要对这部分幼儿多提问,多请他们做流动人员,鼓励他们和同伴大胆交往,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增强自信心。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发展能力、锻炼意志,逐步摆脱依赖性。并能够体验到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注意事项:游戏要分组进行,每组幼儿不超过 8 人。
游戏规则:必须念完儿歌,才能往下跳。
2、游戏名称:摆图形 目的:培养幼儿的识字兴趣 准备:字卡 玩法:教师将所学过的五六个字卡摆成一排请幼儿按顺序叫出字卡的名字,然后教师将字卡任意摆成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请幼儿说出某某边上的字卡名字叫什么? 3、游戏名称:看字卡作动作
目的:复习所学过的字卡。
准备:字卡 玩法:老师事先准备若干写有动作的卡片,如笑、跳,拍手...游戏开始,幼儿全体起立,老师一张张出示卡片,幼儿看卡片上的字词做动作,做对的教师和幼儿一起拍手庆贺,作错的在黑板上記上一个符号,最后看看谁做的全对。
4、游戏名称:抢椅子 目的:培养幼儿的识字兴趣 准备:字卡 玩法:教师将字卡贴在椅子背上,将椅子摆成圆圈,并请比椅子多一的幼儿站在椅子前面听音乐沿椅子作动作,音乐止,幼儿抢椅子,没抢到椅子的幼儿失败回到座位上,抢到椅子的幼儿念出自己椅子上的字卡,念对的继续做游戏,念错的回到座位上,游戏继续进行,最后一名幼儿胜利。
5、游戏名称:飞行试验 目的:复习所学过的字卡 准备:字卡 玩法:教师将字卡贴在黑板的四周,其中每一张字卡都代表飞机飞行试验基地,开始,总指挥宣布飞行试验开始,随即飞机到达第一实验厂,如幼儿说出字卡飞机就继续进行飞行实验,如说错了飞机则停止进行修理直至学会这个字后方才继续飞行,最后到达目的后一起欢呼跳跃。
6、游戏名称:海底探宝 (适用班级:中、大班)
游戏目的:复习学过的字,培养幼儿的识字兴趣。
游戏准备:字卡、椅子、小奖品 游戏玩法:
教师先将字卡四散摆放在室内。幼儿站在小椅子上,集体念儿歌:“
我是小小潜水员,练跳水,真勇敢;不怕风浪大,不怕海水寒;跳进大海里,来把珍珠捡。”然后,幼儿跳下来,捡起“珍珠”(字卡),大声念出珍珠宝宝的名字。如念对,得一小奖品。
注意事项:游戏要分组进行,每组幼儿不超过 8 人。
游戏规则:必须念完儿歌,才能往下跳。
8、游戏名称:点兵点将 游戏目的:复习已经学过的字词。
游戏准备:字卡、小筐。
游戏玩法:两名幼儿将一小筐字卡反扣在桌上,并一字排开(根据字卡数也可并列几行)。用猜拳的方法分出胜负,胜者先开始游戏。边说儿歌“点兵点将,谁是我的好老将”边用右手食指从左向右点数字卡,点一个字读一个字音,当说到“将”时立即将右手食指所指的字拿起来认读,认对了,字卡放到自己跟前,认错了,继续反扣在原处,有第二名幼儿开始游戏,一人一次轮换进行。如数完字卡,儿歌未说完,继续返回从左向右点数。
9、找朋友 幼儿手执一张字卡,跳“找朋友”,找到能和自己手上的字组成词语的,站在一起,大声念,我们是“**”即词语 10、“登山”游戏: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座山,山顶上画了一面红旗,然后把学生分为两组参加游戏,一组取名“神奇宝贝队”,一组取名“数码宝贝队”(队名是
设计意图:体育游戏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在活动中幼儿的手、脚和全身都能得到协调的发展。可是一般在室内开展的各种活动都比较注重动脑、动手,忽略对脚和身体其它部位的锻炼。为了加强幼儿全身锻炼,为了小朋友能得到全面的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的学习内容应是广泛的、启蒙的、综合的、整体的。梯子可以爬、走、跳、攀登等,因此此次活动我选择了梯子这一常见的生活工具来作为体育器械。对于梯子,小朋友们仅仅知道它的用途,却从来没有实际接触过,对其功能了解的不多,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新鲜的玩意儿。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对幼儿来说往往具有刺激性与挑战性,而且我在活动中还加进了辅助器械——轮胎,更能激起小朋友的兴趣。
作为梯子器械自身来讲,在生活中极容易找到,省去了老师找资料困难、费时等麻烦。并且为了尊重小朋友间的运动差别,使每个小朋友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得到提高,我还添加了各幼儿园都有的辅助性器械——轮胎,让每个小朋友能根据自身的需要来选择该怎么搭、怎么玩,使自身得到锻炼。
