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电气安装规范

2024-1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北京市电气安装规范(通用8篇)

北京市电气安装规范 篇1

规范安装北京餐饮污水处理设备

2015年上半年,市水政监察大队对本市7家饭店、商场进行了排污抽查,记者全程跟随暗访。超标排放的污水中还有大量油污、悬浮物和渣滓,可能造成管网淤积,阻塞城市排水设施,雨季来临时,导致积水。

北京市城市排水监测总站发布了检测结果,显示此次抽样的7家单位中,有6家存在超标排污的现象,最高的超标近4倍。

这次抽检的几家单位是饭店、宾馆和商场,它们排出的主要是生活污水。”排水监测总站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生活污水的常规指标,此次化验的内容主要包括悬浮物、COD(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和氨氮含量5个项目。仅仅在COD这一项指标上,6家单位全部超标。按照我国的污水排放综合标准,除此之外,个别单位的氨氮含量、悬浮物也存在超标现象。

根据《北京市排水和再生水管理办法》,污水需经预处理,达标后才能排入市政污水管线。那么超标排污究竟有多大危害呢?

“污水处理厂都有一定的设计处理标准,并不是多脏的污水都能处理干净。”北京市城市排水监测总站的高级工程师杨军介绍,一旦超标污水进入市政管线,就有可能造成管线和污水处理厂的超负荷运转。即便经过了污水处理厂的净化处理,也难以达标排放。

“COD主要存在于餐饮废水中,这项指标不合格意味着水中的有机物浓度过高。这样的水排入江河湖泊后,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颜色发黑,气味发臭。”超标排放的污水中还有大量油污、悬浮物和渣

http://

滓,可能造成管网淤积,阻塞城市排水设施,雨季来临时,导致积水。

城市排水监测总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要把排水指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排水单位应当安装北京餐饮污水处理设备,采用相应的物理或化学手段降低污染指标。

“最通用的方法是安装隔油设备。”杨军告诉记者,餐饮废水中含有大量油脂和渣滓,经过预处理后可以实现渣液分离,大大降低水中的脂肪含量。“只要设备正常运行,水中的COD含量肯定不会超标这么严重!”

北京市水务部门有相关规定,排水单位安装污水预处理设备是办理排水许可证的前置条件。此次抽检的7家单位都有排水许可证,但其中6家还存在超标排污的现象。拿着这样的检测结果,我们不禁要问:既然有污水预处理设施,为什么还会超标排污呢?

北京市电气安装规范 篇2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绝缘测试,放电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00于2002年颁布以来, 经过数年的实践,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得到较好的控制。通过学习规范和建筑电气工程的实践, 结合本地区执行过程中遇到一些具体的操作问题, 本文就对规范的理解及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控制提出以下应注意问题。

1 母线、缆线绝缘测试、耐压试验后放电

《规范》第3.3.8条 (封闭、插接式母线每段母线组对接续前, 绝缘电阻测试合格, 绝缘电阻值大于20 MΩ, 才能安装组对) , 第3.3.12条 (电缆穿管前绝缘测试合格, 才能穿入导管; 电线、电缆交接试验合格, 且对接线去向和相位等检查确认, 才能通电) , 第3.3.12-4条 (电线、电缆交接试验合格, 且对接线去向和相位等检查确认, 才能通电) , 第3.3.8 -5条 ( 母线支架和封闭、插接式母线的外壳接地 (PE) 或零 (PEN) 连接完成, 母线绝缘电阻测试和交流工频耐压试验合格, 才能通电) , 以上条文都强调除在安装前要做绝缘检查, 以免最终系统测试不合格, 而造成返工外, 强调了交接试验的重要性。对于封闭、插接式母线、大截面电缆安装完成、投入使用前, 应进行交接试验, 测量其绝缘电阻值, 长线路、高电压、大截面电缆在耐压试验和绝缘电阻测试后亦须放电。但规范对试验前后须放电的要求不是很明确, 操作过程中施工人员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作业, 忽视耐压试验前后放电的作业环节而导致触电事故发生。

长电缆、封闭母线相当于一个电容器, 以电缆为例线间电容的计算如下:

以三相电缆为例, 三相导线可以看作三根并行的长导线, 如图1, a、b、c代表三相线路中的三根导线, D代表导线间的距离, H代表导线与对地距离, r为导线半径, C10为三相导线对地的部分电容, Cm为三相导线之间部分电容。

undefined

undefined

式中:

undefined, 三相导线间的几何均距;undefined, 三相导线与本身镜像间的几何均距;undefined, 三相导线与不同相导线镜像间的几何间距。

由公式可见, 导线间电容及对地电容与长度、线径、线间距、对地距离等有关系, 电容越大, 残余电量就越大, 如不进行放电, 人体接触缆线或母线时就可能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因此就耐压试验后的放电问题应作为施工工序的重要的环节。

2 单芯电缆的固定

《规范》第13.2.3-2条 (交流单芯电缆或分相后的每相电缆固定用的夹具和支架, 不形成闭合铁磁回路) , 第15.1.1条 (三相或单相的交流单芯电缆, 不得单独穿于钢导管内) 及第15.1.2条 (不同回路、不同电压和交流与直流的电线, 不应穿于同一导管内;同一交流回电线应穿于同一金属导管内, 且管内电线不得有接头) 等条文都是为防止产生涡流效必须遵守的规定。其原理如下:

导线通过电流时, 在其周围产生磁力线, 磁力线与通过线芯的电流大小成正比, 单根导体周围如果有闭合的铁磁材料, 流过交流电时的交变磁场会在铁磁材料中产生涡流, 如图2。如果单芯导体穿钢管保护, 钢管内产生涡流, 形成磁轭现象, 造成电能损耗, 通过的电流大时钢管还可能发热, 损坏电缆。涡流还会造成保护装置灵敏度下降、电缆发热、寿命缩短, 严重可能引发火灾等问题。规范内明确同一交流回路要穿入同一金属管内, 其原因在于正常运行时多芯电缆由于流入流出电流相等, 回路周围不会产生电磁感应, 避免了涡流效应。

同样道理, 使用铁磁材料固定单芯电缆也会产生涡流效应。工程实际中容易忽视的情况还有单芯电缆穿楼板使用防火钢板分隔、单芯线缆进配电箱穿预留孔、用裸金属线绑扎单相线路等。

近年来预分支电缆由于现场施工方便、绝缘性能优越、可靠性高、防水性能好、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已在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规范》第13.2.3.5条 (敷设电缆的电缆沟和竖井, 按设计要求位置, 有防火隔堵措施) 对防火措施作出了规定, 但对其固定未明确。施工中应注意预分支电缆的固定不应采用铁件, 防火隔断不应采用钢板, 以避免产生涡流。

3 结束语

北京市电气安装规范 篇3

【关键词】电气系统;技术措施;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M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292-01

一、电气安装施工的技术要点

1 土建施工的技术规范

在土建施工的过程中进行电气安装要注意的最重要的是必须了解相关的土建工程的装修要求,也就是说在电气安装前,必须确定相关的装修计划,并严格的予以执行。具体来看,工作人员应该要了解的有关信息为土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的各种线路的埋设以及混凝土材料中的各种管线的焊接位置和焊接方式,只有准确的掌握了这些相关的土建工程的装修信息,才能有效的做好性格的电气安装,避免安装过程中出现标记和图纸不符的现象。

2 电线管路管口管子的处理技术规范

在电气安装的过程中,各种相关的线路和管道的安装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电线的管路和管口,应该引起有关工作人员的重视,引起不仅关系着电气的正常使用,还影响着电气的使用安全。一般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安装中的技术规范:要严格的控制各种电气的管子的长度,通常情况下如果管子的长度为30m及以上,应该注意的是在安全过程中不得发展弯曲现象,如果管子的长度在20m左右,那么应该可以产生—个弯道。

3 PVC电线管暗配技术规范

在敷设线路的过程中,最应该注意的问题就是对线管的暗敷,暗敷中最重要的是要尽量的保持线路的平行,减少转弯的次数,这样才能保证管线内的阻力达到最小。一般来说,根据有关的电气安装标准,通常暗敷线管的弯曲半径应该控制在管线的外径的刘备作用,并且应该选择有一定的弹性的材料,以避免由于弯折发生的管道的破裂。另外,在暗敷的过程中,混凝土材料的强度也应该受到严格的控制,强度等级应该在M10以上,并且厚度不得低于一点五厘米。

4 线槽、桥架安装技术规范

在对金属线槽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应注意的是保证线槽的规格和型号同线路的配置要求相符合,也就是说要根据具体的电气线路的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金属线槽进行安装。对于桥架安装来说,工作人员应该注意的是,要始终保持桥架上用来固定桥架的支点之间的距离的一致性,并且要注意控制在两米以内,避免其起不到应用的承重作用。

