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教学目标制定方法和探讨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体育课教学目标制定方法和探讨(共11篇)

体育课教学目标制定方法和探讨 篇1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初始能力的分析,确定教学的起点。并在此基础上,来确定学生在教学活动只要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标准,(预期效果)——这就是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就是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而这个预期效果就是我们体育的教学目标。

张祖仁说体育教学目标包括很多内容:从横向的来看,它包括有全面的和谐发展的目标(如:思想品德、知识能力、体能体质、感情目标等);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主动发展的目标;承认差异,促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到目标;培养学生体育实践能力。贯穿以终身体育教育的目标等。从纵的来看,它又有总体发展目标(即学段发展目标),阶段发展目标(即学年、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等。在这里,我们只是一起来讨论体育课的教学目标。

张祖仁说长期以来,我国在体育课教学目标的表述上一直习惯于用教学目的、教学任务这样类似的术语。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人对“体育教学任务”这一术语提出异议,并主张改革这一传统术语,代之以数学目标的提法。那么,教学任务、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有什么不同嫩?教学任务的提法对学生的要求比较笼统、分不出阶段和层次,缺乏量和质的规定性,难以观察、测量和评价。而目的与目标也是有区别的。目的是使要做的事情最佳化和不断地加以完善,是一种连续而封闭的维度:目标是目的的连续体上的一点,是一种已经实现或尚未实现的特别事物。目标是有形而具体的,是不久能够实现的;目的是无形而又模糊的,也许将来才能实现。只有认识到目标与目的的不同,我们才能正确的设置目标。在设置目标时,我们应当认识到:目标对教师的教学既起到指导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与应用的作用,又起到指导教师对教学结果进行测量和评价的作用。它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励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使我们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它的可操作性、可检验性呢?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表述(包括言语心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体能和情感)他不应该说明教师将做什么。同时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力求明确、具体,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它应避免用含糊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表述。因此我们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所制定的目标要具体可行,要有可检测的数值标准

在制定课的教学目标时,要使学生要达到的行为水平或行为标准能用一定的数量值表示,或为确定完成行为的最低标准及允许学习失误的最少次数。例如,排球传球练习课;过去我们经常是提出初步掌握、基本掌握、学习改进、进一步改进、学习机会等,太空泛,难以对次课达成情况进行检查。如果我们用:通过练习,能有多少的学生能够完成相距3-4米,在不丢球的情况下连续传垫球30次(或若干次)。或如:耐久跑练习课,我们不用发展耐力素质,提高奔跑能力,(或提高心肺功能)一类的空话而用5-6分钟耐久跑练习,完成1000——1200米跑。在如排球练习:个人的连续垫球能完成20次(或对垫10次)以上。这样就能使学生在课的开始时就一个具体努力的目标,在课的结束时,每位学生都能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否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教师也能依次检查本课教学任务完成与否。

二、所制定的目标要有明确的限制条件及行为对象。

张祖仁说 条件是表示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环境,即说明在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时,该在哪种情况下进行评价。或者是说明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因此,在制定课的教学目标时还应该明确的条件和对象、目标;如高一男生,或高二男生。这就给出了两个条件;如高一女生跳远练习课,目标:在规定区域内,能用自己有力的脚完成起跳动作。再如篮球练习课;高一女生,目标:能在间隔3-4米的距离内、用单或双手完成30秒不丢球的传接球。以上的“在划定区域内”,“ 能在间隔3-4米的距离内”就是在完成规定动作时所出的情境。因此在制定课的教学目标时必须要有明确的对象,同时给出必要的条件或一定的限定条件。

三 所制定的目标要有能指出合格的最低标准

标准是行为完成质量的最低衡量依据。对行为标准作出具体的描述,使得学习目标具有可测性的特点。标准一般可以从行为的速度、质量和准确性等方面来确定。我们过去在进行技术性课程教学时,通常用“初步掌握”、“基本掌握”、“初步学习”、“进一步学习”或“学习改进”、“进一步改进”等词语来描述,难以在课后对学习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测。如果我们用通过练习能有%多少的学生可以完成动作来表述,那们就容易检测的多了。如高一的女生体操中的鱼跃前滚翻教学,我们可以这样设置目标;通过本科的教学(练习),能有70%的同学前滚翻动作做的正确,在五次鱼跃前滚翻中,至少能做出三次以上的腾空动作。再如,田径接力跑的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能有60%的同学顺利地进行传接棒。这样的话,学生在课开始时就明白努力的目标是什么,教师同样也便于按此检测自己本科的教学完成情况。

四 要用明确、简洁的语言来作目标表述

在一些不便用数值或标准水平来表述目标时,也要用较明渠间接的词语提出目标。应采用规范的专业语言来描述学生应当达到的最终结果,不要用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表述语言。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的对学生说不理解的专业语言进行解释,经过长期的积累,学生就能在不断学习中获得越来越多的体育专业术语。例如“团身前滚翻”通过教师的见解示范,让学生了解到它是指:团紧身体向前做翻滚动作,再如,“行进间运球”,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很快就能知道在走动或跑动中,不停顿的运球,即为“行进间运球”。

