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报告(共8篇)

小学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篇1

平昌县云台小学:肖大秀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学会听、还要敢说、爱读、想写的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但现在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时刻困绕着学生。2013年10月24日,针对《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现状调查》反映出的问题和现阶段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部分语文教师一起召开了座谈会,我们查找出现阶段我校的作文教学存在以下问题,并制订了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表达方法指导,忽视了作文的育人功能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写作是人思想情感的外在的语言表露,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比较,我们认为,写作是学生思想展现的最佳形式,所以叶老提出的“作文即做人”的观点不容致疑。

然而,分析以上的调查数据,综观现今我校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却普遍存在着人文价值削弱,人文底蕴流失的现象。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们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技巧以及作文的表达方法,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感情是否是发自内心等则很少过问。致使学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更为甚者,有的想象体裁的作文基本上是各类动画片故事情节的拼凑。现今小学作文教学,学生为了取得好分数,任意拔高立意,泛泛而谈,失去了真情实感,让我们看到的只是千人一面的虚伪的灵魂。这种“重表达,轻育人”,把“求真知,做真人”的思想抛之九霄云外的作文教学方法,着实让人心寒。

(二)重视了作文写作模式,轻视了作文写作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表达方法公式一样地讲给学生听,有的甚至让学生死记硬背所谓的“范文”。这种写作公式化的僵化训练,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压抑其独具匠心的思维,导致学生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见。最后写出的文章肯定是中心不

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

现在大学生不会写文章,这种现象在国外也普遍存在,这不得不归罪于小学时期作文教学的不得法。写作是一种综合的思维训练过程,从观察、构思到成文,都要融合学生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并非像数学一样简单的套用模式。近来,书店中上除了大批量的写作辅导书、作文大全、精品作文外,又跳出了所谓“作文软件”之类的宝典,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然而,对于“作文软件” 的功能,我们是持谨慎态度的。学生在电脑中输入主题和关键词,四分钟即可得一佳作,我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轻能力”现象。即使学生了解材料内容及作文的要求,但是这“四分钟电脑作文”却无益于学生思考材料、组织材料等能力的发展,试想,学生对作文题目的解读,对文章素材的搜集和整理,对文章内容的整合,对文章的布局谋篇,岂是在四分钟内完成的?

(三)重书面表达,轻口头训练

作文教学应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训练两个部分。写和说都是表达,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然而现今很多老师过分强调书面作文,对口头训练则置之惘然。虽然我们教材中有口语交际内容,课程表中也有口语交际课,但有多少教师能真正保质保量上好呢?这种“重文轻语”的教学倾向,导致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普遍下降,甚至影响了学生的语言交流。

有资料也表明,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随年级的增高而不断下降。有的学生书面表达文采斐然,能轻松自如地驾驭文字,然而一到口头表达,例如演讲或课上发言,则结结巴巴,条理不清,语句不顺。

(四)重课堂教学,轻生活积累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思维加工,再运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然而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把学生关在教室,苦思冥想,闭门造车的现象却普遍存在、屡见不鲜。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童心,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童真童趣可言。

离开了生活,缺乏了感受与体验,造成学生对生活中很多写作素材都不熟悉,有的也是一知半解。我曾看到一篇关于学生作文的报道,想来令人心惊。某城市

一小学中,老师让学生以“大米”为素材写作,城里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认识,根本不知道天天吃的“大米”是怎么来的,于是闹出了“农民伯伯把大米从树上摘下来”的笑话。我们的孩子现在不是也不知道什么是荠菜、苦菜、白蒿等野菜吗?开怀之余,我们又不得不对此认真深思,一言蔽之,怎一个“惨”字了得?

(五)重作文指导,轻作文讲评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习作的全面分析和总结,对学生写作指导具有重要意义。资料表明,尤其是小学生,大都喜欢上讲评课,它既是师生思想认识上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的写作信息反馈。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很多教师注重了作文前的细心指导,而对阅完作文后的讲评不够重视。常常是批改完作文,写几句程式化的评语,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完事,并不进行有充分准备的讲评。

(六)重范文的讲读,轻下水的写作

我校曾举行了第一次师生作文同题大赛,结果有不少老师的文章写不过学生,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作为一个以评析学生文章、指导学生写作为终生职业的语文教师,自己写不出好文章,没有丰富的写作实践,还能指导学生作文吗?

现今,这种“重范文,轻下水”的倾向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在写作指导中,很多教师对范文奉若神灵,一个题目给学生,简单提示几句,下面的工作就只是读几篇范文。教师只读不写,只讲不作,导致学生思路狭隘,落入范文模式,写起文章来不是绕范文转圈圈,就是围绕指导打转转,结果写出的文章空洞无话,毫无灵性。

二、改进措施

(一)转变观念,树立作文教学观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写作是自我生活的真实展现。现今我校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中过分偏重作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即使强调思想内涵在实际作文教学中也只是流于形式。另外,假话、套话、空话、大话连篇,导致了学生作文的人文价值的缺失。鉴于这种现状,我们认为,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应该转变旧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明确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叶圣陶曾提出“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作文务先求“真”,凡与这一道理格格不入的“陈腐观念”或“时髦观念”均要改变。

所以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会他们讲真话、写实话,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想写,写自己想写的,所追求的,所欣赏的,同时促进他们知、情、意、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

(二)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

学生是作文的主人,作文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写作兴趣方面,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①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培养写作意识; ②注重平时积累,做到厚积薄发;③开创多种训练形式,提高写作能力。其次,要注重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①老师要有创新意识,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主导的作文教学思想,给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②大胆放手学生作文,肯定他们的创新意向,给学生广阔的创新空间。③踏踏实实地抓好学生思想素质,语文素养等各项的培养。④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创造意识。

(三)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1、加强阅读的指导

梁启超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

2、指导学生体验生活

作文教学是带有社会性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传授和学习作文的一种方式,而更广阔的场所则是整个社会。因此,现在小学作文教学务必要把课堂与生活相联系,开放式作文教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作文教学网络。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多参加适合实践活动,多接触社会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写作灵感。

3、加强课外练笔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很重要。例如,我们可鼓励学生在课外写日记、作读书笔记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的练笔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提高组织和表达能力。

4、上好口语交际课

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说”有助于“写”,经常性的口语训练能锻炼学生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重书面,轻口头”的观念,加强小学生的口语训练,切实上好口语交际课。例如,可以组织演讲比赛、诗歌比赛、口头编故事等等。

(四)改进评改方法,教师下水作文

作文教学一般简化为“指导——习作——评改”三个环节,其中评改作为收尾性工作,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据我们了解,目前我校的作文评改,或评语式,或评分式,或评级式,教师的态度多数是敷衍了事。作文的批阅,要么对学生的作文草草批阅,要么对作文字斟句酌。这 两种做法都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

为了克服这些弊病,老师们在评改时构建并运行“互动”模式,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进关系,使作文评改日益向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模式发展。“互动”模式有益于作文教学的效果。所以当今小学作文教学中,实行“互动”评改模式势在必行。老师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倡互批、自批、集体批等方式,创造良好的作文氛围,使全体学生都关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因此,我们认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适当减少范文的篇数,提倡教师自己写下水文。叶圣陶在《文汇报——教师下水》一文中说“语文教师教学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所以我们只有亲自尝试写作,在指导学生才能身临其境,体味写作中的酸甜苦辣,并从中找出阻碍学生写作能力长远发展的症结。

