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局综合治理工作总结(推荐8篇)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我局党组高度重视维稳及综合治理工作,把综合治理、普法教育和创建平安小区等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明确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第一责任人,及时根据局领导班子变动调整综治工作领导小组,指定黎志强副局长具体负责分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重新强调明确了各自职责范围,形成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科室、个人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相互配合的四级管理体系。全面落实综合治理岗位职责,局领导与各科室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目标,落实责任措施,将综合治理任务细化到具体单位,切实做到早发现问题、早落实整改,真正把综治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局机关多次召开全局干部职工大会,及时传达上级精神,通报局机关维稳及综合治理工作情况,部署好各项维稳及综合治理工作任务。局领导多次在许多重要会议上都要强调讲综合治理问题,对维稳及综合治理、群众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来信来访、车辆安全管理、财政票据和资金管理、印章管理和办公室防火、防盗和防水等,都常敲警钟,要求做到万无一失。局综治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办公室主任和局保卫值班室的汇报,并就存在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努力为综治工作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关心保卫人员的生活健康,积极发挥群众力量群防群治。同时,我们还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考核评比,将专项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与整个工作成绩相结合,对做得好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做得不好的,不负责任的,进行通报批评,直到给予行政和经济处罚,做到奖罚分明,落实了工作责任,为维稳及综合治理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加强教育,提高认识
全局干部职工维稳及综合治理意识的高低,是影响局机关维稳及综合治理工作成效的重要基础。为此,我局把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作为维稳及综合治理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从三个方面抓好队伍教育,提高思想认识。一是抓好“四五”普法教育。按照市普法办的布置,认真落实《河源市财政局财政“四五”普法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各种普法活动,如认真学习《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与财政工作紧密相关的法规;通过新闻媒体、举办培训班、邀请法学专家教授讲课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利用河源日报、河源晚报等媒体和悬挂宣传标语;加强财政普法工作的监督检查,采用“听、查、看、考”等措施,即认真听取汇报,认真检查资料,查看学习记录,开展学法考核等,全面加强对财政普法工作的监督检查,提高了财政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理财水平。二是抓好保持共产党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副科以上党员干部听专题形势报告会和学习市先进事迹报告团的先进事迹,邀请市委党校的老师作“理想、责任、能力、形象”专题辅导报告,组织全体党员观看广东优秀共产党员钟南山教授和华南师范大学秦教授的先进事迹录像片,邀请吴锐成市长上“重温入党誓词,牢记的党的宗旨”的党课等,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素质。三是抓好民主评议行风“回头查”活动和纪律学习教育月活动,组织干部职工观看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辅导讲座、《反对邪教,警钟长鸣》、《让红旗更鲜艳》等电教片和“颜氏传奇”廉政文化图片展览,认真学习《实施纲要》等,全面提高了廉洁办事能力和意识。同时,设置了阅览室,征订了《长安》、《法制》、《财政规章制度选编》、《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概论》等书报,为干部职工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经过一系列的教育,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提高了认识,增强了法制观念和安全稳定意识,知法、守法自觉性不断提高,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有明显上升,为维稳及综合治理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局党组高度重视各项健全完善
各项财政管理制度,充分认识到只有坚持用制度来管钱管物和管人,才能有效地堵塞各种管理漏洞,消除资金和资产流失的隐患。一年来,我局结合先进性教育等活动制定完善了大量的规章制度,如进一步完善了《河源市财政局物业管理制度》、《河源市财政局财务管理制度》、《河源市财政局保密制度》等各种法规制度,加强了局财务财产管理,强化了内部监督。扎实推进各项财政改革,逐步加大改革力度,在市直所有预算单位中全面实行部门预算编制,将单位的所有收入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实行综合财政预算,明确预算编制的程序、政策、标准,细化预算收支编制,将单位的收支全部通过法定程序固定下来,提高了预算编制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从源头上防止了腐败的发生;扩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对市直151个预算单位进行改革试点,覆盖面扩大到90%;继续扩大财政直接支付范围,将人员工资、工程建设资金、政府采购资金、车辆保险资金等全部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减少了资金的拨付环节,防止资金被挪用和截留,确保了资金安全;全面实行统一岗位津贴发放,规范津贴奖金发放的项目和标准,该“暗补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为“明补”,解决了干部职工分配苦乐不均问题,杜绝了私设“小金库”、滥发钱物的违法违纪行为,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开展资产清理工作,摸清单位“家底”,并制定了《关于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及处置的意见》和《河源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全面规范资产管理。同时,继续深化政府采购管理改革、支出绩效评价改革和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等财政改革工作。通过狠抓财政改革工作,财政资金的分配、拨付、管理和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全面得到加强,初步形成了一套“运转协调、管理有力、监督到位”的财政管理制度,为维稳及综合治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增加投入,加强监督。
做好局机关维稳及综合治理工作,除了要领导有力、认识到位、制度健全外,还必须要不断增加投入和加强监督管理。一年来,为了确保财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和社会环境,我局不断加大投入,不断加强监督。一是及时更换被损坏或不保险的门窗、保险柜、锁等,重新检修了局机关和职工宿舍的用电设备线路、各科室电器设备和消防设施。办公楼配备有完善先进的防火灭火设施,严格按规定配设各种线路、电器、电脑;装备了先进的防盗设施,重要部门科室和办公楼前后出入口、车库、围墙均安装了自动监视报警红外线装置,并直通公安局110报警台,从市保安公司专门聘请了四名专职保安员昼夜值班巡逻监视,配备有警棍、对讲机等保安器材;订发了保密知识小册子,对贮存、传送重要文件、数据的电脑和传真机进行了加密处理;为局所有车辆购买了保险,确保了局机关的安全。二是注重对干部职工的纪律约束,对违反中央“五不准”规定和涉嫌黄毒赌的工作人员坚决予以严厉查处,对自觉遵纪守法,敢于同歪风邪气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工作人员予以表彰和奖励。根据广东省关于加强“红包”管理的若干规定,我们要求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必须严格遵守,不得有违反规定收授红包的行为。规定所有干部职工均不得利用麻将赌博,一经发现,将给予记过处分。同时,加强了办公经费、差旅费、接待费的管理,局各科室的一切办公用品、仪器设备等均由办公室统一购买,各科室规定领取;所有来人来访接待、会议培训等由办公室统一按照规定标准安排食宿,严禁超标准接待,差旅费必须按规定标准报销,并由局长审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止腐败的滋生。三是加强监督检查,每月定期对局科室的财务收支和财政拨款情况进行稽核,并以书面形式报告局长。充分发挥纪检组作用,对财政各项重大事项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同时,设置了政务公开栏、意见投诉箱和监督投诉电话,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局领导能带头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种制度,能从自我做起,严格遵守局机关财务制度和其他管理制度。综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保卫维修人员经常到各科室和楼层进行检查,督促保卫安全措施的落实,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继续做好车辆出入和来人来访的登记工作;积极搞好本单位干部职工宿舍区的安全文明小区建设;大力配合搞好“锦锈明雅”安全文明小区建设,要求单位干部职工管好家属,认真配合居委会、派出所开展工作,依时足额交纳治安费、车辆保管费、卫生费等。全局没有一家出现拖欠治安费、车辆保管费、卫生费等现象,全局干部职工家属均没有出现违法违纪人员。
经陕西省委决定, 7月26日, 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在宝鸡召开会议, 表彰2009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财政厅由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绩突出, 被评为先进单位, 受到大会表彰。
