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共7篇)
初备:涂建波
【课标要求】
1、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2、讲述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勇事迹。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记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和结束的时间及标志;
2、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3、知道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4、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
5、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
6、列举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主要事迹。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编演历史短剧,让学生初步掌握收集、整理、运用历史材料和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能力、与他人合作做事的能力;
3、通过学习“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一目,培养学生从历史表格和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4、通过写作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培养学生吸取历史教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和用文章表达自己历史情感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
2、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雄事迹,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荣传统。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
2、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二、难点:
1、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2、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板书设计】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概况
1.爆发根因2.起讫时间3.发动者4.重大事件5.结果
二、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1.火烧圆明园
①时间和纵火者②侵略者的暴行③影响
2.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①时间②主要条约③范围面积④影响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①背景②英雄事迹③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老师旁白)1840年,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屈辱战争——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破了清王朝的“天朝上国”梦,也惊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当清政府惊魂未定时,要推翻清政府统治的由洪秀全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场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于1851年发生,使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真是祸不单行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不,几个恶禽猛兽又扑来蹂躏中国。
(学生游戏)由四个学生分别戴着标有英、法、美、俄文字的虎、蛙、鹰、熊动物面具,英、法与美、俄分别结伴走到教室前面,先是美向英、法打招呼:“你好,好久没见面了!十二年真是个很长的时间呀!我们现在正站在这里,中国,一个如黄金般的国度。我们相信将会赚很多很多钱的。”然后英、法、美、俄进行关于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对话游戏。另一个学生扮演清政府的皇帝,坐在讲台上。讲台当着清政府。
虎:“条约签订十几年了,但商品在中国总是不能畅销,看来是中国的口岸太少了,应该多开些口岸。我们应该把公使驻到北京去,催促清政府满足我们的要求。”
鹰:“嗯,但是看局势,太平天国发展那么快,清政府会不会被推翻?如果太平天国统治全国了,那就麻烦了。我去试探过,太平天国对外的态度是不卑不亢的,只允许做正当生意,不准走私鸦片,不准干涉内政,不准占领土地,不承认以前签订的条约。”
虎:“先生们,既然是这样,那我们还是以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为交换条件,要求开更多的口岸,增加更多的特权。现在我们不必担心太多,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让清政府答应我们的要求。”
旁白:当四国公使向清政府提出无理要求时,清政府害怕危及其统治而拒绝。四国公使恼羞成怒。
虎:“清政府与我们不友好,敬酒不吃,吃罚酒!”
蛙: “那好!我们用武力打败它,然后提出要求。”
熊、鹰对虎、蛙说:“你们实力强,出面攻打清政府,我们实力弱,进行外交调停帮助。” 虎、蛙说:“行!”(学生改用“OK!”)熊、鹰、虎、蛙相互说:“再见!”(学生改用“goodbye!”)
旁白:虎、蛙、熊、鹰四国结成联合阵线共同侵略中国。英法发动侵华战争,俄美充当帮凶。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了。(课件显示标题)第二次鸦
片战争(艺术字)。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概况
(本目由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爆发时间等基础知识勾画在教科书上;
2.引导思考英、法为什么发动此次侵华战争? 又为什么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3.列举战争期间发生的大事和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4.思考战争结果如何?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师生活动后教师小结并用课件显示)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起讫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发动者:英国、法国
重大事件: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
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
1860年,火烧圆明园。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结果影响: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多个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二、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本目为重点内容,主要围绕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展开)
1.火烧圆明园
⑴由学生介绍有关圆明园的建筑特点、布局构成、珍贵文物等,教师做补充;
⑵展示圆明园重要景点《谐奇趣》《大水法》《远瀛观》等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圆明园是东方博物馆和艺术馆,在世界园林中的地位价值很高。圆明园本身就是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
⑶播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剪辑,揭露侵略者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配以解说,激起学生的仇恨和惋惜。
⑷课件展示法国大作家雨果关于谴责英法联军暴行的一段话。由学生列举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并分组讨论“清政府为什么不阻止英法联军抢劫火烧圆明园?圆明园被烧对中国有什么影响?”。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英法侵略者烧毁圆明园是野蛮的行为,是对全人类的一次犯罪。同时,也说明了清朝统治腐败衰弱,没有能力继续统治了。圆明园的烧毁使中国优秀文化遗产损失殆尽,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它使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它永远警示着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从而激励我们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时间:1860年。纵火者:英法联军。略者的暴行:烧杀抢砸,无恶不作。
影响: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中国优秀文化遗产损失殆尽,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
(教师设问,引导过渡)当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劫的时,俄美充当了什么角色?他们在中国有那些侵略活动?学生答后,老师指出:俄美在战争中充当了帮凶的角色,取得了与英法差不多的侵略权益。俄国还乘机侵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2.沙俄趁火打劫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师用课件展示《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简表》和《沙俄侵占中国领土形势图》,师生共同学习)
⑴结合图表的内容,说明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以后,通过哪些不平等条约割走了中国哪些领土,并在图上找出来。学生答时,老师分别用绿色、黄色显示《中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所割占的领土。用泥土色显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割占的领土。之后用两头熊分别踏在东北西北沙俄所占领土上。
⑵在图上找出《中俄尼布楚条约》划给中国的领土,并说明这些领土与《中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所割走的领土有什么关系?然后,以前后左右的同学为组讨论“为什么康熙皇帝在位时,沙俄与中国签订平等条约,比较合理地划定了中俄东端的边界,而咸丰皇帝在位时,沙俄却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蛮横强占中国领土?”(前者强,后者弱)
⑶由学生按提示归纳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的知识要点,并思考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学生答后,老师小结,并用课件展示“沙俄侵占中国领土情况”。
时间:十九世纪中后期
主要条约:《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范围面积:在中国东北和西北占领150多万平方千米。
影响:俄国割占中国领土最多,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主权;沙俄成为地跨欧亚的帝国。中国东北西北边境安全受威胁。
⑷教师总结指出,沙俄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割占领土的面积,相当于欧洲德法两国面积的总和,外加一条与多瑙河一样长的黑龙江。他是占领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⑸教师设问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有哪些国家割占了哪些领土(俄占中国东北西北、英占九龙半岛)?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学生答后,老师归纳,导入下一问。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中国战败,战争期间被迫签订《中俄
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条约内容归纳起来有割地、赔款、开埠、外舰江行、外使驻京等几方面。它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造成了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生存危机。战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三、战争引发的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天国运动兴起(1851—1864年、洪秀全、天京)
(1)太平天国反清反侵略;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太平天国;太平军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英雄事迹:青浦战役:1860年,大败华尔的洋枪队。
慈溪战役:1862年,大败洋枪队,打死华尔。
金坛战役:1864年,大败洋枪队,击伤戈登。
(2)意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打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气焰。
