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培训的工作总结

2024-10-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教师培训的工作总结(精选11篇)

学校教师培训的工作总结 篇1

一、培训内容

1、8月x日上午 看光碟《把自己激励成超人》(陈安之),随后李校长部署xx年下半年工作要点并对上半年工作做了总结,

2、8月x日下午 学生处针对“怎样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培训,尤其是对怎样开展素质教育,做了详细的部署和规划

3、8月x日上午 教务处聘请了校外专家围绕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如何提高教师职教水平展示了他们独到的见解,随后与在座的教师展开心与心的交流。

4、8月x日下午 考试

5、8月x日上午 招就办针对“怎样做好新生接待工作”做了详细的部署。

6、8月15—17日新教师军训

二、培训形式

本次培训形式较为灵活,如:专家讲座、看光碟、分组讨论、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三、培训效果

本次培训工作得到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大力支持和一致好评,使大家受益非浅!

通过看陈安之的光碟,反应较好!许多老师建议多组织类似的培训。此次培训满意度为98.4%。 全体教师均能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并能积极主动为创新校园文化进言献策。

四、考试成绩评价

1、 本次由教务处,学生处和人力资源部共同出题,同时由张超老师、文利老师二位老师担任本次阅卷工作,本次阅卷采取密封,流水作业后交赵川林老师核查,杨俊老师统分。

2、 考试结果:参加培训81人,参加考试64人,其中优秀(85-100分)47人 占考试人数的73.4% 不合格(80分以下)1人占考试人数的1.6%

3、 学习标兵: 邱仁凤 唐沁妍 伍磊 于敬香 在8月浮动奖考评中将加3分

4、 考试成绩见附件

五、培训中存在的不足及有待改进的方面

1、 有部分老师在培训中注意力不太集中,个别有中途溜号现象;

2、 因新生接待工作原因,缺考人数较多;

学校教师培训的工作总结 篇2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师,培训

笔者结合所在地区中职学校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谈几点思考, 以期达到促进中职学校师资培训工作, 努力实现中职教育提质增效的目的。

一、薄弱中职学校师资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薄弱中职学校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师资力量薄弱, 个别专业因教师紧缺致使无法开设下去, 这样的薄弱学校, 在三至五年内要实现师资力量明显提升, 最佳途径只有一条, 那就是抢抓机遇、抢抓时间, 不遗余力地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积极开展师资培训, 努力增强师资力量。

二、目前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市级培训成效较差

2006年以来, 国家实施了中职学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项目, 积极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 有力促进了西部农村薄弱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但从培训的组织实施情况看, 培训时间短, 部分培训流于形式, 培训效果较差。特别是部分学校培训结束后, 只停留在作培训汇报上, 经培训的教师未能将培训所得有效应用于教育教学, 专业成长缓慢, 在教学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明显。

2. 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每次教育主管部门下达培训名额后, 学校都要进行认真分析、筛选、提名, 既要考虑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 又要保证教学秩序, 确定人选后还有因种种原因不愿去的, 或者上报的人选与培训专业有差距, 使培训落空, 浪费了培训名额。

三、抓好薄弱中职学校教师培训工作的几项措施

1. 提高认识, 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教师要在学校留得住、站得稳、受欢迎, 就要具备高尚的师德、精湛的技能, 就要不断地学习、提高, 要抓住每一次培训学习的机会。每一名教师都要确定专业发展方向, 要有争做学科带头人、争做名师、争做学者型教师的想法、勇气和行动。学校要采取措施, 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2. 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提高管理机制

以甘肃省庆阳市为例, 近年来, 中职学校加强了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管理, 但还停留在初级层面, 部分中职学校开展的教师结对帮扶活动还不够扎实。需要探索建立教师培训提高、专业成长动态管理机制, 对重点专业或不同专业、 不同学科确定重点培养对象, 明确阶段性培养目标, 例如要求培养对象一年内胜任教学工作、两年内成长为教学能手、 三年内成长为学科带头人等。对于外出培训应坚持自愿性原则, 培训专业、培训名额确定后, 可以及时公布信息, 教师自愿报名, 然后遴选确定培训对象, 并建立教师培训信息库, 逐步满足教师的培训需求。对省级以上时间较长的培训项目, 要特别重视, 及时衔接, 也可每年提前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培训需求, 以便使分配的名额专业对口。

教育部等六部委编制的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 2014—2020年) 》 指出: “要完善教师培训制度, 建立职业院校教师轮训制度, 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 建立一批职业教育教师实践企业基地, 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 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 专业教师每年专业实践的时间累计不少于两个月, 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加入行业协会组织。” 《规划》对职业院校教师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 编制部门在核定中职学校教师编制时应考虑教师培训因素, 适当增加编制数, 以保证学校教学需要, 保证教师参加轮训和专业实践。

3. 增强教师在岗培训学习的自觉性

要引导教师转变观念, 不能认为培训就是外出培训、离职培训。其实, 外出培训只是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一项措施或一条很窄的途径, 在岗学习才是教师培训提高的根本。中职学校许多教师通过长期坚持岗位学习取得了显著成绩, 有的成长为学科骨干, 有的由文化基础课教师转型为专业教师, 笔者也是岗位培训的受益者, 只要我们坚持学习, 人人都可以成长为学科骨干教师。

学校教师管理工作的几点体会 篇3

一、分析了解,分类定管

1. 知人善任,集众所长,开创特色。俗语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师在素质上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各自的能力大小。我们根据每个教师的差异,把他安置在适当的岗位上,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如科研型的教师,安排他们充当科组长,以带动科组的研究气氛及提高科研质量;具有组织型和学生取向型的教师安排他担任少先队辅导员工作;而教书匠型以及具有相当演示能力的教师,则作为学校教学形象代表,展示学校教学水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克服责备求全,也应善于将每个教师的优点、长处汇总起来,这样才能形成一所学校的力量优势。如,每年都举行一次“英语口语比赛”,学校不能只是把任务交给英语老师。应该充分分析教师的所长,安排善场景设计的教师布置场景,善舞蹈的老师进行舞台动作指导,善服装设计的老师进行舞台服装制作,善编剧的老师编写剧本,而英语老师则重点放在把剧本翻译成英文及对学生进行口语指导。这样,能将具有不同能力的教师按照互补原则组合成一个短期的教师群体,使工作更顺利地开展,并达到更佳的效果。在组建级、科组的过程中,我们注意把不同类型的教师进行合理组合,注意能力、经验、年龄、个性、品德等的互补。要把学校办出特色来,就需要把每个教师的长处集中起来,使之得到充分发挥。

2. 确定目标,把握整体,分类细化。明确、具体、切合实际的工作目标,有利于激发教师动机和内驱力。在工作中要始终遵循“整体管理、过程管理、层次管理”等原则,在整体目标确定的前提下,再进一步细化学校内部各科层组织及教师个体的职责,力求达到学校管理的系统化。目标管理是一种激励机制,要求各科室、各年级、各教研组、备课组及教师个人学年初都提出具体明确的奋斗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激励下,各科室成员为实现这个目标而精诚团结,形成合力,积极奋斗,既保持个性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

3. 因事择人,精简架构,扬长促短。学校的教育教学岗位是根据规定设置的,有一定的数量限定。管理者在注重发挥教师潜能时,也不能过分盲目增加岗位数量,必须因事择人,物色最合适的人选承担教育教学各项工作。这样有利于加强在岗教师的责任感,增强教师们的竞争意识,也有利于组成教师队伍的最佳结构,提高管理效能。如果一味地照顾某人的情绪,因人设事,就会造成人员臃肿,队伍庞大,人浮于事,互相扯皮的现象。

