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公司合同协议书(共8篇)
文件编号 TT-00-PPS-GGB-USP-UYY-0089
【股东合伙协议】
甲方:
住址: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乙方:
住址: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丙方:
住址: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丁方:
住址:
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及其他有观法律法规,经过甲、乙、丙、丁友好协商,根据平等互利、相互信任的原则,就共同投资成立《江西省火蝶实业有限公司》事宜,订立本合同。
一、公司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其他有关规定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甲、乙、丙、以各自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的债权债务承担责任。各方按其出资比例分享利润,分担风险及亏损。
1、公司注册全称为:
2、公司实际总投资为:
3、各方的出资额和出资方式如下
出资方出自金额(大写)出资方式支付方式
甲方出资人民币:柒拾万整现金全部已经入账现金
乙方出资人民币:贰拾捌万整现金全部已经入账现金
丙方出资人民币:贰拾捌万整现金全部已经入账现金
丁方出资人民币:贰拾肆万整现金全部已经入账现金以上投资比例以及金额全部入账,用于装修以及采购公司所需产品。甲,乙,丙,丁四方全部核查查阅账单,全部属实,甲,乙,丙,丁四方无异议。
附加:
4、公司办公场所
5、公司的法人代表:
6、公司经营范围:从事计算机软件及硬件技术开发,计算机系统集成及服务器技术安装维修,网站设计开发,计算机软件开发,通讯设备软件及硬件技术开发,信息技术安全维护咨询服务,网络技术领域内软件及硬件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推广。
7、出资截止日期:
二、董事会由公司股东组成,每一位股东均代表公司形象,并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公司权益。
1、甲、乙、丙、丁、四方按照本合同规定缴纳出资并签约后,即成为公司股东。
2、股东须遵守公司法以及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以身作则。
3、除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外,股东不得退股,但可以转让股份。
4、董事会相关职务由董事会成员协商选举,并限定期限考核。三、权利与义务
1、甲、乙、丙、丁、均为公司董事会成员,可直接参与公司的正常经营工作。
2、为了明确甲、乙、丙、丁、四方职责并有利于公司发展,甲、乙、丙、丁、四方需要合理分工。具体分工如下:
(1)
董事长由担任。主要负责江西省火蝶技术有限公司等一切对外运营管理行为。
(2)
执行董事由担任。直接负责公司内部运营管理,传达董事会的各项决定。直属下级、公司总经理。
(3)
董事会成员由担任。直接负责公司内部运营管理,传达董事会的各项决定。直属下级、公司副总经理。
3、公司支出、收入等财务状况每季由执行董事组织召开股东大会,分析近期经营状况及制定新的经营战略目标。
4、甲、乙、丙、丁、四方前期各自的市场资源、人脉关系、行业经验等均属于合作的一部分。
5、甲、乙、丙、丁、四方任何一方不得将公司的发展战略以及各项资源透露给外界或竞争对手,否则董事会有权罢免其职权撤回股份并向相关执法部门提起诉讼。6、如因经营或管理等方面甲、乙、丙、丁、四方各持已见,可召开股东会议商讨,如确实无法统一决策,董事长拥有最终决策权。
7、如果公司运营困难或需要资金周转,甲、乙、丙、丁、四方可协商再次为公司投资,根据投资金额的多少可重新定制股份。
8、如公司运营亏损,无力继续经营,需召开董事会,在挣得董事会全体成员同意后可将公司注销或拍卖,拍卖或变卖所得资金按照甲、乙、丙、丁、四方持有公司股份的比列分配。
四、盈余分配与债务的承担
1、盈余分配:除去经营成本、日常开支、工资、奖金、需缴纳的税费等的收入为净利润,即合伙创收盈余,此为合伙分配的重点,将以合伙人出资为依据,按比例分配。
2、债务承担:如在合伙经营过程中有债务产生,合伙债务先由合伙财产偿还,合伙财产不足清偿时,以各合伙人的出资为据,按比例承担。
五、入资、退资、出资的转让
(一)
入资新合伙人入资必须经全体合伙人同意;新合伙人须承认并签署本合伙协议;除入资协议另有约定外,入资的新合伙人与原合伙人享有同等权利,承担同等责任;入资的新合伙人对入资前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二)
退资1、自愿退资。在经营期限内,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合伙人可以退资:
(1)
合伙协议约定的退资事由出现;
(2)
经全体甲,乙,丙,丁四方合伙人书面同意退资;
(3)
发生合伙人难以继续参加合伙项目的法定事由。合伙人擅自退资给合伙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其他合伙人的全部损失。
2、自然人退资。合伙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自然退资:
(1)
死亡或者被依法宣告死亡;
(2)
被依法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3)
个人丧失偿债能力;
(4)
被人法院强制执行在合伙企业中的全部财产份额。以上情形的退资以实际发生之日为退资生效日。
3、除名退资。合伙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可以决议将其除名:
(1)
未履行出资义务;
(2)
因故意或重大过失给合伙项目造成经济损失的;
(3)
执行合伙事务时有不正当行为;(4)
合伙协议约定的其他事由。对合伙人的出名决议应当书面通知被除名人。被除名人自接到除名通知之日起,除名生效,被除名人退资。
合伙人退资后,其他合伙人与该退资人按退资时的合伙项目的财产状况进行结算。
(三)
出资的转让
允许合伙人转让其在合伙中的全部或部门财产份额。在同等条件下,其他合伙人有优先受让权。如向合伙人以外的第三人转让,第三人应按新入资对待,否则以退资对待转让人。合伙人以外的第三人受让合伙项目的财产份额的,经修改合伙协议即成为合伙项目的合伙人。
六、违约责任
1、任何一方擅自挪用公款超过五万以上,应受与此款项双倍赔偿,情节严重者可依据相关法律可向有关部门提起诉讼。
2、任何一方隐瞒或更改公司账目中饱私囊,一经发现将处以双倍赔偿,情节严重者可依据相关法律可向有关部门提起诉讼。
七、协议解除或变更
(一)
出现以下情况本合同自动解除:
1、合同期限已满。
2、由于合理原因,经甲、乙、丙、丁、四方协商将公司注销。3、由国家法律或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因素。
(二)
出现以下情况需签订新的合同,同时解除此合同:
1、公司新增其他股东。
2、股东股份变更。
3、合作方式及期限变更。
八、协议期限
自签字之日起,有效期为 10 年,即 2016 年 12 月 12 日起至 2026年 12 月 12 日止。
九、协议效力
本合同经双方签字后生效,部分条目在公司注册后正式生效。本合同6 页,一式 4 份,甲、乙、丙、丁、四方各持 1 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签字或盖章)
2016 年 09 月 25 日
乙方:(签字或盖章)
2016 年 09 月 25 日
丙方:(签字或盖章)2016 年 09 月 25 日
丁方:(签字或盖章)
关键词:Agent,合同网协议,信用
0 引 言
合同网协议CNP是多Agent系统 (MAS) 协商研究领域中一种经典的协作协议, 为Agent之间的协商提供了良好且明确的交互模型, 是多Agent系统中采用最为广泛的控制结构。它把系统参与者分成两类角色:管理者和任务承担者。基于合同网的协商过程的基本流程为:首先管理者向它认为有能力完成任务的承担者发布任务;承担者根据任务属性和自身能力、资源等评价任务, 向管理者投标或拒绝任务;管理者接收标书并对标书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一个承担者, 授予合同;被授予合同的承担者向管理者确认接受任务。
经典合同网协议在解决多Agent系统协商问题时有很多不足之处, 主要体现在系统负载会随着问题规模的扩大急剧上升、协商质量不能保证以及难以适应任务环境的动态变化等。因此随后研究者一直致力于提高其交互效率并改善其灵活性, 提出各种形式的扩充和改进方案。其中Agent之间的信任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2,3]。
