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演讲稿(通用11篇)
所谓仿拟式幽默,就是模仿对方的语言形式、逻辑方式和说话口气进行批驳的论辩方式。本文是一篇辩论演讲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吧~
生活论辩不同于法庭论辩和赛场辩论,没有必要总是那么剑拔弩张,咄咄逼人。那么,在生活论辩中,如何做到既能驳倒对方观点,又不致对方太难堪呢?答案就是幽默。
仿拟式
有位养鸡场的主人向来讨厌传教士,因为他觉得有不少传教士讲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尤其有些家伙表面满口仁义道德,私底下却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养鸡场主有事没事,就信口散布传教士的坏话。
一天,有两位传教士上门,说要买只鸡。
养鸡场主让他们在养鸡场里随便挑,没想到他们却挑中了一只毛掉得差不多,秃头又跛脚的公鸡。
养鸡场主很奇怪,问他们为什么要买这只丑陋难看的病鸡。
其中一位传教士回答说:“我们想把这只鸡买回去养在修道院的院子里,路过的人看见要是问起的话,我们就说这是你养出来的鸡。”
养鸡场主一听,急了,连忙摇手:“不行不行!你们看看我这养鸡场里的鸡,哪一只不是养得漂漂亮亮、肥肥壮壮的,就这一只不知道怎么搞的,一天到晚总打架,弄成这种丑样子,你们拿这样一只鸡来代表我所有的鸡,太不公平了!”
另外一位传教士笑着回答说:“对呀!少数传教士行为不检点,你却喜欢拿他们来代表我们,对我们来说,也太不公平了!” 养鸡场主一听,顿时明白了二人的用意,连忙向他们赔礼道歉。
所谓仿拟式幽默,就是模仿对方的语言形式、逻辑方式和说话口气进行批驳的论辩方式。上例中,面对养鸡场主的偏见,两位传教士没有从正面批驳,而是巧妙地设置了一个买鸡的情境,故意引导对方存疑而问,然后模仿养鸡场主的逻辑,推导出养鸡场主同样“太不公平”的观点,幽默地凸现了对方观点的荒谬,表达形象,辩驳有力,令养鸡场主心服口服,俯首道歉。
反还式
某市因外来人口较多,交通状况日趋恶化,坐公交车的人越来越多。
一日,一个体形偏瘦的乘客忿忿不平地在车内抱怨说:“这公交车太挤,完全是一些胖人造成的,以后应该按重量买票!”
这时,他身旁的一位体形较胖乘客听了,知道他是随口一说,便微笑着反驳说:“假如您的话应验了,那么对您将非常不利。”
“为什么?”瘦乘客不解地问。
“您想想,像您这么苗条的人,如果按体重收费,那么乘务员能收您多少钱,如果您是乘务员,您是愿意我这样的人乘车,还是愿意您这样的人乘车?”
瘦乘客一听,禁不住笑了,刚刚因为拥挤而发的火气顿时烟消云散。
所谓反还式幽默,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它使用的思维套路是对方的,而后由此及彼,物归原主,它的目的是让对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上例中,为了批驳瘦乘客“按重量买票”的荒谬观点,体形偏胖的乘客以对方的观点为前提推导出“瘦子会因为交费少而不被允许乘车”的结论,反过来证明了体形偏瘦乘客的错误观点,既达到了反驳对方的目的,又没有让对方感到难堪,使他在笑声中拱手认输。
归谬式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很喜欢紫色,在“百家讲坛”举办讲座期间,她常常是一身淡紫色印花西装,再配加上一条深紫色的丝巾,感觉十分雅致。然而,有一次,于丹作完讲座后,有观众指着她的衣服问:“于丹老师,易中天老师品三国穿中山装,你却穿得很时尚、很西化,我认为你应该穿中式服装来讲《论语》才对啊!”于丹听了幽默地反问道:“你看,我现在裹小脚还来得及吗?”观众听了忍不住哄堂大笑。
所谓归谬式幽默,是指为了论证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先认同对方的观点,假定对方言之有理,然后以它为前提,推导出一个更为荒谬的结论来,从而使对方的观点不攻自破。上例中,面对那位观众所持“讲中国经典就应该穿中式服装”观点的谬误,于丹教授没有多费口舌,而是来了个归谬推理:既然你认为讲中国经典就应该穿中式服装,那么我裹上小脚来讲岂不更传统,更中国化?后者显然更为荒唐可笑,这样一来,对方观点的荒谬也就昭然若揭了。
2014年, 笔者依托于教学改革项目, 对《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以seminar教学为指导, 做了系统地教改尝试。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困境及其出路
多年来, 笔者一直使用传统的授课方法。平心而论,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无法实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 正如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指出:“在大学里, 最需要强调的是要停止对固定知识的传授, 转而强调学生不断获取知识和理解知识的能力。这个转变意味着更加强调论述和演讲以及掌握基本语言的方法, 掌握这些方式是获得大量知识的途径。”[2]
教学的目的, 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找到通往知识大厦的钥匙, 主动去追求知识, 是教师帮助他们推开一扇又一扇观察世界的窗户, 让他们自主地、积极地探索未知世界。也就是说, 教学的目标, 不但是培养具有系统化的专业知识的人才, 更是培养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语言能力、写作能力兼具自信心、意志力、创造力等品质的综合素质人才。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 笔者决定采用Seminar教学法对课堂进行改革。Seminar教学法“用多向互动的教学新模式取代单向灌输的传统模式”, 它以“学生”和“能力”为中心, “教”与“学”在开放、宽松的环境中交流互动[3]。
二、“Seminar”为中心的教改方案及其实施
“Seminar”的核心词是“师生研讨”, 包括“研讨什么” (What) 、“谁来主持” (Who) 、“怎样研讨” (How) 三个方面。在Seminar教学中, 教师始终居于中心指导的位置。
笔者根据《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知识体系中基本知识、重点知识、难点知识的分布情况, 搭建不同的教学平台 (演讲、研讨、辩论) , 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 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在课下准备, 在课堂上予以展示并主持师生讨论, 随后由评委团打分。
(一) 教改方案。课堂教学活动, 包括“关键词演讲”、“主题研讨”、“专题辩论”3种形式。
