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心得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心得(精选10篇)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心得 篇1

摘要:新一代的大学生,面对新兴世界的巨大诱惑,似乎不再执著于精神世界的高尚,不再迷恋那神秘的哲学理论。过分地追求潮流,追求时尚,放弃精神世界的修养,忘却曾经为我们指引光明大道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然而,我们的祖国,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这伟大的思想教育。我们的社会性质要求我们要继续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我们的一切行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成为我们走向社会的必修课,成为我们为祖国做贡献的必要精神支柱。

几个月学习下来,对这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有进一步的了解。下面是我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心得。

关键词:思想原理;个人见解;实际行动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对于世界观和方法论,有自己的认识,辩证统一的观点也让我能够更理智的认识世界,理性看待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更好的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开阔了我的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和广度的理解。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简要谈谈个人对这门课的学习心得体会。

思想原理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个人见解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

我们面对的世界,生机勃勃,奥妙无穷。我们人类是后于自然界而存在的。世界万物的两大现象是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恩格斯总结概括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从而我们可以划分出两大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本质区别就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这是具有争论的,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出现伟大的变革。它以科学的时间观为基础,正确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这是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的最大财富。

一.辩证地看世界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和辨证法是统一的。由于世界本来就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因此,当马克思主义唯物的解决世界本源问题时,已经内在地包含了辩证法。同样的道理,当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规律时,也内在地包含了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例如,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道理原理,就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实际问题。又如,事物的发展是在一定质的基础上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过程,我们就要十分注意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脚踏实地地创造质变的条件,才能达到事物质的飞跃;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必将事与愿违。

总之,唯物辩证法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论。毛泽东指出:“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二.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的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真理具有客观性,列宁说:“认为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的映象;承认客观真理: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这都是一回事。”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恩格斯说:“对自然世界的一切真实认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人类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价值具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和多维性。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

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两者在实践的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在我们身边,存在着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把课本的理论知识当做真理,有的人把时尚达人的言语认作社会的价值所在,有的人执迷于个人浅薄认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都不能成为真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显得尤为重要。想问题、办事情只有从这一原则出发,方能做成功想做、要做的事情。回眸几千年的历史,无论是历代帝王建立基业,还是近代革命先烈为美好社会的不懈奋斗,抑或是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无不考虑现实状况和社会环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也正因为一切从实际出发,才造就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当然了,人非圣贤,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个人意志的薄弱也会影响人们处理问题应坚持的原则。如学业的不顺利、就业屡次受挫、恋爱的不成功、人际关系的破裂等等。因此,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外部因素和主观意识的影响,懂得变通,学会适应,从而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际行动

大学生事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刻苦钻研,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前提。列宁曾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都要历史地,都要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都要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联系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许许多多的问题。一方面要防止和反对教条主义态度,也要防止和反对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态度。要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读马克思主义的书,要学以致用,有的放矢。

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教条主义从本本出发,把个别的观点和结论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

(二)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人生旅途的指向标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理想和奋斗目标。

第二,运用马克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看待和处理生活中繁杂的问题和事物,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切实成为一名唯物主义者。

第三,努力参加社会实践,提高社会实践技能,为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最后总结

十几周的学习并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盘的学习和理解透,虽然没能使自己的思想觉悟有突飞猛进的提高和上一个档次,但个人觉得,自己的思想水平有在很大的程度上得到了提高。遇到问题时,会懂得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和解决,不是盲目的畏惧。思想素质有了浅层的提高,做个有内在美的大学生,这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这门课程。以后会更努力学习去提高思想素质。

参考文献: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心得 篇2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学习积极性

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 主体对客体的第一印象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主体对待客体的态度和行为。由此推理, 一门课的“绪论”讲的成功不成功, 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好不好, 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此课程的积极性的高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后称“原理”) 课的教学目的在于, 通过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 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要达到这个目的, 首先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绪论一章,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 笔者认为, 要讲好绪论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改变偏见, 端正态度

如何看待这门课?就这个问题, 笔者对即将上这门课的学生做了较广泛的个体访谈。有28%的学生对这门课的预期不好, 认为肯定又是老调重弹, 没有新意, 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那么, 如何改变这部分学生的偏见, 培养其对“原理”的良好学习态度呢?

