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社管理练习题(共8篇)
一、是非题(正确的后面填A 错误的后面填B)
1、旅行社的作用决定了它在旅游立法中的优先地位。()
2、我国旅行社行业的立法始于改革开放。()
3、《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暂行规定》是旅游行业的行政法规。()
4、《旅行社条例》所称的旅行社,是指从事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等活动,为旅游者提供相关旅游服务,开展国内旅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和出境旅游业务的企业法人。()
5、招徕、组织、接待在中国内地的外国人在境内旅游是属于国内旅游业务。()
6、国务院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旅行社的监督管理工作。()
7、旅行社分社的设立不受地域限制。分社的经营范围不得超出设立分社的旅行社的经营范围。()
8、外商投资旅行社,包括中外合资经营旅行社、中外合作经营旅行社和外资旅行社。()
9、旅行社不得以低于旅游成本的报价招徕旅游者。不得在旅游合同约定之外提供其他有偿服务。()
10、旅行社和旅游者签订的旅游合同约定不明确或者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作出有利于旅游者的解释。()
二、单项选择题
21、《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属于旅游行业的()
A、行政法规
B、部门规章
C、地方性法规
D、法律制度
22、我国第一部旅游行业的行政法规是()A、《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B、《旅行社管理条例》 C、《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
D、《导游人员管理暂行条例》
23、申请设立旅行社,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和入境旅游业务的,应当具备的条件不包括()A、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B、有必要的营业设施
C、有规定资质的经营人员
D、有不少于30万元的注册资本
24、根据《旅行社条例》规定,旅行社取得经营许可满年,且未因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罚款以上处罚的,可以申请经营出境旅游业务。()
A、一
B、两
C、三
D、五
25、根据《旅行社条例》的规定,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应当增存质量保证金万元。()
A、60
B、100
C、120
D、150
26、旅行社向旅游者提供的旅游服务信息含有虚假内容或者虚假宣传的,由依法给予处罚。()
A、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价格主管部门
D、商务主管部门
27、根据《旅行社条例》,当发生约定的解除旅游合同的情形时,旅行社可以将旅游者推荐给其他旅行社组织、接待。()
A、书面通知旅游者
B、经征得旅游者的同意 C、口头通知旅游者
D、经征得旅游者商定
28、《旅行社条例》规定,导游人员对发生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情形,未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并及时报告,情节严重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门()
A、责令改正
B、罚款
C、吊销导游证
D、没收非法所得
三、多项选择题
55、下列属于国务院发布的旅游行业的行政法规有()A、《旅行社条例》
B、《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 C、《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D、《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暂行规定》 E、《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 56、2009年颁布的《旅行社条例》与1996年颁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相比,《旅行社条例》在等方面,都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调整。()A、立法理念 B、经营范围 C、准入条件
D、加强旅行社经营行为的监管 E、注重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
57、申请设立旅行社,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和入境旅游业务的,应有必要的营业设施,包括()A、固定电话
B、传真机
C、复印机
D、打印机
E、电脑
58、下列关于旅行社分支机构的正确表述有()A、旅行社分支机构的设立不受地域限制
B、旅行社分社的经营范围不得超出设立社的经营范围
C、旅行社设立的分社和服务网点不得从事招徕、咨询以外的活动
D、旅行社服务网点应当设立在设立社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的行政区划内 E、每设立一个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分社,应当增存30万元质量保证金
59、《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规定,旅行社设立服务网点,在向服务网点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设立登记后3个工作日内,持下列文件向服务网点所在地与工商登记同级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A、设立社的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副本 B、设立社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C、增存质量保证金的证明文件 D、服务网点的《营业执照》
E、服务网点经理的履历表和身份证明
60、下列属于旅行社经营的入境旅游业务有()
A、外国旅游者来我国旅游
B、港澳旅游者来内地旅游
C、台湾地区居民来大陆旅游
D、在我国内地的外国人在境内旅游 E、在内地港澳居民在境内旅游 61、《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规定,旅行社应当按将下列经营和财务信息等统计资料,在次年3月底前,报送原许可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A、旅行社的基本情况
B、旅行社的经营情况
C、旅行社组织接待情况
D、旅行社内部员工业务培训情况 E、旅行社安全、质量、信誉情况 62、《旅行社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或者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A、旅行社转让、出租、出借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 B、旅行社服务网点从事招徕、咨询以外的活动的
关键词:旅行社,散客,管理
近年来,散客在来访的海外旅游者中的比重正在迅速增长,尤以中国东部沿海的各大城市为甚,像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散客的比重已接近一半,有的城市已占来访者的大半。这一趋势和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一致的,也是我们对外开放的必然结果。可以预期,散客必将进一步增加并成为中国主要的旅游客源。在旅游散客中,有公务商务旅游者,有探亲客,有不愿参加旅游团的观光散客,也有低收入的青年“自助旅游者”和“背包旅游者”。他们去往旅游目的地后,需要旅行社为他们提供旅游咨询,也需要通过旅行社定购各种旅游服务,他们已成为中国旅行社业的一个新的重要客源。
(一)散客旅游概念
散客旅游又称自助旅游在国外称自主旅游,它是由旅游者自行安排旅游行程,零星现付各项旅游费用的旅游形式。散客旅游并不意味着完全不依靠旅行社,实际上,不少散客的旅游活动都是借助了旅行社的帮助,如出游前到旅行社进行咨询,委托旅行社代订交通票据和代订旅馆客房,出游中委托旅行社派遣人员接送或参加旅行社组织的选择性旅游等。
(二)散客旅游的特点
1. 批量小。
散客旅游多数为旅游者本人单独外出或与家人亲友结伴而行,每次可能只定两张机票,一件客房或半日游、一日游等。因此,同团体旅游相比,散客每次预定的服务数量较少。
2. 批次多。
虽然散客旅游的批量较少,但是许多旅行社开展此项业务,促进了散客旅游的发展,散客旅游者人数迅速增加,市场规模日益扩大,使得散客旅游形式呈现批次多的特点。
3. 预定期短。
散客不像团体旅游者那样在来到目的地以前就已经预定了大部分或全部旅游服务,他们往往在出发前只订购了交通票、第一站的住房及少量的服务项目,其它则是到达目的地后才现购,因此预定时间一般很短。
(三)散客旅游与团队旅游的区别
散客旅游同团队旅游的主要区别是:第一, 旅游行程的计划与安排不同。散客旅游一般是由游客自行计划和安排其旅游行程;团队旅游的行程则是由旅行社或其它旅游服务中介机构来计划和安排。第二,付费方式不同。散客旅游多采用零星现付方式;团队旅游则采用包价方式,旅费要求提前一次性支付。第三,价格不同。散客旅游活动项目是按零售价格支付,相对昂贵;团队旅游在某些项目上可享受折扣优惠,相对便宜。第四,自由度不同。散客旅游的自由度大;团队旅游的游客受团队约束。第五,景点的选择档次不同。个体旅游者都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而旅行社为了降低成本,往往在线路中加入少量较低级别的旅游点,实行搭配销售。第六,旅游人数不同。散客旅游的人数多少不一,其中散客包价旅游人数中国现行规定在9人以下,团队包价旅游人数必须在10人以上。
(四)接待散客的旅行社的职能
作为接待散客旅游的旅行社应是提供旅行服务的专门机构,一般具有以下五种基本职能。但不同类型的旅行社在职能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1. 生产职能。
旅行社的生产职能也可以称为组装职能。在中国,旅行社大多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向饭店、旅游交通和其它相关部门批量购买散客旅游者所需的各种服务项目,然后进行组装加工,并融入旅行社自身的服务内容,进而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旅游产品。就散客旅游而言,旅行社最终出售中的是一件件完整的旅游产品,而非组成旅游产品的零散部件。其它相关部门的服务在这一过程中只有旅行社产品的“生产原料”,而非产品本身。就这种意义而言,旅行社具有生产职能。
2. 销售职能。
旅游产品的无形性和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使得旅游产品的销售较物质产品更为复杂,对销售渠道的依赖性更强。如果没有畅通的销售渠道,散客旅游者就要在对旅游目的地知之不多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自己去搜集相关的旅游信息,办理各种烦琐的旅游手续,特别是当散客旅游者所需要的不仅是本国或本地区个别的旅游服务项目,而是需要一种跨国度、综合性的旅游产品时,这种状况无疑会影响他们对外出旅游的需求。生产的社会化分工,决定了需要有这样一种组织,专门从事旅游产品的组装与加工,并广泛存储各种有关旅游信息,满足散客旅游者的广泛需求,方便购买旅游产品。旅行社恰好适应了这种社会需求,承担起沟通买卖双方的任务,使旅游产品更顺利地进入消费领域,成为旅游产品重要的销售渠道,并具有销售职能。
3. 组织协调职能。
旅游活动涉及行、住、食、购、娱等众多方面,旅行社要保障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就离不开旅游业各部门和其它相关行业的配合与支持,而旅游业各部门之间及旅游业与其它行业之间存在的都是一种相互依存、互处互惠的合作关系,旅行社行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具备对其他部门的管辖指挥权。因此,旅行社要想确保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就必须进行大量的组织与协调工作,在确保合作各方实现各自利益的前提下,协助旅游业各有关部门和相关行业,保障散客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衔接与落实。于是组织协调职能成为旅行社的又一基本职能。
4. 分配职能。
散客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消费是多种多样的,特别是在包价旅游的情况下,散客旅游者通常为各种旅游活动一次性预付全部或部分费用。旅行社不仅要根据散客旅游者的要求,在不同的旅游服务项目之间合理分配散客旅游者的支出,以求最大限度地满足散客旅游者的需要,还要不定期在旅游活动结束后,根据接待过程中各相关部门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确保分配旅游收入,这就是旅行社的分配职能。
5. 提供信息的职能。
旅行社提供信息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旅行社作为旅游产品重要的销售渠道,始终处于旅游市场的最前沿,熟知散客旅游者的需求变化和市场动态,这些信息若能及时提供给各相关部门,会对他们的经营管理具有指导意义,而相关部门经营的改善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无疑也有利于旅行社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旅行社作为旅游业重要的销售渠道,应及时、准确、全面地将旅游目的地各相关部门最新的发展和变化情况传递到旅游市场便于散客旅游者购买。
(五)旅行社接待旅游散客的基本业务
1. 在当地机场、车站、码头、各大旅游饭店及闹市区设立销售(或委托代销)点为上门散客提供服务。
2. 和其他城市的旅行社,饭店建立相互代理关系,代销对方的服务项目,如订房、订车票等等,互送客源。
3. 和经营海外出境散客旅游的旅行社建立代理关系,委托他们销售自己的服务和输送客源。
4. 和当地的交通、饭店、餐馆、文艺场所等建立代理关系,代销他们的产品。
5. 根据客源和当地旅游资源情况组织多种“选择性旅游项目”,如市区游览,晚间娱乐活动,风味品尝及去各个景点的半日游,一日游或数日游等,通过各销售点发售这些产品,临时将购买者组成团体,安排他们前往游览。
上述各种业务的开展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组织工作,需要相当的人力和资金。而建立起来以后必须有相当数量的客源才会有利润,也既需要规模经营。此外,在交通等某些旅游服务还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要接受零星散客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过程。但鉴于中国散客数量的迅速增长,开展散客旅游的基本条件正在成熟,有远见的旅行社应该努力创造条件,不失时机的把这项业务开展起来。大连散客服务中心正看准这个市场的远大前景,总投资100万,拥有百平米的营业大厅,宽大的停车场,高素质的接待人员及先进的通讯设备。为来大连的散客提供高效、安全、文明的服务,迎合现今的散客旅游需求。
(六)散客旅游决策及消费过程与旅行社业务关系的分析
认真分析旅游市场是旅行社持续发展的良好开端,旅行社因类别、目标市场等方面的不同,决定了旅行社业务范围的差异。但是,如果仔细剖析散客旅游者从产生旅游动机到旅游结束的决策和消费的全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旅行社起到产地作用、服务地散客旅游者旅游决策作用和协助旅游者旅游消费的作用。(见下图)
由图看出,在散客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形成阶段,旅行社应通过市场调研及时了解散客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根据散客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有针对性地设计旅游产品;在散客旅游者根据自己的旅游动机搜集相关旅游信息时,旅行社应适时开展各种形式的旅游促销活动,使散客旅游者能够方便地获得旅行社的产品信息;散客旅游者经过对大量信息的评价与判断,会有选择性地向相关旅行社进行咨询,此时旅行社应向散客旅游者提供优质的咨询服务。散客旅游者通过对咨询结果的比较,会最终做出决策,并向其满意的旅行社支付旅游费,购买旅游产品。旅行社在销售其产品后,需在先期预订的基础上向相关部门实际购买各种旅游服务,落实各个旅游环节,准备迎接旅游者的到来。散客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开始就是旅行社接待服务的开始,而当旅游者旅游活动结束后,旅行社还应提供售后服务,以解决旅游者遇到的问题,并保持与旅游者的联系。
(七)结论
上述分析使我们对于散客旅游的特点,旅行社散客管理有了大致了解,它涉及市场调研与产品设计、旅游咨询服务、产品销售、旅游接待,对于这些业务的合理归并可以帮助我们概括出旅行社散客管理的发展方向,为散客管理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天元.旅游学概论[M].天津:南開大学出版社, 1991.