为了满足大型开放式MAS 的需要, 降低合同网协商的通信开销, 提高协商速度, 本文构造了一种新的信用模型, 在经典合同网协议中引入信用模型, 设计了一种基于该信用模型的扩充合同网协议, 该协议能提高系统对用户任务的适应性, 在保证协商质量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了协商的效率。
1 系统结构
考虑到分布式应用领域的实际情况以及下面讨论的基于信用模型的合同网协议的需要, 我们首先给出一种多Agent系统的结构, 如图1所示。系统中的Agent分成三种类型:UA (UserAgent) 主要负责与用户交互, 并把用户任务转交给合适的MA (ManagerAgent) 。MA负责任务管理、任务规划、启动协商机制挑选合适的AA (ApplicationAgent) 构成任务求解联盟完成任务;求解质量评价及结果反馈等, 是整个系统的核心。AA是任务求解Agent, 可以承揽或拒绝MA发布的任务。各类Agent通过网络连接并用Agent通信语言 (ACL) 进行通信。为方便系统管理与维护, 系统中有一个名字服务器NS (Name Server) 。NS登记所有Agent的编号 (AID) 、类型 (AType) 、能力属性 (AAbi) 、地址端口等基本信息 (AIP2Port) 。以及下文将提到的协商过程中使用的信任模型信息。MA在承揽任务以后首先要访问NS, 以获取必要的AA的信息来启动任务求解过程。
2 信用模型
信任或信用是人际关系的核心价值, 是MA对AA的合作行为的主观评价, 在NS中登记, 可供所有Agent查询, 并影响Agent的决策。为简化问题, 本文只讨论MA对AA的信用评价, 即只考虑AA的信用问题。
2.1 Agent的能力信誉度定义1 AA的能力评价
每一次合作以后MA都会用公式 (1) 对AA该项能力进行评价:
O (AID, AAbik) =α×C+β×Eu+γ×Et (1)
所有公式中涉及到的各种评价的取值都为[-1, 1], 其中1为最好, -1为最差。O为MA对AA能力k的评价值;C为MA对该能力提供服务的正确性评价:一次成功的合作C的取值为1, 而失败的合作C取-1;E为MA对AA该能力服务效率方面的评价:其中Eu为效用期望, 即MA委托某任务给AA所获效用的期望;Et为时间期望, 即AA完成MA委托任务的时间消耗期望;用于衡量AA该能力的执行效率。同样, 成功的合作E取值大于0, 失败的合作E值小于0。α、β、γ为权重。
定义2 AA的能力信誉度
AA某项能力的信誉度由所有的评价综合而来。
其中Oi (AID, AAbik) 为某MA对AID的第k项能力的评价, 为方便对其更新, 式 (2) 简化成:
式中Ro (AID, AAbik) 是其信誉度原值, O (AID, AAbik) 表示有新的评价, 故对其进行更新得到新的信誉度R (AID, AAbik) 。
为了更好地反映Agent当前的工作状态, 我们引入一个时间衰减函数ψ (t) , 也就是说如果Agent在最近时间段没有参与任务, 其信誉度的绝对值会自动降低。反之, 如果AA最近参与的任务得到较好的评价, 相应的其信誉度的提升速度就快。
规则1 能力信誉度衰减规则
R (AID, AAbik) = R (AID, AAbik) ×ψ (t) (4)
时间衰减函数ψ (t) 可以更好地反映Agent当前的工作状态。
2.2 Agent的投标信誉度
有些AA由于有较高的信誉度会收到大量的标书, 而只能拒绝大部分的委托;有些AA出于欺诈或哄抬的目的会对其收到的标书胡乱投标;有些AA由于故障或通信障碍没有响应等。这些情况都会导致MA虚耗大量的时间和通信资源。为此我们引入AA的投标信誉度。
定义3 AA的出价评价
MA每发出一份标书, 在规定的时间T之后都会用下式对AA的出价进行评价。
所有公式中涉及到的各种评价的取值都为[0, 1], 其中1为最好, 0 为最差。B 为MA对AA的出价评价值;如果AA拒绝出价 (AA没有响应等同拒绝出价) , 则B (AID) =0;σ 为MA对AA该标书偏差的评价:其中σu 为效用偏差;σt 为时间偏差;中标者偏差为0, 即B (AID) =1;β、γ为权重。
定义4 AA的投标信誉度
类似式 (2) 和式 (3) 我们可以得到每个AA的投标信誉度RB (AID) 。
规则2 投标信誉度衰减规则
对投标信誉度, 我们也应用前文提到的时间衰减函数ψ (t) , 仿式 (4) 对AA的投标信誉度进行修正:
RB (AID) =RB (AID) ×ψ (t) (6)
规则3 投标信誉度激活规则
如果AA的投标信誉度下降到一定值以下, 将导致AA收到的标书数剧减甚至收不到标书。如果AA是由于信誉度高而一直处于忙碌状态, 在其空闲时可以使用激活规则要求NS提升其投标信誉度RB (AID) ;或者AA由于故障无法响应标书, 在故障解除以后, 同样可以使用激活规则要求NS提升其投标信誉度RB (AID) 。
规则4 投标信誉度惩罚规则
为防止AA恶意出价, 拒绝已中标任务, 必须对其进行惩罚, 降低其出价信誉度。引入下式:
RB (AID) =max (0, RB (AID) -ζ) (7)
ζ[0, 1]为惩罚因子。
2.3 MA的决策函数
任务管理者在发布标书时不再采用公告或随机选择Agent的形式, 而是充分考虑Agent的信誉度;对任务中标者的选择任务管理者可以根据任务本身性质的不同, 灵活调整策略以体现任务求解代价和信誉度的权重, 从而适应不同的任务并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定义5 发标决策函数Fa
发标决策函数Fa:在所有有能力完成某任务的AA集合中选择若干个Va值较大者作为发标对象。
Va=Fa (AID, AAbik, R (AID, AAbik) , RB (AID) ) (8)
函数参数中主要考虑的是能力信誉度和出价信誉度。
定义6 中标决策函数Fc
中标决策函数Fc:在所有有效标书中选择Vc最大者为唯一的中标者。
Vc=Fc (AID, Cost, S_Qual, S_Time, R (AID, AAbik) ) (9)
函数参数中Cost是求解该任务所需的代价;S_Qual是预期的解质量;S_Time是预期的时间开销。MA可以根据任务本身特性的不同, 灵活调整函数以体现任务求解代价和信誉度的权重。
3 协商过程
利用上述的信用模型, 结合MA的心智状态以及发标决策函数Fa、中标决策函数Fc, 构造如下的协商过程:
(1) MA接收任务来自UA的任务T, 利用知识库对任务进行规划得到子任务序列T={ST1, ST2, ……STn}。
(2) MA对每个子任务ST准备标书Announcement:
Announce (T) ={AID, TName, Req_Ability, Req_Qual, Req_Time}
其中AID是MA名;TName为任务名;Req_Ability是求解该任务所需的能力要求;Req_Qual是解质量要求;Req_Time是时间限制。
(3) MA查询NS上的AA信息, 应用发标决策函数Fa选择若干AA发布标书, 并设定响应时间期限T_out。
(4) 收到任务招标信息的AA根据自身能力及当前状态, 决定出价或拒绝该任务。出价的标书如下:
Bid (T) ={AID, TName, Cost, S_Qual, S_Time}
其中AID是AA名;TName为任务名;Cost是求解该任务所需的代价;S_Qual是预期的解质量;S_Time是预期的时间开销。
(5) 若在时间T_out内MA没有收到投标书, 转 (8) ;否则MA根据自己的中标决策函数Fc选择一个AA中标, 向其发送中标通知, 同时通知其他投标者投标失败。并对各相关AA的出价进行评价, 通知NS修改各AA的投标信誉度。
(6) 若中标者愿意执行任务, 向MA发送确认通知, MA收到确认通知后向中标者发送任务T, 并协助其执行任务。若MA在T_out时间之内没有收到确认消息将通知NS应用规则4修改中标者的投标信誉度并转 (8) 。
(7) 中标者完成任务 (超时、失败) 以后, 向MA返回任务结果。MA应用能力评价公式对结果进行评价并通知NS修改AA的能力信誉度。
(8) 一轮协商处理结束。
(9) 若MA决定进行新一轮招标, 转 (3) 。
(10) 任务处理结束。
4 仿真结果与分析
下面将用仿真实验来说明信用模型在合同网协议中的效果。作为对比, 我们设计了三种不同类型的MA, 他们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发标函数和评标函数。随机策略的MA发标和评标的策略都是随机选取, 这是一种简单的策略。效用策略的MA发标时随机选取, 评标策略是基于效用 (价格) 的, 价格最低的投标者将被授予合同。直观上看, 这种策略MA获取的效用是最优的。信用策略的MA发标和评标的策略是基于前文介绍的信用模型的。为避免网络状况、资源约束等环境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实验选取MA能获得的效用 (采用MA接受任务的委托价格与其完成任务的价格差) 和为完成任务进行的协商次数进行对比。信用模型中的部分参数如下设定:能力评价 (式1) 的参数取值为 (α=0.8, β=0.2, γ=0) , 出价评价 (式5) 的参数取值为 (β=0.5, γ=0) , 惩罚规则 (式7) 的参数取值为 (ξ=0.3) , 发标决策函数Fa中能力信誉度和投标信誉度各占一半权重, 中标决策函数Fc中能力信誉度权重取0.4。系统中有100个AA, 每个AA设置一个随机变量P (0<P<1) 表示其自私的程度, 其意义是该AA在自己能力不足的情况下, 会以P的概率对任务进行投标或拒绝已中标任务。P服从 (0, 1) 上的均匀分布。