近年来, 财政厅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 厅党组会、厅务会多次研究部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关工作, 积极推进政法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切实保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经费需要, 狠抓机关内部综合治理工作, 推进平安陕西建设。一是高度重视,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小燕及厅领导班子成员高度重视, 将承担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任务, 分解落实到各部门, 建立以处室、单位为主体的督办联络制度, 国防与政法处负责承担综合治理联络员任务。二是齐抓共管, 积极参与社会治安防范。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和群体性事件处置预案;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财政普法宣传教育相结合, 落实财政“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各项工作;开展平安建设联系点工作, 积极参与和支持所在辖区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三是进一步提高综治经费保障水平。认真调查研究, 提高全省社会综合治理经费标准, 增加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费, 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的名义下发文件, 要求市本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费由原人均0.15元调整为3元, 县区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费由原人均0.15元调整为0.5元, 有力促进了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开展, 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供了财政支持。
单就财税体制领域改革来说,更是浓墨重彩,《决定》中提出了“现代财政”的理念,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分配、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这是对财政职能作用的重要论断。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财政被政府过多地作为一个工具在使用,而现代财政更是国家治理的基础。
从“放权让利”到“现代财政”
从财政的经典定义来看,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部分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
追溯财政的发展,其职能和定位也一直在变化和发展,但都离不开当时社会的时代背景。
根据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的研究,伴随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迄今为止,财政发展经历了时代印记鲜明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放权让利”激发改革的积极性(1978-1994年)。
在改革初期,政府能够且真正放出的“权”,主要是财政上的管理权;政府能够且真正让出的“利”,主要是财政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所占的份额。
主要的措施有,在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上实行“分灶吃饭”;在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上实行“减税让利”;在税收建设制度上着眼于实行“复税制”;在与其他领域改革的配合上,给予“财力保障”。
第二阶段,财税体制改革踏上了制度创新之路(1994-1998年)。
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也让人们意识到“放权让利”的改革不可持续,由侧重于利益格局的调整转向新型体制的建立。
按照“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和合理分权”的原则,通过建立以增值税为主体消费税和营业税为补充的流转税制、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建立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制、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开征土地增值税,以及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税收基本规范等一系列行动,全面改革税收制度,搭建了一个新型的税收制度体系。
第三阶段,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框架(1998-2003年)。
1994年财税改革所着眼的主要是以税制为代表的财政收入一翼的制度变革,至于另一翼——财政支出的调整,虽有所涉但并未作为重点同步进行。于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及其机制为主旨的“税费改革”及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先后进入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心地带,并由此将改革带上了财税体制整体框架的重新构造之路——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框架。
第四阶段,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2003年至今)。
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部署,将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纳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整体布局,从而在两者的密切联系中谋划进一步推进公共财政建设的方案成为题中应有之义。以此为契机,中国财税体制改革开始了旨在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一系列操作。
当历史的节点到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现代财政”理念的提出让人耳目一新,更是被提升到了国家治理的高度。
由于我国缺乏财政法治传统,财政被过度工具化,财政的职能和作用也被大大缩小。此次,将现代财政提升到国家治理的高度,反映了决策层着眼于整体性、系统性的改革新思维。
迈向国家治理
财政为庶政之母,国家治理需要财政作为基础和支柱,同时国家治理的所有活动也都反映到财政改革发展过程中。
那么,国家治理是什么?国家治理体系就是规范社会权力运行和维护公共秩序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包括行政体制、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
著名政治学者、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认为,有效的国家治理涉及三个基本问题:谁治理、如何治理、治理得怎样。
其衡量标准至少有五个。一是公共权力运行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要求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有完善的制度安排和规范的公共秩序。二是民主化,即公共治理和制度安排都必须保障主权在民,所有公共政策要从根本上体现人民的意志和人民的主体地位。三是法治,“宪法和法律成为公共治理的最高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有超越法律的权力。四是效率,即国家治理体系应当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益。五是协调,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层级,从政府治理到社会治理,各种制度安排座位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协调,密不可分。
上升到国家治理层面的现代财政,究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建立。财政部长楼继伟认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应该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建立现代预算制度。现代预算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础。审核预算重点应该从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抓紧研究实现中期财政规划管理,逐步强化中期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性。此外,就是预算公开,逐步实施全面规范的预算公开制度。
二是建立现代税收制度。深化税制改革的重点包括:全面推进增值税改革,推进消费税改革,调整其征收范围、环节和税率;加快房产税立法和改革步伐,提高保有环节的税收;推进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进一步发挥税收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作用;加快完善个人所得税征管配套措施,逐步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充分发挥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
三是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体制。事权划分是现代财政制度有效运转的重要前提。在明确政府间事权划分基础上,界定各级政府间的支出责任,明确划分政府间收入,再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进行调节上下级政府、不同地区之间的财力余缺,补足地方政府履行事权存在的财力缺口,实现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
理财为治国核心
著名财政学家熊彼特曾说,一旦税收成为事实,它就好像一柄把手,社会力量可以握住它,从而改变社会结构。无论什么时候,财政都对一国的政治和社会演进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此次三中全会将财税体制改革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财政地位也得到了空前提升,在当前改革步入深水区,改革的“硬骨头”越来越多的时刻,财税改革是当前的最佳突破口之一。因此,在这般寓意下,治国当以理财为核心。
天津财经大学副教授任晓兰认为,财政问题对于现代国家建构具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只有提升了国家汲取财富和合理预算的能力,国家的权威才能得到增强;只有约束住国家征税和预算的权力,国家才能实现权力的分立和制衡;另一方面,也只有将与社会成员密切相关的财政预算公之于众并允许公众广泛参与,一个成熟的社会才有可能逐步形成。
治国应以理财为核心,合于现代国家的基本理念,财政可以看作是连接政治体系、经济体系和社会体系这三个系统的媒介。
20**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主攻方向,大力培养财源税源,努力增收节支,充分发挥财税职能作用,积极支持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财政收支规模进一步扩大,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20**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1455亿元,比上年增长36.1%。其中税收收入1004亿元,增长29.3%;非税收入451亿元,增长54.2%。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755.9亿元,增长28.2%;政府性基金支出956.6亿元,增长20.6%。财政收支的主要特点:
一是,财政收入规模迅速扩大。过去的一年,我市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全面提升,多点支撑的增收格局进一步巩固,有力地拉动了财政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各级财税部门坚持依法治税,积极完善现代税收征管体系,健全税源管控机制,切实堵塞征管漏洞,确保了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当年增加386.1亿元,超过全年收入,三年时间实现翻番,收入总量和增幅创历史最好水平,我市辖区内财政总收入达到5333.4亿元,比上年加近1000亿元。
二是,市和区县收入均衡增长。市级一般预算收入564.8亿元,比上年增长34%;区县一般预算收入890.1亿元,增长37.5%。其中,滨海新区、中心城区、环城四区和老五县收入分别增长42.7%、23.7%、34.7%和47%。市级和区县级收入实现均衡增长,充分体现了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是,政府性基金收入增幅下降。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939.1亿元,比上年增长3.2%。增幅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受宏观经济政策和房地产市场变化影响,土地、房屋交易面积和交易金额明显减少,对土地出让金及其相关收入影响较大。
四是,民生领域投入不断加大。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项目支出,较大幅度增加民生投入。去年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和政府性基金支出总额为2712亿元,其中,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达到2068亿元,同比增长25.8%,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76.2%,财政对于民生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进一步增强。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各项社会事业均衡协调发展。
一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认真落实《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财政教育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教育支出总额高于国家规定标准。巩固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提升工程,加固改造和重建校舍178.7万平方米,继续实施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和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政策,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扩建和提升改造幼儿园485所。扎实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完成海河教育园区一期建设任务,7所职业院校6.5万名师生进入新校园。全面启动高校“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重点学科、品牌专业和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高校债务化解工作加快推进,校园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完善高校、职业学校食堂和学生伙食补贴政策,加大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力度,向16万名本专科、中职和高中学生发放奖学金、助学金4.3亿元。
二是,积极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支持完善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天津文化中心主体完工并开始布展,北塘古镇、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等一批新的文化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全部免费开放,3706个行政村实现农家书屋和村文化活动室全覆盖。全面落实促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推进报业宣传经营两分开和广播电视制播分离,建成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等重点文化项目。支持竞技体育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加快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场馆建设,奥林匹克水上运动中心建成交付使用,新建改造一批市民健身园和体育公园,支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三是,健全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系改革,全面落实基本药物制度,支持建立全市统一的非营利性药品招标采购平台。完善财政补偿机制,积极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完成了6个区县医院和中医院、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657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新增76个社区国医堂。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由人均20元提高到30元,实施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270万人次受益。加快卫生资源布局调整,加大公立医院建设资金投入,肿瘤医院防治综合楼投入使用,中医一附院、海河医院、天津医院等迁建新建项目进展顺利。支持医院“环境年”、无假日门诊和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加强住院医师和社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快医疗卫生网络信息化建设,卫生应急救治和医疗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健全财政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全面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就业政策。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实验区建设,支持启动百万技能人才培训计划,积极落实国家扶持创业再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制定小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提高公益性岗位财政补贴标准,着力扶持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认真做好零就业家庭、残疾人和“4050”人员等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安置工作,全年新增就业47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妥善做好困难企业退出收尾工作,帮助困难较大的纺织集团、津滨造纸等特殊困难企业完成退出和职工分流安置。
二是,进一步完善财政社会保障制度。继续落实国家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连调政策,连续七年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待遇,月人均增加180元。继续提高居民养老保障待遇水平,增加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老年人生活补贴和困难家庭生活补贴,扩大居家养老补贴范围,新建93个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新增3554张养老床位。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将所有城乡居民纳入医疗保障范围,财政补助标准由年人均127元提高到210元。实施全民意外伤害附加保险制度,将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加大社会福利和救助投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480元和280元。健全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困难群众生活补助联动机制,将农村低保、五保供养人员和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纳入补助范围。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力度,积极筹措财政资金,认真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600万平方米、23.9万套,向8.5万户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房补贴。着力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继续做好我市公务员津贴补贴规范工作。
四、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支持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和功能区建设。结合滨海新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积极争取中央政策支持,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国际船舶登记、国际航运税收、航运金融和租赁业务等试点启动实施,融资租赁业务全国领先。大力支持功能区开发建设,东疆保税港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中心商务区、南港工业区、滨海高新区等功能区建设进展顺利,一批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高端产业基地正在形成,新区龙头带动作用和服务辐射功能明显增强。
二是,深入开展“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活动。认真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落实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等政策措施,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切实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5亿元,着重用于解决海河教育园、南水北调、库区水源保护等重大公益性项目资金短缺问题。积极开展企业帮扶工作,组成500个帮扶小组,以“一对一”专业化税收服务的方式,对余户企业开展帮扶,有针对性地解决了3000余个具体问题。
