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2014年工作思路及措施

2024-11-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镇2014年工作思路及措施(精选8篇)

镇2014年工作思路及措施 篇1

一、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可望提前完成。1—11月全镇完成gdp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25%,销售收入16.01亿元,工业增加值4.08亿元,技改投资3.94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37.1%、34.4%、27.4%、分别完成市计划的81.6%、99.5%、113%。

二、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固定资产投入继续攀升。为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无障碍施工,我镇实行了党政领导挂联重点项目的制度,加强对重点项目的服务,提高重点项目推进速度。例如:为支持**红火集团日产4000吨干法回转窑和铁路专用线项目的建设,镇政府成立了红火重点项目征迁领导小组,抽调人员成立拆迁办,到目前止总投资4760万元的浙江红火集团铁路专用线建设项目完成投资已达1969万元。其他列入310工程的项目,总投资7.68亿元,当年计划投资4.71亿元,1—11月完成投资2.4亿元,其中重大新开工项目6个;1—11月技改扩建企业42家,其中木材企业有27家,经技改立项的企业有23家,计划当年技改总投资5.28亿总投资4760万元,工业技改投资达3.5亿元。

三、木材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产业层次得到提升。我们从夯实木材产业基础入手,全力提升木材产业层次。一是重视木材深加工园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今年又投入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资金760万元。二是做好市场功能的完善,新投入市场配套资金620万元,并将**竹木市场升为**我镇木业市场,扩大了市场知名度。通过(我市)木材交易洽谈会,大大提高了我镇木材产业的知名度,拓宽了销售市常三是引导企业加速深加工产品的发展,鼓励企业发展指接板、工艺品、出口产品、木材综合利用等项目,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到11月止我镇木材交易量达到10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7.5%,其中,粗加工量达57.4万立方米,占54.7%;深加工量达20.65万立方米,占19.7%;销售额达到9.75亿元,增长32%。

四、大力开展零土地技改,零土地招商。从盘活存量土地入手,落实好工业经济的发展用地。一是利用部队调营后(搬迁)的营房,租赁现有的营房建办企业;二是对各村闲置的场地、房屋进行登记,根据企业规模大小鼓励企业到各村去办厂。今年已有24家企业在部队营房内落户,其中有细木工板、指接板等企业6家。到11月止我镇从搬活存量土地利用闲置场地引进企业到32家,投资额达0.8亿元。

五、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引资项目不断增多。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我镇经济发展的头等工作来抓,以产业招商、项目招商、以商引商为重点,开展山海协作抓好回归工程建设,并鼓励和引导企业主与国内外大市场接轨。今年我镇还编制了5000份招商指南,宣传我镇的投资环境、优惠政策。到11月止共引进成功签约项目43个,协议引资额1564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14.1%,完成市计划195.5%;实际到位引资额685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13.8%,完成市计划171.25%。

存在问题

一、由于受宏观调控和市场因素的影响,水泥行业、机电(变压器)行业效益回升乏力。红火集团、协力水泥有限公司等水泥企业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4%左右。

二、融资难,难融资双重并存。大多数企业都属新办期,资本积累不足,资金实力不强,内动力不足,融资渠道少。许多企业受缺少抵押物困扰,流动资金贷款困难重重,难以满足流动资金周转的需要。

三、木材资源紧缺,潜在危机较大。当前我镇木材资源面临着以下危机:一是木材加工企业增多,木材需求量也在增加,出现“僧多粥少”现象;二是以前大批量的砍伐木材,生态环境得到破坏,国家对林木资源保护趋紧,砍伐指标减少;三是福建、江西等周边地区十分重视招商引资,对本地区的木材资源进行控制,以自己的加工为主;四是随着道路交通发展,物流业的加快,木材资源的原产地直接资源销往消费地,毗邻优势已没有过去明显;五是木材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上升。

四、征地难,土地成本上升快。当前企业发展用地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工业规划区内农保地多,不是农保区的则征地价高,土地成本上升快,报批费用增加多,造成企业发展门槛抬高。

XX年工作思路

XX年是实施xxx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我镇新起点、新目标、新任务的第一年,XX年我镇工业的指导思想:以“xxxx”重要思想和xx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学习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和xxx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兴工强镇,借力发展”不动摇,为跻身全国千强镇打下坚实基矗具体工作要点如下:

一、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打造实力我镇。一是加大园区建设力度,构筑发展平台。重点抓好新205国道产业带首期1000亩土地开发和木材深加工园区400亩家具园区建设,拓展竹木加工产业发展和提升空间,抓好赵家坂700亩、高塘山500亩土地开发,缓解工业用地制约。加快十里牌工业小区规划和标准厂房建设,创建中小企业孵化器基地。二是大力培育重点肯干企业,增强龙头支撑作用。重点做好红火集团日产4000吨新型干法回转窑生产线建设。重点支持红火集团热电工程二期和管网集中供热工程建设。加快浙江伦宝钢管有限公司钢管穿孔项目建设,做好汽配生产线项目前期工作。三是加强企业管理,走科技创新之路。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树立现代企业管理念,提升人员素质,集聚人才。重点培育以高新技术为主体的新辉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持该企业建设电子提花机生产线。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引导企业走循环经济之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广泛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发展以机电五金为主的先进制造业,优化产业结构。

镇2014年工作思路及措施 篇2

一、2014 年农牧业经济发展情况

(一)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丰”

全区农作物总播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1亿亩和8506万亩,分别比上年增长1.6% 和1%,粮食总产达到550.6亿斤,比上年减少4亿斤,但是实现了大旱之年粮食生产的丰收,粮食产量继续位居全国第十位。

(二)畜牧业实现“十连稳”

牧业年度全区牲畜存栏达到12915.8万头只,同比增长9.27%,连续10年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羊存栏在2013年首次突破9000万只的基础上,2014年突破了1亿只,增长12%。预计全年肉类产量达到253万吨,同比增长3.3%,牛奶、禽蛋产量基本保持去年同期水平。

(三)产业化经营总体运行良好

预计全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能够增长10%,达到3800亿元。

(四)草原保护建设成效明显

全区草原建设总体规模达到5105万亩。全区天然草原植被平均高度、盖度及生产能力与上年基本持平(2013年草原植被平均盖度44.1%)。

(五)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继续保持较好水平

主要农畜产品抽检合格率持续保持在96% 以上,继续保持了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零疫情。没有发生重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六)农牧民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预计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00元左右,增长12%。

二、2015 年农牧业经济工作重点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农牧业经济工作责任重大。

2015年全区农牧业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自治区九届十二次全委会议精神。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以农牧业经营制度改革为统领,以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提高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以建设我国重要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和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努力实现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草原生态良好、农村牧区稳定。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全面推进农牧业经营体制改革。

一是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强工作指导与督导,在已经启动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和牧区草原承包试点的基础上,2015年重点任务是保证12个土地确权试点、10个草原确权承包试点全面完成,在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确保草原确权承包2015年如期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按中央要求2017年全面完成。

二是加快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在稳定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承包关系保持长久不变,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不动摇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土地草牧场流转,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牧业经营方式创新,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发展现代农牧业。2015年拟以自治区政府的名义,制定4个指导意见,即《促进家庭农牧场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农牧民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意见》、《落实国家农垦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农牧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意见》。

三是建立完善基本草原保护制度。2015年拟制定自治区基本草原划定方案,全面完成全区基本草原划定工作。拟制定草原生态保护监测评估制度,制定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草畜平衡工作监督管理办法。

第二,毫不松懈地抓好粮食生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尽管2014年我区粮食产量达到550.6亿斤,实现了“十一连丰”,我区人均粮食占有量和粮食商品总量居全国前列。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作贡献是内蒙古的一份责任,必须毫不松懈地抓好粮食生产,立足我区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实际,在不增加耕地和节约用水的前提下,依靠科技来提高单产,增加总产。2015年在确保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前提下,重点从种子工程、农业科技集成和农技推广服务三方面入手。