[2]杜江.旅行社经营与管理[M].天津:南開大学出版社, 2001.
[3]宋刚.旅游市场营销[M].北京:首都经济貿易大学出版社, 1999.
[4]李德海.旅游管理信息系统[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
【关键词】 旅行社;存货管理;对策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者的人数在不断增加,旅行社成为了旅游经济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存货是企业经营中必要的部分,良好的存货管理通常是组织运作良好的标志。在各类旅行社中,存货作也为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关系着旅行社资产运作的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
一、旅行社存货的概念
存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费而储备的资产。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旅游企业的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物料用品、库存商品等五大类。
旅游企业存货的认定,应以企业对存货是否具有法定所有权为标准。即凡是在资产负债表编表日法定所有权属企业所有的一切货物,不论其存放地点在何处,均应作为企业的存货。反之,凡法定所有权不属于企业的货物,即使存放在企业,也不应作为企业的存货。
由于经营上的特点,决定了旅行社的存货所包括的内容与其他旅游企业存货所包括的内容不同。旅行社主要从事组织、接待旅游团体,并负责安排旅游旅游团体的吃、住、游,但不直接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销售,因此它的存货核算不包括原材料和库存商品两部分,只包括燃料、低值易耗品、物料用品三部分。
旅行社购入的各种燃料均属于燃料范围。
旅行社购入的各种用具、家具等凡是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即使用年限一年以上,单位价值2000元以下的)均属于低值易耗品范围。
旅行社购入的日常用品、办公用品、日常维修材料、零配件等,均属于物料用品范围。
二、旅行社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旅行社的存货既是旅行社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行社经营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旅行社经营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对旅行社存货的管理,既能保护旅行社资产的安全、完整不受侵犯,又可以促使企业正确核算经营成本。但是,在当前有很大一部分旅行社对存货的管理和核算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近几年,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有关部署,在对旅行社的经济指标进行审计验证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大一部分旅行社都放弃了对存货的管理,有的是有账无物,即有存货账户,账户上有余额,但无实物;有的是有物无账,即根本未设置进行存货管理、核算的相应会计账户,各种物资一经购回,不管其是否领用就全部计入当期费用,不再对其进行核算,有的旅行社甚至将价值几十万元的低值易耗品在购入的当年,就全部摊入当年成本,而不是按照低值易耗品的有关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核算。严重地违反了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虚增了当期经营成本,造成了成本核算不实。由于未按规定设置有关的会计账户对购入的存货进行管理和核算,还易造成购入存货的丢失,实质上是国有资产的流失。有的旅行社对存货设置了实物账,但未从价值进行管理,其结果形同虚设;有的在领用实物时也有一定的手续,但领用后就下落不明,特别是价值较大的低值易耗品。因此,为了正确核算经营成本,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必须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和核算。
三、加强旅行社存货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保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旅行社的存货是旅行社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旅行社存货在采购、入库、领用环节中的管理与核算工作,一方面有利于及时掌握旅行社存货的进出动态和物资储备情况,另一方面由于掌握了物资的进出动态和库存情况,更加了解了存货的采购、入库是否合理,有无弄虚作假;从领用环节来看,物资的领用手续是否严密,对价值较高的物品,领用部门是否建立了台账,是否有专人负责管理,从而保证领用物品不致流失;对库存物资进行定期盘点,可以了解到企业库存物资是否安全完整,有无丢失、毁损。
(二)有利于正确核算经营成本,搞好部门核算
加强存货的管理和核算,有利于正确地核算旅行社的经营成本,搞好部门核算。首先,加强存货在采购环节的管理可以正确地核算出存货的进价成本,以利于对存货正确计价。其次,加强存货领、发料环节的管理,可以正确地核算出应计入当期经营成本的存货价值,同时还可以将各部门领用的存货分别记入各部门的经营费用中,以便正确核算各部门的经营成果。最后,加强对低值易耗品的管理,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正确进行摊销,可以避免虚增成本,从而增强成本核算是真实性。加强对已领用低值易耗品的管理,一方面可以掌握已领用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情况,防止流失,并在已使用低值易耗品报废时,及时将尚未摊销完的价值进行摊销。
四、加强旅行社存货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领导重视,群众支持
要搞好旅行社的存货管理,首先必须领导重视。财务部门应使企业领导充分认识加强存货管理对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正确核算企业经营成本,开展部门核算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更好地支持财务部门的工作。其次还要取得群众的支持。企业的职工群众是企业各种资产的具体管理者和使用者,企业资产管理的各种基础资料都需要由他们提供,各部门应该建立的各种台账都需要他们建立,可见在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有他们参加,离开了企业广大职工群众的支持,是不可能搞好存货管理的。
(二)建立健全存货管理制度
存货管理制度的建立应该由财务部门牵头,各部门的有关人员参加。
存货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是:1、存货要正确计价。即存货的收入、发出,都应该按照旅游企业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计价。存货计价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实有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和经营成果核算的准确性。2、建立存货收入、发出、盘点制度。存货收进时应填写入库单,入库单上的规格品种、数量、金额应与发票一致,还应有验收人和经办人的签字;存货发出时应填写领用单,领用单上应填写领用部门。领用物品的规格品种、数量、金额、领用人和发料人的签字;建立存货的盘点制度。每月末应对库存的存货进行盘点,盘点时应有财务人员参加,盘点完毕后应编制存货盘点表,如果发生盈亏,库管人员应说明原因,并报经有关部门,以便及时处理。
(三)建立健全低值易耗品的领用,摊销管理制度
低值易耗品在旅行社的存货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它的管理主要是放在领用以后,领用低值易耗品时应按领用部门建立台账,派专人进行管理。同时企业有关部门还应对领用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以增强实物负责人的责任心,做到妥善使用、保管,防止流失。当使用中的低值易耗品出现毁损,或因使用时间过长无法继续使用时,应由领用部门提出申请,办理报废手续,并经领导审批后,才能报废。财务部门在低值易耗品领用后,应将已领用的低值易耗品从库存低值易耗品账户,转入在用低值易耗品账户,并在账户中注明领用人及领用数量,以便从价值上对在用低值易耗品进行管理。同时在对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上,应按旅游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对其进行摊销。对一次领用金额较小的可一次性摊销,领用金额较大的应在一年内进行摊销。对单位价值较高,使用时间较长,一次领用金额特别大或使用低值易耗品较多的企业,都应采用“五五摊销法”进行摊销。财务部门对低值易耗品进行摊销的方法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果。
总之,面对这次大范围的金融危机,只有通过加强存货管理,才能有利于企业降低综合成本,加速资金的周转,有效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进行,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确保企业稳定、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陆,徐刚,夏文汇,杜晏.旅游产业内部的行业层次结构问题研究——兼论旅游产业的旅游业的内涵及外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1(6)
[2]代葆屏.旅行社供应链管理模式初探[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
[3]杨亮.用现代物流理念整合旅游业供应链[J].山东经济,2004(2)
[4]史蒂芬·佩吉,保罗·布伦特,格雷厄姆·巴斯比,乔·康奈尔.现代旅游管理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5]毛遂,王明宪.基于现代物流理念的旅游业供应链[EB/OL].http://www.studa.net/guanliqita/081017/10591811-2.html
[6]郭鲁芳.旅游社经营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李建春(1976-),女,汉族,四川宜宾人,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
(作者单位: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为什么单一旅行社发展电子商务(线上旅游)业务还处于初级/起步阶段?
1.旅行社自主开发和维护电子商务系统的费用较高。特别的,在网站建立起来后,其后期维护管理和推广费用高昂。并且,我国的旅行社中绝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还没有这个实力和财力来大规模的发展线上旅行业务。
2.电子商务的操作环节仍较复杂。旅行社作为中介商,需要周旋于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经历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已经业务繁杂。况且电子商务很多操作环节离不开人工操作,实施过程复杂。
3.观念问题。现阶段,电子商务还未完全被旅行社经营者所接受,对电子商务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体验。即使涉足于这一领域的旅行社,在实际工作中所做的准备和相应的调整也不够完善。
1.什么是旅行社产品? 答:旅行社产品是指旅行社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需要而向旅游者提供的各种有偿服务,包括各种形式的包价旅游服务和单项旅游服务等。
2.什么是旅行社产品组合?
答:旅行社产品组合是指旅行社销售给旅游者的一组产品,它包括旅行社的所有产品线和产品项目。
3.宣传手册的内容通常包括什么?
答:宣传手册的内容通常包括目的地情况的简介,旅行的日程安排,住宿与餐饮,设施状况,价格,交通工具的安排,健康要求,保险以及旅游纠纷的仲裁等。
4.简述旅行社产品的构成。
答:同普通产品一样,旅行社产品也有三部分构成。
① 核心部分 核心部分是产品的最基本部分,当消费者购买产品时,其核心部分就是真正能解决消费者困难的服务和带给消费者的核心利益。
② 有形部分 产品的有形部分也称为实际产品,产品生产者会围绕着产品的核心利益建立实际部分。它一般包括五个因素:质量水平,特点,设计,品牌与包装。
③ 附加部分 产品的附加部分是指到目前为止尚未提到的因素,它是围绕着核心与有形部分附加的服务与利益。
5.每一个产品都有一个生命周期,只不过我们预先并不知道它的长短与它的曲线的形状,一般来说,一个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具有五个不同的阶段,分别是:
产品的开发阶段;产品的引入阶段;成长阶段;产品成熟阶段;产品衰退阶段。
6.通过对比中西方旅行社产品设计与生产过程,你认为中国旅行社在那些方面需要借鉴西方旅行社的经验?
