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现代抒情诗歌

2024-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间现代抒情诗歌(精选4篇)

时间现代抒情诗歌 篇1

一.探寻创作之源

“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现代诗”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诗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在感情的宣泄、意境的营造、节奏的追求和形式的探究等诸多方面,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启迪。这跳跃的文字又常常将读者带入清波荡漾的康桥,看作者所看之美景,感作者所感之情怀。胡适在《追忆志摩》中曾经说过:“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汇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单纯的信仰的实现历史。”

作为一首抒发作者康桥情节心境的诗歌《再别康桥》,作者在诗中用深情的笔触去编制绚丽的色彩进而融合惬意的心情,向世人呈现了自己一颗向往爱、自由、美的赤子之心。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去深切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文学欣赏是读者通过文字的意象表述,依靠个人经验的一个精神感受活动或过程。然而每一首诗歌对每一位读者都有不同的距离,即“诗距”。诗有时代,地域,语境等文化特色,这是大的方面的‘诗距’;而读者有不同的文学修养,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这是小方面的“诗距”。常说,一首诗歌读起来很亲近,很感人,能产生共鸣,这就是说“诗距”小,也有很多诗读起来感觉内容和自己离的很远,比如读古诗大多都有这种疏远感,那么,如何才能让只有十几岁的初中学生缩小和作者在时代、背景、年龄方面的“诗距”呢?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探寻作者的创作之源,达到一种感同身受的作用,也为进一步仔细解读诗歌打下基础。

康桥是英国著名剑桥大学的所在地,也是英国文化、学术的孕育地。1920年秋,徐志摩经美国到伦敦,在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习。1922年上半年由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特别生转为正式研究生,过了半年的正式生生活后,8月中旬回国。这段英伦求学生涯成为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他从一个封闭的国度奔入一个全新的自由的领域,如同饥渴的人找到了水源,朝拜的信徒抵达了圣地,徐志摩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康桥秀丽的风景,深厚的文化底蕴给徐志摩印下了美好的回忆。正是因为康桥,徐志摩的生命经受了甜蜜的洗礼。用徐志摩自己的话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在这里,他开始步入文学的殿堂,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他的灵性,唤醒了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徐志摩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康桥才得以成就的,康桥是徐志摩一生的情结。诗人把康桥评价为“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

二.聆听音乐之美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谈到诗歌的音乐性,大家常有两种解释:一曰“内在的音乐性”,这是描述诗歌内容蕴含的节奏美感和旋律美感。一曰“外在的音乐性”,它指诗歌语言在听觉上的节奏美感和旋律美感。关于诗歌的音乐美,闻一多先生在《冬夜评论》中这样说:“声和音的本体是文字里内含的质素;这个质素发之于诗歌艺术,则为节奏、平仄、韵、双声、叠韵等表象。寻常的言语差不多没有表现这种潜伏的可能性力量,厚载情感的语言才有这种力量。诗是被热烈的情感蒸发了的水气之凝结,所以能将这种潜伏的美十足的充分的表现出来”。也就是说诗歌的音乐性应该是内外统一的。

《再别康桥》全诗一共七节,每行大致6或8个字,大致三顿,音节长短不一。全诗做到自然换韵,音节错落有致,诗行整齐匀称,声调回环往复,随情变韵,乎仄声交替使用读起来抑扬顿挫,却少了些跳跃性,使得诗歌舒纡婉转节奏鲜明和谐,犹如“润物细无声”的夜雨轻轻敲打在人的心田,形成流动感极富音乐性。“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实现了首节和尾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一首一尾借助《诗经》反复渲染的表达方式,其感相似其情相应,巧妙组合出节奏感和旋律美。诗中第二节前两句描绘了河畔的金柳,后两句采用层进深化情感。第三节则承第二节所写的“波光”来写“水底的青荇”诗行本身的音节和旋律。都显得非常自然和谐。双声词“艳影”、“榆荫”、“清泉”及“荡漾”、“招摇”、“斑斓”等双声叠韵词的运用,使整首诗富有节奏感,感情是不至于大悲或者大喜,轻柔中略带平和的心境透过这样如吟如唱的诗句全然展现在世人面前,其实可以发现《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和诗歌的建筑美是紧密相连的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音乐之美是建立在建筑之美的形式上的。在中学课堂上,诗歌的音乐美正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不断地去诵读,读出诗歌的美和灵魂,让课堂在轻歌曼舞中舒展起来。