从实验的效用结果 (图2) 中可以看出:在非合作环境下采取信用策略和效用策略的MA所获取的效用比较接近, 但均明显优于随机策略。这是因为信用模型的评标策略中也考虑了效用 (式9) 。
从实验的协商过程增加的次数 (图3) 中可以看出:非合作环境下系统内自私的AA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进行投标或拒绝中标任务会导致协商次数显著增加, 而采取信用策略的MA考虑了这种情况, 减少了协商次数。并且, 随着任务数目的增加, 这种优势愈加明显。
5 结 论
在多Agent协作研究中, 信任是一种基于规避协作风险、选择合作伙伴的重要手段。本文考虑在开放的分布式应用系统中自治、自利的Agent, 建立一种新的信用评价机制。系统初始化时, 名字服务器NS给所有的Agent相同的信誉度,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任务管理者对Agent的合作行为进行分析从而得到Agent的能力信誉度和投标信誉度。任务管理者在发布标书时不再采用公告或随机选择Agent的形式, 而是应用发标决策函数把标书发送给少数几个信誉度高的Agent (类似于我们经济活动中的邀标) , 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协商时间, 提高协商效率。对任务中标者的选择任务管理者可以根据任务本身性质的不同, 灵活调整以体现任务求解代价和信誉度的权重, 从而适应不同的任务并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进一步的工作将是名字服务器内容的分布, 任务性质与中标决策函数的关系等。
参考文献
[1] Hu Y J.Some Thoughts on agent trust and delegation[C]//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nterba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nomous Agents (AGENTS’01) .Montreal, Quebec, Canada, 2001.
[2]Grandision T, Sloman M.Trust management tool for Internet applica-tions[C]//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ustManagement, Greeece, 2003.
[3]Wang W, Zeng G S, Yuan L L.A reputation multi-agent system in se-mantic Web[C]//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Pacific Rim InternationalWorkshop on Multi-Agents (PRIMA) .2006.
[4] Chen Xueguang, Song Haigang.Further extensions of FIPA Contract Net Protocol:threshold plus DoA[C]//Proceedings of the 2004 ACM symposium on Applied computing, ACM Press, 2004, 45-51.
王某2004年4月22日经招聘进入公司,2007年10月,公司召开全体员工大会宣布公司停业,给每个人一个月最低工资作为补偿,辞退全体职工。王某在公司工作期间,公司一直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为其缴纳社会保险。
王某被辞退后,认为公司仅仅支付一个月的最低工资太少,不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单位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并支付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社会保险。
对于王某的要求,单位明确拒绝。单位认为,单位与王某在聘任之初就有口头协议,即待遇只是每月固定工资,不包括其他福利待遇,双方对此是认可的;同时,从王某进入单位到因公司停业辞退,时间已经3年,已经超过劳动争议的申诉时效,王某与公司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所以不存在劳动合同的提前终止,是劳动关系的终止,不是解除劳动合同,不同意职工要求。
为此,王某于2007年11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劳动争议仲裁申请。请求事项如下:
1、发放2004年到2007年经济补偿金4个月。
2、补缴2004年4月进入公司开始到被辞退期间的社会保险。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经过审理,1个月后作出了裁决:
1、补缴社会保险;
2、支付3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在裁决书中,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认为,申诉人知道单位未缴纳社会保险未及时申诉,也应负有一定责任,在裁决费的负担上由个人承担1/3。
法理评析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按照我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企业必须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同时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关于这两点,属于国家政策的强制性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执行。同时,在缴纳社会保险是,必须按照规定由企业缴纳一部分,个人缴纳一部分,个人缴纳部分由企业代扣代缴,企业不得将本应缴纳的社会保险当作福利发放给个人,在社会保险发生争议后,按照有关规定,不受劳动争议60天限制,2年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如属实,企业必须补交。同时,对于以上规定,不允许企业与个人进行对这种强制性要求进行处分而回避缴纳义务。
此案中,企业明显违反上述规定,败诉是必然的。对于职工而言,裁决认为职工未能及时申诉,也应承担一些责任,关于这一点,似有不妥,值得商榷。
在此案中,有以下几个关键点,需要注意:
1、公司2007年10月因停业辞退职工属于提前辞退职工,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应支付4个月,而不是3个月。
王某从2004年进入公司,虽然公司没有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但是按照劳动部有关文件解释,这种劳动关系属于事实劳动关系。对于这种事实劳动关系,企业需要按照劳动法签订劳动合同,如果因此给职工造成损失,尚需赔偿损失。对于本案中,由于企业已经停业,不可能继续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在此情况下,企业仍然需要按照劳动部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予以补偿。
经济补偿办法的支付标准是按照本企业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工资标准为职工前12个月平均工资,或者企业平均工资,就高不就低,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本案中王某2004年4月进入公司,2007年10月离开,工作年限为3年6个月,所以应该是4个月经济补偿金。
按照规定,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按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除全额发给经济补偿金外,还须按该经济补偿金数额的百分之五十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本案中,企业仅仅支付最低工资作为补偿,是否满足上述条件?我们认为是需要考虑的,实际上,如果劳动仲裁裁决企业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也是可以的,而且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精神的。
