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措施及成效(精选6篇)
帮扶人:8888 被帮扶人:888 帮扶时间:2017
主要帮扶措施及成效:2017脱贫,家庭纯收入7100元。具体措施有:
(一)产业帮扶:
(1)种植玉米、小杂粮,化肥补贴150KG(2017.7.15);(2)补贴103600元购买农用五征三轮车1辆(2017.7.15);(3)补贴2000元购买种羊1只。
(二)就业帮扶:
(1)落实企业帮扶政策,安置为森林防护员和村道路保洁员,每月600元(2017.8.1);
(2)进行职业农民和种羊殖业技术培训,已发结业证书(2017.11.17)。
(三)健康帮扶:
(1)已办慢保(顽固性皮肤病)(2017.6.20);(2)已签约家庭医生(2017.6.30);(3)已到镇卫生院进行健康检查。
(四)金融帮扶:已落实产业扶贫小额贷款2万元(2017.6.27)。
(五)其它帮扶:(1)安装户户通;
高校“双困生”大多来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及部分城镇情况特殊的家庭, 这些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开放性不足、教育环境相对滞后。使得这些地区的学生不仅是在经济上相对贫困, 而且在学习上也比较吃力, “双困生”背负着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 容易对自己产生自卑、不满、鄙视等否定情感, 有的会为自己的贫困而感到耻辱, 图虚荣、好攀比, 甚至是对社会产生偏激的认识, 和群体不能正常的交流。
2 高校“双困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合理的人性化经济资助
目前, 我国各高校均拥有较为完善的贫困生救济体系, 例如国家层面上的贫困生助学金及国家相关银行的助学贷款、高校层面设立的优秀学生奖学金及勤工助学岗位津贴补助、社会层面上各类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捐资成立的各项外设奖学金等, 然而各高校却缺乏对贫困生资助的完整体系, 基本上只重视对贫困生的物质资助, 但忽视了对受助贫困生心理层面的关注及帮扶, 缺少人文关怀, 虽然高校为了解决贫困生问题, 采取了贷款、勤工助学、奖助学金等一系列措施, 然而, 贫困生的本质原因与贫困生的心理、个性差异被忽视, 从而造成贫困生的救济、管理与教育工作难以有序开展, 这严重降低了救济措施的效果。很大一部分贫困生自尊心较强, 如果在帮扶过层中只注重物质资助缺失人文关怀他们是很难接受的。就会使得这部分贫困生在经济和心理上产生双重负担成为所说的“双困生”。
(二) 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高校的贫困生之所以会在入学后转变为“双困生”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在入学后高校的心理教育工作不到位甚至是缺失的, 高校的心理咨询部门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没有一套完整的心理问题预防及处理机制, 大部分高校贫困生来自偏远农村, 接触外界较少, 心理健康教育被忽视, 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从而导致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以维稳为主, 对心理问题疾病的预防所做的工作较少, 多数情况下是问题产生了在做处理, 这就导致大部分的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基本处于失去监管状态, 当面对一些状况时容易引发心理失衡。
(三) 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滞后
高校“双困生”问题的难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关键在于高校思政人员的队伍建设, 一个好的思政工作队伍是解决“双困生”问题的关键。然而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日益复杂, 工作对象多样性日趋突出, 工作困难程度不断增加, 现在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自身队伍建设与发展稍显落后。一方面思政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 觉悟低, 关心学生不到位, 尤其双困生的关注不够;更有一些思政人员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过于简单枯燥, 对此没有兴趣;有的思政人员只是简单的为工作而工作, 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 在其位不谋其职现象时有发生, 工作效率低。
3 解决高校双困生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的策略
(一) 人性化的经济帮助
(1) 对“贫困生”进行认定、建立贫困档案、提供助学岗位、开展心理问题团体及个体辅导, 每一个环节及流程都要做到“以人为本”公平、公正、公开的进行, 站在“双困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更好的开展工作, 要始终把人文关怀放在首位, 充分发挥他们自身优势, 发挥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 帮助他们实现智慧脱贫, 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创造有利条件, 提供多种多样的勤工助学岗位, 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研究、管理”中去, 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收获, 培养“双困生”的自信心, 同时, 在帮扶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 确保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 创新帮扶救助模式, 拓宽救助渠道, 不仅仅是金钱等物质上的帮扶还有精神层面上的帮扶, 让受助学生发自内心的想要上进想要提升自己, 例如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 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