(二) 教改的能力指标。教改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教学效果, 而知识如何转化为能力, 也是专业教学的目标之一。学生的能力训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即自我能力 (如胆量、自信心、自控力等) 、专业能力 (如资料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等) 和社会能力 (如团队合作能力、交往与对话能力、领导与组织能力、策划与设计能力、语言与表达能力等。) [4]
基于此, 笔者在制定教改方案的时候, 为每一项教改活动设计了能力指标, 具体如下:1.关键词演讲能力指标:资料能力、写作能力、PPT制作、自我设计与展示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话能力、胆量、自信心等。2.主题研讨能力指标:团队合作能力、领导与组织能力、资料能力、写作能力、PPT制作、策划与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公共对话与沟通能力、胆量、自信心、自控力等。3.专题辩论能力指标:团队合作能力、思维与表达能力、资料搜集/整理/分析能力、胆量、自信心等。
(三) 教改方案实施
1.关键词演讲:此教改活动每位同学满分为10分。关键词均来自于本课程的教材, 以基本知识、重点知识为主要内容, 涉及核心概念、人物、历史事件、理论及其流派等。
此教改活动步骤如下: (1) 教师提炼出“关键词”, 1位同学负责1个关键词;要求学生在课外查阅资料、撰写演讲稿、制作演讲PPT;每次课举办1次关键词演讲活动;关键词演讲与授课进度保持一致。 (2) 课堂开始, 教师抽选7位同学组成评委团、1位同学担任计分员;负责演讲的同学以PPT的方式解读关键词, 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 随后主持讨论, 时间为10分钟左右;演讲结束后, 评委团根据既定的评分标准打分, 并将打分结果交给计分员;最后, 由教师进行总结性分析与点评。 (3) 计分员计分, 去掉1个最低分和1个最高分, 平均分即为该同学的得分;此分数计入平时成绩。
2.主题研讨。此教改活动每位同学满分为10分, 研讨小组的满分根据小组成员数计算。
教师提炼出一些带有争议性、趣味性的研讨主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每个小组负责1个主题。研讨题目, 均来自于本课程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
此教改活动步骤如下: (1) 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 小组内部选举产生小组长;每个小组负责1个研讨主题, 要求课下分工合作, 撰写研讨报告, 制作研讨报告PPT。 (2) 研讨课上, 教师随机抽选6位同学与教师一起组成评委团, 抽选1位同学担任计分员;教师临时指定1位研讨小组成员担任主讲人, 讲解时间不得超过25分钟, 随后研讨小组主持全体师生讨论, 时间为50分钟左右;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分析, 时间为20分钟左右。 (3) 研讨结束后, 评委团根据既定的评分标准打分, 并将打分结果交给计分员;计分员计分, 去掉1个最低分和1个最高分, 平均分即为该研讨小组的最终得分;小组长将此分数在组内分配, 但不得平均分配;计入平时成绩。
3.专题辩论。教师拟定3个可供辩论的题目, 根据授课进度, 安排3次课堂辩论。每次辩论, 由2个学生小组分别担任正、反方, 其他同学, 可在辩论过程中, 自由加入正、反方阵营, 亦可随时变化阵营。
此活动不计分。
三、教改实践总结
这种以“Seminar”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探索已持续2年, 每次课程结束, 笔者都要求学生撰写“教改心得”, 并进行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 教改效果是很明显的, 具体如下:
(一) 学生教改心得总结。从学生的“教改心得”来看,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普遍肯定这种“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2.普遍认为“学习兴趣提高、求知欲望增强”;3.普遍认为“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课堂参与感提高”;4.普遍肯定“专业教学效果提高, 各种能力得到训练与提升”;5.许多同学认为“促进了专业认知、增强了专业认同”。
(二) 调查问卷分析。以2015年春问卷调查为例, 本班32人, 发放问卷32份, 收获有效问卷32份。调查结果如下:1.学生对教改的总体评价。有85%的同学认为总体上教学改革是“成功”的, 8%的同学认为“有效果但不大”, 7%的同学认为“有很大缺点但可行”, 选择“失败”选项者为零。2.学生的“最深感受”。针对“本次教改中,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2%的同学选择了“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 17%选择了“学习兴趣提高”, 14%选择了“课堂更有趣了”, 10%选择了“自我设计与展示”, 9%选择了“团队合作”。3.学生的“最大收获”。针对“本此教改, 你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23%的同学选择了“思维能力”, 22%选择了“语言表达能力”, 14%选择了“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1%选择了“合作能力”, 9%选择了“专业兴趣”, 9%选择了“交流能力”。4.“教改最成功的方面”。
结论
以Seminar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 无论是“关键词演讲”、“主题研讨”还是“课堂辩论”, 都是尝试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 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目的是改善课堂氛围、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锻炼以知识为基础的能力。
这些改革实践, 有着相似的操作流程, 即教师布置题目→个人/团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撰写报告并制作PPT→课堂展示、主持讨论→评委团打分→教师总结。这种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自主性的学习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他们不断更好地理解、掌握了专业知识, 也锻炼了多方面的能力, 更增强了专业认知、专业认同。
参考文献
[1]贺国庆.德国和美国大学发达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163.
