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面观(精选8篇)
长家庭教育基本规律的指导以及每个家庭的“个性”特点。为此,本期《班主任之友》我们选编了与此相关的几篇文章,以期对各位班主任工作有所启发。也欢迎各位老师就此问题来稿阐述自己的观点。联系与沟通
成功的家访首先是能让家长接纳你,信任你。因此,第一次见面的讲话,就显得非常重要。以下是几则成功家访中的实例,供班主任参考。
幽默幽默的谈话不仅能吸引听者的注意力,而且能与听者建立亲密的关系。
某学生历史成绩非常差,班主任为此去家访,学生的父亲问:“我儿子的历史学得怎么样?我做学生时最头痛的就是历史,经常考不及格。”教师笑了,随口便说道:“我正想同您商量,怎样使历史不再重演。”他们相视而笑。这信手拈来的幽默,一语双关,轻松诙谐,既说出了不便直言的话,又“润滑”了与家长的关系,争取了家长的积极配合。
委婉说话委婉是指在不便于直接说出本意的时候,抱着尊重对方的态度,采用同义代替、侧面表达、模糊语言等方法,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本意。
例如某小学生经常吃别人的食品,拿别人的玩具,班主任为此家访时,应该力避“偷”字,改用“悄悄拿”之类,以免伤害家长的自尊。
灵活语言灵活指说话人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确定自己的谈话内容和谈话方式,并且在情况突然变化时能迅速地调整其说话的内容与方式。
例如,一位母亲不许成绩下降的学生参加春游,班主任为此家访。学生母亲准备做晚饭,班主任抓住时机笑着说:“拿咱们做饭来说,如果做糊了一锅饭,就不再做饭了么?我们大人不是也失过手吗?”学生母亲笑了。班主任又语气温和地分析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从而告诉家长,不要带着怨恨教育孩子。
分寸班主任家访时要注意斟酌语言,措词要有分寸,千万不可因失言导致失礼。
例如,有的班主任把学生性格上的弱点说成是人性上的“污点”,这就是用词不当;或把学生行为上的缺点说成是品行上的“缺陷”,这就是词不达意;或是把学生偶犯的过失错误说成是屡教不改的老毛病,这就是言过其实;或是把学生鸡毛蒜皮的小错误,“陈谷子烂芝麻”向家长“告状”,这就是小题大做……这样谈话的班主任肯定会引起家长的反感,其结果与谈话愿望正好相反。
家访也要提前备课
学生减轻了课业负担,自由时间多了,活动空间大了,对缺乏自制能力的小学生来讲,如果引导不好,很容易误入歧途。此时,班主任应抓时间挤时间,经常到学生家里去家访。经常家访,可以读懂每个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班主任和家庭三者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因此“减负”以后,全国各地悄悄兴起了一股教师的家访热。但有一点值得老师们注意,家访前也要提前“备课”,做好充分准备,这样家访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笔者认为班主任家访起码要考虑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目的性和期望值
每次家访前,班主任要认真细致地“备”此次家访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对本次家访成功与否的期望值?这个期望值符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二、了解学生
家访前,班主任要对家访学生的在校表现、各科学习、兴趣爱好、习惯、优缺点等了如指掌,以便家访时能信手拈来,提高家访的实效。
三、提前预约
家访前,必须与学生家长提前约定好家访的时间,切不可盲目家访,这样学生家长很可能不在家,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也会大大影响教师的情绪。
四、时间的选择与控制
家访时间最好选择在学生放学后或双休日,这样学生也可以在场,家访的效果会更好。家访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耽误家长的工作。
五、内容和方法
家访的内容应多种多样,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可以家访,学生取得进步可以家访,发现学生有问题可以家访,学生家庭有困难可以家访。家访的谈话方法,注意不要千篇一律,要因人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六、注意安全
随着班主任家访次数的增多,由家访所引发的交通事故不断发生,给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及沉重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教师家访前,一定要把学生的一些情况考虑周全,以便教师能在家访途中注意力集中。同时还要检查好车铃和车闸是否有效,遵守交通规则,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每到寒暑假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 各学校都要利用假期对学生进行补课.补课的最终目的主要还是服务于学生要面临的升学考试, 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 都是靠考试成绩来决定一名学生的命运, 同时学生、家长、社会也以此为依据衡量一个学校的实力.
今年寒假期间, 笔者了解到某省教育行政部门严禁各学校利用学生假期进行补课, 同时严禁在岗教师办班, 并严肃处理了违反相关规定的部分学校和教师.年前下派检查组到各地、市、州, 年后又发布相关通知禁止利用年后到开学前的一段时间进行补课, 占用学生正常假期.这可是难为了部分学校, 这些学校都做好了两手准备.今天通知停课某天又复课, 检查严格不得已又重新放假, 如此反复, 不是个别的现象.
学校不让补课了, 社会上应运而出了形形色色的补习、辅导, 在很多学校和家长的眼里, 在节假日、寒暑假里补课好像成了学生必修的科目.甚至有很多任课教师也认同补课.但是作为一名数学任课教师, 对此笔者却有着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 教师应该把握好课堂的主阵地, 一方面客观地看待学校和社会各方面补课办班的现象, 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自学给予适当的指导, 培养并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笔者将个人的一些分析和想法, 与各位同行及学生、家长分享.
一、升学率至上的学校补课
学校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提高学校声誉, 补课主要是敢进度, 将三年的学习内容并在两年内完成, 之后就是强化训练一轮一轮地复习, 备战中高考.
1.从教师方面来说, 教师失去了原本的寒暑假、节假日休息, 高中毕业班的班主任根本都没有周末, 甚至每天都没有正常的上下班时间.抱怨谈不上, 做的就是这份工作, 为学校, 也是为了学生.在教师方面除了普遍存在的倦怠之外, 还存在着个别教育的不公平性.一是部分任课教师补课有重点对象, 老师对成绩优秀的几名同学的特别关注, 致使很多有上升空间想学习的学生得不到真正的指导, 补课也失去原本的意义.二是不同科目的老师补课期间抢课上, 都担心自己的科目得不到学生的充分重视, 少得可怜的自习根本不是自习, 数学老师刚走物理老师又来, 补课仿佛成了老师们的战场, 各位老师拼命往阵地上扔炸弹.一些学校会把学生的成绩与教师的晋级、奖金挂钩.记得一个学校把教师抢课上作为经验交流, 笔者相信任何一个教师都不会认同这是个成功的经验, 也很无奈.但是这些对学生来说都是不公平的.
2.从学生方面来说, 学生疲劳作战, 没有真正意义的休息和调整, 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就像布上的破洞, 随着老师推进的进度越快, 洞口越大.教师总觉得严密的补习是在查缺补漏, 可是真正有问题的学生却是有心无力, 事与愿违.但也常会出现在老师的巧手帮助下补上了这个漏洞, 但是缺乏学生自己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与相关知识脱节, 在补丁边又会出现漏洞, 学生自己又似是而非了, 前功尽弃.
二、获利为先的社会补课
一个不争的事实, 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辅导班都以赢利为第一目的.现在的社会补习铺天盖地, 广告随处可见.大张旗鼓地在社会公开办学, 大街小巷、楼道、公交广而告之, 单独辅导一对一, 某某老师专门辅导, 大学生课后家教, 寄宿学校, 等等形形色色、良莠不齐.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 这个市场所提供是否的是学生真正需要的呢?
