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理离婚诉讼中如何收集证据

2025-01-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审理离婚诉讼中如何收集证据(共6篇)

审理离婚诉讼中如何收集证据 篇1

审理离婚案件主要是围绕案件争议的焦点进行举证、质证,所以在离婚案件中,不管是原告还是被告,都要针对争议的焦点提供对自己有利的证据。普通离婚诉讼中的争议焦点是夫妻感情是否破裂、孩子归谁抚养、财产的分割以及一方有无过错责任等。笔者讲一下这几方面的证据如何收集?

一、夫妻感情破裂证据的收集

离婚案件中,夫妻感情破裂的证据相对于其他方面的证据而言是比较难收集的,尤其是涉及婚外情、第三者等一方存在过错的情形。我国《婚姻法》第32条的规定的夫妻中任何一方存在重婚、与他人同居、家庭暴力、遗弃、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并屡教不改的以及夫妻已经恶意分居两年的,都属于法定判离的情节。这五种情况是当事人只要有证据证实存在,那么法院在调解无果的前提下,一般是判离的情况。如果不具备以上这几种情形,法院判离的希望就不大。所以存在上述情况的当事人非常关注,希望自己能收集相关证据,尽快走出围城。

离婚案件中,有关重婚、同居、婚外情等情感过错的证据最难收集。一般存在这种情形的当事人会很隐蔽,轻易不会暴露自己。尤其是一些有身份地位的当事人,如果第三人又特别配合这个过错当事人的话,给我们的取证就带来更大的难度。实践中许多受害方当事人就很无奈的放弃取证的想法。那么,在实践中这部分需要取些什么证据呢?在传统的证据来说,一般能够证明过错一方存在上述情况的,就需要有过错当事人与第三人经常居住地的邻居、朋友、街道或居委会的证明,用以证实他们在一起居住的事实。而现实中邻居、朋友一般不会轻易出面作证,所以目前取证难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面得到了体现。

但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少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因网络引起的民事纠纷和计算机犯罪也不断增加。电子证据的证据形式也随之进入司法领域,对我国传统的证据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像手机短信、MSN、QQ、邮件、录音录像等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作证据适用,那么,如何让这些信息作为证据使用呢?

1、手机短信

手机短信作为证据适用,已经逐渐被司法实践所认可。因为手机短信具备证据的三性,即客观真实性、合法性及关联性。因为每个手机用户的手机号码和入网证号都是惟一的,短信发出后,接受者手机又能显示对方的手机号码。这样就可以确定发送者是谁,起到证实案件事实的作用。目前,手机短信不仅在民事案件中起着证明事实的作用,在侦破刑事案件上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可见,手机短信的频繁适用,不仅给当事人日常沟通交流带来方便,也给人们留下了可以保留的记录。

在离婚案件中,短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当事人作为收集对方存有过错的证据。比如,一方当事人与第三者的暧昧短信、第三者给您的短信等,在收集该类证据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一是在接受信息者未将短信删除的情况下,直接将此信息予以储存,并将手机封存。然后,最好到公证处进行书面公证,经过公证的证据效力比较高,一般会被法官采纳。二是在与案件有关的短信被删除情况下,可以通过手机短信运行商来调取短信内容。在收集时,可以通过运行商的储存信息将对应的手机短信的发送时间、双方手机号及内容打印出来,并由在场的工作人员签字盖章证实出处,以供审判中使用。

2、电子邮件

目前,电子邮件作为证据使用在民事诉讼中已经得到确认,如我国《合同法》规定合同的书面形式包括电子数据邮件形式。

收集时您要先了解电子邮件的特征,电子邮件和其他形式电子证据不同,它的特点是每个电子邮件使用者必有一个电子信箱,而每个电子信箱其用户名、帐户名以及密码都是惟一的,且电子邮件的首部都带有收发件人、网址及收发时间。但是,如果这些信息被别人掌握,别人就可以利用您的邮箱进行收发或删除邮件。当然,对于一般人来说,直接在收件箱中修改文件并不是容易的事,因为收件箱中的文件为只读文件,拒绝修改。即使将其另存,也只改变其位置,并不能改变其属性。

尽管如此,在实际审理案件中,仍有当事人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所以我建议当事人如果要提交电子邮件作为证据的话,一定要请公证人员进行公证,公证时要注意:电脑系统是正常运行的,没有被病毒所侵袭。且自打开电脑到查看邮箱到打印邮件这一全程都进行公证,形成书面的证据材料后连同装有邮件的游盘一并交给法院,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一般对邮件的内容给予认定。

3、MSN、QQ

网络聊天是目前比较受欢迎的一种快捷经济的双向沟通方式,发生在离婚案件中沟通方式主要有两种:QQ聊天和办公室的MSN。这两种证据的收集相对而言难度更大。

我们以QQ为例,它们都是指“一对一”的私聊,在收集网络聊天证据时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聊天内容证据,即聊天对话的内容,还有聊天者个人的信息,当然这些信息一般是虚假的,须借助收集到的上网IP地址及上网使用的网络进行佐证;二是电脑系统正常运营的证据,来说明用以辅助证明网络聊天证据是安全可靠的;三是其他附属信息,如IP地址、所借助的服务器、上网账号等,做到上面几个方面后,我们就可以将聊天者与需要证实的当事人联系起来。

对于聊天内容,我们可以从聊天者双方电脑记录中收集,并将其以拷贝或打印的方式固定下来。如果已经被删除或修改,您可以通过网络服务商以拷贝、打印的方式收集,如果网络服务商没有保存,对于被篡改的聊天记录,您可以聘请专门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恢复。这些环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繁琐,所以如果您遇到该类情况最好是在保留后进行公证。然后再进行其他方面的工作。上面讲述了对电子证据的收集。那么,电子证据属于直接证据呢?还是间接证据呢?有人认为,电子证据容易被伪造、篡改,而且伪造、篡改后不留痕迹,所以应当属于间接证据。有人认为,电子证据是电子物证、电子书证、电子视听资料的混合体,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它是作为直接证据还是作为间接证据。笔者同意第二种看法。

