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教案(共9篇)
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旅游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旅游学概论就系统介绍了旅游发展过程中以及旅游活动中涉及到的现象和问题,是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
作为旅游方向各专业的基础课,旅游学概论一是简单介绍旅游活动涉及到的各个部分,可以帮助同学们在脑海中构建旅游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二是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掌握常用专业术语并熟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
所以,《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学生学好专业课程、成为一名合格的旅游人才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程。
一、旅游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好,现在请大家阅读绪论第1—2页,5分钟后来回答我两个问题。
1、什么是旅游学?
2、旅游学有哪些研究对象?
其实,不光旅游是一门朝阳产业,我们旅游管理专业也是一门朝阳学科。1988年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创设旅游酒店管理系,这是我国最早的旅游管理专业。也就是说旅游管理专业迄今只有25年的历史。那么大家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创设旅游管理专业呢?对,是因为对旅游的重视?那么我们又为什么要这么重视旅游呢,还要专门创设一个专业来对它进行研究。这里的主要原因就是旅游业,下面我给大家念一组数据:2012年,泰安接纳游客人数达4324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386亿,同比增长幅分别为16%,21%。2012年泰安市旅游总收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4.8%。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旅游业对社会的贡献不容小觑,那么大家知
道它是怎么带动经济发展的吗?
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首先,假设我们全班一起去威海旅游三天,大家想一想我们要为这三天做哪些准备,这三天又会产生哪些消费呢?
行 交通 住 酒店 吃 餐馆 游 门票 购 纪念品 礼物 娱 温泉 等
在这六个过程中,我们产生了大量的消费,是不是带动了威海的经济发展啊?
另外,大家想一想,这些过程中都需要谁来给我们服务啊?谁来驾驶?谁来办理住店手续?谁来做饭、传菜?谁来讲解?谁来答疑?是不是都是人啊?所以,即使遇到金融危机,全球经济萧条,其他传统行业如制造业、钢铁业等的员工大量失业、下岗的情况下,我们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会减少的,因此旅游业是一个具有光明前景的产业,大家学旅游就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
不过,话又说回来,既然是这样一个有利可图、前景又光明的行业,我们能看到商机,其他人也能看到商机,所以旅游又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行业。大家,到那些旅游城市看看,包括我们泰安,餐馆、酒店、旅社比比皆是,但是这些餐馆酒店的硬件设施相差大吗?不大,经济、科技都这么发达的今天,你有的,我也能有,你会做的,我也能会。所以这些竞争最终又落到了软件的较量上,也就是人才的竞争。同样是四星级的酒店,这家服务热情,待客周到,宾至如归,那家的
服务员却不冷不热,面无表情,像机器人,你说你会去哪家啊?同样是花钱,我们肯定会选择服务好的那家对不对啊?所以目前各大酒店、旅行社都需要素质高、服务一是高的从业人员,我们旅游管理专业恰巧就是以培养这样的人才为目标的。
另外,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两面性,旅游推动了目的地经济的发展,但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例如,十一长假、五一小长假,大量的游客涌入景区,致使景区设施损坏加重,不止这样,大家想想这时候的泰城交通有多堵?我们普通市民到超市买点东西都十分不方便。这还只是一些不便,还有更严重的影响呢。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他们为了赚钱,为了迎合外来的游客,他们丢弃了富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一些习惯和建筑,还过多地使用汉语,甚至孩子出生后都不在叫他们学习本族的语言,这些都是文化的流失,是宝贵财产的流失,而这又都是由旅游造成的,这也是旅游受到关注的原因之一。我们学习旅游概论也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
好,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这门课程的基本要求。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结束时,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积累
掌握旅游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构筑旅游学的理论体系。
2、能力培养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专业的入门课程, 也是旅游专业基础课, 被喻为旅游专业所有课程中的“宪法”。该课程涉及面广泛, 主要包括旅游的产生与发展历史;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旅游活动的三个要素:旅游者、旅游业、旅游资源;旅游影响;旅游市场;旅游组织等内容, 具有极高的综合性、概括性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 《旅游学概论》与其他旅游专业课程的关系是“森林”与“树木”的关系, 其他专业课程都是对《旅游学概论》这一门课程某一方面内容的深入研究。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 可以掌握旅游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基于《旅游学概论》的课程特点, 任课教师也面临着一个难题, 就是上课容易, 上好课难, 需要任课教师付出更多的汗水与智慧。
二、《旅游学概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以教师为中心, 注重教而非学, 教学效果不理想
课堂教学氛围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 就是课堂教学氛围沉闷, 教师在讲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解, 学生却在下面打瞌睡、玩手机、看杂书。其实这反映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讲什么, 学生就记什么。注重的是教师教什么, 而不是在教的过程中学生学什么, 结果往往是教师累得半死, 学生还厌学, 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
(二) 教学方法单一, 不研究学生, 不善于利用教材, 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
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的单一讲授, 唱独角戏, 不能与学生互动, 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虽然有的教师也试图采用案例教学, 但往往由于准备不足, 没有达到效果;有的教师也采用多媒体技术, 但只是把书面的教案复制在电脑上, 没有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结果与传统教学法一样, 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另外在高职《旅游学概论》教学中还存在一种现象, 就是教师在给高职学生上课时, 没有做到根据高职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材、用材。要么完全沿用本科的章节内容, 抽象、与实践脱节, 不能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需要;要么对所使用的教材照本宣科, 没有做到根据教材的内容与脉络进行有效地选择, 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枯燥乏味, 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
