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通用4篇)
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年6月份,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全市召开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书记代表市委作了重要讲话,并结合我市实际,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7月中旬,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对这项工作进行了目标责任分解。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目的就是通过对前一阶段全市各地区和有关部门与单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的总结,积累经验的展示,创新举措的交流,进一步把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引向深入。
总结前几个月的工作,总的来看,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现了一个很好的开局,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概括起来有四个特点:
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从中央到省、市,重视程度都是空前的。市委、市政府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主要领导同志亲历亲为。在中央工作会议结束的第二天,***书记就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专门听取相关汇报,提出贯彻落实的要求。之后又亲自调查研究,亲自审批文件,亲自开会部署,亲自专项督查。市文明委先后召开了10次专题会议加以推进。各区县(市)、各部门和市级群团组织都将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这样的高度重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而是一种建立在认识到位、思想统一基础上的重视,是从上到下、求真务实行动中的重视。
二是工作思路清晰对头。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之所以有了良好的开局是同正确、可行的工作思路分不开的。这就是在贯彻落实中央、省委要求及相关部署的基础上,根据我市实际不断完善、最后形成的“四三二一”的工作思路。“四”,是始终明确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项主要任务;“三”,是紧紧把握“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环节,建设“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二”,是正确回答“净化”和“建设”两大课题;“一”,是全面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坚持这一思路,使全市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方向明、重点清、措施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基础工程和希望工程,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为此,市委在全市进行了广泛动员,各有关方面也都认真履行职责,发挥作用,以各种方式热情地参与其中。市教育局大力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市文化局努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团市委在主题活动中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的作用;市妇联通过“母亲课堂”活跃家庭教育;市青教办全面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市建委正精心组织市儿童活动中心、市图书馆新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市属新闻单位通过开设专栏、组织专访、征集建议、综合报道等多种形式,积极营造了“为了孩子,为了未来”的浓厚社会舆论氛围。尤其是***军区联勤部第四干休所的78位老红军、老八路15年如一日关心、关注、关爱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全国重大典型在国家级14个媒体上进行了宣传,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东方时空都予以报道,为我们***赢得了荣誉。市关协的老干部,也是十几年如一日,时刻关心着下一代的成长。还有老专家、老教师、老劳模等,也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日益发挥着重要影响和突出作用。由于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四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四个月来,我们在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涉及到56个部门的全市10项重点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特别是面向全体市民公开承诺的年底前要为未成年人办好的10件实事已基本兑现:“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10个公益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经全部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校园周边200米以内的网吧已经全部取缔或迁移,完成了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在***的落地播出,已有373名教师进入社区开展未成年人教育和管理工作,对全市优秀班主任、校外辅导员进行了表彰和宣传等。同时,各区、县(市)确定的123件实事也做到了件件有着落,有的已经完成,有的正在按计划落实。这些实事的落实,社会影响大,市民群众欢迎,广大未成年人受益,有力地促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总的看,全市各级党政组织高度重视,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行动迅速,措施有力,工作扎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初步形成。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离党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许多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如尽管校园周边200米以内的网吧已经全部取缔或迁移,但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还有近期媒体报道的迪吧容留未成年人问题,等等。另外,在政策配套、资金保障、资源整合、场所建设等方面基础性工作还不够健全,特别是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基础条件相对薄弱。随着工作的深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还会不断出现,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前段取得的成绩不能估计过高,要牢固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在巩固和发展良好态势的基础上,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进一步抓出成效。
关于今后的工作,总的要求是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已有部署,贯彻落实9月底***同志在中央文明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贯彻落实10月初***同志在视察***期间所提出的具体要求。下面,围绕这一总的要求,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强调六点意见:
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无疑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站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高度进一步加深对这项工作的认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列为党的五大执政能力之一,明确指出要“切实抓好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教育,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的教育网络,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生动具体地融入青少年成长的各个环节,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思想文化环境。”历史证明,谁拥有未成年人,谁就会拥有未来。如果不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执政目的就难以实现。因此,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仅是举国关心的民心工程,更是建党兴业的固本工程。我们一定要站到这个高度,切实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任务进一步抓好。从我市前一阶段的工作情况看,要提高认识就首先要着重解决“应付思想”、“畏难情绪”、“临时观念”等思想认识问题,进一步增强担负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政治性使命、战略性使命、亲民性使命和务实性使命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党政一把手要作为“第一责任人”,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个部门特别是各级文明办要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切实负起责任,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履行好统一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的工作职责。
二、要进一步抓好网络建设
要完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项基本任务,就必须抓好“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个环节,加快全覆盖式的教育网络建设。前一阶段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下一步还要继续深化和加强。首先,要扎实推进中小学的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抓教材、抓教改、抓教师,充分发挥中小学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其次。要扎实推进“家长学校”建设。教育部门要实行“一校两责”,明年全市中小学要实现校校有“家长学校”的目标,这是切实可行又较为合理的现实举措。妇联要通过兴办“母亲课堂”,切实搞好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学校”建设。另外,还要积极筹备建立市家庭教育宣讲团,组织巡回宣讲,促进“百万父母重回课堂”。再次,要扎实推广和平区专职教师进社区的做法。加大力度,规范运作,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上取得新进展,让未成年人时时受教育、处处得关爱。
三、要进一步优化成长环境
当前,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点要解决两大课题:一是“净化”。即打击种种非法的、有害于未成年人教育的现象。要切实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加大网吧、歌舞厅、游戏厅的整顿力度,严格审查书刊、音像、影视、卡通片等出版物。以“扫黄打非”为重点,坚决制止淫秽色情、暴力凶杀、封建迷信、恐怖活动等出版物的泛滥,净化青少年成长的文化环境。当前特别要做好农村网吧专项整治工作。二是“建设”。在硬件建设方面,要下力气搞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在解决年久失修、挪作他用等问题的同时,还要拿出中长期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搞好配套,完善功能,加强管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要进一步充实展出内容,改进展示手段,培训讲解队伍,提高服务水平。皇姑区以青少年素质教育培训中心为主体,下设五个活动站,在20个街道设立活动点,形成“中心、站、点”三位一体青少年活动网络的做法值得在全市推广。在软件建设方面,要积极做好***市“启明星”未成年人优秀文化作品创作奖评选活动,引导组织社会各界特别是宣传、文化、新闻出版部门,面向未成年人生产一批好的作品,出版一批好的读物,推出一批精品栏目、节目、影视片,并组织好发行、阅读活动。要扎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和体育、娱乐、基地参观、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真正使学生学到知识、陶冶情操、娱乐身心,从德智体美各个方面都得到提高,得到锻炼,受到启发。
四、要进一步发挥典型作用
运用典型力量,抓好示范引导,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当前,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正处在全面推进的关键时刻,尤其需要通过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带动整体工作提高水平,走向深入。在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中,一是要发现和培养典型。典型选树的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我们工作的水平。要深入实际,认真调研,选树典型个人、典型单位和典型品牌活动。尤其是品牌活动,例如我市少先队拥有535支英雄中队,明年就可以开展一个全市英雄中队“群英会”的大汇演;也可以召开一个全国性的英雄中队代表大会,让英雄成为少年儿童的偶像。另外还有劳模典型,皇故区开展的“大手牵小手”活动就很好。劳模精神和英雄旗帜理应成为我们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点。典型需要发现,也需要培养,一定要有典型培养规划,像抓工程那样抓典型的选树。二是要总结和提炼典型。要深入剖析典型,总结提炼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经验,并把这些经验上升为规律性的认识,用以指导工作。三是要表彰和宣传典型。要大力表彰典型,要综合运用多种传播途径,加大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扩大典型的影响范围,增强典型的感染力。
