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教案

2024-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南海问题教案(精选8篇)

南海问题教案 篇1

关于南海问题向来为我国与东南亚各国纷争的焦点,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而关于黄岩岛事件以及菲律宾枪击台湾渔民事件相信大家就更加熟悉了。下面我们结合下面5张图片对事件进行回顾:

2012年4月10日,12艘中国渔船在中国黄岩岛潟(xi)湖内正常作业时,被一艘菲律宾军舰干扰,菲军舰一度企图抓扣被其堵在潟(xi)湖内的中国渔民,幸运地是被赶来的中国两艘海监船所阻止。随后,中国渔政310船赶往事发地黄岩岛海域维权,菲方亦派多艘舰船增援,双方持续对峙。这就是中菲黄岩岛事件。

2013年5月9日,菲律宾公务船开火攻击台湾渔船“广大兴28号”,造成渔民洪石成中弹身亡。这就是菲律宾枪击台湾渔船事件。

近年来,我国与邻国关系中连续发生了一些摩擦和纠纷,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印度数次向有争议的边界地区增兵,并加速向该地区移民;在南中国海,越南、菲律宾等国不断试图采取各种措施宣示其对所占领岛礁的“主权”,并在岛礁上兴建设施,强化占领。中澳关系也由于中铝收购力拓公司的失败、力拓公司上海办事处工作人员侵犯我国公司商业机密,以及澳大利亚不顾中方反对,向“疆独”分子热比娅发放签证等事件,连续出现波折。尤其是军国主义盛行的日本无视我国主权,频频袭扰我钓鱼岛,东邻朝鲜连续进行核试验造成国际局

势紧张等等,今天我们主要就南海问题从事件概述、历史事件、最新动态、各方态度、现状分析、解决对策六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我们来探讨第一个问题:

一、事件概述

目前我国西南中沙群岛现状: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三个岛群分布在辽阔浩瀚的南海海洋上,是我国南海诸岛的主要组成部分,习惯上合并称为西南中沙群岛。西、南、中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事实证明,我国人民最早发现这些岛屿礁滩,长期以这些岛屿礁滩为基地进行渔业捕捞生产和居住,世代相继对这些岛屿礁滩进行辛勤的开发和经营,我国政府最早对这些岛屿礁滩实行管辖和行使主权。

据历史记载,1974年1月19日和1988年3月14日,在西沙和南沙,我国海军两度与越南(前次为南越政权)海军在海上交手。西沙海战后,我国海军乘势全面收复被占的西沙群岛;南沙海战后,我国海军收复和控制了6个岛礁,使我国在南沙有了立锥之地,两次海战,对我国在南中国海的战略势态具有重要影响。

今天,在浩渺无垠的南沙海域,我国海军在南疆第一线7个礁盘上的五星红旗下守卫着祖国海疆。同时,多年来,我国台湾当局一直派军队驻守在南沙群岛的最大岛屿太平岛上。

现在相信大家对我国南海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下面我们来探讨第二个方面:

二、历史事件

现在让我们共同来简要回顾上个世纪来我国与周边国家的纷争

主要是我国与菲律宾、越南等国之间的纷争

1951年8月周恩来总理在《关于美英对日和约及旧金山会议的声明》中指出:包括西沙、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向来为我国领土,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时虽曾一度沦陷,但日本投降后已为当时我国政府全部接收。”

1958年9月我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领海宽度为12海里,并明确指出,这项规定适用于我国的一切领土,包括南沙群岛以及其他属于我国的岛屿。北越总理范文同会见我国总理周恩来,表示:“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尊重这项决定”。

1974年1月中越发生西沙海战,击沉南越海军炮舰“怒涛”号,其余3艘敌舰在受伤后仓皇逃跑。

同年2月

南越侵占我南沙群岛南子岛,改名西双子;侵占敦谦沙洲,改名“山歌”岛;占领景宏岛,改名为“生存”岛;占领南威岛,改称长沙岛;占领安波沙洲,改称安邦岛。

1979年4月越南当局派遣配有火箭筒、轻机枪、冲锋枪等武器和电台的武装军人驾驶船只三艘,侵入我国西沙群岛海域距岸500米处进行侦察活动,并向我国巡逻艇射击挑衅。

1983年5月我国海军南海舰队X950大型油水补给船和Y832运输船,由海军副参谋长张序三指挥,进行远洋航海训练,并于

5月22日到达曾母暗沙。

1987年2月越南侵占我南沙群岛第一大礁——柏礁,同年3月中越南沙之战爆发,战斗共持续了28分钟,越军有2艘运输船被击沉,1艘登陆舰遭重创,伤亡400人,被俘40余人,其中中校军官1人,我方仅1人轻伤。

1989年3月我国成立“南沙前线指挥部”,驻守永暑礁。1991年越军侵占西卫滩。

1994年5月越南擅自在我南沙群岛日积礁竖立了一座高42米、照射距离16海里的海上导航灯塔,在西礁擅自建起一座高22米照射距离15海里的海上灯塔。

2000年5月制造“符功武事件”。

2005年3月我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菲律宾国家石油公司以及越南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签署了为期3年的《在南中国海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

2007年6月越南出动30余艘武装船只,对我国中石油集团在西沙海域实施海洋工程调查的作业船进行围堵和阻截。双方船只在海上一度形成对峙局面。

以上是我国与南海邻国之间的主要纷争,下面我们来看看最新动态,这也是探讨的第三个方面:

三、最新动态

2008年2月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在台军“首长”陪同下,搭机前往南沙的太平岛,主持太平机场启用落成典礼。

2009年3月我国渔政执法船311船巡航我国南海的西沙海域,执行渔政管理任务,并宣示我国对南海海域的主权。

2009年菲律宾议会通过了“菲律宾群岛领海基线议案”,将我国拥有的两组岛屿——南沙群岛和黄岩岛划为菲所属岛屿。

2010年美国和越南这对曾经的敌人举行为期一周的联合海军演习。有美国媒体8月10日报道称,该次美越联合演习将出动美国“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演习内容主要集中于非战斗行动,如海上救援活动等。

2011年10月菲律宾炮艇礼乐滩附近撞击我国渔船,当月扣留了25艘我国渔民作业用的无人小艇并拒绝归还;同年12月3日,菲律宾海军以“非法捕鱼”为由扣押6名我国渔民。

2012年4月10日,我国12艘渔船在我国黄岩岛附近正常作业时,菲军舰一度企图抓扣,幸运地被赶来的我国两艘海监船所阻止。

2013年5月9日菲律宾公务船开枪射击台渔船“广大兴28号,当场造成一名船员死亡。目前我国台湾当局要求严惩凶手,菲律宾政府却层层阻扰。以上是南海局势最新动态,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对于南海问题各方的态度:

四、各方态度

首先来看一直在充当世界警察的美国,他主张南海问题国际化。他的如意算盘无非有三个方面:

1,使南海问题国际化,自己混水摸鱼。或借机军事进入东

南亚,或借机与东南亚国家合作捞点南海石油。

2,使我国与东盟的关系恶化,并挽回一下在朝鲜问题上丢失的面子。

3,通过制造事端,使我国不能安心发展。远的说,我国目前处于战略机遇期的转型期,近的说,处于经济复苏的关键期。如果和东盟国家引起战争争端,无疑对国家发展不利。

其次菲律宾、越南的态度是主张南海问题东盟化

一方面中越陆上边界已经划定,海上边界非常复杂。菲、越当然想霸占所有岛屿,故希望问题扩大化。

另一方面菲、越南力量薄弱,无法与我国抗衡,自然希望借东盟的力量对抗。

第三个方面要是东盟不答应以东盟的名义在南海问题上对抗我国,他们只好找另一靠山美国了。于是邀美国军演顺理成章。

另外我们看看东盟国家的态度:他们主张南海问题双边谈 一是东盟国家清楚,引美国参与南海问题,如同引狼入室,请神容易送神难。

二是相对菲律宾和越南来说,东盟其他国家在南海的利益小一些,而且还有很多国家没有利益。故大部分东盟国家不愿意对抗我国。

三是我国的主张是搁臵争议,共同开发,这对东南亚其他国家而言是好事。南海那几个岛礁,绝大部分是不能住人的,土地没多少利用价值。主权只是个虚名,周围资源的利益才是真的。

