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那一缕炊烟散文

2024-10-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留住那一缕炊烟散文

留住那一缕炊烟散文 篇1

(一)

建了三十年的老屋要拆了重建。

建房子的主意是弟弟弟媳拿的的,因为看着周围一栋栋小别墅不时地向外冒出,尤其是看到很多儿子在外工作的家庭,他们从城里请来设计师,房子设计得一栋比一栋漂亮,看着看着就心痒了,就生出了推掉我们的老平房建新房子的念头。

其实父亲做梦都没有想到他这辈子还要建第三栋房子。当初围垦团山湖,为了解决这里的社员寻医看病难的问题,刚刚做了两年赤脚医生的爸爸来到了团山湖安家落户,用土砖和竹子筑起了一座茅草房;七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爸爸在团山湖推掉土砖房,建了一座红砖房子,成为大队上第三个建红砖房子的人家,别提多高兴了,建了红砖房子,就再也不怕洪水了,爸爸以为这一回是一劳永逸了,却没有想到过了三十年这房子还是跟不上时代,被弟弟弟媳否决了。

“爸爸,您看看外面的洋房子,多神奇,多现代呢,我们还住在这老古董一样的平房子里,至少也要建个乡村别墅吧!”弟媳的娘家最近建了一栋小别墅,于是很坚决地到婆家来提升这个住房条件。

弟弟知道建房子辛苦,就换了一个角度来说:“爸爸,我们家得留着这块地,不要浪费了这么好的地基,这个房子住了三十年了,也差不多了,这个建房子的钱我出咯。”

“那就建个二层楼吧,建房子的钱你出一半。”父亲终于点了头。

长江后浪推前浪,为了子孙的幸福,就是再苦再累再舍不得,父亲和母亲还是同意拆了旧房子换新房子。

(二)

设计房子的时候,爸爸和弟弟发生了分歧,弟弟要把房子掀掉重建,爸爸却希望还保留那栋老房子,只在老房子旁边建栋新房子。老人都喜欢恋旧,这我们都可以理解,而且爸爸妈妈一直说住平房很好,何况是住了三十年的房子,一砖一瓦都有感情,记得那个时候的砖头都是我们家里自己烧窑烧的,拆掉总有些舍不得。其实我私下里也觉得平房很好,低调舒适,虽然不华丽张扬,却没有爬上爬下的辛劳,特别适合老人居住。

可是既要留着老房子,又建新房子,就是国土局也不会同意啊,而且在新旧的交替里,像很多我们人生的选择一样,往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能选择其一啊。

新和旧的反复碰撞,父与子的几次磨合,最后妈妈做出决定,老屋大部分都拆掉算了,但两间房子一定要留下了,一间是可以烧柴火的灶房,还有一间是可以烤火的杂物房。开始弟媳还是有些不愿意,因为留着那些颜色陈旧的老房子,和新房子会不怎么相称,有碍观瞻。但是妈妈的这一点得到了全家人的赞同,因为这两间房子都是炊烟升起的地方,炊烟里,有我们的童年和少年。

(三)

灶房很普通,甚至还有些落伍,灶屋里除了有煤灶、碗柜、饭桌,还有一个颇具规模的柴火灶,柴火灶的上方,挂着几个大铁钩,那是挂腊肉腊鱼的地方。走进灶房,很多场景就开始复活,三十多年的记忆里,随意打开那个闸门,诸多人生场景就一一呈现,尤其是那个让妈妈恋恋不舍的那个柴火灶。

灶四四方方的,有一个可以煮饭的小灶,还有一个炒菜的大灶。小时候放学归来,我和妹妹常常坐在灶脚下生火,或者给灶膛里添柴。妈妈在灶台上忙碌着,柴一般是稻杆,有时候还有一些灌木、枯枝落叶等等,这些柴火都是我们从田里、土里晒干了再弄回家的,上面流着我们的汗珠儿。柴火在灶膛里噼里啪啦地响着,带着稻杆的草木香,印得我们的小脸儿通红,锅子里青菜滋滋地响着,我们敞开的肚子和流出的口水都期待着妈妈的`那声“开饭咯,收拾桌子!”