(一) 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 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科学性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 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 透过现象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既然如此, 就无所谓过时不过时。正如, 地球围绕太阳转、生老病死等自然规律一样, 虽然揭示这些规律的理论已经产生很久了, 但它依旧没有过时。

(二)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它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 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因为新的实践势必提出新的问题, 需要我们不断去认识、去解决。所以,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总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就是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总是与时俱进、常变常新的, 它永远不会过时。

值得一提的是, 为了说明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 有教师会用以下案例:世纪交替之际, 英国两大媒体开展“千年风云人物”的评选活动, 马克思名列第一;后在英国开展的“最伟大的哲学家”的评选活动中, 马克思再次荣登榜首。

笔者认为, 此案例只能说明现在信奉马克思主义的人依然为数众多, 并不能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而没有过时的科学。因为, 某个理论, 并不是肯定、认可的人多, 就成了真理。所以, 此案例只能辅助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当今的人气, 却不能完全证明:马克思主义和时代合拍, 对当今社会实践依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它没有过时。

二、消除迷惑, 增进信任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 学生在学习“原理”课绪论时, 容易产生一些思想上的迷惑。只有有效消除这些迷惑, 才能使学生放下精神包袱, 轻装前进, 增进对这门课程的信任。

(一) 既然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变化的, 为什么又要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针对学生的这一迷惑, 教师必须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殊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性, 具有普遍的、根本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 指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殊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因为, 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作的个别理论判断和具体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 可能不再适用了, 故需要发展这部分理论。

(二) 马克思主义存在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也取得了无数的成功;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 许多没有学习过马克思主义的人取得了成功;一些信奉唯心主义哲学的人也取得了成功。这些例子是否说明:马克思主义无用?世界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有规律,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如果遵循规律, 就可能成功, 反之, 就没有成功的可能性。马克思主义发现和表述了规律, 但并没有创造规律。没有学习过马克思主义的人能够成功, 是因为他们自发地遵循了客观规律。而一些支持和鼓吹唯心主义哲学的人, 之所以也能成功, 是因为他们的言行是不一致的。表现在:一方面他们表面上站在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 另一方面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却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三) 共产主义是理想还是幻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这是绪论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发现, 每次讲授这部分内容时, 教室里总会有学生窃笑或撇嘴。通过和学生畅谈, 我了解到, 学生的疑惑主要有以下两点。

1.我国在50年代末也曾实行过短暂的共产主义, 如河北省的徐水县, 曾实行了“公社化、供给制、吃公共食堂”等共产主义制度, 但这个典型的“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仅维持了四个多月就夭折了。这是否说明, 共产主义就不可能成功?

2.共产主义理想的似乎太渺茫了。既然没有一个人能列出共产主义实现的时间表, 是否说明共产主义是个幻想?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一内容被安排在“原理”教材的第七章。但若完全按照课本的编排, 在绪论中不涉及这一知识点或者一带而过, 就不能及时消除学生疑惑, 他们就会产生马克思主义不科学、不可信之感, 从而影响一学期的学习情绪。所以, 必须在绪论的讲授中简单、有力地消除学生的以上迷惑。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强调:

1.共产主义的实现, 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 这就有赖于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我国50年代的“共产主义”梦之所以破灭, 是因为其当时的物质基础极其薄弱, 条件非常不成熟。

2.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财富不断丰富、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社会制度不断完善等, 在将来的某个时间段, 共产主义一定会成为现实。

3.任何人也不能准确划定共产主义实现的时间表。原因在于, 社会的发展总是遵循“曲折中前进”的规律。之所以曲折, 是因为社会发展总是会受天灾人祸的影响。天灾人祸何时发生, 它的降临会给社会发展带来多大程度的危害, 谁也不能准确预测和计算。所以, 谁也不能准确划定共产主义实现的时间表。社会向前发展, 也许是走两步退一步, 也许是走三步退两步, 但虽然有退步, 社会前进的大方向是必然的、不可阻挡的。正如诗文描述的一样,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曲折前进的社会总会有共产主义实现的一天的。

三、认知幸福, 感召受众

“你认为马克思的一生幸福吗?”对于这个调查题, 有18%的学生选择了“不幸福”的选项。经私下谈心得知, 他们之所以认为马克思不幸福, 是因为马克思一辈子的生活不富裕、不稳定。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这是一个人幸福观的问题, 也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近五成被调查者认为马克思不幸福, 是因为他们把幸福仅仅建立在个人的衣食无忧、安居乐业上。“原理”课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其更重要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结合绪论的教学内容, 笔者认为, 在讲“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时, 适当地穿插以下内容, 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而且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大有裨益。

(一) 马克思有远大的志向。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在择业时, 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1]所以, 青年马克思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17岁的马克思树立了一个远大的志向, 那就是“为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二) 让自己的小家生活无忧, 这并不是马克思的奋斗目标和幸福追求。马克思的文学功底很好, 26岁的马克思已经被官方文件称为“文学家”了;马克思是个经济学家, 他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分析得透彻而深刻。如果仅仅为了他的小家过上优越的生活, 马克思有很多挣钱的途径和机会, 他可以做生意、当作家, 或者做自由撰稿人, 这些职业足可以让他一家衣食无忧。但他没有这样做, 因为他的一生都在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他的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创立科学理论和指导工人斗争中了。