【巩固小结】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赔款,清政府把赔款转嫁到人民头上,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农民起义此伏彼起,在这种背景下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56年,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全盛,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反对侵略;清朝统治岌岌可危。西方列强为维护既得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决定先武力迫清投降,然后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于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达标训练】
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外国侵略者要维护其在华利益。
B、太平天国运动危及侵略者的在华利益。
C、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D、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和标志是
A、1840年英军封锁珠江口——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B、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
C、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
D、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
3、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时间和侵略者是
A、1856年英法B、1858年俄美
C、1860年英法D、1860年英法俄美
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割占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B、法C、俄D、美
4.11邢麦6号
4.11.1审定编号:国审麦2008011。
4.11.2选育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4.11.3品种来源:冀麦36号/邯6172。
4.11.4特征特性:半冬性, 中熟, 成熟期比对照石4185晚熟1天。前期长势稳健, 分蘖力中等, 成穗率高。株高78 cm左右, 抽穗前株型紧凑, 抽穗后变披, 茎秆弹性一般。穗层较厚, 穗纺锤形, 长芒, 白壳。白粒, 角质, 粒色较好, 商品性好。平均亩穗数41.6万穗, 穗粒数36.8粒, 千粒重40.5 g。区试田间表现春季抗寒性一般。抗倒性中等。较抗干热风, 落黄好。抗寒性鉴定:抗寒性好。抗病性鉴定:中感秆锈病、赤霉病、纹枯病, 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2007年、2008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810 g/L、816 g/L, 蛋白质 (干基) 含量14.88%、15.36%, 湿面筋含量33.1%、34.1%, 沉降值28.6 mL、28.1 mL, 吸水率59.7%、58.8%, 稳定时间2.0 min、2.0 min, 最大抗延阻力139 E.U、100 E.U, 延伸性17.8 cm、15.6 cm, 拉伸面积38 cm2、24 cm2。
4.11.5产量表现:2006-2007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亩产559.3 kg, 比对照石4185增产7.8%;2007-2008年度续试, 平均亩产549.2 kg, 比对增产6.4%。2007-2008年度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20.1 kg, 比对照石4185增产6.0%。
4.11.6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10~15日, 每亩适宜基本苗20万苗左右。注意防治蚜虫、白粉病、条锈病, 注意防止倒伏。
4.11.7审定意见: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中南部、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水地种植。
4.12金禾9123
4.12.1审定编号:国审麦2008012。
4.12.2选育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石家庄市农业科学院。
4.12.3品种来源:石4185/92R137//石41855。
4.12.4特征特性:半冬性, 中晚熟, 成熟期比对照石4185晚熟1.4天。前期长势好, 春季发育快, 分蘖力较强, 成穗率较高。株高75 cm左右, 株型紧凑, 茎秆较粗、弹性好, 旗叶上举, 干尖明显。穗层较整齐, 穗长方形, 长芒, 白壳。白粒, 半硬质, 较饱满, 均匀度一般。平均亩穗数41.7万穗, 穗粒数37.8粒, 千粒重42.0 g。抗倒性好。后期对高温有较好耐性, 落黄一般。抗寒性鉴定:抗寒性中等。接种抗病性鉴定:白粉病免疫, 中抗秆锈病, 中感纹枯病, 中感至高感叶锈病, 高感条锈病、赤霉病。2007年、2008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66 g/L、788 g/L, 蛋白质 (干基) 含量14.53%、13.93%, 湿面筋含量31.7%、31.1%, 沉降值20.9 mL、18.7 mL, 吸水率56.4%、54.5%, 稳定时间1.2 min、1.4 min, 最大抗延阻力91 E.U、86 E.U, 延伸性15.2 cm、12.6 cm, 拉伸面积19 cm2、15 cm2。
4.12.5产量表现:2006-2007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亩产556.4 kg, 比对照石4185增产7.2%;2007-2008年度续试, 平均亩产551.0 kg, 比对照增产6.8%。2007-2008年度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23.9 kg, 比对照石4185增产6.7%。
4.12.6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10~15日, 每亩基本苗高水肥地15万~18万苗, 中水肥地18万~20万苗。注意防治蚜虫和条锈病。
4.12.7审定意见: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安阳水地种植。
4.13西农928
4.13.1审定编号:国审麦2008013。
4.13.2选育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4.13.3品种来源:陕229/莱州953。
4.13.4特征特性:弱冬性, 中晚熟, 全生育期260天左右, 成熟期比对照晋麦47号晚1天。分蘖力较强, 长势壮, 两极分化较快, 抽穗较早, 成穗率中等。株高85 cm左右, 株型较松散。茎秆蜡质, 粗壮, 弹性好。穗层整齐, 穗长方形, 长芒, 白壳。白粒, 角质, 饱满度较好, 外观商品性好。平均亩穗数32.4万穗, 穗粒数25.5粒, 千粒重41.3 g, 黑胚率1.5%。抗寒性较好, 抗倒春寒能力稍弱。抗倒性较好。抗旱性鉴定:抗旱性中等。接种抗病性鉴定:中抗至中感条锈病, 慢叶锈病, 高感白粉病、黄矮病、秆锈病。2006年、2007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86 g/L、779 g/L, 蛋白质 (干基) 含量14.51%、16.27%, 湿面筋含量32.6%、36.3%, 沉降值32.8 mL、48.0 mL, 吸水率65.6%、63.2%, 稳定时间1.8 min、3.4 min, 最大抗延阻力108 E.U、181 E.U, 延伸性16.2 cm、181 cm, 拉伸面积26 cm2、48 cm2。
4.13.5产量表现:2005-200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亩产300.4 kg, 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4.8%;2006-2007年度续试, 平均亩产264.4 kg, 比对照增产3.9%。2007-2008年度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291.2 kg, 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9.6%。4.13.6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9月15-28日, 每亩适宜基本苗18万~20万苗。施肥氮磷配合, 一次性施足底肥, 春季一般不追肥。注意防治蚜虫和黄矮病, 防止倒春寒。
4.13.7审定意见:适宜在黄淮冬麦区的陕西渭北、山西运城和晋城、河南西部旱薄地种植 (黄矮病高发区慎用) 。
4.14运旱20410
4.14.1审定编号:国审麦2008014。
4.14.2选育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4.14.3品种来源:晋麦54/长5613。
4.14.4特征特性:弱冬性, 中熟, 全生育期242天左右, 成熟期与对照晋麦47号相当。分蘖力强, 返青起身较早, 两极分化快。株高87 cm左右, 株型紧凑, 茎秆略细, 灌浆期转色落黄好。穗层整齐, 穗纺锤形, 长芒, 白壳。白粒, 角质, 饱满度较好。平均亩穗数33.4万穗, 穗粒数28.3粒, 千粒重35.8 g, 黑胚率1.6%。抗倒性中等。抗旱性鉴定:抗旱性中等。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黄矮病、秆锈病。2007年、2008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66 g/L、804 g/L, 蛋白质 (干基) 含量18.02%、14.71%, 湿面筋含量39.8%、32.6%, 沉降值55.0 mL、44.9 mL, 吸水率61.4%、60.1%, 稳定时间10.6 min、4.5 min, 最大抗延阻力277 E.U、294 E.U, 延伸性20.2 cm、17.8 cm, 拉伸面积80 cm2、74 cm2。
4.14.5产量表现:2006-2007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亩产264.6 kg, 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4.0%;2007-2008年度续试, 平均亩产291.5 kg, 比对照增产3.0%。2007-2008年度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288.1 kg, 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8.4%。
4.14.6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9月25日至10月初, 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苗左右。及时防治黄矮病、锈病和蚜虫, 在丰水年份防止倒伏。
4.14.7审定意见:适宜在黄淮冬麦区的陕西渭北、山西南部、河南西部旱薄地种植 (黄矮病高发区慎用) 。
4.15太10604
4.15.1审定编号:国审麦2008015。
4.15.2选育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
4.15.3品种来源:太原610/太原851。
4.15.4特征特性:半冬性, 中熟, 全生育期265天左右, 成熟期与对照长6878相当。苗期长势壮, 春季起身快, 分蘖力中等, 成穗率较高。株高77 cm左右, 株型半紧凑, 抽穗期茎叶有蜡质, 茎秆弹性好。穗层整齐, 穗纺锤形, 小穗排列较密, 长芒, 白壳。红粒, 角质, 饱满度中等。平均亩穗数33.2万穗, 穗粒数29.2粒, 千粒重38.4 g。抗倒性较好。抗旱性鉴定:抗旱性中等。抗寒性鉴定:抗寒性较好。接种抗病性鉴定:中感条锈病、白粉病, 高感叶锈病、黄矮病、秆锈病。2007年、2008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78 g/L、806 g/L, 蛋白质 (干基) 含量16.70%、14.29%, 湿面筋含量36.1%、31.0%, 沉降值52.8 mL、51.8 mL, 吸水率60.0%、57.0%, 稳定时间9.2 min、6.0 min, 最大抗延阻力574 E.U、370 E.U, 延伸性17.6 cm、16.4 cm, 拉伸面积132 cm2、82 cm2。
4.15.5产量表现:2006-2007年度参加北部冬麦区旱地组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亩产291.8 kg, 比对照长6878增产4.0%;2007-2008年度续试, 平均亩产314.4 kg, 比对照减产2.0%。2007-2008年度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266.4 kg, 比对照长6878减产0.8%。
4.15.6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 每亩适宜基本苗20万~25万苗。注意防治黄矮病、叶锈病和蚜虫。
4.15.7审定意见:适宜在北部冬麦区的宁夏固原地区、山西中部、陕西延安地区旱地种植 (黄矮病高发区慎用) 。
4.16中麦175
4.16.1审定编号:国审麦2008016。
4.16.2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4.16.3品种来源:BPM27/京411。
4.16.4特征特性:冬性, 中早熟, 全生育期251天左右, 成熟期比对照京冬8号早1天。分蘖力和成穗率较高。株高80 cm左右, 株型紧凑。穗纺锤形, 长芒, 白壳。白粒, 半角质。平均亩穗数45.5万穗, 穗粒数31.6粒, 千粒重41.0 g。抗寒性鉴定:抗寒性中等。抗病性鉴定:慢条锈病、中抗白粉病, 高感叶锈病、秆锈病。2007年、2008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92 g/L、816 g/L, 蛋白质 (干基) 含量14.99%、14.68%, 湿面筋含量34.5%、32.3%, 沉降值27.0 mL、23.3 mL, 吸水率52%、52%, 稳定时间1.8 min、1.5 min, 最大抗延阻力176 E.U、164 E U, 延伸性16.4 cm、16.0 cm, 拉伸面积41 cm2、38 cm2。4.16.5产量表现:2006-2007年度参加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亩产464.5 kg, 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8.4%;2007-2008年度续试, 平均亩产518.9 kg, 比对照增产9.6%。2007-2008年度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488.3 kg, 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6.7%。4.16.6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9月28日-10月8日, 每亩适宜基本苗20万~25万苗。