答: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借鉴:注重市场调研;对产品的开发采取审慎态度;采用多种市场营销策略;注重产品种类与深度的开发
7.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通过人力资源的计划、招聘|、选拔、培训和发展、业绩评估、制定工资和福利制度等一系列活动,向组织提供合适人选并取得高水平绩效和职工最大满足的过程。
8.旅行社的营业收入:是指旅行社在一定期间内由于向旅游者提供服务而获得的全部收入。9风险管理:是指经济主体对威胁其收益的实际损失与潜在损失所进行的识别、测定和控制。10.旅行社在组织机构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原则?
目标任务原则;按岗定人的原则;责、权、利统一的原则;精干高效的原则。11.旅行社计划管理的原则有哪些? 灵活性原则;限制因素原则;许诺原则。12.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有哪些特点?
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一人从事多项工作的现象大量存在; 员工工作内容较灵活,绩效考核难度大; 员工流动性大,招募、培训任务比较重。
13.旅行社经营中有哪些主要风险?避免风险的措施有哪些?
主要风险有:财务风险;市场及竞争风险;人身及财产风险;责任风险。措施有: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管理组织;分散经营风险;积极参加保险。14.信息技术对旅行社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旅行社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有利于市场的开拓。其次,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旅行社的经营效率。
第三,信息技术为旅行社实现规模扩张和规模经济提供了可能。第四,信息技术可以使旅行社获得竞争优势。
15.试述中国旅行社业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和前景。
现状:从应用历史和范围来看(1)中国旅行社信息技术普及程度很低,目前只有部分旅行社采用信息技术;(2)旅行社与饭店业、交通运输业等相关部门的联网系统尚不发达;(3)旅行社与世界上影响巨大的计算机系统缺乏足够的联系,联网工作刚刚起步。
从互联网应用方面来看(1)对独立域名重视不够;(2)应用分布不平衡(3)在线付款难以实现;(4)网络价格不透明;(5)预期收益与现实收益之间存在差距。
前景: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信息技术主要应用于企业内部管理,尤其是规模较大企业的内部管理;第二阶段,信息技术主要应用于旅行社企业外部网的建设;第三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为旅行社应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整合营销系统,加强市场信息搜集、促销、分销与客户关系管理工作等
16.材料分析
材料一“全国取得资格证书的导游员有86146人,特级导游员仅有22人,高级导游员不到500人,中级导游员3500多人。”
材料二“1999年、2000年参加全国旅行社经理资格认证考试的人员进行的统计分析,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仅为0.7%,旅行社的管理人员的学历以大专为主。国内旅行社部门经理的学历普遍偏低,中专、高中及以下学历者占51.8%,本科以上学历仅占7.2%。”
通过材料(1)(2)可以看出目前旅行社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答:存在的问题是人才结构不合理,管理者队伍文化水平偏低。管理过程中员工招募、培训环节上存在问题。解决办法是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大教育培训。
17.材料三 “日本学者研究表明,职工教育水平每提高一个等级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增加6%,受过良好教育和培训的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企业发明创造和推广先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30%以上,经过继续教育的工程技术人员,工作效率可以提高40—70%。”
问题:
说明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请问在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中对职业经理人的素质要求是什么?
答: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以自己的管理才能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够从事旅行社某一部门或某一智能的管理工作。
18.管理理念的概念:管理理念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系统阐述企业内外部相关公众之间的关系和它们之间的角色定位。
19.企业管理创新实践有哪几个发展阶段? 企业管理创新实践大致经历了三大阶段:(1)企业自发创新阶段;(2)企业自觉创新阶段;(3)创新与企业管理活动的有机融合阶段。
20.管理理念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是什么?
一方面,旅行社中标准化的服务规程与规范化的管理制度都是一些抽象的管理理念的外显产物;另一方面,无论是多么详细的企业服务标准和管理制度体系,都不可能涵盖所有的旅游者的服务需求和内部的管理需求。
21.旅行社创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观念创新;(2)产品创新;(3)技术创新;(4)运作创新;(5)人力资源与管理模式创新;(6)价值创新。
22.旅行社创新实现要点是什么? 读书,培训,学习,创新。
23.谈谈你对旅游企业家的理解。
作为一个旅游企业家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对旅游业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把旅游业视为展示自己才华的神圣舞台;(2)熟悉旅游业运行环境、操作技能并具有卓越的组织管理能力;(3)有一定的人文精神底蕴;(4)对旅游企业的规模、服务水准、市场开发、组织运行结构等要素有着强烈的创新欲望;(5)在现阶段,尤其强调旅游企业家的投资能力以及对现有市场资源的再利用能力。
24.现代旅行社管理人员应具备那些基本的管理理念?
﹡管理者的企业服务观:1)旅行社的企业观和企业家意识 2)旅行社的职业经理人观 3)管理者的敬业爱岗观
﹡管理者的科学定位观:1)人体导向的人力资源观 2)内部层级关系的科学定位 3)管理者的产业社会观
﹡管理者的创新进步观
25.现代旅游企业内部层级关系包含几个主要方面?
1管理者的员工观和服务观 2管理者的上层服务观 3管理者的下级指导观 4管理者的同级合作观
26.创新具有那些基本特征?
1创新起源于思想 2 创新具有难以预测性 3 创新依赖于人的不断实践 4 重视规划,强调变革 5衡量创新效果的标准是市场和顾客
27.案例题
200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前夕,全国各地、各行业都在准备各种类型的纪念活动,特别2 是经过媒体的广泛宣传,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一些老革命根据地和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得以更大程度的提升。中港合资旅行社广州康泰国际旅行社经过精心策划,适时推出了以“党旗飘飘万里行”为主题的“红色之旅”创新线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下面是该社在赠阅刊物《康泰明珠沙龙》2001年第5期上刊登的部分策划方案。
井冈山、延安、遵义、卢沟桥、嘉兴„„一个个熟悉而又令人振奋的地方,在这里,无数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谱写了一首首雄壮的革命乐章。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广州康泰国际旅行社特别策划“党旗飘飘万里行”系列活动,在党旗的指引下,沿着党革命的轨迹,缅怀老一辈的丰功伟绩,向他们为新中国的发展所做的贡献致敬!
„„
以上是一个反映旅行社创新的案例。请通过这个案例,结合甘肃省红色旅游资源方面的概况,谈谈作为一个甘肃省的旅游企业,应该怎样用创新的思想去挖掘本省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
参考答案
甘肃红色旅游资源:甘肃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很多具有鲜明主旋律色彩的红色教育基地。目前,甘肃初步形成了以会宁为主体的红军长征胜利会师旅游线、以庆阳为核心的革命老区旅游线和以高台战役遗址为主的红西路军历史纪念旅游线等三条“红色旅游”主题线路,会宁会师楼—长征景园景区、甘南迭部腊子景区和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庆阳南梁政府旧址等将成为红色旅游线上的亮点
创新点:甘肃省红色旅游资源突显其保存全、整、好的特点,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时,不能局限在革命传统教育,要注重挖掘深刻内涵,要贴近生活、贴近老百姓。另外,“红色旅游”资源多与自然生态、民族历史文化等旅游资源相伴生,可以与发展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工农业旅游等密切结合起来,形成综合型、复合性的旅游基地和产品线路,形成“红花”与“绿叶”互相促进的格局。
28.试述旅行社及旅行社管理的概念.答:旅行社是指有营利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旅行社管理是以人为中心,通过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活动来协调旅行社内外部资源,以实现企业预期的发展目标和阶段目标的过程。
29.旅游产业的优势简述
答:一是市场前景广阔,属于朝阳产业;二是创汇能力强,换汇成本低,消耗较少,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三是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功能强,直接或间接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四是提供就业机会较多且就业成本较低;五是扩大国际交流,促进改革开放;六是促进区域间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30.旅游产业的产业特性
答:首先是较强的产业依托性,旅游产业的发展必然涉及许多部门和产业,需要与其他产业相配合发展;其次是产业关联度高,在旅游产业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食﹑住﹑行﹑游﹑购﹑娱,这些要素之间必须要协调共进才能使旅游业均衡发展。再次是产业的脆弱性较高。这也是由上述特性而决定的,产业内外的一些变化,都会引起旅游产业的敏感反应。
31.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的特点
答:中国旅行社数量多﹑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完善;市场竞争手段较单一,以价格竞争为主,非价格竞争手段为辅;旅行社地区分布呈非均衡状态;旅行社业平均利润率呈逐渐下降趋势;旅行社业对外依存度较高,对旅游服务供应部门缺乏调控能力;旅行社业内部企业规模呈现两极分化趋势。
32.现阶段的世界旅行社业的特点
旅行社规模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即以大规模旅行社和小规模旅行社为主共同构成旅行社行业。网络化经营普及,科技含量增大。在世界发达国家,计算机网络被广泛地运用与预定机票﹑酒店住房﹑交通工具等服务,同时旅行社又通过计算机网络,一方面与相关企业实现即时业务联系,一方面对企业内部实现科学管理,高速﹑快捷地完成交易票据分发和信息处理等日常事务,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了旅行社的网络化经营,迎合了旅行业业务经营要求“快﹑准﹑简”的特点。旅行社行业规模扩大,产业集中度提高。旅行社行业的规模是于旅游市场的需求规模而决定的,因而导致旅行社数目不断增加。
33.简述旅行社的基本业务
旅游产品开发业务(含市场调研﹑组织﹑设计与采购的业务);旅游产品的市场营销业务(包括促销与销售的业务);旅游接待业务(包括咨询﹑接待与售后服务等业务)
34.在旅行社的管理中旅行社的职能管理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A.决策 决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是针对未来的行动制定的。
B.组织 在旅行社的正常经营活动中,在每一项决策和计划的实施中,在每一项管理业务中管理者都必须从事大量的组织活动;另一方面,旅行社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是否具有自我适应、自我组织、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组织结构的状态。因此组织职能成为旅行社管理活动的根本职能,是其他一切管理活动的保证和依托。
C.领导 旅行社管理活动的中心是协调人的行为,企业目标的实现要依靠旅行社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因而旅行社管理的领导职能始终贯穿在整个旅行社管理活动中。