(三) 即使穷困潦倒、颠沛流离, 马克思也没有放弃对于理想的追求。由于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卓越贡献和对地主、资产阶级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使得一切反动势力都在诅咒他、驱逐他。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他常常囊空如洗, 衣食无着, 在困境的泥沼中挣扎。马克思曾写信给恩格斯说:“我的妻子病了, 小燕妮病了, 琳蘅患有一种神经热, 医生我过去不能请, 现在也不能请, 因为没有买药的钱。八至十天以来, 家里吃的是面包和土豆, 今天是否能够弄到这些, 还成问题。”[2]生活如此窘迫艰难, 马克思没有丝毫的懈怠、犹豫甚至退却, 对于自己的伟大理想, 他从来都不曾放弃过。

(四) 最幸福的事, 就是为了人民大众的幸福而奋斗, 这是马克思的幸福观。马克思曾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 那么, 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 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 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 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 而面对我们的骨灰, 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1]马克思把自己的幸福和全人类的幸福联系在一起, 换句通俗的话说:“大家好, 他就好。”用这个幸福观来评价马克思的一生, 我们可以作一个判断:“马克思是幸福的。”他的幸福来源于:他有远大的理想并且一生都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他的理论为追求公平、美好生活的人们点亮了指路明灯;他有相濡以沫、感情深厚的妻子, 她无怨无悔地跟随他、支持他;他有志同道合、无私援助他的朋友, 他收获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友谊……

(五) 反思自己, 什么是幸福?怎么样追求自己的幸福?通过以上讲解, 目的是帮助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幸福观和人生观。内容讲完之后, 就该启发学生思考了。教师可在课后留一作业, 让每个学生认真思考以下问题并认真地写下来: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应该怎么样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当下将怎样做?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人们应该怎样追求自己的幸福?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理想、幸福的问题, 认真规划自己的人生, 慎重对待自己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0卷) .人民出版社, 1982.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心得 篇3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辩证 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12-01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门学科,在各大高校中纷纷设立,与此同时也受到了国内相关学界的重视和关注,各种研究成果陆续而生。在上述基础之上,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做出了深化研究和探索。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况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

当前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多是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基本原理整体性,以及主要内容进行探索。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这一研究是在探讨该学科时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关于其内涵,国内许多学者指出,可以将其理解为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及理论表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指的是世界观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恰恰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精髓的继承和发扬。然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其基本观点的开展,正是建立在基本立场与基本方法上。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是一个庞大丰富的思想体系,包含了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精华。

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整体性,在其探索过程中,时刻值得我们注意。关于其科学性、实践性以及意识形态性,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学界在探索研究时形成一致认可,此外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的的研究,也将关系到这一门学科的成立,及其未来发展的命运。通过不断研究得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的特性除了内在的统一性外,还有整体性,至于整体性,也就是将其与所组成整体的组成部分脱离开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三个方面组成,第一方面,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第二方面,指的是由经典作家提出的重要观点或者相关的结论,而这些重要的观点则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得出,通过对不同历史阶段中存在的任务,以及分析社会发展趋势,最终总结出的结论;最后指的是马克思主义中的个别结论和观点。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下,形成了以上结论和观点,并且是革命导师,根据历史事件冷静判断和做出的预测。

三个不同层次的基本原理,它们的关系表现为,第二层次基本原理的形成,是第一层次的基本原理与人类社会中普遍实践结合,而第三层次的基本原理的形成,则是第一层次的基本原理与人类社会中具体实践相结合。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索研究的现状

作为一个科学理论体系,其内部各个观点之间相互联系、支撑以及存在着首尾连贯的逻辑关系。在上述我们已经详细的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各个内部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才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当前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索研究的现状,国内学者多数认为需要站在其的总体性范畴,或者在其内在逻辑主线、中心线索等角度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总体新范畴包括实践与人类解放两个内容,而这两方面的内容也是其的逻辑主线。

二、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需掌握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一门科学体系,值得我们所有人为之不断的追求与探索,然马克思主义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人们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以及方法。换而言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探索与研究过程中,人们需坚持唯物辩证的方法进行研究和学习。不然,绝不能正确的掌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从而也不能够体悟到其真正的魅力所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探索和发展,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原则出发:

(一)原则一:遵循坚持和发展相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仅属于一门科学体系,同时也是一个发展着的理论思想。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需要遵循要将坚持与发展相统一的原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要以坚持作为前提,而坚持最终是将发展作为最终的结果,决不能将坚持与发展两者分离。

(二)原则二: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今天,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探索,需要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将社会主义实践与时代特征相结合,而将两者的奋力,通常导致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方向偏离正轨。对现实的裁判,要防止用个别原理,也要防止用局部的事实来判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两种评判都是片面不正确的。

(三)原则三:坚持整体和部分相统一

关于探索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既可以从整体着手,也可以分门别类从部分入手,总之不管用什么方法研究,都应该讲整体与部分实现统一,才能完整和准确的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