三、改进《旅游学概论》教学的措施
(一) 总体把握《旅游学概论》的教学内容, 充分理解该课程的结构和内容体系
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 高职学生也不同于本科学生, 但现在部分高职院校的《旅游学概论》课程却仍完全沿用本科院校的章节内容, 抽象高深, 与实践脱节, 完全不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的需要, 因此高职的任课教师必须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及高职的教育定位来总体地把握《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 对该课程的结构和内容体系要有充分的理解。
通过对不同版本的《旅游学概论》教材的查看, 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及对该课程的理解, 认为《旅游学概论》主要包括的内容有:旅游的产生与发展历史;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旅游活动的三个要素:旅游者、旅游业、旅游资源;旅游影响;旅游市场;旅游组织等, 这些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互不关联的, 而是相互联系、序列有致的。其中,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是关于旅游发展与旅游研究的基础知识;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的需求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组织是旅游的供给者, 需求与供给密不可分;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对经济、社会、文化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可见这些内容之间的密切关联性。因此在教学中, 任课教师要从这些关系入手, 层层深入, 让学生能够把这些内容作为整体把握。
(二)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1.运用讲授法高效地传授新知。
讲授法主要是通过教师口头语言向学生描述情境, 叙述事实, 解释概念, 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 它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讲授, 能简便、快捷、高效地传授新知。比如在“什么是旅游者”教学中, 可采用讲授法, 首先介绍旅游者的概念, 国外和国内对国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的界定, 随后分析其特点, 然后举例说明, 加深理解。在运用讲授法的时候, 还应注意与启发法的结合, 就拿上例来说, 在把旅游者概念讲解清楚之后, 可以启发学生回答社会中的诸多行为者是不是旅游者, 比如异地求学的学生、外出务工的农民、流浪者、出差人员、到外地参加会议者等等。这样, 讲授就不再单单是学生的被动接受, 而是学生主动参与和师生的双向交流。
2.运用案例教学法, 实现师生互动。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引用典型案例, 通过师生双方对某一特定的对象进行全面的描述和分析的教学方法。一般来说, 案例教学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可以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内容的理解。
《旅游学概论》这门课程本身理论性较强, 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 为了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笔者在教学中, 通常会针对教学内容事先找些典型案例供讨论分析。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必须要求任课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般的, 笔者把案例分为两类:一类是课上主讲的案例, 这类案例往往要有知识性、典型性和趣味性;一类是讨论案例, 这类案例往往是提前布置给学生, 然后在课上由学生分析讨论, 最后笔者再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一学期的尝试, 效果不错, 学生出勤率高了, 课堂气氛活跃了。
3.以教材内容为基础, 充实知识细节。
课堂教学应以教材为本, 但也不能拘泥于教材, 而是要有所扩展。只有这样, 才能让课堂更生动, 教学内容更充实。上面已经提到《旅游学概论》这门课程本身理论性较强, 概括性强, 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 因此在教学中若能补充一些感性的知识, 学生学起来就会有趣一些。比如, 笔者在讲旅游资源时, 就找来一下景观图片放给学生看, 学生都非常感兴趣。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让学生收集有关自己家乡旅游资源的资料互相介绍, 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就是可以做到声、光、影像等多种感官刺激的有机结合, 把多媒体技术充分应用于教学, 丰富了教学内容, 形象化了教学内容, 生动了教学过程。比如, 上面提到的给学生放一些旅游景观、旅游资源的图片, 或放一些有关旅游知识的短片, 都会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技术只是一个辅助性的教学手段, 笔者不主张整门课程都用多媒体, 尤其是把教案进行复制, 这样就会使任课教师丧失掉了最重要的教学魅力。
5.合理利用自学指导法, 做好学生的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自学教材和参考资料, 并通过思考和研究而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高职大专学制短, 课时压缩, 单靠课上时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因此可以采用自学的方式来完成。但是运用自学指导法一定要做好组织工作, 否则可能会造成学生“放羊”而完不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所以在运用这一方法时可以结合问题法, 也就是教师事先准备好一些问题, 要求学生在指定的自学时间内完成, 可以以作业形式、上课提问方式来检查, 并把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计入期末总评成绩。
(三) 改变传统的一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
传统的成绩考核通常是在课程结束后通过一张试卷来决定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成绩, 这种考核方式有诸多的弊端。最主要的是会使学生不注意平时的学习, 到期末突击背诵, 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因此应该加强平时成绩的比例, 而平时成绩不是出勤成绩, 是平时学习的成绩, 比如自学成绩、回答问题成绩、课上讨论成绩、作业成绩等, 可以与期末考试成绩按照40%和60%的比例分配, 这样就会使学生能够重视平时的学习, 知识掌握的更为牢固, 学习氛围也会提高。
总之, 《旅游学概论》在高职旅游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该课程教学的探讨, 对于提高教学效果,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摘要:《旅游学概论》是旅游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也是该专业学生入门的概论性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可以使学生掌握旅游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 如何上好这门课是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旅游学概论》的课程特点入手, 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改进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旅游学概论》,教学
参考文献
[1]程丽, 马佳.《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科技信息, 2007, (36) .