(2) 建立完善各类救助机制体系, 重点解决贫困生的衣食住行问题, 提供切合学生本人实际情况的救助模式, 帮助他们甩掉思想包袱, 全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不过多的考虑自身的经济条件及思想斗争。对于部分基础落后成绩较差的, 获得奖学金的机会较少的, 学校应研究具体帮扶措施, 调动本人学习积极性, 设立进步奖学金等方式, 让每一名贫困生均有获得资助的机会。
(3) 解决贫困生的经济问题最重要的一条渠道就是提供助学贷款。但目前贷款手续还比较繁琐、贷款还款期限比较短、毕业后利息完全由本人承担, 使得学生贷款压力巨大。因此教育部门应和银行、生源地资助部门、学校、学生本人及家长进行详细的沟通与协商, 相关部门为学生本人分担一部分压力, 此外还应开通多种助学贷款模式, 校园地贷款、生源地贷款等等, 方便学生办理此项业务。
(4) 新生入学时学校为贫困生开通专门绿色救助通道, 提供临时困难补助及部分学费减免是高校帮助贫困生缓解经济压力的一项有效措施。学校可根据学生本人实际情况适当减免一部分贫困生的学杂费或暂缓收取学杂费。通过国家资金补助、政府拨款、社会捐助等多种渠道筹集专款救助金, 专款专用, 保证每一名贫困生顺利入学。
(5) 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进来。通过校企合作、校友捐赠、个人捐助等多种方式, 充分发挥全社会的力量。
(二) 以人为本的心理干预
经济上的贫困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心理上的贫困。在进行物质帮扶的同时更加注重心理关注, 人性化的对贫困生进行关心, 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及预防。
(1) 建立心理引导疏通机制
(1) 全面细致掌握学生基本情况。新生入校时, 应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逐个谈心谈话、心理健康普查、并建立学生个人心理档案, 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学生进行过程管理。与此同时, 对特殊的学生, 要予以及时的心理救助, 避免心理扭曲产生严重后果。
(2) 加强心理辅导机构建设。高校应重视对心理辅导部门的建设, 制定具体的工作方针政策, 宏观上对心理辅导机构进行管控, 同时心理辅导部门建立健全自身工作方案, 做到工作主动性强, 时效性高, 取得成果可视化, 加强心理辅导部门人员职业技能培训, 提供学习机会, 帮助心理辅导部门人员提高自身工作水品。
(3) 提供交流学习机会。“双困生”性格多为内向, 平时与外界沟通较少, 高校应创造条件, 为“双困生”与外界接触搭建平台。培养“双困生”的综合素质, 增强他们与他人沟通交流能力, 培养“双困生”更加自信的表达自己融入校园生活。
(2) 建立并完善贫困生激励机制
高校积极教育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信念。通过设立贫困生进步奖学金、表彰自强先进个人、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等一系列措施, 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 营造一种奋发有为的校园文化, 使得人人肯奋斗, 让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校园文化的精髓。
双困生作为高校学生中的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 “双困生”的问题已经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通过积极有效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方面帮助他们在物质上脱贫的同时进行精神脱贫, 从而真正解决高校“双困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从而使高校“双困生”健康成长, 在校园里更加专心的学习专业知识, 最终成为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这既是国家教育公平的体现, 也是高校育人的根本, 让每一名高校学生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学有所成, 成为一名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摘要:目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全面普及, 在校大学生人数逐年递增, 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虽然政府、教育部门、高校和社会层面都对贫困生在经济方面给予资助与奖励, 然而对他们的心理问题及精神培养关注较少, 这就使得一部分贫困学生心灵深处不自觉的产生了一种挫折感, 从而导致抑郁、自卑、孤僻、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和障碍, 这部分学生成为在经济、身心上都有困难的“双困生”。
关键词:双困生,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侯鲲, 韩永升.高校家庭经济贫困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J].出国与就业 (就业版) , 2010 (10) .