D.控制 控制是为了保证旅行社在管理实践活动中企业目标及为此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现。E.创新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创新职能在旅行社的管理实践中处于轴心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35.中国当代旅行社业的发展变迁可分为那几个阶段。以事业单位性质为主的旅行社业行业发展阶段; 旅行社行业寡头垄断的发展阶段;
旅行社行业规模扩长,数量增长的发展阶段;
旅行社行业结构性调整、质量提高、有序管理的发展阶段.36.案情介绍:
××受其公司委托,组织20名职员赴海南旅游。1998年 9月中旬,××与某旅行社国内部达成旅游协议,定于 9月30日出团,并按该旅行社的要求交纳了 6万元预付款。9月29日,旅行社经办人朱某电话通知××,由于海南接待能力有限、返程机票无法保障等不可抗力因素,原定的旅游计划不得不取消,××即与其他旅行社联系。由于时间太紧,没有一家旅行社可以接待,××只好自行组织职工赴海南旅游。因没有提前联系食宿,给此次出游带来诸多不便,花费也比随旅行社出游高出一倍多。××认为,旅行社有欺诈行为,应依照《消法》第 49条的规定双倍予以赔偿。旅行社则辩称,经办人朱某并非本单位正式工作人员,在运作此次海南旅游的过程中,完全是二人之间口头的私下交易,朱某没有按组织程序运作旅游业务,且所收团款并未交给旅行社的财务部门,因此,朱某完全是个人行为,旅行社不应承担法律责任,且此团被取消是不可抗力造成的,依法不应承担责任。
案例评析:
旅游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审理认为,旅行社的辩解于法无据,不能成立,应承担违约责任,依照《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试行标准》第 4条规定,应向××等20名旅游者支付预付款10% 的违约金。另外,××等20名游客投诉旅行社有欺诈行为,提出按《消法》49条规定予以双倍赔偿的请求,因缺乏事实与法律的依据,不予采纳。
1.朱某的经营活动是职务行为。经查明,朱某系某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职员。1997年11月3日,该公司与这家旅行社签订了《关于成立国内部合作协议书》。双方协议规定:“甲方(旅行社)同意聘用乙方(公司)2-3名业务人员,组成甲方国内部。该部门在行政上隶属于甲方,由甲方对该部门进行领导。”由此可以认定,朱某系旅行社下属部门的工作人员。《民法通则》第63条规定:“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本案中,朱某以法人名义从事的经营活动,并没有超出旅游业务的范围,其行为属职务代理,该旅行社应对朱某执行职务行为造成的他人损害应承担民事责任。至于是否违反旅行社的有关制度,纯属内部管理问题,不能以此做为免除责任的理由。
2.当事人双方的旅游协议成立。本案中,双方虽未签订书面协议,但口头有约定,对此双方均无异议,予以认可;并且旅行社的经办人朱某收取了旅游者××交纳的 6万元旅游预付款,双方债权债务关系已经确立。该旅游协议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未违反法律规定。因此,双方的旅游协议应视为有效协议,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当事人双方都必须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该旅行社终止旅游协议的履行,已构成违约,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3.海南旅游市场超出接待能力并不属于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指“不可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本案中,海南接待能力有限、机票保障困难等不属于不可抗力。旅行社在操作海南旅游时,应当预见到上述情况,再者,这些困难也并非不可克服。《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7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本案中,旅行社与旅游者所达成的旅游协议源自与海南地接社的旅游接待安排计划,并非虚构。后来的实际情况与该旅行社的承诺不一致,确属客观情况变化所致,不能因此说明一方有欺诈另一方的行为。
由此可见,该旅游协议主体合格、内容合法、双方的意思表示真实,是有效协议,应按合同违约处理。37.案例分析:改变计划,旅行社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
1997年1月30日至2月4日,××等16名游客参加某旅行社组织的“云南四飞六日游”。按日程计划应于2月3日乘飞机从西双版纳回昆明,但由于大雾和雷雨天气,当天航班被取消。旅行社为了保证2月4日准时乘上昆明到北京的航班,积极采取补救措施,拟改乘大巴返回昆明,但与游客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游客坚持按原约定乘飞机赴昆明,以致滞留西双版纳4天,直到2月8日旅行社买到机票后才返程。游客投诉该旅行社,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支付滞留期间的食宿费及误工费等。
案例评析: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约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延迟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所谓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航空公司因有雷雨天气原因,为了飞行安全取消版纳至昆明的航班,属不可抗力,旅行社为了保证今后的行程顺利进行,并采取了补救措施,改乘大巴返昆明,因此旅行社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只退机票与车票之间的差价。而游客坚持按原定计划乘飞机返昆明,双方未达成一致,以至滞留昆明4天,由此所造成的额外费用应由游客承担。
旅游质监部门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依据《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试行标准》第十六条规定,处理如下:
旅行社无过错,不承担赔偿责任。游客承担滞留期间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本案中,××等16名游客没有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没有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当事人因防止损失扩大而支出的合理费用,由违约方承担。”由于天气原因造成航班取消,责任不在旅行社方面,而旅行社也采取了补救措施,但××等16名游客不予接受致使损失扩大,因此,导致损失扩大的一切费用应由××等16名游客自行承担,旅行社不负赔偿责任。
38、战略管理:是指对战略目标形成,战略对策的制定和战略方案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活动。
二、分工体系:指不同类别的旅行社在各个市场区域和旅游产品流通环节中所扮演的角色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39、战略管理对旅行社经营管理有那些作用? 答:
1、有利于协调各部门之间、各种业务之间的关系。
2、有利于企业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3、有利于满足市场日益变化的需求。
4、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
5、有利于企业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需求。
6、有利于促进旅行社的长期发展。
40、旅行社发展战略中实施金融手段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1、明确最终目标。
2、多种金融手段综合运用。
3、规模适应。
4、注重进行风险评估。
41、中国旅行社业现行分工体系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
1、大型旅行社没有实现规模经济,规模优势得不到发展。
2、中小旅行社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发展可谓举步维艰。
3、旅行社业恶性价格竞争盛行,市场秩序混乱
除以上几个问题与中国当前旅行社的分工体系直接相关之外,行业内其他问题的存在也与目前的分工体系有很大联系,如旅行社产品的重复类同,促销能力薄弱旅行社总体接待能力底下等.42、旅行社战略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综合性原则。
2、灵活性原则。
3、前瞻性原则。
4、长期性原则。
43、发达国家旅行社的经营战略是什么? 答:
1、产品战略。①发展核心产品。②产品多样化。
2、营销与品牌战略。①单一产品战略。②系列产品战略。
3、分销战略。
4、电子商务战略。
44、发达国家旅行社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
1、跨国经营将成为旅行社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2、旅行社行业将朝着集中化方向发展。
3、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将给旅行社的经营方式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
45、旅行社业新世纪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
1、旅行社业积极向垂直分工体系方向迈进。(即金字塔型结构.高层塔尖的是少数大集团,是市场上的主导力量,靠自身资金、品牌、规模、特许权等多方优势在市场上竞争;处于塔中的是一批中型专业化旅行社,开发专业化产品,针对专门市场竞争,市场分工较细;处于塔基的是绝大多数小型旅行社,成为大集团的网络销售点)
2、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旅行社适用公司制,中型旅行社适用股份合作制)
3、主动引入高新技术为己所用。(建立旅游电子商务网站成为大型旅游批发商)
4、旅行社经营品牌化。(形成旅行社统一标志、装修、品牌、服装、企业精神加理念;服务个性加深旅行社经营文化内涵)
5、开发多样化产品。(观光产品为主转向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专项旅游)
6、强化自我约束机制。
7、旅游服务社会化。
8、强化人才培养。46.案例分析
北京旅游集团于1998年2月28日组建,拥有几十家经营旅游业务的大型企业,公司资产总额达100多亿元。集团的网络包括酒店网络,旅行社网络和客运网络。集团将通过兼并,收购,股权置换等方式购买一些国内外的 饭店,搭成网络骨架,旅行社也将建立国内网和国际网,直接开发客源市场,推销旅游产品,该集团的战略目标是三,五年时间力争使总资产额翻一番,再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跨国经营方面有更大作为。
根据北京旅游集团战略发展分析我国旅行社如何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
答:1.就组建旅行社的主题而言,是指大型旅行社而非小型旅行社,这是由企业集团本身的组织特点决定的。
2.就旅行社集团的构建途径而言,应该是走混合推动型的道路。
3.旅行社集团的成员选择方面,存在着除核心层外的其他三个层次的成员。4.关于中国旅行社集团的运作模式问题。47. 中国旅行社的国际化应该包括哪几个阶段? 答:1.完全对外封闭阶段。2.有条件的国际化阶段。3.自由国际化阶段。
48.显性投诉:显性投诉是指旅行社的顾客为维护自身和他人的旅游合法权益,以书面或口头等公开的形式向有关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旅行社提出投诉、请求处理的行为。
49.隐性投诉:隐性投诉是指当旅游者对旅游接待服务或有关人员不满时,旅游者不向旅游主管部门、旅行社或旅行社接待人员提出投诉,而是以“用脚投票“的方式来表示不满,具体而言就是自己或者影响他人不在购买该旅行社的产品。
50.旅行社供应厂商:旅行社供应厂商是指为旅行社提供必需的生产要素的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中位于旅行社的上游,包括旅游饭店、旅游交通、旅游景点、购物场所等满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有需要的企业。
51.地接社:地接社是指直接为旅游者提供有关旅游目的地路线、交通工具、饮食、观光以及其他旅游服务事项等信息和相关服务的旅行社。
52.旅行社供应厂商的类型是什么? 答:①旅游交通企业 ②饭店
③餐饮服务企业 ④旅游景点(区)⑤其他商业机构
53.旅游目的地接社的选择方式和途径有哪些? 答:①参加国际国内旅游博览会 ②派遣相关人员到旅游目的地进行调查 ③通过发团发现好的地接社
④加入行业协会,相互成为合作伙伴 54.旅行社的竞争策略有哪些? 答:①价格竞争策略 ②非价格竞争策略
55.对旅行社竞争厂商进行管理的步骤 答:①自身实力的确定
②调查竞争厂商的实力和发展战略 ③确定竞争厂商的性质。
④采用相应的市场策略和手段。56.简述重点顾客培育的方法。答:①增加顾客的财务利益。②增加顾客的社交利益。
③与顾客建立稳定、便利的联系方式。57.案例分析
1989年波利·戴维斯(Polly Davies)作为一个独立经营者建立了马可波罗旅行咨询社(Marco Polo Travel Advisory Service)。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通过向顾客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信息收取一定的费用。公司目标市场定位于独立旅行者。波利的营销活动重点放在直接营销上,辅助地参加一些免费的可以进行媒体宣传的公共活动。包括:印发宣传业;与提供旅游信息的新闻通讯社合作;参加布里斯托尔的“妇女和旅游”研讨会;在媒体上宣传自己的公司;参加独立旅行展示;成为英国两大旅游组织协会的成员。
旅行社竞争策略有哪些?
答:有两种。分别是价格竞争策略和非价格竞争策略。
波利的免费的可以进行媒体宣传的公共活动属于哪种竞争策略,该策略包括哪些方面?