4、录音录像

在离婚案件中,一方当事人经常采取录音录像的方式进行取证,那么,这些证据在法庭上能否作为证据使用?这是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8条规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违反法律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可见,法律强调的是取证的方法一定要合法。如果当事人是不择手段收集的,法院会不予采信,比如,偷拍偷录违反法律的一般禁止性规定,比如擅自将窃听器安装到他人住处进行窃听获取的证据;还有擅自闯入他人家庭进行偷拍偷录;这些举动都是坚决不可取的,不要取证不成反而导致自己被告侵权。

如果案件需要,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合法的途径,比如,在自己家里给对方进行录音,还有在一些大众场合获取当事人的信息等,只要是在不违法的前提下,拍录的内容连贯的材料就可以作为证据适用。

5、传真

目前,司法实践中对传真件的证据效力是持保留态度的。它必须和其他证据相互联系,相互印证,单独的传真件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比如,有人主张,传真上方的号码时间都是传真机可以设定的,完全可以根据需要修改。而且时间和号码即使能通过电信部门的记录确认,也只能解决存在传真件的问题,不能解决传真件内容是否真实的问题。因此,对当事人来讲,在使用传真件的同时,注意保存、收集相关资料是至关重要的,提出其他证据来提高传真件的效力。当然,传真件应该有两份,一份原件在发件人手里,一份在收件人手里,当事人如果都向法庭提交自己手里的文件,法院就能对其真实性给予认定。

二、夫妻共同财产证据的收集

一般而言,夫妻感情是否破裂证据的收集关系到夫妻双方能否判决离婚,而共同财产的证据的收集直接影响当事人分割财产多少的问题。

1、房屋

实践中这方面需要收集的证据主要存在两类:一是房屋属于共同财产,但产权证书在另一当事人手里,且不予认可;二是,夫妻一方在婚姻存续期间偷偷购置房产,另一方不了解具体信息;如果是第一种情况,您既可以自己到房管登记部门去调取,也可以委托律师去调查取证,您自己去的话,需要带着您的身份证复印件;如果委托律师,律师会在接受您的委托后,在所在的律师事务所领取律师调查函,并携带自己的律师证件,去房产所在的房产部门去调查该房屋的产权档案,房产部门对属于当事人自己的房产是允许查询的,查询复印完相关资料后,房产部门会给您盖章确认。您拿着这些带有房产部门印章的资料,就可以提交法院作证据使用了。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取证的难度就很大了。就需要您用一定的技巧方法将该房屋的位置及登记名字搞清楚,如果是您丈夫(妻子)的名字就好办了,您可以在诉讼阶段申请人民法院去调查;如果不是他的名字,就不好说了,因为您还需要证明您的一方当事人是该房屋的出资人。如果您该房屋没有掌握任何信息,只是知道该房屋存在,您可以留心注意对方当事人的行踪,当然这需要一定的您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不过,经过您的细心调查一般可以发现一些线索。

像第二种情况,律师一般无法为您取证,只能靠法院的执法力度。一般情况下,在您向法院递交了调查取证申请书后,法院会进行审核然后决定是否同意受理,没有特殊情况法院会受理您申请,然后由法官带着法院的调查函去相关部门去核实您申请的内容。而且相关部门对法院的调查非常配合。

2、存款

夫妻虽然生活多年,但有的当事人不知道自己家存了多少钱?在哪个银行存的?出现这种情况在实践中虽然常见,但是对于取证可就提出了难题。

如果您只知道存款在哪个银行存着,但不知道帐号及数额。这种情况您就可以申请法院去调去,当然,您要看遇到一个什么类型的法官,如果是比较负责的,他就能查到您们在这家银行的存款情况,如果能查到,一定让法官把整个存款明细打印出来;如果法官很忙,就很难保证一定给您查出来,一般就说您提供的信息不足,无法查询。

如果您对存款的银行、帐户、数额等都一概不清,那么,在实践中法院是不会受理您的申请的,法院会告诉您,必须提供相关的存款信息,否则无法查询。另,如果您在您们的存款行有朋友,可以让他们帮忙私下查一下,但这是违法规定的事,一般人不会给您查。

3、股票、基金等有价证券

查询一方当事人在婚姻存续期间股票、基金方面的证据,也需要申请法院去调取。一般需要申请人提供股票、基金开户的证券公司、资金帐户及交易密码等信息。

如果您只知道在哪个证券公司开的户,而其他的信息一概不知,您也可以申请法院去调取即可。如果您对相关的信息一概不清楚的话,就比较麻烦。当然您也可以向法院提交对方当事人的身份证号,但这种查询方式,一般法官会不愿接受,因为工作量太大。所以,建议于您平日里要留心观察,及时保留一些信息,以防患于为然。

4、股权

如果夫妻离婚时,双方还涉及股权的分割问题,就需要一方当事人向法庭提供另一方在公司所占股权的比例。否则,会影响您对股权的分割。在司法实践中,法院确认股权比例一般以该公司在工商局的登记资料为准。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您必须去该公司所在的工商局,进行工商查询,并将查询结果打印加盖工商局印章。工商登记查询一般比较详细的介绍了公司的注册资金、经营范围、股东的股权比例以及公司股东的变更情况等等。如果您自己去查询,需要携带身份证。您也可以委托律师查询,查询时还要缴纳相关的费用,比如打印费等。

5、保险

随着人们生活理念的发展,投资保险业也进入了人们生活中,所以在离婚案件中又出现了分割保险利益的问题,涉及这个问题,就要进行取得这方面的证据材料。实践中离婚时涉及分割的主要是人身保险存在的争议最大,因为牵连到受益人、被保险人的人身权的问题。而家庭财产保险则随着财产的归属划分而自然分割了。