一、找出原因
教师是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深思熟虑地、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情况,找出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就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机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样。
二、降低门槛,激发兴趣。
针对学困生学习困难,接受知识慢,对学习很容易失望。作为教师,我注意做到降低门槛,放宽对他们的要求,让学困生能容易地完成学习任务,轻松地掌握符合他们现实状况的知识。这样,就容易把学困生引入学习的殿堂,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每次布置作业时,我会让学困生做常规作业(如朗读课文与抄写、听写生字词),让学困生能轻松地完成作业,培养学习兴趣。
三、主动出击,帮扶前进。
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他们往往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自卑感,正是由于他们缺乏学习的兴趣,所以一般遇到困难他们不会主动去请教。作为教师要主动关心他们,主动帮助他们,并且要发动学习好的同学也主动去帮助他们。
1. 建立学生“一帮一”学习小组。各班在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建立“一帮一” 辅助网络,让学困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接对同学,让优等生辅导学困生释疑解难,温故知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拦路虎”,克服消极、畏难情绪。同时,教师在备课时也要注意设计帮扶学困生的环节,设计一些符合学困生实际水平能解答的问题去让他们回答,促使他们能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中。
四、开展学习竞赛活动,点燃成功火苗。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兴趣。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开展很多的学习竞赛、评比活动,如:每单元1次单词竞赛,每个模块1次的单词挑战赛等等。对于学困生,背单词是最基本也是最简单任务,因此在这些竞赛中学困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我还及时给予奖励,使他们在点滴进步中,通过“奖励”这一导火线,帮助他们点燃“渴望进步、渴望成功”的强烈学习欲望,培养了学习的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是既喜欢物质奖励,又喜欢精神奖励。因此我对学生的奖励可分为四种:(1)发表扬信(2)发奖品(3)作业减量(4)测验加分。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受奖励的人数如能在总人数的50%以上,那么是最能鼓动全体学生的士气的。
五、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展示自我。
学困生往往会被老师和同学们遗忘。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要时刻把学困生放在心上,要给他们多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展示自我。苏霍姆林斯基说:“对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我们崇高的使命就在于„„给予他一种自尊感。” ;“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做出最后的、绝对的结论:某某学生什么都做不来,他的命运就这么注定了。”;一点点成功“会给他带来无可比拟的欢乐、自豪感和自信心”。我会经常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布置浅显的作业让他们做,甚至是一些难题,连学习好的学生也难以完成的题也让他们进行尝试。有可能学习好的同学做不到的题、回答不了的问题,学困生通过激发思维,激发灵感,也有可能完成和回答。一旦他们的答案接近或类似正确的答案的时候,马上予以肯定,并引导他们向前迈进,直达正确的彼岸。这样,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久而久之,他们就会爱学习。他们在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没有遗忘他们,并且非常重视他们,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自觉形成。
六、自定目标,超越自我
让学生给自己定下学习的目标,这是我们学校张主任教的绝招。制定目标并不是简单的定下自己要达到的等级,而是具体的分数及要求和水平层次,目标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这样学困生就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每次小测和单元测验中制定目标,超越自我。当然,我还对达到目标的同学发奖品奖状。
总之,教师的心目中要有学困生,但我们绝不能把他们当成是学困生,特别是不能把们他当成是永久的学困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自觉的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使学困生转变成为"不学就困"的好学生。培养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就有可能改变这个学生一生的前途和命运。
问题学生帮扶措施
黄莉媚
一、掌握学生心理,建立融洽的师生感情
对于问题学生,由于他们对学习已失去了信心,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要主动接近他们,用积极的态度、真诚的微笑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分析他们学习的状况,找出成绩差的原因。
1.对症下药,开发非智力因素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差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但他们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成绩差。作为教师对具体学生要作具体分析,各个突破,比如父母离异的学生,大多数较内向、自卑,性格孤僻,要主动给他们母亲般的爱,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一些情况,并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关心;多次找他们的父母交谈,指出孩子的未来也是他们的希望,而中学阶段对人的一生又是多么重要等,尽量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还要注意了解每位差生的情况,决不把他们当作包袱,不鄙视他们,不放任他们,了解他们特长、爱好,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
们的上进心。
2.理解、尊重、宽容、善待问题学生
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迁怒、不急燥,切忌使用训斥、侮辱人格和伤害自尊心的语言;切忌
向家长及告
状。
这些差生在班级中常被学生鄙视,有些教师也指定他们是班级的“败类”、“包袱”。在社会上受到冷眼,在家也受到家长的训斥,心里有一种压抑感,有厌学情绪,自信心不强,要主动采取适当的形式去栽培他们。他们毕竟是孩子,教师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会意的
眼神,一个轻微的触摸,都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3.借助集体的力量感染问题学生
一个教学班上约有三分之一的差生,需要从基础入手,科学系统地教学,使班上绝大部分学生走上正确的学习的轨道。班级的学习气氛浓,成绩好,这对那一部分差生也是一种很大的教育力量。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常常会不知不觉感受到集体的压力。别人的学习都能学得好,为什么我不
能?在强烈的学习气氛感染下,他不好意思不好好学习。
4.给差生指出切实可行的目标
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差生之所以差,没有奋斗目标是一重要原因,在对每位差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了短期学习目标、长期学习目标(一学期),而且经常检查这一目标,及时修改目标,一旦发现给他们订得过高或过低,就逐一帮助他们修正,激发他们