我们正忙碌的时候,爸爸也总是在这个时候出诊归来,爸爸有个习惯,就是从来不在外面吃晚饭,无论出诊的人家做了什么好吃的,怎么盛情挽留,爸爸都要回家和一家人一起吃晚饭。

这个时候,在外面玩疯了的弟弟也回了家,坐在饭桌前。妈妈就笑眯眯地问:“崽啊,怎么一到吃饭就知道回来啊?”

我和妹妹也疑惑不解地说:“怪呀,你怎么学到了孙悟空的千里眼啊?”

“妈妈,我老远就看到了我家的屋顶飘起了炊烟啦,那还不是吃饭了。”弟弟骄傲地说。

“哦,我知道了,这叫‘炊烟袅袅’。”妹妹卖弄着她新学的词语。

“我也知道,炊烟袅袅的意思就是烟子会在屋顶上跳舞。”弟弟天真的声音我至今还响在我耳边。

读中学的时候,我寄宿了,常常会想家。每个周末回家的时刻,当我在暮色中看见家乡那缕缕上升的炊烟,就一边加快脚步一边分辨着哪一缕是来自我家的屋顶,朝着炊烟袅袅的地方奔去,心里就充满了温暖。

很多年里,我心中一直有一幅最美的画卷:红日西沉,倦鸟归家,炊烟招摇,和树梢缠绕着袅袅上升。“鬼崽子,回家吃饭啦!”谁家妈妈的一声呼唤随炊烟飘散,我兴致勃勃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推开家门,一股饭菜香直钻入鼻孔,家的气息就直扑胸怀。

(四)

还有那个可以烤火的杂屋,除了收藏妈妈那些舍不得的坛坛罐罐和爸爸的那些已经失业还舍不得丢的农具,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烤火,杂物中间挖了一个火塘,杂物上方做了一个烟筒。冬日的夜晚,我们常常围着一堆火说说笑笑,最有意思的是在这里听爷爷讲故事,一个树兜就伴着一个故事,柴一根根地添,故事一段段地加,《杨家将》听完了,《水浒传》又来了,《聊斋》更是叫人又怕又爱,最开始的文学启蒙就是在这一簇簇的火苗里进行的,那些真善美的种子就如此撒播无邪的心间。看看我们听故事累了,奶奶就会弄个小锅子,给我们炸红薯片,吃得满屋飘香。

每年的三十夜,我们全家在杂屋的火塘里烤火,我们围炉向火,谈得失、谈成就、谈理想,谈未来。每次爷爷奶奶问完我们的成绩,就在这里给我们发压岁钱。后来爷爷走了,奶奶又走了,侄儿侄女出世了,我的儿子今年也上中学来了。三十多年的时光,人来来去去,炊烟袅袅娜娜,火依然红红旺旺,家的温馨和美好一直在传递着。

可是不知不觉间,家乡的炊烟渐渐飘散在岁月的长河里。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渐渐不再烧柴,改成烧煤、烧液化气,妈妈也在灶屋里添置了煤灶,液化气灶,春末夏初,天气热了起来,妈妈就改烧煤烧液化气,但是只要夏天一过,天气凉了,妈妈又烧起了柴火。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我们也让妈妈不要烧柴火了,可是妈妈一直坚持着。

“柴火做的饭菜好吃,香着呢,再说,现在很多柴啊,树枝、灌木好多都浪费了,多可惜啊!”

就这样,妈妈一直留着那个柴火灶,也让家乡那仅有的几缕炊烟留守在屋顶上。逢年过节,我们都携儿带女回家的时候,看到家里的屋顶升起袅袅炊烟,看到柴火灶里吐着红旺旺的火苗,我们的心也就和那火苗一样充满热情和活力,好像找到了生命最开始的动力。

(五)

今年过年,妈妈屋顶的上那飘摇的炊烟又在召唤着我们这些儿女,我们又团聚在妈妈的灶屋里,妈妈系着围裙忙上忙下,我们在菜园子里摘来新鲜的小菜,孩子们争着要往灶堂里生火。小灶里闷着香喷喷的红薯饭,闻着就让人满口生香,灶头上熏着的腊肉炒菜园里新鲜的大蒜,每个人都要多添一碗饭,池塘里还养着蹦蹦跳跳的鲫鱼,捉几条放在柴火灶里一熬,新鲜美味,好像里面熬制着浓浓的春意,再大把大把夹着菜园子里摘来的新鲜小菜,一家三代,陶醉在柴火香里。