4.16.7审定意见:适宜在北部冬麦区的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山西中部和东南部水地种植, 也适宜在新疆阿拉尔地区水地作冬麦种植。
4.17津春6号
4.17.1审定编号:国审麦2008017。
4.17.2选育单位: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
4.17.3品种来源:B92108/辽春10号。
4.17.4特征特性:春性, 早熟, 生育期80天左右, 成熟期与对照辽春9号相当。幼苗直立, 分蘖力强, 成穗率高。株高83 cm左右, 株型紧凑。穗纺锤形, 长芒, 白壳。红粒, 硬质。平均亩穗数41.0万穗, 穗粒数32.4粒, 千粒重33.6 g。抗倒性较好。后期落黄好。接种抗病性鉴定:中感秆锈病, 慢叶锈病, 高感白粉病。2006年、2007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96 g/L、782 g/L, 蛋白质 (干基) 含量16.12%、16.56%, 湿面筋含量33.8%、33.8%, 沉降值38.4 mL、44.8 mL, 吸水率55.8%、52.3%, 稳定时间4.0 min、8.9 min, 最大抗延阻力290 E.U, 415 E.U, 延伸性17.6 cm、18.0 cm, 拉伸面积72.8 cm2、102.8 cm2。
4.17.5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东北春麦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亩产275.9 kg, 比对照辽春9号增产10.1%;2007年继试, 平均亩产307.7 kg, 比对照辽春17号增产4.1%。2007年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310.4 kg, 比对照辽春17号增产2.3%。
4.17.6栽培技术要点:播前整地, 亩施磷酸二铵20 kg, 上冻前浇足封冻水。开春顶凌播种, 每亩播种15 kg左右, 同时亩施种肥尿素10 kg, 亩保苗40万苗左右。分蘖期浇第一水, 拔节期结合浇第二水亩施尿素15 kg。及时防治杂草, 不适合使用2、4-D丁酯;及时防治蚜虫和白粉病。
4.17.7审定意见:适宜在辽宁沈阳、铁岭、锦州, 吉林公主岭, 内蒙古赤峰和通辽, 河北张家口及天津的春麦区种植。
4.18北麦7号
4.18.1审定编号:国审麦2008018。
4.18.2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科学研究所。
4.18.3品种来源:垦红14/九三3U108。
4.18.4特征特性:春性, 晚熟, 生育期93天左右。苗期发育较快, 株高100 cm左右。穗纺锤形, 长芒。红粒, 角质。平均亩穗数38.4万穗, 穗粒数35.6粒, 千粒重32.4 g。抗倒性较好, 熟相较好。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抗秆锈病, 中感根腐病, 高感叶锈病、赤霉病。2005年、2006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809 g/L、804 g/L, 蛋白质 (干基) 含量13.45%、14.38%, 湿面筋含量31.6%、32.8%, 沉降值35.2 mL、36.2 mL, 吸水率64.6%、63.4%, 稳定时间3.2 min、4.6 min, 最大抗延阻力323 E.U、248 E.U, 延伸性16.3 cm、15.8 cm, 拉伸面积71.0 cm2、51.8 cm2。
4.18.5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东北春麦晚熟组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亩产305.9 kg, 比对照新克旱9号增产6.4%;2006年续试, 平均亩产366.8 kg, 比对照增产8.2%。2007年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298.1 kg, 比对照新克旱9号增产9.7%。
4.18.6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 每亩适宜基本苗43万苗左右。秋深施肥或春分层施肥, 三叶期压青苗, 成熟时及时收获。
4.18.7审定意见:适宜在东北春麦区的黑龙江北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地区种植。
4.19北麦3号4.19.1审定编号:国审麦2008019。
4.19.2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科学研究所。
4.19.3品种来源:九三92-6007/克85-33。
4.19.4特征特性:晚熟, 生育期94天左右。株高90 cm左右。穗纺锤形, 长芒, 白壳。红粒, 角质。平均亩穗数40.8万穗, 穗粒数30.9粒, 千粒重37.8 g。抗倒性中等, 熟相较好。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抗秆锈病, 慢叶锈病, 中感根腐病, 高感赤霉病。2005年、2006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830 g/L、824 g/L, 蛋白质 (干基) 含量14.33%、15.19%, 湿面筋含量33.7%、34.4%, 沉降值50.2 mL、50.5 mL, 吸水率63.3%、62.1%, 稳定时间3.6 min、4.5 min, 最大抗延阻力305 E.U、302 E.U, 延伸性18.9 cm、17.6 cm, 拉伸面积79.0 cm2、69.9 cm2。
4.19.5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东北春麦晚熟组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亩产308.9 kg, 比对照新克旱9号增产7.4%;2006年续试, 平均亩产356.2 kg, 比对照增产5.1%。2007年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289.3 kg, 比对照新克旱9号增产6.4%。
4.19.6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 每亩适宜基本苗40万苗左右。秋深施肥或春分层施肥, 三叶期至拔节前压青苗2次, 分蘖期化学除草, 成熟时及时收获。
4.19.7审定意见:适宜在东北春麦区的黑龙江北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地区种植。
4.20克旱21号
4.20.1审定编号:国审麦2008020。
4.20.2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
4.20.3品种来源:克89F6南-2/克89F1-1237。
4.20.4特征特性:晚熟, 生育期94天左右。分蘖力强, 繁茂性好。株高79 cm左右。穗纺锤形, 长芒, 红粒, 角质。平均亩穗数39.5万穗, 穗粒数31.2粒, 千粒重37.6 g。抗倒性较好, 熟相较好。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抗叶锈病, 慢秆锈病, 中感根腐病, 高感赤霉病。2005年、2006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830 g/L、822 g/L, 蛋白质 (干基) 含量13.28%、14.22%, 湿面筋含量30.3%、30.0%, 沉降值44.2 mL、41.1 mL, 吸水率69.0%、67.8%, 稳定时间2.5 min、2.4 min, 最大抗延阻力190 E.U、180 E.U, 延伸性21.7 cm、20.2 cm, 拉伸面积56.8 cm2、49.9 cm2。
4.20.5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东北春麦晚熟组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亩产336.2 kg, 比对照新克旱9号增产16.9%;2006年续试, 平均亩产377.0 kg, 比对照增产11.2%。2007年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302.9 kg, 比对照新克旱9号增产11.4%。
4.20.6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 每亩适宜基本苗43万苗左右。秋深施肥或春分层施肥, 三叶期压青苗, 成熟时及时收获。
1858年(咸丰八年)5月,英法联军侵入天津,并扬言进攻北京。清政府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赴天津议和。于6月26日、27日分别与英、法订立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以后,英法两国公开侵略中国,而美俄两国则是伪装中立,进行“调停”。最终四国一样,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列强通过《天津条约》,增开了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通商口岸,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市场。此时,即19世纪中期,英法两国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需要扩大国外市场,以适应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需要。那么此时美俄两国的情况如何呢,他们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以下就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分析。
19世纪中期,美国也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是,独立以后的美国,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经济形式,即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双方虽同属于资本主义经济,但却有很大差异,并存在着矛盾。双方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市场问题。而此时美国南北方的经济都在以不同方式迅速发展,矛盾也随之日益显露和不断激化。随着大批新兴企业(如矿山、钢铁企业、冶金企业、燃料企业)的新建和机器制造、纺织等行业的出现,北方资产阶级急需保护国内市场,保障原材料供应,另外就是需要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相反,南部种植园奴隶主为了牟取高额利润和控制国家政权,竭力把棉花等原料大批运往英国,并从英国输入大批廉价工业品,因而主张降低关税,扩大进口。南北方之间的矛盾,影响了当时美国国内市场的扩大,这样,就迫切需要扩大中国市场,成为美国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和动机。
与英、法、美三国不同的是,19世纪中期前后,俄国的工业革命刚刚开始。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发展。但是,当时的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在封建农奴制度下,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奴遭受着沉重的剥削、压迫,生活极其贫困,无力购买商品,国内市场的扩大受到严重限制;而农奴主为牟取暴利,将大批的粮食、原料出口,由于上述原因,导致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市场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是当时俄国大大落后于西欧诸国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强迫清政府增开通商口岸,打开中国市场也是当时俄国的迫切需要。
综上所述,美俄两国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个共同的重要原因就是都需要打开中国市场,以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但是,这项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从1861到1865年,美国经过内战,废除了南方奴隶制,在同一年,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才从根本上解决了各自的市场问题。
课题: 第八课 辛亥革命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审核:陈文斌 课型:新授课 设计:邓宪涛 使用时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
1、重点:
2、难点:
教学过程
一、预习见疑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本节课(P36-39),同时完成预习内容。
2、试着提出本节课需要学习的问题。比如:背景、人物、事件、结果、意义等等。
第1页(共4页)
预习见疑 质询研讨 巩固深化
二、质询研讨
1、展示学生问题
第2页(共4页)
预习见疑 质询研讨 巩固深化
三、巩固深化
(一)知识归纳
(二)巩固练习:
(三)深化练习:
第3页(共4页)
预习见疑 质询研讨 巩固深化
(四)课后作业
第二课堂活动
主备人:任萍萍 审核人:赵玉玲 陆鹏
[学导目标]
1、正确认识青春的幸福
2、知道我们为什么要珍惜青春之旅
3、培养学生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青春的到来
[学导重点]
正确认识青春的幸福
[学导难点]
知道我们为什么要珍惜青春之旅
[目标导航]
1、在青春期,我们会有很多苦恼,也许会一个人流泪,有时甚至惘然若失。但青春更多的是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
2、如何认识青春的幸福?