[2]邱伟萍.案例教学法在《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中国校外教育, 2008, (03) .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渐渐总结出一套用小窍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进入到理论课的学习过程中去的一种教学方法。以资共勉。也就是我校推进的“任动单”教学法。
任务单教学模式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识结构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一方面,学生通过活动和自主建构。个体的创造力、潜能、天赋、审美鉴赏力、个性等得以表现;另一方面,又丰富、发展着学生个体的个性潜能、资质和素养。学生在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引发、帮助、促进学生学习,在方法和技能上辅导学生,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开展合作一探究教学。学生的认知思维和创新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激发,有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任务单教学法的运作模式,其实施步骤一般可分为以下几步:
(一)学习目标的确定
学习目标是学生努力的方向,是进行活动单教学的前提。教师在每节课的目标时,除了依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外,更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如果学习目标过高,学生无法实现,目标就形同虚设;如果太低,又很容易达到,对培养学生的能力也没有多大作用。所以,学习目标不仅要切实可行,还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动一动,跳一跳,就能尝到摘果子的乐趣。这样的目标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自我完善、总结提升、达标测试)
“自主学习”是活动的前提,“合作探究”是活动的主体,“成果展示”是活动的外显,“自我完善”是活动的提升。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从学生的知识体系来看,也完全符合学习的逻辑思维。且在这样的自主学习中,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动脑、动手、动口之后再加以教师的点拔,对知识的掌握就更牢固。
下面以《旅游概论》第三章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第=节旅游资源的任务单为例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旅游资源第一课时任务单
(一)学习目标:
掌握旅游资源的定义,掌握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二)课堂探究
任务一:概念导入
引言:旅游资源是旅游的吸引力因素。也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当今世界旅游市场竞争激励。旅游业发达国家都千方百计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使它成为最具吸引为例的旅游对象,以招徕源源不断的旅游者,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旅游资源的概念。
任务二:举例分析
任何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都是形形色色,丰富而有特色的,例如桂林山水、苏州园林、浙江古镇等等。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国各地区的别有特色的旅游资源,找出典型的例子,再加以分析归类,得出旅游资源的类型并用小黑板展示。
任务三:合作探究
旅游资源的特点有吸引性、变化性、垄断性和季节性。先认真阅读课本上的知识。然后组内合作探究。解决:如何理解旅游资源的这四个特点?
任务四:拓展应用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的宝藏。敦煌研究院的一份报告中说:“近年来局部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特别是人文环境的急剧变化,使得壁画病害发展非常迅猛。”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师曾对记者说:没有可以永久保存的东西,莫高窟的最终结局是不断毁灭。我们毕生所做的就是与毁灭抗争,让莫高窟保存的长久些。
1.敦煌莫高窟是属于旅游资源中的哪一类型?
2你还知道有关敦煌莫高窟的其他资料吗?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展示。
检测反馈:
一、填空题
1旅游资源是能够吸引旅游者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____和____。
2“黄山四绝”____云海、奇松、怪石和温泉属于____旅游资源,它为旅游者提供了自然美:中国现存的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____北京天坛,属于____旅游资源,它为旅游者提供了艺术美和社会美的审美情趣。另外,如今国外已将____和旅游地居民的热情友好态度列为另一粪“资源”。
3人文旅游资源可以分为____和____。
二、简答题
如何理解旅游资源的季节性?
