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精选10篇)

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篇1

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篇一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打造一流的学校。近年来,学校分配来的新教师比较多,为了使这部分新教师能 尽快适应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在短期内能够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并逐步培养成为骨干教师,经学校研究同意,特拟定我校《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方案》,以建设一支素 质高,能力强,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

一、培养对象:

教龄不满三年范围内的青年教师。

1、新教师的入格培训。

主 要指刚进入教师行列的青年教师。一是引导他们做好角色的转换,对他们加强工作责任心教育,以及组织能力的培训。二是狠抓教学常规,在备课与上课、作业与辅 导、听课与评课等方面着重指导。三是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我们为每位新教师安排了一位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为师傅,在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校外工作中 进行“知、能、操、行”的传、帮、带。四是建立学校考核制度,考核项目有写一份合格的教案、上一堂教学汇报课、写一份教学体会、设计一份活动方案,组织一 次公开班队活动、写一份全面的工作总结。

2、青年教师的升格培训

主要指未到3年的青年教师。他们是一支充满生机、奋发向上、乐于进取、大有希望的队伍。我们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坚持政治上高标准,严要求;业务上压担子、放手使用;生活上热情关怀,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促使他们上一个台阶。

二、培养时间:

20__.9-20__.7

三、培养目标:

1、通过培训使他们能基本掌握教育教学的常规要求和教学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教师。

2、使他们能胜任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3、使我校青年教师既具有较高的专业教学水平,又能开展教科研工作,成为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力量。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教师健全的人格。

“学 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的灵魂。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教师健全的人格,是教师培养的首要工作。目前,对教师的师德要求绝 非仅停留在“敬业、爱岗”上,更要塑造教师健全的人格,以教师高尚的人格力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润物无声胜有声”,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2、加强教育科研理论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1)坚持参加各类培训和科组活动,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

(2)创造机会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及时上交学习心得。

(3)提倡每学期读一到两本与业务有关的书籍。

(4)坚持参加两字训练,期末上交并在校园内进行展览并评比。

3、实施“青蓝工程”,促教师专业化成长。

我校将以“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以优促新”等方式,牵动整体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通过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跟踪培训,即指导备课——听课——评课——总结等环节,推进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在学科教学中,由教导处指定骨干教师为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一对一”的师徒帮带关系。指导教师要指导青年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全程指导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a、备课和分析教材;b、课堂教学的指导;c、作业设计与批阅;d、辅导学生。

五、具体要求:

指导老师:

A、每两周检查一次新老师的教案、作业并作一定的指导。

B、每两周听新老师一堂课,并有课前指导和评课。

C、定期给新老师上示范课,指导新老师如何调控课堂。

青年教师:

A、每两周把教案作业送给指导老师检查一次。

B、每两周听一节老教师的课,并有听后感。

C、每两周上一节课给指导老师听,一学期上一节汇报课。

D、每学期交一篇教学设计,两篇教学随笔。

4、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包括:

a指导教师的听课笔记、评课纪录。

b青年教师的研讨课、汇报课教案及反思。

c青年教师教学设计、随笔、工作总结等。

六、培养效果

经过培训后,青年教师逐步做到:

(1)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奉献,勇于进取,认真执行岗位职责。

(2)能独立根据教材,备出详案,及时写好“教学后记”,并在学习了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创造设计,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熟练掌握必要的教学常规,专业知识扎实、业务能力强,能承担各种类型的课:汇报课、示范课、观摩课。

(4)有一定的教科研水平,能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并有较高质量的教科研成果。

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篇二

一、现状分析: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26人,区学科带头人1人,区骨干教师9人。教职工队伍稳定,人心思进。但同时,存在着学科结构不合理,青年骨干教师支撑点少,尤其是教改科研意识较弱等问题。

二、培养目标:

通过2-3年的努力,培养一支由区学科带头人为龙头,区骨干教师、及各类优秀骨干教师组成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

三、主要举措:

1、强化学习,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人 的意识、观念的更新比行为更重要。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着重学习,尤其是教育、教学理念,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时把握教育发展的时代脉搏,从而增强教师认识 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要求青年骨干教师每月交一份读书心得体会,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专著,积极参加各类专家讲座、学习,多角度吸收营 养。

2、加强校内“传、帮、带”活动,以课堂为载体,切实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水平。

骨干教师不能等、靠、要,教师的成长主 阵地在校内。为此,在校内坚持“一帮一”“一帮二”的“结对子”活动,从思想交流、课前的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到教学过程设计、课后反思均进行随时对话、“跟踪听课”、重点强化“示范课”“随堂课”“诊断课”,让青年教师先定格,再入格,直至跳出“模式”逐步形成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为集体体现校内“帮 扶”成果,每学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提供更多展示平台。

3、“压担子”促使青年教师更稳定、持续发展。

青年教师 的稳定、持续发展,自我成长的需要是内因,是主要动力,外部环境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此,在学校工作中,对青年教师适时加压工作担子,如年级组长、教研 组长、教科室主任、团总支书记等,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长的体验和赏识的愉悦,进一步激发青年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并进一步适时提出新的工作要求,促使其沿 着优秀青年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轨迹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学校的长远发展,我校将坚持以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为龙头,扎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争创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做学生满意的教师,让光福的孩子快乐成长起来。