一是继续开展万名科技人员下基层活动和千家万户科技服务行动,确保农业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

二是继续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加快构建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

三是实施好国家和自治区节水增粮工程、百亿斤粮食增产工程,强化耕地质量建设,加大秸秆还田、机械深松整地、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第三,积极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以建设型畜牧业为抓手,以提高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做优做强草原畜牧业,做大做强农区畜牧业,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具体措施:

一是提单产。全面实施“双百千万高产创建工程”,重点是抓好畜牧业品种改良,加快地方品种提纯复壮,推动引进品种的扩繁和杂交改良,用国家和自治区畜牧良种补贴资金每年重点扶持50个种羊场建设,为提高单产,增加效益提供保障。

二是强基础。继续抓好以水、草、料、棚舍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力争畜牧业占大农业的比重在3年内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到2017年提高到50% 以上。

三是上规模。开展肉牛、肉羊和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活动,推动牧区家庭牧场和农区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适度规模经营水平。2015年奶牛养殖水平要达到70% 以上。

第四,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提高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15年是草原补助奖励政策一期任务的最后一年,按照自治区印发的《内蒙古草原补奖区定位上图的工作方案》要求,全面完成草原生态补奖区的定位绘图工作。要在总结前4年政策实施效果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进一步的支持,完善草原补奖机制实施后,禁牧草原后续产业扶持政策。积极探索禁牧草原恢复后科学合理适度利用机制,使草原在保护中发挥效益,提高草原可持续利用能力。2015年力争草原植被盖度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45%。

第五,扎实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经过多年发展,我区农牧业产业化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平稳发展,今后要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础上,走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的路子。

一是抓好龙头领军企业培育工作。2015年争取尽快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培育领军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意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对龙头领军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行业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分层次梯次培育领军企业。实施龙头企业提升工程,开展“六个一”(即引导龙头企业创建一个基地,振兴一个产业,打造一个品牌,引领一个合作社,创新一个模式,造福一方百姓)示范创建活动,增强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到2017年力争全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从现在的38家增加到50家,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从556家增加到700家。

二是加强农牧业品牌建设。自治区《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农牧业发展的意见》已经出台,2015年是落实好这个《意见》的关键之年。一方面要支持龙头企业加大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品牌建设和推广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大农牧业品牌宣传力度,在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上加大对我区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知名品牌和原产地标记、地理标志产品的宣传力度,提升我区龙头企业和农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到2017年力争农畜产品获得的中国驰名商标由现在的59件增加到70件。

三是重点推进我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全力推进肉羊产业“三五”工程(打造5个全国家喻户晓的内蒙古草原羊品牌,建设5家年存栏100万只以上的大型肉羊养殖联合体,培育5家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肉羊加工领军企业),通过培育肉羊领军企业,建设百万只肉羊养殖联合体,打造肉羊优势品牌。推动肉羊产业成为继乳产业和绒产业之后走向全国的第三个支撑作用突出的农畜产品主导产业。加快实施羊绒产业振兴计划。通过开展“建基地、控原绒、育园区、树龙头、打品牌、兑政策”六项重点工作,保持我区羊绒产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四是实施农畜产品输出工程。近两年,我区农畜产品规模化、集群化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批备受消费者青睐的优质特色农畜产品相继走出内蒙古、走上大市场,带动了农牧民增收致富。2015年,我们将加大农畜产品展销平台建设力度。在传统销售输出的基础上,加强农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直销配送等现代营销手段。借鉴在北京、上海建立宣传展示直销中心的成功经验,继续推动在广州、深圳、天津、西安等一、二线城市建立我区农畜产品展示直销中心和零售体验店。构建“电商平台 + 展示直销中心 + 零售体验店”一体化的绿色农畜产品宣传展示、体验销售平台,全方位拓展销售渠道,推动内蒙古优质绿色农畜产品走向全国。

五是构建稳定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认真贯彻落实好自治区制定的《关于建立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的意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让农牧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力争2015年全区农牧业产业化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180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0% 以上。

第六,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要从生产和监管两个环节入手:

一是严把生产环境安全关,以推进“三品一标”发展和耕地质量提升工程为突破口,推进农牧业面源污染治理,从源头上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草牧场的链条,确保农畜产品生产环境安全。

二是继续开展农资打假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活动,建立更为严格的农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高抽检频次和力度,强化畜禽屠宰环节监管,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加大专项整治力度,确保不发生重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三、加快现代农牧业建设的政策建议

第一,农村土地改革需要顶层制度设计。

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已经一年了,在确权登记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开始突显。如,在登记中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多出来的怎么办,少了的怎么办;应该有承包土地,但没有参加二轮承包,现在又返乡要地的怎么办。再如,出嫁女,娶媳妇、分家等因素,造成有地无证、有证无地、一地多证、一证多地的情况怎么办。从实际操作看,这些问题涉及面很广、影响面很大,如何推开这项工作,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

第二,加大对牧草产业扶持力度。

牧草产业是畜牧业的基础产业也是新兴产业,发展牧草产业是着眼于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草产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及生态领域中的地位已开始体现 , 草产业发展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食物安全、社会安全的战略意义和重要性已被社会各界广泛认知。国内很多权威专家认为,国家应高层次定位草产业战略地位,将草产业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之中,像重视粮食一样重视草产业。

内蒙古草原面积辽阔,发展牧草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建议将牧草产业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之中,加大粮经草三元种植结构调整力度,扩大人工种植优质牧草面积,提高建设标准,增加人工草地补贴。建议把饲草料运输纳入到绿色农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目录,以降低饲草料运输成本。

第三,进一步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机制。

一是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奖的长效机制。将草原补奖政策作为一项长期强牧惠牧政策持续下去,形成稳定健全的草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二是建立草原补奖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现行的禁牧补贴和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均是参照2010年牛羊肉价格制定的,与持续走高的生产成本和畜产品价格的矛盾十分突出。建议建立禁牧、草畜平衡补贴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将禁牧补贴每亩的测算标准提高到每年10元 / 亩,草畜平衡区奖励补贴每亩的测算标准提高到每年3元 / 亩;将牧草种子补贴标准由10元 / 亩提高到50元 / 亩,将牧区、半农半牧区的青贮玉米纳入到牧草良种的补贴范围内。三是强化草原数字化管理,以苏木乡镇嘎查为单位,采集草原基本信息,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

第四,加大畜牧业扶持力度。

镇2014年工作思路及措施 篇3

XX年工作情况

一、就业服务创出新路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实施了一系列的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加大投入,强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就业再就业。今年以来,我局千方百计统筹城乡就业,采取以就业培训中心为龙头,以县域内园区企业用工的集聚效应为依托,以免费送技能、送岗位下乡为措施,有效地推动了就业再就业工作。XX年新增城镇就业882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8.91%;失业人员再就业153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2.07%;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717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2.43%;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100%;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329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3.29%;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282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71%;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全面完成了省、市、县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11月28日,县人力资源市场正式启动,市场“公共职介,免费服务,促进就业,构建和谐”为宗旨,每月28日定期举行招聘会,平时负责就业咨询、岗位洽谈、就业推荐等工作。现已举行招聘会两场,有中国人寿、旺旺公司、金龙铜业、新一佳等四十多家知名企业提供的近千个工作岗位供求职者选择,2100余人参与竞聘,400多人达成了用工意向,反响很好。市场酝酿在近期举行一场返乡农民工的专场招聘会,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重点解决当前民工返乡就业困难问题。市场的启动,畅通了求职的绿色通道,架起一座就业的金桥。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发展壮大,将会成为我县吸纳人才、汇集人力,凝聚人心重要阵地。

二、社会保险能力增强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已全面完成4万人的参保任务;企业养老保险实现基金的良性运转;失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已消除国有企业改制带来的800万元银行负债;工伤保险已落实上级要求,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正平衡推进。医疗、生育保险实施以来,自求平衡,略有结余,服务参保对象,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6、7月份分别制作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两期宣传片,在望城县新闻频道播放。各项社会保险稳步推进。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700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40%;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318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6%。全年社会保险参保达11.5万人次,归集各类社会保险费16278万元;发放各类社会保险金15550.8万元,发放率100%。