在离婚诉讼中,常常是一方当事人明知家里入了保险,但又没有保险单来进行主张分割;或者是知道对方当事人自己在外面入了保险,但不知是哪个保险公司。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您知道哪个保险公司的,您可以提供保险当事人的身份证号码,申请法院调取。如果您没有任何信息,法院很可能不会受理您的申请。致使我们的证据就无法获得。

常见的夫妻共同财产的证据收集就谈这些。如果您在实践中,又涉及到了其他证据的收集,基本操作思路方法基本是一致的,当然,必要时您也可以再向律师咨询。

三、争取孩子抚养证据的收集

在离婚诉讼中,如果双方当事人对孩子的抚养存有争议,这种争议分两种情形,一是双方都希望抚养孩子;一种是双方不希望抚养孩子。实践中前者的情况居多,我们就以的一种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关于孩子的抚养问题,我国《婚姻法》第36、37条对此进行简单的规定,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上面的章节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这里只谈论为争取孩子的抚养权收集哪些证据的问题。我认为,应该根据我国抚养孩子的立法精神,从如何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去考虑证据的收集。

(一)夫妻双方的综合素质

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父母的接人待物、生活理念、道德品质及学习热情等特性无时不再影响着自己的孩子,所以,争取抚养权一方尽力将自身具备这些优势展现出来,比如,教育经历证明、单位颁发的荣誉证书等。

(二)双方的抚养能力

法院确认双方的抚养能力主要两方面:一是看双方的经济能力;二是看双方的家庭成员。如果您有充分的经济实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对您争取孩子抚养权是非常有利的。如果您的家庭里,还有身体健康的父母,他们有能力为您照顾孩子,这也是您需要向法庭说明的。像这种情况,您可以提供自己单位的工资证明、自己经营公司的可以提供公司的营业执照;另外提供您自己父母的户口本或身份证,或让您父母出庭等。

(三)孩子的意见

如果您的孩子已满10周岁,您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只要孩子不坚持跟随另一方,您就可以作孩子的思想工作。像这会情况家长都不希望去法院那种场合,有的就要求孩子写个书面的意见,这种情形一般对方会提出异议,认为孩子是被胁迫的;所以大部分就是主审法官单独和孩子谈谈,做成笔录入卷。

审理离婚诉讼中如何收集证据 篇2

关键词:证据调查收集;证据开示;调查令;释明权

一、明确当事人收集证据的途径

我国在修改民事诉讼法时,应该建立一套实际可行的证据收集制度,完善当事人收集证据的手段,使其收集证据的权利由虚变实。因此笔者建议:

1.设立证据开示制度

为了诉讼当事人能及时发现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和信息,可以仿照美国设立证据开示制度,证据开示赋予当事人主动向对方搜集证据和信息的权利,当事人可以依据此种权利要求对方出示信息。所谓证据开示制度,是指当案件当事人或其他第三人掌握与案件有关的事实材料时,除享有秘密特权保护的以外,任何一方当事人均享有要求对方或其他第三人披露该事实材料的权利的制度。证据开示有利于当时人及时有效的收集证据,提高诉讼效率。

2. 扩充和完善文书提出命令制度

“文书提出义务是文书持有人对国家所尽的公法上的一项义务。”所谓“文书提出命令”,是指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经审查向持有文书的对方当事人或第三人发出提出文书的命令。对于当事人来说,文书提出命令制度是当事人通过法院向持有文书的对方当事人或第三人收集书证的一种途径,为当事人更加便利和有效地利用该制度收集书证提供了现实可行性。

3.设立当事人申请调查收集证据命令的程序

现代各国的民事诉讼立法一般都注意从程序上保障当事人的证明权利, 保障当事人收集证据和了解对方的证据, 并且适时地向对方告知有关证据, 以便当事人有充分的准备。当事人申请收集证据命令,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因客观原因无法收集自己负举证责任的证据时,向人民法院申请并获得批准,由法院签发给当事人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该证据的法律文书。当事人通过取得调查收集证据的命令,可以得到法院强制力的保障去调查收集证据,使当事人收集证据的权利具有强制实施力。

4.扩充和完善收集证据的其他措施。如要求当事人当庭宣誓陈述的私文书等。

二、增设权利受侵害后的救济措施

在当事人收集证据的权利受侵害后,应该有相应的法律途径予以救济,因此笔者建议:

1.违反调查收集证据命令的救济措施。案外第三人在收到经当事人申请,法院签发的具有强制力保障的调查收集证据命令时,仍然拒绝提供相关证据的,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如法院可以依据相关法律强制其交出证据,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蔑视法庭的理由处以罚款,让其承担取证费用等强制措施。

2.对于申请人的救济。民事诉讼法已有相关规定:对于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人民法院不予准许的,当事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但只能向该人民法院提起复议。这种规定的公正度极低,因为该人民法院对于自己作出的裁定,应当回避,如果依旧由它复议,可能会先入为主, 仍然以先前调查的事实材料为依据,而不重新调查事实,这对当事人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因此,笔者建议应以上一级人民法院作为复议机关更为合适。

三、限制人民法院主动调查收集证据的职权

1.立法上限制人民法院主动调查收集证据的范围

人民法院主动收集证据的职权过大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民事证据收集制度的一大缺陷。尽管我国现行立法都旨在对法院依职权收集证据的范围作出限制,然而人民法院主动调查收集证据职权过大的现象并未有所好转。人民法院在证据收集中应该是协助当事人收集证据,并发挥管理和监督的作用。因此在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时应当在立法上以列举的方式明确规定哪些案件属于涉及公益的案件, 并且规定只有这些案件, 才允许法院依职权收集证据以及明确规定当事人不能自行收集证据的客观原因具体有哪些,以限制法官依心证自由的裁量权,缩小法官主动调查收集证据的职权。