2、企业未能缴纳社会保险,直接侵犯的是社会保险机构的权利,同时间接侵犯了劳动者预期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
按照有关规定,企业必须为本企业职工,按照职工月工资的一定比例向社会保险基金中心缴纳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缴纳比例企业缴纳19%(不同年份有区别),个人缴纳7%(不同年份有区别)个人缴纳部分由企业从职工工资中代缴代扣。即在社会保险的缴纳过程中,法律(地方法规)规定企业承担两项义务,一项是按照比例缴纳应由企业缴纳部分,另一项是对职工缴纳部分代缴代扣,这种义务针对的权利主体是社会保险中心,而不是职工个人。
社会保险,针对职工个人而言,其所带来的是一种预期的保障,是一种附条件的利益。如养老保险,必须是年满退休年龄退休后才可以按月享受,如果未退休或者不到退休年龄死亡则不能享受(个人帐户部分除外),失业保险只有在被动失业后才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则是在发生工伤后享受,医疗保险同样是在生病的情况下才可以按照规定享受。同时,这种社会保险的享受发生在社会保险中心与职工之间,与企业没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在享受社会保险条件满足后,由社会保险中心直接向职工支付,而不是由企业支付。因此,从法律关系而言,是否缴纳社会保险直接侵犯了社会保险中心的权利,而不是职工个人,当然,由于企业没有履行该义务,导致职工在社会保险的可预期享受方面受到侵害。
3、劳动者与企业无权对国家的强制性规定进行处分。
正是由于上述理由,劳动者与企业都没有权利决定是否缴纳社会保险、缴纳多少,而必须严格按照上述规定通过企业向社会保险中心缴纳。虽然这种保险最终受益人是职工,但是职工仍然没有权利要求企业将这种保险支付给职工本人。
4、劳动者主张社会保险权利,实际上是主张其预期权利及获得这种权利的资格条件,不存在时效超过的问题。
由于上述原因,企业没有缴纳社会保险,首先侵犯了社会保险中心的权利,也就是侵犯了社会保险法规的规定,其次才使侵犯了职工的预期权利。从这个角度而言,并不存在劳动争议60天的申诉时效。按照劳动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办法的规定,对于企业缴纳社会保险的缴纳由劳动行政部门进行监督和检查,对于违反社会保险规定的行为和单位,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要求其改正,并作出相应的行政决定,这样,在时效方面也仅仅存在行政诉讼法律的时效问题。
实际上,在本案职工被辞退之时,劳动者在社会保险方面的权利是否被侵犯不可一概而论,如果职工失业,那么失业后取得救济的权利被侵犯,有权要求企业负担失业救济费用。而工伤,养老,医疗由于保险的事项并未发生,其权利实际上并没有被侵犯,也就是说在上述保险的享受条件满足时,由于企业没有缴纳社会保险,而导致职工不能享受该社会保险待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侵犯劳动者权利的行为才发生法律后果,按照有关规定,在此情况下,劳动者有权向企业要求赔偿,并由企业负担本应由社会保险中心承担的保险责任。
5、纯粹从法律的时效角度而言,职工申请劳动仲裁也没有超过失效。
企业从职工进入企业到被辞退,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没有缴纳社会保险的行为一直在持续,并无间断,因此,即使计算时效也应该从职工被辞退之日开始计算,而不能从招用职工开始计算。
6、企业应该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停业辞退,而不能在10月20日开会宣布并立即辞退,对此,企业应该多付给劳动者30工资作为赔偿。
按照劳动法有关规定,企业发生重大情况,比如本案中企业停业,应该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并按照劳动者前12个月工资与企业平均工资较大部分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如果企业违反此规定,则需要对劳动者作出赔偿。在此情形的赔偿一般是指支付劳动者30日工资。
双方得失的思考
(一)劳动者的得失
得:通过劳动仲裁,其权利基本得到保护,经济补偿金补发3个月,社会保险裁决补缴。
失:经济补偿金减少一个月,企业未提前通知30天的赔偿没有提出仲裁申请而丧失,社会保险如何补交存在较大风险。实际上,据笔者跟踪询问当事人,其社会保险并未补交,由于各种原因,最后劳动者放弃了该权利。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被企业录用后应该向企业提出签订劳动合同的要求。
2、应该密切注意自己的社会保险是否缴纳,缴纳基数是否准确,如有异议,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查询或提出举报。
3、对自己的劳动权利被侵犯的具体内容应做到非常了解,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的权利。如本案中经济补偿金应该是四个月,而不是3个月。
4、应该学会如何通过社会资源保护自己的权利,如职工应向政府行政部门、律师事务所、专业劳动事务所进行咨询,甚至委托其办理,最大限度保护自己的权利。
(二)企业的得失
得:得一教训。
失:赔偿经济补偿金,争议案件败诉,虽然最终没有为职工补缴社会保险,没有应该按照规定承担责任,但这只能是一种侥幸,既包括文件政策不规范导致的侥幸,执法人员对法令理解不一致导致的侥幸,也包括劳动者不懂法导致的侥幸;事实上,如果能够在事情发生后与职工协商解决,面对实际问题,也许结果要比这好得多。
应该注意:
1、招用职工后,应该及时签订劳动合同,通过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2、不要试图回避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因为是回避不了的。同时,不要认为职工会放弃自己的权利,应该明白,虽然在招用职工时,职工为了谋生会答应你的很多不合理要求,但是,对于这种不公平,职工会记得只要有机会就会通过各种方式求得平衡或补偿。对于职工公平对待应是最起码要求。除非你不招用该人。其方式包括申请仲裁,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甚至工作的怠工都有可能。
3、发生劳动争议后,聘用专门的劳动人事顾问是必要的。本案中,如果聘请专门的劳动法律顾问,也许根本不需要通过劳动仲裁就可以解决。毕竟作为职工也是不愿意打官司的。
转让方(甲方):
证件号码:
地址:
受让方(乙方):
证件号码:
地址:
深圳市宝安区铂金美容会所(以下简称铂金会所)于9月13日在深圳市设立,由甲方个人投资并经营,铂金会所全部财产属甲方个人所有,并拥有完全的处分权。甲方愿意将其在铂金会所的全部财产,经营权及相关的合法权益转让给乙方,乙方愿意受让。现甲乙双方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政府文件的规定,经协商一致,就转让事宜,达成以下协议: 一,转让价格:
甲方以人民币二十八万八千元的价格将其在铂金会所的全部财产,经营权及相关的合法权益转让给乙方。
二,付款方式:
乙方于签约之日付定金两万,剩余尾款二十六万八千于2月11日前付清。 三,甲方保证对上述出资拥有所有权及完全处分权,保证在出资上未设定抵押,质押,保证
出资未被查封,保证铂金美容的全部财产上,经营权及相关的合法权益不受第三人之追索,否则,甲方应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经济和法律责任。
四,本协议生效之日前,铂金会所所有刷卡收入归甲方所有,自本协议生效之日起,所有刷
卡收入归乙方所有,所有开支由乙方支出,包括房租水电管理费,员工工资。铂金会所在转让之前的会员刷卡项目,由乙方继续履行服务义务。
五,在本协议生效之日起,甲方不得挪动铂金会所内所有固定财产及产品,所有财产产品经
乙方盘点如数归乙方所有。
六,转让的效力:
自本协议书项下的转让完成之日起,甲方承担转让前的法律责任,乙方承担转让后的全部财产,经营权及相关的合法权益,并对债务承担无限责任。I
七,违约责任:
1、本协议书一经生效,双方必须自觉履行,任何一方未按照协议书的规定、适应地全
面履行义务,应当依照法律和本协议书的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2、如乙方不能按期支付转让款,每逾期一天,应向甲方支付逾期部分转让款的万分之