1.师资来源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培训机构的专门教师.这里的部分教师曾有过学校的教学经历.二是退休教师和曾在学校工作过不在编的教师.三是学校在岗教师.
2.补课的教学情况大致有两种.
(1) 社会办学机构的专门教师或聘请在校教师.多从事考前辅导或突击教学, 一般都是签订多少学时, 教师只需完成固定学时的讲课任务, 形式以教师讲为主.各种类型教师的水平先不作评价, 学生补课的收益却是要因人而异.
(2) 各类型教师自己办学.形式多以课后辅导、寄宿学校为主.电视媒体曾报道过多次这类补课.个别教师把应该在课堂上讲的课放在课后补习班讲, 课堂上一厢情愿地加快进度或精简内容, 人为地打乱正常教学秩序, 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个别教师把补课定位为同步辅导、强化训练、归纳总结, 但是定好学费和学时, 学习时间、地点随时更改, 即便是让学生起大早、开夜车或者连续学习几个小时, 只要自己方便.一般几名学生到二三十名学生为一个班次不等, 根本无暇顾及学生进步与否, 完成学时即可.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 同时严重损害教师的形象.还有个别教师、教师家属或社会其他成员为了学生学习和生活方便成立寄宿学校, 其中存在更多的问题, 这种形式下的补课, 教师的身份有了更多社会和商业色彩.
3.在学生方面来说, 大部分学生是在任课老师的要求或者在家长的安排下来参加补课.他们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 一是想学但无力型;二是厌学但无奈型.不能绝对说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补课对这些学生的学习没有真正的帮助, 但是可以相信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意义是不大的.
对于学生真正有意义的补课应该是什么?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教师, 作为一名家长, 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应该让学生自己学会给自己“补课”.
三、能力提升为要义, 学会自己给自己“补课”
1.从教师方面来说, 大家都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有效的学习过程应由学生掌握, 教师是这一过程的参与者、合作者, 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引导者.教师如果一贯制地满堂灌, 即使精彩讲解了各种问题, 巧思妙解方法无数, 但是没有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完全代替学生思考, 可能有部分学生能记住来时的路, 在大量的重复和模仿中可以解决同类问题, 但是或许一个微小的变化, 就会有学生迷失了.真正的引导者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给学生充分思考、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在这样的引导过程中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会思考、主动思考, 而且在课后的自习时间里也能找到问题的思路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如何能放心地把自习还给学生, 把假期还给学生呢?这份相信就在于教师能否把握好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和地位, 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给予相应的指导, 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
2.从学生方面来说, 要树立学习的信心, 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只有发自内心的对学习有兴趣, 才能在学习上有收益.学习的过程不是简单的重复, 而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要学会思考, 不断积累、不断坚持, 不仅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课堂上学习, 更要利用好自习时间, 为自己“补课”.自己最清楚问题所在, 学会学习, 掌握自学方法, 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补课”面面观, 最终受众是学生.选择何种形式的“补课”, 学生能否受益?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校, 都没有学生感受实际!学习成绩的高低短时间内可能只是衡量学生是否能通过中、高考的一个标准, 真正受用一生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笔者相信, 如何选择不言而喻!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任课教师在这种选择面前任重道远!
摘要:在节假日、寒暑假里学生参加各种补课已经是司空见惯, 作为一名任课教师, 笔者对各种补课情况做了客观分析, 认为教师应该立足课堂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和地位, 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 给予相应的指导, 让学生学会自学, 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归还学生独立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为学生自己给自己“补课”, 提供真正有益的帮助.
一位50岁的男人说,他在性交高潮时,经常感到剧烈的头痛。经过仔细的检查,医生叫他不必担心。因为他的头痛不是疾病引起的,而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后来,他的头痛消失,性功能正常。
一位男子很少头痛。可是一旦头痛,他就知道自己要感冒了。
一些妇女由于耳朵上耳环、脖子上的项链的压迫也会头痛。
引起头痛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上述情况外,吃冰琪凌之类的冷食、运动过度、睡得比平常晚、喝咖啡过量、在昏暗的灯光下长时间看书、牙关咬得太紧、吸太多的烟或喝太多的酒等均会引起头痛。
站、坐、睡等姿势不正确,情绪抑郁,接触有毒的气体或金属也会引起头痛。如果你容易患周期性偏头痛的话,吃了巧克力之类的食物也会复发。此外,服用避孕药物、与月经和绝经有关的内分泌发生变化,头部和颈部感染或受伤,同样会引起慢性或周期性的头痛。
大多数头痛是由于精神紧张、身体疲劳和生活上的纵欲引起的,并且很快就会消失。但是对以下的头痛现象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须马上就医。
1.由于机能的损坏,比如说活困难、中风、视力模糊等引起的头痛,它可能是脑出血、脑血栓和肿瘤的征象。
2.突发性的剧烈头痛,可能是动脉破裂引起的。
3.60岁以上的老人,太阳穴部位的头痛,可能是颅动脉炎症引起的。
4.后脑部位的头痛,特别是清晨痛得厉害,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好转,可能是高血压的一种征象。
5.剧烈的头痛伴随着发烧,引起颈脖发直,小能低头,可能是脑膜炎引起的。
6.头痛得每天要服用止痛片。
7.头痛逐日加重,特别是痛点固定在某一具体部位。
8.身体的运动而引起或加重的头痛。
9.视线的移动、手臂和腿部的麻木或脸部朝下引起的头痛。
世上没有“天赋权利”
你很可能一向对“权利”的定义不假思索,所以不会想到经济学对它的定义竟是这么奇特:“一项权利,代表一种受到社会认可和维护的、对商品的用途作出有效选择的能力。” 这是说,一个人的某项权利,是依靠社会其他成员的主动赞同和维护,才得以产生的。换句话说,你即使有能力对某商品的用途作出有效的选择,但只要你的所作所为不受社会其他成员的主动赞同和维护,那么你就不具备这项权利。
当人们看见有人要偷你的自行车时,人们就会主动地阻止――或出面阻拦、或叫警察、或召唤旁人。――不是因为你有能力骑自行车,便“有权”使用它;也不是因为你的武功赶跑了别人,便“有权”使用它,而是因为社会其他成员不仅愿意、而且有能力保护你对那辆自行车的支配能力,所以才说你“有权”使用它。
虽然你可能在物理上占据了一辆自行车,但是,只有当社会大多数人主动地阻止别人来干涉你支配这辆自行车时,你才拥有对它的“财产权利”。你对那辆自行车的财产权利,建立在别人保护你对资源的控制力的意愿和能力之上,而不是你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之上。同样地,只有社会其他成员施加保障,你才能拥有投票的政治权利。
你“拥有”一把刀,但不能因为你有能力用它来伤人,你便“有权”用它来伤人。既然社会其他成员不愿意让你用刀伤人,那么你就“无权”用刀伤人。显而易见,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拥有”一把刀,就无异于“拥有”全世界了。不管怎样,你不可能“绝对地拥有”什么东西。