2.建立证据“调查令”制度

证据“调查令”,是指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在民事诉讼中因客观原因无法收集自己负举证责任的证据时,向人民法院申请并获得批准,由法院签发给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该证据的法律文书。法院签发证据“调查令”必须有当事人的申请,并且有提出申请的正当原因,申请时间是在诉讼过程中,实施途径是由当事人的委托代理人持证向相关人员进行证据收集。“调查令”制度既解决了当事人收集证据时因客观原因无法自行收集的问题,也使法院不必亲自调查收集证据,避免了法官先入为主而影响程序公正,体现了证据以当事人收集为主、以法院收集为辅的原则,相应地缩小了法官主动调查收集证据的职权,有利于法院发挥管理和监督作用。

四、立法上明确规定法官应行使释明权

释明权,又称为阐明权,是为救济当事人而赋予法官的一项权力和义务,是指法院为救济当事人在举证和质证过程中存在的诉讼能力上的不足,通过发问、晓谕等方式以澄清或证实当事人所主张的某些事实,以引导和协助当事人对案件的主要事实和证据进行有效的辩论的权利。诉讼过程中在当事人未提出适当、充分的证据证明其主张的事实时,法官应当向当事人阐明此事实并促使其提出必要的证据。但法官这种释明权的行使,只是提醒当事人收集并提出必要的证据,而不意味着法官必须协助当事人收集证据,更不意味着法官必须依职权代替当事人收集证据,因此,法官释明权的行使并不会影响到其中立地位和审判的公正。

诉讼是具有专业性的活动,对于不具备法律专业知识、诉讼经验等诉讼能力的当事人而言是力所难及的。对于权利确实受到侵害的当事人来说,如果仅仅是因为诉讼能力的欠缺,当事人不知道如何收集证据或者不知道收集什么样的证据才能达到法官认定案件事实的标准,法院就判决该当事人败诉,则此种判决显然是不公正的。笔者认为,在当今当事人普遍缺乏诉讼能力的情况下,法官通过行使释明权让当事人正确、及时、有效地收集证据,能够促进司法的公正和提升诉讼的效益。因此在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时,有必要在立法上具体规定法官行使释明权的时间、方式和范围。从证据调查收集方面来看,法官行使释明权的时间应该是在当事人举证和质证过程中;方式主要是通过发问、晓谕等方式澄清或证实当事人所主张的某些事实;范围应该是涉及当事人收集的证据是否必要、是否有效和是否充分。通过规定法官释明权的这些内容来帮助当事人及时、正确、有效、全面地收集证据。在诉讼过程中应当要求法官主动地行使释明权, 引导双方当事人积极地举证,以保护他们的诉讼权利,促进司法公正和提升诉讼效益。(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江伟.证据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243-244.

[2]李浩.论民事证据法的目的[J].法学研究,2004,(5)

[3]肖晗.民事证据收集制度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60-282.

[4]江平.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发展[M].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91-92.

[5]王利明.审判方式改革中的民事证据立法问题探讨[J].中国法学,2000,(2)

[6]白绿铉.美国民事诉讼法[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160-170.

离婚纠纷所需证据材料及收集 篇3

一、婚姻当事人应当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证据:

(一)、当事人自然情况的证据。

1、提供婚姻关系存在的有效证明,如结婚证书、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复婚证等。

2、离婚证、人民法院判决、调解书。

3、劳改、劳教单位的证明信

4、有代理人的,其代理人身份的证明和代理事项、权限、期限、形式的委托书。

(二)提供证明婚姻基础及婚后感情的证据。

1、婚前相识、相恋经过的自述及介绍人的证言

2、有关物品、信件

3、包办、买卖婚姻的证人证言

4、分居时间和原因的证明

5、婚后情况自述、邻居证言

(三)提供引起感情破裂的主要原因的证据。因生理有缺陷或精神病且难以治愈导致双方感情破裂 的,应提供专业鉴定机构或医院证明等,对婚外第三者引起的双方感情破裂的,应提供第三者介入事实的证明材料。

(四)提供有无和好可能的证据。诉讼前双方是分居还是共同生活,双方关系的现状等证明材料。

(五)提供双方现有财产性质及清单。

1、提供双方收入状况及生活现状的证明材料。如有固定收入的,提供工资条或单位出具的工资清单。

2、双方各自财产的来源证据,财产取得时有关证人证言

3、共同生活期间取得财产的证据。

4、子女各自财产的证明

5、住房的证据材料。如购房发票、购房合同,产权证书、租赁合同、产权单位对租赁关系的意见;抵押贷款购买的房屋应提供贷款及抵押合同、还贷款证明;本人或对方有无其他房屋证据;单位或房产对离婚后公有住房使用的意见等房屋产权的证明、合资建房的证据、证人证言;

6、夫妻共同债权、债务或个人债权债务的证明,如原始借条,债权、债务具体数额及债务债权人的姓名、住址等。

其中,有争议的财产应提供财产的来源和取得时间的证据材料、财产清单中应注明存放的地点及方式。

(六)提供子女的基本情况和抚养状况的证明材料

1、子女是否为婚生

2、子女与父母的关系

3、夫妻双方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条件

4、双方教育水平的证明和生活环境优劣的证明

5、确定抚养费的参考资料

(七)需要对方给予经济帮助的,提供疾病或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状况的证明。

(八)要求对方给予离婚损害赔偿的,提供对方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证据。

二、人民法院的离婚判决,包括准予离婚和不准予离婚两种情况,其标准是夫妻感情是否确

已破裂。一审判决下达后,有15天的上诉期,超过15天不上诉的,则判决生效。

三、无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6个月内有起诉的,法院不予受理。

离婚案件证据收集

一、当事人证明感情破裂有无和好可能的证据有:

(一)证明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证明力较大的有:

1、“保证书”、“道歉书”等,婚外情被曝光,一方情急之下写下的表示悔改的书面证据

2、嫖娼事件被查处等,通常有警方介入,有警方的笔录

3、单位查实职工的婚外情后,有时会对其生活作风问题做出的处理,会有一些处理材料

4、双方往来的书信、短信、电子邮件、电脑博客日记、QQ聊天记录等,此类证据除书面证据外,短信、电子邮件、电脑博客日记、QQ聊天记录等均应先做一公正,再提交法院为宜,条件不允许也应该尽量自己固定保寸起来、手机短信可以连手机一起用数码相机拍下来,电脑和网络资料可以截取全屏保存;

5、捉奸在床,收集这类证据难度大,可以通过拍照摄像取得,但要注意不能侵犯隐私权

6、人民法院对一方的重婚认定法律文书

7、证人证言

8、夫妻双方就婚外遇相关情况交涉的录音资料、婚姻一方与第三者在公共场所出双入对、携手拥抱或进出房间等行为的录像和照片等。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证明家庭暴力的证据有:

1、遭受家庭暴力后,一方的悔过书,其中承认自己有家庭暴力的行为

2、向妇联等机构投诉的证据、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进行调解的证据

3、遭受家庭暴力后的报警记录或询问笔录,及公安机关出具的伤检介绍信

4、遭受家庭暴力后,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严重的要进行伤情、伤残鉴定,并保存好诊断证

明书、验伤报告及伤残鉴定书

5、有家人、邻居等目击证人的,可以劝说证人出庭作证或提取证人证言,最好协同证人到

公证处进行证据公证

6、无过错方事发时留下视听资料,如照片、录像等

证明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证据有:

1、遭受虐待、遗弃后的报警记录或询问笔录

2、妇联或居委会进行调解的调解笔录

3、虐待或者遗弃导致疾病或者伤残而又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书、验伤报告以及伤残鉴定书

4、对一方或双方有虐待对方亲属的事实,邻居有关人员的证言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1、亲属、朋友、邻居等证人证言或证明

2、所在单位、村委会或居委会对赌博或吸毒等行为的教育证明,如证人或证言

3、公安机关作出的处罚决定或劳动教养委员会作出的劳动教养决定书

4、司法机关作出的有罪判决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的1、分居后另行租房的租房协议

2、当地居委会的证明

3、所住小区物业管理处的证明

4、知道了解分居事实的房东或邻居亲自作证或由其出具的证言

5、双方的书信往来、录音等证据,需要注意的是录音谈话要涉及双方因感情不和分居的事实,只要对方也承认感情不和分居的事实,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但要和其他证据形成证据链。

6、分居期间一方在外地打工而办理的暂住证等。

另外,如一方当事人提出二人曾在分居期间过夜,分居时效已经中断的主张,对此事实,其应承担举证责任。

(五)一方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1、公安机关对一方失踪的证明

2、人民法院对一方失踪的判决书

(六)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1、县以上医疗单位出具的患有法律禁止结婚的疾病的诊断书

2、患有精神病且久治不愈的医院证明

3、草率结婚的当时人自述及有关知情人证言、婚后仍无感情的陈述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如何审理? 篇4

四.两种审判程序的协调

附带民事诉讼以被告人构成犯罪为前提。所以,以“先刑后民”为原则,减少重复劳动。

1.开庭准备阶段

以次查明公诉人、辩护人、刑事被告人、刑事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及其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及其代理人的身份。

宣布刑事案件案由、附带民事诉讼案由,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告知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2.法庭调查阶段

公诉人宣读刑事案件起诉书。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宣读民事起诉书。

公诉人、被害人、被害人先后就刑事案件向被告人发问。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代理人就附带民事问题向被告人发问。

法庭宣读证据,先后宣读刑事犯罪证据和附带民事诉讼的证据。

3.法庭辩论阶段

公诉人发表控诉意见。

被害人发表控诉意见。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代理人发言。

刑事被告人陈述和辩解。

辩护人发表辩护意见。

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代理人答辩。

双方对民事问题辩论后,再就民事问题辩论。

4.最后陈述阶段

刑事被告人做最后陈述。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发表最后意见。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发表最后意见。

附带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有调解意向的,还可以再次调解。

五.评议判决

刑事案件与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一并评议,一并判决。

如刑事案件判决无罪,附带民事诉讼仍由改审判组织做出判决。

六.撤诉

附带民事诉讼审结前,原告人要求撤诉的,法院应当允许。不再继续审理和判决。

但国家、集体财产遭受损失人民检察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不能撤诉。

七.对判决不服

刑事被告人对一审判决刑事部分不服,可以在十日内提出上诉。

公诉人对一审判决刑事部分不服,可以在十日内提出上诉。

被害人对一审判决刑事部分不服,五日内可以要求检察院抗诉,但不能以自己名义上诉。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对一审判决刑事部分无权上诉,对民事部分不服十日内可以上诉。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对一审判决民事部分不服,十日内可以上诉。

八.二审

1.检察院对刑事部分抗诉、被告人对刑事部分上诉的,二审法院对刑事部分、民事部分一并审理。

2.当事人对附带民事部分上诉的,对刑事部分无约束力。二审法院只对民事部分再审。

审理离婚诉讼中如何收集证据 篇5

笔者对江西省某基层法院近年来决定延期审理的刑事案件作了一次统计,发现该院延期审理的刑事案件占了已审结刑事案件的5%左右。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关于延期审理规定的篇幅并不多,加上审判人员对于如何把握延期审理的适用条件、诉讼文书的制作等方面认识不一,故司法实践中在适用延期审理程序时存在不少问题。因此,笔者想就如何正确理解及完善延期审理程序作一粗浅探讨,以供大家商榷。

对现行的延期审理规定的认识

所谓延期审理,是指在法庭审判过程中,遇到影响进行审判的情形,决定休庭,顺延时间继续审理。延期审理后的开庭时间,在影响进行审判的情形下消失后确定,但不能超过法定的办案期限。