三、劳动关系日趋和谐

随着劳动保障制度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今年《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件》的相继颁和实施,全民劳动保障维权意识逐步增强,劳动争议处理工作面临新的课题和挑战。加强了对新法律法规的宣传,全年举办了5期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全民的劳动保障意识,营造和谐的劳动保障氛围。切实落实建筑领域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加大监察,有效遏制了拖欠民工工资现象。劳动争议案件调处注重和谐,坚持预防为主,处理、监察为辅的工作方法,重在教育。积极化解各种劳动争议,将矛盾化解在源头和基层,确保了劳动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如:县航运公司一职工关于抚恤金补偿问题,综合考虑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家属的实际困难,我局多次深入企业,多次与职工家属沟通,讲道理、摆事实,反复协调,最终达成共识。再如中新森林海拖欠民工工资引发纠纷问题,通过多方协调,先后发放工资290万元,切实保护了民工的合法权益。共调处各类劳动争议案件209起,受理工伤案件111起,仲裁判决16次,仲裁调解59起,结案率达100%;开展执法检查9次,督促发放农民工工资702万元;处理日常投诉328件,接待来信来访781人次,回复率、答复率100%。

四、政务服务水平提升

通过开展软环境建设和“双优”示范创建活动,我局政务环境有了新的改观。一是学习氛围浓厚。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倡导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作风。通过开展演讲比赛、技能比武、业务知识考试、论文参选等,机关学习氛围浓,干部队伍素质全面提高。二是工作队伍充满活力。创新用人机制。推行竞争上岗,公开选拔制度,将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青年干部选拔到中层领导岗位上,激发了全局干部谋事、干事的活力。三是服务质量提高。以窗口建设为重点,完善了政务公开制度,推行了首问负责制,开展“双优”创建最佳窗口和“双优”创建标兵的评比活动。实现了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职能服务向情感服务的转变、一般服务向特色服务的三大转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感觉到劳动保障服务无处不在,劳动保障工作者人人都是服务的“窗口”。

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就业压力大。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并存。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面临大的挑战和压力,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同时随着大批民工返乡,形势更加严峻。扩大就业、控制失业率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就业人员中高级职业技能的劳动力短缺,许多岗位出现了技能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一些高、精、尖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后继乏人;另一方面无技能等级和初级技能的劳动力相对过剩,劳动力素质偏低,择业观念陈旧以及对现在岗位不适应,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是社保扩面难。一是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许多企业经营状况不佳,而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企业的社会保险费随着社会平均工资的提高而负担更重,已影响到企业的长足发展。二是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问题日益突出,私营企业职工参保、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很低。三是工伤保险的推进仍然面临很大的压力。四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扩面任务大,菜农户、征地拆迁户和一般非从业居民参加城居医保,攀比农合,对个人缴费225元的标准抵触情绪大。

三是维权任务重。随着劳动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各类投诉、上访、纠纷层出不穷,主要原因是欠薪、欠保、工伤、未签订劳动合同等。而欠薪、欠保又以群体性为主,所造成的影响大,如处理不及时或不妥当,将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甚至引起更大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同时劳动争议案件逐年上升;案件群体性参与人数多;投诉来信来电来访人次不断攀升。这些将是工作的重点,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将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

XX年工作思路、措施及目标

工作思路:按县委、政府和市局的工作要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力打造新城区,实现三年大变样”的主旋律,积极构建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工作新机制,以“统筹城乡、保障提质,服务创优,顺应发展”为手段,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改进工作作风,争创一流业绩。

工作目标: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000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000个,就业困难对象援助就业达100%;各类社会保险费征收突破1.2亿元,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足额发放率100%;劳动争议案件按期结案率100%。

工作措施: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一是要以创业促就业,认真落实省市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创造条件,构筑创业的服务平台。二是以人力资源市场为龙头,完善各项功能,优化服务水平,规范管理机制,探索创新,充分发挥“服务人才、人尽其才,服务企业、人尽其用”的宗旨,吸纳人才、汇集人力、凝聚人心,为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推动全县人才工作发挥重要作用。三是提高劳动者择业能力,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有效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在注重就业数量的同时更注重就业质量。

建立预防为主的维权机制。一是提高全民劳动保障意识。广泛深入宣传法规政策,严厉查处打击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二是进一步规范劳动关系。监察各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合同签订情况,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三是完善劳动争议预防机制。创新思路,改进办案方式,发挥调解作用,提高办案质量。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强化社会保险公共服务职能,积极应对企业改制、破产,土地征用,产业结构调整中劳动保障工作的难点、热点问题,为我县“两型社会”建立提供有力保障。积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各类保险费征收力度,确保保险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镇2014年工作思路及措施 篇4

————关于镇项目建设、园区建设、安全环保

一、项目建设

目标:

全县排名保5争4。

思路:

一是继续围绕技改技扩项目服务为重点培植草根企业,围绕市场经济为企业在困境中谋发展,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使企业在市场上占据份额,从而做大做强,发展壮大;

二是加大现有项目转型升级、技术改造的力度,使得部分企业通过技改实现产品升级、通过节能改造实现产能扩大、效益提升; 三是通过招商引资平台引进高新技术及机械类项目落户,通过新的有实力企业的落户来壮大我镇的经济发展;

四是加大设备投入力度,鼓励中小企业将耗能高、产出低的设备更新换代提高产能从而促使企业做大做强。

措施:

1、围绕13年已开工项目做好14年项目投产运行申报竣工准备。主要跟踪服务的对象有宇翔纺织、亚升劳保、晨希米业、乐尔佳纺织、金邦铸造等。

2、做好13年草根企业预算计划内的投资新开工项目的跟踪服务。主要有宇迪光学节能减排项目、振牧农机秸秆制粒机项目、嘉德利手套企改项目、张浩企业新建项目等。

3、围绕世纪天虹、宇翔纺织、乐尔佳、晨希米业、宇迪光学等-1-

企业技改企扩项目的设备投入情况,做好余额和新设备票据14年抵扣税务工作。

4、在序时推进千万元以上项目投入总量的基础上,抓好亿元项目占比和设备投入占比两小数据的占比率,从而保障全年大分不舍小分不丢。

二、园区建设

目标:

和项目建设同步。(含在项目建设的排名内)

思路:

继续做好优化投资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工作。

一是严格执行项目入园会商备案制度,不管项目大小,严格源头把关,相关部门规划、城建、国土、财政、工业、纪检等部门共同参与拟定,最后报主要领导审核;

二是加强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做好园区建设规划,提高我镇投资环境整体形象。

措施:

1、对高前工业园区和镇东工业集中区进行综合比较、通过现场勘察、拆迁及投入对比,确定我镇工业园区未来储备地块花落谁家。增加园区土地资源,提升招商引资的空间。

2、加大对高前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优化完善的力度。积极拟定并逐步实施园区厂名标识指示牌、园区总体效果图等新工程的落实。

3、优化、美化园区原有绿化景观;适当增加提升总体绿化、美化档次。

三、安全生产

目标:

全县前6名,安全生产先进镇。

思路:

以“双识双进”为重点,继续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注重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注重隐患排查工作的实效、注重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进进程、注重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深化、注重全社会安全氛围的营造、注重安全生产执法力度的加大。

措施:

1、建立并完善全镇安全生产党政“一岗双责”工作制度与网络体系;

2、协同各村(居)党支部全力推进我镇百家小微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工作,力争14年要完成总量的50%,将该工作列入各村(居)年终综合考核机制;

3、加大对企业职业病评估考核机制,力争完成1家奔2家;

4、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工作,细化并注重各项安全大检查的执行到位、落实到位情况。

四、生态建设与保护

目标:

全县前5名。

思路:

继续加强对各类污染源企业的日常监管,确保环境执法监管的法

定程序和频次;继续开展积极有效的环境污染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配合县环保局做好重点污染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快重点减排工程建设;继续保障和开展好秸秆禁烧禁抛等阶段性重点工作。

措施:

1、完成对镇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主体建筑及设施招标工作,并在14年建设完毕,试运行;

2、加强对环境信访案件“靠前服务”与“事后追踪”的力度,确保14年环境信访量同比下降10%;

镇2014年工作思路及措施 篇5

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党政办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坚持以“内修素质、外塑形象”为根本,以争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效率型”党政办为目标,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2011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管理,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一是进一步细化内部责任分工,坚持将责任分工明确到个人,一旦出现工作失误,严格追究责任人责任,避免相互推诿,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建立健全督查制度,一方面对领导、例会安排的工作进行跟踪落实,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工作纪律、环境卫生的日常督查力度,针对存在问题及时找相关责任谈话。三是严明工作纪律,政府各项规章制度办公室人员首先遵守,在各项制度执行上,坚持严于律己,从我做起,树立榜样。

(二)围绕中心,全面提高党政办综合服务水平党政办作为综合性科室,日常工作十分琐碎,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不必要的后果。因此,我们始终坚持以服务为中心,按照“干大事,从细节做起;做小事,从大局着眼”的总体要求,不断增强党政办服务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

一是牢固树立“窗口”意识,始终坚持主动服务、热情服务、高效服务的根本理念,及时协调上下级和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着重做好公务活动和各项会务的协调,确保了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工作之间不出纰漏,合理衔接,达到了领导满意、干部满意、群众满意的效果。二是不断增强服务工作的前瞻性。今年以来,我们立足效率与质量并重的原则,充分发挥党政办的优势,不断提高服务领导、服务基层、服务部门的水平,做到了各项工作能够提前安排,并且完成在领导督促之前,确保不误事、不出事。三是不断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党政办结合拆迁、建房管理、镇村换届等重大工作,充分发挥协调保障功能,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突出重点,全面提高办公室综合业务能力 一是做好公文处理工作。严格落实收、发文管理和电话接听制度,及时将上级来文呈送主要领导,并严格按照领导批示呈送分管领导或相关单位和人员。今年以来,党政办共接受、传阅各类文件300余分,接收和下达电话通知上千次,未发生压、误、漏发或错办事故。二是做好文秘和对外宣传工作。一年来,我们除做好日常的公文处理工作之外,我们还承接党政班子成员安排的材料,在整理材料的过程中学习领导的先进方法,对领导写好的稿件及时准确的完成打印;对领导安排出台的文件我们严格遵循领导的意图,字斟句凿,有条有理地完成,经领导审阅之后再定稿印发,本党委发文130余件,政府发文90余件,各种报告、函件200

余篇。主动向《**简讯》、《 **日报》等各级新闻媒体报送信息220余篇,被《**日报》采用87篇,**广播电台采用47篇,新华每日电讯采用1篇,《**简讯》采用20多篇,为推介淅河发挥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三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加强值班管理。从年初开始排班,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节假日轮流值班,确保了信息渠道和政令畅通,使办公室工作有条不紊,衔接紧密;坚持办公区卫生打扫日常制,确保了办公区的环境清洁;严格落实财务支出管理、公务接待、车改等制度,机关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规范,各类支出得到进一步压缩。四是做好会务组织和日常接待工作。今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会议标准和要求,认真组织各类会议60余次,为及时传达上级指示精神,顺利开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五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按照规范化、高档次的要求,组织老干部精心整理各类档案,对各类收发文做好收集整理,及时归档。

二、存在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晰的认识到自身还有很多不足:一是学习气氛还不够浓。客观上忙于日常工作,放松了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意识。二是工作衔接不够,办公室人员大多从其他办公室抽借,仅在办公室值班一天,平时都有各自工作,日常值班交接等协调联络还不够;三是工作创新性不够。习惯于靠经验,吃老本,主动创新的工作意识不强。四是督促落实的力度还不够大。存在督查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在2012年的工作中,党政办将继续坚持“开拓创新、主动服务、把握全局、参谋决策”的原则,真正做到反应迅速、措施果断、服务到位、保障有力、争取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实现新的提高,努力开创党政办工作新局面。具体做到提高“五个”能力:

(一)提高服务全局的能力。一是引导党政办全体工作人员多站在党委政府、领导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建议,当好智囊,全面提高办公室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谋划力。二是牢固树立奉献意识,使全体人员热爱办公室,吃得苦、耐得劳,乐于站在后台,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树立自觉服务的意识。三是强化办公室内部例会和工作督查机制,对各种会议和领导安排的有关工作,及时进行跟踪、督促落实,使各项工作有部署、有落实、有回音。四是制定严肃的工作纪律,要求全体人员管好小节,做到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二)提高机关内部管理的能力。一是继续以机关作风整顿为抓手,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相关活动,规范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使各项工作高效运转。二是制定完善机关各项制度,根据需要修订原有制度,完善现有制度,并编印成册下发,使每名机关干部做到有制可依,按制办事。三是压缩控制各种经费支出。完善机关财务管理制度、机关事务管理制度等,抓好公务就餐、公务用车、办公耗材、公务接待等费用的支出管理,有效控制各类支出。

(三)提高文秘和对外宣传的能力。继续高标准、严要求提高文稿质量,严格把握文字关,确保各类文件不出文字性错误。认真抓好公文收发、传阅和处理工作,确保不出问题。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加大新闻对外宣传力度。

(四)提高办文、办会、办事的能力。及时准确的把上级通知和工作要求上报镇各党政领导成员,做到处理及时,准确。认真做好各种会议的会议通知、会场布置、会议材料等各项准备工作以及其他保障,为会议顺利召开创造条件。继续做好公务接待,对来访人员热情招待、服务周到。

(五)提高重点工作服务保障的能力。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做好各项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切实做到全面、合理、到位、有力推动各项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镇2014年工作思路及措施 篇6

2014年阜新市遭受了65a来最为严重的旱灾, 农业生产损失严重。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 各级部门齐心协力, 科学应对, 充分利用水利工程和机泵管带、水箱、运水车辆等抗旱设施, 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1 粮食产量分析

1.1 播种面积

据统计, 今年阜新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52.36万hm2, 比上年增加0.072万hm2, 其中播种粮食作物35.18万hm2, 比上年增加2.54万hm2。粮食作物中播种玉米31.62万hm2, 比上年增加2.778万hm2;高粱0.603万hm2, 比上年减少0.044万hm2;谷子0.66万hm2, 比上年增加0.07万hm2;水稻0.419万hm2, 比上年减少0.049万hm2;大豆1.302万hm2, 比上年增加0.102万hm2;其他粮食作物0.57万hm2, 比上年增加0.322万hm2。

1.2 作物长势

据统计, 今年玉米播种期5月1日~5月12日, 与去年接近, 比常年晚12d;水稻插秧期5月29~6月8日, 与去年持平, 比常年晚4d。玉米5月20日出苗, 苗情好于往年, 农作物长势整齐, 一类苗占92.4%, 二类苗占7.6%, 没有三类苗。进入7月出现严重旱情, 生长发育迟缓。裸地花生播种期5月10~18日, 但有近2万hm2次翻种。由于翻种面积较大, 全市花生平均开花期延迟4d。各生长关键期情况详见表1。

注:与常年比较中正值为拖后天数, 负值为提前天数

1.3 产量分析

据县区上报和调查测产, 阜新市粮食产量18.5亿kg, 与去年同期数据相比减产9亿kg。其中, 玉米产量17.5亿kg, 比上年减产7.5亿kg;水稻产量0.4亿kg, 比上年增加0.04亿kg;大豆0.2亿kg, 比上年减少0.1亿kg;高粱0.245亿kg, 比上年减少0.355亿kg;谷子0.125亿kg, 比上年减少0.275亿kg;其他粮食产量0.03亿kg, 比上年减少0.81亿kg。