二、沟通关怀,以诚助管

1. 尊重与信任。尊重、信任可以给人以巨大精神鼓励,激发责任感,增强向心力,这比奖金更贵重。因此,作为校长,在业务上要尊重教师的创造精神;在用人上要以事业为本,信任为重,让他们在职权范围内独立地处理问题,充分发挥其才干;在日常生活中,校长要善于表达感情,不要整天板着面孔,更不要在公众面前斥责下属——即使有过错,也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他们谈心,指出错误,并给他们创造改正错误的机会和条件。有些问题作为领导要主动承担责任,使有错误的人得到温暖的同时,也乐意接受教训。如果批评不当,言语过重过激,就会使人感到失掉威信,丧失信心,并易造成与领导的对立情绪。

2. 关怀与体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关怀体贴是人们普通的心理需求。校长关心教师要情真意切,一切从爱出发,给每人以均等的机会,一视同仁,对于与自己的思想有隔膜的、有错误的同志更应该关心。人人都有感情,人人都需要感情。“人情味”管理,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急,帮师生所需,要时时刻刻惦记着他们,事事处处尊重他们,见面给以真诚的问候,生日献上一盒贺喜的蛋糕,节日送上深情的祝福,困难时伸出温暖的双手,为他们多办实事,多办好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情感的投入,融入人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体现在日常生活、工作那千千万万、大大小小的事情之中。投入一分情,所得的回报是无穷的。

3. 理解与宽容。作为领导者,可以根据需要,召开不同类型的会议和个别谈话,向群众讲明学校工作情况和实际困难,倾听群众意见,就群众所关心的问题给予认真解答。有的教师教学认真负责,能力强,成绩好,但毛病也不少,有的甚至牢骚满腹。作为校长,要着重看他们的长处,注重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肯定。中国是礼仪之邦,从春秋时代人们就崇尚“礼”,礼至极至,化而为情。校长应在工作中以诚待人,以情感人,多做感人心的事,多说感人心的话,多在人成功时给予鼓励,多在人失意时给予安慰。

三、创设平台,以励促管

创设多元化的舞台。学校要让这个舞台适合各种“演员”,并把他们的“节目”安排在“节目表”上。如果这个舞台只容课堂教学实施表演,那么课堂教学设计者如何立足?如果只注重音乐教师的唱功,那么舞蹈能力强的音乐教师又该去向何从?所以,学校这个小舞台必须是多元化的,为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提供最有效的帮助和支持,才不至于学校只能成为一个模压工厂。演员只有站在舞台上表演,才能找到自身的价值,当他表演成功了,成就感就应运而生了。人总渴望被尊重,并能发挥自身的价值,善于创设舞台的管理者能不让人归属于他吗?这也符合马斯洛需要层次论里的高层次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确定多维度的评价。由于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所以很难用统一的模式来衡量、评价。 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可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做法。一方面制定量化管理标准,如及格率、优等率、平均分、高低分数差、达标率等;另一方面进行综合性评语式评价,如教师全面教育效果、教育思想、教育艺术及教学作风等。对教师的评价还可采取能够促进教师发展的教师自评为主、他评为辅的多元评价方法。教师自评也是采用个人档案袋评价方式,档案袋由教师自主管理,选择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最满意的资料装档,每学期末交给学校作为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参考。他评主要包括教师间的互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学校领导对教师的评价。在评价体系建立上,学校不应使用同一模式的评价标准。根据不同科级组,不同工作领域制定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化的、符合实际的评价体系。

学校交流教师的教学工作总结 篇4

一、强化教学常规管理,逐步规范教学工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首先,利用暑假组织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部分骨干教师,根据已有“导学案”资源,结合教材、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校教学资源、学生知识、能力实际和“行知中学导学案编写要求”,编写、审定了行知中学导学案系列电子稿,为新学期努力践行自主、合作的教学思想,践行“导学案”引领的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其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行知中学教学文化————践行陶行知“知行合一”教学思想,深刻领悟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理念以及新教材、新课标的要求,把教学工作重心放在终身学习、规范备课、有效上课、课堂教学指导和想方设法提升教学质量上。

1、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开学初,学校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制定好本学期教学计划,要求教学计划要制定的合理、科学、可操作性强。教导处及时收缴,整理归档。

2、规范备课。根据教研室要求,结合校情、学情,教导处制定出规范备课(导学案二次备课)的相关要求,每月组织对教师的备课笔记(导学案)、作业、听评课等进行检查,就学习目标的叙写、重难点的确定、教学环节是否齐全,、教学方法的优化、重难点突破的设计、师生双边活动设计及评价、当堂和课后作业设计是否针对学习目标、教学资源利用是否充分、教学反思等进行全面地检查。并及时将检查情况进行反馈,提出整改意见。

3、认真上课。根据行知中学“知行合一”教学思想,创新教学过程,积极践行自主、合作的教学思想,践行“导学案”引领的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学堂。举办了行知中学小班化“常态课堂展示月”等活动,采用校内教研活动研究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兄弟学校交流研究课、行政调研课、推门巡视课等方法,加强对课堂教学指导和监控。促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逐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4、精心设计、布置针对学习目标的课堂和课后作业,结合常规检查,对作业分层设计、批改、订正情况进行监督。

5、加强常规管理,落实各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常规检查、考核、行政调研听课等,经常定时、不定时对教师到校、在岗、值日、晨读、午间、课程执行等进行督查并做好记载,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及时督促整改。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强化师德建设。我校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有关规定,增强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通过师德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开展,使我校教师逐步形成爱岗敬业、勤学乐教、无私奉献的师德风范。为了教育、为了学生,许多教师在教育的岗位上呕心沥血,辛勤耕耘,涌现出一大批责任心强,思想素质高的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

2、强化理论修养。新的课程改革已进入纵深发展,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也有了新的突破。通过专题讲座和理论学习,学校教师能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思想,树立全新的教师观、学生观、师生观及发展观,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显著提高。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研究教学问题和撰写教学论文的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3、强化业务研修。为加快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我校拟定了合理的教师培训计划,继续开办行知中学青年教师培训班(博约青年教师联盟),在教师心中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及教学能力,学校积极为教师创设学习的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搭桥铺路。本学期组织学习、研讨的主要活动有:

①“导学案”课堂教学展示课、示范课、研讨课;

②骨干教师培训班;

③教师读书心得交流暨表彰活动;

④教师课题立项、结题指导;

⑤浦口教研室送教活动(“导学案”引领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及从“同课异构”谈课堂教学研究的专题活动;

⑥市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场会;

⑦设计行知中学小班化课堂教学观察表,全程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跟踪、督查;

⑧学校领导分工负责一个学科,定时、定点参加学科组教研活动,研究“导学案”,集体进行二次备课;

⑨行知中学小班化“常态课堂听评课”系列活动;

⑩南京市小班化实验学校系列学习、培训活动;

三、重视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创新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根据行知中学“知行合一”教学思想,创新教学过程,积极践行“自主式”(个体先学—————小组讨论—————集体探究)、“合作式”(自信尝试—————自力探究—————自觉达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凸显“以学定教,知行合一”;“关注每一个、关怀每一个、幸福每一个”;“行动第一”的教学理念,坚决贯彻学校要求的课堂教学导学案、观察表、分层作业等,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学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校园文体活动是培养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具备时代精神的校园文化、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我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狠抓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创建工作。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进一步加强班集体文化建设评比系列活动;教师、学生读书活动;学生演讲比赛;读书、科技、普法、书画大赛;音乐、美术、书法、橄榄球等学生社团活动;中考学科基础知识竞赛等等,充分体现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和健身的特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个性及能力得到充分的张扬和锻炼,成效显著。师生在和谐、健康、快乐的环境中奋发工作学习,争创优良的教风、班风、学风。

