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阅读答案
《史记》上说,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学习兵法,善于谈兵,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代替廉颇当将军,只按兵书条例办事,不懂得灵活变通,结果,长平之战被秦兵打败,全军覆没。后用“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1、“纸上谈兵”的“兵”意思是____________。
2、词典一般对成语的出处、典故都酌情引述。“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出自_______;故事中指(谁)_______“纸上谈兵”。
3、用“~~~~”画出这个成语所比喻的意思。
4、根据词典的解释,请你判断下面句子中的“纸上谈兵”的用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
(1)在安装机器设备时,他只会纸上谈兵,讲得头头是道,弄了半天机器还是不能运转起来。( )
(2)王宏铭纸上谈兵的工作作风,深得大家的好评。( )
参考答案:
1、用兵,指打仗。
2、《史记》 赵括
3、“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一、整体把握课文内外因素,准确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考虑到学情、课标要求、文体特点、课文所处单元的学习要求、教材编写意图等因素。而一篇课文包含的教学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外因素,要适合学情、符合课标要求和编者意图。
《鱼游到了纸上》编排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中。本组课文讲的都是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本组课文的阅读提示要求是:“让我们阅读本组课文,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和同学交流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由此可知,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课文包含了“人物”“事件”“道理”三个方面的内容。根据本组课文的阅读提示和“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习作的训练要求,可以明确这组课文的一个共同点:把人物放到事件中去刻画,从中说明一个道理。本组课文后面“语文园地七”中的“口语交际·习作”要求学生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来开展口语交际和习作练习。由此可知编者的意图是安排一组写人物的课文,让学生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然后进行人物刻画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正是通过写一位聋哑青年画金鱼这件事,对青年人进行了全方位的刻画,从中揭示了一定的道理。
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将这篇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的目标确定为:(1)准确把握青年人的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2)准确领悟课文所包含的道理;(3)学会通过写人记事来说明道理的写法。
二、准确把握文体特点,整体处理教学内容
王荣生教授在《阅读教学设计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阅读方法也受制于对象,在诸多的制约中,文体体式最为重要。”《鱼游到了纸上》一文为写人的记叙文,教学时就应把握好人物的特点、写人的方法以及写人的意图。
在《鱼游到纸上》中,作者把聋哑青年放到画鱼的事件中进行刻画,说明做事要勤奋、专注、坚持不懈的道理。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找到“举止特别”这一总写聋哑青年人的词语。然后,我引导学生找到描写聋哑青年举止的句子,让学生朗读并思考这些句子是从哪些方面刻画青年人的,他的“特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另外,我首先引导学生找出周围人评价青年人的句子,指出相对于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这属于间接描写,也是刻画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其次,我引导学生领悟课文以画鱼这一事件刻画聋哑青年的以事写人的方法。再次,我还结合聋哑青年的特点以及画鱼的效果,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写人的目的。学生很快就领悟到作者的写作意图。最后,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刻画人物的方法:(1)刻画人物要突出人物的特点;(2)通过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来刻画人物;(3)把人物放到事件中进行刻画;(4)通过刻画人物体现一定的意图。
谢绪友 周佩
【阅读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27课,主题阅读丛书《被嘲笑的梦想最有力》
【阅读主题】成功的密码(心随梦行)【阅读课型】精读导学课 【教学思路】
引导学生找到聋哑青年画鱼和看鱼的句子,通过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来品读、感悟、理解描写方法,并要求在拓展阅读中学以致用。
【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
1、这里所说的精读,不能完全按照教学参考书中的目标要求精细品读,而是围绕主题,根据语文学习的本质规律有重点、有取舍地引导学生学习。
新课改以后流行的品味语言、体会情感,反复进行的阅读分析,在主题阅读教学中是行不通的,因为过去两节课要讲的课文,在主题阅读里用20多分钟讲完,教学内容必须选择。
2、语文教学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讲得多,问得多,“内容分析式”的讲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魔障”,“逐段分析讲读课文”是造成语文低效的瓶颈。主题阅读就是针对内容分析与逐段讲读而来,注重的是“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言”。
3、积累语言比较忽视的积累句子,其实一个人的语言水平不但取决于积累的词汇量,还取决于积累的句型,句型越多表达就越丰富,写文章也越有文采,这是成正比的。故此,本次阅读教学以句型为重点,开展找句子、读句子、品句子、写句子等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教学目标】
1.自学两篇文章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人物品质并学习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3.学习理解文章的方法和对人物描写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引入主题,揭示目标
1、教师导入: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法国大雕塑家罗丹如痴如醉、全神贯注,获得了艺术上的成功;诺贝尔百折不挠、坚持到底,成功地发明了炸药。霍金战胜病魔,向命运挑战,在黑洞和宇宙论的研究上获得重大成就……(课件:罗丹、诺贝尔、霍金图片)这些名人身上揭示了成功的密码:坚持不懈、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不怕磨难,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就一定能取得成功。今天,我们再来读一读两个故事,看一看成功还有哪些密码?