所以,现阶段主要是捞利益,而不是去得罪我国。

对于南海问题,我国结合国情主张南海问题双边谈 1,搁臵争议,共同开发。

2,遇事双边谈判。因为某个岛屿争端是我国和某个国家的争端,不是与东盟所有国家的争端。

3,反对国际化。问题很简单,A和B吵架,要C,D,E,F,G围观干嘛?还要X,W,Y参与吵架,那岂不是有理也说不清了。

4,要解决南海问题,核心是解决与越南的海上领土矛盾。应通过各种手段,使其他国家不插手。

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各国驻军状况

首先是越南 1993年,越南驻军不过600人,但90年代后期不断增兵,到2002年,守军达到2020人,此后一直维持该规模。

其次是菲律宾 1993年,菲国驻军480人,2002年时减至102人,此后一直维持该规模,但近年据传有增兵计划。最近菲律宾军方在南沙群岛问题上动作不断:先是强化驻南沙群岛菲军的卫星通讯能力,接着开始扩建机场,紧接着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参谋长亲赴南沙群岛视察,再就是今年围绕黄岩岛问题动作频频不断。

接着是马来西亚 1993年,大马驻军70人,2002年略增至88人,以后偶尔会增加数人,现在约90多不足百人。

而印尼和文莱驻军状况不详。据信,印尼曾短暂驻军,但后来很快撤走,现有海军巡航;文莱似无驻军历史,亦无巡航制度。

再看看我国大陆 1993年,驻军仅有260人左右,以后不断增加,2002年时,驻军规模曾达到近千人(约990人左右),但此后又不断减少,2005年,驻军规模缩减至约600人,最近几年数据不详,应无太大变化。

而后是我国台湾 台湾自1956年派立威舰队“武力侦巡”南沙,登陆太平岛驱逐菲律宾民间占领分子,并派海军陆战队为守备开始,以后驻军多有调整。现有驻军大约150人。

理解了各国驻军情况,我们一起来着重分析南海问题产生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能源问题是南海问题的核心问题。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1967年间联合国东南亚大陆礁层探测团提出报告说,中南半岛和南中国海地区大陆架油矿丰富,有210万立方公里的储量,相当于中东各国或委内瑞拉加上墨西哥海湾附近与美国东南部沿海油藏之总和,而且含硫量少,品质优良。这里还是我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

2、南海是印度洋通向太平洋的必经之路。南海素有“亚洲地中海”之称,处于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控制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道,是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

3、战略价值。南沙群岛扼两洋、制八方,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如果我国能控制南沙海域,我军防御纵深将增大上千公

里。我国应当向广阔的海洋寻找出路,但是向北、向东、向南的所有海上交通要道都不在我控制之下,美国在太平洋设臵了“第一岛链”封锁线围堵我国,我国东海、黄海外是日本本土四岛,钓鱼岛也处于日本实际控制之中,台湾以东的海域可以直接进入太平洋,但这一出海口更是限制重重,南海现在又被东南亚国家所包围。我们如果失去了南海,我国有相当一段海上生命线将失去控制。国防线将被压缩到海南岛一线,南部出海口将被封死。

那我们不禁要问,我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盛,相关国家为什么还敢和我国争夺南海诸岛?原因主要有三点

1、我国海军远洋控制与作战能力有限。我国取得1974年西沙保卫战、1988年南沙之战的胜利后,很是宽容地“搁臵”了主权之争,一心一意谋发展。实际上,采取这种策略也实属无奈之举。虽然南海都是我国必争之地。然而,鞭长莫及。虽然前不久,我国海军首艏航母“辽宁舰”顺利完成试航,但是还远远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仅仅依靠其解决南海问题还有待时日。

2、我国面临多国部队———主要是东盟集体因素。在南海诸岛争夺上,东南亚国家有巨大的共同利益。1994年东盟公开宣布“今后东盟成员对外将以集体名义而不以双边名义接受谈判”,它们一致对外,使我国解决南沙问题变得十分复杂。我们要尽力防止在争岛屿时,出现一国带头,多国起哄的局面。尽管这些国家都是一些小国,与我国不可同日而语。总以一敌十的不利情况,也是南沙问题久拖不决的重要因素。但我们也

不能坐以待毙,东盟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谁做老大,印尼、马来西亚都想争一争,就像伊朗和伊拉克在中东争雄一样。我们要选准时机,集中力量突破一国或者数国,力争实现看住强国、拉住大国、管住小国。这有点像战国时期,东盟各国拼命的合纵,我们要争取连横,为的是减轻南海问题上的压力,赢来战略缓冲期。

3、大国的干预。

首先是美国 解决海岛争端绕不开美国,随着两岸关系缓和,中美角逐的焦点正从台海移至南海。现在南海问题,就是美国“借力打力”一个阴招,借东盟之手挑起我国边疆危机。而东南亚国家对崛起的中国怀有一种潜在的忧虑,所以在共同应对我国的问题上两者一拍即合,在南海问题上美国得以乘虚而入。美国这样做可以一举多得。首先,面对挑衅,如果我国不退让,便会与东南亚国家发生冲突,而这些国家力量薄弱,最后只有求助于美国,美国的势力便又重返东南亚。一旦打起来,美国巴望不得,起码可以兜售军火;还可以充当国际警察,表面上进行调停,实际上大获渔翁之利,于是美国不光让菲律宾打头阵还直接派出海军高调参加美菲海上军事演习。这既有敲山震虎之意,又在暗示与我国有海权之争的另外四个东盟国家:你们别怕,放心大胆与中国对着干,由我老美为你们撑腰!其次是印度 从阿拉伯海的北面到南我国海都是印度的利益范围。2000年印度提出“东进太平洋战略”,试图扩大在南中国海的发言权钳制我国。

再次是日本 日本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南海问题久拖不决,越闹越乱,不可开交。日本曾对自己未来的安全环境做出预测,认为到2015年南中国海可能变成“中国海”,将会极大威胁日本海上运输生命线的安全,这对日本将是致命打击。只有保持群雄割据,南海的区域安全才不可能被我国一家控制,日本的海上生命线才不会握在我国的手里。

澳大利亚以及某些欧盟大国 以“南海航行权”关系到其国家利益为由,表示不能对此视而不见,这些大国插手南海事务,削弱我国、混水摸鱼的意图十分明显。

危机无处不在,美日狼子野心,菲越狐假虎威,印奥层层紧逼,我们又将如何应对呢?

五、主要对策

目前我国在南海处于“谈不拢,打不了,拖不起”的境地,谈不拢,都说是自己的,打不了,要明白,以我国现在的军事实力,打败周边小国,收复南沙岛屿不成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政治问题,而不是军事问题,而等不起,首先是时不我待,时间对我国并不绝对有利。目前这些国家不光在继续蚕食我国的岛礁和领海,等下去,不光我国宝贵的海上石油资源会大量流失,根据国际法,被占五十年的岛屿会被认为丧失主权,而我们南沙很多岛屿已经被占领二三十年了。我国在发展,其他相关周边国家也没有闲着,这些国家也在加强武备,而且他们已经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通过南海数百口油井带来的滚滚财富,再投入巨资扩充海空

力量,南海战场建设逐步实现“驻军常态化、工事永久化、阵地纵深化”。

1.首先,落实南海行政建制刻不容缓。从现在开始,我国必须痛定思痛,定方略、施重手,加强对南沙群岛的管理与开发。

2.统一我国的海上执法队伍,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海上执法力量,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当务之急。在关系到主权的问题上,必须要有一个被赋予全权的负责单位代表国家并承担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3.解决海权争端,立法要跟上来。我国的相关法律比较陈旧,不太适应新的形势,执行度也比较小。菲律宾通过立法加紧对南海岛屿的争夺,反衬出我国在通过立法保护海洋权益方面的不足。外国常用国内立法来侵犯我国主权,我们也应针锋相对,就像当年出台的反分裂国家法一样。

4.建设强大的海军。这是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根本保证。无论是和平方式或者不得已的战争选择,都离不开强大的海洋实力。建设强大的海军,就是为保卫我国海疆安全,为解决海上纠纷提供后盾。加大海上防御纵深,实施全方位保卫海疆战略,脱海入洋迫在眉睫。涉足浅水者得鱼虾,涉足深水者得蛟龙。

5.避免南海问题国际化,有问题两国双边谈判,不使整个东盟与我国对抗。

南海问题教案 篇2

一、关于美国重返东南亚对南海问题影响的研究。

2009年11月由美国国会研究处向国会提交的《美国与东盟关系》的报告中, 分析了美国发展与东盟关系的安全、经贸关系, 并提到地区性大国如中国, 日本与东盟的关系也需要美国加以注意, 显示了美国对东南亚地区事务的重视。Ian Storey在《经济学人》上撰文《南海成为永久争端》, 宣称美国并未直接介入南海争端, 但是表明了自己的“国家利益”, 即在南海的自由航行权。美国海军上将罗伯特.威拉德在吉隆坡的亚太圆桌会议上表示, 美国海军意欲在南海地区保持一种“持续的存在”。Ralph A.Cossa在太平洋论坛特别报告《南海冲突的安全影响:探寻潜在的冲突诱因》中, 分析了几种可能引发南海冲突的诱因:能源开发活动、岛礁的逐渐被占领、军备裁军、强制武装、意外事故或突发状况, 其他包括建立军事设施等挑衅行为, 区域外势力、亚洲经济危机等。