小学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篇2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要得以继承发展,在中小学校中开展武术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2004年4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出台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其中在如何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施途径中提到:“体育课要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中小学各学科教育要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内容。”[1]这对中小学武术教育提出了新的历史使命,同时也为学校武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契机。本文旨在通过对鞍山市中小学武术教育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指出学校武术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进而为促进中小学武术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对鞍山市部分中小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其中教师问卷60份,回收60份,有效59份,有效率为98.3%;学生问卷600份,回收600份,有效498份,有效率为83%。

3. 结果与分析

3.1 中小学武术教学计划完成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鞍山市中小学按照《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开设并完成武术教学计划的学校占18.6%,部分完成计划的学校占37.3%,从未上过武术课的学校占44.1%。小学开设武术课略好于初中,初中略好于高中。调查表明,鞍山市中小学武术教育整体形式不容乐观。根据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规定,武术被设为中小学体育课的必修内容,可是鞍山市中小学武术的总开课率较低,大部分学校武术教学内容被舍去,武术在不少学校名存实亡,从而制约了武术在学校的普及与发展。所以中小学学校体育武术课这一领域还需要有关部门加以重视,为更好地开展武术课,弘扬民族精神做一些必要的工作。

3.2 中小学武术师资情况

武术教学对武术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因为武术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技术动作规范,而且要熟知武术各流派的风格特点及其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将文化教学与技术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展示出武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武术这一传统文化真正被发扬光大。然而,经调查发现:中小学体育教师中,专业武术教师很少,只占体育教师总数的3.7%,这些教师经过大学武术专项课的系统学习,具备足够的能力进行武术理论与技术教学任务;有96.3%的教师为非武术专项,武术师资的不足和水平不高影响着学校武术教学,影响着新课程改革下体育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武术师资缺乏,以及教学水平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了武术教学在中小学的发展。

3.3 中小学生对武术的认知及兴趣动机调查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2]。经调查,学生学习及参与武术运动的动机主要是:防身抗暴、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品质、休闲娱乐、个性发展和了解传统文化等,可见学生对学习武术的动机繁多,内容丰富,呈明显的多样化趋势,其中防身抗暴和强身健体是学生学习武术的主要动机。在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就学生参加武术运动这一问题,选择防身抗暴的学生数占首位,占被调查总人数的75.6%,其次是强身健体(51.7%)和锻炼意志品质(43.2%)等因素。而选择“了解我国传统文化”(4.8%)动机的明显偏低,这与“把传授武术上升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高度来认识”的理念相去甚远。

此外,调查数据显示,中小学生对武术的认识不够全面,对武术的了解途径较单一,中小学生通过电影、电视了解武术的占65.6%,通过武侠小说了解武术的占45.5%,通过学校体育教师了解武术的占24.4%,可以看出通过影视和武侠小说了解武术的占到了大多数,这就给武术运动发展和武术在学校中的传播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加强武术教学的同时要加大武术的正面宣传力度,增强学生的武术意识,不仅要宣传武术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宣传武术的文化内涵,要让学生对武术运动产生兴趣,使学生真正了解中国武术,逐步做到由知到练,由练到爱。

3.4 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调查与分析

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的变化主要是武术套路。如何“以培养目标为主线,以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中心”进行武术教学,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3]。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武术被纳入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教材以来,逐渐形成了以基本功、长拳套路、对练套路为主要内容的教材体系,这种教材体系较好地体现了现代武术运动自身的规律及其特点,在推广武术、传播武术文化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4]。仅以套路运动为学校武术内容的全部,既没有反映武术整体的技术体系,又没有突出武术的本质特征,而且没有反映出学生对武术教学内容的兴趣,加上武术套路动作难学易忘、形式单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感到枯燥、乏味,很容易出现学生喜欢武术,却不喜欢上武术课的情况,没有体现“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5]的理念。因此,武术教材应该以人为本,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学体育教育。通过对498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小学生最喜爱的武术项目是散打,其次是段位制套路和搏击操;初中生最喜爱的武术项目是搏击操,其次是散打和段位制套路;高中生最喜爱的武术项目也是搏击操,其次是散打和武术器械,这说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于同一类教材的喜爱程度有所区别,学校体育课在编排和选用武术教材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因素。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鞍山市中小学按照《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开设武术课的学校占18.6%,偶尔上过武术课但不系统的学校占37.3%,从未上过武术课的学校占44.1%,武术在大部分中小学校名存实亡,从而制约了武术的普及与发展。

4.1.2 鞍山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中武术专项毕业的体育教师很少,只占3.7%,很多学校都没有专业的武术教师,大部分学校武术课则由一般体育教师担任,武术师资不足和武术教学水平不高影响着新课程改革下武术课教学效果。

4.1.3 中小学生了解武术的主要途径是影视传媒和武侠小说,导致学生对武术产生超现实的虚幻认识。总体来看,选择“了解传统文化”为目的的学生人数较低,说明中小学生对学习武术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的不足。

4.1.4 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竞技性强,教育性、趣味性差,忽视礼仪文化与民族精神教育,既没有反映武术整体的技术体系,又没有突出武术的本质特征。

4.2 建议

4.2.1 相关部门应为武术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和学术交流机会,以提高教师的武术理论和技术水平,尤其要注重现有非专业教师的培养,使之尽快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以便更好地胜任武术教学工作。

4.2.2 在武术教学内容的设置上, 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按不同学段编写不同难度的教材,并且建立相应的武术运动考核或达标办法,从而加快推动武术在中小学校园的开展。

4.2.3 中小学武术发展应与武术段位制相结合,组织一些内容丰富的武术竞赛活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为实现“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运动目标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http://www.chinasfa.net/qtfz/qsn/zxxtyk.htm.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一版, 1997:120.

[3]蔡仲林, 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0-11, 64-69, 126-133.

