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工作有序推进(推荐10篇)
陈存根付永川区调研后,指出: 各单位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市委三届九次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全力确保换届工作平稳有序推进,不断提高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如何推进县乡换届的有序开展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扎实推进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创先争优活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体现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各地各单位要结合实际,通过“一讲二评三公示”这个载体,广泛开展“亮身份、亮承诺、亮标准,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群众评议、党员互评、领导点评”的“三亮三比三评”活动,努力把创先争优活动打造成群众满意工程。
企业参展热情超想象
据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人士介绍,今年展会规模再创新高, 展览总面积由20万平米增至22万平米。据统计,截止目前报名参展的企业已近2000家,由于展会场地限制,经主办方筛选最终参展企业预计为1800家左右。今年国际展的展区紧贴市场趋势,门类更加细分,还新设立了农机深松专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展示区、 精品配件展区、设施农业展区和收获后处理等系列热门展区。
在国内观众组织方面,主办方预备在展前发送300万条短信。目前已经面向全国寄发了1.2万封邀请函,主办方从8月底开始大力宣传展会,已经走访了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区),并在各大农机市场张贴海报;同时,主办方专门组织了军队系统及全国重点合作社的理事长前来展会观摩和采购农机产品。展会期间主办方还将组织到雷肯、 马斯奇奥、九方泰禾等青岛本地企业参观考察。
今年展会新设科技综合展区,主办方邀请了两院(山东农机院、甘肃农机院),两所(农业部南京农机化所、广东农机所), 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开设专题展区。国际展期间,这些与会单位将联合举办“农机科研机构协同创新发展论坛”。农业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也将携中国农机化信息网、中国农机化质量网和全国农机化生产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参展。
为进一步提升展会的国际化水平,今年主办方拟邀请亚太经销商团,人员将来自印度、孟加拉、菲律宾、斯里兰卡、老挝、 越南、巴基斯坦、蒙古、尼泊尔、 泰国、缅甸,马拉西亚等国。另外还将邀请非洲刚果布和几内亚的使馆官员、法国经销商团、乌拉圭和阿根廷等国的观众。在国际招展方面,今年国际展将有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丹麦、瑞典、韩国、 日本、泰国、印度、乌克兰,阿尔巴尼亚等近二十个国家人士参展,其中乌克兰、阿尔巴尼亚等国企业为首次参展,韩国、德国将首次组团参展,奥地利农机企业pottinger、法国berthoud、德国福林格等企业也将首次在展会上亮相。
为进一步拓展展会职能,今年流通协会还创新举找,将展会由线下向线上拓展。国际展期间,中国国际农机展线上展示平台将亮相展会现场。该平台以本届展会的参展产品为基础,挑选优质的农机产品进行全方位展示,通过优质的产品串联实体展会和线上展会,串联展商和观众、串联经销商和用户,将展会的服务延伸至365天。
为化解参展人士对交通状况的担心,组委会在国际展期间专门开通了免费专线车及摆渡班车服务,将开设青岛汽车东站、青岛汽车北站和即墨火车北站到国际展场馆的三条专线和青岛火车站至汽车东站的摆渡线路。
“2015国际农机展继续向上下游产业链、农业生产各环节、 国内外等‘三个打通’迈进。”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军旗表示。
助力推进农机化进程
主办方透露,今年的国际展将响应国务院、农业部关于农机深松和“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两大热点主题,开设一系列专题活动。
鉴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耕地质量保护工作、充分肯定农机深松整地对粮食增产的促进作用,明确提出今年全国要力争完成深松整地2亿亩的目标。 为深入探讨机械化深松的各个环节,对政策法规、耕种制度、机具开发、推广实验、检查监测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主办方定于国际展期间设立深松机具展示专区,并同期举办“中国农机发展论坛—机械化深松论坛”。论坛由国际展主办方和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机械化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 并邀请有关机构、企业和农业生产组织代表约200人与会。会后将印发国际展深松机具集萃画册,对参加专区的机具材料进行汇编,做进一步的宣传和展示。
日前农业部刚出台了《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下称“《意见》”),为配合《意见》的推进实施,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和三家协会将在国际展期间联合主办“2015中国农机发展论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和“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展区”。该活动将主要针对 《意见》的指导要求,请与会领导和专家充分阐述相关政策、探讨发展方向,预计将包括全国农机推广系统负责人在内的600人士与会。据介绍“,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展区”将分为集中展示区和分类展示区,届时组委会将组织全国专业观众集中参观。
作为每届展会的重要看点, 今年将继续举办“农机行业经济运行与市场分析报告会”。“报告会”将邀请行业专家做主题报告,并邀请知名企业嘉宾做相关产品市场专题报告,着重解析2015年农机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及市场运行特点与趋势、前瞻2016年农机经济与市场的发展走向, 使与会者能够全面了解农机行业的运行特点与发展趋势。据悉,“报告会”将聚焦2015年的大型拖拉机市场、深松机市场、畜牧机械市场等热点市场、农机工业面临国Ⅱ升国Ⅲ等热点问题。
在2009年度出国(境)培训项目对接会于广西南宁召开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外国专家局出国培训管理司司长崔长征。据崔司长介绍,截至今年6月30日,国家外国专家局出国培训管理司2009年已审批项目114项、2001人,已审核出国(境)培训项目408项、7265人,审批审核合计522项、9266人,其中党政干部出国(境)培训为4337人,顺利地完成了上半年的工作计划。
贯彻中央精神