(四)原则四:科学与意识形态相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并对社会未来的发展,做出科学预测,因而进一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特别是在当前资本主义全球经济化的背景环境下,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人们更应该坚定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表现的科学性与真理性,将其科学性与意识形态行实现有机的统一。

三、结论

本篇论文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现状,为其的顺利发展找到遵循的原则。不过,其作为一项将抽象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科学原理,具有极大的复杂性,所以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要求我们不能简单的照搬理论,而是需要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唐昆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现状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第2期

[2]刘丽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总体性方法应用研究》.《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3]曾狄.《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兼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心得 篇4

这个理论的核心依据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者社会的发展,然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者是相克相成的一对矛盾,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生产力就能得到快速的发展,社会就能够得到飞速的提高。当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时,社会就必须进行变革,改变生产关系。

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中生产力是起主导作用的,而决定生产力的主要因子的人和生产工具。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人的智能低,生产工具简单,所以生产力低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的智能提高了,生产工具机械化了,生产效力大大地提高了,科学技术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然人的生产进取性是人的因子中的关键,尽管人的智能再高、生产工具再先进,劳动者没有生产进取性,人再多也没有用,生产力还是提不高。

影响劳动者生产进取性的__生产关系,什么是生产关系说到底__“权”与“利”的分配关系。

“权”有“公”与“私”之分。“私权”能够分为“自由权”与“占有权”两种,“自由权”指的是个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自由,例如思想意识、宗教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示威、游行、批评提议等等。“占有权”指的是人对于财产、物资的所有权,包括无形资产(如名誉、商标、知识产权等)。也有人想把人与思想也占为己有,在当今礼貌社会已是不可能的了。

“公权”实际上__无数“私权”的总和,因为各人的“私权”必然会产生矛盾,这个时候只能用“公权”来解决,__照顾大多数人的权利,这个“公权”实际上__“宪法”,仅有“依法治国”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否则只是一句空话。中国古时没有宪法,也不是依法治国的社会,把这种“公权”称之为“公理”、“公道”、“公德”,能够解释为公众的道理、公众的道德。

所以仅有“公权”(“宪法”、“公理”、“公道”)才能保证人民大众的自由、民主、平等。可是“公权”的使用总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在不一样社会中这种“公权”是不一样的,例如:在封建社会中,“公权”掌握在一个人或者一帮人手中;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公权”掌握在某一个党派手中;在当今社会主义社会中,“公权”还是掌握在执政党的手中;仅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国家、党派、军队都消灭了,“公权”才能真正的属于人民大众。说到那里我要直截了当地说真正的“权”是什么是社会财富,谁掌握这笔财富越多,谁的权就越大。

在不一样的社会中,有不一样的掌权者,就有不一样的“公权”,可是有一条是不会变的,那__掌权者必须是维护自身利益的。当然他们也会研究到人民大众的利益,因为他们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那只是安抚民心而已。有人要说我们.....执政是为人民的,那只是说的或者是想的,光说光想是没有用的,要“知行一致”才是真正的。我们说实在点吧,我们有中共党员8千万,党员中还有没有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了,党员都能到达小康水平了吗,全国党员的平均收入水平总要比全国人民的收入水平高上一层吧!另一方面我国此刻社会上已经构成了一个“权贵阶层”,在这个阶层中,...员占多少高管占多少官二代占多少这些“权贵阶层”的财富真是他们的劳动所得吗我设想估算下,如果是“权贵阶层”有5千人,占据了我国社会财富的三分之一;我国...员8千万,占据社会财富的三分之一;全国人民也占据三分之一;那他们所占有的比例是26万:__0:1.这虽然是一个不能掌握真实数据的小老百姓作的形象化的比喻,是为了说明社会的“权”与“利”的分配不公。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心得 篇5

摘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后我开始慢慢了解到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远离社会生活和脱离社会实践的书斋理论,而是深深地植根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理论。如果说过去的我对待马概这种类型的课程是未置可否的话,现在它已经对我意义深重。

关键词:促销,实践,检验真理

坦白的说,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时,我甚至都不清楚为什么我们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这对于我们将来步入社会或者是未来的人生旅途中到底会发挥什么作用。然而,在经过了整学期的学习之后我才知道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乃至于更好地融入社会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看清事物的本质,更可以提高我们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辩能力。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学好其他学科知识,认清当今形势和理解各项政策制定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学科中,我最有感怀的就是其中的实践理论了,让我明白一切只是理论的价值都是体现在实践当中的。

假期期间,我参加了一次社会实践,是一个为期一周的促销经验。在那一周当中,几乎每天七点起床,晚上九点结束,重新体验了一下高中时那种早上天没亮就出门,天黑以后到家的感觉。中途也想过要放弃,因为实在是太累了,但是结束之后再次回顾,会很庆幸自己经受了考验,也得到了不小的锻炼。