[4]王建华, 王晓东, 高嵘我国中小学武术教材的建设与改革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3) :92-94.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农村英语;教育与环境;教学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人们对外语的广泛重视,英语目前已成为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要不断更新观念、改变教法。在对家乡所在地一所小学的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之后,就师资配备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了横向比较及成因分析,发现该校英语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二、调查内容设计

1.调查目的与内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落后面貌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所以该调查的主要目的是积极探索和研究对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客观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实现稳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的目标。其内容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调查对象及方法。调查对象主要是乐至县石湍镇朝阳小学五六年级共93名学生以及2名教师。调查主要采取了实际走访、访谈的方式,对英语教师、学校主管英语教学的领导进行了访谈,进一步了解了学校的具体情况。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农村小学的学生土生土长,从小受周围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城市小孩相比,往往会显得更加胆小拘谨、不善言谈,缺少自信心,又害怕会说错被老师批评,会遭人耻笑。所以,发言基本处于被动地位。

2.缺乏学习英语的环境氛围。在课堂上,学生能接触到英语,但学生每周一般只能接触两到三次,每次仅四十分钟。而且,目前社会上尤其是农村,英语教师的能力也比较有限,专业知识和口语能力都不如城镇教师,用英语交流的环境很少,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因此,学生听英语、说英语、练英语的机会很少,他们缺少一个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

3.农村小学教学方法、手段落后。在农村小学中普遍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而这种满堂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且根本不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以致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愿意继续学习英语。而且农村都没有多媒体设备,仅靠在黑板上写,缺乏文字和图片的结合,很难达到教学效果。

四、建议

1.营造英语氛围。学习一种语言一定要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没有英语环境,教师就要刻意创造英语环境。如对五年级学生施教,课堂上可以尝试使用英语。例如:It’s time to start now.Open your books at page2.教师说这些话时,不必担心学生听不懂而影响教学进程,可用明显的体态语言,必要时用中文翻译,使学生明白。其次,要淡化课堂意识,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生活语境。如借学习用品、互相打招呼等内容,让教师和学生扮演里面的角色,使严肃的课堂变成生动活泼的英语交际场所。这样,让学生在英语环境中学习英语、掌握英语。

2.进行游戏教学。小孩子天性好动,乐于参与游戏活动。若能将知识溶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的知识,学生是愿意接受的。虽短短几分钟,但却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3.拓宽课外学习。对外语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英语课,而应扩展到日常生活中去。在校园内创设英语学习氛围。比如将教室的课桌,窗户,黑板都贴上英语卡片,给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英语环境。还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单词卡片,把每天所学的单词制作成卡片,或者同学之间互相比谁做的好,单词认的多。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比平时更认真也更容易记住。

五、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我们只有认清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才能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英语教学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本次调查旨在摸清情况、摆出问题,使有关教育部门及学校更清楚、更全面地了解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尽早解决问题,为今后农村小学英语的学习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刘朝彦.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3)

[2]杨雪萍.小学英语教学及其对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要求.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7)

[3]李瑞青.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及重要原则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11)

[4]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许林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发展.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小学作文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篇4

这份问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同学们在作文学习方面的有关情况,以便于老师指导同学们更好地学习作文。请你在拿到此表后,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认真填写。请在你认为适合的选项前的方框内打“√”;如果你认为有多项适合自己的情况,也可多选。

你的基本情况

你的姓名:

年级: 就读学校名称(全称):

1.你喜欢读课外书吗?

()

①非常喜欢 ②比较喜欢律 ③一般

④不喜欢 2.你是否经常读课外书?

()

①经常读 ②有时读 ③在老师、家长要求下读 ④从来不读 3.你喜欢读哪方面的书?

()

①优秀作文选和提高作文技能的书籍

②百科知识书籍 ③故事、童话、小说、传记文学 ④卡通漫画书 ⑤其它: 4.你每天花多少时间读书?()

①基本不读 ②不到30分钟 ③30~60分钟 ④60分钟以上 5.关于作文,你认为?

①非常重要 ②有些重要 ③不重要 ④不了解 6.你平时写作文的目的是?

①记录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②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③提高语文成绩 ④提高写作技巧 ⑤给其他人看,展示才华 7.你的写作习惯,下面哪项描述较准确?

①主动地写,借助文字表情达意 ②有时主动地写 ③不主动写,但能完成 ④逼迫情况下,非写不可才写 ⑤压根就不写

8.你觉得下面哪种情况,适合描述你自己的写作水平?

①优秀 ②比较好 ③一般 ④差 ⑤不知道 9.通常作文课给你的感觉是:()

①轻松愉快,丰富多彩,使人充满信心 ② 严谨,但乐趣少 ③平稳单调,不讨厌也没乐趣。④ 紧张单调,难于忍受。10.你对作文的态度是:()

①喜欢。原因有:a能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b对作文非常感兴趣。c老师、家长的鼓励。d喜欢上课的老师。②无所谓。

③不喜欢、害怕、厌恶。原因有: a作文太难。b无事可写。c老师要求太高。d其它原因。

10. 作文中什么使你感到最难?()

①不知道怎样写出真情实感。② 无事可写,无话可说。③有话却不知道怎么表达 ④不会抓特点抓重点观察。

⑤不知道怎样才能写具体、写清楚。⑥开头结尾难。

⑦不会修改作文。⑧其它原因。11.如果你写作中遇到了困难,你会?

①寻求书本的帮助 ②自己琢磨 ③寻求同学的帮助 ④寻求老师的帮助 ⑤到网络上寻求帮助 6 置之不理,反正也解决不了 12.对于老师上的作文课,你的态度是?

①非常喜欢 ②喜欢 ③有时喜欢 ④不喜欢 13.你觉得老师的作文教学,对你有帮助吗? ①有很大帮助 ②有一定帮助 ③没有帮助

14.在你看来,下面哪种状况适合描述老师的作文教学? ①有体系,有步骤,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②没有体系,按课本的单元设计进行作文教学

③注重评讲,可以学到写作的方法

④有时布置写,写后也不评讲 ⑤提供写作的套路,以便应付考试

15.你希望老师怎样做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可多选)

①有很好的写作方法,让学生一听就明白 ②写作训练简单有趣,让每次写作文变得容易 ③少讲些条条框框,鼓励学生自由创作,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④有一套循序渐进的作文教材,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切实有效 ⑤老师跟同学一起写,把自己的写作经验告诉学生

农村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报告 篇5

2014年4月,我们对我校中年级学生习作情况和小学语文老师作文教学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三年级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看学生习作本及座谈会。调查内容:

小学生对习作的基本态度; 形成这种态度的原因;对习作教学现状的看法、希望和建议。

调查中,回收问卷58份,浏览学生习作、日记、30余本,召开了学生座谈会,对小学生习作情况作了重点调查研究。现状分析:

一、作文态度消极。对写作缺乏兴趣,缺乏动机。具体表现为: 1.对作文的喜爱的程度不高。问卷调查显示仅有12位同学喜欢写作,占问卷总人数的 24%;而有 56%的同学选择对作文的喜爱程度是一般;剩下的 20%的同学选择对写作的态度为不喜欢、讨厌。

2.写作处于被动状态。问卷调查中 80%的同学选择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及考试能得到好成绩而写作。仅 20%的同学选择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及练笔而进行写作。大部分学生写作文时感情淡漠,没有非写不可的冲动,仅仅出于完成任务而不得不编写罢了。

二、学生写作存在较多困难。

具体表现为:一方面,从问卷统计数据中,普遍认为写作很难。座谈

中很多学生认为作文太难,一小部分学生认为写作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无法将作文写得具体生动。另一方面,从学生习作来看,不少学生感情漠然,辞不言情,笔是心非,失真失诚。写假人假事经历的“胡编式”作文,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全文照搬的“移植式”作文很多。即使写作文写的是真人真事,但没有经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没有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认识,没有经过自己情感的体验,不是自我情感的流露和抒发,也就难以将作文写得具体生动。