崔司长说,出国培训管理司按照中央要求,采取措施贯彻落实“两办规定”和中纪委通知精神,针对出国(境)培训管理工作,重点在加强制度建设、组织开展学习动员、准确领会把握中央文件精神、加强因公出国(境)培训项目计划管理、严格规范审批审核程序、严肃查处出国(境)培训违纪违规问题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两办规定”和“中纪委通知”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相继出台,进一步规范、完善了我国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因公出国(境)培训管理工作,对于出国(境)培训团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了出国(境)培训范围,强化了培训计划执行中逐案报批的工作程序。“中纪委通知”中对各单位在专项工作中的任务作出了具体规定,要求重新审核当年的出国(境)计划、缩减规模。为此,出国培训管理司于2008年5月6日发出“关于贯彻落实两办规定严格出国(境)培训计划管理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尽快对已下发的出国(境)培训计划进行自行核查,提出调整意见。通过对上述情况的收集和分析,根据“通知”精神,对计划调整提出了重新审批的原则,报送专项工作办公室,并根据重新审定原则对2008年计划进行了重新审批。此外,出国培训管理司还对2007年全国的出国(境)培训项目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收集、整理并上报了2007年出国(境)培训项目的实际执行情况,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继“两办规定”之后,2009年年初以来,两办又下发了“关于坚决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的通知”。中纪委也下发了“关于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专项工作情况的通报”等文件。这些文件表明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因公出国(境)管理,出国培训管理司必须坚决贯彻落实、抓出成效。2009年,出国培训管理司在两办和中纪委相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狠抓落实、务求实效,集中精力开展了5方面工作,即完善出国(境)培训管理的内部制度建设;强化境外培训机构管理;认真履行职责,严把审批、审核关,彻查违纪违规问题;规范出国(境)培训项目的申报、审批和执行;组织召开“项目对接”会。此外,出国培训管理司还在2009年初将中纪委文件转发各地区、各部门出国(境)培训归口管理部门,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组织学习、抓紧落实,同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中央、中纪委相关文件,在具体落实中完善制度,加强监督。
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的稳步推进,“两办精神”得到了切实的贯彻执行,出国培训工作更加健康、有序,出国培训项目的针对性、实效性更加突出,培训的质量显著提高。
推进重点项目
2009年,出国培训管理司批准审批项目计划646项、10505人,审核项目计划3171项、65962人,两项合计3817项、76467人。从项目的分类构成方面来看,出国培训管理司坚持以“三支队伍”建设和“两类人才”培养为重点,坚持引进智力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分类指导意见,积极支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方面的出国(境)培训项目。各领域的一些重点项目,如中央机关中青年领导干部赴美国杜克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策划培训班”、 “中央企业高技能人才和班组建设培训”和“煤矿安全监督监察、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培训项目”等,获得了大力支持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了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关于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国家外国专家局于2004年启动了中青年干部赴美国杜克大学、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策划培训班”。2004年至2007年,已有270多名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及部分省市区的中青年干部赴美接受了培训。2008年出国培训管理司继续直接组织并安排了“中央国家机关中青年领导干部赴美中长期培训班”,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杜克大学进行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培训。经过全国BFT英语考试、英语应用与强化培训及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国内培训,60名赴美人员于8月初和9月初分别赴美国杜克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学习。通过赴美培训,学员们在系统学习公共管理知识的同时,也加深了对部门管理职责的理解,提高了分析和决策能力,为日后更加科学、高效地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央企业高技能人才和班组建设出国培训项目”是建设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主要项目之一。企业高技能人才特别是班组骨干是企业文化的基本载体,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执行力的重要基础。在国家外专局出国培训管理司的大力支持和具体领导下,国资委分别于2006年6月和2007年6月先后组织中央企业高技能人才团组赴国(境)外接受培训。参训人员回国后,积极推广国际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带动了企业技能人才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建立、完善了工作机制,促进作用显著;将所学所得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开创性工作,启发效果明显。这一项目培训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为国家、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受到了相关企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好评。参训学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也得到了提升,在央企员工中发挥了突出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煤矿安全监督监察、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培训项目”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与日本政府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的合作项目,由出国培训管理司组织实施。自2002年至2007年连续6年,我们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积极学习借鉴日本煤矿安全理念、管理经验及先进技术,在“三支队伍”建设、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自主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果。该项目执行期间,赴日培训人数达到483名,有44个单位派出了培训学员。其中,18个省煤矿安全监察局派出了监察人员130名,占全部学员的27%;有26个煤矿企业派出了353名安全管理与技术人员。各省煤监局和开滦、大同、衮州、阳泉、峰峰、肥城、鹤岗、淮北、江西等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积极参与和支持了赴日培训活动。该项目不仅直接促进了日本煤矿安全管理经验和技术的引进和吸收,而且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了中日两国在煤矿安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一些煤炭企业已经与日方有关单位建立并开展了对口交流合作。