吃完年夜饭,照理又聚在杂屋的火塘边烤火,爸爸今年准备的树兜特别大,火特别旺,而且还把电视机搬到了火塘前,妈妈把好吃的摆了一桌子,这样聊天和看电视两不误,噼里啪啦的柴火和外面的鞭炮声交相呼应,火苗一串串地跳跃着,大家的脸红扑扑的,说的话也是热气腾腾的,烤的红薯是甜甜的,夜深了,大家还不想回到新房子里去睡觉。

妈妈看看大家说:“你看看你们,幸亏我留了一个可以烧火烤的地方,这个烤柴火啊,是最热身的,烤电炉子背越烤越冷,吹空调啊皮肤发干还空气不流通,这明火啊,可以烤得透,还烤得热闹。”

妈妈的话赢得一片欢呼,弟弟说:“这两间房子,灶屋和杂屋,我们世世代代都不要拆了。”

带着这份美好的祝愿,我们到了新年的梦里。

(六)

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着我们的新房子。我们都跑出来欣赏,新房子通过一个车库的过渡,和老屋很好地衔接起来,小洋楼虽然小巧玲珑,却也有模有样,阳台敞亮,客厅宽敞,卧房别致,客厅前的一个凉亭更是增添了几分现代元素。在新房子的旁边悄然立着妈妈留下的旧房子,为了美观,旧房子重新刷白了一下,倒也和新房子浑然一体。新屋的现代气息和老屋的古朴元素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高高低低,挺有层次感。再看看周围,屋前的八曲河缓缓流过,屋后是辽阔的田野,远处有连绵起伏的团山,我们都说好,房子好,环境更好。

这时,对面的县城传来打桩的声音,一声声好像敲击着什么,据说河那边又征收了一片地。爸爸无不隐忧地说:“哎,但愿永远不要征收到我们这里。”

看着屋顶的炊烟袅袅婷婷地爬上树梢,飘过田野,消散在老学校上空,盯着炊烟下方的老学校,我的心难免有点遗憾,我们这个村庄已经没有学校了,因为拆校分流,已经改建成一个做门窗厂子。炊烟袅袅,书声琅琅,这是我梦里家乡,这也是一个村庄应该有的模样。可是,现在没有了书声琅琅,幸亏还有炊烟袅袅。

爸爸的希望是我的家乡永远不要征收,让那些小桥流水永远歌唱;我的希望更多一层,我希望故乡的天空永远飘着炊烟,让那袅袅炊烟守护我们渐渐失去的家园梦。

优秀散文:看那一缕阳光的心态 篇2

耳畔响起父母“好好读书,有知识就有希望”的叮嘱;心里铭记着老师“多读心中有本,常写笔下生花”的教诲;细细品读前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人生经验;回忆起自己曾经松懈就会变得落后的沉痛教训……我终于明白——人生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我深知读书吃苦,求知不易。可是,我们“明知山有虎,却向虎山行”。因为“无知就是愚昧!无知就是贫困!”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它根本就没有“无知者”的立足之地,栖身之所,我们不学能行吗?记得老师说过:“书。一页页,一本本,像洁白的船帆驾驭着人生之舟。它能把勤奋者载向成功的彼岸,也会把懒惰的人搁浅在无助的荒滩。”是啊!勤奋的人生将辉煌无限,硕果累累;懒惰的人生,必定会痛苦连连,抱憾终生。

我坚信“读书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这一观点。人生,只要努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付出就会得到应有的.收获。相反,怕吃苦,图享乐的人,他只能得到暂时的安闲与所谓的“幸福”,等待他的将是永远的无法弥补的遗憾。“下苦心,用苦劲,干苦事,苦境终成乐境;说闲话,干闲事,好闲游,闲人就是废人。”要让生命之花绽放于未来,我们现在就得刻苦学习。必须刻苦学习!

上一篇: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古诗文及名著导读复习下一篇:报恩的句子经典 报恩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