四、骨干教师培养

1、凡被评为本的骨干教师,实行公开。

2、学校、个人制定本培养计划,并认真落实。

3、学校创造条件为骨干教师提供教育教学服务。

4、要求骨干教师每人自订一份报刊杂志。

5、每学期学校提出骨干教师到校外先进校学习、交流2-3天。

6、每学年骨干教师组织公开课一节,每学年骨干教师撰写有价值的论文一篇,并在区级以上获奖。

7、适时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市、区教育教学培训,提高理论水平。

8、学校每年对骨干教师进行考核,不合格者不能作为骨干教师。

9、学校对骨干教师实行奖励,并在评优、晋级等方面优先考虑。

四、骨干教师培训

(1)参加各级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2)做好名师、学科带头人带名人、带学科组活动。

(3)搞好课改交流,体现教育教学新理念。

(4)各级骨干教师要及时上交有特色的经验材料。

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篇三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离不开教师。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是建设精品课程的支柱。教师队伍的优劣决定了课程的生命。

本课程长期以来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本课程教师年富力强,结构合理,形成梯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教学能力,是一支能适应教学需要的优良的教师队伍。该课程主讲教师中,副教授5人,讲师,2人,助教1人,助理实验师1人。学科专业、实训辅导均可优势互补。课程负责人孙全治副教授是河南省优秀青年教师、中国秘书科学联盟常务理事、河南省2004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教育年鉴》、《黄河年鉴》特约撰稿人,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文秘类专业骨干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研究经验和教学管理经验。

在中青年教师培养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青年教师到校后,学院规定要安排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制定指导计划,引导青年教师尽快实现角色转换,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师德和教学能力;

2.每学期教研室集体听两次以上青年教师的课,并进行评教;要求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听5位老师30节左右的课;

青年教师说课比赛

3.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在岗骨干教师的轮训工作。一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类旨在提高教师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短期培训;二是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三是通过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培养师资。改善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

4.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利用假期或学生实习,选派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进行学习锻炼,以培养“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孙全治老师曾在学院办公室从事秘书和行政管理工作达6年之久;杨士恒老师先后在党办、党政办担任秘书、主任8年;

5.采取引进、外聘等多种措施,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经济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例如郑洪波老师原在开封市粮食局从事宣传教育工作,后调入我校从事教学工作;

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篇2

关键词:卓越计划,青年教师,工程素质

随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逐步深入实施, 作为重要推进力量的青年教师, 其工程素质培养与提高已成为推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关键问题之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该通过调查研究找到青年教师工程素质培养的新途径, 培养与提升青年教师的工程素质, 从而实现卓越计划的稳步实施和持续开展, 最终实现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参与“卓越计划”的青年教师工程素质的现状

调查研究发现: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对于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还不够明确, 很多青年老师自身都没有搞清楚应用型 (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 人才与学术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有何不同;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建设不成热, 也不完善, 没有调动专任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青年教师很少有机会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 即使有机会也是短期的“走过场”, 失去了工程实践的真正意义;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是省市共建高校, 再加上学校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 使得学校在引进高层次工程实践类人才方面缺少经济动力支持, 又缺乏政策导向, 导致高层次的兼职教师难以引进;企业与地方高校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原动力严重不足, 企业在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的同时, 只希望能够独享人力资源, 而不愿意将优质人力资源向学校输出。以上客观原因严重制约了卓越计划的开展和实施。

二、“卓越计划”对青年教师工程素质的要求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开阔工程教育视野。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现了工程教育中专业教育的价值导向。

2.提高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的重要内涵, 只有教师具备创新素质, 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才能的学生。

3.加强工程实践能力、丰富实践经验。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 突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强调和重视理论、技术的掌握与运用, 这就要求工科院校教师必须具备熟练的工程实践能力与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青年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才能将工程教育贯穿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 有利于学生综合工程能力的培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4.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卓越计划参与教师应在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中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 真正做到学因教而有进, 教因学而得益。切实结合企业的工程案例和工程项目等实际工程问题组织“亲临现场”的教与学。

5.加强知识储备, 应对知识体系更新。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新技术、新工艺、新理论日新月异, 知识体系信息化、网络化、国际化。因此, 高校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科的实际情况, 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参观、实习或调研, 通过校企深度合作, 增加工程实践机会;应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相关行业的短期培训或学术研讨会, 了解行业发展的最前沿。

三、卓越计划背景下青年教师工程素质的培养途径

(一) 加强青年教师工程意识的培养

从目前我国高校实际情况来看, 青年教师普遍都具有较高学历, 过于注重理论创新和学术水平加强, 工程实践意识淡薄, 忽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从教过程中没有意识提升自己的工程教育理念, 更不可能自觉地参与到工程实践教育之中。学校应在思想上给他们灌输工程意识, 从而使他们自觉地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融入工程教育理念, 逐步加强青年教师工程意识的培养。

(二) 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 提升工程实践教学能力

高校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 鼓励青年教师将工程实践项目式教学引入课堂, 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 打破原理论教师只懂理论不懂实践的现状。