出国培训管理司在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培训项目工作中始终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在农业方面大力推进“一村一品”、“自然养猪”、“节水灌溉”等项目;在工业方面重点支持“大型抽水蓄能发电机组制造国产化”和“奇瑞汽车”等项目;在第三产业领域着力推行“宜宾市旅游资源保护和产业化经营管理”等项目。
支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在推进重点项目的同时,出国培训管理司在出国(境)培训工作中始终着眼国家区域战略,重点支持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其中尤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为工作重点,积极支持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出国(境)培训活动。
在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出国培训管理司在政策和资源上向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倾斜,以发展节水农业和畜牧业、加快生态环境治理、促进旅游及特色产业开发、推广“一村一品”经验为重点,组织开展了不同专题的培训。2000年以来,出国培训管理司不断加强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出国(境)培训项目的支持。在年度计划安排中从初期的每年参加培训人数不足1000人、资助经费1000万元逐步实现了翻番。包括已连续组织多次的西部省区“公务员能力培训”、“上海对口支援西部地区公务员培训”、香港培华项目在内的许多此类项目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少数民族“三支队伍”建设服务方面,出国培训管理司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坚持把支持民委系统和民族地区干部出国(境)培训作为培养高素质民族干部队伍,促进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任务。
十六大以来,在出国培训管理司的支持下,国家民委先后组织选派了300多位少数民族干部赴国(境)外培训。如全国民族干部经济管理赴港培训,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弘扬了民族文化、展示了少数民族干部的风采,增进了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和认识,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团结,在民族医药、旅游资源开发、文化传播等多个领域达成了合作意向。又如西藏边境县党政领导干部赴欧洲培训,通过介绍西藏历史、文化以及解放以来党领导下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好地宣传了我国人权工作和党的民族政策。热地副委员长听取了培训汇报并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支持新疆地区建设方面,出国培训管理司按照国家外专局从2004年开始实施的“海外智力援疆工程”要求,不断加大对新疆地区出国(境)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
新疆特变电工近年来派出公司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180多人次出国(境)培训,引进国外专家60多人次,培养了具有国内外行业领先水平的科技研发和技术队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技术及国内外专有技术500余件,发明专利近百项,变压器自主创新能力和年产量跻身世界前三位;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通过聘请外国专家和派出培训,完成了塔里木河流域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项目;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温浩教授通过出国培训使该院诊治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了集研究、临床诊疗、科研创新与产品应用为一体的国际知名研究中心之一。
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成果,切实地贯彻了党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新疆地区的发展,增进了民族团结。
今后工作的展望
对于今后工作的展望,崔司长表示出国培训管理司将在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进一步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出国培训管理司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稳步推进“三支队伍”建设和“两类人才”培养,准确把握出国(境)培训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和新课题,进一步完善出国(境)培训年度计划管理,紧密贴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服务。此外,出国培训管理司还要通过调查研究和成果推广,不断完善出国(境)培训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出国(境)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实现出国(境)培训工作稳步开展。
加强制度建设。出国培训管理司将继续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和对境外培训机构的管理,从管理制度上严格规范,在操作流程上狠抓落实,把依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捷、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出国(境)培训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实施货运组织改革,是中国铁路总公司根据体制变化和公司职能定位,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铁路局来讲,作为铁路市场主体,必须把实施、推进好货运改革,当作适应新体制、新形势要求,深化多元化经营战略、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机遇和突破口,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在思想和行动上,与铁路总公司保持高度一致,精心谋划方案,稳妥组织推进,全力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确保货运改革早见成效。