2 油料作物产量分析

今年阜新市油料作物面积为14.6427万hm2, 比上年减少2.786万hm2, 减少16%, 其中花生种植面积达14.59万hm2, 比去年减少14.59万hm2, 减少12.5%。据统计, 油料作物产量25万t, 面积下降的原因主要受春节后花生市场价格大幅下滑影响, 产量与去年持平。花生播种采取地膜覆盖的从5月2日开始, 到5月9日结束。裸地花生播种从5月10开始, 到5月18日全市花生播种基本结束。重点工作如下:

2.1 优化品种结构, 扩大良种繁育面积

普及推广阜花10号、阜花12号、阜花13号、花育20号、花育22号、唐油4号、花育32号等花生品种。引进阜花15号、阜花18号、唐8252进行试验示范, 为下步更新品种做好准备。

2.2 加强技术的集成配套

积极推广适时早播、配方施肥、机播机收、缩距增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 并做好集成应用。

2.3 继续推广地膜覆盖

结合滴灌节水工程建设, 在花生重点产区继续扶持地膜覆盖, 今年实施地膜覆盖面积仍维持在2.67万hm2左右。

2.4 抓好花生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

结合国家和省有关项目, 全力做好花生高产示范区创建工作, 辐射带动全地区花生产量的有效提高。

2.5 做好病虫害防治

阜新市花生常见病虫害以疮痂病、褐斑病、网斑病、蚜虫等为主。今年花生疮痂病发生8万hm2, 防治7.33万hm2;其它病虫害发生面积5.33万hm2, 防治4.33万hm2。

2.6 提高机械作业水平

通过扶持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不断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 实现花生从种植到采收的全程机械化, 降低农民劳动强度, 增加农民效益。

3 种粮效益分析

经调查, 由于今年阜新市遭受历史罕见旱灾影响, 主要粮食作物效益将明显下滑, 具体种粮效益水平详见表2。

单位:元、kg、元/kg

根据阜新市主要农作物生产成本收益分析, 2014年我市玉米、水稻、花生每0.0667hm2纯收益分别为87元、410元、115元, 较2013年分别减少84%, 34.9%, 59.6%。2014年, 尽管花生收购价格提高, 市场价格上扬, 但由于农资价格上涨, 人工价格升高, 使其成本利润率减少25.78%。究其原因:

3.1 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 抗灾能力差

全市经统计6座大、中型水库, 年末蓄水量6111万m3, 其他小型水库及病危水库较多, 有效灌溉面积不足。从而面对旱灾, 2014年阜新市成灾面积达16.1万hm2, 占农作物总播面的30.75%, 造成5.73万hm2作物绝收。

3.2 生产要素转移, 导致农作物生产成本上升

由于受利益驱动, 农业上的资金、劳力、耕地、水源、物资等生产要素“三转向”突出:由农业转向非农产业;由农村转向城市;由不发达地区转向发达地区[1]。农业生产面临着主要生产要素短缺和不配套的困扰, 较长期都将处于被动、不利地位。

3.3 农业生产资料涨价过猛

由于中间环节多, 虽然农产品涨价, 但农民没有得到多少涨价收益。农民却承受了生产资料连年涨价的压力, 生产费用上升。农业效益比较低下的状况仍未得到改变。同时, 农资流通环节的增加和流通费用的上涨也推高了农资零售价格, 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农资流通费用统计数据, 农资运输的主要成本也是燃料和动力费用, 因此, 燃料动力价格也部分地间接反映了农资运输成本[2]。

4 农业生产有利与不利因素

4.1 有利因素及应对措施

4.1.1 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

粮油高产创建工作的开展, 加速促进了新品种、新技术的集成与推广, 对提高粮食产量发挥重要作用。今年阜新市通过实施膜下滴灌、地膜覆盖、大棚育苗、测土施肥等技术, 促进粮食单产的增加。

4.1.2 玉米种植面积增加

全市玉米种植面积较去年增加2.02万hm2, 按0.067hm2产350kg计算, 增加粮食产量超过1亿kg。

4.1.3 强化技术指导与服务

各级农业部门切实把春耕生产作为当时农业工作的中心任务, 组织干部下乡, 深入春耕生产第一线, 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进行技术培训, 做好分类指导, 提高了农民科技意识和生产水平。及时发布各类信息, 解决农民信息不灵、渠道不畅问题。联合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 确保农民用上了安全放心的农资产品。开展对农村贫困户的帮扶工作, 解决贫困农民种地问题。

4.1.4 组织农民群众浇水抗旱, 并做好3个确保

3个确保即确保人畜用水需要;确保水源条件较好和房前屋后的地块作物浇上水;确保需水量较小和经济价值高的农作物浇上水, 最大限度减少了灾害损失。

4.2 不利因素

今年, 对粮食产量影响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干旱。

4.2.1 降水少

进入7月份, 降雨量急剧下降, 仅为51.2mm, 为近10a来最少, 较多年平均值140.7mm少六成, 且时空分布不均。特别是8月1日至今, 全市平均降雨量仅14mm, 这是历史罕见的。而从7月22日以来, 全市无有效降雨, 连续20d的高温无雨导致旱情迅速加重。

4.2.2 发展快

持续高温无雨, 阜新市土壤墒情迅速降低, 7月31日, 气象部门实测结果表明, 10~20cm土壤含水量不足8%的乡镇占32%, 为重旱发生区;8%~10%的乡镇占25%, 为中旱发生区;10%~12%的乡镇占18%, 为轻旱发生区, 超过12%的乡镇仅占25%, 为不旱区。8月6日统计, 全市成灾面积约6.67万hm2, 绝收面积不大, 仅到8月16日, 全市成灾面积超过13.33万hm2, 达16.1万hm2, 绝收面积更是发展到5.73万hm2。

4.2.3 损失重

阜新市为辽宁重要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产区, 2014年旱灾造成农业生产巨大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 全市粮食作物减产10亿kg, 花生减产2亿kg, 合计经济损失超过30亿元。

5 2015年农业生产几点措施

抓好春耕生产, 指导农民进行适时早播, 加大投入, 提高管理水平, 确保粮食产量持续增涨;加强花生基地建设, 突出生产规模, 注重单产水平的提高;稳步推进设施农业建设, 努力提高生产效益;结合农业项目建设, 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发挥科技示范带动作用;开展科技服务下乡, 搞好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 提高农民素质;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 调动和保护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强化农情信息的上传下达。

摘要:本文通过对阜新市2014农业生产具体数据的分析, 提出农业生产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阜新市,2014,农业生产,措施

参考文献

[1]文正经.四川农业生产形势、问题和增产措施[J].农村经济, 1995 (07) :1-4.