3、为什么我们要珍惜青春之旅?
[学导流程]
(1)出示目标
(2)自学质疑(结合学导目标,自学课本内容,用铅笔在课本上标记重点。并独立完成学导目标内容,疑难问题小组讨论)
质疑:
(3)汇报展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组长组织组员对课文资料进行讨论,帮助有展示、点评任务的同学高效完成任务。)
(4)测评提升
1、要弹奏好青春协奏曲,中学生不能()
A、开放自己的心灵世界B、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C、封闭自己 D、完善自己
2、青春是幸福的、美丽的,但青春的时光也是短暂的,这要求我们()
A、抓紧时间及时享乐B、珍惜时间热爱生命
C、放飞梦想迎接挑战D、以上都错
3、关于“青春”,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 青春存在于青春期 ② 成功人士具有青春③ 青春就是健美与优雅 ④ 青春就是活力与精神
A、①④B、① ②C、① ③ ④D、③ ④
4、材料分析
别让心灵蒙尘,就是不要在意一时的黑暗,不要计较命运的好坏,不要顺服于一时的坎坷。其实,人生不怕缺陷,怕的是心灵蒙尘,怕的是丧失生活的勇气,怕的是不经奋斗就任由失败的懦弱。小草弱不禁风,也要努力给世界一分美丽,何况上帝还给了我们无限的智慧。
(1)读了这则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第三专题: 物质世界的联系与发展
第一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个人不小心打碎一个花瓶,但他没有陷入沮丧,而是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和0,l克以下的最多;同时他还发现量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的重量的16倍,小块的重量是小碎片重量的16倍„„因此他发现了“碎花瓶理论”。这个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和天体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人就是丹麦的物理学家稚各布·博尔。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1年2月21日)
结合材料请回答:
1、原理或结论。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
2、分析过程。结合教材中的原理分析从打碎花瓶这一现象中所概括出的“碎花瓶理论”为什么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
3、结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 “碎花瓶理论”的认识。
第二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最近,四川省搞了一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挂号、排队、看病、拿药„„结果,医生跑前跑后,既受累又受气。一名全程体验了“患者”的医生感慨道:“医生就像拿着个遥控器,把患者指挥得团团转,当患者确实很苦。”
美国医生爱德华·罗森邦行医50年,忽然患上了喉癌,当他重新审视医学、医院和医生时,感慨地说:“站在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所看到的角度完全不同。”他后来在《亲尝我自己的药方》一书中写道:“如果我能从头来过的话,我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医,很不幸的是,生命不给人这种重新来过的机会。”
多年前,有位年轻医生患上甲状腺病,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著名头颈外科专家屠规益为他主刀。当手术结束时,屠教授低下身来说:“对不起,让您受苦了!”这是屠教授术后经常对病人说的一句话,虽然简短,却让这位年轻医生深感震撼。
结合材料请回答:
1、原理或结论。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
2、分析过程。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理?
3、结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矛盾辩证法”的理解。
第三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材料2 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
材料3 “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应对气候变化要求每个人从我做起,从每一件事情做起,树立环保理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环保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结合材料请回答:
1、原理或结论。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
2、分析过程。结合材料,谈谈怎样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3、结论。联系实际,谈谈如何人类应怎样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第四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一次,华佗给两名府吏看病,经过仔细地望色、诊脉,开出了两付不同的处方。两名府吏不解地问: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华佗解释道:你们病症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
中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调辨证施治。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蕴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结合材料请回答:
1、原理或结论。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
2、分析过程。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启示?并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
3、结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对症下药”的理解。
第五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但从这一点上来说,丢掉的那段愈短愈好。但如果丢掉的那段太短了,剩下使用的部分依然很长,使用起来还是很不方便,而且还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
结合材料请回答:
1、原理或结论。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
2、分析过程。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是一个坚持适度原则的问题。请简释度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
3、结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度”的理解。
第六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在麦当劳餐厅的一角,一个男孩或女孩正在贪婪地吃着汉堡包或者啃着鸡大腿。小孩子聚精会神,旁若无人。一位母亲或父亲在一默默地坐着,面带疲惫,尽管口水早已在嘴中翻江倒海,但他或她的角色经常只是个陪客。这就叫做:陪吃。
材料2 夜晚,窗门紧闭,台灯下,孩子们伏在写字台前“奋笔疾书”、父母在一旁坐着,或是举头望明月(监视)或是低头思故乡(瞌睡)。但无论如何,他们都在兢兢业业地扮演着“三陪”的另一角色:陪读。
材料3 不久前在上海卫视中看到,儿子在外面杀了人,做父母的不仅不劝其自首,相反竭力为其掩盖罪行、销毁罪证,并为其开脱,千方百计地阻挠公安机关的侦破工作。结果是人仰马翻,被公安机关统统逮捕。当这位母亲痛哭流涕地进行忏悔时,一切都已经晚了。
结合材料请回答:
1、原理或结论。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
2、分析过程。家庭教育中,缺乏爱和“爱过了头”都会导致问题,这就说明做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请解释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并说明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结论。请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评价。
第四专题: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赫尔姆霍茨认为,蚂蚁能看见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可见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构成人的认识的限制。
材料2 休谟主义者说,人们的全部知识都以感官所给予的材料为基础,可是我们怎么知道这些感觉材料是人的感官所感知的事物的正确反映而不仅仅是一些感官印象呢?