三、任务单教学法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有合理的评价体系,或叫激励竞争机制才能真正的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说:
1.预习成果展示部分:全部组员完成预习活动加5分,根据成果展示的内容、书写加3—5分。
2.课堂活动部分:(1)积极讨论交流,小组加3分;(2)设疑,小组加2分;(3)答疑,小组加2分;(4)纠错,小组加2分;(5)竞答,小组加2分。
2.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满足旅游者愿望的客观存在物,是旅游活动的吸引因素,也是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条件。
3.旅游业: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基础,通过提供旅游服务满足旅游者各种需求的综合性产业。
4.旅行社:旅行社是指从事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等活动,为旅游者提供相关旅游服务,开展国内旅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或者出境旅游业务的企业法人。
5.饭店对旅游业的作用:(一)饭店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重要基地
(二)饭店是创造旅游收入的重要部门
(三)饭店为社会提供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机会
(四)饭店是经济交流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
(五)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六)饭店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6.旅游交通的作用:
(一)旅游交通是实现旅游活动的前提条件
(二)旅游交通是旅游目的地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旅游交通是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
(四)旅游交通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容。
7.旅游市场的特点:旅游市场的异地性,旅游市场的波动性,旅游市场的季节性,旅游市场的竞争性。
8.旅游市场的细分:旅游市场的细分是根据旅游者的需求,偏好,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性,把一个整体旅游市场划分为若干个消费者群的市场分内过程。
9.旅游客流规律:
(一)旅游的流向是由近及远,以近距离为主
(二)旅游的流量主要源于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三)远程旅游将有更大的发现前景
(四)多数旅游者向风景名胜地区和文化特色显著地区流动
(五)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必定是旅游中心
(六)国际旅游的流向将朝亚太地区转移。
10.旅游对经济的积极作用:
(一)有助于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家收支
(二)有助于加快货币回笼
(三)有助于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四)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
(五)有助于旅游扶贫致富,缩小地区差别
(六)有助于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国际间的合作
11.旅游对经济的消极作用:
1、旅游业的国度超前发展导致结构失调,影响消费2过度依赖旅游业致使国民经济更趋脆弱
3、旅游的发展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土地价格上升
4、外汇漏损
5、管理不善造成人力物力和资源浪费
6、引用外资导致资源浪费
12.1927年中国第一家旅行社《中国旅行社》。华侨服务社和中国国际旅行社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现代旅游的诞生。
13.旅游体验是:旅游者通过参观、交流、消费等活动与旅游客体相互作用的心理感受。
14.旅游业有哪些基本特点:(1)综合型产业(2)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产业(3)政策性较强的产业(4)脆弱性产业
15.简述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1)解决和改善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2)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3)建设和完善旅游上层设施4)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与管理5)培训能够胜任专业水平的旅游服务工作人员4.简述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应遵循的原则:1)突出独特性的原则2)力求经济的原则3)注意保护环境的原则
16.旅游开发的内容:1规划和设计旅游景区、景点
2、建设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完善各类旅游服务
3、增强可进入性
4、加强宣传促销,开拓客源市场、5、做好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
6、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17.旅游产品是在特定区域内被游客利用的若干旅游设施和服务的总和,它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其内容不仅包括有形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备及各类设施等,也包括无形的旅游服务、旅游线路和日程安排与设计、旅游宣传、节事活动等。
18.旅游组织:是加强旅游行业的引导和管理,为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具有管理、协调等职能的旅游业专门机构。
19.应该如何保护旅游资源1)针对自然作用的危害,对于因自然作用的原因而可能带来的危害,旅游资源管理着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加以预防2)针对旅游者方面的原因,首先应加强该地的旅游规划工作,充分估计接待能力饱和将会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性影响。3)针对当地居民和旅游业方面的原因,除应加强保护旅游资源的宣传工作外,还应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
20、饭店连锁集团的竞争优势有哪些?1)品牌优势(2)规模经济优势(3)人力资源优势(4)市场营销优势
21.论述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积极影响:(1)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2)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3)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4)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5)有助于促进生活环境的改善 消极影响:(1)不良的“示范效应”(2)干扰目的地居民的生活3)当地文化被不正当的商品化。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旅游活动的媒介是[]
A.旅游资源;B.旅游交通;C.旅游宣传;D.旅游业
2.现代旅游不是纯粹的游山玩水,而被用来作为教育、贸易、文化交流等活动的形式和手段,这表明了现代旅游的[]
A.综合性;B.普及性;C.群众性;D.社会性
3.春秋时代,孔子带领几十个随从弟子周游列国,这属于中国古代旅行形式中的[]
A.帝王巡游;B.政治游说;C.学术考察;D.士人漫游
4.1927年中国出现最早的旅游组织 中国旅行社,其创始人是[]
A.陈光甫;B.黄炎培;C.柳亚子;D.章土钊