5 金属软管敷设技术规范

在对电气的各种金属类的管制零件和配件进行安装以及敷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如果涉及到钢管的敷设,那么在敷设的过程中应该保证其管道和电气设备之间的金属软管能够保护电气运行的电线,也就是说要对电线进行相应的安全防护。另外,相关的技术执行标准还规定了金属软管的长度,即在电气安装的过程中,如果电线需要采用金属软管进行防护,那么其总长度应该控制在两米以内,并且中间不得出现接头或者是松散连接的现象。

6 管内穿线安装要求技术规范

管内穿线作为电气安装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应该注意的是在对钢管进行穿线之前,要逐一的检查每一个钢管的管口上面的护口是否符合要求,也就是说护口的边缘是否整齐,并且要注意是否存在着破损的现象,如果发现应该及时的予以补齐。另外,在穿线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的是不同的回路要分别进行穿线,同一个管内不能同时出现不同回路的管线。

7 电缆敷设技术规范

(1)在对电气的电缆进行敷设之前,应该认真的检查电缆的相关特征是否符合安装的要求,也就是说要详细的核对线缆的型号以及长度和规格等信息,一旦发现其存在质量上的缺陷以及规格上的问题,应该及时的进行处理,不得进行安装。另外,如果涉及到高压线缆的安装,还应该对其绝缘设置进行检查。

(2)在电缆的敷设过程中,应该注意控制其开端和终端的安装,也就是说应该在两端预留一定的长度,并且做成波浪形的设置,埋设在地下。值得一提的是,工作人员在安装的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控制周围的温度,一旦周围环境的温度低于0℃时,则应该停止电缆的敷设。

(3)敷设时不应进行交叉,电缆应排列整齐并加以固定,及时装设标志牌,直埋电缆沿线及其接头处应有明显的分位标志或牢固的标志。电力力缆和控制电缆应分开控制,力缆和控缆若敷设于同一侧支架上时,应将力缆放在控缆上面,直埋电缆上下须铺些小于100mm厚的软土或沙层,并盖以砖块或混凝土保护板,其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

8 配电箱、柜安装技术规范

配电箱、柜安装应在土建地面施工完后进行,墙柱上明装箱也应在土建施工完后进行,而暗装配电箱、接线箱应在土建抹灰装饰前,根据抹灰厚度进行。

配电箱、柜安装位置应准确,部件齐全,箱体开孔合适,切口整齐,暗式配电箱盖紧贴墙面,零线经汇流排接,无绞接现象,油漆完整,盘内外清洁,箱盖、开关灵活,回路编号清晰,接线整齐,PE线安装明显牢固。配电箱、接线箱、分线箱如有引出管而需开孔时,必须使用开孔器,严禁用电、气焊开孔。

9 照明器具安装及接线技术规范

照明器具安装,应在土建装饰完成后进行,单股导线可直接与器具连接,多股导线应搪锡并压接线鼻子后与器具连接,插座相序为左零右火上接地,开关应为火进控出再接灯,大型灯具有安全保证措施,特殊场所灯具应有减震措施,各种箱盘及大型灯具有可靠接地。照明器具的型号、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标高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成排照明灯具安装时,其中心线允许偏差不大于5mm,导线进入灯具处绝缘良好且留有余量,接触严密。成排开关面板时,高度应一致,高低差不大于2mm,同一楼层开关、插座高度应一致,允许偏差不大于5mm。

二、安装施工中的质量要求控制

1 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在施工前应认真核对图纸,对施工中各环节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发现问题和纠正错误,做到对工程质量过程管控。

2 电气安装施工中必须根据已会审后的电气设计安装图纸和相关的技术文件,按照国家现行的电气工程安装施工及验收的规范、地方有关工程建设的相关法规文件等,经过相关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即可。安装施工中若发现相关的安装图纸问题应及时提出并严格执行处理,不允许未经同意私自变更设计。需要坚持严格执行和落实“三检”制,对于施工的关键部位实施旁站监理。

3 在建筑物内应将下列导电体作总等电位连接:PE干线、进户PEN线;电气装置接地极的接地干线;建筑物内的水管、煤气管、采暖和空调管道等金属管道;条件许可的建筑物金属构件等,导电体等,等电位联结中金属管道连接处应可靠地连通导电。

4 注意时间和空间的把握,提前做好全面准备工作,配备必要的施工材料和技术人员,确保按期保质完成安装工作。要完成电气管道、供配电电缆、灯具、避雷设施的安装施工,这就要求在安装施工组织等方面要和电气安装专业施工员进行密切的配合方能处理好施工工作。

5 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和引入或引出的金属电缆导管必须接地(PE)可靠,且必须符合下列规定: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全长应不少于两处与接地(PE)干线相连接;非镀锌电缆桥架问连接板的两端跨接铜芯接地线,接地线最小容许截面积不小于4平方毫米;镀锌电缆桥架间连接板的两端不跨接接地线,但连接板两端不少于两个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垫圈的连接固定螺栓。

参考文献

[1]注册建筑电气工程师必备规范汇编,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2]周峰鹿,王生云.浅谈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J].甘肃科技纵横,2005

北京市住宅物业服务等级规范 篇4

(京建物[2007]1209号)

为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管,促进物业服务质价相符、公开透明,北京市建委《住宅物业服务等级规范(一级)(试行)》(以下简称规范)经网上公示广泛征求意见,在完成标准化试点工作并对具体内容做出修订完善后于12月20日正式颁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规范》11项内容成为物业服务必须达标的“规定动作”。

《规范》的11项“规定动作”共包括综合要求、房屋维修养护、共用设施设备运行及维修养护、电梯服务、消防服务、二次供水管理、协助维护秩序、清洁服务、绿化养护、停车服务、装饰装修服务,每项均配有考评细则及相应分数,是今后物业服务必须达到的标准,也是主管部门监管的重要内容。

一、综合要求

01、依据有关规定,签订规范的物业服务合同,各方权利义务明确。

02、承接项目时,对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认真查验,做好记录。03、从业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专业培训合格证书。04、物业服务方案,质量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等制度健全。05、服务人员佩戴标志,服务主动、细致、周到,用语文明。

06、在物业服务中心悬挂(或张贴)物业企业资质证书(或复印件)、项目负责人照片,公示物业服务标准、收费依据、收费标准。

07、在公共区域显著位置公示24小时报修电话,有服务人员接待住户,8:30-12:00、13:00-17:00受理住户的咨询和投诉,水、电、气等急迫性报修20分钟内、其它报修按双方约定时间到达现场,由专业机构负责的,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有关机构,有报修、维修记录。

08、涉及住户正常生活的物业服务重要事项,应在小区主要出入口、各楼单元门张贴通知,履行告知义务。

09、每年第四季度对房屋共用部位及共用设施设备进行一次安全检查,根据检查情况制定下一维修和服务计划,并按规定组织实施。

10、对区域内违反治安、规划、环保等方面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及时劝阻,报告主管部门,也可依据管理规约等约定提起诉讼。

11、建立各种公共突发性事件(如:消防、水、电、气、电梯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等)的处理机制和预案,包括组织机构、人员和具体措施等,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即能立即实施。

12、冬季、雨季、汛前以及重大节假日前进行安全检查。

13、设置意见箱,每年集中进行一次公开的物业服务意见征集,并将提出的意见与解决情况公示。

14、公布公共服务的收支情况。

15、小区内显著位置设立公共信息栏,配合街(乡)、社区进行公益性宣传。

二、房屋维修养护

01、对房屋共用部位进行日常管理和维修养护,有检修记录和保养记录。02、根据房屋实际使用年限,适时检查房屋共用部位的使用状况。如需要维修,属于小修范围的,及时组织修复;属于大、中修范围或者需要更新改造的,提出报告与建议,按规定组织实施。

03、每周巡查1次小区房屋单元门、楼梯通道以及其他共用部位的门窗、玻璃等,做好巡查记录,并及时维修养护。

04、定期巡视房屋共用部位的楼地面、墙面、顶棚等,发现破损及时修补。05、按照有关规定,每年进行1次房屋避雷检测,符合避雷规范要求。06、保持小区各组团、栋及单元(门)、户标志清晰。

07、对危及房屋结构安全的行为及时告知和劝阻,对拒不改正的,要报告行政主管部门。

08、按照有关规定使用、管理人防工程和普通地下室。

三、共用设施设备运行及维修养护

01、对共用设施设备进行日常管理和维修养护,共用设施设备保持正常运行和使用。

02、建立共用设施设备清册档案(设备台帐),有设施设备的运行、检查、保养、维修记录。

03、制定并执行设施设备操作规程及保养规范。

04、对共用设施设备适时组织巡查,做好巡查记录,需要维修,属于小修范围的,及时组织修复;属于大、中修范围或者需要更新改造的,提出报告与建议,按规定组织实施。

05、属于特种设备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运行、养护、维修和定期检验检测。

06、设备房保持整洁,无鼠害现象。

07、庭院灯、楼道灯损坏及时修复。

08、公共区域内的雨水、污水管道每半年检查、疏通1次;雨水、污水井每半年检查、清掏1次;雨水、污水管道发生堵塞应及时疏通;化粪池清掏每年1次,每季度检查1次,防止外溢(由专业机构负责的除外,但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