五、要进一步强化舆论引导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需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人人关心、人人支持和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系统的报道方案,组织协调新闻媒体,发挥各自特点和优势,切实做好舆论宣传工作。一是坚持集中宣传与经常宣传相结合。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闻宣传,要做到长流水,不断线,避免忽冷忽热,大起大落。前一阶段,***日报开展了“为了孩子,为了未来”的主题宣传活动,受到了省委的表扬,但没有坚持做下来,而***日报最近开设的“成长”专版却后来居上,办得有声有色。***电视台在将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落地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我市青少年活动内容的报道,其它媒体也是如此。二是坚持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相结合。要大力宣传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要深入基层,宣传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创造性的工作,宣传做出突出贡献的模范人物、优秀群体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同时,要切实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贯彻市委精神行动迟缓、推诿扯皮、不负责任的行为进行严肃批评,必要时进行公开曝光、跟踪报道,直到问题得到解决。三是坚持运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要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权威性强、受众面广、影响力大的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宣传报道。同时,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作用,使之与传统媒体互相补充、互相配合,丰富宣传手段,扩大宣传的覆盖面。
六、要进一步追求最终效果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目的是培养“四有”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是必要的,但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今后大家做工作不要从简单概念出发,而要从客观实际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部署工作。要取得工作的实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全面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项工作任务规定得很全面,我们也要全面完成,不能顾此失彼,有所偏废。二是要全面覆盖。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是在做一些人、一批人的工作,而是在做一代人的工作,务必将这项工作落实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社区、每一个家庭,做到全面覆盖,不留空白。三是要全面发展。科学的发展观要求我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有机地融入到工作全局之中,提高水平,谋求效益。另外,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还要坚持提倡创新、鼓励创造,在总结经验中把握规律,在创新工作中开拓局面,永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生机与活力。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同志们:
在全市“两会”刚刚闭幕之际,市地税局召开全市地税系统基层建设经验交流会,总结成绩,交流经验,部署工作,这对于地税系统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刚才大会表彰了基层建设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建刚同志总结了近年来地税基层建设的成绩,提出了今后三年基层建设的目标,符合我市税务工作实际,也很鼓舞人心。根据市政府分工,由我和大家一起共同做好地税工作。下面,就进一步加强地税基层建设,做好全市地税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地税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市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2年,地税工作在国家所得税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屠宰税停征、内资转外资企业和新增企业所得税归国税征收等政策的实行和受2001年“两税”大幅增长的负面影响,年初计划征收基数偏高,又先后两次进行调整增加,全年收入任务加剧,困难加大的严峻形势下,全市地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顾全大局,任劳任怨,自我加压,负重奋进,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大力培植涵养税源,不断强化税收征管,积极挖掘税源潜力,保证了收入计划的圆满完成,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同步增长。全年共组织各项收入14.8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6.53%。较好地发挥了税收杠杆和为国聚财的职能作用,推动了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702亿元,同比增长12.7%,增幅是近年来最大的一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6.2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实现6636元,同比增长13.9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602元,同比增长4.7%。在去年国家税费改革及部分税种停收,财政收入来源减少,投资力度加大,社会保障支出增加,财政支出需求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地税收入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达到了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56.3%,为全市保持财政收支平衡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队伍建设、基层建设、行风建设、信息化建设、征管改革都取得了新的成绩,涌现出了以基层地税干部的楷模----林庆表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全市地税系统被授予“省级文明行业示范窗口”称号,并推荐为“省级文明行业”和“市级十大文明行业”。实践证明,我市各级地税领导班子是坚强有力的,全市地税队伍是一支可以依赖、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队伍,是一支能吃苦耐劳、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队伍!对地税系统的工作,市委、市政府是满意的,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地税系统合体干部职工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统一思想,加大措施,全面加强地税系统的基层建设
地税工作特点是主要工作在基层,人员主要在基层。做好地税工作关键是加强基层建设,这不仅是完成地税工作的基本需要,也是地税部门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系统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移年来,全市地税系统适应体制改革、机构改革和市场经济下依法治税新形势的要求,认真开展了以关注基层发展、关心基层建设、关爱基层干部为重点的加强基层建设活动,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基层基础建设投入加大,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工作环境明显改善,树立了地税系统的良好形象。但由于种种原因,基层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总体投入不足,办公条件简陋、治税手段陈旧;基层管理还缺乏比较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基层建设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县区局之间发展也不平衡,还达不到形势发展和税收工作的要求。这些问题都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关于基层建设工作,地税系统已经有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制定的基层建设意见,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有力,符合当前形势任务要求,切合地税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一定要认真贯彻,狠抓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
加强基层建设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工作,必须着眼于地税发展全局,通盘考虑,统筹规划。要提高一个认识,坚持保中心,求效能,促发展三条原则,突出两个重点,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提高一个认识就是基层建设工作是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1+3”(税收经济观,依法治税,从严治队、科技加管理)税收工作思路的重要内容和税收向征管转移、向基层转移“两个转移”的具体体现,符合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当前税务工作的实际,对此,各级地税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增强加强基层建设的责任感,坚持把工作重心下移,努力把地税的基础打牢,把地税的基层建设好。
坚持保中心,求交能,促发展三个原则。保中心就是要把组织收入作为税收工作和基层建设工作的中心,加强基层建设的根本,就是要紧紧围绕促进组织收入的目的。求效能,就是把目前有限的财力、人力进行统筹规划,量力而行,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好纲用在刀刃上”,突出重点,切实解决基层建设而临的迫切问题。基层建设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树立大局观念,务求实效观念,按照地税工作的性质和地点,结合全市实际,脚踏实地,整体推进;要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片面观念,杜绝形式主义,防止出现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促发展就是把基层建设和税务事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以创新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以基层建设的发展推动税收工作的全面发展。
突出两个重点。基层建设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队伍建设、税收法律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但归纳起来说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管理两个重点。要统一规划,明确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五小”设施和信息化网络建设步伐,力争在短时间内基本解决基层的办公、生活问题,尽快建立覆盖全市的税收电子化网络。要全方位加快基层软件建设,建立健全覆盖面广、渗透性强的税法宣传网络,形成严格执法、规范服务、监督制约法制化的税收管理格局;大力培养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的税收队伍,努力把基层税务机关建成效率提高、形象文明、服务优质、特色鲜明、环境优化的基层战斗堡垒。
基层建设的任务重,时间紧,标准高,要求严,涉及到方方面面,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一是坚持自力更生,在目前税收管理体制下,推进基层建设的主体是税务机关,各级要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努力挖掘自身潜力,集中有限财力人力向基层倾斜。二是紧紧依靠当地政府的支持。地税工作始终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地税机关要自觉服从、尊重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及时经常汇报、请示工作,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对基层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帮助解决在基层建设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在资金、政策、规费收取等方面给予尽可能的扶持。三是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配合。要加强与规划、城建、电力、环保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在基层设施的整体规划、选址的确定、手续办理等相关环节给予在力支持,形成关心支持、共同推进税务基层建设的整体合力。
三、突出重点,抢抓机遇,推进地税事业全面发展
当前,全市上下正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动力,认真贯彻全市“两会”精神,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奋战三年过千亿,打好基础翻三番”为目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用连承敏市长的话说,就是万事俱备不缺东风,加快发展正当其时。地税部门作为政府的重要经济执法部门,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扎实苦干,奋力拚搏,推进地税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是全力服务经济,做好组织收入工作。经济是税收的基础和源泉,离开经济的发展,税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税务部门要树立正确的税收经济观,发挥税收杠杆调节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实现税收与经济的良性循环。今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是13%,地方财政收入争取增长15%,完成税收任务仍十分艰巨。各级要实行收入目标责任制,狠抓均衡入库。要坚持依法治税,依率计征,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监控和征收,强化对个体私营企业、外资企业、集贸市场、高收入者、重点行业等环节的税收征管,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努力挖掘增收潜力,大力组织税收收入,狠抓均衡入库,确保全年税收任务的完成,为我市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筹集更多的资金,为建设“大临沂、新临沂”提供强大的财力保障。