四、健全多元评价机制,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1、课堂教学评价(小班化课堂教学观察表)。围绕学校提出的评价导向(兴趣、习惯、协调、人际、自省),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情况进行多元评价,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2、进一步完善“行知中学教职工绩效考核方案”、“质量目标提升奖励方案”等。

五、其他方面

做好各项日常工作,按计划组织召开有关会议,布置工作,做好上传下达,组织协调各部门落实日常校务工作,组织开展竞赛活动,组织参加各级各类调研考试,及时对月考、期中、期末进行分析、总结、表彰,及时布置、收集、上缴各类资料,组织、分解、落实迎检各项工作,完善有关考核、评价制度等。

六、问题和不足

XX年学校教师培训的工作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上级关于师训工作的文件、政策精神为指导,以建设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良、教学技能全面、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以“评好课”为师训工作的重点,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努力开创我校教师培训工作新格局,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创新型、学习型、研究型、高素质的新型教师队伍。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师德建设,加强行风建设,培养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2、努力打造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星、教学能手等优秀教师群体。

3、建设教师、家长、学生一体化的“新课标学堂”,深入进行课改实验的研究。

三、工作要点

1、理清工作思路,避免工作盲目性。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国家、省、市、县教师继续教育的有关文件并深刻领会精神,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

2、以实施新课程教材为契机,深入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把“主动学习、探究学习”作为课堂教学模式的突破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教学民主,鼓励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建立“尊重、关爱、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倡导教学创新,挖掘、推广创新教育的典型。

3、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的模范,努力提高学历水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知识。指导教师处理好“学历、能力、努力”之间的关系,将研究型、终身学习、自主发展的师资素质作为努力方向。

4、继续实施教师“自主培训”计划,加强培训的自主性和层次性,营造适合教师成长的学习氛围,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心理辅导能力。

5、全面了解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对新入编的教师加强跟踪听课、评课和交流,不断提高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四、工作措施

1、加强校本培训的管理。

把师资培训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地位,以此项工作为突破口,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培训水平。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新课程师资培训为重点,把“评好课”作为本学期校本培训的核心工作来抓。组织全体教师完成好培训任务,完成《校本培训记录册》的相关内容。

3、内部挖潜,择本校之能人,训本校之教师。各校要积极开展“师徒结对”活动,明确师徒双方职责。启用校内外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骨干教师作为校本培训的师资力量,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让他们承担校本培训任务,既可开展讲座传授评课经验,也可通过示范课展示评课技能,切实让全体教师从中受益。

4、为教师学习培训提供有力保障,让教师能根据自身的需要参加个性化培训。

5、抓好“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培训。中心初中将选派骨干教师或教坛新星外出学习、培训考察,回校归来撰写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培训可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上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6、围绕新课程改革,积极开展“六个一”业务大练兵活动。利用校本培训,交流自己在新课改教学实践中成功的做法或有益的尝试,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制定教师读书计划及推荐书目,写好一篇教学反思笔记或课改精神学习心得;开展专题研讨及读书活动。安排新课改专题报告、教育(学)论坛等活动。

7、根据上级规定的培训内容同时结合本校教师实际选择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继续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新课程培训、学科科研培训等。

8、不断总结师训工作经验,对培训中积累的材料认真整理、分类,形成规范的师训工作档案。各校要按要求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五、具体工作安排

9月份

1、组织第三轮继续教育第三专题继续教育培训报名,为暑假集中培训做好准备。

2、做好第三轮继续教育第二专题培训颁证准备工作,为每一位合格的教师颁发证书,并对第二专题培训进行全面的研讨和总结。

3、做好第三轮继续教育第三专题教材、记录册的发放工作。

4、组织动员教师及社会人员报名参加普通话培训与测试。

4、安排好暑假教师培训工作。

11-12月份

进一步落实第三轮继续教育第三专题的培训工作,检查各校校本培训情况。

学校教师考核评价工作简谈 篇6

一、科学建构,民主完善

在我们看来,教师考核评价方案不仅事关教师切身利益,也事关学校整体工作,不仅决定教师的发展,也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因此,确保它的科学性是第一位的。同时也必须明确,考核评价是面向“人”的,必须具有“人性”,亦即能够走进教师的内心世界,能够触动教师的内心世界,唤醒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职业激情和职业动力——让其感受自我的价值,让其感动自我的美丽,助其反思自我的缺失,助其明确自我的走向。也就是说,教师考核评价方案一定要科学合理、可操作,同时要贴近教师实际,结合校情和发展不断完善。

1. 贴近实际,科学建构

实践告诉我们,评价具有规范、导向与激励功能,教师考核方案的建构对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教师发展非常关键。我校在教师考核评价指标设置、权重分配上,充分考虑到现实工作,做到统筹合理、协调对接。

我校教师考核评价方案分为6个一级指标:职业道德、工作量、工作表现、专业发展、育人效果和合格率。职业道德包括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团结协作等四个二级指标,权重为0.1。工作量包括课时工作量、管理工作量、出勤率三个二级指标,权重为0.2。工作表现包括德育工作、教学工作两个二级指标,权重为0.2。其中德育工作主要考查教师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履行全员育人职责、帮助学习或发展困难学生等情况;教学工作主要考查教师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和批改等情况。专业发展包括继续教育、发展成果、课程开发三个二级指标,权重为0.1。其中,继续教育包括参加校、镇、市组织的教师专业研修活动情况;发展成果包括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撰写的案例、随笔、经验、论文,以及公开教学、课堂评优、课件制作等情况;课程开发指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情况。育人效果包括习惯养成、身心健康两个二级指标,权重为0.1。其中,习惯养成包括学生在学习、行为等方面的习惯养成情况;身心健康包括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近视眼发病率、体育达标率等情况;合格率是指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成绩合格率,权重为0.2。

在方案建构过程中,尤其是具体的第三级指标(细则)制定时,我们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就是充分考虑教师工作特点,符合我们自己的校情,使其最大限度地趋于科学合理。如,对于教师教学成绩的量化办法,我校就分为以下四种具体情况进行:一是任教一门检测学科的,本项得分以平均分为准核算,在全镇同年级同学科同期教学质量检测中,取得最高成绩者赋20分,其他教师得分依据公式“X=a2×20+a1”计算,a1代表全镇同年级同学科最高成绩,a2代表其他教师成绩。二是任教两门检测学科,双科均取得全镇同年级同学科最高成绩者赋21分;其中一科取得最高成绩者赋20.5分,另一学科按项一要求核算,两个得分的平均值即为最终得分。三是专职体育(音美)教师,第一学期按考查(非检测)学科教师赋分办法赋分;第二学期依据春季运动会(艺术月活动)成绩赋分,学校获得县市级体育工作(艺术月活动)先进单位赋21分;获得全镇学校处数前1/3者赋20分;获得全镇第二个1/3者,取该学期全校任教检测学科的所有教师得分的平均分,获得全镇后1/3者,取全校任教检测学科教师得分中最低的。四是考查(非检测)学科教师,以个人在全体教师中的民主评议(“职业道德”中的考评小组评价和教师互评)排序为参照,等差分布于20分至y分区间内(y为任教检测学科教师该项的最低得分)。兼职音体美教师取所负责的音、体、美竞赛项目的成绩得分与所任教检测学科得分的平均分为最终得分。