二、有关南海主权归属问题的研究

国外学者的研究大致上可以分为两派, 其中认同中国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的, 如以韩国汉城大学的朴椿浩 (Choon-Ho Park) 为代表的一派认为, 关于西沙、南沙群岛主权的归属问题, 中国都拥有比越南更强有力的证据, 其代表作为《海洋法:以亚洲视角看待争端》。而以美国地理学家马文.赛缪尔斯 (Marwyn S.Samuels) 为代表的另一派认为, 在历史证据和国际法理上来看, 西沙群岛主权属于中国证据充分, 但认为所有对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的国家没有一个是建立在“无可辩驳的法律基础上的”。其代表作为《中国:南中国海的竞赛》, 该著作是西方学者关于南海问题引证资料较为详实的一本著作, 对以后西方学者在南海问题上的认识有重大影响。

三、有关南海现状和发展态势的研究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亚洲研究所Michael Leifer教授在《南海僵局》一文中, 分五部分从最后的前沿阵线, 后冷战时代的平衡, 僵局, 战胜争端, 僵局与地区秩序研究了南海的现状, 分析了僵局以及原因。

四、有关南海问题的争端解决方式的研究

国外学者也进行了一番探讨。美国夏威夷东西方研究中心研究院Mark J.Valencia的代表作《共享南海资源》详细的分析了各个争端国提出主权要求的法理依据, 并在书的最后建议成立一个“南沙管理机构”目的是协助解释或和解争端。马来西亚战略国际研究所的学者汉萨 (B.A.Hamzah) , 于1990年1月, 提出了在南沙群岛重叠海域的地区成立“共同开发署”的建议。在1992年第25届东盟外长会议上, 越南提出了一个方案: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的海岸线向外延伸200海里, 以划分南沙群岛海域, 200海里以内分别为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的领海, 200海里以外是与中国划分海域的部分。这就是所谓的“U形方案”。上述这些方案均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中国的主权地位, 没能够得到具体实施。美国乔治敦大学国际法教授克里斯托弗.c.乔伊那 (Christopher C.joyner) 在其文《南沙群岛争端:重审法律、外交和地缘政治在南中国海的互相影响》中提到, 南沙群岛具有重要战略、经济和政治意义, 而中国在六国七方中占有明显的军事和经济优势, 所以南海争端带来军事冲突这一设想不是不可能。在南海地区的紧张局势中, 争端国尤其是中国的态度是关键因素。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发表的《南海共同开发:一种新的尝试》一文中提到, 南海的政治情况十分复杂, 牵涉到众多国家利益, 文章以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2002年《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为基础, 提出共同开发的方式, 以期为东盟成员和中国在共享南海资源铺路, 并保持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五、有关区域外大国因素对南海问题的影响的研究

有新加坡国立大学的Lee Lai To所著文章, 《中国, 美国和南中国海》文章关注中国如何应对南海问题中出现的美国因素, 中国希望东盟和南海争端国减少对华盛顿的依赖, 然而, 美国的军事力量并未直接介入南海争端, 尤其是在布什政府任期内减少了对东南亚的关注, 所以, 南海僵局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随着南海争端的不断升温, 南海问题在国外也引起了持续关注。国外政府和学界都不同程度的就南海主权归属, 现状和发展态势, 南海争端解决方式, 域外大国因素等问题作了相应的研究。在国外文献中, 较为稀缺的是研究美国重返东南亚的意图和美国南海政策的演变以及这种演变和南海问题发展变化之间的关联。

摘要:近年来, 南海问题逐渐升温。中国作为南海的主权拥有者, 对此问题给与了大量关注。与此同时, 国外的媒体与学界的报道中, 南海问题也占据越来越多的篇幅。本文欲从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中, 整理出国外对南海问题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南海问题,国外,研究

参考文献

[1] (美) 阿尔弗雷德.马汉:《海权论》, 西安市,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2]Choon-Ho Park, The Law of the Sea:Problems from the EastAsian Perspective (Seoul:Proceedings of Two Workshops of the Lawof the Sea Institute) .

南海问题溯源 篇3

从传统国际法准则看,国家领土的取得有先占、割让、征服、时效、添附等五种方式。所谓“先占”,一是首先发现,二是有效占领。就“发现”来说,中国可以追溯至2000年前。就“有效占领”来说,中国也拥有足够的历史证据。尽管一些声称对南海拥有主权的国家对此不承认,但他们却拿不出更充分的历史证据来反驳。从现代国际法看,最具权威的海洋法法典《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也特别指出,在划定领海界限时,可因“历史性所有权”或其他特殊情况,采用与公约的一般规定不同的方法。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方针,对内建设和谐社会,对外倡导和谐世界。在南海问题上,中国愿意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争端。中国政府处理南海问题的主导思想是“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1997年,中国与东盟成员国政府首脑协商,发表中国与东盟《联合声明》,希望确立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原则和目标。2000年底,中越在北京签署《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协定》和《渔业协定》,希望缓和北部湾的海域争端。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订《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希望妥善解决各方矛盾。2003年,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组织,希望与东盟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2005年,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签署《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和南海合作勘探协议,希望改善与它们的关系。为落实上述重要文件的要求,中国与东盟还签署了《东南亚无核区条约》《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等一系列文件。所有这些文件的签署,均致力于加强彼此联系,妥善处理南海问题,拓展经贸合作空间。2007年是东盟成立40周年和东亚合作10周年,为纪念这一重要时刻,中国和东盟分别举行了一系列重要活动。为了借此契机推进经济合作与发展友好关系,中国政府高层领导人相继出席不同级别的会议及活动,并签署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从2007年1月起,中国按照与东盟签署的《服务贸易协议》,对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六个东盟成员国开始降低关税。中国通过上述努力,使南海地区的矛盾和争斗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无法改变周边国家的根本立场。

越南带头在南海抢占地盘,不断加强政治造势。1998年9月,越南首次公开发表《越南国防白皮书》,强调南海争端是越南安全所面临的四大威胁之一,“潜伏着冲突危险”,叫嚣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是“越南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年底,越南政府组织召开“面向2l世纪海洋发展战略研讨会”,重新划定国家海洋战略防御区。2007年4月,越南在南沙群岛的占领岛礁成立“长沙县”,划定行政管辖区域。

菲律宾政府极力渲染“中国威胁论”,诬蔑中国“推行海上霸权主义”。它利用国际、地区会议和领导人出访等场合,推动南沙群岛问题国际化,极力拉拢美国、英国、日本等大国介入南沙群岛问题。1999年,菲重新绘制菲律宾地图,公然将距它沿岸200海里内的南沙岛屿全部列入自己的版图。菲律宾国家安全顾问戈利兹公开宣称:中国在南海的存在是地区安全的“首要问题”,而且“正在向菲律宾步步紧逼”。为此,菲律宾要“在国际论坛上,通过强硬的外交手段解决南沙群岛争端,迫使中国拆除美济礁上的永久性建筑物”。

马来西亚利用与南海接触面宽的优势,通过不断抢占小岛礁实现“主权”要求。20世纪90年代初,马来西亚将抢占的南沙群岛弹丸礁开辟为旅游景点,为了向国际社会宣示它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不断组织意大利、日本、瑞士等国游客赴弹丸礁观光旅游。为了争取美国的支持,马来西亚对美国的南海政策态度暧昧,立场摇摆。

印度尼西亚为“平衡中国在本地区的影响”,主张由美国出面调停南海争端。1998年,印度尼西亚抛出解决南沙群岛问题的方案,建议由美国出面协调联合开发南海,构成以美国为中心的联合开发格局,借此牵制各有关国家。

美国以维护亚太地区安全和保护其“航行自由”为名,由“保持中立”和“不介入”转为“介入但不陷入”的立场,并明显偏向与中国有主权争端的东盟国家。为实现建立“美国治下和平”的战略目标,美国把主导亚太地区的安全事务视为称霸全球的重要环节,不断调整南海政策。“美济礁事件”后,美国政府即向有关国家承诺,“一旦中国在解决南海问题上动武,美国将会出面制止”。美国声称,“对于南中国海任何有悖于国际法的无理要求或海洋活动限制,它都将严重关切”。美国驻太平洋舰队司令布莱尔等军方高层人士也多次扬言,“南海争端涉及国际航运自由”,美国“将扮演积极干预的角色”。1999年,美国在东盟外长扩大会议上说,南海问题涉及所有与会国家的利益,美国对南中国海日益紧张的局势十分关注。美国第七舰队前司令居然宣称,“南海是国际水域,不是中国或者菲律宾可以宣布拥有所有主权”的,美国最重要的是保证在该水域包括泰国、马来西亚、日本等国的船只能够安全经过。美国太平洋总部前司令普理赫曾扬言,“南海领土争端涉及国际航运自由”,美国“将扮演积极干预角色”。2001年7月,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访问澳大利亚时表示:“美国是一个太平洋国家,未来也将继续在政治上、外交上和驻有美国军力的情况下,参与这个地区的事务,任何人都不应怀疑此事。”上述情况表明,南沙群岛问题已成为美国介入亚太事务的借口之一,未来南海若发生危机,美国势必寻找借口进行干预。