(三) 创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机制, 实施“走出去, 请进来”的计划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更加注重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历、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 高校要制定政策鼓励在职青年教师定期在实习基地或企业工程单位参加实实在在的培训和学习。另一方面, 在教师脱产学习有难度的情况下, 要通过多渠道大力引进具有丰富工程经历、经验的技术人才来校任教或兼职。推行校企联教模式, 把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水平工程专家和管理人员, 融入工程教学, 以带动和促进在校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1.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 有计划地选送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半年左右的工程实践锻炼。主要从事技术岗位, 了解企业实际生产技术、流程等, 同时以助理的身份在生产等各方面协助企业整改, 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共赢。

2.有计划地选拔卓越计划参与青年教师参加“工程教育培训”, 以及到同一类型卓越项目高校学习、取经。

3.聘请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该学科的最新动态、前沿信息的工程技术报告, 以拓展青年教师知识面。

4.有计划地从与高校合作的企业中引进和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 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毕业设计指导等教学任务。

(四) 搭建、优化校内工程实践平台, 提升青年教师工程素质

“卓越计划”实施以来, 所参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都进行了校内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新建或改扩建。不仅要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 还要在校内工程中心实施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训练。充分利用校内工程实践平台和资源, 通过“传帮带”的教学团队模式, 使青年教师完成了部分工程实践环节的工程素质训练, 能够独立完成校内外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教学工作。通过校内工程实践平台的工程实践训练, 有效提高和强化了青年教师的工程素质教育。

(五) 建立新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教学、科研双促进

青年教师应该实现科研和教学并举, 一方面注重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 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系统深入的教学积累也促进教师科研能力提高。在深入系统且结合学科发展前沿的讲授过程中, 老师们常常会有新的体会和灵感, 有时甚至能凝练出新的科研方向。反过来, 高水平的科研实践也有效加深了教师对课程内涵的理解, 青年教师受益最多。

(六)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激发教师提升工程素质的积极性

1.针对卓越计划参与的青年教师设立助推基金, 鼓励青年教师提高教学科研水平。该助推基金以项目为引导的方式资助青年教师提升工程素质。青年教师发展基金项目主要包括“博、硕士学位提升项目”、“省内高校访问学者项目”、“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青年教师岗前培训项目”等。

2.青年骨干教师分层次提升工程, 根据各高校专业、学科建设和提高办学水平的发展目标要求, 努力营造骨干教师快速成长、充分发挥所长的良好氛围, 培养一支政治素质好、结构合理、水平高、实力强的教学科研学术群体, 带动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和素质的提升, 促进“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

3.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倾向青年教师, 科研设有青年专项优惠政策, 扶持青年教师。学校制定的政策从支持对象方面, 是面向青年教师的, 对申请者的年龄有明确的限制。从支持方向上, 它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的人才培养和奖励计划。从支持强度上, 经费支持力度很大, 极大地鼓励了青年教师积极性。

四、结语

实践证明, 采取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有助于青年教师工程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青年教师工程素质的提高关系应用型本科院校能否顺利实施“卓越计划”, 也是卓越计划参与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任务。它是需要社会、企业、学校和教师协同作战的一个复杂系统工程, 其培养途径和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永华, 刘红, 邓子玉, 杜晓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教师素质要求[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9) :275-276.

[2]雷芳, 陈前斌, 李强.基于“卓越计划”的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 2013 (32) :239-240.

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培养探索 篇3

关键词:中青年教师  培养  探索

0 引言

随着民办高等教育招生的逐步稳定,民办高校的持续发展将体现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其中中青年教师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石。中青年教师的整体水平是衡量民办高校师资力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他们的稳健成长关系到整个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稳定,影响了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1 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培养现状、成因

1.1 政策扶持不足,可获得的培养项目少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四章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尽管《教师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均早已对民办高校教师的法律地位、权利与义务作出和公办学校具备同等地位的原则性规定,但都只是指导性意见,并未体现出强制性,同时也没有相关的实施细则,缺少民办高校教师培养的保障制度。公办高校教师可获得的机会要多于民办学校教师,一是培养项目的级别上:“珠江学者、省创新团队、南粤百杰”等高级别项目申报条件高,符合条件的民办高校教师极少,形成了看的着,吃不着的尴尬局面。二是同等级别的项目公办高校的名额明显大于民办高校,仅以广东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举例,在2014年的推荐名额中明确:“2014年本科院校(不包括部委属院校)每校推荐广东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人选不少于8名,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人选1名;独立学院、高职高专院校每校推荐广东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人选不少于3名。”

民办高校目前处于获得的经费少、能参与的高级别项目少、可参与的项目机会少的境地。

1.2 民办高校培养体系不健全、培养效果不明显

民办高校现仍然处于发展建设的初级阶段,重实效、轻培养,一方面以保障最基本的教学工作完成为前提,同时教师的流失率又比较大,陷入了年年保障最基本的教学工作完成为重中之重的怪圈。不得不说,部分民办高校缺乏长期行之有效的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不重视,甚至忽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现阶段的民办高校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局限在教学基本功、教学技巧及教学能力方面,使中青年教师脱离了实践能力,教师都没有到企业实践过,只在课堂上培养应用型的人才,这样的培养方式很难说符合民办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初衷。