材料3 费尔巴哈认为,客观世界绝不会隐藏起来,事物及其属性可以为人们所认识,就如同空气通过口、鼻和毛孔钻进我们的体内一样。人恰恰具有使他从世界的完整性、整体方面来感知世界所必需的足够的感官。
结合材料请回答:
1、原理或结论。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
2、分析过程。比较材料1,2和3,分别指出其中的哲学倾向。并回答材料2中的质疑。
3、结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理解。
第二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的认识经历了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三个文明建设”再到科学发展观的“四位一体”的变化过程。
结合材料请回答:
1、原理或结论。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
2、分析过程.指出它对我们如何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
3、结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认识过程”的理解。第三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1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获得了“世界最佳设计”奖,设计师格罗培斯却说,“其实那不是我的设计”。原因是在迪斯尼乐园主体工程完工后,格罗培斯暂停修筑乐园里的道路,并在空地上撒上草种。五个月后,乐园里绿草茵茵,草地上被游客踏出了不少宽窄不一的小路。格罗培斯根据这些行人踏出来的小路铺设了人行道,成了“优雅自然、简捷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
结合材料请回答:
1、原理或结论。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
2、分析过程.请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角度分析格罗培斯的设计。
3、结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格罗培斯设计的理解。
第四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年,梅兰芳与人合演《断桥》,也就是《白蛇传》,剧情是白娘子和许仙两个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梅兰芳在剧中饰演白娘子。剧中,白娘子有一个动作就是面对负心的丈夫许仙追赶、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时候,她恨交加、五味杂陈,就用一根手指头去戳许仙的脑门儿。不想,梅兰芳用力过大,跪在那里扮演许仙的演员毫无防备地向后仰去。这是剧情里没有设计的动作,可能是梅兰芳入戏太深,把对许仙的恨全都聚集在了手指头上,才造成了这样的失误。眼见许仙就要倒地,怎么办?梅兰芳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扶许仙,许仙是被扶住了,没有倒下。可梅兰芳马上意识到,我是白娘子,他是负心郎许仙,我去扶他不合常理,这戏不是演砸了吗?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所以,剧情就由原来的一戳变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白娘子对许仙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这个动竹,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演得出神入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此,在以后的演出中,梅兰芳就沿用了这个动作,而且,其他剧种也都移植采用了这个动作处理,这个动作成了经典之作。
由此可见,不仅在舞台上,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取胜,化腐朽为神奇。
结合材料请回答:
1、原理或结论。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
2、分析过程。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梅兰芳“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并加以分析。
3、结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认识”的理解。
第五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这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指导,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年的经验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和自觉运用这些宝贵经验。”
节选自《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请回答:
1、原理或结论。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
2、分析过程。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回答实践中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态度。
1.21津青贮0603
1.21.1审定编号:国审玉2008021。
1.21.2选育单位: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
1.21.3品种来源:母本340G, 来源于丹340杂株;父本NDX, 来源于78599×78573。
1.21.4特征特性:西北地区出苗至青贮收获期114天。幼苗叶鞘紫色, 叶片深绿色, 叶缘绿色。花药黄色, 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 株高298 cm, 成株叶片数22~23片。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 高抗矮花叶病, 抗丝黑穗病和小斑病, 中抗大斑病和纹枯病。经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系两年品质测定, 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9.56%~52.61%, 酸性洗涤纤维含量21.79%~22.42%, 粗蛋白含量9.95%~10.07%。
1.21.5产量表现:2006年、2007年参加青贮玉米品种区域试验, 在西北区两年平均亩生物产量 (干重) 1880.7 kg, 比对照增产15.6%。
1.21.6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 每亩适宜种植4 000~4 500株。
1.21.7审定意见:适宜在宁夏中部、新疆北部、内蒙古呼和浩特春播区作专用青贮玉米品种种植。
1.22豫青贮23号
1.22.1审定编号:国审玉2008022。
1.22.2品种来源:母本9383, 来源于丹340×U8112;父本115, 来源于78599。
1.22.3选育单位:河南省大京九种业有限公司。
1.22.4省级审定情况: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认定。
1.22.5特征特性:东北华北地区出苗至青贮收获期117天。幼苗叶鞘紫色, 叶片浓绿色, 叶缘紫色。花药黄色, 颖壳紫色。株型半紧凑, 株高330 cm, 成株叶片数18~19片。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 高抗矮花叶病, 中抗大斑病和纹枯病, 感丝黑穗病, 高感小斑病。经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系两年品质测定, 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6.72%~48.08%, 酸性洗涤纤维含量19.63%~22.37%, 粗蛋白含量9.30%。
1.22.6产量表现:2006年、2007年参加青贮玉米品种区域试验, 在东华北区两年平均亩生物产量 (干重) 1401 kg, 比对照平均增产9.4%。
1.22.7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 每亩适宜种植4 500株左右。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和小斑病。1.22.8审定意见:适宜在北京、天津武清、河北北部 (张家口除外) 、辽宁东部、吉林中南部和黑龙江第一积温带春播区作专用青贮玉米品种种植。
1.23万甜1826
1.23.1审定编号:国审玉2008023。
1.23.2选育单位:河北省万全县华穗特用玉米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1.23.3品种来源:母本SW44, 来源于D2331;父本SW45, 来源于 (418×SW29) ×SW29。
1.23.4特征特性:东北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84天。幼苗叶鞘青色, 叶片绿色, 叶缘浅绿色。花药黄色, 颖壳绿色。株型披散, 株高218 cm, 穗位高71 cm, 成株叶片数18~19片。花丝青色, 果穗长锥形, 穗长21cm, 穗行数14或16行, 穗轴白色。籽粒白色, 百粒重 (鲜籽粒) 35.5 g。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 中抗玉米螟, 感大斑病、丝黑穗病和茎腐病。经东华北鲜食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组织专家品尝鉴定, 达到部颁甜玉米二级标准。经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两年品质测定, 还原糖含量7.47%~8.91%, 可溶性糖含量12.26%~19.95%, 皮渣率5.28%~5.74%, 达到部颁甜玉米标准 (NY/T523-2002) 。1.23.5产量表现:2006年、2007年参加东华北鲜食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 (鲜穗) 925.0 kg, 比对照甜单21号增产20.6%。
1.23.6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 每亩适宜种植3 500株左右。注意防治丝黑穗病。隔离种植, 适时采收。
1.23.7审定意见:适宜在河北北部、北京、山西东南部、辽宁中部、吉林中部、黑龙江第一积温带、内蒙古呼和浩特和赤峰、新疆中部春播区作鲜食甜玉米品种种植。
1.24吉农糯7号
1.24.1审定编号:国审玉2008024。
1.24.2选育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1.24.3品种来源:母本JNX6, 来源于鲁糯6号;父本JNX22, 来源于糯1变异株。
1.24.4特征特性:东北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鲜穗采收期92天。幼苗叶鞘紫色, 叶片绿色, 叶缘绿色。花药黄色, 颖壳绿色。株型平展, 株高260 cm, 穗位高105 cm, 成株叶片数21片。花丝绿色, 果穗长锥形, 穗长21cm, 穗行数14行, 穗轴白色。籽粒黄色, 百粒重 (鲜籽粒) 41.0 g。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 抗茎腐病, 中抗大斑病和玉米螟, 感丝黑穗病。经东华北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组织专家品尝鉴定, 达到部颁鲜食糯玉米二级标准。经吉林农业大学两年品质测定, 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100%, 皮渣率4.60%~5.32%, 达到部颁糯玉米标准 (NY/T524-2002) 。
1.24.5产量表现:2006年、2007年参加东华北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 (鲜穗) 1002.9 kg, 比对照垦黏1号增产7.4%。
1.24.6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 每亩适宜种植3 000~3 500株。注意防治丝黑穗病。隔离种植, 适时采收。
1.24.7审定意见:适宜在吉林中部、北京、辽宁中部、黑龙江第一积温带、内蒙古呼和浩特、河北北部、山西东南部和新疆中部春播区作鲜食糯玉米品种种植。
1.25宿糯1号
1.25.1审定编号:国审玉2008025。
1.25.2选育单位: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1.25.3品种来源:母本SN21, 来源于[糯78×齐319 (白) ]×齐319 (白) ;父本SN22, 来源于 (蘅白522×LX9801) ×LX9801。
1.25.4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25.5特征特性:安徽宿州地区夏播出苗至鲜果穗采收期77天。幼苗叶鞘紫红色, 叶片绿色, 叶缘淡紫色。花药黄色, 颖壳淡红色。株型半紧凑, 株高232 cm, 穗位高102 cm, 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红色, 果穗筒形, 穗长19 cm, 穗行数16行, 穗轴白色。籽粒白色, 百粒重 (鲜籽粒) 32 g。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 高抗瘤黑粉病和矮花叶病, 抗弯孢菌叶斑病, 中抗大斑病和茎腐病, 感小斑病, 高感玉米螟。经黄淮海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组织专家品尝鉴定, 达到部颁鲜食糯玉米二级标准。经郑州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两年品质测定, 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98.44%~99.38%, 皮渣率7.79%, 达到部颁糯玉米标准 (NY/T524-2002) 。