五 注意学习目标中的情感目标制定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正确态度、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养成体育锻炼和养护身心的良好习惯,形成团结互助、拼搏向上、坚韧不波等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些都是清官学习的目标,再体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要是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编写具有可测量性非常困难。因此,只能通过学习者的言行表现(可观察)连接界推断学习目标是否达到,即把学习者的具体言行看成是思想意识的外在表现。如:“学生进行鱼跃前滚翻联系时,乐意多次重复练习,并对自己技术水平的提高感到高兴,用以表现自己的能力”。----这样的表述,就能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学练中的情感体验通过具体的学习行为进行判断,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型表述更具有可测量性”。所以,对情感学习目标可以通过列举一些具体的学习行为进行表述,以便使目标具有可测量性、可评价性。又如“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态度”这类教学目标,可通过列举下列几方面的具体行为来判断学生是否“热爱集体”。如:乐意和其他的同学一起学习,积极参加小组的各项学习活动,主动承担小组长布置的任务,协助其他同学完成学习任务;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这些具体的言行上,当学习者表现出积极持久的姿态,既所谓“是接近意向”,则说明他们树立了集体的观念。反之,如表现出消极或反对的情绪(既“回避意向”),则说明没有培养起“热爱集体”的态度。因此,可以用学习的“接近意向”来说明其学习目标的达成。

张祖仁说 一般而言,提出情感学习目标中的主体要求比较容易,我们可以尝试用以下几个方面测量学习者的接近意向:1,学习者表示喜欢这类活动,并在各种活动只选择参加这类活动;2,学习者带着热情参加这类活动(愿意承担义务,遵守有关规定等),学习者很有兴趣与他人讨论这类活动;3,学习者鼓励他人参加这类活动。

情感学习的目标有了这些具体的行为指标作为判断依据,其可操作性无疑会得到加强。因此,在具体表达体育学习得情感目标时,教师应根据具体的体育教材确定相应的学习行为,尽可能采用可观察性甚至可测定性的行为动词,以加强情感目标的可操作性。

张祖仁说,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单元目标更是教学总体目标的最终表现。因此,在制定教学总体目标(包括学段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时就要概括而扼要地说明在单元教学,学期教学,学年教学,学段教学结束后应达到的结果,以使教学目标得以贯穿始终。同时也才可以将总体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子目标,并通过完成一个个子目标,而达到总体目标的完成。

体育课教学目标制定方法和探讨 篇2

关键词:体育课,教学反思,训练目标,达标训练,提高训练

在体育课改中, 体育课堂教学的反思不仅是教师个人的课后总结性反思, 也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小结性反思, 既可以检验教师教学的效果, 也考核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因而, 教师把教学反思作为课堂教学的环节, 并通过特定的训练体现出来, 以训练目标的实现作为反思结果, 对体育课堂教学有着直接的推动与提升作用。

1 体育课堂教学反思训练目标制定的必要性

教学反思, 作为一种教师主动性的自我督察行为, 对于实践性的体育课堂教学, 教学反思训练目标制定具有特定的必要性。表现在三个方面:教师教学效果检验性。运用相关的反思训练目标,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学习后的训练结果, 来直接地反馈自己的教学情况, 如教学内容的传授情况、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 以及掌握教学内容的学生比例等, 有着一个基本性的或准确性的了解。学生学习效果考核性。虽然是教师教学的反思, 但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来体现, 如学生学习排球后的颠球数量、传球准确性、扣杀的点位精确性等。在这种目标的指导下, 能直接地检验大多数甚至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整体总结性。结合前两者, 教师能根据相关数据的获得, 与学生学习的交流, 对自己的教学做出全面性的总结, 如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环节设置、教育技术运用与教学效果, 都具有非常切实性的评定与指导作用。

2 体育课堂教学反思训练目标的制定

但在教学实践中, 反思训练目标往往作为一个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部分被制定, 其一般处在教学过程的最后环节, 以教师小结的课堂组织为基本形式。

2.1 达标性反思训练目标

即教师在该堂课的体育教学内容全部教授完成, 且预留一定时间让学生展开训练后, 教师根据相关的健康标准对学生展开测试性训练。虽然具有测试的形式, 但并不作为一种最终结果来结论。因而, 这种达标目标主要表现为两种:分解技能性达标训练目标。即针对某种体育项目, 教师针对在以堂课教学的一个或几个技能, 在课堂时间与环节的最后阶段展开反思训练。如在篮球教学中, 教师只是针对跑动运球展开反思训练, 只要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 能不失误的情况下运球跑完设定的距离长度, 即算作学习达标, 再根据完成特定目标的学生数量来判定自己的教学效果等。整体项目综合性达标训练目标。即针对某种体育项目的综合性达标训练目标。如针对双杠体操的教学, 教师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完成特定杠上基本动作, 能安全顺利完成的为达标, 出现失误的则不能达标, 再结合完成学生的数量来确定自己对该项目的教学效果。这种综合性的训练目标往往需要在某种体育项目教学完成后才能进行, 相对技能分解性的训练目标而言, 具有全面性, 但后者具有灵活性与动态性。