一、实施货运改革必须以统一思想为前提,充分认清重要意义。铁路实施货运改革,是一次脱胎换骨式的变革,既是铁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铁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对于铁路本身来讲,至少还有着四个方面的特殊意义。一是走向市场的“必修课”。实行货运改革,历史性地推出“前店后厂”模式,“前店”抓经营,“后厂”搞生产,将一举解决铁路长期存在的生产、经营不分的问题。如果说,实施客运组织改革,是铁路走向市场的“启蒙课”,那么实施货运组织改革,就是铁路走向市场的“必修课”。这门课学好了、达标了,铁路才能够真正走向市场、完全走向市场。二是开拓市场的“重头戏”。货运是铁路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货运能否更好地适应市场、占领市场,关系铁路生存与发展大局。只有唱好货运改革这台“重头戏”,解决好当前铁路货运组织方式落后、不适应运输市场发展的问题,才能进一步增强铁路货运市场竞争力,扩大铁路货运市场份额。三是赢得市场的“大品牌”。实施货运改革,核心要求就是做到“敞开受理、随到随办”,从而最大限度地为货主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这项工作抓实、抓好了,就能在市场上树立起特有的“铁字号”品牌。四是持续发展的“提前量”。随着铁路运能“瓶颈”制约状况的逐步缓解,铁路运输尤其是货物运输,将由内部生产型向外部营销型转变。必须从现在开始,超前主动地建立相应的货运组织机制体系,尽早适应铁路货运的转型发展。总之,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加深对货运改革重大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在思想上保持高度重视,形成高度自觉,为货运改革顺利实施奠定思想基础。
二、实施货运改革必须以学习调研为基础,科学研究推进方案。货运改革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在推进实施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对上级精神,要理解、吃透、能讲清。在这次全新的探索实践中,原原本本领会好上级指示精神,是确保货运改革扎实推进、取得实效的基本前提,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铁路局相关业务部门,必须以盛光祖总经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总公司制定的10个配套文件为重点,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在吃透精神、把握实质的基础上,帮助指导站段领会精神、开展工作。相关单位在落实过程中,对拿不准、吃不透的地方,要及时向专业部门请教,不能片面理解和主观臆测。二是对全新课题,要研究、思考、有对策。货运改革给铁路局带来了很多从未经历的全新课题,比如,如何实现“前店”与“后厂”的有效衔接,确保货运受理方便快捷、运输组织合理高效;如何发展好“门到门”运输,尽快形成完整的物流链条,等等。这些,都需要铁路局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潜心研究,尽快提出切实可行的举措,逐个予以解决。三是对自身难点,要看准、摸清、解决好。这次货运改革,是对铁路运输组织、多元化经营格局、收费管理、经营管理的深层次改革,任务艰巨,难点很多。在改革实施过程中,相关单位和部门都有各自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必须注重超前预想,对自身存在的难点问题看准摸清,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从而确保改革稳妥推进。
三、实施货运改革必须以科学严谨为标准,切实抓好工作对接。在货运改革实施过程中,相关单位和部门必须切实抓好各项工作对接,不仅要抓好与总公司的相关政策对接、业务对接,还要抓好本单位改革前后的日常工作对接。一是管理无缝。重点是搞好交接,严格按照“资产随业务走、人员随资产走”的原则,切实搞好资产划分、人员划转、票据使用、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调整;建好机构,按照职责明确、精干高效、管理科学的总体原则,切实做好机构优化、调整和设置工作;抓好延续,对于新接收的业务,要把以往管理上的好经验、好做法延续好,确保移交业务持续良性发展。二是工作有序。必须缩短适应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完善相配套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架构;必须盯紧过渡期,在探索实施阶段,全过程盯紧网上受理、市场营销、具体承办和客户意见等环节,及时分析研讨,补强完善;必须尽快见成效,在广大货主感受到铁路货运工作的方便、快捷、高效的同时,努力提升铁路货运量。三是协调紧密。既要加强与总公司对口部门的沟通联系,征求指导性意见建议,避免走弯路、走错路;还要加强对相关部门、单位的调研走访,跟踪掌握改革推进实施情况,及时解决改革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铁路局货运改革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作用,严格落实领导小组成员日常沟通机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10月12日,上海设计中心南馆会议室,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玉鑫主持召开城市色彩规划指引和重点片区色彩方案设计工作中期成果专家评审会。姜碧摄
本次会议遵循“专家把关、多方协同、深入探讨”的工作思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郑时龄,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华建集团副总裁、总建筑师沈迪,同济大学教授吴伟,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色彩研究所盛凌云等4位行业专家组成专家评审组。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城市规划院、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建集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等6家参与雄安新区总规、控规的编制单位形成平行团队咨询组,共同听取了汇报。
日前,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批复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雄安新区管委会邀请国际色彩规划大师日本吉田慎悟先生领衔,与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组成联合团队共同开展《雄安新区城市色彩规划指引和重点片区色彩方案设计》研究工作。研究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围绕打造雄安质量和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塑造“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的城市风貌要求。
经过3个多月的现状调研、分析研究和规划设计,联合团队完成了阶段性工作,组织召开了此次中期成果专家评审会。
会上,国际色彩规划大师吉田慎悟先生建议,雄安新区打造能够令全世界为之着迷的城市景观,必须要重视在本地气候?风土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城市色彩个性。雄安新区不能单纯追求世界未有的全新和先进,因为任何新建或更新的城市随时能够超越它。一定要寻找和探索全世界没有的雄安新区个性,这也是一个寻找中国个性的过程,不断钻研、磨练个性色彩才是培养世界级城市不可缺少的工作。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帆认为,创造雄安色彩应建立以礼寻色的思维,色彩规划和设计应符合中国传统色彩的礼法秩序,水天灵色、五彩自然、中西合璧、以中为主,规划塑造古典神韵、现代气息、端正大气的未来之城。