学习的动力。
总之,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用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达到他们 自己想学的目的。
学习C未成年人保护法D心得体会
黄莉媚
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共同议论的话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作为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司法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的
保护作了全面的规定,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保障,也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走上了一个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未成年人独立意识强,思维活跃,但自控能力差,辨别是非的能力更差。因此,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健康、文明的活动场所和建立一个适应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优良氛围是未成年人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199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就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自治区还将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实施办法列入了全区“二五”“三五”普法规划,同时,因地制宜地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宁夏日报》等主要媒体开设了保护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栏目,向广大群众宣传法律,已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未成年人,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其主观内在的因素,也有外在客观因素的影响,就我了解的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家庭教育不到位,管理不及时,是一些未成年人走向犯罪的主要原因。父母整天忙着工作,忙着做生意而忽略了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不了解,对他们每天的学习很少过问,放松了对孩子的管教,致使孩子的一些恶习不能及时被发现并加以改正,从而使孩子慢慢走向歧
途。
2、学校教育“一头沉”。搞好学校教育是普及法律知识和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然而有的学校却重学分轻育人,甚至只教书不育人;有的学校甚至按分数高低编班,把一些成绩差、表现不好的学生分配到一
起,又不
重视对差生的转化和教育工作,致使一些未成年的学生走上邪路。
3、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游戏厅、录像厅、歌舞厅等行业相继出现,部分学生沉浸在游戏厅的轰炸、摔打声,录像厅的色情画面及歌舞厅内震耳的“的士科”音乐声中,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一些未成年人为了到这些场所玩个痛快,先是向家里人找借口要钱,一旦遭到拒绝,则开始琢磨其他来钱的途径继而产生邪念、走向犯罪。对未成年人犯罪,我认为不能一味的予以责怪,也不能一概予以打击处理,而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立足于教育感化挽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 未成年人认识社会,认识犯罪的危害。
因此,要大力开展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预防犯罪。营造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环境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肩负着建设21世纪强大中国的重任,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社会各方面都关注的问题。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就是针对未成年人成长中存在的问题而讲的。人类一切努力的成果,最终都要留给孩子们。未成年人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希望。更应关心
2016学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方案及措施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事关广大农村一代人的整体素质。我们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从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措施保障,务求实效与长期等三个方面推进我校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留守儿童和外出务工的家长能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抓紧抓好。为更好地做好留守儿童工作,关注他们的学习与生活,让他们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健康成长,现结合我校实际,特拟订本方案,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十八大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央公务员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若干意见》以及中组部等七部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积极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服务,为留守儿童的家庭幸福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二、工作目标:
1.通过调查摸底,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以及在各村的分布。
2.学校开展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使留守儿童在校能接受优质的教育,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习惯。
3.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协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教育保护的网络,为留守儿童创设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4.通过与家长联系,家校协同教育保护留守儿童。
三、工作原则
保证在三知、三多、三沟通原则下实施开展工作,即:知道留守儿童个人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及学习;多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集体活动;多到监护人家庭走访;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孩子、老师交流沟通,根据老师所反映的留守儿童学生学习、思想等方面困惑,与其父母多联系,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必要帮助,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气氛。
四、要求和安全保障措施
1.调查摸底,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及扶贫助学档案、成长记录档案。