2、首先,我们一起学习27课《鱼游到了纸上》,我们用20分钟时间读懂课文,从中学习一些理解、表达方法,大家有信心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玉泉,一位举止特别的聋哑青年在金鱼缸边画鱼,他有时工笔细描,有时有挥笔速写,把鱼画得栩栩如生。)聋哑青年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你用什么方法概括主要内容?(谁做什么,抓住要素概括主要内容)(聋哑青年在玉泉观鱼画鱼)
4、师引导:我们读完一篇文章,不仅要用一句话概括内容,还要把课文读成一词、读成一个字。谁能用用一两个词来概括?(板书:观鱼、画鱼)
三、抓住重点,精读悟法
5、师:是啊,课文主要是写聋哑青年观鱼、画鱼。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用“﹋﹋”画出聋哑青年观鱼、画鱼的句子,并标上序号。
6、学生交流画出的句子:
①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②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③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④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⑤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⑥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7、这6句话都是写聋哑青年画鱼吗?(男同学读观鱼,女同学读画鱼的句子)
在这些句子里,你认为最难理解的是哪一句?你认为写得最好的是哪一句?
8、读中悟法:
第二句(写得好,难理解)①读句子;②抓关键词;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④创设情境写人,用上“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
第六句(难理解)①读句子;②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是什么关系?;③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游到了纸上”,如果用一个字概括,你能用什么字?(动、活)鱼“游到了心里”用一个字概括,你能用什么字?(妙、神)
9、抓住关键句子品读悟写,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青年深深的感染了我们,也深深地刻在我们心里。残疾青年画画惟妙惟肖,成功的密码在于勤奋专注到了忘我境界。我们用这种方法再来读一篇文章,看看他有什么成功的密码?
四、方法迁移,导学得法
10、快速阅读《被嘲笑的梦想最有力》,说一说,文章讲什么?
11、找一找刘谦爱魔术、学魔术、表演魔术的句子,划上“﹋﹋”,你认为写得最好的是哪些句子?好在哪儿?
①7岁那年,他便在台北百货公司的魔术专柜前流连忘返,对专柜前表演的奇幻魔术深深着迷。于是,他用零花钱买下了人生中第一个魔术道具——“空中来钱”。②有一次他在课堂上练习时,一不小心让硬币滚落到了讲台边,气愤的老师当场没收了他口袋里的全部硬币。男孩羞红着脸,站起身来奶声奶气地说了一句:“老师,我要成为一个魔术师!”
③当同龄人还在玩捉迷藏时,这个男孩却在各大商店的魔术专柜前悄悄学习魔术师的表演,用好奇的钥匙一次一次地去解开魔术的谜底。
④因为对魔术的热情和痴迷,他遭到了父母的打骂、同学的冷落、邻居的嘲笑。人们说,这个整天胡思乱想的孩子是不是疯了?有一天,内向羞怯的他突然站在讲台上宣布:“我的魔术师梦想不会远了!”同学们一阵哈哈大笑。在同学们的嘲笑声中,他开始表演神奇货币穿盒术,表演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他的魔术表演成功了,轰动了全校。
⑤为了练好一个动作,他一个人在家里重复了上千遍。为了让自己的一双手在魔术表演中“呼风唤雨”,他在家里用瓶瓶罐罐搞化学实验,有一次还酿成了火灾,滚滚浓烟引来了消防车。
⑥被嘲笑的梦想,如果不放弃,往往会迎来实现的那一天,让心怀梦想的人得到命运的馈赠。
12、刘谦成功的密码是什么?