专家组指出,本次成果汇报思路清晰、框架结构完整。设计团队对新区现状色彩的充分挖掘,启发了雄安新区对于城市原始景观、风貌遗存等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在色彩地理学的基础上,以“礼”分色,形成雄安色彩的礼法秩序,并用规划语言科学表达色彩逻辑的做法值得肯定。建议应根据色彩定位编制雄安色彩总谱,为建立中国标准色谱体系探索经验,明确色彩导向和禁用色、慎用色;制定应用导则,明确色彩控制要素,便于阅读理解,增强实操性;对于不同建筑体量、材料材质提出具体的色调控制要求和配色方案;提出城市流动色、节庆色等具体方案。
重点产业有序推进
腰站子乡狠抓特色优势产业,“三春”生产工作进展顺利。重点产业落实力度大。今年乡上继续把巩固扩大枸杞、甘草、红花等特色优势产业,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建立农民增收主业。目前,全乡甘草播种面积达到9080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41%;枸杞栽植面积1590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6.8%;红花播种面积达到1500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
6.8%;全乡种植5000亩甘草高效立体种植科技示范园区1个;千亩甘草高效立体种植科技示范点4个;双百亩枸杞标准化栽植示范点2个;枸杞标准化栽植科技示范园区1个;红花种植改良盐碱示范点2个,示范面积达到10712亩,示范点种植面积占全乡播种面积48%。种植结构调整明显,“三春”生产工作进展顺利,重点产业种植有序推进。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
绥滨县有9个乡镇、109个行政村。村级建档开始于1986年, 在北山乡搞了两个责任制试点, 并在全县推广。1999年, 为进一步加强村级档案工作, 在全县全面开展了村级建档工作, 制定了方案, 召开了会议, 经过1年的努力, 行政村建档率达100%, 2001年, 绥滨镇实行了村档镇代管。2005年, 北岗乡实行了村档乡管。2007年, 县档案局对乡村档案工作进行调研, 发现村级档案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档案保管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由于村部或会计家没有防火、防盗设施, 档案随时都有丢失和损毁的可能;二是村级换届选举带来的隐患, 村级每4年进行一次换届, 在换届时, 如原村领导和会计对换届不满, 就可能造成档案缺失;三是县、乡业务指导人员少, 乡镇档案员多数是兼职, 使村级档案处于无力监管的状态。针对以上问题, 对照“村档乡管”试点的成功经验, 经请示县领导同意, 决定在全县实行“村档乡管”模式, 经过努力, 2008年基本完成了“村档乡管”。9个乡 (镇) 全部建立综合档案室, 档案管理达到了标准化、规范化, 现保存乡 (村) 文书、科技、会计、民生领域等档案95 615卷。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
(一) 党委和政府领导高度重视, 保障有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县里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 县相关涉农部门为成员的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办公室设在县档案局。在突出档案部门为主体的同时, 明确了组织、农业、民政、社保、林业等涉农部门在创建活动中的任务和职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列入了《绥滨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2007年工作任务分解》、《绥滨县2011年全县农业及农村重点工作推进方案》, 县档案局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成员, 并承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职责;县委、县政府在布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同时, 对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提出了要求, 并提供资金保证;成立了由县农业局、民政局、档案局及各乡镇组成的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协调小组;县政府主管领导经常听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汇报, 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如:村档乡管) ;在《绥滨县村委会主任、村会计 (文书) 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中, 村级档案工作已纳入村主任及档案员的岗位责任制目标。为做好创建工作, 制定了《绥滨县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实施意见》和《绥滨县关于开展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实施方案》。2013年, 示范县创建工作列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和绥滨县122项重点工作之一, 县政府将对列入的重点工作进行具体督办, 为这项工作提供了可靠地保证。
(二) 县级档案部门做好服务, 指导到位。
县档案局制定了《绥滨县新农村档案管理办法》、《绥滨县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规划》、绥滨县档案局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实施方案, 安排县局指导人员具体负责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业务指导、监督、检查, 每年经常开展乡村档案工作监督检查, 并对乡镇、行政村档案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县档案局成立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领导小组, 确定了乡镇、村示范点, 召开现场会进行推广。绥滨县村档乡管工作已全面完成, 县档案局建立了档案利用和业务咨询QQ群, 并开展了电话查询和咨询业务, 现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网公布档案信息, 并建立绥滨档案信息网;县档案馆重新修订了档案接收范围, 把涉农档案纳入其中。
(三) 相关涉农部门协调配合, 合力推进。
与农业、农机、畜牧、水产、民政等部门建立了档案工作协调机制, 制定了相关制度;组织、民政、农业、社保等部门对各项工作的文件材料的形成和归档提出了要求。县农业局、县经管站与档案局共同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村档乡管等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从涉农部门抽调骨干人员与档案局业务指导人员一起深入乡镇、行政村帮助指导、分类、整理归档工作。
(四) 乡镇档案部门明确责任, 狠抓落实。
全县9个乡 (镇) 全部建立了档案, 设有独立的档案室, 档案管理达到了规范化要求;对土地承包、林权制度改革、社保、劳动力转移等文件材料进行了重点收集和管理;乡镇档案工作人员每年都对村级建档进行指导检查;对村级和各类经济合作组织档案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重新修订了乡镇机关及所属单位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各乡镇积极开展现行文件及档案信息查询, 为各项工作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乡镇档案为政府工作、解决纠纷、信访等发挥了重要作用;9个乡镇已实现计算机管理。