答:这种策略属于非价格竞争策略。具体而言,非价格竞争策略主要包括质量手段、创新手段和信息手段等方面。
58.试述旅行社营销组合的概念
旅行社营销组合是指旅行社为达到目标市场上所追求的销售水平而采用的可控性营销变量的组合,主要包括产品,价格,促销和渠道四个方面。
59. 试述旅行社营销组合的特点
a.旅行社市场营销组合是旅行社可以控制的经营手段的组合。b.旅行社市场营销组合是一个变数。
c.旅行社市场营销组合发挥的是整体作用。60.试述旅行社产品价格的类型和特点。旅行社产品价格的类型:a.组团包价 b.半包价 c.小包价 d.单项服务收费 e.特殊形式的旅游收费
旅行社产品价格的特点:a.相关性强 b.不易控制 c.时间波动性大 4.旅行社促销的手段有哪些。
a.媒体广告 b.营销公关 c.销售推广 d.直接营销 e..现场传播 61..旅行社有效的促销组合的功能有哪些。a.向潜在的旅游者或中间商提供产品信息
b.劝说人们形成对特定产品和品牌的偏爱,或在特定旅行社购买旅游产品。c.诱导旅游者的购买行为即刻指向营销者所提供的产品。62..试述内部营销的概念
内部营销是指把员工视为旅行社内部顾客,把工作视为内部的产品,从而努力满足内部顾客需要的一系列活动,也就是通过提供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工作来吸引,发展,激励并保持合格的员工留任于企业的一种管理哲学或管理策略。
63..旅行社的品牌建设有哪些内容 a.确立适当的品牌名称。
b.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赋予品牌独特的内涵。
c.设计与品牌名称与内涵相一致的品牌标志,并连同品牌名称一并注册,取得合法的排他性使用权。d.通过品牌内涵的营销沟通唤起消费者对品牌的注意,强化消费者的态度,促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e.通过优良的服务和售后服务不断吸引回头客,培育顾客的品牌忠诚。64.旅行社的营销管理的内容有哪些。a.营销组合 b.品牌成长 c.内部营销 65.试述旅行社内部营销活动的基本内容。
a.培训;b.管理支持和内部的相互沟通;c.内部大众沟通和信息支持;d.人事管理工具和人力资源管理;e.外部大众沟通
66.案例分析
中青旅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底改制上市,从旅游产业成功地跨入资本市场,既迎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公司决策层深刻的认识到,目前我国旅行社的队伍建设落后于旅游市场发展的要求,较为普遍的存在着重业务,轻队伍,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中国旅行业首家A股上市企业,中青旅必须建立培养人才,促使员工全面发展的机制,只有使员工最全面,最充分的发挥潜能,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在加强经营管理,创造优良业绩的同时,加大培训力度,锻炼和造就一支精干高效,素质优良的员工队伍。
为了卓有成效的实施培训工作,公司于1998年制定了一系列培训计划,明确的规定了培训的目标任务原则形式以及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内容。为保证培训经费,计划提出在今后3年内,每年提取公司净利润的1%---3%用做专项经费,5年内达到5%。
1999年,公司培训工作全面开始,建立了培训档案和培训卡制度,强化了对培训工作各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加强了对培训效果的反馈和评估,尝试建立适应上市公司的要求,具有中青旅特色的培训体系。在广泛调研和多方面论证的基础上,培训工作按“五条主线”推进,即:
集中培训:分为管理类培训,业务类培训和特殊类培训三种形式,旨在提高各级理人员的管理技能和水平,以及人事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财务会计人员,行政文秘人员,导游人员的操作技能和业务素质,每月安排一次。
专题讲座:聘请总裁顾问,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的有关负责人等主要讲述内容围绕宏观经济,旅游市场,资本市场和企业经营管理各方面展开,重点促进员工转变观念,补充或更新知识等,每月安排3次。
旅游淡季培训:对旅游销售人员,导游人员进行旅游相关内容的培训,旨在提高旅游从业人员对行业法规政策的掌握和运用水平,导入新观念,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技能和业务水平。
各部门,分子公司组织的内部培训:根据各单位工作性质和经营管理目标,由各单位制定培训计划,安排相应的课程,对本单位员工在业务操作能力,工作流程和规则等方面进行培训,重点提高本单位员工的操作技能和业务水平。
员工自我开发培训:公司鼓励员工和支持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获得国家承认的资格证书,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的能力。
为完成培训体系,公司还加大了干部交流和员工论岗的力度,这一措施可以促使员工不断调整角色,明确定位,多方位,多视角加深对企业和岗位的认识,同时也促使员工充分释放能量去迎接挑战,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全面素质。
目前公司实施的各项培训和各部门的在岗培训和员工的自我开发有机结合,初步构成了立体式的教育培训体系,为把中青旅办成“一流”的学习性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问题:根据材料简述培训的主要任务。
答案要点:培训是旅行社内部营销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主要有三项任务:
是对如何发挥服务战略的作用以及每个人相对于他人、企业的各种职能和顾客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建立一种全面的认识。
摘要
对旅行社危机管理是一个重要而又陌生的课题。旅行社在经营活动中,经常会遇见很多给企业的经营和生存带来严重危机的事件。文中就旅行社危机管理的必要性、危机表现形式、中国旅行社的危机管理误区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何去规避此类危机的措施。
关键词:旅行社;危机;管理
引言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行社业也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旅行社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由于旅行社行业的敏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使得旅行社频繁的面对危机。因此了解危机类型及其特征、学习预防危机的意义、了解危机管理中存在的误区和掌握处理危机的手段已经成为旅行社经营者的当务之急。
一、危机与旅行社管理危机的定义
危机(crisis)一词来源于希腊语中的kinetin,其原始含义是筛选,目前,由于研究的角度差异,不同学科对危机的含义有着不同的定义。危机管理理论认为:危机是事物的一种不稳定状态,在危机到来时,当务之急是要实行一种决定性的变革。企业管理学认为:危机是一种决策形势,在此形势下,企业的利益受到威胁,任何拖延可能会失控而导致巨大损失。组织行为学认为:危机是组织明显难以维持现状的一种状态。[1]罗森塔尔和皮恩伯格认为危机是指具有严重威胁、不确定性和有危机感的情境。[2]而世界旅游组织把危机定义为影响旅游者对一个目的地的信心和扰乱继续正常经营的非预期性事件。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任何组织系统及其子系统中,因其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突变,对组织系统的总体目标和利益构成威胁而导致的紧张状态就是危机。而旅行社的危机管理是指为避免和减轻危机事件给旅行社所带来的严重威胁,通过研究危机、危机预警和危机救治达到恢复旅行社经营环境、恢复旅游消费信心的目的而进行的非程序化的决策过程。
二、旅行社危机管理必要性
危机的发生必然会导致组织管理系统内部的无序和系统失衡,从而影响组织的管理绩效。危机管理的目标就是变危险为机遇,使企业避免威胁使企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因此旅行社引进危机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旅游业的敏感性决定了旅行社进行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旅游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所涉及的因素较为繁杂旅游活动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或因素的改变,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对旅游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国民收入水平、各国各地区的旅游政策、国际局势、旅游地安全保障、出入境制度、汇兑率、旅游基本服务的价格和旅游地语言、文化、习俗的异同,这些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旅游者对目的地的选择,而这些并非某一个旅行社企业能够去掌控的,更多的时候他们只能被动的去接受。旅行社作为旅游产业中的一个重要部门,必然会因此而受到严重的打击。旅行社企业应该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这些经营上的风险和危机,制定相应的预警系统,从而在最大范围内将损失减少到最低,规避企业的风险。
(二)旅游产品的特点决定了旅行社进行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旅游产品的特点主要有综合性、无形性、不可转移性、不可贮存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这些特征使得旅行社企业面对的危机较为频繁和复杂。大多数旅游者在前往某一目的地旅游时都不止考虑一项服务或产品,而是将多项服务或产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各项产品之间是一种互补关系,其需求呈正相关关系。当由于一些危机的产生使其中的某项产品需求不足或供给不足时,整个综合产品的需求就会不足,从而使整个旅游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遭受巨大损失。其中旅行社企业作为整个旅游产品的最后加工组合处,所承担的风险并不是单一的,除了发生问题的组成产品所带来的危机外,还有其他连锁反应的相关产品所带来的危机。
(三)旅行社中间商的特点决定了旅行社进行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旅行社在整个旅游产业链以及旅行社经营的操作过程中,承担着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功能。正是由于旅行社与各相关旅游服务部门之间这种“中间商”的特殊地位,使其不仅无法在固定的场所完成经营过程,而且很大程度上必须要受制于人甚至代人受过。如出游航班的延误,旅行社预定的酒店未能完全履行合同义务等。此外,旅行社的经营还受到不可抗拒的政策性因素及自然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产业的综合性和经营的依托性以及操作的高风险性都决定了旅行社经营在整个的旅游经济、旅游市场乃至整个旅游产业链当中处于一个绝对弱势的地位。因此,从企业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实施危机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三、旅行社危机常见的表现形式
危机管理的对象是危机,因此在进行危机管理前需弄清旅行社危机的表现形式。根据旅行社的经营特点,旅行社危机主要有以下五种形式:
(一)旅行社人才危机
人才危机主要是指由于某种原因,掌握核心客源,商业秘密人员以及外联、营销方面的骨干突然流失,给旅行社的经营活动带来困难。[4]
1、旅行社人才危机的第一种表现是人才流失
对一个旅行社来说能否吸引并留住人才,将直接影响到旅行社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才流失带走了旅行社的无形资产,这对旅行社的杀伤力极大;人才流失还会使客户对旅行社的信任度降低,中断旅行社与外联和横联团队的协作,造成旅行社内部的混乱,影响员工的心理情绪,挫伤团队士气。旅行社人才流失的后果是严重的,这主要表现在人才流失后的置换成本很高,它不但包括人才交替成本,即旅行社重新招聘、考察和培训周期内的生产力下降;而且还包括人才使用成本,即员工在旅行社岗位习得的技术和人文知识、客户关系信息、配合默契而构成的生产力等;以及人才风险成本,即旅行社在培训、使用不熟悉的员工的过程中需要承担的风险等。因此,人才危机不容忽视。
2、旅行社人才危机的另一种表现是行业内人员平均素质及学历偏低 从事旅行社业的人员素质和学历不高,已成为行业的普遍现象。这可以从其学历结构来进行分析。在我国导游队伍中,有高中、中职、中专学历者占41.7%,大专学历者占39.4%,本科以上学历者占18.9%。外语类导游的学历比中文导游稍高一些,但大专及以下学历仍占52%。从导游等级结构来看,导游队伍以持资格证和初级证者占绝大多数,为96.3%;持中级、高级和特级证者所占比例极低,仅3.7%。我国旅行社经理人员的学历也普遍较低,高中学历者占18.3%,大专学历者占54.8%,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26.9%。[5] 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旅行社业的人才学历普遍不高,这将很大程度上阻碍我国旅行社业的发展。
(二)品牌和信誉危机
旅游企业的品牌和信誉是在长期的服务中,其产品和服务给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带来的整体形象和评价。[6]当企业提供的产品质量、性能、服务差,与旅游者的旅游目标相距很大或者是旅游企业的一些不规范行为给旅游者造成了,这些损害都会给旅游企业造成品牌和信誉危机。
我国旅行社行业目前广泛采用租赁承包的经营方式,行业内一些承包者常常经营不规范甚至违法经营,使得旅行社行业的一系列信誉危机事件频频发生,这不仅仅是某一个旅行社的问题,更大层面上会对整个行业造成重大影响。如近年来出现在旅游市场上的一系列旅游投诉事件,涉及到的黑社,超范围经营,非法、变相转让许可证,零团费和负团费,虚假旅游业务广告,黑车,野导,私拿私授回扣等现象,殃及到了所有的旅行社,就连老牌、名牌旅行社也不断受到株连。这些都导致某些旅游企业信誉急剧下降,给旅行社的信誉和声望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行社的数量也是在极度增加,造成行业内竞争日趋激烈,旅行社为了占有市场份额,于是竞相降价,甚至不惜采取恶意竞争手段,最终将这些成本转嫁到旅游者身上,所以才会有如此多的投诉。
(三)产品与价格危机