二是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服务,创建优质高效的服务型机关。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是税务机关工作的根本点和落脚点,是建立勤政高效、务实创新的服务型机关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要改变过去“以我为主”和“重监管、轻服务”的理念,以满足纳税人需求为出发点,落实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办税服务承诺、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办税程序、缩短办税时限,提高工作效率,为纳税人提供全方位的优质高效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地税局提出了今后三年要“培养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团队,并使全系统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达到75%以上”的目标,希望你们要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精心筹划,科学安排,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通过创建学习型团队,整体提高干部队伍的理论素质、管理水平和谋划能力,切实为地税事业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要加强廉政建设,强化宗旨观念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广大干部职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为税不廉问题,同时,加强法律和道德防范机制建设,强化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监督制约,在全社会树立地税部门“公正执法、廉洁勤政、文明服务”的良好形象。
四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党的十六大指出:为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同样,面对日新月异的形势,推动地税事业全面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始终在改革创新。抓创新是贯彻始终的一个最关健、最活跃的因素。唯有创新才有出路,唯有创新才有发展。全市各级地税机关都要牢固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不断推进管理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在坚持创新的前提下,向经济发展要税收,向科学管理要税收,向优质服务要税收,向转变作风要税收,使税收工作真正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开创临沂地税工作的新局面,再谱税收事业新篇章。
同志们,今年的工作目标已经确定,关键在抓好落实。希望全市地税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发挥优势,扎实工作,为实现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文章
来源莲山
为XX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XXX同志在全市初等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全市初等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近几年来的成功经验,分析新形势下的新情况,研究和部署今后一段时期的新任务。昨天,我和同志们一起看了DD市教育局提供的12个学校现场。我认为,这些现场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种类较多。既有城市学校,也有农村学校,既有公立学校,也有其它性质的学校,既有反映改善办学条件的典型,也有反映内涵提升的典型。二是水准较高。无论是校园的硬件建设还是校园管理文化,都体现了较高的水准。三是内涵丰富。DD的现场不仅强调了规模的增长,更注重强调了内涵的建设和提升。四是品位较高。实小、曹农、市幼、唐洋幼儿园等一批现场不仅是DD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的展示,也是XX整个大市初等教育发展的缩影,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代表了初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刚才,我又听了5个单位同志的经验介绍,同样深有感触。同志们的发言激起了我以下三点思考:一是从事初等教育工作的同志责任重大。同志们为了培养教育好包括残疾儿童在内的每一个儿童,付出了极大辛劳。二是从事初等教育工作的同志应当自加压力。现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教育,社会广泛关注教育,广大家长渴盼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作为初等教育战线上的同志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三是初等教育战线上的同志要进一步增强信心。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为加快初等教育发展的步伐和办学水平的提升作出更大的贡献。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近几年全市初等教育工作回顾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我市初等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普及程度稳步上升。
全市初等义务教育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在校生年巩固率连续几年均接近100%,毕业生毕业率、升学率2005年分别达到9961%和10066%。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逐年上升,2005年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806%,比2004年上升78个百分点,其中县城以上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7%以上。积极推进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大力资助贫困残疾学生就学,残疾学生入学率、巩固率2005年分别达到958%和97%,特殊教育事业规模持续居全省前列。2003-2005年全市扫除文盲4963人。初等教育及特殊教育普及程度的上升,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的提高,为我市各级各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办学条件普遍改善。
近几年,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紧紧抓住机遇,一着不让地抓好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工作。通过大力实施布局调整,全市小学比“九五”期末净减少2083所,校均覆盖人口达107万人,提前两年实现了省定目标,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布局调整任务。通过实施危房改造和“六有”工程,极大地改变了学校面貌。市一小、DD实小等一大批小学还进行了原地改扩建或异地新建,使办学条件跃上一个新的平台。学校信息化工作有了较大进展。全市已有40所小学接入XX教育城域网,许多学校在互联网开通了自己的网站。市和各县(市、区)同样十分重视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从1998年开始,我市已连续8年在全市大中小学师生中开展向残疾学生“献爱心"捐款活动,捐款总额累计达2001多万元。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8所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已有4所学校创建成为省级特殊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创建总量位居全省前列。各地还利用创建机制,努力增加对幼儿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到目前为止,全市省级示范性实验幼儿园和市一类幼儿园已分别达29所和143所。全市校外教育场所建设得到加强,几年来向省争取资金累计达1500万元,有力地推动了校外教育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11月,全省校外教育场所建设项目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建湖县召开,对我市校外教育场所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三、队伍建设显著加强。
近几年来,我们始终把初等教育校(园)长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纳入中小学两支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考核。通过努力,小学、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率进一步提高,2005年已达9879%和9498%,其中小学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已达5123%。全市小学和幼儿园共有特级教师31人,2005年又向省推荐14名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作为第九批特级教师候选人;初教队伍中有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356人,获得省、市“名校长”、“模范校长”、“优秀校长”称号的校(园)长有47人。近三年来共有39名小学、幼儿园校长和教师出国、出境接受培训。
四、内部管理力度加大。
近几年来,随着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上移,各县(市、区)教育局对乡镇以下学校的管理力度普遍加大,依法治教的总体水平逐步提高。特别是自2005年市教育局提出开展“办学行为规范年”活动以来,我市各地的小学管理进一步走向正轨,涌现出一大批认真贯彻教育方针,自觉遵循教育规律,校风好、质量高的学校。具体表现在:一是常规管理更加规范。各地各学校注意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做到机构有人员、部门有分工、干部有职责、事事有章程。二是收费行为比较规范。绝大多数学校能够严格执行收费标准,认真推行校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三是教学行为比较规范。各地学校自觉执行有关规定,努力开齐开足课程,控制学生在校时间,认真治理节假日违规补课,滥订滥用辅导资料的现象也有所遏制。四是安全稳定工作更加强化。各地学校注意结合实际,提高自身安全工作管理水平和应急能力,学校防火防盗、学生食堂卫生和宿舍安全管理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五、教改研究持续深入。
近几年来,围绕新课程改革实验,初等教育教科研工作蓬勃开展。市和各县(市、区)教科研机构加大对新课程实验师资培训的力度,组织实验区一线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级和省级新课程培训,并采用优课观摩评议、青年教师沙龙等形式对一线广大教师进行培训。同时,通过派出课改联络员,编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简报》和《XX教育研究》,对各地各学校教科研课题研究进行指导,对研究成果及时推广。市教育局还出台了《XX市小学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和《XX市小学学业评价与监控指导意见》,试点学校评估和学生学业评价与监控体系的建设已正式启动。在此基础上,广大实验区、实验学校扎实开展校本教研,不断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各县(市、区)以乡镇或者教研片为单位,定期开展教学观摩、交流研讨、集体备课及青年教师教学论坛等活动。各省级实验小学、省级示范性实验幼儿园、一大批乡镇中心小学在教改研究过程中,发挥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工作的实验研究正在向纵深推进,继1994年原国家教委和省教委在我市召开“全国暨江苏省随班就读工作会议”,推广我市的经验之后,2002年和2003年我市先后两次在国家级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并将相关经验编辑成《随班就读理论和实践》一书。
六、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近几年来,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加强对各地学校常规管理检查指导的同时,积极鼓励各地各学校因地因校制宜,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办学水平。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创造了许多科学可行的经验。从县区层面来说,DD的乡镇小学“一校化”管理,射阳的寄宿制学校管理和以实验小学为“龙头”的集团化办学,大丰在课改实验中强化教师业务培训和校本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全面提升课程实施水平,盐都、滨海的小学质量监控,建湖的强化示范村小建设和村办合格幼儿班建设,亭湖的学校特色建设等经验都对本地区乃至全市初等教育办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阜宁、响水、开发区也能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推进办学水平提升的有效举措。从学校层面来说,全市有34所小学因办学水平较高被省教育厅批准确认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其中市一小、市解放路实验学校、DD实小作为规模名校立足校本、提升办学内涵的经验,滨海八滩实小主动适应新课改要求,推进学校不断发展的经验在市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此外,市教育局从2003年开始实施小学特色建设推进工程之后,广大学校思想认识统一,行动措施扎实。一大批整体办学实力雄厚、科研支撑强劲、师生素质明显提高的特色学校不断涌现。这些特色学校对提升整体办学水平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激励作用。我市开展学校特色建设的经验2005年3月在全国创建特色学校论坛会上作了介绍。幼儿教育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创建机制,加强对各级各类幼儿园办园水平的复查评估,引导各地幼儿园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积极推进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切实加强园务管理。我们还大力开展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培训,举办各种形式的观摩、交流、比武练兵等活动,不断提高保教质量。特殊教育学校在创建省级特殊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的过程中,也能够重抓内涵,优化管理,提升了办学水平。全市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初步形成了“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浓郁氛围,近三年,有3万多名教师和1万多名学生参加普通话的培训和测试,语言文字工作的“三纳入一渗透”程度特别是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有近40所学校成为市级“语言文字示范学校”。