我十分珍惜那次做促销员的机会,不在于能够给我多少金钱上的回报,更重要的是,那可以算是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吧。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当你获得你的第一份工作时不要轻言的放弃,努力的完成它,不留遗憾,因为这是你人生的一个起点。

回忆起这次经历,确实是有点辛苦的。我每天在路上匆匆解决早餐,接着就要全身心投入工作中。这期间的工作,除了发放传单以外,还要为有意购买产品的顾客作一些详细的讲解。当然讲解时语速一定要快,因为必须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把产品的特点和优势同潜在顾客讲解清楚,并且要清晰明了,顾客大多都是过往的行人,没有人愿意花很长的一段时间去听讲解。另外,我还要针对顾客的逐一提问做出讲解,顾客什么样的问题都有可能会问到,这也需要不停的转变讲解形式,以便使我的讲解能够更加清晰,达到销售产品的目的。以前我是没有做促销员的经验的,但是,我相信每一件事都是从不会到会的,只要肯学相信没有难得倒的,我就是把产品的有关知识了解清楚,为可能顾客问到的问题做好准备,刚开始就是练好胆量,对自己的所推销的产品要有信心这样就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我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花很长时间去思考一种问题的答案。我发现,这期间就是把我了解的产品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过程,不做这项工作我就不会知道顾客索要或取得最重要信息,产品价值的最大闪光点到底在哪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发现问题,才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弱点,从而取长补短。-在这短短的一周时间中,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在一周的促销中,我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不迟到、早退,严格遵守商场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完成直销员交办的工作。也同时深切体会到了那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七天的实践,我感觉到作为促销员,要有好的口才、胆量和和顾客沟通能力强,反应敏捷等能力,也看到了自己的缺点,也得到了锻炼,我要改正缺点,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那样我才能更好的扬长避短,做好每一件事情。

就像我这次促销活动的主管对我们说的那样,每一次的社会实践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自我的提高,所以我很珍惜每一次实践的机会,也让我感觉到了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我们应该学会珍惜每一个拥有。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但是,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实践,让我知道了,我还有哪些方面的欠缺,让我更加清楚回到学校后应该朝着那个方向去努力。

当然,这次的实践也增加了我的社会阅历,了解了什么叫做真正的社会。之前的我们都像是温室中的花朵,在父母、老师的庇佑下“茁壮”成长,在同学、朋友间的帮助下慢慢长大,彼时天很蓝,海很宽,美好的日子总是无限。然而,真正的社会并不是如学生时代那样的简单,那样的无邪。真正的社会,似乎要更加的复杂。所以,这次的社会实践也让我更加的珍惜这为数不多的学生时代了。最后,学习、交流、总结,是做每件事的应有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我,锻炼自我。

我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更加懂得了哲伟人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理论要回到社会实践中去运用,想事情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认识客观事物,要实现两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事物的第一次飞跃,而从理性回到实践是第二次飞跃。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心得 篇6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也是中国共产党以及世界上其他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基础和立身之本,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感受到了以下几点:1.老师态度认真,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2.课程设置合理,讲课详略得当,程度适中。3.讲课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由浅入深的领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奥妙。4.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进行探究。5.一些实践环节的开展,使我们加深对理论的认识。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给我带来了深远影响。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我觉得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收获挺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更深刻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形成的,而且更进一步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受益匪浅。

另外,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让我开始运用哲学的两面性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处理好共性和个性,从而让自己的目光是全面的,促使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起来,并迅速成熟。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性发展中国家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的大量文献典籍,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不公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即使在今天也无愧地称得上是博大精深。大学校园是我们中学的理想,高中的努力让我们拥有了在这美好的学校学习的机会。在这个时期我们会有目标和理想。我们有挫败感、孤独、崇拜、和缺少激情。人无志不可以立,大学生的美好年华理应在激情中实现自己的志。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对我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我们提倡先进文化和道德,只有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导向作用,才能使我们知荣辱,才能使我们在大学中努力的学习生活而不庸庸碌碌。胡锦涛主席指出,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体现,也是优秀民族文化的凝练。我们大学生一定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追求真善美,作为我们明辨是非,为人形事的座右铭。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指引作用是巨大的。我们以社会主义荣辱贡作为行动指南也是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

我们大学生是一个非常不独立的群体,这主要体现在经济上的不独立。我们的开支几乎全来自父母和其他亲属。所以,这也就对我们的消费有了很大的限制,我们应该提倡艰苦奋斗,坚决抵制奢侈浪费。马克思主义对于这一点有非常经典的论述,那就是质变和量变的关系。任何事物发展都采取质变和量变的形式。度,是保持事物稳定性的数量和界限,全体事物的发展都是量与质的统一,量和质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量是相互渗透的。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度的概念。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每每看到电视剧中落魄公子的形象,这应该给我们有些启发,对我们的行动有点指导。我们的校园里,看到的教授不是银装素裹,而最受到同学们的尊敬;教授骑自行车上课不被同学笑话,而是被我们在课堂上的风采所折服。一个民族也是这样,如果人人都奢侈浪费,不注意量入为出,毫无风险意识,那么这个民族也就危险了。