镇2014年工作思路及措施 篇7

及2011年工作思路

一、“十一五”主要工作成效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全镇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14.9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7.5亿元,净增2.6亿元,增长17.5%;规模工业企业达25家。每年均超额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招商任务,为我镇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高效农业初具规模,科技兴农氛围增强。我镇农业逐步向产业化、特色化推进,形成了以无公害蔬菜、早熟柑桔、养殖小区为主的城郊高效特色农业。蔬菜播种面积达5000多亩,刘家坪社区的设施蔬菜亩平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以“双佳农牧”公司为载体,加速扩大以家禽、牲猪以主的养殖小区建设,建成了以黄泥、中渡、刘家坪、双新、二天门为主的五个年养殖规模在3000头以上的牲猪养殖小区和以双新社区为主的年养殖规模200万羽的家禽养殖小区。

第三产业日益繁荣,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依托城区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全镇第三产业总产值达到11亿元,同比增长25.79%。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我镇从科学制订规划、壮大农业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规划管理体制、提高农民素质入手,着力于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增加农业投入,筹资100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新硬化居、组道路50多千米;解决了红土、刘家坪、龙凤、永固等社区5000余户、15000多人的饮水问题;新建沼气池300多口;完成了双红、龙凤、二天门、黄泥等社区的电网改造。

财政形势凸现高点,财务管理更加规范。财政收入由2006年的2056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5175万元,净增3119万元,增长15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4560元增加到2009年的 6406 元,净增了1846元。严格预算外资金控管,强化财政归口管理,杜绝了滥收滥支行为。从2009年4月份开始,我们成功实现了对社区和镇属企业资金由政府统管,经管站专户共收到社区移交资金1200多万元,过去帐实不符的现象得到了扭转,大量现金帐外循环得到了遏制,政府出台的人财物管理规定得到很好落实。社区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总收入达到800多万元,增长了11 %。农民负担监管和涉农补贴政策全面落实。

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安居工程明显改观。超前工作,一批城建项目顺利开工建设。火车北站改扩建工程顺利开工,石长铁路电气化改造及增建二线工程进入征地拆迁,为构建湘西北铁路交通枢纽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新开工项目,我们做到预防矛盾在先、化解矛盾及时、处理矛盾到位、不留后遗症,全力确保了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实行居民建房公寓式安置和集中联建方式,解决了居民建房与规划的矛盾,实现了居民建房由过 “堵”到“疏”的转变,居民建房秩序有了根本好转。配合县职能部门开展了违章建筑执法,规范了城市建设秩序。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市容市貌明显改观,顺利通过了省级文明县城的复检过关。全面迎接了国家卫生县城的省预检和国家暗访检查。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区局面不断和谐。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宗旨,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计生率达98.7%,计生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率达100%,全面落实了计划生育政策,圆满完成了计划生育任务,稳住了全县一流水平的位置。狠抓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加大治安防控力度,及时排查矛盾纠纷,严格落实包保制度,有效的遏制了各种群体性越级上访。加大了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力度,打击了地下“六合彩”等赌博行为。组织开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警示教育活动。矿山、交通、食品安全状况良好,危险物品管理到位,森林防火监管收到实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畜牧、水利、关心下一代等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全镇呈现出政通、人和、劲足、心齐的和谐局面。

二、2010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2010年,楚江镇围绕全面工作在全县“有位置、出经验、创特色、争一流”的目标,全镇上下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寻求突破、谋求超越,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农村经济平稳运行

城郊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居民自筹和社会筹资共80多万元,硬化村组公路8.1公里,龙凤、永固680户221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了改善。

农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从柑橘低产园改造入手,完成了1000亩橘园的密改稀,对全镇18000亩橘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综合防治。创建了3000亩 “国家标准果园建设示范龙凤核心示范区”,引导龙凤、双红两个社区分别成立了柑橘专业合作社。落实了动物防疫工作“双轨”责任制,防疫密度达到100%。

工业经济持续发展。2010年,为冠

一、长松酒业、隆威三家企业办理了入规手续,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达到25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8.235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完成工业技改投入2.1亿元,规模工业从业人员达到3530人。启动了双红全民创业示范园,全民创业的风气日趋深厚。三产业总产值达到3.7亿元,完成三产业增加值1.3亿元。创建三产业示范社区2个,示范门店20个,新发展个体工商户54家。

(二)、城建城管工作有序推进

1、超前工作,一批城建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全镇各类在建项目达30多个(冠

一、S304、污水管网、茶园小区、御龙湾、东城明珠、宏宇国际、东方世家、翰林苑、火车北站、洗车东站),其中今年新开工项目1个(长石复线)。冠

一、S304线、污水管网等重点工程建设采取早排查、早预防、早解决的方法,没有出现重大矛盾纠纷。

2、强化服务,全力优化发展环境。为了确保项目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我们实行“早期介入、全程跟踪、负责始终、绩效挂钩”的工作方法,对御龙湾、翰林园、长石复线等重点工程,做到预防矛盾在先、化解矛盾及时、处理矛盾到位、不留后遗症,全力确保了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

3、强化监督,努力规范居民建房秩序。印发了《楚江镇关于加强居民建房管理的通知》,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制作宣传横幅标语45条,与社区签订了《楚江镇严格控制居民违规建房责任状》,强化了领导责任,明确了工作纪律,对出现违规建房的从严追究其责任。今年来没有出现违规建房现象,建房秩序得到了根本好转。

4、加强巡查,城市管理水平有新的提高。我们加大了对街面保洁的督查力度,开展了重点部位的重点整治,认真组织和开展城市管理方面的各项工作,顺利通过了国家卫生县城和文明县城的复检。物业管理取得初步成果,已有5个小区实施物业管理。卫生创建费已收缴55%。

(三)、计划生育工作局面良好

1、各项工作指标均在控制的范围。2009年10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全镇共出生613人,政策内生育588人,合法生育率为95.9%;完成各种节育手术434例,其中:结扎11人,上环394例,取环2例,流引产27例;出生人口统计准确率100%;药具计划发放率为100%、药具随访率为100%、节育措施落实率为99.3%、孕环情B超监测率为98%、生育证发放准确率为100%、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到位率达99%以上。

2、着力落实“流动人口一盘棋”的业务工作。全镇共计录入全员人口信息8.12万人,删除重复信息1.2万人,纠正错误信息1.5万人。

3、贴近群众开展优质服务。全年发放计生宣传品3.5万份,树大型固定宣传画3幅,创办计生宣传专栏17块,拉宣传横幅24条。认真开展“三查一治”(查环、查孕、查病,治疗妇科病),在活动期内共开展妇检妇查13218人次,妇检率96.5%;治疗妇科病358例。

4、强力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申请县人民法院依法对龙凤、中渡、永固社区共3例社会抚养费征收对象实行了强制执行。全年共征收社会抚养费64.8万元。

5、有序推进计生利益导向机制。计生“两扶”按要求落实。目前全镇累计共有192名对象享受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扶助政策,48名对象享受计划生育特别扶助政策。兑现了独生子女保健费。对全镇无工作单位且小孩在0-14周岁的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独生子女父母兑现了独生子女保健费,共计兑现71890元。10月份,又对全镇城镇独生子女奖励对象进行了摸底调查,初步审定符合条件对象共1494人。

(四)、民本问题得到改善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镇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523人,援助城乡困难群众再就业858人,下岗失业再就业2305人,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0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693万元。

民政工作有新的突破。5月初,我们全面完成低保排查工作,此次低保排查,入户率达99%。通过排查,共取消低保户160户,新增55户。由于在排查过程中,严格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没有引发不稳定因素,充公体现了“动态管理,应保尽保”的原则。落实安居工程12户。为2000多残疾人进行了换发证工作。门牌修编正在启动,已基本核实路名、街名及所辖区域的行政、事业单位。

(五)、社会大局更加稳定和谐

我们以“平安楚江”建设为载体,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为全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春运期间通过广泛宣传、强力监管督导实现了40天春运期零死亡。道路交通安全进入常态化管理,有8个社区为“平安农机”示范社区。筹备组建社区义务巡逻队15支,巡逻队员达89人。对“法轮功”人员,普遍进行了一次回访帮教。加强了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在二完小成功开展了“我爱路、我护路”的小手牵大手活动,作好了“平安示范路段”检查验收准备工作。城区组建了七个社区信访室。结合本镇实际,制定了维稳风险评估机制,聘请了网络参评员。共排查矛盾纠纷95起,成功调处了92起矛盾纠纷。“两会”及世博会开幕期间成功劝阻和化解了待定伤残军人群体、农村战退军人群体、涉核涉密群体、伤残军人群体的全市、全省联动进京上访13批共110人次,有效劝阻了涉法、涉诉老上访户邢修梅及二化改制下岗职工的进京上访。对全镇安全隐患进行了地毯式排查,共排查安全隐患14处,己全部整改到位。对道路、水上交通和烟花鞭炮等高危行业安全进行了全面的整顿,危险化学品及非煤矿山己全部规范经营。对学校、幼儿园及周边治安环境进行了全面的排查,共计排查出安全隐患44处,其中严重威胁学校师生安全的“高危人群”三个,并全部进行交办。各种安全隐患下逐步化解,高危人群得到了有效地监控,确保了学校的安全有序。6月份,全面启动了“反盗窃、禁赌博”专项整治行动,正在申请摘牌。