没有社会其他成员的主动赞同和维护,“权利”就不存。在一群狮子里,雄性狮子最先品尝捕获的食物,这个顺序完全是根据体力的勇猛程度打拼出来的。那可以说是一种“权利”,但那不是我们所说的“权利”。那不算权利,因为雄性狮子的选择,并没有得到其他狮子主动施加的保障。相反,那里只有其他狮子和动物的怯懦的容忍。
任何人的权利,都是靠社会其他成员主动“赋予”的,而从来不是天经地义、与生俱来的;也正因如此,只有人类社会,才存在“权利”的现象。
明晰私有产权的三个要素
私有产权包含三个关键因素:(1)使用权,即对一件特定商品的物理条件和用途作出决策的权利,(2)转让权,即转让或出租使用权的权利,以及(3)收益权,即支配使用权所带来的收入的权利。这三个因素的“布局”共同构成了私有产权的本质。这三个因素缺少任何一个,就不是私有产权。
所谓明晰私有产权,就是要将这“三权”落实给特定的人。只要找到拥有“三权”的人,那么资源即使是拿来公用,也照样是私有产权;相反,如果找不到拥有“三权”的人,那么哪怕白纸黑字把“所有者”规定得多么明白,它依旧不是私有产权。一条狗,不能变成一匹马,无论你怎么规定。
国有资产不是私有财产。对国有资产来说,没有具体的人拥有这“三权”,无论你布置多少机关、构思多少规定,还是没有!之所以说国有资产没有明确的物主,是因为找不到谁拥有“三权”,而不是因为纸上写得还不够清楚。 团体私有与公有的区别
私有产权可以由一个团体共享,如股份公司。这种团体的内部,当然有某些议事程序,籍此来行使共享的“三权”,诸如选择资源的用途、定夺转让的事宜、以及处置获得的收入等。另一方面,对于公有的资源,集体成员也有类似的程序,来决定这些资源的用途、转让、以及收入的处置。很多学者于是说:“公有”和“私有”不存在确切的界限,大的股份公司就是
某种公有企业,云云。
这是错误的。要判断到底是“团体私有产权组织”、还是“团体公有产权组织”,关键并不在于该团体采取何种决策方式,而在于人们加入那个团体所必须遵循的程序。
例如,城市的某些财产是公共财产,为该城市“所有”。如果要成为“所有者团体”的成员,只需成为居民就可以了。或者,你只需要赞同某些宗教信条,保持行为端正得体,便可以成为一个教会的成员。或者,通过婚姻就可以成为一个家庭的新成员,由家庭的某个成员所生的孩子更顺理成章地就是家庭的一员。
但是,如果你要成为通用汽车公司的“所有者”中的一员,你就必须向现有的所有者购买所有权。通用汽车公司的“所有者”集体,是“封闭的`”集体。它对任何人都是封闭的,除非他向现有的成员购买成员的权利。与此对照,“城市”、“国家”、家庭、以及教会的成员身份则是“开放的”,因为并不需要向现有的成员预先购买所有者的权利。
产权只保护物理属性,不保护市场价值
私有产权保护你的财产免遭别人施加的物理影响。例如,我打破你的窗户,涂鸦你的房子,都是不合法的。但是,如果市场对你的财产的需求减少,你的财产的市场价值因而下降,这一点你是得不到保护的。假如我盖起了一幢公寓大楼,增加了公寓的供给,从而降低了你的公寓的租值,那是合法的。
微软公司的软件,因为比其他同类软件更受欢迎,所以一再把对手逼得走投无路,那是合法的。微软公司没有破坏对手产品的物理属性,只是伤害了它们的市场价值。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不在产权保护的范围之内的。美国哥伦比亚地区法院的汤马士・杰克逊法官,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就不应该从这个角度谴责微软公司了。
政治自由并不意味着经济免费
“言论自由”的概念本身,以及对“言论自由”的保护,都并不意味着你有权不管其他人是否愿意听,就不作补偿地征用经济资源发表言论。“言论自由”的意思是,你有权使用你自己的资源,与自愿的听众交流,而你说的内容不受政治上的限制。
两个关键的特征:(1)说话人要使用他自己的资源,以及(2)听众是自愿的。忘记了这两个特征,你就会在“政治自由”和“经济免费”问题上纠缠不清。
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需要运用稀缺的资源。我不能强迫你把财富转让给我,我也不能强迫你倾听或者朗诵我的“言论”。我不能为了交谈就征用别人的财产,别人的注意力对我来说也不是“免费”的。我没有权利把你的资源当作是经济上免费的来使用,即使我使用那些资源是为了跟你交流。
美国的流浪者团体,为了宣泄他们的诉求,在华盛顿的国家公园安营扎寨,最后要闹到最高法院才平息下来。――该怎么看?宣泄诉求,可以;安营扎寨,不行。
有人给你的计算机发送信息和email,而你不想接收。如何管制是另一个问题,首先是到底应不应该管制?这个问题在美国让很多人,包括议员和法官,都变得糊里糊涂,因为他们以为资源只要用来发表言论,就是“免费”的。――该怎么看?既然关于言论自由的两个必要条件都违反了,当然应该设法管制。
有人说美国的竞选净是金钱政治。――该怎么看?政治是需要金钱做基础的,要遵守言论自由的两个必要条件,募集资金就是必不可少、难以避免的。当然,这不表示募集资金时,可以无法无天。
——农村初中部分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及父母角色定位初探
广西马山县白山镇合作初中陈可情韦利宁
[摘要]个性是人类素养的重要构成,是人的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是一切创造力的重要基础。张扬个性,能促进个体学生健康的成长。但超乎常规理性范畴的个性过于张扬,那学生离“毁掉的一代”就不远了。目前,农村初中(以我校为例)出现了很多有特殊个性的学生,让学校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是谁造就了这些如此有个性的学生呢?理智的人都能觉察到,问题的最终归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的教育问题。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家庭在塑造孩子健全个性的过程中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关系着孩子的一生。
[关键词] 农村初中学生个性体现家庭教育家长角色定位问题
[正文]
家庭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一个孩子能否健康成长,正确的家教十分重要。家庭教育是个体性教育,不同的家长,其言传身教的方法也会千差万别,对孩子的影响也大不相同。孩子幼小的心灵,好比一张白纸,不同的家庭教育可以画出不同的图画,塑造孩子不同的品性。事实告诉我们,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会教和不会教的父母。家长使用的方法是否妥当,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效果。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经常会接触到一些问题学生,其实,在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的家庭。一个孩子的降生,代表着一个家庭的希望。每个家长或许都有这样的感觉:孩子小的时候的养育很省心,只要关心好吃喝就行了,可是当孩子长大了,背起书包,家长面对孩子的学习的问题和逐渐成熟的思想,都有些不知所措。有些家长在自我学习中伴着孩子一起成长,而有些家长却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彻底抛弃了作为家长的权利和义务,成为孩子成长中不幸折翅的一个重要原因。孩子的问题是不会一夜之间发生的,变化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虽然社会、学校都会对孩子的变化起着多重因素,但家庭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家长注意了他们的衣食冷暖、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他们思想上的变化,那就意味着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失去了地位。
现以我在学生工作中接触的一些案例来分析农村部分初中生的“个性”成因及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一、家长是孩子思想教育的导师。
有人会认为思想教育是学校的事,这是片面的,幸福和睦的家庭是学生温暖的港湾,家长的有效教导,无疑是孩子成长中的一盏明灯。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的爱与教育,犹如阳光之于幼苗。健全的人格发展,离不开父母爱的呵护。西方有句名言:“一个母亲胜过一百个优秀教师,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夸张,事实确实如此。现有两个案例。
案例一:曾有这样一名学生,课堂上时不时从他的位置传来几声手机的彩铃声,扰乱课堂纪律。听不进老师的劝告。课后威胁小个子的同学帮打饭,作业、测验用钱雇同学帮抄、帮传递答案,不服从者皆受到他无理漫骂、责备,同学们都对他“敬而远之”。一次因一件小事,聚众殴打另一学生。当家长来到学校后,一路骂骂咧咧近来,还对孩子说:“怎么这么没本事,要做也做得雅面些,现在弄得收不了场。”看来这个孩子“黑社会老 1
大”的个性及暴力倾向是有家庭背景的。这已不难猜测,是谁造就了如此有个性的“黑社会老大”。
案例二:有个学生是名团员,在班级团支部组织学习青年志愿者先进事迹时,说:“这些宣传的都是虚伪的,不可能有这么多好人。”这个孩子的思想有些阴暗,后经了解,她的父亲的原单位因为经营不善解体,后自谋出路又遇到许多困难,父亲经常在孩子面前讲单位、社会的是是非非,连老师也被一起讲了进去。
这样两位家长,一个是用凶恶来教育孩子,一个用丑陋来教育孩子,那孩子就好象是在“恶人谷”里长大的,怎么还会正常。怎么还能展现出健康张扬的个性呢?