在二十一世纪的信息时代里,社会所需的人才已不是墨守陈规、守株待兔之人,而是能举一反三,具有创新思维的人。而社会上的事物都是随时变换、更新的,需要我们幼儿去不时区分、选择。再者新《纲要》中的健康要求也不只仅只是注重发展幼儿的动作技能,而是要“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因此在活动中我不但强调幼儿对动作的发明性,还让幼儿在较自由的环境中自主选择游戏。就是把目标内容物化于梯子和轮胎游戏中,使幼儿在操作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让幼儿对一些未知的、没发现的事物规律进行探索,并通过合作形成团队精神,这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科学教育。但我们也强调规则,不把愉快教育当成一种目的。因为小朋友到了小学、社会中,他们必需得遵照一定的要求和规则去做。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梯子想出多种玩法,增强全身的协调和平衡能力。(重点)
2、启发幼儿能协商合作、区分选择性的玩,培养勇敢精神。(难点)
活动准备:梯子6把,轮胎若干,纸砖若干,磁带和录音机。
活动流程:准备活动任意玩梯子和轮胎游戏:小小建筑师放松运动
活动过程:
一、准备运动
跟着音乐做热身动作。(活动一开始,就引导幼儿随音乐创编各种动作,给幼儿营造一种宽松、自主的活动氛围。再者活动身体的各关节,预防运动损伤。)
二、任意玩梯子和轮胎
1、今天,我们用梯子和轮胎来做游戏,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就这简单的一句话,就打破了幼儿单一游戏的局限性,引导幼儿充沛想象,利用梯子和轮胎来进行多种动作尝试。在活动中,教师可利用多种方法来挖掘幼儿想象的潜质,如同伴的经验分享、教师以自身的经验去影响,并且与幼儿一起参与到游戏中,重新理解了在新公布的《纲要》中指出的“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师生平等的游戏真正体现了师生间的互动。)
2、幼儿任意玩。
3、休息,同时提问你是怎么玩的。(动静结合,有利于缓减幼儿的心跳指数,改善其疲劳状态,为下一环节作准备。让幼儿将尝试的结果向大家展示出来,使其发生成绩感,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发明欲望。)
三、游戏:小小建筑师
一、尊重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在自主游戏中满足幼儿个性发展的需求
1. 创设游戏环境, 给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
游戏环境是儿童开展游戏的基本条件,为儿童创设的环境,应包含游戏的空间充足、开放的游戏区域多样、提供游戏的各种材料丰富,如教师有计划的创设班级环境,合理布局区域空间,创设适合幼儿年龄及发展特点的区域活动,又要考虑儿童个体差异,兼顾不同儿童发展的水平。如:角色游戏中小班幼儿可以玩娃娃家,中班幼儿可以玩理发店,大班幼儿可以玩超市等。益智游戏中小班可以搭积木,中班可以进行拼图活动,大班可以进行棋类游戏等。
2. 改变陈旧的游戏观
过去教师总是希望幼儿在每次游戏中都能学到什么“知识”,掌握什么“技能”,对于幼儿的任何游戏,教师总是千方百计地寻找教育机会,急于控制幼儿的游戏,试图促进幼儿的发展。然而在进行区域自主活动中,只要游戏材料的投放应大于幼儿人数,这样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 能力水平选择游戏。例如,同样是拼图游戏,对所要拼的图可以进行分类: 水果类,动物类﹑ 故事类等, 这样在动手、动脑的操作过程中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也满足了不同幼儿对物体认识的提升。在传统的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区域是固定不变的,区域之间是分割的,区域规则一旦确定就往往保持不变,区域活动的规则具有静态不变的特点。而自主性区域活动可以适时拓通,区域活动的规则是动态变化的。例如,幼儿在进行美工区活动时,对原来的活动没有兴趣,在没有教师引导的情况下, 完全可以放弃自己原来的区域,放弃无可奈何的“游荡”,加入到需要他参与的区域活动中,这也是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的积极表现。幼儿能够在属于自我的游戏中满足个性发展的需求,在没有任何控制的背景中实现自己的意愿,从而达到情感上和智慧上的平衡, 其个性的发展也才是最充分、最和谐的。
二、在自主游戏中,“放导结合”促使幼儿自主个性的养成
幼儿自主游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观察是指导幼儿游戏的基础、前提和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时刻注意观察幼儿在玩什么,用什么东西玩,怎么玩,了解幼儿的兴趣、经验、需要、能力、个性特征、产生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信息,以便在幼儿需要时及时介入游戏,支持幼儿实现愿望。 教师要确保引导的有效性,不占用幼儿的游戏时间,用小的点拨来为幼儿创设更大的自主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如小班幼儿在区域探究活动《掉下来》,探索不同物体的下落,孩子们一次只会单一的拿一种操作材料进行探索,当发现个别孩子能做到同时拿两种不同的材料进行对比操作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有效指导。这种抓住重点的引导方式通常能启发幼儿的思维,不仅会让幼儿的参与意识更强烈,游戏体验更深刻, 更会激发他们的与探索创新意识,同时,教师也可采用树立典型的引导方法, 在幼儿中间树立几个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典型,利用幼儿的“模仿” 心理, 让幼儿通过模仿别人的长处而提升自己的能力, 从而最大限度地加强引导的有效性,推动幼儿健康成长。