2.2 切实提高性反思训练目标

提高性训练目标, 有两种情况:学生基础性提高训练反思训练目标。由于每个学生的技能学习基础不同、体质不同, 因而, 教师在制定反思训练目标时, 需要准确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 根据每个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 只要与自己在学习前相比, 各种体育素质有进步即算作提高。如学生在训练前后的速度提高、耐力提高与心肺功能提高等。在这种反思中, 教师主要去精细地发现每个学生学习的特点, 由此来开展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 甚至是开展处方式体育教学, 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多样化要求。学生达标基础上的提升性反思训练目标。即学生各项素质都达到国家要求的各种标准情况下, 教师再根据他们的身体实际与潜力, 制定特定的渐进性提高目标。如短跑项目, 教师对达标学生制定提升空间性训练目标, 如在基本标准下某个学生能再提升0.01-0.9秒的成绩, 通过反思训练只要学生逐渐地实现提升即成为达成目标。据上述, 基础性的提高目标是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完善学生的体育技能, 提升的训练目标, 则是为了挖掘学生的体育潜力和培养学生更高的体育兴趣。

3 体育课堂教学反思训练目标的实施

因为, 教学反思训练目标对体育课堂教学与其整体目标的依赖性, 其具体的实施也必须因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实际而异。

3.1 对比性实施

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 这种对比表现为两种:学生自身的进步性对比。即如前述, 学生和自己在学习某种体育项目前后的体能体质情况、技能掌握情况与运动兴趣培养程度进行对比, 在学生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情况下, 无论学生能否达到国家规定的健康标准, 都应该是教师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进步的表现。学生之间的对比。即把学生在班级内作比较, 男生之间比较, 女生之间比较, 既有同时段内的进步大小比较, 也有学期末考核性的综合性比较, 让学生在不断地比较中发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或差距, 如学习态度问题、学习兴趣问题、体育项目的学习基础与努力程度等方面。

3.2 榜样性实施

由于当前的大学生身体素质普遍呈下降趋势, 因而, 这种榜样主要从两个方面树立:单项特长体育项目榜样。每个班级中都有一些学生分别掌握着不同的特长, 如爱好篮球、足球、乒乓球, 甚至其他的民族体育项目, 如武术、打陀螺等。教师要善于调动与发挥这些学生的特长, 引导其他学生去积极地开发与培养自己的特长项目, 教师进而结合教学内容来制定不同的反思训练目标, 让特长学生与非特长学生之间展开比较, 激励他们积极地开展各种体育学习。综合体质健康榜样。当然, 每个班级都有极少数的体育爱好者, 他们在长期地体育运动中收获了不仅达标甚至超越国家标准的健康体质, 教师在训练中要善于让他们作为自己的助手, 在帮助自己教学的同时, 用他们的切实运动效果为其他学生树立终身体育、主动体育与创新体育方式的榜样。

结语

教学反思训练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要结合学生的体能实际、教师教学体育项目的实际与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各种标准, 既要确保其操作性, 也要具有激励引导性, 让学生通过力所能及的努力即可实现, 最终实现教师体育课堂教学与学生身体机能的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施小菊.运用反思性教学提高体育实习教师专业能力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2) :99-101.

[2]陈雁飞.体育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9) :99-101.

[3]程毅.体育教师反思性教学探讨[J].体育学刊, 2006 (3) :89-91.

如何制定和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 篇3

所谓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或结果的预期。这个定义很简单,但是内涵很丰富。首先,目标是教师的预期,它指明教师期望学生在学习结束之后,在认知程度、行为、价值观等方面会发生什么变化,因此要求教师在做预期之前应该作充足的准备,对学生的原有经验和真实需要的评估要符合实际。其次,教学目标是对学生的预期,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讲的,它指明学生应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将所有注意力都要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成效。最后,一节课要达到的标准或结果应该是什么,不同教师的看法是大不相同的,这就极大地考验教师的专业水准。很多老师认为教学目标可有可无,只有在应付领导检查教案或参与比赛时才会贴上教学目标。我认为制定教学目标要把握三个基本原则,首先就是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里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基于学生的原有水准,二是基于学生的兴趣需要。历史课程目标体现国家的意志,是针对全体学生提出来的最低要求,只要是合格的中学生就都应该达到这个标准。历史教学目标是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生提出来的目标。每个教师面对的学生都不同。教师要在综合分析学习者特征和教学内容之后来确定教学目标。因此,即使是同一内容,不同教师制定的目标也不会一样。教学活动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由特定的主体(中学生)完成。历史教学目标的大小、深浅、多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