学校将对我全体学生进行摸底调查,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的住址、家庭电话、是单亲外出还是双亲外出,并记录外出家长的联系方式等,建立我校留守儿童档案,并根据调查了解的留守儿童家庭的具体情况,落实我校扶贫助学。
2.构建“留守儿童”五大关护网络。
学校将积极动员,发挥各方力量,在全社会形成一张覆盖到边、监护到底、关爱到位的工作网络,即: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依法履行法定监护人的责任;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村(居)管护网络,把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关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一项重要职责;以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着重对有问题苗头的留守儿童进行对口帮助;以群团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络,为留守儿童送温暖、献爱心,予以亲人般的关怀;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法律保护网络,坚决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打击侵害留守儿童利益的犯罪行为。五条关护网络要紧密联系,互相配合,齐心协力,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尽心尽责,营造良好环境。
3.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热线。
建立的五条网络通过电话、家访、召开家长会等途径,与相对应的留守儿童家长保持主动性沟通、经常性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遇到重要问题责成其回家亲自参与解决,4.协同相关部门整治“留守儿童”校园周边环境。我校将积极与镇派出所等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呼吁全社会都加入到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中来,铲除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社会毒瘤,为留守儿童创设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成长环境。
5.开展与“留守儿童”结对关护系列活动。
学校将发动全校教职工都来关心和爱护留守儿童,鼓励各教师争当留守儿童特别是问题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各“代理家长”重在关心孩子学习、生活,条件允许的也可以从经济上给予孩子一定的帮助。6.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
针对留守儿童易发性、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我校将集中组织开展了“自尊、自立、自律、自强,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主题教育,引导留守儿童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防范和克服身上容易出现的不良嗜好。并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学守则,争做优秀小公民”活动。
7.家校沟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成长。
学校将积极与各留守儿童在外务工的家长联系,向家长介绍了我校“留守儿童”的整体情况以及目前所做的一些工作;向家长讲述了家庭、社会、学校,特别是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劝告家长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与孩子建立稳定的通讯联系,了解、关心孩子的成长等,并号召各“留守儿童”每月给其父母写一封信或通一次电话,向父母汇报一月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以增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联系。
6.评比表彰。组织评选表彰 “ 优秀”留守儿童,优秀班主任,优秀爱心人士等。每年年终配合上级在总结督察基础上,对留守儿童做出特别贡献的帮扶教师、优秀班主任等给予评选表彰,并通过当地多种媒体报道,激励更多有识之士关爱留守儿童,评选优秀留守儿童监护人、优秀留守儿童等。
五、目标任务
1.建立本学学期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库; 2.结合德育工作,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3.落实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度,代理家长承担起留守学生的监护职责,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
4.开展慰问活动,给留守儿童过生日,和留守儿童过每个中国传统节日。
5.设立亲情电话,使留守儿童每周可以和父母通上一次电话,做好亲情心灵沟通。
针对当前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自身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所致;通过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参加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活动,为学生搭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等策略,矫正学生的不良心理。
心理学家指出:“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到学生中间去,做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培养人自觉的健康生活,成为健康的生活者,既为学习服务,又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生活的养成,使学生成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
一、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小学生自身因素所致
小学时期,小学生之间的交往渴望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不断扩大,但由于他们阅历浅,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从而使他们的交往,往往处于初级水平,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很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比如:人际关系焦虑就是因同学之间的矛盾没有及时得到正确处理而造成的暴力对抗、恐惧症等不良心理状态。所以,小学阶段个别学生很容易出现不合群、逆反心理现象,进而导致离家出走、逃学,甚至绝望、自杀行为。
2.家庭教育的偏差
父母过度溺爱和放任,是导致小学生心理疾患的直接因素。如今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大多只注重让孩子高兴、满意,孩子成了家庭中的“小皇帝”,父母任从孩子的摆布,百依百顺。逐渐养成了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久而久之,致使孩子性格偏执,自私狭隘,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当家长的期望值与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时,往往就会使孩子感到压抑和不满,进而使孩子产生疑惑、犹豫等心理疾患。
3.学校教育的误区
就目前的评价制度而言,学校和教师迫于压力不得不追求升学率,考试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小学生面对“升学”及择校就读的原因,不得不放弃自己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苦苦地追求考试分数。由于思想过度紧张、精神过度疲劳,失去了“人身自由”,这就导致学生恐学、厌学心理,严重者情绪失常、精神抑郁,出现个别学生离校出走或离家出走的逃学现象。
二、针对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帮扶措施