三、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座谈中问到你写作文的素材来源是什么时,有极少数学生说的是来自观察和感受生活;一部分学生说来自阅读课外书籍及报刊;有不少学生说自己是借鉴优秀作文选;也有不少上网搜寻;还有的基本胡编乱造的。

众所周知,习作是一种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文学创作,只有具备一定的真实生活和情感体验才可以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习作。而从我们的调查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写作素材真正来源于生活的仅仅只占了19%,更多还是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介获取素材,更有甚者,有些学生是采取“胡编式”作文。

三、教师的指导不力。具体表现为:

1.教师缺乏合理的评价机制。座谈中问学生:当你看到自己或别人的作文被老师表扬或发表或获奖时,你感受如何?32%的学生选择高兴,22%的学生认为这样可以产生动力,争取发表或者获奖,还有20%的学生认为会产生羡慕的情感体验,仅有 20%的学生选择的是无所谓的态度。总上述,可以得知,80%的学生其实是渴望可以得到教师 的积极评价与鼓励。然后,又问你写的作文得到过老师的夸奖吗?我们却发现经常接受表扬的学生仅占2%,有78%的学生选择的是从来没有过或者难得几次。因此我们认为,教师缺乏合理的评价机制。2.教师讲评作文的方式单一。我们通过看作文本发现很多老师是将学生习作进行打分,简单地写评语并圈出错别字,至于学生是否有订正则很少过问。从这些数据,我们得出,目前农村小学教师讲评作文的方式比较单调,多以朗读学生优秀作文为主。

针对以上的现状,我们经过大量的调查和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得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几点原因:(一)学生生活单调

1.学生原本的写作动机不大,再加上升学和考试的压力不得不写作。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的情绪。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说”,需求可以认为是个人努力争取实现的愿望,只有当学生把写作当做是自己的需要,才能使学生从根本上喜欢上写作。当学生更多的是把写作当做是自己的负担时,必然会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反感。

2.学生的生活封闭,个性丢失,大大减少了学生的写作动机。学生是写作的主体,但在应试教育的禁锢下,学生被“关”在鸟笼式的学校里,对社会的接触极少,见识不广。特别是农村小学,以巨光小学为例,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的,而由于经费的问题,学校的环境、设备都比较简陋。学生们更多的是从书籍、电视上获得间接经验和教师灌输的知识。这样容易造成农村的孩子见识比较短浅,与社会脱节的现象。

3.考试压力过大。农村小学要面对各级部门组织的频繁的考试:单元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各种抽考以及完成上级布置的定量作业、同步练习等。而每次考试结束,上级要给学校排名,给任课教师排名,老师理所当然的也会给学生进行排名,甚至会把成绩单送到学生家长手中。因此,学生也把各科考试分数看得高于一切,而作文则成了语文学科的一种强制性训练,一种负担,学生并不会太过重视。语文考试变化莫测,作文题目更是千变万化,语文老师也不会再作文指导上下过多精力,一般让孩子们多背几篇,以不变应万变。

(二)老师指导不力

1.固守成规的教师评价机制,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学生极少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小学生的思想比较开放,喜欢漫天的想象,这正是写作主体不可缺少的素质。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形成了“唯应试而教”的观念、审美观,从而忽视学生的真情实感。往往学生的真情流露被看做是胡扯、瞎搞。在这样长期的作用下,一方面学生为了能取得好成绩,写作更多的是迎合教师的口味,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越来越少,也就打压了学生写作的信心。

2.教师的作文指导较单调,不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布置写作任务时,教师更多的是只布置写作题目或只简单的指导下,而缺少深入的指导。这只能靠学生自己的想象、探索才能完成,一些学生探索的方向对了,得到了肯定,就会对写作产生一定的兴趣;如果得不到肯定(通常是作文分数比较低),在长期的作用下,就会造成学生

对写作的厌恶。

3.作文题目不够新颖,大多偏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无从下手。教师布置作文 题目时大多是根据教科书的要求布置的。教科书的编纂毕竟是面向所有的学生,因而对于本校的学生的学习就缺少针对性。对于那些偏离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小学生只能通过间接经验获取写作材料,而写作又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也就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其他

1.教师和学生家长给小学生写作的最初印象就是:写作很难,造成学生知难而退的压力。历来在大家的心目中,写作是比较难的,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因此,在自己的学生和孩子开始学写作文时,教师和家长总会提醒孩子:“写作文是很难的,你要好好学习,要花双倍的时间。”这样在小学生的心理无形中形成一种“写作难”的观念,一些学生甚至决定放弃写作这样的念头。

2.小学生心理正处在可塑阶段,模仿能力强,外界对其影响比较大。现在社会给学生思想的影响会不断加大,特别是网络。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有调查说学生上网的目的是什么,有 27%的人是查资料,45%的人是聊天,从这可以看出许多小学生已经开始上网了,而网络上的一些行为特别是使用的语言都对小学生来说是具有比较大的影响的。现在,在学生的作文里已经有用到网络的语言如:“杯具”、“狂顶”等词。还有用一些英文字母代替如:MM、GG 等,已经在小学生的作文中屡见不鲜了,这不得不让我们引起注意了。

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几点解决措施:

1.激发起学生作文的兴趣,才是搞好作文教学的要义。人的兴趣总是建立在一定的需要的基础上的,需要通常以意向、愿望、动机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需要驱使个体趋向某个目标,变成动机。学生作文动机是直接推动他们作文的一种内部动力,其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一次次作文的成败,而学生写作的动机对于他们对作文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了解学生的写作动机,再利用动机这一关键环节进行激励。在我们的调查中,共有80% 的同学选择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及考试能得到好成绩而写作。仅仅只有20%的同学选择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及练笔而进行写作。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真的不喜欢写作文。叶圣陶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对于老师来讲,自己本身要有终生学习的观念,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感到有写作的需要,有想写作文的冲动,这样的作文教学才是真正的作文教学。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让他们愿意写爱写,这样作文教学的效率才有望逐步提高。

我们认为教师可以通过成功体验来培养与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兴趣。例如我们可以采 取择优表扬法。农村小学生一开始写作常常是病句多,错别字也不少,有的甚至是前言不搭后语,更别提好词好句了。这时,老师不应该全盘否定学生的作文,应该仔细研究学生的作文,从其他的方面择优表扬学生。例如:你写的文章真实感人、主题与众不同等等。这样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优势被认可,信心大增,在以后的写作中就会大大激发写作的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多方面的展示学生的作文。对于特别好的作文老师通过投稿,参加比赛的方式激励学生写作。而对于不好的文章,老师可以在班级的墙壁上开个专栏,用于展示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好词好句,这样不同层次的评价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是有用的。

2.要解决学生的写作困难,教师只有想方设法去洞察学生的情况,有计划性、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教学方案,逐步地解决上述的种种问题,特别是真正解决学生没东西可写和怎样写的问题,学生作文才不会感到困难,进而渐渐地爱上作文。做为语文教师,必须得尽力去思考、多探索,积极想办法,多学习一些新的作文教学理念和方法,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作文教学的领域里有很多一线教师在努力奋斗着并也取得一定效果的,如:江苏特级教师李吉林提出情境作文训练;广东的特级教师丁有宽提出的读写结合五步系列作文训练;张万化老师提出的生活化作文教学等等,这些宝贵的教学经验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3.对于小学生作文素材缺乏的问题,叶圣陶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写作动机最初源于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而这前提是生活中有大量的素材,或者说,是生活让我们有了想写作的冲动。所以教师应该好好地引导他们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我们认为教师依旧可以通过增加生活体验培养与提高农村小学作文。可以让学生看看农村的新貌,调动学生的审美感受;可以让学生学习