如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更多涉及的是教学设计、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问题,教学目标的达成应该遵循一下最基本的原则,教学活动无非三个基本步骤,到哪里去,怎么去,到了吗?分别对应的是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如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也就是如何围绕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也就是说,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依据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评价。明确、具体、可操作,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二个原则是“好钢用在刀刃上”。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认为: “学校要采纳的目标应该是少量的而非大量的,因为实现教育目标需要时间,也就是说,要花时间才能改变人的行为模式。若尝试得多而完成得少,这样的教育计划是没有效果的。因此,关键是选择一定数量的既能在可利用的时间内以相当高的程度实际达到的,又确实重要的目标。”因此,设定目标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在有价值有意义的地方做文章。是教学目标要适合测量或评价。我们首先要明确,测量与评价不是一回事。某生考试得了59分,这属于测量。这是进步还是退步,该表扬还是该批评,这就进入评价的范畴。如果其他学生都在59分以下,那么这个学生的学业水平是很高的。如果其他学生都在59分之上,那么这个学生的学业水平是很低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可以评价却难以测量。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考试测量出一个人掌握了多少关于民主的知识,但关于民主的知识和对民主的信念并不是一回事。一个人对历史上的民主了解很多,并不意味着他必然赞同民主制度与理念。相反,一个人不识字,对历史上的民主缺乏了解,他却很有可能支持民主制度与理念。因此,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是有难度的,一般不能通过考试来实现。

体育课教学目标制定方法和探讨 篇4

九步确定你的人生目标和制定达到目标的计划

个人提升, 时间管理 June 21st, 2007

你想在五年之后,十年之后,或者一年之后的今天在哪?这些都是你的目标,你可不想一直呆在你现在的位置,但明确你的真正的目标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很多人认为设定人生目标就是找一些遥遥无期的梦想,但永远不会实现。这被看成是只是预言如何实现自己抱负,因为,第一,这些目标没有被足够详细的定义;第二,它始终只是一个目标,而没有相应的行动。

定义你的目标是一件需要你花费很多时间仔细考虑的事情。下面的步骤可以让你开始这样的旅程:

 写出一个你的人生目标的清单。人生目标是一件重要的事,换句话说,就是你的人生抱负,不过抱负听起来总像一种超出你可控范围的事情,而人生目标是,如果你 愿意投入精力去做,就可能达到的。因此,你这一生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是你真正想去完成的事情?什么事情如果你突然发现你不再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的时 候,会后悔不已?这些都是你的目标,把每个这样的目标用一句话写下来。如果其中任何目标只是达到另外一个目标的关键步骤,把它从清单中去掉,因为他不是你的人生目标。 对于每一个目标,你需要设定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时间框架。这就是你的十年计划,五年计划,还有你的一年计划。其中一些目标可能会有“搁置期”因为你的年龄、健康、经济状况等,这些你需要用来完成目标的因素需要花一些时间来达成。

下一步描绘你达到每一个人生目标的详细旅程——这才是更让人热血沸腾的部分。对于每一个人生目标,都按照下面的步骤来处理:

 把每个人生目标单独写在一张白纸的顶端。

 在每个目标下面写上你要完成这个目标所需要但是目前你又没有的资源。这些东西可能是某种教育、职业生涯的改变、财务、新的技能等等。任何一个你在第1步里面去掉的关键步骤,都可以在这一步中补上。如果任何一个目标下面还有子目标,都可以补上,以保证你的每一步都有精确的行动相对应。

 在第2步所列出的每项中,写下你要完成每一步所需要的行动。这个可能是一个检查清单,这是你可以完成你的目标的所有确切的步骤。

 检查你在第2步里面所写的时间框架,在每一张目标表上写下你所要完成目标的年份。对于那些没有确定年限的目标,考虑一下你想要在哪一年完成它并以此做为年限。 检查整个时间框架,为你所需要完成的每一小步,写下你所需要完成的现实时间。 现在检查你的整个人生目标,然后定一个你这周、这个月和今年的时间进度表——以便你自己可以按照预定的路程去完成你的目标。

 把所有的目标完成时间点写在你的进度表上,这样你对要完成的事情就有了确定的时间了。在一年的结尾,回顾你在这一年里面所做的,划掉你在这一年里面已经完成的,写下你在下一年里面所要去完成的。

可能你需要花很多年的时间去,比如说,完成一次职位提升,因为你先要去找一份兼职工作以保证你可以获得更多的钱供你去上完一个在职课程以拿到MBA学 位,但你最终会到达你的目标,因为你不但计划好了你要得到什么,并且也计划好了要如何去得到,在得到之前你要做哪些步骤。恭喜!