五的违约金。如乙方单方面违约,应付甲方定金两倍的违约金。
八,争议解决方式:
因履行本协议书所发生的争议,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则依法处理。 九,转让后经营范围涉及行业主管部门审批的,乙方应当自办理经营者变更登记后,依法到
相关部门办理变更。
十,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送交登记机关备案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自
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转让方(甲方):
受让方(乙方):
合伙人(甲):男,身份证:
合伙人(乙):男,身份证:
合伙人本着公平,公正,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相互扶持,共同创业,共同致富的原由,订立合伙协议如下:
第一条,甲乙双方自愿合伙经营(),共投资为万元,其中甲出资万元,占%股份。
乙出资万元,占%股份。
第二条,本合伙依法组成合伙企业,若后期需要办理工商登记,由甲乙双方负责。
第三条,本合伙人共同经营,共同劳动,共担风险,共钢盈亏,经营盈余按各自的投资比例分配,组织债务,按照各自投资比例负担,不得岐视他人或随意脱离组织,出卖组织,如发现有故意危害集体利益行为者,视为自动放弃股份。
第四条,他人可以入股,但必须经过双方同意,并办理增加资额的手续和订立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共具有同等效力。
第五条,合伙人在合作期内不得在经营状况不好或亏损时提出退股,若提出则视为自动放弃股权,任何合伙人不得不经所有合伙人同意善自与他人合伙经营与本组织竞争的业务,如发现视为自动放弃股权,放弃股权者其名下股份均分给其他合伙人即股东。
第六条,如出现下列事项,合同终止:
(一)合伙期满;
(二)合伙三方协商同意;
(三)合伙经营的事业已经完成或无法完成;
(四)其它法律规定的情况。
第七条,合伙人不得向他人透露集体资金状况。
第八条,任何成员不得聘请其亲戚和家庭成员负责公司重要职务,如财务,人事等。
第九条,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可以补充规定,补充协议与本协议有同等效力。协议中未提到的约定,全部按照《合伙企业法》最新办执行。
其它事项:
1、违约与责任:甲乙双方宣誓恪守各项条款,如有违约,由违约方要依法向守约方赔偿经济损失,本合同终止。
2、本合同未尽事宜,甲乙双方本着互谅互让,友好协商的原则解决,解决不成时,则由经济仲裁部门和人民法院解决。
3、本合同文本为中文。
4、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一份,同具法律效力。
5、本合同双方签字按手印生效。
6、本合同有效期为合伙经营期。
签字(或盖章)之日生效
甲方:
乙方:
乙方:
本协议中的所有术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其定义与双方于12月7日签订的《户外广告发布合同》(下称“原协议”)中的定义相同 。
鉴于:
甲方和乙方于月7日共同签署了《 户外广告发布合同》,双方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就《户外广告发布合同》中未尽事项特订立以下补充协议。
合同内容补充部分:
1. 因甲方广布时间紧急,甲方无法等待乙方制作画面所需要的工期,双方达成协议由甲方自行喷绘广告画面并自行安装,所产生的一切费用由甲方自行承担。乙方不再替甲方喷绘以及安装广告画面。
2. 双方原定叁仟贰佰元整的广告发布费改为贰仟伍佰元整,甲方已支付乙方伍佰元整的定金,甲方在双方合同约定的时间需再支付乙方贰仟元整。
3. 在广告画面安装过程中如果甲方将乙方广告牌损坏或损毁需7天内修复,修复时间计入广告发布时间。如超过甲方广告发布时间仍无法修复每延迟一天甲方需支付乙方200元。
4. 在甲方广告画面安装过程中所造成的一切安全事故由甲方负责与乙方无关。
其它事项说明:
本协议生效后,即成为《户外广告发布合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户外广告发布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除本协议中明确所作修改的条款之外,原协议的其余部分应完全继续有效。
甲 方 : 乙 方 :
关键词:欺诈,惩罚性赔偿,虚假陈述
古语有云“人无信不立”。我国明清时代的晋商、徽商之所以能维持数百家基业不倒, 享誉全国, 与其言而有信和“言必行、行必果”的诚信品格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市场竞争中, 很多企业和公司鼠目寸光, 不惜通过欺诈蒙骗客户来获取不当的合同利益。这不仅侵害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 还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中国梦的实现。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 商业诈骗也随之不断换代, 欺诈的主体和行为更加多样化, 手段不断翻新, 应对也更加棘手。国内著名的LG“巧克力手机案”, “三鹿门”事件等都是典型的商业欺诈。如何应对日趋严重的商业欺诈现象, 成为我们不容回避的问题。
一、商业欺诈的历史沿革
1. 我国古代法中“欺诈”规定。
我国的欺诈立法, 最早可见于三国魏律中“诈伪”罪, 北齐时改为“诈欺”, 北周时复为“诈伪”, 后为历代沿用;唐律第九篇为《诈伪》, 共27条, 专门规定国家对诈欺和伪造的惩治。“诈伪”既包括危害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的公罪 (政治性的伪诈) , 如伪造皇帝印章、官文书、兵符等, 处刑极重;也包括侵财的私罪, 处刑“准 (窃) 盗论”。大明律亦设诈伪一卷。我国古代法“民刑合一、诸法合体”的特点, 使得有关“欺诈”的规定仅限于刑法, 从未从民法角度予以规制, 与现代法中的欺诈制度相去甚远。但对欺诈行为的严厉打击, 无疑对我国当代法治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2. 西方法律制度中的欺诈规定。
在西方, 公元15世纪的西欧城市法“严格禁止其会员在工商业活动中的欺诈行为”, 罗马法也有欺诈侵权的规定, 优士丁尼的《法学阶梯》第四卷第四篇规定“不法侵害”包括“实施恶意欺诈, 导致某些事情作成, 也实施了不法侵害。”因此, 一般而言, 罗马法让欺诈得作为侵权法之内容。
有关欺诈的侵权法律制度在资本主义发展中不断完善。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规定了欺诈的概念、法律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等, 为世界民法理论的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初, 大陆法系国家是从契约角度对欺诈行为进行惩治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法德等国开始在司法解释或判例中确立欺诈为侵权行为, 同时制定特别法如反不正当竞争法, 对具体的欺诈行为进行规制。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英美法系国家信奉绝对的市场主义, 认为要求市场主体对经济损害承担侵权责任, 会妨害意思自治。早期法律或判例中的欺诈仅限于故意的不实陈述, 随着各国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视, 诚实信用原则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不断强化, 过失的虚假陈述也被认定为侵权行为。
二、商业欺诈存在的原因和影响
1. 商业欺诈存在的原因。
首先, 经济学博弈。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商业欺诈会不可避免的大量存在。在市场经济中, 交易双方都是理性的经济人, 假设诚实交易能给双方分别带来10个单位的收益, 则欺诈交易会给欺诈者带来20个单位的收益, 当然他也会失去与相对方下次交易的机会。从经济学的角度讲, 当法律监督不够时, 欺诈交易的收益会大于其违法成本和诚信交易的收益, 企业选择欺诈的可能性就会大增。