2. 民主修订,日臻完善

在我校,教师考核方案在保持大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坚持每个学期都进行细节化修订完善一次,目的是使其更加趋向于科学,更加合情、合理,更加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考核方案修订时间一般安排在开学后的第二周,学校给教师充分的讨论和提修订建议的时间。教师讨论并提出修订意见后,由学校汇总并组织相关条款的修订完善,之后,提交教代会审议,并对修订完善的条款逐一给出充分合理的解释。教代会通过后公布,并印发给每一位教师,且每次学校例会上都要拿出一定时间,由各分管领导分别领学相关内容,使其切实成为教师学期工作的明确导向。

在2009年,我校为了贯彻落实山东省教育厅提出的“教师课程拓展”理念,鼓励每一位教师在开好专业课程基础上,积极开发基于学校区位资源、教师个人专业优势、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校本课程,强化了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的导引,在教师工作评价方案一级指标“专业发展”之下增设了二级指标“课程开发”,依据质量和数量、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公式“质量分(1.8,1.6,1.5)+课时分0.1a”和“质量分(1.6,1.4,1.3)+课时分0.24b”(a、b分别指实际开设校本课程、举办专题讲座的课时数;课时分满分为1.2分,原则上选择开设专题讲座的满50周岁的老教师每学期举办讲座数足2次,课时分即记满分),对教师的课程开发情况进行综合认定。这一考核评价条款激活了教师的专业潜能,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成为了教师的行为自觉和专业自主.进而走上了从无到有、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日趋规范不断丰富的梯次发展之路,学校课程实施的整体水平逐步提高。以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为例,我校一共开发了五类19门校本课程,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生动发展的同时,也锻炼了教师的课程开发力。我校包括这一做法在内的课程管理经验在2012年4月召开的“烟台市差异教育十二五研究开题会”上进行了现场典型交流。

2011年以来,我校以“全面·幸福”为明确指向,每学期都坚持组织一次指向学生学科学习能力的实践性考查,不仅包括语、数、英主要学科,还包括科学、品德、音体美、信息技术等“小学科”。语文注重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数学注重考查计算、解决问题、操作能力,英语考查单词识记、朗读和口语交际能力,体育实地测查学生的百米、立定跳远等技能,信息技术着重考查学生的中英文录入等。每次考查结果都作为常规教学的一部分纳入教师学期考核,在教师的整个工作中占9.5个百分点的权重(相比较而言,期末教学成绩占20个百分点)。由于导向明确,老师们增强了方向感,因而“不待扬鞭自奋蹄”,使得这项制度仅实施有两个学期就渐出效果:在我校,每个学期不仅所有“小学科”也都一律按照上级的规定开齐、上足,并且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可靠保证。在2012年6月莱州市教研室组织的全市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四个学科能力抽测中,我校夺得了1个全市第一名(四年级英语)、2个全市第八名(三年级数学、五年级信息技术)和1个全市第11名(二年级语文)的较好成绩,四个学科检测成绩全部进入全市前1/2(全市共23个抽检班级)。我想,这与我校所创建、实行的教学质量检控制度的科学导引是密不可分的。

二、主体参与,阳光操作

有了考核评价方案,怎样来操作呢?尤其是学期末的考核评价成绩的核算这一环节,由谁来操作、怎样来操作呢?这也是不少教师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节点。曾经听不少学校的教师私底下抱怨,他们的考核评价就是学校的几个人“秘密”进行的,他们所能见到的,就是最终的一个结果而已,因此,不少教师怀疑所谓的考核评价结果是不是可以人为地进行“酌情调整”?言外之意,虽然有方案、有标准摆在那里,但考核优秀是谁的最终还是学校领导说了算。在我校,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存在的。学校领导除了拥有与全体教师一样的考核评价方案所赋予的相关评价权之外,从不介入其他人为因素,完全是考核评价方案的遵照者、执行者。为了不让教师产生“领导操纵”等猜测或误解,让他们确信考核评价结果就是每个人日常“行走”的综合体现,从2012年8月开始,我校在总结多年来考核评价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正式建立并秉持了这样一个考核评价原则:在建构考核评价方案时充分发扬民主,集体讨论解决,保证讨论修订过程公平、公开、透明,合乎最大多数教师的切身利益——此为“人性化建构”;方案修订完善稿一旦通过教代会审议通过,则本着对全体教师负责的原则,不折不扣地执行——此为“刚性化实施”。具体地说,就是尊重事实,尊重教师的付出,以考核评价标准为尺度,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同时,也让教师主体民主地参与进来,做到考核评价过程公开透明,让教师考核评价工作“在阳光下”有序地进行。

1. 循序进行,主体参与

在我校,每个学期教师考核评价实施的总的程序是:先组织民主评议,再从全体教师中随机抽选工作小组成员,再收集证件、统计积分,最后核算汇总成绩。首先,全体教师进行集中交流、民主评议。即每一位教师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交流汇报各自学期内的工作情况,尤其是职业道德方面的情况,全体教师以百分制进行评议。之后,从全体教师中随机抽选学期考核评价工作小组成员,组成由学校领导、教代会成员以及一线教师组成的教师考核评价工作小组。从2012年8月的考核评价开始,我们按照考核评价工作的需要(工作量),确定考核评价工作小组成员数量,然后采取抓阄的方式,现场抽选和确定该学期教师考核评价工作小组成员,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亲自参与和全程见证教师考核评价成绩的核算。接下来,全体教师填报确认“积分项目单”,上报考核评价工作小组,包括学期内获得的优质课奖、发表的论文、发布的信息、辅导的学生获奖等,在注明级别、数量、奖次的同时,还要提供相关证明。最后一步,考核评价工作小组成员分项、分工地核算统计每一位教师的考核评价成绩。

2. 过程精准,交互核对

在考核评价工作小组开始工作之前,我们都要对工作小组成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尤其强调,在整个核算统计的过程中,本着对每一位教师负责的态度,做到严格遵守纪律,认真对照评价标准,尽管每一项的核算统计工作烦琐,尤其是步骤繁多,但是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耐心细致,至少进行两次复核,做到精准无误。比如,在统计核算“职业道德”一项时,分两大块进行。第一块是教师相互评议的量化。先对领导评议分数和教师评议分数分别统计,分别求出平均分后,再分别以0.4和0.6的权重进行合并,汇总得分后从高到低排出名次(n),然后依据公式“10-0.05(n-1)”计算出每位教师的得分,再以0.7的权重计入总分。第二块是学生评议和家长评价的量化。学生评议和家长评价于假前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分别赋10、8、5分,以班级为单位统计后,以0.3的权重计入总分。在整个过程中,尤其是原始分数录入计算机的过程,保证做到至少4人一组,其中一人念分数,一人协作监督,一人操作计算机录入分数,另一人监督录入。每一项指标的成绩核算无误后,参与的工作小组成员都要签字进行确认,以示负责。考核评价结果以逐项明细的形式反馈给每一位教师,并由每一位教师(本人)自己对照学期教师考核评价方案,尤其是其中可以明确量化的相关公式或标准,自主核算一遍,与学校考核评价工作小组的结果进行对照核实。确认无误后,由教师本人签字肯定。

学校教师培训的工作总结 篇7

刘彭芝校长的讲话具有十分强的时代感和忧患意识。但是,由于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身处教学一线的中学教师,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往往感到“势单力薄,力不从心,困难大,阻力多”。

是得过且过,还是知难而进。教师的责任与使命要求广大一线教师排除干扰,凝神定气,坚守职责, 敢于作为。

一、独立观察——准确认识当前德育工作形势

认清形势有利于我们把握方向,明确责任,逆势而上,开展工作。

从社会环境角度看,今日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信息社会和工业化带来的物质对精神、科学对人文、人才对人格、人力资本对终极关怀的贬斥,导致德育的无用论趋势有增无减,将人们引向物质主义、消费主义、贪婪无度、拼命竞争境地”。时下“三告别”(革命、理想、崇高),“三不信”(信仰、信任、信用)观念,又将人们引向自我封闭、抛弃意义、悲观绝望境地,这加剧了德育价值的贬损。

从人口国情角度看,与教育界的前辈相比,与外国的教育同行相比,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又面临一个特殊的困难,那就是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当前,我国逐步进入独生子女教师教育独生子女学生的时代。我常问我们80后的青年教师,“面对教师职业,面对90后的新生代学生,你准备好了吗?”