[2]王英杰, 刘宝存.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创新[M].太原:陕西教育出版社, 2005:64.
[3]丁宁.借鉴Seminar教学法, 提升课程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 2012 (12) .
关键词:演讲语体 辩论语体 对比
一、研究背景
演讲是针对某一具体事件、问题,阐明事理、表达态度或感召听众的言语交际活动,主要包括“照读式、背诵式、提纲式、即兴式”四种。辩论是交际双方运用一定的论据证明各自观点、揭露对方矛盾,使对方认同自己的语言交锋。常见的有决策辩论、外交辩论、法庭辩论、赛场辩论等。本文对背诵式演讲和赛场辩论两种语体进行对比研究。
国内有关演讲和辩论的研究很多,但从语体角度进行研究的很少。就笔者所见,目前尚无相关专著问世,检索“知网”,题目中含“演讲语体”的论文仅11篇,含“辩论语体”的论文仅1篇,另有1篇文章中仅有一小部分内容涉及二者的对比。本文对演讲语体和辩论语体进行定量对比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补缺意义。
本研究语料来源于“第四届中国军校大学生电视演讲大赛”,该赛以“军事变革”为主题,包括演讲、辩论两大环节,选手均由各大军校遴选而来。以此为语料,有效消解了主题不同、参与者差距过大等额外变量的干扰。所用语料涉及33名演讲者和36名辩手(其中两名选手同时参加了演讲和辩论),讲稿共37263字、辩词共36300字。考虑到赛场辩论中立论、总结与攻辩、自由辩论的差异,文章在量化分析过程中也将二者进行了区分。
二、演讲语体与辩论语体的语言特征差异
(一)语速
语速是指语流的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发出音节的多少来表示(龚竖武,2007)。本次比赛规定命题演讲5分钟/人,立论、总结4分钟/队,攻辩、自由辩论6分钟/队。平均语速计算公式为:平均语速=辩论或演讲的字数/辩论或演讲的时间。结果显示,演讲语体平均语速为225.84字/分钟,辩论语体平均语速为302.5字/分钟,后者是前者的1.34倍。同属辩论语体,立论、总结与攻辩、自由辩论在语速方面也有很大差异,前者为286.69字/分钟,后者为313.04字/分钟。根据有关学者的统计,一般情况下,正常语速约为244字/分钟(张武江,2011)。基于以上数据,辩论、演讲、正常讲话语速的快慢关系可表示为:“攻辩、自由辩论”>“立论、总结”>正常讲话>演讲。
为检验是否存在不同个体语速差异这个干扰因素可能对统计结果的影响,我们还专门考察了同一个人在辩论和演讲中的语速情况,因为有两名选手既参加了演讲,也参加了辩论中立论、总结的部分。统计结果显示,二人演讲时的语速分别为226字/分钟和224.2字/分钟,与演讲语体的平均语速相差无几;而立论、总结时的语速分别为278.5字/分钟和295字/分钟,与立论、总结的平均语速也非常接近。这说明在前面的统计中,个人语速差异基本上没有起到干扰作用,同时也证明,辩论语体的语速明显高于演讲语体(约1/3倍)是可信的。语速快,是辩论语体的一个显著特征。
这一现象很好解释:辩论,观点的对抗性是其显著特点,在对抗的过程中,考察的不仅是双方的知识储备、思考方式、论证方法,还考察双方的思维速度、应急能力和敏锐程度等。辩论是语言的交锋,更是思想的交锋。在交锋过程中唇枪舌剑,你来我往,越是激烈,越是精彩,其重要表现就是反应快、语速快。演讲则不同,演讲是通过演讲者的“演”与“讲”来叙述或描述事件,传达某种认识、某个思想或某种情感,最终使受众接受其思想或受其情感感染而有所教益,因此演讲不适合快语速,只有在有张有弛的整体较缓慢的节奏中,受众才能更好地接受其思想或感受其情感。
(二)词汇丰富程度
词汇丰富程度往往通过类符形符比来衡量。类符形符比是特定语料中类符与形符的比值,比值大小与词汇丰富程度呈正相关。统计结果表明,演讲的类符形符比为25.11%,辩论的类符形符比为14.19%,其中立论、总结为24.75%,攻辩、自由辩论为15.12%。三者的词汇丰富程度可表示为:“演讲>立论、总结”>“攻辩、自由辩论”。因此,与辩论语体相比,演讲语体的词汇更加丰富;与攻辩、自由辩论相比,辩论语体中的立论、总结部分的词汇更加丰富。
两类语体的词汇丰富程度与其语言所覆盖的核心内容广度有一定关系。辩论,往往围绕某一核心话题展开论证,尽管双方持对立观点,但内容都被限定在同一核心话题之中,因此范围受到很大限制。内容广度受限,词汇的覆盖面就相对较小,加之在辩论中表述核心话题的中心词语复现率高,词汇的丰富程度自然就低。尤其在攻辩、自由辩论阶段,辩论焦点更为集中,同时又抛却了立论、总结阶段的旁征博引,词汇的覆盖面就更小,词汇的丰富程度就更低。
(三)词长分布
刘艳春(2012)认为,越接近典型口语语体,单音节词分布比例越高;越接近典型书卷语体,双音节词分布比例越高。本文对演讲、辩论中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的分布情况做了统计,结果见表1。
(四)词类
词类是语体的重要标记,语体间的差异会在词类频率上有所体现。本文采用“传媒语言语料库在线分词标注系统”对语料进行切分和词性标注,从中提取7类实词和3类虚词并统计其分布情况。表2中,“立论”表示立论、总结,“攻辩”表示攻辩、自由辩论。
实词中,无论是演讲语体还是辩论语体,名词与代词都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关系。名词在立论中占比最高,演讲次之,攻辩最少,代词的分布则与之相反。立论、总结部分要求客观性强、信息量大、表意清楚,名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代词多出现在对话中,三者中只有攻辩、自由辩论属于对话形式,常使用“我方”“你们”等称谓语,因此代词占比较高。其次,动词和副词的分布情况呈正相关,都在攻辩中最多、立论次之、演讲较少,这与动词、副词用于描述情况、表达观点的功能有关。再次,数词在演讲中比例最高、立论次之、攻辩稍低,这可能与语体的有备程度有关。背诵式演讲和立论、总结提前都有充足准备,运用数据可以增加话语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可信度。量词的使用频率与数词不尽相同。演讲中二者的分布情况较为一致,但量词在攻辩中的比例略高于立论,这可能与其中代词的使用频率有关。因为量词不仅常与数词搭配,也常与代词组合,攻辩中经常有“哪位”“这种”诸如此类的表达。