也许有人说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多知道点负面的事情,他们以后在社会上就不会吃亏。但对于还未长大的孩子,应该先给他们阳光,让他们健康成长,然后才能经受暴风雨的考验。所以不要老是在孩子面前愤世嫉俗,更不要将一些反面的经验传授给孩子。单亲家庭的家长更要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唠叨自己的不幸或是对方的过错。对孩子要坚持正面教育原则,这也要求我们家长在孩子面前树立正面的形象。
二、家长是孩子独立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家长在孩子早期教育中为了爱孩子,所有的事情都顺着孩子,不让孩子做,正是家长的这种爱无情地剥夺了孩子探索自己生命中的种种经历;使得孩子失去自主性,充满了依赖性,完全被动地接受生活,最终导致孩子发展成为不健全人格的不幸之人。事实就是明证。
案例三:我班有一名学生伍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不知是谁,给了他个美名“爆竹”。名字不雅,倒也名副其实。伍杰因为上课看课外书,被老师看到,正当老师想没收他的书时,他猛地把书撕成了两半;因为向班长要数学作业抄,班长坚持不给,他对班长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因为上课迟到,挨了批评,他竟用石子砸烂了教室的窗户。细心观察伍杰在学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及在这几次事件中的表现,我发现:其情绪反应十分简单,对很小的事也沉不住气,而且一发火就骂人、摔东西,甚至打人。他的这种“爆竹”性子,心理学家称之为爆发性人格。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走访了家长,家长说:“这个孩子从小就脾气暴躁,遇事不合心意时,就对我们发脾气,说实话也是我们把他宠坏了。”原来,伍杰小时侯,就喜欢发脾气,爸爸妈妈非但不加以制止,有时还不自觉地加以强化,如伍杰要去动物园,妈妈因为工作忙想改变一下时间,伍杰不一不饶,坚持要去,为了不让宝贝儿子生气,妈妈只好抛开工作,改变计划,满足他的要求。多次这样,伍杰便懂得凡事就要闹,一闹就成功。因而闹得更多、更凶。爆发性人格就这样形成了。
案例四:小茹是初一的新生,开学七周了,每天都情绪低落,时常以泪洗面。这种情绪已严重影响到她的学习和生活,他在课堂上经常发呆,老师稍微提醒,即刻两眼“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在生活中,同学们都不太跟她交往,生怕一跟她说话没几句就哭。而她在课间也经常趴在桌上,在活动时也躲在角落里,不主动跟同学交流。周末放学,总提着满袋的脏衣物等父母接回家。据多年的经验,我猜她肯定是患上了学校适应焦虑症。果然不出所料,原来小茹在家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般的生活。她妈妈除了学习,从不让她做任何事情,她住校后,生活不能自理,她感到害怕、恐慌。最终导致了焦虑症的发生。我想,家长到了这个时候是不是该深思深思自己对孩子的爱呢?理智告诉我们,父母爱孩子没错,但无原则的溺爱并不是真正爱孩子,而是害孩子。因为,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为了避免孩子成为不幸的人,请家长们在孩子很小时侯就
让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事情,让他自己面对生命中种种痛苦、快乐的经历,这样孩子就能在社会的大浪潮中适者生存。因此,作为家长必须用一颗理智的心、适度的爱来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家长是孩子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和学习的督导者。
案例五:有一个学生很聪明,学习能力也很强。初
一、初二他的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前十五名,可是一上初三,他却染上了吸烟、赌博的恶习,且成绩每况愈下。我找了他。他告诉我:他讨厌这个家。这个孩子从小就很自觉,父母从不为她的学习生活多操心。下班后只要回家安排好她的吃饭问题,有时孩子也会自己给自己搞晚饭,父母多出的时间就外出活动应酬,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孩子说:“我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可自从去年母亲下岗后,无所事事,就邀了一帮朋友来家搓麻将、打牌赌博,把整个家搞得乌烟瘴气。每天他一进家,妈妈就给甩给他数目不等的很多钱,让他食宿自理,且家里彻夜不停的吵闹声,搅得他无法休息,他感到很孤独,希望父母能来问问他的情况,和他聊聊天,但这好象是奢望。他的自觉是因为对父母的失望,父母没有能力管他,他只有靠自己。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必去考虑事情的后果。面对这样一个走极端的学生,我内心有种深深地刺痛感。试问家长,你们在快乐之时,考虑到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了吗?
案例六:另一个学生告诉我,她很反感她的母亲,因为她的母亲老是拿她和别的孩子比较。孩子是这样回应她的母亲的:“那人家的妈妈是大学生,你为什么不是?”家长喜欢把孩子和别人比,是希望为孩子找到榜样的力量,使点激将法,让孩子更进步。但激将法不能常用,要知道一个人经常在别人的比较、指责、批评中过日子,是很难受的,一个成年人如果所处的工作环境一直如此,那他一定会在承重的精神压力下不是崩溃就是跳槽,那孩子心里有了压力,父母能否为他们减压呢?
也许有人会问,管得太紧不好,不管也不好,那该如何去管?我们的能力似乎无法再去辅导孩子读书了。其实要在家庭中起到督学作用,不是真的从头到尾地陪读,而是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习,不是片面追求成绩,而是一起分享学习过程。家长可以每天抽时间让孩子谈谈自己都学了什么,哪些课文是自己感兴趣的,科学课上有什么新奇事,体育课上的竞技项目等。对孩子的学习态度要培养,但不要过多的责骂。对一些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在平时的时间“离网离视”,引导他们用书刊杂志填充业余时间,但前提是家长自己也要养成阅读习惯。不要长期让孩子一个人独处或是交给老人带。因为这样的孩子会没有归属感,在心理发育上留下不好的痕迹或是造成缺憾。
四、家长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案例七:现班里一位女生,刚入学我就发现她的每边耳朵都穿了五个耳洞,每个耳洞都插上了地摊上买来的首饰,穿着时髦但不时尚,课堂上一把小镜子总不离手,根本不知老师所吟是啥。她十足一个摩登女郎样。看着她那与初中生格格不入的装束,我找了他,并对她说要请她父亲面谈,她哭着央求我,别告诉她父亲,她父亲如果知道这些情况,她会被父亲打死的。因为父亲嫌她是女孩,自从她出生后,父亲就拿她们母女当出气筒,她稍微做错了点事情,父亲就对她大打出手。她告诉我:耳洞是妈妈带去穿的,妈妈说这样才有人赞赏。从她口中,我了解到她父母经常意见不和,她大多情况下跟在母亲身边,受母亲的耳濡目染,渐渐地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案例八:一位成绩优异的初二女生,与同年级男生谈恋爱,整天在教室眉来眼去,引起同学的反感,我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她说;“我爸爸在家和我家的阿姨就是这样,不是没事吗?”我大吃一惊,我还能说什么呢?