当今社会竟争日趋激烈,对同学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应当自自觉的培养一种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的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的形而上学中解放出来,不断的有所新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具体到们大学就是要改变我们旧的观念比如就业,提高我们的精神文化修养,不要盲目的崇拜,要有自己的新观点;在人生价值观上有些创新的思维。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用发展的思维做事情,这是我们能适应新变化,满足新要求的根本所在。

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在于改造世界。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就是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匀所看不见的光线时,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的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的见我们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是以我们眼睛所造成的直觉基础,这就证明人眼睛的特殊结构并不是我们认识的绝对界线”所以,大学生在学习中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去“动手动脚”。对于所学的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有实现知识的价值,才能重新和更深层次的经验和认识,从而将自己的知识掌握和更牢,以适应以后的工作。

共产主义作为崇高的理想目标,要在未来才能实现,而作为一种追求理想的实际的运用,则已深植于我们的世界生活中。当前,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就集中体现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心得 篇7

一、在对待这门新课程的态度问题上, 要坚持教师先行的原则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能否开好这门新课程,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在教师。面对这门新课程, 教师必须先做充分的准备, 坚持先行的原则。

一是要正确认识新方案的重要性。2005年1月,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即“05新方案”。新方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作了一个新的安排, 把原来规定的在本科生中开设的7门必修课调整为4门必修课。由7门变为4门, 门数的减少、课时的调整, 千万不要误认为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重要了, 恰恰相反, 新方案正是党中央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出的一个新举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这已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大学生要成才, 必须先成人, 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大学生教育的首要位置。大学生以学为主, 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依然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这一点含糊不得,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要削弱, 而是要不断加强。

二是要认真分析新方案的特点。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随着时代的发展, 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我们的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等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有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出现了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 必须迎接挑战, 与时俱进, 进行改革。新方案正是顺势而为, 它的突出特点是: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当代大学生;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综合性、整体性的要求;强调有史、有论、有应用。新方案有利于大学生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有利于历史和现实的有机结合, 有利于理论和应用的有机结合。

三是要增强紧迫感, 加强学习, 适应新教材的教学。客观上说, 目前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新教材的教学要求不甚适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 马克思主义分学科的研究和教学, 使得我们大多数的教师往往只擅长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科学社会主义某个学科的教学。而现在的新教材则强调教师要从整体上进行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教学。因此, 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就是调整知识结构。一方面, 教师要积极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行的各种培训;另一方面更要加强自我学习。

二、在把握全书理论体系的问题上, 要坚持整体性原则

《原理》课的教学目标, 就是要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而要实现《原理》课的整体性教学目标, 就要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提出的那样, 《原理》课要“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 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就明确规定了《原理》课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任务, 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把握“三个一”, 即“一个主题”、“一条主线”和“一个重点”。

第一, 把握“一个主题”。《原理》课的主题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教学过程中, 要自始至终高举马克思主义这面旗帜, 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 我们既要弄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 也要弄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把握了这个主题, 才能把握这门课的方向。

第二, 把握“一条主线”。《原理》课的主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从全书内容的内在逻辑来看,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贯穿全书的主线, 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 就是它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基础之上, 是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根本认识,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启下, 就是它是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哲学理论基础, 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把钥匙。只有把握了这条主线, 才能把握这门课的理论体系。

第三, 把握“一个重点”。《原理》课的重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理》课在4门课中基础性、学理性最强,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基础之基础, 马克思主义正是运用其哲学原理才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 因此, 《原理》课的教学应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 着重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只有把握了这个重点, 才能把握这门课理论体系建立的坚实基础。

三、在处理内容多和课时少的矛盾问题上, 要坚持重点性原则

按照“05新方案”, 《原理》课综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教材字数是20万多一点, 其内容是高度凝练, 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几乎都有概述。而计划学时数是大约54, 学分是3个。这样, 教学内容多和学时数少的矛盾在《原理》课上就显得尤为突出。无论是在各级培训班的讨论中还是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 教师感触最多的就是这个矛盾难以处理。一轮教学下来, 教师的最大感受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拼命赶进度;学生的最大感受是内容太多, 有点囫囵吞枣。我们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应是:不回避, 找到解决矛盾的有效方法。经过认真思考和具体实践, 我认为较好的方法应是在体现马克思主义完整理论体系的前提下抓重点。抓重点应特别注意如下两个问题:

其一, 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要求和特点, 转变《原理》课的教学视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要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其最大的特点是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一般的知识传授, 这样, 《原理》课的讲授重点就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以前的教学更多地是注重哲学、经济学知识点的传授, 现在则要扩大视野, 转变视角。要从马克思主义整体的视野中来讲授哲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并在原理的阐释中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其二, 要按照邓小平“学马列要精, 要管用”的精神, 正确把握全书的教学重点。我们抓的重点应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核心内容, 并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应用最多。在近一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初步总结了各章的教学重点。绪论部分, 围绕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重点讲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本质特征;第一章, 围绕“世界是什么”重点讲授物质和意识这一对矛盾, 围绕“世界怎么样”重点讲授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和三条基本规律;第二章, 围绕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重点讲授认识和实践这一对矛盾;第三章围绕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重点讲授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三对矛盾;第四、五章, 围绕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重点讲授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六、七章, 围绕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重点讲授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对共产主义的追求。

四、在帮助大学生学以致用的问题上,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第一期研修班上讲话指出, 要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我们《原理》课教师深感责任重大, 那么, 如何才能不辜负这种巨大的期望呢?

首先, 我们必须以学生为本, 真正明白学生需要什么。大学时代, 正是年轻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 他们崇尚理想, 追求真理, 有着自己的抱负, 对社会和人生有着很多思考。所有这些, 都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而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为科学、最为深刻、最为彻底的理论, 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 为真理而奋斗, 实现远大抱负, 科学认识人生和社会。要使《原理》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说到底就是要使这门课对学生有帮助, 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我们以往教学更多的是注重知识点的传授, 应用能力也提, 但重视不够。这门课的落脚点应是应用, 学生学后要觉得“管用”, 而且是终身“管用”。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心得 篇8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普世价值观念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3-0067-02

在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文化碰撞与融合的步伐明显加快,中国也正在大踏步走向世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而只有成为世界的,民族的才能以新的形态得以传承。在这样的语境下,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与宣传载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更加重要的功能,因此如何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出主流意识形态的声音,是一个非常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进行马克思主义普世价值观教育,建构马克思主义普世价值观念体系,是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导权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主要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的马克思主义普世价值观念,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内在思想逻辑。

一、马克思主义普世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这是新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科书对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定义中明确表达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体系。科学理论体系是普遍真理,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是普世价值,这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与普世价值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根本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所以具有普遍性,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吸收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优秀成果和优秀文化遗产,在综合人类思想积极成果和总结当代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3]马克思主义具有的普遍性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具有世界历史性意义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普世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普世价值观就是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在当代中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凝聚社会共识、实现团结和谐的根本途径,是树立国家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深刻诠释和表征了这些核心价值观。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普世价值观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者是有机统一的。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角度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是作为内在的思想逻辑体现在其中的。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即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人是社会和历史的逻辑起点,“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4]因此,国家、民族、阶级和社会等都是建立在人的现实性基础上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5]社会历史是由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构成的。“不是处于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6]这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所以,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是正确的,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渗透在上述观点之中的,从人民立场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都是在表征个人、群体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党和国家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都曾经深刻论述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他们站在普遍人性和世界历史的高度大力推崇和宣扬马克思主义普世价值观念。江泽民同志明确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就是要实现全中国人民广泛的自由、民主、人权。”[7]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时间跨度几乎纵贯了整个20世纪中国历史,21世纪初中国全面融入了全球化,进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快车道。如何评价过去的历史,存在着多种观点和认识,社会思潮中的左右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但江泽民同志从普遍人性和世界历史的高度,摒弃了各种纷争,从最一般的意义上做出结论:中华民族最近100多年的努力奋斗就是为了实现全中国人民广泛的自由、民主、人权。这是何等的气势,一下子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抛入了历史的回收站,将中国人民提升到了普遍人性的高度,恢复了人的尊严和真正本性。自近代西方启蒙运动以来,启蒙思想家都是站在普遍人性的角度高呼自由、民主、博爱这些启蒙口号的,在这些思想家心中,人是目的,不是手段,在他们那里,人并没有被分为优劣高低,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康德提出“人是目的”;马克思更加进一步讲,“人是人的最高目的”;温家宝同志讲道:“科学、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而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8]这里谈到的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就是指普世价值,普世价值指对所有人类都普遍有效或普遍适合的价值。就其内涵而言,普世价值是一些规范人类个体行为使之符合人性的原则,也是构建人类共同体使之人性化的原则。普世价值就是人类个体及共同体要过合乎人性生活而必须遵循的那些根本原则。从外延上说,普世价值主要指自由、人权、平等、博爱与民主等价值观念。所以,党和国家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普世价值的宣扬不仅是针对中国人说的,而是针对整个人类共同体而言的,这也是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终极目标追寻的体现。

因此,胡锦涛同志借助世界反法西斯胜利这一历史事件进一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普世价值观:“这一胜利,挽救了人类文明,避免了历史倒退,广泛传播了自由、民主、平等、公正、和平的基本价值,促进了各国人民特别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精神上的广泛觉醒,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持久影响。”[9] 这是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从人类文明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普世价值观念的一次清晰表达。所以,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范畴的表述是党和国家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在21世纪的伟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在社会主义价值观领域的体现。新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科书已经把十八大精神融入教材内容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作为内在的思想逻辑深入到整个思想体系中了。胡锦涛同志号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10]

综上所述,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普世价值观念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对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导权,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3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3.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6-297.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

[5][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江泽民著.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温家宝.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N].人民日报,2007.