09、有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设施设备有警示标志和防范措施。

四、电梯服务

01、无人值守电梯,主梯24小时不间断运行;有人值守电梯6:00-24:00不间断运行,0:00-6:00呼叫运行。

02、电梯工夜间值班,在首层候梯厅及轿厢内公布值班电话和房号。

03、设有高峰梯的,在高峰期6:00-8:00、17:00-19:00与主梯同时运行。

04、电梯出现故障时,电梯报修后维修人员应在20分钟到达现场。主梯维修时,有备用梯的,用备用梯运行。

05、电梯出现事故,应迅速启用紧急救援预案,组织救助,并报告有关部门。委托其他单位提供电梯维保等服务的,应与受托单位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并监督受托单位落实责任。

五、消防服务

01、有消防管理制度。

02、消防设施有明显标志,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巡视、检查和维护,并有记录。

03、消防设施设备能正常运行,可随时启用;消防通道畅通。

04、每年进行1次消防训练,相关人员掌握消防基本知识和技能。

05、发生火情及时报警,并采取必要处理措施,协助配合消防人员的工作。06、设有消防箱,备存紧急消防物资;设有消防监控中心的,24小时有专人值守。

六、二次供水管理

01、二次供水设施设备正常运行。

02、水箱按要求使用紫外线消毒灯(器),并按规定清洗消毒、水质化验,取得卫生许可证,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箱盖上锁,钥匙有专人保管。

03、操作人员应取得生活饮用水健康体检合格证。

七、协助维护秩序

01、看护小区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

02、有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处设有警示标志。

03、封闭的小区,主要出入口有专人24小时执勤。

04、夜间(22:00-6:00)对服务范围内重点部位、道路进行1次防范检查和巡视,巡查人数为2人,做好记录。

八、清洁服务

01、小区内生活垃圾封闭式管理,设有垃圾收集箱,生活垃圾每天清运1次。

02、小区公共清洁区域每日清扫1次。

03、保持电梯轿箱清洁卫生。

04、按照有关规定对公共区域进行灭鼠、杀虫、消毒活动。

05、在雨、雪天气应及时对小区内主路、干路积水、积雪进行清扫。

06、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迅速组织人员对物业的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通风、清洗和消毒,加强宣传。

九、绿化养护

01、绿化基本充分,无明显裸露土地。

02、树木生长基本正常,无死树和明显枯枝死杈;在正常条件下,无严重黄叶、焦叶、卷叶;被啃咬的叶片最严重的每株在20%以下;有蛀干害虫的株数在10%以下;树木缺株在6%以下;树木无明显的钉栓、捆绑现象。

03、绿篱生长造型基本正常,叶色基本正常,无明显的死株和枯死枝,有虫株率在20%以下;草坪宿根花卉生长基本正常,草坪斑秃和宿根花卉缺株不明显,基本无明显的草荒。

04、绿地基本整洁,无明显的堆物堆料、搭棚、侵占等现象;设施无明显的破损,无较严重人为破坏;无绿化生产垃圾。

十、停车服务

01、有机动车、非机动车停(存)车管理制度。

02、引导进出小区车辆有序通行。

03、主要道路及停车场有交通标志。

04、小区内的机动车辆凭证出入,临时进入小区的机动车辆进行登记。05、机动车停放有序,24小时有专人巡视。

06、定期存放的,应签订停车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07、地下停车场照明、给排水、通风等系统正常运行,各类指示标识清晰。08、交通设施(道闸、挡车器材、交通标识)能正常使用。

注:4-8条是机动车收费停放服务应达到的要求。

十一、装饰装修服务

01、按照有关规定和管理规约(临时管理规约)约定,建立住宅装饰装修服务制度。

02、受理业主或使用人的装修申报登记,与业主或使用人、施工单位签订装修服务协议,告知业主或使用人有关装饰装修的禁止行为和注意事项。

03、装修期间,每天巡查1次装修施工现场,有记录。发现影响房屋外观、危及房屋结构安全及违规拆改共用管线、消防设施等行为,及时劝阻,对拒不改正的应报告主管部门。

04、装修结束后,应进行检查。对违反装修服务协议的当事人应按照约定处理,问题严重的应报告主管部门。

北京市电气安装规范 篇5

3.6.1消防电气控制装置在安装前,应进行功能检查,不合格者严禁安装,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3.6.2消防电气控制装置外接导线的端部,应有明显的永久性标志。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3.6.3消防电气控制装置箱体内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端子应分开布置,并应有明显的永久性标志。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3.6.4消防电气控制装置应安装牢固,不应倾斜;安装在轻质墙上时,应采取加固措施。消防电气控制装置在消防控制室内安装时,还应符合3.3.1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北京市住宅区管理规约制定规范 篇6

北京市住宅区管理规约制定规范

1.[管理规约]管理规约是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筹备组拟订的,由本物业管理区域业主大会会议通过的对物业的使用、维护和管理、业主的共同权益的维护、物业共用部分的经营和收益分配等公共管理权的行使、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应急预案、业主应当履行的义务、违反管理规约应当承担的责任等事项依法作出的约定。

2.[制定主体和时间]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筹备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60日内拟定管理规约草案。

3.[公示和修改]管理规约草案应当以书面形式在物业管理区域内显著位臵公示7天。公示期间,筹备组应当记录业主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公示期满后7日内,筹备组应当参考业主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确定正式的管理规约草案。

管理规约草案与现行法律、法规、规章等相抵触的,筹备组应当及时修改,并将修改后的管理规约草案在物业管理区域内显著位臵重新公示。

4.[法律效力]管理规约草案应当在首次业主大会会议上进行表决,经专有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业主且占总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管理规约草案经表决通过后在本物业管理区域内生效。

管理规约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管理规约对业主及物业使用人具有约束力。业主或者物业使用人违反管理规约,损害其他业主和物业使用人合法权益的,受损害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5.[基本内容]管理规约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九部分内容,分别为物业基本情况、物业管理方式、物业共用部分的经营和收益分配、物业的使用、维护和管理、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应急预案、违反管理规约应当承担的责任、争议解决方式和附则。

5.1 物业基本情况:包括物业管理区域划分及调整、物业服务用房的基本情况和物业共用部分。

5.2 物业管理方式:按照《物权法》、《北京市物业管理办法》的规定,业主大会可以决定本物业管理区域内实行自行管理、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专业性服务企业管理、委托其他管理人管理。

5.3业主共同管理的权利和责任:业主按照《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北京市物业管理办法》和《北京市住宅区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对物业管理区域共用部分享有共同管理权利并承担共同管理责任。

5.4物业共用部分的经营和收益分配: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物业共用部分的经营和收益可以分为属于全体业主的经营及收益和属于相关业主的经营及收益。

属于全体业主或者相关业主的共用部分,禁止任何单位、个人侵占、处分或者改作他用;利用物业共用部分经营的,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本规约的约定,并经业主大会或者相关业主共同决定。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实施物业管理的,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统一实施。

利用物业共用部分经营所得收益,属于全体业主或者相关业主的共用部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全体业主或者相关业主的约定进行分配,但全体业主或者相关业主约定的分配方式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禁止性规定。

利用物业共用部分经营所得收益,一般按照业主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的比例分配,全体业主或者相关业主另有约定的除外。

业主委员会、相关业主应当至少每半年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布全体业主共用部分、部分业主共用部分物业经营所得收益的收支情况,接受业主大会、业主的监督。

业主转让建筑物内的专有部分,其对共用部分享有的共用和共同管理的权利一并转让。

5.5物业的使用、维护和管理:包括物业使用的注意事项和禁止行为,物业的装饰装修,物业的维修、更新和改造,专项维修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物业服务费用的缴纳和监督,水、电、气等费用的交纳及相关设施设备的维修责任。

5.6 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应急预案:管理规约中应当约定物业管理区域内发生下列紧急情形之一的,授权相关主体采取紧急措施的应急预案:

(一)物业服务企业突然停止提供物业服务;

(二)《北京市物业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的危及房屋使用安全的紧急情况;

(三)其他紧急情形。

5.7 违约责任:业主、使用人违反管理规约约定,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有权要求其改正;业主、物业使用人拒不改正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并可以由业主委员会在本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布该业主、物业使用人的姓名及违约事实,限期未改正的,业主大会也可以依本规约对其提起诉讼。

管理规约中可以对业主不交存专项维修资金、拒付或者不按时交纳物业服务费用和其他应当分摊的费用等损害业主共同权益的行为,约定不得行使以下共同管理权: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不得参与经营物业共有部分业主所得收益的分配。限制共同管理权的时限应当在管理规约中予以明确。物业使用人违反本规约的,相关业主承担连带责任。

