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演讲文体学分析(精选8篇)
摘要:就职演讲作为演讲语篇的重要文体,有着其突出的文体特征。本文作者以奥巴马就职演讲语篇为语料,运用普通文体学理论,在音系层面,词汇层面,句法层面和语义层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文体特征分析,以期较准确的辨别公众演讲文体。论文关键词:文体学,奥巴马就职演讲,音系,词汇,句法,语义 公众演讲作为文体学研究的语体之一,有着其特有的文体特征。“公众演讲文体比日常谈话等文体更为正式,庄重,语言结构也趋于复杂,但并不晦涩难懂。”(王佐良&丁往道,1987)作为公众演讲之一的就职演说更是因为其鼓舞人心的特性,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奥巴马作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当选的黑人总统,其就职演说对美国人来说有着其非凡的意义。而由这位传奇总统引发的“奥巴马迷恋症”,吸引着学术界越来越多的人对其演讲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近年来奥巴马演讲研究较多的集中在较为狭窄的文体风格和语言特色上,大多没有进行较为系统的文体分析。本文拟从普通文体学理论出发,以奥巴马就职演讲稿为语料,从以下四个语言层面意图解读其有别于其他语体的文体特征。
一 音系层面 声音,音高,停顿和语速是音系层面要考察的主要因素。纵观奥巴马就职演说流程,奥巴马一直使用较为沉稳的声音,较为高昂的语调作为其演说的基调。这和就职演说本身的性质相关。就职演说重在陈述
当政者的施政方针和战胜困难的决心,意在鼓舞人心。语调的高亢有助于引起听众的共鸣,使演讲富有激情,极富感染力。其中,较为明显的停顿出现了一次:“And why a man whose father less than 60 years ago might not have been served at a local restaurant can now stand before you to take a most sacred oath.” 奥巴马以自己的父亲为例,非常贴切生动的描摹了美国由以前的种族隔离到现今自己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裔总统。此处的停顿成功地在观众中引起情感共鸣,举例亦恰如其分,隐秘而巧妙的在听众中获取了情感支持。在语速方面,奥巴马演讲采取快慢速交叉进行的策略,易于听众思索其演讲词的深意。快速的时候上进激昂,富有号召力;慢速的时候深刻稳重,有助于实现演讲者和听者之间潜在的情感互动。
在奥巴马就职演说中,强烈的节奏感是其突出的一个特征。一方面,语速的灵活多变突出了演讲的节奏感。另一方面,这主要是由多样的音系修辞手法实现的。比如:排比,首语重复,重复和头韵等的广泛运用。关于修辞手法,作者将在语义层面有更为详细的阐述。
二 词汇层面 公众演讲在词汇层面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大词(超过六个字母的词)的使用。(董启明,2009)奥巴马就职演说中大词共 679 个,占全文的 28.3%。而在日常谈话和广告语体中,大词比重低于 20%。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演讲文体具有鲜明的书面语特征。
关于代词的使用,出现频率最高的代词为:our, 67 次;we, 62 次;us, 23 次。第一人称的使用使美国总统和听众处于同一战线,易于拉近
总统和听众的距离,起到较好的鼓舞人心,呼吁共同行动的功效。而第二人称 you 出现了 18 次,使美国总统更好的直面听众,直接发动听众响应演讲者的号召,也体现了总统的权威。
三 句法层面 公众演讲由于其语体特征,句子类型出现较多的为陈述句和祈使句。奥巴马就职演讲稿中陈述句为 96 句,占全文的 92.3%;而祈使句有 8句。这是由于就职演讲的目的在于陈述施政方针及表达战胜困难的决心,所以陈述句占了绝大部分。而就职演讲又有鼓舞人心,呼吁共同行动的目的,因此会出现若干祈使句。这个特征在演说词的最后一段体现的尤为突出,全段出现了 3 个祈使句。奥巴马呼吁美国国民铭记先人的教导,传承文明,披荆斩棘,战胜困难,为后人树立榜样。
关于句子长度,奥巴马演讲稿平均句子长度为 18.76,比英语平均句长 13.03 要长的多;比平均公众演讲句长 17.6 要略长。显然,长句的使用有利于演讲者更好的表达复杂深刻的涵义,使演讲富有深意,意味深长。这并不说明演讲词中没有短句。相反,奥巴马演讲词中长短句的交错使用使演讲取得较好效果。以演讲稿第 16 段为例,段落开始奥巴马用较为复杂的长句阐述了其在任期间将要做的工作:造桥铺路;兴建电力网格和数位线路;提高医疗品质;发展能源;改进教育。we will 重复了四次,成功的阐明了奥巴马政府在其任期内的阶段性目标和宏伟蓝图。而段末,奥巴马用两个短句“All this we can do.All this we will do”干脆利落的表明了其施政的能力及可实现性,向美国国民做出了郑重承诺,使听众对其当政充满信心。
四 语义层面 语义层面主要是各种修辞手法的使用。排比的使用成为奥巴马就职演讲的一个突出特征:
例 1 I stand here today humbled by the task before us, grateful for the trust you have bestowed, mindful of the sacrifices borne by our ancestors.例 2 Homes have been lost, jobs shed, businesses shuttered.例 3 The time has come to reaffirm our enduring spirit;to choose our better history;to carry forward that precious gift, that noble idea, passed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例 4 Rather, it has been the risk-takers, the doers, the makers of things 例 5 we must pick ourselves up, dust ourselves off, and begin again the work of remaking America.排比的使用能增加演讲者的讲演气势,语言信息丰满有力度,能更好的达到说服听众,煽动民众,引起听众共鸣的目的。另一个修辞手法的运用是首语重复。例如:
关键词:奥巴马,连任获胜演说,修辞手段,词汇特点
一、引言
演讲作为一门情感表达,信息传递,以及思想交流的手段,在当今社会,特别是政治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成功的政治演讲能够展现自我魅力,进一步提升演讲者在民众心中的地位。本文将从修辞和词汇角度对奥巴马竞选连任演讲进行分析。为何奥巴马的演讲如此精彩,受到美国民众乃至全世界的青睐?究其原因,除了他本人的智慧, 较强思维逻辑和非凡的政治才华外,更不开演讲技术的运用。
二、修辞手段
演讲作为是一门语言艺术,是离不开修辞的。演讲内容除了简要表明思想,清楚传达信息外,还应适当对文字进行润饰,使它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奥巴马演讲常用修辞手段,将语言的准确性同生动性和形象性紧密结合起来。使演讲语言充满生机与活力,有煽动性。奥巴马的连任演讲中主要使用了三种修辞手段:排比、重复、层进。
2.1排比(parallelism) 是指将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例如:
Whether you voted for the very first time or waiting in line for a very long time… Whether you pounded the pavement or picked up the phone. Whether you held an Obama sign or a Romney sign, you mad your voice heard.
这段话运用了排比,使句子结构工整,语意紧凑,增强的语言了展现力和表达力。奥巴马用这段话来表达一种思想即只要是对于国家转型期给予关注和认可的所有民众,都是奥巴马感激的对象。这体现了他作为总统的气概和胸襟。这给民众一种受重视的感觉,提高主人翁意识,摒弃之前的政治歧见,增强对奥巴马的信任,积极拥护他的政治决策。
2.2重复(repetition)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 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如:
To the best campaign team and volunteers in the history of politics-the best-the best ever.