农技农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想交流;可以让学生体验农村的民风民俗,陶冶情操;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史,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呢。

4.对于作文评价的问题,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开放评价内容,进行心灵交流;开放评价途径,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开放评价过程,重视作文提高的四个观点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首先,对于在作文批改的策略上,可以采取指导学生自我修改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鼓励学生互改,促进学生间的良性竞争。最重要的是教师在评改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用心评改,用心沟通 其次,教师在评改的过程中,我们强调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1)评优激励、多就少改。(2)因材施教,启发思考。(3)改变批语的“冷漠”面孔

5.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中致光重要的环节,它是作文批改的继续与发展。它对增强学生写作信心,巩固写作兴趣,激发写作积极性,提高写作能力都大有帮助。

对于作文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更新讲评指导思想,作文讲评应面向全体同学,尽可能多的赏识和鼓励学生。作文讲评切忌单抓消极的东西大肆渲染,把学生的缺点罗列一大堆,从而让学生写作兴趣丧失,也切忌老是把焦点集中在少数作文尖子身上,使作文讲评只为少数学生锦上添花,而缺少对一般学生的雪中送炭。讲评时应努力面向全体学生,精心呵护学生的作文积极性。作文讲评应还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讲评,面对作文,师生间、生生间

进行平等对话,并允许学生各抒己见,以保证作文讲评的效果。作文讲评还要站在育人的高度,发挥其教育作用。讲评不能只对词句篇章、审题立意,更要以育人的高度来认识讲评。

第二,创新作文讲评方法 作文讲评无定法,只要能提高讲评实效,加强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任何讲评方式都是可以用的。可从本次调查来看,不少教师还是一直都在重复着这样一个模式:教师先念一两篇学生好的作文,稍加点评,再概括下本次作文的普遍问题,最后提出注意事项。内容比较僵化,形式也是单调的,其结果是教师在讲台上唾沫横飞,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或无动于衷,甚至感到反感。我想这样也是教师难教作文的体现吧。因此,我们有必要大胆革新作文讲评方式。教师可以采用课堂展示与交流的方法。还应该讲评课应增大容量,可以根据讲评要求,引进课外的有关内容,或扩展,或加深,或发挥联想,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第三,强调归纳和演绎。运用归纳与演绎这两种方法的目的,在于把学生作文中的零散优点上升为对作文的的规律性认识并运用这些规律来评析习作。课堂讲评课上最好能对其写得好的地方进行归纳演绎,让学生对此印象深刻。接着用演绎的方法要求学生以此为参照,衡量自己的作文,寻找得失,并着手修改自己的文章。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努力研究新课标,不断探索经验,反复实践,勇于创新,根据农村的特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农村特色的作文教学之路。首先,作为农村小学教师不仅要在习作教学时激发的写作兴趣,通过利用学校自身的有力条

小学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篇6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提高,人们从热闹的课堂氛围中逐步意识到教学质量的有效性方面上来,重新意识到在课程改革的中不能放松质量意识和对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余文森教授关于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这样说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余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过去,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可学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因此,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那么,我镇小学在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面究竟存在那些方面的问题呢?为此,我们针对这一问题作了如下调查:一.调查方法、对象及结果:1.调查方法:试卷分析法、成绩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等。2.调查对象:全体数学教师和2--6年级学生等。3.调查内容:我镇1--6年级学生2007年秋季的数学期末检测试卷和2007年春秋两季的数学期末检测成绩等。4.调查结果:首先,我们对2007年春秋两季的数学期末检测成绩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2007年春年级平均分及格率一年级91.295.7二年级93.898.2三年级91.299.2四年级9298.5五年级86.597.5六年级91.297.1???2007年秋年级平均分及格率一年级8897.1二年级92.698.9三年级89.899.6四年级87.598.5五年级90.399.7六年级94.697.72008年10月,我们针对我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在全镇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二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重点测试、还对部分数学教师进行了关于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访谈。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一)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表220份,收回210份(教师在不影响学生的前提下填写)。调查项目调查内容调查结果(所占比例)1你喜欢上数学课吗?(1)不太喜欢(9.04%)(2)一般(42.86%)(3)喜欢(48.1%)2你觉得数学老师上课亲切、有激情吗?(1)不够亲切,缺少激情(6.19%)(2)一般(60.95%)(3)亲切自然、有激情(32.86%)3你觉得数学老师的提问()(1)过于简单,无挑战性(13.81%)(2)难度适中,有挑战性(81.43%)(3)难度太大,无从下手(4.76%)4老师在数学课堂上提问后,给你思考的时间()(1)很少(9.04%)(2)不太够(20%)(3)够(70.96%)5你的数学老师对课堂上的知识讲得清楚吗?(1)听不懂(5.71%)(2)不太清楚(17.14%)(3)讲得清楚(77.14%)6你在数学课堂上认真倾听了吗?(1)没有倾听(6.67%)(2)偶尔倾听一下(28.57%)(3)认真倾听了(64.76%)7在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中你是怎么样表现的呢?(1)与我无关(7.14%)(2)只听别人说(20.95%)(3)认真参与讨论(71.9%)8你的数学老师在课堂上会讲与课无关的话吗?(1)常常讲(11.43)(2)偶尔讲(69.52)(3)从来不讲(19.05)9数学老师对学生的课堂练习和问题回答的评价(1)每次都一样,我没感觉(17.14%)(2)及时,但没有激励性(35.71%)(3)及时,很有激励性(47.14%)10数学老师课后布置的作业你会吗?(1)只会一点(8.1%)(2)大部分会(34.29%)(3)全部会(57.62%)11你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1)不能(9.52%)(2)有些能(47.14%)(3)能(43.33%)12你想给你的数学老师提出哪些建议?学生们:

1、数学老师你上课能亲切些吗?