1.3 培养经费不足

目前,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仍以学生学费为运行经费,来源较为单一,不仅维持日常的运行,还要偿还贷款或返回母校、投资方。为提高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比例,民办高校更注重引进高层次人才,使真正用于中青年教师培养的经费捉襟见肘。培养经费的不足使人事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一方面主要开展讲座这类成本低、接受面积广、但效能小的培养方式,另一方面无法提高实施全脱产性质的访学进修的比例。

1.4 中青年教师参与培养的热情不高

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主动要求参与培养的不多,而学校要求强制参加的,一方面不见得适合本人,另一方面又容易引发教师的抵触心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民办高校制定了相关培训进修制度却未能及时的公开,学校中青年教师之间又缺乏相互的沟通反馈平台,导致中青年教师不清楚学校的相关制度,学校的相关职能部门也很少调查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长此以往,培养的效果始终维持在较低的水平,难以提高;二是教师本人的工作任务较重,长期处于上课来、下课走的工作状态,回家后还要备课,没有想到把时间投入到自身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提高方面。

2 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培养举措

2.1 政府政策倾斜,加大经费投入

政府进一步建立健全对民办高校教师的培养制度,通过详尽的法律法规明确民办高校教师接受培养的权利和义务,督促民办高校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真正重视起来,不仅仅体现在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上。

由于民办高校全凭自筹资金办学、政府不补贴其办学经费及工资等财政性补贴,政府应对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当予以重视,对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增加政策性经费投入,并细化和落实有关政策性经费使用情况,以形成行之有效的政府资助制度。政策性经费投入的增加可以不单体现在额外新增的投入上,也可以通过调整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之间的投入比例,以达到加大经费投入的目的。仍以广东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为例,目前实行的公办高校每年推荐8人,民办高校每年推荐3人,如调整为公办高校7人,民办高校每年推荐4人,在总经费投入不变的前提下,公办高校的人数减少、民办高校的人数增多,政府对民办高校投入的经费自然也就增大了。

2.2 构建全面的校企合作研究模式

坚定民办高校自身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试行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的教学实践方式。立足学校本地,加强与学校周边企业的沟通合作,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研究。合作方向大致包括科研攻坚、委托培养、研究实践三方面,以下就与中青年教师培养相关的委托培养和研究实践作简要说明,委托培养是指,学校选派无相关实践经验的教师到企业中参与相关工作,比如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师到软件企业中参与某项目的开发研究,以明确其自身的知识与实践中的差别,使教师在日后的教学中能与学生说明;研究实践是指教师自身有相关的实践经验或充分了解现实的工作流程,但在教师通过专业学习或课题研究后,得出新的理论方向,希望到企业中得以验证,从而改进生产工艺或缩减工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2.3 学校规章制度及培养经费的落实

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度建设,应坚持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思想,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中青年教师培养为核心,强调建设沟通顺畅、反馈及时的管理平台,创建学习型的组织,及时收到信息、尽快处理问题、有效地反馈,从而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如担心培养的教师流失,应通过制度的规范性,在培养前签订培养协议以约定服务期及违约金,以降低培养的中青年教师的流失率,减少损失。

建立健全年度培养经费使用考评体系,以保证培养经费数量充足、专款专用。学校自身定期做好自查自检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壮大做出应有的贡献。

2.4 帮助中青年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其积极性

民办高校应当在中青年教师的入职培训中,增加职业生涯的培训,积极引导中青年教师了解教师这一行业,结合个人情况,从而帮助其设定个人发展目标,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书,明确个人发展的短期和中长期目标。

对因教学工作筋疲力竭、无心它顾的中青年教师,首先要和其沟通,明确其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同时通过限制最高工作量的方式来减少其日常课时量,以保障其受培养的权利,同时帮助其建立接受培养的良好心态。

3 结语

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的底蕴实在太少,优劣势明显,要想突围而出确实需要不短的时间。但无论政策性的倾斜何时到来,民办高校都应当及时全面地考虑如何实现突围,这一困境无法得以解决,民办高校只能维持原地踏步的水平,本校的中青年教师培养无法实现质的突破,民办高校的发展将难以看到未来。

参考文献:

[1]陆月华.提高民办高校教育质量和加强特色办学探究[J].成人教育,2011,05.

[2]郭平,杨越.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07.