回顾近几年来的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面临的挑战。一是初等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还普遍存在。小学教育中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明显不足,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类幼儿园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特殊教育在个别地区基础十分薄弱,长期处于无人过问状况。同时,县际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初等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二是办学经费投入不能满足办学需求的矛盾还较为突出。尤其是在广大农村,教育法规定的“三增长、两提高”的要求尚未完全落实,小学的公用经费基本达不到省定标准;截留、挪用学杂费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以致不少小学的正常运转难以维持;教师工资保障机制比较脆弱;学校建设和发展经费严重短缺,学校负债较多。三是教育改革推进的力度和深度还不够平衡。“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改革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县、乡财政体制调整未完全到位。少数地方在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时由于程序不够完善、政策不够配套、操作不够规范,人员分流、身份转换、社会保障、资产评估、产权界定等方面的措施不健全,损害了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影响了教育的稳定。在教学改革方面,一些学校至今仍未真正把握素质教育的真谛,尚未把落脚点集中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来。还有一些学校对新课程改革意识淡薄,行动迟缓,学校领导思想畏难情绪严重,工作不够深入,还没有真正掌握工作的领导权和发言权。城乡大多数学校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和部分边远教学点学生课业负担过轻的现象依然存在。学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够强。四是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由于布局调整后学校数和学龄人口的减少,小学教师出现了结构性过剩。同时,由于学科配套程度不高,造成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综合实践、外语、微机课程的师资较为紧缺。农村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教育理念的更新较慢,教学方式陈旧、古板,还不能够真正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大部分“民转公”教师集中在村小和教学点,少数教师包括一些年轻教师缺乏工作激情和动力,作风浮躁。有些地方实行办学体制改革后,不少民办幼儿园低价聘用不合格教师,对在职教师缺少培训,幼儿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呈下滑趋势。以上问题的存在,直接制约着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均衡发展,制约着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初等教育工作总体思路
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初等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规范办学行为为前提,以提升质量、打造品牌为目标,以创新管理、发展特色为关键,以提高队伍素质为保证,倾力提高全市初等教育领域各项工作的水平,为XX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遵循上述指导思想,我们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统一思想认识:
(一)必须坚持加快发展、优先发展不放松。
我市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教育要实现新的跨越发展,重点在农村教育,难点也在农村教育。初等教育工作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是名副其实的“脚板子”工程,农村初等教育事业更以其绝对比重处于农村基础教育的基础地位。“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全市各县(市、区)、各乡镇之间教育发展总体水平的高低,基础教育的普及率、高考达线率以及中考、高考各学科人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的差距,从根本上看仍取决于初等教育水平的高低。因此,要保持我市各级各类教育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必须把抓好初等教育放在突出位置。而抓好初等教育又必须把大力发展农村初等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没有农村初等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整个初等教育乃至全市各级各类教育都不可能走上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必须花大力气提高全市农村初等教育水平,并以此来影响和带动全市城乡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公正目标的实现。
(二)必须坚持创新管理、提升质量不争论。
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着群众接受优质教育需求的增强,许多地方结合全市中小学布局调整,对实验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进行了新建扩建。应当说,这在我市教育发展史上是继实现“两基”之后的又一次历史性的跨越,将为XX未来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是,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当今教育的竞争,既是发展速度的竞争,更是发展水平的较量。新形势下教育的发展,不仅要有规模的适度扩张,更要有质量和效益的同步提高。因此,初等教育阶段的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始终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创新管理为抓手,咬定青山不放松,加快教育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努力追求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最大化。其实,实施素质教育和抓升学率并不矛盾,学生的“应试”能力、考试分数同样是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取消“小升初”之后,小学如何大面积提升质量,这应是我们需要着力思考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建立质量监控体系的初衷。各地各学校首先要扎实抓好常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秩序,加强校园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学校安全工作,为学校生存和发展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其次要把教学质量视为学校办学的生命线,认真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学校领导要树立一切为教学服务的思想,组织全体教职员工深刻认识、把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所在,做到始终坚持奏响教学工作主旋律。再次,要以促进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目的,从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出发,夯实基础,发挥优势,形成办学特色和品牌,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而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凭借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过硬的办学品牌,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不动摇。
人是教育发展的主体,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更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既是教育系统的上帝,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必须围绕办人民满意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让每一个孩子成人成才这一崇高目标进行。在初等教育阶段的学校,孩子年龄小,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心和教育。各地学校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从根本上确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各项工作要以服务教育教学为重点,教育教学工作要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要改革教育方法,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把品德、智力、知识、能力的和谐统一纳入学生评价体系,运用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要把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使学生能积极主动接受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进而使个性得到张扬,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兴趣和爱好得到发展。要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改进管理方法,使管理符合学生成长规律,适应学生成长的需要。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认真做好2006年初等教育工作
2006年全市初等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大力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并做好向“两头”延伸工作。依法保障所有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小学入学率、巩固率继续保持在999%以上;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巩固率均达95%以上,扩大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工作,力争全市残疾学生高中班、盲班秋学期开始招生。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继续保持在95%以上,学前二年入园率达90%以上,学前三年入园率确保82%,力争达85%。全面落实扫盲办班任务,力争扫除现有文盲的三分之一,年脱盲人数占参学人数比例达90%以上。
——认真实施新课程,开展学校特色建设。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小学生综合素质合格率达95%以上;评选市级优秀特长生300人左右;进一步加大对学生学业评价与监控工作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和推进力度,推动课程改革健康发展;加强师生思想道德教育,确保无重大安全事故,师生违法犯罪率为零。创建市级小学特色学校30所左右、市级特色幼儿园15所左右。全市校外教育阵地影响进一步增强。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全面启动合格学校建设,继续推进“六有”工程,积极实施“校校通”工程。创建省级实验小学3所、省级示范性实验幼儿园3所、省级特殊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1—2所、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5所,创建市一类幼儿园8所、市语言文字示范学校15所。争取校外教育场所建设项目2个,争取资金300万元以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各地各学校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推动初等教育工作不断登上新台阶:一是要提升质量。要把质量作为立校、立教之本,作为办学的“生命线”来抓,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课程改革和改进德育工作,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二是要强化管理。要突出抓好教育教学常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安全卫生常规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是要深化改革。要抓好办学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以及管理机制的改革。四是要创造特色。要着重在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建设上下功夫,继续深化学校特色建设工作。五是要打造品牌。要加强对优秀教师、优秀校长教学和办学经验的提炼、宣传工作,推出一批“名教师”、“名校长”和“名学校”。
具体工作措施:
(一)以深入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着眼于做“优”,不断提升小学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1大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要积极组织实施“六有”工程,力争使全市所有小学今年底基本达到省里提出的“六有”工程建设标准:有整洁的校园、有满足师生就餐需要的卫生食堂、有冷热饮用水、有水冲式厕所、有安全宿舍,寄宿生一人有一张床。要进一步整合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加大对中心小学和定点完小的投入,在有条件的中心小学和定点完小推行寄宿制或半膳制,努力解决部分学生上学路途较远的实际困难。积极探索建立九年一贯制学校,努力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整合和利用。要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校校通”建设层次,2006年底前全市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要全部接入XX教育城域网,同时将优质教育资源力求送到每一所农村小学。依托乡镇中心学校按标准建立计算机网络教室,开足信息技术课程,为乡镇其他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师资培训乃至农业科技推广、农村经济信息传递等服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自主或借助县(市、区)电教中心建立网站。为完成上述任务,各地要实行经费倾斜政策。在制定实施县域发展总体规划和安排年度财政预算时,优先考虑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保障学校建设的规划用地和建设资金。财政新增教育经费应当主要投向农村学校,真正用于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2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模式。