从学校教育角度看,我们心知肚明的是,受喧闹浮躁的社会大气候影响,学生不再单纯,校园不再宁静,教师不再权威,传统的“师道尊严”影响下的“说教式”德育已成过往云烟。受应试教育和选人用人机制影响,学生似乎从“人”变成了“工具”。他们是老师谋生的工具、晋级的工具、升职的工具,也是家长炫耀的工具;他们成了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每天睡足8小时成了奢望。

不管从哪个方面看,当前德育工作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德育的地位不高是不争的事实。

二、特立独行——育人重于教书

大量实践证明,智育代替不了德育,知识多少、学历高低与道德水平高低没有因果关系。生活中高学历的罪犯也较多,带来的危害甚至更大。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过,世界上高智商的人两个地方最多,一个是大学,一个是监狱。中国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强调才是德的基础,德是才的灵魂,二者密切联系,但德是第一位的。2010年制订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

《说文解字》对“教育”一词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也就是说,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输,还是价值观的塑造。学校培养的人不只是妙手著文章,还要铁肩担道义;学校不只是知识的殿堂,还应是品德的高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传道”,不只是传课堂课本之道,还有为人之道、处事之道,是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道;“授业”,不只是课业,也有人生之大业;所谓“解惑”,也不只是讲解几道难题,还需要培养人文精神、人文情怀、心理疏导来解除价值之惑、人生之惑。我想,这也许就是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非“知识或学问的工程师”的缘因吧!

因此,教师应克服从众心理,破功利教育倾向,反对重育“分”轻育人,反对“重术轻人,重智轻德”,立育人重于教书观念。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既要重视知识和技能传授,更应注重道德的教化、品质的塑造和人格的养成。

诗人但丁说“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教师要让学生树立修身重于求学的观念,一个人有高尚的道德追求可以唤醒自身求知的欲望,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告诫自己不断超越自我。

三、独善其身——师德是最宝贵的教育资源

如果说教师是最主要的教育资源,那么师德则为最宝贵的德育资源。时下令人烦恼的择校,实际上很大程度是在择教师、择师德。师德弘于榜样感召,源于师爱奉献,恒于人文关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具有表率作用。

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教师职业有与医生职业同样高的风险。我曾多次在全体教师中说“教师是一个高危职业”。医生救死扶伤,病人把生命托付给你;教师传道授业,家长把生命的未来托付给你。医生治病是解除人的肉体痛苦,这是物质化的生命;而教师传道是解救人的心灵创伤,这是精神化的生命。两者的崇高与伟大均表现于对生命的关怀,前者是外在的,看得到摸得着,见效快;后者是内在的,表现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效果慢。因此我们常讲“教育是慢的艺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也许就蕴藏其中。也就是说教师职业的“高危”与“高风险”表现在我们从事的工作,不仅关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更关乎一个家庭的未来,一个民族的未来。它要求为师者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高超的教学技能,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奉献精神。

正因如此,面对物欲横流、享乐盛行的外部世界,教师应耐得住寂寞,坐得下冷板凳,“独善其身”,沉淀一种精神,始终严于律己,修身养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这是我们能做到的,但也是难做到的,全国师德标兵汪金权是我们的楷模。《诗经》有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果每一个为师者能以这种境界去从事我们正在进行的事业,那就是学生之幸、民族之福了。

四、独具魅力——立学科德育之念

现实生活中,学科教师把德育工作全部推给班主任是司空见惯的事。有些人片面理解课堂教学的功能,认为“我的地盘我作主”,我的课堂责任田是“学科教学”,课堂功能“唯知识第一”,德育工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想管,不愿管,甚至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课程改革要求学科教学不仅要“传递知识”,更应当发挥学科教学的多重功能,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统一。这既是课改的内在要求,也是学校德育的必然要求。也就是说,课堂呼唤全体教师“都成为德育工作者”,德育不仅仅是班主任和德育教师的事;德育的主阵地应该是课堂,学科育人应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

学科德育强调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自身的特点,利用学科丰富的教育资源,随时随机地融入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凸显学科的育人功能。语文、历史等学科侧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做到 “以情育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侧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做到“以理服人”;音乐、美术等学科侧重培养学生的審美情趣,做到“以美育人”。总之,多彩的学科世界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精神养料和思想道德熏陶。育德应当成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涵。

学科育人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和创造性教学活动。为此,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教学思想的统一,育德能力与专业能力的统一,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统一。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就在于,每一位学科教师应自觉打造道德课堂、情感课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总之,在这样一个越来越市场化的时代,在这样一个物质的声音越来越响亮的时代,教师得静下心来,养师德,练师能,塑独立人格,育独立精神,教导学生修身重于求知。让我们记住从小学教师成长为国学大师的钱穆先生的话吧:“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虽经乱离困厄,未尝敢一日颓其志。虽或名利当前,未尝敢动其心。虽或毁誉横生,未尝敢馁其气。虽学不足以自成立,未尝敢忘先儒之矩,时切其向慕。虽垂老无以自靖献,未尝不于国家、民族、世道、人心,自任其匹夫之有其责。虽数十年光阴虚掷,已如白驹之过隙,而幼年童真,犹往来于我心,知天良之未泯。”

(作者单位:湖北黄冈中学,作者为该校副校长)

责任编辑 萧田

学校上学期教师的个人工作总结 篇8

一、备课、上课,课后

作为一个新老师,我对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体系很不熟悉,不了解重点、难点,对学生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

在备课方面,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备好要上课的内容。我每次都是先网上找资料,自己觉得好的就摘抄下来,结合课本备好这堂课;然后去请教美容老师,让她指点,我备的课是否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有重难点的有没有突出;最后去听美容老师的课,看她怎样处理知识点,怎样讲解知识点更容易让学生听得懂。然后把教案背熟悉,能够做到课堂上脱稿。

上课时,我总是脱稿,每讲完一个知识点,我都会看看学生的反应,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慢慢来。

课后,及时解决学生上课还听不懂的知识点,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培优补差的方式。

二、认真及时批改作业

按照学校的要求,我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并及时请教美容老师,跟她商量要布置哪些适合学生的作业,按时按量的布置了学生的作业, 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对于没有交作业的同学教育,并找出他不交作业的理由,很多同学反应不会做,就没有交作业了,此时我会耐心地跟学生分析交不交作业跟不会做作业是怎样的一回事,并及时地补救他的知识点,跟他讲读书的方法,让他以后不会再因为不会做作业而不交作业。