如何制定教学目标[范文] 篇5

三维教学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他们之间是不可分割,互相联系,互相融合的,是一个整体。但是,在教育的进程中,在具体的数学教育过程中,我们总是从学习具体的知识、训练具体的技能开始,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能力,发展意识。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还是要重点关注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考虑过程与方法,适当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也基本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编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1.整体性与层次性

所谓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就是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与课程目标、单元目标相一致。所谓层次性,就是这教学目标是个系统,它包括了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个层次,是一个上下贯通,有机联系的系统整体。课时目标与课程目标、单元目标之间具有包含的关系,课程目标是最高层次的概念,他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总的预期。课时目标是三者中最低层次的概念,最为具体,微观到每节课,甚至是每个知识内容,所以课程目标、单元目标是制定课时目标的依据。制定课堂目标其实就是把宏观的,不易操作和检测的课程目标与单元目标,依据学情和教材分解为具体的、便于操作和检测的目标。

因为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所以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要求我们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准确。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仔细学习课程目标,熟悉总的课程目标与单元目标,适当了解高考的需求,研读考试说明中相应的要求,并在研究学情的基础上,制定课时目标。

如函数的单调性,他是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在解决函数与不等式等有关问题时有着重要的应用,他出现在教材必修1中函数的性质一节与选修2-2(或1-2)中导数的应用一节中。在制定课堂目标时就要从整体上把握要求的同时,还要体现出层次性。

第一层次:注意到学生目前学过的初等函数不多,感性认识还不足,所以在必修一中可以把目标确定为“通过观察函数图像,体验增减函数的直观认识,再通过具体函数值的比较,以及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减小),归纳出增减性的定义,并能利用定义证明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

第二层次:在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时,进一步熟悉单调性的有关知识。

第三层次:在选修2-2(1-2)中利用导数进一步熟悉单调性的定义与应用,并能利用导数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和求函数的单调区间,而且还可以在此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最终达到课标的要求体现它的整体性。

2、全面性与规范性

所谓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就是指教学目标要全面,不仅要有知识目标,而且要有方法目标,过程目标以及经验目标;所谓教学目标的规范性,就是指教学目标中的行为主体的规范性。

因为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所以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即目标指向不是老师,而是学习者,即学生。以往我们习惯于采用的,“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都是不规范的,是不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例如,以前在均值定理这一节的教学目标通常写成:使学生掌握重要不等式和均值定理及其变形,能运用均值定理解决简单的函数求最值得问题。培养学生利用已知的知识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很明显,这个教学目标就不规范,“使学生„„”的行为主体是老师,而不是学生。

3、准确性与灵活性

虽然课程标准是全国通用的,也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之一,但是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差异还是比较大的。面对不同的学生,如果使用相同的课堂目标,显然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目标的框架内,灵活制定课时目标,但是不能低于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还是以必修1中函数的单调性为例:

如果学生的基础一般,则可以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函数图像,体验增(减)函数的直观认识,再通过具体函数值的比较,以及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减小),归纳出增(减)的定义,会判断一些函数的单调性,并能利用定义证明一些函数的单调性。

如果学生基础较好的,则可以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函数图像,体验增(减)函数的直观认识,再通过具体函数值的比较,以及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减小),归纳出增(减)的定义,并能利用定义证明一些函数的单调性,并能求一些简单复合函数的单调区间。

这样就可以使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4、可测性与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应该着重说明学习者行为或能力上的变化,显然就是要求目标要具有可检测性,制定时要尽量使用含义明确的动词。在课程标准中,这样的行为动词有两类:一类是描述水平的行为动词如了解、理解、掌握等,也是描述过程的行为动词如经历、探索、体会等。其中第一类描述水平的行为动词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是名词,他们反映的最终通过教学达到的水平,而不是某节课要达到的目标,有些内容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有可能达到要求,所以在制定课时目标时应尽量不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等词语,而是用下一层面的行为动词,如知道、能说出、表述、解释、归纳、会求、会推导、会证明等„„

如“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一节

如果根据课程目标与学习目标制定的教学目标这样制定:(1)通过实际问题了解指数函数的实际背景(2)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与意义,根据指数函数的图像理解和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

(3)渗透具体到一般数学的思维方式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则由于上述目标中使用的了解、理解、渗透等词语,而这些都是不可测的,上完课后对是否完成目标很难检测与评估,所以是不合适的。如果教学目标这样制定效果会更好一些:

(1)能叙述指数函数的定义,并能判断一些函数是不是指数函数。(2)会画出底数a取一些特殊值时指数函数的图像,能根据图像正确表述出指数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单调性。

(3)会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一些数的大小。

作为课时目标,就是说要在一节课内达到的预期,所以不可能承载太多,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否则是不可能完成的。

《草原》教学目标制定与修改 篇6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修改理由

一,在第一个目标中“让”字去掉,加“让”,是老师制定目标,应是学生为主体,不能体现学生学学习的主体性。还要加上“激发学生热爱草原”,培养学生的情感,热爱祖国的情感。

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篇7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当前,正是因为对教学目标重视不够、定位不准、模糊不清,才使得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出现偏差,导致阅读教学“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最终“费时多而收效甚微”。针对当前教学目标制定与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反思与改进。