当前,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在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方面,一要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牢牢把握爱国主义教育这个核心,把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要充分发挥德育资源的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和感人事迹。组织学生参观城市、农村和名胜古迹,调查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二要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以新的《守则》和《规范》为标准,坚持从基础抓起,把重点放在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上,重视文明行为的反复训练,循序渐进抓好规范教育。三要进一步加强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待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和严于律己、言行一致、遇事勇于承担责任、信守诺言的良好品德。四要认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校,要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科学性和规范性;尚未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地方和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和方式方法方面,一要加强德育课程建设。以课堂为主渠道,像上语文、数学基础课那样,认真上好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思想品德》课,使思品课真正成为传授德育知识、培育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主阵地。二要认真实施小学生“五五三”活动计划。开展“红领巾”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争当“五小”(小讲解员、小保洁员、小保安员、小记者、小宣传员)志愿者活动,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体验中,培养社会公德,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少年儿童日常学习生活“五小”(在家做父母的小帮手,在社会做文明礼貌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同学的小伙伴,在公共场所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主宰自己的小主人)实践行动,使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得到提高;开展“三争”创评活动,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在学校争做好学生、在家庭争做好孩子、在社会争做好小公民”,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教育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教育网络。三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要真正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使学校师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科学的思维、行为方式。不仅要着力于校园、文化景点的建设,做到环境育人;更要注重校园文化的积淀,使校园文化为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和道德素质的提高服务。四要认真研究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工作规律。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认真研究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着重在“改进”上下功夫,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先进道德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我们的工作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3着力加强学校常规管理。
规范有序的常规管理是办好学校的前提和保证。按素质教育要求进一步规范城乡广大小学特别是村小和教学点的教育教学行为,增强改革意识和竞争意识,形成比学赶超的浓烈氛围,进而逐步培植出一批环境优美、管理规范、质量上升、特色明显的典型,可以为全市基础教育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积聚后劲。今年我们将继续在全市开展“办学行为规范学校创建年”活动,同时开展“制度建设年”活动。各地各学校要认真执行《XX市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并根据贯彻这一《规范》的《意见》要求,积极创建办学行为规范学校,并以此为契机,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为提升质量发展特色奠定坚实的基础。要突出抓好安全常规管理。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特别是在学校规模扩大、农村推行寄宿制以后,各地各学校更不得有丝毫的懈怠,一定要全心全力全方位抓好安全工作。“一把手”要负总责,切实承担起领导责任,把学校安全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细化到学校工作各个环节,上下同心,内外合力,形成安全工作网络。要经常用一些典型的案例警醒自己,不断唤起安全责任意识。要经常排查安全隐患,坚决杜绝任何事故的发生。要制订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突出抓好教学常规管理。要按照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开齐开足各门课程,确保中小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以增强学生的体质。要下决心、花力气,狠抓“教学六认真”的落实,用超常规的方式,抓严、抓细、抓实教学常规,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要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认真执行上级的“减负”规定,严格禁止违反规律的加班加点现象,从而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主发展。同时,又要防止一些学校和教师工作马虎、敷衍了事,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和训练,学生负担过轻的现象。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坚持消灭不合格课,使学生的“双基”得到扎实掌握。要重点加强校本教研工作,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方式的改进。从今年开始,市教育局将开展小学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并完善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同时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随机督查和质量监控,其目的就是引导各地各学校增强管理、质量和效益意识,切实加大教学常规管理力度。希望各地重视并认真抓好落实工作。
4继续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办学特色建设。
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茶地推进。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又是教学的依据,直接制约着教学过程、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选择。各地各学校要牢固确立课堂教学和课程实施在课改中的核心地位,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切实加强校本培训,努力构建新课程常态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新课改和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要广泛组织学习和交流活动,精心培植典型,认真分析实验中的典型案例,总结经验,及时推广,确保实施效果。当前,要突出抓好学生学业评价与监控的改革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两项工作的实践和探索。全市省级实验小学要先行实践和探索,并用阶段性成果向全市一般小学和农村小学辐射,不断提高我市小学新课程的实施水平。
积极实施新课改背景下的办学特色建设。特色学校建设与新课程在价值取向和根本目标上是一致的。特色要成为学校的“名片”、学校的旗帜、学校的灵魂。当前,要注意突出几个重点环节:一是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一方面,要在办学思想上谋求教育对象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为学生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要在办学理念上敢于打破千篇一律的办学模式,用正确的质量观、人才观为各类学生的成长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用具有特色的办学思想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创建特色学校本身也是一个持久追求办学独特性和优质性的过程,必须历经较长时间持续的精心打造。那些换一任校长就要换一个特色,以显示不断“创新”的学校,很难真正有所作为。特色需要历时,需要固化,需要稳定。二是进一步审时度势,找准项目。要根据学校规模、办学条件、学校师资队伍和教研力量来认真审察,准确定位,防止和克服选择特色项目盲目模仿的不良倾向。三是夯实办学内功。从素质教育角度来说,某个单一的特色,如活动课、美术特色、体育特色等,只能说是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或者说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手段、渠道,并不代表素质教育的全体。如果把学校特色理解成“一般+特长”,或不惜放弃其它工作甚至整体的教育质量,集中力量搞单打一,这显然是狭隘的,是对学校特色内涵的误解。各地各学校一定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夯实办学内功。四是重视校本课程。各地学校要不断吸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形成“拳头学科”;要把校本课程建设与特色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和社区的文化资源,着力建设有地方特色、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使特色建设与校本课程建设比翼齐飞。五是重视教育科研。学校特色建设是一种创造性实践,带有试验探索性质,因而它必须以教育科研为先导。通过教育科研的孵化作用,可以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乃至形成理论,为办学理论提供源头活水,为特色建设提供动力。教育科研要把学生作为主要对象,去研究他们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过程,促进教育改革,提升特色建设的层次。六是发挥现有特色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要组建“集团军”,加强交流切磋,进一步形成整体联动的格局,不断推进区域性特色建设工作。
5切实提高小学师资队伍素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素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各地各学校首先要继续强化师德建设。要引导广大教师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增强从事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思想统一到爱生敬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来。同时加大管理力度,查处影响教育和教师形象的不良行为,努力打造一支勤奋敬业的教师队伍。其次要努力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要以骨干教师和农村教师培训为重点,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提高在职教师综合素质。在提高文化知识水平的同时,加强教学观念的提升工作。要切实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帮助广大教师学会把探索和创新的钥匙交给学生,努力创设自主、活泼、平等的教学环境,鼓励并引领学生主动思维。第三要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要以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为抓手,清退临时代课人员和不合格教师。要通过从县城学校选派骨干力量和农村学校就地培养相结合的办法,为农村所有定点学校配齐配强领导班子,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要制定和落实有关优惠政策,优先安排农村教师参加各种进修培训、选派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支教,不断提升农村学校教师整体素质。
(二)以贯彻实施国家、省、市《关于进一步推进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主线,着眼于做“稳”,不断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2005年10月,市政府办公室转发了市教育局等10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幼儿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全市上下要紧紧围绕全市幼儿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任务,认真制订本区域内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快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努力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1大力提高普及程度。
目前,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已达806%,要保持这个比例并稳步提高,还要做大量的工作。而且,我省经济发达地区正在积极开展“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县(市、区)”的试点工作,逐步把幼儿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我们应当看到差距,奋力追赶。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的提高,农村是重点,也是难点。各县(市、区)教育局要科学制定并认真实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同时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使关心重视早期教育形成社会共识,成为每个家庭的内在要求。可以进一步吸纳民间资金甚至外资举办幼儿园,使幼儿园办园体制步入多元发展轨道。与此同时,要认真研究0-3周岁低龄幼儿教育的规律,充分利用现有幼儿教育资源,将早期教育向0-3周岁的低龄幼儿延伸。要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举办3周岁前的托儿所(班),努力拓展早期教育服务市场,扩大受众面,逐步形成托儿所、幼儿园一条龙服务、一体化运作的良好局面。各县(市、区)教育局直属幼儿园和其它省级示范性实验幼儿园今、明两年都要开展0-6岁托幼中心试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依托,以示范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早期教育服务网络,努力为社区、家庭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早期教育服务。
2加快优质园建设步伐。