三是,支持科技创新和优势产业发展。积极落实各项财税优惠政策,支持大项目好项目加快建设,全市1280个大项目好项目,累计建成700项,实现地方税收182.5亿元,其中当年实现66亿元,占新增税收29%。大幅度增加财政科技投入,着力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和科技人才引进工程,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建成了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研发团队。进一步完善财税扶持政策,累计实施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120项,风电主控系统、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拨付资金31.6亿元,全面落实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1万家,其中小巨人企业超过1000家,一批技术领先、成长性强、前景广阔的科技企业迅速成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推进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建设,足额拨付专项资金,支持65个节能项目和42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建设,建成后年节约标准煤29万吨。积极扶持培育新兴产业,及时拨付补贴资金,支持推广节能汽车20.6万部、新能源汽车近1000部,支持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16个。
四是,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全面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一批新的私募基金、融资租赁、国际保理、小额贷款担保等机构注册落户,渤海商品交易所等交易机构运营规模不断扩大,资本、股权等要素市场进一步完善。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服务外包、中介咨询、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投入使用,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基地落户天津。实施一批旅游业重点项目,海河风光游等旅游线路持续升温,中国旅游产业园开工建设。“津洽会”、“融洽会”等大型展会成功举办。大力支持服务业载体建设,梅江会展中心二期主体完工,津湾广场二期、泰安道综合开发进展顺利,重点商务楼宇改造提升步伐加快,税收超亿元楼宇由27个增加到67个。继续实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鼓励引导城乡居民扩大即期消费,大力支持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促进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五、积极筹措财政资金,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容环境综合整治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交通枢纽、地铁高铁、快速公路等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设,京沪高铁天津段建成通车,西站综合交通枢纽、铁路南站投入使用,津秦客运专线等8条铁路加快实施,地铁9号线部分区段开通试运营,塘承、津宁、国道112等高速公路合团泊快速全面完工。积极落实以港养港、航线补贴等财税扶持政策,支持港口机场完善基础设施、扩大吞吐量,天津港30万吨级深水航道等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面落实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十二五”十大重点水利工程启动建设,南水北调市内干线工程全面完工,清水工程加快推进,综合治理了卫津河等38条河道,修建截污管道200公里。积极推进生态市建设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建设改造公园22个,新建提升绿地2427万平方米,全面关停第一热电厂,新建污水处理厂14座,城镇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7.5%和93%。大力支持新一轮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整修建筑5239栋,整治道路571条,改造里巷道路270条,新增停车泊位2万个,城市面貌和载体功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
一是,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示范作用,累计安排贴息资金4.8亿元,积极扶持示范工业园区建设,31个园区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拓展区建设全面提速,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明显提高。支持都市型农业建设,累计建成2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155个养殖示范园区。大力扶持农业综合开发,安排专项资金近8亿元,重点支持设施农业以及产业化示范项目,累计带动各类投资24亿元。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1.3万亩,显著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是,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继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8亿元,巩固完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抗旱补助、成品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进一步稳定了粮食生产,强化了农业基础。继续实施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7万多人,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三是,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安排文明生态村专项资金和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资金,积极推进示范小城镇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启动农村“三改一化”工作,农民住房累计竣工1800万平方米,40万农民迁入新居,完成139个文明生态村的创建任务,新建改造了一批农村公路、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显著改善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七、大力深化财税改革,进一步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是,政府预算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预算更加科学完整,将所有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政府性基金预算更加科学规范,预算约束力不断增强,与公共财政预算的协调性和衔接性明显提高。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工作正式启动,及时收缴市属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按规定合理安排各项支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试编工作顺利开展,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全部纳入编报范围。
二是,财政运行机制不断优化。部门预算实施范围扩大至市级所有部门和区县,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专项支出预算全部细化到具体项目和使用单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推进,市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单一账户体系,全部区县开展改革试点,全年集中支付总额达到780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44.4%。政府采购实施范围不断扩大,全年政府采购154.4亿元,资金节约率17%。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对全市民生和发展领域的11个重大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绩效目标设定、跟踪、评价及结果运用有机结合的机制正在形成。政府性债务管理进一步加强,融资平台清理工作有序推进,债务举借和担保程序逐步规范,“借用管还”良性循环机制初步形成。
三是,现代税收征管体系进一步健全。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加强与国税、工商、房管等部门之间的沟通比对,深入开展纳税评估,及时查找发现并解决相关问题,不断健全税源监管常态机制。全面推进重大项目和楼宇经济税源监管工作,将全部1280个市级重大项目和298座商务楼宇全部纳入税源监管范围,全年市级重大项目和楼宇经济累计实现税收收入97.7亿元和23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和49.7%。对66项涉税事项实施“先办后审”,不断提高涉税服务水平。大力强化房地产一体化动态管理和建筑安装业闭环管理,全面推行房地产开发企业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认真做好土地增值税清算,进一步提高了房地产业税收控管水平。认真做好新《车船税》法实施前准备和资源税改革工作,切实提升税收征管水平。大力整顿规范税收秩序,认真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工作,全年共检查各类企业1.1万户,查补收入13.6亿元。严厉开展打击发票犯罪活动,共破获发票违法犯罪案件1541起,缴获发票476万余份,查补金额5400万元。不断优化纳税服务,大力完善12366纳税服务平台,推行“先办后审”和服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了办税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去年,12366服务热线受理纳税人64万余次,实行“先办后审”的涉税事项66项,清理了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有72%的服务事项实现大提速。
四是,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稳步推进。建立健全预算信息公开制度,全面公开市级总预算安排执行情况和市政府组成部门的部门预算,主动公开了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三农”等重大民生支出情况,部分重点支出细化到“款”级科目。完成“三公”经费统计工作,基本摸清全市“三公”经费的规模、来源和支出结构。有序推进区县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统一了各区县信息公开的格式和规程,所有区县均公开了总预算安排和执行情况,有6个区县公开了部分单位的部门预算。