三、注重自主游戏的评价和情感交流,增强幼儿的勇气和自信心
自主性游戏评价是指教师在观察了解幼儿自主性游戏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就开展的自主性游戏进行分享、讨论、分析,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零散经验,引导幼儿修正错误的经验,让幼儿分享成功的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下一次自主性游戏的开展做好材料、经验等方面的准备。教育家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的独立性的培养,她说:教育者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她认为,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自主游戏中教师更要注意创造机会,经常组织游戏后的讨论和评价,培养幼儿自己做选择和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自己有选择、探索、表达的自由。如:每次组织游戏评价时,我都会让孩子们说说“今天玩了什么?和谁玩?怎么玩的?你玩得开心吗?”“你发现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有的幼儿对自己缺乏自信心,比较胆小、懦弱,说话声音小,做事情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消极被动。对这样的幼儿,教师一方面要多接近,多给予鼓励;另一方面,教师要对这部分幼儿多提问,鼓励他们大胆交往,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增强自信心,让他们在自主游戏中逐步摆脱依赖性。
一、废旧材料的投放要与教育目标保持一致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 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 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 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利用废旧材料进行自主性游戏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 选取他们感兴趣的内容, 投放到游戏之中。以我们班的“星巴拉甜品屋”为例。在甜品屋中, 提供了丰富的游戏材料, 其中很多东西都是用报纸做的。孩子在玩的时候每次都非常开心, 他们会用报纸做各种各样的东西:报纸团起来就做成了好吃的甜筒, 把报纸撕成一条一条就做成了好吃的意大利面, 把报纸捏一捏就做成了美味的糖果……孩子们的想象力特别丰富, 每次都能创造出新的玩意儿。而学校本学期的目标, 就是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与创造力。在不断的尝试中, 孩子们变得更加专注了, 他们喜欢自己去思考、去探索。久而久之, 孩子们的认知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小班的孩子, 相比开学初的懵懂, 进步非常明显。这样的材料投放, 充分体现了学校的教育目标。废旧材料与教育目标的有效结合, 让幼儿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发展。
二、废旧材料的投放要注重层次性、阶段性与多样性
(1) 层次性。小班的孩子, 在同一个年龄段的发展也是存在差异性的。设计的游戏内容, 要考虑到所有的孩子。所以, 教师投放的材料也要分层次进行。以我们班的“阳光超市”为例, 为了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游戏热情, 解放他们的头脑和双手, 解放他们的创造力, 教师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半成品, 有荷包蛋、春卷、面条、馄饨等常见的生活材料, 让孩子自己动手制作。荷包蛋相对简单, 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能够简单操作, 对于能力强的幼儿, 他们能够尝试自己包馄饨了。