1.25.6产量表现:2006年、2007年参加黄淮海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 (鲜穗) 849.1 kg, 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31.7%。
1.25.7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 每亩适宜种植3 500~4 000株。注意防治玉米螟。隔离种植, 适时采收。
1.25.8审定意见:适宜在安徽北部、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山东中部和东部、河南、陕西关中夏播区作鲜食糯玉米品种种植。
1.26苏玉糯638
1.26.1审定编号:国审玉2008026。
1.26.2选育单位: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26.3品种来源:母本T361, 来源为通系5×WA4;父本T2, 来源于国外引进糯玉米群体。
1.26.4特征特性:东南玉米区春播出苗至鲜穗采收期79天。幼苗叶鞘紫色, 叶片绿色, 叶缘紫色。花药紫红色, 颖壳绿色。株型紧凑, 株高209 cm, 穗位高82 cm, 成株叶片数18片。花丝红色, 果穗锥形, 穗长16 cm, 穗行数14行, 穗轴白色。籽粒白色, 百粒重 (鲜籽粒) 35.0 g。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 中抗小斑病、茎腐病和纹枯病, 感大斑病, 高感矮花叶病和玉米螟。经东南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组织专家品尝鉴定, 达到部颁鲜食糯玉米二级标准。经扬州大学农学院两年品质测定, 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98.84%~99.15%, 皮渣率8.99%~11.71%, 达到部颁糯玉米标准 (NY/T524-2002) 。
1.26.5产量表现:2006年、2007年参加东南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 (鲜穗) 760.8 kg, 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12.8%。
1.26.6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 每亩适宜种植3 500~4 000株。注意防治矮花叶病和玉米螟。隔离种植, 适时采收。
1.26.7审定意见:适宜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作鲜食糯玉米品种种植。
1.27苏玉糯14号
1.27.1审定编号:国审玉2008027。
1.27.2选育单位: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27.3品种来源:母本W5, 来源于如皋糯玉米地方品种的综合种;父本W68, 来源于云南、贵州和国外引进糯玉米组成的小群体。
1.27.4特征特性:东南玉米区春播出苗至鲜穗采收期79天。幼苗叶鞘紫色, 叶片绿色, 叶缘紫色。成株叶片数18片。株型半紧凑, 株高208 cm, 穗位高86 cm。花药紫红色, 颖壳青色, 花丝红色。果穗长锥形, 穗长20.7 cm, 穗行数12或14行, 穗轴白色。籽粒白色, 百粒重 (鲜籽粒) 37.6 g。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 中抗小斑病和茎腐病, 感大斑病, 高感纹枯病、矮花叶病和玉米螟。经东南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组织专家品尝鉴定, 达到部颁鲜食糯玉米二级标准。经扬州大学农学院两年品质测定, 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98.28%~98.54%, 皮渣率7.84%, 达到部颁糯玉米标准 (NY/T524-2002) 。
1.27.5产量表现:2005年、2006年参加东南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 (鲜穗) 837.5 kg, 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29.9%。
1.27.6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 每亩适宜种植3 500株左右。纹枯病、矮花叶病高发区慎用, 注意防治玉米螟。隔离种植, 适时采收。
1.27.7审定意见:适宜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作鲜食糯玉米品种种植。
1.28苏科花糯2008
1.28.1审定编号:国审玉2008028。
1.28.2选育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1.28.3品种来源:母本JS0581, 来源于通玉糯1号;父本JS0582, 来源于 (淮安农家紫玉米×黄早四) ×淮安农家紫玉米。
1.28.4特征特性:东南玉米区春播出苗至鲜穗采收期80天。幼苗叶鞘紫色, 叶片绿色, 叶缘红色。花药红色, 颖壳红色。株型半紧凑, 株高190 cm, 穗位高82 cm, 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红色, 果穗锥形, 穗长18 cm, 穗行数14或16行, 穗轴白色。籽粒白、紫相间, 百粒重 (鲜籽粒) 30.0 g。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 中抗大斑病和纹枯病, 感小斑病, 高感茎腐病、矮花叶病和玉米螟。经东南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组织专家品尝鉴定, 达到部颁糯玉米二级标准。经扬州大学农学院两年品质测定, 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96.49%~97.28%, 皮渣率13.57%~13.98%, 达到部颁糯玉米标准 (NY/T524-2002) 。
1.28.5产量表现:2006年、2007年参加东南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 (鲜穗) 792.2 kg, 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17.4%。
1.28.6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 每亩适宜种植4 000~4 500株。注意防治茎腐病、矮花叶病和玉米螟。隔离种植, 适时采收。
1.28.7审定意见:适宜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作鲜食糯玉米品种种植。
1.29鲜玉糯2号
1.29.1审定编号:国审玉2008029。
1.29.2选育单位: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1.29.3品种来源:母本CD75-4, 来源于农家黑糯玉米×普通白玉米9409;父本Y51, 来源于甜10×中糯1号。
1.29.4特征特性:东南玉米区春播出苗至鲜穗采收期82天左右。幼苗叶鞘紫色, 叶片绿色, 叶缘白色。花药浅粉色, 颖壳绿色。株型紧凑, 株高198 cm, 穗位高78 cm, 成株叶片数18片。花丝黄色, 果穗锥形, 穗长20 cm, 穗行数14或16行, 穗轴白色。籽粒白黄红紫相间, 有糯、甜两种籽粒, 百粒重 (鲜籽粒) 28 g。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 中抗矮花叶病、大斑病、小斑病和纹枯病, 感茎腐病, 高感玉米螟。经东南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组织专家品尝鉴定, 达到部颁鲜食糯玉米二级标准。经扬州大学农学院两年品质测定, 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96.65%~96.49%, 皮渣率12.20%~12.99%, 达到部颁糯玉米标准 (NY/T524-2002) 。
1.29.5产量表现:2006年、2007年参加东南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 (鲜穗) 820.3 kg, 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21.4%。
1.29.6栽培技术要点:中等以上肥力地块栽培, 每亩适宜种植3 000株左右。注意防治玉米螟。隔离种植, 适时采收。
1.29.7审定意见:适宜在海南、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广东、广西、福建作鲜食糯玉米品种种植。
2棉花品种
2.1山农圣棉1号
2.1.1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01。
2.1.2选育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2.1.3品种来源:L6×ZMS221-6后代系统选育。
2.1.4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 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3天。株型较松散, 株高100.3 cm, 茎秆粗壮。果枝较长, 第一果枝节位6.5节, 单株结铃16.4个。铃卵圆形, 吐絮畅。单铃重6.2 g, 衣分39.4%, 子指11.3 g, 霜前花率93.0%。抗枯萎病, 耐黄萎病, 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8 mm, 断裂比强度29.6 cN/tex, 马克隆值4.8, 断裂伸长率6.4%, 反射率74.4%, 黄色深度8.1, 整齐度指数85.2%, 纺纱均匀性指数145。
2.1.5产量表现:2006年、2007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组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8.9 kg、98.0 kg和91.1 kg, 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11.6%、6.8%和5.2%。2007年生产试验, 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4.6 kg、94.3 kg和89.1 kg, 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13.4%、8.9%和9.7%。
2.1.6栽培技术要点: (1) 黄河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移栽4月初播种, 地膜覆盖4月上中旬播种, 露地直播4月22日后播种。 (2) 每亩种植密度高肥水地块1 800~2 200株, 中等肥水地块2 800株, 旱地3 000株以上。 (3) 重施有机肥作底肥, 亩施有机肥2 200~2 500kg、磷肥 (P2O5) 10 kg、钾肥 (K2O) 7.5 kg;前期控制氮肥用量, 重施以氮肥为主的花铃肥, 施好盖顶肥, 科学补微肥。 (4) 七叶期、盛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及打顶后10天用缩节胺化控, 掌握前轻后重原则。 (5) 及时防治盲蝽蟓、棉蚜、棉叶螨、红蜘蛛等非鳞翅目害虫。 (6) 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2.1.7审定意见: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北部、河南北部、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山西南部、陕西关中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2.2石抗126
2.2.1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02。
2.2.2选育单位:石家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2.2.3品种来源:GK12×石抗389后代系统选育。
2.2.4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 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4天。株型紧凑, 株高103 cm, 茎秆茸毛多。第一果枝节位7.5节, 单株结铃16.4个。铃卵圆形, 吐絮肥畅。单铃重5.8 g, 衣分38.8%, 子指10.9g, 霜前花率91.5%。抗枯萎病、黄萎病, 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1.0 mm, 断裂比强度31.0 cN/tex, 马克隆值4.3, 断裂伸长率6.7%, 反射率74.7%, 黄色深度8.1, 整齐度指数84.5%, 纺纱均匀性指数151。
2.2.5产量表现:2004年、2005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常规春棉组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0.4 kg、89.3 kg和81.7 kg, 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号增产10.1%、6.9%和5.3%。2005年生产试验, 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1.6 kg、86.8 kg和84.9 kg, 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号增产5.7%、3.3%和3.9%。
2.2.6栽培技术要点: (1) 黄河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移栽4月初播种, 地膜棉4月15-20日播种, 露地直播棉4月25-30日播种, 播前晒种以提高发芽率。 (2) 每亩种植密度, 高肥水地2 500~2 800株, 中等肥水地2 800~3 200株, 旱地3 200~4 000株。 (3) 底肥以有机肥和磷肥、钾肥为主, 追肥以氮肥为主, 高产棉田注意增施盖顶肥。 (4) 现蕾开始喷施缩节胺, 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 每亩总用量不超过10 g。 (5) 及时防治棉蚜、红蜘蛛和盲蝽蟓等棉田害虫, 特别要重视对盲蝽蟓的防治。