5.8 争议解决方式:业主之间因本规约实施中发生的纠纷,可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业主委员会、物业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社区居民委员会或者物业管理纠纷调解组织进行调解;也可以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因物业管理纠纷而引起的民事诉讼,其费用由参加诉讼的业主依法承担;属共同诉讼的,经业主授权,推荐诉讼代表人具体实施,诉讼费用由参加共同诉讼的业主依法共同承担。

5.9 附则:对管理规约的生效时间等事项作出约定。

6.[适用范围]本管理规约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住宅区物业项目及相关活动,非住宅区参照执行。

7.[行政管辖和行政指导]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在依法执行公务需要进入物业管理区域时,各相关主体应当予以配合。

8.[格式及填写说明]管理规约正文应当用A4纸打印,空格部分应当用钢笔(黑色墨水、蓝黑墨水)、签字笔或者打印填写,空格部分若不填写内容,应当用“X”划掉。

附件2:

北京市住宅区管理规约

(示范文本)

使 用 说 明

一、本管理规约文本为示范文本,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制定,适用于本市住宅区业主、业主大会的相关活动。

二、业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共同决定对示范文本的内容进行选择、修改、增补或者删减。

三、非住宅区可以参照使用本示范文本。

管理规约

(名称应当与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名称一致)

第一部分 物业基本情况

(应当与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内容一致)

一、物业管理区域

东至 : 南至 : 西至 : 北至 :

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物业构成明细、物业共用部分明细详见商品房预售合同、商品房现房买卖合同。

对本物业管理区域进行调整的,应当按照《北京市物业管理办法》第六条、第十一条的规定,分别经原物业管理区域内及拟分立或者合并后物业管理区域内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由全体业主委托业主委员会或者业主代表向物业所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调整物业管理区域申请。

二、物业服务用房

物业服务用房建筑面积为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平方米,位于 【幢】【座】 层 单元 号;地下建筑面积为平方米,位于 【幢】【座】 层 单位 号。其中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办公用房建筑面积为平方米,位于

【幢】【座】 层 单位 号。

(注:物业服务用房为多处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以上内容)

三、物业共用部分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房屋买卖合同约定,业主共用部分包括:

(一)单幢建筑物的共用部分,包括该幢建筑物的业主共用的门厅、户外墙面、楼梯间、水泵间、电表间、电梯间、电话分线间、走廊通道、房屋主体承重结构部位(基础、内外承重墙体、柱、梁、楼板、屋顶等)等部位以及该幢建筑物的业主共用的上下水管道、落水管、水箱、加压水泵、电梯、天线、供电线路、照明、锅炉、燃气线路、消防设施、邮政信箱、避雷装臵 等设备。

(二)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共用部分,包括道路、绿地、路灯、沟渠、池、井、垃圾箱(房)、公益性文体设施、物业服务用房、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附属设施设备使用的房屋 等。

第二部分 物业管理方式

四、本物业管理区域内,实行下列第 种物业管理方式。1.由全体业主自行管理;

2.全体业主依法选聘物业服务企业; 3.由全体业主依法选聘其他人管理; 4.

采取第1种物业管理方式的,书面告知物业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和房屋行政主管部门;采用第2、3种物业管理方式的,双方依据物业服务合同共同对物业共用部分进行管理、维修、养护,并维护相关区域的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

《北京市物业管理办法》实施后,申请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或者现房销售的住宅物业项目,全体业主确定物业管理方式时,可以根据《住宅物业服务标准》(编号DB11/T 751-2010)选定相应的物业服务标准。

第三部分 业主共同管理的权利和责任

五、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北京市物业管理办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享有相应的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

业主对物业管理区域共用部分实施共同管理。下列事项由业主共同决定:

(一)制定或者修改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

(二)选举或者更换业主委员会委员;

(三)确定或者变更物业管理方式、服务事项、服务标准和收费方案;

(四)选聘、解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不再接受物业服务企业事实服务;

(五)筹集、管理和使用专项维修资金;

(六)申请改建、重建建筑物及附属设施;

(七)申请分立或者合并物业管理区域;

(八)决定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其他重大物业管理事项。

决定第(五)、(六)项事项,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决定第(七)项事项,应当分别经原物业管理区域内以及拟分立或者合并后物业管理区域内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决定其他事项,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占总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

业主可以以幢、单元、楼层为单位,共同决定本单位范围内的物业管理事项,事项范围和决定程序由业主大会议事规则规定或者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共同决定。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依法作出的决定,对业主具有约束力;业主应当遵守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依法作出的决定。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违反法律法规的,业主可以依法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

业主大会选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之前,应当按照本物业管理区域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的约定召开业主大会会议,对选聘方式、具体实施者、物业服务合同的主要内容等进行表决。

业主大会与其依法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签订物业服务合同,应当由业主委员会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在场签名并加盖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印章。

因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突然撤离等原因,业主大会无法及时另聘新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的,按照《北京市物业项目交接管理办法》(京建发[2010]603号)第四章的规定执行,由物业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会同相关部门组织提供应急物业服务。临时代管期间的物业服务费用,由全体业主按照其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的比例分担。

六、业主的共同管理责任

(一)物业服务费用及其交纳、监督

各业主同意,物业服务收费采取(包干制/酬金制)方式,按业主专有部分面积大小共同负担,并按照本规约和物业服务合同约定足额交纳,接受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监督。

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每年第一季度向全体业主公布上一年物业服务资金的收支情况,并接受审计监督;审计监督的实施方式由物业服务合同另行约定。

业主应当按照本规约和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交纳物业服务费用,因故不能按期交纳的,应委托他人按期代交或者及时补交。业主未按规定交纳物业服务费用的,业主委员会应当督促其限期交纳; 月以上拒交物业服务费用的,业主委员会可以在本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布物业服务费用收交情况,并注明欠交费用的业主房门号及欠费金额;仍不交纳的,业主大会、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业主与物业使用人约定由物业使用人交纳物业服务费用的,从其约定,业主负连带交纳责任。

业主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提供物业服务合同约定以外的其他专项服务、特约服务的,其费用由双方约定;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应当将服务项目、服务质量、服务标准进行公示。

(二)专项维修资金的交存和使用

1.业主应当按照相关规定交存、使用、续交本物业管理区域内专项维修资金。

2.使用专项维修资金的,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应当按有关规定向业主大会提出维修资金使用方案,并经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维修资金列支范围的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

3.业主委员会应当将维修资金使用方案、所需资金、工程进展以及资金划拨等情况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向全体业主或者相关业主公布;并每 个月定期向全体业主或者相关业主公布一次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情况。

4.一幢或者一户门号的专项维修资金余额不足首次交存的30%时,由业主委员会按下列第 种方式,向该幢或者该户门号业主续筹专项维修资金:

(1)一次性交存;

(2)按 元/平方米逐月交存至业主一卡通;(3)。

业主转让物业专有部分的,其交存的专项修资金随房屋所有权同时过户。

业主共同决定上述专项维修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方案时,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并由业主另行表决通过。

(三)水、电、气等费用的交纳及其设施的维修责任

本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和相关供用合同的约定向供水、供电、供气、信息、环卫等专业单位交纳有关费用。

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接受供水、供电、供气、信息、环卫等专业单位的委托代收前款费用的,应当公布委托合同。业主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和相关供用合同、委托合同的约定向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按时足额交纳水、电、气、信息、环卫等费用。业主拖欠、拒交上述费用的,应按相关供用合同规定承担违约责任。

水、电、气、信息、环卫等设施的维修责任,由业主、专业单位按照相关规定承担;前款设施属于业主专有的,由业主承担维修费用;属于业主共用的,由全体业主或者相关业主按照其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的比例分担维修费用。

业主大会应当代表业主,及时与供水、供电、供气、信息、环卫等专业单位建立供用合同关系,并与开发建设单位办理户名变更手续。

(四)业主应当向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以及业主委员会提供联系地址、通讯方式。

(五)遵守本管理规约中关于物业的使用、维护和管理的约定。

(六)各业主同意,在物业使用和维护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本规约约定及业主共同决定,按照有利于物业使用效能发挥、秩序良好以及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供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以及设施设备维修、房屋装饰装修、环境卫生维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相邻关系。

业主不承担上述第(可多选)项共同管理责任,损害业主共同权益的,业主大会或者相关业主共同决定可以限制其行使以下第(可多选)项成员权利:

1.不得担任业主委员会委员或候补委员; 2.业主大会会议表决权; 3.共用部分经营收益分配权; 4.。

限制时限至业主承担完成相应共同管理责任时终止。

第四部分 物业共用部分的经营和收益分配

七、物业共用部分的经营

利用物业共用部分经营的,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本规约的规定,并经业主大会或者相关业主共同决定。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实施物业管理的,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统一实施。

八、物业共用部分经营收益分配

(一)利用物业共用部分经营所得收益的分配,按照下列第 种方式分配:

1.业主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的比例分配; 2.全体业主或者相关业主其他约定;

属于全体业主的共用部分,按下列第 种方式使用: 1.用于补充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维修资金,统一归集到维修资金监管专户;

2. ; 3.。属于相关业主的共用部分,按下列第 种方式使用:

1.用于补充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维修资金,统一归集到市维修资金监管专户;

2. ; 3.。

(二)业主委员会、相关业主应当(至少每半年)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布全体业主共用部分、部分业主共用部分物业经营所得收益的收支情况,接受业主大会、业主的监督。

(三)业主转让建筑物内的专有部分,其对共用部分享有的共用和共同管理的权利一并转让。

第五部分 物业的使用、维护和管理

九、本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主、物业使用人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本物业管理区域质量保证书、房屋建筑使用说明书及其他文件的约定,并按照下列规定使用物业:

(一)按照规划管理部门批准或者不动产登记簿载明的用途使用物业专有部分,不得擅自改变物业专有部分使用性质。因特殊情况需要改变物业用途的,除遵守法律、法规以及本规约外,应当征得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

(二)进行室内装饰装修时,遵守建设部《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和《北京市物业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在工程开工前,应当事先告知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并与其签订室内装饰装修管理服务协议;遵守装饰装修的注意事项,不从事装饰装修的禁止行为,不得影响毗邻房 11

屋的使用安全;主动配合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依据有关规定和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对装饰装修活动的监督检查;

(三)在指定地点放臵装饰装修材料及装修垃圾,不擅自占用共用部分。施工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或者避免施工过程中对相邻业主或者使用人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晚间 时至次日上午 时和节假日,不得从事敲、凿、锯、钻等产生严重噪声的施工;

(四)因装饰装修房屋影响物业共用部分安全使用以及侵害相邻业主合法权益的,应当及时恢复原状,造成相邻业主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五)安装空调,应当按照房屋设计预留的位臵安装,未预留位臵的,按照有关规定或者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指定的位臵安装;

(六)合理使用水、电、气、环卫等共用设施设备,不擅自拆改相关管线、设备;

(七)使用电梯,应遵守本物业管理区域内电梯使用管理规定;

(八)停放车辆,应遵守本物业管理区域内车辆停放有关规定。机动车在本物业区域内行驶应避让行人,车速不超过 公里/小时,严禁鸣喇叭;车辆出入应按规定出示相应证件或者登记; 机动车严禁在消防通道、消防井盖、人行便道和绿地等场所停放;车位只可用作停放车辆,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九)阳台封闭,应遵守本物业管理区域内阳台封闭的有关规定。阳台外和窗外不吊挂和晾晒物品,不擅自张贴或者安装可通过外观看到、有碍观瞻的标识牌、广告牌或者标语等;

(十)业主饲养宠物,应当遵守相关管理规定,及时清理宠物粪便,乘坐电梯的,应当避开乘梯的高峰时间;

(十一);

(十二)法律、法规、规章的其他规定。

十、业主、物业使用人在使用物业中,除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外,不得从事下列危及建筑物安全或者损坏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一)擅自改变房屋建筑及其设施设备的结构、外貌(含外墙、外门窗、阳台等部位设施的颜色、形状和规格)、设计用途、功能和布局等;

(二)对房屋的内外承重墙、梁、柱、板、阳台进行违规凿、拆、搭、建;

(三)占用或者损坏楼梯、通道、走廊、屋面、平台、道路、绿地、物业服务用房、自行车房(棚)等物业共用部分。

(四)损坏或者擅自拆除、截断、改变、改造供电、供水、供气、通讯、排水、排污、消防等共用设施设备;

(五)违法搭建建筑物、构筑物;

(六)不按规定堆放物品、倾倒垃圾、污水或者抛掷杂物;

(七)违反规定堆放易燃、易爆、剧毒、含有放射性物质或者超负重等物品和排放有毒、有害、危险物质及敞放、敞养家禽、宠物,影响公共环境、破坏绿地等;

(八)践踏、占用绿化地,损坏、涂划园林建筑小品;

(九)影响市容观瞻或者本物业外观的乱贴、乱挂、乱写、乱画、乱刻、乱涂、设立广告牌等;

(十)随意停放车辆,鸣喇叭或者以其他方式制造超过规定标准的噪音;

(十一)擅自在房屋建筑的外墙上安装遮阳光帘、遮篷、花架等其他结构,不按指定位臵安装空调外机且不进行滴水处理;

(十二)使用电梯时超载、运载粗重物品,在轿厢内吸烟、张贴、涂画或者损伤内壁;

(十三)危害公共利益、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其他不道德的行为;

(十四)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禁止的其他行为。

十一、业主、物业使用人按照下列规定维修养护物业:

(一)对物业专有部分的维修养护,不侵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

(二)因维修养护物业确需进入相关业主的物业专有部分时,业主或者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应当事先告知相关业主,相关业主应给予必要配合;相关业主阻挠维修养护造成物业损坏及其他损失的,应当负责维修并承担赔偿责任;

(三)因维修物业或者公共利益,确需临时占用、挖掘道路、场地的,须向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提出申请,经书面同意后方可实施,并在约定期限内恢复原状;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

(四)物业在使用中存在安全隐患,已经或者即将危及公共利益及他人利益的,责任人应当及时应急维修;责任人不履行或者无法履行应急维修义务,且需进入物业专有部分应急维修的,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可在通知公安机关、社区居民委员会或者业主委员会两名以上委员到场见证下实施应急维修,维修发生的费用由责任人承担;

(五)当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对物业共用部分维修养护时,相关业主应予以配合;有造成本物业共用部分或者其他业主房屋及附属设施设备损坏的,由造成损坏的责任人承担赔偿责任;

(六)本物业管理区域内物业在国家规定的保修期限和保修范围内出现非使用不当的质量问题或者使用功能障碍,由建设单位负责解决;

应当由建设单位维修,建设单位拒绝维修或者拖延维修的,业主可以自行或者委托他人维修,维修费用及维修期间造成的其他损失由建设单位承担。

物业共用部分的维修、更新、改造符合下述情形之一的,由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直接组织实施,费用按规定列支。

(一)属于规定的急修项目;

(二)物业发生危及房屋使用安全或者公共安全的紧急情况;

(三)经安全鉴定机构鉴定的危险房屋;

(四)出现法规、规章和有关技术标准规定必须维修房屋的情形;

(五)物业维修、更新、改造费用在 元以下;

(六)。

十二、物业维修、更新、改造的实施

物业共用部分的维修、更新、改造符合下述情形之一的,经业主大会同意或者相关业主共同同意后,由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组织实施,费用按规定列支。

(一)物业维修、更新、改造费用在 元以上;

(二);

(三)。

十三、物业转让、出租的相关事项

业主转让或者出租物业专有部分时,须将本规约作为物业专有部分转让合同或者租赁合同的附件。业主转让或者出租物业专有部分后,当事人应当于物业专有部分买卖合同或者租赁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将物业专有部分转让或者出租情况和通讯方式书面告知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业主委员会。

房屋出租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危及物业的安全,不得损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无论出租或者转租的,业主均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房屋出租必须符合本市规定的房屋出租条件和人均承租面积标准;不得擅自改变房屋原设计功能和布局,对房屋进行分割搭建,按床位出租或者转租,或者将厨房、卫生间、不分门进出的客厅改成卧室出租或者转租。

对违反本规约出租或者转租的,业主委员会有权书面责成业主、物业使用人立即终止租赁行为。

业主转让物业专有部分,应当与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结清物业服务费用、专项维修资金;出租物业,约定由承租人交纳物业服务费用的,从其约定,业主负连带交纳责任。

十四、共用部分保险

本物业管理区域内物业共用部分及公众责任保险,自行管理的,由全体业主按其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的比例享有权利、履行义务;选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的,由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从物业服务费用中提取并办理相关手续。

业主、物业使用人在物业使用过程中,有违反本规约物业使用禁止行为的,其他业主、使用人可以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由有关部门依法查处;受侵害的相关业主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六部分 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预案

十五、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预案

物业管理区域内发生下列紧急情形之一的,授权 启动紧急措施的应急预案:

(一)物业服务企业突然停止提供物业服务;

(二)《北京市物业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的危及房屋使用安全的紧急情况;

(三)其他紧急情形:

第七部分 违约责任

十六、违反规约应当承担的责任

业主、物业使用人违反本规约规定,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有权要求其改正;业主、物业使用人拒不改正的,应承担以下违约责任,并由业主委员会在本物业管理区域内公布该业主、物业使用人的姓名及违约事实:

(一)向全体业主或者相应业主支付违约金 ;

(二)损害赔偿;

(三); 限期未改正的,业主大会也可以依本规约对其提起诉讼。

十七、连带责任

物业使用人违反本规约的,相关业主承担连带责任。

第八部分 纠纷的处理与相关民事诉讼

十八、业主之间因本规约实施中发生的纠纷,可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采用以下 方式解决:

1.业主委员会调解; 2.社区居民委员会调解;

3.物业管理纠纷人民调解组织调解; 4.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因物业管理纠纷而引起的民事诉讼,其费用由参加诉讼的业主依法承担;属共同诉讼的,经业主授权,推荐诉讼代表人具体实施,诉讼费用由参加共同诉讼的业主依法共同承担。

第九部分 附则

十九、本规约由业主委员会根据业主大会的决议修改。修改后的规约,经业主大会会议表决通过之日起生效。

本规约未尽事项由业主大会会议补充。

二十、本规约对本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各业主和物业使用人均具有约束力。物业的所有人发生变更时,规约的效力及于物业的继受人。

本规约自首次业主大会会议表决通过之日(年 月 日)起生效。

二十一、制定和修改的管理规约,按照规定报物业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二十二、本规约业主各执1份,业主委员会保存3份, 物业所在地的区(县)房屋行政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社区居民委员会各1份。

论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异同 篇7

1 本文拟应用 (查找) 的规范

首先把将要涉及的规范名称一一列出, 在后文仅列出它的编号, 以使叙述更加简洁。

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08) ;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03-2002) ;3)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242-2011) ;4)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T50065-2011) ;5)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2007) ;6)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4-2011) ;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 ;8)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2-2009) ;9)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 ;10)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5-2011) ;11) 《住宅设计规范》 (GB 50096-2011) ;12)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2010) ;13)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 50099-2011) ;1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13) ;15) 《消防安全疏散标志设置标准》 (DB 11/1024-2013) ;16)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 50038-2005) ;17)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98-2009) ;18) 《住宅设计标准 (上海地方标准) 》 (DGJ 8-20-2007) (2011年版) ;19) 《民用建筑电气防火设计规程》 (DG/TJ 08-2048-2008) ;20) 《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310-2013) ;2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16-2013) ;22)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B 11/938-2012) ;23)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 (JGJ/T 163-2008) ;24) 《20k 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053-2013) 。

2 不同规范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要求

1) 疏散照明是否一律采用耐火线

(1) JGJ 16-2008第13.10.4条:消防设备及控制线路选择, 应符合下列规定: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对象分级为特级的建筑物, 其消防设备供电干线及分支干线, 宜采用矿物绝缘电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对象分级为一级的建筑物, 其消防设备供电干线及分支干线, 宜采用矿物绝缘电缆;当线路的敷设保护措施符合防火保护要求时, 可采用有机绝缘耐火类电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对象分级为二级的建筑物, 其消防设备供电干线及分支干线, 应采用有机绝缘耐火类电缆;

消防设备的分支线路和控制线路, 宜选用与消防供电干线或分支干线耐火等级降一类的电线或电缆。

由此可见, 应急照明线属于消防设备的分支线。对于保护对象为一级的建筑物, 当线路的敷设保护措施符合防火要求时, 可采用阻燃型电线或电缆;对于保护对象为二级的建筑物, 可以选用阻燃型电线或电缆。在GB 50116-2013中, 不再对保护对象进行分级。

(2) GB 50303-2002第20.1.4条:疏散照明线路采用耐火电线电缆, 穿管明敷或在非燃烧体内穿刚性导管暗敷, 暗敷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电线采用额定电压不低于750V的铜芯绝缘电线。

可见该规范规定不论保护对象高低, 疏散照明线一律采用耐火电线电缆。

(3) JGJ 242-2011第6.4.5条:19层及以上的一类高层住宅建筑, 公共疏散通道的应急照明应采用低烟无卤阻燃的线缆。10-18层的二类高层住宅建筑, 公共疏散通道的应急照明宜采用低烟无卤阻燃的线缆。

由此可见, 高层住宅建筑疏散照明并不一定要采用耐火线缆。

(4) GB50016-2014第10.1.10条:消防配电线路应满足火灾时连续供电的需要, 其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明敷时 (包括敷设在吊顶内) , 应穿金属导管或者采用封闭式金属槽盒保护, 金属导管或者封闭式金属槽盒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采用阻燃或耐火电缆并敷设在电缆井、沟内时, 可不穿金属导管或者采用封闭式金属槽盒保护;当采用矿物绝缘类不燃性电缆时, 可直接明敷;

(2) 暗敷设时, 应穿管并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结构内, 且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

(3) 消防配电线路宜与其他配电线路分开敷设在不同的电缆井、沟内;确有困难需敷设在同一井沟内时, 应分别布置在井沟的两侧, 且消防配电线路应采用矿物绝缘类不燃性电缆。

可知, 根据不同敷设方式和防火保护措施, 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可以采用普通、阻燃或耐火线缆。

(5) DB 11/1024-2013第3.4.1条:在保护层厚度大于30mm不燃烧体结构内穿金属导管暗敷时, 选择阻燃线缆。

不难看出, 上述五本规范对消防设备供电线缆的要求不一致, 应急照明线路只需保证30min的供电, 采用普通铜导线穿管暗敷于不燃烧体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时即可满足要求, 但按照GB 50303-2002要求, 必须采用耐火型线缆。

2) 变压器中性点如何接地

(1) JGJ 16-2008第12.2.2条:在TN系统中, 配电变压器中性点应直接接地。第12.2.4条:在TT系统中, 配电变压器中性点应直接接地。

(2) GB 50303-2002第4.1.3条和第5.1.2条:接地装置引出的接地干线与变压器的低压侧中性点直接连接。需注意, 第4.1.3条为强制性条文。

(3) GB/T 50065-2011-2011第7.1.2条:对于单电源系统, TN电源系统在电源处应有一点直接接地;对于具有多电源的TN系统, 应避免工作电流流过不期望的路径, 因此不应在变压器的中性点或发电机的星形点直接对地连接;变压器的中性点或发电机的星形点之间相互连接的导体应绝缘, 且不得将其与用电设备连接;电源中性点间相互连接的导体与PE之间, 应只一点连接并应布置在总配电屏内。

由此可见, 对单电源 (或单变压器) 系统, 各规范对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要求相同, 但对多电源系统, 各规范对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要求不同。

3) 变压器低压母线侧无功补偿

(1) JGJ 16-2008第3.6.2条:10 (6) k V及以下无功补偿宜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集中补偿, 且功率因数不宜低于0.9;高压侧的功率因数指标, 应符合当地供电部门的要求。

(2) GB 50052-2009第6.0.3条的条文说明:《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规定:100k VA及以上高压供电的电力用户, 在用电高峰时变压器高压侧功率因数不宜低于0.95;其他电力用户, 功率因数不宜低于0.9。

(3) DB 11/938-2012第11.2.3条的条文说明:建议高压用户的低压侧功率因数不低于0.95。

综上所述, 建议采用高压用户的低压侧功率因数不低于0.95。

4) 由地区公共低压电网供电的220V照明负荷单相线路电流上限

(1) JGJ 16-2008第3.4.9条:由地区公共低压电网供电的220V照明负荷, 线路电流小于或等于40A时, 宜采用220V单相供电;大于40A时, 宜采用220/380V三相供电。

(2) GB 50052-2009第5.0.15条:由地区公共低压电网供电的220V负荷, 线路电流小于等于60A时, 可采用220V单相供电;大于60A时, 宜采用220/380V三相四线制供电。

据GB 50052-2009条文说明, 由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家庭用电设备逐渐增多, 各省市每户用电量达6~10k W。而随着技术的发展, 配电变压器和配电终端产品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能够承受一定程度的三相负荷不平衡, 因此按GB 50052-2009执行是合理的。

5) 柴油发电机房位置

(1) JGJ 16-2008第6.1.1条:柴油发电机房可布置在建筑物的首层, 地下一层或地下二层, 不应布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

(2) GB 50016-2014第5.4.13条:柴油发电机房宜布置在建筑物的首层及地下一、二层。

(3) GB 50352-2005第8.3.3条:柴油发电机房可布置在高层建筑裙房的首层或地下一层。

综合以上3本规范的要求, 柴油发电机房尽可能布置在建筑物的首层或地下一层。当有困难时, 也可考虑布置在地下二层。

6) 电缆宜采用直接埋地敷设的最多根数

(1) JGJ 16-2008第8.7.2条:当沿同一路径敷设的室外电缆小于或等于8根且场地有条件时, 宜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

(2) GB 50217-2007第5.2.2条:同一通路少于6根的35k V及以下电力电缆, 在厂区通往远距离辅助设施或城郊等不易经常性开挖的地段, 宜采用直埋。