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篇4

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高等学校教师是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科研的主要力量,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关键。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是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这是关系到学科未来发展和课程建设具有战略意义的一项跨世纪人才工程,为了提高本科《电磁学与电动力学》课程教学水平,青年教师培养措施与效果具体如下:青年教师是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主要依靠力量,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科发展的关键,课程组历来注重把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要地位,长期坚持青年教师培养“一带一”、“结对子”和导师责任制的做法,每位青年教师都有指定的老教师负责培养,指导教师实行岗位责任制度。具体包括爱岗敬业师德培养、教学水平(包括教改思路、内容掌握、教学技巧)的提高和科研能力的训练。要求青年教师都按照基础课教师“先过教学关、再过科研关”的程序成长进步。课程组还严把青年教师的听课、备课、预讲和上课关,要求青年教师至少听2轮以上老教师的课程,并有听课记录和听课体会,还长期坚持一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和重点章节老教师示范教学的做法,定期组织青年教师预讲和课堂随机教学检查等。同时还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学位,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实现青年教师博士化,建立具有开放、动态、竞争、激励特征的教师管理机制,在竞争中建立一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经过培养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目前,课程组的青年教师宋明歆、林家齐、何丽娟、熊艳玲、贺训军均为在读博士生,王玥为在读硕士生。这些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攻关课题和省部级重点攻关项目、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教学工作和全国同行的教学研讨等,使得课程组的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具有独立承担的科研项目和教学改革工作。在学校青年教师教学观摩大赛中,何丽娟和熊艳玲两位教师获得前五名的好成绩,青年教师宋明歆2004年获得校优秀教学奖并被评为校优秀教师。

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为了回快现代化进程,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能适应教育教学改期的教师队伍,做好新、老教师的交替工作,提高全体青年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我园把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当作一项关系到幼儿园发展的首要战略任务来抓,努力使青年教师能早日进入角色,尽快在教育教学方面步入轨道,成长为我园教育教学骨干的后备力量。

二、培养目标

1、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规范青年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青年教师教书育人水平。

2、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独挡一面的胜任各年年龄班的教育教学工作,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并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的整合。

3、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教科研能力,从慢慢熟悉教育教学工作到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迅速成长为骨干教师,三、培养对象

1、新分配到我校的青年教师。

2、从教三年(含三年)以下的青年教师。

3、培训期满仍不合格的教师。

四、培养措施

1.制订自我专业发展规划:每位青年教师要制订一份具体的 自我专业发展规划书。

2.师徒结对:在第一学年开学初开展“师徒结对喜牵手,提出目标和要求,做好“传、帮、带”工作。“传”即传授教学经验和方法;“帮”即帮助熟悉教材、大纲,熟悉活动设计和备课,掌握教学基本功;“带”即带出好的教学作风和思想作风来。青年教师向老教师学师德、学技能,仔细研究老教师的保育方法,学习老教师的教学技巧,提高保教水平。青年教师要写详案,教案要征求指导教师的意见,切实做好备课、听课、说课、评课四个环节。青年教师的教学成绩与 1 指导教师的考评挂钩,以激励指导教师的责任感。期末做好对师傅、徒弟工作的考核。

3、师德培训

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指南》、《纲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幼儿园教师保教细则》等教育、德育文件,用正确的思想和理念激励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幼、安心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岗位的思想观念。

4.理论学习

(1)每学期研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学习幼教相关月刊,并每月写学习笔记,每学期写4篇的观察记录或教育随笔,写一篇学论文。

(2)每学期开设保、教专题讲座各一次,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保教水平。(3)每月召开两次次教研研讨会,(一次年级组研讨、一次课题组研讨)以便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4)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拓展视野,取长补短,增长见识。“走出去”即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组织青年外出培训学习。“请进来”即不定期请专家来校与青年教师进行座谈交流。

5、汇报课制度

青年教师每学期上一节汇报课,组织好课前磨课、说课,课后评课,写好教后感或反思。由各教研组组织实施,年级组和校行政参加听课、指导,提倡青年教师相互听课。

6、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针对青年教师基本功的不足和弱项,每期期组织一次基本功过关活动,如:琴法、舞蹈、讲故事、诗朗诵、简笔画、赛课等,以提高青年教师的基本功。每学期组织一次青年教师基本功评比,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竞赛活动,对获得荣誉的教师,学校给予奖励。

7、教科研培训

提倡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引导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展开教育教学的研究,学期结束围绕这一方面撰写论文和教学心得。

6.参与管理:鼓励青年教师第三年担任班主任工作,未任班主任者,要虚心 向班主任学习。

8、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袋

学校对每位青年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记载青年教师的成长足迹。总之,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我校在今后一段时间重要而艰巨的任务,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要立足校本培训,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长宁县幼儿园

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是教育的未来。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使青年教师做到“一年基本规范,两年站稳讲台,二年五年在本学科崭露头角”。促使青年教师向更精、更高的目标奋进。

二、培养目标:

通过几年的培养与锻炼,使一批青年教师能突颖而出,成为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在镇级、区级乃至市级讲坛上有一定的知名度。

三、具体措施:

1、理论学习

(1)每年订阅两种以上相关学科的教育类理论刊物。

(2)提高学历层次。近三年达到大专学历。

(3)广泛阅读各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勤做文摘卡片或读书笔记。要求每个月做10张以上。

(4)开展主题化教学沙龙活动。

2、课堂教学

(1)组织各类教学技能比武。内容有写案例、说课、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三笔字、评课、解题竞赛、课件制作等

(2)研究新课标与各册教材内容,准确理解教材编排体系和编排意图,把握各册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明确各个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定期开展研讨课活动。