五、课外阅读,拓展延伸
2. 人活着,不单单要考虑自己,还要顾盼别人。
3. 排比 突出强调了善很柔软,但是很有力量。
4. 层进式 善很柔软,但是很有力量。
5. 引用论证 运用刘备的名言来论证善良需要从点滴做起。
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历史故事来源
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是(赵奢)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做将军。”
赵括代替了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并撤换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件事后,便派出引诱赵括做出错误判断的小股部队,佯装失败,却断绝他的粮道,分段两军,士卒的士气大乱。四十多天后,军队士兵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反义词:埋头苦干、脚踏实地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解释: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书生只喜欢纸上谈兵,只说而不去实行。”
例子:新近有个大挑知县上了一个条陈,其中有些话都是窒碍难行,毕竟书生之见,全是~。(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
谒后语:军事论文
谜语:《孙子》;军书;军事论文;赵括打仗
指鹿为马成语故事
公元前264年,秦国攻打韩国,沿着黄河北岸向东挺進,两年后(公元前262年),把韩国与其北方领土上党郡隔开。上党郡郡守,向赵国投降。赵国接收了上党郡。
秦国当然不愿已到手的土地被别人抢去,两年后(公元前260年),向上党進攻,等到赵国大将廉颇率援军到达时,上党已经陷落。而秦军仍锐不可当地向赵国進攻,廉颇节节失利,最后退到长平关(山西高平),构筑营垒,坚守不出。廉颇认为秦军远来,一定不能持久,他将等到秦军撤退时,再行出击。秦国看出,如果不去掉廉颇,就不可能歼灭赵军。
秦国派人在赵国首都邯郸(河北邯郸)散布流言说:“廉颇太老了,已经丧失了锐气,所以屡战屡败。他自知不是秦国的对手,已成为一个懦夫,不敢出战。秦国最害怕的是赵括,只要赵括不出来当统帅,秦国一定赢。”赵王听信流言了把廉颇免职,任命赵括继任。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有绝顶的聪明和口才,自以为他的军事才能天下无双。赵奢在世时,父子间谈论兵法,父亲往往被儿子驳得哑口无言。有人说:“将门虎子,真是不错。”但赵奢不以为然地说:“战争是关乎生死的大事,他说起来如此轻松,一旦担任大将,必定失败。”
所以当赵括被任命为总司令后,老母立刻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是大将之才,请不要派遣。”赵王以为老母谦让,老母说:“他父亲领兵时,所得到的赏赐,全部分给部下。命令发布的当天,就住進军营,跟士兵同甘共苦,不再过问家事。遇到困难,必定征求大家意见,从不敢自以为是。可是赵括刚被任命为总司令就威风凛凛,军营之中,没有人敢对他仰视。赏赐给他的财物,全运回家。他父亲死时曾一再嘱咐,无论如何,不可让赵括作大将。”赵王还是不肯改变任命,老母请求道:“如果一定要用他,万一丧师辱国,但求赦免我们全家。”赵王允许。
秦王得到赵括当大将的消息后,任命各国最畏惧的白起作大将。唯恐白起的威名使赵括恐惧,不敢出战,那就捕捉不到赵军的主力了,秦王下令,有敢泄露白起姓名者,立即斩首。
赵括就任之后,撤除防御工事,亲自率领精锐,采取突破战术向秦军最弱的营垒進攻,白起下令退却。赵括突破秦军阵地之后,仍保持猛烈的攻势以扩大战果,白起下令再退,然后派出部队切断赵括的退路。于是赵国的大军被分割为二,赵括和精锐部队被隔在前方,留守的军队仍在长平关阵地。接着白起又切断赵军的粮道,赵军粮食开始短缺。