三、课余活动

化学其实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我们化学组也组织了很多课余的化学竞赛,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参加,每个班都是一个团队参加,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和想象力。在学校第七届科技文化艺术节高中化学组举办的“用水果拼元素符号”,同学们带着水果到比赛现场,以班级为单位,同学们临场发挥,用水果共同拼出他们觉得最有意思的化学符号。最后由于每个班级都表现得很好,都有获奖。

四、不足之处

虽然我跟美容老师学习了很多,自己也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改进了很多,但是还是深深地感到许多困惑和教学工作上的不足。

第一、对课堂上不认真或表现反常的学生,虽然课堂上我有及时纠正,但是课后没有及时找他们谈心,没有深入了解他们会这样做的原因。

第二、我实验技能还是有待进一步改进,在演示实验时,我经常会犯学生经常犯的错误,比如,试管没有洗直接使用。

第三、我的语言能力还要大大加强,上课时经常会经常出现口误,还有发音不标准。我努力地练习普通话,也尽量不在上课时出现口误。

五、未来想法

学校教师培训总结 篇9

1.第一天的学习内容是由xxxxx生物工程学院的尹红丽主任主讲的《目前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尹主任从三个方面谈了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是职业学校英语教育的现状。二是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思索。 三是职业学校英语教师的追求。在很短的学习活动中,尹主任所涉及的内容精彩纷呈、丰富多彩,使我受益匪浅。

尹红丽主任独特有的魅力和深厚的知识底蕴,对教育的理性思考,对教育的无限热爱,对教育的万丈激情,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老师!她对待工作学习的热情和韧劲,无不震撼着我的心灵,并引发我深深的思考。在她的讲座中,尹红丽主任用最平实的语言,最容易让我们接受的方式向我们传达了最直接的信息,让我们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更易于把握住知识的要点。

在本次培训中,我除了学习到精彩的知识以外,更多的是自我的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专业成长。我认为这样反思能成为我不断前进的动力,能成为我坚定航向的指路标。我会力争把培训中学到的知识技能转化成自我前进的内驱力,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成就。

2.第二天上午的学习内容是张裕琴老师的《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她从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的能力、教师的品质三个方面阐述了这个问题。使我明白了教师加强内功修炼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专业的英语教师,我们应具备专业的英语知识,还应有娴熟的专业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实施的能力,学生学业检查和评价的能力,研究和反思能力,拓展能力等等。我们还应具备专业的品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形象感召力。

教师要外塑形象气质,内练真才实学,努力塑造学生喜爱的形象,做一个孩子们都喜欢的老师,我想这是每一位从教者最大的愿望,也是每一位从教者最大追求。张老师诚恳的一言一行,言语举止为我们教师竖起了榜样,我要学习张老师的乐观、朴实、和蔼可亲,严谨认真的做事态度。

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讲出了我们作为教师的高尚境界。诚然教育需要热情,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博大而炽热的爱,就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我们应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我们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名师魏书生也说过:“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不好教,常常是我们的方法太少。”

3.第二天下午的内容是周晓培老师再现省说课比赛和五中的王为民老师所讲的《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两位老师的精彩讲座展示了他们很高的素质和独特的魅力。

怎样成为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是专业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良好、宽松、有活力的英语课堂,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高效英语课堂应该表现为:在活跃宽松的英语课堂氛围里,学生能充分发挥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尊重学生人格,开发学生智慧,认同学生行为。

学校教师培训的工作总结 篇10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训;完善;培训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了提升教师个人素质和教学能力,改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00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1]。自“十一五”以来,国家一系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政策的出台、实施,较大程度的提高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队伍建设。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先后在全国建立了99个国家级职教教师师资培训基地,国家和省级层面共完成15万多人的专业骨干教师培训,有力的促进了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水平。

以青岛海洋技师学院为例,自2012年以来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并以第二批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开展名师、双师、青蓝三大工程。通过继续教育、研究生进修、企业顶岗实习等多种途径,打造高学历、高职称、职业技能高和具有企业 实践资历的“三高一资历”教师队伍。5个重点专业两年培养专业带头人15名、骨干教师29名、双师比例达到95%,研究生比例达到专任教师的20%,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尽管如此,由于制度、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制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升的长效机制远未形成,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数量少、素质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反思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探索,找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显得尤为迫切。

1 反思师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制度不健全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中职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其中一个突出的矛盾是传统的中等职业师资培训模式已经不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受训教师数量少、范围窄、缺乏科学的管理,难以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的形式和要求;同时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职业岗位内涵发生改变,需要中职教师具备与时俱进的教学能力,这就要求确立终身培养培训制度,而相关的制度却一直未能建立或得到完善。

1.2 课程内容没有针对性,培训缺乏系统性

中职教师大体分为三个类别: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三种教师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以及在校期间所担任的教学任务是不同的,而传统的中职教师培训往往是一刀切,导致部分老师专业不对口。中职教师大多数是高校毕业后直接就迈向了教师岗位,不仅缺乏任教经验,也缺乏专业技能和职业教育理念,青岛海洋技师学院近十年中录取的近几十名专业教师,80%都是高校应届毕业生,仅6人具有企业工作经历。例如,有的参训老师教船舶管理,但此前从来没有海上工作的经验,在上课的过程中,他能教给学生的只有课本上的知识理论和一些道听途说的经验;而对于部分具备丰富专业技能的老师来说,理论水平不高往往是影响教学水平的软肋,以往的教师培训往往缺乏系统性,因此只有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教学教法的培训有机的结合起来,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双师型”中职教师队伍。

1.3 培训模式单一落后,缺乏长远规划

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的责任,作为中职学校教师对培训的需求是十分强烈的,他们既希望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希望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然而传统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常常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本位模式,单一乏味、针对性弱,很难满足教师对培训的要求;许多用于师资培训的基地教学设施简陋,没有与企业建立实际性的联系,而所谓的企业实践也变成了吃吃喝喝和参观旅游的代名词,无法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学习得不到收获,必然造成一些教师没有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更有甚者将培训当成一种应付差事,在培训中经常请假、旷课,这无疑使培训成为了无关痛痒的形式主义。

1.4 无科学合理的培训结果评估

结果的评估和评价是对培训组织部门业绩的评估,同时也是对受训者受训结果的考核评价。目前我们的培训普遍缺乏较为权威、相对独立的监督评价机构,再加上效果评估的检测方法单一、内容不全面,效果评估工作也只是仅限于培训过后的一个简单考试,事后并无跟踪调查与研究分析,而培训结果也没有与受训教师的薪酬、职务晋升及职业生涯规划紧密结合,没有科学的培训结果评估方法,使培训得不到有效的反馈,同时培训上的投入也得不到预计的回报。这样的培训评估并没有深入到学员工作行为与态度的改变、教学能力的改善和提升上,使学校的培训效果仅仅停留在最初等级的层次上。

2 探索中完善师资培训体系

2.1 建立和完善培训管理制度

制度的建设对培训的时效性和培训的品质十分重要,要从组织、培训过程、经费管理、考核四个方面对培训进行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在组织上,按照学校发展及教师需求进行培训管理,每个培训的项目需要设立单独的工作小组及秘书处,承担起培训的组织服务工作,以便于对培训的计划、工作流程、實施方案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培训过程方面,青岛海洋技师学院在教师网络平台远程培训中按照专业将受训教师进行了分班,各专业在受训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创建教职工业务档案,实行定期召开建设例会和审核制度,加强了对参训人员的学习管理;在经费管理上,制定师资培训经费使用规定,由学校财务科统一管理,并设立师资培训基金,科学合理的使用培训经费,有钱花在刀刃上,有力的保障了培训的顺利进行;在培训考核方面,建立培训质量审核制度,定期不定期对培训结果进行成果验收,培训的结果直接与教师的月考核、工资直接挂钩,形成长效机制,保证了培训的规范化。