这样的分层投放, 让所有的幼儿都能够参与到自主性游戏当中, 更好地促进全体幼儿的发展, 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2) 阶段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 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 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 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 教师在提供游戏材料的时候一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发展要求, 逐层深入, 循序渐进。在我们班“甜心手工坊”的自主性游戏中, 为了发展幼儿的手工能力, 让孩子们更好地练习折、团、撕等技能, 进行了一系列活动的预设:在游戏之前进行对折、手撕报纸等训练, 及时发现孩子们在活动中的需要, 不断观察幼儿的表现, 根据他们的情况随时改变目标, 让每个幼儿都体会到活动的乐趣, 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3) 多样性。孩子的游戏材料越丰富, 他们创造的空间越大。以“朵拉建筑乐园”为例, 为了让孩子的选择空间更大, 教师在建筑乐园里投放了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 有饮料瓶、易拉罐、雪糕棒、牛奶盒、面包盒、硬纸板等等家长带来的废旧材料。建筑乐园里面有一些最基本的积木, 而教师投放的这些材料, 孩子们可以随意拿取, 充分按照他们的意愿进行游戏。有的小朋友会把牛奶盒搭起来变成一座“牛奶城堡”, 有的小朋友把雪糕棒变成了马路上白色的斑马线, 有的把易拉罐变成了加油站的油桶……孩子们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 每次建筑乐园都焕发着不一样的色彩。如此多样的废旧材料的提供, 使得孩子们在想象的天空中, 越飞越高。
三、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采取开放式的指导策略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人, 他们有着自己感兴趣的游戏, 他们在游戏中会有自己的想法, 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游戏。作为教师, 应予以充分尊重, 不能因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经验或者超出实际生活就对他们不理不睬甚至批评。小朋友对于游戏材料的认知度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 在他们选择游戏材料的时候, 教师要支持他们, 融入进去, 并在适当的时候给出合理的意见, 让他们能够欣然接受。幼儿是游戏的主体, 但是他们在游戏中还是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在他们游戏的时候, 经常会发生一些问题, 可能是口头纠纷, 抑或是对游戏材料的争抢等等。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 教师要以观察者、引导者、鼓励者的身份一起参与。在发现问题的时候, 教师的适时介入, 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 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 孩子在选择游戏材料的时候, 很多时候会发生争抢的现象。他们如果不能够自己解决, 那么教师就该介入。在“小熊照相馆”游戏开放的时候, 艺艺和雯雯担任的是照相馆的服务员, 有小客人来拍照, 在选择相框的时候, 两位服务员发生了争执。因为当时提供了很多废旧材料, 让他们自己来制作相框, 艺艺想用雪糕棒来制作相框, 雯雯想用硬纸板来制作相框。他们你一言, 我一句, 都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最棒的, 完全不肯听取对方的意见, 吵得不可开交。在这个时候, 教师可以装成照相馆的小客人, 来到里面拍照。拍完照片后, 说:“我的相框要用雪糕棒和硬纸板一起来制作。”听完这句话, 艺艺和雯雯马上开心地说:“好的, 我们一起给你做!”这样一来, 他们之间的矛盾瞬间消失, 还学会了一起合作完成任务。因此, 在自主性游戏中, 教师应该转变成共同游戏者, 而不是旁观者、命令者。适当的介入, 会使游戏更顺利地开展。
四、结束语
废旧材料是自主性游戏创设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有效地利用废旧材料, 能够使原本单调的游戏环境变得丰富多彩。废旧材料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激发孩子的游戏兴趣, 更有效地促进孩子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是无限的,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 教师要不断进行反思, 追求更深层次的探索, 继续挖掘废旧材料在自主性游戏中的教育价值, 让废旧材料使用得更有意义, 让祖国的花朵更加鲜艳。