一、延期审理的适用条件和法律后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诉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在“公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编章中规定了延期审理的适用条件和法律后果。

1、延期审理适用的条件

《刑诉法》第一百六十五条规定了可以延期审理的情形:

(一)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

(二)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建议的;

(三)由于当事人申请回避而不能进行审判的。”

此外,《解释》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对于辩护人依照有关规定当庭拒绝继续为被告人进行辩护的,合议庭应当准许。如果被告人要求另行委托辩护人的,合议庭应当宣布延期审理,由被告人另行委托辩护人或者由人民法院为其另行指定辩护律师。”《解释》第一百六十五条还规定:“被告人当庭拒绝辩护人为其辩护,要求另行委托辩护人的,应当同意,并宣布延期审理。被告人要求人民法院另行指定辩护律师,合议庭同意的,应当宣布延期审理。”

2、延期审理的具体操作程序及法律后果

《刑诉法》及《解释》对延期审理的适用程序作了如下规定:(1)《解释》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和辩护人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应当提供证人的姓名、证据存放的地点,说明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要求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理由。审判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认为可能影响案件事实认定的,应当同意该申请,并宣布延期审理;不同意的,应当告知理由并继续审理。依照前款规定延期审理的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延期审理的时间不计入审限。”(2)《刑诉法》第一百六十六条规定:“依照第一百六十五条第二项的规定延期审理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一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解释》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在庭审过程中,公诉人发现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延期审理建议的,合议庭应当同意。但是建议延期审理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法庭宣布延期审理后,人民检察院在补充侦查的期限内没有提请人民法院恢复法庭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决定按人民检察院撤诉处理。”(3)《解释》第一百六十五条还规定:“……依照本解释第一百六十四条、本条第一、二款规定另行委托、指定辩护人或者辩护律师的,自案件宣布延期审理之日起至第十日止,准备辩护时间不计入审限。”(4)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9月通过并施行的《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对延期审理的法律后果也

作了明确规定,其第九条规定:“下列期间不计入审理、执行期限:……

(二)刑事案件因另行委托、指定辩护人,法院决定延期审理的,自案件宣布延期审理之日起至第十日止准备辩护的时间;

(三)公诉人发现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延期审理建议后,合议庭同意延期审理的期间;

(四)刑事案件二审期间,检察院查阅案卷超过七日后的时间;

(五)因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法院决定延期审理一个月之内的期间;……”

从上述规定看出,延期审理的法律后果包括三个方面:

1、人民法院一旦作出了延期审理决定,则延期审理期间(视情况决定,最长一个月)不计入审限;

2、当影响审判进行的原因消失后,法庭应当及时开庭,恢复审理;

3、在刑事公诉案件中,人民检察院至多可以建议延期审理两次;如果人民检察院在法定的补充侦查期限(即每次最长一个月)内没有提请人民法院恢复法庭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决定按人民检察院撤诉处理。

二、延期审理与中止诉讼的区别与联系

在司法实践中,不少人会将延期审理与中止诉讼等同起来。故笔者认为有必要将二者予以分析比较,这样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延期审理程序。所谓中止诉讼,又即中止审理,是指在诉讼进行中,由于发生某种无法克服和难以避免的特殊情况,使诉讼程序暂时停止。待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经当事人申请或经人民法院依职权恢复诉讼。《解释》第一百八十一条明确规定:“在审判过程中,自诉人或者被告人患精神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以及案件起诉到人民法院后被告人脱逃,致使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审理。由于其他不能抗拒的原因,使案件无法继续审理的,可以裁定中止审理。中止审理的原因消失后,应当恢复审理。中止审理的期间,不计入审理期限。”

笔者认为,延期审理与中止审理之间有共同点,表现在:

1、二者客观上都表现为审理活动的暂时停止;

2、二者都属于程序方面的规定,均是由人民法院决定作出的;

3、延期审理的期间与中止审理的期间均不计入审限。当然,二者亦有区别,表现在:

1、引起的原因不同。前者是由于当事人或诉讼参加人的自身因素或诉讼活动引起的,影响了继续开庭;而后者是由于发生某种无法克服和难以避免的特殊情况,使案件无法继续审理。

2、二者发生的阶段不同。前者发生在法庭审判过程中;而后者发生在宣判之前的诉讼过程中。

3、二者的载体不同。人民法院同意延期审理的,应当作出延期审理决定;而人民法院同意中止审理,是以裁定的形式。

对现行延期审理规定的反思

一、现行的延期审理规定与其它法律渊源是否相冲突的问题?

由前述规定不难发现,只有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才规定了延期审理的期间不计入审限,这其中包含了因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等,法院决定“延期审理一个月”之内的期间;而《刑诉法》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对此并无涉及。相反,《刑诉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该法第一百六十八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并且,《规定》第33条也规定:“……根据上述规定(指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案件,除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精神病鉴定时间不计入办案期限外,其他鉴定时间都应当计入办案期限。对于因鉴定时间较长,办案期限届满仍不能终结的案件,自期限届满之日起,应当对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变更强制措施,改为取保侯审或者监视居住。”

下面,笔者试举一例谈谈自己对上述规定的理解。在某故意伤害案的审判过程中,被告人或辩护人对被害人的伤情申请重新鉴定,法院予以准许,在此情况下,若直接依据《刑诉法》的相关规定,则应当对该鉴定时间计入审限,但这样一来,案件容易超审限;但是,如果变通去适用《解释》的相关规定,由人民法院作出延期审理决定,则按照相关解释的规定,该鉴定时间不计入审限。

笔者以为,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上述相关解释实际上是考虑到审判实践上的原因,通过延期审理的形式,规避《刑诉法》中关于除精神病以外的鉴定时间都应计入办案期限的规定,达到刑事案件不超审限的目的。当然,从广义上来讲,《刑诉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司法解释均属于法律渊源,均具有法律效力;但《刑诉法》毕竟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其法律地位显然要比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司法解释高。故笔者认为,现行的延期审理规定与其它法律渊源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冲突。

二、自诉案件以及二审程序中是否存在延期审理问题?