日本在政治军事大国的野心驱使下,千方百计插手南海事务。1999年4月日本国会通过的《周边事态法》等相关法案,都确立将日美军事合作范围扩大到包括台湾海峡和南海在内的整个亚太地区。

印度从跻身世界大国的战略目标出发,对南海表示十分关注。1996年,印度成为东盟对话伙伴国,极力鼓吹“中国威胁论”。2000年4月19日,《印度快报》公然宣称:“从阿拉伯海的北面到南中国海,但凡其目力所及之处,印度海军都想君临其上。”

中国面临的挑战

为了抢占南海,周边国家连年增加军费,扩大海军、空军,发展武器装备,抓紧军备建设。美国、日本、印度等国趁火打劫,以签订军事协定、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等方式,加速军事渗透,竭力遏制中国。

越南不断增加军费,加强海、空军建设,2004年,南沙群岛南威岛机场完工,2005年,南沙群岛长沙岛机场完工。21世纪初,越南计划以十年期限,将海军兵力增加到十万人,空军着重发展具有远程作战能力的对地、对海打击力量。2007年,越南投入38亿美元建造了约40艘超过400吨排水量的军舰,并建设了大型军港,更换了远程对海警戒雷达。越南还斥巨资加大从俄罗斯引进武器装备的力度,多次购买苏-27歼击机和苏-30多用途战斗机,接收了12套S-300防空导弹;还计划从俄罗斯购买米-28H、卡-31、苏-39等先进军用飞机。2007年7月,越南与印度签署国防协议,决定从印度购买巡航导弹等武器装备。

菲律宾不顾国力重负,加大军备投入。它将武装部队现代化建设的期限确定为15年,总耗资为70亿美元。2008年,菲律宾完成南沙群岛卫星通信系统工程,2009年,该工程开始向中国中沙群岛延伸。

马来西亚加紧购买武器装备,以加强对南海的争夺力量。2007年,马来西亚从俄罗斯购买六架苏-30MKM战斗机,2008年,又购买12架战斗机。2008年11月,马来西亚政府决定建造第二批新一代巡逻舰,以增强海军实力。马来西亚还计划采购大量的远程巡航导弹,并与印度签署了卫星和空间技术使用协议。

印度尼西亚在南海的军事活动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21世纪初,它计划在未来五年间从俄国购买约十亿美元的武器,包括八架苏-30战斗机、四架米-35攻击直升机,以及潜艇等,还计划在未来15年内,以分期付款的方式,从俄罗斯采购17架运输直升机、4架武装直升机、20辆水陆两用坦克和两艘“基洛”级潜艇。印度尼西亚还从印度购买了短程战场监视雷达。2008年,印尼向美国购买了六架新一代F-16战斗机,向俄罗斯采购了三架苏-30MK战斗机;此外,拨款37亿美元用于国产武器制造中期计划预算。

近年来,美国总统、国防部长、太平洋舰队司令等军政要员频繁出访东南亚国家,就拓宽双边军事合作渠道,提升军事合作关系等问题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和共识:与菲律宾签署了《军事交流合作协议》和《访问部队协定》,从而使已中断七年之久的美菲军事合作得以全面恢复;与新加坡达成了一项军事准入协议;与马来西亚达成了“开放天空”协议;与文莱达成了“允许美军舰机进入辖区”协议。美国一直希望接替俄罗斯租用越南的金兰湾海军基地,并积极与印度尼西亚商讨在纳土纳建设军事基地的可行性。2004年,美国提出“地区海事安全倡议”,试图把美国海军陆战队或特种部队派驻马六甲海峡,控制南海主要通道。

日本由于受战败国条约限制,因此在国际军事行动中极力涂抹民事色彩。它以“救援侨民”、“远洋训练”、“学术交流”等为由,突破和平宪法对日本自卫队的限制,大肆向东南亚各国进行政治、军事渗透。2000年,日本海上自卫队大型巡逻船访问马来西亚。从2001年开始,日本每年四次定期派遣配有舰载直升机的大型舰船与有关国家进行共同训练,“协助驱逐海盗”。

印度军事触角也逐渐伸向了南海。1999年,印度海军和海上警卫队首次进入南海,成功地从海盗手中解救了一艘日本货船,并借此机会加强了与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在马六甲海峡及南海地区的海上巡逻活动。2006年底,印度空军派出十架先进战机赴新加坡,举行空军联合演习。这是印度自独立以来首次派遣战机进入东南亚执行军事行动,被外界视为印度“东向政策”的突破。

南海地区各种联合军事演习的规模逐年扩大,参加演习的国家逐年增加,演习次数最多时,一年达四五十次。2001年5月,美国与东盟把“双重突击”、“金色眼镜蛇”及“肩并肩”等演习合并为“协同挑战”多边联合军事演习。2007年1月,为期两天的东盟地区论坛首次举行海上安全演习,22个成员国中的102名官员参观了此次演习。3月,新加坡与印度在南海海域举行了为期六天的双边联合演习。9月,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新加坡等五国海军在孟加拉湾进行为期五天的联合军事演习,美国海军派出13艘舰船参加,其中包括“尼米兹”号航母及“芝加哥”号核动力潜艇,印度派出7艘军舰,包括“维拉特”航母。10月,美国与菲律宾在马尼拉海军陆战队总部举行代号为“跳跃展望及两栖登陆”的双边联合军事演习,包括实弹射击、两栖登陆、护航作业、丛林求生等训练项目,参加人员约3500人。

海洋权利属于国家主权的范畴,是国家的领土向海洋延伸而形成的权利。中国是一个濒海大国,有1.8万多公里长的海岸线,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900多个。南海对于中国有着双重意义,第一是南海诸多岛屿的主权所在,第二是中国重要的海上战略通道和国家安全纵深屏障。1994年11月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主权国家可以沿着本国领海基线划出不超过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和不超过350海里的大陆架,边界有岛屿的从岛屿基线划起。中国南海诸岛中的不少岛屿、岛礁和中国的海上邻国,相距甚至不足100海里,彼此的海上划界问题怎么解决,公约没有明确规定,这就引起了国家间的海洋权益争端。在国际关系中,解决主权争议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二是通过军事手段解决,三是通过国际法庭仲裁解决。过去,中国在海洋主权的主张上过于依靠历史证据,对于现实存在重视不够。以长期的战略眼光看,中国政府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仍然适用,但在南海严峻的局势下,只有采取多种方式,如对南海争议海域和岛屿实行行政管理、经济开发、科研调查、文化传播、旅游开发等等,以上述方式强化中国在争议海域的现实存在,才可以在政治、法律、外交解决中赢得主动,才能够遏制被蚕食的现状。 (全文完)

中菲南海问题 篇4

2012年05月25日 01:3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江玮 衣鹏

字号:T|T

1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中国与菲律宾的黄岩岛争端,除了领土的含义,还有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这里被认为是一个“新的波斯湾”。据估算,南海的石油蕴藏量约为230亿至300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6万亿立方米,相当于全球储量的12%。

在持续发酵一个多月后,这场争端所辐射的范围已经远远超出资源开发,两国更广泛程度的经济合作也已经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本报记者就此专访菲律宾雅典耀大学教授林智聪,他曾经出任中菲建交后的首批驻华外交官;中国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林伯强和菲律宾最有影响力的华人社团菲华商联总会理事长庄前进,请他们就中菲能源合作前景发表看法。

让商业公司自己做合同

《21世纪》:中菲在南海石油[0.10-2.97%]上的利益分歧是怎样出现和发展的? 林智聪:1970年代马科斯总统开始扩大和中国交往,那之前十几年菲律宾就和中国已经就卡拉延(Calayan)等岛屿的归属有过争论。当时因为本土的穆斯林问题,占全国约90%的原油难以从中东运出,马科斯只能寻找其他的来源,菲律宾在和中国的关系中,总是得到中国出口油品的“友情价”。这价格往往低于菲律宾在国际上的价格,所以菲律宾在当时就平息了与中国的争论。