虚词中,连词在立论和攻辩中所占比例均高于演讲,这与辩论语体具有较强逻辑性有一定关系。辩论就是逻辑推理、演绎论证的外化,恰当使用连词可以使辩论思维准确地表现在语言上。其次,语气词在攻辩中占比较高,这与辩论语体中经常出现的反问句、设问句有一定关系。
此外,形容词在辩论语体中频率较高,介词在演讲语体中频率较高,但二者分布情况与语体的关系尚未查明,有待进一步探索。
(五)辞格
演讲与辩论的魅力都在于说者对语言的巧妙使用,尤其是修辞的灵活运用会给语言增添质感与美感。由于分属不同语体,二者在辞格类别及使用频率上均有差别。其一,从类别来看,演讲中使用的辞格更具多元化,笔者关注到的就有15种,而辩论中只有9种。其二,从数量来看,演讲中辞格的使用更加普遍,共299处,而辩论中仅有183处。上述两种情况与词汇的丰富程度相符,演讲语体词汇丰富,修辞方式多样,使用也更加广泛,这与其内容相对广泛有关。辩论语体则不同,辩论语体的讨论内容受中心话题的限制,因此词汇丰富程度受限,辞格也相对受限。其三,从分布来看,各类辞格在演讲和辩论中的使用频率也相差很大。(见表3)
三、演讲语体与辩论语体的相关情境分析
演讲和辩论是有声语言艺术,其共同点都是以“口头”方式表达。二者在语体上的语言特征差异是由其各自特定的情境因素所决定的。下面主要从交际目的、交际对象、交际内容、有备程度、交际形式、指称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交际对象与交际目的
对象和目的是影响演讲、辩论语体差异最重要的因素。一方面,它们决定了语速的使用。演讲通过描述人物、叙述事件来阐明道理、抒发情感,使听众或观众受到启发或感染。所以演讲者会适当控制节奏,用和缓的语速让大家由头至尾清楚地了解事件,在张弛有度的节奏中引发共鸣、引起感悟。而辩论的针对性极强,双方都希望凭借语言的利刃驳倒对方、战胜对方。尤其是在“辩”的阶段,无论是攻辩还是自由辩论,都强调在紧锣密鼓的对战中攻击对方的漏洞,常常语速较快、话语量较大,以此增强气势,所以人们多以“激辩”来形容。
另一方面,目的和对象制约着修辞方式的选择。演讲是以“讲”为主、以“演”为辅,说者在营造故事氛围、讲述人物细节时,一般不使用平铺直叙的表达方法,而会使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并配合丰富的表情、动作使观众感同身受,这就会用到比喻、比拟等辞格增加形象性;在抒发充沛、激烈的感情时,为了更好地打动观众,则会用到排比、反复等辞格增强感情力度。而辩论主要追求语言的说服性和攻击性,反问和设问的使用能够帮助说者把握辩论中的优势,甚至给对方设置陷阱、制造困境。
另外,目的和对象也影响着词长的分布。演讲者为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可能会刻意增添口语色彩、设置长短句转换,使观众感到语言的亲切和平实,这就造成单音节词比例偏高。辩论则不同,辩手在寻找对方漏洞时会尽力确保自己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立论、总结做到有理有据,遣词造句极为严谨,旁征博引也常常表现为双字词或四字词,几个因素结合,最终导致辩论中的立论和总结部分双音节词所占比例最高。而攻辩、自由辩论虽然是临场发挥,但选手都会事先掌握大量资料,其辩词正是将头脑中的材料深度加工、整合的结果。因此攻辩、自由辩论的双音节词虽低于立论、总结,却比演讲高1.5个百分点。
(二)交际内容与有备程度
交际内容和有备程度是影响词汇丰富程度的直接因素。演讲和立论、总结的有备程度很高,因为题目是事先给定的,选手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要求每一个词语都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字斟句酌大大降低了词语的重复率、增多了词语使用率,这使得二者的词汇丰富度仅仅相差0.36%。而攻辩、自由辩论的有备程度较低,主要依靠临场的敏锐和机智。受时间所限,选手要进行快速回击就不能在词语的选用上反复推敲,这就导致其与前两者的词汇丰富度相差9%以上。而且,如上文所述,演讲和辩论语言所覆盖的核心内容广度不同。前者的核心话题内容受限较少,可选词种较多,词语复现率低;而后者,尤其是攻辩、自由辩论的部分内容广度受限较多,核心话题范围较小,中心词语复现率高,词汇覆盖面较小。因此,交际内容和有备程度两方面因素共同决定了演讲语体的词汇丰富程度高于辩论语体。
(三)交际形式与指称方式
交际形式和指称方式是影响名词、代词分布情况的关键因素。攻辩、自由辩论采用对话形式,互动性、即时性强,常用人称代词指称辩论双方,用指示代词回指之前提到的概念、人物、事件、观点,代词频率高也是语言的经济性的体现。演讲虽不是对话形式,但当叙述人物、事件时,常用代词他指;当表达演讲者的自我感受时,常用代词自指,比如在一篇题为《我行》的演讲中,反复出现了15个“我(们)行”表示强调。相反,立论、总结既不涉及对话,也不涉及指称,主要突显语言的信息性和客观性,这些功能是代词无法承担的,因此名词的使用频率很高。
综上所述,演讲和辩论在交际目的、交际对象、有备程度、形式、指称方式等方面的情境差异,决定了其所要求的特定的语言功能,而特定的语言功能需求又决定了不同的语言形式,因此就导致了两类语体在语速、词汇丰富度、词长、词类、辞格等方面的语言特征差异。
四、演讲与辩论语体的归类问题