从《刑诉法》的篇幅设置来看,该法将有关延期审理的规定设置在“第二章(第一审程序)第一节(公诉案件)”中;《解释》也将有关延期审理的规定设置在“

九、公诉案件第一审程序”中。那么在二审程序或者自诉案件中,是不是也存在延期审理的问题呢?

笔者认为,从延期审理的概念来分析,在二审程序或是自诉案件的审判过程中,亦会存在影响案件审判的因素,从而休庭,顺延时间继续审理案件。如:自诉案件当事人或公诉案件被告人、辩护人等对司法鉴定提出异议,申请重新鉴定;由于当事人申请回避而不能进行审判等等。因此,在二审程序或是自诉案件中,也存在延期审理的问题。

三、检察人员在庭审时间确定后、开庭审判前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延期审理建议的,法院应否同意的问题?

司法实践中对该问题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民法院不应同意检察机关提出的延期审理建议。理由是:第一,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检察人员在“庭审时间确定后、开庭审判前”这一阶段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而提出延期审理建议的,不符合现行延期审理的概念和适用条件,即其不是“在庭审过程中”提出延期审理的建议;第二,如果同意检察人员在“庭审时间确定后、开庭审判前”提出延期审理的司法建议,则不利于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进行审查判断及监督制约。另一种观点认为,人民法院应当同意检察机关提出的延期审理建议。理由是:第一,提出延期审理建议的时间不能机械、局限地理解为“开庭审判时”,既然人民法院已经确定开庭时间并通知相关人员出庭,这就表明刑事案件早已进入审判程序;第二,刑事案件在开庭前被发现需要补充侦查,这种情形在客观上确是属于影响案件审判的因素,若不顺延庭审时间、而是继续如期开庭审理案件,再由检察人员“按部就班”地当庭提出延期审理建议,容易造成庭审“走过场”的现象,不利于诉讼效率的提高,也造成了司法资源的极大浪费;第三,人民法院对这种情形同意延期审理,完全符合设立延期审理程序的立法精神。笔者持后一种观点。

四、如何制作延期审理的相关诉讼文书?

《解释》第一百六十四条、第一百六十五条规定了人民法院对于符合法定情形的,应当宣布延期审理,这就存在一个是否要制作延期审理法律文书的问题。实践中对此认识不一,有的认为,只有非当庭宣布延期审理的才要制作延期审理的诉讼文书,而当庭口头宣布延期审理,在庭审笔录上应当有所反映,无需再制作延期审理的诉讼文书;也有的认为,为了突出庭审活动的严肃性,让当事人有据可持,应当制作延期审理的诉讼文书。笔者持后一种观点。但是,究竟该如何制作延期审理的诉讼文书?该诉讼文书应当具备哪些要素?延期审理的起止时间应否在诉讼文书上体现?纵观最高人民法院颁发的刑事诉讼文书的格式,居然找不到有关延期审理及恢复法庭审理方面的诉讼文书的格式,这就导致了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五花八门的延期审理诉讼文书,如:有的审判人员采用延期审理决定书的形式,有的采用函或通知的形式。此外,对于恢复法庭审理应采用何种方式?现行法律对此规定还是一片空白。基于各地理解认识不一,各地的做法就不同。有的直接发出开庭传票或出庭通知书,不另下发恢复法庭审理的诉讼文书;有的先制作、下发恢复法庭审理的诉讼文书,再按法律程序通知相关人员参加诉讼。笔者所在法院即是采用后一种方式。完善延期审理程序的思考

笔者认为,要完善刑事诉讼中的延期审理程序,当务之急是修改和完善刑事诉讼方面的立法。

首先,应该修改完善《刑诉法》中关于延期审理的法律概念,将延期审理定义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遇到影响进行审判的情形,人民法院决定顺延时间继续开庭审理”。这样一来,就使得检察人员在“庭审时间确定后、开庭审判前”这一阶段提出延期审理建议有法可依,也有利于人民法院提高诉讼效率,减少诉讼成本。

其次,应该完善《刑诉法》的篇幅设置,考虑到现行刑诉法将延期审理的规定设置在“第二章(第一审程序)第一节(公诉案件)”中,建议在“自诉案件以及二审程序”的规定中增设“延期审理的适用,参照一审程序中的有关规定”的内容,这样就避免了在自诉案件以及二审程序中决定延期审理出现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

再次,建议在修改《刑诉法》时增设 “延期审理的期间不计入审限;延期审理不得超过一个月;延期审理及恢复法庭审理一律要作出书面决定”的内容。理由是:既然出现法定情形影响案件进行审判,则人民法院在法定审限内必然难以审结案件,作出这样的修改,既尊重客观事实,保证了人民法院的办案期限,又对案件的审限有一定约束,还避免了现行司法解释与《刑诉法》存在的冲突。对延期审理及恢复法庭审理要求一律作出决定书,将案件的进展程度给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一个书面交待,既便于社会各界对法院审判工作的监督;也有利于体现法律的严肃性、统一性。

要完善刑事诉讼中的延期审理程序,笔者认为还应规范相应诉讼文书的制作。

首先,应当明确延期审理的案件,无论当庭宣布延期审理与否,一律要制作书面的诉讼文书。该诉讼文书统一采用决定书的形式。笔者认为,延期审理决定书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素:首部(标题即延期审理决定书、案号)、正文(须写明案由、延期审理的原因、法律依据、决定延期审理的时间)、尾部等。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当庭宣布了延期审理,则尾部所署日期为庭审的时间;如果是合议庭在庭审后评议决定延期审理的,则尾部所署日期为合议庭评议的时间。