这句中重复使用了“best”代表最高的词汇,使语言有力,使语气加强,情感递进,使听者印象深刻,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这句话是奥巴马用来表达对竞选团队和志愿者的感激之情的。用“史上最棒的”形容自己的团队,强调了他对自己团队的肯定和赞许,使大家倍感欣慰,对前路充满信心。也体现奥巴马的感激之情;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例如:
We want our kids to grow up in a country … A country that … A country … a country that … But also a country that …
这段话反复强调 “a country”, 通过理解整段内容, 我们知道这段话来介绍美国人所共有的理想的国家状态。重点词汇就是“country”,整段话也是围绕 “country”展开的。 所以重复使听众注意力集中在对于国家介绍有关的内容上, 突出了重点,使语言具有紧凑性,引起读者共鸣。让大家对美国美好未来充满激情和希望。
2.3层进( climax) 是指在排列句子成分时, 根据由浅入深, 从小到大, 从轻到重, 由少到多, 从低到高的原则, 选择恰当的词语。例如:
You made your voice heard and you made a difference.
意思是让别人听见了你的意见,你也为国家做出了贡献。这体现了层进关系中从轻到重,即国家重于个人。语义逐渐增进,让听众理解时有缓冲,便于理解和接受,起到了加强语义的作用。再如:
We want our children to live in America that isn’t burdened by debt, that isn’t weakened by inequality. That isn’t threatened by the destructive power of a warming planet.
从国内部分人群的经济困境,到国内社会的层面,再到世界的层面,这是一个程度的增加。本段中奥巴马主要在阐述一个理想的美国所不应该具有的不和谐因素。从国内谈到国外进行全面的,层层递进的阐述。体现他美好的希冀以及对于构建美国未来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传递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从而获得民众的信任。
三、词汇特点
词汇的选择是最能体现文体特色的。词汇的选择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演讲的成败。它是一个人文学素养和语言功底的体现。一个成功的演讲词汇应该措辞得体,简洁明了,语言精练,主题突出,能激起民众热情,直击人的内心,被普遍接受。奥巴马竞选连任获胜演讲的总字数为2206字,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3.1第一人称复数代词:本篇胜选演说较多使用第一人称代词, 尤以第一人称复数代词“we”居多。它的变体 “our” 也频繁使用。统计得出,本篇演说中“we”出现50次,“our” 出现28次。例如:
We’re not as cynical as the pundits believe. We are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our individual ambitions and we remain more than a collection …
这段话摘选自本篇演说的结尾部分,“we”出现3次, 每个小句都含有“we”。奥巴马试图将演说推向高潮,以一个热情高亢的结尾收场。因为“I”的使用仅仅能表达演讲者本人的态度,而“we”包括了演讲者和听众,这使得民众和奥巴马建立在同一立场上,将民众拉到自己一边,缩短了和民众间的距离,在展现亲切和宽容的同时也能得到民众的支持和认同。再如:
Our university, our culture, is all the envy of the world but that’s not what keeps the world coming to our shores.
这几句话中 “our”使用了3次。主要是想说明我们的国家虽然强大,但是还是有不足和进步的空间。这大家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唤起民众的集体意识,使得内部差异最小化,激发了民族自尊心和斗志,意识到应与国家共同起落的责任感。
3.2情态动词:情态动词的使用可以加强语气。在这篇演讲稿中,常出现情态动词来表达情态。如will( 17次) 、can(12次) 、may (1次)。根据韩礼德的观点,情态动词可分为高值、中值、低值。
3.2.1“will”属于中值,表示对已知事实的判断以及对未来的规划和意图。演讲多次使用该词,体现了奥巴马对未来工作开展的决心。例如:
You will carry the memory of the history we made together and you will have the life long appreciation of a grateful president…I will always be grateful for everything…
这段话中“will”出现三次,表达的是奥巴马对于自己竞选的感谢。他会永远铭记团队的付出和努力,而且他坚信, 团队人员也会以有这样的一个总统而感到骄傲。句句流露着奥巴马的自信。他认为自己没有让支持者失望,在这里似乎在给支持者做出承诺,即在奥巴马领导的下的美国一定会越来越好。
3.2.2“can”和“may”属于低值。其中“can”表示一种能力或是可能性。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例如:
America’s never been about what could be done for us, it’s about what can be done by us,together…
这句话是在提醒民众要时刻自省自己能为美国做些什么。没有使用像“must”这样具有强制性色彩的词语,而是用了一个低值词语。这样不会让民众因为觉得自己被约束做某事而产生排斥感,从而真正从内心出发,让大家感觉是在自己能力范围的为国家奉献力量;
3.2.3“may”表示说话人对命题内容的自信程度低。通篇只使用一次“may”,即:We may have fought fiercely,but it’s only because we love this country deeply. 这句话奥巴马是说自己和对手竞争激烈是源于对国家的深切热爱。用“may”来减缓自己之前竞选时的锐气,甚至是咄咄逼人,来轻描淡写当初的竞争,突出强调自己的爱国热忱,以给对手以面子和台阶,也让大家看出他当初的良苦用心。可见奥巴马很少犹豫或是不自信,他是踌躇满志的,是一个充满智慧,懂得进退的政治家。
四、结语
[关键词]奥巴马;获胜演讲;文体风格
[中图分类号]H3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63(2009)03—0088—04
公众演讲作为一种极为特殊的文体,既不同于日常谈话、即席演说等口语体裁,又不同于小说、戏剧、诗歌等文学体裁。它兼具口语和书面语两种文体的语言特点,同时,又和这两种文体有着明显的差异。它扬口语浅显易懂之长,弃口语松散杂乱之短;既保留了书面语庄重文雅之风,又不失口语生动感人之韵,使人听来感到铿锵悦耳,感情充沛,极富感染力和号召力。“文体”一词,源于英文的“style”,它包含着语体和风格两方面的涵义。它既可指某一时代的文风,又可指某一作家使用语言的习惯;既可指某种体裁的语言特点,又可指某一作品的语言特色。本文就语言文体风格方面。从语篇风格、词汇风格、句式风格、修辞风格等方面对奥巴马的获胜演讲(victory speech)作一些具体的分析。
巴拉克·胡赛因·奥巴马(Barack Hussein Obama Jr.)在2008年11月4日美国总统选举中获胜,当选美国第56届总统,并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他的演讲技巧在当晚获胜演讲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此演说言辞华美,气势雄伟,极富感染力,被认为是一篇演讲中的经典之作。
一语篇风格
(一)语篇结构
这篇演讲条理分明,框架清晰,独具匠心的语篇结构是其一大特色。“结构工整的演讲比结构零乱的演讲更易于为听众所理解。”研究表明:清晰的结构是与听众的理解力和记忆力紧密相连的;它会影响听众对演讲者的可信度的判定。而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演讲的质量。演讲的组篇应按人们对事物的自然反应及思维模式进行。一篇好的演讲必需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结构工整。总统获胜演说是一种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广泛影响力的语篇。其结构模式当然不容忽视。奥巴马的演讲可分为四个部分:
1.阐述了这次总统选举的历史意义。暗示奥巴马的当选符合广大民众的意愿,因此,他的当选也是民众的胜利。
2.用细腻的笔触和激昂的语言,真诚地传递出对竞选对手、竞争党派、亲朋好友、广大选民乃至国际社会的由衷感激、深情答谢和高度赞誉。
3.用简洁的笔墨和精炼的语言,准确地传达出对建国历程、时代功勋、国际挑战、政治方略和政治信念的精要评价和精辟回答。
3.用518个字的特写方式,重点讲述了了一位亚特兰大的106岁的黑人老妇人安·尼克松·库柏热心投票的爱国热情,并从她的视角回顾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壮大以及繁荣的过程。也回顾了美国消除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成为一个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的历程,以此来审视现实和展望美好的未来。
(二)语篇特色
一篇演讲的语篇风格相当关键,因为它决定了这篇演讲的整体基调,而其他所有文体因素均以语篇为基础。尽管有时语篇并不像其他文体特征表现得那么清楚直接,但对于整篇演讲是否成功,语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奥巴马的总统获胜演讲,我们不难发现其具有以下语篇风格:
1.语气温和,富有亲和力
奥巴马作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来自美国的中低层,富有社区工作经验,了解普通美国民众的心声,强调“平等”、“自由”,他的获胜演讲辞语气温和,富有亲和力。例如在第一段中:
Hello, Chicago.