(4)搞一次课堂教学调查:上课、教学质量、批改、辅导、学生以及家长满意率反馈等。

(5)组织外出观摩学习。

(6)每月上交钢笔书法作品。

(7)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竞赛活动。

3、教育科研

(1)每年撰写不少于5篇教学随笔、案例或教学札记。

(2)每年要有课题在校级以上立项,并正常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3)参加教育科研指导、培训和考核,并获得教育科研合格证。

(4)写一篇好文章。每年撰写一篇教学专题论文,在区级以上获奖或发表。

4、课外辅导

能够带好一个课外兴趣小组。利用课外业余时间,发挥自己的个人专长,指导带领学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区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争取获奖。

四、考核:

每年对青年教师的教育业务能力进行相关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晋级评职挂钩。

五、教育寄语

1、每位教师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必须要有一个目标追求,才无愧于这一事业。记住:勤奋好学+巧做=成功。

2、一名好教师应该是:课上得好,文章写得好,学科质量高(指导竞赛好)。

3、好教师与差教师的区别:

(1)好教师注重学生明白的话讲学生不明白的,差教师只会讲学生早已明白的话。

(2)好教师能把死教材教活,差教师只会把活教材教死。

(3)好教师能用50种方法教1个学生,差教师只会用一种方法教50个学生。

(4)好教师能够把100个学生教得各具特色,差教师只会把100个不同个性的学生教得如同1个人。

4、青年教师要养成自我研究的习惯和能力,坚持做到“六个会”:即教学理论会运用,教学专题会研究,教学经验会总结,教学模式会提炼,教学观摩会评价,教学风格会创造。

谈青年化学教师的培养 篇7

一、重视一般教学能力的培养

针对新教师一般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我的具体做法是:(一)先让新教师听两节课,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和教学常规。在示范课上,要求新教师听课中注意示范课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等方面的方法及如何组织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具的应用、板书的设计、和谐的表达、仪表仪态、语言的使用等都要注意。听课后让新教师评教,总结每次课的基本教学程序、环节及具体应用形式。然后新教师备课,组织课下试讲,试讲后暂不登台给学生讲,而是让他们先听我讲完同节内容后进行比较,从比较中找出备课、处理教材及讲授过程中的不足。(二)认真指导新教师备好第一节课,经过反复试讲,充分准备后,再登台亮相。安排试讲是保证青年教师适应教学的一个重要措施。通过试讲可以直观地发现诸多问题,所有听课人员在试讲之后进行认真评析,明确指出讲课中的优点和缺点,并帮助其改正不足之处。若一次试讲不理想,就安排重新试讲,直至满意为止。(三)从第二节课开始,仍坚持先试讲后登讲台的做法。我当“学生”,巧妙回答“老师”的提问,或课后主动提出“问题”,让新教师试讲每一节课,直到放心为止。

以上三个环节,尽管麻烦一些,但可使新教师进入角色快,课堂出现问题少;学生适应快,教学效果好。为他们成为合格教师或优秀教师铺好了路,架好了桥。

二、培养演示实验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演示实验可以把学生在生产、生活中看到的和听到的现象再现出来,造成一种研究化学的气氛、环境,使学生置身于化学情境之中,获得感性认识,产生良好的情绪和学习动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新教师初登讲台,有一些实验做不了,做不好,做不准,安排实验也不能很好发挥它的功效。我要求新教师认真准备实验,再熟的实验也要课前亲自做一次,在课堂上决不容许实验失败。预做时要求他们边讲边示范,注意问题的设置,注意该什么时候提醒学生观察什么实验现象。并在指导时注意传授一些实验技巧等。

三、克服易忽略的“小节问题”

要做一个好教师,除了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技能技巧外,还须注意“小节问题”。一些容易忽视的小节往往影响教学效果。一些小毛病一但形成了,就不好改正,而且会使一个好教师的形象大打折扣。

为了克服“小节问题”,我从“老师好”与“同学们好”开始,亲自示范,指导新教师做到表情、衣着、体态、举止四到位,不放过容易忽略的小节问题。如“上一节我们讲到哪里了”,让同学们产生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的不好印象;掌握好时间,不拖堂,就连看手表都给他们明确要求;不允许出现口头禅“那么”“这个”“啊”等;不允许用手代替黑板擦去擦抹;批评学生不允许用尖酸刻薄的语言;不允许直挺挺站在讲台上,毫无表情地背书,要求用微笑的表情和恰当的手势、眼神、姿态进行教学。例如新教师都知道板书的重要性,板书的设计精致到位,欠缺的是板书时的姿态问题。有的同志初登讲台,只注意了板书的书写位置,忽略了书写时的身体姿态,用大半个身体把写出的内容遮得严严实实的,并边讲边写。我提倡板书时,注意身体的位置,让绝大部分学生看着教师写出的每一个字,以便及时理解或记录。

科组如何培养青年教师 篇8

一、建立以“教学内容”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知识”