审理离婚诉讼中如何收集证据 篇6

关键词:法律援助;行政诉讼;当事人;证据收集

一、我国的行政诉讼证据收集制度

行政诉讼作为一种复查性诉讼,是对另一种业已形成的法律关系进行合法性审查的一种法律活动。理论上,作为原告的行政当事人与作为被告的行政主体在行政诉讼中是平等的诉讼主体。事实上,原告、被告方通常是非公权力当事人和公权力机关,双方的地位和收集证据的能力是极为不平等的。在行政诉讼中,用来支持原告诉讼主张的相关证据常常掌握在被告或者与被告有一定关系的其他行政机关手中。当事人很难从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手中取得相应的证据,甚至会在进行证据收集和调查时面临不配合、阻挠、干扰等。就我国目前立法状况而言,我国行政诉讼中的证据收集制度相当不成熟,导致实践中当事人收集证据存在诸多困难。

二、行政诉讼中的证据调取与收集规则

1.法院有权向有关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公民调取证据

行政诉讼法第34条第2款规定法院享有此项权力。与法院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不同,这是法院自身的调取证据职能。在庭审模式改革的今天,法院更多地处于中立、消极的地位,证据提供多由当事人自己完成,所以,法院的调取证据职能应该是受到限制的。司法解释第29条规定法院有权调取证据的情形包括:

(1)原告或者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提供了证据线索,但无法自行收集而申请法院调取的;

(2)当事人应当提供而无法提供原件或者原物的。基于以上所说之理由,司法解释第29条规定应该理解为是一种限制性规定,即除此两种情形之外,法院不能主动调取证据。

2.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这是行政诉讼法第33条的规定,目的很明显,在于防止被告行政机关“先裁决、后取证”。如果被告在诉讼过程中,可以随意地去补充收集证据,岂不等于认可被告可以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不过,行政诉讼法规定“不得自行”收集,意味着经过法院同意,被告仍然有权去收集证据。于是,问题就出在法院究竟什么时候同意、什么时候不同意。

如果法院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在现有的法院与行政机关的错综复杂关系中,就有可能形成法院对被告的纵容。司法解释第28条规定,被告经法院准许可以补充相关证据的情形有两种:

(1)被告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证据,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的;

(2)原告或者第三人在诉讼过程中,提出了其在被告实施行政行为过程中没有提出的反驳理由或者证据的。从另一角度观之,这也是对法院允许被告再行收集证据的限定。

三、对法律援助工作者提出的建议

1.注意询问当事人的技巧

首先,我们在向当事人收集证据时一定要要求当事人如实陈述案情。当事人往往叙述案情时带有偏见,使我们难以对案情作出正确判断,因此在向当事人收集证据时,要向其讲清如实陈述案情的重要性,要求其实事求是地反映案情。

其次,主动要求当事人出示相关的证据,以证据证明事实。比如说,在拆迁案件中,我们应当主动要求查看房产证,确定争议房屋的权利归属;在人身损害案件中,我们可以要求查看医疗费、鉴定费、交通费各种凭证、鉴定书发票资料等原件。这些证据往往证明力很强,但是当事人未必能意识到它们的价值,所以我们应主动要求当事人出示。

最后,在向当事人进行口头询问时注意制作笔录,列出当事人可提供的有价值的证据清单,以备往后查阅相关证据、资料之用。

2.重视书面文件材料

与当事人的主观陈述相比,很多时候文字资料更能反映客观事实。查阅案件的书面材料是一项十分重要和复杂的工作,也是了解案件事实和掌握证据的基础。

首先,应当认真、有重点地查阅及审查案件材料。阅读书面文件材料应当粗看和细看相结合。粗看是为了找出重点,挑出有价值的文件材料;细看的对象是重点材料,其内容通常是决定案件性质和确认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基本事实和相关证据。通过查阅书面文件材料,可以审查相关程序的合法性,理清案件事实,看出当事人的陈述是否属实。而且,很多书面材料往往就是最直接的证据。

其次,切忌片面、断章取义地摘录书面文件材料。我们不应该只摘抄和复制能够支持当事人诉讼请求的文件材料,而且也应当把能支持对方当事人的证据材料摘录下来,不能单纯采取断章取义的摘录。

最后,認真阅读、分析已有的相关法院的判决书。很多时候通过相关的法院判决书,我们能发现案件的关键及焦点问题,看出双方的主要分歧和矛盾所在,以及了解对方当事人的主要观点及理由,有针对性地提出我们的法律意见。我们也可以从判决书中了解诉讼双方在诉讼时提供的证人证言及有关证据材料,我们可以就这些证据向当事人进行询问,进一步了解情况。

3.积极主动地调查和收集证据

除了可以要求当事人提供诸如合同、契据、函电、书信、鉴定书、诊断书和其他证据,我们也可以主动根据当事人提供的材料和线索进行调查,在一定范围内帮助当事人收集证据。

4.保持理智客观的心态

由于个人经历不同、社会经验不足等原因,很多法律援助工作者说话做事稍显稚气。面对当事人的不幸遭遇,很多人会跟着一起悲伤难过、义愤填膺。但是作为法律援助工作者,我们应当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展现专业的素养。更不要因为一时冲动,在调查收集证据的过程中给予当事人不当的提示甚至直接帮助当事人弄虚作假。

四、结语

我国行政诉讼中的证据收集制度本身并不完善,加之行政诉讼案件法律援助工作者面临的其他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行政诉讼案件的证据收集渠道并不宽广。但这并不代表法律援助工作者不能有所作为。每一个法律援助工作者都应该认真分析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找到合适有效的解决办法,这样才能为行政诉讼案件中的弱势群体尽到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肖骥.浅析行政诉讼案件中证据收集[J].职工法律天地:下,2014(11):147.

[2]吴云照,郭光.涉烟行政执法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转化与运用[J].中外企业家,2013(31):269-270.

上一篇:课堂“三部曲”下一篇:个人学习大学语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