十三、四岁的青春少女,在父母言行举止的感染下,这样接受了社会的美丑教育。这真的应验了那句“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名言。
从以上几个面,不难看出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的成功或成才取决于他或她早期生长于其中的家庭气氛与教育情况。家庭教育不仅能够使孩子形成一定的个性特征,而且也为他们进入学校系统地吸收知识、掌握技能打下一定的智力基础。家庭教育的奥妙就在于“潜移默化”四个字上,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充满着爱和互相尊重的气氛,幼儿良好社会性情感的种子才有滋生的土壤。家长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困难,对孩子有极大的暗示性。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别人的关爱和善良之心,宽容和理解的态度以及尊老爱幼、心存感激的心境,对幼儿的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寻找一个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创设一个健康良好的精神和物质环境,让幼儿茁壮成长,能坦然地面对属于他自己的人生。这是每一位家长的天职啊!
参考文献:
1、《家长角色与孩子成长新探》,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朱永心:《引领心灵》,海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家长必须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时代杂志2006年及2007年版。
题目:孩子,是谁造就了如此有“个性”的你——农村初中部分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及父母角色定位初探
姓名:陈可情韦利宁
职务:初中语文教师初中英语教师
职称:中学二级教师
工作单位:广西马山县白山镇合作初中
通信地址: 广西马山县白山镇合作初中
邮编:530600
He asked me the way to the Hot Spring Hotel.I told him to walk along the road and take the third turning on the left, then he could see the hotel.He thanked me very much for my help.I was happy that I could help him.
英语提示
你收到一封咨询信,请你以旅行社工作人员的身份完成任务。
Dear Ace Travel,
I m Li Ming, from the east of China. For the coming winter vacation, my family and I want to spend our vacation in a foreign city for ten days. We would like to go somewhere not only warm but also interesting. We don t mind how far we have to go. It has to be a place where we can swim everyday, and it would be nice if our hotel is not expensive but clean and comfortable. We like to pay no more than $ 5,000 for the trip. Could you please give us your suggestions for vacation spots?
Thanks a lot.
Yours,
Li Ming
请你根据来信,从下列所给的地方中选择一个或两个符合Li Ming要求的地方,向他提出建议。Tokyo, Sydney, Hawaii, Shanghai
学生权利:自由与规范中求得平衡
案例
曾看到了一篇题为《呵护童心, 建设明天》的教育随笔。作为教师的作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晚上, 她在给女儿默拼音。第一次全默对了, 她就给女儿打了一个“优”, 还奖励她一朵“小红花”, 孩子很高兴。可到了第二次的时候, 女儿默错了一个韵母, 她就随手给了她打了一个“×”。想不到这下可闯了“大祸”, 女儿一下子就大哭起来, 边哭边喊:“妈妈, 你为什么要打叉呀?!”她怎么劝都不行, 只好对女儿说“你要怎样, 都听你的”。女儿说:“以后碰到默错的地方, 只要在那个地方点一下, 然后再让我改正, 最后打上勾, 不就全对了吗?”她就顺从了女儿的要求, 这场“风波”才告平息。最后作者说:“其实, 教育就是保护、激发、创造。尽心呵护, 打造未来;精心呵护, 创造未来。”
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理念的更新, 在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中, 新的儿童观、师生观居于首要的地位, 所以时下“尊重呵护”学生的呼声很盛。在这种呼声的推动下, 不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 包括家长也在积极地实践。但是什么是“尊重呵护”?“尊重呵护”什么?如何“尊重呵护”?对其内涵的认识、分寸的把握是否存在一些偏颇?这位教师兼家长的做法是不是就有失偏颇?这种“新理念”理解指导下的“实践”不是个例, 在如今介绍实践教育新理念的经验文章中已不少见, 如“容错教育法”“无‘×’批改法”, 还有课堂教学中漫天飞的夸奖, 等等。现在有的教师连要说几句批评学生的话都畏首畏尾, 更有甚者, 顽劣的学生找到了对付老师批评教育的有利“盾牌”:“老师, 你侵犯学生权利, 给我造成心理压力。”对此老师只能退避三舍, 敬若上宾。
这使我想起了一篇题为《“请这位绅士体面地接受肉刑”》的文章:
身为美国一份报纸编辑总监的道格拉斯先生有一个5岁的小女儿琼妮。道格拉斯先生曾经多次和小琼妮探讨, 人最宝贵的品质是什么, 最终他们达成了共识——诚实、善良、勇于承担责任。一天, 小琼妮将幼稚园的拼图游戏板偷偷带回家, 并撒谎说是同学给她的。之后她明白了这一点:撒了谎就必须接受惩罚, 因为这关系到诚实原则和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这同样是他们曾达成的共识。于是, 小琼妮退回幼稚园的玩具并当面道歉, 还无奈地面临着三项关于惩罚她的选择: (1) 一个星期以内不能吃冰淇淋; (2) 取消周日下午中央公园的滑草游戏及野餐活动; (3) 接受肉刑——在屁股上狠揍两巴掌。父亲给了她一分钟的考虑时间, 可她只用了5秒就决定接受第三种惩罚。父亲为难之下给了她第二次选择的机会, 可她再三重申决不放弃吃冰淇淋以及滑草和野餐的权利。父亲只得致电给正在上班的前妻, 请她回来当“监刑官”。
道格拉斯先生为自己民主的教育方式沾沾自喜, 可是仅过了一个星期, 就领教了民主的威力。他为了处理第二天要见报的稿件忙到当天凌晨3点, 由于早晨贪睡, 当他开车将小琼妮送到幼稚园已是上午10点半了。幼稚园的园长问为什么迟到, 父亲随口推说是“小琼妮昨天玩累了, 今天上午多睡了一会儿”。不料遭来了身后小琼妮愤怒的抗议, 父亲只好承认事实并致歉。“爸爸, 我接受你的道歉, 可你刚才在撒谎。你现在有两种惩罚方式可以选择: (1) 取消本周末和辛蒂小姐 (他刚认识的女友) 的约会; (2) 接受肉刑。”于是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星期一的上午, 在芝加哥市区一所普通的幼稚园里, 园长出任本次肉刑的“监刑官”。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请这位绅士体面地接受肉刑。”一位35岁, 拥有密苏里州立大学新闻学硕士头衔, 现为《芝加哥快报》编辑总监的雷蒙尼·道格拉斯, 穿着整齐的西装、锃亮的皮鞋的美国男性公民, 向他的女儿, 琼妮·道格拉斯, 一个年仅5岁的美国女公民, 撅起了他的屁股……