青年教师大多都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有较丰富的课程与教学理论,但缺乏的是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学科教学的实践知识。或者说,如何将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转化为教学知识与能力,既是教师本人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科组长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指导青年教师思考“教学内容”。作为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面对一篇教材文本,头脑里反复出现的问题就是“这篇文章到底怎么讲”,而对另一个问题,即“这篇文章到底讲什么”比较忽视。于是,指导青年教师从“怎么教”转变为“教什么”,便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怎么教”是一个教学方式的问题,而“教什么”则是一个知识论的问题,一个思维问题,同时也是最为根本的问题。“怎么教”和“教什么”也带来了另一组概念,即“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教教材”,说白了就是“讲课文”,讲课文的字词、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写作方式、艺术手法等,每篇课文都按照一定的“程式”展开。这也是青年教师最容易走的一条教学道路。而“用教材教”则是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教给学生一种普遍的知识与普遍的方法,这也是青年教师最需要下功夫之处。也就是说,每一节课,都要去思考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什么,准备教给学生什么样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何种语文能力。

(二)指导青年教师进行“文本解读”。语文青年教师,大多是高校中文系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他们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理论修养,但工作伊始,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拿到一篇课文之后,不经过自己的解读,便去查教学参考书,或借助于网络和其他名家的评论,先入为主,将他人的解读成果原封不动地照搬给学生。久而久之,青年教师的创造性与教学活力便会受到抑制。因此,青年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首先应该是“自我解读”,经过自己的思维与知识的转化,形成有效的教学内容。解读文本,要掌握一整套文本解读的理论与方法,于是笔者着力推荐学生去读孙绍振教授的著作,例如《名作细读:微观个案分析研究》《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文学文本解释学》《演说经典之美》等,这些也将成为青年教师的必读书目。

(三)指导青年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当今的中学教育体制内,语文一般不会受到学生的重视,如果语文课堂沉闷乏味,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骤减。如果语文课堂不是固定的背景介绍、段落分析就是思想情感、写作手法的点评,学生焉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设计”便显得特别重要。同样是一篇文章,不同的教学设计能够讲授出不同的效果。小说文本,除了以“三要素”为核心的设计,有没有其他精彩的内容与教学设计;诗歌文本,除了形象、情感和手法,有没有更能培养学生赏析诗歌能力的教学设计等等。在这一方面,余映潮老师的《这样教语文——余映潮创新教学设计40篇》和黄厚江老师的《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就是典范著作,也是语文青年教师的必读书目。

二、构建以“师徒结对”为核心的“成长共同体”

按照惯例,分配到科组的青年语文教师,会安排一位指导教师,俗称“师父”。“师父”负有指导青年教师学科教学与专业发展的责任。据观察,一般科组的师徒结对流于形式,年轻人基本上是自我探索,老教师也没有用心指点,只是象征性地听几节课,提几条不痛不痒的意见而已。而其中的原因在于缺少具体的指导方略。只有构建以“师徒结对”为核心的“成长共同体”,才能形成较为有效的培养青年教师的方法。

(一)师徒磨“课”。相信这是很多学校的传统项目,而我们科组的师徒听课与评课,不是流于表面,而是要扎扎实实落实到每一节课。新教师要去听指导教师的课,课后要有具体的收获感悟;指导教师也要定期去听新教师的课,课后要有具体的方法指导。除此以外,就是师徒一起磨课。特别是每学期的公开课以及其他接待课、比赛课,更是需要师徒一起反复斟酌教学内容,反复推敲每一个教学环节,反复研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于是,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师徒经常形影不离,有时并肩研讨,有时促膝长谈,新教师拿着笔和听课本,而老教师则倾囊相授……

(二)师徒磨“题”。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方面,同时也体现在出题和出试卷上。语文学科组每个学期都会编制一些平时的练习题,重要的课文还会命制单独的课内检测题,每学期还会命制两次正规的段考题等。这些题目的命制,恰恰是青年教师成长的绝佳机会。题目如果由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制,青年教师就得不到培养和锻炼,但是青年教师在经验与方法方面较为匮乏,需要老教师的指导。于是,笔者想出了一个“师徒磨题”的方法:题目先由新教师编制,最初可以选题,继而可以原创,然后再由老教师审核,从命题思路、知识与能力考点、设问方法、答案要点甚至题目的审美形式等方面,全面指导。年轻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半年之后基本上可以单独命题。

(三)师徒磨“心”。师徒相处,不仅是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的切磋磨合,同时也是感情的磨合。对于刚走上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岗位的新教师而言,工作刚起步,内心难免会充满焦虑,这种焦虑得不到及时缓解的话,会影响青年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期待,从而过早地进入“职业倦怠期”。而师徒相处的过程中,新教师的焦虑与不适可以得到适度的缓解,从而更好地从事自己的教育工作。而且,青年教师大多刚走出象牙塔,对社会、对单位、对人际关系都缺乏一定的了解。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社会化活动,在老教师的指导下,青年教师也可以迅速转变身份,从一个学生转变成“社会人”,这样就可以调整自己的价值观与心态,从而迅速融入一个团队。这种师徒之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濡染是无形的,或许也是更为主要的。

三、形成以“阅读写作”为核心的“教研习惯”