2.2 拓宽培养模式

2.2.1 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目标的校本培训

自20世纪九十年代教育部提出“双师型”教师概念以来,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多次强调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2010年10月27日晚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又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双师型”教师对解决职业教育中专业理论与实践动手能力相匹配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因此中职教师的校本培训应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作为目标。充分利用教研组、教研室、专业等组织的作用,以集体备课、听课、观摩学习、合作研究课题等方式进行自我教育,组织板书、说课评课、演讲比赛、讨论交流等教学基本功竞赛,定期进行行业动态讲座、教师技能大赛,将自我培训与研究、交流结合起来,以激发每位中等职业教师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

2.2.2 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目标的运行机制[3]。要提高中职教师培训质量,必须引导、激励、促进与大型企业特别是有科研能力、产品开发能力的企业与学校的深度合作,共育创新型人才发展模式。

一方面,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参与研讨和制定培训方案,根据企业专家意见调整教师培训的目标和方向;另一方面企业为教师培训提供实训考察场地,教师可以去企业参观、实习,与企业在学科教学和技能水平上进行交流,不但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结合起来,使自己的教学不再是“从书本到书本”,这对教师的教学是一次很大的提升,同时通过对行业新动态和企业人才需求的了解,对于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第三也可以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校利用讲座、校内实训设施等便利条件对教师进行新技术、新工艺的训练。

自2010年以来,青岛海洋技师学院就针对海上专业需求,定期开设“海校论坛”项目,邀请现役船长轮机长、行业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到校与学校教师交流航海知识和经验,极大的开拓了学校老师的视野,受到教师们的欢迎。

2.2.3 构建网络培训平台

网络的普及为中职教师培训提供了新的方向,网络培训具有即时、高效,并能有效的解决工学矛盾,节约教育经费的特点,这些优势都是传统师资培训所替代不了的。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充分利用教育互联网和优质培训资源,构建开放性的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发布教育教学改革相关信息,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使教师们能保持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与时俱进的眼光。

青岛海洋技师学院已经建立网络培训的长效机制,每年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进行集中网络教学培训。同时搭建了网络学习平台,进行网络分班,由网络班长规定好培训课程、学习时间等内容,让教师自行安排时间进行分散学习。最后根据学习的结果对教师的学习进行评估,使老师们足不出户就能接受最新的教学理念,学习到最新的教学方法。

3 课程内容的针对性

加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对中职教师的培训要进行分类。

3.1 对于文化课教师的培训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一方面使他们在补充更新知识和完善知识结构方面得到继续培训,另一方面也要根据中职学生积极性不高、基础差的特色在教学方法和技巧上加强培训。

3.2 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则要兼顾课程培训的系统性,以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对于来自高等学校的缺乏实际经验的专业课教师,可以去工厂、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青岛海洋技师学院每年派教师到企业去实习、顶岗,陆地专业教师需具有技师或高级技师执业证书,海上专业更为严格,五年内需有10个月海龄,上船是船长、下船是教师,实现了从代职到任职的跨越。另一方面,对于来源于企业的专业课教师可以进入通过继续教育、在职研究生、进入师范类院校等方式进行教学技能培训,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3 对于实习指导教师多是来自于企业的工人,专业技能十分熟练,也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但缺点也显而易见,文化水平不高、专业理论基础较差、教学方法单一,对他们的培训要考虑他们的特点,培训重点还是在理论知识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上。

4 培训专家讲师团的建设

在整个培训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培训专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培训效果的好坏往往与培训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中职教师师资培训要建立结构合理、素质优秀的名师资源库以保障培训的针对性和高质量。

专家全程的跟进和指导,是培训高质量的保障。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优秀教师选拔的选拔。要在全校范围内通过多种方式选拔专业能力突出的教师,并与校外专家、企业精英一起进入名师资源库,成为师资培训的专家。

第二,专家针对受训教师的需求和培训目标对培训项目的实施方案、流程等进行设定和修改,完善培训方案,并促进培训严格有效的进行。

第三,专家在培训实施过程中以专业带头人、谈话讲座、技术指导、考核监督等方式参与培训直接对受训老师进行全面的指导。

第四,实行“导师制”,由一名专家做导师,只带3-5名学员,并根据受训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全面的个性化的辅导,有的放矢的解决存在的问题。

5 实行第三方考核评估,建立培训指标体系

培训评估工作实际上是一种信息活动,目的是能够提供科学、准确的信息,整个评估的过程必须要收集相关的数据,以决策者做出重要的决策。在评估方法上,可采取测试法、问卷调查法、知识答辩、教师技能大赛等方式为管理者提供所需的事实和数据参考,另外还可建立学员跟踪卡,定期检验参训教师将培训和工作结合的情况。在整个评估过程中,都可以通过第三方进行考核,能够端正学员态度,获得较为公正的评估结果。

培训评估主要是指参训教师培训后效果的反馈,也是对评估结果的检验。因此要建立培训绩效指标体系,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进行。定量的结果可以通过对员工满意度、人均理论贡献率等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得知。定性的考量则可以从受训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学生满意度调查、适任证书考试通过率等方面加以分析。考核结果与受训教师的绩效考核、职称晋升、加薪等直接挂钩,使得教师真切的知道培训对于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从而珍惜每一次培訓机会,起到对教师的激励和监督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培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传统培训模式,增强其创造性、科学性、系统性,建立一套有效的长效培训体系,才能保证师资培训不流于表面形式和走过场,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方法,提高实践能力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教育部【2010】2号.

学校教师培训的工作总结 篇11

2009年, 湖南省教育厅在认真总结2008年师范生顶岗实习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扩大了师范生顶岗实习试点的规模, 确实湖南一师继续到农村小学实施顶岗实习试点工作, 确定衡阳师范学院到初中学校实施顶岗实习试点工作, 实习学生由去年的152名增加到400名。湖南一师经与基地充分协商, 选派初等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音乐教育、体育教育、美术教育7个专业2007级成建制的7个班300名学生在芷江、邵东、浏阳、临湘四县市基地14所小学实施顶岗实习试点工作。

为实现顶岗实习师范生培养和顶岗实习基地县市教师培训的双赢, 湖南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师范生顶岗实习试点县 (市) 教师培训有关事项的通知》, 要求湖南一师和衡阳师范学院利用高校教育资源、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的优势, 加强对顶岗实习基地教师的“职后培训”。根据我省农村县市中小学教育现状, 拟从四个方面考虑职后培训的内容:学科专业知识的提升;学科教育学知识能力的拓展及教学实践的指导;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

在湖南省教育厅的指导和相关县市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配合下, 湖南一师和衡阳师范学院积极开展了“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工作, 本文主要探索集中培训和就地培训二种培训模式。

一、集中培训模式

集中培训模式是将被顶替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集中到高校, 高校组织进行相对系统、专业化的学科专业培训。集中培训模式既方便于高等院校系统地开设专业培训课程, 又便于中、小学教师能够集中精力和时间来学习。同时, 让农村中、小学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与高素质的专家队伍进行学习和交流, 也可以充分发挥高校丰富的图书馆和专业期刊网的资源优势。集中培训是一种课程化培训与非课程化培训相结合的综合培训模式。每一个培训项目以一个研究专题为纽带, 围绕专题组织专题讲座、读书指导、专题研讨、专门技能讲解、现场实践与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的撰写等。