五是,会计管理工作不断加强。扩大新企业会计准则和核算制度实施范围,完成了新旧制度的验收检查和平稳过渡,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提高。加大优秀会计人才培养力度,会计教育培训范围扩大到农村,全市有19万名会计人员参加了培训,会计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加强会计中介机构政策引导和日常监管,健全行政指导、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对会计从业人员资质、中介机构执业质量和会计信息的检查,规范代理记账机构设立审批,中介机构执业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八、扎实推进财税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积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市委重要会议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中心组学习计划,不断完善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有机结合的工作方式,努力提升全体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召开财政地税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面总结过去两年财税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任务。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组织开展红歌比赛、青年演讲比赛、“书法、绘画、征文”活动等一系列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爱国爱党、爱岗敬业。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针对集中评议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整改措施,提高了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机构设置,结合滨海新区行政区划职能调整,组建滨海地税局,并对辖区内6个地税局进行更名,明确了征管范围和工作职能。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进一步完善竞争性选拔,认真开展处科级干部选拔配备工作,初步建立差额选拔干部工作机制,试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选拔任用处级干部实行票决制。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积极建立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经常性考核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初步建立了涵盖基层主要工作的两类14项92个要素的考核指标体系,有效提升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性。加大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干部交流力度,全年共交流处级领导干部23人,班子结构得到优化。认真落实四项监督制度,组织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积极构建网上巡查、实地检查、定期通报“三位一体”的监督网络,形成了“事前把关审核、事中跟进督导、事后检查整改”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大力创新教育培训机制,丰富培训方式,完善培训评估,认真做好财税专业培训和后备人才培养工作,选拔377人进入税务稽查、信息化和会计等人才库。
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学习贯彻《廉政准则》为重点,通过组织观影、讲座、知识竞赛等多种教育形式,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引领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提高廉洁自律意识。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等制度规定,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党务公开和民主生活会制度,保证各级领导干部正确使用权力。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调整审计组织结构,增加审计内容,明确审计程序,有效提高了审计质量。进一步深化内控机制建设,建立“人机结合”风险防控模式,将风险防范措施固化到“津税系统”、税管员平台等税收管理系统之中,实现内控机制建设与业务工作的直接对接。严肃查处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大力推行“一案双查”办法,不断健全防范措施,充分发挥案件治本功能。认真做好行风评议工作,委托社会部门对地税系统22个办税服务厅、219个税务所纳税服务与行风建设情况开展评议,及时纠正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不断提升部门窗口形象。
做实财政“蛋糕”,壮大实力,始终是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省厅及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今年,我局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始终坚持“依法理财,优质服务,以人为本,创新争先”的工作方针,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大力组织财政收入,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切实强化
监督稽查,财政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将一年来的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积极培植财源,做实财政“蛋糕”,着力打造发展财政
我局上下主动应对经济和财税形势变化,牢固确立责任意识和目标必成意识,在继续培植壮大地方财源的同时,切实抓好收入征管工作,努力保持财政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在培植财源方面,做到了“四突出”:突出服务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全市“重大项目年”活动,千方百计调度资金支持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市委市政府各项经济重大战略决策的顺利实施。突出财税政策落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一区四园”和骨干企业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切实做好《企业所得税法》、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残疾人就业等重大政策调整的宣传工作,主动把企业急需的政策信息送上门,帮助企业向上争取项目和政策扶持,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财政贡献率高的企业加快发展。突出财政资金扶持。综合并灵活运用预算、贴息、转移支付、奖励、补助等政策工具,整合财源建设资金,集中财力支持企业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引导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税收增长。突出财政体制作用。按照市委、市政府对经济开发区发展的目标要求,根据部分乡镇区划调整后的实际情况,重新调整完善经济开发区财政体制,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切实增强其快速发展动力,努力打造地方财源积蓄区,不断提高开发区对财政的贡献份额。在培植财源的同时,我局在收入征管方面做到了“四注重”:注重完善征管机制。加强与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联合协作,坚持每月定期例会制度,强化纳税网上申报、纳税评估和税收稽查工作,定期清理税收优惠政策,严格福利企业退税管理,严格控制税收减免行为,坚持依法治税,应收尽收。注重财政收入结构。坚持税费并举,抓大不放小,严格依率计征,既保证税收收入足额征收,也保证非税收入征足征齐,既抓好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共享税种的征管,更注重抓好营业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契税等地方税种的入库,不断优化收入结构,努力提高收入质量。注重税源调查。围绕《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对全市经济财政的影响,进行广泛调查,认真分析情况,健全税源台账,加强对新办企业、餐饮服务业、高收入群体、销售不动产及房屋租赁业管理,堵塞税收流失漏洞。注重考核奖惩。建立健全增收奖励机制,修订完善专项考核办法,加大力度,按月考核,季度兑现,落实了“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工作措施。
二、优化支出结构,强化支出管理,着力打造和谐财政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政府财力的进一步增强,今年,我市不断加大对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力度。一是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始终坚持“三个高于”的原则,今年累计拨付资金17796万元,支持高效规模农业发展,支持“金桥工程”、农村危桥、小型水利等重点工程建设,支持泰黄清水输水二期工程建设,支持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继续支持农村“五件实事”工程,拨付资金2630万元,推进新农村试点村和先行村建设,建设农村公路200公里,新建改建农村桥梁200座,疏浚河道1026条,建设农村户用沼气2100户,改造户厕15000座,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二是支持社会事业发展。拨付资金50710万元,大力支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支持职教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多方筹措资金,扎实开展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工作,促进义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拨付社会保障专项资金4213万元,扩大了保障范围,提高了保障水平,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重度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推进重点优抚对象医保制度改革,建立城乡居民“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拨付300万元配套资金,加强农村卫生机构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三是支持城市开发建设。积极筹集资金,重点支持北城区改造、新区道路、污水收集管网铺设、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和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等重点工程建设,努力打造生态环境,加快宜居城市建设步伐。
三、加大民生投入,发展公共财政,着力打造民生财政
今年,我局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妥善安排财力,进一步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十七大提出的“五有”目标。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切实做到“学有所教”。积极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提高了各级各类学