关于演讲语体和辩论语体的归类问题,不同学者看法不一,同一学者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观点。郑颐寿(1987)、黎运汉(1989,1990,2000)曾把演讲语体归入口头语体,袁晖、李熙宗(2005)和黎运汉、盛永生(2009)把演讲语体归入交融语体。黎运汉、盛永生(2010)二人后又对语体进行八分,把演讲语体直接作为语体的下位分支。涉及辩论语体归类的著述并不多见,黎运汉(2000)曾将辩论语体归入口头语体,袁晖、李熙宗(2005)则将辩论语体归入谈话语体的专题谈话语体。在我们所浏览的语体分类中,有些几乎没有提到这两类语体,还有一些只列举了演讲、辩论的某种具体形式,但并未将其设定为独立的语体。
由于不同学者的划分标准不同,语体分类尚未有定论。笔者认为演讲语体和辩论语体都应作为独立小类存在。关于演讲语体的归类,倾向于袁、黎等人的界定,将其归入交融语体。关于辩论语体的归类,首先不能因其传播方式为口头形式,就简单地将其归入口语语体。其次,专题谈话语体的重点是“谈”,双方或多方就某人、某事进行谈话,有陈述、有互动。辩论语体则包括“辩”和“论”两部分。“辩”突出了语言的对抗性,多呈现在攻辩、自由辩论阶段;“论”强调引经据典论证己方观点,多呈现在立论、总结部分。无论是哪个部分,都与一般的专题谈话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也不应将辩论语体归入谈话语体。我们认为,辩论语体也应归属于交融语体的范畴。
(本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语语体多维度、多特征计量研究”[项目编号:13CYY038]的资助。)
参考文献:
[1]龚贤武.辩论的语言艺术[J].文学教育,2007,(6):140.
[2]张武江.电视商业广告的平均语速与受众理解[J].现代传播,
2011,(9):148.
[3]刘艳春.基于“树库”的语体比较计量研究——以中央电视台
《百家讲坛》《面对面》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12,(12):143.
[4]郑颐寿.语体划分概说[A].中国华东修辞学会,复旦大学语言文
学研究所编.语体论[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131.
[5]黎运汉.现代汉语语体修辞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89:84.
[6]黎运汉.汉语风格探索[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131.
[7]黎运汉.汉语风格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53.
[8]袁晖,李熙宗.汉语语体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6.
[9]黎运汉,盛永生.汉语语体修辞[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9:29.
[10]黎运汉,盛永生.汉语修辞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0:498.
山寨产品之所以能够行销于世,用者多多,跟山寨文化产品的草根属性、平民属性密不可分。正是看准了这样一个庞大的草根平民消费群体,山寨文化产品才有了巨大市场,才对“庙堂”产品形成了严重的冲击和巨大的挑战。从这个方面来讲,山寨文化产品对于“庙堂”文化产品的价格定位、便民实用、更新速度等,都是很好的刺激和促进。
山寨文化是民间创新力量的表现。从山寨产品的情况看来,固然有一些是伪劣产品,但多数是通过借鉴模仿而赋予创意的产品,有的产品特别是手机产品,往往整合了很多不同优质品牌的长处,再根据草根平民阶层的需求,增加新的功能,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产品。至于山寨影视,特别是山寨新闻联播、山寨明星等,则更是“山民”利用栏目的名气和名人的良好社会形象,借以表达自己对社会种.种不良现象特别是官场腐败的痛恨,从而表达出自己对公序良俗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间,充满了调侃式的、极具幽默感的方式、语言和感情,反映了民众通过平和的方式和手段,表达渴望变革的善良情怀。这无论在山寨产品创造和利益诉求的表达方面,都是一种创新,是民间和谐文化的创新。
山寨文化是对相关行业特别是垄断行业暴利行为的反抗。人所共知,几乎所有新兴行业,特别是高科技行业和垄断行业,暴利思维已经积久成习。民众在一时无法从根本上从体制上改变暴利现状的情况下,采用“山寨”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何尝不是对行业暴利的反抗!这种反抗,持续日久之后,自然会成为暴利行业暴利行为的匡正力量。
山寨文化是促进技术创新、发展新型科技的重要力量。从模仿到创新,是技术进步产品创造的必然途径。山寨文化的很多产品,都是对先进产品的模仿。模仿并不违法,也不失德。大量的山寨产品的出现,山寨企业之间的竞争,山寨企业和庙堂企业的竞争,客观上对促进各自产品的更新换代,促进各自从功能到样式的不断创新,从而推进整个社会技术创新、科技发展。至少,它是具有这样的功能。
毫无疑问,山寨文化框架下的山寨产品,容易甚至有的已经侵犯相关企业的知识产权。因此,应当加大维护知识产权的力度,运用法律力量,运用道德力量,运用社会舆论,进行严格有效的管束。否则,山寨文化就成了违法文化、犯罪文化,山寨产品就成了无良产品。但是,不能仅仅因为山寨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问题,就片面否定山寨文化及其产品。其实,山寨文化山寨产品的出现,具有很强的人民性,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文化空间,它逼迫庙堂文化庙堂产品更加注意自己文化及其产品的人民性,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谢谢主席,大家好!