2.2.7审定意见: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南北部、安徽淮河以北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2.3冀228
2.3.1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03。
2.3.2选育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2.3.3品种来源:w112×抗单258-1后代系统选育。2.3.4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 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4天。株型松散, 株高105.4 cm, 茎秆粗壮。第一果枝节位7.2节, 单株结铃17.1个。铃卵圆形, 吐絮畅, 单铃重6.1 g, 衣分38.7%, 子指10.8 g, 霜前花率92.1%。抗枯萎病, 耐黄萎病, 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1.8 mm, 断裂比强度32.0 cN/tex, 马克隆值4.6, 断裂伸长率6.3%, 反射率75.3%, 黄色深度7.3, 整齐度指数85.0%, 纺纱均匀性指数158。
2.3.5产量表现:2006年、2007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组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8.2 kg、96.1 kg和88.5 kg, 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11.2%、4.7%和2.2%。2007年生产试验, 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6.1 kg、89.3 kg和83.6 kg, 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9.3%、3.1%和3.0%。
2.3.6栽培技术要点: (1) 黄河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移栽4月初播种, 地膜覆盖4月上中旬播种, 露地直播4月20-25日播种。 (2) 每亩种植密度, 高肥水地块2 500~3 000株, 中等肥水地块3 300株, 旱地3 600株以上。 (3) 施足底肥, 亩施有机肥2 000~2 500 kg、二铵20 kg、钾肥15 kg, 早施花铃肥, 适当补施盖顶肥。 (4) 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 酌情使用生长调节剂。 (5) 及时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蟓等非鳞翅目害虫。 (6) 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2.3.7审定意见: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2.4中植棉8号
2.4.1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04。
2.4.2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2.4.3品种来源:GK44F57×F2后代定向选育。
2.4.4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 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3天。出苗较慢, 易早衰。株型较松散, 株高103.8 cm。第一果枝节位7.0节, 单株结铃17.1个。铃偏圆形, 吐絮畅而集中。单铃重6.0 g, 衣分40.6%, 子指10.6 g, 霜前花率93.2%。抗枯萎病, 耐黄萎病, 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0mm, 断裂比强度29.5 c N/tex, 马克隆值4.7, 断裂伸长率6.2%, 反射率74.4%, 黄色深度8.2, 整齐度指数85.0%, 纺纱均匀性指数144。
2.4.5产量表现:2006年、2007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组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籽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9.8 kg、97.4 kg和90.8 kg, 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7.5%、6.2%和4.9%。2007年生产试验, 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11.3 kg、88.0kg和83.7 kg, 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2.1%、1.6%和3.1%。
2.4.6栽培技术要点: (1) 黄河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4月上旬播种, 地膜覆盖4月上中旬播种, 露地直播4月20-25日播种。 (2) 早间苗, 适时定苗。每亩种植密度, 高肥水地块1 500~1 800株, 中等肥水地2 500~3 000株, 旱地4 000~4 500株。 (3) 底肥应以有机肥为主, 化肥为辅, 氮、磷、钾肥配合, 亩施有机肥1 500~2 500 kg或饼肥70~80 kg、尿素8 kg、磷酸二铵15~20 kg、钾肥10~15 kg;轻施苗肥, 培育早发壮苗;蕾期以促为主, 促控结合, 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 kg;早施、重施花铃肥, 每亩追施尿素20 kg、氯化钾12.5 kg;后期及时补施盖顶肥, 8月上旬每亩追尿素10 kg, 后期喷施1%的尿素水溶液加0.2%磷酸二氢钾溶液3次以上, 预防早衰。 (4) 遇降雨或棉株长势偏旺时及时化控, 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7月20日左右打顶, 8月份可进行粗整枝。 (5) 及时防治病虫, 注重盲蝽蟓的防治。 (6) 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2.4.7审定意见:适宜在河北中部、山东北部、河南北部和中部、安徽淮河以北、天津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2.5邯棉559
2.5.1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05。
2.5.2选育单位: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2.5.3品种来源:邯4104×邯郸109后代系统选育。2.5.4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 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1天。株型松散, 株高101.0 cm。果枝较长, 第一果枝节位7.1节, 单株结铃16.7个。铃卵圆形, 吐絮畅而集中。单铃重6.4 g, 衣分37.7%, 子指12 g, 霜前花率94.6%。耐枯萎病, 耐黄萎病, 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0 mm, 断裂比强度30.0 cN/tex, 马克隆值4.8, 断裂伸长率6.9%, 反射率73.6%, 黄色深度8.4, 整齐度指数85.1%, 纺纱均匀性指数146。
2.5.5产量表现:2005年、2006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组区域试验, 2005年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3.6 kg、97.4 kg和92.5 kg, 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号增产13.8%、11.1%和11.9%;2006年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2.4 kg、97.3 kg和91.7 kg, 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13.4%、4.5%和3.5%。2007年生产试验, 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6.8 kg、93.0 kg和86.1 kg, 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9.6%、7.4%和6.0%。
2.5.6栽培技术要点: (1) 宽行密植, 中等肥力棉田每亩种植密度约4 000株。 (2) 地膜覆盖栽培, 早播早发。 (3) 重施花铃肥。 (4) 合理化控, 早打顶。 (5) 注意防治病虫害。 (6) 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2.5.7审定意见:适宜在河北中部, 山东西北部, 河南北部、东部、中部, 安徽淮河以北, 陕西关中春播种植, 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2.6鲁棉研34号
2.6.1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06。
2.6.2选育单位: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2.6.3品种来源:鲁S157×P12系。
2.6.4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 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1天。株高97.0 cm, 株型松散。第一果枝节位7.2节, 单株结铃17.5个。铃卵圆形, 吐絮畅, 单铃重6.0 g, 衣分39.3%, 子指11.1 g, 霜前花率93.5%。耐枯、黄萎病, 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31.0 mm, 断裂比强度30.9 cN/tex, 马克隆值4.8, 断裂伸长率6.7%, 反射率75.4%, 黄色深度7.7, 整齐度指数85.4%, 纺纱均匀性指数154。
2.6.5产量表现:2005年、2006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杂交组区域试验, 2005年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8.8 kg、96.9 kg和90.3 kg, 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号增产14.8%、13.6%和12.7%;2006年籽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3.6 kg、100.6 kg和94.5 kg, 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增产11.6%、9.2%和8.4%。2007年生产试验, 籽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0.1 kg、89.5 kg、84.8 kg, 分别比鲁棉研15号增产5.3%、2.4%和2.8%。
2.6.6栽培技术要点: (1) 4月20日前后播种。 (2) 每亩种植密度, 高肥水地块2 000株、中等肥水地块2 500株、旱地3 000株以上。 (3) 施足底肥, 重施花铃肥;遇伏旱应及时浇水防早衰。 (4) 灵活化控, 一般情况下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化控一次。 (5) 及时防治棉蚜、棉叶螨、烟粉虱和盲蝽蟓等害虫。 (6) 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2.6.7审定意见: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西南部]河南北部和中部、安徽淮河以北、陕西关中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2.7中植棉6号
2.7.1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07。
2.7.2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2.7.3品种来源:GK44选系×新59。
2.7.4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 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1天, 出苗较快, 长势和整齐度较好。株型松散, 株高98.4 cm, 茎秆粗壮。第一果枝节位7.1节, 单株结铃17.5个, 铃卵圆形, 吐絮畅, 单铃重6.5 g, 衣分41.1%, 子指11.0 g, 霜前花率94.5%。耐枯萎病, 耐黄萎病, 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0 mm, 断裂比强度29.4 c N/tex, 马克隆值4.7, 断裂伸长率6.3%, 反射率76.8%, 黄色深度7.3, 整齐度指数85.8%, 纺纱均匀性指数151。
2.7.5产量表现:2006年、2007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杂交组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7.4 kg、101.8 kg和96.2 kg, 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增产7.6%、8.4%和8.3%。2007年生产试验, 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1.3 kg、93.8 kg和88.7 kg, 分别比对照鲁研棉15号增产5.8%、7.3%和7.5%。