当前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具有良好机遇。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相对减轻了乡镇政府的财政压力,因此尤其要重视引导乡镇政府增强举办幼儿教育的责任,使他们更多地关注和支持幼儿教育。同时要调动村级兴办幼儿教育的积极性。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过程中,腾出部分校舍,通过就近合并、强弱联合、新建扩建等措施,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做大做强优质教育资源。要切实增加对幼儿教育的经费投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合理安排幼儿教育经费,并保证做到逐年增长;要制定政策,帮助幼儿园解决发展资金,并保证专款专用;要建立健全幼儿教育成本合理分担的机制,严格按类别制定幼儿园的收费标准。要进一步抓好乡镇中心园的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坚持政府办园,不断提高办园质量。要重点关注村办园的建设,合理布局,建立多元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并给予政策上的优惠。乡镇中心园和村办园要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共同体。乡镇中心园在已有的业务指导、业务交流的基础上,要与村办园逐步实现教师互通、管理输出。要努力为示范幼儿园建设创设环境,在城乡各类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中扶持一批办学方向端正、园务管理严格、保教质量和社会信誉优良的幼儿园作为示范幼儿园。要发挥示范幼儿园在贯彻幼儿教育法规、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培训师资和指导家庭、社区早期教育等方面的示范、实验、辐射作用。省级示范园要参与本地区各类幼儿园的业务指导,协助做好教育、保育业务管理工作。对于有条件的省级示范园,可以通过建立分园、兼并其它幼儿园等多种方式,实现优质幼教资源的扩张,或者通过建立幼儿教育集团,实现幼教资源的优势整合。在新城区建设和旧城区改造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的管理,统筹规划、合理布点,满足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
3切实规范办园秩序。
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公办幼儿园改制行为。幼儿园改制应当遵循教育和经济的双重规律,体现社会效益和儿童整体利益,克服运营不善、竞争无序、负担沉重、效益不高等问题,在市场竞争中寻求新的发展。按照上级要求,各地不得借转制之名停止或减少对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投入,不得出售或变相出售公办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省级示范性实验幼儿园改制须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对于已经出售的乡镇中心幼儿园能回收的要抓紧制定切实可行的回收方案,对于暂不能回收的要引导其规范办园形式。各地一定要认真贯彻这些要求,突出抓好对改制工作的管理。二是要进一步明确对改制幼儿园的管理职责。幼儿园体制改革后,各地绝不能放松管理,一改了之。要进一步明确作为管理主体的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作为办园主体的举办者、园长各自的职责,在管理权与办园权分离后,做到管理主体与办园主体各司其职。要严格按办园标准对各类幼儿教育机构实行登记注册和年度检查制度,对办园条件和质量较差、布局不合理的幼儿园坚决予以取缔。三是要加强常规管理和督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主管意识。要逐步建立保教质量监控体系,实行幼儿园保教质量按学期或学年向社会公告的制度,让广大群众了解各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现状,为幼儿家长选择幼儿园作出参谋,促使幼教生源向优质园集聚。要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积极实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注意加强对“托幼一体化”和“幼小衔接”的研究和探索。同时要强化检查、督评和指导,促使各幼儿园加强保教常规管理,禁止进行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实验与活动。要特别加强对农村幼儿教育的管理,各乡镇要配备专兼职幼教辅导员,专门负责管理幼儿教育。要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强对民办园(含合作办园、私营幼儿园、股份制幼儿园等)的管理和指导,切实提高民办园的办园水平。
4高度重视幼师队伍建设。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和规范幼儿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实行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实行保育员持证上岗制度。切实抓好幼儿园园长队伍建设,关心幼儿园园长政治、业务素质的提高。积极实施“名园长”工程,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幼儿园管理经验的园长。要加强对各类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管理,鼓励师范院校毕业生到乡镇中心园和村办园工作。要按照规定配足配齐幼儿园教师。各类幼儿园要普遍建立园本培训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要切实保障幼儿教师在进修培训、评选先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对民办幼儿园或转制幼儿园的教师,同时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依法支付教职工工资,依法参加各项社会保险,保证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提高。
(三)以落实市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十五”期间全市特殊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为主线,着眼于做“强”,不断提升特殊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2003年12月,根据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残联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十五”期间特殊教育工作的意见》。今年是实现“十五”规划目标的最后一年。各地要认真对照《意见》要求,排找差距,加大力度,努力保证实现预期目标。实现“十五”规划的关键是一手抓规模扩展,一手抓质量提高。因此,要特别重视以下工作:
1着力抓好随班就读工作。
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的一个主要办学形式,也是符合世界特殊教育发展趋势和中国国情的特殊教育办学模式。使盲、聋哑、弱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均达到95%,实现规模扩展目标,主要依靠大力推进随班就读工作。探索随班就读的发展之路,提高随班就读质量已经成为当前特殊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为研究解决随班就读中出现的新问题,提高随班就读质量,2004年教育部在全国100个县开展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实验,DD市是其中之一。在2005年12月全国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县实验工作经验交流会上,DD的经验得到与会领导和全国各地代表的高度评价。新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国家、省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推广DD成功经验,切实做好我市新一阶段随班就读工作。一是抓紧建立领导重视、多部门配合、正常高效的运行机制。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制定随班就读方面的方针、政策、规划、措施,使各项管理行为制度化、规范化,并且做到相互配套不缺位。二是切实抓好管理队伍、研究队伍和教育教学队伍的建设。县级教育主管部门作为随班就读主要的组织和领导者,要建立由各相关单位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随班就读工作的组织、领导、规划、协调等工作。要形成以县为单位的管理服务网络和教研指导网络。教研部门要把对随班就读的研究和指导纳入工作计划;特殊教育学校要把对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作为重要任务,组织好教研活动、家长咨询、教师培训、巡回指导等。各承担随班就读工作的学校要对相关领导和教师进行分层分类业务培训,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掌握方法和技能。要选择责任心强、业务能力精且具有爱心的教师做指导教师。校长也要经常关心、过问本校随班就读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三是做好教学资源的适度整合。要使残疾学生尽可能地集中在乡镇中心校或指定的学校随班就读,并在随班就读儿童少年较多的学校建立资源教室,配备相对固定的教师,促进学生的康复和健康成长。四是加强对随班就读的教学管理。要下大力气抓好对随班就读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做到五个到位:课题研究到位,教学设计到位,资源教室利用到位,个别辅导到位,家长沟通到位。要逐步研究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各种学习、教学模式,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施教。五是确保必要的经费投入。投入是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基础。随班就读的办学条件的改善、资源教室的建立、有关人员的培训、教育教学研究的开展以及随班就读对象的筛查和检测,对随班就读工作的巡回指导等,都需要一定数量的经费投入。要更好的发展随班就读,提高随班就读质量,就必须在经常性教育经费中专项落实随班就读的经费投入。市教育局将探索建立随班就读工作示范学校奖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一线教师参与随班就读教学实践工作,推动面广量大的农村学校重视随班就读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着力抓好特殊教育学校的工作。
一是抓特教事业的发展。各特教学校要在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听残学生招生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弱智班和学前班的招生工作,使特教学校真正成为一个区域的综合性特教中心。全市今年将依托一所县(市、区)特教中心学校举办盲班,并计划发展一所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高级中等特殊教育学校,面向全市招生。对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残疾学生,各特教学校要对他们进一步加强文化知识教育,为他们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打好基础。二是抓特殊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推进。各特殊教育学校要积极装备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并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要加快推进特教学校校园网和“校校通”工程建设,运用网络手段进行教学和管理。三是大力开展残疾学生职业技术教育。各特殊教育学校要着力帮助残疾学生掌握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技术技能,特别要注意培养与社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技术技能。各地职教中心要为特教学校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提供必要的实验实训场所。县(市、区)教育局要牵头扶持特殊教育学校兴办至少一个校办福利企业项目,并积极吸纳本校毕业生就业,使残疾学生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出得去”,努力成为残而有为的劳动者。
(四)认真推进扫盲、语言文字、校外教育等各相关工作,着眼于做“实”,努力实现基础教育工作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1做好扫盲工作。
要认真贯彻落实我局2004年2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十五”期间全市扫盲工作的意见》和2005年6月《关于做好当前扫盲工作的通知》精神,努力完成年度扫盲任务。重点抓实扫盲办班和脱盲检测工作。要坚持“一堵、二扫、三提高”的方针,分区规划、分类指导,重点扫除15-50周岁青壮年文盲,大力扫除15-24周岁有学习能力的青年文盲,同时鼓励50周岁以上文盲接受扫盲教育,坚绝杜绝新文盲的产生,切实推进新一轮扫盲工作的开展。今年主要做好这样几件事:一是与公安部门联系,对户籍上现为15-50周岁的文盲人员进行逐一登记造册,建立文盲档案资料;二是组织复核了解这些文盲的实际学力,凡已脱盲和取得其它各类技能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应为其更改学历状况,失能人员也应建立档案;三是认真编制今年扫盲工作的计划,各县(市、区)对剩余的青壮年文盲要大力发动、认真组织,落实各项扫盲办班任务,确保扫除现有文盲的三分之一以上;四是实施扫盲工作项目管理申报制、责任制和奖励制,各地组织的各种扫盲班要及时上报市教育局,年底在把好脱盲考核关的基础上,省、市将根据办班和实际脱盲情况予以适当奖励,不落实扫盲任务的不予奖励,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五是积极进行扫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识字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逐步建立以学习者学习需求为导向、满足文盲学习要求的扫盲评价工作和培训工作新机制,提高扫盲的质量和效益。
2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
学校是语言文字工作的主阵地,是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重要窗口。做好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发挥学校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中的窗口作用,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要针对XX方言的特点,加大对教师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校本培训力度,使所有教师都达到《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并做到课堂熟练使用。第二,要利用语文课、写字课、教师口语课,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规范字书写能力,使经过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学生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师范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学生都达到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规定的等级。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对校园用语用字的管理,争创国家级、省级、市级语言文字工作示范学校。第四,要配合做好城市语言文字工作。今年,省里要对我市进行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明后年要对各县城的语言文字工作进行评估。市政府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前不久已召开动员大会作出部署。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城市学校要在当地语委办的统一组织下,认真学习评估标准,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加大迎评宣传的力度,配合做好各项迎评准备工作,为提高城市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做出贡献。