想必大家了解了此故事再对照案例, 也颇有感慨。它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我想至少有这么几点吧: (1) 家长要尊重爱护孩子, 但这种爱护不是偏袒, 不是溺爱。偏袒、溺爱是与真正的爱背道而驰的。 (2) 尊重爱护孩子不仅是因为他们幼小而出于道义, 更重要的是出于要把孩子培养成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的责任。 (3) 人人有受尊重、获得作为一个人起码尊严的权利, 但人人也必须遵守共同的社会准则, 承担相应的责任。权利与责任是相等的。权责相等对成人、孩子均适用, 无一例外———不因成人身强力壮而可以逃避, 也不因孩童弱小而可以忽略。 (4) 尊重个人权利、自由, 但又不能损害他人的权利与自由。个人有人身及相关的许多权利和自由, 但也要具备诚实、善良、勇于承担责任等至关重要的做人的准则。
纵观各种教育主张, 往往在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之间摇摆。重视教育民主、注重张扬个性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但不注意基本的社会价值的匡扶, 只偏执一端, 其后果是危险的。当然在师道尊严观念较重、对个性束缚很多的情况下, 在一方面加强一点是可以理解的。但事物的运行不是单极的, 要靠一种多极平衡的张力去维持, 这样才能维持正常。这一点, 对于健康的人格是如此, 对于健康的社会也是如此。
注重培育个性而不让个人主义膨胀, 辅以价值引导而又不阻碍圆满个性的成长, 这是我们该着力探讨、追求的教育艺术。在宣传落实新理念的时候, 我们决不可顾此失彼。得“优”, 奖励孩子一朵小红花, 就高兴;默错了打“×”就大哭打闹, 偏要妈妈打“√”才行, 这不是迁就吗?“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如此下去, 以后出现其他性质的错误要不要指出?该不该正视?可不可批评?如此做法是偏颇的, 正确的做法可先采取“冷处理”, 以后找机会探讨, 然后达成共识。这共识是一种规则, 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尊重呵护而切忌单向倾斜, 用公正民主的方法去培育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下一代, 这样的理念才是我们应推行的, 这样的未来才可能是可靠的、美好的。
价值观念:尊重与引导中求得平衡
案例1
一堂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观摩课上, 一位优秀教师正在执教《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当教师问“你爱小白兔还是小灰兔”时, 多数小朋友说小白兔好, 因为它向老山羊要菜籽, 自己种白菜, 爱劳动等等, 但也有一些小朋友说喜欢小灰兔。
有的说:“小灰兔也是爱劳动的, 老山羊来送白菜, 小灰兔就去帮忙。”
有的说小灰兔有礼貌, 老山羊送给它白菜, 它说:“谢谢你。”
还有的说:“小灰兔不向老山羊要菜籽, 可能是它不知道有了菜籽就可以自己种白菜。如果它知道, 也一定会要菜籽的, 后来它不是也要菜籽了吗?”
《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主题是“只有爱劳动, 自己种白菜, 才有吃不完的菜”。小白兔向老山羊要菜籽, 自己种白菜, 小灰兔要了白菜, 白菜吃完了就没了。有小朋友说自己“喜欢小灰兔”, 该不该允许呢?
案例2
教学《西门豹》一课, 为了让学生深层地理解西门豹惩恶绅、巫婆的巧妙, 一位教师以“假如你是西门豹, 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的设问, 让学生展开个性化的阅读感悟, 从而与西门豹的“用计”对比, 领悟西门豹在“用计”背后的良苦“用心”。始料不及的是问题提出之后, 学生的“假如”竟是如此之多:
甲:我觉得西门豹的方法太麻烦, 其实他只要在大堂审问一下官绅、巫婆头子就可以判处他们的死刑。
乙:假如我是西门豹, 我要把所有官绅、巫婆统统投到河里, 斩草除根, 省得他们日后作乱。
丙:假如我是西门豹, 我要把官绅、巫婆头子下油锅。投到河里太便宜他们了, 老百姓不解恨。
丁:惩治官绅、巫婆头子的好办法, 是一刀一刀剐, 让他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让他们尝尝作恶多端的后果。
……
案例3
教师指导读, 学生学得很认真, 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中, 对小蜜蜂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读到“一只工蜂最多能活6个月, 活到限数, 自己就悄悄死在外边, 再也不回来了”时, 老师问学生“这里的‘限数’是什么意思”, 大家一时答不上来, 忽然, 一个同学站起来说:“‘限数’就是小蜜蜂完蛋的日期。”用上“完蛋”虽然有些不妥, 更正一下也很容易, 但这与课文的价值导向却相去很远, 这不只是用词的问题, 而是与课文情感是否认同的问题, 不可掉以轻心。于是, 教师没有轻轻放过, 加重了语气说:“既然完蛋的日期就是‘限数’, 课文为什么不用‘完蛋的日期’?你们觉得能用‘完蛋的日期’吗?”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 小朋友们纷纷发表意见:
“完蛋”只能说坏人, 小蜜蜂是好样的, 不能用“完蛋”。
如果这里用上了“完蛋”, 就表现不出老梁对蜜蜂的感情了。
工蜂的精神很伟大, 把它说成“完蛋”, 是对工蜂的不尊敬。
这三则案例给我们的启发很多。首先, 孩子独特的体验该受尊重、珍视。
我想起朋友说起的一件趣事。一次旅游, 他带着上幼儿园的儿子去苏州园林。景点里的人摩肩接踵, 儿子拉着他的手, 一个劲地要他抱。他蹲下身去, 才意外地发现:原来儿子看到的除了人之外还是人, 根本看不到其他的风景。他一把把儿子抱起, 让他骑在自己肩上, 儿子大呼“好看”。
这则趣事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 孩童本有的视角跟我们成人是不在一个位置的。而在日常生活、教育中, 我们成人却常常从自身的位置思考问题, 去要求孩子, 这合理吗?
《小白兔和小灰兔》是篇童话, 文章把小白兔和小灰兔这两个形象对照着写, 借以说明“只有爱劳动, 自己种白菜, 才有吃不完的菜”的道理。有的小朋友并不一定只喜欢小白兔, 他们觉得小灰兔也很可爱, 这正是孩童天性的自然流露。因为小朋友和小灰兔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小灰兔身上可以看到许多“孩子气”:它贪玩, 有时偷懒, 不太懂道理, 同时它也天真善良, 也很想学好。这不就是天真率直的孩童的化身吗?面对这种童真流露, 我们不能轻易否定, 应该给学生多元的感悟和相应的存在空间, 让“喜欢白兔”“喜欢灰兔”的观点并存, 学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理解认同“自食其力”还不晚。“新课程”提倡还学生话语权, 学生话语权主要包括语文教学中学生与教师自由对话的权利, 对文本解读、质疑的权利, 以及对教师的价值观点挑战和质疑的权利。
其次, 教师同时不能放弃价值引导。
学生对为害百姓的官绅、巫婆可谓恨矣, “死刑”“斩草除根”“下油锅”“刀剐”……办法一种比一种残忍。看着他们竞献酷刑时嬉皮笑脸的神情, 作为教师该作何种思考?
“新课标”提出,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 我们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那么对以上学生的反应和独特体验是否该允许存在?