赵括发动数次最猛烈的攻击,希望冲出包围圈,但全部失败。赵括那些说起来头头是道的军事理论,全部失效,他不得不效法廉颇的办法,改攻为守,等待援兵。可是现在的形势改变,兵力既被分开,粮草又尽,守已不可能。赵括勉强支持了四十六天,弹尽粮绝被迫作最后的冲刺,分兵四队,轮流突围,但还是失败, 自己也死在乱箭之下。赵军还剩有四十万人,全部投降。
白起命这四十万降卒,進入长平关附近一个深谷中,把深谷两端堵塞。预先埋伏在山顶上的秦军,抛下土石,四十万人全被活埋。赵国从此没落。
把赵括打仗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一败涂地的事归纳成了一个成语“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指只懂理论却不会实际应用。
赵括的父母为何知道赵括不是将才呢?赵奢身经百战深知打仗需要慎之又慎,赵括毫不谨慎所以知他领兵必败,想来赵括不谨慎冒進轻敌这一点一定早就出了名,不然秦国也不会挑赵括做对手。赵母不懂军事,但却从赵括不能和下属同甘共苦这一小处知道儿子不是将才。看来将才必是知兵法,慎对敌,拘小节之人。赵王察人不明,临阵换将,不听规劝,终致大败,可谓咎由自取。
纸上谈兵,本是一种学术行为,有关军事的演讲教学著述等等都可归之于纸上谈兵,其作用在于军事知识的交流,体现的是军事知识的才能。然而一被当做成语就变了味,和有害无益的夸夸其谈成了同义词。这都怪一个喜欢纸上谈兵的古人,此人在那个著名的长平之战中身死兵败,他就是当时的赵军主将赵括。
赵括是何许人也?长平之败是缘于纸上谈兵吗?人们又何以如此讨厌纸上谈兵呢?
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名将之子,自然对军事情有独钟,虽然没有打过仗,却是熟读兵书,对兵法颇有见解,谈起兵来,连他的父亲也无可辩驳,他的名气甚至在邻国都十分响亮。赵王之所以任命他为赵军主将,就是折服于他的谈兵无懈可击,而仅仅因为善于谈兵即受到如此重用,也证明了赵括的军事理论是何等的精妙和高超。
然而,尽管赵括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却恰恰不适合当这个全军主将。除了缺乏实战经验,他还有两个致命的弱点,一个是他父亲指出过的他很狂妄自大,把战争视同儿戏,另一个就是他母亲所批评的他不愿意把国王赏赐的财物分给部下,也就是不会笼络人,两人都曾公开宣称赵国如果用赵括为将必败无疑。果然,狂妄自大使赵括轻敌冒进陷入重围,不会笼络人又导致部下不肯效力,他只能亲自上阵冲杀以至于中箭身亡,这些缺点不但要了他的命,赵军因此全军覆没,而且赵国也险些亡了国。知子莫若父母,可惜的是父母的警告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反倒使这个悲剧愈发显得悲惨。
连赵括的父母都反对赵括为将,再加上宰相蔺相如也曾加以劝阻,但是这都没能改变赵王的决定,在任用赵括这件事情上,赵王固执得有些异乎寻常。也许是厌倦了战争的旷日持久,赵王对赵军前任主将廉颇的按兵不动很不满意,他要的是速战速决,他以为启用年轻气盛的赵括就可以扭转局面,赵王用速胜要求赵括,赵括也必须用速胜来回报赵王,正是赵王的急功近利逼迫赵括去死打硬拼,所以说,打败仗的是赵括,负责任的去应该是赵王,赵王才是长平之败的主要祸根。
精通理论未必就能做好实际工作,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问题在于有些人常常高估自己,错把“懂”当做了“行”,赵括就是缺少了这么一点自知之明。假使他不去当这个赵军主将,而是专务于“纸上谈兵”,以他的才能,说不定真能谈出点名堂,诸如《赵子兵法》之类,这在学术界也是一件美事,然而他偏偏利欲熏心,忘乎所以,把一副他挑不起来的胆子放在了自己的肩上。他给国家造成这么大的损失,又岂是一死所能赎其罪?人们痛恨他的自不量力,更痛恨他的误国误民,中国人是很容易走极端的,爱屋的时候,乌鸦也成了好鸟,一旦被痛恨,优点也可能成为罪状,借了赵括这个千古罪人的光,纸上谈兵也被当做笑柄,蒙羞了几千年。
果然不出赵奢所料,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国军队在长平(现山西省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赵括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对自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说“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接替了廉颇。