后来邓小平时代中菲谈过争议问题,我当时在北京使馆任职,邓的意思是中国理解菲律宾的经济困难,但是中国不能接受菲律宾作为西方操控的工具,如果中国答应把一些领土让给菲律宾,就会有很多国家提这样的要求。我们后来的研究看到,往往国际油价上涨或贸易不通畅时,中菲就容易争论南海问题。但那些海沟里到底有没有油,得花大价钱试了才知道。当然政治上的原因是1898年美国与菲律宾签订的协议中,其实只是说他们会保护菲律宾的大城市(metropolitan),而不涉及那些遥远的岛屿,到基辛格做国务卿时他们还有这样的表述。

菲律宾国内是有一部分人认为美国不会为菲律宾而战的。于是他们也主张在中美之间平衡。拉莫斯总统时期和当时中国领导人在主权争论和能源合作上都说的很多。到近几年美国提出重返亚洲,中国官员在一些场合把南海也说成重要的国家利益。从这次黄岩岛事件看,菲考虑的显然不是这一个岛,而是更多有资源潜力的岛屿。

《21世纪》:中国和菲律宾谈这类合作很久了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林智聪:中国和菲律宾谈了一些能源合作,但是有些菲律宾官员后来被发现有贪污行为,这会让菲律宾老百姓认的这些项目就是为这些权贵服务的。菲律宾人很理解美国,对中国几乎没什么了解,这种时候中国的经济项目如果和当地政客联系在一起,这些项目就很难持续。中国应该让商业公司自己来做合同。虽然政府审批免不了,但要减少和政治家族的“合同”。

合作要先解决主权问题

《21世纪》:现阶段有菲律宾石油公司试图在南海寻找与中国公司的合作,你认为达成合作的可能性有多大?

林伯强:这样的合作很难。因为它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涉及到主权问题。而且这所牵涉到的也不止一个国家,而是好几个国家,牵涉的国家太多。所以,想要在南海达成合作是很困难的事情,我不太看好。虽然谈判可以继续,但最终很难有结果。尤其是在现阶段,现在主要还是要先解决争端。

在合作开发这个问题上,且不说是两个有争议的国家,就是两个没有争议的国家要实现都很困难。比如,我们和俄罗斯之间并没有这些争议,但输油管道依然谈了那么多年。

《21世纪》:但是中国与菲律宾8年前签署过联合开发的协议。

林伯强:那个不算数,从来就没有执行通过。它只是一个意向而已,后来并没有实质性的动作。在开发这件事情上,菲律宾的资金和技术和中国没有可比性。我们的“海洋石油981”深海钻井平台已经起步,虽然才刚起步,但肯定比菲律宾强。所以要开发的话,中国更有机会。

政治和商业难以分开

《21世纪》:持续一个多月的黄岩岛争端给两国经济关系带来了什么影响?

庄前进:水果出口商很着急。菲律宾和中国的经济联系非常密切。如果双方发生不愉快,对两方损失都很大,而不止是菲律宾。菲律宾和中国的经济充满互补性,菲律宾大约有1亿的人口,中国出口很多日常用品到菲律宾,衣服、鞋子,当地人穿戴的很多东西都来自中国。每年大概有20万中国游客来菲律宾,菲律宾则有80万游客到中国。两国之间有很多互动。

我们华人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希望双方减少争议;共同开发有助于两国的经济利益和人民的友情。华人生活在菲律宾,心怀祖国。对我们来说,一个是婆家,一个是娘家。两国的纷争,是我们华人最不希望看到的。

《21世纪》:你去年曾和阿基诺总统一起访华,当时中菲签订了70多亿美元的订单,现在进展如何?

庄前进:进展缓慢。不过也有一些项目有了进展,比如矿业。一方面要投资,另一方面又发生这样的问题。总统说,政治要和商业分开,但是真的可以做得到吗?所以我们现在还是希望先把问题解决。

上周,我们到总统府和阿基诺总统有过一次一个小时的对话。是总统府邀请我们去的,他要听听我们的声音。总统谈了他对中菲关系的看法,他对我们说中菲关系是历史悠久的友好关系,他珍视这段关系,希望黄岩岛的问题能在外交途径上坐下来谈。他说也不喜欢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我们则向总统表达说,我们非常在意中菲之间的友情,建议他寻求一个双赢的局面

核心提示:随着国际休渔期的到来,表面平静的黄岩岛之下仍然暗流汹涌,中菲关于领海和岛屿主权的碰撞呈现出更加国际化和复杂化的趋势。起码在军事上,菲律宾俨然成为了中菲黄岩岛对峙的获益者,汉密尔顿级巡逻舰从一艘被增为两艘,菲律宾将会从日本得到12艘巡逻船,和韩国、澳大利亚的军事合作也得到加强,稍后召开的香格里拉对话将会成为中菲角力的另外一个战场,而美国的身影也将会越来越明显。

凤凰卫视5月23日《凤凰全球连线》,以下为文字实录:

任韧:台湾的安全部门首长蔡得胜,他在21日说菲律宾、印尼和越南等过的官员不管在公开或者私下场合,都曾经一再要求台湾在南海问题上不要和大陆进行联手。我首先要请教一下黄棟星先生,从菲律宾的角度,是否真的有这样的言态以及担忧,就是在南海问题上,台湾和大陆会真的联手。黄棟星:我想这个实际上是存在的,因为菲律宾是不希望看到说,两岸能够联手在维护南海的主权。大概在去年,菲律宾跟台湾曾经就台湾电信欺骗案要遣返台湾的事情,闹了一场“外交”**,当时台湾就威胁要遣返6万菲佣跟菲律宾的劳工,在那个时候菲律宾这边就很紧张,派了总统的人到台湾去请求,所以如果说台湾跟中国大陆联手在维护南海的主权,这对菲律宾来说是吃不消的。

南海问题之我见 篇5

张立凡 电气1101 1111180131

【摘要】 南海是中国四大海域中面积最大的海域,同时也是中国同周边邻国争议最大的海域。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南沙群岛及其周围海域被探明有着巨大的水产资源、丰富的油气和矿产资源,加之其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南沙群岛便一度陷入了“六国七方对峙角逐,美日印澳意图插手”的危险局面。从菲律宾国会通过的法案到美国“无暇”号侦测船所引发的南海争端,我国的领土南海正一次次面临的世界各国的觊觎,我国的主权也一次次面临这更大的挑战。【关键词】 主权 博弈 争端

南海主权的溯源

追根溯源,远在秦汉时代,南海就已成为重要的中国海上航路。当时中国渔民频繁航行于南海之上,穿越南海诸岛,并最早发现了这些岛屿礁滩,之后便以“南海”予以命名。

而华南沿海一带从秦朝开始已经是中国领土,因此南海便名正言顺的成为了中国的领海。在元朝时中国政府还多次派军到越南北部平叛和越南南部(占城),并多次在南海驻军守卫。时间顺延至明朝,中国政府成为了南海的唯一正统力量,而其他周边国家需通过明政府的注册许可才有权在海上出行。

有史观之: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是中国人民最早发现这些岛屿礁滩,长期以这些岛屿礁滩为基地进行渔业捕捞生产和居住,世代相继对这些岛屿礁滩进行辛勤的开发和经营;也是中国政府最早对这些岛屿礁滩实行管辖和行使主权,所谓越南等南海的东南亚国家拥有南海主权得到说法根本就是不合法不合理的,都是周边国家觊觎我国领土及其资源的欺世盗名之举!

争端初起

南海问题由来已久,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越、菲、马等国就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对此中国政府一再严正声明,但中国政府的忍让却并未起到多大作用。

时间推至2007年3月份,越南宣布在越南北部海防市东七十多公里的海域发现石油储量丰富的安子油田,并公开邀请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的公司进行公开招标,同时邀请俄罗斯作为南沙石油的开发伙伴。4月份,越南正式启动与英国石油公司(BP)推进在南沙建设天然气田和管道的计划。2月12日,越南外交部发言人就南沙群岛的所有权公开发表声明,称“有充分的历史根据证明越南拥有南沙群岛的主权”。

时隔两年,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于2009年3月5日中午登陆南沙群岛的弹丸礁(马来西亚称拉央拉央岛)和光星仔礁(马来西亚称乌比乌比礁),首次以总理兼国防部长的身份宣示马来西亚拥有其“主权”。

至此南海局势进一步升级。南海局势升级后,一些大国或地区集团出于各自不同的战略目的,积极扩大在南海地区的影响力,染指南海地区事务,力图使南海问题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直至2009年2月17日,爆发了著名的“菲律宾国会案”,正式拉开了南海争端的序幕。

争端前沿

今年,南海领域的主要争端之源——黄岩岛再起波澜。2012年4月10日,12艘中国渔船在中国黄岩岛泻湖内正常作业时,被一艘菲律宾军舰干扰,菲军舰一度企图抓扣被其堵在泻湖内的中国渔民,遭到赶来的中国两艘海监船的阻止。随后,中国渔政310船赶往事发地黄岩岛海域维权,菲方亦派多艘舰船增援,双方持续对峙至今。