(六)、财务、经管秩序进一步规范

按照尊重群众愿望,合乎国家政策的指导方针,积极推行一事一议财税奖补试点工作,将红土的组级公路和刘家坪的长湖沟渠两个项目拉入奖补范围,争取国家奖补资金20万元,硬化红土组级公路3公里,维修刘家坪长湖沟渠200多米。严格管理,非生产性开支同比下降22%。

(七)、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我镇严格制订方案,广泛宣传动员,认真组织讨论,精心确定载体,在青壮年党员中开展“五带头”活动,在退休老党员中开展当好“五员”活动,在流动党员中开展“五个一”活动,为不同层次党员的创先争优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充分发挥了每个党员的能力和优势,促进了活动向纵深开展。围绕全县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工作会议精神,有序开展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各项工作,满意政府建设取得实效。

存在的困难与突出问题:

1、城市功能布局影响楚江镇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现有企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承接高新技术的能力低,经济效益较差。

3、失地农民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矛盾仍很突出,这部分群众生活仍很困难。

4、影响我镇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矛盾纠纷化解的工作压力大,环境协调的任务艰巨。

5、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老城区缺乏经济发展项目,对上级的补助收入和非常规资金的依赖性强。城郊社区对土地费的依赖性强。城郊社区经济总量明显不足,维持运转困难。

6、镇本级镇财政运转艰难,主要原因:一是楚江镇承担了70%的上级对我县各项工作的检查验收任务,迎检费用支出很大。据统计,全年各项工作的迎检费用最低在80万元以上;二是县财政在计生、综治工作上没有预算,创建工作的预算也不足;三是费用难以收取。计生、综治、创建三项收费,县两办虽有文件,但也有不符合政策之处(2009年,县纪委还将三项收费项目列为乱收费予以查办),线管部门不予配合,收费的压力大、缺口大;四是镇级财政收入来源少。镇本级每年除10多万元的门面出租收入和环境协调打擦边球违规收取一点协调费外,再无其他来源。以2009年为例,各项开支总计668万元,县财政预算仅310万元,资金缺口358万元。建议将三项收费列入县财政预算。

三、2010年工作思路

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有效促进新农村建设。加强黄泥新农村示范点的建设,切实发挥示范带动效应。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居民增收。

(二)全力优化发展环境。继续实行“早期介入、全程跟踪、负责始终、绩效挂钩”的工作方法,对石长铁路二线、汽车东站、火车北站、S304线、S303线等重点工程,做到预防矛盾在先、化解矛盾及时、处理矛盾到位、不留后遗症,全力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对石长铁路二线工程征地拆迁,我们将严格履行职责,加强工作调度,全力推动征地拆迁,确保按期交地。

(三)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镇设立招商引资办公室,由镇长任办公室主任,明确2-3人常年抓招商。全面落实县已出台的关于招商引资的一系列政策规定,严格兑现奖惩措施,全力以赴完成年度招商引资任务。力争新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2个,同时做大做强原有的工业企业,力争有更多的企业进入规模工业行列。

(四)抓好各项民生工程。认真对照既定工作目标,加快为民办实事工作进度。特别是加大社保扩面和续保资金的收缴力度,确保任务按时完成。

(五)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部位的隐患排查和安全整治,重点搞好规模企业、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的重点整治。采取强硬措施,坚决遏制住高发的盗窃刑事案件发案率和赌博漫延趋势。

(六)确保计生领先地位。认真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度,认真落实计划生育 “居为主”的工作措施,依法行政,文明执法,规范秩序,保持低生育水平,确保楚江的计生工作始终处于全县领先位置。

(七)推动城市创建上水平。加强街面日常保洁,强化督导检查,严格兑现奖惩措施,做到平时与检查一个样。整章建制,强化监督管理,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加强社区物业管理工作的督查与调度,促进工作全面、平衡开展。

(八)确保财政收支平衡。严格支出管理,强化税收征管,拓宽收入渠道,积极组织资金,确保政府正常运转。减少招待费、会议费、油修费、旅游考察费等费用20%以上,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到经济发展上。加大对社区财源建设的考核力度, 充分挖掘资产经营潜力,提高资产经营效益,切实壮大社区集体经济收入。

(九)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镇居两级干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严格执行政府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坚决杜绝干部中餐饮酒、上班时间上网、玩游戏等行为,促进干部作风根本好转。

镇2014年工作思路及措施 篇8

2013年工作总结和214年工作思路

2013年在县委、县政府、县卫生局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院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二甲等级医院复审为契机,强化科学管理,突出内涵建设,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改善就医条件,打造中医特色专科,积极开展治未病服务。保持医院快速发展的势头,较好的完成了当年的各项工作。使医院管理水平、整体规模、业务总量跃上新台阶。现将2013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3年完成经济工作指标:

截至11月15日全院出入院病人10026人次,业务总收入2200余万元。

二、狠抓政治思想工作,落实党风行风建设。

2013年我院扎实开展了“作风效能建设提升年”活动,创建“人民满意基层单位活动”,“三好一满意”活动,严格贯彻执行省、市、县《关于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通知县市卫生局关于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的十项规定。首先明确领导班子成员在行风建设中的任务和责任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领导格局和工作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把行风工作纳入领导干部考核目标管理。其次是加强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动员,全员参与,教育广大医务卫生人员牢固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强化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增强服务意识。对卫技人员职业道德年度进行考核,并与各种奖惩挂钩。三是坚决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规范药品及卫生设备采购行为;严格执行省卫生厅《关于制止医疗卫生人员收受“红包”扣责任追究的规定》及其他有关规定,坚决查处临床促销费、开单费、统方费、处方费等回扣行为和开大处方、乱检查、乱收费等问题,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严禁收受患者“红包”。四是医院办公室、护理部组织,院长参加,邀请各科病人及病人家属代表召开行风建设座谈会,征求意见建议并及时解决,2013年共召开座谈会4次,80余人参加;长年请社会各界领导职工担任行风监督员,就医院的医德医风、医护质量、技术水平、就医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社会问卷调查,共计测评2次,医院综合满意率96.6%,医院职工对医院测评2次,综合满意率96.7%。

三、强化医院内部管理,加快医院发展步伐

(一)坚持科技兴医,重视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首先,根据我院业务发展和工作需要,充实了中层干部队伍,为医院发展增添了后备力量。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加强年轻同志的带教,构造三阶梯人才队伍,接受本科生5人,送出进修学习2人,参加西学中研究生班学习36人。鼓励年轻医生进行提升学习。其次,加强学习培训,提高

医护人员业务素质。每周三定为全院中医知识培训日,每周二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视频学习,开展院内业务培训23次;组织全院“三基”知识考核6次,合格率达98.5%。全区三基考试名列第二。督促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科室先后组织院内业务讲课。另一方面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加快人才培养。第三,坚持科技兴医,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先后购进了碎石机、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等医疗设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了保障。

(二)狠抓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认真组织和督促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科室定期开展医疗质量大检查活动,对病历、处方的书写,抗生素的使用以及消毒隔离执行情况进行认真检查,综合分析,严格按照医院管理制度进行奖罚。同时,充分发挥行政、后勤职能部门的协调、指导、督查等作用,为临床一线业务的正常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由于工作措施得力,医疗护理质量稳步上升,一年来无重大医疗差错事故发生,有效地防范了医疗风险,促进了医疗业务的快速增长,同时患者对医院的信任越来越高。

(三)进一步加强新农合管理。一是保证参合率100%,确保全覆盖。要把参合人员真正落实到位。二是完善补偿方案,确保群众住院医药费实际补偿比70%以上。三是提升服务能力,确保网络服务覆盖率100%。完善村级网络结报系统,全面提升新农合管理运行质量,保