建议采用“就高不就低”原则, 同一路径敷设的电缆少于6根时, 可采用室外直埋。

7) 电缆平行敷设时与其他设施相互间容许最小净距离

注:括号内为特殊情况下最小值;本处如无特殊情况, 建议采用“就高不就低”原则。

8) 消防电梯供电

(1) JGJ 16-2008第13.9.11条:当12~18层普通住宅的消防电梯兼作客梯且两类电梯共用前室时, 可由一组消防双电源供电。

(2) JGJ 242-2011第8.2.2条:高层住宅建筑的消防电梯应由专用回路供电, 高层住宅建筑的客梯宜由专用回路供电。

(3) GB 50016-2014第10.1.6条: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

综合以上3本规范, 对JGJ 16-2008中“12~18层普通住宅的消防电梯供电电源”的做法并未得到一致认同。如无特殊困难, 消防电梯宜由专用回路供电。

9) 电梯井道插座距坑底高度

(1) 据JGJ 242-2011第8.2.7条为1.5m。

(2) 据JGJ 16-2008第9.4.5条的条文说明为1.0m。

JGJ 242-2011发布时间比JGJ 16-2008晚, 而且JGJ 242-2011第8.2.7条写在正文里, 而JGJ 16-2008第9.4.5条写在条文说明里。综上所述, 建议电梯井道插座距底坑高度取1.5m。

10) 住宅进户线及分支线截面

(1) JGJ 242-2011第6.4.6条: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60m2且为一居室的住户, 进户线不应小于6mm2, 照明回路支线不应小于1.5mm2, 插座回路支线不应小于2.5mm2。建筑面积大于60mm2的住户, 进户线不应小于10mm2, 照明和插座回路支线不应小于2.5mm2。

(2) GB 50096-2011第8.7.2条:每套住宅进户线截面不应小于10mm2, 分支回路截面不应小于2.5mm2。

综上所述, 建议按GB 50096-2011执行。

11) 每套住宅的用电负荷

(1) GB 50096-2011第8.7.1条:每套住宅的用电负荷不应小于2.5k W。

(2) JGJ 242-2011表3.3.1:当每套住宅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60mm2时, 其用电负荷为3 k W。

每套住宅的用电负荷通常按甲方要求, 但不宜小于3k W。

12) 住宅内电气管线敷设

(1) JGJ 242-2011第7.2.2条:可采用管壁厚度不小于2.0mm的塑料导管或金属导管明敷, 但明敷的金属导管应做防腐防潮处理。

(2) GB 50096-2011第8.7.2条:套内的电气管线应采用穿管暗敷设方式。

新建住宅采用暗管敷设对防火有利且较美观是首选方案。但对于改造项目, 可能免不了要用明敷方式。

13) 防雷引下线最小截面

(1) GB 50057-2010表5.2.1:对热浸镀锌钢, 单根扁钢时为50mm2;单根圆钢时为50mm2;单根圆钢入地处为176mm2。

据GB 50057-2010表4.3.5:敷设在混凝土中作为防雷装置的钢筋或圆钢当仅为一根时, 其直径不应小于10mm;被用作防雷装置的混凝土构件内有箍筋连接的钢筋时, 其截面积总和不应小于一根直径10mm钢筋的截面积。

GB 50057-2010第5.3.4条:专设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外表面明敷, 并应经最短路径接地;建筑外观要求较高时可以暗敷, 但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 扁钢截面积不应小于80mm2。

(2) JGJ 16-2008第11.7.2条:引下线宜采用圆钢或扁钢。当采用圆钢时, 直径不小于8mm。当采用扁钢时, 截面不小于48mm2, 厚度不应小于4mm。

JGJ 16-2008第11.7.4条:专设引下线沿建筑物外墙外表面明敷设, 并应以较短路径接地。建筑艺术要求较高者也可暗敷, 但截面应加大一级。

JGJ 16-2008第11.7.7条: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时, 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当钢筋直径大于或等于16mm时, 应将两根钢筋绑扎或焊接在一起, 作为一组引下线;

b) 当钢筋直径大于或等于10mm且小于16mm时, 应利用四根钢筋绑扎或焊接在一起, 作为一组引下线。

由此可见, 根据GB 50057-2010, 防雷引下线用钢筋混凝土柱中一根Φ16即可。而根据JGJ 16-2008, 防雷引下线用钢筋混凝土柱中需两根Φ16作为一组引下线才行。

14) 省级档案馆的防雷分类

(1) 根据GB 50057-2010第3.0.4条, 省级档案馆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2) 根据JGJ 16-2008第11.2.4条, 省级档案馆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3) 根据JGJ 25-2010, 省级档案馆为甲级档案馆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综上所述, 省级档案馆建议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设防。

15) 住宅 (公寓) 电梯厅照明控制

(1) 根据JGJ 16-2008第10.8.1条, 电梯厅不安装节能型自熄开关或带指示灯 (或自发光装置) 的双控延时开关。

(2) 根据DB 11/938-2012第11.3.4条, 电梯厅宜设置时控或人体感应灯控制装置。

(3) 根据JGJ 242-2011第9.2.3条条文说明, 住宅首层电梯间应留值班照明。

北京市绿色建筑一星级施工图审查要求中未要求电梯厅设节能型开关。

因此该条宜根据不同地区要求执行。

16) 按每年预计雷击次数对建筑物的防雷要求分类

因GB 50057-2010中的修订内容与JGJ 16-2008不同, 应按GB 50057-2010执行。

17) 关于导体选择时最不利环境

(1) JGJ 16-2008第7.4.3条1款:当沿敷设路径各部分的散热条件不相同时, 电缆载流量应按最不利部分选取。

(2) GB 50217-2007第3.7.6条1款:非重要回路可对大于10m区段散热条件按段选择截面, 但每回路不宜多于三种规格。

(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 (2009) 第5.6.5条:当不利温度环境内电缆长度不超过5m时, 可不予考虑。

(4) GB 50054-2011第3.2.6条:当电缆沿敷设路径中各场所的散热条件不相同时, 电缆的散热条件按最不利的场所确定。

JGJ 16-2008与GB 50054-2011旧规范中均有冷却条件最坏段长度不超过5m的规定, 但新规范中已经将此内容全部删除, 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将线路敷设在最不利条件处。

18) 防火剩余电流动作报警值

(1) 根据JGJ 16-2008第13.12.6条, 防火剩余电缆动作报警值宜为500m A。

(2) 根据GB 50054-2011第6.4.3条, 为减少接地故障引起的电气火灾危险而装设的剩余电流监测或者保护电器, 其动作电流不应大于300m A。

此处只能采取“就高不就低”原则, 按动作电流不大于300m A执行。

19) 高层住宅应急照明箱的设置

(1) 根据GB 50016-2014第10.1.7条, 消防配电干线宜按防火分区划分, 消防配电支线不宜穿越防火分区。

(2) 根据JGJ 16-2008第13.9.8条, 消防用电设备配电系统的分支线路, 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分支干线不宜跨越防火分区。

(3) 根据JGJ 242-2011第9.3.3条, 高层住宅建筑按楼梯间应急照明可采用不同回路跨楼层竖向供电, 每个回路的光源数不宜超过20个。

按照GB 50016-2014和JGJ 16-2008关于消防用电分支干线不宜跨越防火分区的规定, 高层住宅每层要设一个应急照明箱, 但高层住宅每门栋应急灯数很少, 每层设一个应急照明箱很不经济。按照JGJ 242-2011的要求, 高层住宅建筑可每4~6层设置一个应急照明配电箱, 每层或每个防火分区的应急照明应采用从一个应急照明箱引出的专用回路供电, 应急照明配电箱应由消防专用回路供电。

20) 疏散照明的照度

(1) 根据GB 50016-2014第10.3.2条, 水平疏散通道不应低于1lx, 人员密集场所不应低于3lx。

(2) 根据JGJ 16-2008表13.8.6, 水平疏散通道不应低于0.5lx, 人员密集场所不应低于5lx。

(3) 根据GB 50034-2013第5.5.4条, 水平疏散通道不应低于1lx, 人员密集场所不应低于2lx。

(4) 根据JGJ 310-2013第8.6.2条, 中小学和幼儿园的疏散场所地面照度不应低于5lx;高等学院的防烟楼梯间前室, 消防电梯前室疏散照明的地面水平照度不应低于5lx;其他场所水平疏散通道的照度不应低于3lx。

(5) 根据GB 50038-2005第7.5.5条和GB50098-2009第8.2.1条, 人防疏散通道的地面最低照度不低于5lx。

综上所述, 建议水平疏散通道的照度不应低于1lx, 人员密集场所的照度不应低于5lx, 人防疏散通道的地面最低照度不低于5lx。

21) 疏散照明转换时间及最小持续供电时间

(1) 根据JGJ 16-2008第13.8.5条, 应急电源供电转换时间:备用照明不应大于5s, 金融商业交易场所不应大于1.5s, 疏散照明不应大于5s。

根据JGJ 16-2008表13.8.6, 疏散照明最少持续供电时间为30min, 避难层备用照明最少持续供电时间60min。

(2) 根据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图国家标准 (GB 17945-2010) 第6.3.1.1条, 系统的应急转换时间不应大于5s, 高危险区域使用的系统应急转换时间不应大于0.25s;第6.3.1.2条:系统的应急工作时间不应小于90min。