(一)如何制订教学目标

制订教学目标要依据课程目标,体现课文特点,根据学生基础,力求恰当、全面,实现三个维度的整合。

首先,要依据课程目标。近期,国内许多语文教学专家纷纷呼吁阅读教学要从教“课文内容”转到教“课程内容”,也就是“课程目标”。老师们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往往直扑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是一直在课文中来回打转,总觉得掌声的含义该体会,小英的忧郁也应该感悟,在内容分析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最终把主要目标定位在第二学段课程目标的一项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具体到这节课,就是:找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理解两次掌声的含义。

其次,要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教学目标是是比课标目标更下位、更具体的学习目标,在表述的时候,不能完全照搬课程目标。比如:一开始,殷老师制订的“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个越位的目标。高旗老师建议降低目标,用课程目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来表述。专家认为,这样照搬课程目标,还不够明确。根据学生基础,我们把目标调整为“能用关键词语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这样就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检测了。大家看目标的陈述一般包括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学生,行为条件——用关键词语,行为动词——补充,行为程度——完整。大家可以仔细琢磨语文课标中的学段目标,都是从学生角度表述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习目标。像“引导学生”、“让学生懂得”等,从教师角度表述,要改进。行为主体在表述的时候也可以省略。

第三,要适合学生基础。目标定位要准,不越位。要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反复推敲目标的高、低、难、易。上面的例子就很有说服力,不再例举了。

通过模块三的培训 制定教学目标 篇8

1、新课标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2、学生情况

“圆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进行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时,特别注意了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教学,理解数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公式,并在理解的基础能灵活熟练地运用。

3、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把让学生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定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书本和老师为拐杖,以“放-扶-放”为途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掌握圆面积的公式,并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能力。

如何制定一份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篇9

星村镇南陈小学 邢文凯

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当堂教学能够达成的目标度并且能够即时测验的,因各种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课堂都不能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所以,有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指定的是教学目的而不是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的是一种主观预设,这种主观预设有可能达成,也可能不能达成,只有能够当堂达成和即时验证的教学目的,才配叫教学目标。那怎样合理有效地设定教学目的(或目标)呢?

一、教学目的(或目标)的设定,1、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课程目标、达成目标、教材实际、学生情况、教师能力和自身水平来设计。

课程标准中涉及的知识,应纳入我们的教学目的(或目标)。如:六年级品社《别挤了》一课中,需要学生知道中国和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的现象及产生的负面影响,就应让学生在课下多收集身边人口增长给社会带来的影响,进而进行知识扩展。课程标准相关联的教材的特点和重点,应纳入我们的教学目的(或目标)体系;如 《从沙尘暴谈起》一课中,需让学生知道“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知识,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应把相关联的保护环境的重要日期、知识等纳入到教学目标中。

2、制定教学目标要依据学校实际、教师知识和水平、学生的认知和需要分层次制定,不能脱离了实际,成了一种摆设。

3、教学目的(或目标)制定,一、要力求明确。教学目的的设定,知识的就是知识的,技能的就是技能的,情感的就是情感,不能含混不清。例如《生命的源泉》一课的教学目标:探究为什么说水是生命之源;了解地球上的主要的自然资源;增强保护地球 的意识

二要力求具体,要具体到知识的某一个知识点。例如《我们共有一个家》一课的教学目标:为保护地球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献计献策。

三要力求简练,语言表达要简洁规范,不啰唆,如《爱惜名誉》一课的教学目标,探究爱惜名誉的终于意义,终于二字既简练有明确。

对教学目标制定的再学习与再思考 篇10

作者: 卫玲 发表时间: 2007-12-12 浏览量: 1546

对教学目标制定的再学习与再思考

如今,当我们评价一节教学活动的得失时,首先要了解的必定是教师在此活动中所制定的目标是什么,然后再围绕着目标进行逐一的分析。由此可见,目标制定的恰当与否,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教师的整个教学思路以及活动的最终效果。认识到目标的核心地位,同时基于课改的大背景,通过近阶段对目标制定的理论领会与实践尝试。我们也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比如:现在我们都知道目标制定时要体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这三个纬度,所以我们在定目标时会按照这一模式去做,使得活动目标看上去比较工整。又如:我们会提醒自己目标不能过大过空,所以我们不会再制定诸如“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或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这样的目标。还有,我们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来制定目标,因此,在表述的时候就少了“培养„„”、“激发„„”这一类词,而多了“尝试„ „”“学会„ „”“懂得„ „”“知道„„” “能够„„”这样的表达方式。当然,我们更会考虑到目标是否既符合本班孩子的当前水平,又能让孩子跳一跳,是否具有挑战性,体现价值等因素。这一切尽管显示出我们通过学习已经有所成长。可从我个人的感觉来说,真正要制定出一个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幼儿发展相匹配的精准和完美的目标,有时还是颇费思量,并且是不那么容易把握的。比如:“ 目标挑战性“点”的设定,目标挑战性“度”的把握,有了目标采用何种方式达成等”。带着这些有点“悬”的问题,再次浏览学习了一些有关教学目标制定的文章,发现在理论引领上无外乎我们在幼儿园所接受的那些培训内容,但其中的一个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并且给了我再思考的启迪。即:活动和目标,那个先?