1、产品危机 我国旅游产品普遍存在着产品标准化程度较低,甚至还有大量的低劣产品 ,在旅游市场上出现产品质量危机,严重危及旅行社的经营与发展。这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旅行社业仍是传统的水平分工体系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以团体、全包价和观光旅游为主的旅游产品,旅行社缺乏产品开发的能力,没有长远的经营战略,造成市场中旅游线路同质化现象大量出现。不同规模的旅行社之间,基本上没有明显的专业分工,资源迥异的旅行社都以相似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其中大部分旅行社由于规模较小、资金有限、人才缺乏,根本没有能力进行旅游线路的设计与开发。另外小部分旅行社虽然具有设计和开发能力,但考虑设计开发需要旅游社耗费大量的人财物,还要冒着失败的风险,为了规避这种经营风险,不愿意进行开发工作。因此,旅行社经营的旅游线路产品一直集中在相对比较成熟的线路上。
2、价格危机
旅行社的价格危机则一般源于旅行社内部和外部两种因素,在外部由于政府的调整,新的竞争对手出现及低价策略的应用;在内部主要是受本身条件、实力、规模的限制,使旅行社产品的价格居高不下。再就是在定价策略上,低估了竞争对手的能力或高估了顾客的接受能力。以上这些因素都会造成价格策略上的失误,引起旅行社产品的销售困难,市场占有率急剧下降。这些年来,由于部分旅行社以低标准、低价格恶意压价,就使得其他旅行社面临价格危机。
(四)合同与财务危机
1、合同危机
旅行社与旅游者签订旅游合同为第一合同关系;旅行社与相关的服务协作单位,如旅游汽车公司、酒店、餐厅,景点等签订合作协议为第二合同关系。根据《合同法》中合同相对性原理的要求,合同双方当事人只能够向对方主张权利,承担义务。既然旅行社和旅游者签订了旅游合同,旅行社必须对签约旅游者负责,旅行社不能直接以该服务是交通部门、饭店提供,而把责任推给相关单位,要求旅游者直接向他们提出赔偿要求。如国内各家航空公司的航班正点率一直在80%上下徘徊,平均出游五六次就会遭遇一次航班延误,国际航班的延误率甚至更高,根据合同规定飞机的延误,旅行社必须向游客进行赔偿或者其他方式的补偿。而通常情况下,旅行社却无法向航空公司追赔。所以,由于合同具有相对性,旅行社和旅游者签订旅游合同,就意味着旅游者必须为旅游合同所列出的全部旅游服务承担责任,而旅行社对相关服务单位的制约又是微乎其微。从这个意义上讲,旅行社与旅游者一经签订旅游合同,旅行社自身难以有效解决的矛盾已存在,旅行社所面临的不可避免的风险就永远存在。
2.财务危机
旅行社的财务危机是指旅行社的财务状况极度恶化,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基本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财务危机是由于旅行社经营中需要充分的现金流的行业特点造成的。如果没有充足的现金流,旅行社者无法有效地开展业务。由于一些不正当竞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旅行社普遍采用接待社先前垫付资金的合作方式,造成旅行社之间、旅行社与相关单位之间相互赊账情况较多,三角债务复杂,再加上呆账、死账、客户流失、投资失误、利率汇率调整等不稳定因素的存在,旅行社财务出现亏空、入不敷出的危机。[7]
(五)突发事故危机
旅游是敏感度很高的产业,旅行社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风险频繁。首先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火灾等;再就是人为造成的事故,如人身伤害、行程变更、刑事案件、疾病及财产损失、交通事故等。对旅行社而言,以上这些情形都表现为突发性、紧迫性、威胁性的特点,不及时处理或处理方法不当,或在危机面前惊慌失措都是不允许的。对旅行社经营者来说,这无疑是对整个旅行社的应变能力、经营者的决策能力及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的最严峻考验。[8]
四、国内旅行社应对危机的一些误区
对危机管理的认识误区是导致许多企业危机管理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危机管理能力的低下已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阻力。危机管理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提高危机管理能力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国旅行社目前存在的危机管理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危机判断失误及危机处理失当
1、企业的不作为
企业的不作为,是指由于某种原因,企业放纵对企业或行业造成不利影响的事件的发展的不负责任的行为现象。许多旅行社在应对单个的危机事件时,无论是由于内部操作流程失误还是外部突发事件所致,通常都可以做到凭借快速有效的补救措施和真诚主动的沟通协作来处理危机所带来的问题及影响。但与之对应的是,旅行社常常对于那些已经存在甚至已经被明确感知,而且可能会引发重大危机的很多问题没有引起出足够的重视。追其缘由是企业不作为。很多经营者认为,有些问题即使意识到了.但作为经营者似乎也是无能为力而只能任其发展。譬如被称作旅游业 “自杀”行为的低价竞团,其后果人人皆知,业界说起来也是人人喊打,但在具体操作时又不免个个如此。
2、行业的“潜规则”
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潜规则。在业内人士看是正常的不成文的潜规则,恰恰是阻碍企业发展,甚至是行业发展的巨大阻力。例如对于企业人才危机的态度,像导游的工资待遇问题,虽然国家劳动保障制度早有明文规定,而且还一字一句写进每位导游的劳动合同中,但2006年九寨沟导游因为待遇问题集体罢工之所以轰动整个业界,个中原因说到底还是因为问题存在的普遍性。“走了你一个,自有后来人”,是很多旅行社应对企业人才危机的主要处理方式。可是恰恰由此引发了企业的信誉危机,而后是信息危机、财务危机甚至是经营危机。
这种危机管理实际上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危机处理方式,不仅无法从根源上杜绝危机的再现,相反还可能会刺激危机再现的频率,直至将旅行社拖入一个周而复始直至无法自救的怪圈。因此,旅行社经营者应该在有效处理危机事件的同时,还要特别地关注自身经营过程中那些已经被感知的危机问题,识别问题的危机程度,估算由危机问题向危机事件转化的可能性及危害性.进而提出切实有效的预普方案和措施,防患于未然。
(二)缺乏危机领导机制和危机意识培训
目前国内大多数旅行社均未建立起一支高效专职的危机领导小组,更谈不上全员化的危机管理。旅行社业务涉及面的广泛性和关联性,操作流程中的分工性与合作性局限,以及人员管理上的分散性和独立性等行业特点的局限,再加上一些旅游经营者过于狭隘地将企业危机管理单纯地理解为是对一个个单独的突发事故的处理,而非一种企业管理机制。所以企业很难做到从容面对危机。如果说那些不可抗的危机事件的产生,由于其不确定性和突发性、紧迫性而无法预料以至于在处理上出现失误尚可原谅的话,那么很多危机问题或可抗拒的危机事件明明已经初现端倪,但由于企业危机管理机制不到位,却没有使危机得到及时遏制相反却任其发展。
(三)经营危机管理和人才危机管理失衡
侧重企业的经营危机管理而放松企业的人才危机管理企业,这是中国旅行社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企业经营危机所包含的产品、价格、营销、公关等内容。通常是最快速直接的体现企业的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而且经营危机往往又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战略,所以很多旅游企业都可以做到对于此类危机的及时发现、认真分析、快速反应以及有效规避。但是由于受到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管理机制较为松散的制约。加上忽视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旅游业从业人员使用上现实存在的流动性、分散性和对于行业技能要求不高等因家的影响,很多旅游企业忽视人才的培养与扶植。客观上导致了企业信息与技术在人才流动过程中的流失,以及人力资本投资的亏损。这些缺憾反过来又直接危害着企业的经营行为。例如,有些旅行社出于经营成本的考虑,不愿意培养自己的员工,而靠各种拼凑的作业方式操作接待计划和接待过程,不仅直接制约了企业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无法打造企业的独有的品牌形象,而且对于保护企业经营营危机。
(四)忽略危机预警和长远的危机管理
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着由外部因素引发或内部因素促发的各种危机,因而企业的危机管理必须有赖于一个准确灵敏的信息监测系统,以便及时捕捉到旅行社的危机征兆,找出问题关键所在,进而采取有效规避措施,避免危机的发生或降低危机的破坏力。
国内大多数旅行社尚未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信息管理,所以无法规避那些原本可以借助信息预警加以防范的危机,更谈不上在危机出现后依据掌控的信息来作为决策依据了。因此,判断失误导致危机处理不当也就是悄理之中的事了。原本应该采取完全隔离策略的危机防范,有可能就阴差阳错地成了合并重组策略的牺牲品,而借 “机”宜传策略也可能就被自我承担策略所遏制。前者人为地扩大了危机的破坏性,而后者则白白丢掉了一个自我宣传企业形象的大好机会。
(五)忽视危机事件后的企业形象重塑
强调企业的危机处理过程中的公众评价而轻视危机过后企业形象的重塑,这是我国旅行社企业在处理危机事件中存在的又一严重误区。许多旅游企业在面对危机的时候,除了迅速与各方协调以解决问题之外,第一个反应都是不让事态扩大化。为此,甚至在整个的应对过程中,有时会不恰当地使用危机隔离策略,诸如对员工和公众保持缄默,甚至控制信息流动等手段,旨在保持企业的公众形象。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一旦危机过后,企业的危机管理也随之告一段落。结果是企业所维护的公众形象常常由于缺乏沟通并未如愿而至,后期的不作为又加剧了客观上的负面影响。
对于旅行社经营者而言,有时候“危机”的结束可能正是“转机”的开始。因为首先对于危机而言,无论是源自内部机制所致,还是因为外界因素而至,完美解决才是最终目的。如果企业可以在控制危机蔓延的前提下,本着解决问题的原则,开诚布公地与员工及公众进行沟通,集思广益。往往可以获得谅解并收到意想不到的解决成效。而对于危机之后的企业.积极宣传革新后的新理念和改良后的新机制,不仅可以重新打造企业自身形象,而且可以令公众进一步认同经历危机之后企业所表现的诚意,继而重新树立对于企业的信心。[9]
五、旅行社进行危机管理及危机的规避的措施
只要有竞争,就存在危机;只要不提高经营管理理念,就存在危机;只要不重视人才的管理,就存在危机;只要从业人员不能从大局和长远利益考虑出发,只短视的追求行业从业人员的暂时利益最大化,不把行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就存在危机,等等。可以说危机在我国旅行社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是无处不在。但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完全可以找到有效的措施与方法来舒缓与解除危机。
(一)加强旅行社人才管理
旅行社人才危机极大地制约着我国旅行社的健康发展,有些旅行社曾投入相当的精力去解决人才危机,但通常的做法是通过苛刻的规章制度或霸王协议来限制。这些举措虽然在短期内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则收效甚微。为避免或减轻因人才危机而带来的损失,旅行社就要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情境制定出相应的危机管理措施。
1、招聘时严格把关
旅行社一开始起就应做到严把招聘关,在招聘中清楚了解应聘者的真实信息,并向应聘者客观介绍本社的优势、劣势,发展目标以及工资奖金、福利报酬等实际情况。这样做可避免误导,减少应聘者的不现实期望,也可避免未来的人才流失。
2、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旅行社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把利益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除了能使员工在旅行社分享到业绩奖励、年终利润、个人股份等外,还应使员工能从工作本身获得激励,并得到职业阶梯设计、职务晋升、业务培训以及工作选择的机会,使员工有机会参与管理,增加荣誉感、集体感。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企业文化建设就是通过优秀企业文化的塑造,潜移默化地增强其对员工的号召力和吸引力;通过企业共同价值观的构建,培养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让员工在共同价值观的约束下,自主管理,自觉工作,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心。只有树立起一种具有稳定性、吸附性和包容性的企业文化,才能在旅行社内部营造出一个愉快、和谐的工作环境,才能广招人才、留住人才。
(二)与新闻媒体保持日常性的沟通
危机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外部因素造成的,也有内部因素导致的。如天灾、人祸、产品质量、顾客投诉、不客观报道等等。危机之所以成为真正致企业于死地的“关口”,除了企业不可控的因素以外,媒体的介入往往是给企业带来灾难性损失的罪魁祸首。任何一个企业对媒体抱着一种旁观者的心态都是危险的。只有积极和正确的媒体危机公关策略才是企业顺利发展、摆脱危机的正确抉择。
1、注意消费者信息的反馈
[10]
要善待消费者的投诉,哪怕是轻微不满之类微弱的市场信号,也要注意收集处理、反馈,迅速隔离危机,查明事件原因,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把危机的起源与市场、大众隔离,在企业内部把间题消化掉。避免传媒曝光,将危机化解于萌芽中。
2、注意媒体上与企业有关的信息,认真收集分析
企业对媒体要实行日常监测,不光要随时监测自身企业的负面报道,更要善于从业界动态中了解到我们客户的需求变化,以及客户们对整体行业的态度,也要了解竞争对手的动向,从中洞悉其中的蛛丝马迹,做到防患于未然。
3、注意及时发布企业信息
避免媒体的误解与猜测而引发不必要的危机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处理企业危机的机构及人员,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比如高层离职、诉讼、媒体负面报道都做出应急计划和准备,一旦出现问题,迅速向传媒发布企业的正面信息,掌握危机处理的主动权。
4、建立与媒体沟通的日常通路,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积累友情 当今社会是个信息时代,光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收集分析是远远不够的。媒体处在信息接触的第一线,记者对于各类信息的反应自有其特殊的敏感性,如果许多媒体及记者是你的朋友,他们会将许多你不知道或忽视的信息及时通报。