If there is anyone out there who still doubts that America is a place where all things are possible; who still wonders if the dream of our founders is alive in our time; who still questions the power of our democracy, tonight is your answer.
在演讲的一开头,奥巴马不是直接称呼“我的朋友们”或“女士们、先生们”之类,一句“Hello,Chicago”便与众不同,随着下面潮水涌动的欢呼,这一句已经代表所有。美国总统们的获胜和就职演说第一段一般都是很抽象的语言,而奥巴马在第一段开头,正如肯尼迪总统就职演说中所说的:“我们不把今天看成是一个政党胜利的日子,而看做庆祝自由的佳节。它既象征着结束,也象征着开始;它意味着继业,又意味着更新。”他用三个“如果”引出话题,最后用一句“你们今晚正是对那些疑问作出了回答”,通过这三个反复,首先表明了美国的伟大,再次强调了自己的当选完全是大多数美国公民的认同,他的当选是广大人民的胜利,最后让听众有了“我们的总统、人民的政府、为人民的政府”诞生了的共鸣。
2.激情四射,富有感染力
美国历史上出现过多个优秀的政治家,如林肯、肯尼迪和马丁·路德·金,他们成功的第一步都源自热情奔放、富有号召力的演讲。在传媒日益发达的当代,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演讲直接关系到能否感动选民、取得共鸣,奥巴马的演讲,既激情四射、振奋人心,又格调高雅,富有感染力。如第二、三、四段中使用了多组长排比句,他将大选人们排长队投票的场景,将全社会各层次人们全部列举出来向所有人宣告:美国在发生改变,美国会因为他的当选而发生改变,美国仍然充满希望和活力,美国因为所有人的融合而强大。而其中的:Americans who sent a message to the world that we have never been a collection of individuals or a collection of Red States and Blue States: we are, and always will be,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我们是,我们永远是美利坚合众国”是极度富有感染力的,演讲在这里达到第一个高潮。能在开篇就引导出一个高潮是成功演说的开始。这样的演讲开篇是很有力量和感染力的。如第六段的:
I just received a very gracious call from Senator McCain. He fought long and hard in this campaign, and he's fought even longer and harder for the country he loves. He has endured sac-
rifices for America that most of us cannot begin to imagine, and we are better off for the service rendered by this brave and self-less leader....
在这一段他高度赞扬了自己的竞选对手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参议员,而且是极其诚恳和足够力度的评价,不带半点讽刺。我们不仅能看到这些赞扬,更能看到他的风度与尊重,当然,这么完美的对手同样可以起到肯定自己的作用。
二词汇风格
作为情景语境的三个主要变项,话语范围(field of dis-course)、话语方式(mode of discourse)和话语基调(tenor of discourse)共同作用产生了语域(register)。语域(register)是指“一个特定群体所用的特殊语言变体”。一个语域与其他语域的区别常见于其所用的独特的词汇。词汇的长度通常和该文章语体是否为正式语篇密切相关。传统上我们把包含六个以上(包括六个)字母或三个音节以上(含三个)的单词称为大词(big word)。这些词往往来自于拉丁语,希腊语或法语,或者有着复杂的内部结构。大词在正式书面体中出现较多。在奥巴马的这篇演讲中,全文共有1949个单词,其中410个为包含6个或6个字母以上的大词,占总数的21%,比美国总统获胜演讲或就职演讲的单词的大词所占的百分比27.7%要低些。如果我们排除包含恰好6个字母的单词,这个数目就减少到329个,仅占总单词数的16.8%。总的来说,我们可以看出奥巴马的这篇演讲用词具有十分大众化、平民化的特征。这与奥巴马的支持者大多来自美国社会的中下层民众有关,奥巴马希望通过词汇的使用来暗示:他是普通民众的总统,而非美国少数上流阶层的代言人。
除此之外,我们知道公众演讲都具有很强的鼓动性,演讲者常常借助形容词的灵活使用达到鼓动听众的效果。但在这篇演讲中,为了避免拉开与民众之间的距离,奥巴马尽量避免使用形容词,很多应该使用形容词的地方都用名词代替,使演讲显得更加客观、公正。在这篇演讲中共有94个形容词,仅占总词数的4.8%,远远少于美国总统获胜演讲或就职演说的形容词的平均含词量7.4%。然而,大部分形容词还是表达了演讲者强烈的主观判断和个人情感。比如fundamental,divided,shared,individual,national,thriving,false,hopeful,long,steep,worst等。这样既可以使自己的演讲更贴近民众,又不失恢宏气势。
人称代词在英语政治语篇中的应用很广泛。在这篇获胜演讲中,“we”共计使用47次,“us”12次,“our”27次,合计87次。而“I,me,my”只有31次,“he”使用了2次,用来指竞选对手麦卡恩,“she”使用了4次,指安妮·尼克松·古博(106岁的老人,她见证了美国的发展)。“they,them,their”19次。奥巴马的演讲中,使用得最多的是第一人称代词,尤其是第一人称复数代词“we”,及它的变体:“us,our,”等。不少情形下,第二人称代词“you”的使用都由第一人称代词所代替。大量使用“we”就等于把讲话人放到听话人的同一立场之上,或更精确地说,是把听话人拉到了自己的一边,这样一来就会使听众感到更亲切,就更容易赢得听众的支持。分析演讲稿,我们还发现,“you”、“your”的出现使听众感觉到自己就是那个“you”,不自觉地和新总统“we”开始对话,听众和总统间的距离不知不觉就缩小了。当演讲者用“we”来代替“I”时,可以营造一种友好的气氛,另一方面人们对即将上任的新一届总统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希望他能“解决能源危机,修复与许多国家的关系,并将美国从经济危机的泥沼中带出来”。奥巴马通过“we”与“I”的成功置换,达到了“前面的路还很长、很艰辛,我需要你们的参与”的效果,从而树立了一个锐意改革、人民至上的新一代美国领导人形象,使演讲具有了强烈的煽动性。
三句式风格
奥巴马获胜演讲有单词数1949个,句子83个,平均句长为23.48个单词。其中含40个单词以上的句子为13个,含30—39个单词的句子15个,含20—29个单词的句子16个,含10—19个单词的句子18个,21个句子含有10个以下的单词。根据以上统计,和所有美国总统的演讲平均句长19.2个单词相比,这些数据显示出,奥巴马的获胜演讲平均句长较长。超过了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平均单句含词量。也明显超过了各类文体的平均句长17.8字。因此,奥巴马的总统竞选获胜演讲具有较明显的书面语特征,这是由演讲的内容、功能、发表场合及发表方式所决定的。总统获胜演讲的内容涉及政治,发表场合较严肃,可以事先准备,避免了口语体的随意性。从句子类型来看,简单句有13句,占总句数的15.7%;主从复合句有69句,占总句数的83.1%;并列复合句有1句,占总句数的1.2%。以上数据显示出,奥巴马的获胜演讲中,句子以主从复合句为主,其次为简单句,并列复合句含量最少。演讲中旬式的复杂性主要源于名词的后置现象。几乎没有所有格“'s”来替代后置修饰的现象。相反往往有本来可以用前置修饰却用后置修饰代替的现象。后置修饰语的增多,使限定更加精确,能提供更多信息,还可以使语言更加庄重,使内容更加严肃,并能起到强调的作用。简单句和短句结构简单,表意明确,有明显的强调功能.如“Yes,we can”在演讲中多次出现;复合句和长句容量大,能表达复杂的思想内容。本来简单句、短句常常出现在口语体中,复合句、长句常常出现在书面文体中。而这两种句式在奥巴马获胜演讲中呈平均分布,体现了句式的多样性特征,使语言表达强略得当,舒展自如,避免了单调乏味。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奥巴马获胜演讲辞在具有口语性特征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书面语特征,并以书面语特征为主。
四修辞风格
政治演说的目的主要在于向听众宣扬政治主张,这样的演讲必须具有说服力和强烈的煽动性。因此,演讲者常常借助于各种修辞手段来达到这些效果。在奥巴马的演讲中被使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四种:排比、反复、对比以及暗喻。使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使语句结构整齐匀称,显示形式的整体美,演说起来声调铿锵,使听者感到语意特别丰富,力量特别集中,说理十分有力。
1.排比(paralldism)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段。它是指把结构相同、意义并重、语气一致的词、短语、句子、甚至段落排成串,形成一个整体。排比是奥巴马获胜演讲中使用最频繁的修辞手法。例如:
(1)If there is anyone out there who still doubts that Ameri-