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我方的观点是顺境更有利于人成才。且听我作如下的两点分析。
助同学,想办法解决同学们的困难。要善于听取和采纳同学中的正确意见。勇于接受同学的批评,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为人正直、谦逊、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
03.良好和谐的道德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道德教育是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是我国德治的基本内容。作为有着悠久文明、文化历史的中国,几千年不衰,根本取决于我们民族骨子里的以优秀道德传统支撑着的民族精神,这最终源于道德的教育。
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04.优秀的品德是学生干部应有的品德和修养。
学生干部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做好工作的根本条件。要必须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它是在世界观、人生观指导下形成的。要与人为善、宽厚待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与各种各样的人在一起学习、工作和生活。如果关系处理得恰当、合谐,工作就会很顺利。学生干部工作的对象是极其复杂而敏感的青年,尤其需要与人为善,宽厚待人的思想品德。要克已奉公,诚实守信。学生干部要努力做到集体利益第一,他人利益第一,先人后已,助人为乐。反之,则会在社会中受到鄙视。共青学生干部的心里应当时时想到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青年的需要,摒弃自私自利的心理,时刻把温暖送给别人。
要注重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干部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发挥其榜样作用的重要因素,也是为人处事的准则,是顺利开展工作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干部要加强自我修养和自我改造。工作中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求大同,存小异,互谅互让,宽宏大量。不可落井下石,幸灾乐祸。因而,学生干部应成为团员青年的表率,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感染、带动同学。
圣人常说:无能无德谓之庸人,有能无德谓之小人,有德无能谓之君子,德能兼备谓之圣人。
我们不期待班干部是一位圣人,但最少要是位谦谦君子,尤其不能容忍一个小人担任如此重要的位置。
作为一个官只要不违法犯罪,心中装着百姓(老师、同学),至少他会是个好官,能力在于锻炼,我们必须要在有德的基础上培养人才,这才是学校的任务,这才是我们学生应做的事情。
有德无能,我们可以一起出谋划策、一起奋斗,众人拾柴火焰高,但是班干部必须能把握方向,不做错事;有能无德,我们必将被其利用,利用手中的权力。。。
古人就曾说过:以德立人,以德服人。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学生干部应该以德为主,能力次之。
刚才对方辩友犯了两个错误:第一,对方辩友果然洋洋洒洒大谈科技的好处,可是科技的好处我方也并不否认啊,只是对方辩友你真的认为,水能载舟,水就一定不能覆舟吗?第二,对方辩友说,人类是有理性的,但是有理性不代表不灭亡,下面我将从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出发,论证我方命题。
第一,科技发展正从个人趋势走向国家趋势和社会趋势。可以为大家提供各类文章的写作与写作培训服务!个人对科技生活的追求与依赖并非什么大问题,问题是这种追求与依赖正在以一种独特的价值观的形式变成国家趋势和社会趋势,科技已经变成这个世界上正确的方向,一切与之违背的思想都要为之让路。
第二,科技的毁灭性趋势突出表现在科技被神化,而大自然却被工具化,正是科技,让人类不再觉得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正是科技,让人类觉得手中握有新的上帝,而不断地把大自然工具化。然而,当自然秩序被打破,请问人类将立于何处?
溯本求源,攻击要害,叫人信服。
有一次,齐宣王问孟子:“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殷纣,真有这回事吗?”
孟子回答:“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
齐宣王又问:“做臣子的以下犯上,杀掉他的君王,这难道可以吗?”
孟子回答:“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这类人,我们都叫他‘独夫’。我只听说周武王诛杀了‘独夫’,没听说他‘以臣弑君’。”
齐宣王站在形式上的君臣关系角度,指出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殷纣是犯上作难,也是与儒家主张的“仁爱”思想相对立,似乎历史上的两位暴君是应该得到同情的,商汤和武王的行为反而是遭到指责的。把难题抛给孟子,孟子则巧妙避开齐宣王设置的辩论陷阱,溯本求源,将回击的矛头对准两位暴君的本质,指出他们是“独夫”,而非仁爱的君王,所以武王讨伐殷纣也就不再是“以弑君”,反而是对百姓的仁爱。这一段反驳,直击要害,让人信服。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之身,令人叹服。
有一个任国人问屋庐子:“礼和食物哪个重要?礼和美色哪个重要?”
屋庐子回答:“礼重要。”
那个任国人又问:“如果遵照礼制求食,便会饿死,不遵照礼制求食,便能得到食物,那么还一定要遵照礼制吗?如果遵照婚娶礼仪,便得不到妻子,而不遵照婚娶礼仪,便能得到妻子,那么还一定要遵照婚娶的礼仪吗?”
屋庐子不知如何回答,第二天到邹国告诉了孟子。
孟子说:“回答这个问题有什么困难呢?金属比羽毛重,难道说一个金属带钩比一车羽毛还重吗?用饮食的重要方面与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是饮食更重要?用娶妻的重要方面与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是娶妻更重要?你可以这样回答他,扭断哥哥的胳膊,抢夺他的食物便能得到吃的,不扭断胳膊就得不到吃的,那么就去扭断胳膊吗?翻过东邻的墙头去搂抱人家的少女,就能得到妻子,不去搂抱就得不到妻子,难道就去搂抱吗?”