其实这里牵涉到正确处理“尊重自主”与“合理引导”两者之间平衡的问题。语文教学说到底关系到人的精神建设。倡导学生发挥自主性, 鼓励学生遇事独立思考, 要有自己的主见, 这也是构建“自主课堂”的重要方面之一。但这关系到对事物进行价值评判的标准问题。作为观念的东西的价值评判标准绝不可能从母亲体内降生时带出来, 一定是从日常的社会生活、学校教育中熏陶和学习得来。在价值观的学习上放任是不可取的, 其后果也是危险的。因为这会导致学生思想的迷茫和人格的分裂。学校教育、课堂教学在学生价值观的建构上负有引导的责任。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对多元价值的选择权, 但教师不能放弃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倡导、宣扬。对明显有违社会公认基本价值标准的言行, 教师必须随时介入, 给予恰当的引导。
所以在案例二中, 教师面对学生的答案, 就该引起警觉。教师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是西门豹, 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这一问题, 目的不是让学生比赛谁的办法最残忍, 而是让大家认识西门豹惩治官绅, 教育百姓破除迷信的办法的巧妙。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追思:西门豹惩治官绅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不是为了泄私愤?是不是为了满足自己杀人的欲望?如果学生这么一思考, 他们竞相献出残忍刑罚的兴致就会大减, 嬉笑的神情也会变得严肃。同时学生也会接受到一次尊重生命、惩罚合度的教育。
案例三中, 教师就有一种教育的敏锐, 其对“完蛋”的处理, 与其说是一种对词语准确性的敏感, 不如说是对文本情感内涵准确把握的敏感。
自主不是放任, 在倡导学生自主的同时, 教师不能放弃必要的引导。
多元解读:宽容学生的错误, 尊重儿童的本质特征
案例1
在《比尾巴》 (人教版第一册) 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谁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来编一句儿歌呢?比如说:“谁的尾巴粗?老虎的尾巴粗。”也可以把你在幼儿园学到的儿歌背一背。
(生略微思考后, 一双双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
生1:谁的尾巴粗?谁的尾巴细?谁的尾巴最好看?老虎的尾巴粗, 老鼠的尾巴细, 金鱼的尾巴最好看。
生2:谁的尾巴软?谁的尾巴硬?谁的尾巴长钩子?猫的尾巴软, 恐龙的尾巴硬, 蝎子的尾巴长钩子。 (教师不时点头赞许)
生3:谁的脖子长?谁的脖子短?……
(他还没有说完, 学生哄堂大笑, 纷纷说:“比尾巴变成比脖子了!”)
师: (愣了愣) 大家不要笑, 请让他说完。
生3:谁的脖子长?谁的脖子短?谁的脖子最好看?长颈鹿的脖子长, 猪的脖子短, 丹顶鹤的脖子最好看。
师: (竖起大拇指) 你说得真好, 不光尾巴可以比, 脖子、眼睛、耳朵等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比。谁还能再来比一比?
(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热烈讨论起来。)
案例2
在一堂公开课上,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雪儿》一课。在学生了解了名叫“雪儿”的白鸽的外形后, 教师让学生说说头脑中“雪儿”的样子。一女生站起来说:“雪儿是蓝色的……。”她还没说完, 同学顿时大笑。老师呆了一下, 面有愠色, 叫学生坐下了事。听课的教师也投去了异样的目光……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不按教师预设的教学思路走, 或者完全答错, 或者答非所问, 打了旁岔, 这是常会出现的情况, 此时教师该怎么办?
有的教师比较武断, 简单地加以否定。其实, 错误也是一种资源。如果我们真正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那么我们就该换一种态度对待学生的错误。
如果我们珍视学生错误, 我们可换得些什么?追究出错的原因, 分析学生的回答与教师期待的答案间的距离, 可以换得对学生原有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的真实把握;宽容些, 耐心些, 让学生自己说说回答的依据, 可以换得童心童真蕴含的趣味和智慧;审视一下学生的错误是否包藏着教育价值, 可以换得一次极好的教育契机……
更深层的原因是, 我们对儿童的心灵、儿童的语言缺少正确的把握。童年期的孩子更多地表现出其自然属性, 在人心灵世界的发展历程中, 童年期是一个人的本能、需要、动机、情绪、情感、想象、幻想、直觉、灵感等非理性成分的发展期。
在案例1中, 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句子来编一句儿歌, 他人都是围绕课文“比尾巴”, 一生说成了“比脖子”。很明显, 这学生岔题了。但该教师没有死板地抱守原有的思路, 而是灵机一动就让学生围绕“脖子”编, 这么一来该生其实起了示范作用。大家的思路大大打开, 不但可以比尾巴、脖子, 还可以比“眼睛”“耳朵”“脚腿”……由此带来了创造性思维、语言训练资源的极大丰富。
其实想一想, 学生比“脖子”又何尝不可, 课文写动物比尾巴就是为了引导孩子扩大见识, 认识不同动物的特征, 发现情趣, 获得内心的愉悦, 学生“比脖子”不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吗?学生不随大流想到“比脖子”, 是学习课文后获得启发, 产生了模仿的欲望, 这是一种可贵的创造。如果教师随便地否定了该学生的表达, 那么幼小心灵闪现的一次创造火花就被浇灭了!
案例2中, 一女生说“雪儿是蓝色的……”是一种童真的解读, 在儿童的头脑中, 客观事物往往不是“是怎么样”的, 而是因为打上了主观的烙痕, 变成“应该是怎样”的。这是孩子的天性, 我们为何不听听孩子的阐述和解释, 而要轻易地去责怪孩子呢?
被袁世凯封为“建威上将军”的皖系军阀头领段祺瑞,自直皖战争失败后,和他手下的失意将领靳云鹏、吴光新等人终日在家讲经念佛。这些人恭维他是“菩萨转世”,段祺瑞也居然以“菩萨”自居。他当众发下宏誓大愿,从此不问世事,皈依三宝。还说:“这班军阀穷兵黩武,祸国殃民,都是阿修罗(魔)王转世,来造大劫的。我虽是菩萨后身,具有普渡众生的慈悲心肠,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法力虽大,难胜群魔。”一时传为笑谈。
二、吴佩孚看云用兵
在直皖战争中大显身手的直系军阀吴佩孚是秀才出身,自诩为“儒将”。他虽熟读诗书,却十分敬奉神明,相信天命。他说:“我作战时,要派一个参谋在早上6点钟看天气。如果云从左边来,敌人一定从左右两边增加兵力;如果黑云从后边来,敌人一定抄袭我军后方。”