(五) 各行政村村档乡管, 统一管理。
今年河南省夏粮托市收购于6月18日启动,截至目前已收购将近两个月。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共确认委托收储库点1022个,准备仓容2500万吨。农发行河南分行安排夏粮收购资金规模300亿元,已投放夏粮收购贷款200多亿元。截至8月5日,全省共收购夏粮1420万吨,同比增加769万吨,收购量占今年全省小麦产量的44.69%;其中:按最低收购价收购878万吨,按市场价收购542万吨;全省最低收购价格在1.01-1.06元/斤之间,市场价在0.986-1.062元/斤之间,较去年同期平均高0.036元/斤。
与往年收购市场相比,今年河南省小麦收购市场多为国有企业收购(中储粮系统),其他市场收购主体受资金限制、小麦品质、市场预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入市较为谨慎。今年河南省夏粮总产量已连续10年增产,农户手中余粮较多,售粮积极性较高,推动新麦收购进度明显快于上年同期,但受小麦品质、售粮渠道及质量把关较严等因素影响,今年没有出现“抢粮”现象,预计收购时间向后延长。从目前的收购形势来看,短期内小麦市场价格仍以稳中有涨为主,波动空间不大。但从长期来看,受小麦种植成本上升、收益下滑的制约,市场对2013年托市收购底价继续提高的预期很强。业内普遍认为,为了继续提高种粮农民的积极性,预计明年国家将会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将会推动小麦市场价格进一步攀升。
时间:2011-04-29 来源:中国煤炭网
编者按
继山西、河南之后,山东、陕西、贵州、内蒙古等煤炭主产省(自治区)相继拉开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的序幕。在4月22日举行的2011年一季度能源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称,今年将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稳步推进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如何才能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精神,科学有序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长方君实发表了他的看法,并就各地在推进兼并重组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给予了提示。
写在前面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年,也是煤炭工业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46号文,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关键年。经过多方酝酿,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出台的《若干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刻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煤炭工业发展现状、准确判断煤炭工业发展方向、尊重各地首创精神、汇集各方实践创造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策。如何正确理解并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这一重大决策,事关煤炭行业能否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大局,事关煤炭生产关系能否适应煤炭工业生产力发展水平要求的大局。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乡镇煤矿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煤炭供需紧张矛盾,支持了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煤炭工业的有益补充。应该说,这种生产关系适应了改革开放后十多年煤炭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但与此同时,乡镇煤矿尤其是小煤矿数量剧增,一度曾达8万多个,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资源、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矛盾突出。从1998年起,国务院加快煤炭行业改革和结构调整,相继实施关井压产、减人提效、改革改制等政策,对非法开采、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坚决予以关闭,对资源枯竭、扭亏无望、资不抵债的矿井实施政策性破产,全国煤矿数量由8万多个减少到2003年的2万多个。2003年以后,煤炭工业逐步加快资源整合步伐,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煤矿企业集团建设,同时,全面开展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提高煤矿最低产能门槛,大力开展煤矿整顿关闭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十一五”期间,全国关闭小煤矿9000多个,淘汰落后年产能约5.3亿吨。目前,全国小煤矿数量已降到1万个以内。但总体而言,我国煤矿企业数量尤其是小煤矿数量仍然较多,生产要素相对分散,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小煤矿安全生产水平较低,不利于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
在目前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取得巨大成效、大中型现代化煤矿尤其是千万吨级特大型矿井和露天煤矿成为发展趋势的情况下,“多、小、散、乱”的煤炭格局、“小煤保大电”的煤炭供应结构,已不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实施兼并重组,减少企业数量,扩大煤炭企业规模,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煤炭生产力发展水平快速提高。一是煤炭产业是具有明显规模经济效益的产业,通过兼并重组推动煤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有利于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煤炭属大宗产品,产品差异性小,市场竞争激烈。规模经济有利于煤矿企业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三是通过兼并重组,可以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和技术实力,从而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四是只有整个行业内存在有支配力的企业,才能提高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确保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大体均衡,减少产业内的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五是通过兼并重组,减少煤矿企业数量,扩大煤矿企业规模,有利于提高我国煤炭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从而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煤炭供应保障能力显著提高,为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创造了有利条件。