5.旅游者就是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异国他乡访问超过24小时的人,但不包括[]
A.经商贸易的人;B.就业移民的人;C.短期进修的人;D.探亲访友的人
6.出游次数较频繁,对旅游价格不太敏感,要求服务水平较高的是[]
A.消遣型旅游者;B.差旅型旅游者;C.家庭事务型旅游者;D.自由组合型旅游者
7.旅游资源的理论核心是[]
A.吸引力因素;B.多样性因素;C.变化性因素;D.季节性因素
8.任何旅游地都会经历由盛至衰的演变过程,旅游专用概念称其为旅游地的[]
A.生命周期;B.发展周期;C.历史周期;D.循环周期
9.旅游者设计并串联若干旅游点和旅游城市的合理走向,旅游界称之为[]
A.旅游项目;B.旅游区;C.旅游区域;D.旅游路线
10.微笑服务,热情周到,耐心细致,面对面进行服务,体现了旅游服务的[]
A.直接性;B.规范性;C.应变性;D.艺术性
11.在我国涉外饭店的星级评定工作中,三星级饭店的评定是由[]
A.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旅游局评定;B.国家旅游局星级评定机构评定;
C.省市旅游局或国家旅游局评定均可;D.由省市旅游局初评后,报国家旅游局确认
12.潜在旅游需求向现实旅游需求转化的基本条件是[]
A.旅游动机的产生;B.外部环境的刺激;C.文化教育的普及;D.个人收入的增多
13.旅游业供求平衡包括三个方面,其中旅游产品可供量与社会购买力相适应是[]1
A.供需效应上的平衡;B.供需质量上的平衡;
C.供需数量上的平衡;D.供需可比量的平衡
14.旅游产品实质上是一种综合性的群体产品,其核心内容是[]
A.景点;B.食宿;C.交通;D.服务
15.被人们称之为“风景名胜”出口的旅游业,较之其它行业创汇的特殊功能是[]
A.循环销售;B.综合销售;C.连锁销售;D.集团销售
16.豪华饭店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A.美国人希尔顿;B.法国人李兹;C.英国人查尔斯;D.德国人哈尔林
17.人们外出旅游最关注的是[]
A. 旅游景点;B.服务质量;C.旅游供给;D.旅游安全
18.影响旅游市场竞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是[]
A. 旅游产品;B.旅游营销;C.旅游服务;D.旅游价格
19.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发展水平的标准是旅游[]
A.投资数量;B.消费结构;C.服务质量;D.污染程度
20.按西餐传统习惯,用餐前刀叉摆放应为[]
A.刀叉一并于右;B.刀叉一并于左;C.左刀右叉;D.左叉右刀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0个空,每空1分,共30分)
1.旅游“三体”说中三体是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按地理范围分,旅游活动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3.旅游活动的主要特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4.按旅游活动组织形式,旅游者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5.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将旅游资源分为_______主类、_______亚类、_______基本类型。
6.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7.世界三大宗教的创始人,基督教是_______;伊斯兰教是_______;佛教是_______。
8.旅游业的主要特点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9.目前,我国旅游业已到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大市场全面发展的阶段。
10.旅游影响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三个方面。
1、旅游消费
2、旅游景区
3、旅游饭店
4、旅游市场
5、旅游文化
1.研究旅游资源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2.我国国际旅行社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3.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论述题(本题满分12分)
课程编号:08010168
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Tourism)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介绍旅游学的基本概念、构成和基础理论,主要内容包括旅游的概
念及特点、旅游发展简史(古代、近代、现代)、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的概念及构成(旅行社、饭店、交通、组织)、旅游产品、旅游市场(国际、国内)、旅游业的影响(经济、社会、环境)、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世界、中国)。教材:李天元编著,《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参考书目:谢彦君著,《基础旅游学》,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年。徐飞雄主编,《旅游学概论》,湖南地图出版社,1999年。
申葆嘉主编,《旅游学原理》,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查理斯·R.戈尔德耐等著,贾秀海译,《旅游业教程:旅游业原理、方法和实践》,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威廉·瑟厄波德主编,张广瑞等译,《全球旅游新论》,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版。
苏勤著,《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
保继刚,《旅游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彭兆荣,《旅游人类学》,民族出版社,2004年。
关键词:旅游概论,教学设计,评价,互动
1 职高学生学习实际的引发
根据笔者多年来对职中学生的调查和了解, 按现时学业成就 (包括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的归因来分析, 可以将职业高中的学生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学业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 这部分的比例比较小, 其中极少数人是高智商高情商, 大多数是智商中等, 情商较高, 表现为学习比较主动勤奋;第二类是学业表现一般, 这类学生的比例较大, 绝大多数人是智商和情商都处于中等水平, 大多数时间表现出“学习冷漠症”, 只有在临近考试或考证的时间表现出比较积极主动的一面;第三类是学业表现比较差, 这样的学生几乎每个班都有, 少的有2、3人, 多至6、7人, 这些人多数是高智商低情商, 少数是低智商低情商, 对学习表现出完全的放任或放弃状态。鉴于职中学生的上述情况,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当然, 如果按照传统的学业评价方式, 我们也许会对这些学生感到极大的失望。根据美国心理学家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 或许我们可以在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下, 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 而这一切首先必须建立在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的反思和重新设计上, 通过寻找学科知识与学生态度、兴趣、能力的契合点, 革新传统的教学方式, 探索和尝试富有发展意义的教学新方法。在这个基础上, 采用发展性的、多元化的教育评价, 才能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发展。