小学生正处于充满心理矛盾的时期,他们往往自我感觉良好、自我认识模糊、自我评价过高、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往往表现出情绪丰富、情感脆弱的幼稚状态,心理年龄多数低于生理年龄,因而,稍遇挫折,心理就会失去平衡、就会产生烦恼和痛苦,所以,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给予引导和心理帮助,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一)、对症下药,排除心理障碍。
俗话说:“心病还需要心药治”。心理疾病虽然形成原因复杂,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但是它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不可救治的,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一般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应对方法有以下几种:、消除逆反心理——沟通与交流。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的行为往往表现为 要我这样,我偏那样;你说这好,我偏说那好;让我信这,我偏信那。处于“逆反期”的孩子通常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对抗”心理。老师、父母越恼火,他们越反感,越叛逆,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对抗、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学习被动,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从而走向极端。近年来社会上多发的青少年“逆反期”杀亲案(如徐力杀母案)、出走现象、自杀事件等无不说明,如果对学生的逆反心理疏导失当,将会发生多么惨痛的后果。
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首先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次是要求学生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让他们明白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善意的批评,明白家长、老师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有时言语过激但都是为了他们好,自己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这些事情,也就不会逆反了;再次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时常提醒自己遇事尽量克制,多进行沟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最后是要求家长和教师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想做什么,多听他们的呼声,理解他们的欢乐与苦恼,放下长辈的架子,与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长幼关系。消除学生逆反心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有极大的耐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增强自信。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活动,学生一旦产生自卑心理,就会对自己的智力、能力、长相或风度等作偏低的评价,甚至因某一方面的不足就对自己全盘否定,觉得一切不如别人,顾虑重重,缺乏自信心,极大地阻碍了自身的健康成长。
产生自卑孤独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主要是因为生理的原因、遭遇挫折和心理创伤、性格因素、家庭教育问题以及需要得不到满足等。在小学阶段,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大多缘于家庭问题,有的父母离异,有的家庭比较贫困;也有的学生是因为能力比较低,成绩不如同学,受到同学的轻视。现在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并不少见,这就更加要引起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关键是使学生对自己现存力量感到满足!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他们身上的优点,使其对自身做出正确评价,发挥自己的长处;其次是要千方百计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工作中,我们常用的方法是联合各科教师共同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让他们不再觉得自己什么都弄不好,反而感受到只要自己努力,也能受到肯定;最后是引导学生以勤补拙和扬长避短克服自卑。作为教师关键是要帮助这部分学生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通过勤奋努力,在某个方面做出成绩来。在这方面,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五年级的小李是家里的独生女,本来家庭条件优越,学习成绩优秀,可后来父母离异,家庭破裂,原本的天之骄子自从失去父母的百般宠爱,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抑郁寡欢,总觉得自己在班里抬不起头来,伴随而来的是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了解了这一情况后,王老师开始与她接触。一方面通过与她沟通,让她正确面对家庭现实,要求她要欣赏自己、相信自己,并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自己,一定要通过改变自己来获得别人的理解和关心支持。王老师还帮她制定了学习计划,同时联合各科教师共同为其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各学科教师都乐于鼓励帮助小李,班主任高老师在班集体活动中给予了小李很多展示自己的机会,班中同学在高老师的影响下,也纷纷伸出友爱之手,让小李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到自己被重视。当自信重回到小李身上的时候,一切就开始改变了。后来,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县名牌初中----太和三中。在她寄给高老师的贺年卡中,她深情地写着:“高老师,谢谢你给了我自信,让我有了不一样的人生!”、消除敏感与脆弱心理——锤炼意志。
目前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是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长大,成长的道路一帆风顺。上了小学以后,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与同学的交往上都容易遇到挫折,一旦遇到挫折问题就来了,脆弱的心理素质便暴露无遗。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认知水平;其次是提高学生自控水平,培养耐挫能力;第三是克服悲观消极的心态,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最后是教给学生释放消极情绪,摆脱悲观失望的方法,即通过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来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多方面的兴趣来转移注意力,多结交知心朋友,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如看心理医生)等。
(二)、防患未然,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开设心理教育讲座,定期培训教师,使之适应新时代心理教育的要求。我们都知道,处于改革开放的年代,人的复杂心理现象是随之派生的产物。作为受家庭与学校、社会等多重爱护和指导的学生,仍无法例外地接受着各种心理困扰。他们自身的心理负荷是否合理,人格与道德品质的构成否正确,能否树立人生目标、拥有追求成功的勇气和韧性以及独立、判断、决定的能力?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以这种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力的发展与运用,以意志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从人生的早期把握科学、合理的心理发展规律。