继“粽子节”之后,韩国又向我国领土苏岩礁伸出黑手。自1995年便在其上大兴土木,并给苏岩礁更名为“波浪岛”,企图划礁为岛,混淆视听。之后韩政府又采用其一贯的蛊惑民心的卑劣手段,按照强抢“粽子”节的标准模版,在韩国民众中大放厥词,引起舆论,企图再次借神话之手将苏岩礁揽入自己的领土。中国政府对于此事的态度绝对不失大国之风,可谓不卑不亢,不温不火。双方貌似都已达成共识,试图让当年“粽子节”被抢的经典故事再次上演。最为牛掰的莫过于,波浪岛上的违规建筑了,大韩民国竟视我中华人民国和国3000万城管于不顾!这也正反映出了,民众舆论对城管的宣传力度还需加强,也许唯有将我泱泱大国的城管练成一只“闻风丧胆,违规建筑碰面自动倒地”的程度,方是南海问题的解决之时吧。南海问题之中国态度

中国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近些年来,越南、菲律宾等出兵强占南海一些无人岛礁,摧毁中国在南沙无人岛礁所设主权标志,抓扣或以武力驱赶我在南海作业的渔民,对此,中方始终坚持通过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与有关国家商讨解决有关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维护地区稳定和双边友好关系大局的诚意。

中国高度重视南海国际航道的安全畅通。中国维护南沙群岛的主权和海洋权益并不影响外国船舶和飞机根据国际法所享有的通行自由。事实上,中国过去从未干预过外国船舶和飞机在此地区的通行自由,今后也不会这样做。中国愿同南海沿岸国家一道,共同维护南海地区国际航道安全。

大国的背后博弈

小小的南海,涌动的大国背后的博弈。南海问题逐步升温的背后,不仅仅是日韩菲律宾等东南邻国对南海丰富资源的觊觎,更是美国在军事准备上的逐步加码,升级。美国的如意算盘是想通过南海争端中东南各国的介入,来掩护美大洋洲线路的战略转移。实则,南海问题,并不只是南海的问题,而是中美间世界策略碰撞的政治问题。

参考文献

形势与政策论文-“南海问题” 篇6

《形势与政策》

题目:浅析“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是指南海周边的“七国六方”,即中国大陆和台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在南海岛礁归属和海

武汉科技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浅析”南海问题“

域划分上存在分歧和争端。近年来南海频频出现领土争端,尤其在最近一段时间,中菲针对南海问题矛盾日益尖锐,菲律宾不顾自身实力,依靠海外强国支撑派出其国内最大军舰与我国在南海对峙,不断挑衅我国。做为一名在校大学生,针对南海问题,我想浅谈自己的看法。20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出版的近200种地图集和权威百科全书无不明确的标明或承认,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在中国南海的传统海疆之内。

一、浅谈我对南海的认识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自古以来,南海都是属于我国领土的一部分。远在秦汉时代,中国已经有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已成为重要的中国海上航路。从此,中国人民频繁航行于南海之上,穿越南沙诸岛,最早发现了这些岛屿礁滩,并予以命名。为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南海周边的地区也没有任何国 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南海相对来说还是“平静之海”。但随着其全球战略地位的提升,特别是油气资源的相继发现,周边国家陆续提出所谓“主权诉求”,逐渐使南海成为“复杂之海”。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国际能源危机的加剧,南海周边国家在“南海主权”问题上的动作频频,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大国的搅局,使得南海形势变得更加波橘云诡。

武汉科技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浅析”南海问题“

南海地处低纬热带,雨量充沛,南部岛礁密布,是我国海洋渔产种类最多的地方,初步估计油气总储量达630亿吨。经多年的勘探和实际开采表明,确属世界上除波斯湾、墨西哥湾以外的又一个蕴藏巨大油气资源的海域。另外,南海的矿物资源十分丰富,已掌握的有20余种。此外南海素有“亚洲地中海”之称,是沟通两大洋和联系三大洲的海上枢纽,是我国海上石油和贸易的生命线。原油进口的五分之四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船只总量的60%是我国船只,南沙群岛周边海域已经成为确保国家能源和贸易安全的生命线所在地,所以南海对我国的经济贸易以及周边安全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南海问题的由来

南海争端的发生源于对资源的争夺,南海诸岛,特别是南沙群岛之所以引起周边国家的垂涎,当然是由于它们在经济和战略方面的重要性。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南海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此后又发现了南海蕴藏着数量可观、价值连城的“可燃冰”。此项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了菲律宾及越南武力侵占南沙地区岛屿的动机。真正的南海问题是从七十年代,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利用军事手段强行占领或企图占领南海部分群岛开始的。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其侵略强占的企图越发明显,军事活动日益频繁,甚至公然宣布对于南海部分群岛的主权,才真正把南海问题摆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

三、南海问题的现状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越、菲、马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

武汉科技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浅析”南海问题“

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近年来,南海问题日益突出,周边小国纷纷对南海提出主权要求,因西沙、东沙群岛已由中国控制,目前争夺焦点主要围绕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中沙群岛主要为中菲之争,南沙由于面积最大且石油资源最丰富,已形成“六国七方”介入、“四国五方”军事占领的武装割据格局,“菲占最早、越占最多、马占最肥”。对此中国政府一再严正声明,这些行为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非法的、无效的。这些国家的所谓法律依据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如今,最嚣张的菲律宾依靠美国的庇护,不断在南海挑衅我国,并企图将南海问题国际化。2012年4月8日,菲海军最大战舰--3400吨的“德尔毕拉尔”号炮舰抵达黄岩岛环礁缺口处,非法将我渔船堵在泻湖内,并放下小艇,派兵持枪登上几艘中国渔船进行检查。国家海洋局接到呼救后,迅速派出正在附近执行南海定期维权巡航执法任务的中国海监84船、中国海监75船编队赶赴该海域,对中方渔船和渔民实施现场保护。当天傍晚时分,两船赶到现场,在环礁缺口处横在菲律宾军舰前面,阻止 菲军小艇进入礁湖。菲军士兵退回军舰上,从此不敢造次。至此,中菲在黄岩岛海域形成对峙局面。,至今已经持续十余天,未能达成协议,我国表现强硬,表现了我国维护主权的坚定决心。

四、我对南海问题的看法

自本月10日中菲在南海形成对峙后,双方均表现强硬。至今已经持续十余天。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一直采取隐忍克制的态度,反倒是菲律宾以小搏大极尽挑衅之能事。连世界舆论都认为菲律宾闹过头

武汉科技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浅析”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教案 篇7

举行联合军事演习, 加强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2000年, 印度、新加坡、越南、 日本、韩国在南海举行了名为“2000年远征太平洋”的联合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 印度军舰没有立即离开南海, 而是与从印度开来的海军战舰继续在南海进行单方面军事演习。2000年10月, 印度、越南、日本在南海举行以反恐和打击海盗为名的联合军事演习。2007年, 美国、印度举行“马拉巴尔”海上联合军演, 2009年日本自卫队也正式参加。2013年11月, 美、 日、印三国战略对话, 就海上安全保障等议题交换意见, 日印两国就向印度出口US-2型水上飞机达成协议。

舆论上表达对争端国的支持, 立场上遥相呼应。2010年7月, 日本时任外相冈田克与越南副总理兼外长范家谦举行会谈, 会谈中冈田克称“日本对南海问题不能毫不关心”, 范家谦则希望日本对越南的立场给予理解与配合。日本主张要在 “国际框架下商讨南海问题”。1印度官方对南海问题主张“和平解决争端”, 支持南海海域航行自由和无害通过。2012年4月, 时任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声称:“印度主张南海是全世界的财产, 其航道必须不受任何国家干扰, 应用于促进相关国家的贸易行为。”2表明印度在南海问题上并非持超然态度, 立场与日本是遥相呼应的。

拉拢东南亚国家联合开采南海石油。2011年9月, 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计划与越南对南海南沙群岛的“127号”“128号”油田进行开发, 印度外交部主张, 根据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越南对这两个油气田拥有主权。早在1978年日本和越南就合作开发南海海底石油, 2007年4月日本石油公司投资5300万美元启动了东方油田开发, 并持有东方油田64.5%的股份。 2009年7月, 日本三井石油开发株式会社联合美国雪佛龙公司、泰国国家石油管理局与越南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合资, 为越南的一个天然气项目投资40亿美元。