2、我希望数学老师上课少说与课堂无关的话。

3、请老师上课时把数学知识讲清楚一些。

4、我希望老师在上课讲重点时,换一种学习方式,让我们对数学课更感兴趣。

5、请老师在我们回答数学问题时,别只让一个人回答。

(二)对教师的访谈结果:数学教师分别针对自已的课堂教学,并结合观摩我镇其它数学教师的课堂,普遍认为我校的数学课堂教学在有效性方面主要存在一下几方面的问题:1.钻研教材不够深入,课前准备不够充分。2.导入新课缺乏趣味性,抑制了学生投入学习的全过程。3.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水平、思维发展估计不够,提问出现了过于简单和跳跃性太大的现象。4.在讲解例题,讲述概念、法则、定义等时,教师语言不够简练、准确。5.小组合作留于形式,缺乏时效性。主要表现在研究问题的价值性、小组的组成和分工、研究的时机、教师的指导等方面还有待探究。6.课堂练习的设计形式单一,内容一致,没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不同、形式多样的练习。7.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形式单一,语言贫乏,缺乏激励性和导向性。二.调查结果分析及设想:尽管我们的调查、测试和统计还不全面,存在误差,但是从众多数据显示:如何改进我镇的数学课堂教学,改变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切实提高我镇的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并且这一问题已影响了我镇的数学教学质量!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根据课标要求,并结合我镇数学课堂教学现状,逐步我校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使我镇的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这一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决定将这一问题提出来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我们根据以上数据对我镇的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初步确定了研究的方向和重点:数学课堂教学现状:1.教学目标不明确,课前缺乏有效地分析教材、读懂教材。从对数学教师的访谈和听数学课等活动中,我们发现少数教师因为课前没有有效地专研教材,导致课堂目的性不明确,没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在课堂上手忙脚乱,知识引导思路不清。2.数学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缺乏兴趣,被动接受,课堂气氛沉闷。从调查中发现有9.04%学生不愿学,不想学;42.86%的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一般;6.19%的学生觉得数学老师在课堂上不够亲切、缺少激情。这就说明数学课堂上没有有效的情境创设,老师也没有通过自已的亲切和激情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3.小组合作留于形式,缺乏时效性。通过调查我们发现7.14%的学生在课堂上觉得小组合作与自已无关,20.95%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只听别人讲,从观课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小组合作中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很多同学在小组合作中不知道干什么?等问题。4.课堂练习的设计形式单一,内容一致,没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不同、形式多样的练习。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有些教师课堂上,布置的巩固练习随意性很大,没有切实地针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练习;或者设计的练习太过于简单、形式单一等,这些都没有体现巩固练习的有效性。5.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形式单一,语言贫乏,缺乏激励性和导向性。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近52%的学生觉得数学教师给自己的课堂练习和问题回答的评价感觉每次一样,没有激励性,没有体现评价的有效性。6.课堂教学后,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通过调查我们发现8.1%的学生对教师课后布置的作业只会一点,34.29%的学生大部分会;9.52%的学生不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47.1%的学生只能解决部分问题。通过2007期末数学检测成绩分析,1-3年级的数学成绩均在市排名居于下游,而4-6年级的数学成绩虽有改观,但就全市来说,仍不理想。7.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灾后学生在板房学校上课时思想不集中,心理不稳定,原因是只关注生命而淡化了知识的学习。设想:1.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通过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教师要明确每节课要教点啥,知识方面,技能方面,达到什么程度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明确每节课的教学重点,而且要切实地落实在课堂的各环节中,让重点突出。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学生已经探究明白的问题,教师不必反复唠叨,要多设计一些相关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理解和运用知识,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有效的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3.“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把握教师定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估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这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②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③建立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我们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积极参与,学会思考。4.练习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方式,也是教师及时了解教学状况调整教学内容的一种措施,因此,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教师既要考虑全体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要兼顾优等生的学习潜能的挖掘情况,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注重练习的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教学的内容要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把知识点掌握和理解,因此教师在设计基础性练习的时候要突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练习和反馈让学生能熟练地进行掌握。

2、注重练习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兴趣。有效教学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即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渴望和成就的欲望。

小学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篇7

一、调查结果分析

1. 实行政府采购的意识及资金量

93%的学校选择“应该实行政府采购”,3%的学校选择了“不需要”,4%为“无所谓”。选择“不需要”的主要原因是认为采购过程麻烦;实行政府采购的资金占采购总额的82%,其余为学校自购 (非政府采购管理部门或教育部门批准) 。这说明大部分学校实行政府采购的意识较高,但仍然有部分资金没有纳入政府采购的范围。

2. 实行政府采购的品种

主要包括实验室仪器、图书资料、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桌凳、网络、监控、教师办公用品、师生生活用品等。显然,几乎所有的教育教学用品、师生生活用品及相关服务都纳入了政府采购的范围。

3. 采购的主要模式

分为政府采购中心集中采购、教育部门集中采购和学校自行采购三种采购模式。三种模式采购资金的比例为:政府采购中心占79%,教育部门集中采购占6%,其余为学校自购。可见,目前大部分仪器设备均由政府采购中心采购,教育部门集中采购的数量微乎其微。

4. 学校采购实验仪器的难点

排在第一位的是提供完整的技术规范,占74%。原因是实验仪器品种太多,部分无生产标准,采购机构也没有可参考的技术参数;排在第二位的是验收,约占55%。原因是学校无技术力量。

5. 采购实验仪器的方式

98%是“打包”采购。这种方式实际上是把产品的选择权交给了个别企业,买来的东西虽然价格低,但不能用。有一所县级中学一年前“打包”采购的理化生仪器全都是废品,官司到现在还没了结。

6. 教师对产品的满意度

只有65%的教师表示满意,不满意的占19%,16%为基本满意。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产品质量差,占62%,认为产品不适用的占14%,选择其他的占24%。这样的结果有点出人意料。

7. 产品验收

68%的学校选择了对照招标文件中的要求,逐一进行验收,32%的学校主要是检查产品的数量。除学校缺少专门人才和技术力量外,采购中心和评委不参与验收也是一个原因,致使验收工作流于形式。

8. 学校履约情况

85%的学校完全按照合同履约,小部分学校履约意识淡薄,“严以律人,宽以待己”,甚至以种种理由拖延验收、付款等。有一所学校建通用技术教室,两年没有支付一分钱,供应商意见很大。

9. 采购前期准备

72%的学校在采购前能对采购项目进行科学的认证,进行市场调研;28%的学校,要么凭借以往的经验拿出产品性能参数、预算经费,要么委托一个比较熟悉的企业提出采购计划。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产品性能参数设置不合理、预算与实际采购相脱节等情况就不足为奇了。

1 0. 对协议供货的评价

对省教育厅和财政厅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室建设、中小学实验室桌凳等实行协议采购的认可度几乎达到了100%。主要原因是协议供货非常便捷,省教育装备管理部门能跟踪管理,产品质量有保障。

1 1. 政府采购中心采购周期

平均为3个月。对这样的采购周期,48%的学校表示不满意,这也是部分学校不支持政府采购、存在抵触情绪的原因之一。

1 2. 企业对政府采购的评价

对企业政府采购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64%的企业表示满意,不满意的占12%,其余为基本满意。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招标门槛设置不合理,占48%;产品参数有偏向性的占27%;其他占25%。企业对采购过程及招标文件有意见,对公正性有疑虑,也影响了政府采购的实施。

1 3. 评审专家库建设

市、县区两级政府采购中心都建有评标专家库,但专家库人员专业种类没有完全覆盖全部的教学仪器设备,有的品种专家人数太少,最少的仅一人,而且更新慢,他们基本上没有参加过采购培训。比如实验仪器、体育器材设备,一线教师是直接使用者,但他们对这些仪器的性能参数并不是很清楚。