在学生这个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如果教师的教学行为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将会给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很大的危害。为此,培养一支适应儿童心理健康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管理者应该首要考虑的问题。
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需要呢?我认为首先取决于教师教学的儿童化程度的高低。因此,我也着重从这方面培训教师。通过开设心理教育讲座,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对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辅导员的教学方式进行指导,使其熟悉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使其教育方式适应新时代心理教育的要求。使教师的教学能注意直观性、趣味性,深入浅出,生动活泼。除此之外,一位优秀的小学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多参加小孩子的各种游戏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去了解小学生的语言、思维、快乐及需要,从而根据儿童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这也是我们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另一重点。教师在参与孩子的活动时,要放下成人的架子与老成,怀着一颗童心融入孩子们的世界,走进他们独特而五彩缤纷的心灵空间,做孩子们的知心大朋友,建立起平等、信任、友爱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加强教育教学渗透,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还应该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为此,担任各学科教学的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学科中所蕴含的心理教育因素,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渗透,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使学生逐渐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结构。如利用语文课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利用科学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品课中对学生进行抗挫能力、承受能力的培养,利用音乐课中歌曲稳定学生情绪,使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并通过课堂气氛的营造、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行为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等方面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目的。、开展各种体验活动,有的放矢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现在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太多长辈的呵护和溺爱,部分学生因为家长的过分溺爱与保护而产生了依赖心理,缺乏独立、判断、决定的经验和能力,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消极的自我暗示,顽固、执拗而且容易自卑,意志力低,在与同学的相处交往中容易产生障碍,同时伴随而来的是能力低下,学习成绩一般。为了改变学生的这种状态,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展以培养学生意志品质为目的的体验活动,创造锻炼学生克服挫折的环境,组织学生磨练意志,培养抗挫折能力。如耐力训练、智力障碍赛、恶劣气候的适应以及诱惑抵御等。训练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开始表现出一种独立性,表现出坚韧与自制,在同学之间能更自觉地互相沟通,互谅互让,搞好团结。以前每逢刮风下雨,总有个别同学借故缺课,或者因一点小病就请假,影响了学习,而现在这样的情况在学校已不复出现。学生在体验活动中获得了直接经验,意志力得到锻炼,这为他们以后的成长注入了心理上的 “病毒免疫”。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角色扮演的体验方法也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角色扮演,就是由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如扮演班长、教师、家长、服务员等角色,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来调节、变换自己的角色,适应不同社会环境,增强社交体验。角色扮演训练法对于消除学生心理困扰,促进学生的心理品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角色扮演中,学生通过扮演某一特定的角色,模仿现时生活情景,可以宣泄和释放压抑的情感,达到排除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目的。角色扮演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要求扮演者站在所扮演的角色的角度上认识事物,思考问题,开展行动。这样,从扮演者来说,角色扮演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理解他人的过程,这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内化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在开展体验活动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应加以具体的指导和配合,学生有进步就及时给以肯定,用鼓励、赞扬来提高学生克服困难、完善自我的信心,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设立学校心理辅导室,及时发现、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任课老师的确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光有任课老师还远远不够,对于更深层次问题的学生,还必须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采取更专业的方法,对症下药。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以便更好地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相对于任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则根据学生不同的意志类型,采取个别辅导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在咨询过程中,对较执拗、顽固的学生,心理辅导老师会从自觉性、目的性和原则性等方面着重辅导、培养,目的在于让他懂得执拗、顽固与坚韧性的品质是相反的,使他在训练中逐步转化。比如四年级有一位学生在前段时间上课经常搞小动作,并且故意干扰其他同学的学习,任课老师在课堂上对他进行点名批评,但他表现出一种抵抗的态度,知错不改。后来心理辅导老师经过一番思考,转换一个角度,找他个别谈心,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为他分析执拗、顽固对他成长的危害性,具有坚韧性的品质则能赢得同学们的喜欢、支持和老师的好评。并同任课老师配合,当他一有进步就及时给予肯定。慢慢地,该学生在感觉自己受到老师关注同学喜欢之后,不再表现得那么执拗和反叛,开始接近同学,接近老师,乐于为集体出力。在不知不觉中,他终于接受了劝告,成为一个遵守课堂纪律、受同学们喜欢的学生。对于胆小的,独立性不强的,容易接受消极暗示的学生,则要及时培养其自信、果断、勇敢的品质。心理辅导老师会联合班主任特意安排他参与一些必须独立完成的活动,比如训练其提高发音,独立发表意见,或者当众演讲等,以各种方式来提高他们的信心与勇气。