二、日本和印度战略互动的动因

1.南海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

南海地区扼太平洋和印度洋咽喉, 航运价值高, 是亚太地区的战略要地。南海地区蕴含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石油储量达200亿吨, 天然气储量约为20万亿立方米, 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日本国土面积狭小, 资源贫乏, 经济外向程度高, 严重依赖于进口。日本80%的石油供应和70%的货物贸易都要通过南海, 南海航线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印度三面环海, 维护航道安全对印度来说至关重要。印度北部与巴基斯坦长期纷争不断, 西部中东地区政权动荡不安, 只有东南方向的东南亚经济、政治发展稳定。东南亚地区安定的政治局势和快速的经济发展, 以及南海的丰富资源, 都吸引日本和印度积极介入南海争端。

2.遏制中国的崛起, 平衡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

近年来,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 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引起日本、印度等周边国家警惕和不安。2011年, 日本《朝日新闻》发表题为《日本担心南海问题波及尖阁群岛》文章, 认为“关于南海问题, 日本政府的正式见解为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构成影响, 涉及确保海上航线的安全问题, 因此抱有极大的关注”。3日本企图以南海问题牵制中国, 为自己在钓鱼岛问题上增加筹码, 增加其在整个亚太地区影响力, 为走向政治大国做准备。

印度与中国存在边界领土争端, 决定了印度不可能支持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张。中国在尼泊尔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 被印度解读为蚕食印度的传统战略空间。印度想通过介入南海争端扩大其在亚太地区影响力, 以此缓解中国在印度洋的存在和影响。 日本和印度在遏制中国崛起上找到了利益的契合点, 南海争端正是它们牵制中国, 扩大地区影响, 提升国际地位的突破口。

3.美国的支持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引起美国担忧。 美国作为霸权守成国, 担心中国的崛起会挑战现存的国际秩序。美国认为中国的崛起打破了地区力量均衡, 日本和印度在南海地区的存在则有利于缓解这种力量失衡状态。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 美国国家实力下降, 日印结盟不仅能牵制中国的崛起, 还能为美国在亚洲承担更多防务责任和费用。2011年7月20日, 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在印度发表演讲时称:“印度在积极塑造亚太地区未来方面具有发挥领导角色潜力, 印度应继续参与东方事务并开展行动。”4日本是美国在亚洲最重要盟友, 日本在南海的举动都是依附于美国的亚太战略。美国将日本和印度视为遏制中国崛起的“两翼”, 企图以美日同盟为基础, 打造美日印三边同盟。

三、日本和印度战略互动的特点

1.美国是日印战略互动中无形的参与者, 实际上主导着日印两国

美日之间亲密的同盟关系, 使美国的战略更直接向日本传导, 为日本提供行动诱因, 日本的利益诉求借助美国的战略释放巨大能量。印度虽然不是美国的盟友, 但与美国关系十分密切, 双方存在共同利益。日本和印度联合在南海问题上牵制中国, 完全符合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目的。 2012年10月29日, 美日印在新德里举行三边对话, 内容涉及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与周边国家紧张关系, 以及这一地区安保问题。一名日本外务省官员称, 美国将日印扩大安保合作“视为深化日美同盟的一环而表示欢迎”。

然而, 美日印三边合作程度和力度都无法与美日同盟相比, 美印共同利益远不及美日共同利益, 印度也不会像日本一样完全追随美国的亚洲战略。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 拥有绝对优势地位, 使得美日印三边关系中, 美国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在美印关系中, 印巴问题、核武器、反恐等, 两国也存在矛盾和冲突。美日同盟中, 日本的从属地位, 以及美国在对中国遏制中仍不断深化的战略合作, 美日同盟并没有那么坚固。

2.日本与印度在南海地区的互动, 离不开南海声索国的拉拢

日本和印度为介入南海争端, 不断加强与南海声索国的政治军事联系, 这与部分争端国希望拉拢域外大国力量与中国抗衡的企图不谋而合。越南、菲律宾等南海争端国国家力量弱小, 自认为仅凭本国力量无法与中国就南海问题抗衡, 因此拉拢域外国家, 通过与域外国家共同开发南海海域石油换取域外大国的政治和军事支持。外国石油公司只要勘探发现有开采价值的油田, 就有开采权, 产量的30%~ 40% 归外国公司所有, 外国公司在合资油气公司中可占80%以上股份。2011年11月, 越南国家主席访问印度期间, 印度石油天然公司与越南国家油气集团签署了《石油与天然气领域合作协议》。2013年11月, 越共总书记访问印度, 同意向印度提供南海七个石油区块, 用于勘探。南海争端声索国以石油资源为诱饵, 拉拢日本和印度介入争端, 企图让原本属于中国与东南亚部分国家之间的海洋领土争端, 演变成为与美、日、印等大国的争端, 借大国之手实现本国利益。

3.目标不同, 国家实力差距大

印度外交的独立性较强, 奉行不结盟政策, 实用主义色彩浓厚, 这就决定了印度不会为了个别外交上的利益而完全听命于某个国家, 成为哪个国家的“棋子”。 印度希望借南海问题与中国在边界问题上讨价还价, 制约中国的崛起, 但是中印关系的矛盾焦点不是南海问题, 印度的核心利益不在南海, 因此印度并不希望与中国进行正面冲突。中印两国都是新兴大国, 发展才是当今要务, 是两国最大的共同利益。

日本同印度一样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 也希望通过南海问题牵制中国, 但中日领土争端已严重影响两国关系。日本比印度更注重维护南海海上生命线航道安全和自由航行。日本和印度2000年就开始进行海上安全合作, 但两国海军实力差距较大。日本除核武器欠缺, 其他方面的军事力量都居世界前列。印度海军硬件设施和技术远落后于日本, 两国海上合作主要集中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印度希望从日本获得更多技术支持, 但日本似乎看中的是印度的武器出口市场。

四、日印战略互动对南海问题的影响

1.各声索国在南海问题上态度越来越强硬

南海问题由来已久, 但20世纪90年代之前, 南海问题争端各方都未发生大的冲突和对抗, 且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日本和印度介入南海问题, 向东南亚部分国家出售武器、进行经济援助、频繁进行联合军事演习, 支持它们与中国抗衡, 助长了越南、菲律宾等国家与中国抗衡气焰, 抬高了小国通过争端获取利益的期望值。域外国家的军事支持, 增加了声索国与中国对抗的资本, 他们动用武装力量控制争议海域的油气和渔业资源, 以强硬的方式挑衅我国南海边界线“九段线” 内的海域主权, 使南海地区摩擦逐渐升级。

2.区域外大国力量成为中国处理南海问题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南海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重要的战略地位, 使域外大国竞相介入争端, 获取国家利益。各国利益在南海交汇, 域外大国力量成为中国处理南海问题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当前, 处于国际体系转型期, 美国霸权国地位受到挑战, 中国作为新兴崛起国, 面临霸权守成国的遏制、打压以及周边邻国对中国崛起的警惕和不信任。南海问题成为这些国家对抗中国, 制衡中国的突破口。南海问题已不再是简单的领土争端, 日本、印度、美国与越南、 菲律宾在南海海域联合开采石油收益颇丰, 域外国家与声索国已形成利益链条, 域外大国不会轻易丢掉到手的国家利益。以日本、印度为代表的大国势力的介入推动争端走向复杂化、国际化, 中国崛起的漫长道路也预示了南海问题解决的长期性。

五、结语

推动南海问题的解决, 维护南海海域的和平稳定, 是中国和声索国共同期盼的。面对域外国家的介入, 中国需要谨慎处理与南海声索国和东盟关系, 消除它们对中国崛起的疑虑, 与周边各国建立政治互信, 广泛开展区域合作, 推动南海及周边区域的经济一体化建设, 实现区域内部共同发展。

摘要:南海问题本是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南海争端声索国之间的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 中国一贯主张通过双边谈判解决南海问题。但由于南海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使域外大国势力竞相参与到争端中来, 日本、印度积极介入南海争端, 并在战略上保持互动, 加剧了南海问题的复杂性。

关键词:南海问题,日本,印度

注释

11日称不能对南海问题毫不关心, 将与越南进行战略对话[EB/OL].环球网, 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10-07/956159.html, 2010-07-25.

22 何文.“印度外长声称‘南海是全世界的财产’”[EB/OL].环球网,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nanhaizhengduan/content-3/detail_2012_04/07/13713004_0.shtml, 2012-04-07.

33 日本担心南海“怪规则”波及东海[EB/OL].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9 /05/c_121967887.htm, 2011-09-05.