2 《旅游概论》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1) 运用多媒体技术整合课程,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课堂教学的改革, 采取多种形式、使用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方式已逐步走向课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学形式、媒体的选择和编排既要切合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又要符合学生的特点,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和思维, 突破旧有教学方式的束缚,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尝试;另一方面要着重开发适合于课堂教学、交互性能好的教学课件, 尽量少用一些教材文字翻录式或习题集式的软件。“注意是知识的门户”,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在理论课的教学中, 单一的讲授形式很难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 没有兴趣就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所以在《旅游概论》的教学中, 笔者注重运用多媒体技术整合课程。以“世界六大旅游区”为例, 笔者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一个图文并茂、声音和画面相结合的课件, 并创新性地与学生分组制作的PowerPoint演示文件链接起来, 形成师生的互动。
(2) 以生为本,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 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只要把基本的知识原理解释清楚, 做到精讲、少讲, 留更多的空间给学生去发现知识, 主动学习。例如, 在《旅游商品》中, 课前笔者让学生分成四组预习, 并动手收集自己或家人朋友在旅游过程中购买的旅游购物品。学生在小组活动中, 有分有合, 分开收集资料, 合在一起汇总合整理资料、确定并筛选资料。课堂中, 学生又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新课和完成课堂练习。通过小组教学, 在课堂中建立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机制, 并将教学拓展到课堂之外, 可以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体协作的精神。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 分析《旅游概论》教材, 根据实际情况, 在严格遵从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重组教材
《旅游概论》是一门旅游基础课程, 有较多旅游的概念和条文, 在学习中容易产生枯燥感和厌倦感, 学生在学习中常感到很难把握数量多而杂的概念。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 如果教师完全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教学, 往往容易出现理论与实际运用的脱节和牵强, 课堂的前半段也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因此, 教师在授课前, 认真备教材, 找准或创设适合于学科知识与职中生认知水平的“先行组织者”, 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建构, 就显得至为关键。在这个意义上,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教材的再学习和重组加工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另外, 要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 对于本学科而言, 主要是指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 在从事旅游服务时, 如何真正了解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状况, 了解各地的旅游资源, 从而更好地为旅游者服务。
4 师生互动与及时反馈评价
发展性学生学业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课程所取得的发展与进步进行评价。这种评价的目的不在于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 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并与他人比较、排队, 而是要通过对学生过去和现在状态的了解, 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而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 学习是一种社会性行为, 知识是合作掌握、主动建构的。所以教学中的交流应该是多向的, 包括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传统讲授型的课堂组织形式虽然能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却很难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因此, 在教学中, 笔者注意采用师生互动的组织形式, 如小组讨论、师生对话、情景扮演等, 并把其与发展性学生评价结合起来。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变消极学习为积极学习。改变以往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略过程性评价的弊端, 充分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 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并通生过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指标, 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的评价手段, 让学在评价的各个环节中参与进来, 让他们自主学习, 自主评价,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 在评价中综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 以达到考评学生学习水平的目的。
5 结语
教学设计与评价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教师在教学设计时, 对教材重组和加工的立足点是分析本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 而不是把握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教材重组加工的重点在于挖掘知识的结构, 进而将结构化后的书本知识重新激活, 使之与学生的经验世界、成长需要息息相关。这种具有内在生命态的知识最能激活、唤起学生的内在需要、兴趣和信心, 提升他们主动探求的欲望和能力。在探索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实践中, 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是密不可分的, 应该将教学设计与评价结合起来考虑, 在教学设计中滲透评价功能, 在教学评价中体现设计意念, 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的功能。教学评价是一种全新的评价方式, 极大地推动了评价制度的改革。不过它也存在不少局限性, 如评价带有主观性、信度较低、评估费时费力等, 因此还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
参考文献
[1]佘伯川.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J].北京教育 (高教版) , 2005, (9) :49-50.
[2]谭白英.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规律与体系[J].理工高教研究, 2005, (5) :123-124.