二、几点建议

1. 将教学仪器设备全部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不论是财政资金还是自筹资金,都应该纳入政府采购的范围 (包含政府采购中心采购、教育部门集中采购及经过批准的其他采购方式) 。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提高各学校对实行政府采购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提高政府采购在节约财政支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强化监管,构建健全的教学仪器设备政府采购监督管理体系,使全市中小学所有仪器设备无条件的全部纳入政府采购的范围,不论资金来源,不论产品的类型,让采购合理合规、公开、公平、公正,采购氛围风清气正。

2. 扩大教育部门集中采购的面和量

教学仪器设备教育性较强,具有品种多、单价低,时效性强、验收困难等特点,需要有便捷、高效、专业的采购方式。实行教育部门集中采购,不仅能充分利用教育部门的技术力量,大大缩短采购时间,而且有利于及时对进入学校的产品进行适应性评价,建立教学仪器产品的准入制度,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学校,避免采购机构与采购方在某些环节上的脱节,从而带来验收、履约方面的不便。如果实行教育部门集中采购有困难,也应逐步扩大教育部门集中采购的范围,不建议将教学仪器设备交给社会中介机构采购。

3.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学仪器设备评标队伍

根据《政府采购法》、财政部、监察部《关于印发〈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的通知》的要求,按类别建立教学仪器设备评标专家库,市、县区共享。评标专家任期一般为2~3年,根据教学仪器设备政府采购从业人员准则和岗位标准进行考核,合格者继续聘任。专家库的专家应根据仪器设备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更新、充实。要特别重视充实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因为他们熟悉教学仪器设备的性能和质量,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切实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既是教育教学的行家、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专家,又能熟练地进行市场分析,熟悉教学仪器设备的性能、价格,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满足教学仪器设备的采购需要。

4. 尽快制定常规教学仪器设备的采购技术规范

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大部分已经很成熟,但有的产品有国家或企业标准,有的几乎没有生产标准。这就导致学校在采购时提供不出技术要求,或者不能提供规范的技术要求,给评委评标和产品验收带来了困难。因此,教育装备管理部门应尽快编制教学仪器设备的采购技术规范。凡是没有国家、行业标准的,都要制定技术规范。部分有国家标准的产品也应具体化,明确教学用品的具体要求。采购技术规范应达到标准,并考虑可实证性。正式发布的技术规范,在采购时可以直接使用。对于一些技术要求成熟、常规性的教学仪器设备,还可分门别类地编制出采购文件范本,方便采购。

5. 扩大协议供货的品种范围

推行协议采购,一方面可以将原本分散的物品集中起来,形成规模效益,获得最优的价格和最好的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重复招标,方便单位预算,更有效地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使政府采购“放在阳光下,信息公众化”的要求得到充分体现。协议供货不仅可以对成批的同类性质的项目进行集中采购,还可同时采购多种不同的产品或服务项目,并具有标准化和及时性的优点。教学仪器设备采购的时效性强、重复多等特点,决定了仪器设备的采购更适合协议供货制度。另外,多年的实践也证明,协议采购确实是一种高效便捷的采购方式,受到各中小学的普遍欢迎。

6. 加大验收工作的力度

验收是集中采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个过程应由教育装备管理部门和采购单位共同完成,仅靠学校是无法完成的。装备部门应选派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同志参与这一工作。验收内容为核对仪器设备或者接受服务的名称、数量、规格、质量、性能等;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学校直接通知供应商,装备部门督促供应商在限定时间内整改,达到合同约定的要求。所有参与验收的人员签字确认,并承担相应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所购仪器的质量和企业提供的服务,维护采购学校的利益。

7. 加强教育部门集中采购的后续管理

小学作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篇8

关键词学校体育 教育现状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4-0009-03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历史使命,同时,它又是国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和终身体育的基础,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通过情况汇报、师生座谈、视看活动、查阅资料等形式和手段,历经二个多月,对全市12所高中(职高),26所初中,32所市区小学、乡镇(街道)中心小学,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进行全面调查。通过调查与分析旨在发现嵊州市学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推动全市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一、学校体育教育现状

1.思想认识统一,领导组织健全

体育工作是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千百万学生的健康成长。许多学校领导看到了这一点,认真抓好体育教育工作,从而促进了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几年来,全市各中小学校切实加强了对体育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校长或分管校长任组长的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把体育工作摆上了学校的议事日程,详尽周到地制定出每学期的体育工作计划和总结,使体育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保障地开展。学校的总务处、班主任、团组织、少先队、学生会、医务室等部门能密切配合,积极发挥自身作用。

2.资金投入增加,设施得到改善

近年来,各校对体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体育场地设施日益规范。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各校对体育场馆的建设投入了较大的资金,各校基本都有田径场,特别是市区高中、小学基本拥有了塑胶跑道,市区的所有高中都建成了体育馆,一些乡镇学校也投入资金建成了风雨操场,还有许多学校将出资修建(规划筹建)田径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器材的配置有所增加,在数量上、品种上能基本满足体育教育的需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学校克服资金上的困难,根据学校特点,因地制宜,充分开发体育课程资源,自制体育器材,如:自制高跷、自制铁环、自制投掷物等,缓解了学校器材短缺之现状。

3.课程教学日益规范,师资水平整体提高

体育课程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中心工作,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主要措施与途径,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各校都制定了一些制度,如对教师备课、听课进行定期检查和期末上交,要求教师定期上公开课、探讨课等。体育教师能严格执行教师、学生的课堂教学常规,认真备好课、上好课,在教学中能体现新课程要求,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评价的综合性、发展性、科学性。通过对体育教师队伍情况了解,这次被调查的学校现共有体育专职教师246名,其中高中74名,本科学历70人,专科学历4人;初中88人,本科学历12人,专科学历66人,中专学历10人;小学84名,本科学历2人,专科学历68人,中专学历14人,这些教师中,获嵊州市及以上教坛新秀有22人,教学能手有8人,学科带头人有6人。总体上看,我市的体育教师能敬业爱岗,为人师表,具有基本体育理论知识和从事体育教学的基本能力。

4.群体活动基本保障,业余训练常抓不懈

各校能严格保证学生的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时间,并能将检查评比和出勤记载纳入到先进班级、优秀班级、星级班级的评比中,保证了二操的时间与质量。市区中小学在场地小,学生数多的情况下,制定出一些切实可行又安全合理的课间活动安排表,分段分时多次进行,确保课间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各校能因地制宜,根据实际积极开展校内体育竞赛活动。一些高中学校成立了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师生共练、定期比赛,校园体育活动氛围浓厚。对于课外活动的开展,市区中小学操作较规范,安排较合理,做到了全员参加,如剡山小学的快乐星期三,安排每周三下午的时间进行集中活动;又如嵊州一中、东圃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活动总结获省一等奖。

各校能根据自身实际与特点,因地制宜地抓好学校的业余训练工作,并能坚持常年训练,认真落实好“五个有”,即有教练、有队员、有内容、有场地、有时间。同时,各校以特色项目为依托,将训练与普及有机结合,促进特色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例如:一些小学充分利用本市围棋资源,开展围棋训练,开设校本围棋课,建立围棋训练室;一些高中主动走出校门与社会各方联络,购置健身器械,建成健身房,专供教师健身、学生训练使用;还有一些学校,以乒乓球项目为依托,购置大批乒乓球桌,放置于校园内,满足了广大学生课间活动、课余训练、课外比赛的需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省级足球传统项目学校崇仁镇校的足球队多次参加省级比赛频频得奖,使足球在农村中小学校中生根发芽。