(三)事先制定好应付旅游危机的促销计划
加强各部门与组织在营销方面的协作.针对极具潜力的细分市场展开促销.一是瞄准有经验且有特殊兴趣的旅游者,因为这部分旅游者需求弹性较小,不会被危机事件吓跑。二是将注意力转向离目的地最近的客源市场因为这些旅游者相对更熟悉目的地的情况。三是加强对国内市场的促销,弥补危机后重振进程中国际旅游需求的下降。四有能力的旅行社可以组织大型活动和会议以创造与旅游贸易伙伴和广大旅游者进行沟通的机会。表达对新老客户的重视,维系合作关系.同时也展示自己的实力。
(四)定期进行旅行社财务状况的核查
定期核查企业的财务报表,以了解企业的最新经营状况,同时也防止企业内部腐败的发生。具体可以通过三张财务报表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一是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对公司的偿债能力、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流动资金充足性等作出判断。二是通过分析损益表,可以了解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盈利状况、经营效率,对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持续发展能力作出判断。三是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和评价公司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公司未来现金流量。
(五)进行全员危机意识培训
危机管理的理念就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旅行社经营形势不好的时候,人们容易看到企业存在的危机,但在经营如日中天的时候,居安思危则并非易事,然而危机往往会在不经意的时候到来。所以,旅行社进行危机管理首先应树立一种“危机”理念,营造一个“危机”氛围,使旅行社经营者和所有员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充满危机感,理解旅行社有危机,旅游产品有危机。用危机理念来激发员工的忧患意识和奋斗精神。其次,树立危机意识不仅要在思想上做好准备,而且要在行动上体现出来,这就要对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危机的教育和培训。这既包括对员工进行普及性的教育如安全教育、居安思危的观念教育,又包括具体应对措施的培训。可以按照工作岗位对职工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与自己岗位有关的危机管理的专业知识,明确在发生危机时,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例如人事部在招聘员工时如何获得应聘者真实信息,如何介绍本社的优势、劣势、薪酬福利等情况,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了解员工工作满意度,在人才危机爆发时如何稳定军心、安排适当的人选接替相关任务。这样既可以增强职工应对危机的心理承受能力,又可以为企业及时处理危机赢得时间。[11]
在要求旅行社全体员工树立危机意识的同时,主要应建立起危机预警系统,即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处理;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组织自我诊断,客观评价旅行社现状,找出薄弱环节,以便及时捕捉到旅行社的危机征兆。[12]
(六)制定突发事故预案处理
将危机所造成的危害最小,那就是防范于未然。旅行社应制定详细的各种可能出项的危机。如制定交通事故处置预案,治安事故处置预案,火灾、水灾事故处置预案,食物中毒处置预案,地震应急处理预案等。并制订成册发个每个导游,并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急救知识的培训。可参考以下方案进行突发事故预案处置:
1、制定救援的基本原则
第一,以人为本,救援第一。尽一切可能为旅游者提供救援、救助。第二,及时报告,信息畅通。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在救援的同时应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公司领导将尽快前往或给予急需解决问题的指示和办法,严禁“私了”和隐瞒不报,一旦违反,经查实,将严肃处理,严重者在追究经济责任的同时将追究其刑事责任。
2、组建危机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
旅行社应成立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总经理为组长,副总经理为副组长,各中心主任、部门经理、门市部经理为成员,其办公室设在总经理办公室。该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第一,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处理,汇报、调查突发事件中发生的各类别事情,并对整个突发事件处理得是否得当及时承担相应的责任。第二,及时收集旅游途经地及目的地的安全信息,适时的向旅游者发生相关警告和警示,突发事件时积极为旅游者提供各种救援,向上级和有关单位报告相关信息,处理其它相关联事情。
3、建立和完善救援机制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是事故频发的时候。有些小问题可以,导游员在现场就能解决。但有些重大的突发事故,导游员由于经验和能力等原因,不能做出及时有效的救援措施,而旅行社又和游客相隔在两地,不能全面的了解信息和及时的救援,导致错过最佳的救援时间,致使旅游团遭受重大的损失。所以旅行社应该建立各种突发事故的救援措施,并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笔者认为培训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3]
第一,凡是发生有突发事故(伤、亡、中毒、社会安全等)时领队、导游必须在积极抢救的同时,第一时间向公司领导汇报,向当地
110、旅游局,境外的向大使馆、当地旅游局汇报,请求救援,在没有征得公司领导或市旅游局相关领导的同意下,不准对媒体等发布消息。
第二,旅游团队在行程中发现疑似重大传染病疫情时,随团领队或导游应立即向卫生部门和疾病控制机构报告,并及时向公司汇报,积极主动配合当地卫生部门做好旅游团队住宿和消毒防疫工作,认真做好游客的安抚、宣传工作,服从卫生部门的决定。
第三,游客食物中毒时,导游人员应配合卫生部门尽快做好抢救工作,向公司和当地旅游局报告,同时,尽可能配合当地卫生部门查找毒源,和当地旅游局一起处理好此事。
第四,当发生港澳台和外籍旅游者伤亡事故时,除积极配合卫生、安检等部门的救援外,导陪人员应及时向公司和旅游局汇报,同时认真核查伤亡人员的团队名称、国籍、性别、护照号码以及在国内外的保险情况。
第五,无论发生哪种类别的突发事件,各部门须在及时施救的同时尽快向公司责任险保险公司电话报案,随后补办书面材料。
第六,无论是哪类案件,业务部门应在紧急施救的同时,立即建立事故档案,收集该团或该伤亡人员的详尽资料,在公司领导的指示下,尽快通知其家属作好后续工作。
六、总结
在旅行社的经营发展过程中,时刻都潜伏着危机。因此要正确的认识危机和危机的产生,走出危机管理的误区,不断增强责任感,建立和健全危机应对处理机制。结合各自旅行社的具体情况建立和实施危机预警机制,全面提高应对危机的处置能力,将危机转化成机遇,使旅行社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避开危机保持良好发展势态,处于常胜不败的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 纪俊超.浅析旅行社危机管理[J].旅行社之友, 2003, 5:10-11.[2] 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1:2—4.[3] 杨兴元.关于企业危机管理的思考[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27:10.[4] 杨萍.旅游企业危机管理的对策初探[J].企业管理,2008.4:36-37 [5] 张洪双.旅行社人才危机及管理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4:10-11 [6] 杨佩群,王琦.谈旅行社信用缺失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6,(1):22—24 [7] 何小怡.浅析旅行社的危机管理[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5):39—41.[8] 张秋惠,杨絮飞.旅游企业危机管理探讨[J].中国青年科技, 2006,(6):19—21 [9] 刘书葵.浅谈旅行社危机管理[J].山西煤炭学院学报,2007,(1):34—37.[10] 王静.企业媒体的危机公关[J].现代传播,2005,5:157-159 [11] 张丹宇,孙莅文,陈亚颦.浅析中国旅游业危机管理的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7,(6):72—76.[12] 丁宗胜.对旅游企业实施危机管理的思考[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4,(1):95—97.
[13] 佚名.重庆中国旅行社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EB/0L].http:///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05,2007-4-致谢
经过半年的忙碌,本次毕业论文已接近尾声。在毕业论文封笔之际,我谨向所有教育、指导、帮助和关心我的人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感谢我的导师李艺玲老师,从论文的选题、定题、收集资料到开题、撰写、思路调整、部分修改到最后定稿等方面,都得到了李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李老师严谨、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宽厚的做人风范,高尚的敬业精神,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她的言传身教将使我终身受益,并永远激励我不懈地努力。在此,我谨向她表示由衷的感谢。
感谢学校图书馆老师们,为我的论文撰写提供了各类文献、图书和期刊等丰富的资料,让我的论文内容更加充实。还要感谢大学四年来所有的老师们,为我打下旅游管理知识的基础。感谢管理科学系和我的母校——漳州师范学院四年来对我的大力栽培。
1 国外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综述
国外的研究成果主要以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研究居多, 而对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较少。主要有以下研究内容:Bob Brotherton、Gerald Shortt、澳大利亚Bob
Abraham Piza等人对旅游人力资源的培训现状和人力资源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指出了仍需进一步加大培训, 同时通过数据调查分析了旅游从业人员对专业培训的态度。David Airey研究了英国和希腊的青年人对旅游职业生涯的不同态度[1]。余国昌分别对新加坡、泰国和罗马尼亚的旅游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分析。Abby Liu根据旅游目的地居民难以参与到旅游中的特点提出了政策—行业—地区框架, 以及相关的研究问题和数据要求[2]。Tom Baum、Jovo Ateljevic指出了旅游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Christer Thrane[3]、Christine Lundberg[4]、Fernando Mu oz-Bullón[5]通过大量数据分析了旅游从业人员的薪酬存在问题以及性别之间的薪酬差异等。
2 国内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综述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是从1978年即我国第一所旅游学校正式成立开始的。国内最早关于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文章是1983年1月8日《经济参考》上的一篇题为《瑞典中国旅行社负责人反映中国旅游价格太高》的报道, 文中提到“如果中国旅游价格适当, 并能利用充分的人力资源, 培训一批旅游从业人员, 可为国家建设赚取大量的外汇”。2000年底, 宋耕、傅慧、李美云出版了《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 为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2.1旅行社薪酬制度管理研究
姚小云 (2008) 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 建立了以“带团津贴”为主的导游薪酬制度。王中雨 (2008) 对国内导游的薪酬制度做了研究综述。侯娜 (2009) 针对山西省景点的特点以
参考文献
[1]David Airey.Attitudes to careers in tourism:an Anglo Greek comparison[J].Tourism ManagementM1997 (3) :149~158.
[2]Abby Liu.Geoffrey Wall Planning tour-ism employment:a developing country perspective[J].Tourism Management M 2006 (27) :159~170.
[3]Christer Thrane Earnings differentia-tion in the tourism industry:Gender, human capital and socio-demographic effects[J].Tourism Management, 2008 (29) :514~524.
[4]Christine Lundberg, Anna Gudmundson, Tommy D.Andersson Herzberg's Two-Factor Theory of work motivation tested empirically on seasonal workers in hospitality and tourism[J].Tourism Management, 2009 (30) :890~899.
[5]Fernando Mu oz-Bullón The gap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pay in the Spanish tourism industry[J].Tourism Management, 2009 (30) :638~649.