这是我在“《立足实际,谈目标制定》”一文中首次接触到的发问。文中写到它是教师制定目标时容易发生的几类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之一。因为教师往往会先有活动,再制定目标,从而丧失了目标在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性功能。联系自己的日常教学,也会多多少少发生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在设计美术活动时,更容易出现以上现象。原因是在主题活动背景下,可供参考的现成美术教案十分有限,很多需要教师自行发掘内容,自行设计活动过程。这时候,我的程序往往是先自己创作一幅范例,创作的时候我首先会大致考虑画面与主题的吻合性,其次是孩子们绘画技能的发展,(可必须承认这时候自己头脑中的技能点还不是很清晰)。接下来才是根据范例设计教学活动,从而有了活动目标和过程。这样的操作流程使活动目标被画面所控制,而不是由目标来控制所需要的画面。这样的后果往往是一节课或者需要达成的知识点过多,使教师芝麻西瓜都不可得。或者目标对孩子的发展少了些意义和价值。比如:在 “我们的城市” 这一主题活动中,我就设计过“浦江美景”这一美术教学活动。在我创作的画面上有船只,有江水,还有江边的房子,画面中涵盖的技能包括了“大型船只的不同画法,重叠的表现方法,画面的安排等”。随后的目标制定中,我把“重叠的表现方法”作为技能点制定了出来。而在实际教学中,这种先活动,后目标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因为急于让孩子们掌握画面中所具有的技能点,结果就超越了书面制定的目标,又要讲解这个,又要对那个技能做一下引导,蜻蜓点水式的过程当然就不会有完满的效果了。那么在今后的目标制定时如何避免这个问题呢?首先当然是要让目标在先,活动在后了。具体的做法在经过一番考量之后发觉其实并不太难,其实只要改变一下自己的备课习惯即可。再以美术活动为例,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一方面仍要以主题为背景,另一方面,可以参照3—6岁幼儿美术知识技能的阶梯目标,先找到符合本班幼儿年龄阶段要达成的某一条教育目标,根据需要将之加以修改做为行为目标,再挖掘主题内涵,将主题中的情感态度要求化作表现目标。有了以上两点,再设计范例,寻找方法和过程。这样,因为一切都是源于具体的目标而生的,画面,过程与预设目标相匹配,所以在目标的达成度上一定会有所提高。而且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自身也会有更清晰的思路,从而能顺畅地引导幼儿去解决活动中关键的“挑战点”。

体育课教学目标制定方法和探讨 篇11

一、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能区分英语简单句的基本形式和表意功能。

能够正确认读英语简单句,理解其含义,初步对句型结构有所感知,如:there be 句型、be going to …, be interested in …, would like …祈使句等句型等

2. 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句型、对话、故事、短文、篇章等。

能充分利用阅读材料中的插图更准确地理解句型、对话、故事、短文、篇章等。

3.能正确朗读所学句型、对话、故事、短文、篇章等。

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及按照意群断句来朗读学过的句型、对话、故事、短文、篇章等。

4.能按照意群阅读文章,并理清文章层次关系。

意群,即一个句子可根据意思和语法结构分成若干小段,每一小段称之为一个意群。意群可以是一个词、一个词组或短语,也可以是并列句的一个分句或复合句的一个主句等。能够借助按照意群阅读文章来理清文章的层次关系并提高阅读速度。

5. 能采用跳读、找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能采用略读的方法快速阅读,找出最重要的信息,理解文章大意。

6. 能采用跳读、找读、猜词意等阅读方法进行阅读理解。

能采用精读的方式进行阅读理解;能够根据情境、上下文、推测故事或段落等情节;能够根据上下文、构词法、句法功能等猜词意进行阅读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能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阅读任务

在阅读中,能够积极从参与阅读活动,与他人或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为阅读材料取名字,或者概括文章大意等任务。

2. 能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在阅读中遇到发音不准、生词、句子意思不明、阅读材料背景不详等困难时,能够积极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3. 能够集中注意力,认真思考阅读材料的内容

能够集中精神专心阅读,不受干扰,认真思考。

4. 在阅读教学中吗,能利用简单的学生英汉词典等工具书查找不认识的单词。

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时,懂得必要时尝试利用词典或电脑查询有关词汇或语句的准确含义,进而准确理解阅读材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能体会阅读的乐趣,乐于接受英语读物。

能够认识到阅读日常生活紧密联系,通过阅读可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能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乐于接触英语读物。2. 通过阅读书信、电子邮件日记等,体会到英语在生活中的作用。

能够通过阅读书信、电子邮件、日记等,感受到英语在生活中的用处,并乐于接触日常生活中的其他英语,如高速路标识、广告、说明等。

3. 通过阅读懂得各种道理,如环境、爱护动物、珍惜时间等。

能够通过阅读体会到问斩的深层含义,懂得各种道理,如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珍惜时间、热爱劳动、遵守公德等。