2.7.6栽培技术要点: (1) 黄河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4月上旬播种, 地膜覆盖4月上中旬播种, 露地直播4月20-25日播种。 (2) 每亩种植密度, 高肥水地块1 500~1 800株, 中等肥水地块2 000~2 500株, 旱地3 000~3 500株。 (3) 施足底肥, 亩施有机肥1 500~2 500 kg或饼肥70~80 kg、尿素8 kg、磷酸二铵15~20 kg、钾肥10~15 kg。 (4) 苗期以早发壮苗为目的, 早间苗;蕾期追肥以促为主, 促控结合, 一般亩施尿素10 kg;重施花铃肥, 每亩追施尿素20 kg、氯化钾12.5kg;后期及时补施盖顶肥, 并进行叶面喷肥。 (5) 棉株长势偏旺时及时化控, 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7月20日左右打顶, 8月份可进行粗整枝。 (6) 及时防治棉花病虫, 特别注重盲蝽蟓的防治。 (7) 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2.7.7审定意见:适宜在河北中部、河南北部和东部、安徽淮河以北、山西南部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2.8银棉8号
2.8.1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08。
2.8.2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银土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8.3品种来源:不育系9708A×恢复系R18, 9708B为母本保持系。
2.8.4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三系杂交一代品种, 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2天。株型松散, 株高104.0 cm, 茎秆粗壮。果枝较长、平展, 第一果枝节位6.7节, 单株结铃17.6个。铃卵圆形, 铃尖较明显, 铃壳薄, 吐絮畅。单铃重6.1 g, 衣分40.3%, 子指10.3 g, 霜前花率92.5%。耐枯、黄萎病, 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5 mm, 断裂比强度29.7 cN/tex, 马克隆值4.5, 断裂伸长率6.8%, 反射率74.6%, 黄色深度7.8, 整齐度指数84.6%, 纺纱均匀性指数145。
2.8.5产量表现:2005年、2006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杂交组区域试验, 2005年籽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3.1 kg、93.4 kg和86.4 kg, 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号增产9.9%、11.6%和10.1%;2006年籽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3.1 kg、93.4 kg和87.4 kg, 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增产2.6%、2.4%和0.2%。2007年生产试验, 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4.4 kg、94.2 kg和88.2 kg, 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增产7.3%、7.8%和6.9%。
2.8.6栽培技术要点: (1) 黄河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移栽4月初播种, 地膜覆盖4月上中旬播种, 露地直播4月20-25日播种。 (2) 每亩种植密度, 高肥水地块1 800~2 200株, 中等肥水地块2 500株, 旱地3 000株以上。 (3) 施足底肥, 亩施有机肥2 000~2 500 kg、二铵20 kg、钾肥15 kg;早施花铃肥, 补施盖顶肥;遇干旱时及时灌水。 (4) 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酌情使用生长调节剂;适时打顶, 搞好整枝抹芽。 (5) 及时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蟓等非鳞翅目害虫。 (6) 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2.8.7审定意见: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南东部、安徽淮河以北、山西南部、陕西关中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2.9郑育棉2号
2.9.1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09。
2.9.2选育单位:郑州市友邦农作物新品种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2.9.3品种来源:中221选系×鲁193选系。
2.9.4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 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3天。株型较松散, 株高99.0cm, 茎秆粗壮。第一果枝节位7.4节, 单株结铃16.6个。铃卵圆形, 吐絮畅、不集中。单铃重5.9 g, 衣分39.1%, 子指10.1 g, 霜前花率91.4%。耐枯萎病、耐黄萎病, 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1.3mm, 断裂比强度33.5 cN/tex, 马克隆值4.2, 断裂伸长率6.7%, 反射率74.7%, 黄色深度7.8, 整齐度指数85.2%, 纺纱均匀性指数165。
2.9.5产量表现:2005年、2006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杂交组区域试验, 2005年籽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0.0 kg、89.4 kg和81.9 kg, 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号增产6.1%、4.8%和2.2%;2006年籽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2.2 kg、95.0 kg和86.7kg, 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增产6.6%、3.1%和-0.6%。2007年生产试验, 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10.8 kg、82.6 kg和77.3 kg, 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增产0.8%、-5.5%和-6.3%。
2.9.6栽培技术要点: (1) 黄河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移栽4月15日前后播种, 露地直播4月25日左右播种。 (2) 每亩种植密度, 中等肥水地1 900株, 高肥水地1 600株。 (3) 底肥以有机肥或磷钾肥为主, 早施蕾肥, 重施花铃肥, 早喷叶面肥, 适当补施微量元素;7-8月份应保持田间持水量。 (4) 若蕾期、花铃期、打顶后长势过旺, 可用缩节胺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化控。 (5) 当蚜虫、棉盲蝽蟓、红蜘蛛等害虫量达到防治标准时, 使用高效低残留化学药剂防治。 (6) 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2.9.7审定意见:适宜在河北中部、山东西南部、河南中部、陕西关中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2.10新植杂2号
2.10.1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10。
2.10.2选育单位:新乡县七里营新植原种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2.10.3品种来源:GK44×新59-4。
2.10.4省级审定情况:2007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10.5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 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0天。株型松散, 株高98.0cm, 茎秆粗壮, 茸毛较密。第一果枝节位6.9节, 单株结铃18.0个。铃卵圆形, 吐絮畅。单铃重6.3 g, 衣分41.3%, 子指10.4 g, 霜前花率94.2%。抗枯萎病, 耐黄萎病, 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0mm, 断裂比强度29.4 c N/tex, 马克隆值5.0, 断裂伸长率6.3%, 反射率76.4%, 黄色深度7.4, 整齐度指数85.3%, 纺纱均匀性指数145。
2.10.6产量表现:2006年、2007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杂交组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籽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3.6 kg、104.7 kg和98.6 kg, 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增产10.3%、11.5%和11.0%。2007年生产试验, 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2.4 kg、97.6 kg和92.2 kg, 分别比对照鲁研棉15号增产11.1%、11.7%和11.8%。
2.10.7栽培技术要点: (1) 黄河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4月上旬播种, 地膜覆盖4月上中旬播种, 露地直播4月20-25日播种。 (2) 每亩种植密度, 高肥水地块1 500~1 800株, 中等肥水地块2 000~2 500株, 旱地3 000~3 500株。 (3) 施足底肥, 亩施有机肥1 500~2 500 kg或饼肥70~80 kg, 尿素8 kg, 磷酸二铵15~20 kg, 钾肥10~15 kg;蕾期追肥以促为主, 促控结合, 一般亩施尿素10 kg;早施、重施花铃肥, 亩施尿素20 kg、氯化钾12.5 kg;后期及时补施盖顶肥, 并进行叶面喷肥。 (4) 棉株长势偏旺时要及时化控, 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7月20日左右打顶, 8月份可进行粗整枝。 (5) 及时防治棉花病虫, 特别注重盲蝽蟓的防治。 (6) 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2.10.8审定意见:适宜在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南北部、安徽淮河以北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2.11中棉所70号
2.11.1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11。
2.11.2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2.11.3品种来源:sGK中156×901-001。
2.11.4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 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1天。株型松散, 株高105.0cm, 茎秆粗壮。第一果枝节位7.5节, 单株结铃16.0个。铃卵圆形, 吐絮畅。单铃重6.0 g, 衣分36.9%, 子指10.6 g, 霜前花率93.1%。耐枯萎病、黄萎病, 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2.5 mm, 断裂比强度33.5 cN/tex, 马克隆值4.3, 断裂伸长率6.6%, 反射率74.5%, 黄色深度7.7, 整齐度指数85.1%, 纺纱均匀性指数166。
2.11.5产量表现:2005年、2006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杂交组区域试验, 2005年籽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0.5 kg、87.9 kg和82.2 kg, 分别比对照品种中棉所41号增产11.0%、3.0%和2.6%;2006年籽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7.1 kg、92.0 kg和85.4 kg, 分别比对照品种鲁棉研15号增产8.8%和-0.1%、-2.1%。2007年生产试验, 籽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14.4 kg、82.2 kg、77.8 kg, 分别比鲁棉研15号增产2.5%、-5.9%和-5.7%。
2.11.6栽培技术要点: (1) 黄河流域棉区4月20日前后播种。 (2) 每亩种植密度3 000~3 500株。 (3) 氮、磷、钾平衡施肥, 在施足底肥基础上, 重施花铃肥。 (4) 中期生长势强, 应注意化控, 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 (5) 注意病虫害综合防治, 特别要加强对非鳞翅目害虫的防治。 (6) 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2.11.7审定意见:适宜在河北中部、山东西北部、河南北部和东部、陕西关中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推荐阅读: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06-04
八年级第1课鸦片战争06-04
第12课鸦片战争导学案09-30
八年级历史上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06-01
鸦片战争的意义06-10
历史细节与鸦片战争07-01
鸦片战争的教学反思07-17
鸦片战争实录的读后感10-08
电影鸦片战争观后感作文10-09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经济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