对于举止冒失、轻率的学生,心理辅导老师则从培养其沉着与耐心等方面入手。采用的方法之一就是选择一些成功人士的传记,用故事的形式让他们正确理解果断、勇敢的含义。
面对活动力过强的、不懂自制的学生,心理辅导老师采取的方法就是培养其控制行为的能力。通过同任课老师配合,在学校及班队开展的活动中,让其担当重要角色,将其好动的特性转化为服务能力。既磨练其意志,使他们的行为从消极的一面走向积极的一面,又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一种合理的发挥,达到自觉规范的效果。
有的学生存在缺乏毅力的表现,比如在学习上怕吃苦,学什么都不持久,半途而废。心理辅导老师会根据所分析的具体原因,通过长时间的跟踪,对其进行意志的坚韧品质的训练,使他们得到启迪与激发,产生学习的毅力,提高了成绩。
确实,学校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使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了宣泄的机会,由于心理咨询老师能及时发现,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因此,有效地缓解了学生的精神压力,解决学生思想上的疙瘩,克服其心理障碍,使学生恢复了良好的心理状态。
1 彭阳县森林公安建设现状
彭阳县公安局森林派出所隶属彭阳县林业局管理, 现有民警16人, 其中公务员7人, 治安民警9人, 主要负责全县林木管护, 毁林案件的侦查, 林地、林权管理并依法对林地征用、占用进行初审;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并监督林木凭证采伐与运输;组织、指导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全县森林防火工作。该所于1998年、2008年、2009年3次被自治区森林公安局授予集体三等功, 5次荣获市、县先进单位称号, 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先后3次检查考核全县森林公安工作时, 给予了充分肯定。
2 主要措施
2.1 逐步改善办公条件
“三基”工程建设实施以来, 彭阳县公安局积极争取项目资金24万元, 同时自筹90多万元, 建成近800 m2的派出所办公楼, 民警人均办公面积达到60 m2, 结束了派出所全体民警拥挤在40~50 m2办公室办公的历史。同时筹集资金配备了办公桌椅、档案柜、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 硬件建设完全达到标准化公安派出所要求。
2.2 提升警务保障能力
先后购买警用汽车3辆及警用摩托车2辆, 对金盾网和互联网进行全面升级改造, 开通了森林防火和森林公安视频会议系统。目前, 办公设备、单警装备基本满足工作需要。
2.3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在队伍建设中, 始终把班子建设作为抓工作、带队伍的重要任务, 努力提高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
2.4 充实林业行政执法人员
彭阳县森林资源点多、线长、面广, 民警工作超负荷运转, 警力不足与资源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2008年, 从林业系统和退伍军人中择优录用了治安协管员, 并经过岗前培训, 办理了林业行政执法证, 协助民警开展工作。
2.5 严格贯彻落实“五条禁令”
采取悬挂“五条禁令”、签订责任书、警示教育等形式, 将单一的工作监督延伸到对民警8 h以外的监督, 做到了单位抓、社会管、家属促, 防止了民警违反“五条禁令”事件的发生。
2.6 认真落实警车管理规定
制定了警车管理办法, 3辆警用汽车和2辆警用摩托车严格做到了“警开、警用、警管”, 主要用于森林资源巡护和案件查处, 杜绝了警车参加非警务活动。
2.7 加强警械和武器管理
不断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学习教育, 现有警械由内勤统一保管, 使用时采取所长审批、办案人员出借据、用完后及时归库管理的制度。
2.8 严厉打击涉林违法行为
在重点宣传教育的基础上, 组织民警和林政人员把盗伐滥伐、违法占用林地等违法犯罪行为作为工作重点, 开展深入持久的打击活动, 全县林区治安形势总体良好, 发案少, 林区社会治安秩序稳定, 有效遏制了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巩固了全县造林绿化成果。
3 取得的成效
3.1 素质教育不断加强
结合“三基”工程建设、“三考”和大轮训, 本着“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主管领导坚持每周组织民警开展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学习。并定期邀请县法制办、公安局等法制人员为民警授课, 组织民警外出培训学习, 并因地制宜推行岗位练兵, 做到民警业务素质和体能、技能素质双提高。
3.2 执法环境得到优化
每年结合元宵、法制宣传日、防火宣传周等节日, 采取召开会议、刷写标语、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 组织干部和护林人员深入乡村集市、社区、学校, 向广大群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广泛宣传涉林法律、法规, 在全社会形成了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为执法规范化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
3.3 执法程序严格规范
结合全区每年执法质量考核, 多次邀请市、县公安法制部门对办理林业行政案件进行指导把脉, 对民警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和执法技能培训, 有效地保障了依法办案。
3.4 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积极创建“五型”机关, 倡导“四好”民警, 要求全体民警树立“以林为业、以警为荣”思想, 努力提高民警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服务水平。在办理林业行政许可事项中, 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工作的落脚点, 严格依法办理, 同时公布监督电话, 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监督。
4 结语
自春季严打整治和春、秋季行动开展以来, 森林公安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 加大打击力度, 确保了专项行动的顺利开展, 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总结近年来的工作, 森林公安基础设施建设和“软实力”都有了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 有力地维护了林区社会治安秩序, 达到了发案少、秩序好、辖区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 但仍存在警力不足、信息化水平不高、业务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发展需求等问题, 需要继续努力, 逐步加以解决。应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责任、强化管理, 加快队伍正规化、执法规范化、警务信息化、保障标准化、警民关系和谐化“五化”建设, 促进彭阳县森林公安大发展、快发展, 为推动彭阳县生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生态安全保障[1,2,3,4]。
摘要:分析了彭阳县森林公安建设的现状, 总结了其主要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以期促进该县森林公安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森林公安建设,现状,措施,成效,宁夏彭阳
参考文献
[1]胡飞, 张晓婷, 张玲丽.灌南县推进森林公安“三项重点工作”的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4) :227.
[2]秦永生.昌宁森林公安狠抓队伍建设[J].云南林业, 2011 (6) :57.
[3]张航.温州全力推进森林公安机关重点专项工作[J].浙江林业, 2011 (12) :37.
【帮扶措施及成效】推荐阅读:
困难党员帮扶措施06-17
特殊学生帮扶措施07-22
困难学生帮扶措施09-20
贫困生帮扶措施和材料11-10
精准扶贫个人帮扶计划和措施例文09-22
措施及意义11-12
自查及整改措施06-08
赶工措施及方案07-19
整改方案及措施09-10
对口帮扶汇报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