【关键词】英语演讲 英语辩论 第二课堂 创新能力
一、独立学院开设英语演讲和辩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教育部网站的资料显示,全国共有283所独立学院,在校本科生达到62.5万,占了全国本科人数的18%。因此,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探讨。
国家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强调“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而最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而多项研究已经表明,英语演讲和辩论对创新型和思辨性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独立学院的学生更应该注重实践和思辨能力的培养,所以极有必要开展英语演讲和辩论活动。
英语演讲和辩论是以英语语言逻辑为基础,以实用性交互性为导向,以思辨性和逻辑性为内核,以团结协作、自主学习为内在精神。复旦大学英语辩论队教练何静认为,“英语辩论的意义是辩手在长期训练、赛前准备、赛场发挥、赛后反思的过程中储备知识、拓宽眼界、和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开展英语演讲和辩论活动势在必行。
二、开展英语演讲和辩论的模式探讨
1.开设专门的英语演讲和辩论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英语演讲和辩论》,并纳入教学考核,有利于学生系统的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锻炼实战能力。
课程的授课方式是教师讲授、学生演练和学生互评三者相结合。教学内容包括英语演讲理论与实践、演讲赏析、演讲写作、英语辩论等部分。教学的具体内容可分为:(1)演讲的理论知识——演讲的基本概念、英语演讲简史、交际要素、演讲的基本类型(介绍性演讲,解说性演讲,说服性演讲,特殊场合演讲)。(2)优秀演讲的赏析——选取不同类型和题材的演讲,从选题、内容、语言风格、表达效果等多角度进行评析,并要求学生模仿和背诵经典部分。(3)演讲稿的撰写——准备阶段的选题、听众分析、材料收集、论据分类方法;同时分析演讲的语言特点、不同类型演讲稿写作角度、开篇及结尾模式、遣词用句技巧、支撑材料选取方法等。(4)演讲实战——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锻炼公共演讲能力,包括提前准备的演讲和即兴演讲,并做出点评,要求学生自评和互评。
2.英语演讲和辩论模式融入英语综合课程的教学。除了专门开设英语演讲和辩论的专业课程,教师还可以在其他英语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融入英语演讲和辩论活动,比如在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和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课程中都可以增加相关活动,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相比专门的课程《英语演讲与辩论》,该教学模式有以下三方面的区别。(1)实战练习次数相对较少,通常一个学期开展5-6次活动。(2)辩论形式灵活性大。为了动员全班同学,主要采取即兴演讲和自由辩论的方式,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挑战对方的观点。每次辩论后,教师引导大家依据评价标准对辩手的表现给出评价。(3)演讲和辩论的选题需结合课本的主题,让学生提前查找相关资料,做好充分准备,真正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3.成立英语演讲和辩论中心,关联第二课堂活动。鉴于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实践和创新精神的人才,第二课堂的开展在这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独立学院成立英语演讲和辩论中心,由一线的教师进行组织和安排,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第二课堂。
相比传统课堂教学,英语演讲和辩论中心具有以下特点:(1)参与性广,持续时间长。过去的培养模式往往是临时推荐优秀选手进行个别辅导;而英语演讲和辩论中心面向全校所有学生,给第二课堂学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参与的所有学生中,选出核心梯队、中心梯队和候补梯队成员,核心梯队的队员可以优先推荐参加大中型的比赛活动,而中心和候补梯队队员通过考核也能进入核心梯队。这种方式既保证了参赛选手的训练也兼顾了后备力量的培养。同时,这种方式有利于人才培养的长期性和系统性。而且辩论中心可以贯穿学生的大学四年时间,可以从大一的新生开始培养兴趣,慢慢的成长为优秀的英语演讲和辩论者。(2)组织和参与辩论联赛,开展丰富的活动。积极开展校内英语演讲和辩论比赛,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选出优秀代表参加省市和全国的比赛。(3)加强校内校外的合作,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整合校内资源,聘请教授法律、国际政治经济等课程的任课老师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辅导;和学校的演讲和辩论协会等相关社团合作,开展多样化的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加强校级联系。定期组织学生和其他兄弟院校的英语演讲和辩论队交流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水平。
三、结语
英语演讲和辩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此外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辨能力。
在辩论赛正式开始之前我要强调一下会场秩序:请各位将自己的通讯工具调成静音或震动状态,尽量避免中途走动和提前退场,不得打断他人讲话和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
现在我宣布本场辩论赛现在正式开始!今天我们很荣幸的请到了x x x主任、x x x主任、x x 级x x班辅导员、x x 级x x班辅导员。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老师们在百忙之中来参加我们的辩论赛。
接下来就让我来介绍一下辩论双方和他们的辩题:坐在我右手边的是来自x x级x x班的正方辩手他们的辩题是......坐在我左手的来自x x 级x x班的反方辩手他们的辩题是......那么现在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祝愿他们取得理想的.成绩。
首先,进行第一个环节。由出场选手做个性化自我介绍。有请正方辩手开始做个性化自我介绍......有请反方辩手做个性化自我介绍......感谢双反辩手带来如此精彩绝伦的个性化自我介绍。
在听完双方辩手张扬个性的自我介绍之后,我们马上进入第二个环节:立论陈词环节。此环节由一辩独立完成,按正方反方的顺序进行,每方3.5分钟,有请正反一辩进行立辩陈词......下面有请反方一辩做立辩陈词...... 感谢双方辩手的精彩陈词。下面进入第三个环节:质询提问环节。此环节共两轮四次,两轮由不同的队员应对。中途不得换人,按正方—反方—正方—反方的顺序进行,每个提问不得超过10秒,每个回答不得超过30秒。问着只准问,答者准答。有请正方二辩质询提问反方二辩或三辩,时间为2.5分钟,有请......有请反方二辩质询提问正方二辩或三辩,时间为2.5分钟,有请......接下来有请正方三辩质询提问反方二辩或三辩,时间为2.5分钟,有请......有请反方三辩质询提问正方二辩或三辩,时间为2.5分钟,有请......