二、当前学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次调查,发现我市中小学体育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发展。

1.体育经费的紧张有待进一步解决。目前,我市各中小学校的体育教育经费基本上没有明确规定提取比例,在学校的财务开支上没有明确预算与支出,造成以领导个人的主观随意性来决定对体育经费的投入。有些学校几年前规划撤并,从此就不再投入了;有些学校经费紧张,但仅坐着杞人忧天,缺乏主动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开拓性与积极性。调查中发现,虽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已有几年,但许多学校至今还没有配备《标准》测试的所需仪器和数据上报的软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造成体育教师无法顺利、正确、及时地完成此项工作。体育器材是保证学校体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经费的紧张,造成器材的短缺。根据《条例》各校器材配备要求按省定标准配齐或基本配齐,但许多学校,特别是乡镇(街道)中心学校及下属中小学校,体育器材显得捉襟见肘。而一些满足工作需要的图书、期刊、音像资料、电教设备等更显得不足,因此,经费的落实是一个迫切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2.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重视。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将直接影响我市体育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体育专职教师的配备与素质的提升是队伍建设中的两大瓶颈。

瓶颈一:专职教师配备短缺。高中专职体育教师配备基本齐全,初中与小学问题较为突出,而问题的顽症主要集中在乡镇(街道)中小学及下属中小学校,根据全市初中、小学的班级数与体育开设课节数,全市初中近缺30名,小学近缺90名专职体育教师。专职教师的严重不足带来一系列问题:问题一:不开齐开足体育课。乡镇(街道)初中及下属初中每周基本开设二节体育课,有些小学也开设了二节,而一些毕业班(初三、高三)每周只开设了一节体育课。问题二:兼职体育教师队伍不断扩大。全市小学近缺90名专职体育教师,按每周16节课时/每人计算,共有1440节体育课是学校通过临时性变动其他学科教师承担体育教学或把体育课作为搭车课来落实的,这些兼职教师许多都是语、数教师,甚至还有美术、音乐教师、代课教师等,而且每学年还要不断变动,队伍很不稳定。问题三:现专职教师任课超工作量。由于教师的不足,学校只能将课时分摊给教师,而这些教师基本上属于年青教师,他们在完成繁重教学任务时还要抓训练,组织课外活动和小型竞赛,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充实知识、钻研业务。

瓶颈二:业务素质亟待提升。据统计,全市中学35周岁、小学30周岁及以下的教师近占全市体育专职教师的一半,而教龄在3年及以下的专职教师所占比例在不断增加,在体育教师队伍日趋年轻化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一是备课简单化,有的体育教师教案内容脱离课堂教学实际,上课形式化;有的体育教师上课随意化,体育课放羊式。二是教研组活动表面化,集体备课活动还没有实质性地开展起来。三是课余训练形式化,表现在训练的手段和方法单调陈旧,运动量得不到保证。四是教科研缺乏化,表现在这些青年教师中,真正承担、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寥寥无几。

3.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有待进一步落实。去年,国家教育部、浙江省教育厅发文《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要求各地方、各学校结合新课程开齐开足体育课,保证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按此要求小学、初中每周应开设3节体育课,高中每周开设2节体育课,而课外活动各校每周应开设2—3节。但从调查情况看,此问题暴露的较为严重,由于受升学率的影响,学校教育中重智轻体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初中学校每周只开设了二节体育课,有的初三年级每周只开设了一节体育课,同时还存在体育课被任课教师任意的挤占、挪用的现象,据对全市初中体育课开课情况的不完全统计,每周3节的开课率只占20%。体育课外活动的执行,市区中小学显得较好,乡镇(街道)中小学及下属中小学都基本没有开展,墙上贴的课外活动轮流表成为一种摆设,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4.资料积累与整理有待进一步规范。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学校体育教育资料的积累与整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情况。随着教师理念的更新,对资料积累和整理的认识有所提高,但离资料积累整理的系统性、规范性方面还有一定距离,具体体现在:资料积累显得残缺不全,没有分类整理,图片、音像资料不足等。

三、今后工作的建议与措施

1.切实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中重智学、轻体育的现象仍较普遍,一些主管领导从思想上对学校体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还缺乏了解,认识模糊,工作没有到位。因此,全市中小学校要以学校体育法规为依据,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各级学校领导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当前,首先要提高学校领导尤其是学校一把手对体育工作的认识,明确办学指导思想,重视体育工作,具体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切实可行的体育工作计划,以克服工作中的主观性、随意性和盲目性,促使学校体育工作有计划的发展。其次是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制度建设,建立合理的工作实绩评价制度,关心和支持体育教师的工作。再次是积极消除体育教师“等、靠、要”的思想,依靠广大体育教师自身努力和勤奋工作,塑造体育教师职业形象,转变人们对体育的偏见,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

2.努力加大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各校要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细则规定,足额提取体育经费。要合理使用体育经费,做到单独建帐,专款专用。要加大学校体育场地基础设施资金的投入,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的投入,缩小城乡学校规模之间的差距,积极提倡多渠道筹集体育经费,以多种途径和方法改善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条件。建议设立体育专用经费作为学校体育专项资金。

3.统筹调整教师布局,优化队伍结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教师总编制数内,按照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授课时数所占的比例和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需要配备体育教师。”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与深入,体育专职教师缺编的现状会显得更加突出,特别是山区乡村学校,体育教师配备随意性又很大,问题更严重,因此,建议采取重大政策和措施,针对教师年龄、性别、经验等因素,进行统筹调配,配足体育教师,调整体育教师布局,优化体育教师队伍结构,向缺编学校合理调配,促进学校体育蓬勃、健康发展。

4.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当前,青年教师承担着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青年教师思想活跃,富有理想,可塑性强,工作中容易出现忽热忽冷的现象,尤其是当愿望与现实相悖而不能满足时,易怨天尤人,失去努力方向和向上发展的动力。因此,首先应采取各种形式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关心他们的成长,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修养和实际觉悟,培养他们“干一行爱一行”的爱岗敬业精神。其次,加强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青年教师教龄短,实际工作经验不足,要依靠老教师的传、帮、带,培养他们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与求实创新的意识和精神,不断地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再次,采取激励机制,鼓励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使他们脱颖而出,提供学习、交流机会,建立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最后,合理分配青年教师工作量,学校要尽最大可能地为他们的业余学习、科研创造条件。

5.进一步强化《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考核工作。定期对各校进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执行情况的检查,将体育工作纳入到学校的综合考评中,从而促进学校、社会对体育教师工作的认可,进一步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曲宗湖.中国学校体育和卫生发展战略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报,2000,(3).

[2]邵华.我国中小学体育经费场地器材现状及成因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01,(5).

[3]武冠宇.学校体育现状调查研究[J].体育科研,2002,(3).

上一篇:社区开展调研活动介绍信下一篇:强生药店自查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