首先,从发展环境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为兼并重组创造了重要条件。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初步建立,基本打破了约束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条条框框,资源、劳动力、技术、资金等要素市场逐步趋向成熟,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增强,稀缺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有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在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企业可根据政府制定的兼并重组总体规划,按照市场规则选择合适的兼并重组对象、兼并重组途径和重组后合适的发展方式,按照市场规则实现企业重组后的规模效应、组合效应和集约效应。
其次,从供求关系看,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有利于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近年来,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煤炭需求旺盛,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办矿的积极性持续高涨,煤矿建设规模持续大幅扩大,带动了煤炭产量的快速增长,实现了煤炭供需基本平衡,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005年至2009年,我国煤炭生产以年均6.1%的增幅支撑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10.56%的增长,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新建煤矿项目产能的逐步释放,煤炭供应能力的不断提高,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的逐步下降,煤炭需求增幅趋缓,国内煤炭供需矛盾将逐步缓和,兼并重组不至于影响全国煤炭供需总体平衡,为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提供了有利时机。
再其次,从市场主体看,一批高水平的大型煤矿企业迅速成长,有能力承担起兼并重组的重任。虽然我国煤矿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生产力水平参差不齐,但也拥有如神华集团、中煤集团
等国内外知名的亿吨级特大型煤矿企业集团。2010年,全国千万吨级以上煤矿企业集团有43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5%以上。其中,亿吨级特大型企业集团5家,产量7.98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4.9%;5000万吨级大型企业集团10家,产量6.19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9%。这些资金实力雄厚、管理水平先进、产能规模较大的煤矿企业集团,具备兼并重组中小煤矿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条件,将成为全国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重要参与主体,为提升我国煤矿企业整体素质发挥积极作用。
最后,从技术条件看,煤炭工业技术水平的大幅提高为兼并重组提供了强劲的内在动力。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顺应规模化、集约化、高效率的发展趋势,大力加强产学研的有机融合,煤炭领域科技进步成果显著,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目前,我国已具备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大型现代化煤矿的能力,年产600万吨综采成套技术装备成功使用,国产选煤设备已基本满足大型选煤厂建设需要,千万吨级矿井建设技术已经成熟。相继建成投产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矿井,千万吨级煤矿有37个,年产能4.35亿吨。2009年全国采煤机械化程度为60%以上,比2005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原国有重点煤矿全员效率达到5.4吨/工,较2005年提高了32%。较高的技术装备水平,为大部分小煤矿通过兼并重组打破资金和技术等限制,利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先进的管理改造提升矿井生产水平,带动企业发展水平升级提供了动力。
《若干意见》提出了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明确了任务要求和政策措施,为当前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指明了方向,对于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贯彻落实好。近日,国家发改委又将落实《若干意见》的分工方案下发到各地、各有关单位,并召开了推进工作会议。各地在推进兼并重组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企业兼并重组与健全体制机制相结合。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不仅涉及参与企业的利益调整,而且涉及政府部门的利益。为保证兼并重组工作的顺利进行,统筹兼顾各方利益,使参与各方的利益最大化,必须破解煤矿企业跨部门、跨地区兼并重组的体制性难题。同时,要健全行业管理体制,完善企业运行机制。
在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清理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制度规定,鼓励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鼓励支持外地企业对本地煤矿实施兼并重组;同时,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兼并重组工作的监管和重组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监管,保证重组工作公平、公正、公开,阳光操作,保障兼并重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有效途径,鼓励通过在被兼并煤矿企业注册地设立子公司、地区间签订兼并重组后的利益分成协议等方式,确保煤矿所在地的地方利益,促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成果共享。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可按照集中统一、协调高效的原则,调整相关部门职能,健全煤炭行业管理体系,建立联合办公机制,积极高效地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
第二,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相结合。政府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尊重市场规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由以直接管理为主转为以间接管理为主,更多地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通过改进管理服务和加强政策引导、扶持,创造有利于企业兼并重组的良好环境,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引导和激励企业自愿、自主参与兼并重组。煤矿企业签订兼并重组协议要按照自愿原则进行,在严格依法评估的基础上,由兼并重组各方协商确定煤矿转让价格或作价入股股本。兼并重组要以产权为纽带,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以等价交换为基础,平等协商,共同实施。