(3) 根据DB 11/1024第3.1.3条, 在人员密集场所的电光源型消防安全疏散标志应急转换时间不应大于0.25s, 其他场所的应急转换时间不应小于5s。

根据DB 11/1024-2013第3.2.7条, 消防安全疏散标志蓄电池的初装容量应保证初始放电时间:建筑高度100m及以下的建筑不应小于90min;建筑高度100m及以上的建筑不应小于180min;避难层不应小于540min;

(4) 根据GB 50303-2002第20.1.4条, 应急照明在正常电源断电后, 电源转换时间为:疏散照明≤15s, 备用照明≤15s (金融商店交易所≤1.5s) ;安全照明≤0.5s。

(5) 根据GB 50016-2014第10.1.5条, 建筑内消防应急照明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的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 不应小于1.5h;

(2) 医疗建筑、老年人建筑、总建筑面积大于100 000m2的公共建筑, 不应小于1.0h;

(3) 其他建筑, 不应少于0.5h。

这里采用“就高不就低”原则, 注意北京地区要用北京地方标准。

22) 疏散指示灯间距

(1) JGJ 16-2008第13.8.4条:设置在走道及转角离地面1m以下的墙面上、柱上或者地面上, 且间距不应大于20m。

(2) DB 11/1024-2013第3.2.5条:设置在据地面高度1m以下的墙面上, 间距不应大于10m, 增设的电光源型消防疏散导流标志间距不应小于3m, 且不应超过5m。设置在墙面上时, 底边距地不大于0.2m。

(3) GB 50016-2014第10.3.5条:灯光疏散指示标志间距不应大于20m, 对于袋形走道不应大于10m。

注意北京地区要用北京地方标准。

2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布线

(1) JGJ 16-2008第13.10.4条:消防设备的分支线和控制线路宜选用与消防供电干线或分支干线耐火等级降一类的电线或电缆。

(2) GB 50116-2014第11.2.2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供电线路、消防联动控制线路应采用耐火铜芯电线电缆, 报警总线、消防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用电话等传输线路应采用阻燃或者阻燃耐火电线电缆。

综上所述,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供电线路, 消防联动控制线路应采用耐火铜芯电线电缆。

24) 电动机是“起动”还是“启动”

(1) JGJ 16-2008中采用电动机“启动”;

(2) GB 50055-2011中采用电动机“起动”。

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中, 采用的是电动机“起动”, 新华字典中, “起动”和“启动”均含开始的意思, 电动机“起动”和“启动”是否有重要区别?

25) 住宅小区可否设杆上变电所

(1) JGJ 16-2008第4.2.4条条文说明:为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 杆上变电所及高抬式变电所不应设置在住宅小区内。

(2) GB 50053-2013第4.1.1条:当环境允许且变压器容量小于或等于400k VA时, 可设杆上式变电站。

笔者认为GB 50053-2013的规定是合理的。

26) 当配电线路的导线截面积减少时, 保护电器的装设位置如何确定

(1) GB 50054-2011第6.2.5条:短路保护电器应装设在回路首端和回路导体载流量减小的地方。当不能设置在回路导体载流量减小的地方时, 短路保护电器至回路导体载流量减小处的这一段线路长度, 不应超过3m。

(2) JGJ 16-2008第7.6.8条:当配电线路的导线截面积减少或其特征、安装方式及结构改变时, 应在分支或被改变的线路与电源线路的连接处装设短路保护和过负荷保护电器。

从工程角度, GB 50054-2011的规定容易操作。

27) 关于白炽灯的选用

(1) JGJ 242-2011第9.2.3条条文说明:住宅建筑公共照明采用节能自熄开关控制时, 光源可选用白炽灯。

(2) GB 50034-2013第3.2.2条:照明设计不应采用普通照明白炽灯对电磁干扰有严格要求, 且其他光源无法满足的特殊场所除外。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部门2011年发布的“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线路”的要求, 为促进中国照明电器行业健康发展取得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建筑室内照明一般场所不应采用普通白炽灯。

28) 夜景照明供电

(1) JGJ 16-2008第10.9.3条:室外分支线路每一单相回路电流不宜超过25A。室外单相220V支路线路长度不宜超过100m, 220/380V三相四线制线路长度不宜超过300m。

(2) JGJ/T 163-2008第8.1.2条:夜景照明设备供电电压宜为0.23/0.4k V, G供电半径不宜超过0.5km。

JGJ/T 163-2008第8.1.5条:照明分支线路每一单相回路电流不宜超过30A。

供电半径最终由照明灯具端电压来决定。照明灯具端电压不宜高于其额定电压值的105%, 并不宜低于其额定电压值的90%。

对于区域较大的夜景照明项目, 如公园、城市商业街、立交桥等, 建议按JGJ/T 163-2008执行。对于以建筑为主的夜景照明, 可按JGJ 16-2008执行。

29) 二级负荷的供电要求

(1) 根据JGJ 16-2008第3.2.10条, 二级负荷的供电系统, 宜由两回路供电。在负荷较小或地区供电条件困难时, 二级负荷可由一回路6k V及以上专用的架空线路或电缆供电。当采用架空线路时, 可为一回路架空线路供电;当采用电缆线路时, 应采用两根电缆组成的线路供电, 其每根电缆应能承受100%的二级负荷。

(2) 根据GB 50052-2009第3.0.7条, 二级负荷的供电系统, 宜由两支回路供电。在负荷较小或地区供电条件困难时, 二级负荷可由一支6k V及以上专用的架空线路供电。

正如GB 50052-2009第3.0.7条的条文说明所说, 查故障和修复所需时间较长, 而一般架空线路修复方便, 因此建议一回路专线时不用电缆线路。

30) 变配电所及消防控制室的门

(1) GB 50016-2014第6.2.7条:变配电室、开向建筑内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消防控制室和其他设备房开向建筑内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2) JGJ 16-2008第4.9.2条:配变电所的门应为防火门,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配变电所位于高层主体建筑 (或裙房) 内时, 通向其他相邻房间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通向过道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2) 配变电所位于多层建筑物的二层或更高层时, 通向其他相邻房间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通向过道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3) 配变电所位于多层建筑物的一层时, 通向相邻房间或过道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4) 配变电所位于地下层或下面有地下层时, 通向相邻房间或过道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5) 配变电所附近堆有易燃物品或通向汽车库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6) 配变电所直接通向室外的门应为丙级防火门。

根据JGJ 16-2008表23.3.2, 消防控制室中心的门应为外开双扇甲级防火门。

(3) GB 50352-2005第8.3.2条:设在高层建筑内的配变电所应采用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 配变电所内部相通的门宜为丙级防火门。配变电所直接通向室外的门应为丙级防火门。

GB 50352-2005第8.3.4条:消防控制室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或3h的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h或2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

综合以上3本规范的要求, 若采用“就高不就低”原则, 则配变电开向建筑内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消防控制室开向建筑内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3结束语

“就高不就低”的选择, 其实是一种无奈。在不同设计规范中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要求, 会给设计人员带来困惑, 笔者不厌其烦地列举这么多例子是想引起有关部门及人员的注意:其一, 希望制定一个指导原则, 在不同规范发生矛盾时明确如何解决;其二, 希望规范制定者提出不同意见时, 将理由在条文说明中详细阐述;其三, 希望规范在制定时能更广泛地搜集意见。

摘要:本文列举了30个不同的设计规范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要求, 呼吁建立解决规范矛盾的机制。

北京市电气安装规范 篇8

北京市东城区从7月1日起在全市开展建筑垃圾运输专项执法工作。一是抓总体筹划,统领专项执法工作全过程。东城区主管城市管理副区长陈之常亲自组织,城管委牵头,以联席制为基础,推动各街道地区、各行业管理部门制定方案措施,各部门主管领导轮流带队一线督导落实。城管执法局、交通支队划片分工,责任到人,执法不留死角,形成无缝管理体系。为更有效的做好专项执法工作,组建专人宣传小组,把每月市、区两级专项治理重点、要求、检查督导工作安排、达标车辆改造、通报曝光处罚的施工企业等信息汇制成宣传材料,月初走访所有工地,发放宣传材料500多份,进行学习宣传、面对面辅导、解难答疑,掌握工作进展,为顺利有效开展专项执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固长效机制提升联勤联动专项执法协调融合能力。联勤联动执法长效机制,是专项执法工作落实到末端的重要保障。本着“分工不分家”的原则,由城管委牵头,各部门主管领导轮流主抓,组织联勤联动专项执法;交通、城管、环保等执法部门,主动配合,适时沟通,对查扣车辆现场移交,就地高限处罚;三是重源头治理,履行行业部门监管职责。在治理建筑垃圾运输管理工作中,突出工地源头治理。在专项治理期间,对7个工地的施工单位进行了高限处罚。(通讯员 孙治中)

上一篇:幼儿园学雷锋活动简报下一篇:关于励志的名人名言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