ca is a place-where all things are possible; who still wonders if the dream of our founders is alive in our time; who still ques-tions the power of our democracy, tonight is your answer. 这里是三个定语从句构成的排比,强调如果有任何人怀疑美国精神的鲜活,那么今天我的当选是最好的答案。这里也间接说明了奥巴马当选的意义。
(2)It's been a long time coming, but tonight, because of what we did on this day, in this election, at this defining too-ment,change has come to America.这里是三个介词短语构成的排比,蕴含今天是美国划时代的日子,因为它迎来了变革。
(3) There is new energy to harness and new jobs to be cre-ated;new schools to build and threats to meet and alliances to repair.这是五个不定式短语的排比,表达了今后任务的繁重及艰辛。
(4)And above all, I will ask you join in the work of rema-king this nation the only way it's been done in America for two-hundred and twenty-one years-block by block, brick by brick,calloused hand by calloused hand.这里是三个习语的排比,希望美国人民从此众志成城,建设美好家园。
从以上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出,奥巴马获胜演讲中排比句的使用成功地加强了语势,阐明了观点,层层递进。用来抒情时,由浅入深地抒发感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来说理时,条理清晰,鼓动性强。
2.反复(repetition)
反复指的是同一语言结构(词语或句子)在话语中重复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通过反复不仅可以使语篇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还能引起听众注意,使重点留下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反复还能达到衔接语篇的功能,同时加强情感。反复可以分为连续反复(immediate repetition)和间隔反复(intermittent repetition)两种。连续反复是接连重复的同一个词组和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出现。间隔反复是同一个词组或句子间隔出现,即有其他词句隔开。奥巴马的这篇演讲常在连续几段的开头或末尾重复某个短语或句子,属于间隔反复,可以造成层层递进的气势。又如在演讲稿开头第1段的结尾和第2、3、4段的开头都使用了“it's the answer to”,以此来证明“我今晚的当选”的意义;同时,“Yes we can”这个句子也出现了6次,分别出现在第24、25、26、27、28、29段的结尾处。这些段落中既用了排比又用了反复。最后一次以大写的形式作为讲稿的结尾,使演讲产生强烈的感情效果,造成层层递进的气势,意在点燃公众心中的激情和希望。
3.对比(contrast)
奥巴马的总统获胜演讲中大量使用了对比。对比可以使听众更好地理解演讲者的意图,突出其讲话的重点。本篇演讲中也不时地运用对比手段来进一步阐释演讲者的观点,例如:
(1) It's the answer spoken by young and rid, rich and poor, Democrat and Republican, black, white, Latino, Asian,Native American, gay, straight, disabled and not disabled...这里里将年轻人和老人,有钱人和没钱人,民主党的和共和党的,黑人,白人,西班牙裔人,亚裔人,美国本土人,同性恋,异性恋,残疾的和不残疾的进行罗列对比,这在各类公众演讲中都实属罕见。这种对比的使用显示了奥巴马仁慈、博大的心胸以及人人平等的美国基本理念。
(2) It grew strength from the young people who rejected the myth of their generations apathy; who left their homes and their families for jobs that offered little pay and less sleep; from the not-so-young people who braved the bitter cold and scorchingheat to knock on the doors of perfect strangers,这里将youngpeople与not so young people进行对比。
4.暗喻(metaphor)
暗喻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修辞手段,是将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突出其共性的手法。在奥巴马的演讲中也有一些运用,例如:
(1) It's the answer told by lines that stretched around schools and churches in numbers this nation has never seen; by people who waited three hours and four hours, many for the very first time in their lives, because they believed that this time must be different; that their voice could be that difference.这里“声音”用来暗喻“民主”、“民声”。
(2)...Americans who sent a message to the world that we have never been a collection of Red States and Blue States: we are, and always will be,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红色营”暗喻“共和党”,“蓝色阵营”暗喻“民主党”。
(3)...that led those who've been told for so long by so
many to be cynical, and fearful, and doubtful about what we can achieve to put their hands on the arc of history and bend it once more toward the hope of a better day.这段中的“are”与“bend”暗喻“美国这几年的历史走了弯路,我今天的当选让历史回到了它正确的轨道上来了”。
总之,这是一篇极富激情与感染力的演讲,无论是从文字还是奥巴马本身的表现上,都堪称高度经典的作品。在他的演说中有大量气势恢宏的排比句,也不缺乏掷地有声的单句与短语或单词,更不缺乏感染力极强的暗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奥巴马将这些元素巧妙地搭配在一起就构成一篇激情磅礴的演讲。
[参考文献]
[1]陈平.角色认知与话语的最佳关联一从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说起[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92-95.
[2] 熊莉.从就职演说辞看肯尼迪演说的文体风格[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6):407-41.
[3]John F. Kennedy. InaugurslAddrasshttp[EB/OL].//xzj.200Oy.net/mb/2/readnews, asp? newsid=420612.
[4]Halliday, M. A. K. & Hasan, R.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M]. Victoria: Deakin University Press, 1985:19 -23.
[5]Barack Obama. Victory Speech http[ EB/OL].//www. chinadaily.com. cn/language_tips/auvideo/2008-11/05/content_7176921. htm, 2008.11.04.
[6]胡壮麟.理论文体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7]秦秀白.英语语体和文体要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8]Halliday, M. A. K. &Hasan, R. Cohesion in English[ M]. 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 1976.