3做好校外教育和家长学校工作。
校外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全民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优质教育体系和形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良性互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市校外教育场所建设总量逐步扩大,条件日趋改善。下一步的工作将是进一步加大校外教育工作的管理和研究力度,促进校外教育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提高校外教育质量。一是要坚持校外教育场所的教育属性。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出发点,构建功能框架,使其真正成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阵地。同时规范社会力量举办的校外教育机构的管理。二是要加强校外教育活动体系建设。要研究校外教育规律,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优势,使校外教育在内容、形式等方面与学校教育形成互补互动的格局,实现校内校外教育资源的共享。各地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人文和科普知识学习活动,逐步创建我市校外教育工作的特色。三是加快校外教育队伍的建设。通过培训考核和实施资格证书制度等方式,逐步提高校外教育工作者队伍的整体水平。四是加强市少年宫的建设。要把市少年宫建设成为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管理规范、质量一流的全市示范性校外教育基地,并充分发挥其对县(市、区)校外教育的示范辐射功能。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学校应当十分重视家庭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要认真举办家长学校,宣传科学的教育观念和家庭教育知识,引导家长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尽可能广泛地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活动,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做到创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家庭教育氛围,并为子女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各地要特别注意发现和推广家长学校工作中的创新性经验,推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工作上水平、上层次。
四、加强和改进对初等教育工作的领导
当前,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初等教育阶段广大校(园)长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初等教育工作的领导。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初等教育作为面向未来的事业,关系到国家振兴、民族兴衰和社会进步,它是为每一个家庭播撒阳光,给每个孩子孕育希望的一项伟大事业。十六大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从根本上说,只有从初等教育就开始重视,从0岁就开始抓起,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希望。小学教育和幼儿教育重要,特殊教育同样也十分重要。我们绝不能以为残疾儿童少年数量较少,就可以不重视了。因为对残疾人的教育,同样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特殊教育的教育,不能算是完整的教育;不面向残疾学生的义务教育不能算是全面意义的义务教育。
残疾儿童少年同样也是祖国的花朵,同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在祖国的蓝天下,帮助他们入学并教育好他们,使他们品格健全,掌握一技之长,将来能够自立于社会,不仅解除了家庭的后顾之忧,也是为社会造福。我们应当从关注弱势群体、弘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充分认识初等教育阶段各块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初等教育工作放到重要的位置来抓,并切实抓出成效。
二、加强学习,提高能力。
加强学习是领导干部提高领导水平、决策水平、执政水平的首要条件。教育系统的每一位干部每一位校长都应该自觉做到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面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要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市场经济理论、民主和法制建设理论,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政策法规,从而打牢自己的思想理论根基,增强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意识,以及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观念,提高领导教育工作、指导学校管理的能力。二是要拓宽信息渠道。要学会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学校看学校,不断开拓视野,广泛吸收各方面的先进教育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要经常性地走出校门、走出社区,通过多视角、多层面的开放和交流,用他山之石,激活促进学校发展的新思路、新灵感。三是要密切联系实际。要针对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到位、新课程实施和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上移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学习寻求理论指导和解决办法,做到学以致用。
三、加强督导,提供服务。
各级分管初等教育工作的领导干部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各级教育行政干部要扑下身子,沉入一线,对改革和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加强督查,加强调研。比如,在义务教育方面,要抓好学校的育人环境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证学校的安全和稳定;要通过创新管理、发展特色来提升教育质量、打造办学品牌;要科学构建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在幼儿教育方面,要把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保教质量、经费投入与筹措、幼儿教师待遇等列入重点督查内容,对违反幼教法律法规的各种办园行为,要进行教育和处理。各级领导要带着感情、带着思考,深入研究初等教育发展走势,尊重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首创精神,抓住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认真加以破解。教育局机关各职能处室、科室一定要切实承担起管理和指导本地区初等教育工作的职责,努力把工作中的问题解决在萌芽,解决在基层。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省、市、县教育机关开展“三走进三服务”主题实践活动,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事,坚持不懈为群众做好事,坚决反对只说空话不办实事。各地学校要建立民主、科学的教育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以教师为主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广大教师能通过法定的形式和正常的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广大校长园长也要积极地做好每一位教师的工作,努力了解每一位教师的个性特点和所思所想,并向教师做平等坦诚的沟通,从而激发教师最大限度地释放创造潜能。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
四、廉洁自律,垂范在先。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办学自主权的逐渐扩大,学校校长的责任和权力随之加重。在用制度来促进学校走上法治化的轨道的同时,各位校长和园长要努力成为广大教师的师表。校长要作好表率,必须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人格,使自己成为胸怀开阔、公正无私、谦逊谨慎、作风民主的人。同时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时刻自觉、自省、自警、自励,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始终保持共产党员人的高尚情操。要正确对待名位,树立领导是公仆,权力是责任,当“官”是奉献的思想。尤其是各级各类窗口示范学校的校长、园长,更要发挥好表率作用。示范学校只有担负一份责任,体现一种精神,展示一种态度,真正做到“示”严格执行教育法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之“范”,而不是“示”华而不实、弄虚作假、违背教育规律、抵触教育法规之“范”,才会使其它广大学校心悦诚服。希望示范学校提高依法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将学校办学行为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这既是建设示范学校的基础,也是建设示范学校的根本。示范学校还应实施品牌战略。在创学校品牌、创学科品牌、创师资品牌中,抓住师资品牌这个关键,使学校发展具有不竭的原动力,从而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中,让学校形象得以彰显,并不断形成“品牌效应”。
同志们,初等教育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和窗口,是时代的要求、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弘扬新时期XX精神,艰苦奋斗,创新创业,团结拼搏,进位争先,促进初等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XX教育的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市实现“两个率先”作出我们新的贡献。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全市两年来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经验,部署安排下一阶段选派工作的主要任务,进一步推动选派工作深入扎实开展。刚才,选派干部代表、乡镇党委代表、选派单位代表分别作了很好的发言,介绍了工作经验,希望大家认真地向他们学习,更好地做好选派工作。下面,我讲两个问题:
一、两年来我市选派工作简要回顾
根
据省委统一部署和要求,2001年7月,我市从市、县区、乡镇三级机关和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中选派了34名同志到当涂县、花山区和雨山区的贫困村和后进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第一书记。两年来,我市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广大选派干部不畏艰苦、努力工作,全市选派工作紧紧围绕“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锻炼干部”的目标要求扎实推进。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选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工作职责,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全市形成了领导干部亲自抓、职能部门全力抓、成员单位配合抓的工作格局。市委建立了选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设立办公室处理日常工作。市委主要领导分别联系了1个选派村,并多次深入选派村,了解选派干部工作、生活情况,鼓励和指导选派干部开展好工作。同时,为了帮助支持选派村发展集体经济,经市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市财政设立了8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选派村发展集体经济。今年5月,首批下拨了40万元帮助选派村发展集体经济。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科协等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做好各自选派工作。各有关县区委、乡镇党委切实承担起选派工作职责,县区都建立了领导联系选派村制度,每个选派村都有1名县区领导负责联系,2个县区直部门进行帮扶。县区委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乡镇党委书记认真履行直接责任人责任,经常深入选派村进行检查指导。各选派干部工作单位,坚持把选派干部所在村作为本单位的联系点,紧密结合单位实际,从生活上、工作上关心,从物资上、资金上扶持。同时,市、县区委组织部、选派办着力在强化对选派干部的管理、培训、指导和考核上下功夫,制定了选派干部管理办法,加大了对选派干部的培训力度,认真做好选派干部的考核工作,积极培育选派干部典型,并经常深入选派村进行检查指导,对组织建设、发展经济、完善制度等方面进行重点指导。
两年来,经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选派干部的共同努力,我市选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是组织得到加强,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巩固。选派干部通过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选举和认真组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等,健全了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各种村级配套组织,优化了班子结构,理顺了村“两委”关系,使大多数村工作步入正规。2002年换届选举后,34个选派村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总数208人,较上届减少26人;其中35岁以下的80人,占38.5,较上届增加15.9个百分点;高中以上文化的97人,占46.6,较上届增加10.3个百分点;女干部39人,占18.7,较上届也有所增长。选派村普遍健全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共青团、妇女、民兵、计划生育、治保、调解等各种组织,并使活动正常开展起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自选派工作开展两年来,全市34个选派村已培养继任书记人选40名,发展党员71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10名,另有189人向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选派干部在去年底进组入户宣讲党的十六大精神活动中,共进村民组328个,入农户1075户,举办各种讲座46场,听讲人数达3199人。在今年初乡村干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集中学习教育活动中,选派干部共访户2064户,听取群众意见589条,选派干部任职村共制定整改措施265条,已落实整改措施253条,为民办实事321件。