校公用经费标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认真执行国家“两免一补”和助学金资助政策,扩大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覆盖面,提高了补助标准。二是大力促进就业,努力实现“劳有所得”。认真贯彻《就业促进法》,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好就业再就业税费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职业培训补贴等财税政策,拨付资金250万元,重点帮助解决好双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和被征地农民等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三是支持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保障“病有所医”。坚持公共卫生公益性质,按照人均不低于8元和10元的标准建立农村和城市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保证居民免费享受政策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继续实施大病救助制度,拨付资金200多万元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政府补助标准,参合农民实际补偿比例超40。四是实施养老保险,加快推进“老有所养”。拨付资金1500万元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同时做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加大老年福利院、老年公寓、老年康复院等服务设施建设建设力度,全市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68。五是重视廉租房建设,着力推进“住有所居”。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积极实施安居工程,“低保”家庭和低收入困难群众住房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深化财政改革,创新管理机制,着力打造透明财政
一是深化部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巩固扩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成果,完善基本支出标准体系、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标准和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开前门堵后门”。进一步细化政府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强化滚动管理,建立责任制度,硬化预算约束。全面实行综合财政预算,将部门所有收支逐步纳入部门预算,实现预算内外资金、单位自有资金、政府性基金的真正统筹管理。二是深化财政集中支付改革。继续推行并完善公务卡结算方式,今年新增公务卡结算单位17家,新办个人公务卡425份,到目前为止,全市所有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均实行公务卡结算,共安装单位财务转账pos机196台,发放单位公务卡202张,发放个人公务卡6881张,累计支付金额1.81亿元。三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完善了协议供货制度,建立供货商廉政准入制度和定期考核制度,实行优胜劣汰,聘请市人大代表本文来源:好范文http:///和政协委员作为政府采购行风监督员,确保政府采购质量优、价格低、服务好。四是深化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要求,完善了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体系,目前已有213家单位实行了“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全新征收模式,累计发入《江苏省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428420份,缴入财政专户资金达26573万元。五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新机制,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意见》、《泰兴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试行)》、《泰兴市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房屋出租管理细则》等三个规范性文件,确保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五、加强监督检查,坚持依法理财,着力打造法治财政
一方面初步建立动态监督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实现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动态查询和监控。另一方面突出财政监督重点,抓住财政管理中的难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对《企业所得税法》、耕地占用税、个人所得税等重大财税政策执行情况,重点行业税收征管质量、重要非税收入缴纳情况,“三农”、社保、教育、卫生、生态保护等关系民生的重大支出情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信息质量以及政府工程项目、财政供养人员、项目补助、规范津补贴等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建立了举报制度,加大了处罚力度。
一、财政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及措施
12月底,我市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完成万元,占任务的%;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万元,占任务的%;财政口组织收入预计完成万元,占任务的%;财政专户储存资金预计完成万元,占任务的%;向上争取资金预计完成万元,占任务的%;融资预计完成亿,占全年目标的%。
为确保全年财政目标任务顺利实现,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狠抓财政收入,收入实现了稳步增长。XX年我们按照“挖潜堵漏,有保有压”的八字方针,创新思路,完善制度,全面加强了收支管理。一是定期协调召开财税部门收入分析例会,加强收入分析与预测,协调督促两税部门加强税收征管,及时帮助解决税收征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二是抓住煤炭价格大幅上涨,企业效益大增的有利时机,由市政府牵头组织实施煤炭行业税收专项整治活动,确保重点税收应收尽收。全年全市煤炭行业贡献税收万元,较上年增收万元,同比增长%。三是启动税源建设管理平台,充分发挥税源办管理职能,加强税源分析,协调配合两税部门组织收入,督促镇(街道)加强收入征管。在市税源办的协调配合下,税务部门选取耐材、商业、房地产、建筑行业开展专项税收清查活动。各镇(街道)除配合税务部门开展专项清查外,还根据本辖区税源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税收清查专项治理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XX年,建筑、住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税收分别增长**%、**%和***%。四是狠抓小税增长。面对主体税种受经济形势和政策影响增速大幅下滑的不利局面,各级财政部门根据不同区域税源特点,积极配合税务部门,不断加强小税种的征管,小税种保持了强劲增长态势。全年全市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和资源税的增幅分别达到%、%、%和%,小税种成为新的税收增长点。五是充分发挥产权交易中心、土地储备中心和财政国资部门的作用,树立经营城市理念,运用招标、拍卖、挂牌等多种形式,盘活存量资产,谋求土地和国有资产的最大收益化。
(二)优化支出结构,财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保重点的要求,科学安排预算,合理调度资金,在确保干部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党政机关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加大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点支出的保障力度。
1、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在预算执行中优先安排党政机关办公经费和全市干部职工工资,确保了党政机关的正常运转和全市干部职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其中:安排资金***万元兑现了XX目标考核奖发放政策,安排资金***万元提高了全市财供人员津补贴标准。
2、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一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XX年投入“两免一补”资金***万元,大幅提高农村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提高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补助标准。其中农村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由每生每年160元提高到230元,农村初中生由每生每年250元提高到375元;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补助标准由每平米400元提高到500元。二是认真落实强农惠农补贴政策。全年全市兑付粮食直补资金***万元,15.16万农户直接受益,其中粮食直补标准较去年每亩增加0.34元,综合直补标准较去年每亩增加33.26元;认真落实“家电下乡”产品财政补贴政策,全年全市共发放家电下乡补贴资金**万元,**户农户享受到了按家电销售价格13%的财政补贴;落实能繁母猪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支持生猪生产,全年全市共拔付补贴资金万元。三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不断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全力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改革,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增加消费需求。其中:城市低保支出***万,农村低保支出***万,新农合支出***万元,安居工程支出***万元,为实现我市居民“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居”提供了坚实财力支撑。四是落实再就财政扶持政策,推进再就业工作开展。我们通过强化职业技能培训,转变培训模式,开发公益性岗位,积极营造全民创业氛围。XX年,举办公益性培训2期,创业培训8期,农民工培训班23班,培训人员共3945人。全年开发公益性岗位1122个,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万元。发放小额贷款263笔,贷款***万元,财政贴息**万元,促进全民创业。五是落实石油价格补贴政策。为维护社会稳定,我们继续对社会公益性行业和部分弱势群体给与油价补贴,全年石油价格财政补贴资金***万元。