第二次直奉大战,直系大败,吴佩孚出奔兰州。在兰州时,无论大小宴会、各种场合,他都要大讲“世界末日”和因果报应,说“20年后,世人耗至900万,除有根器者外,余皆不免。”他还对部下魏益三说:“我头上有佛光。你若不信,就用手向我头上摸摸看,必然会感到一种力量把你的手托住。”魏益三当时好奇,果然伸手去摸,可是什么感觉也没有。
三、王司令出征查历书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曹锟靠贿选当了总统,对部下大加封赏,他手下的一员大将王庆怀升为热察绥巡阅使。曹锟要王庆怀早点到承德去组织巡阅使署,可是这位王巡阅使却迟迟不愿出京。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后来总算打听出来了:承德有个棒槌山,当地有句民谚“棒槌打磬”,“磬”和“庆”同音,王庆怀忌其不祥,所以不愿到承德去。后来,他在北京成立了热察绥巡阅使署军务处,始终没有去承德。
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吴佩孚派王庆怀为第二军总司令,命他率军出冷口,经朝阳,到义县、锦州去。王庆怀在京中养尊处优,不愿去吃这个苦,迟迟不行。朝阳方面情况紧急,吴佩孚屡屡催促,王庆怀不得已决定出发,查看历书,选定农历八月十九出征。原来这天历书上载有“宜于出征”字样。他舍近就远,特意从德胜门出城,取凯旋之意,又事先物色了一名叫王得胜的军官,待他到火车站登车时,跑步向前,高喊:“王得胜迎接将军!”如此一喊之后,王庆怀才微笑点头,登上专车。
四、张作霖帅帐卜课
东北“大帅”张作霖也很迷信。有一次,他和徐树铮商议截留北京政府用参战借款向日本买的武器,选派谁去合适,犹豫不决。恰好奉天一个有名的算命瞎子鲍秀峰在署里,张作霖就叫他卜课。鲍秀峰卜了一课说:“能担此重任的大员,就在帐中。”
听此一言,在场的二十七旅旅长张景惠急忙说:“替我卜一课,看我去行不行?”鲍秀峰又卜了一课说:“行倒行,但是还要一个帮手。”也想得到这一肥差的杨宇霆刚好也在场,就说:“替我卜上一课,看我同去行不行?”鲍秀峰又卜一课说:“同去行,你们两人此去,保管手到擒拿。”于是张作霖就派了他俩暗带军队,星夜赶到秦皇岛去截留武器。
有了“迷信大帅”,也就有了“迷信高参”。第二次直奉大战,奉军获胜,高参杨宇霆掌握了军权,更加骄纵。他从沈阳出发,带了“张神仙”“马神仙”等四名术士,乘专车沿途指挥。凡是作战措施,他都要先请这些术士选择吉日吉时,然后才采取行动。张学良对他这些举动很不以为然,但多次劝阻也没有用,只好听之任之。但事有凑巧,有一天,专列停在京汉线上的马头镇车站,突然一只白兔闯进车内,旋即逃脱。这些术士就向杨宇霆说:“卯酉相冲,下午酉时必有不幸发生,赶快将车退出马头镇。”不期下午真的有敌人骑兵冲入车站放火烧房。经过这次巧合,杨宇霆就自认为他有神机妙算的术士拱卫左右,但还是未逃脱以“妨碍统一”“攫取兵权”“投敌卖国”等罪与常荫槐一起被张学良杀了。
五、石友三驱“鼠”斗“虎”
1937年9月,素有“倒戈将军”之称的石友三投向奉军不久,又攻打张学良。石友三在发动战争前,乞灵扶乩,扶的乩语是“有鼠伺虎,虎病不武,鼠众先舞,虎不如鼠。”石友三得了这个乩语后高兴万分,因为他的理解是:“鼠”是指石友三这个小集团,“虎”是指当时奉军总指挥张学良。恰巧张学良因病入院医治,这就是“虎病不武”,只要他们先发制人,张学良这只“病虎”就不好收拾他们这些“鼠众”了。这个小集团的成员沈克把这个乩语告诉了石友三的参谋长唐邦植,唐邦植听后笑道:“虎和鼠的比例相差得太远了,小小的老鼠去斗病虎,也不见得能够免于虎口。”结果,石友三的六七万“鼠众”,仅在两星期内就被张学良打得落花流水,缴械投降。
六、陈济堂“机”不可失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广东王”陈济棠在广州开府想与蒋介石分庭抗礼,但如何采取行动,心里却犹豫不决。他的哥哥陈维周就给他扶乩,下坛的“神仙”写了四个大字:“机不可失”。见此乩语,他下决心起兵反蒋。后来蒋介石用大量的金钱收买了陈济棠的第一员大将余汉谋,余汉谋阵前倒戈;后又收买了陈济棠的空军司令黄光锐,黄光锐率机飞投南京。广东的空军是陈济棠的一张王牌,力量比南京强。空军一反戈,陈济棠就垮了。后来有人说笑话,说陈维周请的“神仙”真灵:“机”一“失”,陈济棠的“广东王”就下台,真是“机不可失”呀!
七、周西城封官拜城隍
贵州军阀周西城在贵州省主席任上,用人行政自搞一套。他最相信麻衣相法,所以,凡是委任县长、局长和营长,他都要亲自接见,目的是要看看他们的“相”。他认为“相”好的就发委任状,“相”不好就淘汰掉。这些官受委后,必须到城隍庙去烧香,在香烟缭绕的大殿上,跪在城隍老爷面前发誓赌咒,表示对周西城的忠诚。
八、唐生智卜卦误战机
湖南军阀唐生智信和尚,他帐下有一名姓顾的和尚,据说佛法无边,神通广大,唐生智尊称他为“顾老师”。据说“顾老师”会“奇门遁甲”,唐生智遇到决策不下的事,都要请“顾老师”用“奇门遁甲”算一算。1929年冬,唐生智发动了讨蒋战争。原来唐生智的作战计划是要早一天发动的,可是让“顾老师”的阴阳八卦一算,说必须推迟一天才“大吉大利”。结果贻误了战机。
九、刘文辉签文识人
四川的大小军阀多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第八师师长陈洪范在他的防区里遍设“儒坛”,大事小事都要凭“扶乩”来解决。他还规定,在他的防区内,各学校一律要教纯阳三圣经和孝经。
杨森本来最爱狗。有一次,有人送了他一只羊子,狗去咬了它,有一群小孩看见了,就大喊道:“羊子会给狗咬死!”杨森听了大为恼火。因他姓杨名森字子惠,“羊子”和“杨子”是谐音。从此,他由爱狗到忌狗,由忌狗又发展到恨狗。在他的防区内不仅大杀其狗,甚至连《狗运亨通》这部电影也不准放映。
刘文辉在岷江作战中,住在新津太平场,往当地忠孝堂求签,签文中有“若遇草头人,祸起萧墙里”句。从此,他对部属中凡姓名带有草头的人都加怀疑。部将陈光藻的“藻”字有草头,刘文辉就派他的干儿子石肇武为陈光藻的参谋,对陈光藻进行监视。后来,陈光藻得到另一部将叶青莲即将倒戈的消息,就打电话报告刘文辉。刘文辉说:“此事我早就知道了!”还把签上的两句话告诉了陈光藻,并直言不讳地说对叶青莲早有监视,因为他名字中的“莲”字也有草头。陈光藻这才意识到石肇武为何要与他寸步不离,原来也是刘文辉派来监视他的。
十、刘湘道坛作政坛
四川军阀刘湘在玩弄神道骗术方面,可算得首屈一指。他先用神权来笼络第二十一军部属,又企图借神道来“统一”四川。他利用妖道刘从云冒充神仙,设坛讲道。凡是入道者,先要向真武祖师叩礼,然后向刘从云谢恩,再由刘湘封以法号。大一点的军阀,法号以玉字排辈,如刘湘为玉宪,刘文辉为玉猷,邓锡候为玉斋,杨森为玉勇,潘文华为玉羽,唐式遵为玉江,王缵绪为玉鲍,范绍曾为玉泉,王陵基为玉道。
刘湘有了什么主意就暗示给刘从云,要他以神仙的旨意向大家传达,如不执行就是“违反天意”。而其他的军阀们入道,也都是为了利用妖道达到各自的目的。他们以“道坛”为“政坛”,纵横捭阖。杨森和刘湘虽然是速成同学,但势如水火。刘湘要杨森听命于他,但杨森决不屈膝,可是转过来却愿意向刘从云跪顶礼。刘从云在南充时,杨森为他的坐骑亲佩鞍辔,想借妖道来逼刘湘让步。杨森部旅长廖泽还叫他老婆做了一双红缎绣花拖鞋献给刘从云。
刘湘借用神权,拉拢各方势力,集中力量打击刘文辉,掀起了四川军阀大战。真是“神仙”打仗,凡人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