二是经济得到发展,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广大选派干部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村情,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通过多种形式用好发展资金,大力发展村级经济。不少选派干部大胆开拓,积极引资、融资,成效较为明显。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全市34个选派干部任职村共实施发展项目46个,已完工项目37个,其中种养殖类项目26个,产品加工类项目11个,除省专项资金外,还吸收、引进地方财政和外来投资430.9万元,已产生效益达314.49万元,其中:增加集体收入61.04万元,增加农民收入236.75万元,增加税收16.7万元。两年来选派村集体总收入达680.6万元,其中新增122.34万元。同时,34个选派村还化解村级债务597.88万元。
三是群众得到实惠,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到村任职后,广大选派干部积极想办法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了大量关系群众日常生活的水、电、路等问题,极大地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据统计,两年来,我市
选派干部积极争取外来资金,为选派村共修建村级道路134.8公里,开挖疏浚灌溉沟渠54.35公里,开挖当家塘40口,打抗旱机井39眼,修建校舍7280平方米,修建桥涵238个,帮助农户获得小额贷款265.1万元,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539件。在今年防治“非典”的战斗中,广大选派干部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团结带领党员、干部切实做好任职
村的防治工作,共排查返乡务工人员2458人,发放宣传品50765份,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家庭解决困难135个。
四是制度得到落实,农村各项工作全面推进。选派村普遍建立和完善了党组织生活制度、村“两委”工作制度、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初步做到了有章理事,按规矩办事,全面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两年来,我市选派村上访信访次数和治安案件发案率都有大幅下降,33个村的村务公开工作进入了所在乡镇的先进行列,超过半数选派村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整体工作进入了所在乡镇的先进行列。
五是自身受到教育,选派干部自身素质进一步提高。广大选派干部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进步,从过去不适应到逐步适应,从不熟悉农村工作到现在驾驭能力越来越强,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显著提高,与农民群众的感情越发深厚。选派干部普遍感到,两年来学到了许多在原单位学不到的知识,感受到了许多过去从未有的体会,加深了对农村工作的认识,增进了与农民群众的感情,增强了适应农村工作的能力。目前,全市选派干部中已有6名同志依法当选或挂任为任职村所在乡镇党委委员、副乡镇长,1名同志提任为选派单位内设机构领导,占选派干部总数的20.6。在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有1名选派干部受到省里表彰,1个选派村党支部受到市里表彰。
二、下一阶段选派工作的主要任务
两年来,我市选派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然还只是阶段性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离省委确立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工作开展的不平衡:从选派干部工作状况看,有的选派干部责任心、进取心强一些,有的相对弱一些,有的选派干部能力强一些、工作方法得当,有的相对弱一些;从选派工作内容看,有的选派干部仍然停留在抓常规性事务上,加强组织和发展经济这两个选派工作的重点还不够突出,特别是还有相当一部分选派干部在发展经济方面思路不够清、办法不够多、力度不够强,起色不够大;从对选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上看,还有少数乡镇和选派单位对选派工作和选派干部重视不够、指导不力、帮助和支持不够到位,使选派工作成效不够明显。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下一步我市的选派工作要紧紧围绕“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锻炼干部”的目标要求来开展,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突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解决好“有钱办事”的问题。坚持把加快发展、富民强村作为选派工作的第一要务。要把促进集体增收和农民增收作为选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两个增收”实绩作为检验选派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要用足、用好、用活省项目发展资金和最近下拨的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县区和乡镇进一步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指导和督查力度,健全选派干部项目实施情况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搞好跟踪服务,进行分类指导:对项目资金使用好、效益发挥佳的村,要尽可能地加大资金投入,并积极帮助招商引资、融资,力求有更大发展;对项目资金还没有用足或效益发挥不佳的村,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和督查,使其尽快收到效益。要通过努力,使所有选派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到明年7月份都能增加3万元以上,并使农民收入有所增加。
第二,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解决好“有人办事”的问题。要突出做好选派村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尤其要选准并培养好村党组织继任书记人选,确保选派干部任职期满后,选派村工作有人接、接得上、干得好。要坚持以“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有培养前途”为标准,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作风民主,公道正派,肯干事,能干成事”的人纳入视野进行培养。每个村都要有3-5名后备干部人选,其中2-3名村党组织继任书记人选。要积极为物色的人选搭舞台,通过交任务、压担子、领办发展项目等方式加强培养,使他们创造出工作佳绩,取得群众公认。同时,要大力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配套组织建设,尤其要建设一个真正达到“五个好”标准的村党支部。要按照“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的要求,加强在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工作,保持每个选派村有3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并把条件成熟的及时吸收到党内来,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坚持按规矩办事的要求,解决好“有章理事”的问题。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管全局、管稳定的东西,我们要本着要精、要管用的原则来抓。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选派村各项规章制度,给选派村留下一个好的工作程序和规范,并切实做到按章办事,依法治村。避免出现选派工作结束后,选派村工作出现反复。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执行好《安徽省村“两委”工作规则(试行)》,切实理顺村“两委”的关系,规范“两委”工作。并要认真抓好《安徽省村务公开暂行办法》的落实,按照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做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把选派村建设成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示范村。同时,还要积极探索村级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有效管理的途径和办法,真正做到通过制度管人管事,按规矩办事。
第四,坚持从严要求的原则,解决好选派干部自身健康成长的问题。培养和造就一批了解农村、熟悉农业、对农民有深厚感情的年轻干部,是选派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省委、省政府专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很多待遇是过去下派干部所没有享受过的。因此,广大选派干部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机遇感,按照“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肯干事、干成事”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在农村艰苦的环境中接受考验,成就一番事业。
一要强化学习意识。当前务必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好最近下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并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同时,要全面学习、理解和掌握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市场经济知识、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涉农法律法规知识、WTO基本知识以及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等,不断提高为民服务和做好基层工作的本领。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要注意向实践学习,要乐当“小学生”,向当地的基层干部学习,向农民群众学习,向选派干部先进典型学习,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二要强化开拓创新意识。选派村都是贫困村、后进村,面临的困难较多,积累的矛盾不少,发展的任务很重。在这样的村开展工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坚持从本村实际出发,找准并发挥本地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其他优势,在发展特色经济、民营经济、园区经济、配套经济和劳务经济中,求商机,找契机,争份额,求突破。同时,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用先进的文化和思想占领农村阵地,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倡导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
三要强化宗旨意识。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与农民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努力把农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一定要善于走群众路线,要在任期内,走访到任职村的每一户,对贫困户和当地能人致富户,要经常走访。通过教育、引导、示范,带领农民共同致富,使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党群关系切实改善。
四要强化民主法制意识。广大选派干部要善于团结任职村党员、干部和群众一道开展工作,善于把自己的想法交给“两委”成员去研究,变成班子的意见;善于把班子的意见交给党员和群众去讨论,变成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切实防止“一言堂”或个人说了算。要做好任职村工作,不仅要善于说话,更要会做人,堂堂正正,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要带领选派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村里各项规章制度,在全村形成按规矩办事的良好氛围。
第五,加强对选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解决好优化选派工作环境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强化抓好选派工作是本职、抓不好是不称职、不抓是失职的观念,切实加强对选派工作的领导。县区委书记和乡镇党委书记是选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要直接过问,亲自指导。要过问专项资金是否都产生了良好效益,选派干部的困难是否都得到及时解决,抓选派工作的力量是否得到了保证,从而对面上情况和存在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并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县区要熟悉每个选派干部工作情况,注重做好面上指导工作。要坚持联系、帮扶选派村制度,县区选派村联系领导每月至少要到联系点上指导一次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联系、帮扶选派村情况档案,并报市委组织部和市选派办备案。同时,要将联系、帮扶情况纳入有关干部和部门的年度考核内容,由市、县区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别负责进行考核,并将选派帮扶工作实绩作为干部奖惩任用的一条重要依据。要进一步健全科学、完整的选派干部档案,坚持定期对选派干部的工作进行考核,对表现突出、实绩显著的,要大力宣传表彰。对已具备提拔条件的优秀选派干部,要通过在选派单位提任或任职乡镇挂任党政副职等形式解决好职务和职级待遇问题。乡镇要对本地每个选派干部了如指掌,切实做好具体的指导工作,尤其是继续帮助选派干部物色好继任书记人选,落实好培养措施,积极帮助、指导选派干部发展好村级经济,从资金、信息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各选派单位要把支持选派干部工作当作份内的事来抓,帮助选派干部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为他们创造条件,要特别注重及时为选派干部提供信息发展村级经济,并尽可能地提供资金上的支持。选派工作联系会议成员单位要继续坚持过去好的做法,按照市委的要求,积极主动地想选派工作,真心实意地抓选派工作。
【在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在全市重点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要点)09-15
在全市地税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1-14
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推进会议上的讲话09-14
在全市禁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30
在全市防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0-21
市长在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5-31
在全市抓项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1-09
在全市金融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05-25
在全市清理执行积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