5. 乐于接触并了解异国文化

认识到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沟通,只有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才能够使沟通更便利,以避免不必要的障碍。

二、在阅读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整合的方法和策略

小学阶段英语阅读教学策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速记教学法;(2)整体教学法;(3)背景知识介绍法;(4)对比阅读法;(5)语义构图法即联想法;(6)讨论教学法;(7)线索教学法;(8)结构分析法等。

1. 速记教学法

速记教学法即快速浏览阅读材料,采用略读、跳读、找读等阅读方法提取关键信息。此方法适用范围较广泛,各个年段及不同问题的阅读教学均可采用速记教学法。如阅读Marie Curie 的一段文字: This is Marie Curie.She has short wavy hair and big bright eyes.She is pretty.Marie is a famous scientist from Poland.She is very good at maths and science.Marie’s father is her teacher.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快速浏览本段文字,找出描写Marie Curie 的外貌、职业、国籍、特长等关键信息,然后两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2. 整体教学法

小学高年级段开始出现说明文类的阅读材料,对此类文章,教师可以抓住main idea, 分析topic sentence 等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从整体上纵观全文结构和内容。

如学习There is a park near mu home.这样一个单元是,教师向让学生观看课件显示的一些社区公共设施的图片,如“cake shop, hairdresser…”等。呈现“This is my neighbourhood.” 然后请学生阅读文章,快速找出文章讲的主要是什么,是谁的社区。使学生先对要阅读的内容有初步的整体感知,再请学生精读文章完成课件中呈现的 True or false 练习。最后请学生画画自己的社区,并在小组内互相介绍。

3. 背景知识介绍法

背景知识是英语文化的一部分。挖掘英语文化,并将这种文化融入到外语教学中,是将英语作为一门活脱脱的语言进行教学体现。英语阅读理解是背景知识与语篇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背景知识与语篇知识越吻合,理解率就越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同时又要帮助学生增加背景知识的积累。

背景知识的范围广泛,小学阶段涉及以下几种:(1)中西餐文化知识;(2)地名、节日知识;(3)科普知识;(4)地理、人文知识;(5)电子邮件、邀请卡知识等。

在介绍具体事物、风土人情和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中,背景知识介绍法应用的较为普遍。

如学习A western meal and a Chinese meal 这样的课文时,教师先询问学生有关食物名称的词汇,然后引导学生将他们说出的词汇进行分类并以板书的形式呈现;然后,教师介绍中西餐具和食物种类是有差别的。通过背景知识的介绍,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及欲望,然后再安排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含义;最后,给学生适当补充西餐餐具摆放及西餐用餐的相关知识,从而进一步扩充了学生知识积累。4.对比阅读法

小学阶段的阅读材料比较简单,篇幅较短,但在高年级阶段偶尔会出现相对较长的文章。

在记叙家人、朋友与周围人的日常活动、兴趣爱好、节假日活动和说明季节点、世界及环境保护等话题中,对比阅读教学较为适合。

如学习Save our planet 这样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先说一说图片中的内容,然后给出“plant more trees, cut down too many trees” 等词组和短语,请学生阅读词组和短语,并将其和图片一一对应。最后进行对比,总结出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五、语义构图法(联想法)

语义构图法又称联想法。阅读前,教师把文章的主题说明,然后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联想,使其头脑中的相应图式知识处于激活状态,为进一步加工储存信息准备条件,并使学生产生适当的预期。当预期与材料内容相吻合时,学生便会快速有效地理解材料。

如学生“How do you learn?” 这个内容时,教师板书“How do you learn?” , 然后举例说明 “I learned a lot from the Internet.How do you learn?” 引导学生调动以往的知识经验,说出“ I learned a lot from TV programme/ newspaper…” 等句型,初步学习并运用新句型。在对所要阅读的材料进行先期感知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全文的阅读理解,理清每个段落的主要意思,最后得出本课要阐明的主题。

六、讨论教学法

运用讨论教学法的关键在于设疑并正确引导,将学生分成组,各组站在不同的立场,把握观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观及自由、大胆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又把教学放在英语语言环境中,创设交际表达的情景,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创造性。例如“We are going to visit the Great Wall” 讲述的是小动物们正在讨论要去哪里及怎样去那里旅游的有趣故事。教学时,教师先指导学生采用略读或找读的方法提取关键信息,将动物们要去的目的地及所选择的交通工具一一理清。故事结尾提出小猫和小猴将要骑自行车去游览加拿大多伦多的国家电视塔,针对这一设想是否可行,由学生两人一组或小组内进行讨论,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

七、线索教学法

小学阶段的线索教学法通常被用在记述文体中。记述文包括以记人为主的记述文和以写事为主的记述文。主要涉及个人情况、兴趣爱好、日常活动、节假日活动、旅游和交通等。阅读教学时应指导学生抓住几个要素:5W(who, when , where, why, when),How 以及时间顺序展开的阅读。

八、结构分析法

上一篇:宿舍管理人员招聘公告下一篇:初中古诗文名句理解性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