[3]常殿元, 李育良.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7, (4) :1-3.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产业革命对旅游的影响
1、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
2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
3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4技术的进步
二、托马斯•库克与旅游的发展
(一)1841年的活动
1.参加者的公众性
2.组织工作的严密性
3.团队规模前所未有
4.这次活动为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经验
(二)1845年的活动
1.目的:纯商业盈利行为
2.出行时间:改变了之前的当日往返一日游,进行了历时一周的过夜旅游
3.旅游前做了大量的筹备安排工作
4.组织编写《利物浦之行手册》,据信是世界上第一本这类体裁的旅游指南
5.托马斯•库克不仅亲自担任该旅行团的陪同和导游,还聘雇地方导游,这是旅行社聘用地导的最早先例
第二章•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
一、名词解释
1、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旅游活动:一个人到其(生活和工作的)惯常环境以外的某地去旅行、在该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其出行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该地从事就业性活动。
3、国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或惯常环境,到本国境内的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
4、境内旅游:发生在本国境内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民的国内旅游活动和海外来访入境旅游活动。
5、国民旅游:指参加者为本国居民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民的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活动
6、国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
7、出境旅游:本国居民跨越国境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去旅游。
8、入境旅游:其他国家的居民前来某国或地区旅游。
9、大众旅游:
(1)
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人员范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旅游和度假已经发展成为普通大众享有的权利。
旅游活动开展形式中的大众型模式
10、奖励旅游: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在内的各种组织为了表彰和奖励那些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和工作人员,而特别为其组织的免费旅游和度假活动
11、季节性:一年中各月份会呈现某些月份的接待量较大,某些月份较小这样一种规律性的变化格局。人们外出旅游活动的时间分布上的这种不平衡。
12、社会旅游:对于工作收入较低的阶层,有些国家采取通过由国家、地方政府、工作单位、工会或家庭户主所隶属的其他组织提供补贴或资助的办法,以帮助他们能够参加到旅游或度假活动中来。
13、地理集中性:旅游活动的开展在空间分布上的这一不均衡的特点。
二、旅游活动类型划分的标准
1、地理范围(国际旅游、国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
2、旅行距离(远程旅游《1000公里以外》、进程旅游《240公里以内》
3、组织形式(团体旅游、散客旅游)
4、旅游目的(消遣性[观光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宗教旅游、探险旅游、特殊兴趣旅游]、事务性旅游[公务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家庭和个人事务旅游])
三、旅游活动的性质
(1)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社会现象、文化现象、经济现象、政治现象】
(2)旅游活动的根本属性:社会文化性
四、旅游活动的特点:普及性、综合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
五、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1旅行与逗留、2异地性、3暂时性、4非就业或移民性
六、旅游活动要素;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中介体(旅游业)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主体
一、名词解释
1.惯常环境:属于一个人基本日常性事物经常前往且距其居住地点距离在160公里内的周边环境。
2.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之后的剩余部分。
3.可自由支配收入:亦称为可随意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之后,所剩余的收入部分。
4.闲暇时间:指扣除法定的就业工作时间、必须的附加工作时间、用于满足生理需要的生活时间和必须的社会劳动时间之后的剩余部分,表现为个人随意支配的时间。
5.旅游动机:激发人们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即促使一个人有意于外出旅游以及选择到何处去、开展何种旅游活动的心理动因。
6.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l
生理需要:食物、饮水、氧气等
l
安全需要:治安、稳定、秩序和受保护
l
爱的需要(社会需要):群体归属感、感情联系
l
受尊重的需要:自尊、声望、成功、成就
l
自我实现的需要: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的潜能
二、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身体方面的动机、文化方面的动机、人际方面的动机、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三、影响旅游动机的个人因素:
l
个人心理类型(自我中心型、进自我中心型、中间型、近多中心型、多中心型),一个人的心理类型距离中心型越近,外出旅游的可能性越大。
l
其他因素:文化水平与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支付能力
四、实现个人旅游的客观条件
l
足够的支付能力(决定能否外出旅游、旅游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支付能力)
l
足够的闲暇时间
l
其他影响因素:身体状况、一个人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或家庭拖累情况
五、旅游者的类型
l
以出游的目的来分类:消遣型旅游者、差旅型旅游者、家庭和个人事务型旅行者
l
以地理范围来分:国内、国外
l
组织:团队、散客和自由行
l
等等
第四章•旅游活动的客体
一、名词解释
1.旅游资源: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2.可再生性旅游资源:指那些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损耗过大或遭受毁坏的情况,可通过适当的途径进行人工再造的旅游资源。
3.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指那些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保留至今并用作旅游资源的自然遗存和文化遗存。这类旅游资源一旦遭受破坏,其损失将无法挽回。
4.可进入性:指旅游资源所在地同外界交通往来的通畅和便利程度。
5.旅游基础设施:指那些其主要使用者为当地居民,但也必须向旅游者提供或者来访的旅游者也必须依赖的设施。
6.旅游上层设施:指那些虽然也供当地居民使用,但其建造目的主要是供外来游客使用的接待服务设施。