新教师要想迅速成长,必须通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一)专业阅读。新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要在保持自己的“兴趣阅读”的同时,进行“专业阅读”。所谓的“专业阅读”,指的是大量阅读与学科教学、教学管理、教育学等相关的著作。例如在语文教学方面,笔者就推荐青年教师阅读王荣生教授的系列著作、孙绍振教授的文本解读系列著作、李海林教授的《言语教学论》、王尚文教授的《语感论》等理论著作,还指导青年教师阅读中学语文一线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类的著作,例如《黄厚江讲语文》《李海林讲语文》《褚树荣讲语文》等著作。阅读这些理论著作,青年教师可以逐步形成自己的“语文观”,通过对名家课例的品析,可以间接地积累大量的教学技巧与经验,并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

(二)教学反思。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话说得虽然有点绝对,但却给青年教师的成长指出了明确的方向。青年教师往往会注重备课和课堂教学,注重作业布置与批改,但往往忽视对课堂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反思。于是,笔者指导青年教师在授完一篇课文之后,用文字记录该节课的教学过程,有意识地反思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的问题,反思教学流程与教学板块的逻辑性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在往后的教学中更加熟练。除了教学反思,笔者还鼓励青年教师多写一些教育随笔,特别是担任班主任的语文教师,更要养成写教育日志的习惯,每天积累一点,集腋成裘,久而久之,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三)论文写作。如果说教学反思是自由写作的话,那么论文写作就是专业写作了。青年教师工作任务繁重,但不在年轻时打好基础,未来的专业成长道路会走得比较曲折。因此,笔者会利用一切写作的机会,指导并且督促青年教师进行论文写作。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大都具备论文写作的基本素养,只是缺少教学论文写作的经验与方法。这时候,他们迫切地需要老教师指点,例如如何选题、如何搜集材料、如何进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如何布局文章,等等。如果青年教师所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能够发表,对他们的成长无疑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

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高校) 篇9

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培养教师:韩 英

被培养教师:尹小荣,刘 静

执行时间:2010年-2011年

结合语言文化学院关于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方案,现制定关于针对尹小荣,刘静两位青年教师的培养方案,本方案有效期限为一年。

一、政治思想

1. 拥护党的教育事业,敬岗爱业,勤奋努力,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2.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志,虚心好学,不断提升自己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

二、教学能力

1.2. 勇于承担各种教学任务,不推委,不挑拣。认真准备每堂课,认真书写教案,做到没有教案不进课堂,没有签字不进课堂,教学文件齐全。每两周与指导教师磋商教学内容和教案内容安排。

3. 积极参加各类教学观摩课、研讨课、汇报课和竞赛课等活动,与指导教师协商意见,共同提高教学能力。

4. 根据学院要求,每月听知道教师的课,听课时数不少于8节,认真做好听课记录,课下与指导教师认真交流,互相提高。

三、科研能力

1.2. 论文:每年撰写科研论文两篇。课题:每年申报科研课题一项(只要积极写意向书即可)。指导教师参与审核。

3. 教材:每年努力参编或编写相关教材或辅导材料。教材或辅导材料必须与指导教师相互商讨,定夺。

4. 其他:积极完成学院和学校相关网络或宣传材料,内容必须与指导教师商议后方可上交。

四、学历层次

努力在两年内考取博士研究生学位。

公共英语教研室

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改纲要为指导,以提高青年教师素质、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专业型教师为目的,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强化培训、检查和指导,使他们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高专业知识技能,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成为新一轮课改的主力军。

二、培养对象: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三、培养目标:师德修养高,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具备一定教育科研能力,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改革、课程结构改革的学习型、开拓型教师。

四、培养内容

学习意识、师德修养、文化素养、教育教学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教育科研的能力。

五、培养策略及具体安排:

1、注重师德建设,倡导诚信教育。

师德师风建设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坚持学习,认真贯彻《公民基本道德纲要》和《师德规范》,立足学校实际,努力成为“对教育忠诚,对工作热忱,对家长真诚,诚心诚意服务每位学生。扎扎实实工作,实实在在育人,真真实实提高,打造学校优良教育形象”的排头兵,成为对家长、对社会实现“诚信教育,文明育人”承诺的带头人。比工作,比奉献,求发展,尽早成长,成为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

2、突出阶段性培养重点,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青年教师从中师、专(本)科毕业到发展成为一名骨干或优秀教师,大体经过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个重点:

(1)入门期(教龄0—3年)是基础性培养阶段。培养工作从“应知应会”着手,使青年教师掌握教育教学的常规要求和教学技能。

(2)成才期(教龄4—5年)是成就性培养阶段。重点培养青年教师在成熟的基础上向获得成就方向发展,在这个阶段可以培养更多的教学能手或教坛新秀。

(3)发展期(教龄6—8年)是发展性培养阶段。按照每个青年教师个性发展的趋势,进行分类培养。具体分成四种类型:一是培养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扎实的教育理论和独特的教学风格的学术型教师,使这部分青年教师向学科带头人、名师方向发展;二是培养有正确的办学思想、科学的管理方法、渊博知识的学者型管理人才;三是培养有超前的教育理念、全面的教育理论、很强的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四是培养根据各学科特点进行高层次自我发展的其他优秀教师群体成员。

上一篇:飘扬的红领巾串词下一篇:迎新年国旗下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