证参合群众持卡就诊,划卡结算,快捷方便,公正透明。四是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合理使用合作医疗资金。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奖惩,加强基金使用监测,实行次均费用控制、单病种限额付费,严查挂床住院、严控大处方,严防冒名顶替。

(四)积极推进“中医专家直通车”活动、落实千名医师进乡村,进一步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截止目前,到达乡镇8个,下乡义诊16次,医务人员进乡村132人次,切实实现了群众足不出村就可免费得到医疗保健服务的愿望和目标,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稳步推进等级医院建设

一是认真对照创建标准与考核细则,吃透精神;二是制订计划,按考核要求与内容分解到各相关职能部门,明确责任人,狠抓工作的落实;三是认真排找差距,制定整改措施,对于科室难以解决的问题,带到创建小组碰头会上,由院领导当场拍板解决;四是紧扣得分点,完善相关资料;五是以二级甲等医院规范化标准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努力提高服务满意度;六是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求真务实,切实做好二级医院复核评审迎检的具体工作。

2013年工作亮点:顺利通过二甲等级复审,实现规范化管理。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健全组织体系,规范科室设置、科室命名。

2、加大投入,改善医院环境。先后投入五十多万元,装修改造符合标准的消毒供应室,扩大并搬迁药库、中药煎药室,修建停车场、绿化带。先后投入了四十多万元引进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诊疗设备。

3、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为病区门诊添置了几十台电脑,病区、门诊均使用电子病历。

4、加强业务技术学习,严格落实“三基三严”。投入了五万多元建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技术网络视频学习的平台,每周二下午组织全院职工学习。院内每周三下午组织中医适宜技术学习,并科学完善考核细则。有效开展新进工作人员岗前培训,在岗人员“三基三严”和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考试,要求人人过关。

5、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专科建设取得成效。推行中医绩效考核,完善中医绩效考核方案,把中药饮片使用率、中医治疗率、中医优势病种治疗率纳入科室综合考核目标。整合实力较强及中医优势明显的肛肠科、糖尿病科作为市级及区及重点专科。增加了肛肠科、糖尿病科人员,添置了熏蒸仓、中医特定波治疗仪等中医诊疗设备。初步建立1个病区综合治疗区,1个门诊综合治疗区,建立“治未病”服务平台,开设体质辨识门诊,开展冬病夏治服务,推动中医特色优势发挥。

6、医院文化建设得到落实。进一步明确了医院宗旨、院训、发展战略等组成的核心价值体系。医院有了自己的院歌《天使的选择》,填补了医院文化建设的空白。编印了《员工手册》、《文化手册》并进行培训。通过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文明示范窗口的创建、医德考评等,大力倡导自律自省的行业风气;大力倡导传承、创新祖国医学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按“未病堂”的设计风格,设计装修了“百草堂”,把独特的中医底蕴与我院实际进行完美结合,给人以视觉和知识的双重享受。

2014年主要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及推进措施

一、指导思想

2014年,医院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二甲”医院为起点,紧密围绕县卫生局整体工作安排,结合我院“十二五规划”,科学管理,加快人才梯队培养,全面提升专科医疗技术水平和社区医疗服务能力;加大投入,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加快重点专科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依托上级医院医、科、研丰富资源,提高整体业务水平,进一步实现跨越发展,为全县广大居民提供安全方便的医疗服务。

二、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1、加强医院科学管理,巩固二级医院创建成果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认真学习了十八大报告以及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全院职工严格要求,自觉接受监督,杜绝红包、回扣等违纪违规问题。工作中真抓实干,说实话,办实事,力戒摆花架子,作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

(2)提升医院执行力,在2013年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2014年重点是将激励机制与执行力有效结合,明确目标,并跟踪考核。

(3)、严格执行绩效考评方案,将分配与工作量更加紧密结合,不断完善中层干部考核制度。

(4)、加快人才队伍结构建设,完善后备人才库。鼓励符合条件的同志参加西学中研究生放学习;派业务骨干赴上级医院培训;采用 “三基训练”、“继续教育”等各种形式,对全院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和优化,加快医院人才梯队建设。同时多渠道招聘人才,2014年计划引进中医类别本科生3名,护理人员10名,检验2名,影像2名。

(5)、关心职工生活,保证职工的福利待遇有所提高,切实改善职工生活,从而增强全院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1)、进一步完善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和质量管理委员会组

织,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2)、严格落实医院规章制度和医务人员岗位责职,强化质量管理,特别是医疗核心制度。

(3)、强化安全医疗意识,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组织职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落实医院医疗缺陷管理措施。

(4)、规范电子病历,提高病历内涵质量,以抓好病历质量带动整个医疗工作,医务科要加大病历抽查力度,对抽查的结果及时公布,按标准奖罚。

(5)、继续推进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控制,积极开发新路径,控制变异率,提高入径率,全院各科室至少推行一条临床路径,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药品比,医务科、科教科、药剂科、院感科联合不定期随机抽查,重点是持续整治抗生素不规范使用,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进行干预。继续推进临床药学工作。控制合理用血,严格实行审批制度。

(6)、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坚持以人为本,构筑立体式服务体系,做到医疗服务无缝隙。护理部要加强护士继续教育,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继续搞好“优质护理”,实行精细化管理,提高护理队伍的修

养。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推动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7)、积极开展治未病服务,完善服务流程,面向公众提供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包括体质辨识、健康评估、健康信息库建设、中医健康指导和干预等中医特色健康保健服务。

(8)、加强门、急诊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应急能力培训,努力提高门、急诊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水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医生定期赴上级医院进修培训,掌握各种急诊抢救技能,提高诊治水平。加强专家门诊管理,完善预约挂号。

(9)、进一步加强院内感染知识的教育、培训,院感科制度目标监测计划,进行环节干预以保证感染控制项目持续有效实施,重视无菌手术切口的管理,要求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1.5%。防保科要做好禽流感、手足口病、结核病、艾滋病防治工作,按规定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

(10)、加强重点专科建设,鼓励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加大市级重点专科疼痛科和区重点专科肛肠科、糖尿病科的投入,培育我院核心品牌。各临床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不少于2项,进修人员归来必须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积极鼓励课题研究。

3、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加大行风建设的深度和力度,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服务素

质教育。严明职业纪律和行为准则,修订纠正不正之风相关规定,开通多途径的行风信息反馈渠道,建立快速信息汇总和处理机制,做到违者必究、究治并举,奖罚分明。医院每半年召开一次行风监督员座谈会。

(2)、深入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严格执行“统方”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重点部门、重点岗位的监督制约机制,严查商业贿赂案件,坚决遏制不正当交易行为。

(3)、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造“平安医院”,实行院务公开,加强信访工作和计划生育教育,严厉打击“两非”行为。

(4)、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医疗服务工作的最高标准,改变满意度测评的方法和方式,利用多种途径获得满意率。

(5)、完善“医患纠纷处理机制”,关口前移,减少医患纠纷。推进安全医疗事件报告制度的落实,提高安全医疗事件的分析与处理和运用能力,完善第三方调解机制,让第三方调解制度落实到实处,真正发挥缓解医患矛盾的作用。

4、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打造高品质的医院形象

(1)、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讨论、座谈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来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利用画廊、网站、展板、电子视频

等载体作为沟通渠道,积极开展一些寓教于乐和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以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增加职工凝聚力和向心力。

(2)、强化宣传报道工作的力度,一方面及时向各媒体反映我院的各类动态,另一方面投入一定资金,及时加强广告宣传,扩大医院知名度。

(3)、积极开展对口支援,保持与周边卫生院及村卫生服务中心沟通,以专家门诊、定期查房、学术讲座等诸多形式,构建紧密型的中医对口支援关系,继续搞好“健康体检”、“下乡义诊”、“随访”等工作。

上一篇:校企合作项目建设方案下一篇:坚持到底就会胜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