三.感悟意境之美

在中国的诗歌艺术理论中,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在现在的语文课堂,如何去引领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美?我们往往采用的是客观的逐句分析,或者是笼统的大意概括,急切地想将这些前人总结出来的理论,以一种理性的手段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这些粗暴的方式一方面有损于学生对本首诗歌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以后对诗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我看来老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营造一种氛围,这种朗读可以是学生个人的,也可以是学生集体的。例如文中第六段: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笙箫:多指世俗的欢乐。如:唐·曹唐《小游仙诗》:“忽闻下界笙箫曲,斜倚红鸾笑不休。”宋·张子野《清平乐》词:“曲池斜度鸾桥,西园一片笙箫。”清·袁于令《西楼记·砥志》:“那知我粉冷絮尘,脂冻桃花,不理旧时笙箫。”这笙箫是于别离之时奏响的哀乐,在这音乐中作者压抑内心淡淡的哀愁,与心爱的康桥挥手作别,诗人沉默,康桥不语,不愿别离不得不别离,这让人无可奈何的生活怎能容诗人肆意放歌?诗人挥别的岂止是康桥,更是埋藏在康河柔波当中的对爱、自由、理想的最求。“轻轻”、“悄悄”、“沉默”所表现出来的感情,丰富但不沉重,留恋但不缠绵,深挚但不张扬。著名画家徐悲鸿曾经说过“凡美所以感动人心者,绝不能离乎人之意想,意深者动深人,意浅者动浅人。”《再别康桥》这首诗笼罩着一种寂静的氛围,是“绘幽静之景色,状宁谧之心境”。这沉默的氛围,成为诗人离愁别绪的陪衬,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深邃意境。诗作更加富于诗情画意,动人情怀。

思念现代抒情诗歌 篇2

心头甜甜的想起

曾经那个穿着白衬衫

拼命对你好的他

一切犹如前天

不知道你是否会在某个阳光懒散的午后

含着笑意

心头平静的想起

曾经那个穿着黑色T袖的你心向往的他

一切犹如昨天

不知道你是否会在某个惊醒的深夜

蕴着深思

心头清晰的想起

曾经那个穿着运动装的会邪恶的向你一笑的他

一切犹如刚刚

无论前天、昨天

又或许是刚刚过去的一秒

我们都不需去不可释怀

无需去时时怀恋

我们需要的是明天

逝去的拼命怀念也抓不住过去的尾巴

现代抒情诗歌 篇3

鱼儿不由自主的游戏在水中央。

水中央,夜露霜,深深思念想。

音讯渺茫,间隔远长,待到明年花好月圆中、再聚回想。

恨悠长,爱疯狂,此情无限是离殇。

思相望,念向往,追忆不限正恰当。

愁断肠,缘惆帐,只怪岁月轮回红尘过往。

费思量,心牵肠,只因红颜憔悴胭脂水香。

几经波浪重回荡,**未平又起浪。

花落花开又艳阳,叶儿偏偏尘飞扬。

山高水流太平洋,流水高山好模样。

凯哥声声回回唱,唱不尽愁愤怒淌。

心潮激荡,情绪高涨,满腹苦楚何处话悲凉?

树现代抒情诗歌 篇4

南宁的街边处处都栽有树,

有人形象地把这座亚热带城市喻为绿城。

我在一棵树的前面站住了。

我不知道这是一棵什么树,

——我对植物知之甚少,不象我对人的分辨。

除了桃树和李树可以通过果实把它们分开外,

我把所有比我高大的绿色植物都叫做树。

我不想你告诉我这是一棵什么树,

我讨厌把树和树分门别类。就象人一样。

你看,这棵我不认识的树多好。

陌生是一种亲切。

这棵树它把所有的.臂向四周伸开,

一些叶子在上面享受着灿烂的阳光,

一些叶子上栖息着美梦,你走过去,

梦就象蜻蜓一样飞翔。一些被草挡住了,

但它们没有怨恨,在无人在乎的低处翩翩舞蹈。

我是那么害怕你点醒我这是一棵什么树,

你走过来之前我就离开了。

我回到你们给我安排的宾馆里想这棵树,

上一篇:我能做好教学设计下一篇:在挫折中成长作文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