Remarks of President Barack Obama
Weekly Address Saturday, May 14, 2011
Washington D.C.Recently, there have been signs that the economy is picking up steam.Last month, we saw the strongest job growth in five years, and have added more than three-quarters of a million private sector jobs in just three months.But there are still too many Americans who are either looking for work, or struggling to pay the bills and make the mortgage.Paychecks aren’t getting any bigger, but the cost of everything from groceries to college tuition keeps on rising.Without a doubt, one of the biggest burdens over the last few months has been the price of gasoline.In many places, gas is now more than $4 a gallon, meaning that you could be paying more than $60 to fill up your tank.These spikes in gas prices are often temporary, and while there are no quick fixes to the problem, there are a few steps we should take that make good sense.First, we should make sure that no one is taking advantage of consumers at the pump.That’s why we’ve launched a task force led by the Attorney General that has one job: rooting out cases of fraud or manipulation in the markets that might affect gas prices, including any illegal activity by traders and speculators.Second, we should increase safe and responsible oil production here at home.Last year, America’s oil production reached its highest level since 2003.But I believe that we should expand oil production in America – even as we increase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standards.To do this, I am directing the Department of Interior to conduct annual lease sales in Alaska’s National Petroleum Reserve, while respecting sensitive areas, and to speed up the evaluation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in the mid and south Atlantic.We plan to lease new areas in the Gulf of Mexico as well, and work to create new incentives for industry to develop their unused leases both on and offshore.We’re also taking steps to give companies time to meet higher safety standards when it comes to exploration and drilling.That’s why my Administration is extending drilling leases in areas of the Gulf that were impacted by the temporary moratorium, as well as certain areas off the coast of Alaska.And to streamline that permitting process, I am establishing a new team to coordinate work on Alaska drilling permits.Finally, the third step we should take is to eliminate the taxpayer subsidies we give to oil and gas companies.In the last few months, the biggest oil companies made about $4 billion in profits each week.And yet, they get $4 billion in taxpayer subsidies each year.Four billion dollars at a time when Americans can barely fill up their tanks.Four billion dollars at a time when we’re trying to reduce our deficit.This isn’t fair, it makes no sense.Before I was President, the CEOs of these companies even admitted that the tax subsidies made no sense.Well, next week, there is a vote in Congress to end these oil company giveaways once and for all.And I hope Democrats and Republicans come together and get this done.The American people shouldn’t be subsidizing oil companies at a time when they’re making near-record profits.As a nation, we should be investing in the clean, renewable sources of energy that are the ultimate solution to high-gas prices.That’s why we’re investing in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helping businesses that manufacture solar panels and wind turbines, and making sure that our cars and trucks can go further on a tank of gas – a step that could save families as much as $3,000 at the pump.These are investments worth making – investments that will save us money, reduce our dependence on foreign oil, and protect the health and safety of our planet.That’s an energy policy for the future, and it’s what I’ll be fighting for in the weeks and months to come.Thanks.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应该是每个学生都会思考的问题吧,可能有些人已经明确了答案,可能更大一部分人,尤其是青少年还在茫然着。日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做出了开学演讲,以自己的观点阐述了我们之所以要学习的原因
他认为对于自己的教育,我们中每一个人的责任。正如中国的古话: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一个人都是有用之材,而发现自己的才能是什么,就是我们要对自己担起的责任。教育给我们提供了发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他举了几个例子:或许有的人能写出优美的文字——甚至有一天能让那些文字出现在书籍和报刊上——但假如不在课上经常练习写作,他不会发现自己有这样的天赋;或许有的人能成为一个发明家、创造家——甚至设计出像今天的iPhone一样流行的产品,或研制出新的药物与疫苗——但假如不在自然科学课程上做上几次实验,他不会知道自己有这样的天赋;或许有的人能成为一名议员或最高法院法官,但假如他不去加入什么学生会或参加几次辩论赛,他也不会发现自己的才能。
他说的很对,不管我们将来想要做什么,我们都需要相应的教育。无论你选择什么职业,良好的教育都必不可少,这世上不存在不学习就能拿到好工作的美梦,任何工作,都需要汗水、训练与学习。
就像是我们需要在数理科学课程上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去治疗癌症、艾滋那样的疾病,和解决我们面临的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我们需要在历史社科课程上培养出的观察力与判断力,来减轻和消除无家可归与贫困、犯罪问题和各种歧视,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加公平和自由;我们需要在各类课程中逐渐累积和发展出来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去创业和建立新的公司与企业,来制造就业机会和推动经济的增长。
如他所说,在那么多顽劣的人最后都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下,我们的长相、出身、经济条件、家庭氛围——都不是疏忽学业和态度恶劣的借口。
我们的未来,并不取决于我们现在的状况有多好或多坏。没有人为你编排好你的命运,不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我们的命运都是由自己书写,我们的未来由自己掌握。在奥巴马的演讲中还提到了加利福尼亚州洛斯拉图斯市的安多尼.舒尔兹(Andoni Schultz),一个从三岁起就开始与脑癌病魔做斗争,熬过了一次次治疗与手术的勇敢之人——因为一次手术影响了他的记忆,因此他得花出比常人多几百个小时的时间来完成学业,但他从不曾落下自己的功课。最后于这个秋天,他要开始在大学读书了。还有贾斯敏、安多尼和香特尔与我们没有什么不同。和我们一样,他们也在生活中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问题,但他们拒绝放弃,他们选择为自己的教育担起责任、给自己定下奋斗的目标。
同时奥巴马还阐述有些时候,电视上播放的节目会让我们产生这样那样的错觉,似乎我们可以不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就能腰缠万贯、功成名就——有的人会认为只要会唱rap、会打篮球或参加个什么真人秀节目就能坐享其成,但现实是,我们几乎没有可能走上其中任何一条道路。
因为,成功是件难事。我们不可能对要读的每门课程都兴趣盎然,我们不可能和每名带课教师都相处顺利,我们也不可能每次都遇上看起来和现实生活有关的作业。而且,并不是每件事,我们都能在头一次尝试时获得成功。