[6]贾超.九江市旅行社的经营问题及对策[J].管理观察, 2009 (18) :234~235.
[7]文平.新乡市旅行社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9, 18 (3) :85~86, 96.
[关键词] 品牌阳光旅行社建设与管理
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品牌经营成为企业新的竞争力与生存战略,也是市场经济发展与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必然产物。品牌已不单单是一个产品,更多时候它是由多个变量所组成。对旅游业而言,经济快速增长的今天,在竞争全球化、知识经济化以及生产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和感性化的市场环境下,旅行社品牌必将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2006年外资旅游企业全面进入内地抢占资源、分流入境市场客源,这就意味着我国旅行社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自己的品牌意识,从而建立自己特色的品牌旅游,抓牢自己的市场。
一、旅行社品牌经营的概念
品牌一词的英文为Brand,这是国际上的通用语。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品牌做出如下的定义:品牌是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其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好的品牌传达了好的品质,同时它也是一种更复杂的象征。
品牌经营是指以企业或产品品牌的长期发展为目的,以品牌价值带动市场的一种长期的经营活动。
旅行社的品牌经营则是指通过品牌设计、品牌推广、品牌保护及品牌资产评估等活动来提高个人的满意度、忠诚度和旅行社的知名度、美誉度的一种经营方式。
二、长沙阳光旅行社品牌经营与管理现状分析
1.长沙阳光旅行社简介
长沙阳光旅行社是2001年5月在长沙注册成立的一家国内旅行社,是长沙地区旅行社在地接团队版块最成功的旅行社。在2004年度和2005年度连续两年被长沙市旅游局嘉奖为“长沙地区地接十强社”。连续两年在长沙地区旅行社年地接接待人数排名第一,部分景点如岳麓山、花明楼等团队参观人数年排名第一。
长沙阳光旅行社自成立以来,每年接待外地入湘游客均在1万人以上且每年呈上升趋势,在2004年度年接待约16000人次和2005年度年接待约22600人次。2003年至2005年经营情况如表所示。
长沙阳光旅行社2003~2005年经营情况表
2.长沙阳光旅行社品牌经营与管理现状
(1)品牌销售理念
选定“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为社歌,制作宣传CD,并且在对外宣传资料引用“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以“阳光旅游”为旅行社品牌线路内涵,突出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注意企业自身形象,内部以“诚信”为企业之根,外部以“质量”为企业之本,创品牌线路和品牌旅行社。
(2)品牌线路
作为长沙地区地接市场的代表,长沙阳光旅行社在行业内(张家界、长沙)具有一定度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景点的推介和产品的包装,对地接市场都能起到带动作用。其品牌线路为两条:
①长沙——韶山——张家界四天三晚一票制线路
连续四年,在广东的湛江、茂名、中山地区被组团社喜爱和推介,也成为当地组团社湖南市场的主要推介线路,其特点是时间特别是湛江地区几乎所有的旅行社都采纳和使用。
②长沙韶山周末休闲三日游
针对周边省份特别是武汉和南昌市场的周末自驾车团队特点,推出了这条带有半自助游性质的线路,其特点是接待价位较低,客人选择参观景点余地大,司机、导游推荐景点景区空间大。此线路的推出深受核心市场及导游、司机的欢迎,达到组团社、地接社、游客、导游、司机共赢局面。
(3)品牌销售措施
企业市场定位是企业的一项战略性工作。长沙市有着大大小小一百多家旅社,其中不乏实力雄厚、历史悠久的大社、强社,竞争十分激烈。长沙阳光旅行社全面分析了湖南省及长沙市的旅游资源状况,同时也将自身优势和特点与同行进行了比较后,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暂不求全求大,将旅行社定位为地接社,以地接、中转业务为主,努力开拓国内旅游市场,针对市场特点进行精确划分为三类:
①核心旅游客源市场:长沙阳光旅行社将重点放在了粤西及珠江三角洲一带,加大了宣传和推介工作力度。
②近程市场:指周边省份的客源市场,如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广西等。产品设计上重点在以韶山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品牌,时间上主要是周末自带车游,价位上主要是中、低档产品。在产品的线路、景点、交通、价位方面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③远程市场:距离湖南较远的客源。如华东、东北、西北、华北等。产品设计是重点以张家界为代表的自然风光旅游品牌和以井冈山为代表红色旅游品牌,时间上主要4天~5天(加往返交通时间为七天)的长线游,价位上以中高档客源。
通过对市场的认知基础,精心的制定出符合各市场特点的产品,通过下列行之有效的营销措施,从而产生了自己的特色品牌。首先,重点搞好黄金周和节假日的营销。在黄金周、三八节、党建日、建军节等节假日组织营销人员大力进行营销策划活动,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推出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其次,适时做好会展营销。利用湖南旅游节,森林节,南岳寿文化节,五岳联盟节,城运会等契机,大力推销湖南,推销长沙,增加客源市场对湖南及长沙的注意力,充分体现注意力资源的价位。另外,可做时令营销。根据天气预报将张家界雪景、南岳树挂等情况,提早预报给组团社,以使组团社能及时推销时令旅游产品。还有,建立网络营销平台。长沙阳光旅行社努力做到与时俱进,注意运用现代促销手段做好旅游产品营销工作。在3721网站上建立了自己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精心设计旅游线路,详尽介绍精品景点,开发网上旅游市场,通过网络手段让更多的组团社和旅游者了解湖南、了解长沙、了解阳光旅行社,进一步拓宽了旅游市场,树立了旅行社的良好形象。最后,确立114旅行社首位查询系统。长沙阳光旅行社在2006年3月在114查询平台以16800元竞拍到114在旅行社行业的首位查询资格,通过电信手段让外地组团社及旅游者在114台要求推荐旅行社时,确保推荐首位。
3.长沙阳光旅行社品牌经营的不足
长沙阳光旅行社在发展企业的同时,极力创建品牌并为品牌进行了一系列的营销措施。通过调查,笔者发现该社在品牌经营与管理中,仍存在以下一些不足:
(1)品牌产品结构单一
作为长沙地区地接市场的代表,长沙阳光旅行社在行业内以其接待量大利润低的经营方式(张家界、长沙)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景点的推介和产品的包装,对地接市场都能起到带动作用。其品牌线路:长沙——韶山——张家界四天三晚一票制线路在设计包装且在销售操作上形成了固定模式。但是对于其他线路而言,由于精力及推动效果的制约,却没有一定程度的量来支撑,这样就导致了其他产品线路不能有效的为品牌线路作好补充,这样的局面势必构成产品结构的单一性。在品牌线路利润微薄的同时,如果品牌线路受时间或环境制约因素影响,核心市场被长沙同类旅行社以恶性竞争的方式扰乱,那么将在一定时间内受到销售及业绩损失。
(2)引导消费能力需加强
中国旅游业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完成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对旅行社业而言,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才能在买方市场这一消费者可选择性大的市场上吸引顾客、抓住顾客、留住顾客。长沙阳光旅行社有着国内众多旅行社的通病,不能引导消费,产品单一而雷同,真正有自己独特的生存空间的不多,旅行社生存空间还是固定在原有的公费旅游或团体旅游基础上,并没有积极去发现市场和引导市场。我国的大部分旅行社缺乏这一“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没有充分认识到尊重顾客的价值,使顾客在消费中难以感到关怀与重视,这必然难以在顾客心中形成旅行社品牌的概念。
(3)经营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主营方向为地接的旅行社,在旅行社业务构成上地接占有绝大部分比重,其组团市场份额相对比较单薄,且在旅游市场做景区做景点的新形势下,单一的从事旅行社团队业务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4)品牌线路经营弊端
上文提到的长沙阳光旅行社两条线路,占有地接总额度的70%到80%,共同的特点为低价位吸引,造成旅行社团队利润微薄,在2005年4月率先在长沙市推出,地接导游交纳“人头”(按人数交纳一定数量的返佣金),这种管理的模式,容易导致导游心态失衡,影响服务质量。
三、长沙阳光旅行社品牌经营对策
1.结合景区景点,动用政府力量,丰富品牌线路
针对现在长沙阳光旅行社产品单一的特点,笔者认为,湖南旅游市场资源丰富但开发力度不够,长沙旅游界处于对现有品牌旅游线路重复性宣传和恶性竞争。如何设计及开发出多条有效的产品线路,将湖南其他有推动力和代表性的景区景点包装整合,不光是长沙阳光旅行社,也是所有经营地接旅行社必须思考的严峻问题。怎么跳出韶山、张家界、长沙三点一线的怪圈,那就必须充分利用其余旅游资源,例如:湘西凤凰,怀化芷江,株洲炎帝陵等自然人文资源和浏阳文家市等红色旅游资源,结合长沙山,水,洲,城的特色,融合长沙独有的歌厅文化、电视娱乐文化、酒吧文化,塑造出新的旅游特色新线路。这些线路的开发离不开政府职能部门的参与,在交通,景区建设的保证基础上,政府职能部门应率领旅行社企业,结合景区景点,进行利用媒体进行大范围的促销。
2.转变经营思维,走多元化旅游产业道路
旅行社经营范围,产业特征结构明显,但几乎所有的旅行社都把经营观念停留在接待、招揽旅游团体这一方面,造成包括长沙阳光旅行社在内绝大部分旅行社所呈现的发展受制于客源的状况。有限的客源和众多旅行社迫使旅游市场陷入价格大战中,旅行社受制于客户,旅行社不应只是从事单一的旅游团队模式,而应该利用旅行社这个名称杠杆,走集约型多元化产业道路。国外一些旅行社操作模式,值得我们借鉴,旅行社拥有酒店,车队,餐厅,接待团队不再是惟一利润保证,主攻方向在酒店业、运输业和餐饮业。且国际上有一种新兴营运模式,即旅行社参与到景区、景点的运作中,成为景区景点的开发商及股东。转变经营思维,走多元化旅游产业道路,增强旅行社实力的同时,更有利于旅行社品牌的建设。
3.以优质服务维护品牌形象,建立品牌信任
旅行社有品牌产品,却没有与之配套的服务,那么这个品牌产品的生命力肯定会受到致命影响。优良的团队质量,就是品牌产品和品牌旅行社对外最好的宣传,最好的促销。品牌旅行社的影响和品牌线路的推动,依赖旅行社企业团队力量。只有敬职爱岗、凝聚团结的旅行社团队才能围绕品牌产品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使消费群体借助品牌产品和员工服务来进一步加深了解旅行社形象和旅行社印象,从不够信任到指定信任,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旅行社形象,在消费群体中日渐形成品牌旅行社概念。
长沙阳光旅行社通过品牌线路的培养,在旅游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进而建立起品牌旅行社形象。该社在品牌建设与管理中,一直在进行符合旅行社行业特点和自身特点的探索与尝试,但是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想要建立顾客的品牌信任,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取更大价值,谋求更大发展,就必须注重品牌建设和管理,增强品牌意识,塑造更有价值旅游品牌。依托品牌借助品牌为自身发展求取更大空间,对长沙以及湖南旅游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旅行社管理练习题】推荐阅读:
旅行社管理复习题11-06
第三章 旅行社管理法规练习题06-26
旅行社管理教学大纲09-16
Cvsjfao旅行社财务管理制度06-25
旅行社财务管理风险及规避07-06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旅行社实习小结05-24
诚信旅行社06-14
旅行社推广10-05
旅行社汇报11-08
旅行社调查问卷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