南海问题能够和平解决吗 篇8

一度成为亚太热点

南海问题是由东南亚一些国家否认我国南海U形断续疆界线内领土主权、非法占据部分岛礁并开发海洋资源而引起的主权争议问题。由于涉及六个国家和多个双边关系,同时还受到美日等国亚太政策的影响,南海问题一度成为亚太地区的热点问题。

就主权而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开发和经营南海诸岛的国家,拥有对南海海域和南海诸岛不可辩驳的主权。中国自秦朝至明清时期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19世纪中后期以来中国政府为维护南海主权进行的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政府对南海诸岛的收复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对南海U形断续疆界线的再度宣布,都为中国的主权主张获得国际社会和国际法的支持提供了极其充分的依据。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除了南越西贡政府在1956年曾对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提出过主权要求外,任何国家都没有正式对南海诸岛和南海海域提出过主权要求。

南海问题的产生与南海石油资源的发现及国际海洋法的酝酿有直接关系。1968年,联合国暨远东经济委员会“亚洲外岛海域矿产资源联合勘探协调委员会”对南海海域、南沙群岛东部和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勘察报告公布后,南海地区开始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由20世纪60~70年代新国际海洋法争论而引起的沿海国家扩张海疆、争夺海洋权益的风潮也波及南海地区。

1975年、1977年南越西贡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先后提出了对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的主权要求。1978年6月11日,菲律宾颁布总统令,将南沙群岛的大部分宣布为“卡拉延群岛”,对群岛和附近64976平方海里的海域提出主权和管辖权主张,并宣布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1968年马来西亚将南沙群岛范围内八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划为矿区,出租给美国沙捞越壳牌公司进行非法钻探,1979年将南乐暗沙等12个岛礁划入版图。1969年10月27日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订立划分大陆架协定,该协定的丙段海洋边界侵占了我国部分南海海域。1980年印尼单方面宣布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进一步侵犯了我国南海主权。文莱独立后,于1984年宣布实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对我国南通礁和附近3000平方公里海域提出主权和管辖权要求。

由于上述国家对南海的权利主张缺乏有效的历史和国际法依据,国际社会和国外学者在南海问题初期都表达了对中国的支持。1973年日本学习研究社出版的《现代大百科全书》将中国的疆域描述为北起“北纬53度附近的黑龙江沿岸,南到赤道附近的南沙群岛,南北纵跨5500公里”。1974年2月10日,美国《前卫》周刊就越南西贡政府非法侵占我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发表时评,指出,“西沙、南沙、中沙、东沙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这些岛屿的主权在国际参考书中得到了普遍的承认”。1979年1月美国同菲律宾马科斯政府重新签订《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时也没有支持菲律宾对南沙的领土要求。

20世纪70年代国际社会对中国领土主权的支持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避免了南海问题的复杂化。然而,冷战结束后美日等国亚太政策的调整,使解决南海问题的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1997年美国和平研究所提出的《开展预防性外交防止南海问题升级的特别报告》指出,南海问题关系到美国的战略利益和盟国日本的经济安全。中国政府的行动应被视为衡量中国是否对地区甚至全球有霸权意图的标尺。美国应当采用包括军事威慑在内的手段,阻止中国单方面的军事行动。与美国政策相呼应,日本国内鼓吹干预南海问题的主张也越来越多。1999年4月,日本众议院通过了日美防卫新指针及相关法案。其中,《周边事态法》显示了日美安保机制扩展到整个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意图。

在国际形势转变的情况下,东南亚一些国家通过大国平衡战略获得了相对有利的应对南海问题的环境。美国亚太政策为相关国家借助区域外力量维护既得利益提供了条件。区域外国际势力的干预和区域内有关国家固守既得利益的政策,使原来通过双边谈判即可解决的南海问题,演变成了不得不在地区安全形势的框架内才能解决的相对复杂的国际问题。

中国的倡议没有得到积极回应

就南海问题的主权争议而言,其解决需要处理好领土归属争议与合理划分海洋权益两个方面。为避免主权争议阻碍整个南海问题的解决,中国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希望从海洋权益层面入手解决南海问题。然而,由于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安全形势和南海石油开发状况的限制,中国和平解决问题的倡议并没有得到有关方面的积极回应。

冷战结束后,台湾问题、南海问题一度成为美国推动东南亚国家追随其亚太政策的工具。南海问题的存在为美国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合作提供了契机。多年来,美国不但在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投资修建了新的海空港设施和军事基地,而且还与这些国家建立了密切的军事合作关系。自上世纪末以来,美菲“肩并肩”联合军事演习,美国与泰国、新加坡的“金色眼镜蛇”联合军事演习,对南海地区安全形势的影响日益凸显。尽管美国多次声称联合军演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协助维持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和平,但是外界评论大多认为这是美国和相关国家针对中国的“炮舰外交”。

而在美国战略导向的影响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南亚国家纷纷加强军备建设。相对于80年代末,东盟国家90年代中期的军费开支总体上翻了一番。90年代后期以来,尽管经历了金融风暴的打击,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仍然没有停止加强军备建设的进程。世纪之交,越南与俄罗斯不但达成了订购12架“苏-30K”战斗机的协议,而且签订了俄罗斯帮助越南建造两艘战舰的技术合同;泰国向美国订购了八架F-16战斗机;菲律宾向国外订购了12架战斗机和13艘近海巡逻艇;马来西亚购买了六艘近海巡逻艇。

在区域外势力与部分南海问题相关国家关系日益密切的情况下,争议各方通过谈判、以共同开发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政策空间受到了挤压。仅以南海油气资源的开采问题为例,尽管目前位于我南沙海域由马、菲等五国建立并开采油气的油气井已经超过100处,每年开采石油超过5000万吨,然而各方就争议区域油气开发的合作谈判却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

亚太地区国际安全形势对南海问题相关国家的不同战略效果,抑制了有关国家依据历史和国际法进行谈判的意愿,也阻碍了各方通过“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建立互信合作机制、最终推动问题解决的进程。

众所周知,自二战结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一直通过其高科技产品引领世界市场的分工,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主要在低层次产品市场中相互竞争。虽然,自上世纪中叶以来,亚洲国家在科技和经济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除日本等少数国家外,大多亚洲国家的经济主体依然处于相对低层次的国际市场梯次。

目前,来自美英俄德等国、且在南海拥有石油“承租权”并进行油气勘探、开采活动的国际石油公司有200多家。由于对发达国家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依赖,南海问题相关国家在追逐石油利益的过程中,往往无视发达国家获得的巨额利润的结果,却将彼此的矛盾视为最大威胁。这也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问题相关各方通过共同开发海洋油气资源解决问题的动力,同时增强了区域外势力对南海问题的关注程度。南海问题部分相关国家强化既得利益的政策客观上增加了问题解决的难度。外在压力的客观存在和内在合作动力的缺乏,成为制约南海问题尽快和平解决的两个重要因素。

以非传统安全合作为切入点

突破地区安全形势的阻力需要寻求增进互信的合作基点。多年来,经济合作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现有的合作水平仍不足以推动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近几年来,南海地区非传统安全形势急剧恶化。由于非传统安全合作在增进彼此互信之余并不直接冲击传统安全格局,因此,该领域的合作很可能是赢得战略回报的最佳选择。

20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对南海航道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以马六甲海峡为例,目前这里承载着世界货船流量的25%和石油运输量的50%,并且在未来20年将承担不止三倍于此的运量。然而,随着航道的繁荣,南海海盗和海上恐怖活动也越来越猖獗。根据国际海事局的报告,1998年世界范围的海盗袭击有1/3左右发生在印尼海域,2000年全球大约56%的海盗案件发生在泛称“南海地区”的海域,2001年南海地区海盗案件相对前一年增长了近24%,2004年相对2003年又增长了近19%。

面对日益恶化的南海非传统安全局势,美国提出了强化马六甲海峡国际海域性质、由印度海军护航超级油轮的建议,而日本则试图通过援助设施、创建基地等形式积极对印尼施加影响。尽管美日等国的建议在某种程度上均有利于缓解南海非传统安全形势的恶化,但是由于此类倡议都可能被用来推行更深层次的战略目的,因而遭到了历史上曾备受殖民主义侵略之害的马来西亚等国的反对。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种既有利于打击海上恐怖行为,又尊重各国主权和历史感情,还能防止以合作为借口间接控制南海地区的非传统安全合作机制,便成为当务之急。因此,中国多年来倡导的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合作便具有了非常积极的意义。因为中国倡导的合作首先是以各国地位平等为前提的合作。这种平等的合作原则是防止合作最终沦落为某个国家强权政治牺牲品的重要保障。

根据国外学者的分析,当前中国、日本、韩国经济对南海航线的依存度已经分别高达85.7%、90.6%和87.3%,南海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已经与中国的经济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对中国而言,非常有必要推动建立一种真正有利于改善地区非传统安全形势的合作机制,并通过这种机制创造出地区内各国共赢的局面。一旦这种超越传统地缘政治意图的非传统安全机制建立起来,中国与南海周边各国的关系将因共同的行动和相同的目标而更加密切,相关各国对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

上一篇: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模板下一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