但那没有关系。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最最成功的人们往往也经历过最多的失败。J.K.罗琳的第一本《哈利·波特》被出版商拒绝了十二次才最终出版;迈克尔·乔丹上高中时被学校的篮球队刷了下来,在他的职业生涯里,他输了几百场比赛、投失过几千次射篮。他们的成功,源于他们明白人不能让失败左右自己——而是要从中吸取经验。从失败中,你可以明白下一次自己可以做出怎样的改变;假如你惹了什么麻烦,那并不说明你就是个捣蛋贵,而是在提醒你,在将来要对自己有更严格的要求;假如你考了个低分,那并不说明你就比别人笨,而是在告诉你,自己得在学习上花更多的时间。
No one’s born being good at all things.You become good at things through hard work.You’re not a varsity athlete the first time you play a new sport.You don’t hit every note the first time you sing a song.You’ve got to practice.The same principle applies to your schoolwork.You might have to do a math problem a few times before you get it right.You might have to read something a few times before you understand it.You definitely have to do a few drafts of a paper before it’s good enough to hand in.没有哪一个人一生出来就擅长做什么事情的,只有努力才能培养出技能。任何人都不是在第一次接触一项体育运动时就成为校队的代表,任何人都不是在第一次唱一 首歌时就找准每一个音,一切都需要熟能生巧。对于学业也是一样,你或许要反复运算才能解出一道数学题的正确答案,你或许需要读一段文字好几遍才能理解它的意思,你或许得把论文改上好几次才能符合提交的标准。这都是很正常的。
Don’t be afraid to ask questions.Don’t be afraid to ask for help when you need it.I do that every day.Asking for help isn’t a sign of weakness, it’s a sign of strength because it shows you have the courage to admit when you don’t know something, and that then allows you to learn something new.So find an adult that you trust--a parent, a grandparent or teacher, a coach or a counselor--and ask them to help you stay on track to meet your goals.不要害怕提问。不要不敢向他人求助。——我每天都在这么做。求助并不是软弱的表现,恰恰相反,它说明你有勇气承认自己的不足、并愿意去学习新的知识。所以,有不懂时,就向大人们求助吧——找个你信得过的对象,例如父母、长辈、老师、教练或辅导员——让他们帮助你向目标前进。
And even when you’re struggling, even when you’re discouraged, and you feel like other people have given up on you, don’t ever give up on yourself, because when you give up on yourself, you give up on your country.你要记住,哪怕你表现不好、哪怕你失去信心、哪怕你觉得身边的人都已经放弃了你——永远不要自己放弃自己。因为当你放弃自己的时候,你也放弃了自己的国家。
The story of America isn’t about people who quit when things got tough.It’s about people who kept going, who tried harder, who loved their country too much to do anything less than their best.美国不是一个人们遭遇困难就轻易放弃的国度,在这个国家,人们坚持到底、人们加倍努力,为了他们所热爱的国度,每一个人都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不会给自己留任何余地。It’s the story of students who sat where you sit 250 years ago, and went on to wage a revolution and they founded this nation.Young people.Students who sat where you sit 75 years ago who overcame a Depression and won a world war;who fought for civil rights and put a man on the moon.Students who sat where you sit 20 years ago who founded Google and Twitter and Facebook and changed the way we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250年前,有一群和你们一样的学生,他们之后奋起努力、用一场革命最终造就了这个国家;75年前,有一群和你们一样的学生,他们之后战胜了大萧条、赢得 了二战;就在20年前,和你们一样的学生们,他们后来创立了Google、Twitter和Facebook,改变了我们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方式。
So today, I want to ask all of you, what’s your contribution going to be? What problems are you going to solve? What discoveries will you make? What will a President who comes here in 20 or 50 or 100 years say about what all of you did for this country? 因此,今天我想要问你们,你们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你们将解决什么样的难题?你们能发现什么样的事物?
二十、五十或百年之后,假如那时的美国总统也来做一次开学演讲的话,他会怎样描述你们对这个国家所做的一切?
关键词:《奥巴马开学第一天演讲》,词汇衔接,重复,同义词/近义词
一、引言
词汇是构成语篇的基本单位, 而语篇的构成并不只是单词的简单组合, 它包括词汇的选择、组织和聚合。从这个意义上说, 词汇衔接对于实现语篇连贯起着基础而关键的作用。作为语篇衔接的一个重要衔接手段, 词汇衔接通过使用一些相互之间存在意义关联的词语, 建立贯穿语篇的语义链条, 从而保证语篇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本文旨在依据衔接理论, 探讨美国总统《奥巴马开学第一天演讲》词中的词汇衔接手段, 以及对语篇连贯构建的意义。
二、词汇衔接
Halliday与Hasan合著的《英语的衔接》 (1976) 将“衔接”定义为“语篇中某个语项的解释需要依赖 (或参照) 其中的另一语项”。他们把衔接分为五类: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前四种也叫语法衔接, 靠语法手段实现, 词汇衔接则通过词汇的选择来实现。他们认为词汇衔接指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在语义上的联系, 把词汇衔接分为词汇复现和搭配, 词汇复现包括同一个项目的重复、同义词或近义词、上下义词和概括词等。
词汇衔接后来为广大话语分析研究者重视, 被认为是语篇衔接的最重要手段之一。Halliday&Hasan (1976) 曾统计过词汇衔接手段在各类语篇文体中占所有衔接手段的48%, 是一种重要的衔接手段, 在语篇的连贯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Hoey (1991) 认为, 词汇衔接是衔接中最突出、最重要的形式, 占篇章衔接纽带的40%左右, 词汇关系是唯一有系统地构成多重关系的衔接方式, 词汇衔接是创造篇章织体的主要手段。可见, 对语篇连贯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对语篇中词汇衔接模式的研究。本文拟从重复、同义词或近义词、上义词、泛指词、反义词和搭配6个方面对语篇《奥巴马开学第一天演讲》中的词汇衔接进行分析。
三、《奥巴马开学第一天演讲》的词汇衔接分析
(一) 词汇衔接手段使用情况的总分析
根据以上统计数据可知, 整个演讲中使用得最多的衔接手段是重复, 而奥巴马演讲的主要目的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 鼓励学生不畏逆境, 发奋学习。I know, responsibility, You’ll need, work hard, maybe等关键词的重复出现起到了很好的衔接语篇、连贯、突出重点的作用。其次, 近义词/同义词使用得也很多, 避免了语篇的单调呆板, 增强了演讲的效应。此外, 运用较多的衔接手段还有上下义关系和词汇的搭配, 反义词和概括词运用较少, 但以不同的形式为文章增色。几种衔接手段在语篇中交织在一起, 形成一个网络, 起到了连贯语篇、深化主题的作用, 使奥巴马的演讲达到了其预期效果。
(二) 词汇衔接手段使用情况的具体分析
1. 重复 (repetition)
词汇衔接中最直接的方式是具有同样语义、同一形式的词汇在语篇中的反复出现。重复主要指语篇中单词和词组的重复, 词汇重复的使用可以使语篇连贯, 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重复的衔接方式在演讲中使用的频率很高, 因为这种衔接方式既使文章在结构上显得十分紧凑、缜密, 又使演说在节奏上听起来铿锵有力, 势如破竹, 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
(1) I’ve talked about responsibility a lot.I’ve talked about teachers’responsibility for...I’ve talked about your parents’responsibility for...I’ve talked a lot about your government’s responsibility for...
例 (1) 中, “I’ve talked about”重复了4次, “responsibility”也重复了4次, 突出主题, 加深听者的印象, 说明责任的重要性。
(2) Don’t be afraid to ask questions.Don’t be afraid to ask for help when you need it.
例 (2) 中, “Don’t be afraid to ask”重复了2次, 奥巴马以亲身经历循循善诱鼓励学生大胆求助。
(3) It’s the story of students who sat where you sit 250years ago, ...Students who sat where you sit 75 years ago...Students who sat where you sit 20 years ago...
例 (3) 中共有3个句子, “students who sat where you sit...years ago”重复了3次, 为结构重复, 追忆了先驱者们奋力拼搏的辉煌成就, 警示学生效仿先辈, 努力学习, 整个语篇的语义环环相扣, 十分流畅。
2. 同义词/近义词 (synonym)
同义性或近义性指具有同样意义或相近意义的不同词汇之间的接应关系, 不管这个词是指人、物、过程或性质。如例4中的chances和opportunity, 以及例5中的decide和determine, 这些词因表达相同或类似的逻辑概念而结合在同一篇章中, 避免了单调乏味, 在语义上相互补充, 既能起篇章纽带作用, 又能丰富文章表现力, 为文章生色。
(4) I got a lot of second chances, and I had the opportunity...