其次, 法律本身存在缺陷。外在的监督无疑会对交易中的欺诈形成威慑。作为最有强制力的监督惩治手段, 法律理应成为打击欺诈的首要选择。然而, 违法行为的发生, 是因为违法者认为违法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我国现行法对商业欺诈的立法不完善、执法不严、惩罚不重等诸多问题使现实中欺诈收益远大于欺诈成本, 导致欺诈交易“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再次, 公众的法律意识淡薄。徒法不足以自行, 欺诈现象的遏制, 还需要公众的积极举报和配合执法。但我国民众对欺诈行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无疑助长了欺诈者的嚣张气焰, 不利于打击欺诈法律制度的实行。
2. 商业欺诈的影响。
商业欺诈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不仅使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 有时甚至带来人身伤害, 如山西发生的酒精勾兑白酒案致人失明甚至死亡。若企业一味依赖假冒别人, 不注重自身品牌建设, 最终可能面临法律严惩甚至陷入企业破产倒闭的困境。
三、商业欺诈的构成要件
1. 商业欺诈的概念。
欺诈通常以故意做虚假陈述, 或作出本人不信的陈述, 或不顾其真实性而进行陈述等方式构成, 并意图使人据此作出行为。”作为专业法律术语, 欺诈与现实中的欺骗有所不同。商人对产品的吹嘘, 广告对商品性能的夸张等, 大家司空见惯, 虽有欺骗性质, 但未必构成欺诈。现实生活中的欺诈既可能发生在交易领域, 也可能发生在生产领域, 商业欺诈只是欺诈的一种。
2. 商业欺诈的特点。
首先, 欺诈发生的领域为商业领域, 即交易领域。但若商业欺诈中的商业作此种解释, 会缩小其适用范围, 不利于其救济功能的发挥。服务行业的欺诈也应归入商业欺诈范畴, 以遏制服务行业的欺诈之风。因此, 此处的“商业”不仅包括商品交易领域, 凡涉及经济交易的行业都属商业领域, 如服务业、广告业等。其次, 侵权主体的广泛性, 商业欺诈的侵权主体不限于商事主体, 自然人也可成为商业欺诈的侵权主体。利益游离在法律之外, 被称为“法益”, 法律应当对利益加以保护, 在于法无据时, 可类推其他权利, 或适用民法基本原则进行保护。同样地, 欺诈侵权的客体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欺诈使对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不自由, 侵犯他人之自由权, 自由权在法理上属人格权。
3. 商业欺诈的构成要件。
侵权行为主客观要件的齐备是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的前提条件, 也是法官据以判案的定性标准。商业欺诈的构成要件有五个方面, 即实质性虚假陈述、知悉陈述的虚假性、引诱受害人信赖的意图、受害人合理信赖并据此行为和损害事实。
第一, 实质性虚假陈述。欺诈的核心是实质性的虚假陈述, 即陈述为受害人决定是否交易或作出行为的关键依据, 对受害人的决断影响重大。其内容是对事实的虚假陈述, 而对观点、意图、法律的虚假陈述一般不构成欺诈。但有原则就有例外。美国判例法规定了如下例外情况: (1) 若形成合理观点需一定的知识或经验, 法院允许非专业人士信赖专业人士的意见; (2) 双方之间有信托关系, 如当事人与其代理律师。 (3) 被告谋取了原告之信任。 (4) 若意见是对既存事实的陈述, 则听者可信赖之。 (5) 被告明故意利用原告弱点, 如文盲等。 (6) 被告阻止原告调查事实。虚假陈述之方式, 除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对真实状况进行歪曲外, 还包括隐瞒影响交易、构成交易重大前提的信息。虚假陈述多以谎言为主, 但不限于此, 还包括如下方式: (1) 行为, 如出卖二手车时将里程表调回; (2) 隐瞒, 如出卖房屋时将渗水处进行遮盖; (3) 沉默, 特殊主体负有披露义务而未向相对人披露。
第二, 知悉陈述的虚假性, 包括明知陈述虚假和对虚假陈述不负责任。明知陈述虚假而向相对人陈述, 是直接故意欺诈。未知陈述内容的真实性仍向相对人陈述, 是间接故意欺诈。我国在确立商业欺诈的构成要件时, 其主观要件可确立为故意, 包括明知陈述不真实和严重不负责任。
第三, 引诱他人信赖之期望。虚假陈述或被转述进而影响第三人。但并不要求虚假陈述者对所有不特定之人承担责任, 而仅限于陈述者故意引诱之对象。但若表述者明知虚假信息会传播到第三人, 且会对其行为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也需对该第三人所受损害承担侵权责任。
第四, 原告信赖并据虚假陈述而行为。若原告未虚假陈述影响, 则不构成欺诈侵权。此外, 原告行为方式须与被告所希望的一致, 否则仍不构成侵权。当然, 并不要求原告所信赖的虚假陈述是其行为的惟一依据, 只要虚假陈述足以促成其行为即可。合理信赖的标准以普通人为准。
第五, 损害后果。损害须是欺诈行为所导致的直接后果, 即受害者因信赖谎言而行为的后果, 包括有形后果和无形后果。无形损失指精神损失, 当然可根据精神损失对侵权人处以惩罚性赔偿。
四、我国商业欺诈法律控制体系的建立
我国商业欺诈法律控制体系应包括制度建设和机构建设两个方面:
1. 制度建设。
(1) 损害赔偿制度。根据民商法损害赔偿制度的宗旨, 损害赔偿是对受害者权利和利益的补救, 使其恢复到受侵犯之前的状态。损害赔偿重弥补不重惩罚。因此, 商业欺诈之损害赔偿的范围, 通常是赔偿实际损失。但实际损失原则不能对欺诈者发挥警示和惩戒作用, 且客观上欺诈者并未实际受惩罚。鉴于实际损害规则的局限, 美国法院在实践中发展了交易可得利益规则, 即原告为交易付出的实际价值和被告所述可得之利益的差额应予补偿。从维护诚信出发, 立法可允许诚信的市场主体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规则适用。
通说认为, 英美法中的惩罚性赔偿最初起源于1763年英国判例Huckle V.Money案。早期的惩罚性赔偿主要适用于诽谤、诱奸、恶意攻击、私通、诬告等造成名誉损害和精神痛苦的案件。1850年代后, 惩罚性赔偿广泛适用于各类案件。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 应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 增加赔偿的金额为商品价款或服务费用的一倍。学界一般认为这就是我国法律中的惩罚性赔偿。毋庸置疑, 这一规定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和惩戒不法商家具有积极意义, 但该法条仅适用于消费者, 适用范围过窄, 而双倍赔偿的惩戒作用有限, 且对责任的性质含混不清。笔者认为, 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 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适用条件。首先, 主观要件包括故意、被告具有恶意或具有恶劣动机、毫不不尊重他的权利、重大过失。其次, 造成损害后果。二是赔偿数额的确定。[]英美国家的惩罚性赔偿最大的问题就是赔偿数额的不确定性, 但这不是废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理由。
(2) 社会信用制度。当前我国欺诈现象如此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信用制度的不完善。欺诈交易成本低收益高, 且即使欺诈败露, 对自身名誉影响不大, 这就是欺诈者肆意横行。反观发达国家, 系统完善的信用制度体系使失信者无立足之地, 个人的信用记录有存档, 而失信记录会影响其未来的交易甚至日常生活。我国也应建立信用体系, 建立诚信档案, 使市场主体能够查阅到欺诈者的失信记录, 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市场准入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可避免不具有相应资质的主体进入市场进行交易, 从而防止一些非法企业欺诈消费者。市场准入制度需对进入市场的主体条件进行严格规定和严格审查, 可有效减少虚假注册公司的欺诈行为。
2. 机构建设。
反商业欺诈需大量的专业人才和财政投入, 一般的政府机构往往难以胜任。建立专业机构是打击商业欺诈的决定性举措之一。1985年, 美国成立了国家卫生保健反欺诈协会;1999年, 欧盟成立了欧盟反欺诈办公室。这些专业机构在反欺诈中的作用十分显著。我国也可建立专门的反商业欺诈机构, 使其独立于政府, 以保证其更好的开展工作, 在案件处理中能保持公平和公正。
参考文献
[1]罗结珍译.《法国民法典》.法律出版社, 2009年版
[2]徐爱国.《英美侵权行为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
[3]胡雪梅.《英国侵权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4]石宏, 许传玺译.《侵权法重述——纲要》.法律出版社, 2011年版