7.旅游点的生命周期:一个旅游点从无到有、逐渐兴盛,然后逐渐衰落直至很少有人问津的过程。引起旅游资源生命周期的演进的根本原因是该旅游点的吸引能力的变化。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1.自然旅游资源(气候条件、风光地貌或自然景观、动植物资源、天然疗养条件)、人文旅游资源(历史文物古迹、民族文化及有关场所、大型体育和文化盛事、主题公园)、社会旅游资源(经济建设成就、科技发展成就、社会发展成就)
2.其他分类(可再生不可再生、现实旅游资源与潜在旅游资源等)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多样性、吸引力的定向性、不可移动性、易损性、可创新性
四、旅游资源的价值决定因素:固有质量、坐落地点
五、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必要性
1.对于潜在的旅游资源只有开发方能造就对于旅游者的吸引力环境
2.对于现实的旅游资源需要进行再生性的开发,以提高和改善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六、旅游开发工作的基本内容
1.景区景点的开发与建设
2.解决和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
3.建设和完善配套设施
七、开发工作的原则:
1.独特性(保持原始风貌、挖掘特有的旅游资源、努力反映当地文化文化特点)
2.讲求经济(服从经济和社会总体规划、有计划开发、尽可能的使用当地的人工和技术力量)
3.注重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原则
第五章•旅游业
一、名词解释
1.旅游业:以旅游者为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2.直接旅游企业:有赖于旅游者的存在而生存的企业。
3.间接旅游企业:那些即使没有旅游者也将继续生存,但营业量会有所下降的企业
4.三支柱
旅行社:凡是经营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入境和签办手续、招徕、接待旅游者,为旅游者安排食宿等有偿服务的经营活动的营利性企业。
5.交通客运
6.住宿
7.五部门
住宿接待
浏览场所经营
交通运输
旅行业务组织
目的地旅游组织
8.旅游批发经营商:经营批发业务的旅行社或旅游公司。
9.旅游零售商:泛指所有主要经营零售业务的旅行社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旅游零售代理机构。
10.包价旅游:一种由旅行社经过事先计划、组织和编排活动项目,向旅游大众推出包揽一切有关服务工作的旅游形式。
11.旅游产品:目的地旅游业以及其中的各旅游企业也都有自己的产品。
12.旅游景点:任何一个可供旅游者或来访游客参观游览或开展其他休闲活动的场所。
二、旅游业的性质:旅游业从根本上说是一项经济性的产业
三、旅游业的基本特点:综合性产业、劳动密集的服务性产业、涉外政策性较强的产业、脆弱性产业
四、包价旅游迅速普及的原因:安全、物美价廉
五、影响人们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运输价格、旅行距离、旅行目的、个人偏好于经验
六、旅游景点的特点:专用性、长久性、可控性、七、旅游产品的特点:无形性、不可转移性、不可储存性、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综合性
八、旅游产品的服务质量:
(1)
服务质量的两个方面:技术质量、功能质量
(2)
服务质量的决定因素:有形性、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
(3)
服务质量的体现:礼仪、殷勤程度、速度与效率
第六章•旅游组织
一、名词解释
1.国家旅游组织:为便利国家对旅游业的干预和有效地组织国家旅游政策的实施而设立的全国性的旅游组织。
2.国际旅游组织:狭义的含义指成员来自多个国家并为多国利益工作和服务的全面性的国际旅游组织。
二、我国的旅游管理体制:国家旅游局与其他非政府旅游组织
三、主要的国际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组织WTO、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PTAA、世界旅行社协会联合会UFTAA、世界旅行协会WATA、国际旅馆协会IH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国际民航组织ICAO
第七章•旅游市场
一、名词解释
1.旅游市场:旅游需求市场或旅游客源市场,即指某一特定旅游产品经常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
2.市场细分:指将一个整体市场按照消费者的某种或某些特点分解或划分为不同的消费者群的过程。所划分出来的每一个消费者群也就是一个市场部分,通常称之为细分市场。
3.市场细分标准
l
地理因素
l
旅游消费的某些特点
第八章.旅游影响
l
经济影响
l
积极方面
1)
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2)
有助于货币回笼
3)
增加目的地经济收入
4)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5)
增加政府税收
6)
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
7)
增加就业机会
l
消极方面
1)
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
2)
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合理的变化
3)
过分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季节性、旅游需求取决于客源地居民、来访游客的不确定性)
2、社会文化
l
积极方面
1)
提高国民素质
2)
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
3)
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4)
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发展
5)
促进目的地生活环境的改善
l
消极方面
1)
不良的示范效应
2)
干扰目的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3)
当地文化被不正当的商品化
3、环境影响
l
积极影响
1)
目的地的历史建筑和文化古迹得到保护
2)
户外休闲和娱乐场所以及相关设施的数量得以增加
3)
使当地道路以及其他的交通设施的数量得以改观
4)
使旅游接待地区的坏境保护以及绿化等环境容貌改进工作得以重视和维持
l
消极方面
1)
环境污染
2)
人口密度增大
3)
历史遗迹遭受破坏
4)
生态环境破坏
5)
旅游设施建设缺乏规划,自然景观遭受破坏
可持续发展: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60分)1-
5、ADDDB6-
10、A A D C B11-15BDAAC16-20DCAAA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论述题(2题共20分)
1.从理论上讲旅游业不算是项产业(三分)
在实践上,旅游业却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产业(三分)
旅游业不像其他产业那样界限分明,只是说明旅游业的特点。(四分)
2.在全世界国际旅游中,近距离的出国旅游,特别是前往邻国的国际旅游,一直占绝大比重,以旅游人次计算,这种近距离出国旅游人次约占全世界国际旅游人数的近百分之八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A.这种旅游费用少B.入境手续和交通便利 C.障碍少(4分)
在流动趋势的分布上,特别是就远程国际旅游而言,从50年代至今,欧美一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并且这两个地区彼此互为重要的客源地和目的地。(3分)
【旅游学概论教案】推荐阅读:
旅游学概论k07-25
外出旅游教案10-04
旅游的基本属性教案09-09
旅游,旅游贾岛,旅游的意思,旅游赏析10-03
旅游学复习重点10-17
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09-16
《旅游学》课后习题答案06-20
旅游学丛书读后感06-18
旅游局旅游执法质监工作总结06-28
滨海旅游度假区旅游规划设计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