2008年10月, 湖南一师为浏阳、邵东、芷江三县市基地80名被顶替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教师进行了为期40天学科专业培训。为更新顶岗实习试点基地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 使其在专业知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明显提高, 提高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师专业化水平, 学院精心制订了《湖南省顶岗实习学校教师培训方案 (数学) 》、《湖南省顶岗实习学校教师培训方案 (语文) 》和《湖南省顶岗实习学校教师培训方案 (英语) 》三个培训方案。每个学科的培训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通识课程, 专业课程, 实践课程。通识课程着眼于提高小学教师的综合素养, 开拓视野;专业课程着眼于夯实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基础, 了解本学科知识领域发展的新方向, 更新学科教学理念, 培养教育创新能力;实践课程着眼于提高小学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教学技能, 使其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 提高反思性教学与总结的水平。

2009年10月, 湖南一师为浏阳、邵东、芷江、临湘四县市基地的计算机教师及从事小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共培训教师90名。

另外, 为了进一步开阔培训教师的视野, 学院聘请一些资深的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专家举办专题讲座, 如国家级教学名师石鸥教授、课程改革研究专家薛根生教授等;组织观摩了长沙市育才小学、仰天湖小学和湖南一师第一、第二附小等名校的研讨课。

这是一种按需施教、传递信息、更新观念、拓展能力的短期培训。短暂的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小学教师的科学人文知识、学科专业技术知识得到了补充和更新, 他们的教育科学素养得到了明显提高; (2) 多渠道、多层次、多视角的培训传递了大量新的有效的信息, 而多角度、多层面分析问题的思路的传授促使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快速更新; (3) 系统化的研究研讨活动和专项技能训练, 使小学教师的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感受判断新问题的能力、心理调节与辅导能力、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的能力、根据实际情景迅速做出教育决策的能力等得到了明显提升。培训受到基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小学教师的广泛好评。

但是, 集中培训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困扰。一是培训经费缺口, 培训学员的学费、住宿费、交通费、生活费等是一笔较大的开支。在高等院校办学经费异常紧张的情况下, 高等院校不可能独自承担巨额的培训经费, 需要政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等大力支持。与此同时, 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均有专门的教师培训项目和专项资金, 若能将置换培训与此合二为一, 必将带动师范生顶岗实习的全面推广。二是小学教师都是长期从事农村小学教育, 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 无论他们哪里, 都时刻牵挂着自己的学生, 使他们难以集中精神去学习,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效果;三是农村小学教师年龄老化是一种普遍现象, 他们首次远离家乡家人, 他们对家庭、子女的牵挂, 使他们心力交瘁,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效果。

二、就地培训模式

就地培训模式是一种“在顶岗实习基地相对集中”的教师培训模式, 即高等院校将培训送到顶岗实习基地, 基地教育行政部门落实参与培训的小学教师, 安排培训场地。

就地培训主要针对当前农村小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急需理论指导的问题, 采取专题研究与讲座的形式, 围绕专题组织讲座、研讨、专门技能解读等。

就地培训是在充分考察实习基地的实际情况, 高等院校与基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起商定培训方案, 确实培训内容、目标和要求。因此, 每个实习基地的培训方案都不尽相同, 各有特色。这里以芷江县实习基地的就地培训方案为例。2009年, 湖南一师经与芷江县教育局和实习小学反复沟通后, 制定了四个环节的就地培训方案。

第一, 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交流课与点评。湖南一师第一附属小学选派三位优秀教师到基地小学进行现场教学交流, 教学交流课按基地小学正常教学秩序进行, 并安排资深小学教育教学专家进行现场点评, 组织培训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一起探讨本次课堂教学的得失与成败。随后, 资深小学教育教学专家运用新课改理念对该课堂教学进行剖析, 并就新课改理念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专题讲座。通过交流课, 不仅传递经验和友谊, 也使城镇小学和农村小学建立了密切联系和伙伴关系。

第二, 班级管理艺术探讨。“班级”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师工作的基本阵地, 也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场所。培训采取理论与详实案例相结合, 共同探讨如何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如何予学生精神关怀, 如何予学生以大爱, 如何“赏识”每一位学生, 以开启学生的潜能之门。

第三,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理论、方法和案例探讨。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高质、高效、低负”仍停留在口头上。培训以理论为基石, 以案例为示范, 明确了校本教研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必然要求, 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需要, 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现实需要;指出了当前校本教研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 给出了小学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与策略。

第四, 农村小学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剖析与指导。今天, 我们倡导全面素质, 即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在日益增长的城乡经济差异和教育鸿沟的背景下, 农村学生和农村小学教师面对着形形色色的不同的压力和困惑, 心理压力、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等问题日益严重。培训就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原因进行分析, 指导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指导小学教师就农村小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身体、心理和社会背景进行分析, 掌握行之有效的解决和缓解日益增长的困扰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培训通过丰富的案例说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途径、方法和技术。

就地培训是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它密切农村教育教学现状, 加深了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对接。它直接将高校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和理念送到了广大农村, 既扩大了培训受益面, 又节省了培训投入, 为一直深受困扰的农村教师培养培训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三、师范是顶岗实习学校教师培训工作的成效和意义

1. 开辟了农村小学教师的职后教育的新模式

置换培训为承担繁重教育教学任务的农村小学教师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职后教育”的机会, 使他们可以利用被顶岗的时间开阔视野、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丰富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补充专业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农村小学教师重返大学校园, 甚至是第一次踏入大学校园, 接受高校优秀专家的指导, 与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学习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 享受高校优良的教育教学资源, 亲身体验大城市现代化的小学教育教学过程。通过专业化的学习、身临其境的体验和实践, 农村小学教师在理念、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获得了新的全面提高。从而, 置换培训有力地促进农村师资水平的提升, 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教学的质量。

2. 解决了农村小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部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校本教研问题和班主任工作艺术问题是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健康发展途中的突出问题。置换培训以“立足小学、研究小学和服务小学”为宗旨, 密切关注农村基础教育现状, 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主题。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为例,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留守儿童问题等是当前导致教师、学生及家长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诱因。为此, 高校为置换的农村小学教师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小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等十五门专业课程, 《团体心理辅导课堂教学观摩与研讨》《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等五门实践课程。这些课程通过详实案例的剖析、模拟、示范来组织教学, 培训效果显著。高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研和班主任工作艺术培训课程为农村基础教育“雪中送炭”, 解决了多年来急切需要解决的部分问题, 促进了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3. 加强了高师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对接

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从事着一个共同的事业, 共同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高师教育应服从和服务于基础教育, 而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良性互动是两者健康发展的基础。顶岗实习实现了师范生教育经验和教育能力等全面的实习和实践, 让师范生了解农村教育现状, 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增强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置换培训让农村小学教师重新步入象牙塔“回炉再造”, 促进农村学校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优化教学管理, 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增强了高等师范院校与农村中小学的联系与合作, 探索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是高师教育模式改革的新开端, 更是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对接的一个很好的结合点。

参考文献

[1]刘晓红, 段作章.中外几种教育实习模式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 2000 (4) :56-59.

[2]曹慧英, 彭小虎.“顶岗实习, 置换培训”——一种新的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探索[J].爱满天下, 2007 (3-4) :19-23.

[3]李思殿.扶贫顶岗支教:师范教育服务新农村的好形式[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10) :36-37.

[4]李建强.实践的教师教育——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7 (5) :75-77.

上一篇: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个人心得总结下一篇:逸夫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