(5) What you make of your education will decide nothing...What you’re learning in school today will determine...
3. 上义词 (hyponomy)
上义词是相对于下义词而言的。上义词的含义一般概括而抽象, 下义词则表示比较具体的含义。上下义词通过词义上的包含关系, 在语篇中起到连接作用。而且在某些情况下, 语篇衔接中上下义词比重复显得更自然、更流畅。
(6) But at the end of the day, the circumstances of your life———what you look like, where you come from, how much money you have, what you’ve got going on at home...
在例6中, circumstances在这一特定语境中可看作上义词, 而“what you look like”、“where you come from”、“how much money you have”和“what you’ve got going on at home”则为四个下义词, 表示circumstances的具体含义。上义词和下义词的使用使文章叙述更有条理性, 类属关系分明, 文脉清晰。
4. 泛指词 (general word)
词语重复如使用过多会给人以词汇贫乏、苍白无力之感。此时, 除使用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外, 可使用“泛指词”, 即在语篇中遇到有关人、物、事情或地点时, 可用一些泛指上述概念的词语替代, 如例7中的truth和例8中的story。
(7) The truth is, being successful is hard.
(8) My wife, our First Lady Michelle Obama, she has a similar story.
5. 反义词 (antonym)
反义词的功能是在两个词项之间可以期待一种意义有区别的对比关系。反义词的运用不但能有效地衔接语篇, 而且能帮助人们从正反两方面分析问题, 思路非常清晰。如在例9中, 奥巴马使用fail和succeed激励学生不要因一时的失败而气馁, 坚持不懈, 成功随后而来。例10中, 奥巴马用了weakness和strength这对反义词意在说明求助的重要性, 收到了很好的对比效果。
(9) I have failed over and over and over again in my life.And that’s why I succeed.
(10) Asking for help isn’t a sign of weakness, it’s a sign of strength...
6. 搭配 (collocation)
许多词项倾向于在同一语境中出现, 具有语篇衔接力, 这样的衔接叫做搭配性衔接 (Halliday, 1976, 2001:284) 。在围绕某一话题展开的语篇中, 与这一话题相关的词汇往往倾向于经常在一起使用, 共现在同一语境中。这些语篇词汇由于语义上的联系, 必然具有某种联句成篇的衔接力, 实现语篇连贯功能。比如奥巴马在提到education一词时, 又联想到classrooms, books, equipment, computers;而在讲到教师的responsibility时又强调教师的责任是inspiring students和pushing you to learn。这些语义上有联系的词汇都可以起到衔接语篇的作用。
(11) ...you have the educatio...fix up your classroomsand get you the books and the equipment and the computers you need to learn.
(12) I’ve talked about teachers’responsibility for inspiring students and pushing you to learn.
四、结语
通过对奥巴马开学第一天演讲的词汇衔接分析可知, 词汇衔接如同一种词汇纽带, 在构建语篇主题以及促进语篇连贯方面占有主要地位, 尤其是词汇衔接手段中的重复、同近义词这两种手段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和研究这篇演讲的词汇衔接手法有利于培养篇章意识和篇章分析能力, 而且有助于增加词汇量, 增进对单词在特定语境中的理解。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 1976.
[2]Hoey, M.Patterns of Lexis in Text[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3]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4]朱永生, 郑立信, 苗兴伟.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5]范琪.词汇衔接与语篇连贯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22) .
一
我知道,对你们当中的许多人而言,今天是开学日,你们中有一些人刚入学或刚升学,这是上新学校的第一天,所以,假如你们感到有点儿紧张,那也很正常。我想那些毕业班的同学此时此刻自我感觉一定非常好——(欢呼)——因为再有一年他们就功德圆满、修成正果了。不过,我想,不管是哪个年级的,也许有的同学希望现在还是在过暑假,今天早晨可以在床上再赖一小会儿。
我知道这种感觉。我小时候曾移居海外,在印度尼西亚住过几年。妈妈没钱送我上美国孩子念书的学校。但她相信,接受美国教育对我至关重要。于是她决定星期一至五自己给我补课。但她又得去打工,所以只能每天凌晨 4:30 就开始教我。
当然,我也不喜欢那么早就爬起来,有好多次,我竟在餐桌上睡着了。我一撅起嘴来嘟囔,妈妈就会无奈地瞪我一眼,叹气说:“傻孩子,你以为我教你就那么好玩?”(笑声)
所以,我理解你们许多同学还需要时间来调整,来适应开学。但今天我来到这里,是为了和你们讨论一些重要的事情。我要和你们讨论你们的教育问题,以及在新的学年里,你们都应当做些什么。
二
我做过许多次有关教育问题的讲话。我特别强调责任。
我讲过,老师们有责任鼓励和启发你们,督促你们学习。
我讲过,家长们有责任确保你们能够心无旁鹜,在岗、在行、在状态,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不要把很多时光都花在电视和游戏机上。
我也多次谈到过,政府有责任制定严格的教学规范,支持老师和校长们的工作,扭转某些学校工作失调、影响教学的现像。
但是,即使把一切做到最好,即使有最尽职的老师、鼎力支持的家长和极优越的教学设施,如果你们不恪尽自己那一份责任,一切也都会归于徒劳——除非你们能每天按时上学、注意听讲、把师长们的谆谆告诫铭记在心、付出成功所必需的努力,否则,一切都无济于事!这就是今天我要锁定的主题:对于你们所受的教育,你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而且责无旁贷!