赵括自以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全部被秦军消灭,赵括自己也被秦军杀死。后来,人们便用“纸上谈兵”来讽刺赵括这种只会空讲,没有实际行动的人。
春秋战国时有一个叫赵括的人,自幼苦学兵书,谈起带兵打我的事头头是道,谁都说不过他。他认为自己能带兵打仗。可他爸爸说什么也不同意。他的爸爸死后,有一次秦国攻打赵国,赵王任命他当大将军带兵迎敌。赵括不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战略,只会生搬硬套兵书上的理论。不久,赵国被秦军团团围住,赵括在交战中战死,40多万大军全军覆没。
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我小时候。那次爸爸教我下象棋,爸爸首先说了象棋的要领和规则。我一听,觉得下象棋车很简单,于是,我自信地对爸爸说:“太简单了,我不用学都会!”说完,我就按照爸爸说得要领去下,谁知,我的棋子不到五分钟就被爸爸吃光了,这时我才知道下象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光知道要领和规则不去练习,不多下,不会灵活运用战术是不行的。我红着脸对爸爸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在爸爸的`指导下,经过反复练习,我终于学会了下象棋。爸爸语重深长的对我说:“不论做什么,都不能只空谈理论。不能像史书里的赵括一样纸上谈兵,只有实际,活学活用,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才能将事情做好。记住‘成功在于实践,纸上谈兵,不可取也;空谈,则不切实际!’”
很久很久以前,原本机灵聪明的老鼠因日日夜夜深受猫的侵袭,每天提心吊胆,十分苦恼。这天晚上,阴森恐怖黑漆漆的老鼠洞里站满了密密麻麻的老鼠,他们在商量有什么好方法来对付猫的骚扰和袭击,以求平安。
会上,大伙们商量自己的办法,都认为自己的方法准能行。一只胖嘟嘟、肌肉发达的老鼠波力大摇大摆地走上了舞台,打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装出一副聪明样,大声说:“嘿!你们都给本大爷听好了,咱们先把一块肉给猫吃,引开他的注意力,再去偷东西吃,怎么样,你们这招是学不来的.,这叫调虎离山之计。”“不行,不行,万一猫不吃那块肉,反而来吃我们,那你负责呀?”一位年轻的鼠妈妈抱怨道。大伙一听,连忙大声叫骂,波力垂头丧气地走下了舞台。接着来了一位风姿绰约的少妇,她慢悠悠地踩着小碎步,一扭一扭地上了台,双手捂着嘴巴:“哎呦!你们呀,真是不中用,这些方法哪行呀!”她顿了顿,眼睛一眨一眨的:“要我说,应该先把毒药水……”还没等到她说完,一个帅气强壮的年轻小伙子反对着说:“我们根本没有实验室而且没有材料可做!”少妇摆了摆手:“哎呦,你这年轻小伙子怎么这么急躁呢!”
大伙嘴里一直抱怨,会上已经吵得不可开交了,鼠王一直喊到:“安静,安静,大家不要吵了!”鼠王已经声嘶力竭,大伙们也似没看见他一样。这时,一只瘦小、无力的小老鼠吃力地爬上了舞台:“我们给猫挂个铃铛吧!”这声音细小不洪亮,却像神奇的魔法一样,原本如沸腾的水一般的会场一下子安静了下来,继而又爆发出充满喜悦的喝彩声。“好呀,这个办法好!”“这样只要铃铛一响,我们就知道猫来了,大家就可以逃走了!”
这时,有一只始终一声不吭在一边的年老的老鼠慢慢地站起来,向门口走去,“那么,谁去挂铃铛呢?”大家一下子傻了眼。这句话就像一个魔障一样,让大伙儿的目光不自觉地闪躲起来。
【纸上谈兵阅读答案】推荐阅读:
《安静的阅读》阅读答案09-14
推敲阅读答案全部答案12-23
古诗文阅读的阅读答案07-02
《幽居 韦应物》阅读及阅读答案01-17
《我在》阅读答案05-30
垂柳阅读答案06-11
《鹰》阅读答案06-13
《承诺》阅读答案06-25
《豆腐》阅读答案07-07
包拯阅读答案07-10