[9]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0] 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覃侣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心得 篇9

摘要: 这个学期,我们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升华。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让我开始运用哲学的两面性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本文将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的一些认识展开论述,并谈谈心得感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学生

通过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感受到了以下几点: 1.老师态度认真,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2.课程设置合理,讲课详略得当,程度适中。3.讲课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由浅入深的领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奥妙。

4.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进行探究。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给我带来了深远意义。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我觉得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收获挺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更深刻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形成的,而且更进一步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受益匪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与时俱进的今天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教会我们思考问题,思考生活的方式,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件事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认清事实本质,更可以提高我们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辩能力。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学好其他学科知识,认清当今形势和理解各项政策制定的基础。老师在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时,深入浅出,语言幽默,并联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加以阐述,这种讲课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并学会了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现实进行分析。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就要从平常中努力做到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正确的学习原则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认真读书,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前提。

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联系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许许多多的问题。

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教条主义从本本出发,把个别的观点和结论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实用主义的方法,从自己的主观需要出发,把严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分割成互不相关的只言片语,然后根据主观需要决定取舍,生搬硬套地强加到实际上面去,这样既违背了科学理论,也歪曲了客观实际。这两种态度和方法,都背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防止和反对的。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本领。

中国青年运动90多年和生动实践告诉我们,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青年,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期,才能有大作为。现在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当代中国的大学生也应该以此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神圣的职责,这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具体体现。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学生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是我们目前学习的重点。大学生辛勤劳动与大学生涯,为的很可能就是日后的事业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涉世未深的学生大学期间信誓旦旦,到了社会里面,却做了许多自己想都没有想到过的事情,而且,许多都违反了自己做人的原则,不是作为一公民所应当做的。矛盾也因此格外突出,成为社会的矛盾。如何解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问题也成为社会的问题。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心得 篇10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不仅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让我开始运用哲学的两面性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处理好共性和个性,从而让自己的目光是全面的,促使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起来,并迅速成熟。下面就让我来说下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部分内容的认识。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理解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既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 :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自有人类以来,思维和存在就是两类最基本的现象。两者的关系是人和世界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任何哲学问题都无法回避,首先要回答;在哲学上,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解释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从而也决定了全部哲学的方向、性质、进而成为一切哲学争论的基础,是划分基本哲学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世界生活中,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解决是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懂得了什么是实践及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实践是主体在神经中枢发出的命令指挥下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行为,是主体生活的担保和根据,是主体的一种可靠的生活方式。实践反映了主体的生存需要和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表明了主体在面对生存挑战时所采取的积极态度。实践是主体对客体对自己的作用、刺激和影响做出的反作用。实践的发展不断给人们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人们去从事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使认识不断发展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实践提供认识发展的可能性及其实现的必要条件:第一实践提供了解决认识新课题的经验材料。第二实践的发展特别是近代以来的生产实践还为科学认识提供必要的实验仪器和工具。实践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的分析和综合的抽象能力从根本上讲是来自实践的。人的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分析和综合的活动。人的推理能力也是在实践中发展的有目的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推理是“行动的推理”。正是只有行动的推理才有逻辑的推理是先有实践的逻辑才升华为思维的逻辑。总的来说,就认识的来源和基础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决定认识;就认识的功能和作用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以正确的认识和理论指导实践;就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知与行实践与认识的统一强调二者的紧密结合和相互促进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了解到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是辨证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学说,为人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明了现实的道路,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奠定了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认识到辩证法就是指导人们正确把握概念的灵活性与确定性的关系,它通过对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几对范畴关系的恰当把握来正常运行和发挥作用的。正确的运用辩证法就必须掌握辩证法的精髓,即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这两对范畴和其它辩证范畴一样是相互依存,因而是相互蕴含的,个性即指个别东西的属性,其中不仅有它所独具的属性,也有它与同类个体所共有的属性。个性也包含了共性,个性离不开共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既要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又要有策略的灵活性;学习中既要认真学习文本,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又要理论联系实际,突破前人,勇于创新;生活中,不卑不亢,灵活机动,避免钻牛角尖。

上一篇:什么是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下一篇:地理学科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