双反辩手真可谓是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我方唱罢,你方登场,好不精彩!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四个环节:攻辩小结。有请正方一辩做攻辩小结,时间为2.5分钟,有请......有请反方一辩做攻辩小结,时间同样为2.5分钟,有请......感谢双方辩手用流畅而犀利的语言为我们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接下来进入辩论赛最精彩的环节——第五个环节:自由辩论环节。此环节按正方反方的顺序进行,一方发言结束落座即为另一方开始计时,双方各4分钟,现在有请正方三辩开始自由辩论,有请......
感谢六位辩手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自由辩论并将此次辩论赛推向了高潮。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六个环节:观众提问环节。提问和发言不得超过1分钟。有请反方观众向正方辩手提问,有请.......有请正方观众向反方辩手提问,有请.......有请反方观众向正方辩手提问,有请.......有请正方观众向反方辩手提问,有请.......
感谢观众们的积极参与和辩手的精彩作答,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最后的环节:总结陈词环节。双反个4分钟。有请反方三辩做总结陈词,有请......有请正方三辩做总结陈词,有请......
一辩陈词
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发言,对于有无核能世界更安全,我方认为无核能世界更安全,核能,在应用上分为两个方面,军用和民用,军用即指用于武器制造,而核武器的存在会给世界带来许多不安全因素,对方辩友强调核武的存在会形成一种威慑平衡,可是这种平衡是不稳定的,一旦被打破,这种后果是我们所不能承受的,如此可怕的东西掌握在人手中,而,人的理智是有限的,假如现在大规模战争爆发,核武器投入使用,结果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在现在的广岛核弹爆炸的中心地区依旧寸草不生,还有健康,人民的复仇心理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核武的存在会引起军备竞争,无核国家可能会因不安全感不遗余力甚至不择手段发展核武,数量上也存在着竞争,就像美苏冷战时的军备竞争,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而且,制造的这些核武器,并未投入战场,又不能长久保存,核弹的销毁,目前仍是世界性的难题,现在主要采用的引爆,切割两种方式,均存在危险和污染,另外,核武的存在也会使各国的关系紧张,朝鲜核问题,伊朗核危机一直都是敏感话题,而有些国家一方面发展自身,一方面又限制别国的核武发展,以及,以核问题为借口,预谋挑起战争或引起世界恐慌,此外,假如核武器落在了恐怖分子手中,这又该怎么办?这种问题不能有假如,因为我们无法承受推论,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无核。核能在民用方面主要是作为新型能源,对方辩友(有些人)强调的核能清洁环保,这(些)与核能更有利于世界安全并无太大的关系,核能替代化石能源主要强调的是它的可替代性而不是安全性,这与我们的论题不太符合,从核能发电安全角度来说,这也不是一种安全的能源,发电过程产生的核废料和废水具有很强的放射性,在处理方面世界做的都不是很到位,一旦发生核泄漏事故,这种后果也是我们所无法承受的,号称100年不会有问题,最安全,最可靠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电厂爆炸,至今三十年了还没有人敢进去,上万人由于放射性物质的长期影响而致命或患重病,至今仍有畸形胎儿出生。还有三英里岛核事故,日本福岛核事故,这些都严重危害了世界安全,另一方面,发展核能的原料,目前主要是铀,铀矿资源只在少数几个国家较为丰富,这可能会导致资源掠夺问题的出现,未来我们可能主要从大海中获取铀,可是海资源的分布又均等吗,内陆国家怎么办,会不会又引发新一轮的资源掠夺战呢,所以从以上各个角度来说,我方坚持无核能世界更安全。
注。。(感觉可能用到)111安全是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222,强调世界,安全,与节能环保关系不太大
即197×198-196×199
=7×8-6×9
=56-54
=2
不信的话,你们可以验算!
“啊?”师生既惊又疑。
“真能这样算吗?”“来验证一下就知道了!”
同学们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动手验证。有的用计算器,有的用两位数乘两位数来类比验证,也有的直接笔算这道题。不一会儿,大部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伸出了大拇指,异口同声:“你真棒!”老师的表扬被一位爱思考的同学乙给打住了——“不对!不对!不信你们试试199×199-199×190,像甲那样算得81,而用乘法分配律算得1791,哈哈!差远了吧。”乙像打机关枪一样,一口气说到了这里。老师也不失时机地学着赵本山的样子说:“你太了不起了!你的思维好严谨!那就是说,不能这样简算哦!”“能!”“不能!”“能!”“不能!”……一时间双方互不相让,争论分外激烈。老师解围道:找找两类题目各有什么共同点吧!也许能达成共识。学生思考、讨论、验证,最后一致认为,像甲那样简算的理由还需补充第三点:即被减数的两个因数的个位数字之和等于减数的两个因数的个位数字之和。真实辩论出严密啊!
注:解题原理
将190用字母A表示
197×198-196×199
=(A+7)×(A+8)-(A+6)×(A+9)
=A×A+A×(7+8)+7×8-[A×A+A×(6+9)+6×9]
=7×8-6×9
=2
【辩论演讲稿】推荐阅读:
3分钟辩论演讲稿06-03
辩论赛讲稿07-27
辩论演讲稿:网络的好处与坏处11-18
看电视的利与弊辩论赛演讲稿12-06
辩论赛自由辩论12-17
辩论赛选手辩论时间规则07-20
辩论题05-26
走上辩论台06-05
法庭辩论稿07-23
辩论主持词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