3、确保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及市定重点工程需要。一是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安排拨付科技三项经费、招商引资、企业效益杯、企业创名牌和节能减排等各项奖励补助资金****万元,引导企业做大做强;配合经贸委、科委、发改委、商务局等相关部门积极服务企业,做好企业项目申报工作,全年共组织我市26户企业,向上申报国家和省市重点资金扶持项目资金****万元,其中有17户企业项目获得通过,取得财政扶持资金****万元。二是支持重点工程开展。安排资金**亿元,用于伊洛河综合整治、新兴路大桥、石河道综合治理、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城中村改造,文化活动中心暨图书馆建设等,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大融资力度,融资工作实现了新突破。今年,我们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不利局面,努力克服货币政策紧缩、政府性贷款限制较多、担保企业难找和贷款平台负债率高等困难,广开门路,想方设法,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全年累计融资**亿元,不仅确保了资金链条完整,维护了政府信誉,还保证了市定重点工程的顺利开展。同时,我们积极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联系,主动研究政策,做好项目申报工作,以好的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全年共向省厅争取专项补助和转移支付**亿元,同比增加****万元。向郑州市争取资金渠道也已基本顺畅,全年累计争取专项补助****万元,有力支持了我市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此外,为解决财政资金供不应求问题,我们想方设法从省厅超借现金,全年累计超借现金**亿元,超借额度超过部分困难省辖市向省厅的借款额度,在全市财政资金供求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有效解决了财政资金压力,确保了财政预算的顺利执行。
(四)加强财政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节支就是增收”理念,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监督,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一是集中支付从服务单位,服务财政出发,按照有关制度和规定,从源头上预防单位滥用乱支行为,促进了廉政建设。一年来,通过审核监督,共剔除退回各类不合规单据875份,金额***万元;拒付违规支出***起,累计金额达**万元。二是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大力实施节能采购,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集约型效益。全年共举行政府采购公开、邀请招标活动次,询价采购次,政府采购金额达亿元,节约资金万元,节约率达%。三是加强基建项目投资评审工作,补充完善了《巩义市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基建工程的招投标程序和办法,参与项目前期论证,加强项目实施监管,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全年共审查工程项目个,审减不合理投资万,审减率达%。四是进一步规范财政专项资金审批程序,加强项目评审立项工作,财政监督关口前移。建立了财政资金拨付的“集体研究”和“跟踪问效”机制,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更加规范。五是改革公务用车配置和编制管理办法,出台《**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小汽车定编配备和使用管理办法》,有效杜绝超配、超编小汽车风气,制止讲排场、比阔气、乱花钱行为。六是加强财政监督。5月份,按照省、市要求,在全市开展政府采购执行情况专项检查,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意识。组织人员分别对10个镇和8个企事业单位的现金管理、财政经费、会计基础等工作进行抽查,对城乡低保、扶贫救灾等专项资金发放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严肃了财经纪律。七是稳步推进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债务的清理化解工作,通过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积极配合,目前已基本完成相关债务的最后核实和锁定。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XX年,我们在做好“收支”两篇文章的同时,以改进工作作风为重点,狠抓队伍和廉政建设。一是认真开展“三评一创”、“学江浙、促发展”和“两转两提”等主题教育,把各项主题教育同财政中心工作紧密结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培训,严格检查剖析,扎实整改提高,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有力推进我局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二是认真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增强财政干部职工廉洁理财、依法理财意识。*月份在河南豫中监狱召开了**市财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会议,通过参观监狱犯人居所和劳动场地,听取在押犯的含泪忏悔,使每名财政人员得到教育,受到警示。完善机关财务管理制度、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服务承诺制度、使干部职工组织纪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奉献财政的意识明显增强。三是建立财政监督员制度,强化社会监督。制定《**市财政监督员办法》,聘请15名有关行业人员作为财政监督员,邀请他们参加财政工作有关会议,参与财政政策和计划的制订,对财政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意见及建议。四是开展文明办公检查评比活动。以争创省级文明单位为契机,通过定期不定期检查评比单位室内卫生、工作纪律、服务承诺、仪容仪表、工作作风、党风廉政建设,使财政系统干部职工的行为得到规范,精神面貌不断改变。五是加强党建工作。组织系统全体党员举办“庆七
一、迎奥运、攀高峰”登山活动、户外拓展训练活动和党员冬季乒乓球比赛等系列活动,锻炼干部职工体魄,增进干部职工协同作战、勇争第一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尽管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财政收入持续增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各项惠农惠民政策全面得到落实,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主体税种增速趋缓,税收收入压力大。二是非税收入基数较大,缺乏新的收入增长点。三是刚性支出不断加大,收支矛盾突出,财政收入增量部分远远不能满足支出需要,重点工程资金缺口尤其大。四是融资形势严峻,偿还贷款本息压力大。五是财政改革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强,改革的深度、广度和彻底性方面仍有可发展空间。
三、XX年工作打算
XX年,我们将继续按照“抓收入、强融资、保支出、严管理、强队伍、求创新”的思路,围绕“建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的奋斗目标,大力组织收入,合理安排支出,积极推进改革,不断规范管理,强化学习,转变作风,求真务实,负重前进,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1、加强收入征管,增强地方财政实力。全面贯彻“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清缴欠税,惩治腐败”的治税方针,严格依法治税,确保应收尽收。一是强力推进税源经济体系建设,健全财政经济形势联合分析机制,积极开展税源调查,掌握税源分布和增减变动情况,抓住重点税源,管好零星税源,确保应收尽收。二是以税收专项整治为切入口,加强对重点税源及中小企业的税收监控,对分析选定的重点行业,实施拉网式排查,严厉打击偷逃税行为,堵塞征管漏洞。三是完善代扣税制度,明确责任,奖罚分明。对未履行代扣代缴职责,造成税款流失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理。四是建立重点企业纳税公示制度。定期对重点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纳税和税负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五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发挥非税收入网络平台监控作用,加大未出让土地挂牌出让力度,加大已出让土地欠款催缴力度,保证土地经营收益及时足额入户,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六是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档案,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等行为,提高资产经营收益。
2、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需要。坚决贯彻“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科学发展”的理财方针,合理调整支出结构,明确支出保障次序,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保重点。一是继续坚持勤俭节约和“有保有压”的原则,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和各种预算追加,确保党政机关的正常运转。二是坚持优先保障民生支出的原则,加大教育、农业、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投入力度,确保市定各项重点工程及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财政收支预算,增强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和约束力。四是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将专项支出尽可能细化到具体项目和单位,为加快支出进度创造条件。
3、加强融资工作,确保资金链条不出问题。一是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方式,创新融资办法,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努力破解融资难题。二是积极和省内外银信部门联系,广开融资门路,在负债规模总量稳定的基础上做好贷款本金的归还和再贷款工作,确保到期贷款本息能及时偿付。三是加快现有融资平台的整合,进一步发挥“国有资产管理投资公司”、“杜甫故里旅游发展公司”和“康百万庄园旅游发展公司”等新的融资平台作用,积极探索筹资模式,努力扩大筹资规模,多渠道、多门路地搞好融资工作,保证资金链条衔接到位。
4、强化财政监管力度,管好“钱袋子”,不断提高理财水平。一是要继续扩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二是要加大推进财政投资评审和绩效评价工作力度,将涉及民生的重大支出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对重点项目实行先评审后拨付资金的管理办法,提高财政理财的科学性。三是严格规范资金管理,前移监督关口,健全财政资金运行全程监督机制,开展涉及民生资金的专项检查,扩大农口资金县级报账制范围,确保各项惠民惠农政策落实到位,起到实效。四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组织中介机构对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进行评估,澄清国企家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五是健全财政政务公开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不断提高财政理财水平。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 特别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与1995年财政部制定实施《过渡期财政转移支付办法》后, 我国中央地方多级财政结构初步完善。地方政府拥有了相对独立的一级财政, 也有了本地经济与社会方面的诸多发展目标和各自的地方利益。但是, 由于分税制设计上存在缺陷, 税收收入在中央地方之间的分配不够合理, 各级政府事权与财权不相匹配。财权向中央集中, 事权则不断下放。在以投资带动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增长方式下, 地方政府由于追求GDP产生过度的投资冲动, 往往造成收入不能弥补支出。