三
我先从你们对于自己都有什么责任讲起。
你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每一个人都会有所作为和贡献。发现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质或潜能——首先就是你们自己的责任!教育给了你们发现自己的机会。
或许你会成为一位足以著书立说的大作家和记者,但是如果不在作文课上经常练习写作,你就永远不会意识到这一点。也许你会成为一位革新能手或发明家,让人们享用你开发的新一代手机,或救死扶伤的新药和疫苗,但如果你不上理科课、搞搞项目,就不会发现自己在这方面的天赋。你将来还可能是一位市长、参议员或大法官,但若不参加学生会工作或辩论团队,就很可能毫无觉察、自我埋没,让机遇擦肩而过。
不管你将来想要做什么工作,和自己现在生活条件怎样,你都需要接受相应的教育,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你想成为一位医生、教师或警官?还是想成为一位护士、建筑师、律师或是军人?无论你选择哪一种职业,接受良好的教育都是必由之路,别无选择。你不完成学业,就得不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无论做什么,你都需要接受培训,都需要勤奋工作,都需要努力学习。
你们所受到的教育,不仅会决定你们自己的生活和前途,更重要的是将会决定国家的未来。美国的将来依靠你们。你们今天在校学习的内容,决定着我们国家,将来能否应对各种重大挑战。
你们需要通过理科课程的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治疗癌症和艾滋病,开发新能源技术,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你们需要从文科学习中培养洞察力和批判性思维,消灭贫困、愚昧、犯罪和歧视现象,使我们的国家体制更加公平和自由。你们需要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厚积薄发,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独门绝技,创业并组建公司,扩大就业机会,振兴我们的经济。
四
我们需要你们每一个人都充分开发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帮助我们老一代人,解决我们国家最困难的问题。如果你不去做,如果你辍学,你的自弃,不仅是在抛弃自己,更是在抛弃你的祖国。
我也知道在校学习并非总是轻车熟道、一帆风顺。我很了解你们在生活中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使你们难以潜心学业。
我深有体会。我两岁时,父亲离开了我们,我由单身母亲抚育成人。她不得不拼命去打工、奋斗,有时连帐单都无力支付,别人家的孩子有的东西,她常常买不起给我们。在我幼小的心灵里,虽说有母爱恩深似海,却仍然留有一大片空白和缺憾——多少次我怀念起父爱如山,多少次我深感孤独无助,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
我没有像应当做的那样,在校始终全心就读,也做过不该做的事情,招到过不应有的麻烦。如果没有这些弯路,我的人生道路还会更加顺畅。
但是,我毕竟很幸运,有过很多第二次机会,得以重整旗鼓、反败为胜,后来还考入大学和法学院,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我的夫人,我们的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也有过类似的坎坷经历。她的双亲都没进过大学,他们也很穷。但是他们都努力工作,她也很勤奋,所以她就能到我国最高学府深造。
你们当中有些同学可能更加困难,可能在你们的生活中,没有成人能给出你们所需要的那些支持。你们家庭中可能会有人失业,经济拮据。可能你们生活在不够安全的邻里环境,或受到过行为不端朋友的影响。
但无论如何,你的生活现状——你的外表、出身、家境——都不是你忽视家庭作业或在校表现不好的托辞。你们没有顶撞老师、旷课或辍学的理由。你们没有不努力学习的借口。
你将来的地位和前途不取决于现在的处境。没有人能改写你的命运,只有你才会写下你自己的历史和命运,因为这是在美国。你的将来就在你自己的把握之中。
全美国像你们一样的年轻人,都在这样地书写着自己的历史和命运。
像德州罗马市的加兹敏·佩雷斯,她刚上学时连英语都不会讲。她的双亲也都没进过大学。但她刻苦学习,成绩优异,赢得了布朗大学的奖学金,现在又进入研究生院,主修公共卫生,正在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实现着自我——倍受尊敬的加兹敏·佩雷斯医学博士。
我还在想着加州洛斯阿托市的安多尼·舒尔兹。他从 3 岁起就得与脑癌殊死抗争,他不得不忍受着各种疗程和手术的煎熬,其中一项手术还严重损害了他的记忆力,以致他做功课要花去比别人多得多的时间——多花长达几百个小时。但他从不落人后。今年秋季他将升入大学。
此外还有来自伊州芝加哥市的、我的小同乡姗特尔·斯蒂夫。作为孤儿,她多次被辗转更换托养家庭,而且社区治安不靖,但她努力争取到了在当地保健站工作的机会,还发起了一个让青少年远离犯罪团伙的公益活动。她在校品学兼优,即将荣升大学。
加兹敏、安多尼、姗特尔,和你们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在生命中面对的挑战就像你们所面对的一样。他们的境遇常常比你们很多同学更糟。但是他们拒绝屈服和放弃。他们选择了担当,对他们的生命负责,对他们所受的教育负责,他们还为自己设定了奋斗目标。我期待你们也都同样去做。
因此,今天我也要号召你们每一位同学,为自己的教育规划设定奋斗目标——并且尽最大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去实现这些目标。你们的目标可以很简单,像完成家庭作业、上课注意听讲、每天花些时间读本书。或许你们还想去参加课外活动、作个社区志愿者。或许你们想保护弱小,为那些受到嘲弄、欺凌、挨欺负的孩子们主持公道,因为你们也都和我一样,认为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或许你们认为应当更好地照顾自己,以便能更好地学习。这些目标都很有意义。顺便说,我也希望你们大家都经常洗手,不舒服的时候就在家多休息,预防秋冬季流感。不管你们决定做什么,我都希望你们能负责任地、实实在在地去做。
nlc202309040832
五
我知道,有时候电视节目会给你们带来一种错觉,似乎不需要努力也能成功或致富——以为只要饶舌、打球或作个电视真人秀明星就能一步登天。但在现实生活中,那些神话几乎无法复制。
事实上,成功更像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你不会对每门课程都情有独锺,也难以与每一位老师都配合默契,每次布置给你的家庭作业未必都能正中下怀、恰到好处。而且,并不是做每件事,你都能一步到位。所有这一切,环环相扣,都离成功太远太远。
世界上一些最成功的人往往都有过最惨痛的挫折和教训。《哈里·波特》的作者 J. K. 罗琳的处女作,在最终出版之前,退稿竟达 12 次之多。“飞人”迈克尔·乔丹在高中球队时就被刷掉过。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几百场比赛败北,几千次投篮失误。他说过,“我屡败屡战,这就是我成功的秘诀。”
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懂得,不能让失败左右自己,但你必须让这些失败教会你,下一次应当怎样改进?所以,如果你闯了祸,并不说明你天生就是捣蛋鬼,而是表明你应当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如果没考好,也并非是自己笨,而是意味着你得多花些时间学习才能追上来。
人非生而知之,更何谈全能?只有努力才会学有专长。涉足新的体育项目时,你绝不会一开始就驾轻就熟;啼声初试,也不可能把歌唱得字正腔圆。都需要多练习。做功课也如是。解数学题你可能得算好几次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阅读时可能需要反复咀嚼才能看懂它。一篇佳作在能拿得出手之前,肯定你还得再三润色。
勤学还要好问,不要羞于启齿。需要时就不要怕求助于人。每天我都会不耻下问和求助于人。求助并非示弱,它恰恰是自强的标志,显示你有勇气承认自己的不足。虚怀若谷,自能有容乃大,让你学到新东西,与时俱进。所以,找一位你所信得过的师长——父母、祖父母、老师、教练或辅导员,求助于他们,使自己在通往目标的正轨上阔步前进。
即使是在和逆境拼搏,即使是失落彷徨、有被抛弃的感觉,你都绝不要抛弃自己。你抛弃了自己,你也就抛弃了自己的祖国。
美国的历史绝不是懦夫知难而退的败绩,而是全民锐意进取、勇攀高峰的凯歌。美国人民是那样地爱国,大家无不全力以赴。
美国历史,就是 250 年前坐在你们座位的那些学生,后来革命建国的故事。年轻人,75 年前坐在你们座位上的那些学生,后来战胜了大萧条,赢得了二战。他们争取过民权,还把人类送上了月球。20 年前坐在你们座位上的那些学生,后来创建了 Google,Twitter,Facebook,改变了我们相互沟通的模式。
所以,今天我也要问你们每一位同学,你们将来要贡献什么?你们将要解决什么难题?你们将会有什么发明发现?20 年后、50 年后、100 年后,一位总统来到这里演讲,他会怎样评价你们为美国所做的一切?
所以,我期待着你们,要严肃认真地对待新学年。我期待着你们全力以赴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我期待着你们每一位同学的成功。请不要让我们失望,不要让你们的家庭失望,不要让你们的国家失望。更不要让你们自己失望。让我们都引以为荣、无比骄傲。
多谢大家,多谢每一位同学。上帝保佑你们。上帝保佑美国。谢谢。(欢呼)(摘自“译言网”)
【奥巴马演讲文体学分析】推荐阅读:
奥巴马演讲全文10-24
奥巴马提名演讲01-30
奥巴马告别演讲中英06-07
奥巴马演讲稿09-27
奥巴马竞选成功演讲01-28
奥巴马关于经济的演讲11-16
奥巴马开学演讲稿01-11
奥巴马就职演讲观后感06-30
奥巴马就职演讲稿英文09-15
奥巴马的父亲节演讲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