企业兼并重组涉及多方利益的调整,受体制和机制因素影响,仅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推动兼并重组容易导致“市场失灵”。从煤炭行业本身来看,煤炭具有自然稀缺性、不可再生性,煤炭开采具有高风险性和关系国计民生等特点。大多数小煤矿装备水平低、开采工艺落后、安全基础差、事故发生率高,加上目前许多被兼并的小煤矿存在资源接近枯竭、地质资料不全、基础数据不全、风险高、能力低、兼并成本高等问题,许多大中型企业主动参与兼并重组的积极性有限。另外,煤矿资产构成较为复杂,阻碍兼并重组的影响因素较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兼并重组的效果。因此,在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的同时,必须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全面推动煤矿企业兼并重组。
第三,坚持发挥国有大中型企业主导作用与调动各类所有制企业积极性相结合。加快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转变煤炭工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主要目的是坚持发展先进,淘汰落后。在确定主体方式上,应坚持市场机制,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保护物权,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形成结构合理、竞争有序、规范高效的市场格局。
就当前煤炭工业发展现状来看,大中型国有煤矿企业代表了先进生产力,是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的重要主体,应充分调动和保护好大中型国有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积极性。除大中型国有企业外,近年来,部分股份制煤矿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具有较高的整体技术管理水平,具备了作为兼并重组主体企业的条件,在推动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也应积极调动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所有制企业的积极性。
在确定主体方面,要平等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不以所有制为标准衡量兼并重组主体企业的资格,而要坚持“生产力第一”的标准,扶植先进、淘汰落后,按照市场规则对企业资源、资产、规模、技术和管理水平等进行比较,合理确定兼并重组主体企业。鼓励大型煤矿企业作为主体,兼并重组整合中小煤矿、控股办大矿,建立煤炭旗舰企业,实现规模经营。小煤矿众多、缺少大型煤矿企业的地区,可将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确定为兼并重组主体,或引进水平较高的大型煤矿企业,将其作为主体,推进联合重组。
第四,坚持产权重组与提升企业发展水平相结合。兼并重组是煤炭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同时也是推进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有利时机。在产权重组过程中,要坚持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兼并重组的重要目标,着力推动重组企业制度创新、技术进步。要积极推动重组企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内部劳动、用人、分配机制改革,充分激发企业活力。大力推动重组企业技术进步,支持其进行技术改造、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要注意做好重组后的产业整合、管理对接、文化融合,努力形成整体竞争力,提升企业发展水平。一要大力推进重组企业所有生产要素的有机融合,优化产业布局,发挥组合效应,获取规模效益。二要扎实做好管理对接。从战略、规划、预算、制度规则、风险监管等方面进行全面对接,将重组企业及时纳入本企业管理体系,同时注重借鉴推广其成功管理实践。三要努力实现文化融合。要注意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丰富企业文化内涵,促进企业生产关系的改善,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近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工作座谈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会议要求,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组织协调、政策支持、安全监管等工作;各有关地区要切实履行保障民生用气的主体责任,做好本地区供应量的分解落实、统筹安排、合理使用;供气企业要确保已确定的资源供应总量目标落实,严格按照合同保障足额供应,确保煤改气工程有序推进。
受全球气侯变化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静稳、小风、高湿及逆温天数明显增加,去年入冬以来,我们正在经历一个近20年来污染物扩散最为不利的气象条件。不利的气象条件也导致二次转化,生成更多PM2.5,加重了污染的程度。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例,京津冀晋鲁豫国土面积占到了全国7.2%,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占到全国30%左右,单位国土面积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4倍左右。
据了解,京津冀散煤大概是4000万吨,大部分燃煤的煤质差、且无任何治理措施。一吨散煤排放污染物相当于十吨以上电煤的排放,对于北方空气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进入采暖期以后,城乡居民的供暖,农村散煤燃烧取暖的排放,使得大气污染物在已经超载的基础上,还要再增加30%。“煤改气”政策实施以来成效初显,为北方地区改善大气质量的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从长远来看,煤改气工程也是推广清洁能源、优化环境治理的必由之路。
业内专家认为,天然气消费高速增长说明各地“煤改气”效果逐渐显现,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天然气管网建议的不断完善,燃气壁挂炉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尤其自煤改气政策落地以来,国内壁挂炉产销量急剧上升,壁挂炉市场的发展前景将无可估量。
【常规工作有序推进】推荐阅读:
班级常规工作06-22
学校教学常规工作07-19
教学常规工作自查12-09
教学常规月工作总结05-30
学院常规管理工作09-18
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细则11-26
秘书部常规工作要求12-09
小学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工作总结11-16
学校办公室常规工作07-15
小学教导处工作常规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