摘要:从废旧材料的投放要与教育目标保持一致性, 废旧材料的投放要注重层次性、阶段性与多样性, 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采取开放式的指导策略三个方面, 研究废旧材料在自主性游戏中的有效使用。
关键词:幼儿园,自主性游戏,废旧材料,指导策略
参考文献
[1]高伟.试论幼儿园开展民间儿童游戏的指导思想与实施策略[J].蚌埠学院学报, 2014 (06) .
[2]殷士东.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指导[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12.
[3]杨虎民.儿童游戏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分析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 2014 (10) ,
[4]卢瑛瑛.互动交流出新意角色融入促成长——幼儿角色游戏中引入“走班制”之探析[J].江苏教育研究, 2015 (29) .
[5]曾莉, 申晓燕.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废旧材料的利用[J].学前教育研究, 2015 (07) .
一、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及其职责,初步扮演医院中的各种角色。
二、生病时懂得要医院看病,了解看病的基本程序:挂号-看病-取药。
三、大胆有创造性地选择替代物与游戏材料,根据游戏需要自制简单玩具。
【游戏准备】
1、在谈话活动中引发幼儿关于看病的生活经验,了解医院工作人员的职责。
2、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关于医院的废旧物如:药瓶、病例卡等。
物质准备:在医院投放病历卡、听诊器、针筒、药品等。
环境创设:创设医院的环境。
【游戏过程】
一、教师出示听诊器和针筒和病历卡,引出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乐趣。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听诊器和针筒?医院里有谁?他们的工作是什么?
二、师幼共同回忆去医院看病的流程:挂号-看病-取药师提问:你们去过医院吗?为什么去医院?去医院看病时,先要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师小结:小朋友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要去医院看病,看病时,要先到导诊台的护士那填写病历,然后到主治医生那去看病,看完病再去药房取药。
三、提出游戏要求
1、要协商讨论,解决医院开业前的各种问题。
2、要选择各种替代物,创设医院环境。
3、按意愿选择角色,分工扮演医生、护士及病人等角色。
四、幼儿游戏,教师以病人的身份介入游戏,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能否协商、分工,形成初步的角色意识。
2、观察幼儿是否能掌握看病的基本程序:挂号-看病-取药。
3、观察医生、护士能否明确职责。
五、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
2、交流游戏情况。
师提问:
1、你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你是怎么做的?
2、你在游戏中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论文:大班幼儿在自主游戏中】推荐阅读: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06-12
大班自主性游戏案例10-01
自主探究活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开展论文07-10
幼儿园大班体育游戏05-27
幼儿大班游戏活动教案《丢手绢》06-09
幼儿园大班手指游戏《数鸭子》07-17
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设计方案10-04
多媒体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9-26
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小金鱼》10-18
幼儿大班体育游戏《单脚跳障碍》教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