[5]叶孝信.《中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 第161页
[6]林蓉平.《中外法制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第121页
[7] (古罗马) 优士丁尼, 徐国栋译.《法学阶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第445页
[8]《牛津法律大辞典》[Z].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第350页
[9][美]文森特.R.约翰逊, 赵秀文等译.《美国侵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第275页
关键词:投资;对赌协议;初始投资;会计处理
中图分类号: F2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8-63-3
0 引言
作为一种投融资机制Valua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VAM),在国内被翻译为“对赌协议”主要是在已有的企业投融资协议中,标的物调整幅度大、杠杆倍数高,合同主体获利或受损巨大,而被形容具有博彩性质加之涉及合同双方或多方故抱得“对赌协议”大名,但其直译意思是“估值调整机制”却更能体现其本质含义。根据学者对美国1987到1999年间14家投资公司对119家公司213份的投资合同分析研究,将常用的涉及投资协议的条款分为六大类:财务绩效、非财务绩效、分红回购、企业行为、证券发行和创始人去留。故对此可以看出,估值调整机制作为一种投融资安排早就被认可和接收并被广泛地应用在企业的投融资领域。在我国的经济领域由于对外投资和私人投资的开放,估值调整机制在企业投融资领域不断地出现。鉴于我国的法律制度、金融监管等政策因素的缺失、不完备,调整对象不明确,导致估值调整机制即对赌协议一直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对于计量和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的财务报告信息就难免要受到影响。本文试图从投资和融资双方来讨论对赌协议对会计实物处理的影响,从实质性上把握对赌协议的会计处理,提升财务信息质量。
1 对赌协议分类
根据对赌协议调整双方或多方的合同标的不同,可以将对赌协议分为财务绩效指标和非财务绩效指标。
按照对赌协议调整合同主体的不同,分为单向对赌协议和双向对赌协议。
另外按照对赌协议调整范围,还可以分为经营管理类与非经营管理类。
根据对赌协议的分类我们能够清晰地分辨会计处理所要反映的客体内容,能够将经济事项转化为会计语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协议都是单一、单项、程序化的反映,根据对赌协议条款的分析,我发现投融资双方对协议调整的面向存在多任务、多范围、多主体、多期间,是较复杂的经济活动。根据我国的筹资渠道和筹资顺序选择等现状,附带对赌协议的投融资活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国的经济活动中。
2 包含对赌协议的投资协议会计处理问题及对策
2.1 包含对赌协议的投资协议必须进行会计处理
根据我国会计准则(2014)版,基本准则第十六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所以需要对赌协议进行法律性质分析。第一是何种法律性质的合同。需要判断该协议是否属于会计信息处理的范围,即该合同是不是会计计量主体的内容,是否需要用会计技术来衡量、记录和反映。第二个层面就是判断该协议属于什么性质的交易,适用何种会计处理标准进行计量和反映。
对赌协议的法律性质分析,对正确认识会计处理非常重要。例如:企业签订一个社会环保责任承诺,这个就不是会计所需要记录和反映的;企业出台一个建设企业文化的管理文件也是不属于会计主体所需要记录和反映的,但是企业如果签署一份投资协议或者销售协议,这时就需要对投资或交易内容进行记录和反映。在经济活动中,对赌协议一般不会出现在主合同中,而是作为补充协议或补充条款而存在。对赌协议是否需要会计主体记录和反映?由于高级法院对甘肃世恒投资案件的判决,导致目前存在两种观念。一种观念是根据会计记录与反映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对法律已经禁止的活动不能给予反映。另一种观念是作为记录会计主体经济事项的工具,应该客观展现经济活动的本质,而且必须对会计主体经济事项予以记录并反映。
为此有必要就甘肃世恒案做简要介绍。2007年11月1目前,甘肃众星锌业有限公司(世恒公司前身)、苏州工业园区海富投资有限公司、香港迪亚有限公司、陆波(世恒公司和迪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职务均为总经理)共同签订《甘肃众星锌业有限公司增资协议书》。《增资协议书》的主要内容是:众星公司注册资本为384万美元,迪亚公司占投资的100[91] %。各方同意海富公司以现金2000万元人民币对众星公司进行增资,占众星公司增资后注册资本的3.85%,迪亚公司占96.15%。《增资协议书》第七条第二项“业绩目标约定:众星公司2008年净利润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如果众星公司2008年实际净利润完不成3000万元,海富公司有权要求众星公司予以补偿,如果众星公司未能履行补偿义务,海富公司有权要求迪亚公司履行补偿义务。补偿金额=(1—2008年实际净利润/3000万元)×本次投资金额”。第七条第四项股权回购约定:如果至2010年10月20日,由于众星公司的原因造成无法完成上市,则海富公司有权在任一时刻要求迪亚公司回购届时海富公司持有之众星公司的全部股权,迪亚公司应自收到海富公司书面通知之日起180日内按以下约定回购金额向海富公司一次性支付全部价款。若自2008年1月1日起,众星公司的净资产年化收益率超过10%,则迪亚公司回购金额为海富公司所持众星公司股份对应的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若自2008年1月1日起,众星公司的净资产年化收益率低于10%,则迪亚公司回购金额为(海富公司的原始投资金额一补偿金额)x(1+10%X投资天数/360)。2009年12月海富公司因世恒公司不履行补偿义务上诉至法院,历经兰州中级人民法院、甘肃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三级终审,于2012年11月7日判决如下:
①投资公司与被投资公司签署的对赌协议无效。
②投资公司与被投资公司股东签署的对赌协议有效,需要承担担保赔偿责任。
从判决内容看,投资公司与被投资公司签署合同无效,而与被投资公司股东签署的合同有效。这样一来投资公司和融资公司虽然有投融资关系,但是因为对赌协议而归于无效。这就导致了目前实物界对该投资不予以记录和反映的主要原因。
以上是从法院判例的角度看,当然实物界虽然很少会在法院判决后再进行处理,其实际上政府对赌协议还是保持谨慎态度。例如企业在进行新三板上市时需要对赌协议进行清理,规避不能上市风险。这也是相关投资主体不进行会计处理的原因。
本人认为,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判决该投资协议无效但还是需要对该投资进行记录和反映。理由如下:
①我国属于大陆法系非判例国家法律,法院并不因为最高法的判例而进行全国统一的裁判,并且针对个案适用的情形也不完全一致。
②因存在自由契约前提下的投融资需求,投融资双方会为了规避法律判决的因素搭建复杂架构来实现该行为。从经济活动本质来说依然是投融资关系,依然是投融资双方而不涉及其他主体。就算按照最高院的判决来看,还是涉及投资方和被投资方股东的对赌协议的确认,就投资方来说还是存在对赌协议会计处理的问题。那作为三板的上市公司更是将对赌协议通过处理带入公开市场,只是变换了模式。
③尽管最高法的判决不能改变,但是作为理论的探讨和尝试不能因为判例因噎废食而停止辨析、争鸣。法律人士也从相关角度出发对该判决提出诸多批评建议。例如,如何理解和运用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对包含是否是对对赌效协议的唯一处理方式?是否是对契约自由的破坏,为符合法律的规定而判定不侵害他人利益的行为无效?是否真正达到保护融资方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本案例中根据赔偿协议计算的经济利益逆流出融资公司还小于法院判决的返还原物的金额?考虑到保护融资公司、债权人的利益是否考虑到需要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2.2 投资主体的分类确定