当前,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严重冲击, 中国经济也开始陷入比较困难的境地。金融动荡影响美欧口等发达国家的投资、消费、就业、居民收入, 由于其消费和投资下降, 从中国进口相应减少。面对现状, 政府制定出台了十大措施以及两年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方案。中央政府希望通过财政支出拉动经济增长, 保证8%的经济年增长率, 增加就业, 维持社会稳定。
二、数据与研究方法
(一) 数据
本文涉及的变量是2009年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 (GS) 。数据主要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二) 研究方法
本文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所使用的软件是Geo DAO.95-i和SPSS11.0。
三、结果分析
(一) 最小二乘 (OLS) 方法回归估计
由于Geo DAO.95-i软件只能进行横截面分析, 把2009年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在Geo DAO.95-i软件中, 可以很容易的用OLS方法进行估计, 用取对数后的地方财政支出做自变量, 取对数国内生产总值做因变量, 模型形式为:Ln GDP=C+b Ln GS+e。由于Geo DAO.95-i对小数点后的数字四舍五入, 在回归时对Ln GDP和Ln GS均乘以1000。回归结果见表1、2。
可以看到, 2009年省级国内生产总值与政府财政支出的OLS模型拟合结果相当好。拟合优度达到91.60%, F值为316.126, 模型整体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系数为1.4518, 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每增加1%, 可以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45%。
在空间依赖性检验上, 可以看到, Moran指数检验证明经典回归误差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具有空间依赖性。而为了区分是内生的空间滞后还是空间误差自相关, 进行两个拉格朗日乘子检验。结果显示, LMLAG、R-LMLAG这两个检验量均高于LMERR、R-LMERR。
(二) 空间滞后模型回归估计
首先用经典的空间滞后模型对2009年省级政府财政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进行拟合, 模型形式为:Ln GDP=C+r W Ln GDP+b Ln GS+e。回归结果见表3。
可以看到, 空间滞后模型拟合效果良好, R2拟合优度上升到了93.51%, 而Log L增加, AIC和SC都下降了, 这说明就研究2009年各省市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关系而言, 空间滞后模型比最小二乘模型拟合的效果更好。ρ在1%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其系数为正说明周边省市的国内生产总值规模对本省市产生正向影响, 而且增长1%会给本地国内生产总值带来0.21%的增长。这意味着相邻省市的经济增长表现出一种空间区位上的趋同性, 或许是模仿、或许是激励导致的空间溢出。β同样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 它代表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 1%的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增加可以带动1.38%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与最小二乘估计相比, 其估计值有所降低, 这也说明了引入周边省市国内生产总值后, 本地政府财政支出由于同样具有外溢效应, 对周边省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也有影响, 对本省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效力降低。
(三) 空间误差模型回归估计
2009年各省市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的空间误差模型的形式为:Ln GDP=C+r Wb Ln GDP+e L-n GS+e, ε=λWε+μ。模型拟合结果见表4。
从R2、Log L、AIC和SC上来看, 空间滞后模型拟合效果优于最小二乘模型, 但是低于空间误差模型。这也与前文理论分析的结果相一致。λ同样在1%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其系数为正说明周边省市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关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误差对本省市国内生产总值的冲击是正向的。β同样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其值表示1%的地方政府政支出增加可以带动1.367%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其估计值进一步降低, 这是由于模型λ的估计值较高, 模型更多地将国内生产总值差异归因到地区间互相影响的结果而不是于本地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结果。
四、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见, 空间滞后模型的拟合优度高于空间误差模型, 而空间误差模型的拟合优度高于最小二乘模型。在估计国内生产总值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弹性 (即参数) 时, 从总体上讲, 最小二乘估计结果高于空间滞后模型估计结果, 而空间滞后模型估计的结果又高于空间误差模型结果。说明考虑空间效应即引入地方政府竞争效应后回归系数变小, 结论是具有空间经济联系的省市之间合作协同将会使所有省市的发展受益。一个省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会对周边所有省市产生带动作用, 而地方财政支出的增加对周边省市影响不显著。
摘要:本文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常系数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 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下对2009年省级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各省国内生产总值用最小二乘法 (OLS) 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做了比较研究。结论是具有空间经济联系的省市之间合作协同将会使所有省市的发展受益。一个省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会对周边所有省市产生带动作用, 而地方财政支出的增加对周边省市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财政支出,小二乘法
参考文献
[1]随甫.财政、经济增长和动态经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2]Anselin, L.Spatial Econometrics:Methods and Models[M].Boston,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88.
[3]吴玉鸣.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究, 2006 (12) .
一是编制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2016年5月13日,下发了《扶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扶余市2016秸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扶政函〔2016〕24号),成立了扶余市秸秆综合利用和焚烧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农民因地制宜采取机械化粉碎还田、免耕覆盖沃土还田等方式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对开展秸秆还田购置秸秆粉碎机械、秸秆打捆收集机具的,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对从事秸秆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的企业、合作社,年消耗本市秸秆量1000吨以上的,各部门积极主动帮助企业申请国家补助;对秸秆青贮(氨化)池建设按设施农业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合作社收集秸秆所需流动资金优先给予贷款担保、贷款和贴息等支持。
二是大力推广秸秆气化利用。2009年,秸秆气化集中供气试点项目落户弓棚子镇广发村。总投资333万元,市、县配套51万元、企业自筹49万元。生产能力为每小时500立方米。该项目实现了一人烧火、全村做饭,为全村600多户农户提供了清洁便利能源,也为秸秆综合利用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三是积极引进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扶余长青生物质能科技有限公司生物质成型燃料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年可消化生物质原料10万吨。顺泰生物质发电项目已完成了土地预审、规划、环评、能评,正在协调征地事宜,部分生产设备已购置,建成投产后每年秸秆利用量可达60万吨。吉林省茵凡特生物质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生物质成型燃料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设备安装已完毕,现已进入试生产阶段,每年可消耗秸秆6万吨。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扶余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购置设备,建成后每年可利用秸秆3万吨。扶余市诚赢生物质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生物质成型燃料项目,正在办理相关证件,设备安装完毕。三岔河镇郊韩家村世海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利用秸秆作为基料,生产食用菌,年加工菌包1万吨,经济效益较好。肖家乡杏树村利民专业合作社利用秸秆制作秸秆颗粒,用作燃料,经济效益同样显著。11月1日,多能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李智权总经理一行到扶余市投资考察,其综合能源项目技术非常先进,可将一切可燃烧的含水量低于40%的废弃物,如垃圾、秸秆、动物粪便等转换成热能或电能,并且环保无污染,该技术项目应用广泛,前景广阔,目前正在积极洽谈中。除此之外,全市各个乡镇都有规模不等的秸秆回收打包小型企业,打包后的秸秆运输到热电厂用作燃料,或者运送到畜牧养殖区用作饲料,规模虽小,但是数量可观。
【市财政局综合治理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市财政局2005年综合治理工作总结11-19
市财政局终工作总结12-29
市财政局法制科工作总结及计划10-06
市财政局反腐败抓源头工作计划10-17
财政局综合治理年终的工作总结10-19
市财政局民主管理制度07-20
市财政局社会服务承诺书07-21
公共财政视角下城市社区建设研究终稿01-11
洪山区财政局“治庸问责”综合分析报告12-23
乡镇财政变迁与治理转型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