从前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作为包含对协议的投融资活动从司法实践上可以作为会计主体进行确认的。从会计实质角度看投融资协议是否符合会计确认原则呢?根据确认的原则是指在效益大于成本及重要性的前提原则下,将某一项目作为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列入某一主体财务报表的过程。某一项目是否确认为财务报表项目,也即是否符合财务报表某一要素的定义,是否具有可计量性、相关性、可靠性。投融资合同作为会计要素已经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长期股权投资、金融工具确认及计量、合并财务报表中对其有明确的界定标准,符合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
投资方角度: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以下简称第2号准则)第三条第二项规定“风险投资机构、共同基金以及类似主体持有的、在初始确认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投资性主体对不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子公司的权益性投资,以及本准则未予规范的其他权益性投资,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第22号准则)”。根据该条款从投资方角度看可以归纳为以下情况:
①第2号准则中并没有给出明确判断“风险投资机构、共同基金及类似主体(以下简称风投)”的标准,同样也没有在准则中说明为何要将风险投资机构等做除外处理。另外在公司法律层面也没有关于风险投资的具体规定。
②第2号准则也没有考虑到如果非风投机构纳入合并报告的投资也是按照风险机构的模式操作,也没有给出一个判断的标准和依据。纵观第2号准则在初始计量方面通过主体身份判断的方式来决定适用何种会计准则,但是准则中却没有就主体身份的判断给予明确的识别标准和适用的识别条件。
本人认为在投入方初始投资成本方面应该视为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计量,根据是否纳入合并会计报表选择适用第22号准则。原因为:
①根据投资主体的性质。投资主体身份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有法人、非法人,有有限责任公司和非有限公司、有股份制公司和非股份制公司。这些标准无法适用风投与非风投的判断。
②根据投资的目的来划分。投资的目的都是为了确定未来资源的流入,其时间、方式、手段有区别,但都是为了控制被投资企业来获得收益。
③根据投资的接收风险程度来划分。资本对风险的接受程度与投资机构无关,与投资的对象有关即被投资方有关。况且投资风险是必然存在的,程度的比较对象是谁?是非风投机构本身,还是风投机构?
④从第2号准则适用来看,因主体不同所带来的相同经济业务初始成本计量不同,带来初始成本管理的问题。
3 初始投资成本的确认
初始投资成本按照第22号准则确认需要分析该项投资属于金融工具还是衍生工具或者是混合金融工具。从投资合同看,包含对赌协议的条款通常是以附加协议或补充协议的形式出现,作为估值调整约定不会直接出现在主合同中,估值调整只是对风险的管控处理,不是投资的主要目的。其调整的估值还是针对主投资合同执行后约定事由发生,对期初整体投资估值的调整;并非独立主合同,而就约定事由进行估值调整。对赌协议根据第22号准则第20条“嵌入衍生工具,是指嵌入到非衍生工具(即主合同)中,使混合工具的全部或部分现金流量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的衍生工具。嵌入衍生工具与主合同构成混合工具。”为此我们应该据此判断,含对赌协议的投资合同需要确认为混合金融工具。
融资方角度:从融资角度而言,通过投资协议让渡部分管理权限、股权等获得投资款项。作为融资企业而言,该资金是确认为负债还是权益?根据笔者的判断,应该根据情况加以判断。如纳入投资方的合并财务报告的,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以下简称第37号准则)第三条第一款规定。该笔交易应该确认为股权投资既权益,适用第2号会计准则。融资方未列入投资方的合并财务报告中,关于投资款项的列报应该区别对待既什么情况下确认为权益工具,什么情况下确认为金融负债。根据第37号准则第十四条“企业应对发行的非衍生工具进行评估,以确定所发行的工具是否为复合金融工具。企业所发行的非衍生工具可能同时包含金融负债成分和权益工具成分。对于复合金融工具,发行方应于初始确认时将各组成部分分别分类为金融负债、金融资产或权益工具。企业发行的一项非衍生工具同时包含金融负债成分和权益工具成分的,应于初始计量时先确定金融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包括其中可能包含的非权益性嵌入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再从复合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中扣除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作为权益工具成分的价值。”为此我们应该对包含对赌协议的投资合同进行分析。根据该条的要求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①所有的投资合同都需要区分为金融负债和金融资产或权益。
②投资合同的附属对赌协议条款也需要区分为金融负债、资产或者权益。从中我们可以判断不论是对赌协议如何约定,主合同必须确认为上述三类,与对赌协议无必然关联,至少是在做初始确认之时。
我们现在对包含对赌协议的投融资合同进行大致分类,主要分类的标准还是偏重于对赌协议的调整内容。因为相对于主合同而言,对赌协议调整部分表现出衍生工具的性质。
第一种:股权对赌调整型
当目标公司未能实现对赌协议规定的业绩标准时,目标公司实际控制人将以无偿或者象征性的价格将一部分股权转让给股权投资机构。反之,则将由股权投资机构无偿或者象征性的价格将一部分股权转让给目标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如:××公司在20××年必须完成上市,如若不能,投资方就会获得更多的股权;如若实现,则可以从投资方那里获得股权。笔者认为就××公司而言,该补充协议可以看成是整个投资合同的一部分,即不管上市与否,都会触发估值调整协议。股权的调整对××公司来说不产生影响,毕竟只是股权转让而已。作为投资方来说,对包含该对赌协议的投资合同需要确认为资产,计入长期股权投资;从谨慎性原则出发应该将可能出现的股权转让与投资成本的差额确认为负债;若是单向调解发生的可能收益则无须反映。
第二种:非股权经济收益调整型
当目标公司未能实现对赌协议规定的业绩标准时,目标公司实际控制人将以现金等价物等对投资者进行补偿;若达成业绩,则投资人需再对目标公司进行现金等价物补偿。作为投资方来说,对包含该对赌协议的投资合同需要确认为资产,计入长期股权投资;从谨慎性原则出发应该将可能出现的现金等价物补偿确认为负债。
通过上述的分析,笔者认为在进行包含对赌协议的投资成本确认时应该积极的予以反映,该反映必须遵守资本的所有权属性,并且在初始计量时对可能发生的调整估值从谨慎性原则出发给予反映。
参 考 文 献
[1] 潘林.“对赌协议第一案”的法律经济学分析法制与社会发展[J].2014(2).
[2] 李宗录.“股份回购请求权”权利属性的定位[J].广西社会科学,2007(4).
[3] 李明.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在投资企业中的应用[J].涉外税务,2008,06:66-69.
[4] 晏文隽.郭菊娥风险投资中金融工具选择的边界条件与应用策略[J].当代经济科学,2015(3).
[5] 周明春.袁延松同一控制下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相关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10(4).
[6] 张明霞.陈金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问题研究[N].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0(1).
[7] 谢德仁.会计准则、资本市场监管规则与盈余管理之遏制:来自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1,03:19-26+94.
【广告公司合同协议书】推荐阅读:
广告公司长期合同06-23
广告公司制作合同11-14
广告合同协议书范本06-22
网络广告合同协议书12-11
广告公司活动策划合同07-22
广告投放合同协议09-28
广告设计公司保密协议书12-05
广告公司保密协议范本10-02
广告牌制作安装合同协议书06-18
公司租房协议合同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